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教学的个人感悟

2024-04-28

对书法教学的个人感悟(精选9篇)

篇1:对书法教学的个人感悟

对书法教学的个人感悟

——许涛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从文字出现的三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的传承都有书法的影子。作为新时代的主人,中小学生学习书法已慢慢成为学业中一门重要的科目。

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对较轻,从生理上讲身体正在发育,这个时候抓书法教学,有利于学生手型、动作、姿势的定型,对于纠正不良的书写姿势和习惯有重要作用。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书法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书法素养和艺术修养,而且对培养严谨而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书法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对字帖的观察与分析,对书写过程的思考与领悟,对书法习作的评价与反思,将有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

其实,学习书法(写字)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书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习文化知识的阶段是比较漫长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学习当中哪有不动笔写字的呢?尤其对于刚刚步入小学的小学生,更应该把写字基础打好,不良的书写习惯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小学阶段更应该严格要求,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好基础,让他赢在起跑线。

在书法教学上,我认为“让书画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快乐的学书画”应该作为教学的重要思想,以小班化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发掘学生最大的潜力与特点,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上课时间。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向小学生揭示汉字的美感,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对比,发现自己书写的问题;最后,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学,要让学生树立练好字的信心,在逐步的进步中感受学习书法带来的快乐。

篇2:对书法教学的个人感悟

——对书法艺术特点的剖析

一,概述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艺术,它不同于绘画的是:书法借助于汉字的书写、运用丰富的笔墨变化与多样的线条组合,抒发、寄托创作者内心的艺术理解和思想感情。

文字的表现是自由的,书法家笔下的汉字或粗狂豪放、风驰电掣,或婉柔清丽、含蓄隽永,这些都属于比较纯粹的艺术创作。

中国书法在艺术界是独一无二的,在黑与白、点与线的千变万化中完成人的精神创造和情感宣泄,它所表现的精神内涵与中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一脉相承。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应当为我们民族拥有这宝贵丰富的艺术文化遗产而感到骄傲。

书法艺术是纯粹生长于中华大地上、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传统艺术。书法艺术对后世的影响与其他的文化形式不同,书法从古至今、从里到外散发的都是地道的中国作风和气派,是中国璀璨文化的标本。

作为一门艺术,必然会有她的表现方式与特点。对于书法艺术来说,线条是她的基础和灵魂,因为毕竟书法的载体是用以表情达意的汉文字。线条也是书法赖以延续其生命力的重要媒介,因为线条美是具体的,也是可以传承的。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线条美

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被欣赏者感觉到的是线条,所以它也是沟通欣赏者和书家的桥梁。通过线条,欣赏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美的享受,心灵上的慰藉和震撼。以毛笔作为工具,这为线条美的高层次塑造提供了极理想的支持。欣赏者以书法线条作为审美对象,从视觉上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涵,书法家们也把线条看成其作品的生命象征。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碑评第十八》中,有这样的论述:“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逆,可谓美矣”。在这里,“筋”、“骨”、“血”、“肉”四者,都是针对书法线条而言。康有为认为书法线条美犹如一个人体的美,它体现出书法美的最高原则[4]。在中国书法艺术领域中,书法线条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力量感

这里所谈的力量感,是书法中的一种巧力,是掌、指、腕、臂在人的意识协调和控制下,融合了书写者审美观念、书写经验的自然运动。中国书法一贯强调笔力,卫夫人的《笔阵图》有云:“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5]835。富有力度的书法艺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能使欣赏者在这种凝固的字形中领略到动感的生命风采、心灵的律动。如果笔力弱薄,书法美就无法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

(二)立体感

书法本是平面艺术,说其富有立体感是矛盾的。因为线条本身是平面化的存在,不符合三维空间的物理标准。但是一副书法作品如果缺乏立体感,线条就单调乏味。真正的立体感应是沉着、浑厚的,并能让人感受到线条中蕴藏的丰富信息。简要地说,书法所强调的立体感是一种抽象地经过提炼的空间。在书法创作中,又因书体不同以及书者的审美趣味各异而自具形态。强调线条的立体感,这当然与中国人的传统精神有密切的关系。任何一种审美意识都离不开社会内容的制约,书法也不例外。

(三)节奏感

节奏感表现的是书法作品的活力,在活力里面我们能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判断节奏的原则就是对比和交叉。在形式上,就是空白与墨迹之比,墨迹点线之比,乃至墨迹粗细、干湿、方圆、转折之比。大凡构成一种对比,都会含有节奏的元素。“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便是节奏之本。线条的构成过程、笔的运动特征——松紧、轻重、快慢,就是线条节奏的具体内容。每位书家生命的活力都体现了线条节奏感的审美价值。如:空间节奏、用笔起伏节奏、空白节奏等。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结构美

所谓结构美,就是各种线条组织成的字形结构如何能很好的反映出现实中事物的普遍形体结构美的问题。汉字虽然早已脱离了象形文字的原始阶段,但由“象形”发展而来的汉字形体却仍具有造型的意义,依然是形象的艺术。字的结构之美离不开五个方面,即平正、匀称、参差、连贯、飞动。

