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教学设计

2024-04-28

南亚教学设计(通用8篇)

篇1:南亚教学设计

第四课

亚(第一课时)

杨松

【课程标准】掌握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并学会分析运用。【考点解读】

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宗教。

2、掌握南亚地形、气候、河流等区域特征,并分析地形、气候对河流水系水文的影响。【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 掌握三种气候 类型的成因、分布及特点并能够灵活运用;掌握南亚的主要自然灾害及成因分析、影响、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研究及彼此间的 探讨,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他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重点与难点】南亚地形、气候、河流等区域特征,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以及对南亚(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法指导】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单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性(如东南亚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

2、学会用地理整体性的原理,分析说明南亚地形、气候对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

第一课时

南亚

一、南亚概述

(一)、位置和范围

经纬度位置:0°N~35°N、60°E~97°E,北回归线和80°E从中间穿过。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南到印度洋,西有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

范围:7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说明三类国家,内陆国、临海国、岛国,与我国相邻的国家

【指出南亚次大陆和南亚的区别:】

南亚次大陆: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大陆主体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南亚: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直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

二、自然地理特征

展示课件图示“南亚地形图”,请学生读图描述地形类型及分布特征。

1、地形:三大地形区

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南部高原——德干高原(面积最大,西高东低,是古老的熔岩侵蚀高原,西北部火山土肥)、东西高止山脉、沿海平原。

2、气候:主要为三种气候类型,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展示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各气候类型分布、特征】

(1)三类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的大部分,大陆性较强。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雨季(6月~9月)和旱季(10月~次年5月)降水变率大。

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印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

高山气候:南亚北部(斯里兰卡岛南部和马尔代夫群岛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2)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问题探究】

1)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什么?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南亚旱季高温干燥,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偏高的原因?

主要是受地形影响,北面山地阻挡冬季寒冷气流,气温比同纬度偏高。

3)南亚3—5月形成了热季,气候干热,原因是什么?

① 东北季风减弱,难以越过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 ②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升高;

③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天气晴朗,对太阳削弱少,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多。

4)【展示南亚降水量分布图】

思考:为什么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雨极)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夏季风、迎风坡)

4)西北部塔尔沙漠形成的原因?

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②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③

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5)南亚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相比较,共性与差异性分别是什么?

共性:全年高温,降水集中,旱雨季节明显,降水季节变化大。

差异性:南亚年温差较大;每年分干湿两季的基础上,有突出的热季(3-5月);雨季较迟而且短暂;降水变率大。

(3)西南季风对南亚的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降水充沛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不利影响:旱涝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势力的强弱、进退的迟早有关,农业生产不稳定。西南季风较弱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造成旱灾;西南季风较强得年份:来得早、退得晚造成水灾。对策:修筑水利工程,防洪、灌溉

3、河流

狮泉河—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塔尔沙漠)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流入孟加拉湾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中、印、孟,注入孟加拉湾

水文特征: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流量较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思考】试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恒河流域多洪涝的原因。小结:三大地形,三种气候,三大河流 板书:南亚的位置 南亚的地形 南亚的气候 南亚的河流 练习:

作业:

1、对比南亚季风与东亚、东南亚季风,分析其异同点(成因、气候特征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不足之处有:1、2、3、4、重难点上没有突出,如地形地势与位置特征上应该再重点说明。知识点较单薄,南亚热带沙漠气候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都没讲到。“雨极”与河流的补给问题都讲得过于简略。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不足。

篇2:南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南亚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在自然、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本节突出了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编排简洁、精炼,重点选取了位置、范围、地形与河流、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宗教与社会、人口和经济等,重点突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然要素知识,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个季风气候。通过分析自然要素对农业、工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学习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让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重、难点:

重点: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印度的工农业发展特点 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印度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教法、学法:

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继续学习区域地理中世界地理《南亚——印度》这部分内容,关于南亚的一些地理环境特征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所以这可以看做是一节复习课,但是我们现在不应该还停留在初中的阶段,要把高中学过的一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加进来。我们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这些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环境特征(包括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等),这些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出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区域的发展是对有利的条件加以利用,不利的条件加以治理,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南亚(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

【读图指导】老师:同学们打开地理地图册《南亚》这部分,找出南亚的地形,气候,主要河流,并对这些地理要素的特征进行描述。【教师提问】南亚的地形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以高原、平原和山地为主。北部和西北部为喜马拉雅山,中部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教师提问】在各个地形区内部地势起伏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北部山地海拔高,地势落差大;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南部德干高原是古老的岩熔高原,平均海拔为600m,饱经侵蚀,高原内部地势平坦。

【教师提问】印度主要是什么地形?对它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印度主要包括中部平原和南部高原,平地低地多,耕地面积广。【教师提问】南亚的气候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高山高原气候,备备为热带沙漠气候,季风气候典型。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旱季是10月至次年5月,雨季是在6月至9月。【重点分析】南亚季风的成因

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

得出南亚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西部沿海和东部平原区降水多,乞拉朋齐为世界雨极,半岛西部降水少,西北部最少)

【教师提问】南亚有哪些主要河流?恒河下游的水文特征如何?

