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狮王进行曲》的教学反思

2024-04-18

音乐《狮王进行曲》的教学反思(精选16篇)

篇1:音乐《狮王进行曲》的教学反思

神奇的大森林是动植物的王国,各种各样的动物在森林里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孩子们对大森林充满了好奇向往,非常想了解森林中发生的故事,本节课从孩子们喜爱的动物故事引入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威风凛凛的狮子大王对小动物们的保护与帮助,引发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与关怀。并获得一些基础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各方面的艺术能力。

在设计这节课,关键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对音乐的举,通过听赏、游戏,表现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在活动中指导学生模仿动物的神态、动作、声音、形象进行艺术表现,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成功、合作的快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井井有条,紧扣主题,因为此曲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有一定的难度,把握的深度不够,整堂课的过程比较平淡,没有这点闪烁出来,狮子的吼叫声学生听出来了,但狮子王有力的行走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在这方面,如何让学生突出表现出音乐中狮子王的机智、勇敢,还应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现深入一些。

篇2:音乐《狮王进行曲》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神气、害怕两种情绪,享受游戏表演带来的乐趣。

2、倾听音乐,根据简单的故事和图谱提供的线索,初步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大概内容。

3、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狮子图片、图谱、小动物图片(与幼儿人数相等)王冠、斗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动物世界中,你们知道谁最厉害吗?

2、为什么说狮子厉害?

二、欣赏音乐课件。

“狮子的确非常厉害,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关于狮子的音乐和动画片,你们要认真听仔细看。“

教师提问:

1、”听这段了音乐,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你感觉狮子和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并告诉幼儿音乐的名字及作者。

三、引导幼儿分段欣赏音乐,并创编故事、模仿动作。

1、幼儿欣赏音乐的引子,启发幼儿感受曲子的变化,并根据曲子的变化想象创编故事。

2、引导幼儿欣赏A段音乐,让孩子们感觉音乐是轻松欢快还是沉重迟缓,想像是什么动物走来了。然后,个别幼儿创编狮子威风凛凛走路的动作,最后全体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狮子神气走路。

3、引导幼儿欣赏B段音乐,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特点,启发幼儿想像象什么动物在叫。然后,个别幼儿创编狮子凶恶吼叫的样子,最后全体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狮子吼叫和小动物害怕的样子。

4、引导幼儿欣赏A段音乐,让孩子们感觉音乐是轻松欢快还是沉重迟缓。听着音乐小动物会做什么事。

四、根据孩子创编的故事内容,教师整理之后完整讲述给孩子。

五、教师引导孩子边欣赏音乐边看图谱,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结构和特点。

六、启发幼儿借助音乐和图谱,表演故事内容,重点突出小动物的害怕和大狮子的`神气。

七、孩子们听着《狮王进行曲》,做音乐游戏

活动反思:

在设计本活动之前,我有幸读到了许卓娅关于音乐活动的一些理念,文章分析幼儿从音乐中获得某种体验的期待,是欣赏热情产生的最原始动力,而期待和期待的不断满足则是欣赏热情生长的增强剂,因此说没有欣赏期待的不断满足,就不会有欣赏的热情。在上述理念的影响下,我通过让孩子们创编故事,创编动作,然后出示图谱,最后视、听、动同步参与的方法,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音乐。本次活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尤其让我难忘的是,当我引导孩子们看完图谱时,他们竟情不自禁地给我鼓起了掌。我认为这就是本次活动的最大收获和成功。

不足之处:

1、前面听音乐看图谱时,引子那段没卡准。

篇3:音乐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即: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有何必要性?音乐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

教学反思之风是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但其理论源头则可以追溯到杜威(Dewey)。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对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才能发现教学的意义;反之,没有反思就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杜威的观点对后来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此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关于“反思”的讨论在欧美教育界备受重视,并且逐渐影响到我国。如今,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其目的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专业。

二、音乐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音乐教师为什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呢?

新课程改变了以往课程,即教材、学科的旧概念,转变成为由教师、学生、各个环节、教材整合的复合体。在这个复合体中,教材已变化,学生在成长,教学重过程,那么教师该如何?教师更需要成长。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日益信息化、学习化社会对教师的外在要求,更是教师新课程改革中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

音乐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成长?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更有学者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专家型的音乐教师就要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思考产生变革,变革带来发展。新课程呼唤音乐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有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和升华,才可生成强大的理性力量,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增强反思的意识

面对新课程,音乐教师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教师的学科视野仍需拓宽,综合课程素养和能力仍需加强。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其内容的综合化和弹性化,充分扩大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支配的空间。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在继续教育培训和日常课程活动中,注意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热点问题,自觉参与综合课程活动的实践与磨练,初中和高中的教师要互相了解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采取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四、如何在反思中提高教学能力

1. 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2. 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促使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3. 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

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给同行提供借鉴。

篇4:《引子与狮王进行曲》教学设计

《引子与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一桑创作的《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第一首。首先是引子部分,两架钢琴从弱渐强的和弦颤奏,好像是兽王出场的威武先导。接着,弦乐组从低向高进行,节奏越来越紧凑,力度越来越强,当冲到最高音之后,迅速向下刮奏中,好像一阵狂风迎面而来。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狮子的身影,就已经让我们感到它的威严。

接着两架钢琴合奏出模仿军号的音调,这种音调一般是作为王公贵族出场的信号,作曲家运用这样的音调,表现了狮王出场时威严、豪华的排场。

随后,狮王便在威武的进行曲中出场了。弦乐在低音区奏出了雄壮的旋律,钢琴在乐句结尾奏出模仿军号的音调,好像它的仪仗队一直跟在它的身旁,显示着狮王的威风。这个主题演奏了两遍。

然后乐曲进入中间部分,这是一段模仿狮子“吼叫”的旋律。由钢琴奏出上行再下行的半音阶旋律,力度由弱渐强再渐弱,好像狮王的吼叫声。这个“吼叫”的旋律共演奏了四次。在句尾是弦乐模仿“吼叫”,情绪稍微活跃了一些。

之后,乐曲进入尾声。“行进”和“吼叫”的主题交替进行,最后乐曲在一声狮子的“吼叫”声中结束。

【教学目标】

1、能哼唱狮王“行进”主题,联想狮王威风凛凛的形象,并分辨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2、能随音乐用动作模仿狮王的吼叫。

3、知道乐曲是由钢琴与弦乐组演奏的。

【教学过程】

一、聆听导入

1、师:在音乐课上,我们欣赏过许多表现动物的乐曲,让我们回忆一下这些音乐片段,他们表现了哪些动物?

