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

2022-09-11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普遍接受。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明显的改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回归学生主体地位, 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 就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 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1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 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 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 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 多给学生一份关爱, 多给学生一份温暖, 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更有助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1.1 教师要真诚热爱学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这就告诫我们, 作为一个教师, 首先必须满腔热情, 真诚热爱学生, 并用这种爱去塑造青少年, 把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 在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 使师生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协调和共鸣。多一份爱心, 就多一份对学生的情感, 学生也就喜爱你, 爱跟你在一起谈话, 爱帮你做事, 爱听你讲课, 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生间无心理距离, 学生也就乐于参与课堂讨论。

1.2 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

“对话”双方应没有贵贱、高下、大小之分, 在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 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架子, 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 消除学生的疑虑, 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 乐于和老师讲心里话。课堂上偶尔出现小小的疏忽, 个别机灵的孩子发现了, 立刻指了出来, 这种情况相信不少老师都曾经遇过。身为老师的我们应怎样处理呢?不用掩饰, 不用找借口, 就直接虚心接受孩子们的教育。这是我的经验所得, 正因为如此, 我的学生都说我“坦诚, 值得信任, 没有臭架子。”

1.3 善于改变自己、发展自己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 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 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 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 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下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 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心理上的朋友, 才能被学生所接纳, 彼此才会沟通, 课堂气氛才会融洽,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

2 尝试探究性教学, 发展学生主体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说:“教师的教为的是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是有对象的, 有内容的, 这就是学习的客体。谁来学呢?学生。学生必然是学的活动的主体。”从学习的过程看,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通过他自己的实践和感知, 通过他自己的思维进行, 别人不能越俎代庖。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 才能把人类的文明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库存, 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钱梦龙老师提倡“目中有人”的语文教学, 这个“人”就是学生。“目中有人”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探究性学习与一般的教学方式相比, 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这种灵活开放性的学习,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2.1 强化问题意识

“疑是思之始, 进之曲;疑就是矛盾, 就是问题;疑表现了一种求知欲, 包含着智慧的火花;疑是一种探索精神, 疑孕育着创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是诱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催化剂”。所以, 语文教师的主导就是要巧妙设计问题情境, 问题提得好, 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 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浪花。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 在要结束课文时, 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皇帝在游行完毕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面对这个问题, 学生可有兴趣了, 只见他们个个能说, 人人会说, 且有一些很新奇的观点出现。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样的训练, 不但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而且使文章的内容得到了再创造, 学生的主体能力在训练中就自然得到了培养。

2.2 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标倡导“合作”的学习方法, 它是是一种短时、高效、低耗而又充满愉快的先进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形式多样, 如师生间的对话、学生间的合作、学生学习小组间的交流等, 小组内组织问题讨论和交流。在合作学习中还可引进竞争机制, 如学习小组间的比赛、分组互问、即兴表演。如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课, 我要求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改编成课本剧, 学生扮演角色, 课堂即兴表演, 大家共同评议, 达到寓教于乐, 收效十分明显。

2.3 提供想像空间

我认为教学中除了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待并鼓励学生的质疑和批判外, 更为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提供想像的空间, 培养他们的想像力, 因为想像是创造力的基础, 我们应当将想像力作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课堂教学的想像化、直观化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教师适当使用图片、录像、投影、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想像的空间, 同时也利于知识的掌握。为此, 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一些媒体手段的优势, 为学生提供形象化、直观化的图像或录像等, 为学生发挥想像力提供空间。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教师的任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 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 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 只有这样, 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3 结语

传统的教学以教材、课堂和教师为中心, 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 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 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能主动参与、全员参与, 才真正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本文强调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并且尝试探究性教学。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和谐师生关系,探究性教学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胡君.基于新课标的语文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侦查监督环节深化检务公开的困境与路径下一篇: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