【学生回答】南亚主要有三条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思考探究】南亚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地理位置:印度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水汽来源充足,已形成大量降水

地形地势:北部山地,中部平原,从印度洋带来的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汇集到中部低平的平原区,易形成洪涝灾害。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分成明显的旱雨两季,6-9月容易出现洪灾,其他月份容易出现旱灾。

季风风力弱,来得晚,退得早,降水少,造成旱灾;风力强,来得早,退得晚,降水多,形成洪灾

水文:南亚地区河流少,主要是印度河、恒河,分洪泄洪能力差,径流变化大。汛期水量过大,旱季水量不足。

二、南亚(印度)的人文环境特征

【教师分析】南亚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过亿的国家有3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南亚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所以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的严重。白色人种为主。

主要的宗教分布为:佛教-斯里兰卡 印度教-印度、尼泊尔 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三、印度

【读图思考】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印度人口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少年儿童及青壮年组的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对印度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印度农业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学生回答】

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1.有利条件

耕地面积广,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正常年份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河流提供丰富的水源。2.不利条件

水旱灾害频发,这与西南季风的强弱有关。

【教师分析】我们来具体看一些印度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和小麦。

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出口量为世界第三。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为平原地形,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小麦是印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产量占粮食 的30%,在世界上居第二位。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及恒河上游地区。区位优势有:地面起伏平缓,虽然降水较少,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印度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棉花、茶叶和黄麻 糖料作物为甘蔗,油料作物为花生。

【教师提问】印度的工业系统比较完善,大家根据印度的资源状况,推测印度传统工业有哪些?有哪些主要的重工业部门?

【学生回答】印度的传统工业为棉纺织和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分布在靠近黄麻产地的加尔各答,棉纺织工业分布在靠近棉花主要产区的沿海城市孟买,这两个城市都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印度的煤、铁、锰资源非常丰富,之前主要为采掘工业,独立之后重工业如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快速发展。尤其是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

【教师提问】比尔盖茨认为,21世纪印度将成为软件超级大国。印度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班加罗尔有“南亚硅谷”之称,你认为班加罗尔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何区位优势?

篇3:南亚教学设计

据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2009年12月8日报道, 2009“开放式、远程、电子学习国际研讨会” (ISODEL) 于2009年12月8日至11日在印尼港口日惹 (Jogjakarta) 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数字教学时代:信息和通信技术 (ICT) 教师的持续性专业发展”。

当今世界信息通信技术已成为教育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并带动了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信息和通信技术正在不可避免地促使政府、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国家的培训机构采取行动, 以维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2007年在巴厘岛举行的“开放式、远程、电子学习国际研讨会”通过了一系列措施, 经过2年的实践已成功地提高了印尼教师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素质。今年的研讨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决策者、科学家、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的机会———共同制定解决当前问题的策略, 加强相互协作与合作, 对教育领域的全球性问题提出建议。

本次会议包括4个分主题:新兴的教育信息通信技术;开放性远程电子教育的国际经验;教学与学习发展趋势;教师的持续性专业发展。会议的4项目标是:获取观念、思想和概念;共享知识、经验和想法;推广最佳做法和改革方案;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本次研讨会由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处及组织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联合主办。

篇4:“东南亚”教学解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一课的课标要求是: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地区城市分布特点,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举例分析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活动建议:开展学习交流、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选择一个教材中没有介绍过的区域,组织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然后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总结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方式)予以交流和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人教版教材中,学完亚洲后的第一个地区即东南亚。作为一个整体,东南亚地区无论从自然地理条件,还是从历史经济发展等方面看,都有许多共性,具有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为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方法基础,同时这一节也为以后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基础,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把这一课放在前面,旨在使学生掌握学习地区的一般方法,对后面的学习发挥引领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四部分,即“‘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与旧教材相比,第四部分名称由 “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改为“ 热带旅游胜地”,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两个:一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华人华侨遍及世界各地,东南亚最为集中,但对初一学生而言这不是重点,初一学生只要了解东南亚的华人文化,为认识东南亚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打下基础即可;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中国人都能利用假期旅游,而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许能为学生的旅游规划提供指导,体现新课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理念,也体现教材与时俱进的特点。

第一部分“‘十字路口的位置”。主要让学生认识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教材首先概括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通过解释其名称来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位置特点,并通过图7.19“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7.20“东南亚的地形”示意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再通过活动1引导学生如何去认识一个地区的位置特点,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地区可从地理位置和范围入手。认识东南亚的位置之后,教材重点介绍马六甲海峡作为“十字路口”位置的重要性,并通过图7.21“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示意马六甲海峡的交通位置。随着人口的增长,能源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世界重要的能源消耗国,近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剧增,其很大一部分是从西亚、非洲经过海上运输到国内,因此教材在活动2中让学生结合阅读材料和图7.21,分析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这是旧教材所没有的。

第二部分“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东南亚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然后重点介绍东南亚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的原因,说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共同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接着教材介绍东南亚地区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并通过图7.24“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说明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与旧教材相比,首先新教材不再用图和活动重点介绍本区的气候类型、特征和天气过程,而是简要概括,把重点放在热带气候下形成的农业生产特点上,但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七年级上册“世界气候分布图”和“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对比,让学生说出东南亚主要气候类型。其次,新教材的活动更富有时代性,通过“方便面与红猩猩的故事”,探讨在日常消费行为中如何保护野生动植物,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

