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

2024-05-26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共12篇)

篇1: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

高二物理会考知识点1

一、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1、不仅电荷能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亦能产生电场;

2、不仅电流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亦能产生磁场;

二、对麦氏理论的理解

1、稳恒的电场周围没有磁场;

2、稳恒的磁场周围没有电场

3、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恒的磁场;

4、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恒的电场;

5、非均匀变化的电场、磁场可以相互转化;

三、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

四、电磁波: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1、有效向外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1)要有足够高的频率;

(2)电场、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开放电路)

2、电磁场的性质:

(1)电磁波是横波;

(2)电磁波的速度v=3.0_108;

(3)遵守波的一切性质;波的衍射、干涉、反射、折射;

(4)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高二物理会考知识点2

光电效效应: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向外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发射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1、现象:

(1)、任何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光,只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在金属上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光子;光子的能量:E=hγ(光的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3、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4、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四、激光具有:相干性(作为干涉光源);平行度好(作光盘、测量);亮度高(加热、光刀)

五、物质波:(自然界中的物质可分为:场和实物)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有波动性;

2、物质波的波长:λ=h/p;

高二物理会考知识点3

1、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古人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2、伏打于18春发明了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电堆”——最早的直流电源。他的发明为科学家们由静电转入电流的研究创造了条件,揭开了电力应用的新 篇章。

3、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英国化学家斯旺为代表的一批发明家,发明和改进了电灯,改变了人类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习惯。

4、18,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展示了电与磁的联系,说明了电与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对电与磁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预示了电力应用的可能性。

5、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的艰苦探索,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奏响了电气化时代的序曲。

6、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他的理论,足以与牛顿力学理论相媲美,是物理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贡献。

7、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被誉为无线电通信的先驱。后人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命名了 频率的单位。

高二文科物理复习资料(二)

1、避雷针利用_尖端放电_原理来避雷: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会通过针尖放电,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使建筑物免遭雷击。

2、各种各样的电热器如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熨斗、电热毯等都是利用_电流的热效应_来工作的。

3、在磁场中,通电导线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我们使用的电动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

4、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洛伦兹力。电视机显象管就是利用了电子束磁偏转_的原理。

5、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人们制造了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变压器,在现代化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6、日光灯的电子镇流器是利用_自感现象_工作的;而电磁炉和金属探测器是利用_涡流_工作的。

7、电磁波具有能量,人们利用电磁波中的某个波段制造了_微波炉_来加热食物。

8、电磁波可以通过电缆、光缆 进行有线传播,也可以实现 无线 传输。在进行无线电通信时,需要发送和接受无线电波,_天线_是发射和接受无线电波的必要设备。

9、把声音、图像等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的过程,称为 调制 。信号的调制方式有调幅信号和调频信号两种方式。其中调频 信号由于抗干扰能力强,操作性强,因此高质量的音乐和语言节目,电视伴音采用这种信号调制方式。

10、下面列出一些医疗器械的名称和这些器械运用的物理现象。请将相应的字母填写在运用这种现象的医疗器械后面的空格上。

⑴ 光机 D ; ⑵紫外线灯 C ;⑶理疗医用“神灯”照射伤口,可使伤口愈合得较好。这里的“神灯”是利用了 E 。

A.光的全反射; B.紫外线具有很强的荧光作用;

C.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D. 射线的很强的贯穿力;

E.红外线具有显著的热作用; F.红外线波长较长易发生衍射。

篇2: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通常有两种情况:

(1)物体A追上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则A追上B时必有,且

(2)物体A追赶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要使A与B不相撞,则有

易错现象: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篇3: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

一、串并联电路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当中已经了解了一些串并联电路的知识,对于一些简单的电路图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其中的串并联关系,但是一些学生只是简单地知晓在串联电路当中的电流是相等的等知识,而对实验操作当中的高低电势等知识却没有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很少知道仪器的负极和正极该如何进行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常常会需要对一些物理规律进行解析。比如可以强调在遇到有多条支路的电路时,可以选择一条比较容易的支路进行连接,其他支路可以逐渐连接到电路当中;在进行仪器联连接的时候,可以根据正极接高势,负极接低势的规律进行操作;在有电流流经的时候,电路所含有的电势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老师需要进行重点强调,使学生进行分别记忆,不仅可以有效解放学生的固定思维,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

