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自理训练 吃饭

2024-05-04

自闭症儿童自理训练 吃饭(共6篇)

篇1:自闭症儿童自理训练 吃饭

训练自闭症儿童自理能力——吃饭

我们对自闭症(孤独症)孩子进行训练,其目的是要培养孩子日常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与年龄相称的能力,促使孩子能融入社会。

与正常儿童不同,自闭症儿童基本的生活能力很难随着年龄而成长,他们需要积极的教育训练体系来协助,很多自闭症儿童都出现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或者是大小便行为奇异(不去厕所,不蹲厕所,尿频,脱光衣服大小便,便泌等),或者睡觉太少,不能关灯睡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仅给其家庭带来很多抚养上的负荷,更使得家长会因此对孩子的所有能力都过低估计,对孩子的未来感到绝望,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在我们与自闭症儿童的母亲进行第一次咨询访谈时,当向她们问及孩子的生活能力时,有时会听到母亲这样回答:“我从来都没有让他自己做过,总想着他是个有病的孩子,”在训练一段时间后,又常听到母亲们这样感叹:“原来不是他不会,而是我们没有教!”

有的家长也曾试图教孩子吃饭、穿衣、如厕,但由于不成功就得出结论:“我这孩子就这样了,根本教不会。”实际上往往由于教的方法不对。也有的家长总把眼睛盯在孩子的学业能力的教育上,花很大的气力教识数,认颜色,比大小,却忽视了孩子吃饭时还要人喂,不会自己穿衣服等问题。

实际上,生活能力和习惯的训练与辅导,应比其它的课业内容先行,而且由于成效显而易见,也有助于家长树立信心。吃饭是人的最基本活动之一,它不仅为人体提供维持生命的养料,也是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无论是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约定俗成的饮食习惯和规则。所以训练自闭症儿童具备良好日勺饮食习惯,不仅是使他获得健康生活的基础,也是促使他学习适应社会的开始。

许多家长往往只注意到吃饭与孩子身体健康的关系,而忽视了“吃饭”这一行为的社会性价值。因此这样的结果就不难见到了:孩子严重偏食、挑食、拒食,家长搅尽脑汁做饭,围、追、堵、截,费尽心思喂饭。除了这种现象外,孩子往往还伴随有:不爱吃正餐,又随心所欲到处走动吃东西;分不清是“你的”还是“我的”拿到就吃:经常自己打开冰箱吃东西。

有以上状况的自闭症儿童还没有建立起良好、规范的饮食习惯,这往往是从家长的宽容和将就开始的。许多家长都对此感到无可奈何,以为自己的孩子就是这样,是因为他有病。的确孩子因患有自闭症而无法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与感觉沟通,因此就造成了家长的一种观点--对孩子无法讲清道理,他不可能懂。但实际上,正因为我们与自闭症儿童之间很难用语言进行交往和沟通,无法说给他听,我们就更有必要“做给他看”,通过具体的行动语言帮助孩子理解“吃饭”这一活动的全部含义,这就是训练的基本意义。

自闭症儿童之所以有不定的吃长工穴,首先是匡为他们不知道时间的概念。所以训练要以时间为中心。帮助孩子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吃饭时间和习惯,让他的生活有规律。训练中要注意注意以下两点:

吃饭时间以外的食物管理——首先要做的是不让孩子再有随地无限制吃东西的可能性。必要时将冰箱锁起来,将他爱吃的东西放在他不能随便拿到的地方。

吃饭时间的固定——确定每日三餐的时间,并严格遵守这个时间。即家人只有在到了吃饭的时间时才把食物放在餐桌上,帮助孩子逐步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

不能够坐在餐桌旁吃饭,或者坐一下就跑开,叫回来坐下后又跑开是许多自闭症儿童都有的现象。既然自闭症儿童的吃饭习惯要通过训练去培养,家人在迟到这种情况时就不能采取将就的态度,认为随便在哪里吃都一样,只要把饭吃下去就行了。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滋养孩子不良的习惯和吃饭行为,让他以为这样到处跑着吃是应该的。良好的吃饭行为要在孩子尚幼小时就开始训练,否则随着习惯的固定和孩子年龄的增大,纠正不良的行为和建立良好的习惯就变得十分困难。

训练中要注意:

固定地点——训练孩子有良好的吃饭习惯,固定吃饭的地点非常关键,家人每天要在固定的时间将食物放在为孩子选定的餐桌上。刚开始时甚至需要固定餐桌旁的某个位置。切记:如果等孩子站起来跑开,再追回来,训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阻止孩子站起来跑开时不仅只用语言(如说:“坐下,不要动!”)更要有意识地使用身体辅助(即在他要站起来的一瞬间将他按住),这种方法要不厌其烦地坚持使用,其有效性就会显现出来。

循序渐进——刚开始训练时,可能会遭遇到孩子的反抗:哭闹、不吃饭,但家人应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重,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显效。要求孩子坐在固定的地方吃饭,并不是要一开始就以坐好吃完所有的饭菜为标准,而是要逐步进行。将食物的量分成若干份,一份一份地给孩子吃是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技巧。具体做法如下:

开始时只将食物中的一小份分出来放在一个小碗里(切记勿将全部饭菜盛在一个碗里放在他面前),有时可能只有一勺饭。要求孩子坐着吃下去。在他吃完后,让他看碗里“没有饭了”,并夸奖他“真棒,好孩子”,然后可以允许他稍跑开五,但要很快地要求并帮助他回到座位上来,再吃掉小碗里的第二份饭。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逐步理解家人的要求是什么(吃完饭),并培养孩子有成就感和完成感的经验。训练中要把握逐步增大每一份的量,(即一顿分开的份越来越少),及减少允许孩子跑开的次数。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可以一次吃完较多的饭,直至吃完全部,而他坐着吃饭的时间也就自然随之而延长了。养成习惯后,家人就会体验到什么是成就和轻松。注意不要忘了在孩子每次配合后都及时给予鼓动,说一句:“真棒!”还要伴之以发自内心的笑容。

排除干扰——在训练孩子良好吃饭习惯的初始阶段,不仅要通过固定时间、地点、夸奖及容易吃完等技巧帮助孩子理解家人的要求,还要注意观察有哪些因素在干扰孩子,分散他的注意力,加大了他达到要求的困难。为了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吃饭的活动及所吃的东西上,他的座位附近不要有他感兴趣的玩具或物品:有时还需要关上门窗以防止外面的某种声音刺激他。如果电视对孩子有影响,那么在孩子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之前,吃饭时要把电视关掉。

惩罚不良行为——在吃饭训练中,很多家长要么因心疼孩子吃不上东西而放弃训练目标和原则,对孩子妥协和迁就(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孩子感到反抗是有效的,以后还会使用各种手段反抗);还有许多家长面又对孩子的不配合和反抗失去信心,施以斥责不仅会使饮食本身不愉快,还会造成负面的影响——让孩子惧怕吃饭的场景,不要忘记之所以要训练孩子建立良好的吃饭习惯,最终目标是要使孩子体验到与家人及同伴一起吃饭的愉快,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他自发主动地遵循规则。

当孩子不配合或过度反抗时应该怎么办:

第一在他做出不良举动时用非常严肃的表情看着他,用摇头示意“这样做是错误的,妈妈不喜欢。”可以说:“错了”、“不行”等简短的话语;第二要坚持原则,将家人的要求重复示范给他;第三要帮助他完成,并在完成后及时夸奖。此外还要注意一个技巧,在刚开始时,可以选择孩子较喜欢吃的食物,当他不配合时就立刻将食物移开,告诉他“没有了。”也就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吃就要坐在固定的位子上吃。