教学提示:

(1)教师播放《口哨与小狗》《野蜂飞舞》《大象》《母鸡和公鸡》《跳圆舞曲的小猫》。

(2)学生聆听音乐说出表现的动物形象。(小狗、蜜蜂、大象、公鸡、小猫)

2、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其中《大象》和《母鸡和公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选段。今天,老师再给大家带来一首《动物狂欢节》组曲中表现动物的乐曲,请你们听一听,音乐表现的是威风凛凛的大型动物,还是温柔可爱的小型动物?

教学提示:

(1)教师播放全曲,学生自由回答。

(2)师:音乐表现的是威风凛凛的大型动物,它是谁呢?(学生自由回答)

3、师:同学们的联想很丰富,有的同学说是老虎、狮子,有的同学说是豹子,这些都是威风的大型动物。你们的想象和作曲家要表现的一样,是狮子。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引子与狮王进行曲》,听一听作曲家是怎样表现狮子的。

二、聆听引子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引子部分,听一听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使你联想到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教学提示:

(1)教师播放引子部分,学生自由回答。

(2)师:这段音乐一直在低音区进行,力度由弱渐强,好像表现了神秘而又森严的森林形象。为狮王的出场做了铺垫。

三、聆听A乐段

1、师:狮王马上就要出现了,它是悄悄地接近我们还是大摇大摆的走出来呢?你是通过什么音乐要素感受到的?

教学提示:

(1)教师弹奏或播放前奏。

(2)师:钢琴奏出了一个力度很强的号角性音调,好像狮王出场的前奏。

2、师:在这个号角性音调的指引下,狮王出来了,我们来听一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学提示:

(1)教师弹奏或播放A段音乐。

(2)师:这是一段进行曲风格的旋律,情绪威武、雄壮,我们把它叫做“行进”主题吧。它是由弦乐组演奏的,就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它们总称为“弦乐”。

3、师:大家要记住这段旋律,它在音乐中会经常出现。我们来听一听它在A段音乐中出现了几次?

教学提示:

(1)教师播放A段音乐,引导学生分辨“行进”主题出现了两次。

(2)出示“行进”乐谱,指导学生用“bang”模唱。

4、师:为了表现狮子的威武,老师为这个主题填了歌词,听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教学提示:

(1)出示歌片,教师范唱歌曲。

(2)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注意社4的音准)

5、师:从同学们的歌声中,老师感到了狮王的威武,谁能随着音乐模仿一下狮王的姿态和脚步呢?

教学提示:

(1)请几位同学上台随音乐模仿,其他同学演唱。

(2)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演唱进行评价(是否能听前奏准确进入,是否能表现出狮王威武的形象。)

四、聆听B乐段

1、师:狮王“行进”主题演奏了两遍之后,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你觉得这段音乐狮王像是在做什么?(播放B段,学生讨论)

2、师:这段音乐好像表现了狮王的吼叫,我们叫它“吼叫”主题吧。它叫了几次呢?

教学提示:

(1)教师播放B段,引导学生分辨狮王“吼叫”了四次?

(2)师:你们怎么听出来是“吼叫”呢?

(3)引导学生随着音乐划出狮王“吼叫”的旋律线,力度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

3、师:我们完整地欣赏B段音乐,用动作表现狮王的“吼叫”。

五、聆听C乐段和尾声

1、师:狮王“吼叫”之后,音乐又再现了哪一段旋律呢?(教师播放C段音乐,学生讨论)

2、师:我们再次听到了“行进”的旋律,但是这次不是弦乐组演奏的了,它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学提示:

(1)对比聆听A与C乐段,学生讨论。

(2)师:指导学生分辨两段旋律在音乐要素方面的不同,在正确的术语上划√。

(3)师:虽然两段都是“行进”的旋律,但不同力度、音色、音区表现了不同的狮王形象。弦乐在低音区力度强,表现的是威猛的狮王,钢琴在高音区力度稍弱表现的是稍活泼的狮王。

3、师:第二次狮王“行进”主题演奏了两遍之后,乐曲进入尾声,这时“行进”主题与“吼叫”主题交替出现,最后在狮王的吼叫声中结束。(播放尾声)

六、聆听全曲

师:《引子与狮王进行曲》我们全部欣赏完了。老师这儿有两张图片,一张是狮子行走的图片,一张是狮子吼叫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贴出他们出现的顺序。

教学提示:

(1)教师播放音乐,请两名同学随音乐在黑板上贴出图片,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贴。(引子图、前奏和尾声事先贴好)

(2)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

七、拓展欣赏

1、师:《引子与狮王进行曲》使我们联想到了威猛的狮子,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段音乐,它能使你联想到什么动物?大型的、小型的、威猛的、还是温柔的呢,为什么?(播放《天鹅》,学生回答)

2、师:这是《动物狂欢节》中另一首乐曲《天鹅》,大提琴演奏的优美旋律使我们联想到美丽的天鹅在湖面上浮游的情景。

八、检测小结

1、师:音乐欣赏完了,我们来做个问答游戏吧。老师的盒子里有几个问题,抓到什么问题就请你回答。

问题:

(1)还记得这个乐曲的名字吗?是哪位作曲家创作的?

(2)听三段音乐,哪一段音乐是由弦乐组演奏的?哪一段音乐是钢琴演奏的?请连线。(连线图:海顿《弦乐四重奏》《袋鼠》:两架钢琴)

(3)你能哼唱狮王“行进”的主题吗?

篇5:音乐《狮王进行曲》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形象。

2、学会看图谱,通过图谱理解音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狮王进行曲》

2、图谱

活动过程:

1、谈话进入主题

今天是狮子大王的生日,你们听他来了!

