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通讯补贴管理制度

2024-04-08

交通、通讯补贴管理制度(精选7篇)

篇1:交通、通讯补贴管理制度

交通、通讯补贴管理制度(试行)

一、目的

为规范管理,减少费用支出,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工作未满一个月者除外)。

三、内容

(一)交通费补贴

1、交通补贴标准为:普通员工60元/月,主管100元/月,经理150元/月,总监及以上300元/月,有公配车辆及享受私车公用补助者不享受该项补贴。

2、员工因公事需外出,自己合理安排行程,使用交通工具,最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

3、本制度实施之后,原则上不再报销市内交通费(包含打的费和公交费),有紧急事情需立即办理或有其他特殊情况必须打车者,书面请示公司领导获批后给予报销交通费用,如未来得及书面申请则先口头请示之后补办手续,然后交财务部留存,以供签批报销单时对照查阅。

4、随着公司业务发展,某些岗位需要频繁外出,公务交通支出明显增多,员工可提出书面申请,经公司领导批准后适当增加其补贴标准。

(二)通讯费补贴

1、补贴标准为:普通员工50元/月,主管80元/月,经理120元/月,总监及以上200元/月。

2、如因工作内容增加,实际产生话费远远超支者,个人可填写申请表,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增加其补助标准。

3、享受话费补助者保证通讯通畅,总监级及以上人员24小时开机,其他享受通讯补贴者早7:30至晚10:00不得关机。

4、享受通讯费补贴的员工,一律不再报销通讯费用。

四、报销流程

1、每月12日(遇节假日顺延)以部门为单位,将本部门人员上月交通及通讯正式发票在对应标准额度内实报实销,超出部分不进行报销。

2、部门将汇总的交通及通讯发票,通过相关负责人审批后到财务办理相应的报销手续。

3、财务部应严格按照本制度之要求核实把关实施。

五、附则

1、本制度的拟定和修改由公司人资部负责,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2、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篇2:交通、通讯补贴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管理,减少费用支出,节省开支,特制定本办法。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工作未满一个月者除外);

三、内容:

(一)交通费补贴

1、公司给予员工相应的交通补贴,与工资一起发放,交通补贴标准为:普通员工60元/月,集团部门副经理、经理/项目公司部门副经理、经理80元/月,集团总监级/项目副总100元/月,集团副总/项目总及以上120元/月,有公配车辆及享受私车公用补助者不享受该项补贴,有公配车辆的部门或项目公司,其属下员工均不享受该补助。

1.1、员工因公事需外出,自己合理安排行程,使用交通工具,最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1.2、本办法实施之后,原则上不再报销市内交通费(包含打的费和公交费),有紧急事情需立即办理或有其他特殊情况必须打车者,书面请示公司领导获批后给予报销交通费用,如未来得及书面申请则先口头请示之后补办手续,然后交财务部留存,以供签批报销单时对照查阅。

1.3、随着公司业务发展,某些岗位需要频繁外出,公务交通支出明显增多,员工可提出书面申请,经公司领导批准后适当增加其补贴标准。

1.4、享受公司交通费补贴的员工,公司一律不再报销交通费用。

(二)通讯费补贴

2、为方便联络,公司提供内部联网号码,给予相关人员通讯补贴,通讯补贴随工资一起发放。2.1补贴标准

普通员工50元/月,集团部门副经理、经理/项目公司部门副经理、经理100元/月,集团总监/项目公司副总200元/月,集团副总/项目总260元/月,集团公司副总裁(含)以上300元/月。

2.2、如因工作内容增加,实际产生话费远远超支者,个人可填写申请表,经公司领导批准后

增加其补助标准。

2.4、享受话费补助者保证通讯通畅,总监级及以上人员24小时开机,其他享受通讯补贴者早7:30至晚10:00不得关机。公司将不定期抽查,未在规定时间接听电话的将给予处罚,直至取消通讯补贴。

2.5、享受通讯费补贴的员工,一律不再报销通讯费用。

四、附则

1、本办法的拟定和修改由公司行政部负责,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篇3:交通、通讯补贴管理制度

