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会考物理难点知识点总结

2024-05-21

高二会考物理难点知识点总结(精选14篇)

篇1:高二会考物理难点知识点总结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平衡位置:机械振动的中心位置;

2、机械振动的位移:以平衡位置为起点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3、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1)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2)回复力不是一重特殊性质的力,而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4、机械振动的特点:

(1)往复性; (2)周期性;

二、简谐运动:物体所受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的运动;

(1)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2)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3)计算公式:F=-Kx;

如:音叉、摆钟、单摆、弹簧振子;

三、全振动:振动物体如:从0出发,经A,再到O,再到A/,最后又回到0的周期性的过程叫全振动。

例1:从A至o,从o至A/,是一次全振动吗?

例2:振动物体从A/,出发,试说出它的一次全振动过程;

四、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

1、振幅用A表示;

2、回复力F大=KA;

3、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A;

4、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能量越大;

五、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1、T=t/n (t表示所用的总时间,n表示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2、振动物体从平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平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

六、频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1、f=n/t;

2、f=1/T;

3、固有频率:由物体自身性质决定的频率;

七、简谐运动的图像:表示作简谐运动的物体位移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1、若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其图像为正弦曲线;

2、若从最远点开始计时,其图像为余弦曲线;

3、简谐运动图像的作用:

(1)确定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

(2)确定任一时刻振动物体的位移;

(3)比较不同时刻振动物体的速度、动能、势能的大小:离平衡位置跃进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势能越小;

(4)判断某一时刻振动物体的运动方向:质点必然向相邻的后一时刻所在位置运动

4、作受迫振动的物体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物体发生共振的条件:物体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八、单摆:用一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的装置。

1、当单摆的摆角很小(小于5度)时,所作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2、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1/2

3、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在平衡位置动能、重力势能最小;在最远点动能为零,重力势能;

九、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

1、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1)有波源; (2)有介质;

2、机械波的实质:机械波只是机械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传播,介质本身不会沿播的传播方向移动;

3、波在传播时,各质点所作的运动形式: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两侧作往复运动,并不随波的前进而前移。

4、波的作用:

(1)传播能量; (2)传播信息

 

篇2:高二会考物理难点知识点总结

盆地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变得弯曲或产生了断裂就会使有些部分的岩石隆起,有些部分下降。

许多盆地在形成以后还曾经被海水或湖水淹没过,像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都遭遇了这样的经历。后来,随着地壳的不断抬升,加上泥沙的淤积,盆地内部的海、湖慢慢地退却干涸,只剩下一些河水或小溪了。但是,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海、湖河流中,曾经生活过的大量生物死亡以后被埋入淤泥中,就会成为形成石油、煤炭的物质基础,这就是科学家们非常关注盆地研究的重要原因。盆地中的岩石沉积大多相对比较完整而连续,生活在那里的动物、植物死后也比较容易保存成化石,所以盆地也是古生物学家们寻找化石的好去处。

还有一些盆地,主要是由地表外力,比如风力、雨水等破坏作用而形成的。河流沿着地表岩石比较软弱的地方向下侵蚀、切割形成各种不同大小的河谷盆地。在我国西北部广大干旱地区,风力特别强,把地表的沙石吹走以后,形成了碟状的风蚀盆地。甘肃、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的一些盆地就是这样形成的。

篇3:高二会考物理难点知识点总结

一、串并联电路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当中已经了解了一些串并联电路的知识,对于一些简单的电路图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其中的串并联关系,但是一些学生只是简单地知晓在串联电路当中的电流是相等的等知识,而对实验操作当中的高低电势等知识却没有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很少知道仪器的负极和正极该如何进行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常常会需要对一些物理规律进行解析。比如可以强调在遇到有多条支路的电路时,可以选择一条比较容易的支路进行连接,其他支路可以逐渐连接到电路当中;在进行仪器联连接的时候,可以根据正极接高势,负极接低势的规律进行操作;在有电流流经的时候,电路所含有的电势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老师需要进行重点强调,使学生进行分别记忆,不仅可以有效解放学生的固定思维,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

