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

2024-05-26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精选6篇)

篇1: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平衡位置:机械振动的中心位置;

2、机械振动的位移:以平衡位置为起点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3、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1)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2)回复力不是一重特殊性质的力,而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4、机械振动的特点:

(1)往复性; (2)周期性;

二、简谐运动:物体所受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的运动;

(1)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2)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3)计算公式:F=-Kx;

如:音叉、摆钟、单摆、弹簧振子;

三、全振动:振动物体如:从0出发,经A,再到O,再到A/,最后又回到0的周期性的过程叫全振动。

例1:从A至o,从o至A/,是一次全振动吗?

例2:振动物体从A/,出发,试说出它的一次全振动过程;

四、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

1、振幅用A表示;

2、回复力F大=KA;

3、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A;

4、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能量越大;

五、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1、T=t/n (t表示所用的总时间,n表示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2、振动物体从平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平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

六、频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1、f=n/t;

2、f=1/T;

3、固有频率:由物体自身性质决定的频率;

七、简谐运动的图像:表示作简谐运动的物体位移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1、若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其图像为正弦曲线;

2、若从最远点开始计时,其图像为余弦曲线;

3、简谐运动图像的作用:

(1)确定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

(2)确定任一时刻振动物体的位移;

(3)比较不同时刻振动物体的速度、动能、势能的大小:离平衡位置跃进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势能越小;

(4)判断某一时刻振动物体的运动方向:质点必然向相邻的后一时刻所在位置运动

4、作受迫振动的物体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物体发生共振的条件:物体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八、单摆:用一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的装置。

1、当单摆的摆角很小(小于5度)时,所作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2、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1/2

3、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在平衡位置动能、重力势能最小;在最远点动能为零,重力势能;

九、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

1、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1)有波源; (2)有介质;

2、机械波的实质:机械波只是机械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传播,介质本身不会沿播的传播方向移动;

3、波在传播时,各质点所作的运动形式: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两侧作往复运动,并不随波的前进而前移。

4、波的作用:

(1)传播能量; (2)传播信息

 

篇2: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

盆地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变得弯曲或产生了断裂就会使有些部分的岩石隆起,有些部分下降。

许多盆地在形成以后还曾经被海水或湖水淹没过,像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都遭遇了这样的经历。后来,随着地壳的不断抬升,加上泥沙的淤积,盆地内部的海、湖慢慢地退却干涸,只剩下一些河水或小溪了。但是,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海、湖河流中,曾经生活过的大量生物死亡以后被埋入淤泥中,就会成为形成石油、煤炭的物质基础,这就是科学家们非常关注盆地研究的重要原因。盆地中的岩石沉积大多相对比较完整而连续,生活在那里的动物、植物死后也比较容易保存成化石,所以盆地也是古生物学家们寻找化石的好去处。

还有一些盆地,主要是由地表外力,比如风力、雨水等破坏作用而形成的。河流沿着地表岩石比较软弱的地方向下侵蚀、切割形成各种不同大小的河谷盆地。在我国西北部广大干旱地区,风力特别强,把地表的沙石吹走以后,形成了碟状的风蚀盆地。甘肃、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的一些盆地就是这样形成的。

篇3: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

一、串并联电路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当中已经了解了一些串并联电路的知识,对于一些简单的电路图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其中的串并联关系,但是一些学生只是简单地知晓在串联电路当中的电流是相等的等知识,而对实验操作当中的高低电势等知识却没有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很少知道仪器的负极和正极该如何进行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常常会需要对一些物理规律进行解析。比如可以强调在遇到有多条支路的电路时,可以选择一条比较容易的支路进行连接,其他支路可以逐渐连接到电路当中;在进行仪器联连接的时候,可以根据正极接高势,负极接低势的规律进行操作;在有电流流经的时候,电路所含有的电势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老师需要进行重点强调,使学生进行分别记忆,不仅可以有效解放学生的固定思维,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