一要平正。它是书法形式美的一个基本要素。它能给人以稳定感、舒适感和完整感。书法与人的一般审美心理相一致,人通过社会实践,逐步形成这样的审美观念:整齐为美,芜杂为丑;秩序为美,混乱为丑等等。所以历来书法家们都十分强调字的平正。二要匀称。字的笔画和各部分之间所形成的合适感、整齐感。一般来说,字的匀称只须注意实线的疏密长短适当便能达到。但书法家常从无实线的白处着眼来使黑白得宜,虚实相成,这叫“计白当黑”。

三要参差。有些事物以参差错落为美。如山峦的起伏,海浪的翻滚,卷云的叠秀,皆为参差之美。在书法方面,即使是法度较严的隶书、楷书,也强调结字、布白的参差错落之美。书法的平正、匀称与参差错落看来是矛盾的,其实并非如此,平正、匀称是常、是法,讲的主要是结字的基本要求;参差错落是变、是势,讲的主要是各部分的灵巧变化之美。写字不能光讲常和法,那样就得不到生动活泼的书法形象;写字还要讲奇变,那样才能得到姿态横生、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品。

四要连贯。字的笔画和各组成部分之间应该有照应、映带,甚至要衔接在一起。连贯能使字的各部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唐太宗在王羲之传论中对连贯所造成的书法魅力作了这样的表述:“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8],这里的“若”和“似”字,就是说线条不是真断,绝对的断,而只是“若断”。王羲之善于运用创作和欣赏中的一个审美原理:艺术品在“似有若无”之间能表现出最大的美。

五要飞动。这是书法具有活泼形象的最重要方法。不但能创造出静态的美,还能生成动态的美,似乎还能看到生气勃勃鲜活之物,听到旋律美妙的乐声,生成种种联想和想象。艺术动态美,往往要胜过静态美。

当然不同的书法家对结构美的理解不同,作品的风格差异也很大。同是写楷书,欧体结构瘦劲险绝,中宫内敛,颜体则宽博雄浑,中宫外放。米芾和苏东坡都以行书名世,但前者结构欹侧生动,充满奇趣,后者则平和冲淡,典雅秀润。这就需要我们在审美过程中用开阔的视野去审视,去品评,切不可一概而论。

四、中国书法艺术的意境美

在书法中,古人称之为“神”、“神采”、“神气”、“精神”等等,都是讲的书法的意境美。一件书法作品,如果总体上缺乏一种贯穿全幅的气质和精神,就难以形成一种美的意境。

成功的书法艺术,应该是每个字的线条和结构是美的,同时全幅又组成为一个整体,集中体现出某种美的意境。也就是由全幅各个字的用笔和结构所共同体现出来的某种美的理想或美的境界。

书法意境美的创造离不开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神采。它是对在书法创作活动中个性的强调。它的对立面,是外观的形。中国古代艺术理论早就有形神兼备的提法。在书法理论中,神作为形的对立面,是非常清晰的、不可含混的。南齐王僧虔《笔意赞》有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14]唐代张怀瓘《评书药石论》则云:“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15]此中所论的“神采”,都是作为形的对立面而言的,也是更高层次上的对立面而存在的。神采的范畴是意境、情感的笼统范畴。

二是诗情。在诗的国度里,诗的审美决定了其他艺术的审美。书法中意境的审美内容之明显地靠向诗,是一种心甘情愿还是一种无可奈何,我们不得而知。但它导致艺术无论是在精神观念上还是在具体形式上都具有极明显的渗透痕迹,当然是一种较单向的渗透:以诗去影响书法。王羲之之所以在几千年来先是受皇帝的崇拜,后是受子孙后辈的供奉,香火旺盛,其原因即在于他那种萧散简远、淡雅柔逸的魏晋风度一无例外地符合诗的目标而已,从中可见中国艺术审美中万变不离其宗的意境观。它的基本特征则是诗的介入,和诗对书法“小道”在审美意识上的绝对控制。

于是,书法美的意境范畴又多了一个具体的内容:从欣赏者的审美角度上看,他们用来判断一幅作品成败的,除了形式处理之外的,还有一个诗意的标准。大凡在形式上不分上下的两幅作品,如能在“诗情”上略胜一筹,则其受青睐几乎是不言而喻的。诗的意境有多少厚度就意味着书法的意境有多少厚度。“诗情”多面多维的审美意识的结构,给我们提供了书法意境的丰富内涵。作品的最终完成是以美的完整性作为标志的。这似乎是一种巧合,但它绝不是偶然的。因为正是在这种似乎巧合但并非巧合的有序性中,我们发现了书法的意境美无所不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其实书法美的表现,不外有“实”与“虚”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有形的。它包括线条、结构等内容;线条美、结构美、结合起来便是一种和谐美,都是可见的形体美。线条美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态有方有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美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二者之间既区别又相辅相成。“虚”的方面是无形的,它包含的神采、诗情都是无形之物,要通过有形的用笔,结构加以表现。古人评论书法,早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说法,指出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实”、“虚”两方面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共同表现出书法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总而言之,中国书法艺术审美,不再寻绎单一意境和风格,不再只津津乐道于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趣,而是将前人的韵、法、意、趣熔为一炉,并从传统书法的境、韵、气、神、理等哲学内容本质上加以拓展和创新,以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拼搏与腾飞的时代精神,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书法作品风貌。