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一些学生无法灵活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是由于学生只是记忆公司,而没有了解公式当中所蕴含的规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使学生掌握物理公式出现的原因,才能有效应用公式进行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时候,需要对电源电动势进行准确理解。电动势是电源的特性之一,具有较强稳定性;在进行测量电动势大小的时候可以通过测量未接电源之前的电压,其数值是相同的;在测量电阻的时候,如果电路处于串联的状态,则总电阻则与多个电阻保持一致。如果电路处于并联的状态,则总电阻为各个电阻相加的数值。另外根据欧姆定律I=E/(R+r)可以了解到电阻、电压、电流变化的影响,并且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规律。比如在总电阻变大的时候,电路当中的电流减少,并且电压增加;在串联电路当中,电阻的变化和电流、电压是相反的;在并联电路当中,电阻的变化和电流、电压的变化是相同的。通过这些规律的学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灵活应用欧姆定律解决所遇到的物理问题。

三、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

在进行学习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时,常常需要结合圆周运动以及其它数学知识进行解题。学生在处理这样的物理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由于电荷的运动轨迹的圆心比较难找,而且边界比较模糊不好确定。为了突破这一难关,需要在解题的时候进行建立物理情境,从而了解电荷在磁场内的运动范围。同时在高涨阶段,所给题目经常是均匀的磁场,因此可以根据题目的内容确定磁场的边界。比如可以使用先补后去的解题方法,即先假设所遇到的磁场是均匀的,在可以准确确定电荷的运动轨迹和圆心。再按照题目所设立的情景进行,进行确定真正的磁场。最后再使用确定圆心的条件,如根据出射点、运动半径、方向等因素,进行确定电荷运动轨迹的圆心。通过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分析题目的重要条件,也可以有效解决复杂的求电荷运动轨迹圆心,降低学生解物理题的难度。

四、结束语

在高二学生当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学生常常使用一些比较生硬的理论或者机械的记忆进行解题,再加上自身的基础知识不够系统化,使得其陷入有理论而无法下手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使用一种进行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解题,应该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题目。同时也需要教会学生进行掌握物理知识的规律,打破固定思维的限制,仔细分析物理题目的内容,找出其突破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摘要:在高二物理当中存在三个电学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困惑性,这三个电学知识分别为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这些知识点当中,虽然所涉及的物理公式比较简单,但是会根据情景的不同产生大量的变化,并且可以被用于解决不同的物理题。对于一些思维转换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常常会陷入有公式确不知道如何进行应用的困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使学生可以顺利学会应用这三个知识点,本文分析高二物理三个电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且将比较常见的变化进行列举,旨在使学生可以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高二物理,知识点,学习困惑,总结,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萧凌.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J].湖南中学物理,2014年05期:120-121

[2]任新成,李娜,蒋雪梅.中学物理规律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框架与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年01期:85-86

篇4:高二会考物理难点知识点总结

摘 要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科学方法,能使复杂事物简单化、纯粹化,有利于真理的探索与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提高物理模型的显性化水平,组织训练物理模型法,可促进自主构建物理模型去解释事物、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对于某些难点知识,还可以循序渐进地层层构建模型,即“多方建模”,使难点知识得到突破。本文以闭合电路教学为例,初步探讨了多方建模化解知识难点的方法。

关键词物理模型 多方建模 闭合电路

新课标教材理念有意打破学科内过于严苛的系统性(全日制教材的特点),于知识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但这并不是否定学科系统性,而是希望教学中不拘泥于此,以防创造性、创新性思维的削弱,是响应“减负”的号召,把过于抽象的科学方法有意“隐去”,目的是希望师生不拘泥于科学方法的文本介绍和理解,但绝不否定对基本科学方法的意会。

笔者关注科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注意到不少教师已经在这方面有一些成果,指出科学方法教育应该将隐性渗透与显性提升相结合。相比而言,科学方法的显性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陈运保、马亚强在文本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显性化水平概念,对各种科学方法在高中教材中显性化水平做出层次化研究[1]。法国科学方法论学者阿雷说:“科学的基本活动就是探索和制定模型”。可见理想化模型是相当重要的科学方法之一,在高中教材中显性化水平位居前列。本文就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闭合电路教学实例探索化解知识难点的有效方法——“多方建模”法。

一、建模思想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所谓科学方法显性化是在建立物理知识中,标示所使用的科学方法、对科学方法的内涵进行阐述、组织和训练科学方法,即更加明确地、显性地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那么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况如何,显性化水平又怎样呢?

