与樱花的作文

2024-05-02

与樱花的作文(精选14篇)

篇1:与樱花的作文

经历了几场冬雪和春雨之后,街角的樱花终于尽数盛开,而在那个恬静的午后,她便踩着那抹暖阳走进我家的小店。那天是我第一次见她,她抱着一株树苗走来,她是那种长得非常可爱,性格却有些孤傲的女孩儿,当我问她拿的是什么树苗时,她用十分温柔的神情看着它说:“樱花”。

那日正巧小店闲暇,从她口中我知道了她母亲的一些事,她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母亲的心脏不太好,在她十岁那年的春天住进了自家经营的疗养院,直到她二十一岁那年,纠缠已久的病魔终究还是带走了母亲,只给她留下了三个愿望,希望她平安、健康、快乐……

为母亲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个箱子,她从箱子里的小木盒中拿出一根棒棒糖的糖棍,糖棍上并没有糖果,只是粘着一朵风干的樱花,她将那朵花举在阳光里,阳光透过花瓣变成淡粉色的光线,她看着,好像回到了从前……

那时,母亲还是位国际志愿者,那年母亲在非洲的荒野平原上救助着那些奄奄一息的非洲妇女和孩子,一个非洲孩子在即将离开时,拽着母亲的衣角说了一些她听不懂的话,但母亲似乎能猜到是什么意思,摸摸孩子的头说:“放心吧,妈妈会没事的。”

风尘仆仆中,她用救人的手抚摸着孩子的脸,微笑着,余晖将茫茫天地与她的轮廓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但这一切很快就被打破了,有工作人员来告诉母亲,又有新的病人出现了,母亲立刻赶到那里,看到的只是几具被弃之荒野的尸体,他们抛弃那些妇女尸体时的表情是那么平静,就像在丢弃一件废物,众人都沉默着,母亲努力克制自己却还是情绪激动,心脏病复发住进了医院。

当她从母亲口中听到这些事时,还未成年,却不知为何流下了泪水,那朵被粘在糖棍上的樱花也是在那时母亲送给了小小的她,母亲将她揽在怀中说:“别难过,我是你指尖的花,我是星辰,是你的一切,守护着你。”

母亲去世那年,她忆往事想起了那朵樱花,此后每年都会在自家院后的山坡上种上几株,她说那是属于母亲的樱花。

她说:树不高也不大,但已经在春风里开满了花,每当站在山坡上看着这烂漫的樱花,就像看到了人间又一轮四月天,只是母亲已经不在了。

我看向她,她看向窗外,浅浅一笑,似乎又想起母亲与她之间的趣事,我莞尔,退向吧台,打开CD,悠扬的旋律在小店里回荡:“樱花樱花,想见你……

曼曼老师有话说:

文章用樱花贯穿全文。樱花盛开之时,我认识了她,而此时她正抱着一株樱花树,知道了她家的一些事,母亲离开后,她看到了风干的樱花,那是母亲留给她的。在她的心里,那樱花就像是永远守护着她的母亲。作者用樱花说出了朋友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借用一个形象代言人说出心声,而不是直接的传话筒,规避了平庸之感,文辞虽含蓄,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反而起到了震撼的效果。

山东省 高二年级 孙雨晖

公众号:中小学作文精选

篇2:与樱花的作文

我拾起一朵樱花仔细端详,发现她的花瓣有三十片,是一种复瓣花,不像桃花和杏花那样简单,有五片花瓣。它的花丝有三十二根,花药就在花丝的顶端。整朵花呈伞状,花苞是球形的,这朵花是未开的樱花,颜色是深红色的。而那半开的樱花,是粉红色的,像桃子。全开的樱花则是浅粉或浅红色。

樱花的花瓣摸上去,感觉有绒毛,而且还嫩滑嫩滑的,如同一个娇媚的柔弱女子,我生怕把它们捏碎了。

有一首诗把它们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浪漫如樱花,美丽胜鲜花。做人有福气,宝贵寒樱花。如霏雪般,婉转而下,黛粉的花瓣遍布着整个天空,花虽落,香犹在。花与彩色的蝶儿们一起,纷舞青春。

樱花的花语是幸福一生一世,永不放弃,命运的法则就是循环。山樱是向你微笑,精神美;西洋樱花是善良的教育;冬樱花是东方的神秘;重瓣樱花是文静;樱花草是除你之外,别无他爱。

那时年少春衫薄,还以为你是那崖畔的一枝樱花。

樱花是爱情与希望的象征,代表着高雅、质朴、纯洁的爱情。樱花树的承诺也不过是一句话而已。

荷意(延安培植小学五年级)

篇3:与樱花的作文

1 樱花在园林中的配置实地调查

樱花专类园, 一般称为“樱花园”, 其景蔚为壮观。每当花开时节, 满园樱景灿烂如霞。现在, 我国赏樱盛地较多, 如无锡鼋头渚公园、南京的玄武湖公园、武汉的东湖樱花园和武汉大学、北京玉渊潭公园、青岛的中山公园、旅顺的龙王塘水库公园、杭州的太子湾、昆明圆通山樱花园、成都市植物园、河南信阳鸡公山樱花区、台湾阿里山樱花等。在名胜风景区, 若数十乃至百株成片群植, 景色尤佳:如以常绿针叶树 (松、柏类) 或常绿阔叶树 (大叶黄杨、海桐) 以及竹子为背景则红绿相映, 相得益彰;如前景为清流 (如颐和园石舫) , 则景色亦觉清幽入胜。

2 无锡鼋头渚公园的樱花配置

长春堤上的樱花, 是同一个品种, 只有一种颜色:白色。据资料记载[2], 这些樱花是在20世纪30年代栽下的, 是一种叫“染井吉野”的品种。在日本的樱花中, “染并吉野”被公认为是最美的一个品种, 它出自德川时代的都城江户, 也就是今天的东京。如果是阴天, 白皑皑的樱花盛开时, 在灰蒙蒙的天色的映衬下, 仿佛是下了一夜的大雪, 把树枝压得沉甸甸的, 让人觉得似乎又回到了了无生气的冬天。这时候, 那樱花的色泽, 就在白色中掺进了些许的灰黑, 看上去心理上会产生压抑和郁闷的感觉。若是艳阳高照, 则是一派风和日丽的盛况。所有的樱花都绽开了, 在阳光的过滤下, 樱花的花瓣呈现出一种近乎透明的白, 白得如同丝茧里抽出来的丝, 丝织成的绸。长春桥畔、樱花烂漫、远望轻似烟云, 灿如织锦, 近看如玉琢石雕、晶莹剔透。那一片片的樱花映入碧绿碧绿的湖水中, 花影楚楚、波泛幽香, 令人心旷神恰。这里的风貌颇似日本的上野公园, 故有中国的“上野公园”之誉。散步在千里樱花堤上, 穿行于花海之中, 盈盈碧水映樱花, 花枝水影, 楚楚动人, 娇艳欲滴。正是:神州春色令人醉, 赏樱何必赴东瀛。鼋头渚内中日樱花友谊林观光小径两侧的不同风貌。由于观察时早樱差不多已谢, 晚樱还未完全盛开, 所以, 未见樱姿之飒爽。石碑一侧以单瓣日本早樱为主, 背景树为石楠、木兰、香樟等, 地被为红花石蒜。红花石蒜花期比樱花更早, 也是先开花后长叶, 在早春樱花还是光秃秃的枝条时成片开放喜气洋洋的大红色石蒜花。另一侧是一个人工池塘, 近处青枝绿叶黄花的植物是棣棠, 花多重瓣, 少有单瓣。池塘内为水生植物菖浦, 池边多垂柳, 池塘另一边粉红色重瓣晚樱正开, 樱花林下是一些常绿灌木, 洒金桃叶珊瑚、米兰、孝顺竹, 还有一株缠满凌霄的榆树。整个园林景观层次分明, 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有花有水、花红叶绿, 林冠线优美流畅, 非常符合园林植物配置要求。中日樱花友谊林的主角是樱花, 但配置了这么多花灌木, 无非是为了延长花期, 相应地也延长了观赏期。

