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欣赏的认识

2024-04-28

对书法欣赏的认识(精选6篇)

篇1:对书法欣赏的认识

对书法欣赏的认识

学会欣赏是书法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最高阶段。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一要看用笔是否“骨肉相称”,能不能给人以美感;二是看结构是否能在平衡对称中富有变化,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三是看全幅作品的意境和内在的神采,这就要观者了解书家的时代、生平及其思想,才能进入到全面的欣赏境地。

我们知道中国的书体,大致可以分为篆、隶、真、草四种,每一种又可分为不同的笔姿和结构。

篆——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分大篆和小篆。大篆是在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它是小篆的前身。秦统一后,把大篆酌加简化成小篆通行全国。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其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代表人物有被称为小篆鼻祖的秦朝宰相李斯等。

隶书——秦代通行小篆的同时还通行隶书,隶书是从草率的篆书变来的。隶书在汉代是正式字体。后来的隶书,经过艺术加工和美化,在笔划方面添了波势和挑法(弯钩)。代表人物有东汉的蔡邕等。

楷书——又叫真书,由隶书演变而来,是现代通行的字体。代表人物有书圣王羲之、王献之、欧体欧阳询、柳体柳公权、颜体颜真卿、赵体赵孟頫等。

草书——共有三种:章草、今草、狂草。章草由隶书演变而来,起于汉代;今草是章草的继续,是楷书的快写体,从东汉末年流传至今;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任意增减笔画,恣意连写,兴于唐代。代表人物有草圣后汉的张芝、唐朝的张旭和怀素。

另外,还有介于今草与楷书之间一种字体叫行书。它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今草与楷书盛行的时候,它近于楷而不拘谨,近于草而不放纵,笔画连绵而各守独立,清晰易认好写。代表人物有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元代赵孟頫和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

谈到具体对一件书法作品的欣赏或品评,除要了解以上所及的内容之外,一般分为五个方面。首先,给欣赏者先入为主的是作品的章法。一般说来,书法作品有黑白红三色。即黑为墨色,白为宣纸色,红为印章色。它被认为是书法作品的特有基调。如何处理好三者关系,而不失其朴素、雅淡或苍润古拙之美?其中作品布局和表现形式甚为重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书法章法的表现。即字的大小、穿插、避让,题款长短,盖章(钤印)的高低位置、字距、行距的疏密,如单字不能成行等等。二是看每个字的结构、装法是否规范。三是看字中每一笔的运笔是否规范。四是看每笔画,即线条的内涵、趣味。为何要看这些?因为书法也是表现情感的形式之一,它通过行笔的速度,笔锋在纸上停留时间的长短、抑扬、顿挫,墨色浓、淡、枯、润之间的渗化,线条粗、细、长、短、方、圆,深沉或清涩,笔画线条与结体章法疏密的聚散、跳动、节奏、跌宕、意态、趣味等,以进行情感抒发和表现。从中也可看出作者的个性,即俗话说:“字如其人”。又如:篆书、隶书、楷书有静穆、高雅、安闲或冷漠的感觉,而行书、草书有激情奔放、痛快的感觉。五是看书写内容,看书写表达的语言、文法、是否规范,有否错别字。繁、简体字是否有参杂。基本要求,一件作品,文法要准确、精练、题款时不要累赘。这也看出作者的修养,即字外功夫,如题有上款(题赠给别人)的称谓是否恰当。不仅如此。因为书法艺术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不仅具有表现形式的一般规律,而且内含了一定的思想、意识,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标准、审美境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可以渗透到理性中,不仅能打动整个感官,而且能打动人的整个心灵。

书法是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三千年来所沉积的精华太多太多了,光对书法的论述也浩若瀚海,互相矛盾的理论也非常多,我们不可能一一掌握。只有多进行欣赏、多思索,提高欣赏能力,扬雄谓“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书法审美的潜在效应

欣赏者不同的素养,从书法欣赏中得到不同的、比审美更广泛的审美效应。但必须强调,这种效应是朦胧的、往往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审美功能也大都是如此)。

欣赏者要从书法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精神、气质、学识、修养,必定先通过对书法作品的审美活动。书法对欣赏者的外延影响,较多地表现在气质上。风格豪放、气势宏伟的作品,更容易为豪放气质的人所接受,从而使自己气度随之增大,心胸更加开阔;文静、端庄的字体,给人以优雅的感受,文静气质的欣赏者则容易接受,并使得内心更趋平和;风流字迹使才子们表现得更为倜傥。由是观之,定向选择是书法欣赏的首先要遇到的问题。