1.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显性化水平

根据文献[1]统计,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渗透物理模型方法的次数为18次,标示2次,讲解1次,组织使用4次,显性化水平位居前列。从高中物理教材而言,物理模型法是最先呈现的科学方法,必修一第一章第1节讲解质点时,就明确了物理模型方法的名称、内涵与外延,以“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进行实例讲解和习题训练;在讲解库仑定律时,显性化指出点电荷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有三类,分别是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教材仅仅在对象模型上进行显性化呈现,而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都是隐性渗透。例如在微观粒子不计重力中,通过例题分别计算氢原子的质子与电子之间的万有引力、库仑力大小,通过比较显示微观粒子为什么可以忽略重力(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2节),这实际上就是条件模型的隐性渗透;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等,实际上都是理想化的过程模型,新课标教材几乎没有对它们进行严格定义,这是过程模型的隐性渗透。

2.物理模型法在实际教学中的显性化水平

物理教师都知道什么是物理模型,但是,大多数教师却仅仅在讲解质点、点电荷两个知识点时提到,很少有教师在认识、理解、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上给予科学方法的点拨。也就是说,除了质点、点电荷两概念教学之外,几乎不会提及物理模型科学方法,更不会组织使用物理模型来理解有关概念、规律或结论,即师生是在不知不觉地情况下运用了物理模型科学方法。

举一个例子说明师生对物理模型法的理解水平:微观粒子为什么可以忽略重力却不能忽略质量?不少学生被问倒,有些物理教师的回答也显得逻辑混乱。而严密的逻辑分析是:在研究微观粒子的动力学问题时,从受力这个角度而言,重力相比于电场力对问题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若忽略了质量,这里的动力学问题就是一个无解问题,即忽略重力对问题的影响不大,忽略质量对问题的影响很大。

原物是否可以理解为某种模型,首先要明确研究问题,其次是分析原物某一属性是否对该问题有影响或影响多大,结论是无影响或影响很小,则这一属性可忽略不计。之所以师生对物理模型法的理解水平不高,原因是平时缺乏有意识地训练。

3.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认识水平

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层面,教材或教师说了质点和点电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所以它们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教师说了轻绳等质量可以忽略,所以质量可以忽略。

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到,物理模型作为一种科学方法、一种思维方法,它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我们解释事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学科知识而言,它的价值是帮助我们认识概念、理解规律;就问题解决而言,它的意义是帮助我们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建模思想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消除认识误区,提升对物理模型的认识

不少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认为:物理模型是一种简化的、纯粹化的、理想化的东西,不是事物本身,所以它是不切实际的、远离真实的、没有多大意义的东西。实则不然,物理模型确实是失去了部分真实,但却更易接近真理。

例如一块金属导体有很多特征属性,大小、形状、体积、质量、温度、可以导电和导热等等,只有选择关注体积、质量两个属性,而忽略其他属性,才能得出密度这一固有属性;选择了温度、导热属性,才能得出比热容固有属性;关注导电时的电流、电压,才能得出电阻固有属性及发现欧姆定律;进一步关注电阻、长度、横截面积等属性,才能得出电阻率固有属性及发现电阻定律。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只有在突出某些主要因素的同时忽略某些次要因素,才能更容易发现规律、认识事物。

2.在实际教学中,提升对物理模型的显性化水平

(1)在讲授新知识时,明确科学方法

科学的基本活动就是探索和制定模型,诸如研究对象质点、点电荷、杆杠、微观粒子、电容器、电阻器、电源、用电器、变压器、传感器等;研究过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动态平衡等都是理性化的物理模型。在讲授这些知识时,明确告知学生忽略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如此处理解决了什么问题,不这样处理问题解决情况又将如何。

