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2024-04-08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精选8篇)

篇1: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诗和绝句的关系:

1、共同点:律诗和绝句都是格律诗。所谓格律,就是在声韵上有固定的模式和一定的规范。

(1)讲平仄,在声韵声调上有音乐的节奏和美感。比如哪个地方要用平声字(可粗略视为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一、二声调,用A表示。但是古汉语与现在略与不同),哪些地方该用仄声(可粗略视为现代汉语拼音第三、四声调,用B表示。但是古汉语与今也略有不同,还有古语中有入声,用C表示。今普通话则无)。

举个例子来说。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声调上看:

BB/AAA/BB,CA/BBB/AA。AA/AB/AA/B,AB/AA/BB/A。可以两字或三字划出一个音块来,而且音块相互交替。

注:除了一二声用A表示,三四声用B表示,注有C的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今则无。

如果换成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蜀相》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BB/AAA/BA,BA/BBC/AA。AA/CB/BA/B,CC/AA/AB/A。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AB/AAA/BB,BA/BBC/AA。CA/BC/AA/B,AB/AA/BB/A。

注:除了一二声用A表示,三四声用B表示,注有C的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今则无。

这里讲得有点深了,不必在意,目的只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格律。以上讲的只是一个模式的格律,格律按以上这种两字或三字的音块彼此交替,有的地方可以通融,有的地方必须遵循,不能随意变动,否则就不合规范。

2、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先认识一下绝句和律诗的基本结构: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首有四行(四句)。逗句也算一句,与今之语法不同。

律诗: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首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颔联(要求对仗)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颈联(要求对仗)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尾联

一首有八句。两句为一联。分别为首、颔、颈、尾(末)联。

(1)行数句数。上的区别:简单的看,

绝句是每首四句。每句有几字就是几言绝句,如每句五个字就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有七个字就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这两种出现的较多,当然也有每句六个字,八个字的,数量极少。

律诗是每首八句。同绝句一样,每句几字就是几言律诗,可以简称几律。

(2)格律上的区别。因为句数不一样,所以导致格律上也有稍微的区别。

(3)对仗要求的区别。绝句不一定要对仗对偶,也就是没有严格规定,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综合上边所说的:律诗和绝句的共同点是:都是格律诗。

最简单直观地区别是:律诗是每首有八句的格律诗。绝句是每首有四句的格律诗。

篇2: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什么是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而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为八句,六句称小律或三韵律诗,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第四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律诗要求全首通压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压韵。声调应平仄相对。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的创作实践中都存在变例。如崔颢《黄鹤楼》前半首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也有有意不依常格,变动平仄规定,称为“拗体”。除变动第二、四、六的平仄外,还着重变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平仄。杜甫以创作拗体力矫圆熟,为后人仿效

什么是绝句?

绝句应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一)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甲)五言绝句(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乙)七言绝句(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则比较平起式稍为少些罢了)。

跟律诗一样,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跟律诗一样,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拗句的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

跟律诗一样,律绝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

绝句,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上面所引八首绝句当中,就有五首是不用对仗的。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 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二)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诗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1)用仄韵;

(2)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的,因此,律绝也是用平声韵的。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是可以认为古绝。古绝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是首联平仄不对,尾联出句不粘,也还是不合律诗的规则的,即使用了平声韵,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绝。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

篇3: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但不管是五律,还是七律,他们的形式之美和意境之美是相同的,它们所包含的诗体的完整性、逻辑性、有序性及动态性是一样的。王国维老先生曾说:“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就美之自身而言,则一切优美皆存于形式之对称、变化及调和……”律诗最重要的形式表现就是对仗。一般来讲,律诗要求任意的两联都是对仗的形式,这种对仗句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诗歌的质量。对仗句体现的是对称之美,而对称美又是传统美学的基本观念,同时,这种对仗的形式中又融进了思想情趣,使得从容的起承转合、工稳的表辞达意体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美感。所以,读律诗,除了了解其中的声韵平仄、对白、炼字外,我们应着重探究它的形式美和意境美。下面,笔者以杜甫的《登高》为例,与大家一起来体会律诗的美。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诗人用两句话概括了眼前的景象:风急天高,渚清沙白,猿啼哀哀,飞鸟回旋。这一联泛泛地描写了眼前的景色,起句铺垫,渲染景色,烘托气氛,引人入胜。

