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归去横牛背

2024-05-10

牧童归去横牛背(精选2篇)

篇1:牧童归去横牛背

牧童归去横牛背初中作文350字

剪纸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这些色彩缤纷,形象生动,美不胜收的剪纸,深受我的喜爱。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玲珑剔透的剪纸,不禁想起了宋朝诗人雷震写的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突然,我对剪纸技艺的崇敬和好奇也油然而生。看着眼前这幅栩栩如生的剪纸,我不由得仔细观察起来。看,老牛的肌肉凸出,前胸后背丰满,显得强健有力,头上的角长而往里面弯,中间还戴着一朵花儿呢。一个光着上身的小男孩正拉着他的好朋友的手帮助他爬上牛背。

看着看着,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一头强壮高大的`老牛,背着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从腰间取下短笛,吹了起来,另一个孩子见了,也要去抢短笛,嘴里还嚷嚷道:“给我吹吹么。”孩子把竹笛让给另一个孩子,那孩子接过竹笛,欢快的吹奏了起来,这个孩子吹得与那个孩子不相上下,两人轮流吹着,一曲接着一曲,夕阳渐渐落下,橙色的光笼罩着大地,呈现出一种温暖祥和的气氛。

中国的剪纸果然名不虚传。

篇2:牧童归去横牛背

牧童归去横牛背——写人要凸显个性

【学习目标】

人物描写成功与否、其重要标志就是看所写人物是否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了解并掌握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常用方法,学会选取凸显人物个性的材料来进行凸显人物个性的材料来进行人物描写,是本专题学习的重点内容。我们应把写出人物个性、刻画人物灵魂作为描写人物时的自觉追求,提高写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佳作展示】 例1:

情如同辈

我的母亲三十多岁,个儿不太高,我穿高点儿的鞋与她一起逛街 会冒出一句: 你们是姊妹吧!我们先是一愣,接着,就哈哈大笑会冒出一句: “你们是姊妹吧!” 我们先是一愣,接着,就哈哈大笑。我与母亲年龄相差这 么大,却这般相像,可见母亲长得年轻。

每到假期,家里电话特别多,但很少有人愿意接。电话在楼上,而我们大多呆在楼下,因此每次母亲只好跑上去接电话,这样还闹了不少笑话。这不,电话又来了——

“小娟,准备好了没有,我在老地方等你。“哦!好的。请问您是哪一位呢?”

“笨蛋,我就找你呀!装什么傻,小娟,你忘了咱们的约定?” “哦!很抱歉,我是小娟的妈妈。”

“呀!对不起,伯母,我以为您是小娟呢!”

“没关系,你等一下,我让小娟来。”

妈妈就下楼高声喊: 小娟,你的电话。我一拿起电话,对方就劈头盖脸地一顿数落。究其原因是妈妈的声音比我的还要童稚些。时常被朋友骂,好不冤枉。慢慢地,我的朋友认 识到声音童稚的是我妈,而嘶哑些的则是我。但是,爸爸的朋友或上司却不同。妈妈刚一应声,他们就说“叫你老爸接电话”。开始,妈妈还嘀咕着,“搞没搞错呀!让我老爸接电话,我老爸远着呢!” 看着我和弟弟在偷笑,才明白:“是叫你们老爸的,原来是对方听错了,瞧,我都糊涂了。”

我的一些朋友很想来我家看看我妈,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我妈肯定是个淑女,都想结识一下。无论我跟他们怎么解释,他们仍然坚持要去我家。说真的,我真怕她们失望,我宁愿她们在幻想中和与我妈妈交往。这几个调皮鬼,这不,来了嘛!她们在前面走,我忧郁地跟在后面,担心母亲和这一帮机灵鬼合不来。到家时,她们看到母亲剪着齐耳短发,穿着短衣短裤,正跪在地上擦地板,这奇特的劳动姿势,惊得他们都睁大了眼睛。而母亲看见她们却不用我作介绍就搂上两个说: 你们就是小娟常提的好朋友吧!她们好久才回过神说: “伯母,您好!妈妈则答:“客气什么,我们都是好朋友嘛!”大家齐声“噢”,我松了一口气,她们与母亲,此时俨然同辈人,扶肩携手,是那样谈得来。