3 樱花作为辅助植物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就是应用各种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进行合理地配置与组织景观, 使在园林植物之间及与其它园林要素的配置过程中, 充分发挥出各类植物的形体、线条、姿态、色彩等自然美的特点, 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现在的植物造景设计越来越注意植物的自然属性和生态特点, 配置设计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同时根据时间的特点做到园中四季花开复随, 而且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 从而使植物景观具备独立的观赏景象。

4 樱花的文化研究

樱花的种类均产于北半球, 我国和日本是樱花植物的著名产地。目前, 世界上樱花的研究中心在日本, 樱花也被日本奉作国花。据据《樱大鉴》说, 日本的樱花相传最早是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传过去的。在日本不断增加品种, 形成了今天的日本樱花, 日本成了“樱花之国”、“樱花的故乡”, 但是, 现在仍有几种原来生长在喜马拉雅的樱花在日本生长, 如乔木樱、绯寒樱等。而在我国, 牡丹被誉作花中之王, 我们对于樱花的研究甚少, 不及牡丹, 也比不上桃、李、杏、梅、梨、海棠。就是今天, 国内研究樱花的人还是比较少, 现在主要通过阅读国内外诗文来研究樱花的文化价值。

5 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 对樱花在园林中的应用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地了解。总的来说:樱花在园林中的配置应注意不同种类的观赏特点。一般而言, 樱花以群植为佳, 最适宜进行集团状群植, 在各集团之间配植常绿树作衬托, 这样做不但能充分发挥樱花的观赏效果, 而且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在庭院中有点景时, 最好用不同数量的植株, 成组的配植, 而且应有背景树。山樱适合配植于大的自然风景区内, 尤其在山区, 可依不同海拔高度、小气候环境行集团状配植, 这样还可以延长观花期, 丰富景物的趣味。

参考文献

篇4:桂花的清香与樱花的忧伤

我看书向来杂乱无章,不过杂乱之中倒也有规律可循,那就是对日本文学的偏爱,特别是日本的当代文学。说来奇怪,这樱花之国,地域狭隘,文字却是犀利狠绝,直击人心,其中我最偏爱是渡边淳一、村上春树的文字,偶尔也拿东野圭吾调剂一下口味,抚慰一下心头的暗伤。

村上春树绝对是当代日本文学的奇葩,单单是连续多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热门名单,却总是失之交臂,就让我对村上充满了同情——自然,村上本人倒是对那个什么“诺奖”并不在乎,不像我们的国人,没有得到时举国上下都有“诺奖情结”,得到之后又对获奖者评头论足,那意思是没有什么了不起,换我也够资格,中日文化的差异也许从这方面可以窥见一斑。不过,说我的日本文学启蒙始自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却是事实。那是一个高中暑假的数学夏令营,那时的我对历史情有独钟,一心想着进大学读历史系,中外历代人物如数家珍,但因考试需要还是得补习数学。那段日子里,每天白天对着一堆公式演算,头昏反胃,下课后便迫切需要文学的调剂。也就在那时,第一次看到《挪威的森林》。也许是少见多怪吧,第一次读村上这本书,我甚至有点脸红,原来日本文学这么“色情”的啊,却终究舍不得放下,带着如同窥探隐私般的羞怯与好奇,认真而快速地读完了这部作品。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渡边一直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同时也是其自我成长的旅程。村上春树深受欧美文学影响,语言轻快,不似川端康成的晦涩沉闷,更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风格。小说故事架构清晰,逻辑严谨,最主要的是易读和好读,往往拾起便舍不得放下。

从此,村上春树开始进入我的阅读视野。幸好村上春树的创作生命极为旺盛,就如他多年来一直坚持跑步一样,所以我从不担心会把他的作品看尽。其实,理解了村上的坚持跑步,也就理解了他的作品。在村上看来,写作与跑步是同样需要毅力才能坚持的事,也同样是需要节奏感的事。1982年秋天,村上春树开始跑步,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他也在同一时间决定放弃自己以前的工作成为职业作家。如今,他把两件事情都漂亮地坚持下来——每年参加一次十公里、半程和全程马拉松;同时,每四年出版一部作品——这样一成不变的节奏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作家和跑者。他多年维持每天凌晨四点开始写作、到上午十点前终止的写作习惯。他用自己的天赋和毅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节奏,并将两件事都做到了极致,也便注定了他的成功。

这些年村上春树有了新作我自然总会阅读,感觉他不仅讲故事的能力日益出色,作品所折射出来的深度也越发让人思考。比如那部大名鼎鼎的《1Q84》,村上春树采用双线结构叙述故事。村上春树说过:“几乎我所有的小说都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主人公的主要任务就是观察周遭发生的事情,他在实际时间中看到他所必须看到的一切。也许可以这么说,他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尼克·卡罗威。他是中立的,为了超持中立性,他必须摆脱所有血缘关系以及和家庭体系的联系。你可以把这看做我对传统日本文学中‘家庭’所扮演的角色过于重要这一事实所做的回应。我想把我的主人公描绘成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他的城市居民的身份也与此有关,他是那种比起亲密关系和私人情意,更加看重自由和孤独的人。”故事设定的时间为1984年,小说主人公青豆表面是个健身教练,但她的另一个身份却是杀手,专门杀那些虐待妻子的男人;另一个主人公是补习班教数学的老师天吾,但他一心却要成为作家,他在出版社编辑的怂恿下为一篇参加新人奖投稿的稿子代笔改写。原本没有交集的两人却因为这篇小说而被带入了另一个被称之为1Q84的时空,它与1984一同行进着。追溯到小学时代,两位主人公有过短暂交集,彼此都在寻找对方。故事没有交代1Q84的结局,因为在他们终于经过上百万字的叙述之后,终于找到彼此,逃回到了1984年。村上的文字功夫确实了得,看此书的那些夜晚我常会不自觉地抬头,看我的天空中是否也有两个月亮,我是否也在某个高速路口不小心走进了另一个我所不知道的时空。我的世界是否也是双时空并行,只是我不知道而已。哪个是真正的我,现在的我到底是在梦中,还是清醒的,忽然陷入一种庄子似的问答中。