一、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

(1)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不完善、基础设施薄弱, 导致吸引力不高、分担率低。长期以来, 政府在制定公交发展规划和解决存在问题时, 缺乏长远的战略和整体的、长远的、科学的思考与规划。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 但目前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速度慢、出行准点率较差、公交分担率低, 对市民出行的吸引力不足, 全国平均分担率不到20%。据测算, 我国人口100万以下的城市, 公共交通分担率为10%, 人口100~300万的城市, 公共交通分担率为20%, 人口300万以上城市, 公共交通分担率为30% (如图1、图2所示) 。远低于类似规模世界其他城市的平均水平 (50%~70%左右) , 如东京、伦敦。

(2) 城市公交需求旺盛, 导致供给需求不协调。当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每年有1800万人从农村迁往城市, 每年城市新增建筑面积大约有10亿平方米。伴随着人口向城市集中, 城市交通需求的总量急剧增长。由于城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城市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 尤其是小汽车不受限增长, 挤占城市空间, 占用道路资源, 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机动化迅猛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大力发展公交, 然而尽管多年来市场改革使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供给量不断增加, 但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的人口基数大, 城市公交的运载能力仍然滞后于公交出行需求量的迅速增长。

2009年, 城市交通总出行量6000亿人次, 其中公共交通出行量779亿人次, 占13%。预计到2015年, 城市公交出行总量约1100亿人次, 年均增长约6%, 相当于每天运送3.01亿人次;预计到2020年, 城市总出行量9517亿人次, 其中公共交通出行量2700亿人次, 占27%。如图3所示: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载能力已经滞后于公共交通出行需求量的迅速增长;与国际类似城市相比, 公共交通出行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下分别对城区人口在1000万以上、300-1000万、100-300万的国际城市公共交通结构进行了比较。如图4、图5、图6所示:

(3) 公交运营企业财务状况差, 亏损严重。由于公交企业的社会公益和公共服务性质, 公交票价一直按照社会的承受能力由政府定价, 采取低票价的政策;而城市公交的运营成本却是按照市场的价格。国际油价自2004年开始不断攀升, 在短短的八年时间里, 柴油价格翻倍, LPG的价格升幅也达到68%。人工成本也不断上升, 虽然公交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由于多方面原因上升缓慢, 担仍然呈现出刚性的上升态势。这导致政府管制的低票价与公交企业的高运营成本之间出现突出的矛盾, 造成公交企业出现巨额的经营 (政策性) 亏损, 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公交企业发展资金长期短缺, 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造成公交车普遍档次低, 无力及时更新车辆。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只能按照企业的实际能力进行发放, 职工加班费、劳保福利费等未能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职工待遇较低, 致使公交服务质量不高。

(二)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问题原因分析

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公益性事业, 公交线路的开辟、运营时间的确定以及班次调整必须满足群众需要。以低票价吸引更多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 是公交优先的直接体现形式。当票价的收入不能抵消公交实际运营的成本, 而企业也不能根据市场进行自由定价, 公交企业就会出现亏损, 这个亏损主要来源于政府的强制性定价, 这就需要政府对其补贴。但我们不能一说到公交优先, 就以其“外溢性”为由对其成本大搞财政补贴, 任何成本的提高都由财政兜底。目前公交财政补贴在我国各大中城市并不鲜见, 财政补贴多因事而定, 对补贴数额的审核也没有形成专门的制度。这种情况下, 容易出现两种极端情况:补贴不足, 企业经营亏损, 直接影响公交运营质量甚至安全, 进而影响整个城市的交通;财政补贴超支, 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在政府有限财力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收支平衡, 最后使城市公交系统难以为继。为保障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与城市财政补贴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响应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号召, 应尽快构建科学合理的以服务质量导向的公共交通成本—票价—补贴联动机制。公交票价的确定必须在满足社会公益性服务的基础上考虑成本定价因素, 要按照公交发展居民可承受、财政可负担、企业可持续的总体要求, 综合协调和平衡居民、财政、企业三方面关系;并建立科学的票价调整机制, 使票价能够及时反映成本波动;还应将公交财政补贴与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服务质量考核相挂钩, 保障广大群众得到优质的出行服务。

二、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一) 政府的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

(1) 政府买单。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将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并优先预留、安排、保证城市公共交通停车场、站点、换乘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 可以以划拨用地的方式建设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企业负责筹资征地建设, 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由财政部门在贷款合同期内给予贴息。