漫无边际的落叶和滚滚不尽的长江这一联叫作颔联,也叫承联。顾名思义,承联就是对首联的承接和深化,写的依然是景,但这个景是有选择的,体现了诗人的注意力所在和诗人情感之所在。承联的字里行间里透出一种气势,使我们看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炼字的精妙。“萧萧下”、“滚滚来”不仅强化了语气,同时也隐隐地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承联的特点是不即不脱,写景不生景,写意隐隐含,其实是为下句的写意做铺垫。

看到“登高”二字,我们就会联想到九九重阳节,王维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因而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杜甫的这首诗要表现的无非是思亲念故,或者是感叹漂泊的身世。这种感叹和惆怅在起联和承联的铺垫中已毫无掩饰地透露了出来,所以接下来还要强调意象和意境的组合。在这首诗中,颈联最能体现诗人的内心世界,是全诗的中心所在。

起承转合,浑然一体,诗脉畅达,不仅体现了杜甫深厚的写作功底,也体现出他炼字的精妙,全诗紧紧围绕主题,没有一个闲字虚词。但是,炼字固然重要,对仗也不容忽视,要使意境生动,意象贴切,浑然天成,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登高》这首诗的对仗也很生动:“萧萧下”、“滚滚来”,“万里”、“百年”,意境的虚实与意象的对照,使诗歌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也要求我们在感悟诗歌时,应尽量避开逻辑思维的羁绊。

诗的最后,作者倾诉了自己的忧郁情感:“潦倒新停浊酒杯”,由虚入实,这是律诗作结的一般规律,但这“实”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实”,而是为了造境,此时诗人手中拿的不一定是“浊酒杯”,或许正执着毛笔打草稿呢。

这首诗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它的结构。我们一般见到的律诗都是以中二联为主,颔、颈对仗,首尾不对仗,为了使诗歌不呆板,唐人还增加了对句,前三联对仗的也多见,但像《登高》这首律诗一样四联八句全对仗的却很罕见。

起承转合在这首诗内也表现得很规整,但是章法的严谨丝毫没有影响到诗的灵动变化和内涵诠释,应该注意的是,对仗只是为诗歌服务的,可以变化,谋篇布局才是第一要务。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律诗在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中国传统美学的诗、书、画中,诗应排在第一位,它对中国美学的独特贡献和在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值得我们好好认识和认真学习。

篇4:漫话律诗绝句的叙事

那么,五七言律绝能否叙事?是否也存在叙事的现象?则似乎尚有怀疑;对于有的人来说或者是从未考虑过——篇幅那么短,格律要求又严,字面还要对仗,岂能方便叙事?而且古典诗歌,特别是所谓近体诗,历来不都说是抒情的吗?中国古代诗歌不就是一个抒情传统吗?又何来什么叙事?真是好“新鲜”呵!

然而,还真有人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并且写出了很好的论文。美籍华裔诗人兼学者王靖献(杨牧)的《唐诗中的叙事性》一文对唐诗叙事的渊源、要素、范畴等做了极富启发性的论述,其中就涉及五七言律绝的叙事,举出不少实例作了有力的证明(该文见倪豪士编选、黄宝华等译《美国学者论唐代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属王元化主编《海外汉学丛书》之一种)。