有一次,学校放假,母亲却打电话来说:“现在别回家,我听过天气预报,要下大雨的。” 我说:“老妈,别骗我,我才不信呢!”妈妈则说:“小鬼,妈的话你都不信,那你会 吃亏的。”“哦!好了,我信。如果半小时之内没有下雨就回家。”果然不出半小时下了场大雨。如果我急着回家的话,在路上一定会淋得够呛的。幸好,有妈的那个电话。这场大雨来得急,去得也快,我与爸爸、弟弟

几乎它同时到家,原来妈妈给我们三人都打了电话。奇怪的是,我们没淋雨,而妈妈却全身都湿透了。我好奇地问: 老妈,你怎么了?都成了落汤鸡了。”妈妈却抖着衣服说:“与你们一样,想雷锋叔叔学习,帮邻居收衣服呢。” 弟弟小声说:“妈也叫雷锋叔叔。” “你们都这样叫,难道我改为叫雷锋大哥不成?” 听完这话,我们都笑了,我们与妈妈拥有同一位“雷锋叔叔” 多奇妙,多惬意呀!

是的,妈妈就是我们儿女中间平行的一员,虽然我们是辈份不同的两代人,相处一起,却是那样水乳交融,是那样的开心潇洒,真的是亲如姊妹、情如同辈。

【点评】

横亘在两代人之间的代沟——隐现于现代家庭中的那一片阴翳,是那样地让人烦恼。但本文作者和她的母亲之间却是心桥坦荡,亲如姊妹,情如同辈。

作者是抓住“情如同辈”来表现人物特点的。“街头错认”一节,勾勒出母亲身材的特片,写母女形如同辈;“电话错听”一节,让“童稚”的声音与“嘶哑些”的声音“错位”,写母女声如辈;“同学来访”一节,同学们的“机灵”和母亲灵巧奇特的劳动姿势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距离,使她们成了“好朋友”,写母亲与少年同学亲如同辈;“异辈同称”一节,表现母亲童心依旧,也“向雷锋叔叔学习”,冒雨助人为乐,展露了母亲的襟情,写母女(子)志向一致,情如同辈„„这些轶闻趣事的娓娓叙述,尺水兴波,平中显奇,塑造了一个童心未泯的母亲的鲜明形象。叙后小议,卒意显志,将母女的和谐亲近,升华为社会新风、时代新貌,总写母女同辈的不凡意义。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展示了新时代家庭中令人兴奋的新型长幼关系,反映了两代人之间叫人称羡的通融亲和,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整个文章弥漫着强烈的时代气息,迸发出催人奋进的感情力量,俨然是家庭生活中的一支漫馨的小夜曲。

例2:

第一次看见他,是在阿姨家。我在这头,他在那头。他倚着那古老的墙壁,低头看自己的脚尖在地上来回摩擦。那天,他穿得很庄重,却依旧遮掩不了他枯瘦的身材。他就是我第二个老爸。

我默默地走近他,似乎让他很紧张,他“嗖”地一下站直了身子,笑得特勉强,我也僵僵地笑了一下。就这样,一个陌生的老爸闯入了我的世界。

接下来的日子,爸不太喜欢抬头,只是不停地埋头苦干。要知道他这一结婚,就多了三个吃饭的人,生活重担只会让他把头压得更低。直到有一天,我终于看清了老爸的脸让我相信,他一定会是一个能干的父亲。

我爸是搞装修的,我一直想去爸工作的地方看看。这天,天特别热,太阳晒得人喘不过气来,正好可以去给他送瓶矿泉水。一进门,这房子的格局可真漂亮,听说是我老爸 设计的。将来,我爸一定会给咱家修一栋更好的房子!我美滋滋地想。

“爸,你在哪儿?我给你送矿泉水来了!” 我用了生平最大的嗓门。

“在这里,我马上来!”得过小儿麻痹留下后遗症的他左腿有些不方便,所以他人没出来就赶紧先应个声。我循声望去。“天啊!这么热,爸,你怎么裹得这样严严实实的!” 老爸像是“非典”时期的“难民” 戴着白色口罩,穿一件厚厚的外套,连帽子也没落下。