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一些学生无法灵活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是由于学生只是记忆公司,而没有了解公式当中所蕴含的规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使学生掌握物理公式出现的原因,才能有效应用公式进行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时候,需要对电源电动势进行准确理解。电动势是电源的特性之一,具有较强稳定性;在进行测量电动势大小的时候可以通过测量未接电源之前的电压,其数值是相同的;在测量电阻的时候,如果电路处于串联的状态,则总电阻则与多个电阻保持一致。如果电路处于并联的状态,则总电阻为各个电阻相加的数值。另外根据欧姆定律I=E/(R+r)可以了解到电阻、电压、电流变化的影响,并且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规律。比如在总电阻变大的时候,电路当中的电流减少,并且电压增加;在串联电路当中,电阻的变化和电流、电压是相反的;在并联电路当中,电阻的变化和电流、电压的变化是相同的。通过这些规律的学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灵活应用欧姆定律解决所遇到的物理问题。

三、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

在进行学习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时,常常需要结合圆周运动以及其它数学知识进行解题。学生在处理这样的物理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由于电荷的运动轨迹的圆心比较难找,而且边界比较模糊不好确定。为了突破这一难关,需要在解题的时候进行建立物理情境,从而了解电荷在磁场内的运动范围。同时在高涨阶段,所给题目经常是均匀的磁场,因此可以根据题目的内容确定磁场的边界。比如可以使用先补后去的解题方法,即先假设所遇到的磁场是均匀的,在可以准确确定电荷的运动轨迹和圆心。再按照题目所设立的情景进行,进行确定真正的磁场。最后再使用确定圆心的条件,如根据出射点、运动半径、方向等因素,进行确定电荷运动轨迹的圆心。通过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分析题目的重要条件,也可以有效解决复杂的求电荷运动轨迹圆心,降低学生解物理题的难度。

四、结束语

在高二学生当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学生常常使用一些比较生硬的理论或者机械的记忆进行解题,再加上自身的基础知识不够系统化,使得其陷入有理论而无法下手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使用一种进行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解题,应该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题目。同时也需要教会学生进行掌握物理知识的规律,打破固定思维的限制,仔细分析物理题目的内容,找出其突破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摘要:在高二物理当中存在三个电学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困惑性,这三个电学知识分别为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这些知识点当中,虽然所涉及的物理公式比较简单,但是会根据情景的不同产生大量的变化,并且可以被用于解决不同的物理题。对于一些思维转换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常常会陷入有公式确不知道如何进行应用的困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使学生可以顺利学会应用这三个知识点,本文分析高二物理三个电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且将比较常见的变化进行列举,旨在使学生可以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高二物理,知识点,学习困惑,总结,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萧凌.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J].湖南中学物理,2014年05期:120-121

[2]任新成,李娜,蒋雪梅.中学物理规律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框架与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年01期:85-86

篇4: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

摘 要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科学方法,能使复杂事物简单化、纯粹化,有利于真理的探索与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提高物理模型的显性化水平,组织训练物理模型法,可促进自主构建物理模型去解释事物、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对于某些难点知识,还可以循序渐进地层层构建模型,即“多方建模”,使难点知识得到突破。本文以闭合电路教学为例,初步探讨了多方建模化解知识难点的方法。

关键词物理模型 多方建模 闭合电路

新课标教材理念有意打破学科内过于严苛的系统性(全日制教材的特点),于知识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但这并不是否定学科系统性,而是希望教学中不拘泥于此,以防创造性、创新性思维的削弱,是响应“减负”的号召,把过于抽象的科学方法有意“隐去”,目的是希望师生不拘泥于科学方法的文本介绍和理解,但绝不否定对基本科学方法的意会。

笔者关注科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注意到不少教师已经在这方面有一些成果,指出科学方法教育应该将隐性渗透与显性提升相结合。相比而言,科学方法的显性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陈运保、马亚强在文本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显性化水平概念,对各种科学方法在高中教材中显性化水平做出层次化研究[1]。法国科学方法论学者阿雷说:“科学的基本活动就是探索和制定模型”。可见理想化模型是相当重要的科学方法之一,在高中教材中显性化水平位居前列。本文就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闭合电路教学实例探索化解知识难点的有效方法——“多方建模”法。

一、建模思想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所谓科学方法显性化是在建立物理知识中,标示所使用的科学方法、对科学方法的内涵进行阐述、组织和训练科学方法,即更加明确地、显性地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那么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况如何,显性化水平又怎样呢?