(2) 资本金投入。公共电汽车易于进入、灵活和缺少规模效应, 倾向于刺激竞争, 原则上应由企业自行解决, 如果企业自行难以负担车辆更新的, 政府可以安排公交车辆购置资金作为国家资本金投入, 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同样在公交资源整合方面, 政府可以安排专项资金作为资本金投入。

(3) 对成本要素进行补贴。对于公交企业而言, 由于其社会公益性和公共服务性质, 票价按照社会的承受能力由政府定价, 而运营成本却是按照市场的价格, 这导致政府管制的低票价与公交企业的高运营成本之间出现突出的矛盾, 造成公交企业出现巨额的政策性亏损严重。政府应对因价格管制因素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应给予补贴, 建立规范的公共财政补贴制度。燃油在公交企业总成本中比例较大、价格波动较为剧烈, 对这样的生产要素就应该进行财政补贴, 防止要素价格变动过于剧烈而导致的对整个公共交通行业的不利影响。

(4) 政府购买服务。对公交企业因承担社会公益性服务应给予针对性经济补偿, 例如老人与残疾人乘车免费属于政府购买服务应全额补偿。建立规范的公共财政补偿机制, 以占各级财政收入的一个统一比例标准提取、安排各级公交财政补偿资金, 按各公交企业实际担当的公益性服务客运量进行补偿, 政府购买公交企业服务。

(5) 专项补贴。政府应根据公交企业承担指令性任务的实际情况给予专项补贴, 如公交车环保改造费用补贴、公交行业新能源推广补贴、特殊公交线路补贴、公交地铁票价补贴等。

公共财政是政府有效提供公共交通的经济基础, 上述各项措施的落实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尤其是政府财政能力状况。财政能力强的地区公共交通建设主要以地方政府为主, 鼓励各地方政府在地方财政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支出。政府可以考虑在这些基金使用时, 也配套一定比例的资金额度。政府配套资金使用范围主要涉及城市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尤其场站、枢纽、内外交通方式的连接等方面。财政能力弱的地区根本没有足够财力实施公交补贴与补偿机制, 这就需要上级财政对其城市公交补贴、补偿实施专项转移支付补助。上级财政应伴随着城市公交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 重视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 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要求, 为落后地区城市公交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重点放在城市公交与城外交通衔接的站场等交通枢纽的建设上。因此, 建议由政府设置城市交通发展的专项基金, 在实际操作中与地方政府资金配合使用。财政基金支持范围包括基本运营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两部分。

(二)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 提高效率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自然垄断行业, 其经营者往往缺乏足够的降低成本和推进技术进步的动力, 因此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引入竞争以提高效率、保证服务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公交运营商作为企业必须体现商业性, 进行独立核算, 维护企业正常运转、补偿生产耗费并争取获得一定的利润以满足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福利。无论是从经济性的角度还是从公平性的角度, 公交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应由政府来承担, 而经营性亏损则应由企业自己承担。人力支出、车辆折旧等可以体现企业经营效率的成本项目, 应该留给企业自己承担, 以促使企业主动提高效率增强造血功能弥补经营性亏损并获得一定的利润。通过开放市场的方式适度引入竞争, 引导民营企业和境内外企业参与公共交通营运, 形成“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公共交通经营格局, 提高公交企业的生产效率, 切实地消除企业经营性亏损。

三、以服务质量为导向的成本——票价——补贴联动机制构建及政府与公交企业的关系

(一) 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票价制度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公共交通实行政府定价, 仅从出行者的出行成本角度考虑, 对企业运营成本及城市政府财政能力考虑不足, 纷纷施行脱离企业运营成本的低票价政策, 而政府补贴又未能及时到位。城市低票价与高运营成本的矛盾日益突出, 这首先直接对公交企业产生巨大的运营压力, 导致其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无力及时更新车辆装备, 并且无法保证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待遇水平, 制约了公交服务水平的提升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上城市公交管理比较成功的城市一般都建立了基于企业运营成本和政府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公交票价定价制度和适时调整机制, 并且针对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特征, 设置了差别化的票价体系。票价应该充分考虑公交企业自我生存的发展空间, 在政府、企业、市民三方都能承受的范围内合理制定地面公交与地铁轨道交通票价。

