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命生命》有感作文400字

2024-05-25

读《生命生命》有感作文400字(精选6篇)

篇1:读《生命生命》有感作文400字

生命是可贵的,人们常常这样说,说归说,可是做呢?

有些人因为考不上理想大学选择了跳楼,这是珍惜生命吗?有些人因为某些事情不顺心,走向了死亡,这样的生命是可贵的吗? 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美丽、温柔。生命也是如此,对于每个人来说,也只有一次,所以对于谁它都是宝贵的。 著名台湾女作家杏林子也感叹过生命。她通过从飞娥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 生命是很短暂的,但生命的内容却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可以让短暂的生命充满生趣、意义和精彩,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要成为一个真正顽强而有意义的生命,应该珍惜它,应该活得更加精彩、有活力。 不经意病倒时,你会感到生命是那么脆弱;历经磨难仍坚强面对时,你会赞叹生命的顽强;草长莺飞、花开花落时,你会体会生命的流逝…… 生命是如此的多姿多彩,让我们珍惜生命,努力成就最优秀的自己吧!

第2篇

 

篇2:读《生命生命》有感作文400字

读了《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后,我对生命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生命是顽强的,是脆弱的,是短暂的,也是宝贵的。

我悟出了:生命是自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权利;生命的道路是自己铺的,可以选择“珍惜”的道路,也可以选择“糟蹋”的道路;生命的时光是自己选择的,可以“浪费”,也可以“珍惜”・・・・・・

我要珍惜生命,决不能让它白白流失,否则你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反之,你则活得光彩有力。于是我下定决心,决不让自己的宝贵生命浪费,让自己更加光彩有力,首先要从珍惜时间做起,有一句话说得好:“珍惜时间就等于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也想到了自己,以前我吃饭总是挑三拣四,妈妈很为我着急,现在我改掉了这个坏毛病,还经常出去锻炼身体,现在我的身体越来越健康了。

虽然生命有限,但是,生命的价值是无限的,我要体现出生命的价值,从现在做起!

4月3日第4篇

篇3:读《生命生命》有感作文400字

本书虽是散文随笔集,但也可以视为小说家「都市人类学」式的台湾社会「畸零族群」观察,只是凝视对象从人转移到了猫,作家用情更深,在她自己的人生与时间中的刻凿痕迹也就越深。在本书九篇作品中,作家述写自己与屋里屋外、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生活领域里众猫族的邂逅与相处,她给他们自由,却赚得了羁绊;对他们的生命尊之重之,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丰富。在作者的笔下,猫已经不是宠物、不是朱家男女老小的玩偶,而是一群独立自在的主体,各逞其能在人类支配的环境里寻找空隙,争取一份存活的空间。这种视猫为自由主体的猫书,应该与人类英雄的传记归于同一类文体。正如作者在后记“书背后的字”中所言,“这本书,妄想写下在人族占尽一切资源的世界里试图生存的猫族的生涯处境(甚至传奇),最终,它也许不过见证他们的匆匆来去一场。”

朱天心写猫视角独特,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引人入胜,精彩纷呈,许多评论都从各个角度加以评述,然而,读到这本书,笔者被作者对待生命的绝对平等态度所折服,这与作者在在该书新版序言中所说的观点一致,“因为若我们习惯以清除垃圾的态度对待有生命的“无用之物”,早晚,资源匮乏时,我们一样会以此态度对待“无用的”(无力缴税、只占用社会福利)老人?残疾?工伤?穷人?……剥洋葱似的一层边缘弱势或非我族类。“残酷是轻易可养成的,同样,同情心亦非不能培养练习,究竟,我们打算向下一代展现示范哪样一种对生命的态度呢?“所以,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写猫,它是关于生命,关于文明,关于道德,正如同作者所言,这是在中国内地出版的我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在意能否出版的书,因为它记录了曾经我们一代之人摸索前行、试图找出一条如何文明地对待流浪动物出路的努力,缘此,也妄想它或有机会提供经验给“在路上”的内地,也许,一切原本再简单不过,简单如印度圣哲甘地早在大半个世纪前说的“一个国家的强盛和道德程度,端看它如何对待其他生灵“。