篇3:对书法教学的个人感悟

汗水浇灌的橄榄枝

作为知名青年书法家、“中国书坛百杰”、中国书坛新星, 我知道他的书法多年前就已为香港、台湾同行所关注, 也曾有海外友人征询我对王建业书法作品的品评。在作品讨论会等多次接触, 知晓了他颇不寻常的学书经历。

1996年高中毕业, 家境的压力让王建业毅然选择了谋生。他在木板厂铲过树皮, 在饭店当过服务员, 在灯厂当过喷漆工、注塑工, 在工地当过搬运工, 缝纫机厂做过组装工, 踩过三轮黄包车, 在家乡农村小学做过代课教师等。在颠簸流离的十几年中, 他始终没有放弃过爱好——书法, 条件再差、境遇再艰难, 始终坚持自学。

在饭店当服务员时, 他只能用毛笔蘸着清水在水泥地上临帖学习。在踩三轮黄包车的二年里, 为了能多挣点钱, 不管春夏秋冬, 每天早出晚归地奔波, 即便如此, 他也没有放弃对书法的热爱, 奔波劳累了一整天后, 他都要临帖一个小时, 这段时间也是他学习书法最艰苦的时光。之后, 开始进入各类工厂当工人, 他租住的十平方米简陋小屋中仅有一床、一柜和简易的煤气灶台, 最显眼、奢侈的是旧书桌上用于练字的羊毛毡垫, 边上摞着他的书和字帖, 他不看电视、不吸烟、不喝酒, 生活上极勤俭, 一半多的收入用在了笔墨纸砚和专业报刊, 就是在这个小天地里, 每天数小时进入书法世界, 心无旁鹜, 与帖对话, 心手双畅。

在习书多年的基础上, 他开始向全国各地的书法展览投稿, 并经常获奖和入展。渐渐地, 他的书法有了一些小名气。当地一些书法培训机构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他开始受聘于各类书法培训班的“书法老师”。

墨碑浸淫的风骨性情

王建业回忆, 从小就喜欢写字, 看到好字就会仔细端详, 让他神往, 从报纸上剪贴的二大本书法作品集是他的最爱。1996年, 他开始了专注临帖, 从由唐楷入手, 苦苦临摹欧阳询楷书, 也间接学过一段时间隶书, 后对汉碑、墓志、造像和魏碑名品情有独钟, 上追《石门颂》、《张迁碑》、《乙瑛碑》等。“现在我学的是魏碑《高道悦墓志》, 也兼习《李璧墓志》等各种魏碑。可以说, 对碑的浸淫陶冶了我的性情, 也对我的书法起到了阔体强骨的作用”。从此一路径可见他的扎实的古风基础。

在学书之路中, 他先后结识了四名知名书法家并拜为师:方明、张乃田、倪进祥和擅长楷书的单凌雁。“在得到这几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后, 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每天坚持练字、思考, 经常到凌晨二三时。当体悟到新的灵感时, 真的比什么都高兴啊。后来我的作品频繁入展、获奖。”

他的楷书作品曾获得中山“文博园碑”中华文人第五届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唯一特等奖, 全国教师书法大赛一等奖, “书法导报”首届全国手卷展二等奖, “书画之星——中国书画人才海选“楷书杰出奖”, “羲皇杯”全国楷书大赛三等奖, 纪念虞世南诞辰145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提名奖, 纪念祝贺苏维埃成立80周年作品展提名奖, “2009-2010”宝地杯书法风云榜提名奖, 第三届中国中青年百强榜提名奖等。被评为“皖军书法百强”。

作品入展了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大展, 中华龙文化全国书法展, “信德杯”全国书法展, 第三、五届全国教师书法展, 第一、二、三届中国芮城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节, 乌海杯当代国际书法大展, 全国首届楷书创新论坛暨书法名家邀请展, 世界华人华侨美术书法展、上海“海峡杯”首届书法大展, 中国“柳公权杯”书法大赛, “郑道昭奖”书法作品展, 首届、二届“四堂杯”中国书法精品大展, 第三届“康有为奖”全国书法展, 中国千名书家写经书法大展等近100多项专业书法展览, 仅2008、2009年就分别获奖入展26、23次。

他加入了安徽省和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并成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委会委员、中国硬笔书协会员,

兼收并蓄的至深体悟

学书最佳的是紧盯一帖, 而后兼收。而年仅35岁的他, 这些年已经几乎遍临了各时代名家所有的楷帖, 吸取其养份, 融合其精华。在遍临名家楷帖中, 他明白有着巨大的危险——可能会导致兼收而无获的结果。好在他在勤奋中善于思考, 又有幸得到明师指点。名师不一定能教人, 而明师则可教人。他说, “我遇到的四位不但是名家还都是明师, 教我怎样做人, 讲各朝代的书论, 在实临方面都亲笔临给我看, 告诉我该注意的地方。教我读帖, 研究历代名家的作品, 思考和对比不同帖的每个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笔、使力、布局等, 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既能具有艺术感的神韵, 又兼具质朴的大美。”日积月累的观察、一笔一划的练笔, 心灵与心气的艺术境界就在艰苦的过程中铺就了。