2、请幼儿完整性的欣赏一遍《狮王进行曲》提问:

在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幼:有狮子在叫。)

3、教师用故事讲述自己听后的感受

4、分段欣赏,请幼儿说说每段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并欣赏图谱的同时用动作表现出音乐。

①第一段:喇叭吹响

②第二段:狮王进场

③第三段:狮王高兴的吼叫

④第四段:狮王与小动物们一起跳舞庆祝(提示幼儿有哪些动物出现)

⑤第五段:狮王大吼把小动物们都吓跑了

5、幼儿完整的欣赏音乐

教学反思:

小朋友对于音乐活动十分感兴趣,特别是对于律动,在活动中他们可以根据音乐的变化自己进行动作的创作,还可以根据音乐的变化进行各种想象。但是在本次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这是一个韵律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集体音乐活动,但韵律活动动作多、难度大,幼儿较难掌握。通过活动紧紧围绕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让幼儿感受、熟悉、理解、表现音乐。

篇6:音乐《狮王进行曲》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风格,感知狮王威武雄建的形象;

2.听辨狮王咆哮的旋律,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活动准备:

《狮王进行曲》音乐1首、狮子头饰1个、小羊、小猴、小白兔、小熊头饰4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师: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听到了一首好听的音乐,今天老师特意带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小朋友们听一听,当你听到这首音乐时你都想到了什么?

师:音乐放完了。听完音乐后你们都想到了什么?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说他听到音乐时想到了××,还想到了××,是因为我们听的这段音乐是属于比较低沉的一种类型,所以小朋友们会想到××××,但是,这段音乐究竟讲了什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和小朋友们说的一样吗?

二、欣赏音乐,用不同形式感知作品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知音乐的变化。

1.师:我们听的这段音乐是来自着名音乐家圣桑作品《动物狂欢节》中的一段,叫《狮王进行曲》,在这段音乐的背后有一个故事,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讲一讲,故事的名字叫《狮王大游行》(播放狮王进行曲讲故事)。

2.教师简单讲述故事。

3.师:你们刚才在故事里听到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对了有猴子、狮子)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学学狮子是怎么叫的?

4.师:音乐中主要讲了谁?(引导幼儿之间互相说一说)。狮子大王是在哪一段音乐时出场的?又是在哪一段音乐时吼叫?

(二)分段欣赏理解音乐欣赏第一段:

1、你觉得音乐中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欣赏第二段:

2、你觉得这段音乐是在讲什么?

2、狮王是怎么走路的呢?(模仿狮王走路)

3、小动物们是怎样迎接狮王的?

欣赏第三段:

1、狮王是怎么吼叫的?

2、配上音乐,集体模仿狮王吼叫。

三、愉快表演音乐会情景请小朋友一起扮演小动物在音乐的伴奏下与狮王共舞。

1.幼儿分角色完整表演音乐会情景。

师:狮王走来时,小动物可以做哪些动作?狮王吼叫时,小动物又可以做哪些动作?

2.分角色表演:教师扮演狮王,幼儿扮演小动物进行表演。

3.幼儿扮演狮王,教师和其他幼儿扮演小动物完整表演。

4.带领幼儿扮演“狮王”听音乐离开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附:

狮王大游行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个狮子大王和其他小动物,这一天他们要参加动物狂欢节。突然小猴从树上掉下来,他大叫道:“狮王驾到,只见威武雄建的狮子大王来了!”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哦,它多厉害呀,看起来多么威严。!小动物都不敢正面看他一眼,只能悄悄跟在他后面。哇!它在咆哮,你看他多么威武,那声音震耳欲聋,就这样狮子大王走进森林深处参加动物狂欢节了。

教学反思:

我们班的小朋友对于音乐活动十分感兴趣,特别是对于律动,在活动中他们可以根据音乐的变化自己进行动作的创作,还可以根据音乐的变化进行各种想象。但是在本次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这是一个韵律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集体音乐活动,但韵律活动动作多、难度大,幼儿较难掌握。我给孩子们执教的活动《狮王进行曲》该课的设计主要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演演几个环节)紧紧围绕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让幼儿感受、熟悉、理解、表现音乐。

篇7:音乐《狮王进行曲》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我国的儿童并不习惯于听音乐,对于没有太多聆听经验的幼儿来说,安静地坐下来欣赏音乐是非常枯燥的。但本次活动的主题来自于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物。《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为大班幼儿提供了探索动物奥秘的机会。幼儿与动物之间似乎建立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默契,他们喜爱看“人与自然”,热衷于讨论“恐龙家族”,忙碌着为饲养的小动物喂食,他们互相讲述着“大森林里的故事”……这些活动的主角总离不开老虎、狮子、狐狸、兔子……本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是《动物狂欢节》中的作品,乐曲生动形象,为了使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乐曲,活动设计时巧妙地运用故事贯穿全曲,并利用图谱、打击乐器、动作、游戏等让孩子们更形象的感知和表现音乐。整个活动重视的是幼儿在音乐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体验和感悟,培养孩子“听”的艺术,从而在以他们为主体的活动中获得愉快与满足。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简单符号、打击乐器、表演动作、表情及嗓音等来表现音乐。让幼儿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2.在游戏过程中,培养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能力及与他人共享活动空间的能力。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查找有关森林动物的资料,重点了解狮子的动作、声音及生活习性。

2.多媒体课件。

3.音乐图谱。

4.两种打击乐器。

5.狮王头饰一个和各类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拍拍手、碰碰脚》。

二、播放幻灯片,教师讲故事,引出课题。

在一个大森林里,大树小树长的很密很密,风吹树摇,隐隐传来了狮王的吼叫声,狮王在山洞里理理鬃毛准备出巡。忽然,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报告说:“狮王驾到!”。乐队就吹起了喇叭打起了鼓,欢迎狮王的到来。狮王大摇大摆、威风凛凛地走出来,狮王得意地大声吼叫,对小动物们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不吃你们。”小动物听了非常高兴,围着狮王跳起了舞,乐队为他们伴奏,他们跳的可开心了。

三、播放动画片并提问:

1.这个故事里有谁?

2.故事里有哪些声音?(喇叭声、鼓声、狮吼声。)

3.组织幼儿模仿吹号和狮子吼叫的声音。

四、看图谱听音乐。

1.狮王出来之前小动物为它做了什么?(吹喇叭、打鼓)

2.小动物们“嗒嗒嗒嗒”有节奏地吹着喇叭打着鼓欢迎狮王的到来,谁来学一学?