1.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显性化水平

根据文献[1]统计,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渗透物理模型方法的次数为18次,标示2次,讲解1次,组织使用4次,显性化水平位居前列。从高中物理教材而言,物理模型法是最先呈现的科学方法,必修一第一章第1节讲解质点时,就明确了物理模型方法的名称、内涵与外延,以“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进行实例讲解和习题训练;在讲解库仑定律时,显性化指出点电荷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有三类,分别是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教材仅仅在对象模型上进行显性化呈现,而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都是隐性渗透。例如在微观粒子不计重力中,通过例题分别计算氢原子的质子与电子之间的万有引力、库仑力大小,通过比较显示微观粒子为什么可以忽略重力(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2节),这实际上就是条件模型的隐性渗透;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等,实际上都是理想化的过程模型,新课标教材几乎没有对它们进行严格定义,这是过程模型的隐性渗透。

2.物理模型法在实际教学中的显性化水平

物理教师都知道什么是物理模型,但是,大多数教师却仅仅在讲解质点、点电荷两个知识点时提到,很少有教师在认识、理解、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上给予科学方法的点拨。也就是说,除了质点、点电荷两概念教学之外,几乎不会提及物理模型科学方法,更不会组织使用物理模型来理解有关概念、规律或结论,即师生是在不知不觉地情况下运用了物理模型科学方法。

举一个例子说明师生对物理模型法的理解水平:微观粒子为什么可以忽略重力却不能忽略质量?不少学生被问倒,有些物理教师的回答也显得逻辑混乱。而严密的逻辑分析是:在研究微观粒子的动力学问题时,从受力这个角度而言,重力相比于电场力对问题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若忽略了质量,这里的动力学问题就是一个无解问题,即忽略重力对问题的影响不大,忽略质量对问题的影响很大。

原物是否可以理解为某种模型,首先要明确研究问题,其次是分析原物某一属性是否对该问题有影响或影响多大,结论是无影响或影响很小,则这一属性可忽略不计。之所以师生对物理模型法的理解水平不高,原因是平时缺乏有意识地训练。

3.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认识水平

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层面,教材或教师说了质点和点电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所以它们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教师说了轻绳等质量可以忽略,所以质量可以忽略。

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到,物理模型作为一种科学方法、一种思维方法,它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我们解释事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学科知识而言,它的价值是帮助我们认识概念、理解规律;就问题解决而言,它的意义是帮助我们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建模思想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消除认识误区,提升对物理模型的认识

不少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认为:物理模型是一种简化的、纯粹化的、理想化的东西,不是事物本身,所以它是不切实际的、远离真实的、没有多大意义的东西。实则不然,物理模型确实是失去了部分真实,但却更易接近真理。

例如一块金属导体有很多特征属性,大小、形状、体积、质量、温度、可以导电和导热等等,只有选择关注体积、质量两个属性,而忽略其他属性,才能得出密度这一固有属性;选择了温度、导热属性,才能得出比热容固有属性;关注导电时的电流、电压,才能得出电阻固有属性及发现欧姆定律;进一步关注电阻、长度、横截面积等属性,才能得出电阻率固有属性及发现电阻定律。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只有在突出某些主要因素的同时忽略某些次要因素,才能更容易发现规律、认识事物。

2.在实际教学中,提升对物理模型的显性化水平

(1)在讲授新知识时,明确科学方法

科学的基本活动就是探索和制定模型,诸如研究对象质点、点电荷、杆杠、微观粒子、电容器、电阻器、电源、用电器、变压器、传感器等;研究过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动态平衡等都是理性化的物理模型。在讲授这些知识时,明确告知学生忽略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如此处理解决了什么问题,不这样处理问题解决情况又将如何。