与《1Q84》相比,《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没有了宏大的叙事,倒有一种返璞归真之感,与他一贯的作品有着很大不同,被认为是村上春树的转型之作。熟悉村上春树创作历程的读者可能都知道,他在早期的“鼠三部曲”及续作《舞!舞!舞!》之后,开始了对社会政治和日本的历史问题的研究兴趣。1995年,日本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阪神大地震和地铁沙林毒气事件,随后他便写作了纪实文学《地下》和长篇《奇鸟行状录》等一系列“政治隐喻小说”。不过后来写作的《海边的卡夫卡》和《1Q84》就慢慢没有那么激进了,他似乎又悄悄地将充斥了早期成长小说的情感因素填补回自己身上,给“政治隐喻小说”增加了更多围绕主人公的个人情感的塑造以及其擅长的男女感情描写。而《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明显地感觉到村上春树抛弃了政治隐喻的影子,只简单提及了主人公的五个小伙伴们的父辈是“团块一代”(“团块世代”专指日本在1947年到1949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是日本二战后出现的第一次婴儿潮人口。三年内出生婴儿的总数超过八百万,这一数字成为日本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婴儿高潮,这一代人在日本被称为“团块一代”)。在日本,“团块世代”被看作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推动经济腾飞的主力,是日本经济的脊梁。但出生于1949年,作为“团块一代”一员的村上春树却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战后这经济繁荣、幸福安康的时代埋藏了未被消灭的“恶”的祸根,或者说“恶”的祸根在这种表面的幸福下安全地、甚至充满养分地暗暗滋长。除此之外,这部小说就完全讲述三十六岁的工程师多崎作在李斯特的钢琴曲《巡礼之年》引导下探寻自己十六年前突然被四位好友要求“断交”的原因,由此开始他的“巡礼之年”,这是一个克服心灵创伤、打开心扉的过程。当谜底揭开,十六年前的秘密、十六年间的变化以及十六年后的结局都令人唏嘘伤痛。村上春树撇开了“政治因素”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对主人公的心理研究和对社会关系的深层挖掘上,一本较为纯粹的小说。而惯于以大跨度想象力构建非日常空间的村上春树也这样介绍自己的这部作品:“这是继《挪威的森林》以后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我感到必须写百分之百的现实主义,自己才能再上一个台阶。”尽管此书褒贬不一,但我还是为他的变化感到惊喜和佩服,他没有按照已有的套路写作,仍在写作道路上不断尝试、开拓,为读者也为自己写作。

nlc202309040551

村上春树为我打开了日本当代文学的窗口,很快渡边淳一的作品也进入我的阅读范围。从《失乐园》开始,渡边淳一的作品便让我欲罢不能。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出身的作家,他的手从锋利的手术刀换成了尖锐的笔,但依旧犀利,总觉得他的作品能看尽人性的最深处,读他的小说往往能带来心灵的震撼。他的笔也如同他的手术刀一般,一层层地剖开,直到那些有问题的器官血淋淋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目了然。而锐利的笔锋就像锋利的手术刀一般直击坏死的部位,准确无误。就像小松伸六郎的《解说》所说的:从一只眼投射出主导者(外科医生)的目光,另一只眼则投射出缝合者(作家)的目光,这就是渡边淳一作品的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相对于村上春树,倒是渡边淳一的作品让我有了使用文字述说的欲望,写作了有关于他的《光与影》,也坚定了我走上文学创作的决心。

但就日本文学给我的个人感受而言,它思考的深度让人叹为观止,就如同它的一些社会现象一样,有它本身所存在的空间和养分。它的文学中可能有很多民族特性,甚至是一些畸形的事件,比如金原瞳的《裂舌》,小说描述了迷上身体改造、最终把舌头一割为二的一个女孩和两个另类男青年之间的痛苦关系。内容“惊世骇俗”,在日本引起广泛争议。但这篇小说还是让她获得了芥川文学奖。它所传达出来的思想可能反映出日本“八零后”的迷茫与冲动。

从村上春树到渡边淳一,日本文学的魅力让我欲罢不能,喜欢悬疑推理的我自然找到了东野圭吾的作品,想看看在这个领域,日本文学家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不知不觉间,书架的一层差不多摆满了他的作品:《放学后》、《秘密》、《白夜行》、《单恋》、《信》、《嫌疑人X的献身》、《恶意》……。等到有一天忽然发现,他的书我看到一半时,已经可以猜出凶手是谁。再后来我发现后面的情节与我脑中的设想有了很多的重合之处,我知道这意味着自己对这位作家阅读的兴趣开始减弱,或者说我的鉴赏能力有了一点提高。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开始担心他的高产,开始我担心他故事架构的设置,于是我决定暂时离开他,只是说不好什么时候还会回来——因为我无法左右东野的创作。我想东野圭吾大概是可以被称之为天才之类的作家吧,他的写作速度简直惊人。但再大的天才,其才华是否也可以用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对我而言,尽管他的新书依旧畅销,但对我的吸引力却在下降。

记得不知在什么看到的,说是要真正了解日本文学,应该看在他们文学史上视同为我们的《红楼梦》一样的经典,那就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我倒是也真的在图书馆看到这部经典,只是在翻阅了几页之后,觉得比我们的《红楼梦》还是有很多差距,也就不愿继续——因为我们的《红楼梦》,我也只是以浏览的方式读过一遍而已,绝对比不上对村上春树、渡边淳一的专注。所以这《源氏物语》,也就只好请那位美丽的紫式部原谅我这位中国读者对她的不敬吧。

写到这里,看看窗外,似乎杭城忽冷忽热的秋天还在继续,只是桂花被连日的雨水冲刷了个干净。连续几日的阳光后,窗外又再度飘来了桂花的清香。我从书本中抬起头,闭目深呼吸,让那清香直到肺部,然后揉揉眼睛,继续对渡边淳一临终遗作《我永远的家》的阅读。

篇5:樱花与莲高三作文

他们本该是两个世界的。一个盛夏,一个深冬。

他们淡然地开放,淡然地离开 。一声不响。

他们是安静的,失去了存在感。

他们本该底欢愉的,但却太安静了,连他们身边的花草都失去了芬芳。

内河曾经说过:“善生,你不爱任何人。”的确,善生爱莲,爱莲的奔放与空虚。莲的枝杆是空心的。

莲的花期太短暂了,但他总是会在深夜开放,一瓣,一朵,一丛,渲染着夜的迷惘和奔放。那样的轰轰烈烈,亦或是还未绽放就孤独的老去,无力的靠在另一朵莲上。他们竟是连死也是同样安静的。一点一点消逝,化作湖底的淤泥,但是我却看到了他们安宁的内心,丝毫没有恐惧,纯净如他们的花蕾。

莲太空虚了,他们安静的供人们观赏。他们太寂寞了,将隐隐的奔放释然于花瓣上,外人看起来是妖艳,可谁会知道他们的情思?他们本应欢愉的。

莲死去了,没有谁会为他默哀,他们也没有闹得人声鼎沸,静静地,一个个死去,像是死刑犯正在进入他们未知的地域。

可莲用自己的生命去诠释了另一朵莲的.怒放,有人惋惜,有人漠然。

在大洋彼岸,樱花也在诉说着他的归隐。

那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偶尔会下雪。

树林间,迷失了茂盛,风夹杂着寒冷,樱花飞舞在深冬的早晨,半空中落英缤纷。那场景必会是绚烂的,可为什么樱花落地无声?

它们太轻了,太清了。

它们不是像枫叶一般硬,他们是柔嫩的,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像积木一样,散落在空气的每一个空隙里。仿佛过了一个世纪之久,它们才肯落回地面,有的还有些依依不舍,飘起,再落下。

整个过程都是无声电影。

满地的樱花,我选择了绕道而行。不忍心踩踏,就让它们静静地待在那儿好了,给这个世界多一点安宁吧!