3.狮子大王出来后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呢?谁来学一学狮王吼一吼。

五、欣赏音乐。

1.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初步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2.引导幼儿讨论为乐曲编配打击乐器,并听音乐看图谱为乐曲伴奏。

3.再次欣赏音乐,加深幼儿对乐曲的理解。

六、自由动作表现。

1.教师戴上狮王头饰,组织幼儿分配其它角色,跟随音乐完整表演。

2.请一名幼儿担任狮王,其余幼儿和教师一起扮演小动物,听音乐完整游戏。

七、在音乐声中自由扮演小动物欢快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篇8:音乐《狮王进行曲》的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 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诸多幼儿教育实例证明, 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原动力。因此, 应关注幼儿真正关心的热点, 判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呵护幼儿的探索兴趣, 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得到满足, 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并通过自主的活动获得全面发展。

一、使幼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以往的音乐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中心, 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设计教育活动、制定教育目标、组织教育过程中, 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 不考虑幼儿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 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 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 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了兴趣, 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如何让孩子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现代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强调音乐教育要给儿童更多自己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 不应追求形式的成绩, 反对勉强儿童机械模仿。他指出, 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发儿童对音乐作品反应的内部需要, 激起儿童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应是孩子智慧、情感、创造性的体现, 但由于以前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示范在前, 幼儿模仿在后, 自主性、创造性根本得不到培养和发挥。通过领会《纲要》精神并进行不断的摸索, 在实际教学中, 我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和提高, 让孩子在教育活动中, 欣赏、感受、体验在先, 创造表现在前。

例如在小班幼儿学习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的活动前, 在活动区里我为孩子们准备了许多蛋壳玩具, 还在蛋壳上画上眼睛、嘴巴等活泼可爱的蛋宝宝形象, 孩子们马上就对蛋宝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歌表演活动开始部分, 我用多媒体大屏幕为幼儿展现出了小小蛋儿破壳而出的动态画面, 并配上了动听的歌曲, 使孩子能很快地融入氛围之中, 有利于孩子们对歌词的理解。在欣赏作品的同时, 调动孩子们的兴趣, 让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感知, 讨论蛋儿打开门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浓烈且生动, 孩子们很快学会了歌曲, 创编动作时, 我没有刻意地去教授动作, 只是适当点拨和提示, 音乐响起孩子们就情不自禁地舞蹈起来, 一群可爱的小鸡形象展现在我的面前, 他们的动作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却可爱, 幼儿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自信心大增, 创造的潜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我在中班音乐活动“狼和兔子”中, 鼓励幼儿戴上头饰扮演角色, 为了让幼儿感知音乐旋律的变化, 我找来节奏缓慢、低沉的适合“老狼”的音乐, “小兔子们”一听到这样的旋律, 马上做出害怕的表情, 蹲下身来, 把头藏起来。而欢快的音乐传来时, “小兔子们”马上高兴地蹦跳起来、边唱边模仿小兔子的动作, 随着音乐唱起:“小小兔子跳呀跳呀来到树林里, 竖起耳朵仔细听……”孩子们的表演达到了高潮, 就连平时不爱活动的孩子也争着要演大灰狼, 而且表演得非常形象。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获得了充足的快乐体验, 我也被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所感染。这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既满足了孩子们情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和做小主人的需要, 又使孩子在情感、个性、智力等方面获得了和谐发展。

二、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

布鲁纳认为, 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 培养内在动机, 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 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 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 因此, 我有目的地创设了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 以激发其探究欲望。

在唱歌教学中, 我发现当部分孩子在掌握歌曲节奏方面感到困难时, 干脆就不张嘴了, 这对孩子的兴趣养成造成了影响,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有一次, 在中班的语言节奏学习中, 我发现孩子们对语言的节奏掌握较快, 配合起来很默契, 兴趣较高。经过不断的摸索, 我总结出了一套掌握新的节奏的学习方法, 即先语言节奏练习法, 就是说, 在学歌曲前先进行语言节奏的练习, 找出歌曲中节奏的难点, 如:遇到切分节奏 (|×××|×××|) 时, 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进行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 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 寻找 (|×××|×××|) 的感觉, 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比赛时喊|加油呀|、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唷哇|等, 在逐渐感知切分节奏的基础上, 练习把歌词按节奏说唱出来, 最后学习歌曲。另外, 还启发幼儿创造性地用跺脚、转圈、摊开双手等动作把切分节奏表现出来。为了强化幼儿对节奏感的掌握, 我鼓励幼儿从生活中找节奏, 观察三种人:爷爷、爸爸和自己走路的速度、姿态;从自然音响中去发现节奏, 如雷声、风声、下大雨、小雨的声音等;从日常语言中找出节奏。在教学时, 我让幼儿自由发言, 幼儿举出了许多例子, 列出了许多不同的节奏型, 如老爷爷慢吞吞地走:|×—|×—|, 爸爸稳健的走:|××|××|, 自己一蹦一跳, 快快乐乐地走:|××××|××××|, 闹钟声滴嗒、滴嗒等。这样的学习方法非常有效, 孩子们的节奏感加强了, 歌曲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歌曲教学中, 我改变了以往老师教一句、孩子唱一句的枯燥而又乏味的教学方式, 结合柯达伊教育理论, 在边学习边摸索中寻找歌曲教学的有效方式。如在歌曲《小雪花》的教学活动中, 我是在一个下雪的日子里教授的。我试探性地征求孩子们的意见, 问他们想不想去院子里看雪花, 他们高兴极了, 当看到晶莹的雪花漫天飞舞时,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跑进雪的世界, 伸出小手去接小雪花, 数小雪花有几瓣。我引导幼儿观察雪花从空中轻轻飘落下来的情景, 将这美丽的景色变成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 孩子们陶醉其中, 在我的引导下, 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很快学会了歌曲, 而且还学小雪花的样子张开手臂轻轻舞动, 可爱极了。在教学中, 我还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那就是创编, 只要是美好的、快乐的我们都可以把它变成诗歌、歌曲或是音乐游戏。在中班仿编歌曲《老母鸡》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验到了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老母鸡》是一首很简单的一句话歌曲, 简单得连小班孩子都会觉得乏味。怎样把乏味变成趣味呢?在组织活动中, 我没有单独地去教授歌曲而是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仿编上, 没有音乐伴奏, 也没有过多的辅助教具, 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动物与蛋展开探究, 母鸡会唱歌、生蛋, 那什么动物还会唱歌生蛋呢?这也正是孩子们的兴趣所在。每一个孩子的结论都可能是极好的创作素材。我利用角色不断变化的游戏, 给幼儿想象的空间, 这边一个小朋友刚说出一个会生蛋的动物, 其他幼儿就抢着唱了出来, 孩子们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一句话歌曲通过孩子的不断演绎, 衍生出了内容丰富的趣味歌曲, 并且百唱不厌。