“没关系的,喷漆有毒,不这样怎么行啊!” 老爸边说就边坐下来,解下来白口罩和帽子。我蹲下来把矿泉水递给他。这是我第一次抬头看老爸,他的眉棱竟已“花白”,眼睛周围都散满了星星点点的白漆。连那拿矿泉水的手都像是在

白灰里浸过,现出一条条白色的掌纹,正好一滴汗水从老爸额角滑落到手上,浸湿了灰,也滴入了我的心坎里。

“爸,你真辛苦!” 我正视着老爸,突然我惊慌了,爸的眼泪渐渐从他红润的眼眶里流出来,划出了两道印迹。只见爸又迅速地低下了头,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到了手背上,形成了一朵朵的小白花。他赶紧往身上擦了擦,接着又憨憨地笑了一下,这笑声和我们刚见面时像极了。“好好读书吧,孩子。”爸把水瓶递给我。又戴上口罩和帽子,拿起工具,开始了工作。

那晚,爸回来得很晚,我拉着他来到阳台上,开始了我们的第一次聊天。

“爸,我很喜欢你。” 我望着他。

爸又低头了,黝黑的脸上已微微泛红。

“挣点钱,好过日子,也好送你上大学。”爸的头更低了,声音有些哽咽。我望着西沉的夕阳想:将来的某一天,我一定挽着爸昂首走在繁华的大街上,让我成为他这辈子最大的骄傲。成为他这辈子最大的骄傲。【点评】

这篇作文文笔本色朴实,描写生动传神,感情细腻真挚,是写人的成功佳作。“老爸”和“我”的形象都非常鲜明,对此,作者不是下空洞的评语,而描写人物的外貌、情态、语言、心理,用具体的事实来说话。

作者特别善于描写凸显人物个性特征的情态动作,且情态动作的描写句句都有作用,没有一处闲笔。“我”与“老爸”第一次相见,他“他倚着那古老的墙壁,低头看自己的脚尖在地上来回摩擦”,仿佛年纪大的不是他而“我”;当“我默默地走近他”,他竟“‘嗖’地一下站直了身子,笑得特勉强”,几个动作与神态,就把一个憨厚老实腼腆的“老爸”写得如在眼前。“老爸”的感情很丰富。当听到“我”由衷地说了他“真辛苦”时,“爸的眼泪渐渐从他红润的眼眶里流出来,划出了两道印迹”,“ 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到了手背上,形成了一朵朵的小白花”,一个小小的细节描写,就把“老爸”易于感动、情感丰富的形象写得呼之欲出。

作者还恰到好处地描写了人物的外貌和语言,使之为凸显人物性格服务。在酷热的夏天,“老爸”“ 戴着白色口罩,穿一件厚厚的外套,连帽子也没落下”,“我”看着都觉得难受,他却只是轻轻地说一句:“没关系的,喷漆有毒,不这样怎么行啊!”非常简洁的一段描写,就把“老爸”敢于吃苦、没有怨言、勤劳本分的性格写出来了。作都对人物的外貌描写相当简练准确,如:“他的眉棱竟已“花白”,眼睛周围都散满了星星点点的白漆。连那拿矿泉水的手都像是在白灰里浸过,现出一条条白色的掌纹”,作者观察很细致,描写很真实,因而令人信服。

此外,本文还有一些很真切的心理描写,把“我”的善良、懂事的性格写得非常鲜明。【例文评析】 例1:

好儿子·爸爸·好丈夫

春风吹,不比亲情柔;夏日炎,不及亲情热;秋花香,不似亲情醇;冬气寒,还是新情暖。一生风风雨雨,更折射出亲情的美。

在母亲未嫁到父亲这边时,父亲便是八坊四邻眼里的好儿子。在当时那个年,父亲的生活是艰苦的,以至于二十出头便去闯生活,但他的心里没有一点儿怨气。

在后来的时间里,父亲的生活过得不错。他始终没忘记自已的父母,他每个月月底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爷爷奶奶送去五十或一百元钱。在年底时还经常给家买一些“奢侈品”。

有一年春节,父亲给奶奶买了一台电视机,悄悄地放在她的房间里。奶奶看见了,笑得合不拢嘴,还责备父亲乱花钱。父亲却不在意,耐心地教奶奶如何使用。除夕那晚,奶奶还特地把邻居都请来看电视,还一面不停地笑一面不停地说:“儿子好,儿子好„„”