第三部分“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教材概括东南亚中南半岛三方面问题:一是中南半岛地形特点;二是中南半岛河流特点及其开发利用;三是中南半岛的大城市分布特点及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教材活动1通过找出中南半岛著名的河流,判断河流流向的共同特点,指出发源于我国的河流。与旧教材要求“看看这些河流的上游在什么地方”相比,新教材“指出发源于我国的河流”更突出东南亚在自然条件上与我国的渊源。教材活动1第(2)题和活动2通过找出东南亚中南半岛大城市的分布,得出世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与弊。

第四部分“热带旅游胜地”。教材图文并茂介绍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阅读材料“东南亚的华人文化”介绍华人与华侨的区别、东南亚华人华侨集中的原因以及华人文化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活动以“讨论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距离、景观、语言文化等方面进行思考。

三、图表利用

本节正文配备13幅地理图像,比旧教材多1幅。其中“‘十字路口的位置”部分有3幅图,新旧教材基本一致;“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部分3幅图新旧教材基本相同,但新教材删除旧教材“阅读材料”、“橡胶园”图,而“油棕园”图则移入活动中。活动题的图也变化很大,旧教材活动主题突出东南亚的天气和气候特征,而新教材以“探讨日常消费行为与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保护”为主题,地理图像也完全不同;“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部分有3幅图,比旧教材增加2幅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图,旨在突出该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热带旅游胜地” 部分只有1幅图组,共含6张小图,将旧教材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改为目前旅游热点“巴厘岛”,整幅图组更加美观。本节教材图像形式多样、生动形象,教学中如恰当设问和引导,按图索骥,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活动建议

“‘十字路口的位置”安排2个活动。活动1属于知识巩固类,要求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加深学生对东南亚组成和地理位置的认识,实现课标的第一个目标。活动2属于知识应用类,要求学生认识马六甲海峡在国际航运中以及对中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既拓宽学生视野,也培养由抽象到具体、由远及近分析问题的能力。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安排以“探讨日常消费行为与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保护”为主题的3个活动题,属于问题讨论类和知识拓展类,整个活动围绕保护野生动植物设计展开,引导学生对日常行为与环境保护进行思考,帮助认识人类的每个行为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通过此活动加深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和人地协调发展观。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安排2个活动,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活动1首先让学生找出东南亚的几条大河,分析其特点;然后找出几个大城市,引导学生发现其分布规律。活动2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地理事物出发,根据熟悉的沿河分布城市,分析城市沿河分布的利弊。

篇5:东南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3)了解东南亚的山河分布特点。

(4)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及分布。2.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 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5)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3.情感目标:

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重点、难点〕

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山河分布特点。

2、难点: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东南亚 1 一设情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教师播放一段东南亚的旅游影片。看完后教师提问:谁知 道这条旅游路线所到的国家?这几个国家在哪个地区?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南亚。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去东南亚旅游,你会准备些什么?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 可能会想到:有关衣、食、住、行、玩、语等多方面的问题。1、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太平洋的西南部,亚洲东南部、印度洋的东部、大洋洲的西北部,赤道横穿中部,东经 110 度经线从中穿过,东半球。1、2 东南亚的重要组成 读图 2-1 回答下列问题 中南半岛中国以南,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区,重要的水稻产区。河流 伊洛瓦底江:自 萨尔温江: 自 湄南河: 湄公河: 红河: 自 自 自 向 向 向 向 向 流,注入 流,注入 流,注入 流,注入 流,注入 洋; 洋; 洋; 洋; 洋; 湄公河上游在(国名)境内,在我国称为(相同或不同),因此形成,资源 这些大河的流向与中南半岛的高山的走向是 了 丰富,下游水流、。的地表形态。这些河流的上游水流 马来群岛,地势崎岖,河流湍急,赤道从中穿过,热带雨林气候区,最大群岛。1、3 马六甲海峡→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群岛和中南半岛之间,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是连接亚洲与欧洲、非洲等的重要水上通道。三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内容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并由小组记录员进行总结。四成果展示

由小组中心发言人进行发言,教师点拨 五拓展延伸

完成课本35页第3题。地形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 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全年炎热,降水分为 旱雨两季 河流特征 自北向南山河相间 全年高温多雨 短小湍急

东南亚 2 一设情激趣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对东南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 要出发了。不过,我们到那去要知道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会品尝到哪些美食,还要了解是否 会有语言障碍、可能突发的自然灾害等.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东南亚的农业、旅游、居民和 自然灾害。

二自主探究 1、1东南亚的国家 东南亚主要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唯一的发达国家是新加坡。在东南亚的国家中,与我国接壤的有有哪些? 华侨:指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华人:指已加入或取得了所在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 东南亚国家人口构成 新加坡是东南亚除中国外唯一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发达国家,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 的华人华侨也比较多,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多的地区之一。主要来自于中国的广东、福建等地。1、2东南亚的物产 在图2-6找出下列物产的主要出产国 椰子、天然橡胶、稻米、石油、锡、1、3人口分布的地理条件 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平原 三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内容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并由小组记录员进行总结。四成果展示