四、正确把握“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关系

“教师主导、幼儿主体”这句话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育活动应有的正确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 教师向着既定目标对儿童施加教育, 但教师不能代替幼儿实践, 也不能代替幼儿发展。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往往对如何把握教师主导与幼儿主动的比例、尺度有所困惑。在实施活动时, 教师应灵活地根据儿童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参与和指导。当儿童表现出可以独立进行活动时, 教师应减少参与和指导;当儿童表现出需要帮助时, 教师应增加参与和指导。通过实践研究我认识到孩子们才是活动的主人, 孩子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才能激起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篇9:小学音乐《狮王进行曲》教学设计

常熟市颜港小学 邹芝涵

课型:欣赏课

教学内容:《狮王进行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分析:管弦乐曲《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组曲里的第一首。乐曲用钢琴的颤音,沉重有力的顿音、浑厚低沉的旋律,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步伐和神态,加上狮子威猛的吼叫,使整个森林都为之震撼。教材侧重点在于想象力和聆听习惯的培养。学情分析:参与本课学习的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有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但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引导学生如何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大胆表现音乐是本课的重难点。

设计思路:本课聆听乐曲,从音乐作品中的要素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培养对音乐兴趣和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渗透“保护环境,珍爱动物”的人文理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学生能对音乐有一定的想像力,能感受音乐在描绘动物形态时的妙趣,能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听辨出《狮王进行曲》中演奏狮子吼叫的乐器,能用“beng”哼唱出乐曲的主题旋律,并能用动作表现音乐中狮子威武的形象。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能够模唱出乐曲的主题乐句。教学难点:理解音乐作品,创编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用具: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丛林里寻找小动物,你们听,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一)、故事导入:

先放《森林狂想曲》歌,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设计意图:为后面的律动先做好准备)

“今天森林里正在开一个动物联欢会,想知道谁先上场吗?这一节课啊,每位同学都是演员,呆会儿老师要看看哪些同学是最佳小演员,首先上场的会是谁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一听。” 出示:青蛙、小鸟节奏谱

出示:小马、小松鼠节奏谱

师生合作二声部节奏。

(二)乐曲初听

师:森林里可真热闹啊,小动物们玩的真开心。突然,动物们安静下来了,有一位重要的人物要出场了,是谁呢?我们来听一听!(聆听《狮王进行曲》全曲)

1.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完曲子后脑海里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2、引导学生猜猜是一种动物,多媒体出示动物图片让学生来选择大概和哪个相符。(设计意图:先设悬念,让学生有自己想象的空间)

3、师:原来是一只威猛的大狮子,这只狮子可厉害了,不仅小动物们害怕它,就连狮群当中的其他狮子也很害怕它,所以,他被称为“狮王”,今天,这只狮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一起迎接它的到来吧!

【设计意图:直观的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分段聆听

师:接下来,我们先听听狮子大王巡视他的王国之前是怎样的场景吧!引子:音乐力度由弱变强。狮王从远处逐渐来到动物的身边。(音乐情绪紧张)乐曲用钢琴的颤音、沉重有力的顿音、浑厚低沉的旋律,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神态,使整个森林都为之震撼。用一串下行刮音展现小动物们四散逃串的景象。

A段:音乐力度增强。在动物们的列队恭迎中,狮王迈着坚定的步伐来到了它们的面前,巡视着它的领地。(音乐坚定有力)活动:出示图谱,模唱主题旋律,感受狮王脚步。

B段:狮王发出让人颤抖的吼叫声,音乐节拍波动(音乐情绪紧张、害怕)引导学生加上肢体动作来表现狮吼。狮子威猛的吼声(钢琴和低音弦乐器的半音进行乐句)使整个森林都为之震撼。

A′段:再现主题旋律,狮王继续巡视这它的领地,吼叫声中结束音乐。(音乐坚定有力)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聆听,模唱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旋律的记忆能力。】

(四)、聆听全曲

1、完整聆听

问:同学们,乐曲带给你什么感受?(威武、雄壮)有没有感受到狮王怎样的形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狮王的威武,感受聆听管弦乐《狮王进行曲》。

2、完整聆听(活动一)狮吼B 师:同学们,狮王迈着坚定的步伐来到了动物们的面前,边走它还发出了吼叫声呢,让我们再来聆听一遍,仔细听一听,全曲中狮王一共发出了几次吼叫声?伸出手指数一数吧? 问:狮王吼叫了几次啊?(6次)

师:对了,全曲一共发出了6次让人害怕的吼叫声,那你有没有听出来,狮子的吼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钢琴和低音弦乐器的半音进行乐句))你觉得狮王为什么要发出吼叫声呢?(显示它的威严)那么,我们一起来模仿它的吼叫声吧。

师:狮子吼叫时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模仿一下。

师: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遍乐曲,当听到狮子吼叫的声音时,请同学们用动作来表示。(6次)

师:老师带来一样打击乐器,想在狮吼处加入,找同学试一试。【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活动二)主题A 师:狮子不愧为万兽之王,它总是在动物们都聚齐后才珊珊来迟,它威风凛凛,迈着坚实而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你们听!(聆听乐曲,提示:当狮王出现的时候,请用动作模仿。)

师弹奏主题音乐,学生再次模仿狮王出现时的神态与步伐。揭示主题音乐,出示字母唱名并模唱主题音乐。

师:同学们唱的很准,老师也想唱一唱,你们听老师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吗?(重音)

师: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唱?(坚实而有力的步伐)师:请同学们一起像老师这样唱一唱。

情景设想:狮子的吼叫声把其它动物吓得发抖,让学生表示出各种动物的声音。在乐句后面加入小动物的声音。

0 X X | X X |

0 叽叽 |叽 叽| 0呱呱 |呱 呱|

模唱旋律:体验狮王的威严,老师弹琴(或是播放音乐的主题A),学生用“beng“来模唱两遍主题A旋律。在乐句后面加入小动物的声音。乐曲拓展:

1.)“狮王迈着威严的步子出来巡视它的王国,它一边走一边会唱些什么呢?”模仿狮王演唱“我是狮子,森林之王,我的叫声吼吼吼” 2.)给主旋律创编歌词,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演唱。3.)师生边唱边表演,模仿狮子的神态和动作。(活动三)完整聆听,说说乐曲分为几部分

