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2009统计公报

2024-05-24

花都区2009统计公报(通用6篇)

篇1:花都区2009统计公报

广州市花都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12-27 20:58来源:广州市花都区统计局

2009年,全区在发展进程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保增长促发展、保项目促提升、保民生促和谐”中心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从而成功地化危为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200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4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308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0699美元,增长12.3%。产业结构:

2009年花都区三次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增加值23.71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352.33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165.44亿元,增长15.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4:65.1:30.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4和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0.6%、65.8%和33.6%,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分别为0.1、8.9和4.6个百分点。

就业:2009年,全区从业人员63.04万人,比上年增长4.0%,增加2.43万人。按单位登记注册类型分,集体企业从业人员14.76万人,同比略减1.5%;私营企业15.44万人,同比增加0.86万人,增长5.9%; 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10.26万人,增加0.36万人,增幅3.6%。按行业分,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业的从业人数仍居前三位,分别有31.46万人、13.18万人和8.80万人,占总从业人员的49.9%、20.9%和14.0%。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及所占比重均低于上年,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同比有增长,尤其是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增幅更大。

二、农业

2009年全区农业总产值40.92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种植业产值20.64亿元,下降2.2%;林业产值0.20亿元,增长0.8%;畜牧业产值11.37亿元,增长10.2%;渔业产值6.61亿元,增长8.7%;农业服务业产值2.10亿元,下降9.3%。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9.94万亩,下降0.5%。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2.01万亩,下降0.1%;蔬菜种植面积20.17万亩,增长2.6%;水果种植面积6.41万亩,略降0.1%。花卉种植面积2.84万亩,增长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09年,我区汽车产业再续辉煌,在汽车产业的引领下,全区工业步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36.86亿元,增长14.7%。工业对全区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为68.6%,拉动GDP增长9.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132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达1155.63亿元,增18.5%,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64.64亿元,同比略增0.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产值205.29亿元,重工业产值950.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和20.2%,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17.8∶82.2。

规模以上企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纺织业五大制造业总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52.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2.4%。

(一)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833.66亿元,同比增长46.9%,其中:汽车整车产值644.53亿元,增长50.4%;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值172.86亿元,增长24.5%。

(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全年产值37.35亿元,增长4.8%。

(三)金属制品制造业产值30.07亿元,增长0.5%。

(四)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产值26.14亿元,增长4.7%。

(五)纺织业产值25.56亿元,增长3.8%。

1009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1.07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实现利润120.87亿元,增长73.9%,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104.29亿元,占了86.3%。产品销售率99.6%,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按全年工业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达16.01万元/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5.6%,比上年提高14.1个百分点。

建筑业:2009年,全区资质以上企业3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56.66亿元,增长25.8%。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24.04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9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59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基本建设34.27亿元,增长28.6%;更新改造投资34.43亿元,增长65.1%;房地产开发投资46.80亿元,略降0.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8.38亿元,比上年增长6.3%。

从投资主体的登记注册分,民间投资额有所下降,国有、港澳台、外商投资均大比例增长。全年国有单位投资11.10亿元,增长79.5%;港澳台投资增势最为迅猛,全年投资18.42亿元,增长104.8%;外商投资31.96亿元,增长50.5%;民间投资54.11亿元,同比下降7.4%。

从投资行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力度加大,二、三产业投资较上年有大幅回升。第一产业投资1.03亿元,增长166.7%;第二产业投资40.71亿元,增长37.6%;第三产业投资73.85亿元,增长13.8%。全年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有7个,比上年增加3个,累计投资28.99亿元,其中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扩建项目投资了19.32亿元。全区固定资产总投资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为12.47亿元,增长80.8%。

房地产开发方面,全区房屋施工面积704.58万平方米,增长12.9%,其中住宅490.41万平方米,增长15.1%。房屋施工面积中,新开工面积133.0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05.34万平方米,分别下降51.4%和37.4%。房屋竣工面积104.13万平方米,增长69.3%,其中住宅84.18万平方米,增长77.3%。商品房(含现房和期房)销售翻番,全年销售面积146.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5.8%;其中住宅141.09万平方米,增长157.0%。商品房销售金额97.12亿元,增长194.0%,其中住宅92.05亿元,增长227.7%。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44.35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14万平方米,增长5.1%;其中住宅空置20.50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3万平方米,下降1.4%。

五、国内贸易

2009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23亿元,增长13.3%。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6.54亿元,增长12.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6.70亿元,增长16.3%。按销售地区分,城镇市场零售额109.83亿元,增长12.5%;农村市场零售额73.40亿元,增长14.5%。商品销售总额270.05亿元,增长28.7%,其中批发额133.51亿元,增长51.4%。

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4.41亿元,同比增长59.0%;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2.46亿元,增长28.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32亿元,增长24.0%。

六、对外经济

全区出口贸易上半年下滑严重,下半年企稳回升。全年出口总额16.1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3%。其中外资企业出口8.90亿美元,下降19.9%;国内企业出口7.20亿美元,增长11.5%。全年进口到货20.22亿美元,增长11.5%。从出口地区看,出口市场份额占前的依次为欧盟、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美国和香港,所占份额为20.3%、17.6%、16.1%、11.5%。在出口总额全年下滑的情况下,出口仍有增长的国家(地区)为:东盟、亚洲其他国家、韩国和欧盟,增长速度依次为:22.6%、20.7%、5.5%和3.3%。