北京深巷的莲花开了,却只闻蝉声。

篇6:樱花树下的樱花女孩作文

一年前

他门在同一所学校,从不认识,就是经过了樱花树下的那短短几句对话,彼此都一见钟情。一天他们在学校的后花园遇见了,小梦说;“小唯?你怎么在这个学校?从来都没有见过你。”小唯无奈的说:“那是因为我们最近学习生活比较紧张,所以才没有见面。”“好吧!我先回教室了,有空去找我!”小梦说完,就走了。小唯就默默的答应了她。

一天,她的好朋友茜茜对她说:“小梦,外面有男生要找你,样子长得好帅呀!快去吧!”小梦说:“恩,知道啦,一会儿下学我们去吃好吃的!”“恩!”茜茜开心地答应了。

小梦出去后,看见的果然是小唯。她看见小唯低着头,好像有什么事要对她说似的。

小唯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直接把她拉到了后花园里。

小梦着急地说:“到底是什么事情?”只见小唯看了看周围,说:“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要对你说,放学之后,学校后花园见,行吗?”“什么事情不能现在说,偏偏在放学时候说。”小梦疑惑的说。

篇7:樱花树下的樱花女孩五年级作文

春天,在一颗粉色的樱花树下有一个小女孩,她披着粉红色的头发,有一对亮晶晶的眼睛,美丽极了!可是,她是谁呢?我跑过去问她:“请问,你是?”“我是樱花国的.公主,我叫樱梦。”那个女孩说。“哇!你真的是公主吗?”我惊呆了。“是的,我母亲是樱花过的皇后,而我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父皇了。”樱梦公主丧气地说。“咦!真奇怪,你是公主呀!干嘛垂头丧气的?”我非常好奇。“因为在皇宫里天天享受也不好玩啊,而且我也不想做公主呀!”樱梦说,“要不我们交换身份,让你当当公主,我当当农民?”“好呀!我这里正好有一把魔法梳子,嘿!看我的!”我的头发立刻变成粉色的了,而樱梦的头发变成乌黑乌黑的了,可是她依然这么漂亮。“我这里也正好有一个魔法话筒,嘿!在看我的!”原来樱梦也有有魔法的东西呀。我的衣服立刻变成了公主裙好漂亮呀!樱梦的也立刻变成了简朴的短裙子。“不过,今天晚上必须换回来哦不然就会有生命危险。”

就这样,我的新旅途开始了。当我正在享受仆人们为我准备的蛋糕时,突然,父皇让我去做作业,“嗯。”我答应了,但是没想到这是六年级的,我只是五年级的而已。这可怎么办啊!我给她打电话她也不接!哎!做了半天也只做了2题,因为太难了!终于到了下午,我赶紧去找樱梦,求换回来,可是他不在家。我就只好等了他半天,樱梦你终于回来了啊!我请求换回来,可是她不肯,正好天黑了,哎呀,月圆了!我们当时晕了……

篇8:浅谈樱花的栽培与管理

樱花树高约为5~25m。树皮紫褐色, 光滑而有光泽, 有横纹。小枝无毛, 花与叶互生, 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 边缘有芒齿, 先端尖, 表面深绿色, 有光泽, 背面稍淡。托叶披针状线形, 边缘细裂呈锯齿状。花每支3~5朵, 成伞状或总状花序, 萼片水平开展, 花瓣先端有缺刻, 花白色或淡粉红色。花期为4~5月。核球形, 初呈红色, 后变紫褐色, 7月果熟。

2 生长习性

樱花性喜阳、耐寒、耐旱, 忌盐碱, 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生长, 花期怕风, 萌蘖力强且生长迅速。

3 繁殖方法

3.1 播种繁殖

以播种方式繁殖樱花时, 要注意勿使种子干燥, 应随采随播或湿沙层积处理后翌年春播。

3.2 嫁接繁殖

樱花可用樱桃、山樱桃的实生苗作砧木。在3月下旬切接或8月下旬芽接, 接活后经3~4年培育, 可出圃栽种。

3.3 扦插繁殖

6月中上旬~9月中上旬采集当年萌发的半木质化枝条, 剪成10~15cm长的枝段, 每个枝段保留顶部2~3片叶, 其余叶片连同叶柄一起摘掉, 插条下切口用利刀平切, 要求切面平整。把剪好的插条用生根粉溶液浸泡2~4h。将插条按株距3cm、行距5cm扦插于插床内, 压实插条周围的基质, 使基质与插条紧密接触, 扦插深度为4~5cm。扦插后立即用清水洒透, 盖严棚膜, 相对湿度保持在95%以上。以后每天清晨适量喷洒清水1次。拱棚内温度宜保持在30℃左右, 若超过35℃可洒水降温。扦插初期洒水量应偏大一些, 以后逐渐减少洒水量。一般在扦插后15天左右生根, 早晚可适当通风。待插条根长到3~5cm、每插条有3~5条根时即可移栽。

4 栽培技术

4.1 土壤准备

栽植前应做到深耕细整, 清除石块、草根和树根, 地平土碎, 施足基肥, 以农家有机肥、饼肥为主。一般每667m2施腐熟栏肥1000kg或腐熟饼肥100kg。施用基肥要均匀撒施, 然后耕翻埋入耕作层。

4.2 苗木准备

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樱花苗木。栽植前先对苗木进行修剪, 去掉伤根、部分长细根和徒长枝。

4.3 栽植方法

定植时间在早春土壤解冻后立即栽植, 一般为2~3月份。栽植时根据苗木大小开挖合适的定植穴, 先在穴内填约一半深的改良土壤, 把樱花苗木放入定植穴的中央, 使根系向四方伸展。少量填土后, 微向上提苗, 使根系充分伸展, 再行轻踩。栽苗深度要使最上层的苗根距地面5cm。栽好后浇足定根水。最后用跟苗差不多高的竹片支撑, 以防刮风吹倒。

5 田间管理

5.1 整形修剪

幼苗一般采用半圆头形。苗木定植后, 在离地100~120cm处进行短截, 在种植第1年内修剪徒长的枝条, 除保留从主干上分生的3~4个强壮枝外, 其余枝条全部剪去。

生长期修剪在4月下旬~8月下旬, 休眠期修剪在10月下旬~第2年3月下旬。修剪主要是剪去枯萎枝、徒长枝、重叠枝及病虫枝, 以利通风透光。修剪后的枝条要及时用药物消毒伤口, 防止雨淋后病菌侵入而腐烂。

5.2 肥水管理

樱花每年施肥2次, 以酸性肥料为好。1次是冬肥, 在冬季或早春施用豆饼、鸡粪和腐熟肥料等有机肥;另1次在落花后, 施用硫酸铵、硫酸亚铁、过磷酸钙等速效肥料。一般大樱花树施肥, 可采取穴施的方法, 即在树冠正投影线的边缘, 挖一条深约10cm的环状沟, 将肥料施入, 以后随着树的生长, 施肥的环状沟直径和深度也随之增加。追肥坚持“少量多次、薄肥勤施”的原则, 做到看天施肥, 看土施肥, 看苗施肥。

定植后的苗木易受旱害, 除定植时浇足定根水外, 以后8~10天灌水1次, 保持土壤潮湿但无积水。灌后要及时松土, 最好用草将地表薄薄覆盖, 减少水分蒸发。

5.3 中耕除草

樱花根系分布浅, 要求排水透气良好, 因此在树的周围特别是根系分布范围内, 切忌人畜、车辆踏实土壤。行人践踏会使树势衰弱, 寿命缩短, 甚至造成烂根死亡。中耕一般结合除草进行, 每年2~3次, 灌溉条件差应增加次数。中耕深度, 以不伤苗木根系为原则。

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人工除草在地面湿润时连根拔除。定植1~2年后的苗木, 为节省劳工, 可采用化学除草剂灭草, 常用的除草剂有除草醚、灭草灵、盖草灵、果尔、草甘磷等。使用时必须严格掌握用量与用法, 禁止使用对撄花生长有影响的除草剂。

5.4 病虫害防治

(1) 及时清除因病虫害所形成的枯枝落叶, 减少病源, 加强培育管理, 健壮树势, 创造有利于樱花苗木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2)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合理使用, 控制环境污染。 (3) 樱花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流胶病:蛾类钻入树干产卵所致, 可以用尖刀挖出虫卵, 同时改良土壤, 加强水肥管理。根瘤病:要及时切除肿瘤, 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利用腐叶土、木炭粉及微生物改良土壤。