通过书法欣赏,会使欣赏者进入到往昔的环境,与作者进行交流,感受那种真挚的情怀和氛围。因为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书作中淀积着历史观念、时代信息以及作者心灵活动、学识修养等等。在欣赏中无意识调动起内心丰富、积极的活动,从而可能产生出新的思维火花,不知不觉中欣赏者的精神境界提高了。如欣赏者从书法作品中了解了民族文化传统的悠久历史及其在世界中的地位,无形中会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加深对祖国的热爱;经常欣赏充满浩然之气的书作,也将提高自己的情操,不至于被生活中庸俗的事物所侵扰;从书法作品中体现诸多的对立统一规律,可把欣赏者的思想引向大千世界,辨证地分析客观事物;鲜明的、充满节奏感的线条,与欣赏者的整个生理、心理形成同构,从而使身心感到愉悦。这些,都属于书法审美的潜在效应。

由于欣赏者的经历、气质、修养不同,对于书法欣赏效果也会有一些差别,但这还不是主要的,人们创造各种艺术,不是为了互相更为疏远、隔膜,而是要进行感情的交流,从而取得更多的共同语言,这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书法所具有的“共同美”,为人类这一愿望提供了恰当的艺术形式。如中国与日本,两国的书法交流活动很多,通过联展,使所有欣赏到两国书艺的人民都在感性上对异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中国的书艺一两千年前就传到日本,对日本整个国民的生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日本近年来的书法作品,也以其大胆的探索精神与新颖的形式给中国的观众以启迪。通过书法的交流与相互欣赏,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

书法艺术是一座美的宝库,我们在这里面获得无穷的美感。

篇2:对书法欣赏的认识

重庆市万州区上海小学

谭仕梅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积淀,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因此,书法教学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突出体现,写好汉字不仅具有展示、欣赏和收存价值,而且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书法教学应区别于写字教学,书法教学要讲究字形、运笔、结构、章法四美,显然将其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度来认识来衡量。笔者认为要上好书法课,应从“姿势、兴趣、评价”三方面入手。

一、抓双姿是基础,让学生自觉起来。

写字姿势包括执笔和坐姿,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不但影响到写字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练字必先练姿,没有正确的、规范的习字姿势,是不可能写好字的。

1、做示范。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写字姿势尚未定型。在这个阶段抓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我利用现代化的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清晰地观察到不同的写字姿势,从中辨出好差之别,选择出最正确规范的一种,进行模仿训练。再深入到学生中去,分解要领,边讲边示范。另外笔者在平时批改作业或书写时,坚决做到双姿正确、规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细体验。有的教师抓儿童的写字姿势,只是要求他们做到“三个一”,至于为什么写字要“三个一”学生就不得而知,其实可以让儿童自己体验一下。先让他们执笔写字时手指靠近笔尖,学生立马就会发现这样执笔是看不见笔尖的。为了看清笔尖,身体就得前倾,头向左偏,时间久了,不仅人易疲劳,而且容易造成近视和脊椎弯曲,再让学生手指离笔尖稍远些,他们就能感到腰板可以挺直了,胸部也能保持离桌一拳的距离了。学生有了体验,就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写字姿势,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3、勤监督。学生的双姿训练是基础,来不得半点马虎,在课堂上我细心观察,严格要求,一定要学生用正确的写字姿势书写,在课外请同桌时时做有心人,互相监督,时时提醒,有利于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在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督促,不当之处,帮助改正。这样长期实施,三管齐下,效果显著,一学期下来,95%的学生都能用正确的双姿书写。

4、抓反复。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差,有时写字姿势要重复出错,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耐心,反复强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出现的问题不尽相同,我总是手把手地教,一个一个地讲,不厌其烦,这样有利于使每个学生都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于其今后的书法学习。

5、巧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平时上课时,我经常有意无意地说:“×××同学的姿势真好。”这不仅为学生树立了正面榜样,其实也是在提醒学生:请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许多学生听到这句话,便马上挺直腰板坐端正。为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自我监督的习惯,我将学生的双姿拍成照片贴在他们写字本的封面上。这样利用无意间拍下的照片作为激励,学生一打开写字本,便看见自己的写字姿势,如果是不正确,他们会立刻改正,如果是正确的,他们就会自觉地坚持下去。

二、抓兴趣是关键,让学生自乐起来。

兴趣是写字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某件事情毫无兴趣,那么,就很难作出持久的努力。儿童学写字亦是如此。因此《新语文语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字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呢?