与正常儿童一样,自闭症儿童要学会独立吃饭,也需要经过从用手抓着吃,直到能使用筷子吃的完整过程。所不同的是自闭症儿童更经常发生停留在某个阶段或进展缓慢的现象,许多孩子还会出现奇异的习惯。如:一定要先将米饭倒在桌上,然后一粒一粒地捏起来吃等。由于自闭症儿童在这方面的发育发展障碍,父母往往会采取非常周到的喂饭方式让孩子吃饭,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不再独立,丧失了学习自己吃饭的机会和欲望。另外也有的父母未注意到孩子尚不会吃饭是因为他的身体功能发育还没有到位,如小肌肉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简单地认为别的孩子在这个年龄能做到的他也应该能做到,没有对孩子给予针对性的辅助和训练,使孩子产生挫折感,因惧怕这类活动缩而不前。因此在训练孩子的吃饭技巧时,避免过度辅助和过度要求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按部就班、辅导到位——观察孩子目前有多大的能力,是否能拿住勺匙,是否可以握住筷子,是否能用筷子夹住食物(还是只能用勺匙),拿勺匙和筷子的动作是否正确……?在确定孩子目前的能力基础后,进行一步步的辅导。如:如果孩子不能长时间的拿住勺匙,就在他先握住后家人再握住他的手,让他感觉动作的发生和存在;如果孩子能拿住勺匙却只会用它敲打桌面,家人就要在他拿住勺匙后,及时辅导他用勺匙去舀饭,并辅导他将舀到的饭送到嘴里(刚开始时可能要手把手地辅导他完成全过程,但要注意随时准备退缩辅导,以锻炼孩子独立完成的能力)。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要觉得孩子是被辅导完成的就不夸奖,应在每次规范动作(哪怕是在辅导下)完成后给予鼓励:“真棒!”

进行辅助性训练——对于手部动作极端不灵活的孩子,要在吃饭时间以外进行辅助性训练,如:抓握训练,通过抓吊单杠,手提重物等活动练习抓握能力:通过穿珠子,插木棒等活动练习小肌肉的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在平时用勺匙或筷子练习夹取较大、较软的物品,然后逐步增加难度,让孩子习惯使用另一只手配合(如:右手拿勺匙时左手去扶碗),所以也应在平时让孩子多进行双手协调行动的能力,如:拧开瓶盖,再盖上等,为孩子掌握吃饭的技巧打下基础。

在自闭症儿童中,偏食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孩子只吃滚烫的白开水泡饭,有的孩子只吃带馅的食品,有的只吃深颜色的菜,有的孩子只吃肉不吃蔬菜,而有的孩子只吃蔬菜,不沾一点荤味,偏食不仅给孩子的身体造成营养缺乏和不平衡,影响孩子心智的发展,也给家庭的养育造成很多障碍和负担。

要想纠正偏食的习惯,家人首先要转变一种认识:这孩子就是喜欢吃这个,而不喜欢吃那个。即认为这是天生的,或因孩子有病导致的。自闭症儿童的偏食的确与他们的认知障碍有关,但这种认知障碍对孩子的进食行为形成干扰的程度又往往取决于

家人在生活中对孩子的矫正能力。如果家人在生活中为孩子创造一种有矫正作用的条件,这种干扰就会减少或消除,反之则会促使孩子养成不良的进食习惯。

如何创造一种有矫治作用的环境呢? 减少正餐前的零食——偏食严重或正餐吃不多的孩子,通常都能轻地得到一袋零食或饮料,或可以在任何时间打开冰箱拿东西吃。如果不改变这一条件,纠正偏食就无法实现。改变孩子吃零食的习惯也同样要遵循食物管理和循序渐进的原则;①将零食和冰箱里的食品及饮料放在孩子自己取不到的地方,开始时甚至不让他知道在什么地方,让他找不到。②将大袋中的食品倒一点在小容器里,而不是整袋给他(饮料也是如此),如果孩子不干,以哭闹和发脾气的方式要求大袋食品,就将小容器的食品也移开,为的是让孩子明白,哭闹得越凶,离他的期望就越远,等孩子停止哭闹时再给他,以表明食物是对他适当行为(不哭)的奖励。用这种方法逐步减少孩子吃零食的习惯,直至完全摆脱对零食的依赖。

不要一次摆上许多种菜——有的家长因担心孩子挑食吃不饱饭,每次做饭都设法做几样菜,让孩子尽可挑他所喜欢的去吃。其实这样做只能助长孩子的偏食。一但开始训练,就要避免这样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饭菜分成小份鼓励他吃完一份这个,再吃一份那个。