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一些学生无法灵活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是由于学生只是记忆公司,而没有了解公式当中所蕴含的规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使学生掌握物理公式出现的原因,才能有效应用公式进行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时候,需要对电源电动势进行准确理解。电动势是电源的特性之一,具有较强稳定性;在进行测量电动势大小的时候可以通过测量未接电源之前的电压,其数值是相同的;在测量电阻的时候,如果电路处于串联的状态,则总电阻则与多个电阻保持一致。如果电路处于并联的状态,则总电阻为各个电阻相加的数值。另外根据欧姆定律I=E/(R+r)可以了解到电阻、电压、电流变化的影响,并且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规律。比如在总电阻变大的时候,电路当中的电流减少,并且电压增加;在串联电路当中,电阻的变化和电流、电压是相反的;在并联电路当中,电阻的变化和电流、电压的变化是相同的。通过这些规律的学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灵活应用欧姆定律解决所遇到的物理问题。

三、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

在进行学习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时,常常需要结合圆周运动以及其它数学知识进行解题。学生在处理这样的物理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由于电荷的运动轨迹的圆心比较难找,而且边界比较模糊不好确定。为了突破这一难关,需要在解题的时候进行建立物理情境,从而了解电荷在磁场内的运动范围。同时在高涨阶段,所给题目经常是均匀的磁场,因此可以根据题目的内容确定磁场的边界。比如可以使用先补后去的解题方法,即先假设所遇到的磁场是均匀的,在可以准确确定电荷的运动轨迹和圆心。再按照题目所设立的情景进行,进行确定真正的磁场。最后再使用确定圆心的条件,如根据出射点、运动半径、方向等因素,进行确定电荷运动轨迹的圆心。通过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分析题目的重要条件,也可以有效解决复杂的求电荷运动轨迹圆心,降低学生解物理题的难度。

四、结束语

在高二学生当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学生常常使用一些比较生硬的理论或者机械的记忆进行解题,再加上自身的基础知识不够系统化,使得其陷入有理论而无法下手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使用一种进行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解题,应该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题目。同时也需要教会学生进行掌握物理知识的规律,打破固定思维的限制,仔细分析物理题目的内容,找出其突破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摘要:在高二物理当中存在三个电学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困惑性,这三个电学知识分别为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这些知识点当中,虽然所涉及的物理公式比较简单,但是会根据情景的不同产生大量的变化,并且可以被用于解决不同的物理题。对于一些思维转换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常常会陷入有公式确不知道如何进行应用的困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使学生可以顺利学会应用这三个知识点,本文分析高二物理三个电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且将比较常见的变化进行列举,旨在使学生可以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高二物理,知识点,学习困惑,总结,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萧凌.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J].湖南中学物理,2014年05期:120-121

[2]任新成,李娜,蒋雪梅.中学物理规律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框架与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年01期:85-86

篇4:谈高中物理会考教学复习

根据会考要求、现行会考的实际情况及高考的改革趋势,我们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普遍把会考复习等同于第一轮的高考复习,教法上采用题海战术,多讲多练,讲究熟能生巧,而且在选题上也一味追求难深偏。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学方法会使一大部分同学因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而产生厌学情绪,在心理上势必会产生望而却步的自卑心理。所以在会考复习中我们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现行会考中知识点难度并不比以往的要求高、题目不深挖、不铺开的特点,多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一、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中会考改革的一个特点,虽然在会考中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但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物理基本知识的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物理中的某些概念、规律的内容,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进行表达。

二、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物理是实验性学科,其中的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我们都知道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和規律的理解,而且实验能力既是会考又是以后高考中考查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正因为实验的重要性,所以在会考中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在笔试中实验题的占分量也较大,作为高二的物理教师,在会考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实验的复习。必须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物理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深抓概念复习,打好坚实基础。

物理概念复习是教学复习中的重要环节,忽视概念复习,只讲不练,或练的不够,是导致概念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在要概念复习中采取:一是围绕课本并按一定的知识体系,精心编写复习提纲、讲义,要求学生在课前能按照讲义上的提示认真阅读课本,并完成讲义上需要填空的内容,教师上课时注意检查每位学生作业情况;二是在课尝上对一些重要的概念、作重点讲解,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让学生既知当然又知所以然,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明白每一个公式的意义,努力引导学生构建一个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三是课后给学生选编一些典型的、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在复习中为了强化基础知识,让学生确实把掌握基础知识放在首要位置。为此我们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不给学生订购任何复习资料,决不搞题海战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2)加强实验复习,让学生亲自操作。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搞好实验复习,将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应付实验或“纸上谈兵”,缺乏条理训练,特别是缺少基本技能训练,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实验复习中,教师在做好实验技能示范的基础上,切实让学生自己独立做好每个实验,认真分析每个实验现象和所得的结论,不马虎了事,不走过场。