从出口商品类别看,机电、音像设备及零附件类占出口份额最大,全年出口额4.05亿美元,同比下降1.7%,占全部商品出口的25.1%;其次为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额3.13亿美元,同比增长5.9%,占19.4%的份额。此外,皮革皮具制品类出口规模迅速扩增,由上年占出口份额的10.5%扩大到2009年的14.1%,全年出口2.27亿美元,增长22.7%;珠宝首饰类出口1264万美元,比上年减少3229万美元。利用外资方面,全年利用外资项目22项,同比减少7项;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95亿美元,增长4.9%;合同外资金额1.3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8亿美元,下降4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年末境内公路里程1061.71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5.27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89.82公里,二级公路94.55公里。营运车辆10627台,比上年增加537台,其中营运货车9529台,营运客车1098台,分别增加476台和61台。全年货运周转量12.69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8.71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3.6%和7.0%。全区年末汽车保有量81723辆,同比增长21.3%。其中载客汽车65644辆,载货汽车14983辆。

邮电:邮电业务总量4.33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邮政0.52亿元,增长9.5%;电信3.80亿元,增长9.1%。全年邮政共发送函件194.64万件、包裹8.94万件、特快专递14.17万件。年末本地电话用户(含小灵通)30.77万户,国际互联网广泛使用,年末用户数达9.98万户,同比增加2.14万户,增长27.4%。旅游:全年旅游业总收入为2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城市接待游客559.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6%。其中,不过夜(一日游)游客348.30万人次,同比增长 43.6%,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 62.3%;过夜旅游者210.85万人次,同比减少6.31%。旅行社共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为29.97万人次,增长16.9%。其中接待国内游客为28.38万人次,增长20%;接待出境游旅游者1.59万人次,减少20.1%。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59.25万人次,增长13.5%。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

财政:2009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增值税14.07亿元,增长47.6%;营业税9.60亿元,增长38.2%;企业所得税3.76亿元,增长23.5%;房产税1.55亿元,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3.44亿元,同比增长24.4%。从支出方向看,公共财政继续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倾斜。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8亿元,增长164.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24亿元,增长61.1%;医疗卫生支出2.28亿元,增长48.0%;科学技术支出1.04亿元,增长31.2%;公共安全支出4.45亿元,增长26.1%;教育支出7.65亿元,增长16.6%。

税收:2009年,全区税收总额(国税和地税)122.32亿元,增长33.1%。其中,国税收入87.14亿元,增长40.8%;地税收入35.18亿元,增长17.3%。金融: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05.18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3.41亿元,增长17.2%。本外币贷款余额335.36亿元,增长54.0%。贷款余额中,企业贷款213.09亿元,增长50.4%,其中中小企业贷款51.06亿元,占企业贷款额24.0%,同比增7.5%;个人贷款122.11亿元,增长55.9%,其中住房贷款余额104.93亿元,占个人贷款额的85.9%,增长55.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2009年,教育部门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和综合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全年投入4740万元为13.16万人次城乡学生免除书杂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考亮点纷呈,2009年全区高考考生4910人,高分考生人数居广州各区县前列,其中本科以上上线人数1766人,上线率36.0%;大专A线以上上线人数2969人,上线率60.5%。

2009年,全区共有幼儿园90所,在园幼儿2.35万人。小学98所,在校学生7.53万人。普通中学47所,在校学生5.26万人,其中初中3.78万人,高中1.48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2%。

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首次荣获广州市科学技术奖7个奖项,在数量和奖项级别上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广州市唯一列入首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的区县。

2009年,区级科技项目186项,比上年增加53项。至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38家,区级民营科技企业148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66家。全年专利申请量958件,同比增长41.9%,增速位列全市第二,其中,发明专利130件,增长15.0%;专利授权量664件,增长80.9%。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2009年,我区启动省文化先进区申报工作,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方面取得实效。区图书馆共接待读者65.5万人次,图书流通29万册次,并成立分馆3家、流通点4个。区文化馆送戏下乡53场次。开展广场文化活动283场次,其中广场舞会和广场健身操共218场、电影放映65场。

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力。全年组织专项检查82次,取缔无证经营点档645个,端掉非法音像及出版物批发窝点5个,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8万张、非法书报刊4.1万册(份);取缔无证游戏机室4间、“黑网吧”144家。全年办理行政处罚案件52宗,其中移送司法处理的案件5宗。

卫生: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9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7所,农村卫生站197所。拥有病床2344张。卫生技术人员(含乡村医生)5018人,其中执业医师1322人,执业助理医师267人,注册护士1793人。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3.1张、6.7人、1.8人和2.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参合人数达42.90万人,参合率达99.6%。

体育:以迎亚运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加快体育场馆建设。2009年,全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31项次,参加广州市以上群众体育活动12项次。按照农村“一场一径一室”体育设施建设目标,新建健身路径25条,水泥篮球场28个、文体娱乐室50余家。竞技体育捷报频传。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我区运动员为广东代表团夺得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4枚。全年获全国赛奖牌27枚、省级赛奖牌62枚、市级赛奖牌152枚。向上输送运动员37人。区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正式评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区体育局被授予“第29届北京奥运会特别贡献单位”称号。

十一、公用事业、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安全生产

公用事业: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新华污水处理厂(一期)10万吨配套管网工程建成,以每天11万吨的负荷正常运行,二期扩建工程正在施工中。全区各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已全面铺开。城区绿化覆盖面积1618.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4平方米。

自来水日生产能力达28.40万立方米,全年采水10367万立方米,售水9347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6245万立方米,增长14.4%;生产运营用水3102万立方米,下降4.8%。

全年售电量44.55亿千瓦时,增长9.6%。其中,工业用电34.02亿千瓦时,增长8.1%;商业用电3.70亿千瓦时,增长15.3%;农业用电0.54亿千瓦时,增长8.8%;住宅用电6.29亿千瓦时,增长15.4%。