(2)在讲授抽象难懂的知识时,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现象难以理解,只有建立物理模型后才能融会贯通。例如静电感应现象、静电平衡现象、法拉第圆筒现象、尖端放电现象、电流热效应等现象很难理解,只有建立金属导体模型后,才有柳暗花明、茅塞顿开之感。

引导学生建模时,告诉学生不能僵化古板,避免教条主义,因为建构的物理模型没有对错之分,关键看能否解释物理现象、解释多少物理现象。物理模型的建构标准是:模型越简单越好,越易扩展越好。模型越简单,附加具体条件,才能解释更多现象,即扩展性越强。

(3)在习题讲评中,运用物理模型

轻绳、轻杆、轻弹簧、自由杆、固定杆等都是习题中常见的对象模型,在习题讲评中,应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它们分别忽视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些模型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引导学生按照物理模型方法总结一类习题,例如板块模型、天体运动模型、机车启动模型、斜面模型、各类临界模型等。在总结中,领悟物理模型,体会物理模型在理解知识、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三、多方建模化解知识难点

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循序渐进、螺旋前进,作为解读事物的物理模型的构建也是如此。例如,人们对宇宙观的认识由地方天圆说到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爆炸说……这是一个螺旋前进的认识过程。科学上,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认识、理解某些概念、规律也是如此。对某一事物循序渐进、依据学情、按需层层构建模型,是一个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认识、理解知识的有效策略,我们把它称为“多方建模”教学法。下面以闭合电路教学中运用“多方建模”为例。

由若干导线连接电源、用电器的闭合电路,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难点,原因是认识它需要突破层层难点:第一是电源电动势概念的突破,第二是电动势、外电压、内电压之间关系的理解,第三是沿电流方向电势升降特点认知。新课标教材似乎也认识到这一点,把电源电动势与闭合电路的电压关系一分为二,分成两节内容来编写。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在教学中做了如表1的处理,层次合理,遵循了“最近发展区”的认知理论,教学效果较好:采用类比法构建模型一,有利于理解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最终促进电动势概念的构建,而这将有利于电压关系的推导;采用对比试验构建模型二,运用等效替代法突破了内电路、内电压等概念,并从实验数据上直接得出电压关系结论;构建模型三,进一步显示电动势在闭合电路中的意义,破除了电源两极电压即电动势的思维定势;模型四是教材中呈现的模型,虽然反映了闭合电路中电势升降情况,但是不利于理解电压关系,学生难以一下子接受。在构建模型二、模型三时,都基于真实的实验,从真实实验现象出发,简化、纯粹化,最终抽象得出模型。这有利于学生接受物理模型,最终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就单个模型的构建来看,自成一体,前三个模型的构建都有直接的现象(类比现象或实验现象)为基础,依据现象构建物理模型,每一个模型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四个模型联合来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思维逻辑环环相扣,综合四个模型,能够很好地理解闭合电路有关概念和规律。

参考文献

篇5: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2、磁感线的特点

(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到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由S极到N极

(2)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3)磁感线不相交

(4)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

3、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

(1)条形磁铁

(2)通电直导线

a、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环绕的方向;

五、磁感应强度

1、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所受的磁场力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处的磁感应强度。

2、定义式:

3、单位:特斯拉(T),1T=1N/A。m

4、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处磁场方向。

5、物理意义: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磁场本身力学性质的物理量,与检验通电直导线的电流强度的大小、导线的长短等因素无关。

6、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来表示,规定: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1m2面积上的磁感线条数跟那里的磁感应强度一致。

7、匀强磁场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等的磁场叫匀强磁场

(2)匀强磁场的磁感线是均匀且平行的一组直线。

六、磁通量

1、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2、定义式:φ=BS(B与S垂直)φ=BScosθ(θ为B与S之间的夹角)

3、单位:韦伯(Wb)

4、物理意义:表示穿过磁场中某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篇6: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1

一、传感器的及其工作原理

1、有一些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我们把这种元件叫做传感器.它的优点是: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2、光敏电阻在光照射下电阻变化的原因:有些物质,例如硫化镉,是一种半导体材料,无光照时,载流子极少,导电性能不好;随着光照的增强,载流子增多,导电性变好.光照越强,光敏电阻阻值越小.3、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阻值随温度变化非常明显.金属热电阻与热敏电阻都能够把温度这个热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金属热电阻的化学稳定性好,测温范围大,但灵敏度较差.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2