(3)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篇5: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干涉: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互叠加,在某些地方振动加强,某些地方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

(1)发生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2)波峰与波峰重叠、波谷与波谷重叠振动加强;波峰与波谷重叠振动减弱;

(3)振动加强的区域的振动位移并不是一致;

2、衍射:波绕过障碍物,传到障碍物后方的现象,叫波的衍射;(隔墙有耳)

能观察到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差不多;

3、衍射和干涉是波的特性,只有某物资具有这两种性质时,才能说该物资是波;

二、光的电磁说:

1、光是电磁波: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2)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光能发生衍射、干涉现象;

2、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

(1)从左向右,频率逐渐变大,波长逐渐减小;

(2)从左到右,衍射现象逐渐减弱;

(3)红外线:热效应强,可加热,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

(4)紫外线:有荧光效应、化学效应能,能辨比细小差别,消毒杀菌;

3、光的衍射:特例:萡松亮斑;

4、光的干涉:

(1)双缝(双孔)干涉:波长越长、双孔距离越小、光屏间距离越大,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越大;

(2)薄膜干涉:特例: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检测工件的平整性,夏天油路上油滴成彩色;

三、光电效效应: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向外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发射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1、现象:

(1)任何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光,只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在金属上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光子;光子的能量:E=hγ(光的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3、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4、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四、激光具有:相干性(作为干涉光源);平行度好(作光盘、测量);亮度高(加热、光刀)

五、物质波:(自然界中的物质可分为:场和实物)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有波动性;

篇6:高二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2)在相同电压下,U/I大的导体中电流小,U/I小的导体中电流大。所以U/I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叫做电阻(R)

(3)在相同电压下,对电阻不同的导体,导体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4)伏安特性曲线:用纵坐标表示电流I,横坐标表示电压U,这样画出的I-U图象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5)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

篇7: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

考试占比8~10%

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生长素的发现

向性实验,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

注意:光不是产生生长素的因素,有光和无光都能产生生长素(化学本质:吲哚乙酸)。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生长素的产生(嫩叶、发育着的种子)、分布(广泛)和运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1.生长素的二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反应不同,根最适浓度是10-10mol/L,芽的最适浓度是10-8mol/L,茎的最适浓度是10-4mol/L。

2.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活摘心使侧芽生长素降低,打破顶端优势。

3.生长素的功能应用

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不久长出大量的根。

②促进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籽果实。

③防止落花落果。

其他植物激素

细胞素:促进细胞和组织分化。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体液调节

指某些化学物质(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生理活动进行调节。

动物激素种类和生理作用

激素调节

篇8:农村普高物理会考备考策略

关键词:物理会考复习,策略,有效性

高中新课程改革对物理等一些科目会考时间作了调整, 由原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提前至高二第一学期期末, 使得物理课程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如按照正常的授课标准进行教学, 将造成复习时间紧、教学任务重的局面出现。那么在不增加课时和不多占课外时间的情况下, 如何提升复习针对性和有效性, 全面提高会考成绩, 对我们广大教师, 特别是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的农村普通高中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理科物理会考复习中的做法, 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深入研究“会考标准”, 提高课堂复习的针对性

新课程的实施, 使会考的知识内容与往年有了不少区别。因此在复习以前, 教师应认真研读新课程下的《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 了解《标准》共有多少个知识条目和需达到的考试要求, 分析新《标准》与旧教材《标准》的区别, 分析《标准》与高考《考纲》的区别, 结合近两年来新课程下的会考试题, 研究新课程下的考试的变化和如何体现考试要求, 做到心中有数, 不做无用功。根据笔者对新教材和新《标准》的理解, 主要有内容的变化和考试题型的变化。例如, 考题方面的变化如下: (1) 与STS联系的试题增多, 突出物理教学的应用性; (2) 注重对物理实验的考查, 特别是新课程中新增的实验; (3) 关注《标准》考试要求中d级层次内容, 计算题的主干知识点都来源于此。

二、回归课本, 钻研教材, 提高课堂复习实效性

会考作为一种测量和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基础性水平考试, 与以选拔性、升学率为主的高考有着明显的区别, 毕业会考着重在于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落实情况, 试题侧重于通式通法应用, 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下列几种途径来提高复习效率:

1. 应用概念图, 将知识体系系统化、网络化

根据人的记忆规律, 如果把所学的概念纳入一个网络, 就不容易遗忘, 而且在解决问题时也更容易快速检索出所需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概念图法进行复习。

概念图是表示概念和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图。概念图包括概念、分支和层次、概念间的连接线和连接语、例子等几部分。概念图的制作可以用纸和笔, 还可用专门的绘图软件 (如Inspiration) 。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可在教师示范、引导、帮助下, 最后由自己制作完成。通过制作概念图, 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促进新旧概念的整合, 形成概念网络。

2. 梳理易混淆的概念

在新课教学时, 知识之间常常是隔离的, 对一些相似或易混淆的知识没有系统整理, 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 在复习阶段通过对知识进行整合, 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随地球一起运动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随地球一起运动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与在地球表面绕地球运行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地球表面绕地球运行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与在高空绕地球运行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等。

3. 对易错、常错题进行归类总结

对于常错、易错的题目, 教师和学生都应做一个有心人, 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 对这些题目及时加以整理, 进行分类记录, 便于以后学习。教师可从三个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 (1) 错在哪里? (2) 错因何在? (3) 如果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结果又将如何变化?对于学生大面积含糊的知识漏点、难点、疑点, 可组织讨论, 使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质疑相结合, 与学生共同探讨, 解决问题。

4. 培养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看了题目后不知道如何下手, 在老师提示后, 恍然大悟。我觉得主要是学生在学习后没有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对知识进行整合, 在学生已有知识贮备的基础上, 逐步培养学生有效的解题思路, 并总结出最佳的解题方法。如在动力学中, 应让学生总结出解题的总体思路两条主线:一是用力的知识解题, 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定律;二是用能量的知识解题, 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衡定律和能量守衡。当然在原教材体系中还有第三种思路, 是用动量的知识解题, 即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衡定律, 但在新课程中, 对动量这一知识已不作考试要求。

三、即时练习, 解决遗忘, 提高复习时效性

“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这些话语我们都很熟悉。的确, 复习是记忆之母, 我们巩固所识记过的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复习。但根据新课程物理教学课时安排, 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多轮次的复习, 因此学生便产生了“复习后面就忘了前面”这一困惑, 那么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在复习过程中除了每天的巩固练习和单元测试外, 为解决遗忘, 还设计了阶段性的巩固练习, 即“高频率、低难度、小题量”的训练, 穿插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方法如下:

(1) 固定练习时间。每周2次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 给学生定时练习, 不管完成与否, 10分钟全部上交, 任课教师课后即时批改, 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或集中讲解或个别面批或单独辅导等, 及时把问题解决。

(2) 选择练习内容。题目的难度较低, 主要以体现双基的题目为主。题目的来源, 以前面所学或复习内容为主, 着重在于会考中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平时学生易混淆的概念和典型错题。

(3) 固定练习题量。题目量不宜偏多, 控制在8~10题, 以选择题为主。

通过以上训练, 不断强化、刺激, 使学生不断巩固已有的知识, 从而把输入的信息由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 解决遗忘困惑。

四、重视板演, 规范解题, 提高考试得分率

每次考试结束后, 学生对发下的试卷, 总觉得成绩没想象中的好, 解题不规范造成失分较多, 成为影响分数提高的瓶颈。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板书、作业等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规范习惯, 主要可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 简洁文字说明与方程式相结合 (说明隐含条件;说明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说明题中没有的符号意思;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说明矢量方向及正负号) 。 (2) 尽量用常规方法, 使用通用符号 (大众化) 。 (3) 分步列式, 用原形方程式而不是变形式或结果式, 也不要用综合或连等式。 (4) 对复杂的数值计算题, 先符号运算, 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5) 答案中不能含有中间量和未知量。

五、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取决于认知、情感和动机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良好的学业情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

(1) 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在现有的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下, 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路走来, 厌学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因此我觉得, 教师与学生应加强情感沟通,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克服厌学情绪, 激发学习热情。只有学生爱上课了, 想上课了, 有责任感地上课了, 这样的课堂, 才会有效!

(2) 重视“弱势”学生的教育。做好“弱势”学生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一环。“弱势”学生可归为三类: (1) 学困型弱势学生, 指学习基础差, 学习习惯不好, 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 (2) 贫困型弱势学生, 指家庭经济条件暂时比较困难的学生; (3) 品德型弱势学生, 指行为不够检点, 品德不够端正的学生。对此, 教师不能放松对这三类学生的引导, 因为这些学生引导好, 对良好班风、学风的创建有较大的影响。教师通过“牵引”“帮教”“助困”等手段, 既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又对提高物理会考成绩大有帮助。

物理会考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周密计划、合理安排。教师除了要做到上述几点外, 还必须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不断修正复习计划,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 对症下药, 反复练习。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会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办公室.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标准 (物理)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9.