环境保护:严抓节能减排工作,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生态示范村”和“绿色社区”,2009年培英小区和东晖明苑成功创建为“广州市绿色社区”。

全区总体环境质量好转。环境空气指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7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2.3%。水体环境质量较上年有改善,全河段水质的平均污染指数为0.64,下降12.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噪声稳定达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99%,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

社会治安:2009年,全区刑事案件立案3435宗,同比下降12.2%,“两抢”、“两盗”、刑事警情案件分别同比下降13.3%、12.6%、13.2%。区法院各类案件收案量1.24万件,审结1.2万件,结案率94.1%。其中受理审结刑事案件1076件,结案率为100%。

安全生产: 2009年,全区发生各类事故2655宗,死亡人数142人,同比下降12.9%。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3宗,死亡3人,下降57.14%;火灾事故9宗,死亡2人,下降60%;道路交通事故2643宗,死亡137人,下降9.27%。亿元GDP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6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66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6.77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福利 人口:2009年末,全区总人口65.16万人,比上年增长0.8%,其中非农业人口20.68万人,农业人口44.32万人,未落常住户口1602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1.98;家庭户均人数3.05人。全年出生7790人,死亡2835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1.88‰,死亡率4.32‰,自然增长率7.56‰。

人民生活:全区职工年人均工资36050元,增长11.8%。全社会从业人员年平均收入18384元,增长10.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194元,增长10.0%;家庭人均总支出20754元,增长10.9%;人均消费支出16184元,增长10.9%,其中食品支出6408元,比上年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76元,增长11.1%,其中工资性收入6524元,增长9.2%;家庭经营纯收入2434元,增长20.0%。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39.6%,农村居民为45.4%,分别比上年收窄1.7和2.4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和福利:全区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98万人、12.78万人、29.71万人、4.2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依次为30.1%、29.6%、11.4%和57.0%。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88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0.78万人。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99.3%。

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9686人,其中城镇1315人,农村8371人。全区公办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2家,床位890张,年末收养人数571人。社会福利企业6家,安置残疾职工223人。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户籍人口数由公安部门提供,出生、死亡指标由区计生部门提供。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2005~2009年花都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花都区生产总值 亿元 301.54 361.17 420.91 489.56 541.48 第一产业 亿元 17.81 20.36 22.26 23.51 23.71 第二产业 亿元 197.53 242.40 275.10 321.52 352.33 其中:工业 亿元 184.52 229.81 260.00 307.00 336.86 第三产业 亿元 86.20 98.41 123.55 144.52 165.44 人均生产总值 元 44390 50903 59505 66870 73084 工业总产值 亿元 719.58 827.35 976.51 1164.11 1320.27 农业总产值 亿元 30.70 34.54 36.98 41.28 40.9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95.70 108.26 127.03 161.78 183.23 外贸出口总额 亿美元 9.02 11.63 15.16 17.57 16.10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亿美元 2.02 2.17 2.52 2.81 2.9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72.25 86.71 87.93 94.88 115.5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12.15 16.96 24.97 30.99 37.77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亿元 17.69 22.70 27.75 34.91 43.44 税收收入 亿元 37.80 49.72 76.36 91.89 122.32 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4264 17132 18562 21081 2319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6614 7170 8012 9068 10076 注:1.2009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平均数计算。

篇2:花都区2009统计公报

狮岭镇东边小学卢燕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区教研室的领导给我一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在座的各位毕业班英语老师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在大家面前来谈英语教学的经验实在是惭愧。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我的确是想了很多的办法,这里面有成功带来的喜悦,也有失败带来的反思。这些谈不上经验,现简单地做个介绍,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记得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曾经信心百倍,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不就是听、说、读、写嘛,没什么难的,但真正开始教学,真正开始接触学生之后,我才感觉到:小学英语教学尤其是我们农村学生的英语教学真是坎坷难行。教学一开始我就遇到了种种问题。有一大部分学生在潜意识里根本没有把英语当一回事,有些学生甚至有抵触的情绪。从家庭上看,我们的学生家庭大部分属于农村家庭,英语没有被受到重视,再加上家长能听懂英语的少之又少,更别说辅导了。从环境上来看,学生除了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外,基本上就没有使用英语的环境了,放学后听英语磁带的作业也有大部分学生不能自觉完成,再加上英语课课时较少,因此我的英语教学开展得并不顺畅。面对如此多的 1

问题,我决定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去入手解决。现想从我的切身体会谈几点做法及建议:

一、要从自身找原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自己先要想办法,持有一份乐观的态度,勤思考,乐奉献。给学生一份爱,让学生喜欢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英语课。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喜欢上你的课了,专心地听讲了,那课堂上所取得的效果不就事半功倍了吗?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做了如下工作:

(一)、用爱去灌溉学生。

首先用心地给学生一份爱。因为爱可以融化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给学生一份爱,同时你也会收获到他们对您的爱。我们要在日常生活接触中体现爱,例如下课后,我大多时间都会逗留在班里,跟他们谈谈学习上的问题、说说家常话或开个玩笑逗逗他们,他们会不亦乐乎。时间长了,他们就把我当朋友了。记得2004年那届我班有个顽皮又聪明的学生叫黄永樟,各门功课成绩极差,经常不及格甚至低分,是让语文数学老师头疼的学生。可英语科他却十分感兴趣,能拿八、九十分,为什么他英语成绩那么高呢,原因是他被我“俘虏”了,很爱上英语课,也很喜欢给我拉家常。有一次,下课了,他走到我跟前,兴奋地告诉我,他家大母狗生了5条小狗,可爱极了。