要求:用动作跟随乐曲的变化来表现狮王的动作和神态。引子 – 主题A – 狮吼B – 主题A’ 【设计意图:为表演环节做准备。】 表演活动

要求:分角色扮演小动物,狮王,共同表现乐曲。狮王出现时请用动作模仿,狮吼时加入打击乐器。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音乐做表演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听觉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表现音乐和互相配合的能力。】 介绍乐曲背景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聆听的《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一首,这首组曲中有今天我们聆听的表现狮子的音乐,在这首组曲中还有表现大象、袋鼠、乌龟、天鹅等一些动物的音乐,以后大家可以找机会听一听。

四、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聆听了《狮王进行曲》,感受到了狮王的威武,狮子们为了生存,必须要练就一身的本领,使得很多小动物们都怕它,可是,狮子也有他们安静、温顺的另一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观看视频)

同学们,看完这段短片,你是不是对狮子有了另一种看法了呢?(狮子也有安静、可爱、温顺的的一面)

同学们,狮子是猫科动物当中唯一喜欢群居的动物。可是,随着人类大肆开发和破坏,适合狮子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少了,如果我们再不注意保护他们和他们的家园,将来总有一天,这些动物们便会从地球上消失!同学们,面对这些野生动物,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不要购买野生动物、不要屠杀野生动物,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同学们,野生动物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因为,我们生活同一个地球上!【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五、小结:这堂课我们聆听了《狮王进行曲》,同学们不仅能演唱主题音乐,还能用动作表现狮王威风凛凛的神态和坚实有力的步伐,同学们表现的很形象,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够爱护我们人类的朋友。

篇10:《引子与狮王进行曲》教学反思

(一) 音乐听觉思维的发展以感受为基石

这里的感受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次次重复,而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辅佐学生主动进行音乐表象的积累。在听赏“狮吼”的环节中,我开门见山地让学生模仿狮吼,结合自身的体验来谈声音的变化。在短短的5-7分钟的时间里,通过反复模仿、聆听与分析,使“狮吼”的旋律在学生们的头脑中一次又一次地巩固。学生最终达到聆听音乐准确用动作表现“狮吼”的转型。

在不断的螺旋形、上升态势的积累中,学生思维正协调、稳步的发展着,同时对于分析作品结构、感受作品情感、理解作品内涵等各项艺术鉴赏能力也在随之增强。

(二)音乐听觉思维的提升以渗透为铺路石

如果说感受维系着音乐思维的协调发展,那么渗透就是思维可持续全面发展的铺路石。所谓“渗透”就是指——先前学习的知识、经验对以后学习或工作埋下伏笔。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曲式是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概念,更不可能有单三部曲式意识。然而这个概念将在今后的学习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用渗透能让学生如水到渠成般顺理成章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牢记音乐主题后,我开始引导学生关注音色变化,推理出前后两个相似的乐段使用了两类不同的乐器来主奏。直至最后,学生能很快地反映出来乐器的演奏姿势,以形成音乐的曲式结构。这就是渗透在其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看似简单的一个个小的渗透,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地去做。学生就不仅仅会分析音在高低、强弱、快慢上的变化,还能依据这些变化来感受音乐形象的变化。让音乐课堂呈现出“建构”的美!

(三)音乐听觉思维的拓展以迁移为突破口

迁移是思维可持续发展的持续力。本课,我设计的拓展环节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多听一首乐曲。它是本节课教师检验学生是否理解音乐要素为音乐形象描绘的拓展,即利用原有对音乐要素知识的理解与表现,做适当的转化,以实现对一部新作品的理解过程。

篇11:大班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

新城逸境幼儿园 李小云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和图谱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形象和内容。

2、探索用动作、表情、嗓音等表现音乐。

2、体验想象、创造和表现的快乐。活动准备:

1、图谱一套、狮王头饰一个

2、狮王进行曲

3、自编故事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音乐

1、出示森林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谁住在森林里?”(幼儿自由回答)

2、请小朋友听一首音乐,讲的就是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在这首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完整欣赏乐曲第二遍。

1、教师讲故事。

故事:在一个很黑很黑的大森林里,大树小树长的很密很密,风吹树摇,隐隐传来了狮王的吼叫声,狮王在山洞里理理鬃毛准备出巡。忽然,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报告说:“狮王驾到”。乐队就吹起了喇叭打起了鼓欢迎狮王的到来。狮王大摇大摆、威风凛凛地走出来,狮王得意的大声吼叫,对小动物们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不吃你们。”小动物们听了非常高兴,围着狮王跳起了舞,乐队为他们伴奏,他们跳的可开心了。

2、提问

(1)师:“狮王出来之前小动物们为它做了什么?”(出喇叭、打鼓)出示小图1(2)小动物是“嗒嗒嗒咚”有节奏的吹着喇叭打着鼓欢迎狮王的到来。谁来学一学。一起学一学。

(3)狮王出来后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呢?(出示图2)哪只狮子来学一学? 我们一起做狮王吼一吼。

3、再次欣赏音乐。

师:哪段音乐是狮王出来?哪段是狮王吼?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三、分段欣赏

(一)欣赏第一段

1、师:刚刚小朋友能用声音、动作来模仿,下面我们来听第一段,听听这一段讲了什么?

2、它们是怎样演奏的我们一起来看图谱说一说。(出示大图谱1)谁来说一说。

3、听音乐做动作。(2遍)

师:“现在你们就是小乐队,让我们听着音乐来欢迎狮王吧!(放音乐一,老师语言提示,狮王在山洞里理理鬃毛,准备出巡。)刚才有的乐手吹奏的不整齐,狮王想请你们重新吹奏欢迎它。”

(二)欣赏第二段

1、师:“听,狮王又在干什么了?”(走路、吼叫)

2、师:“狮王是怎样走路的呢?我们来学一学。”个别学。

3、师:“狮王吼了几次呢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说完出示大图2)播放音乐

4、师:“现在大家做狮王听着音乐有节奏的走一走、吼一吼。”音乐

(三)欣赏最后一段

1、师:“你们这些小狮王们吼的真有节奏,听这段音乐又是讲了什么?”(说完出示大图3)

2、师:“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说一说吧”(音乐)

3、师:“现在我做狮王,你们做小动物来围着我高兴的跳舞。”(音乐)谁想做狮王?