(2)在讲授抽象难懂的知识时,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现象难以理解,只有建立物理模型后才能融会贯通。例如静电感应现象、静电平衡现象、法拉第圆筒现象、尖端放电现象、电流热效应等现象很难理解,只有建立金属导体模型后,才有柳暗花明、茅塞顿开之感。

引导学生建模时,告诉学生不能僵化古板,避免教条主义,因为建构的物理模型没有对错之分,关键看能否解释物理现象、解释多少物理现象。物理模型的建构标准是:模型越简单越好,越易扩展越好。模型越简单,附加具体条件,才能解释更多现象,即扩展性越强。

(3)在习题讲评中,运用物理模型

轻绳、轻杆、轻弹簧、自由杆、固定杆等都是习题中常见的对象模型,在习题讲评中,应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它们分别忽视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些模型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引导学生按照物理模型方法总结一类习题,例如板块模型、天体运动模型、机车启动模型、斜面模型、各类临界模型等。在总结中,领悟物理模型,体会物理模型在理解知识、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三、多方建模化解知识难点

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循序渐进、螺旋前进,作为解读事物的物理模型的构建也是如此。例如,人们对宇宙观的认识由地方天圆说到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爆炸说……这是一个螺旋前进的认识过程。科学上,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认识、理解某些概念、规律也是如此。对某一事物循序渐进、依据学情、按需层层构建模型,是一个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认识、理解知识的有效策略,我们把它称为“多方建模”教学法。下面以闭合电路教学中运用“多方建模”为例。

由若干导线连接电源、用电器的闭合电路,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难点,原因是认识它需要突破层层难点:第一是电源电动势概念的突破,第二是电动势、外电压、内电压之间关系的理解,第三是沿电流方向电势升降特点认知。新课标教材似乎也认识到这一点,把电源电动势与闭合电路的电压关系一分为二,分成两节内容来编写。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在教学中做了如表1的处理,层次合理,遵循了“最近发展区”的认知理论,教学效果较好:采用类比法构建模型一,有利于理解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最终促进电动势概念的构建,而这将有利于电压关系的推导;采用对比试验构建模型二,运用等效替代法突破了内电路、内电压等概念,并从实验数据上直接得出电压关系结论;构建模型三,进一步显示电动势在闭合电路中的意义,破除了电源两极电压即电动势的思维定势;模型四是教材中呈现的模型,虽然反映了闭合电路中电势升降情况,但是不利于理解电压关系,学生难以一下子接受。在构建模型二、模型三时,都基于真实的实验,从真实实验现象出发,简化、纯粹化,最终抽象得出模型。这有利于学生接受物理模型,最终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就单个模型的构建来看,自成一体,前三个模型的构建都有直接的现象(类比现象或实验现象)为基础,依据现象构建物理模型,每一个模型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四个模型联合来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思维逻辑环环相扣,综合四个模型,能够很好地理解闭合电路有关概念和规律。

参考文献

篇5: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2、磁感线的特点

(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到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由S极到N极

(2)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3)磁感线不相交

(4)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

3、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

(1)条形磁铁

(2)通电直导线

a、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环绕的方向;

五、磁感应强度

1、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所受的磁场力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处的磁感应强度。

2、定义式:

3、单位:特斯拉(T),1T=1N/A。m

4、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处磁场方向。

5、物理意义: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磁场本身力学性质的物理量,与检验通电直导线的电流强度的大小、导线的长短等因素无关。

6、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来表示,规定: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1m2面积上的磁感线条数跟那里的磁感应强度一致。

7、匀强磁场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等的磁场叫匀强磁场

(2)匀强磁场的磁感线是均匀且平行的一组直线。

六、磁通量

1、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2、定义式:φ=BS(B与S垂直)φ=BScosθ(θ为B与S之间的夹角)

3、单位:韦伯(Wb)

4、物理意义:表示穿过磁场中某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篇6: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1