一.人族与猫族,平等的生灵

朱天心写猫,到底身手不凡,区区几笔白描,已使猫之形貌跃然欲出,可揉可抱。而最动人的,却是她读懂了猫族在与人族交往时的勇敢骄傲,甚至是对人的“不屑”。好比她写初遇一只名叫辛辛的流浪猫,“花坛的深处端坐一只发着白光的超小猫,我趴下地,伸手等待并叫唤他,辛辛(咬咬牙)考虑三秒钟,施施然走出来”,其实一只猫决定投靠人族要有多么勇敢,而其实它又有多么骄矜。又好比她写一匹猫叫做APEC性情木讷严肃,面对天文的逗弄,它“从不为所动,只缓步退到远远的窗台上蹲踞,忧虑地注视着天文,断定她是个疯婆子”。这里,作者写到猫对人猫关系的思考和猫对人的评判,作者并没有将猫看作宠物,而是与人并存的一类生灵。宠物一词,原本是单指人们为了消除孤寂或出于娱乐目的而豢养的动物。但究其本质仍是占有,而这本书所描述的与街猫(亦是流浪猫)的相逢与相处,则能被称得上珍惜与付出,留出关怀与尊重的的空间,深层次地体现了对待动物的基本原则,然而这原则实际上同人与人共处于地球有多大出入呢?猫生与人族,孰重孰轻。也许在猫生的世界里,人族是占据着资源的强势异族,他们决定着它们的生杀大全。在人族的世界里,没有大自然的优胜劣肽,唯有喜欢与厌烦。孤单了,携只猫狗充填一下空白的时间,嘴里不停地叨唤着“狗宝宝、猫宝宝”的名字,这只不过是高踞在生态链中的最顶端的占有与霸权,究其本质仍是占有。

那么猫生呢?它们希求什么?它们只希望成为宠物吗?马克.吐温说过,神造万物,只有猫不能用链子奴役。凸显了猫作为一种独立生物的特性,即便是猫邀人宠,却绝对不可能化为宠物。不仅猫是具有独立品质的,人更应把它们当作同人类一样的主体去尊重与关怀。宠物一词,原本是单指人们为了消除孤寂或出于娱乐目的而豢养的动物。朱家的天地,猫生与人族并行不二。于是,有了捕猎高手“花生”“纳莉”,为了赢得喜爱的猫饼干,花生可以轻易地衔回蜥蜴、麻雀、青蛙、蚱蜢,以及邻家抹了盐酒待下锅的生鱼片,终至闯下大祸唤来朱家老小的冷处理;于是,还有了聪明绝顶,懂得审时度势会唤“大羚羊大羚羊,麻烦出来一下”的麻瓜;于是,更有了未招至天心全心而终相待有情有义有骨气的李家宝;还有费尽朱家老小心力的辛亥猫;只要爱情不要面包的辛辛。

困窘、贫厄、残酷的猫生,与天心相逢换得了人间的慰藉,她是要告诉猫咪,我们同是大自然的生灵,本应互为关爱,在生命的路途中交唤一些心得,勾沉出一些内底的情愫吗?还是如天心对本族人等所说,“一个见到受苦的生命会心热眼热不忍的人,不会对另一种同样受苦的大型哺乳生命无所感的:至于惜情如金的后者,老实说,我倒没什么把握。”如天心一样爱猫惜猫的猫天使们,是永远也不会正义凛然地把那份心热眼热的同情心当作祭台前的法器对待。因为,在他们心里眼里,猫生与人族并行不二。

二.尊重,文明地对待生命

生命,该如何被对待?作者虽然写的是猫,关注的却是:我们人类该如何文明地对待与我们共处的其它生命?作者提到台湾目前“以绝育取代大多数国家、城市采用的“捕捉扑杀”对待流浪动物,不谋而合其实是一些欧美城市已行之有年人道、文明也有效控制数量的方式。”而这本书所描述的与街猫(亦是流浪猫)的相逢与相处,则能被称得上珍惜与付出,留出关怀与尊重的的空间,深层次地体现了对待动物的基本原则,然而这原则实际上同人与人共处于地球有多大出入呢?正如同作者所言:这,重要吗?我以为重要透了,因为若我们习惯以清除垃圾的态度对待有生命的“无用之物”,早晚,资源匮乏时,我们一样会以此态度对待“无用的”(无力缴税、只占用社会福利)老人?残疾?工伤?穷人?……剥洋葱似的一层层边缘弱势或非我族类。残酷是轻易可养成的,同样,同情心亦非不能培养练习,究竟,我们打算向下一代展现示范哪样一种对生命的态度呢?