1.光敏电阻

2.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

3.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4.力传感器————将力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的元件.5.霍尔元件

霍尔元件是将电磁感应这个磁学量转化为电压这个电学量的元件.外部磁场使运动的载流子受到洛伦兹力,在导体板的一侧聚集,在导体板的另一侧会出现多余的另一种电荷,从而形成横向电场;横向电场对电子施加与洛伦兹力方向相反的静电力,当静电力与洛伦兹力达到平衡时,导体板左右两例会形成稳定的电压,被称为霍尔电势差或霍尔电压.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3

一、波的干涉和衍射:

1、干涉: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互叠加,在某些地方振动加强,某些地方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

(1)发生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2)波峰与波峰重叠、波谷与波谷重叠振动加强;波峰与波谷重叠振动减弱;

(3)振动加强的区域的振动位移并不是一致;

2、衍射:波绕过障碍物,传到障碍物后方的现象,叫波的衍射;(隔墙有耳)

能观察到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差不多;

3、衍射和干涉是波的特性,只有某物资具有这两种性质时,才能说该物资是波;

二、光的电磁说:

1、光是电磁波: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2)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光能发生衍射、干涉现象;

2、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

(1)从左向右,频率逐渐变大,波长逐渐减小;

(2)从左到右,衍射现象逐渐减弱;

(3)红外线:热效应强,可加热,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

(4)紫外线:有荧光效应、化学效应能,能辨比细小差别,消毒杀菌;

3、光的衍射:特例:萡松亮斑;

4、光的干涉:

(1)双缝(双孔)干涉:波长越长、双孔距离越小、光屏间距离越大,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越大;

(2)薄膜干涉:特例: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检测工件的平整性,夏天油路上油滴成彩色;

三、光电效效应: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向外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发射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1、现象:

(1)任何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光,只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在金属上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光子;光子的能量:E=hγ(光的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3、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4、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四、激光具有:相干性(作为干涉光源);平行度好(作光盘、测量);亮度高(加热、光刀)

五、物质波:(自然界中的物质可分为:场和实物)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有波动性;

2、物质波的波长:λ=h/p;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4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5

一、磁场: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方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三、安培定则: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T,1T=1N/A。m

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2、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七、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场;

八、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九、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

(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

十、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

十一、磁性材料: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

(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

十二、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

1、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仑兹力的方向;

(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平面垂直。

(2)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

(3)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2、洛伦兹力的大小

(1)当v平行于B时:F=0

(2)当v垂直于B时:F=qvB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6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

(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

2、推论:R=U/I;

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

1kΩ=103Ω,1MΩ=106Ω;

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六、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7

1、磁感线的概念:在磁场中画出一系列有方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上,每一点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磁场方向一致。

2、磁感线的特点

(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到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由S极到N极

(2)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3)磁感线不相交

(4)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

3、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

(1)条形磁铁

(2)通电直导线

a、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环绕的方向;

五、磁感应强度

1、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所受的磁场力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处的磁感应强度。

2、定义式:

3、单位:特斯拉(T),1T=1N/A。m4、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处磁场方向。

5、物理意义: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磁场本身力学性质的物理量,与检验通电直导线的电流强度的大小、导线的长短等因素无关。

6、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来表示,规定: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1m2面积上的磁感线条数跟那里的磁感应强度一致。

7、匀强磁场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等的磁场叫匀强磁场

(2)匀强磁场的磁感线是均匀且平行的一组直线。

六、磁通量

1、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2、定义式:φ=BS(B与S垂直)φ=BScosθ(θ为B与S之间的夹角)

3、单位:韦伯(Wb)

4、物理意义:表示穿过磁场中某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篇7:高二物理知识点重难点总结

1、几种运动情况:①、B⊥L时,f洛。f洛=qvB(f、B、v三者方向两两垂直且力f方向时刻与速度v垂直)?导致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②、B||v时,f洛=0?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B与v成夹角时,(带电粒子沿一般方向射入磁场),可把v分解为(垂直B分量v⊥,此方向匀速圆周运动;平行B分量v||,此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为等距螺旋线运动。