篇6:东南亚教学设计

第二节 东南亚 教学设计 1课时 第十七中学 尹相超

一、教材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图中找出东南亚的两大组成部分——马来群岛和中南半岛及主要国家,并说出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了解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能力与方法目标本:节课通过旅游知识的讲解引入本节内容,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寻找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特征和成因的能力,初步掌握认识一个区域的方法。通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书本与地图册相关地图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本节课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而后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并在学生获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总结,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二)学法:学生已经学过一年多的地理知识,在认知上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上把尽量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相关材料,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在体现知识间的循序渐进的同时,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导入:大家好,欢迎各位同学参加海港区十七中国际旅行社,我很荣幸担当本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超导,就是超级导游的意思,我们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风景美丽的东南亚各国。在出发之前呢有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大家请看大屏幕,这些事大家注意的事项,好了,现在开始我们的旅程。

1、十字路口的位置:

师:出示东南亚位置图和东南亚政区图。

生:明确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并在图上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并结合活动找到主要的地理事物和东南亚主要的国家。

师:出示马六甲航线示意图,引领学生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 的重要地理位置。

【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生:结合马六甲航线示意图和在图上找到的主要地理事物,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并对思考题进行讨论后作答。教师适当点拨:

(通过教材中的插图及教师提供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政区范围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湿热的气候与农业生产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东南亚位置图》生:结合教师给出的地图说出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南半岛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2、师:引领学生分析这样的气候会形成怎样的农业,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接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产品并强调这一地区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农产品种类。

生:说出视频中看到的农作物,并根据自己的常识判断气候与农业的关系,从而分析东南亚经济的特征。

(让学生在自我分析的前提下,认识气候和农业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并能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

3、拓展练习,活学活用:

以陈毅的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江上流,君喝江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为引导,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地图,发散学生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灵活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知识体系,提醒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知识反馈(1)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A.红河 B.湄公河 C.伊洛瓦底江 D.多瑙河(2)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它位于()

A.五海三洲之地 B.亚洲各国到达美洲的必经之地 C.两大洋、两大洲的十字路口 D.欧洲各国石油输入的咽喉之地(3)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4)一艘轮船正在泰国某港口装船外运,装船的货物最可能是()A.小麦 B.水稻 C.石油 D.煤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东南亚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1、范围及组成部分

2、主要国家:

3、重要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

(二)湿热的气候与农业生产

1、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篇7:《东南亚》教学设计

山东省莱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董福军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发现其农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强化位置的重要性。

2.强化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对相关课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增加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2.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东南亚的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字路口”的位置特点。

2.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策略

紧扣新课标要求,在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具体学情的教学目标,同时在课标引领下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标准,而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同时,教学环节的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组织形式上侧重小组合作,这些教学策略将会非常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南亚位置、气候和农业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以及东盟一体化等最新的热点问题导入新课,配以学生的指图练习,体现学习有用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以及重视学生地图观察能力的教学新思想

师多媒体出示相应的新闻资料:人民网2014年1月18日讯:由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主办的“东盟2014形势分析座谈会”1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研究院所的官员和学者就中国与东盟国家如何进一步深化合作、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以及东盟一体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望2014年,与会专家们认为这一年里东盟形势将总体平稳,各种机遇与挑战并存。贸易、投资、旅游、金融、交通、农业和能源等多个领域都可成为中国与东盟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切入点。

2015年东盟即将建成共同体,目前东盟一体化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2014年对东盟十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与会的中国驻越南前大使齐建国认为,目前东盟一体化进程基本顺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他说:“整个东盟的新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长要明显放缓,也不能完全排除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比如说,美国只放出了一个停止货币量化政策的信息,印尼货币就大幅度贬值。总的来说,2014年,东盟一体化进程还会按照既定的计划照常进行,但是不稳定的因素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师出示探究问题并提供相关地图:你知道东盟指的是哪些国家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下面两幅图并交流,然后派代表到讲台上给大家指图说明,具体操作可以结合第二幅图指认第一幅图。

东南亚的位置和区域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图

生争先恐后到黑板指图,师给予评价。

师: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本节课的导入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出发,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充满活力,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索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讲授新课──创设情境,探索新知,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学的思想

多媒体展示应关注的问题:区域的位置特点、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讲授新课──图释导学,问题引领,合作探究,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学的思想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观察“东南亚的位置和区域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图”“十字路口的咽喉──马六甲海峡图”“东南亚的地形图”,感悟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师要求学生再次观察上面的“东南亚的位置和区域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图”和下面的“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图”“十字路口的咽喉──马六甲海峡图”,以及教材上“东南亚的地形图”,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东南亚包括哪11个国家,哪个国家还不属于东盟成员国?哪些国家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哪些国家和我国在陆地上接壤?东南亚主要包括哪两大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图

十字路口的咽喉──马六甲海峡图

生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纠正。

师指图点拨提升东南亚范围、组成和位置特点:

1.范围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与我国山水相连;马来群岛在中南半岛的东南方,我们习惯上叫它南洋群岛。

2.位置

(1)纬度位置(10°S──23°26′N):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3)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与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4)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是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设计意图:区域位置和范围的学习,主要采用了读图用图的学习方法,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观察和根据地图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读图点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习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会位置特点的分析方法,对学生学会区域地理问题的分析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

承接:用生活中的热点新闻资料过渡,体现了关注生活中地理的教学新思想。

师用多媒体播放泰国等国受暴雨侵袭、洪灾肆虐的视频,过渡到对东南亚气候类型与特点的认识(http://cen.ce.cn/more/201310/05/t20131005_1580488.shtml;时间:2013年10月5日;内容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再引入“东南亚大米仍是我国进口大米主要来源”的新闻资料,过渡到对东南亚热带气候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关系的认识。