(二) 建立公交票价与企业运营成本和社会物价水平的联动机制, 充分考虑企业与群众的利益

我国大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票价一定几年不变。公交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上涨, 但公交票价一直维持原有水平, 这就造成公交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现金流压力, 政府财政补贴金额逐年攀升, 已影响到企业及政府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公交票价与企业运营成本和社会物价水平的联动机制, 实际上是对公交企业不可控成本的反应机制, 这需要各个利益群体的参与, 综合考虑影响城市经济状况、社会物价水平、劳动工资水平等因素的变化, 对可控性成本定期审核, 而且应该有“效率不断提高”的要求。如果确认该类成本发生变化, 价格就应相应调整。公交票价与企业运营成本和社会物价水平的联动应以政府为主导, 以交通、经济等专家为指导, 充分考虑公交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达到社会整体利益最优。

由于我国城市发展的不均衡性, 应该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较为合适, 周期在1~2年为宜。可以以交通费用占月平均总收入的某一百分比为基础, 建立按平均工资增长水平可年度微调的联动机制, 改变目前票价过低且几年不变, 与工资增长和运营成本上涨完全脱钩的非市场经济的僵化作法。以香港为例:香港居民的平均薪金增加13.6%, 物价上涨指数为8.2%, 票价调整年率约为7.5%, 这一幅度被各方所接受。

建议参考运输行业工资指数变动、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变动、生产力增幅对城市公共交通票价进行调整, 公式为:城市公共交通调整幅度=0.5×运输行业工资指数变动+0.5×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变动-0.5×生产力增幅。若依据公式得出的调整幅度数值为正, 则企业可向政府提供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证明报告, 申请提高票价或增加财政补贴;若数值为负, 则政府同样要求企业降低票价或减少财政补贴。

(三) 建立以服务质量为导向的评价与考核机制, 健全公共交通补贴制度

规范的补贴制度, 应以规范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为支撑, 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 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公交提供多样化服务可以增强吸引力, 目前, 大城市的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远不在乎城市公交的票价有多低, 如果没有高效、便捷、舒适的公交系统即便是零票价也很难将其吸引进来, 所以应建立委托第三方对公交企业经营状况和服务质量进行审计评估的制度;在成本费用评价制度中, 应区分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将合理确定公交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纳入其中;在补贴办法中, 应建立公交企业服务水平、运营效率、服务质量、资源节约和降低成本等考核体系, 将考核结果和补贴挂钩, 当企业考核结果达到规定标准时, 可以全额取得各项补贴;当考核结果达不到规定标准时, 扣减补贴。并且通过先进的电子票款结算系统, 每月结算票价亏损, 及时、全额补贴公共交通企业, 使公共交通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有适当的现金流, 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深圳实行财政补贴与服务质量挂钩制度, 将企业6%的标准成本利润率中的30%与服务质量考评结果挂钩。服务质量考核的重点是企业服务水平与成本控制水平。公交财政补贴资金来源由市财政承担50%, 各区财政及光明新区财政按常住人口比例承担其余50%。此外, 还应考虑有合理的利润率, 以利于引进竞争机制、推进规模经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规范的补贴制度, 与科学合理的票价制度相结合, 建立起“民众可支付、财政可承担、企业可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这样, 在补贴制度中有政策性亏损的成本因素, 有绩效考核因素和企业微利因素, 构成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补贴制度, 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单纯填平政策性亏损。

参考文献

篇4:交通通讯费用

——题记

我们选择了公交车票、出租车费、汽车上牌费、停车费及汽油费等5种出行费用的价格进行调查,以此来衡量长三角主要城市的交通成本。

◎ 上海交通成本

南京出租车主要车型为捷达、桑塔纳、富康,起步价7元/3公里。超过3公里,每公里单价2.4元,夜间为2.7元。不过南京出租车的等候时间不计费,纯粹按照里程数来计算。

◎ 苏州交通成本

苏州起步价10元/3公里,3公里后,每公里单价1.8元,5公里后,加收50%空驶费。等候时间5分钟免费,超过5分钟,每5分钟折合1公里。夜晚23:00后,车费(起步价)增加30%。公交车普通车单一票价1元,空调车单一票价2元。