王靖献举卢纶《塞下曲》(《全唐诗》卷二七八题作《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中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其二)以说明五绝之叙事:“绝句的简短并未束缚住叙事的充分展开,而是将它转为极度的精确与完整,运用了绝句所特有的省略多余细节的办法,并以一种令人不安的悬念导向最终的高潮。与这一组诗的其他诗作形成对比的是,此诗更具动感活力而接近于叙事诗,因为它摆脱了对偶的束缚。”他将这一类型的诗命名为“动力型绝句”(引文见该书312页)。在这些具体分析中,他提示了诗歌,尤其是短篇诗歌叙事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叙事要精确而完整,因此需果断狠心地省略掉某些细节,摆脱形式的某些束缚(如对偶),倘能在叙述中制造悬念(如在“林暗草惊风”的黑夜,将军引弓射箭,当夜也许无从寻觅,可第二天,“平明寻白羽”,人们看到什么情景呢)把叙述引向高潮(天哪,昨夜将军射出的羽箭竟深深扎入了巨石,成了一条棱缝,这是何等的神力),犹如相声演员抖出了一个“包袱”,使人意外惊喜叹服满足,那就更好了。

更精彩的,是他又以杜甫《秋兴八首》为例,说明七律的叙事。而且他强调是八首抒情七律形成一个“宏大结构”,既“成为对诗人自身的深刻记叙,同时又将这种记叙置于民族动乱的历史中来展开”,“通过客观的叙述与无比细腻、纯正的抒情的结合,令人再次感受一番长安的陷落及其后果,在叙事中通过汉代这面镜子再次映现出唐帝国的面貌,而其抒情只有在成熟的以组诗结构的律诗形式中才有可能”。于是,“诗人在此充当了历史家的角色,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怀着诗人的多情善感在述说的历史家”(引文见该书317、318页)。八首抒情七律(每首七律内部不乏小的叙事因素)组合起来产生出如此强大的叙事功能和意义,可谓对“抒中叙”和“抒而叙”现象作了极好的揭示。

这也可以说是对某些一味强调“叙中抒”现象者的一个回答。任何文学叙事总免不了含有抒情的成分,这就是所谓“叙中抒”(叙述中含有抒情)。指出这一情况,当然不错;说这是中国古今文学的一大特色,自也相当有理;有人对这种现象特别感兴趣,当然也应悉听尊便。然而文学中既有“叙中抒”现象,反过来,也就不会没有“抒中叙”现象。抒情叙事本是文学表现的两大手法体系,二者固有所不同,但尤不乏瓜葛,正所谓一体之两面。不但存在着“叙中抒”和“抒中叙”,而且有时二者根本就无法分剖,而形成“抒而叙”或“叙即抒”的混沌现象。如果只是研究个别作家作品,专讲“叙中抒”,而忽略其“抒中叙”,往往不易全面准确;倘论题涉及中国文学史,就更难免造成“抒情传统唯一、独尊”的效果,这就不但有失公允,而且涉嫌曲解了。王靖献的观点恰好对只讲“叙中抒”的做法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实在值得盲信“中国文学就是一个抒情传统”的人深长思之。而我们也不妨举一反三,为王靖献先生再来补充些例子。

近读《稀见明人诗话十六种》(陈广宏、侯荣川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其上册熊逵《清江诗法》编录乡人范德机论诗著作三种。其中《木天禁语》论诗歌作法有“凡例”一目,讲到“明、暗、起句、结句四法”,系为“律诗、绝句、长短篇通用,无出此者”(该书145页)。在具体讲到“起句”的十种手法时,就有“实叙、状景、问答、反题故事、顺题故事、时序”等与叙事有关的内容,可见,以叙事引起诗情,从叙事入手进而抒情,是范德机认为的常用而重要的手法。至于结句,他倒是认为须以抒情为主的。但即使在结句中,他也不排斥叙事,特意提到“问信、寄忆、寄书、寄诗、兵戈、故事”等可能与不同程度叙事有关的表现手法。可惜在这些名目下,他没有举出具体诗例来分析。