中华粮网2013年7月4日讯: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我国进口大米需求量陡增,2012年进口大米总量为231.6万吨。2013年1─5月,我国进口大米数量累计达115.39万吨,同比上涨19.48%。受进口配额限制,预计近期进口速度将逐步放缓。

2013年,我国进口大米数量延续2012年的态势,月度波动巨大,进口总数较往年有显著增长。2013年1─5月,我国进口大米数量分别为30.4万吨、12.04万吨、26.79万吨、30.11万吨、16.06万吨,前5月进口总量115.39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9.48%。

越南大米、巴基斯坦大米和泰国大米作为我国进口大米的主要来源,2013年5月的进口数量分别为12.1万吨、2.27万吨和1.38万吨,分别占当月进口总量的75.36%、14.13%、8.62%。柬埔寨大米进口数量相对较少,5月进口量为0.25万吨,占总量比重为1.56%。

师出示探究问题:泰国主要是哪种气候类型?为什么多发洪涝灾害?东南亚的稻米与气候条件有何关联?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除稻米外,东南亚还成为了世界上哪些重要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生产或出口地,这些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地区如何分布?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的图文资料,进入下一部分知识的学习。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观察“亚洲气候分布图”,发现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分布,思考其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师要求学生观察下面的“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教材上“东南亚的地形图”,并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东南亚主要有哪两种气候?它们在东南亚是如何分布的?

亚洲气候分布图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得出相关结论: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师继续出示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问题:请大家观察下图思考,图示A、B两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假如你是A地的一位农民,应该在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在B地又该如何呢?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提升:A地位于中南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应该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拓展延伸:6─10月盛行西南季风,是雨季;11—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是旱季);B地位于马来群岛,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应该随时播种,全年都有收获。

师继续出示探究问题: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对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类型和分布又有什么影响呢?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收获和以前所学的知识,先自己进行推理,然后查阅教材上的“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验证,小组成员间再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成果,教师点拨提升:

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特征,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1.水稻生长喜高温多雨,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东南亚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这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2.湿热的气候条件,也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1)泰国: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2)马来西亚: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3)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4)菲律宾: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教师出示反馈练习:假设你去东南亚旅途,就会有这样一个发现:东南亚人喜欢吃米饭,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带着刚才的学习收获,再次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点拨提升: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物产是影响居民食物结构的主要原因。

拓展延伸:老师多媒体播放东南亚丰富的物产景观图片,培养学生感悟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对新闻热点的关注热情很高,以稻米进口和暴雨洪灾引入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学习,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很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既顺利完成了知识目标的达成,又可以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在教学中体现出方法教学的强大威力。教学过程的探究问题、反馈练习、点拨提升环环相扣,让学生在问题探索的情境中发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同时获得了相关知识。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的近邻──东南亚的位置特点、气候与热带农业生产等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东南亚“十字路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知道了东南亚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描述某地区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分析该地区自然影响人文等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交流反馈:看谁连的又快又准!

■教学反思:在对东南亚的学习中,我们在课堂上主要是用生活中的地理导入,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关注地图教学,重视探究问题下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方法和规律的感悟。

设计意图:有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觉性和智慧性的双重体现,它的作用在于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活动日益完善。每一节课后的反思得失,教师回顾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对其理性思考,为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能。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山东省莱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董福军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形图说出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与地势特点,并能说明其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2.从水运的便利、水资源的分布、沿河地形平坦等方面分析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对东南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综合分析,可进一步通过资料分析旅游业给东南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强化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即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强化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增加科学探究的意识。

2.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理解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游首选地的优势条件。

■教学策略

紧扣新课标要求,在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具体学情的教学目标,同时在课标引领下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标准,而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同时,教学环节的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组织形式上侧重小组合作,这些教学策略将会非常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南亚地形、河流、城市以及旅游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湄公河游记”的生活地理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知识的学习,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地理的教学新思想

“(中山旅游网2014年2月7日)恋上一条河,挥之不去的湄公河情愫”节选

http://?newsID=100186637

渡船静静地依着喧闹的码头,在湄公河黄色的浊流里荡漾起伏,我的湄公河之行就这样开场了。

梁家辉主演的电影《情人》,一幕幕情景,使我心中对湄公河怀有着满心的浪漫情愫,和对到湄公河旅行的向往。《情人》里的很多情节都发生在湄公河堤岸的唐人街,街上挂着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中文字招牌,街上的景致颇有些像旧时的广州。

湄公河渡口是个地点却不是个地方,但却是影片《情人》中不得不看的景致,因为湄公河渡口就是情人初次相见的地方,来到这里的是河水、是街道,是街道连接着河水,还有等待摆渡的人。

今天,我要在这里坐船行驶于湄公河上了,就要开始慢慢体会湄公河的生活,体会这里的风土人情,当然,最主要是能够去体会那个浪漫而又伤感的爱情故事。

师多媒体出示思考问题:在作者有关湄公河游记的描述中,有这样几句话“渡船静静地依着喧闹的码头”“来到这里的是河水、是街道,是街道连接着河水,还有等待摆渡的人”,试想东南亚的大河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们给城市带来了哪些便利?为什么这里的城市大多沿河分布?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本节课的导入从学生感兴趣的影片及与之有关联的旅游出发,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充满活力,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索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讲授新课──创设情境,探索新知,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学的思想