文明是什么?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lis”,有“城市化”和“公民化”的含义,引申为“分工”“合作”,即人们和睦地生活于“社会集团”中的状态,也就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人族与其他族类共处于地球这个”社会集团“之中,“分工“”合作“可以理解为相互独立与依存,人族与其他族类是休戚相关的。朱天心说自己的这本书是“给不喜欢猫和不了解猫的人”。然而,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得到乐趣。书中的每一个猫都可爱,都有个性,让人感叹不已,心生怜惜和尊敬。最让人佩服的是她对于“猎人们”(她称猫为“猎人”)的关切中带着疏离和尊重的感情。她从来不说“养猫”,而说“与猫相处”,她将每一只猫都视作一个独立完整的生命。她并不是带着施舍者的居高临下去施予,而是出于对一个生命的感同身受和关怀。我喜欢她笔下的猫,每一个身后都带着特别的故事,各种传奇和历险,等着我们去发掘。天心始终是这些故事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不愿去干涉猫们的意志,而是让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

作者身为人族,甚至会羡慕猫族的独特本领。说到猎人们的冒险,作者总是好奇又羡慕,但终归不可能和他们一同去历险。于是她总是幻想他们出去打猎的情形。“我每每努力为想象重的细节再再增补更多的小细节,惟其如此,才能平衡我们这一场人与野性猎人在城市相遇,注定既亲密又疏离的宿命。”类似地,猎人们也无法体验人的生活。“相处到这个地步,便会有很多惆怅时刻发生,”所以她说:“与亲爱的人不能分享同一种经验、记忆、知识、心情(当然此中最剧烈的形式就是死亡吧),我不免觉得悲伤,也深感到一种与死亡无关却如何都无法修弥的断裂。”作者对于生命的体验不仅关乎人,同时也关乎到其他族类,并感叹这种”亲密又疏离”的关系如此相似,都令自己“觉得悲伤”。在作者看来,学习如何对待生命是如此重要,指出:我不知道那些不惜花费无数让小孩勤于穿梭在各种才艺班补习班“学习”的父母为何如此不在意如此无价的生活教育,学习如何平等尊重善待弱小生命并及于其他弱势,我相信,对这价值的轻忽,日后早晚会反噬到哪怕是也会老也会弱的父母身上。

除了作者对猫族的温情,书中还表达了对于自私的人类的不满和愤恨。城市中有那么多人嫌弃猫,厌恶猫,甚至不愿意给他们留一点生存空间,他们堂而皇之地搬出“种族论”———人还没吃饱穿暖,哪轮得上这些流浪动物———试图干涉“猫天使”们的活动。说那些话的人只是为对猫赶尽杀绝找个托词,往往对于人类的疾苦也很冷漠。正如天心在书中所说:“一个见到受苦的生命会心热眼热不忍的人,不会对另一种同样受苦的大型哺乳生命无所感的;至于惜情如金的后者,老实说,我反倒没什么把握。”她还说:“我一直不认为那只是他们的受屈辱(指随处可见卑弱、病残、受饥受苦的猫族),也根本是在同一个时空生存的我们人族的耻辱。”在书中,作者体现的对于生命的尊重是一种文明的态度,尊重其他族类的独立,对于其他族类的关爱也仅仅只是一种”合作“的态度,一种和睦相处的态度,而非施与,这就是一种真正的文明。

善待生命,就是善待自己。像天心在书中那样说的,可以“借此把自己的心养得软软的、烫烫的、火红的”;又能让这些猫狗“能在他们生命中有限的和人的接触中,至少,至少有那么一次,是温暖的,和善的。”既然我们和猫共处同一个空间,就有责任为他们付出一点点尊重和关怀。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生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法做到天心所说的积极的那些做法,甚至连“留一口水”都做不到,他们太忙碌。但,也许,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不去打扰和伤害这些生命———不只是猫,还有所有其他对人类无害的生命,不要去破坏他们生存的环境,文明地与他们相处,给他们一些生存资源和空间,泽被其他生命,其实也是造福我们自己。

三.结论

地球上的人们一直在寻找出路,我们在路上;搬运砖瓦砌成天梯,通往向往的乌托邦,虽然乌托邦似乎是完美与不可能的象征,但它何尝不是人类对美好世界的一种向往。怎样的世界才是美好的呢?这一切也许再简单不过,强盛与文明是我们人类一直追求的目标。然而,人类,作为一种处于优势的生灵,我们的强盛与道德程度,不在于占有了多少资源,而在于我们如何文明地对待其他共处于地球的族类。否则,人类的结局,将是不难想象的,“若我们习惯以清除垃圾的态度对待有生命的‘无用之物’,早晚,资源匮乏时,我们一样会以此态度对待‘无用’的老人、残疾人、穷人……”

无论是人类相处,还是与其他族类共存,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原则来自社会氛围、教育体系,这些都需要筑基并不断建设,正如同作者所言,“残酷是轻易可养成的,同样,同情心亦非不能培养练习,究竟,我们打算向下一代展现示范哪样一种对生命的态度呢?“每一个世界都会有强与弱的生灵存在,在一个不文明的社会,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似乎是大行其道的真理,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文明”将会是人族共同的追求,平等尊重地对待每一个族类和生灵,所有的族类都和睦相处,既独立又相互依存,人类才有可能抵达美好的乌托邦世界。否则,一个只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人类终将毁灭于不断地清除那些“无用”的弱的生灵。