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关健是画出运动轨迹图,画图应规范)。

v22?mv?m2R?R?⑴规律:qvB?m(计算时写原始式子)周期:RTqBT?2?R2?m?vqB

⑵找圆心:①(圆心的确定)因f洛一定指向圆心,f洛⊥v任意两个f洛方向的指向交点为圆心;②任意一弦的中垂线一定过圆心;③两速度方向夹角的角平分线一定过圆心。

⑶求半径(两个方面):

①由轨迹图得出几何关系方程(勾股定理)

②利用几何关系:(速度的偏向角)?=偏转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回旋

角)?=2倍的弦切角?,即?=?=2?

⑷、求粒子的部分圆周运动时间:t?圆心角(回旋角)

2?(或360)0T

⑸、圆周运动有关的对称规律:特别注意在文字中隐含着的临界条件

a、从同一边界射入的粒子,又从同一边界射出时,射入速度和射出速

度与边界的夹角相等。

b、在圆形磁场区域内,沿径向射入的粒子,一定沿径向射出。

C、恰好出(不出)边界磁场的条件:与边界磁场相切。

d、注意:均匀辐射状的匀强磁场,圆形磁场,及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的规律。文字中隐含着的临界条件

a、从同一边界射入的粒子,又从同一边界射出时,射入速度和射出速

度与边界的夹角相等。

b、在圆形磁场区域内,沿径向射入的粒子,一定沿径向射出。C、恰好出(不出)边界磁场的条件:与边界磁场相切。

篇8: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通常有两种情况:

(1)物体A追上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则A追上B时必有,且

(2)物体A追赶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要使A与B不相撞,则有

易错现象: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篇9:高二英语会考知识点总结

2)plenty 作不可数名词,只用于肯定句中,表示“充足,大量,富裕”,可做主语,宾语或表语。 做主语时,谓语动词随着plenty所指的单复数形式作相应的变化。 plenty也可作副词,表示“充分地,十足地,好多”。 in plenty表示“大量的,丰富,充裕”可作表语,定语,状语。

3)satisfy 作及物动词,表示“满意,使满足”,直接跟宾语,若接that从句时,意思是“使相信”,从句前有间接宾语。 satisfy?with以??满足 be satisfied with对??满足 satisfy?for向??偿还 be satisfied to do sth满足于做某事

4)harm 作名词,意为“损害”,不与不定冠词连用,常与do,come,mean等动词搭配。 do more harm than good弊大于利 There’s no harm in(sb’s)doing sth=It does no harm for sb to do sth做某事无害处 作及物动词,表示“损害,伤害”。

5)trick:play a trick on sb=play sb a trick开某人的玩笑,诈骗某人 do/turn the trick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成功。 have a/the trick of doing sth(有)做……的习惯/癖好。 be up to tricks,be at one’s tricks玩鬼把戏,闹恶作剧。trick可以做动词,trick sb into doing骗某人去做某事 trick sb out of?骗取某人

6)memory是名词,表示“记忆”时,接for而不接of。 复数形式memories可表示往事。 in memory of纪念,一般表示对死者的纪念。 lose one’s memory“失去记忆”,可能永远也想不起来;而slip sb’s memory指一般想不起来,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想起。

7)admire作及物动词,只能接名词或者代词作宾语,不能接宾语从句。admire to do高兴做 admire sb for sth在某方面钦佩某人 admire at对??感到羡慕,对??感到惊讶

8)look forward to盼望,期待 push one’s way forward挤着向前走 come forward走出来 put forward提出 backward and forward来回。

9)take place 表示“发生”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有准备的发生,是不及物动词,无宾语,不能用于被动语态。区别take place,happen,break out:take place有计划的发生,多指运动,变化,进步,会议,婚礼等;happen偶然发生或者意外事件的发生;break out表示“突然发生,爆发”,强调出人意料,多指地震,火灾,火山,战争,疾病,瘟疫等的突然发生。 take one’s place表示“代替某人,执政,上台”。 take the place of表示“取代,代替”。