多媒体展示应关注的问题: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游首选地的优势条件。

讲授新课──图释导学,问题引领,合作探究,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学的思想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观察“亚洲的地形与河流流向图”“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流向图”,由此及彼,通过已经学习的亚洲地形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发现东南亚地形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东南亚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师多媒体出示“亚洲的地形与河流流向图”“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流向图”,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有哪些?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哪里?这些河流之间的颜色代表什么地形?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有什么特点?请小组成员一起合作探究。

学生交流讨论,师点拨提升: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中南半岛的河流众多,主要的大河自东向西依次是: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在我国境内有着不同的河流名称,如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这些河流之间的颜色表示地势较高的山脉和高原;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的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师:请大家继续阅读下面的“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思考图中所示问题。

学生继续交流讨论,师点拨提升:这些河流的上游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的河口三角洲。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如下表所示:

师总结归纳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特点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形特点: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2.河流特点:沿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易于灌溉,交通便利,经过长期开发,已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地区。

3.城市分布: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主要城市有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缅甸仰光等。

设计意图:该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继续使用地图观察、思考探索的学习方法,通过地图反映的信息,掌握地理事实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因果关系。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去分析和表述地理问题,根据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对地理原理和规律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能及时总结归纳,反馈、落实课标要求。

承接:2014马年的春节即将到来,春节期间,如果条件许可,大家希望与自己的家人一起,随着旅行团或让父母驾驶着自己家的爱车,到冬季出游的热门地、我们的邻居东南亚旅游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南亚旅游知识的学习。

四、热带旅游胜地──观察东南亚的热带旅游图片,让学生自学完成东南亚“热带旅游胜地”图文知识的学习

师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热带旅游和旅游资源图片,让学生感受东南亚的旅游知识。

东南亚的热带旅游 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完成东南亚“热带旅游胜地”图文知识的学习。

师点拨提升东南亚“热带旅游胜地”的相关知识:

1.旅游资源

(1)自然风光:充满热带气息,多数国家海岸线漫长,海岛众多,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海滨旅游与度假胜地。

(2)人文旅游资源:东南亚各国历史悠久,多元民族文化并存,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文化景观多姿多彩,名胜古迹众多,风土人情多样。

2.旅游业发达的国家

近年来,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收入已成为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师布置学生阅读“东南亚的华人文化”,并结合下表加深认识:

师强调注意以下知识:

1.华人和华侨的祖籍多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特别是广东、福建。

2.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了所在国,使东南亚文化更加多姿多彩。东南亚现存的中华文化遗产也成为该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

拓展延伸:以下的两个拓展延伸,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自由选择其一,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对东南亚旅游的了解。

拓展延伸1:老师多媒体播放东南亚的旅游风景图片,培养学生理解自然与人类和谐的情感。

拓展延伸2:因东南亚的宗教盛行,老师可多媒体播放有关其宗教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加深对东南亚风俗民情的了解。

东南亚佛教非常盛行,缅甸和泰国把佛教作为国教,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及柬埔寨的吴哥窟均为世界著名的佛教建筑。

除佛教外,伊斯兰教流传也较广,印尼和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菲律宾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有利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增强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还应该注重在分工方面对学生进行明确引导,让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的方法,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的近邻──东南亚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东南亚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点,明确了中南半岛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东南亚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了旅游业,到东南亚去旅游已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交流反馈: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对比下图中的中南半岛城市分布,回答河流与城市分布的关系。

答案预设:

■教学反思:在对东南亚的学习中,我们在课堂上主要是用生活中的地理导入,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关注地图教学,重视探究问题下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方法和规律的感悟。

篇8:南亚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

(1) 列举南亚主要的宗教, 举例说明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 知道南亚人口分布稠密, 解释印度的计划生育没有收到良好效果的原因。

(3) 了解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和电脑软件产业发展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 模拟地震形成, 理解西南季风异常造成水旱灾害。

(2) 预测印度人口变化状况, 绘制南亚宗教分布图, 体验南亚人们的宗教生活。

(3) 阅读印度工业分布图, 判读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

3.情感目标。

(1) 懂得尊重南亚独特的文化。

(2) 关注灾难对人们观念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亚地区人口稠密。难点: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宣传片头。

师:大家都喜欢看电影, 电影在给人以精神和艺术的享受之外, 还为同学们提供大量的地形气候宗教社会人口经济素材。仔细欣赏判断:

1. 该影片产自哪个国家?

2. 你对该国家的宗教社会人口经济等有哪些了解?

生:学生概述自己的认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片头, 对印度与南亚地区有初步印象。通过视觉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课在设计时以印度电影为明线, 让学生知道即使看电影, 也能够学习地理知识, 体现“学习身边的地理,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课程理念。

二、进行新课

师: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 南亚也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之一。南亚人口数量如何?

板书:第二节南亚宗教与社会人口与经济

人口稠密

(课件演示) 根据提供的表格, 说出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 属于南亚地区的分别是哪些?