1、因人而异,培养兴趣。

教师应在了解学生或羡慕或好奇或压力等对书法表现不一的态度中,因人而异挖掘潜力,把他们的兴趣调到最高点。

在我国古代“字如其人”的论述很多。唐太宗李世民在《指意》中说:“夫字以精为精魄,精若不和,字则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功键也。”这说明,写字与人的个性,心神有密切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胆汁质型的学生,具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容易粗心写错字,教师就应该教育他们要耐心细致地看准字的笔画、笔顺写;多血质型的学生热情,性格外向,注意力易转移,教师就要注意培养他们写字时精力专注、细致、有耐心;粘液质型学生比较平静,动作缓慢,自制力较弱,教师更要从提高写字速度方面进行指导;抑郁质型的学生在课堂上动作缓慢、无力,缺乏朝气,记性差,教师就应手把手的指导他们一笔一笔地写,在熟练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写好字的自信心。

2、钻研教材,挖掘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如何让学生 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除了讲故事、学儿歌这些学生喜爱的形式以外,比喻是个好办法。“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想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3、课堂教学,体现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书法是主阵地,因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提高学生写字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①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能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使学生乐学,喜爱写字课。

②采取自主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从而获得写字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如照田字格中范字写时,就要让学生先自己仔细观察、揣摩,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再动笔写。然后再将自己临写的字与范字对照,哪笔临写得好,哪笔临写得不好。然后再临写第二遍。又如,写“地”字,土字旁为什么最后一笔一定要变成“提”?不变行不行?教师可板书一个“地”,让学生观察这个字好不好看,怎样写才好看,这样就能体验到“土”字作为偏旁必须变形,否则两个部分并肩而立,互不相让,字就显得很宽、很散,没有整体感,不好看。举一反三,连类而及,学生也能悟出“为什么左右结构的字,左半边作偏旁时,左窄右宽,而右半边作偏旁时左宽右窄?”学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将会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高。

③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加强讲解演示的直观性,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优于抽象思维的特点,对指导学生正确运笔等大有好处。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也为写字教学的反馈评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运用视频展示台可把学生所写的具有代表性的字和范字并列打在屏幕上,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写的字与范字之间的差别,及时引导矫正,当堂反馈评价,这样有益于强化学生的写字兴趣,迅速提高他们的写字水平。

4、建立档案,提高兴趣。

我们为学生建立了写字档案,保存学生的第一次作业,每过两个星期拿出一份最佳作业,与现时的作业相比较,再放入档案袋中,并编上号。到了期末,让学生与期初的作业进行比较,并感受自己的进步过程,增强习字的信心。我们还让学生拿自己写的字与别人写的字进行比较(既同本班学生进行比较,又同别的班级、别的学校、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同学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长处,更重要的是看到人家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从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同学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5、减轻负担,保持兴趣。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低年级学生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因此在练字时,我们要坚持一个“少”字,保证一个“好”字。

①时间适宜。练字时我们必须控制好时间,一般以10——15分钟为宜,时间过长,学生容易疲劳,产生厌烦心理。教师要适当安排好一天中练字的时间,天天练、时时抓、分分争、秒秒夺。并且要尽量将练字时间安排在课内进行,老师在场,当面指导。低年级每节语文课必须有写字的时间和教师的具体指导。

②内容自主。每课的字,每个写2——3遍,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就可以多写几个,你还想写哪几个字,就可以再写几个。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好”。这就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利。

三、抓评价是动力,让学生自信起来。

评价是整个写字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写字指导的延续和提高。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推动写字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1、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的点评相结合。

①学生自评——“我也能评自己的字!”

这一环节最好是在学生仿写的过程中进行。当写好一个字后,随时和范字对照,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下一个字前加以改进。当然自评也可以是在小组互评时,看着小伙伴写字,跟他们的作品对照,面对面地展开自评。“自评”是最能展示学生素质发展过程的评价方法,它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自评中他们学会赞赏自己,培养了自信心。

②小组互评——“我当小老师了!”

在仿写后,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相评议。评议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评价的标准及评价原则。如“书写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匀称,运笔是否到位,字面是否整洁,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等。当学生有了评价的准绳之后,评价就能有的放矢。同时,在小组互评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照自己书写,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习借鉴,以便改进。通过小组互评,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也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使他们不骄不躁,能正确全面地看待人和事物。

③教师点评——“我受表扬了!”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点评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有的教师的一句点评可以增强学生写好字的信念。这就要求教师的点评要恰当准确,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写得不足的地方,可以委婉地指出,帮助其改进。为了给学困生更大的鼓舞,不断积累他们的自信心,我常说一些“加油,你一定能行”等鼓励性的话语,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还需进一步努力,同时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一片关心。

2、及时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①及时评价——“我进步了!”

及时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写字兴趣,鼓励学生进取的重要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更应如此。他们好胜心强,意志力又较脆弱,往往“急功近利”,进步慢了,信心就会下降。教学中学生一有进步,就予表扬,让人人尝到成功的喜悦。批改作业时,教师要慷慨一些,多在优秀的字上打圈,对于一些写字基础差的学生尽量寻找他们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的笔画或部件,也要打上圈,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能帮助他们树立写好字的信心。

②阶段性评价——“我获奖了!”