一、传感器的及其工作原理

1、有一些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我们把这种元件叫做传感器.它的优点是: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2、光敏电阻在光照射下电阻变化的原因:有些物质,例如硫化镉,是一种半导体材料,无光照时,载流子极少,导电性能不好;随着光照的增强,载流子增多,导电性变好.光照越强,光敏电阻阻值越小.3、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阻值随温度变化非常明显.金属热电阻与热敏电阻都能够把温度这个热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金属热电阻的化学稳定性好,测温范围大,但灵敏度较差.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2

1.光敏电阻

2.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

3.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4.力传感器————将力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的元件.5.霍尔元件

霍尔元件是将电磁感应这个磁学量转化为电压这个电学量的元件.外部磁场使运动的载流子受到洛伦兹力,在导体板的一侧聚集,在导体板的另一侧会出现多余的另一种电荷,从而形成横向电场;横向电场对电子施加与洛伦兹力方向相反的静电力,当静电力与洛伦兹力达到平衡时,导体板左右两例会形成稳定的电压,被称为霍尔电势差或霍尔电压.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3

一、波的干涉和衍射:

1、干涉: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互叠加,在某些地方振动加强,某些地方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

(1)发生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2)波峰与波峰重叠、波谷与波谷重叠振动加强;波峰与波谷重叠振动减弱;

(3)振动加强的区域的振动位移并不是一致;

2、衍射:波绕过障碍物,传到障碍物后方的现象,叫波的衍射;(隔墙有耳)

能观察到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差不多;

3、衍射和干涉是波的特性,只有某物资具有这两种性质时,才能说该物资是波;

二、光的电磁说:

1、光是电磁波: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2)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光能发生衍射、干涉现象;

2、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

(1)从左向右,频率逐渐变大,波长逐渐减小;

(2)从左到右,衍射现象逐渐减弱;

(3)红外线:热效应强,可加热,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

(4)紫外线:有荧光效应、化学效应能,能辨比细小差别,消毒杀菌;

3、光的衍射:特例:萡松亮斑;

4、光的干涉:

(1)双缝(双孔)干涉:波长越长、双孔距离越小、光屏间距离越大,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越大;

(2)薄膜干涉:特例: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检测工件的平整性,夏天油路上油滴成彩色;

三、光电效效应: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向外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发射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1、现象:

(1)任何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光,只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在金属上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光子;光子的能量:E=hγ(光的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3、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4、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四、激光具有:相干性(作为干涉光源);平行度好(作光盘、测量);亮度高(加热、光刀)

五、物质波:(自然界中的物质可分为:场和实物)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有波动性;

2、物质波的波长:λ=h/p;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4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5

一、磁场: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方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三、安培定则: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T,1T=1N/A。m

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2、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七、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场;

八、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九、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

(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

十、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

十一、磁性材料: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

(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

十二、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

1、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仑兹力的方向;

(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平面垂直。

(2)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

(3)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2、洛伦兹力的大小

(1)当v平行于B时:F=0

(2)当v垂直于B时:F=qvB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6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

(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

2、推论:R=U/I;

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

1kΩ=103Ω,1MΩ=106Ω;

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六、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7

1、磁感线的概念:在磁场中画出一系列有方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上,每一点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磁场方向一致。

2、磁感线的特点

(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到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由S极到N极

(2)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3)磁感线不相交

(4)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

3、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

(1)条形磁铁

(2)通电直导线

a、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环绕的方向;

五、磁感应强度

1、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所受的磁场力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处的磁感应强度。

2、定义式:

3、单位:特斯拉(T),1T=1N/A。m4、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处磁场方向。

5、物理意义: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磁场本身力学性质的物理量,与检验通电直导线的电流强度的大小、导线的长短等因素无关。

6、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来表示,规定: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1m2面积上的磁感线条数跟那里的磁感应强度一致。

7、匀强磁场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等的磁场叫匀强磁场

(2)匀强磁场的磁感线是均匀且平行的一组直线。

六、磁通量

1、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2、定义式:φ=BS(B与S垂直)φ=BScosθ(θ为B与S之间的夹角)

3、单位:韦伯(Wb)

4、物理意义:表示穿过磁场中某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上一篇: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发言提纲下一篇:实验室协检员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