生:学生读图回答“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师:南亚人口的发展趋势如何?我们以印度为例, 通过数字进行科学预测。

(课件演示) 2008年中国人口13.22亿人, 人口增加0.12亿人;2008年印度人口11.33亿人, 人口增加0.16亿人。据图判断:

1. 中国人口实现零增长的年份约为:___年。

2. 印度人口超过中国的年份约为:___年。

3. 此年中国和印度的人数分别约为__人。

据说, 印度人多数以人口超过中国而自豪!

生:学生上台汇报自己的答案及自己的理解。

师:对比南亚部分国家与中国的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哪个国家?

(课件演示) 中国与南亚部分国家人口密度对比图。

生:最小的是中国。

师:如此多的人口对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 怎么办?

生:不利, 计划生育。

过渡:像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 计划生育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原因可能有哪些?请大胆猜测, 如果没有思考问题的角度, 对照课本的小标题和地图、示意图思考。

板书:

——以印度的计划生育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例 (课文副标题)

将学生回答的核心概念按照顺序排列。

板书:地形、气候、宗教、社会、经济

设计意图: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问题中, 最核心的问题是人口问题。通过探究印度的计划生育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问题, 将环境灾害、宗教、社会、经济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 突出人口这个核心问题, 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件演示)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 认真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南亚主要的自然环境灾害有哪些?造成灾害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宗教是否提倡计划生育?宗教冲突对人口生育有什么影响?资本主义的自由观念利于计划生育吗?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是哪个?该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是什么?

师: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来学习南亚。南亚主要的自然环境灾害有哪些?请看事实:

(课件演示) 2001年印度北部发生里氏7.9级地震, 死亡人数近2万人。左图是印度地震区的分布图。右图为2004年印度尼西亚的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印度洋周边地区, 造成30万人死亡!其中斯里兰卡3万多人, 印度1万多人。为什么南亚常发生地震与海啸?痛失亲人, 何以疗伤?

生:板块运动。当人们失去孩子时, 往往通过多生孩子来减少伤害。

板书:海啸地震

(课件演示) 模拟实验:我们一起举起双手, 用力碰撞, 有什么感觉?手掌心痛还是碰撞的边缘痛?说明什么地理问题?印度的地震多发生在印度的什么部位?

活动1:模拟实验。请一同学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生: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边缘部位。印度北部。

过渡:南亚人民不但遭受地震海啸的威胁, 比这损失更大的自然灾害还有气候灾害。

(课件演示) 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该气候容易造成的气候灾害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回答:热带季风气候, 当西南季风异常时, 导致水旱灾害。

板书:水旱灾害

(课件演示) 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活动2:学生上台操作。按照逻辑关系, 将不同概念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理解掌握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课件演示) 严重的气候灾害, 摧残着人们的心灵。幸存者过着艰难的生活。下面体验旱灾时两名学生的艰辛, 懂得珍惜淡水资源的价值。

活动3:模拟当地学生, 用头运输从2公里外取来淡水的过程。 (受条件限制, 要求头顶盛满水的水桶在教室内走一圈。感觉如何?)

生:很累, 很艰辛。

设计意图:如何将枯燥的地理原理通过学生可操作的活动来呈现, 是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内容。本课通过模拟地震形成、让学生操作电脑、亲身体验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等活动, 让学生在“做中学”, 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 使学习过程转变成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

师:自然灾害影响南亚人民生活, 有时会夺去孩子的生命, 痛失亲人, 何以疗伤?这样人们愿意不愿意计划生育? (不愿意) 影响计划生育的原因还有人文原因。宗教就是一例。

(课件演示) 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依据课本内容, 在南亚政区图上绘出南亚宗教分布图。

活动4:要求在图的左下角标出图例, 在图的下方标出图名:南亚宗教分布图。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地图, 讲解图中的地理信息。

(课件演示) 佛教、印度教发源于南亚, 现在印度盛行印度教。印度教崇拜树石水、母牛等, 认为母牛是女神和丰产的象征。宗教对南亚各国社会、生活有着深刻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最有影响的可能算是瑜伽了。印度教徒通过瑜伽来修炼。瑜伽练习要求:双目微闭, 端坐静思。

活动5:依据图片, 模仿图上男女, 练习瑜伽30秒, 体验宗教对生活的影响。 (一同学上台, 其他同学在台下练习。)

教师指导:双目微闭, 端坐静思。自上而下放松:头皮放松、眼睛放松、肩膀放松、胸部放松、大腿放松、小腿放松、脚部放松、脚趾放松。

师:体验完神秘的瑜伽, 让我们继续印度之旅:泰姬陵。

(课件演示) 泰姬陵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它是沙贾汗为爱妃建造的, 其爱妃在生产第十四个孩子时不幸去世。由此可见:宗教提倡计划生育吗? (不提倡) 宗教对人口的影响, 还体现在其它方面。

(课件演示) 观看电影片段《宗教冲突》, 该片段反应什么宗教问题?对计划生育有什么影响?

学生看后回答:宗教冲突。

板书:宗教冲突

宗教冲突使各个宗教都想增加教徒, 扩大本教在国家中的地位, 防止因本教人数减少而受排挤。

过渡:印度的社会制度是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其提倡的自由观念利于计划生育的执行呢?