表现欲强是低年级学生的一大特点。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建设写字活动基地,定期组织一些展览、评比的竞争观摩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写字训练活动经常化,而且能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培养不断进取的精神。为此,笔者在班级中安排每周一期的优秀作业展览,引导学生定期公布自己所写的最得意的字,以自我鼓励,不断进步。还规定每月举行一次写字比赛,以赛促练,层层推进,使班级里时时处处存在“人人勤练字,个个写好字”的良好氛围。

篇3:对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再认识

一、对书法艺术进行传承和创新的意义

书法通常是指使用毛笔等手写工具书写的一些文字符号,书法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创造了一种可欣赏的艺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中传递信息的工具不断地增加,书法传递信息的作用被现代化的工具所取代,书法的地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书法中展现的字体在电脑中不断地展现出来,楷书、隶书等都可以通过电脑设计展现出来,电脑中设计的字体要比人工书写的更加标准和规范,但是并不是书写艺术,而是一种工业化的字体。书写艺术融合了不同艺术家的特色,里面包含着艺术家的思想、个性以及感情,因此,电脑创造出来的字体无法取代书写艺术。书法的传递信息的价值虽然被取代,但是其欣赏的价值仍然存在,作为一种独特的美学艺术,有着自身的表现价值,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髓1。

信息时代,书法仍然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中华民族使用了几千年的文字,形成了不同的书法流派,其结构规律、书写方式以及其审美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展必不可少。

二、书法艺术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传统艺术的发展应该遵循一定的法度。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也应该遵循一定的法则,即在保持书法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艺术的创新如果失去了原有的法度,那么艺术便失去了它的本质。书法的创新也遵循这样的规则,书法的传承不能是照搬照抄,本着书法艺术原有的风格一成不变,这种传承的方式会使得书法艺术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艺术的创新和无可厚非的,但是艺术的创新不能够脱离传统文化,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适当地对现代书法进行创新发展。

书法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是建立在传统艺术之上的,采取学习和批评并进对艺术进行改进是提高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方式。书法家应该本着这样的观念,认真地学习古人优秀的书法艺术,打好自己的基本功,掌握书写的规律。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价值。但是,强调书写的基本功不是让书法艺术局限在古人书写方式之上保持一成不变,而是掌握了书写技巧之后融入自己的书写特色,使书法艺术更加具备现代化的风格。

三、书法创新的策略

创新是指一种新的思维、新的方式,书法艺术自然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1. 各家流派对于书法创新的看法

我国书法界对创新有不同的看法,传统流派认为书法主要是保持传承,他们认为书法是对古代书法的传承,书法的创新应该在古人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以传承为主。传统流派的人认为现代书法的创新应该与古代的书法一脉相承,而不是由现代人自己界定,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展。他们认为书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书写技巧、表现形式等方面,不能够在书写观念上进行变动。现代派的观点是书法应该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追寻,与传统流派不同,现代派的观点是书法应该是由自己界定的,应该具备新的创作观念和书法观念。与传统流派相比,现代派的观点认为书法的创新和发展有着更大的空间,不会受到古代书法的限制,书法的创新也有更多的方式。

2. 书法艺术的创新需要具备的条件

艺术的创新与发展需要通过欣赏与批评的过程实现,对艺术的欣赏和批评能够艺术更加进步。通过对书法艺术进行欣赏和批评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书法艺术体系。书法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欣赏和批评与临摹和崇拜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欣赏和批评是在原有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而不是一味地照抄照搬。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欣赏和批评的意识,学习其他艺术的创新精神2。

3. 书法艺术的创新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

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对传承的发展。我国的书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我国的书法历史来看,任何一种书法的创新都是经过对原有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发展而形成的,有成就的艺术家都能够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发展好。传承的一个作用就是打好基础,建立扎实的书法基础。在掌握了书写的技巧和方式以后,才能够谈得上对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只有通过长期的练习才能够掌握书写的技巧,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才能够有自己的书写特色和风格。

书法的书写方式应该是掌握书法的形式美,掌握书法的笔法。不同人对艺术形式的理解方式不同,艺术的创作方向也会有所区别,艺术家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使用的技巧和语言都有着较大的差距。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法的传承上有着自己的特色,他经过多年的练习掌握了书法的技巧,此外,他对书法进行了创新,融入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灵活的创新,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书法的写作方式讲究接近艺术家的风格与创建自己风格的方法,王羲之的书法得到后世许多人的赞叹和学习,很多书法家对王羲之的书写方式进行研究,将其作为自己的模板。但是后世学习王羲之书法的人却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李北海和米南宫就是著名的案例,他们同样是研究王羲之书法的艺术家,但是最后他们的书法艺术却又有很大的不同。不同艺术家的价值观不同,对艺术的欣赏角度不同,因此,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写方式。