10)Apologize:apologize to sb for doing sth因为做了某事向某人道歉 make an apology to sb for doing sth道歉。

11)set off:“出发,起程”,还可以表示“使爆炸,激发”。有关set的短语:

set up建立,树立,创立;set forth出发,起程,公布;set out开始,着手,出发;set about

着手,试图,开始;set fire to点火;set to doing sth开始做某事;set…aside把……放在一边;set sth down记下来;set …free将……释放

12)as though :表示“好像,似乎”,引导的从句谓语动词多用于虚拟语气。如果as though

从句中所叙述的情况是事实或有可能发生,也可用于陈述语气。其后面除了跟句子外,还可以跟名词,动词不定式,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或分词。还可以表示感叹语气,来对某项建议、假设或推测表示不赞成,惊讶,不满和厌恶等。

篇10: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全球定位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2.GPS进行空间定位的方法

由于卫星的位置可精确得知,在GPS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图3—1—7显示了GPS接收机的定位原理。

3.GPS信号的接收

当接收机处于3颗以上的卫星交叉测量范围时,就能显示所处位置。图3—

1—6显示了所接收的卫星信号情况,接收机处于某颗卫星的精确测量范围中时,它接收这颗卫星的信号就较强。GPS接收机只收不发信号,故不受卫星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的控制,用户数量也不受限制。

探究二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1.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

GPS技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

(1)全球、全天候工作。全天候指包括所有复杂天气在内的各种天气。GPS全天候是指GPS不受天气限制,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能使用或工作。

(2)能为用户提供连续、实时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密时间,不受天气的影响。

(3)定位精度高:单机定位精度优于10米,采用差分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4)功能多,应用广:随着人们对GPS认识的加深,GPS不仅在测量、导航、测速、测时等方面取得更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2.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3.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在应用时主要利用了其定位和导航功能。具体如下表所示:

(1)GPS在汽车导航中的应用

GPS系统的智能调度功能,使装有GPS的出租汽车配备合理,能程度地满足乘客的要求,从而减少了空载率,降低能源消耗,节省运行成本,并使行车、乘车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当车辆在营运途中出现机械故障、交通事故或人员意外受伤等情况时,可通过GPS及时采取救援措施。GPS系统还能监控声音,对于司机不文明用语或刁难、欺骗乘客等行为,通过GPS遥控监督,对司机及时发出警告,责令其立即改正。一旦车辆遭劫或被盗,跟踪监视系统和车载报警系统会不断地将车辆位置、前进路线以及紧急报警信号等,发送到监控中心,以便通过卫星定位跟踪,锁定车辆的具体位置并报警,甚至发出遥控锁车指令,使车辆强行熄火,停止行驶。?

(2)精准农业

通过实施精准耕作,可在尽量不减产的情况下,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因施肥除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GPS可以应用于土壤养分的分布调查,在播种前,可用一种适用于在农田中运行的采样车辆按一定的要求在农田中采集土壤样品。车辆上配置GPS接收机和

计算机,计算机中配置GPS软件。采集样品时,GPS接收机把样品采集点的位置精确地测定出来,将其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依据地理信息系统将采样点标定,绘出一幅土壤样品点位分布图。

GPS可以监测作物产量,在联合收割机上配置计算机、产量监视器和GPS接收机,就构成了作物产量监视系统。对不同的农作物需配备不同的监视器,例如监视玉米产量的监视器,当收割玉米时,监视器记录下玉米所结穗数和产量,同时GPS接收机记录下收割该株玉米所处位置,通过计算机最终绘制出一幅关于每块土地的产量分布图。通过和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图的综合分析,可以找出影响作物产量的相关因素,从而进行具体的田间施肥等管理工作。GPS帮助合理施肥,便于农业管理。设置有GPS接收机的喷施器在GPS的控制下,依据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图,能够精确地给田地的各点施肥,施用的化肥种类和数量由计算机根据养分含量分布图控制。利用飞机进行播种、施肥、除草等工作,代价昂贵。利用GPS对飞机精密导航,合理地布设航线,将大大节省飞机作业费用,大约可以降低50%。具体应用中,利用GPS定位技术可以使飞机在喷洒化肥和除草剂时减少重叠,节省化肥和除草剂用量,避免过多的用量影响农作物生长,还可以减少转弯重叠,避免浪费,对于在夜间喷施,更有其优越性,因为夜间蒸发和漂移损失小,夜间植物气孔张开,容易吸收除草剂和肥料,提高除草和施肥效率。依靠GPS进行精密导航,引导农机具进行夜间喷施和田间作业,可以节省大量的农药和化肥。

