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2024-04-23

如何进行课后教学反思(通用6篇)

篇1:如何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如何进行课后反思

反思是指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实际教育问题进行“回顾”和分析的过程。教师通过对教育问题的反省、思考,探索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与整理,从而促进自己观念转化,提升教学能力。可以说“反思”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根本区别。

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

教学前的反思关键是侧重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有哪些”,“如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如何设计出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处理”等。

教学中的反思主要反映在行为记录上,这种行为记录与教案并行(教案上的空白处,可供教师随时记录),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着重是对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反思。行为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1)学生分析,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出现的问题;(2)策略分析,指对教学问题的调控措施及效果的分析;(3)亮点分析,即自己满意的教学技艺和教学机智。

教学后的反思主要是写“教后记”,主要有包括“学生在什么地方不易懂,原因何在,我的处理有效吗”,“学生在学习中有好的想法和思路吗”,“学习中带倾向性的问题在哪里,能力上的缺陷是什么,如何弥补”,“教学策略应作哪些改进”等等。

自我反思有时还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如有组织的教学实录反思、教学录像反思,就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反思法,这种反思既可以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审察自己的教学历程,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又可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来反省和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调控能力。如何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一个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非一朝一夕,除了把别人总结好的经验为我所用外,主要靠自己“千锤百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秘方”。课后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为调整教学策略建立可靠依据,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通过书写,一方面可聚沙成塔,积流成河;另一方面把教学对象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变成信息,暂时贮存,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做到教者有的放矢。

课后教学反思应体现三个原则:及时性,每次教学内容一结束,及时动笔反思,免得时间一长记忆模糊。计划性,每一册、每个单元、每一课时,自己在教学时搞点什么研究,要心中有数。精炼性,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效果,检查得失,书写可长可短,决不写空话、套话。

课后教学反思的记录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记成功做法。把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一些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等,课后认真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记失败之处。再好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步骤繁杂的解题过程、甚至由于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和探究,使这些教学后记能成为今后教学吸取的教训,在适当的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补救。

记教学机智。再详尽的教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如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的遗憾。

记学生问题。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知识难点,知识缺陷、思维障碍、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同时也为再教时确定学生的难点,揣测学生的学习心态提供依据;另外,学生在课内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当时不一定能及时解决,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到课后去研究。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后反思

那到底要如何“课后反思”?针对这个疑问,我翻阅了一些书籍,上网查到了一些材料,通过整理向各位教师作过汇报。我认为课后反思要做到“七要”和“五记”。“七要”就是:

一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能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与物”关系,而是“我和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假教学”。

三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四要反思教学过程中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五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六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七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有的探究性学习只表现在问题的探究上,只要教师抛出一问题,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分组讨论,也不管小组成员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老面孔”优等生发言。至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能、知识?就不得而知。

五个记就是:

一、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二、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三、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四、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五、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听课时该听什么?

听一节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对于新教师来说,听课时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关注教师的教。新教师不同于学生,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学生。所以他们首要的目的是要看指导教师怎样教。一般应注意如下几点: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型不同,课的结构也不同。新教师在听课时,要看指导教师是怎样安排课堂结构的。例如: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使学生有意识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的旧知识,并激活旧知识;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怎样通过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系统呈现新内容;采用何种方式完成对新内容的巩固;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迁移。除了注意每个环节的实现方式,还要注意时间安排,否则就会出现一节课“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不合理状况,使课堂结构显得不够严谨。

重点难点的突破。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否突破,标志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否。重点内容通常是指在教材中或因讲述详细所占篇幅大;或是归纳的结论、规律所占地位突出。难点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听课时就要听指导教师是怎样纵横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这些往往是他们积累多年教学经验的所得。

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氛围。这种氛围如果是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够平等对话,完成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和时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教师是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是以激情感染学生,还是用亲切的语言鼓舞学生?这些都是新教师听课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关注学生的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新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否充裕得当;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等。听课时的角色定位

在听课时,新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以下两种角色:

审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从这个角度讲,新教师不仅要用美的眼光去感受老教师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直观教具美等外在的美;还要去领略老教师如何通过精巧的思维、严密的推理、严肃的实证来充分展示科学的理性美;更要用心去体会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这是更高境界的美,值得我们去永远追求。