两年后,我出生了。母亲告诉我,父亲得知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高兴得跑到离医院约两公里的公共话亭去告知亲友我的到来,父亲甚至还做了一件他认为只有女生才会做的事——“煲电话粥”。

十几年过去了,激动已被深深的爱给替代。我在他身旁时,父亲总有高大的形象树立在我眼前。每次与他吃饭,他总会对我说:“要学习啊!爸爸那年代是吃了亏的啊!”后来我住校了,一星期才回去一次。父亲一星期的话似乎都压缩在一天里,父亲甚至对我这样说:“冬天了要盖被子,多穿衣服。”“这星期的饭菜不好吃吗?要大胆吃,要吃好,不怕花钱。”听了这些话,就有丝丝缕缕的感动,四十刚过的父亲太唠叨?

其实父亲本是一个不太讲话的人。他只想着去踏踏实实地做。父亲的人情味不浓,在家里即不会做饭又不会拖地,家务活一窍不通,以至于母亲经常埋怨父亲太懒,不符合21世纪“好丈夫”的标准。但母亲从来没有从心底里怪过他,因为母亲知道,家里的一片天是他撑起的。

母亲说,父亲总是工作到很晚,他开着灯到深夜,睡觉时爬上床的声音总是响个不停。他一躺下就睡着,还亲着呼噜。所以每次上床总会把母亲吵醒,母亲当然生气,但却不怪他。因为母亲知道,为了这个家,他已经太累、太累了。的确,父亲他太累了,因为他要扮演好三个角色:一个孝敬出色的好儿子,一个高大慈爱的父亲以及一个无私顾家的好丈夫。

【评析】

作为一篇写人的文章,父亲作为“好儿子”的一面相对写得较为具体。每月月底给爷爷奶奶送去50或100元钱,有一年春节给奶奶买了一台电视机,悄悄地放在她的房间里,还耐心地教奶奶如何使用,都写得较具体,较好地凸显了人物“孝”的一面。但“高大慈爱的父亲”与“无私顾家的好丈夫”这两个角色写得并不鲜明。为什么?主要是缺乏具体的记叙与形象的描写,读罢全文,不能形成关于这两个角色的具体印象。

在作者眼里,父亲的形象是“高大的”,但纵观全文,我们看不到相关方面的信息,这句话完全只是一句抽象的评语。文章对“父亲”和“丈夫”这两个角色,很少作具体的描写,只是笼统地说“他只想着去踏踏实实地做”“家里的一片天地是他撑起的”“父亲总是工作到很晚”“为了这个家,他已经太累了、太累了”。“父亲”长得怎么样,“父亲”具体做什么,怎么撑起这个家,如何累,为何累,从本文中得不到一点具体的印象。

诚然,文章也写到了“父亲”的一些语言,如:“要学习啊!爸爸那年代是吃了亏的啊!”“冬天要盖被子,多穿衣服,不怕人家笑话。”“这星期的饭菜好吃吗?要大胆吃,要吃好,不怕花钱。”这些句子虽是描写“父亲”的语言,但都没有具体的独特的说话情境,也没有显出人物的个性,是属于统而记之的,因而并没有多少真实感,在表达效果上与抽象的叙述也无多在区别。

例2:

回忆点点滴滴

这是最老土的写作题材,却又是最能拨动人心弦的永恒的赞歌„„

有这样一个女人,口味独特的女人,像烟花一样绚丽,却又永远不会凋落;安静地在角落守望,却又会全心地照顾我,一辈子对我不离不弃。

她总是这样奇特,相较于我来说。我总是厌恶着洋葱和青椒,很讨厌那令人作呕的味道在我嘴中弥漫开来。而那个女人,那个奇特的女人,却总是笑着吃我挑拣出来的这些东西。坏肥燕瘦,在荤菜中尽显其本色。我依旧把不喜欢的都挑拣出来,而那个女人,那个奇特的女人,依旧笑着接纳并且对我说:“我喜欢吃”。当时的我天真地认为,她真的是口味独特。现在,可能有某些想法却与当时相悖了。