◎ 无锡交通成本

无锡出租车起步价8元/3公里,公交车普通车单一票价1元,空调车单一票价2元。

◎ 杭州交通成本

温州市内公交大多数大巴单一票价1.5元,中巴车1.5元起价,按路程计价。温州出租车相当便宜,起步价10元4公里,每公里1.40元,夜间起步价12元,每公里1.68元。温州城市不大,即使是从城东到城西,一般打的费用不会超过20元。

◎ 长三角城市交通成本比较:

上海的交通费用相对于其他城市也显得高不可攀。

首先是高昂的牌照费让上海人的交通费用远远超出其它城市。上海市和温州市实行的车牌竞拍制度使得汽车牌照价格节节攀升,上海市以45 000元的价格高高在上,温州市以15 000元的上牌费位居第二;在取消牌照费的城市中,宁波、杭州、南京基本上只收取上牌成本费。

其次是出租车费上海仍居首位。若按5公里行程计算,出租车费从高到低的排列为:上海14元、苏州13.6元、杭州12元、南京11.8元、温州市11.5元和宁波市9.8元。

其三是停车费,上海同样当仁不让,每次10元,是杭州4元/次的2.5倍,南京市为6元/次,位居第二。宁波市和温州市皆为5元/次。

◎ 长三角主要城市通讯成本:

长三角城市固定电话通话费基本一样,这里从略。而ADSL是面向中小企业用户的宽带互联网接入方式,我们调查此项数据来反映各城市的通讯成本:

上海宽带上网ADSL网络快车接入费 ADSL为900元;其中:安装调测费300元、手续费10元、终端设备590元;办公用户月租费:512K包月制1500元;1M包月制2500元。

南京单位用户宽带接入资费标准 端口速率10M,接入费2008元,每个端口月使用费66000元,IP地址10M免费提供8个,100M提供16个,增加IP地址每月每个10元。

杭州ADSL 设备接入费800元/户,安装调测费(移机)200元/户,基本月租费100元/月,信息费 256KBPS每户 500元/月,512KBPS每户700元/月。

篇5:交通、通讯补贴管理制度

关于公司员工交通和通讯补贴发放的说明 根据公司发布的《员工薪酬福利管理暂行办法》,对公司员工的 交通和通讯补贴发放作如下说明:

一、交通补贴 交通补贴发放标准:员工乘车或骑(摩托、电动)车上下班需过 长江的,每月交通补贴为200 元;勿需过长江的,每月交通补贴 为100 元。公司派交通车负责接送的员工,不放发交通补贴。交通补贴发放时间:原则上每月10 日只报销上月的交通补贴。交通补贴发放形式:以发票报销的形式,需提供交通类的正式发 票。

二、通讯补贴 通讯补贴发放标准: ①公司总经理每月通讯补贴为500 元; ②公司副总经理(包括财务总监)每月通讯补贴为400 元; ③公司部门经理每月通讯补贴为250 元; ④公司普通员工每月通讯补贴为100 元; 通讯补贴发放时间:原则上每月10 日只报销上月的通讯补贴。通讯补贴发放形式:以发票报销的形式,需提供通讯类(移动或 联通)的正式定额发票。

篇6:交通、通讯补贴管理制度

(未完待续)

一、相关法规文件

二、误餐费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089号)规定,误餐补助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征税。1995年,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财税[1995]82号)对误餐补助作了进一步明确:国税发[1994]089号文件规定不征税的误餐补助,是指按财政部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一些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三、通讯费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058号)关于个人取得公务交通,通讯补贴收入征税问题规定,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按月发放的,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发放的,分解到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的扣除标准,由省级地方税务局根据纳税人公务交通,通讯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调查测算,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确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四川省目前无相应扣除标准规定,有关税务机关回复是全额计缴个税,大连有规定,2010年已将公务费标准提高至当月实际发生额的80%(限一人一号),见大地税函[2010]7号及辽地税函【2011】123号等)

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进一步明确规定,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

四、车辆费

国税发[1999]058号和财企[2009]242号文件有关车辆费的规定同通讯费。另外,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245号),进一步明确了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各种形式的补贴收入如何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文件规定:近年来,部分单位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对用车人给予各种形式的补偿:直接以现金形式发放,在限额内据实报销用车支出,单位反租职工个人的车辆支付车辆租赁费(“私车公用”),单位向用车人支付车辆使用过程中的有关费用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的有关规定,现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各种形式的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明确如下:

一、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而以现金、报销等形式向职工个人支付的收入,均应视为个人取得公务用车补贴收入,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具体计征方法,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第二条“关于个人取得公务交通、通讯补贴收入征税问题”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川省目前无相应公务费用扣除标准规定,有关税务机关回复是全额计缴个税,大连有规定,2010年已将公务费标准提高至实际发生额的2700元/月,见大地税函[2010]7号)

五、福利费及其他补贴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补贴津贴、福利费、救济金免征个税。实施条例对此进行了补充说明,特别是把可免税的福利费范围仅限定为“生活补助费”,增加了纳税负担。

国税函[2009]3号文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角度再次明确了福利费的范围,较个税实施条例的福利费范围有所扩大,且包括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但随后出台的财企[2009]242号文件又规定,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

另外,国税发[1998]155号文将生活补助费界定为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并规定从福利费或工会经费中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人人有份的补贴、补助应作为工资薪金缴纳个税。

国税总局在2010年04月14日对一企业的提问回复中表示:

(一)个人因工作需要,从单位取得并实际属于工作条件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属于个人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单位发放的取暖费、防暑降温费补贴,应征收个人所得税。综合分析,福利费可免税的范围最大限度为(一般公司):

生活困难补助、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等。

另外,根据国税发[1994]089号文件规定,独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费津贴可免税。(有限额标准,但相关规定基本未及时更新,且不很明确,差旅费目前来说还是最好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较为合适)。

有关具体规定如下:

2009年11月《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十四条条分别对税法有关的补贴、津贴、福利费的免税规定进行了明确,即:税法第四条第三项所说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税法第四条第四项所说的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所说的救济金,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支付给个人的生活困难补助费。可见有关补贴津贴及福利费的扣除范围是有特定限制的。

另外,为有效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9年1月,国税总局发布了《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是近年来对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范围较为明确的规定文件,即 《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针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非对个人所得税法中的福利费的界定,仅供参考):

1、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

2、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3、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2009年11月,财政部又出台了《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

一、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

(一)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职工疗养费用、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

(二)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集体宿舍等集体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维修保养费用以及集体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人工费用。

(三)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四)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离退休人员其他统筹外费用。企业重组涉及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按照《财政部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9]117号)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以及符合企业职工福利费定义但没有包括在本通知各条款项目中的其他支出。

二、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发生的相关支出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但根据国家有关企业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统一规定,不得再为职工购建住房。

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三、职工福利是企业对职工劳动补偿的辅助形式,企业应当参照历史一般水平合理控制职工福利费在职工总收入的比重。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由个人承担的有关支出,企业不得作为职工福利费开支。

四、企业应当逐步推进内设集体福利部门的分离改革,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职工福利待遇问题。同时,结合企业薪酬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完整的人工成本管理制度,将职工福利纳入职工工资总额管理。

对实行年薪制等薪酬制度改革的企业负责人,企业应当将符合国家规定的各项福利性货币补贴纳入薪酬体系统筹管理,发放或支付的福利性货币补贴从其个人应发薪酬中列支。

五、企业职工福利一般应以货币形式为主。对以本企业产品和服务作为职工福利的,企业要严格控制。国家出资的电信、电力、交通、热力、供水、燃气等企业,将本企业产品和服务作为职工福利的,应当按商业化原则实行公平交易,不得直接供职工及其亲属免费或者低价使用。

六、生育津贴、医疗费

篇7:交通、通讯补贴管理制度

2018-02-25税来税往1.问: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的一次性补偿金如何税前扣除?

答:企业与受雇人员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给职工的一次性补偿金,在不超过天津市政府相关部门规定标准的部分,可以在税前扣除。2.问:企业差旅费支出如何税前扣除?

答:纳税人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本企业的差旅费报销制度留存企业备查。其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相关的、合理的差旅费支出允许在税前扣除。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有效凭证和相关证明材料,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差旅费的证明材料应包括:出差人员姓名、地点、时间、工作任务、支付凭证等。

3.问:企业发生工伤、意外伤害等支付的一次性补偿如何在税前扣除? 答:企业员工发生工伤、意外伤害等事故,由企业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向其支付的经济补偿,凭生效的法律文书和银行划款凭证、收款人收款凭证,可在税前扣除。(TPSZSMART按:@所有人 呵呵!这种才是不需要发票的啊!)4.问:企业支付的违约金税前扣除应提供哪些证明材料?