(二)、注重课前、课堂中气氛的调和。

每次上课走来,总能从楼下听到我班朗朗的英语读书声,当我站在讲台上的第一句话便是及时地、微笑着表扬他们:“You had a good job,children。”在楼下我已经能听到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了,老师真开心啊,你们读得那么好,或很自豪的或说:“哇,你们读书真棒,所有老师听了也对你们竖起了大拇指”,这样小小的表扬就充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他们会很高兴,下次他们会读得更好。别以为这样的方法六年级不适用了,恰好这些方法我都是一年级,六年级通用的,课堂上也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调整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里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记得去年的六(1)班下午第一节英语,由于3月份天气原因,学生总有一种“春眼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倦态,那节课学生的精神状态很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我想:如果这样讲下去效果肯定不好,于是我临时利用我班的搞笑大王叶宝彬同学做着火点,从他入手,我说:“Hello 宝彬,how old are you today?”他被我突如其来的问题吓愣了,我顺势说:“我猜你有30岁了”全班同学一听,哈的一声笑起来,眼神都看着宝彬,我说:“看你今天上课的心态有30岁了吧?好,老师决定今天帮你时光倒流,把你变成3岁的小孩子,好吗?”这时宝彬不好意思的笑了,全班同学也来起了精神,他们倒要看看我怎样把宝彬同学变成一个3岁的小孩子。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样每天浪费时间在与学习无关的事上,不就事倍功半了吗?我觉得恰恰相反,每节课恰当的气氛调节,是课堂上良好的调料,把他们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那效果不就事半功倍了吗,总比罗罗嗦嗦讲纪律强多了,而实践证时,我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抓好课堂教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不管是哪一门学科,要想有好成绩,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最重要的,课后炒冷饭,补的效果当然也有,那肯定会费时费力。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注意方法,尤其是一些无味枯燥的内容,要找易于学生理解的切入点,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对于自己今天所上的内容自己一定要有个清晰的思路,课后及时反思。例如反思一下你今天教的开心吗?学生学得开心吗?学生学到了什么,遗漏了什么等等。同时对于一些后进生,课堂上千万不要丢掉他们,不理他们,不给他们发言、练说的机会。相反,要像警察一样时常盯着他们,与他们进行目光的交流。因为他们后进,可能有更多的听不懂的地方,而容易开小差,教师的目光以及点名回答,一是提醒他认真听课,同时也是在给他练习的机会。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全面实行“一帮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互助学习习惯,分小组学习,小组成员结成一帮一的互助对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例如做有关语

法和时态得练习题时,让他们同桌或小组讨论:这题为什么这样做,原因是什么,让他们用语法或时态等说出理由,说服对方。这样既让基础好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又帮助了其他的同学共同进步,不再出现很严重的“两极分化”,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二)、课后补差工作。

班里总会出现一些个别的差生,不是学习习惯差就是基础差,教师一定要课后花工夫,进行辅导。例如我就我校实际情况,请示校长,同时得到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每天利用早读前20分钟,到三楼电教室给他们补课。让他们把遗忘的知识都温故而知新。我觉得这样做效果还是挺大的,原来不及格的学生都追赶上来了,消灭了不及格率。

篇3:花都区2009统计公报

海洋经济增速整体减缓, 全年表现为“V”字型走势

与往年相比, 2009年海洋经济总体上呈现出“总量增、增速减”的特征。2009年, 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 我国海洋经济增速明显回落, 金融危机对某些海洋产业的影响已经显现。《公报》表明, 200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可比增速8.6%, 略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8.7%) , 增速较往年明显减缓, 与2008年相比回落3.3个百分点 (见表1和图1) ;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 比上年略有下降。受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部分海洋产业, 尤其是外贸依存度大的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等产业, 均出现了增速回落、产品出口量减少等状况。其中以海洋交通运输业影响最严重, 2009年海洋交通运输业比上年减少2.4%。海洋交通运输业是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 不仅在海洋经济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 而且对海洋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也十分显著。按照初步核算数据, 2009年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及其拉动的相关产业对海洋生产总值的贡献约占四分之一强, 其负增长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海洋经济整体增速的迅速回升, 造成2009年海洋经济低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局面。

从全年看, 海洋经济呈现出先抑后扬的“V”字型复苏特征。2009年上半年, 海洋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为显著, 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仅6.9%;下半年, 国家和沿海地方积极应对, 出台多项政策措施, 促进了海洋经济总量继续稳定增长, 一方面在国家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 如四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 海洋风电、沿海港口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另一方面多部沿海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刺激了沿海区域板块经济的迅速回升, 为海洋产业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 培育新的增长点和提高我国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机遇。随着国家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 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逐渐趋好, 以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为代表的产业逐步摆脱金融危机阴霾, 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均呈现出回稳的发展势头, 海洋经济总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并从整体上拉动了海洋经济的回升态势。

注:1.2005-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可比价速度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可比价速度来源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2005-2008年海洋生产总值及可比价增速来源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9》, 2009年海洋生产总值及可比价速度来源于《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主要海洋产业企稳向好, 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2009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各主要海洋产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实现了25%以上的增长速度, 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分别拉动海洋生产总值1.8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 对海洋经济的总体回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海洋工程建筑业——受经济刺激政策拉动明显, 增速位居榜首