她总是这样温柔,相较于我来说。我是一个拥有过敏体质的病人。每年夏天总是会犯那么几次病,夏季的某一个炎热的夜晚,停电了,而我的病,又如期而至。众听周知,皮肤病人很痛苦,它会磨光一个人心底的耐性,那是一种想解决却又只会愈发严重的痛楚。而那个女人,那个温柔的女人,在我炽痛难耐的那个夜晚,一次次,安抚了我焦虑的心。她整晚都没有入睡不停地替换毛巾,一点点地为我擦试痛处,为我换来丝丝凉意。她的手未曾休息,不停地用扇子驱除我身上的热意。为换我一晚的舒心,她牺牲了属于自己的一晚舒惬的休息。啊,您为什么待我如此温柔?

她总是这样体贴,相较于我来说。我总是不能任意享用我喜爱的食物,因为我必须忌口。一次犯病实在严重,最终只能以清汤白饭为食,不得沾油腥,而她,那个体贴的她,为了我,陪我整整吃了一周的淡食,为的不过是让我安心,让我不感到孤独。在我最无味的时候默默陪着我……啊,您为什么如此体贴?

于是,我困惑了,问她为什么如此,她给予了我一句最平凡却又令我为之震憾的话——“因为我是你的母亲”。确实,这个感动我的女人,正是我的母亲,她用最平常的举动去诠释对我的爱。一点一滴,日渐累积,最终汇聚成大海。也许我对您的爱不及您对我的爱,也许我的笔触无法描绘那份平凡与无私,也许我总是让您担忧让您焦虑。但是您知道吗?您是我的昙花,不是一现,而是永远以最美丽的姿态活在我的心底…… 【评析】

写母亲也许是最容易的,因为每个对自已的母亲都很熟悉,都要有要说的话。但要把母亲写好,也许是最难的。因为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可能有相同的作为,因此写母亲往往难写出人物的独特性,从而导致许多写母的文章“面孔”相似,“千人一面”。本文在写作上就陷入了这样的境地——所写的人物没有独特性,人物面貌面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选材方面做得不够。试看本文所写“母亲”的事迹:笑着吃孩子从菜中挑拣出来的东西;孩子生病时,耐心地为孩子按摩、擦洗、扇风;牺牲自已的某些喜好,换来孩子的高兴,等等。这是天下绝大多数母亲都能轻易做到且多半做过的,因而读来也就不易产生心灵上的震动。要走出这个窘境,就必须在选材上下功夫,要选择那些独特的、动人的材料来写。

本文在写作上存在的别一个问题是缺少生动具体的描写。本文虽也写了关于母亲的一些事情,但全是概括性的叙述,没有作具体细致的描蓦。母亲在“我”生病时怎样焦灼,在彻夜为“我”按摩风扇风时是如何困倦„„文章一点都没有写到,因而读来只是泛泛的感觉,在头脑中立不起一个动人的母亲形象。

【规律提要】

写人也是写作的一项生要的基本功,尤其是纪实性作品、文学性作品都离不

写人。而要写好人,要让人物显得真实、生动,就必须写出人物个性。

一、怎样才能凸显人物个性?

1.选用富有个性特征的事例刻画人物。

明朝人张岱所著《夜航船》中有一则短文《闻雷造墓》,写三国时一个叫王裒的孝子,他的父亲因为直言违忤了司马昭而被杀。王裒因此终生不向西方坐,以表明自已不做晋的臣民的决心。王裒在父亲的墓前建了小屋,整天悲哭,眼泪流到树上,树也因此枯死了。他读《诗经》时,每次读到《蓼莪》中的“哀哀父母”就止不住哭泣,他的弟子因此不忍再读《蓼莪》篇了。他的母亲害怕雷声,母亲死后,每次打雷,他就跑到母亲的墓旁说:“儿子王裒在这里。”这篇文章不到一百字,却写了王裒四件很独特的事,尤其是他终生不肯向西坐,打雷时跑到母亲墓前安慰母亲,非常鲜明地凸显出其个性的独特,将他为人的“至孝”写得淋淳尽致。

2.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展示人物性格。言为心声。人物语言往往能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高明的作者也因此非常重视人物语言在人物描写中的独特作用。著名作家王蒙的小说《雄辩症》在人物个性化语言的描写方面就非常经典。请看抽自该小说的几段文字:

一位医生向我介绍,他们在门诊中接触了一位雄辩症病人。医生说:“请坐。” 病人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的不坐权吗?” 医生无可奈何,倒了一杯水,说:“请喝水吧。” 病人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廖的,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的,例如你如果在水里掺上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

医生说:“我这里并没有放毒药,你放心。” 病人说:“谁说你放了毒药呢?难道我诬告你放了毒药?难道检察院起诉书上说你放了毒药?我没说你放毒药,而你说我说你放了毒药,你这才是放了比毒药还毒的毒药!”