答:违约金是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时,由违约的一方对另一方当事人支付的用于赔偿损失的金额。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的违约金可凭发票、当事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在税前扣除;不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的违约金可凭当事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支付凭证(即银行划款凭证或生效的法律文书)、收款方开具的收款凭证在税前扣除。5.问: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的资产税前扣除应提供哪些材料?

答: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租赁期间无法取得全额发票,承租方在取得融资租赁资产时,以融资租赁协议中约定的总的支付金额和相关税费作为计税基础,凭融资租赁协议,按照税法有关规定计提的折旧,允许在税前扣除。6.问:实行统借统还办法的企业资金拆借利息能否在税前扣除?

答: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对统借统还业务的规定:企业集团或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以及集团所属财务公司按不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债券票面利率水平,向企业集团或者集团内下属单位收取的利息免征增值税;统借方向资金使用单位收取的利息,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债券票面利率水平的,应全额缴纳增值税。因此,对实行统借统还办法的企业集团,利息支付方向统借方支付的利息支出,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2011年第34号)第一条的规定,凭发票在税前扣除凭证。

7.问:企业筹办期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如何进行扣除?

答: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第15号第五条规定企业筹办期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按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开办费。业务招待费实际发生额的60%在开办费结转摊销,按国税函[2009]98号第九条关于筹办费的处理规定,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8.问:企业筹办期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如何进行扣除? 答: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第15号第五条规定企业筹办期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按实际发生额计入开办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在开办费结转摊销,按国税函[2009]98号第九条关于筹办费的处理规定,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9.问: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未全额取得发票折旧能够税前扣除吗?

答: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并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在12个月内取得发票的,按发票金额调整原来的计税基础,补提的折旧应相应调整所属的应纳税所得额。12个月以后取得发票的,发票金额高于合同金额的差额部分,计算的折旧额不得在税前扣除,发票金额高于合同金额的差额待资产实际处置时允许在税前扣除。

10.问:股东投资未到位发生股权转让,其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如何确定? 答: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在投资未到位前发生股权转让,其投资成本按照实际出资额确定。

11.问:用农产品进项税金核定扣除方法缴纳增值税的企业,按投入产出法计算的成本与企业账务成本不一致时,企业所得税成本按哪种方式扣除?

答:用农产品进项税金核定扣除方法缴纳增值税的企业,按投入产出法计算的成本与企业账务成本不一致时,按企业实际发生的(账务)成本税前扣除。12.问:企业为职工发放的通讯费、交通补贴如何税前扣除? 答: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通讯、交通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通讯、交通补贴,应纳入职工工资总额准予扣除,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发生的相关支出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13.问:企业为职工发放的取暖费、防暑降温费如何税前扣除?

答:企业发放的冬季取暖补贴、集中供热采暖补助费、防暑降温费,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按职务或职称发放的集中供热采暖补贴应纳入职工工资总额,准予扣除。

14.问:企业为职工提供住宿发生的租金可否税前扣除?

答:职工福利费包括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企业为职工提供住宿而发生的租金凭房屋租赁合同及合法凭证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企业为职工报销个人租房费,可凭出租方开具的发票(发票抬头可为企业职工个人)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15.问:企业租赁交通工具发生的费用如何税前扣除?

答:(1)企业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租入其他企业或具有营运资质的个人的交通运输工具(含班车),发生的租赁费及与其相关的费用,按照合同(协议)约定,凭租赁合同(协议)及合法凭证,准予扣除。

(2)企业由于生产经营需要,向具有营运资质以外的个人租入交通运输工具(含班车),发生的租赁费,凭租赁合同(协议)及合法凭证,准予扣除,租赁费以外的其他各项费用不得税前扣除。

16.问:企业发生的装修费支出如何税前扣除? 答:企业对房屋、建筑物进行装修发生的支出,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若实际使用年限少于3年的,依据相关凭证,将剩余尚未摊销的装修费余额在停止使用当年一次性扣除。17.问:企业收到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委托代征各项税费返还的手续费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

上一篇:医学生手术室实习心得下一篇: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