避免只做孩子所喜欢的饭菜——由于担心孩子吃不好饭,许多偏食的孩子的家长不辞辛苦,尽量每顿都为孩子做点他喜欢吃的饭菜,看孩子吃得比较满足,家长也就得到了宽慰和满足。殊不知,越是这样,越是容易培养出一个偏食的孩子,而孩子越偏食,家长的心就越疼,循环往复,其结果是每况愈下。纠正孩子的偏食,关键是让孩子接受没有吃过的东西,接受他不喜欢吃的东西,这常常会遭到孩子的激烈反抗。在这种情况下,正确采用“强化原则”是非常有效的。强化原则中,强化物是关键。强化物就是能刺激孩子产生适当行为的刺激物,可能是某种食品(如孩子所喜欢的饭菜、巧克力、雪碧等),可能是某种东西(如玩具或依恋物),也可能是某种活动(如玩水、荡秋千、妈妈抱)。在纠正偏食习惯时,应选择食品类强化物,作为对孩子吃下他较不喜欢食物的奖励。即“你先吃了这个,才能吃那个”,如果孩子哭闹就连“那个”也没有了。在这一过程中,家长首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让孩子改变偏食。同时要坚持原则,不能妥协,妥协一次,下一次就更困难。要明白迁就不是爱,而是害孩子。

综前所述,训练自闭症儿童建立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只是知道在吃饭时应该怎样做,更要明白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助于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生活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家长懂得“爱是有原则的”;要求家长为爱孩子而帮助孩子,为帮助孩子而学习认识、理解自已的有自闭症;为征服自闭症去学习一门新的技巧——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方法。

当您想尽一切方法喂孩子吃完了一顿饭时,您是否想过他又丧失了一次学习社会生活规则的机会。吃饭不仅是为人体提供维持生命的营养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

如何培养孤独症儿童良好的进餐行为

对于较大的婴儿来讲,除了吃适当的食物外,还需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进餐行为。其目的一是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行为和进餐礼节;二是为将来建立良好的进餐习惯打下基础。对于不到一岁的孩子,家长应注意什么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呢?

(1)认识孩子

对于较大的婴儿来讲,除了吃适当的食物外,还需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进餐行为。其目的一是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行为和进餐礼节;二是为将来建立良好的进餐习惯打下基础。

对于不到一岁的孩子,家长应注意什么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呢?

(1)认识孩子的吃饭模式:

孩子学会爬行、站立、行走后,仿佛一刻也安静不下来。他们整天忙着在屋子里“探险”,没有时间乖乖地坐着吃饭;即使能坐下来,由于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也不能乖乖地坐在餐桌前把饭吃完。满9个月的孩子,手的精细动作发育为能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东西,并且日渐熟练。为了练习这项重要的新技能,他会用手指拣起盘子里的小块食物或者伸手去拿盘子里的东西,搞得餐桌乱七八糟。这是喂孩子吃饭最困难的时期。

(2)变化无常的饮食习惯:

学步期的孩子饮食并无规律,昨天的胃口可能还很好,今天就可能一口都不肯吃。看似毫无章法的饮食习惯搞得母亲晕头转向,同时很为孩子担忧。有专家建议,把孩子一周或一个月所吃下的东西平均一下,你会发现他的饮食其实比你想像的均衡。他们往往不会天天摄取同样热量的食物,或许今天吃得很少,但过两天就会补偿回来。因此,孩子没有胃口时,少吃一些食物是很正常的现象。

(3)言传身教:

孩子虽然还小,但是他已经有了很强的模仿能力。在餐桌上,如果他看见别人含着满嘴食物大笑、乱丢食物、敲餐具等,他也会模仿这样做。所以,大人要注意自己在餐桌上的言行举止。

(4)固定地点:

每次固定在一个地方喂孩子食物,容易使孩子明白,一旦坐在这个位子上就是要吃饭了,可以养成在固定地点吃饭的好习惯。如果孩子真的饿了,只要坐在这里,就能很快地进入准备吃饭的状态。

(5)餐桌上的表演:

在餐桌上,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当宝宝把餐具或一块食物掉到地上时,身边人的反应会让他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就开始了他的表演: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就是不放进嘴里。对于他的行为无论你是笑还是骂,孩子都认为你的回应是让他继续表演,会让他对自己的主导能力更加有信心。应付小家伙的胡闹,最好的办法是不予理会。这样,他就会自觉无趣,而不再继续。

(6)孩子不饿:

如果孩子在餐桌上只顾摆弄餐具、食物,而坚持不肯吃东西,证明孩子根本不饿。这时,需要及时地将食物收走。等孩子饿了,他自然会好好地吃饭。

(7)鼓励孩子:

如果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哪怕仅乖乖地吃了两口东西,家长都需及时地鼓励他。这样才能促使他向你希望的那样发展。