篇9:哈尼族樱花文化与日本樱花文化

关键词:樱花;哈尼族;日本;文化内涵。

一提到樱花,人们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日本。不论是表现“花吹雪”时凄美壮烈的日本小调《樱花》,还是鲁迅先生笔下热闹的上野公园,抑或是华美和服上那点点晕染开去的樱花图样……樱花无不承载着日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意蕴;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世界上喜爱樱花的民族又何止日本人民!哈尼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哀牢山、无量山地区樱花随处可见,人们对樱花同样充满深情。可以说,樱花深切地影响着两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也形成了不同的樱花文化。

本文从崇樱习俗及审美意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挖掘两个民族不同的樱花文化内涵。

1.崇樱习俗

每年12月,当第一茬樱花红遍哈尼山乡,人们总以一碗碗晶莹剔透、甜而不腻的糯米豆面汤圆迎来“翁笃女神”的降临。以汤圆祭祀“翁笃女神”,是哀牢山地区哈尼族特有的习俗。哈尼族十月年的秋千场上,小伙笃然与仙女翁笃一见钟情。然而,人神道殊,翁笃不得不重返天界。他们约定,每年十月年过后,当第一茬樱花红遍哈尼山乡之时,笃然都会准备一碗香甜的汤圆与翁笃团聚,一直到次年三月。此后,翁笃也成为掌管季节的天神之一。汤圆便成为祭品流传至今,而十月年过后至次年三月这段时间,人们以“翁笃”呼之。哈尼语“翁笃”指旱季,与“烟翁”指雨季相对应。哈尼族地区气候四季不分明,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樱花的盛开标志着旱季农闲的到来,重大活动如婚嫁、建房均在这时集中完成。人们走村串寨、互相帮助完成人生中的大事。三月樱花凋谢,人们就要播种插秧,开始一年的劳作。樱花之于哈尼族就是季节更替的信使,与哈尼族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每年的 3月 15日至 4 月 15日是日本的“樱花节”, 春天一到,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樱花的气息之中。带上家人,呼朋引伴到樱花树下畅饮一番,是日本人赏樱活动的主要内容。赏樱源于奈良时代开始的花祭、花会、花宴和花舞等。从平安时代起赏樱作为京都宫廷贵族的一种娱乐而流行。武士时代的足利义满和丰臣秀吉等将军都酷爱赏樱,遂使赏樱亦成为武士的爱好。在江户时代商人阶级兴起之后,赏樱逐渐扩展到庶民之中,成为人们春季游乐的活动之一。“樱花”的日语发音为“sakura”,古意为专管稻田的仙人。 在日本的农耕社会时期,樱花的开花状态直接预示着稻谷的收成。可见,古时日本樱花的实用价值是大于观赏价值的。

哈尼人崇尚樱花,人们彼此许诺时总会不自觉地加上一句“等到樱花红遍的时候……”,樱花开放的时节,是哈尼人完成人生重大事件的契机——男婚女嫁、启建新屋、乔迁新居、修缮沟渠、亲友结伴探视新生儿……哈尼人为耕作而忙碌的日子变的丰富起来。如今,大部分哈尼地区的日常生活已不再局限于梯田耕作,但以樱花的开放为信号来安排重大事宜的习俗依然不变。日本人崇尚樱花,由最初的预测年景到全民赏樱活动的普及,无疑是樱由“圣树”向普通的观赏性植物转变的过程。日本人是一个追求精雅生活的民族,赏樱活动也体现出日本人这一特性——在樱花树下饮酒用餐,载歌载舞。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樱花同开同落的壮美景象。如今日本的赏樱习俗虽再也寻觅不到半点与农耕相关的影子,对樱花的挚爱却丝毫未减。

2.审美意识

哈尼族老人为儿孙祈福,总要以“好日子如盛开的樱花般红红火火”来结尾。樱花于哈尼人,不仅是时令的标志,更代表着富足与希望,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寄托。一顶帽檐绣满樱花、帽顶点缀樱花扣的小圆帽是外婆送给新生小外孙的礼物之一,哈尼人相信这样一顶小帽能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幸福美满;“樱花腿套”和“樱花盘扣”是哈尼族新娘出嫁时的“标配”。“樱花腿套”,顾名思义就是绣满了樱花的腿套,由新娘的母亲亲手绣制,形似长筒袜,出嫁时固定在小腿上。“樱花扣”是樱花形状的银质盘扣,缝制在哈尼族新娘出嫁时最外层褂子的领口,起固定作用。腿套和盘扣一个管腿,一个管头,寓意樱花般红火的日子从始至终、由头至尾伴随新人一生一世。哈尼族爱樱花,爱其盛开之时火样的华美和绚烂。

樱花向来是日本文学家的宠儿。与樱花有关的文学作品横跨古今、名扬世界。从日本的古书《古事记》到渡边淳一的《樱花树下》,无一不以樱花作为自己作品的主角。对樱花的描写贯穿了日本的文学发展史。连《樱花的文学史》一书的作者小川和佑也感叹道:“男性通过樱花看到的是一种甘美的死,女性透过樱花看到的是自己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愫。当这两种关于樱花相互重叠合二为一时,那就好比盛开的繁华一样的极具魅力的死便会陶醉每一个人。而这样的情景正是我们心底深处潜在的最普遍的樱花观。”樱花是日本美的集中体现。淡雅、单薄,惹人怜爱。樱花绽放到极致之时,花瓣随风飘散,短短7天,同开同落,壮美至极。

小结

哈尼人喜爱樱花,将其融化在整个民族的生活里、服饰里。腿套也好,盘扣也罢,无不蕴含著哈尼人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日本人热爱樱花,樱花精神流淌在民族的血液里。赏樱也好,凄美的故事也罢,都体现出日本人民爱到极致、恨也决绝的性格特征。樱花之于哈尼人是点缀,人们看到的是火样的希望,哈尼人的生活因樱花而绚丽多姿;樱花对于日本人是人生的本质,在同开同落中感受生命的壮美。

参考文献

[1]刘佳:“浅析日本樱花文化”,《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7期。

篇10:与樱花的作文

荷雨(延职附小三年级)

“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这句诗说的是樱花。

樱花树的树高约四米左右,树干是灰色的,树皮是灰褐色的,树叶是椭圆形的。

樱花的花柄又短又粗,要说开花的时间,就短了,一朵花才最多开七天,整树花最多才开十五天,它好像害羞的小姑娘。

整个樱花树盛开的场面,非常壮观。

漫天的樱花纷纷扬扬,往地下洒落,飘舞到了地上,留下一地的粉色。阳光下的樱花镀上了温柔的金色,好一树的绚烂。

我的心,在那一刻被揪起,才发现微扬的嘴角在颤抖。少年坐在盛开的樱花树下,头发黑玉般有淡淡的光泽,脖颈处的肌肤细致如美瓷。

一阵微风吹来,樱花的花瓣轻盈地飘落,晶莹如雪,细细碎碎,仿佛听到了它的脚步声。

樱花开了

荷妍(延职附小三年级)

樱花树高四米左右,树叶的形状是椭圆形,颜色是嫩绿色,叶片边缘有一些锯齿线。

樱花的花瓣约三十片,它的花柄又短又粗,花托是绿色,但还带有一些花萼,有点像向日葵。花瓣是复瓣,形状是圆形,颜色像嫩粉色,摸上去的感觉是光光的,滑滑的。

还没有开的花是打着花苞,像小婴儿嫩红的脸。开了一半的花,是粉红色的。全开的花,颜色更淡一些,变为浅粉色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小蜜蜂和蝴蝶们吧!蜜蜂和蝴蝶成群结队地飞在樱花丛中,蜜蜂在采蜜,蝴蝶在传播花粉。