篇9: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a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b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他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C魏尔肖补充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学说的内容: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菌的结构有:鞭毛,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绝大多数的细菌是异养生物。蓝藻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此外还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分子。不同点:原核细胞内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有拟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3.细胞膜的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是流动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也是可以运动的。(见书本68页图4-6)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膜具体选择透过性: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利用这个特点,可以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

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功能:a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B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C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4.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具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少量DNA,RNA;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具有双层膜,有基粒(类囊体垛叠成),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少量DNA,RNA。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溶酶体:是“消化车间”。细胞器之间是协调配合的: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线粒体供能。(见书本45,46页的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图)

篇10: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

1、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2、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XAXa(携带者)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

(2)隔代遗传现象(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

?(A+G)/(T+C)=1;(A+C)=(T+G)

?一条链中A+T与另一条链中的T+A相等,一条链中的C+G等于另一条链中的G+C

?如果一条链中的(A+T)/(C+G)=a,那么另一条链中其比例也是a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的概念、条件、特点、结果和意义)

DNA分子复制过程是个边解旋边复制。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

DNA复制的条件要相关的酶、原料、能量和模板。

其特点是(非连续性的)半保留复制。

其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

如果一条链中的(A+C)/(G+T)=b,那么另一条链上的比值为1/b

另外还有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50%

5、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

6、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二、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

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

(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末期:(n)

4个精细胞:(n)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

篇11: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篇12: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A)(B)(C)(D) 12F

2.在静电场中,一个电子由a点移到b点时电场力做功为5 eV,则以下认识中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的方向一定由b沿直线指向a (B) a、b两点间电势差Uab=5 V

(C)电子的电势能减少5 eV (D)电子的电势能减少5 J

3.如图1所示,虚线表示电场中的等势线,相邻等势线之间的电势差相等,一电子以一定的初速度进入电场中,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由此可判断()

(A)M点电势高于N点电势

(B)电子在M点受到的电场力小于在N点受到的电场力

(C)电子在M点的电势能小于在N点的电势能

(D)电子在M点的动能小于在N点的动能

4.如图2所示的图象能正确反映下面哪两个量的变化规律()

(A)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y表示速度,x表示时间

(B)路端电压与外电阻,y表示路端电压,x表示外电阻

(C)带电粒子在某处所受电场力与带电量,y表示电场力,x表示带电量

(D)电容器的带电量与电压,y表示带电量,x表示电压

5.图3所列的4个图象中,最能正确地表示家庭常用的白炽电灯在不同电压下消耗的电功率P与电压平方U2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以下哪个图象()

6.如图4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当滑动变阻器的触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时,发现电压表V1、V2示数变化的绝对值分别为△U1和△U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灯泡L1、L3变暗,L2变亮(B)小灯泡L3变暗,L1、L2变亮

(C)ΔU1<ΔU2 (D)ΔU1>ΔU2

7.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B为零的位置,那么它受到的磁场力也一定为零

(B)通电导线所受的磁场力为零,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也一定为零

(C)放置在磁场中1 m长的通电导线,通过1 A的电流,受到的磁场力为1 N,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就是1T

(D)磁场中某处的B的方向跟电流在该处受到磁场力F的方向相同

8.如图5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液滴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的竖直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电场和磁场的方向如图.那么这个液滴的电性与转动方向应是()

(A)一定带正电,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B)一定带负电,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C)一定带负电,但旋转方向不能确定

(D)电性和旋转方向不能确定

9.质谱仪是一种测定带电粒子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如图6所示,离子源S产生的各种不同正离子束(速度可看作为零),经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有界匀强磁场,到达记录它的照相底片P上,设离子在P上的位置到入口处S1的距离为x,可以判断()

(A)若离子束是同位素,则x越大,离子质量越大

(B)若离子束是同位素,则x越大,离子质量越小

(C)只要x相同,则离子质量一定相同

(D)只要x相同,则离子的比荷一定相同

10.如图7所示,a为带正电的小物块,b是一不带电的绝缘物块,a、b叠放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地面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用水平恒力F拉b物块,使a、b一起无相对滑动地向左加速运动,在加速运动阶段()

(A) a、b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减小

(B) a、b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增大

(C) a、b物块间的摩擦力减小

(D) a、b物块间的摩擦力增大

第Ⅱ卷(共60分)

二、实验题(20分)

11.(4分)某同学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薄的金属圆片的直径和厚度.读出图8中的示数.该金属圆片的直径的测量值为______cm.厚度的测量值为______mm.