对于婴儿期的孩子,家长不能强迫孩子用餐。否则,用餐的时间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讲,都会充满压力,感觉紧张。长此下去,必将影响孩子身心发育。家长可以采取变换食物花样的方式引导孩子吃饭,但不要过度地关注孩子每顿吃的食物量够与不够。总之,喂养行为是关系到母子双方的行为问题,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营养结局,即身心的健康,所以必须引起每位家长的足够重视。

一旦孩子养成不良的膳食习惯,家长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来纠正。因此,平时就需注意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膳食习惯,而良好的膳食习惯的培养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1)避免挑食、偏食习惯的形成。

本年龄段孩子的进食特点是:喜欢吃熟悉的饭菜,不喜欢吃那些不常接触、比较陌生的食物。长期如此,有可能造成孩子偏食、挑食。家长应注意食物品种要多样化,经常更换,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各种食物,熟悉它们的口味,可以避免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此外,任何一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都不全面,只有多样化食物通过营养素互相补充,才能达到营养平衡。家长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你对某些食物的厌恶。

如果孩子已形成挑食、偏食的习惯,家长需有耐心地、慢慢地纠正。家长应借助各种形式向孩子讲道理,说明偏食、挑食的坏处;不要打骂、批评孩子。孩子喜欢色彩鲜艳、味道鲜美的食物。因此,家长对孩子不爱吃的食品可通过不同的制作方法,保证色、香、味、形俱佳来吸引小儿的兴趣。应坚持不断地尝试,不要因为孩子一次不吃就不再提供了,更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使你的尝试屡屡失败。因为如果孩子掌握了你的心理后,便会利用不断地哭闹、拒食,换得他喜欢的食物。

(2)不随便吃零食。

不断地吃零食,缺乏饥饿感,会影响对正餐的食欲。同时,胃肠不断工作,得不到休息,易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和胃炎等。许多零食属于高糖、高盐、高脂肪食品,营养素单一,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和营养素缺乏。因此家长不要给孩子准备许多零食,以免让他养成随时想吃就吃的习惯。而应保证让孩子定时、定量地吃好“三餐一点”。

(3)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

准备吃饭前,应提前让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并鼓励孩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餐前准备,比如摆碗筷等,以吸引孩子对进餐的注意力。固定时间、固定座位、固定餐具可使孩子树立正确的进餐观念。同时,进餐时家长不要追喂孩子。因为这样,孩子只需被动地张口接受食物,便有更多的精力注意周边的事情。应鼓励孩子自己进餐,这不仅是一项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还可增进孩子进餐的主动性。孩子通过使用餐具的训练,还可增加手的精细动作以及协调能力。

(4)细嚼慢咽,不狼吞虎咽。

细嚼慢咽可使食物在口中充分地被研磨并与唾液充分混合,可刺激胃肠各种消化液的分泌,可减少胃肠道负担并使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同时,多咀嚼还有利于颅骨和牙齿的发育,增强牙齿抵抗力,防止牙颌畸形以及龋齿。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大脑饱食中枢有充足的时间告诉你――“吃饱了!”以免食入过多的食物。

(5)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6)培养进餐礼仪,比如等待全家人共同进餐,不要自己先吃;懂得礼让和分享食物,大家都喜欢的食物不要据为己有。

(7)坚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自闭症儿童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表现出对周围的事物没有兴趣,不与人交往宁愿一个人玩;

2、缺乏正常的情感反应,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

3、刻板行为,表现为某些反复性动作或强迫行为。

而且,孤独症儿童发病较早,绝大多数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问题,从而引发一定的语言障碍或运动障碍。鉴于这些情况,针对孤独症的康复训练应该以教育和行为矫正为主,康复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训练他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一些必要的社会技能。

康复训练计划:

1、帮助儿童创造语言环境,尽量多与儿童讲话,同时纠正错误发音;

2、训练儿童遵循良好的作息规律(包括吃饭睡觉排便等),让儿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3、教会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等基本的自理能力;(同时要鼓励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面对的问题,如饿的时候自己要求吃饭等,并通过反复强化达到训练目的)