但在接下去的《诗学禁脔》中讲解诗歌体格,他就每格都举出实例并有所分析了。如第一格曰“颂中有讽”,举出的是韩偓《中秋禁直》诗(范误标为《幸温泉宫》,未署作者):

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栏。(《全唐诗》卷六八〇录此诗,“栏”作“阑”)

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寒。

天衬楼台笼苑外,风鸣弦管下云端。(“鸣弦”,《全唐诗》作“吹歌”)

长卿只解《长门赋》,(“解”,《全唐诗》作“为”)未识君臣际会难。

篇5:律诗中的对偶和对联的区别

一般来说,两者要求都是一样的 要字数相对,词性相对,平则相对

不同点:

律诗中,要求在特定的位置(颈联和颔联部)对仗 而且平仄要求也比较严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类似这样的组合结构 偶句的词性没有对联严格

对联呢,平仄如律诗格的也有,但不遵循这样平仄节奏的,也是可接受的流派风格

对偶是修辞格 对联是一种体裁。

偶句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是律师的一部分

篇6:律诗绝句鉴赏

律诗绝句有比较严格的格律,易学难精。但是,唐诗宋词确实是中国文化的奇葩。写得好的律诗绝句,不但意境优美,修辞秀丽,而且富有节奏感,所谓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譬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实在是脍炙人口,传诵千年。加上现代人据此引申的歌曲《涛声依旧》,更是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我也曾经游历寒山寺,有感而发:

有感寒山寺 附: 枫桥夜泊

自古寒山香火盛, 月落乌啼霜满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天涯海角闻钟声。 江枫渔火对愁眠。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偶然张继无眠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陶醉几多弄墨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面登录的是当年我与战友杜昌荣阔别十年再会面,双方和诗而写下的《重逢篇》:

A、重 逢 篇 ----1978.9

(一)相 见

相约聚会汉阳滨,久盼重逢喜气盈。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我赞同窗魁梧相,尔夸战友帅哥形。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倾谈三载峥嵘事,感叹十年日月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楚地朝阳红似火,蓝天碧水映丹心。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留 影

龟蛇静守大桥边,汉水奔腾过眼前。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战友重逢留笑影,风发意气动云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游东湖

气爽天高碧水清,游人笑指湖心亭。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公悦色迎远客,旭日和颜送温馨。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泳将乘风真惬意,轻舟破浪正欢欣。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东湖饱览金秋色,对句吟诗踱柳荫。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听涛酒家午餐

放眼湖波浩连天,秋风柳叶舞窗前。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津津美味非醇酒,淡饭清茶自甘甜。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东湖泳

结伴闯晶宫,双飞似蛟龙。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迎风逞好汉,逆水见英雄。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励志征途上,建功大业中。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友谊存致远,浩气贯长虹。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惜 别

时光宝贵赛真金,才贺相逢又饯行。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刻惜别离武汉,明晨问候至北京。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约永葆青春志,互勉长存进取心。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乐道有缘重聚会,儿女趣事笑吟吟。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说明:每句诗下方的类似“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标注,是音调方面的基本格律要求,以方便阅览者对照。据我所知,在此基础上有几项调整规则。即

1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诗的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可以用平音,也可以用仄音,而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必须按平仄规定。但是有两个例外:

1.1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的第三字、第五字不能同时不论。即两者必须有一个是平音。

1.2 “仄仄平平仄仄平”句的第三字必须遵守用平音。

2 另外允许有三种变格:

2.1 “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变为

“仄仄平平仄平仄”

2.2 “平平仄仄平平仄”可以变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

2.3 “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变为

篇7: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商山早行

温庭筠

从军行

杨炯

登 楼

杜甫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望月有感 白居易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雁门太守行

李贺 《别云间》夏完淳 望岳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归原田居 陶渊明 使至塞上 王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野望

王绩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有怀

孟浩然 黄鹤楼 崔颢 送友人

李白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过零丁洋

文天祥

饮酒(其五)陶渊明

赠从弟

刘桢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岂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终南别业