他有一个至深的体悟——取法高雅, 方法正确。他觉得, 对传统要有的放矢地筛选, 取法要高, 领域要宽, 合则取, 不合则舍。他初学书法时以唐楷入手, 后转向取法唐代以前的经典, 对唐或唐以后的则多采取比较、分析、解构式的思索, 而对当代书法则以观动态, 吸取有益信息, 以确立正确的创作观念。

为此, 他对传统碑帖的临摹无论是对临、默临、意临, 多是在具备一定临帖基础的时候, 不刻意做一成不变的模仿, 尤其是在已经掌握几种书家书风的条件之下力争多临、多储备, 不抱一守终。他认为, “临帖要有积累和储备的意识, 一种书体得心应手, 能寻到与其他书体相通之处的笔法, 关键是要对帖与帖之间的相互比较, 以现其特点。比如, 同是魏碑, 郑长猷与郑道昭, 张玄‘黑女’墓志与张猛龙碑都各有哪些特点, 用心才能了然。储备越丰富, 应变就越强, 在创作中就能运用得自如自然。”

高山仰止的敬畏之心

多少书法家在苦苦探寻个人风格的形成, 但成功者寥若晨星, 而王建业是幸运者——他已经开始形成他的个人风格了, 并且为书坛所关注、赏识——书坛上的新星。

他在论及作品创作时表示, “书法创作不能急功近利, 创新的基础在于继承, 先师承古人, 重法度, 得传统精髓, 但学古而又不可泥古, 应该提倡探索艺术的时代风格, 书法家的个人风格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时代文化内涵与气息。”他的几句总结可能会惠甫同道——书法创新应建立于在历代墨迹大观中探幽发微、取诸之长、转益多师、用宏取精, 厚积薄发的基础上, 滋养丰富自己, 寻觅、陶冶、积淀自己的风格。

有一位收藏者惠目独到地认为, 他的作品具有神采, 坚持请王建业谈谈心得, 未果。后来, 在一次餐谈中, 他说, “书体决定形式, 好作品必定是内容、书体、形式的高度统一体。多采用有底色的半生半熟的宣纸, 如粉彩仿古宣、水纹宣、洒金宣等既有较强的吸水性能, 又不使笔墨滞迟, 可增强视觉效果。关键是寻找感觉, 凝神入静, 待墨调试到最佳书写程度时, 先在创作纸张边角料上练笔, 等到手感绝佳时再创作。用笔要注重轻重、疏密、快慢等节奏, 用墨要讲究适度, 追求最佳的水墨效果, 处理好干湿、浓淡、黑白的对比关系。章法上则要力图营造雅逸的气氛, 对字距、行距做疏朗的处理, 使黑处见神采、白处显空灵。”

“写好作品后, 我会把它悬挂起来, 细看章法是否合理, 气韵是否连贯, 是否有败笔, 气韵是否连贯, 线条和结体是否合乎法度。拿不准时请师友评点、挑选, 因为旁观者清, 如果师友提出作品有差误, 我就重新创作, 直到满意为止。”同道听了, 津津有味, 记于心中。

王建业面对经典名帖, 他是这样一个人——沿着先贤的笔迹, 随其挥运, 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静夜之时, 犹与先贤促膝, 他又是沿着先贤的笔迹, 刻苦入骨, 追摹精神, 冥思苦想, 融化于髓, 乐在其中。帮助书法机构带学生的王建业没有想到过出人头地, 多数时间仍像一个“苦行僧”, 仍然在浩如烟海的碑帖中探索。他说, “路还远, 我仅有了一点高山仰止的感悟。”作为同行, 深知因为对书法怀有敬畏之心, 因此才会有从深腑中发出的此言。

正是有了学艺的悟性、才气, 加上刻苦、融会贯通的能力, 让他最近的艺术创作和精神情趣又得到了提升——我对比了他最近的中楷作品和两年前的中楷作品后, 欣喜地发现:两年前, 他的起笔和收笔尖锋较多, 有略受近年中原地区时风影响的痕迹, 而现在的起笔以直接落笔为多, 收笔中增加了回笔的笔意, 使得他的楷书中融入的燕尾隶意的线条在探索中求得了中和的美感, 这是他个人一个突破;个别笔划用了小楷的捷简笔法, 如用横点代替短横的处理恰到好处, 更可贵的是, 在些许笔划中融入了行书的快意, 如横折的连笔;通篇具有的以润为主, 自然的涩、枯相间以及强烈的运笔节奏, 比以往富有了更多的灵气, 因而令人赏心悦目;以往, 字的大小规整中扁形较多长形很少, 现在则是见长见扁, 错落有致, 大小相宜, 也让章法得到了改善而具有养眼效果。从中可看见, 他近年临帖、思考、创新与变化的收获轨迹:有度“出走”之后及时回归传统, 而后继续思考和探索、发展。有不少书法家也曾经历过这一过程, 但因“出走”的太远而失去了根基终无所成, 所以, 王建业是聪明的, 也是幸运的。