参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新教师如果把自己定位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听课前无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就不能了解指导教师的意图,无法获取学生全面的、真实的课堂表现。只有有“备”而听,而且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为自己上好一堂课奠定基础。听课后的反思、总结

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指导教师的课,不一定没有缺点。一节课的好坏,不同时期、不同学科有不尽相同的标准。此外,一堂好课还要做到:要有科学性。这里的科学性一指呈现的材料、知识、观点必须是正确的;二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特色。一节成功的课必须包含着教师特有的教学风格,没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就很难把课讲出色。同时必须体现一定的教育思想。一节课要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且结构严谨,密度合理。

当确定为一堂好课后,就要进一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教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教师是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自己应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思考之后,要和自己的备课思路进行对比分析,大胆地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写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教案,并付诸实施,但不能生搬硬套。

篇2:如何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新密市实验小学 冯雪霞

假期中看书不多,但继续看了《听王崧舟老师评课》一书。重温王老师的那段自序,颇有感受。“心中有佛,看人如佛;心中有魔,看人如魔”。想起了学校行政阳光轮训里李飏校长讲过的一个关于苏轼与佛印的故事。评课也如此,如果心中无智慧就不要指望对课堂中闪现的灵光能做出会心的响应。如果心无诗意,就很难发现课堂上流溢的美。所以评课时观照自己灵魂的一面镜子。在评课中,你在发现一个新的自己。你在评课时反观出来的是自己所拥有的教育智慧,你在评价课的生成效果时,最终检验的其实就是自己的质量内涵。一句话,评课就是评价自己。在教研岗位上每学期听过的课不下八十节。每每听完课后就想着要如何跟老师进行交流。从前的我只是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滚了数次。要对各学科各个年级的课进行点评,还真得虚心学习请教。正如王老师在自序中提到的不仅要让执教者有收获,也要让自己有进步,要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得到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课堂情境中进行换位思考、移情体验。推己及人,由人返己,这便是评课这的大智慧、大境界。这也正是我们平常在评课中经常会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是我来设计这个细节,我将如何处理。

回到语文的课堂,一堂好的语文课王老师认为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课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学应该守住语文本题的一亩三分地,应解决“怎么写的”。语文味表现为“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拼句、咬文嚼字”的的品味。在王老师点评的《凡卡》和《猴王出世》两堂课中都体现了这样的语文味。他提到,语文学习必须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主食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眼龙”,睁大了注视内容的烟,死闭着本该聚焦语言形式的目。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结合具体文本、具体语言、具体情境、在语言表达出、在文本秘妙处、在遣词造句出、在谋篇布局处实施唤醒、常常提示,方使学生双目炯炯、切实受用。还记得叶晶老师执教的《生命生命》一课,在刘建琼教授提出的这个意见之后又在班级中加入了语文味,在后来与我的交流中叶老师非常欣喜地告诉我学生的收获和表现是多么令人惊讶。

第二味是“人情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有“人情味”。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科班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感情熏陶、价值引领,否则,语文课就会犯上“丧魂落魄症”,沦为“空心课”。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在王老师点评的叶小平老师的《假如》一课中便是极好的体现。在复活文字感性生命的同时也点燃了每个学生的诗意生命。在邱劲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里,父爱亲情如此演绎着,苏凌云老师的《四季》和《影子》也是这样引领着。

第三味是“书卷味”。一堂好的语文课,最好还能有点“书卷味”。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出庭时可能不觉得怎么样,但往往越嚼越有味道。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涵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样的课堂常常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活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在王自文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和邹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两课中我嚼出语文的书卷味。一个难以驾驭的古诗,一个是一线穿珠的教学设计。都让语言和精神在课堂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协同发展。

从书上别具匠心的文字里,我能感应到王崧舟老师魂灵里所内蕴的文化气质,正是这种气质,才让他的生命世界充满诗意与宁静,灵气与灵光凝聚成指向语文人生的无言大美。毫无疑问,做这样的教师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因为他能够在潜心修炼中端正自我,将魂灵放逐于“我心即佛”之境。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为这本书所作的自序题目:不为点缀而为自省的评课。书中所评之课多为年轻名师执教,他们的课堂当然有着或多或少的瑕疵,但王老师总以从容的目光,或赞赏,或称奇,或意会,或质疑,坦坦荡荡,以朋友的心态对待,他说:“人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心中有佛,看人如佛;心中有魔,看人如魔。