(3)娱乐

旅游或野外考查,利用GPS,可以随时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及行走速度和方向,使自己不迷失路途。

篇11: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续发展内涵――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4)清洁生产: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口压力大、经济迅速发展和资源利用率低。

(3)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从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仍在扩大。生态极危机区分布于东部地区,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类活动频繁。

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3、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的措施:

(1)调整农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调整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开展综合利用:以农畜产品为中心,发展饲料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厂。

篇12: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知道都江堰、翻车、筒车;知道古代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4课)

(1)耕作方式:原始社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2)水利灌溉: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人们还创制和改进了农业灌溉工具,如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

(3)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2、列举纺织、冶金、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2课)

(1)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唐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2)冶金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利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的钢铁技术世界,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3)陶瓷业: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青花器、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

(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②地域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分工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篇13:高二会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2、醛的分类:按醛中含有醛基的个数、按醛中烃基是否饱和、按醛中烃基是否含有苯环。

3、甲醛、乙醛、丙酮分子式、结构简式;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nH2nO结构通式CnH2n+1CHO

4、甲醛、乙醛、丙酮的物理性质:甲醛、乙醛、丙酮都没有颜色,具有刺激性气味,乙醛、丙酮为液体,甲醛为气体,三者都易溶于水,易挥发,同时三者都是良好的有机溶剂,甲醛俗称蚁醛,质量分数35%-40%的甲醛溶液,具有杀菌、防腐作用,称为福尔马林。

5、醛类化学性质:

(1)还原反应醛、酮中含有碳氧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发生加成;但C=O和C=C不同,C=O不能和溴水氢卤酸发生加成。

(2)氧化反应:①和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1、醇的结构特征:链烃基直接和羟基相结合。醇有多种分类方式,记住就可以了,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nH2n+2O,结构通式:CnH2n+1OH。

2、乙醇、甲醇都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都是易挥发,易溶于水,但乙醇无毒而甲醇有毒。甲醇俗称木精。乙二醇、丙三醇都是没有颜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都比水重,易溶于水和酒精。两者的水溶液凝固点都较低,其中乙二醇水溶液(体积分数60%)的凝固点达到-49℃,因此可作内燃机的抗冻剂。

3、醇类的官能团为羟基-OH,其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决定,其中氧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较强,使共用电子对偏向氧原子,从而碳氧键和氢氧键易断裂,结构决定性质,因此醇类表现一系列相似化学性质。和活泼金属反应(Na,Mg,Al,K);和氢卤酸(HX)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篇14:高二物理复习知识点难点精选

1、磁场是一种物质2、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

3、磁场的基本特性:对放入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4、磁现象的电本质: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运动的电荷产生的。

5、磁感线:定义,特点。磁铁: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6、熟悉五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空间分布,会转化成不同方向的平面图(正视、俯视、侧视、剖视图)

7、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要点。

8、磁感应强度:B定义,方向,单位。牢记地磁场分布的特点。

【磁场力】

1、安培力:⑴对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⑵大小:F安=BIL(注意适用条件)普遍式:F=BILsinθ。

⑶方向:左手定则。要点:四指:电流方向,大拇指:安培力方向

2、洛仑兹力:⑴对象: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⑵大小:f洛=qvB(注意适用条件)普遍式:f洛=qvBsinθ

⑶方向:左手定则。要点:四指:正电荷运动的方向,大拇指:洛伦兹力方向

⑷注意:洛伦兹力时刻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时刻垂直v与B决定的平面,所以洛伦兹力不做功。

高二物理复习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

上一篇:我变成了一只蚂蚁下一篇:税收征管法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