2009年, 随着“四万亿”资金的逐步落实, 对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沿海多座跨海大桥和港口改扩建工程相继施工, 如青岛胶州湾海湾大桥、港珠澳大桥等跨海桥梁, 潍坊港、烟台港、北海铁山港、防城港等港口改扩建工程项目, 这些海洋工程项目支撑着海洋工程建筑业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也使海洋工程建筑业成为2009年增长最快的海洋产业和拉动效应较大的海洋产业之一。《公报》显示, 2009年海洋工程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658亿元, 比上年增长31.9%, 增长速度高居各主要海洋产业之首。

由于海洋工程项目施工周期一般较长, 且多数项目刚刚开工建设, 2010年将延续工程施工进度, 预计2010年我国海洋工程建筑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海洋交通运输业──金融危机影响凸显, 全年负增长

金融危机对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影响最为严重。2009年,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港口业务量增速明显放缓, 部分港口出口货物量呈下降趋势, 航运运价下跌明显, 航运市场需求持续低迷。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 以及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逐渐减弱, 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总体企稳回升, 全年呈现出一季度探底企稳、二季度逐步回升, 三季度以来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旅客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等主要指标逐月递增, 但增长幅度尚未达到去年同期水平。截止到2009年底, 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9.1亿吨, 同比增长8.2%, 较去年同期回落了3.3个百分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2 082万标准箱, 下降5.8%, 较去年同期回落了18个百分点。《公报》显示, 海洋交通运输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 748亿元, 比上年减少2.4%, 成为唯一负增长的主要海洋产业。

伴随着2010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逐渐趋好, 出口航运市场需求的逐步回温, 总的来看, 金融危机对海洋交通运输业行业的消极影响正在逐步减弱, 积极因素正在逐渐增多, 加之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即将召开, 会议所带来运输需求的大量增长将为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注入强劲的动力, 预计2010年海洋交通运输业将恢复金融危机之前的增长势头。

海洋油气业──供需价格双重影响, 量增值减

2009年, 我国加大了对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在渤海海域成功获得渤中2-1、秦皇岛29-2和锦州20-2北等一系列新发现, 与此同时中海油的渤中28-2南油田, 番禺30-1气田、锦州25-1南、曹妃甸18-2等油气田也相继在年内投产, 大大促进了海洋油气产量增长。但是,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受到全球原油供需市场动荡和石油价格波动的双重影响, 特别是自2009年初油价的持续走低, 导致我国海洋油气业增加值大大缩水, 增速明显回落。《公报》显示, 2009年海洋油气业实现增加值748亿元, 与上年相比, 现价增加值减少了280亿元, 但受价格影响可比增长仍达到8.5%, 增速回落了13个百分点。

预计2010年,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必将带动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 国际油价稳中有升的可能性较大;与此同时, 我国海洋油气生产能力的迅速提高, 新发现油气田的逐步相继投产, 总的来看2010年我国海洋油气业整体形势看好。

滨海旅游业──国内旅游需求增长较快, 经济拉动效应显著

我国滨海旅游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的优势产业。2009年, 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投入的增加, 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相关政策的相继实施, 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逐步趋好, 我国国内旅游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国际旅游迅速回升。据初步核算, 全年滨海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千亿元, 同比增长近9%;滨海国际旅游收入近1.4千亿元, 同比下降近2%。

我国滨海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的特点, 直接或间接影响百余个细分行业。因此, 滨海旅游消费对我国海洋经济相关产业产生直接的拉动作用, 成为2009年对我国海洋经济拉动效应最大的主要海洋产业, 初步核算表明, 滨海旅游业对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增速拉动了1.8个百分点。

2010年, 我国刺激内需的一系列政策将继续发挥作用, 滨海国内旅游仍将是我国滨海旅游业的重要增长点和中坚力量;与此同时,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继续趋好, 2010年我国又将迎来两个重要的国际盛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 滨海国际旅游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海洋船舶工业──危机反应滞后, 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2009年, 国家《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 使海洋船舶工业逐步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高新技术船舶建造能力, 总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水平, 但增速放缓。沿海地区海洋造船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一些大型企业迅速崛起, 如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造船完工603万载重吨,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380万载重吨, 江苏新时代造船公司257万载重吨, 三个公司的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29.2%。另外,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也取得了突破, 第六代半潜式钻井平台、世界首座圆筒型超深水钻探储油平台和3 000米深海铺管船建成交付, 其技术数据和制造周期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填补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空白;首艘3 000吨级小水线面综合考察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等新产品的成功交付, 都标志着我国在海洋科考船研发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尽管2009年海洋船舶工业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 但是从主要指标来看, 造船完工量虽保持增长, 但增速放缓;手持订单量略有下降, 但变化不大;新船成交量受全球船舶订造需求大幅下降影响, 明显下滑。由于造船行业生产周期较长, 对金融危机反应具有滞后性, 新承接订单的明显下滑将对今后2至3年船舶生产带来影响, 因此海洋船舶工业受金融危机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保稳定、调结构将是未来五到十年的海洋船舶工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海洋电力业──新能源市场前景广阔, 增长潜力巨大

2009年, 受国家和沿海地区鼓励清洁能源开发政策的影响, 特别是国家出台的四万亿元刺激经济政策的推动, 我国海洋电力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实现增加值12亿元, 比上年增长25.2%, 成为2009年增速较快的主要海洋产业之一。沿海地区的海上风能利用的趋势逐渐增强, 许多海上风电场建设项目相继运营投产, 成为我国海洋电力业发展的热点。如, 我国首座、也是亚洲首座海上风力发电场——东海大桥风电场首批3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首批海上 (潮间带) 风力发电机组 (2台1.5兆瓦) 的成功并网发电 (江苏如东县) ;山东沿海区域大型风电场项目正在建设。我国海洋电力业由浅近海域到海上风电的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也使得我国海洋电力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 随着近年来沿海大批风电场建设项目的相继竣工投产, 以及国家对海洋电力等战略型海洋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 以海洋风电为首的海洋电力产业的政策发展环境将越来越好, 将成为海洋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对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繁荣地区经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金融危机影响程度存差异, 长三角经济区呈现负增长