“评课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而为自省”道出了他高人一筹的评课境界。原来,评课不仅仅是评课堂的得失,还要多反思,多总结,这样才能通过评课这面镜子来关照自己的教学策略。王崧舟老师让我知道了,评课原来也是一门大学问。

篇3:如何进行美术教学课后反思

一、思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教材, 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材的首要功能是教与学的工具, 是用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 它不是进行教学活动的绝对文本, 而是作为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 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 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 更是教材的建设者。因此, 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时, 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 既积累经验, 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如进行《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学时, 我根据农村学生色彩基础知识十分薄弱的实际情况, 补了一节名为《神奇的色彩》的色彩基础知识学习和调色技能练习课, 以便为这课以及今后的色彩学习与应用作很好的铺垫。又如在进行欣赏课《格尔尼卡》教学时, 正值伊拉克战争爆发不久, 我把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 要求学生寻找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在班上展览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战争的本质和危害, 从中认识到现实世界的残酷一面, 激发学生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热爱。最后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模仿《格尔尼卡》创作手法创作出的绘画作品都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在平常的教学中, 我时常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取舍、延伸、拓宽等改造, 并及时记录在课后反思中, 作为资料,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二、思教学的成功之举

该反思侧重于记录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与教学展开过程中的亮点。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交流的融合, 往往会出现一些精彩的瞬间。教师如果能将课堂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的目标, 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教学中偶发事件产生瞬间灵感;师生交流的精彩片段;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一些成功之举以个案分析的形式作为经验记录在课后反思中, 日后进行整理归纳, 长期以往, 经验就会越积越多, 教法就会越来越灵活, 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会有大的飞跃。反之, 如果对这些突然而至的“智慧的火花”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

例如:《穿出我的风采》一课, 教学内容是“服装搭配”, 属于服装设计。教这课时, 我对教材内容精心取舍, 侧重让学生学习中学生如何进行服装搭配, 我要求每位同学当天穿上自己认为最漂亮、搭配最合理的一套衣服。在学习了教材相关知识后, 再让学生以自己和同学为例, 一起分析服装搭配的要素和得失, 了解学生应该穿什么、怎么穿, 并现场对自己所穿服装进行评析和交换搭配。事实证明, 这样的课既联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又能通过学习更广泛地认识世界, 提高生活质量。课后, 我就把这段反思详细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三、思教学的“败笔”之处

即使是再完美的课堂教学设计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之处, 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时间的分配、游戏的组织、教学环节安排处理不当或教师教学中的错误等。所以, 有必要把这些教学中的“败笔”记录下来,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

例如:《面具的设计制作》这一课是围绕什么是面具和怎样设计面具而展开教学的, 在该课中将面具与脸谱加以区分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把介绍脸谱内容的录像设计得过长, 偏离了教学重点而有冗长之感。又如:在讲《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时, 我将日用陶瓷器咖啡具说成了艺术品。以致学生把吃饭的瓷碗都当成了艺术品。在教学中, 由于我时常把教学的“败笔”之处记录在“案”, 避免了课堂教学中“旧戏重演”现象的出现, 所以现在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也越来越顺手, 想来莫不得益于此。

四、思学生的独到见解

美术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具体教学任务的实践者。美术课堂教学效果要看学生学习的结果, 对教师的教与自己的学, 学生有直接和深刻的体会。学生通过切身感受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 教师要积极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 这既是提倡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鼓励了学生, 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师的思路, 使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例如: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 如果让你当一回小小的设计师, 为某个快递公司设计标志, 你打算如何设计呢?

生1:我打算用飞豹的图形来设计。因为飞豹的奔跑速度快。

生2:我想用马的形象来设计。马的奔跑速度也很快。

生3:我想用奥运冠军刘翔的形象来设计, 因为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生4:我想用鸽子的图形设计, 它不仅是和平的使者, 在古代也是信息传递的工具。

生5:我用袋鼠的形象来设计, 它跳跃的快, 而且大大的口袋可以装载许多东西, 给人一种安全、可靠的感觉。

平时的课堂教学, 我总是乐于把课堂上学生的独到见解、精彩的回答、创新思维等与同行们分享、交流。这种源于对学生文本的独特理解, 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 是一种无比丰富而又宝贵的课程资源。笔者时常在美术课后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慧火花及学生的感受记录在教学反思中, 为后面的课堂教学作准备。