王维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无题 李商隐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月夜

刘方平

赤 壁 杜牧 竹里馆 王维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独坐幽篁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弹琴复长啸。己亥杂诗

龚自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深林人不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明月来相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峨眉山月半轮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影入平羌江水流。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夜发清溪向三峡,秋词 刘禹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思君不见下渝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谁家玉笛暗飞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散入春风满洛城。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此夜曲中闻折柳,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人不起故园情。泊秦淮 淮杜牧 山中杂诗 吴均

约客

赵师秀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黄梅时节家家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春草池塘处处蛙。逢入京使 岑参 滁州西涧

韦应物

有约不来过夜半,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闲敲棋子落灯花。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论诗

赵翼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观书有感朱熹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应共徘徊。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现代诗: 《纸船——寄母亲》

冰心 天上的街市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远远的街灯明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总是留着 留着,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天上的明星现了,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现在却常是忧郁。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一切都是瞬息,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一切都将会过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你看,那浅浅的天河,而那过去了的,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定然是不甚宽广。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春》原文 朱自清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喷亮地响着。

5、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育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①的光,烘托②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6、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穷,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荷叶 母亲》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②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③。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秋天(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篇8: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杜甫 (712--770) 字子美, 河南巩县人。少时漫游山东江浙一带, 35岁到长安, 后任唐肃宗的左拾遗。759年在四川成都修建草堂, 两年半后四川军阀混战, 杜甫流亡一段时间后又辗转回到四川成都, 后任节度参谋, 检校工部员外郎, 768年在湖南湖北一带流浪。770年病死在湘水上, 享年59岁。

杜甫是我国最伟大诗人之一, 被后人以“诗圣”相称。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一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深知百姓生活之苦。因此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记录了唐代社会的变动, 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方法相结合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达到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高峰。《春望》一诗写自唐肃宗至德二年 (757年) 三月, 安史之乱, 杜甫被陷长安时。本文取杜甫这一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诗为例简析其英译特点与华兹华斯的《西敏斯特桥上赋》做翻译比较。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英译文:

Spring View

On war-torn land stream flow and mountains stand;

In towns unquiet grass and weeds run riot.

Grieved over the years, flowers are moved to tears;

Seeing us apart, birds cry with broken heart.

The beacon fire has gone higher and higher,

Words from household 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gold.

I cannot bear to scratch my grizzled hair;

It grows too thin to hold a light hair pin.

———许渊冲译

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所处时代及对作品的影响

威廉·华兹华斯, 生于英格兰北部的坎伯兰湖区的科克茅斯。九岁时就读于埃斯特维特河边的一个名叫霍克谢尔德的小村庄, 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幸福的童年时光。由于生长地景色优美, 他从小就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的热爱与敬畏。这种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身边不断壮大, 在青年期时得到了保持。后在1798年与S·T·柯尔律治共同创作《抒情歌谣集》, 标志着英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开始进入盛开期, 并获得了非常稳固的文学地位。后与柯尔律治、骚塞三人同称为“湖畔三诗人”。华兹华斯对语言要求简捷和纯粹, 反对十八世纪的传统诗歌形式, 对湖泊, 江河, 草地, 森林, 天空, 云彩等的描写都细微传神。文章取其代表作《西敏斯特桥上赋》为例阐述中西互译的特点。

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dge,

September 3, 1802

Earth has not anything to show more fair:

Dull would he be of soul who could pass by

A sight so touching in its majesty;

This city now doth, like a garment, wear

The beauty of the morning;silent, bare,

Ships, towers, domes, theaters, and temples lie

Open unto the field, and to the sky;

All bright and glittering in the smokeless air.

Never did sun more beautifully steep

In his first splendor, valley, rock or hill;

Ne er saw I never felt, a calm so deep!

The river glideth at his own sweet will:

Dear God!The very houses seem asleep;

And all that mighty heart is lying still!