12.(16分)欲用伏安法测定一段阻值约为5Ω左右的金属导线的电阻,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现备有以下器材:

(A)电池组(3 V,内阻1Ω)

(B)电流表(0~3 A,内阻0.0125Ω)

(C)电流表(0~0.6 A,内阻0.125Ω)

(D)电压表(0~3 V,内阻3 kΩ)

(E)电压表(0~15 V,内阻15 kΩ)

(F)滑动变阻器(0~20Ω,额定电流1 A)

(G)滑动变阻器(0~2 000Ω,额定电流0.3 A)

(H)开关、导线

(1)(6分)上述器材中电流表应选用的是______;电压表应选用的是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的是______;(填写各器材的字母代号)

(2)(2分)实验电路应采用电流表______接法;(填“内”或“外”)

(3)(4分)设实验中电流表电压表的某组示数如图9所示,图示中I=______A,U=______V.

(4)(4分)为使通过待测金属导线的电流能在0~0.5 A范围内改变,请按要求画出测量待测金属导线的电阻Rx的原理电路图.

三、计算题(本题有3个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2分)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从x轴上的P(a,0)点以速度v,沿与x正方向成60°的方向射入第一象限内的匀强磁场中,并恰好垂直于y轴射出第一象限,如图10所示.请判断粒子带正电还是带负电,并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和射出点的坐标.(不计重力影响)

14.(12分)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9 V,内阻r=2Ω,定值电阻R1=6Ω,R2=10Ω,R3=6Ω,电容器的电容C=10μF.

(1)保持开关S1、S2闭合,求电容器C所带的电荷量;

(2)保持开关S1闭合,将开关S2断开,求断开开关S2后流过电阻R2的电荷量.

15.(16分)测定电子比荷(电荷q与质量m之比q/m)的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真空玻璃管内,阴极K发出的电子,经阳极A与阴极K之间的高电压加速后,形成一束很细的电子流,电子流以平行于平板电容器极板的速度进入两极板C、D间的区域.若两极板C、D间无电压,则离开极板区域的电子将打在荧光屏上的O点;若在两极板间加上电压U,则离开极板区域的电子将打在荧光屏上的P点;若再在极板间加一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则打到荧光屏上的电子产生的光点又回到O点.现已知极板的长度l=5.00 cm,C、D间的距离d=1.50cm,极板区的中点M到荧光屏中点O的距离为L=12.50 cm,U=200 V,P点到O点的距离;B=6.3×10-4 T.试求电子的比荷.(不计重力影响).

一、选择题

1.(C) 2.(C) 3.(A)、(B)、(C)4.(A)、(C)、(D) 5.(C) 6.(B)、(D)7.(A) 8.(B) 9.(A)、(D) 10.(A)、(C)

二、实验题

11.1.240;1.682(1.681~1.683均正确)12.(1)C、D、F (2)外

(3)0.48 2.20

(4)如图13所示(电路图4分)

三、计算题

13.粒子带负电;由射入、射出点的半径可找到圆心O',如图14所示,并得出半径为:,射出点离O的距离为,射出点坐标为.

14.(1)保持开关S1、S2闭合,则电容器上的电压:,电容器带电荷量:Q=CUC=3×10-5 C.

(2)保持开关S1闭合,将开关S2断开后,电路稳定时电容器上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此时电容器上的电荷量:Q'=CE=9×10-5C.而流过R2的电荷量等于电容器C上电荷量的增加量:QR2=ΔQ=Q'-Q=6×10-5 C.

15.设电子刚进入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区域时的速度为v0,因为速度方向平行于电容器的极板,通过长度为l的极板区域所需的时间:

当两极板之间加上电压时,设两极板间的场强为E,作用于电子的静电力的大小为qE,方向垂直于极板由C指向D,电子的加速度:

因电子在垂直于极板方向的初速度为0,因而在时间t1内垂直于极板方向的位移:电子离开极板区域时,沿垂直于极板方向的末速度:vy=at.设电子离开极板区域后,电子到达荧光屏上P点所需时间为t2:

上一篇:城市公共安全日宣传活动总结2020下一篇:2011年税收宣传月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