四、完整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

师:“小动物们的舞姿真美啊,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听听这首乐曲。”(边指图边语言提示)

师:“这首好听的乐曲还没有名字呢,我们一起帮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吧!”(狮王进行曲)

五、分角色表演

师:“你们想把这个故事分角色来表演吗?”

1、老师做狮王

篇12: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一、学法方面的反思

在做章节复习时, 我先让学生对本章节进行反思, 做到:

(1) 反思教材内容.

(1) 你对本章内容熟悉程度?

(2) 各小节分别介绍哪些内容?

(3) 各小节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2) 反思重点、难点.

你认为本章重点、难点有哪些?

例如, 在复习“反比例函数”这一章时, 请同学们回家通过复习列出知识清单, 然后上课由小组合作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本章重点:

(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 会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

(3) 能依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4) 根据图象及解析式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 反思习题类型.

很多题目表面看是不相同的, 但它们本质是一样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学会类比, 寻求通法通解, 力求做到解一道题, 精通一类题.

例如, 在复习“反比例函数”这一章时, 引导学生归纳出以下类型:

(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类;

(2)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类;

(3)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类;

(4)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类;

(5) 反比例函数绝对值k的几何意义类.

(4) 反思解题方法.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 传统的教学注重解题数量, 而不注重解题过程及解题后的反思, 学生埋头做了大量题目, 但收效甚微.新课程提倡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学生解完题后教师要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 并给出反思的提纲.反思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着手.

(1) 这个题目你审清了吗?已知是什么?要求什么?

(2) 这个题目与哪些知识点有关, 你是怎样思考的?

(3) 以上求解是否准确, 格式是否规范?

(4) 还有其他方法吗?

(5) 你有何收获?

(5) 达标检测.

由学生完成本章测试卷, 诊测掌握情况, 让学生写出试卷反思, 反思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本章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还存在知识缺陷?

(2) 知识缺陷的原因有哪些?会做而粗心导致?会做而审题不认真导致?会做而计算不过关导致?

(3) 你还存在哪些困惑?

(4) 你应该如何解决?

(5) 你需要老师为你做什么?

实践证明, 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运用到整个数学教学过程, 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 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

二、教法方面的反思

传统的备课, 主要围绕着知识的结构、知识的形成进行设计的, 虽然在具体实施中也能意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但在具体的实施中还常常会更多的关注教学内容, 而忽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 从而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我认为, 教案不可能完全是课前设计好的, 真正的教案是“下课后才完成的故事”.

(1) 课前反思.

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备课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 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2)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如何处理?

(3) 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 设计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

(2) 课中反思.

在备课时尽管教师预备好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案, 但在实际教学中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 学生不按教学计划进行, 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出现争议, 这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自己如何调控教学计划?采取怎样的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 确保教学过程有效进行.

(3) 课后反思.

为了使数学课更有效, 在平时的每节课后必须对自己的课堂设计进行有效的反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 反思教学目的是否合理,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教学实施是否顺畅?

(2) 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吗?哪些学生表现出色?哪些学生还存在不足?

(3) 你认为最精彩的教学片断是什么?

(4) 你认为最糟糕的教学片断是什么?

(5) 上课时改变了哪些计划的内容, 为什么?

篇13:中班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

执教:周艳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2、能创造性地表现树的走路、发抖和狮王吼叫等动作,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表现力。

3、会看图谱,尝试用乐器为乐曲伴奏,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

1、白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2、音乐磁带、铃鼓、响棒、串铃各7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有趣的树,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1、引导幼儿边听故事边模仿树走路、定型、发抖和狮子吼叫的动作

2、玩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乐曲中的两个形象。

教师有节奏地敲鼓,幼儿根据节奏模仿树走路、定型,狮子一吼,“树”发抖。

二、幼儿能创造性地表现树的走路、发抖和狮王吼叫等动作,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表现力。

1、欣赏乐曲,教师完整讲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乐曲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2、幼儿听音乐玩游戏两次。

第一次游戏:教师扮演狮子,幼儿做树 第二次游戏:幼儿分角色扮演

三、会看图谱,尝试用乐器为乐曲伴奏,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1、教师画图谱,幼儿讨论、了解图谱表现的内容

篇14:大班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

1.导入:前几天我们听了《土耳其进行曲》,今天我要给大家听一段《狮王进行曲》。2.讲述狮王的故事:一天早晨,小动物们听说狮王要进行一次巡逻,都在紧张地排练了吹号的表演,猴子爬在树上,想看看狮王来了没有。过了一会儿狮王来了,猴子赶快从树上滑下来,告诉大家狮王来了,小动物们赶快列队欢迎,狮王大摇大摆地走在动物中间,还不停地吼叫着显示它的威风。接着他做了下来看小动物表演,后来,他想逗逗小动物,又大叫一声,小动物都吓得跑回了家。3.倾听音乐。第一遍:完整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讲解:狮王出场了,大摇大摆地走,吼叫。小动物躲起来了。第二遍:听音乐看图谱。有一张图讲的就是这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会狮王还没来,小动物们在排队,小猴子滑下来告诉大家。这会狮王才来了。第三遍继续看图谱听音乐:要求:听小猴子什么时候滑下来,下来你们就做一个下来的动作。小动物排队。第四遍听音乐看图谱,坐在椅子上做动作。(教师边做边指)轻轻坐在椅子上,用手表式猴子,用脚表示狮王的脚,全用坐在椅子上的动作表式。(提醒陈睿谦)第五遍听音乐看图谱坐在椅子上做动作。(自己做,老师欣赏)小结:有个地方注意一下,狮王叫了几次,就变动作了。第六遍分角色表演:猴子、小动物、狮王,听音乐表演(在位置上)。第七遍分角色表演:时涛做猴子,5组做狮王,其他小朋友做小动物。 听课反思:从开始的倾听,老师就用语言介入了,给音乐结合图谱固定了情节。而实际上这个音乐的特征很鲜明,情感的因素很丰富。因此过程中明显有灌输情节轻了音乐的感觉。所以觉得应该让孩子听音乐,让他们自己去充分地感受音乐中的情感,然后再来共同商定情节。

篇15:大班幼儿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

活动目标:

1.探索用表演动作、表情、打击乐器及嗓音等来表现音乐。让幼儿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2.在游戏过程中,培养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能力及与他人共享活动空间的能力。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查找有关森林动物的资料,重点了解狮子的动作、声音。2.多媒体课件。