摘要:台湾作家朱天心的散文集《猎人们》不仅描述了她及家人与猫共处的生活,更是从平等族类的视角,去引发思考和启发读者:生命是平等的,只有平等尊重,和睦共处,才能共享文明。共处于地球的生灵,无论是人族还是猫族,都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作者对于“猎人们(猫族)”这种生命的态度,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引导我们重新看待与我们共处于地球的生命。

关键词:猫族,人族,生命

参考文献

[1]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580824/

[2]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朱天心,《猎人们》,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

篇4:读《生命的诗篇》有感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叫肯尼的美国儿童。他出生不久,双腿就因畸形而全部被锯掉了,可怜的肯尼只能以手代足,而且视线只有狗的眼睛那么高,他接受了几次化疗,也并未痊愈。在生活中,因为残疾,他必须忍受来自各方面的不便与嘲笑,每次上学的路上都能听见背后的窃窃私语。我替他感到命运的不公平,为什么这样残忍的事情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呢?但令我吃惊的是,这个小男孩并没有彷徨,也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平,而是用毅力支撑起了生命的脊梁。他也渴望自己是个正常人,和其他孩子一样玩游戏,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面对命运的不公,他并没有自卑和气馁,他用他那坚强的心灵来安慰自己,使自己勇敢地“站”了起来。

我今年十三岁了,和他比起来,我却是如此的渺小。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中遇到小小的不如意就开始怨天尤人。记得上星期回到家里,父母不在家,我自己饿的不行,却连饭都不会做,回来还因为此事和父母大吵了一顿。想想自己以前的种种,我真是又羞愧又自责,与肯尼比起来,我是多么的无能啊。

在这个小男孩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他顽强的生命力,还看到了他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希望”是支撑我们生活的韧力,是推动我们人生前行的动力。人生的旅途中并不可能一帆风顺,逆境、失意经常会伴随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会显示出来。所以我们要鼓起勇气,向前出发。

“不依赖别人才是真正的自由”,我要让这句话埋藏在我的心底,让它萌生,让它陪我一起成长,也让它成为我成长的一个动力。

辅导老师:候永昌

篇5:读《生命生命》有感作文400字

这的故事是分成三部分来讲述的,有:关于孤独、关于学识、关于苦难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不同的道理。

第一个故事使我明白:艺术者是孤独感最明显的人,他们之所以能那么出色是因为他们把孤独展现出来了,也就是把个人孤独的独特表现展现了出来。

第二个故事使我明白:现存的学识体系是有偏差的,特别是我国的知识网络中,快乐的成分太少,而机械的`和挖掘悲苦的成分却很多。如果一个人身心都被悲苦占据了,那么他会变成一架机器,让自己把快乐多挖掘,把悲苦埋下去,你们便会慢慢的快乐起来。

第三个故事使我明白:如果你们错误地实施所谓:“苦难教育”,其结局不是给下一代人增加了双重的――你们和他们自己的――苦难,便是给他们的游戏中添加了一出喜剧。

三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不少:不同的故事给我们不同的启发,给我们不同的道理。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一本书,发生不同的事情,同时也会让我们明白不同的意义。

篇6:读《生命生命》有感作文400字

那天我放学回家,突然,一只蝗虫飞入我的眼帘,我兴致勃勃的追上去,伸出双手正要捉住,可蝗虫扑闪着翅膀飞走了。我不甘心,大步走向蝗虫飞去的方向,四处寻找。终于,在一处草丛中,我发现了它,它正在一张蜘蛛网上挣扎,一只蜘蛛正不怀好意的爬向它……我心中大喜:哈哈!叫你逃,大祸临头了吧?蝗虫的双腿被粘住了,动弹不了,可是仍然不住地挥舞着翅膀……我心中的幸灾乐祸随即无影无踪,蝗虫虽然面临险境,生死攸关,可它顽强挣扎、永不放弃,一只小小的蝗虫,竟有如此宝贵的精神!接着,更让我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在蝗虫不断努力下,一根蜘蛛丝断了,原来平静的蜘蛛变得慌张,加快了速度准备攻击,可是来不及了,蝗虫又挣断了一根蛛丝,蜘蛛被毁坏,只见蝗虫后腿在草上用力一蹬、扑闪着翅膀,飞远了……我呆呆的望着远去的蝗虫,心想:是什么精神推动着它?

今天,我终于想到了,那是勇气,是对生命的热爱!

上一篇:高三留守儿童征文下一篇:师范类实习生实习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