四、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书法艺术传递信息的功能逐渐被取代,其审美价值不断地突出和明显。为了保持我国书法艺术能够不断地传承下去,书法家应该认真对待书法的传承和创新,在传承古人优秀书法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独特的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独特的艺术。

摘要:书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较大的美学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书法在我国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书法艺术应该进行不断的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具备现代化的审美价值。本文分析了对书法艺术传承和创新的价值,根据时代的背景分析了书法艺术创新发展的策略,以促进我国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完善。

关键词:书法艺术,传承,创新,策略

注释

11.鲁颖.浅谈群众书法的学习和普及[J].大众文艺,2016(6).

篇4:浅谈对初中美术欣赏课的认识

那么,该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呢?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在美术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来阐述一下自己的浅见拙识。

一、上好一堂欣赏课的关键,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除了要做好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多方面的知识,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饱满的热情。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可见榜样的示范作用。教师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是影响学生的无声命令,它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发展,以震撼心灵的方式推动发展的跃进,起到理论灌输达不到的效果。教师只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才更有可能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美好情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二、教师首先要读懂作品的内涵

上欣赏课时,教师应首先用心去理解艺术作品的美感,读懂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去正确欣赏作品,把握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古今中外美术珍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作品有着特定的风格、历史背景、时代风尚和内涵情趣。中学生由于年龄限制,自身审美经验和艺术修养的不足,独自欣赏一些作品时可能会出现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上、观念上给予帮助和提高。教师对美术作品要有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其积极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上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

四、巧妙设置教学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注意运用恰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欣赏课的导入部分

“万事开头难”,能不能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教师需要下一番苦心。下面我介绍几种导入的方法:1.画面配乐导入法。教师可选择欣赏课中最为精彩或大家最熟悉的的一幅画,用多媒体的大屏幕展示出来,并配以相关的音乐。音乐选择要恰如其分,声音要稍大些。教师再用寥寥数语(可以设置问题也可以简介作品)把学生引入音画交融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欣赏状态,引发联想。2.故事导入法。教师选择欣赏课中较著名的或是学生较熟悉的一位艺术家,选择跟其有关的典型、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或提前写好卡片安排学生讲)。同时也可配以优雅、舒缓的音乐,增强故事的感染力。3.作品导入法。教师选择一幅欣赏课作品的挂图或高仿印刷品,或者与本课相关的教师自己的作品或临摩的本课作品,也可是本班同学的作品。边展示边说明,逐渐向本节课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求奇、求新、求美”的欣赏心理就会促使学生主动进入欣赏状态,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

(二)欣赏过程

欣赏过程是整节欣赏课的中心环节,教师更要匠心独具。务必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充分发挥主体性。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可先给学生几分钟速读欣赏课中的作品及作品下方的文字介绍,然后开始采取恰当的方法进入本课的学习。下面介绍几种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1.分组竞答法。教师按座位的排行(不动座椅)把本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打上分数,采取或抢答、或闭答的形式来欣赏作品,同时在黑板上记录各组得分。最后归纳总结,设置“奖励”。2.“拍卖会”的方法。教师把作品拍成照片,然后把照片“拍卖”给评价得最好的学生,最后选出金牌得主3.角色尝试法。教师选定学生来充当本课所涉及到的画家,让其对“自己的作品”有充分准备,再让其他学生提问或评价。教师作督导或旁白,随时准备“救护”尴尬的“画家”。4.采用小组合作(动座椅,学生最好围坐起来)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作品。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5.文字评论法。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文字形式写写对作品的感受、认识、理解等,然后可以集中在课上交流。或者把简评张贴出去,展示交流。6.欣赏和实践结合法。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作品,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或亲自动手示范)展示作品的创作过程,接着让学生动手体验,完成欣赏课中的作品。并把学生作品展示出来,还可把体验和感受进行交流。

总之,只要勤动脑筋,大胆尝试,及时反思,反复实践,不断改进,好的贴近中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是很多的,欣赏课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储备、艺术修养也会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会不断增长。

(三)小结部分

欣赏课的小结很重要,它既是本节欣赏课艺术欣赏的总结,又是课外艺术欣赏的延续,更是本课美育的妙处,教师不可不重视,一定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欣赏课需注意的问题。

(一)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的讲解需要技巧,语言要有艺术性

欣赏教学不是一个“给多少”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使学生增强与作品“对话”的能力问题。教师的语言要中肯,要有感染力,更要有启发性。