篇4:对书法创作的一点感悟

书法其实就是运用纯熟的笔墨技巧表达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的一种表现方式。

我的字不求与他人相似,重在写我自己,塑造自己的书法艺术形象。不论是谁,首先能让欣赏者知道我写得是啥,这是我练书法一条基本的原则;再就是笔画要圆润流畅、饱满遒劲、结体要宽博疏朗,爽朗开阔,章法要丰满匀称、整体给人以舒爽大气、清秀醇厚的感觉。我的书法不求拘泥于形似,而求逸趣天成,神飞墨畅,以舒展优雅、流美的线条,尽显苍劲豪迈,刚健浑朴之风格。

但时下好多人都在追求流行,追求它的速成、懂不懂书法都可以写,而且越写地歪歪扭扭、支离破碎,越丑越难看才越觉得有滋味,有的人是把古人的字拆开大卸八块,然后再自己组合,看似某某贴意,其实都是七拼八凑,古人的堆叠,没有自己的风格。说白了这些不过都是在玩弄笔墨技巧而已,不是真正创作艺术。

创作艺术要有情感,要对生活有观察、有体验、有觉悟,这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但好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些所谓的大家、名家都是教导人怎么怎么练这个碑那个贴的,把练技法当成了学习书法的全部。如果你的字里没有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等等书法家的笔意,好像你的字就没有品味、登不了大雅之堂似的。试问:现在我们出版的各类书法字帖很多,汉、唐、宋、元、明、清各期都有,东晋王羲之以前碑帖很少,那王羲之怎么就写得那么好,被后人尊为书圣,现在人能选择的碑帖多了,反而不行了呢?其实不是别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书法之路现在走偏了,走入了歧途,才弄出那么多残缺不全、支离破碎、邋遢颓废的所谓艺术作品。

2)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艺术境界

书法不仅是会写写字的问题,它的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书法的技法;二是通过书法技法来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

书法技法的可以通过学习临写古人碑帖掌握,还可以与他人切磋相互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发现和体悟书法的技法。我们知道,在大自然中、丰富的生活内容给我们提供了多样的素材,无论任何一门艺术,只要我们不带有任何观念和有色眼镜,去发现它,体悟他,掌握它,运用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的收益。如唐颜真卿之“屋漏痕”、张旭之观“公孙大娘舞剑,李世民“用笔如破阵”,都是在生活中、自然中体悟觉察并成功运用到书法中成就了一代名家。

但今人多以为只要多多临摹古今人字帖就当成学习书法的全部,岂不是大错而特错。甚至有的把历朝各代名家进行拼凑就以为是书法创作,更是闭门造车、掩耳盗铃。还有的把汉字与绘画结合起来,书不像书、画不像画的,还美名其曰中西结合,抽象派之类的。看他们的作品真是让人感叹——颓废。运笔无法,任意涂抹;线条造型枯、干、燥、残、软、结构支离破碎、无病呻吟,残缺不全;章法东拉西扯、死拉硬拽;整体一片残枝败叶、了无生气。所以书法的技法除了向古人学习,向今人学习、更要向生活、向大自然学习,那里才是生命生生不息的源泉

二是书法要表现的精神境界。书法的精神内涵与书法的技巧形式是统一的,完美的精神内涵要通过纯熟的书法形式与技法来表现。书法作者的境界在哪里?不在书本上、也不在古人的字帖里,也不是说你看上几本书,读上几本唐诗宋词就可以达到的,也不是你有多高的学历之类的你就能达到多高境界,那是不可能的。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是要经过生活的磨砺,不断的净化自己的思想、保留人性的真善美,抛弃那些后天形成和一切阻碍自己前进的各种框框和束缚,思想在前进中抛弃——在抛弃中前进才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说境界不是学来的,是磨砺出来的,是修炼来的。

3)把创作书法精品当成书法家的责任

书法创作,对书法家来说,一定要创作自己的艺术精品。

书法创作,有人像微风拂面、清泉细流似的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的流淌、表露;也有的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像如临大敌似的经过一番思考和布算,在胸成有竹后的尽情挥洒、倾泻。

但我觉得不论是哪种方式,书法创作首先平时就要养成一种良好的创作意识。有了良好的的创作意识,天长日久在不知不觉中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创作习惯,这种习惯对书法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能否创作精品艺术的前提。如我们经常到画廊、展厅看到某某的作品,觉得名气很大,但看其展出的作品,离大家二字差之甚远,在心中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为什么?就是把书法当成了一种应酬,一种额外的负担,没有进入创作的氛围和状态。长此以往,书法创作在一个压抑的状态下是不会创作出好作品的。

篇5:个人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感悟

再先进的安全设施和机器也要靠人去操作、去控制、去维修,其科技含量愈高,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愈高。因此,安全生产必须以人为本,没有一支恪尽职守、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安全生产就没有最基本的保障。

要做好安全工作首先是提高思想素质,使每个员工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紧迫性、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除了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还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根本上调动职工保证安全的积极性。从而把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生产抓好抓实。

其次是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实践证明:安全好不好,关键在人。使人人认识到“谁操作、谁负责”的责任机制,扭转一些人员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和不务实现象,增强人员的危机感、责任感,促进全员负责制的落实,实现从“要我抓安全”到“我要抓安全”的转变。