3.三种打击乐器(腰鼓、木鱼、铃鼓)。

活动过程:

一、播放幻灯片,教师讲故事,引出课题。

师:在神秘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的奇妙树,它们都在那忙来忙去,忙着搬家了。它们为什么要搬家呢?是森林里面谁要来了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完整播放音乐,幼儿随老师一起整体感知音乐。

讨论:1.刚才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有力、害怕、恐怖)

2.你觉得是谁要来了?(老虎、狮子、猎豹)师:对了,老师来告诉你们这首强壮有力的音乐就是森林之王狮子要来了。狮子要来了,森林里的气氛就变得紧张起来了。奇妙树们害怕了就忙着搬家,它们会找一个地方停下来不动,狮子就不会发现它们了。待会儿我们就请小朋友来扮演奇妙树,音乐一开始奇妙树就搬家搬家,音乐停的时候你们就变成一棵奇妙树不动了,可以吗?

三、分段播放音乐

1.播放乐段一,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扮演奇妙树。(1)幼儿随音乐扮演奇妙树。

(2)师幼一起讨论狮子大王的动作并表演。

师:这个时候,森林之王狮子真的来了,它今天要穿过森林。狮子是怎样走过森林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狮子怎样走的。(师幼一起学狮子走路)

好了,森林之王狮子来到森林,它要让其他小动物都知道大王来了,它会做什么呢?(幼儿讨论:吼、叫)

狮子是怎样吼的呢?请小朋友来学一学。

森林里的奇妙树听见了狮子的吼叫声会怎么样?(幼儿讨论:不动、害怕)

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听听什么音乐是狮子走来了,什么音乐是狮子在吼,什么音乐又是奇妙树在害怕。

2.幼儿欣赏乐段二,感受狮子大王狂吼和奇妙树害怕。师:刚刚你们觉得是大狮子来了还是小狮子来了?(大狮子)

大狮子走起路来是怎么样的?(沉重、有力、慢)3.再次播放乐段二,幼儿随音乐节奏表演。请表演好的幼儿做示范。

师:(1)狮子大王突然停了下来,坐在了奇妙树的旁边,奇妙树害怕极了,狮子大王它要等它的伙伴吗,小朋友猜猜它的伙伴会是谁?(小狮子)

(2)对了,它是在等小狮子。大狮子和小狮子约好了要一起穿过森林的,但小狮子的脚很短很小,步伐就比较小,它要跟上大狮子就必须要走快一点。我们来学学小狮子走路。小狮子追上了大狮子,它们就一起往前走,突然又停了下来,他们在想,今天的森林有点特别,这些树和平常不一样。它们就转过身对着森林,猜猜它们要做什么?(吼)对,它们要吼,但是声音要比平时大很多。让我们来试一试它们大吼一声。

4.播放乐段三,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表演小狮子和大狮子。

四、完整播放乐曲,幼儿分角色表演,师强调每个角色的特点。

五、出示音乐图谱。

1.变魔术。老师有一只魔术笔,猜猜会变出什么来?(幼儿讨论)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魔术笔听着音乐会变出一些什么来?

师引导幼儿讲读魔术笔变出的图谱。2.随音乐播放PPT音乐图谱,检验刚刚幼儿讲读魔术笔变出的图谱的正确与否。

六、出示打击乐器,引导幼儿讨论为乐曲编配打击乐器,并听音乐看图谱为乐曲伴奏。

篇16: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一、学法方面的反思

在做章节复习时, 我先让学生对本章节进行反思, 做到:

1. 反思教材内容.

(1) 你对本章内容熟悉程度?

(2) 各小节分别介绍哪些内容?

(3) 各小节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2. 反思重点、难点.你认为本章重点、难点有哪些?

如在复习“反比例函数”这一章时, 请同学们回家通过复习列出知识清单, 然后上课由小组合作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本章重点:

(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 会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

(3) 能依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4) 根据图象及解析式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 反思习题类型.

很多题目表面看是不相同的, 但它们本质是一样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学会类比, 寻求通法通解, 力求做到解一道题, 精通一类题.

如在复习“反比例函数”这一章时, 引导学生归纳出以下类型:

(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类;

(2)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类;

(3)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类;

(4)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类;

(5) 反比例函数绝对值k的几何意义类.

4. 反思解题方法.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 传统的教学注重解题数量, 而不注重解题过程及解题后的反思, 学生埋头做了大量题目, 但收效甚微.新课程提倡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学生解完题后老师要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 并给出反思的提纲.反思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着手

(1) 这个题目你审清了吗?已知是什么?要求什么?

(2) 这个题目与哪些知识点有关, 你是怎样思考的?

(3) 以上求解是否准确, 格式是否规范?

(4) 还有其他方法吗?

(5) 你有何收获?

5. 达标检测.由学生完成本章测试卷, 诊测掌握情况, 让学生写出试卷反思, 反思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本章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还存在知识缺陷?

(2) 知识缺陷的原因有哪些?会做而粗心导致?会做而审题不认真导致?会做而计算不过关导致?

(3) 你还存在哪些困惑?

(4) 你应该如何解决?

(5) 你需要老师为你做什么?

实践证明, 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运用到整个数学教学过程, 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 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

二、教法方面的反思

传统的备课, 主要围绕着知识的结构、知识的形成进行设计的, 虽然在具体实施中也能意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但在具体的实施中还常常会更多的关注教学内容, 而忽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 从而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我认为, 教案不可能完全是课前设计好的, 真正的教案是“下课后才完成的故事”.

1. 课前反思.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老师在备课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 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2)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如何处理?

(3) 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 设计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

2. 课中反思.

在备课时尽管老师预备好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案, 但在实际教学中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 学生不按教学计划进行, 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出现争议, 这时,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自己如何调控教学计划?采取怎样的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 确保教学过程有效进行.

3. 课后反思.

为了使数学课更有效, 在平时的每节课后必须对自己的课堂设计进行有效的反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 反思教学目的是否合理,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教学实施是否顺畅?

(2) 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吗?哪些学生表现出色?哪些学生还存在不足?

(3) 你认为最精彩的教学片断是什么?

(4) 你认为最糟糕的教学片断是什么?

(5) 上课时改变了哪些计划的内容, 为什么?

上一篇:2017《离骚》 教学设计下一篇:团省委书记王永前在我市召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