(二)教师要充分理解美术作品

找到欣赏的切入点,快速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逐渐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才能取得欣赏课良好的效果

教师在课前要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兴趣。

(四)鼓励审美个性

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

(五)拓宽知识范围,加强横向联系

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作品去了解历史,那么在欣赏学习中当然也可以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来理解作品。因此,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对美术欣赏是十分有益和非常必要的。这些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得,比如历史书、文学作品、课外读物、电影电视网络,甚至连环画中的信息都有可能对美术欣赏提供帮助。再者,各种艺术形式之间也都有共同的特点,比如,美术与音乐、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在情感的抒发、意境的表达、风格的演变等诸多方面都有相似性,有时稍做启发,学生就会触类旁通。

初中阶段是学生迅速成长的重要时期,美育教育成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我们的美术欣赏课带来它神奇的美育功效吧。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美术教师都有责任做美育的天使。让心灵处在音画交融的氛围中,去感受艺术乃至生活的真、善、美,还生命和世界一片真诚和圣洁!

篇5:当代大学生对书法认识的调查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书法学习现状的调查,并从当代大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内在意识、学习书法的外部环境以及如何看待今后书法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当代大学生书法水平的提高需要加强对书法的宣传和书法氛围的营造,需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点来培养其书法兴趣,加强书法网站建设和宣传、QQ群的设立等等,并需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时间特征合理安排书法学习任务。

1.选题缘由

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亲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书法教育改革已成了时代的呐喊和教育的主旋律。要继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就必须重视书法教育。

作为一名热爱书法的大学生,在对现代书法教育现状的深入了解之后,不禁思索着这样三个问题:书法这颗闪耀着传统文化光辉的明星是否能在素质教育的天宇中璀璨依然呢?如何才能改变当前中国不容乐观的书法现状呢?书法对大学生的素质建构具有怎样的影响呢?

我国古代历来重视书法教育。自古三尺蒙童读书,塾师除了教“三字经”之外,还必须规定习字课。“日课三千”摹、临之法不可缺。直到近代教育改革,不管是光绪、宣统朝的办学条令还是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教育制度,都设有专门的习字课,概莫能外。然而,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的现状如何呢?

经过经纬两向的比较,得知中国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情况如下:在部分大学里,书法已不在必修科目之列,而成为任意选修课,加之书法教师水平普遍较低,指导不了学生提高书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浇灭了大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从而导致大学生淡化了提高书法之理念;设立了大学生书画协会的大学很多,但能真正帮助提高会员的书法水平,指导其参加正式书法大赛的却屈指可数;很多大学都在创办各式各样的刊物,如:《生物学报》、《诗刊》、《散文选刊》等等,而书法专刊却很少,书法在他们所谓的刊物中充其量不过是一幅插图、一个背景而已;不少学校每都会举行书画展,而在作品展示会上,绘画作品前,参观者蜂拥不已,而在书法作品前,参观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还在于大学生淡化了书法理念,缺乏书法欣赏水平,加之抵御不了绘画作品对他们的视觉冲击,于是在类似的书画展中,这种“一家欢乐一家忧”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这并非杞人忧天。我国本是书法发祥 1 地,然而,书法教学却落后于外国,尤其是日本,虽然其由于文字障碍,书法的风格、书法的层次、书体的种类等尚不如中国,但书法教育的普及面远在中国之上,大有争夺书法霸主之势。在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明文规定中小学生必修书法,对大学生更是降低了要求,因此,不少大学生便认为只要懂英文、会电脑、有口才就可以驰骋天下,而书法这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并不在他们提高自身素质之列。长期下去,确实令人担忧。

为改变当今书法教育现状,大力宣传书法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势在必行。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从历史上讲,书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通过书法教学,让大学生领会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崇高和深广的哲思情理,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塑造完美人格。中国书法数千年的历史,在给予我们不胜枚举的佳作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高山仰止的人格形象。王羲之第五子——王微之曾说过“写尽三缸水,只有一点象羲之;怀秦无钱买纸,便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成冢。”这昭示着书法在人格塑造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书法,可以使大学生的意识境界得到净化和升华。从根本上讲,书法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随着书法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以及创造力就会越强,对书法的老辣之美、刚健之美、丰满圆润之美等等的鉴赏能力也会发生质的飞跃。在了解了中国书法对大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陶冶情操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之后,对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书法教育已经尤为重要。

书法,历有“实用”和“审美”两种相对应的狭义界说。立足教育角度,书法首先是从“蒙童识字习字”开始。凡有文字,既有书写,必有美恶。书写的美恶,既是实用的需求,也是审美的嬗变。