再次是建立探索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根据安全生产形势和实际,加强各项管理方式、手段,制订与之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有效办法。使安全工作更进一步,让每位员工深刻意识到坚持预防为主,严查违章违纪的重要性。更关键的是使各班组建立起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的体制与机制;另外还使大家能正确对待安全天数。安全天数是衡量一个单位安全形势的一个标准,安全天数长,并不能说明没有问题,关键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最后应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和内容丰富的安全活动,营造了良好安全文化氛围,共同构筑安全大堤,发动大家不断交流安全心得,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巩固和创新,走出一条适应电力生产安全、操作性强的管理路子,时刻保持良好的、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做到筑牢防线、长抓不懈、警钟长鸣,为公司安全生产做出新的贡献。

个人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感悟【10】

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公司的精心部署、车间的精细组织下已经告一段落。这次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从职业卫生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应急预案演练中,已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的感悟,接下来参加了学习相关安全法规、安全操作规程,观看安全电教片等活动,下面谈谈本人安全生产月的心得体会。

作为生产一线的工人,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安全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那么,一旦事故发生,必然会伤害到我们自己、同事、企业。因此为了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和不被他人伤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绷紧安全这根弦,决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严格按安全规程操作,让事故远离我们,真正的做到事故苗头不在我们身上发生,不在我单位出现。我们要一如既往的将安全工作进行到底,真正做遵规守纪的员工,勇于向各种危害安全的行为作斗争,确定做到“时时处处想安全,人人事事讲安全”。国家安监局总工程师王浩水同志的讲话,提出了许多要求,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生产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我们在工作时,一定要牢记安全,坚决与“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作斗争,“常怀责任之心,常行责任之事”做安全生产明白人,认真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强化安全监督,不放过任何细节和小事。安全无小事,用我们认真的责任心来换取持续的安全无事故。

作为恒友的一名职工,电工的工作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确保设备正常平稳运行是工作职责所在,确保每一次操作安全,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大意和侥幸心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今后工作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1、深刻学习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是电业理论方面的知识要熟悉。

2、深入学习《电气工作安全作业规程》及相关的电气知识,严格按操作规程安全操作,确保每次操作是十分安全的,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

3、提高工作责任心,多巡检,及时发现设备缺陷;用科学手段和现有的仪器及时发现设备和线路隐患,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积极参加车间及厂组织的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能力。

篇6:学习书法的感悟

我视书法为实用技能,不是神秘的为了出名的附属行为,和美术、平面设计一样,为了应用。从外行看来,学美术、画画、设计什么的,好像挺风光,其实都一样,你深入踏实的去追求和别的生存技能都一样,学艺术的应该有这种平常心态。

好比旅行社导游,门外人看来比较风光,真正一干才知道:确实很垃圾。大浪淘沙,真正踏实用心去学去追求必有回报,心浮气躁乃门外人也。

我见有的师范院校毕业的当老师,号称自己学过书法,但是并没有学出来,反倒了解不少书法的条条框框,以此指导学生误人子弟。启功有“书法破除迷信十三讲”,说的很经典。书法的条条框框,只要自己没学到家,以此指导别人,反倒是纯真学子学习的障碍。

印刷体是规范字,其实一般人就是印刷体的共性法度程度也难以企及。有人说,田楷写的像印的一般整齐规范。一个书法家听到这句话,不知作何感想。

申申曰:书法艺术锻炼感官,门外汉感官太一般,观察不敏锐,他看不出好的楷书和印刷体有那么多微妙的天壤之别。好的楷书微妙精深,不是深入去学,难以感悟与印刷体的不同。好比作诗,一般人感觉诗和顺口溜没莫区别,但是,区别大了去了。

我感觉古代的字,在宋朝以前基本没有工整的楷书。宋代人也不写工整的楷书。

唐楷那是石碑字,后世宋元明清临摹石碑字,越来越工整,就形成了工楷。其实古人原始的字不是那么工整,事实上应该是敦煌藏经洞、智永真草千字文那种风格的楷书。兰亭序就已经算是楷书了,兰亭序里面有些字就是楷书,我感觉古代无工楷,唐碑之前无工楷。

其实欧阳询的梦奠卜商帖和行书千字文可以窥见他日常书写绝非田英章工楷的风格。后世学书法渐渐工整精深就产生了工楷。

楷书形成初期的刚从隶书转变成楷书阶段的字,也就是魏晋时期王羲之他们那个时代的字是最自然的书法。道法自然,所以一代书法圣人也是时代使然。

单从技法来说,田英章功力算到家了。别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是田英章的何去何从的问题,不是光说不练这个写文章的能够企及的。我感觉田英章就这程度了,六十多岁了,他八九十年代就已经这个水平了,后来就没变过,没有本质提高,不过这已经相当不错了。盛世田楷,何人能及?