樱花树下散步,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一样“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真是一种享受。

篇11:樱花草的花语与传说故事

樱花草是希腊的水泽女神悲恋的化身。有个无法言语的水泽女神爱上了英俊的青年,但是青年的身边围绕着一群爱慕者。无法说话的水泽女神无法表达爱意,只能悲伤的在远处看着他离去。日复一日,水泽女神的生命渐渐消逝,虽然失去生命,但她的爱却继续深情地守候着这个青年。于是,在她死去的地方,长出了一朵朵可爱的小花……这就是樱花草。

篇12:与樱花的作文

樱花是圆形的,很小很小,颜色是白色或者粉色的,芳香四溢,十分美丽。樱花虽然很小,但是,它在一颗樱花树上长得十分茂盛。所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人沉醉其中。樱花上,那晶莹的水珠,更是无与伦比。

樱花不仅美丽,而且还非常香。有一次,我和朋友们一起去踢足球。突然看到三颗樱花树,我们立刻放下手中的足球,奔向樱花树,看见一朵朵樱花不遗余力,尽情的绽放。这感觉使人恍如身临其境,一朵朵樱花在微风下,逐渐的,徐徐的落下,光荣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尽管,樱花已经落到了地面上,可是,地面上的樱花像洒上了香水似的,依然那么芳香四溢。

樱花不仅美和香,而且不像其他花那样,比如牡丹花很娇气,夏天不能太热,冬天也不能太冷。兰花太骄傲,不是我们能服侍得了的。而樱花,不娇也不傲,不像其他花那样只注重自个儿,而樱花却非常喜欢团结,人多力量大。樱花注重团体,不离不弃。有美味的肥料也不会独自享用,而是分给自己的同伴,我们一定要学习这种团结的精神。

樱花,是多么美丽啊,是多么芳香四溢啊。那迷人的芳香使人身临其境,无与伦比了啊。

篇13:与樱花的作文

此时,作为国家或地方公务员的日本中小学教师,按照相关规定,他们中的一部分要从原工作的学校流动到另一所学校。

一、定期流动宛如盛开的樱花,呈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日本公立中小学教师的“定期流动制”肇始于二战后初期,迄今已实施了60余年,目前已日臻完善。它是促进校际之间师资的均衡配置,保证校际之间乃至整个日本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举措。

1. 日本实行教师定期流动的主要目的

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实现多样的经验积累;

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保持学校之间的水平平衡;

打破封闭状态,使学校办学始终充满活力。

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的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完备的法律体系,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教师流动的义务性、流动的定期性、流动者的待遇等,并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操作。

日本的《国家公务员法》《教育公务员特例法》规定,中小学教师为国家或地方公务员,中小学教师的定期流动属于公务员的人事流动范畴。《关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及营运法律》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教师流动的年限、流动的待遇等做出规定。其法律规定:教师任期满五年,就得调动到别的学校。因此,日本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教师更迭。一位终身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整个工作期间可能会调换7所学校左右。这就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教师流动的义务性,使教师基本处于流动的状态。

日本各都、道、府、县的教师流动政策在主要方面是一致的,如,人事调动、审批权限、基本原则,以及任职年限的规定、流向偏僻地学校的优惠措施等。

2. 岛根县和东京都的教师流动工作情况

以岛根县现行政策为例,目前该县执行的公立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政策文件为《岛根县公立学校教育职员人事流动方针》,该方针明确规定了该县公立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实施原则。该县教委根据其县域地形,将全县划分为隐岐、松江、出云、滨田、益田五大学区,教师流动以相邻学区间流动为主。

岛根县教委规定:普通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7年以上,或在同一学区连续工作15年以上者为“必须流动人员”。该县还规定,符合流动条件的中小学教师必须至少流动工作4年或完成12分的工作点数。因此,地理位置越偏、条件越艰苦的学校每流动工作一年所对应的点数就越高,同时流动工作年限相应越短;反之,地处便利、条件较好的学校则点数较低,流动工作年限亦相应延长。

东京都规定,流动的对象分为几种情况:凡在一校连续任教10年以上以及新任教师连续任教6年以上者;为解决定员超编而有必要流动者;在区、市、街道、村范围内的学校及学校之间,如教师队伍在结构上(专业、年龄、资格、男女比例等)不尽合理,有必要调整而流动者。对不应流动者也作了相应规定,如,任教不满3年的教师、57岁以上未满60岁的教师、妊娠或休产假期间的教师、长期缺勤的教师等。

二、公开公平有效的教师流动体制

日本教师流动的操作具有公开性,由于制定了完善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度,操作上有章可循,十分规范。而且日本公立基础学校教育发达且均衡化程度高,学校间教育质量差别并不大,没有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分;教师流动期间的待遇不变,流动到偏僻地区学校还另有津贴,消除了教师流动的后顾之忧;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师不合理流动的动因,因而教师流动的操作过程规范、公开透明度高,保证了教师流动的公平和有效。

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在实行教师流动模式之外,日本基础教育的学校执行统一和全面规范的教学指导要领,保证教学质量。各学校学习的内容都根据日本文部省制定的学习指导要领决定。在考试上公平竞争,在东京的学生与在偏远海岛上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同,因此没有必要非在某个学校上学。这样,在教师流动和经费保障的同步进行下,日本的择校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从地域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同一市、町、村之间流动;二是跨县一级(相当我国省级)行政区域间流动。前者所占比重很大。从学校流动的性质来看,教师既可在同级同类学校之间流动,如,小学流向小学,高中流向高中,也可在不同种类学校之间流动。总体而言,偏僻地区学校同其他地区学校间以及不同类型学校间教师流动的比例大致平衡。

日本文部省根据近年来教师的平均流动率推算,全国公立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平均每6年流动一次,全日本每年大约有超过9万名教师流动。如果以县为单位计算教师流动总数的比例,高的县则超过20%。低的县也有10%左右。

三、每年教师定期流动程序分五步走

日本教师流动具有程序化、制度化和公开透明等特点。每年教师定期流动按以下程序逐步实施:

第一步,每年的11月上旬,由县(都、道、府)一级的教育委员会发布教师定期流动的实施要旨,内容包括地区的指定,有关原则、要求等。

第二步,全体教师填写一份调查表,其中包括流动的意向。

第三步,由校长决定人选(充分尊重本人意愿并与之商谈后)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核。

第四步,由县(都、道、府)教育委员会教育长批准(校长由教育长直接任命换岗,本人也可以提出申请)。

第五步,在第二年4月新学期前,流动教师全部到岗。

由于制定了教师流动政策,设立了实施程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教师流动制度,操作上有章可循,十分规范。

为了吸引教师流动到偏僻地区工作,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在这些地区任教教师的待遇。早在1954年的《偏僻地教育振兴法》中就规定,市、町、村的任务之一是“为协助在偏僻地区学校工作的教员及职员的住宅建造及其他生活福利,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在该法中还规定都、道、府、县对在条例指定的偏僻地区学校或与其相当的学校工作的教职员,发给“偏僻地区津贴”,月津贴额在工资及扶养津贴月额总数的25%以内。当教职员工因工作地点变动或随校搬迁到偏僻地任教时,从变动或搬迁之日起三年内,对其增发在本人月工资和扶养津贴总额4%以内的偏僻地区津贴的津贴。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津贴,如,寒冷地区津贴、单身赴任津贴等。