学生:资本主义。不利于。

师:印度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 政府认为强制推行计划生育会侵犯所谓的人权, 有悖所谓的“民主自由”精神。同时, 各个政党都想通过增加人口来实现本政党执政的目的, 这使计划生育无法保证。

板书:“民主自由”

设计意图:宗教与社会对学生而言, 内容较抽象, 不宜理解。本课设计中让学生绘制《南亚宗教分布图》, 利于学生了解宗教的分布, 使记忆性的知识“动”起来, 既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 又调动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印度人基本都信仰宗教, 接受他国文化, 尊重他国文化是地理教学的任务之一, 因此本课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瑜伽来体验, 其本意是了解并接受他国文化。

过渡:南亚的众多的人口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南亚的经济情况如何呢?

(课件演示) 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是哪个?该国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该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印度, 发展中国家, 电脑软件产业。

(课件演示) 阅读材料, 思考给自己的启示:

电脑软件产业是印度经济的“火车头”, 已经成为印度的支柱性产业, 2008年软件外包产值达到了480亿美元, (中国为40亿美元) 印度南部的城市班加罗尔被称为印度的“硅谷”。

生:学生谈感受,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

(课件演示)

9岁印女成微软专家

2009年, 9岁的四年级学生, 印度女孩M·拉维纳什利成为全球最年轻微软认证专家。印度媒体惊呼她将成为印度未来的比尔·盖茨!印度前总统、印度总理等政要, 纷纷与这位天才小女生合影, 对她赞不绝口。9岁印女成最小CEO。

2009年, 印度9岁的苏雷什来设计和开发了10多个网站, 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性网络设计师, 也是世界上最小的CEO。她创办了自己的网页设计公司 (eDesign) 并任首席执行官。

学生简要概述自己的观点。

师:然而现实并不像资料里的女孩一样都能够有机会走进校园, 有人还徘徊在学校门口, 只能怀揣梦想。

(课件演示) 电影片段《贾瓦尔追星》内容。电影主人公贾瓦尔是如何从厕所出来的?电影明星阿米达坐什么交通工具到来的?该影片反映了印度经济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的经济利于计划生育执行吗?

生:贫富悬殊, 不利于计划生育。

板书:贫富悬殊

过渡:印度的工业状况如何?

(课件演示) 阅读课文, 运用地图, 以图释文:

1.印度的传统轻工业是什么?

2.印度的重工业是建立在哪些资源之上的?

3.印度新兴工业部门有哪些?

生: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煤、铁;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汽车等。

(课件演示) 对比统计数字, 说明地理问题:

1.对比中国与印度, 印度人认为经济会超过中国, 你认同吗?为什么?

2.印度的家庭以拥有一台冰箱为自豪, 你认为可信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分析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 (正面, 反面。)

按照理论上分析, 印度是无法超过中国的, 但是印度人没有丧失信心, 正像电影主人公贾瓦尔一样, 会为了梦想而努力, 这是民族的精神, 也是民族的希望。

设计意图:选择印度经济作为南亚经济的代表, 通过中国与印度的对比知道印度现在的经济状况, 让学生既看到印度落后的一面, 又看到印度电脑软件产业的优势, 目的是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地理问题的能力, 也体现教学的难点突破。学生在对比中印之间的差异后, 科学表述自己的责任, 使思想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本课通过读图分析学习印度的工业分布, 减少教师的陈述, 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是有效教学的主要途径。

三、复习总结

师:印度要想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 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人口问题。

师:下面根据今天所学习的内容, 参照黑板上的板书, 给印度政府提建议, 促进他们计划生育取得良好效果。

学生回答总结。

师:通过学习, 你发现还有哪些问题模糊不清, 或心存疑惑, 请提出来, 我们一起课后解决。

印度是世界上年生产电影最多的国家, 让我们用电影里的一句话作为今天新课的结束语吧:Life of what?Love. (靠什么生活?爱。)

设计意图:以人口开始, 以人口结束, 体现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在教学内容的最后, 设计开放性试题, 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给学生提问的时间,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会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动机, 也为教师提供科学的反馈。用电影名言作为结束语, 体现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注, 表达师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宗教与社会人口与经济

——以印度的计划生育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例

地形、气候、宗教、社会、经济

【教学设计的整体构思】

本节内容教材编写条理清晰, 学生学习任务明确, 能够很好地把握重难点, 但如何理解与应用这些条块性的人文知识, 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情境, 为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为此, 笔者选择了印度最著名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作为教学的线索, 以印度的计划生育为什么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探究主题, 以为印度政府提供科学建议为教学任务来组织教学, 学生感到收获很大。

在教学技巧方面, 教师摈弃讲解的教学方式, 而是采取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实现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采取绘制地图、科学预测、比较数据、动手参与等方式记忆与理解教学内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实际应用的地理思维将学习内容逐层掌握, 使学生学习变成学生成长的过程。学生情感的培养主要通过行为的改变来实现, 为了培养学生尊重其它地区的文化, 教师设计了瑜伽活动;为了让学生理解干旱对生活的影响, 教师设计了让同学学习印度居民运输饮用水的活动。

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 教师感到要把学生的学习转换为可操作的行为, 需要教师深入生活, 深刻领会教材意图, 深刻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不只是听讲, 还要尝试;不只是听从教师安排, 还要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解决问题;不只是记忆知识, 还要应用知识;不只是苦练技能, 还要体验技能学习中的快乐。

上一篇:大李楼小学2016--2017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若尔盖2018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