五、思二度教学设计

美国著名教育家丽莲﹒凯兹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 在于愿意去思考问题, 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教完每堂课后, 精心沉思, 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 根据这堂课的教后体会和从学生反馈的信息, 把这些教学体会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以后再教这部分内容时, 应该如何设计, 这样可以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案, 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篇4:英语教学如何进行课后反思

【关键词】英语    反思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科的特点和农村学生的实际,教学效果的优劣仅靠测试很难准确评价,必须通过教师不断地反思,才能逐步把握。因此,教学反思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其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课堂教法,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拓展教学空间,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反思不仅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促进教师自我完善和不断提高。古人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实谈的都是反思,可见古人对反思的作用也是高度重视的。

一、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学目标是否适当,教学内容的难度有多大,从哪个角度来确定自己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适合多数学生的需求,这些因素在课前往往难以把握,因此课后反思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如果教学目标定得太高,学生再努力也达不到,他们自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如果教学目标定得太低,学生轻而易举地唾手可得,也可能失去努力追求的兴趣,所以教学目标太低也不行。教学目标的理想境界,最好定在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这个难度。要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不断学习,适应时代的需求。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照本宣科地生硬讲解,或者提出几个干巴巴的问题,这是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如何知道不足,当然只能靠教学反思。教师在反思与实践中,可以端正对发展专业能力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设计活动,观察过程,收集数据,根据得出的结论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教师就从从业者提升到研究者,从而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只有坚持不懈地反思教学得失,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也正好说明,我们在实践中应该努力研究教学方法和艺术,尽量不使其留下遗憾。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相关词汇,以便学生迅速而顺利地表达观点,免得学生在课堂上因找不着恰当的词句而纠结。因为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这些在上课中我们可能没有做到,或者做得不够,通过反思就可能发现,发现了及时补救,慢慢就提高了。有时讲课中教师语速过快,没有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可能导致学生听课赶不上进程,甚至紧张,进而产生焦虑等不利的情感因素。这些也需要反思和改进,上课中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帮学生减轻压力,营造和谐的气氛,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在布置讨论问题和组织合作学习的活动时,指令性语言没有在活动前一次性表达清楚,可能导致课堂上出现短暂的混乱。因此,通过观察、调查和反思,就可以发现学生的性格和学习习惯是不同的,所以教师要对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为内向型学生怯场不敢发言,而外向型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脱离课堂内容。只有对教学过程中的疏漏之处进行回顾,作深刻的反思和剖析,汲取教训,才能有效地减少课堂教学的遗憾,逐步臻于完善的境界。

三、教学效果的反思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没有学到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课后进行反思。英语教学不是知识的机械传递,而是知识的灵活处理和转化。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话题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顺理成章地实施教学课堂。如果没有完成这些,就需要反思问题之所在,找出改善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设计了快速阅读和仔细阅读的部分,按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不同程度地了解课堂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积极参与进来,就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如果没有完成,就要不断反思,摸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学生的记忆力好的特点,锻炼学生记忆能力、高度概括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英语表达能力,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得到指令后会积极热情地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在小组内互助合作,各抒己见,教师进行有效指导。随后,根据学生的真实反应, 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任务,进行课堂补救。最后,鼓励学生为课堂任务去自我探索,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也深化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其兴趣爱好,然后投其所好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成功的课堂教学只有在逐步反思中,探讨出好的方法,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篇5:在课后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

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任何教师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教学业务素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通过授后教学反思,进行自我反省,注意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

第二、有利于教学的“长善救失”,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在于他的敬业精神,善于“长善救失”,遵循教学的科学性。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既会有融教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佳作,也难免出现有失水准的拙作。通过授后教学反思,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正确对待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成功经验继承发扬,欠缺甚至严重不足方面,及时查找原因,寻求补救对策,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篇6:如何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我始终认为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对于教学很有价值,“一是反思教学成功之处,二是反思教学失败之处,三是反思学生的反馈”。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对于教师今后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多帮助,教师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而且可以更快的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也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不可预料情况发生时,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是这样反思的:

第一,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意图执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导致了学生一味地听,却缺乏了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养成了学生尽可能地与教师保持一致的学习习惯,其行为虽然合乎规范了,但缺少了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会和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将学生的思考活动局限在规定的时间、空间内,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考。

第三,进行以记忆为目标的训练过多,致使学生形成了以记忆、模仿代替独立思考的习惯。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我个人认为,每堂课后及时认真反思,总结得失,我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

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恰当。

2.课堂导入是否引人入胜。

3.课堂教学环节呈现是否多元化。

4.多媒体应用是否恰到好处。

5.课堂教学气氛是否动静适宜。

总之:课堂教学反思,要反思所得,发扬长处,反思所得,汲取教训,弥补不足,反思创新,精益求精,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任何一个教师,不管教学水平如何,都应定时进行教学反思。尤其是四年级的数学,正要迈向一个更难的阶段,教师更应该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记录下来,便于下次利用。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师通过四年级数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同时,也能及时的了解学生们对特定阶段的学习成果。就比如在讲解角的度量时,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同时知识盲点也比较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为了突破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二个层次来进行。第一层是课题的引进。她先出示两个角,让学生去比较两个角哪个角大?肯定有人认为角1大,有人认为角2大。当他们在争论不休时,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度量”从而产生学习需求。第二层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然后留出一段时间给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平时我是一节课上下来后,会根据学生反馈的作业情况、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来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吗?重难点突破了吗?教学设计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如我在教学《画角》这一内容之后,发现学生会画了,但不会表述画角的过程,特别是填空题做的差,我通过反思后,认为是我教学时没有把量角器上的各个名称重点介绍给学生。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平时的教学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看看自己的教学重难点有没有突破,各环节有没有差错,该掌握的知识点学生懂了吗。同时并对学生作业出现的错题进行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找出原因,下次要怎样改进。

工作中经常进行反思,并把反思记录下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课堂上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路或者意想不到的思维过程,我们在写反思时可以记录下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精益求精。我觉得写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成长的见证,也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手段,只要坚持下去,将来就是一笔丰富的财富。

平时一堂课下来,总会有成功之处,有些环节设计巧妙,师生引起了共鸣,学生很专注,学的很开心;也会有不足的地方,教学设计脱离了学生实际,提问没有人回答,或者出现一些预设之外的问题,自己没能及时妥当处理等等。这些我都会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使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得以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才会得以提高。

教师的教学反思做的好,了解了学生需要什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能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重新审视自我,我们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前,我会思考教学设计的可行性,课后,我会思考自己成功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成功?失败在哪些地方,为什么会失败?并找到失败的原因后再找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让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的教学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反思。课前反思如何把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后反思本课的失误点在哪里,反思应该怎样的去把握课堂,反思如何把握学生的思维,反思如何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每天授课后我会写下简短的几条当天课堂上的不足和优点,定期拿出来看一看如何来弥补这些不足,渐渐地自己就会得到提高。

撰写反思,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收获很多。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学生也从中受益,对数学更感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般会在教学时看学生的表现及时反思和及时修整,课后征求学生意见与批改作业后进行反思,看看自己的教学环节有没有出现疏漏,所提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还有什么疑惑,批改作业后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原因是什么,是没学懂,还是其他问题引起的错误。找准原因及时改进,为下次教学积累经验。并把反思及时的记录在备课本上。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进行反思,首先反思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对孩子们的学习起到的怎样的作用;然后会想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应该怎样上才能更有效;第三会反思在这节课中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如何,课堂的学习气氛如何,成功是成功在哪,失败是失败在哪;第四会反思教学中困惑的问题,通过教学哪些问题无效或者效果很小,那要怎样弥补,让各位老师请教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取长补短。

总之,在教学中要经常进行反思,这样能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促使自己成长与进步。

我认为执教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师应该进行反思。反思教学中提问题时的指向是否明确?反思面对学生的发问时应该如何应对?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机智等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上完课后,总会对一节课的导入,新课中自己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等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反思取得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地方,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归纳整理,使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得到提高,更好地促进教学,完善教学。让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也学的扎实。

在日常教学的反思中,我首先是关注一堂课的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其次是对于关键知识点所提的问题是否有针对性、是否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最后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看所学知识点是否掌握等方面进行反思,以促进自己的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进行反思并记录下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让我们从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会让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少走弯路,帮助我们不断的进步,从而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我认为撰写教学反思对于教与学的价值是: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综上所述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教学反思能使教学经历变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教师写教学反思,真实地记下自己教育教学经历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点点真切的感受,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历史的轨迹”:比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这些看似普通、单调、重复的教育教学活动赋予独特的体验和韵味,面对这宝贵的财富,谁都会涌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感受。