四、日本教师怎么看教师流动

2012年,笔者在日本考察交流期间,曾经采访过从埼玉县久喜工业高等学校(高等学校为我国的高中)流动到该县大宫高等学校的高尾昂祐老师,想从他身上了解日本教师对流动体制的感受。他毫不隐讳地告诉笔者,日本教师总体来说对“流动”持积极与肯定的态度。

篇14:樱花与富士山

从樱花谈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第一次看樱花,是在1999年的春天。当时我在日本四国岛的香川县研修,工作、生活都在濑户内海国立公园的范围之内。那年4月初的一个星期天,接收我研修的五户果树农家和当地农协的朋友邀请我们几个中国研修生一起到公园赏花。举头望去,漫天的樱花连成一片花海,在明媚的阳光下,流光溢彩,蔚为壮观。樱花树下,亲朋好友席地而坐,有人举杯痛饮,引吭高歌;有人略微小酌,浅唱低吟;更多的人则边吃边聊,气氛十分轻松。

一个星期后,当我和一位中国朋友再次到那里时,又见另一番景致。纷扬的花瓣,随风飘摇;落英缤纷,撒满荒原。身在异乡的我们,见此情此景,还颇有几分伤感。我俯身抓起一把花瓣,仔细端详,怎么也想象不出它们几天前高悬于树时的风采。而日本人喜欢樱花,不仅欣赏它盛开时的绚烂,更感叹它凋零时的凄美。

可以说,单朵的樱花却丝毫不引人注目。不论哪个花期,樱花之美,都体现为一种集团之美。心系团队的协作、绚烂之前的谦恭、作为个体的内敛、作为团体的张扬,这是樱花的性格,也是日本人的性格。

崇尚协作的团队精神

关于日本人的团队精神,只要是谈日本人的文章多会提及。我只从一个侧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人力资源管理”课学习日本企业的职员录用制度时,同班的日本同学认为理所当然的做法,我们中国同学就很难接受。比如,一家日本的企业职员如果离开了他原来的企业,想再找一个好单位,是十分困难的。不像在中国可以频繁地“跳槽”,还有可能总是找到比以前更好的单位。在日本,基本上不存在这种情况。即使有,也是少数拥有紧俏技术的人,但即便是他们,虽然能找到薪水更高的职位,但也很有可能只是这家会社的“合同社员”,而不是“正社员”。产生这种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日本人对打造企业团队、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视。在日本的企业经营者看来,经验比能力重要,只要在这个团队里按要求去学、去干,没有什么学不会的。正是基于这种思维,日本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大多采取终身雇用制。

为了维护团队的运作,个人不求出头冒尖、集体不评先进模范(当然不是绝对的,但与中国相比,极少),这也是日本人的一大特点。那么,个人奋斗的原动力从何而来呢?可以说一半来源于日本人从小就被灌输的观念:不给人添麻烦;而另一半最体现日本人的性格特征,甚至可以说是已经随日本文化的传承而融入日本人的骨髓之中的一个观念:不能被人耻笑。假如自己工作不努力、不认真,就会拖集体后腿,就会给所有的人添麻烦,甚至会被人耻笑。

我的一位老师跟我说过她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两个日本人同时到中国的一所高校担任日语教师,一年后,这所高校把其中一位评为优秀外籍教师。另一位没被评上,他觉得无法理解,认为这是他的耻辱,并给校长写了一封长信,质疑学校的做法。信的大意是说,我一年来已经为教学尽了全力,当然也肯定有不足之处,有可能不如其他老师,可是,为什么校方从没有人向我指出过哪里做得不够,哪里需要改进?这就是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误会。

也正因如此,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世界一流的。不同企业各有特色,但同一企业里的员工,就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言行整齐划一。好比赏樱花时,人们会比较哪棵树漂亮,决不比较哪朵花漂亮。

卑微谦恭的学习态度

对日本人学习态度的第一体验,是从我当研修生时教他们包饺子开始的。到日本不久的一个星期天,我们两个中国研修生想换换口味,自己动手包了一次饺子,并送了一些给接收我们研修的几个日本朋友吃。他们觉得好吃,还听说我们连饺子皮都是自己擀的,于是提出让他们的夫人跟我们学。我们也没多想,就答应了。但那几位日本主妇的学习态度,让我们大吃一惊,还觉得有点不安。因为她们竟然把我们两个并不擅长包饺子的南方人包饺子的全过程做了记录,我们随手抓的一把配料,她们也量化为“某某材料约多少克”,全部记下来。后来才发现,日本人就是这样学东西的:只要他认为你的某一方面比他强,哪怕你的地位很低,他也能放下架子,认认真真地学、原原本本地学。当然真正学到手后,他会进行改造提高,但在最初阶段,决不想当然,决不走捷径,决不学走样。

虚心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是日本民族每一次进步的起点,也将日本人卑微谦恭的学习态度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中华文化的学习模仿自不必多言,就连一位有名的右翼反华分子也不得不承认,一翻开唐诗宋词,心中就升腾起一股乡愁,那是文化的乡愁,文化的根。我曾看过日本中学生的国语课本,发现他们初一就开始学论语和李白、杜甫了,最让我吃惊的是日本的高考竟然必考中国古代的文言文,我试着做过1999年的试题,很惭愧,没全对。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甚至被某些人尊为日本的“思想国父”,他在1862年得知中国只有十几人能教英文时(当时日本已有500多人能胜任英文教师),说了一句:完了,清国完了。由此我又想起了当西方列强刚打开日本国门时,日本天皇交代国民的一句话:要像过去尊重中国人一样尊重西洋人。从那以后,日本开始了模仿西洋、“脱亚入欧”的进程。日本古籍《菅家遗戒》中最有名的论述是“和魂汉才”,在日本流传近千年,可明治维新后,马上出现了一个新词:“和魂洋才”,这个词汇至今仍广泛使用。可见,日本人的学习是有选择的,日本人的谦恭也是有前提的——你必须比他强。

内敛与张扬、传统与现代

1998年,初次踏上日本土地的我,以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可一开始却没发现什么能让我吃惊、让我震撼的东西。黄皮肤黑眼睛的面孔、方方正正的汉字,让我没有多少身处异国的感觉。但几天后参加的一次活动给了我全新的感受。那是当地的秋季“例祭”,即每年秋季举行的民间活动。我站在拥挤的人群中,看着几十人抬着“神舆”高声吆喝着走过来,当中有平日西装革履的公司职员,有文质彬彬的教师,还有头发染得五颜六色的“新新人类”,但此时全都换上了日本的民族服装,头上还缠着彩带,一个个早已汗流浃背却仍拼命颠着肩上的“神舆”,涨红着脸声嘶力竭地吼出一些我听不懂的日语。周围的人也大都被感染,一个个兴致盎然。这时,我才感到:我在日本,我在异国他乡。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我感到的是一种孤独。

在中日两国都有较长生活经历的人告诉我,一到日本,就有一种宁静、沉稳的感觉,连建筑物的颜色都以灰色调为主,与中国完全不同。而民间各种各样的“祭”,当属这宁静沉稳中难得的喧嚣。它的存在与变迁比较集中地折射出日本人身上的内敛与张扬、传统与现代。其实,不光是“祭”,日本还有很多传统文化遗产也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继承。我曾参加日本某县日中友协组织的到日本人家中客居三日的活动,主人是一位房地产商。他喜欢日本传统的曲艺形式——能乐,于是专门在附近的山上建了一座别墅式的“能乐堂”,有专业的舞台和布景,专门用于和当地的能乐爱好者切磋交流、自娱自乐。