《公报》显示, 2009年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12 015亿元、9 466亿元和6 614亿元, 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7.6%、29.6%、20.7%。

2009年, 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都受到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以长三角经济区受到的冲击尤为突出。2009年长三角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不仅比2008年相比回落了2.5个百分点 (现价) , 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也减少了2.6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 在长三角经济区, 上海一直占据半壁江山, 海洋经济总量基本保持在50%左右, 可以说上海海洋经济对长三角经济区海洋经济具有非常大的牵动作用。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 上海市海洋经济增速出现负增长, 降幅接近20% (现价) , 进而影响长三角海洋经济总量出现回落。另一方面, 海洋交通运输业是长三角经济区主导海洋产业之一, 多年来, 该产业增加值占长三角经济区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合计比重均处在40%左右的水平, 高于环渤海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区。2009年海洋交通运输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最大冲击。港口业务量增速明显放缓, 部分港口出口货物量呈下降趋势, 特别是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较2008年减少10.7%, 加之航运运价下跌, 航运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2009年长三角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缩减较大。

金融危机源于国外, 因此越是对外依存度高的海洋产业和沿海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越严重, 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减弱, 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将会逐步实现全面复苏, 长三角经济区海洋经济也将走出低谷, 反转上升。

2010年发展展望

2009年, 面对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海洋经济以稳定向好的发展势头走过了新世纪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 2010年将是海洋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 同时也是海洋经济稳步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年。当前, 世界经济正逐渐复苏, 对外贸易形势日趋好转, 我国国民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也在逐步增强, 国家和沿海地方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效应正在不断显现, 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将为我国海洋经济的稳步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但是, 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 国际形势瞬息万变, 未来海洋经济还面临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

篇4:花都区2009统计公报

关键词:在地统计;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 C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85-2

1 为什么要实行“在地统计”

丽水市2000年“撤地设市”后,市区改变了原来实行的“在地统计”原则,即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包括中央和省属单位)和在城区的私营以上企业由市统计局负责统计,城区的个体户、区属单位和乡镇由莲都区统计局负责统计。随着市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模式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很难适应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高准统计数据的需要,同时也影响了市、区两级统计政府部门职能的发挥。主要问题:

1.1 不利于真实反映现况

2011年之前莲都区只有工业、投资和农业生产的统计数据,其他数据都是市区的,在各级政府各类考核评比、排位中,莲都区都处于较后位次,这实际上是无法真实反映莲都区(行政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不可比因素造成,也不利于莲都的发展和对外宣传。

1.2 不利于高准统计数据

一方面由于市直单位、莲都区、开发区管辖单位在地域上存在交叉,管理上存在权限不清,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变化无常,在统计上容易产生遗漏、重复现象。另一方面市区总量数据难把握,第三产业最为突出,以市场主体经营的第三产业是个体经济占大头,由莲都区局负责抽样调查,但总量指标又由市局出数,一个指标两家拼凑的体制,造成总量趋势难把握,数据质量难保证。

1.3 不利于整合统计资源

统计数据需要直接从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采集,市局采集数据仍需莲都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的配合,这种越权调查造成数据采集不便、增加磨擦、浪费统计资源和成本。另外对人力财力也是一种浪费,以管辖工业抽样调查为例,市、区要分别建框抽样调查,若实施在地统计,只需建立一个抽样框就行了,总体扩大了,调查的样本单位和调查费用可减少50%。

2 实行“在地统计”的具体做法

莲都区成立“在地统计“领导小组,与丽水市统计局讨论协商“在地统计”具体做法之后,确定“在地统计”实施范围和对象,明确市、区统计机构职责的基础上,鉴于莲都区作为中心城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先进专业”的方式,即对基础相对扎实的专业如工业、批零贸易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作为先行专业推出,之后全面推行“在地统计”改革。

2.1 成立“在地统计”领导小组

根据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水市区“在地统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强对市区“在地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市区“在地统计”工作顺利实施,经研究决定,成立莲都区统计局市区“在地统计”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班子成员分工负责。

2.2 确定“在地统计”实施范围和对象

2.2.1 莲都区“在地统计”的实施范围

区属为撤市设区前的原丽水市行政区域,莲都区行政区域即为市区行政区域,为莲都区。

2.2.2 “在地统计”实施对象

莲都区范围内各类法人单位、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包括中央属、省属、市属、区属及以下的企业、事业、机关、社会团体法人和民办非企业等其他法人,及其法人单位所属的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及住宿餐饮业、服务业等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对部分不宜按行政区域划分其生产经营活动情况的单位,如部分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铁路、邮政局、通信公司,重要的城市公用事业和跨越区县范围的城市建设项目,以及中央省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拟保留由市统计局管理,不列入实行范围。

2.3 明确“在地统计”职责的调整

“在地统计”调整前市、区统计局按照丽水市委(2000)1号文件明确的市、区事权划分进行统计的模式,即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包括中央和省属单位)和在城区的私营以上企业由市统计局负责统计,城区的个体户、区属单位和乡镇由莲都区统计局负责统计。

实行“在地统计”后,按照行政区域,莲都区统计局、丽水市经济开发区和丽水市统计局统计职能进行相应调整。区统计局负责莲都区除开发区以外的行政区域的所有统计对象的经济社会统计工作,同时按莲都区行政区域进行国民经济核算。