总结:

古代无工楷。

把田楷看做印刷体那是门外人的肤浅感官。

田英章的书法有待本质提高,不过目前就这种程度了,但也不是门外人所认为的印刷体。

赵孟頫和启功先生深得魏晋书法自然之道,非田氏工楷能够企及。

后学 刘申申

篇7:从书法感悟人生的

我看到以前的字是歪歪斜斜,没有一点精气神,他们像是一个个老人,毫无生气的躺着,一度让妈妈和老师头疼。后来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暑假书法辅导班。从入笔开始练习书法,一笔一划学习写字。书法老师说过:“书法是个奇妙的东西,当你专注结果,急于求成时,它便离你越来越远;当你专注于过程和细节时,它变紧紧跟随你迅速成长。”我按照老师的要求,一笔一划的练习。一个月过去了,我写的字越来越漂亮了。

学习书法是认识自我和提高自我的过程。学习就是先学知识后练习,比如人生: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一定是先学习做人的道理,然后才能把事情做好,最后才能成功。任何事情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步走向成熟的。想要写好字,最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刻苦练,而且要多练,俗话常说:“熟能生巧”,多练才能更加掌握,更加灵活运用,如果不刻苦,那么再多的练也都是无用功。我们所遇到的事不可能件件都完美,件件都顺心,好事多磨,也需要经常实践。事和字是一样的,想要写一手好字,就需得多练;想要遇到一件好事,就得多刻苦,才能成功。我参加了书法班,认真练习了书法后,每次考试因为我的试卷卷面整洁、字迹清楚而增加了不少的卷面分,我还参加了学校的书法比赛,获得了奖状,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通过学习书法,我明白了,书法之如人生,必须一笔一划从零开始,不能夸夸其谈,急于求成。无论我们学习什么科目,都要脚踏实地,认真仔细的听好每一节课,透彻理解每一个细节,最终才会有好的成绩。学习就像垒长城,需要一砖一瓦的垒砌,不可像空中楼阁。 我以后还要向练习书法一样,认真踏实的学好每一个科目,做好每一件事,也希望天下学书法之人都有所得,所有追求美好人生的人们都获得成功和快乐。

篇8:对书法教学的个人感悟

一、对书法空间教学的若干研究

(一) 书法空间教学内容与特点

想要对书法空间教学对儿童智力的情绪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 就需要对书法空间教学的内容和特点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对于书法空间教学而言, 是书法教学的基础之一, 也是汉字学习重要内容之一。目前, 在我国书法空间的学习过程中, 主要是以汉字为载体, 汉字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是一种极具空间魅力与形态魅力的艺术符号, 而在书法空间的学习中, 则是通过构造等方法将这些魅力更大程度的展现出来。在书法空间的教学中, 一“点”既成艺术, 点与点的相连则构成了一个完美的二维空间, 而在“横平竖直”的墨色变化与疏密变化中, 书法空间又具有了不同的味道, 而这恰恰也是书法空间教学与书法教学的奥秘所在。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 书法空间教学同时具有哲学的特点, 这和它的演变过程有极大的关系。在古时候, 人们对书法创作讲究“韵”, 而“韵”实际上就是哲学观念的一种体现。因此, 在书法空间的演变时期, 书法空间的产生是以古代人们的哲学观念为主要的思想基础, 不同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发生变化, 其书法空间同时也会随之做出一定的改变。当然, 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物也会因为对哲学的理解与态度的不同, 而创造出不同的书法空间。因此, 在我国书法空间的演变过程中, 深深的留下了各种哲学观念, 因此, 在对儿童书法空间进行教学时, 就应该着重注意这一点1。

(二) 书法空间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各种文字、各种语言百花齐放的年代, 一些家长忽视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 这一点从前几年书法学习人数中就可以看出。一些家长认为, 学习书法在短时间内对提高孩子的学习起不到较大的作用, 因此在培养孩子课外兴趣时, 有意的向英语、奥数等方向引导, 实际上, 这种观念是存在一定误区的。通过多年来的研究不难发现, 学习书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锻炼孩子意志力、控制孩子情绪的过程。这是因为书法的学习讲究不急不躁、不偏不倚, 只要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懒惰、焦躁等情绪, 就会对他的书法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 而孩子为了在学习书法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除此之外, 在一些书法培训的过程中, 一些老师过于追求汉字的美观而忽视了对书法空间的教学, 这种想法也是存在一定误区的。对于书法的学习而言, 它本就是锻炼空间认知技能和肢体协调技能的过程, 因此学习书法从某一方面来说就是在重复的锻炼基本的技能以及汉字的空间构造能力, 所以在教授书法时, 不能仅以汉字的美观与否作为评判的标准, 而应该增加对书法空间构造能力的评判2。

综上所述, 书法空间教学是非常有必要且非常重要的。

二、书法空间教学对儿童的影响

(一) 书法空间教学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在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得知, 书法空间的教学是以汉字为主要载体, 因此它对儿童智力的影响是必然的。作为一名中国人, 学习汉字, 并努力学好汉字是非常有重要的, 一个人对汉字的掌握程度往往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对于一个孩子而言, 他们接触汉字并学习汉字的机会不亚于两个地方, 一是来自于家庭, 一是来自于学校, 而学习书法则是让孩子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汉字书写方法的重要途径。在进行书法空间教学时, 老师需要对汉字的构造、读音、含义等进行讲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 在孩子的脑海中会对这些字产生一个基本的印象, 同时他们会根据这些印象在纸上写下自己心中的这个“字”, 而这个过程, 本就是锻炼孩子智力并使智力不断发展的过程3。