2、教学反思能使自己的教学日趋完美。

反思应成为教师常规的教学环节,对于教师来说,一个个40分钟的课堂、一个个单元的教学系列,要想达到完美的效果,是非常难的。正因为这难度,才使得教学活动本身充满了魅力和挑战性。而一个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和途径就是学会自省反思,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总结课堂得失,反思教学成败,梳理工作思路,捕捉精彩“插曲”,在回顾一段段教育经历的同时,扪心自问:“我做好了吗?我做错了吗?哪里出了问题?我该怎么办?”在反思中学会反思,养成勤于反思、善于反思、乐于反思的良好习惯;通过反思,树立鲜活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行为,融洽师生关系,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生命境界,每一节新课都比上一节课安排得更合理。这样日积月累,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才会更快,自己的教学就会日趋完美。

3、教学反思能提供科研素材,催生教研成果。

为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就要努力做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提炼、升华的过程,它使我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得出新的教学规律,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教学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教学反思中积累的心得体会,可为写教育教学论文提供最直接的灵感和素材。教师作为教育研究者,要有一个良好的积累资料的习惯,这样,长期积累,厚积薄发,就可以催生出教研成果。

4、教学反思能积累教学经验,共享资源。

一节课是短暂的,但教师的教学生涯是漫长的。若干年之后,教师很难记起当年的教学情况,只有勤于笔耕,及时捕捉信息,并把它记录下来,宝贵经验才会永久保存。写教学反思,总结积累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不仅能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而且还能促使自己把平时学到的教育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记下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运用教育理论,将经验总结出来,与同行一起分享,在加强经验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又可以检验、探索和丰富教育理论、教学实践,自觉与不自觉地磨砺教育思想,进行自我教育。

总之,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学,在教中学,学中教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写教学反思,它是搞教育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育科研的智慧,坚持写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在日常教学中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能力提高,有利于有针对性教育好学生;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针对学生概念不清,计算错误多等问题及时反思,教师是否教学中把知识讲明白了?是否通过直观图形达到学生认知水平了?是否让学生理清了算理?是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是否渗透了教育思想等等。课前、课中、课后整个过程教师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与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助于掌握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情况,查缺不漏,完善教学,提高质量;教学反思是教师教给什么,学生学会什么的过程,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我认为撰写教学反思对教与学很重要。有反思才有进步和提高,况且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形式,只有不断的探索反思和改进,才能找到适合所教学生的有效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经常进行反思,可以帮助老师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促使自己成长与进步

我在教学中首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想一想这节课哪一个环节上处理的不到位,应该要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次在批改作业时反思,学生的错误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原因出在哪里,我在下次的教学中要如何改进。教学反思能让我们每天都在教学中进步,从中获取改进的办法。对教学进行反思,可以克服思维定势,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1、是否关注知识的热点,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捕捉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是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活化课堂。学习的目的就是把知识运用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宗旨。

3、是否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否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基础。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会学习和具有实践技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

4、是否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中自己主动去思考着学习。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未来社会人必要的素质之一。

5、是否将问题和过渡设计得科学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

6、是否知道学生的学习有困难,如何改进,如何调整自己今后的教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心灵的“互动”,需要相互了解,需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教学。

总之,有了问题,就应该行动。通过反思,知道了自己教学的“得与失”,就要考虑科学与先进的调整对策。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对于教师今后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多帮助,教师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而且可以更快的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也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当然,这四点决不是互相分离的,在反思型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完全是融为一体的。其中,思考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新课标提倡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生活性,但在现实的教学中,一切数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为数学的本质服务,即突显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进行课前的反思,反思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其实该教师在遇到此时的局面时,可以把问题教给学生,让学生设计出公平分配的事实,达到数量与能力的公平,从新回到主题,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对于教师今后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多帮助,教师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而且可以更快的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也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当然,这四点决不是互相分离的,在反思型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完全是融为一体的。其中,思考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上一篇:20151231社团迎新通讯稿下一篇:《亿以内数的写法》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