2.4 实行“在地统计”的步骤方法

2.4.1 切实加强汇报,解决重点难点

认真做好区政府主要领导“在地统计”实施方案调研活动的准备工作,准备好详实的汇报资料,提请需要由政府层面解决的问题,同时向分管领导汇报。与区财政局衔接,编制并上报“在地统计”后的预算方案。与人劳社保局衔接,力求最快做好新增人员的选调和招考工作。与区机关事务管理科衔接,做好办公用房准备,办公设备的采购等工作。

2.4.2 切实加强沟通,做好工作对接

由莲都区统计局科室负责人牵头,分专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做好与市局的沟通衔接,稳步推进。专业人员按“在地统计”要求试行市区口径报送,以便发现问题,落实解决措施。按照各专业稳步推进,分批到位的原则实行。

2.4.3 切实加强管理,规范数据使用

市区实施“在地统计”后统计数据公布使用按丽政办发[2010]146号规定执行。莲都区统计局统计数据公布格式为:莲都区:其中:区属、区局综合科牵头,确定简要本、月度卡片、年鉴等有关综合统计资料版式修改,平时进度分析采用区属口径。

3 实行“在地统计”遇到的问题

3.1 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

2000年之前原丽水市的统计体制相当于在地统计,而近年来统计工作任务明显增多,如逢0年的人口普查,逢5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逢6的农业普查和逢3、逢8的经济普查。区统计局不仅承担区本级的普查工作,还要承担市区的普查工作任务,而莲都区又是丽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普查工作任务相当艰巨,整体工作量已非同日而语,人员力量上的不足显而易见。

3.2 考核指标问题

由于受市区事权划分体制的影响,统计工作实行“在地统计”体制以后,工业增加值,三产增加值多发生变化;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人口指标,市区又是密不可分;因此,可能的情况是:莲都区在县、市、区工作考核中,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较之使用市区总量指标,不能正确反映莲都区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3.3 部门间协调问题

原来许多市属部门、单位报表直接报送市统计局,在地统计后,反而要报送莲都统计局,有些会思想不通,有些还会产生抵触情绪,这对及时准确报送表造成被动和问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凡涉及市直单位的,市统计局负责组织协调。尤其是统计执法过程中,要支持配合莲都区统计局的工作。

4 下阶段“在地统计”工作思考

4.1 稳步推进、加强联系

一是各专业实行稳步推进,分批到位。按照市、区统计局主要负责人会议研究确定的工作原则和方案分别抓实抓到位。二是针对区统计职能和统计范围的扩大,要本着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莲都区统计局实行“在地统计”工作的具体方案,确保统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市统计局的联系与沟通,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主动与市局沟通,协商解决,确保过渡时期各项工作的顺利过渡。

4.2 转变观念,狠抓落实

随着“在地统计”的分步实行,区统计局的统计业务工作量将大幅度增加。长期以来莲都区和各乡镇、街道的统计力量相对较弱,统计手段方法相对落后。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区级统计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统计网络,积极改善统计工作条件,特别要适应新时期统计资料采集与社会共享的需要,提高统计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为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做好统计服务,同时努力建立一支工作责任心强、职业道德好、综合业务素质高的统计队伍。

4.3 强化宣传,严肃法制

篇5:花都区2009统计公报

教育部

2009年,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教育改革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义务教育

到2009年底,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3052个(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07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9.5%,“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7%。

由于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小学校数、学生数继续减少。全国共有小学28.02万所,比上年减少2.07万所;招生1637.80万人,比上年减少57.92万人;在校生10071.47万人,比上年减少260.04万人;小学毕业生1805.20万人,比上年减少59.7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4%;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36%和99.44%,女童高于男童0.08个百分点。

小学教职工和专任教师有所增加,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继续提高。全国小学教职工613.55万人,比上年增加0.2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63.34万人,比上年增加1.15万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4%,比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小学生师比17.88:1,比上年的18.38:1有所降低。

由于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初中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略有减少,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继续提高。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63万所(其中职业初中0.02万所),比上年减少0.16万所。招生1788.45万人,比上年减少71.15万人;在校生5440.94万人,比上年减少144.03万人;毕业生1797.70万人,比上年减少70.25万人。初中阶段

毛入学率9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5.60%,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全国初中专任教师351.80万人,比上年增加4.25万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28%,比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生师比15.47:1,比上年的16.07:1有所降低。全国普通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138750.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229.15万平方米。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3.88%、体育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49.43%,音乐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45.45%、美术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44.29%、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3.29%。普通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的比例为68%、体育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66.02%,音乐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9.87%、美术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8.84%、理科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3.14%。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数均有增加。全国共有幼儿园13.82万所,比上年增加0.45 万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657.81万人,比上年增加182.85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112.78万人,比上年增加9.58万人。

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672所,比上年增加32所;招收残疾儿童

6.40万人,比上年增加0.16万人;在校残疾儿童42.81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其中在盲人学校就读的学生4.84万人,在聋人学校就读的学生11.51万人,在弱智学校及辅读班就读的学生26.46万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在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65.23%和62.87%。残疾儿童毕业人数

5.74万人,比上年增加0.54万人。

高中阶段教育

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学校29761所,比上年减少 1045所;招生1698.86万人,比上年增加49.74万人;在校学生4640.91万人,比上年增加64.84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9.2%,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其中:

全国普通高中14607所,比上年减少599所;招生830.34万人,比上年减少6.67万人,下降0.8%;在校生2434.28万人,比上年减少42万人,下降1.7%;毕业生823.72万人,比上年减少12.34万人,下降1.48%。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49.33万人,比上年增加1.78万人,生师比16.3:1,比上年的16.78:1有所降低,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3.61%,比上年提高2.06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9.26%;体育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9.43%;音乐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4.87%;美术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5.94%;理科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为83.74%(83.38%);建立校园网的学校占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比例为74.02%。各项办学条件均比上年有所改善。

全国成人高中753所,与上年持平;在校生11.47万人,比上年减少1.23万人;毕业生9.80万人,比上年增加0.46万人。成人高中教职工0.61万人,比上年减少0.0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44万人,比上年减少0.01万人。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14401所,比上年减少446所;招生868.52万人,比上年增加56.41万人;在校生2195.16万人,比上年增加108.07万人。其中:

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789所,比上年减少57所;招生311.71万人,比上年增加7.93万人;在校生840.43万人,比上年增加23.15万人;毕业生241.52万人,比上年增加20.96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41.13万人,比上年增加0.8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7.23万人,比上年增加1.09万人。

全国职业高中5652所,比上年减少263所;招生313.17万人,比上年增加22.51万人;在校生778.42万人,比上年增加28.1万人;毕业生229.15万人,比上年增加17.52万人。职业高中教职工42.56万人,比上年减少0.2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2.15万人,比上年增加0.18万人。

全国技工学校3077所,比上年减少26所;招生156.75万人,比上年减少5.09万人;在校生415.32万人,比上年增加16.47万人;毕业生115.53万人,比上年增加5.96万人。

少3.43万人。

全国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883所,比上年减少100所;招生86.89万人,比上年增加31.06万人;在校生160.99万人,比上年增加40.34万人;毕业生38.99万人,比上年增加0.09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9.42万人,比上年减少0.9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6.26万人,比上年减少0.4万人。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689所,比上年增加2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305所,比上年增加 42所,成人高等学校384所,比上年减少16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090所,高职(专科)院校1215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6个;其中高等学校481个,科研机构315个。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

全国招收研究生51.09万人,比上年增加6.45万人,增长14.45%;其中博士生6.19万人,硕士生44.90万人。在学研究生140.49万人,比上年增加12.19万人,增长9.50%;其中博士生24.63万人,硕士生115.86万人。毕业研究生37.13万人,比上年增加2.65万人,增长 7.69%;其中博士生4.87万人,硕士生32.26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39.49万人,比上年增加31.83万人,增长5.24%;在校生2144.66万人,比上年增加123.64万人,增长6.12%;毕业生531.10万人,比上年增加19.15万人,增长3.74%。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01.48万人,比上年减少1.08万人;在校生541.35万人, 比上年减少6.94万人;毕业生194.39万人, 比上年增加25.3万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1042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62.5万人;非学历教育报考1051万人次。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为9086人。

比上年增加5.77万人。生师比为17.27: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8.42万人,比上年减少0.5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04万人,比上年减少0.28万人。

成人培训与扫盲教育

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289.46万人次,当年已结业531.70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5411.21万人次,当年已结业6112.75万人次。

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5.31万所,比上年减少0.89万所;教职工49.5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5.24万人。

成人初等学校1.41万所,与上年持平;毕业生107.54万人,比上年减少12.32万人;在校生95.96万人,比上年减少14.16万人。教职工2.11万人,比上年增加0.0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24万人,比上年增加0.27万人。

全国共扫除文盲95.74万人,比上年减少19.28万人;另有114.86万人正在参加扫盲学习,比上年减少10.1万人。扫盲教育教职工6.16万人,比上年减少2.4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16万人,比上年减少1.54万人。

民办教育

篇6:花都区2009统计公报

情况统计公报

一、学前教育有较大发展

2009年,全省加大学前教育发展力度,学前教育规模有了突破性发展,共招幼儿126.4万人,比上年增加8.27万人,增长7%;在园幼儿249.47万人,比上年增加17.12万人,增长7.37%;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7.3%,比上年提高5.11个百分点,是近10年来发展最快的年份。学前教育结构得到优化,学前班幼儿逐年减少,2009年全省有66.48万人,占学前教育总人数的26.65%,比上年下降了1.23个百分点。

二、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

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及人口的减少,小学学校数及办学规模继续缩减,2009年全省小学共招生127.42万人,比2003年高峰年减少45.6万人;在校生887.65万人,比上年减少68.82万人,比高峰年2005年减少179.4万人;小学巩固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2009年,全省初中学校数及招生数首次下降,在校生数仍有小增幅长,共有初中学校3322所,比上年减少12所;招生175.68万人,比上年减少4.69万人;在校生503.67万人,比上年增加5.79万人,增长1.16%。

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新进展 2009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151.78万人,比上年

增加24.82万人,增长19.55%,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年份;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达到79.99万人,比上年增加19.84万人,增长32.98%,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52.70%,首次超过普通高中招生数;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377.9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92.4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185.46万人),比上年增加了42.55万人,增长12.6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率达到79.9%,比上年提高了7.9个百分点。

四、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得到优化,质量得到提高

2009年,全省有普通高校129所,比上年增加4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54所(含独立学院17所)、高职高专院校75所;在粤的普通本专科学校招生43.86万人,比上年增加

4.79万人,增长12.25%;工学类院校和专业招生明显增加,占总招生的30.88%,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3.41万人,比上年增加11.77万人,增长9.68%;全日制研究生在校生6.59万人,比上年增加7068人,增长12.01%;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46.34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4.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全省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个、硕士学位授权单位31个(含19个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普通高等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43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

到目前为止,全省高等学校已有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

上一篇: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十大注意事项下一篇:学校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