医生毫无办法,便叹了一口气,换一个话题:“今天天气不错。” 病人说:“纯粹胡说八道!你这里天气不错,并不等于全世界在今天都是好天气。例如北极,今天天气就很坏,刮着大风,漫漫长夜,冰山正在撞击„„”

从以上对话看,医生说话心气平和,完全无意与病人争执,见病人要争辩,完全是无理取闹、无事生非。他说话语气强烈,咄咄逼人,且越往后面措辞越尖刻,语势越凌厉,态度越恶劣。大肆争辩,不依不饶,真是一个活脱脱的“雄辩症”患者,而这又与其在文革中“参加过‘梁效’写作班子”的特殊身份与经历高度一致。这样的人物语言描写艺术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认真学习。

3.捕捉动人的细节并准确地加以表现。

梁实秋先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当时“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作用”的梁任公先生来清华学校演讲时,“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满腹经纶,德高望重,对讲演却一点都不马虎,不仅预先写好讲演稿,而且还写得“整整齐齐”。一个细节,就有力地凸显出梁任公先生为人做学问严谨踏实。“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讲学而讲得“痛哭流涕”“掏出手巾试泪”

或“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任公先生的情感何等丰富,演讲又是何等投入!小小的几个细节,便把一个块性情、无矫饰的学者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4.描写肖像、心理等凸显人物性格。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描写梁任公先生的外貌,十分简练传神地写出人物性格:“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教学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短小精悍秃头宽下巴”既准确描摹出梁任公先生的外貌特征,也显示出其为人的精干睿智;其步履、眼神、风度,更鲜明地显示出其作为一个大政治家、大学问家的自信与洒脱。开头对天气、对教室氛围的描写更是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人物潇洒的气质。

心理描写方面,巴金的《小狗包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请看下面这段话: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是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让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了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这段心理描写非常细腻。包弟送走后,“我”先是感到“轻松”,继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感到“羞耻”,感到“愧疚”。这样的心理变化,同时,也鲜明地凸显出“我”的善良、坦诚、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品质。

二、写人要注意哪些问题?

1.人物语言要力求与身份、地位、经历等相符,防止人物语言的“学生腔”。人物语言与其身份、经历等不相符,这是中学生写作中最常见的毛病之一。一个农村拾荒老人,没有受过教育,没有什么文化,但一学生在记叙这位老人的文章中却如此写老人与“我”的对话:

我曾问过她:“阿姨,为什么您总是微笑呢?”回复我的先是一个淡淡的微笑,接着她说:“因为笑能给人留下最美的印象,这说明我过得很知足、很开心呀。”她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孩子们劝她多休息,别再收废品了,可她总回应道:“我现在还有能力养活自己,不想给你们增加负担,况且,我喜欢做点事情,那能让我感到快活,如果你让我每天都呆在家里,无所事事,还花着你的钱,那才真是无聊呢,我可受不了。”

这位出身农村未受过教育的阿姨,怎么会说出诸如“因为„„,这说明„„”“况且,„„无所事事„„那才真是„„,我可„„”这些书面气息很浓的句子?她所用的那些词语,显然不符合其身份、经历,这样的人物实际上只是作者思想的一个“传声筒”,而没有人物自身的真实性可言。我们在描写时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牧童归去横牛背】相关文章:

描写牧童的古诗李涉《牧童词》赏析05-03

我心归去公开课04-15

归去来兮辞课04-10

归去来兮辞教案04-12

我欲乘风归去作文04-15

归去来兮辞朗诵05-07

改写牧童05-24

小牧童04-08

《牧童》05-08

改写牧童范文05-18

上一篇:2011刘志强在安全生产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先进集体事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