当然, 对于儿童而言, 他们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可能较弱, 所以写出来的字可能和自己心中的预期不尽相同, 因此, 老师应该在书法空间教学时更加耐心、细心, 尽量将每个字的每个笔画拆开, 先让孩子做好基础笔画的练习, 再通过笔画的搭建, 让孩子对该字的空间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从而实现书法空间的教学及与儿童智力的发展。

(二) 书法空间教学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影响

书法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在这个长久的历史中, 已经无数次的证明了书法空间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影响。在中国有一句话叫做“相由心生”, 而这句话同样适合于儿童对书法空间的学习中, 换句话来说, 书法中汉字最终呈现的状态和写字人的心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书法这个大的体系中, 有园匀秀美的篆体、有扁平精巧的隶书、有规矩整齐的楷体等, 儿童学习不同的字体, 在练习字体中保持着什么样的心态, 都会对书法空间的练习造成直接的影响, 因此, 为了使得书法空间的练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生就需要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会控制情绪。

除此之外, 因为, 书法空间的练习不能急于求成, 学生只有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领悟, 才可能获取更大的收获。因此, 在枯燥的学习中, 学生除了控制自身的情绪之外, 还应该学会与字产生共鸣, 学会体验书法空间中所蕴含的情感, 而在学生的体验过程中, 它的情绪也就得到了发展4。

三、结语

儿童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与变化空间的群体, 他们智力和情绪的发展会对他们的一生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书法空间教学作为影响儿童智力和情绪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在书法教学中加强对这一方面锻炼, 争取给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注释

11.熊碧祾, 王子文.小学书法教学的视点与方法新探[J].老区建设, 2014, (10) :63-64.

22 .傅智兰.写好中国字, 让美在笔端绽放--小学书法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教师, 2015, (3) :36-36, 37.

33 .余庆生.加强少年儿童书法教学若干思考[J].科学时代, 2013, (20) .

篇9:幼师书法课教学的感悟

一、在讲授基本笔画时,要做到细致精到

在讲课前,首先出示标准笔画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使学生认识基本笔画的形态,而以简洁精炼的语言讲解运笔过程。要遵循逆锋起笔和回锋收笔的原则,行笔过程要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中锋可加强笔画的立体感和力度感,侧锋可增强美感,回锋收笔,可使笔画圆润厚重。若学生感到学习此种方法难度较大,也可采纳横笔竖起,竖笔横起的简便方法来教学,收笔可采用顿笔方法。这个方法简化了起收的过程,减轻了运笔的难度,如果把墨蘸得饱一些,基本上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易于初学者接受。

教师在精讲的基础上,还要用较大毛笔在黑板上蘸水当场示范,边讲解边写,速度要快,要让后面的学生也能看得见,看得清。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要不停地巡回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在黑板上当众讲解,及时纠偏,以使学生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布置课外作业时,要因人而异,绝不能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要求一样,要视具体情况,使他们在各自基础水平上,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循环渐进,各有所得。

二、要教会学生正确的临帖方法

临帖,即看着字帖书写,掌握书写技巧,是掌握用笔及结构不可缺少的学习途径。临帖之前要读帖。当学生选定字帖之后,临写之前,要了解书法家的时代背景,书写内容,本帖风格特点等。然后再逐步观察,即详读,读帖可以从点画入手,从相同的笔画中分析、比较,选出最具特征的笔画,仔细分析起、行、收的规律,并反复练习,摸索其规律,这一步是基础,很重要。还要看字的结构和风格特点,从研究笔势入手,遵循结构原则,牢记偏旁部首的写法,反复练习,否则,字帖上有的字会写,没有的字就写不好。这样读帖,由点画到字,再到行、篇,逐步深入,自然渐入佳境。如果再深入学习,便可达到更高水平了。

三、临帖要多动脑筋多悟,防止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二是活泼有余而严谨不足。前者指看一笔写一笔,死搬硬套,小心谨慎,容易把字写的拘谨僵化,不懂得在熟读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后者是指不能熟读碑帖,马虎随便,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这两种都是临帖大忌,在辅导学生临帖时,要突出“形似”。形似是重点也是难点,离开了形,字无从谈起。形和意相辅相成,正如古人所说“意在笔先”“欲书先预想字形”。意字当头,形在其中。

四、要让学生从书法中获得乐趣

能否使他们得以调节身心,自觉坚持学习,也是书法教育成败的关键。我从多年的书法教学体会到,要让学生获得乐趣,必须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感受美,即教育充分利用一切条件,营造书法气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愉悦身心。如环境布置:教室、走廊、寝室都充分利用,精心布置学生的书法作品或名家书法作品,使学生置身于浓郁的书法范围之中;或组织活动,充分利用教师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有关节日组织学生举办书法展览,以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欣赏美,即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欣赏书法,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书法展,游览名胜古迹和名胜风景区,在心情愉悦中欣赏书法美,体会书法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所谓创造美是指学生获得最初的书写兴趣,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创作,激励自己不断提高书法艺术水平。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师书法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老师要善于引导,从书写技能、技巧的训练中使学生获得乐趣,使学生学习书法变成学生自觉的需求,到那时书法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找个靠近月亮的的方高中作文下一篇:中考必考古诗4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