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是名符其实的书法初学者。如何入门?入门后可有发展之前途?不少爱好书法的大学生都为之焦心。自古以来,不少书法家都提倡从楷书入门,因为楷书是所有字体中最规范的字体,其笔画、结构都是其它字体的基础。那是否就非得按千百年来的说法:从楷书入门呢?回答是:对于古人是肯定的,而对当代的大学生是不一定的。古代“蒙童识字习字”,即 “文化学习”也是“艺术教育”同步进行,相辅相成。他们首先要识字,而楷书是首选,楷书没有明显的审美提示,符合儿童的生理发育特征。

现今的大学生——天之骄子,言其不识字颇欠妥帖;

十八、九岁,已是成年,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已成熟,因此不存在手不受控制的生理问题;至于心理,“完全成熟”是无法界定的;但就审美追求而言,大学生已完全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那大学生书法还应“从楷书入门”吗?回答是可以从楷书入门,也可以从非楷书入门,如从篆书入门、从隶书入门、从行书入门等都可以。只要学习方法得当,都不是难题,加之其创新意识创新,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往往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这对提高他们对书法的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伴随着社会“书法热潮”的兴起,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化,书法教育以一个重要的角色立足于 2 大学讲堂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求。书法作为民族文化的精萃,在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力开展书法教育,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书法专业人才的需要,更是普及推广、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做为跨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注重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各方面的才能,构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中国书法教育的发展添枝加叶。

2.现有关资料

《大学生书法教育研究》史春霖, 鲍丙刚, 周友泉

对高校学生进行普及性书法教育始于80 年代中期。由于自建国至70 年代末只有极个别院校培养过书法专业学生, 高等书法教育其实有名无实。在网络时代的今天, 高等书法教育问题凸显, 现状着实令人堪忧。第一是重视不够。从汉字到书法的转变对于今天来说, 纯艺术性取代了实用性, 书法变成了阳春白雪。书法教育属审美教育范畴,它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既与德育、智育、体育有密切关系, 又有着自己的独特功能。我国高校现行的书法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受的重视和普及程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滞后状态, 在高校中开设书法课的院校不多, 且授课课时较少, 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收效甚微, 这与广大学生爱好书法的迫切心理需求相去甚远。第二是师资力量缺乏, 教学水平不高。大学

书法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当程度的书写技能, 而且要具有必备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教育方法, 具有全面的文化素养。而当前, 我国高校教授书法的教师多为徒有爱好而并未接受系统的培训人员兼任, 大多不从事专业性书法教育, 不少是自学成才, 具有一些书法实践经验, 但与书法相关的知识相对匮乏, 法乎上, 得乎中;有的仅仅停留在把字写好的层面, 而与书法艺术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教学手段单一, 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展示书法作为视觉艺术的强烈特征。“字无百日功”, 对于缺乏书法基础的大学生来说, 有限的几十个课时的课堂教学仅仅是常识教育和入门, 根本谈不上深入和提高, 只能浅尝辄止。第三是学生书法基础薄弱, 或知行、楷而不知何谓、篆隶, 或知篆、隶而不知其成于何时者不在少数。李政道先生认为, 科学与艺术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5]。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学生挤闯高考独木桥, 因此, 我国中、小、学系统规范的书法教育很是薄弱, 有的地方几近空白。当前, 素质教育日益被社会关注并予认同和重视, 写字课也在部分学校被列为学生的学习科目, 而实际上, 繁重的学业和考试, 致使大多学生或选择放弃而束“笔”高阁, 或寄希望于跨入象牙塔之后。由此, 大学生的书法基础也可想而知, 高校书法教育带有“补课”伤痕的说法也就见怪不怪了。第四是书法教学或重实践、轻理论, 或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实践脱节倾向较为突出。重简单、机械地模仿外形, 追求形似、轻从用笔原理、结构章法、渊源流派特征等方面把握书法本质。从而违背了“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苏东坡)、“可喜可愕, 一寓于书”(张旭)和“艺术就是感情”(〈罗丹艺术论〉)的审美取向和要求。康德说, 艺术也只有使人知其为艺术, 而又貌似自然时才显得其美(《判断力批判》第四、五节)。别林斯基说: 理念渗透到形式里面而形式表现出理念, 消灭了理念也就消灭了形式, 消灭了形式也就消灭了理念[6]。可见在书法教学中, 加强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艺境[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2] 陈振濂.书法美学[M ].西安: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3.[3] 孙星衍.周易集解[M ].成都: 成都古籍书店, 1988.[4] 陈炎.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 [M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4.[5] 王岳川.全球化趋势下的书法意义[J].中国书法, 2001, [6] 周来祥.中国美学主潮[M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7] 李岚清.在国家教委“ 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全体成员座谈会上的讲话[M ].中国美术教育,1998.[8] 韩延明.大学教育现代化[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陕西高师大学生书法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1]近些年来,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网络教学环境的逐步形成,一些高等师范院校突出强调“无纸化办公”的教育理念,正在淡化曾经长期积淀形成的书法教育氛围,因而使得在校师范生书写表达能力、书法审美能力以及师范专业不可或缺的教育实习环节之效果等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许多教育学者已经意识到了高师书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较为零碎,系统的研究尚未见著。汉字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遗产之一,它既有实用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性,内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人文精神,具有美育、德育等多种特殊的教育功能。[2]尤其在信息化时代,书法更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而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极好途径。书法与师范教育密不可分。陕西是教育大省,高师院校众多,书法艺术资源丰富,书法艺术人才济济,有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具备开展书法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02期 作者:王智杰