中译文:

西敏斯特桥上赋

人间没有比这更美好的景象,

它是那样庄严, 又那样辉煌,

谁能经过它身边而无动于衷?

这城市此刻披着美丽的晨光,

像穿着睡衣袒露又安详,

那船舶、楼阁、剧院、教堂,

直伸向田野, 又深入高空;

一切在明朗的空中熠熠闪光。

璀璨的朝阳从未这样美丽地

照耀过大地上的峡谷和山岗;

我从未感到这般沉静!

河水正在欢快地自由流淌。

亲爱的主啊!

万物似在安睡;

那伟大的心灵也停止了跳荡!

三.两首诗歌在文法、句法、行文上的翻译特点比较

1.中国的文字弹性极大, 文法变迁极小, 一千年前甚或两千年前的一首诗, 往往能以原文诉诸今日的读者。这首《春望》在二十一世纪诵之, 词句仍然是句句新鲜。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字障”远不如西方文学的文字那样严重, 和英国文学相比之下, 中国古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中国文字往往可以一字数用, 或加上名词不标单复数, 例如《春望》中的“城春草木深”一句和“家书抵万金”一句。动词不标今昔, 如“国破山河在”一句, 几乎一切动词皆是眼前事, 但释为追忆往事亦无不可。中国文法的弹性和韧性是独特的。例如这首诗的第二句“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中的主词可以省略, 在西方诗歌却是无法省略的, 如华兹华斯的《西敏斯特桥上赋》上的第四句“this city now doth, like a garment, wear”和第十一句“Ne er saw I, never felt, a calm so deep”

2.中国古诗词在隐含的人称不同就决定了读者与一首诗之间的距离, 和他对那首诗的态度, 动词的时态也影响到这种距离, 比如在《春望》一诗里就可以整理出四种距离来。

甲:第三人称, 过去式+现在式

乙:第一人称, 现在式

丙:第三人称, 现在完成式

丁:第一人称, 现在式

从分析当中不难看出第二句和第四句所说的距离较近。而英文诗华兹华斯的《西斯敏斯特桥上赋》却是人称分明, 时态判然, 例如, Dear God!The very houses seem asleep;And all that mighty heart is lying still!

3.在句法上, 英国十四行诗也极富张力, 而且句法甚为考究。例如华兹华斯的《西斯敏斯特桥上赋》的第十二行:the river glideth at his own sweet will.我们可以将这一句子排列成若干组合:

The river at his own sweet will glideth

Glideth river at his own sweet will edht

Glideth at his own sweet will the river

At his own sweet will glideth the river

At his own sweet will the river glideth

这句译文中译为“河水正在欢快地自由流淌”是未尝不可的, 也没有影响全诗的风格和结构, 但因为需要和中古诗做对比我们不妨可以改为唐诗中对等的成分, 因此我们在翻译此句的时候可以变相的译为“水流自欣欣” (余光中) 这种古诗的形式, 由这句可出七中排列组合的形式, 如:

水自欣欣流

水流自欣欣

流水自欣欣

欣欣自流水

欣欣水自流

自流欣欣水

自流水欣欣

由此可见, 中国古典诗同样也神奇地富有弹性与张力, 使律诗不仅讲究声调和对仗, 句法比较严谨, 往往不免交错或倒装, 而且也会把词的次序安置到最大限度。

4.两首诗在英汉、汉英互译的时候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做了综合处理, 即把原文中表示不同意义而又连接在一起的几个字词归纳成一个总体的意思, 在英文中尽量用一两个词来来表达, 比如“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在本句的翻译中, 许渊冲先生并没有采用一一对应的形式, 而是把他们糅合在一起从意义的角度进行重新的组合。他用“thin”来表示“短”字, 从而表示了“愁白了头发, 越愁越去抓挠, 越抓挠越稀少, 简直都插不住发簪了”的含义。

四.结束语

上一篇:卢龙县教育局安全工作考核细则下一篇:《犯罪与刑罚》读后感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