看到在高度现代化、高度西化的当今日本还保留着如此众多的传统元素,看到日本人在模仿、吸收之后的改进和发明,对日本人才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富士山式的社会结构

富士山是日本的标志,我在回国前的最后一个月登上了富士山,第二天下山后,泡在山脚下的温泉里,回望这座刚刚被自己征服了的山峰,再回想自己前后生活了两年的日本,心里别有一番感受。当时有个第一次见面的日本朋友问我,对日本社会的印象如何?我只简单说了几句,又觉得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过后当我一个人静静地望着富士山时,才发现,如果要找一个东西来比喻我心目中的日本社会,富士山倒挺合适。金字塔形的纵向的社会结构,也可说是富士山形;强调均衡发展与社会公平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就像富士山外观一样四平八稳;社会内部孕育的变革,则像这座休眠的火山一样有复苏的可能;强大的经济实力掩盖不住经济结构的弊病与漏洞,就好像远看线条完美的富士山其实遍布大小不一的火山熔岩,还有巨大的火山口。

纵向结构的社会

一位在日本农协工作的朋友从中国回来后,说起一件他很难理解的事。他到中国的一个县里考察,当地很重视,好几个领导在门口迎接他。他没想到,第一个被介绍并与他握手的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是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才30多岁,农业局局长、副局长都是40多岁,而全程陪他下乡的农技站长已是50多岁的人了。对于中国人司空见惯的事,他之所以惊奇,是因为在日本决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当然,日本也有少数年轻的政治家,比如30来岁的国会议员、30多岁的地方行政首长,但他们多是出身于“政治世家”,而且是通过选举当选的,故被称为“政治家”。而日本的“政治家”(主要指各级议会的议员和地方的行政首长,均通过选举产生)和公务员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公务员通过考试录用,又分为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的不同序列,国家公务员的最高职位是内阁各省的事务次官,而在这之上的政务次官(副大臣)、大臣等必须由国会议员担任,换句话说,他们属于“政治家”序列。而除他们之外,不论是公务员还是企业职员、或是社会团体的职员,其职务升迁必须讲资历。“年功序列”是日本企业的三大特色之一,即工资与职务均与为企业服务的年限紧密挂钩。提职时一般是在同等资历的人里选能力强的,而未升迁的人有可能被调整岗位,比如一些50来岁的高级别公务员会被安排提前退职,然后到民间团体或企业工作(在经济上一般没有损失)。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持上下级关系的顺畅。所以,几个日本人在一起,一般凭年纪大小就可判断其职务高低。

而且,日本人部下对上司的服从可以说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一种心理上的天生的敬畏,而不仅仅是因现实的利益因素(比如怕被“穿小鞋”等)。一个社会人总是处于各种关系之中,日本人对纵向关系的重视明显高于对横向关系的重视。所以,这是一个论资排辈的社会,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一个纵向结构的社会。

注重平衡的社会

和日本人谈起日本社会,他们常会说起一个词:一亿中流。意思是大约一亿日本人自认为自己的经济状况处于“中流”水平(日本人口1.28亿),与统计结果也大致吻合。日本国土面积小,比较注重经济的均衡发展,重视通过二次分配等各种手段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产生太大的差距。

我研修时在日本农村生活一年,留学时在东京生活一年,对日本城乡差距之小,感受极深。现在日本农村的大部分农户是兼业农户,除了干自家的农活外,还在公司工作,总收入当然不低;而专业农户虽然平均现金收入不高,但与生活在城市相比,有不少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实际生活水准并不低。六年前接收我研修的五农户,三家是专业农户,两家是兼业农户,我感觉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比东京的一些工薪阶层高。

家庭汽车的拥有量远远高于大城市,农村的卫生环境也非常好,不少农民的住宅整修得像别墅,没有农民在家里养猪、养鸡,只有养宠物。我研修所在地的一所小学,若按当地人口数量衡量,只相当于国内规模很小的村完小,只有30多位学生,但却有10位老师,有高大的教学楼,有室内体育馆和游泳池。他们的理念是,不管孩子出生在哪个偏远农村,都有权利接受和东京一样条件的教育。

东京是全世界生活费用最高的城市,整体工资水平相应地比日本其他地方高,但也只有10%~20%的幅度。而且,除了医生、律师等少数行业(都是需要高度专业知识的行业,而不是所谓的“垄断行业”)外,各行各业的工资收入没有太大的差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在中国人面前开玩笑:我们日本在搞共产主义。2005年6月我在东京参观一家老人护理中心时,又听到有日本人这样说。日本从2000年开始建立了护理保险制度,目的是弥补医疗保险制度的不足。因为不少老年人并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只因身体衰弱而部分或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护理保险制度实施后,年满40岁就要在缴纳医疗保险费的同时,缴纳护理保险费。到需要护理时,所有的护理费用个人只须承担10%,其余部分由护理保险基金和各级财政按规定比例承担。护理项目非常多,包括定期上门帮助洗澡等等。我在那里还看到了常年住在护理中心的老人,收费标准是每月50万日元(日本工薪阶层的平均月薪是40万左右),如果没有保险,很多人负担不起,但参加了保险则人人都能承受,因为领到的养老费比个人要承担的护理费高。

孕育变革的社会

日本人大都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但对于具体的政策,一般人不大了解。六年前接收我研修的一农户告诉我,在接触中国的农业研修生之前,他一直以为中国的农村还在搞人民公社。尽管如此,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进步、对中国今后的发展前景,他们感到羡慕甚至感到一种压力。大部分日本人也觉得日本社会需要一定的变革,不能再像最近十几年这样停滞不前,但一般人又说不清该怎么变,似乎也没有什么比较一致的意见。

有两件事我印象很深。一件是,在我研修结束就要回国时,下一批研修生的赴日手续因日方的原因还没办好。接收研修生的农户很着急,因为新的研修生不能及时来,我们走后空下来的公寓,他们还要照付房租。当时日方负责接收我们研修的社会团体负责人是某个在野党的国会议员,一农户就此大发牢骚:××党就是不会办事。并转身对我们说:就好像你们中国不能没有共产党一样,日本还是要靠自民党。后来也是从他们口中知道,自民党对农业政策的重视、对农协组织的重视,说到底,是对农村选票的重视。另一件是,2005年8月8日,小泉因邮政改革方案被否决而宣布解散众议院,我们在郊游回来的车上听到这一新闻,开车的日本朋友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干脆换个政党做做也好,日本不像中国,中国一定要共产党这样有权威的政党才行,日本没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就出现过其他党派执政,也没出什么大问题。

最近十多年来,日本政治家虽然也提出了种种改革设想,但不论是冠以响亮名称的“平成维新”也好,还是现在的所谓“小泉改革”也好,在老百姓看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具体成效乏善可陈。对于经济体制、经济结构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虽然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有些问题积重难返,普通国民已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和关注的热情,他们目前最关心还是年金等有关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因为这最直接地影响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但不管怎样,日本社会需要变革、正孕育变革、也逐渐发生着一些变革。日本各项政策的调整和新政策的出台,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酝酿时间长、研究论证较充分,而且从政策公布到实际执行有一个很长的“缓冲期”,能够把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周到。比如,我第一次到日本时,问一个人,日本的学校每周休息几天,他回答说,因为自己家里没有孩子上学所以搞不大清楚,政府是在几年前就公布了学校也要实行周休两天的制度,但到底何时开始实施他记不清,反正要等好几年。后来有人跟我解释,因为这涉及到教学方案的调整,必须有几年的准备时间。

上一篇:财务科长岗位责任制下一篇:整合农村资源推进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