《普通高校书法教育的定位》霍如涛,刘美玲

一、素质教育功能 ,兼具有“补课”功能普通高校书法教育既应有独立的教学目标体系 ,又具有辅助的教育功能。1.书法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特征的一致性普通高校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教育的目标与素质特征具有一致性 ,具体包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个性。(1)面向全体。书法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 ,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写好字 ,这是学生在校学习和今后工作、生活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素质。(2)全面发展。书法教育表面上看是让学生把字练好 ,但教学实践证明 ,书法决不是只重“技” ,它的内容和功能是多方面的 ,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特征。(3)培养个性。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 ,但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全面发展 ,又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古人的研究证明 ,一个人书法风格是与个人的学识、修养、性格、气质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所谓“会于心 ,发乎己 ,率真天然”。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03期

3.调查创新之处

因为在这个班没有其他认识的人,原先定好的队友也找不到了,所以只好一个人来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我个人的创新之处是通过随机采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来更好地达到对同学们关于中国书法的了解、认识情况的调查、统计。并且此次调查是在校园公共场所进行的,可以说调查范围广、样本容量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参照性。

4.调查选题具体内容

鉴于当今时代电脑飞速发展,电脑代替了手写,我个人对身边同学对于书法的认识程度的了解以及他们个人的书法状况,我选择了有关“大学生对书法了解程度”这样一个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书法的了解程度、是否喜欢中国书法、电脑时代,汉字书法还要不要、中国书法是否有普及的必要以及联系自己个人写字姿势、握笔习惯、写字是否偏亮等等实际。

5.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的书法水平(自我评价)不容乐观,虽然大学生中大多数人对书法艺术抱喜欢的态度,但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对自己的书法水平(硬笔或毛笔)持肯定态度的并不多,满意率仅仅只有14. 8%,这是很奇怪的现象。

学生书法水平的提高需要学校营造更好的书法氛围学校要增强书法氛围,其关键在于:(1). 学生在书法学习途径建议中表明更需要教师的讲授,这就需要学校对书法课程量的提升;学生普遍有上网浏览信息的爱好,学校可以建设书法类网站或论坛以利于学生进行书法学习和交流。

(2). 学生对书法活动参与不多或练习不经常,学校可以多重视学校书法团体的建设、多组织书法类比赛活动并对活动加以宣传,营造良好的书法氛围。学生的课余兴趣中阅读占很大比重,学校可引进更多的有关书法知识的书籍。

6.学习本课程的收获、感想、建议

(1).学习中国文化英语,首先,增加了自己很多关于中国文化用英语表达的知识,也增加了自己对英语的兴趣,更利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从不同的角度,以后有机会与外国人交流时,我们可以谈更多关于中国的文化,有利于我们之间的交流。不光这样,在杨老师身上也学到了许多东西,虽然这是一门选修课,可老师还是如此认真地对待,其上课一点也不亚于英语综合或视听说课,在这样的氛围下我想再怎么不想听课,即使就是想来混两个学分的人多少也能学进去一点吧,另外,老师这种乐观、积极、向上、阳光的人生态度也深深吸引着我,中国文化英语,我选择,我喜欢!

(2).虽然老师要求要三个人一组来完成这个作业,可是因为在这个班上我没有一个认识的同学,一开始临时组队的那两个同学也找不到了,所以没办法就自己一个人一组了。这样一来,所有的事就得我一个人来做,这无疑给自己找了不少的麻烦。我知道老师的用意,就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大作业来增强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可是,不善交际的我却没能利用好这个机会,这是我要反思和及时改正的地方,我深知,现在在校园里都把自己的人际关系搞得这样遭,那以后步入社会还能有什么生存的余地„„所以,我要改,我要立志尝试走进别人的心,同时,也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心。

篇6:对书法欣赏的认识

春联的小知识

一、什么是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二、春联是怎么来的呢?

《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支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上一篇:国旗下关于民族团结个人讲话稿下一篇:小1班上学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