4、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进学校向老师敬礼,过马路看红绿灯等。

5、逐步帮助儿童克服其已有的不良习惯;(如在训练儿童摆脱刻板行为的时候,儿童出现暴躁、发脾气的情况,此时对这些不良的倾向应尽早纠正,比如对耍赖发脾气不予理睬,仍然要求其按时吃饭睡觉,而不是听之任之。一开始可能儿童反应会非常强烈,但经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应该可以克服其某些不良习惯。)

6、如儿童存在明显的运动障碍,可适当安排体育活动项目,如拍球、跳绳、沿直线行走等,训练儿童的运动平衡能力;

7、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串珠、拼图等,培养儿童肢体控制能力,也可以达到培养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的效果。

8、当儿童的程度得到一定改善之后,可以进一步地训练其语言、计算能力。(如一开始手把手教其写字,从简单的“一”“二”开始;数学可从数数开始,可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实物对儿童进行数数的训练。)

由于这些儿童长期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上看似简单的训练实施起来都会因为儿童的不配合而产生相当的困难,所以在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家长与教师的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按照步骤,耐心地循序渐进,反复强化,才能达到对孤独症儿童训练的理想的效果。

孤独症儿童早期训练目标

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也有身心发展的过程,同样,也有受教育的权利和需要。特别是学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发展障碍的矫治更是致关重要,作用尤为显著。这一点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及患儿家长的充分认可,为了使孤独症儿童的学前训练更系统化、科学化和更具实效性,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及孤独症儿童的发展需要,制定出更具体和更具操作性的目标。

一、增进孤独症儿童运动能力

运动的发展是人类各种活动发展的基础。从出生时的某些本能动作到以后逐步发展为有目的的随意动作,从而使人类获得了参与社会实践的可能。由此可见运动在人的发展中是何等重要。对于儿童来讲,运动与其感知觉、语言、思维的发展联系更是密不可分的。在人的肌肉、关节及中枢神经系统中布满了神经结,当神经受到刺激后,会使身体做出适当的反应,改变肌肉张力产生动作,因此通过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运动训练还可以起到增进注意力及稳定情绪的作用。

运动领域的内容分为两大类,即大运动和精细动作。

(一)大运动能力。儿童的发展首先是从大运动开始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大运动的协调训练有利于保持身体正确姿势,增大肌肉力量和四肢动作协调性,总之是弥补大脑缺损的有效措施。具体目标如下:

1、全身运动:要求儿童能独立完成的基本动作有:抬头、坐,站、走、跑、跳、蹲、钻,爬、自行转动身体。有些孤独症儿童的惰性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加之不听指令,在开始训练时往往不配合。这就需要老师要有耐心,和充分示范,开始帮助完成,反复练习直到熟练能独立完成,就应加大力度和强度训练。

2、平衡能力。也称技巧性动作。要求儿童能双脚交替上下楼梯,会独立翻身、滚动、能拉着一只手走平衡木和在宽20厘米的两条平行线中行走。因孤独症儿童的动作能力较差,加之有自我保护意识强的心理作用,开始训练时会表现出哭闹成拒绝性行为,这时需要老师多给一些帮助,还要创造出和谐愉快的气氛,使他们尽快消除恐惧,逐渐变得愉快起来,并愿意参加这种训练。

3、玩球。玩球是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喜欢的活动,训练时配合一般比较顺利。要求是:能和老师一起做连续抛球200个左右,会持续拍皮球10个以上,一脚能踢中球至5米远以上,会传球,要完成这些目标,教师不仅要加强示范,还要与儿童互动,在互动中提高玩球技能,增进训练的兴趣和师生交流。

4、动作模仿操。这项训练有利于提高身体协调和动作模仿能力,要求学生能在老师的提示下,边说儿歌,边动作,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做幼儿模仿操。

5、使用器械。要求会使用滑梯、滑板、大龙球、秋千、转桶、蹦床、跳袋、独脚凳、平衡台等器械进行训练。

(二)精细动作能力。这一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大脑皮层的发展水平。据有关材料计载,人的大拇指代表四分之一的脑机能,还有的说,拇指和食指的神经与大脑语言中枢有着直接联系等等。可见手指功能的训练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使之手脑并用,促进协调发展。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的手部功能都很差,手指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肌肉的张力都比较差。因此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精细动作的训练很有必要。为此我们为其制定的目标是:

1、双手会握拳、张开。

2、会抓握物体。

3、会捏取细小物品。

4、会搓揉橡皮泥等。

5、撕纸。

6、会用食指、中指夹豆。7、会旋拧瓶盖。

8、会串珠。

9、会执笔。

10、会涂鸦。

11、能控制筷子。

12、提取重物。

13、手眼协调。这些目标看起来很简单,但开始实现时还是很困难的。主

要是受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的影响。因此训练时,要把一个目标再分解成几个小目标,由低到高,从帮助到独立完成,一步步的实现。这样,过不了多少时间,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掌握得很不错,不仅掌握了技能,还提高了速度。从他们专心操作的样子可以说明他们的注意力和情绪的稳定性也增强了。

二、增进认知能力

人的认知能力是以感知觉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的认识活动。孤独症儿童学前认知能力的培养目标应从感

知觉入手。在发展感知觉的基础上,丰富生活经验、引导参加学习活动,不断丰富知识,增进认识事物的能力。

(一)发展感知能力

人的任何经验上的积累,都是通过运用感觉器官去接触、探索周围事物而获得的。孤独症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个体之间及个体自身的差异性。因此训练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能力是促进认知能力发展的首要环节。具体应做到:

1、增进感知觉反应的能力。孤独症儿童的感觉器官发育正常,但对他们身边的事物却表现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淡漠表现。他们的这种表现可以说明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是很差的,因此应尽早的帮助他们建立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力,提高反应能力。训练的目标是:①接受来自外界刺激。②能寻找刺激物。③能追踪刺激物的方向。④能从表现反应对刺激物的亲疏好恶。

2、扩大感知的范围。孤独症儿童不仅感知的主动性差,感知的范围也非常狭小。因此感知的内容单一。我们在训练时应注意扩大感知的范围,并运用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来丰富感知的内容。训练的目标是:①会使用视觉分辨。如分辨颜色、形体、简单方位等。②听觉分辨:能分辨几种不同的声音、音量大小,高低、好听、难听等。③触觉物体:能分辨冷热、软硬、干湿、光滑与粗糙等。④味觉:几种食物的一般味道与口味。⑤嗅觉:香、臭等。

3、记住感知的内容。人们普遍认为孤独症儿童的机械记忆好。因此学前训练应注意发挥这一特点,通过不断重复,反复强化,使他们能记住曾感知过的事物,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重复并恰当地表达。只有记住才能表达,这就要求做到使用感知记忆。①记住曾经见过的一些图形。②会模仿一些声音。③能摸出一两种物品。④能指出刚才吃过的一种食品。⑤能嗅出刚才嗅到的一种食品味道。⑥能躲避臭味。

(二)增进学习能力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学习能力的训练,不仅有效地促进智力发展,同时能起到丰富语言的作用。在制定学前孤独症儿童学习能力训练目标时,应根据其心理发展水平,本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进行。

1、丰富生活常识。同正常儿童一样,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发展也是从认识身边的食物开始的,只是被动些,应加强引导,使他们能较好的实现这些目标。①认识自己:姓名、性别、身体各部分名称。②认识家庭:住址、亲人姓名及工作单位等。③认识室内用品:家具、家电、日用品等。④认识学习用品:书、本、笔等。⑤认识社会环境:学校、医院、商店、公园、公厕、交通工具等。⑥认识颜色:红、白、蓝、黄等。

2、丰富自然常识。认识一些浅显的自然常识是引导孤独症儿童走出自我封闭的有效方法,应达到的目标有:①认识小动物的名称及简单习性。②认识植物:树、花、草、蔬菜、水果等。③认识天气:雨、雪、晴、阴。④认识时间:白天、黑夜,早晨,晚上。

3、丰富简单的数学常识。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目的是培养孩子兴趣,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提高生活技能。但训练时切不可急于求

成,以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倦学习。学习的目标有:①认识方位:上、下、前、后等。②认识数概念有图形、大小、多少、粗细、高矮等。③认识数前概念:会唱数20以内、会点数10以内、会区别1和许多、会说出5以内总数、会取出物品5个或更多。

三、增进交往能力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交往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因此对其进行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势在必行。学前孤独症儿童交往训练的目标包括对语言的接受、理解、交往、表达四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的目标是:

1、增进语言的接受能力。听说能力是语言的基本能力,只有具备这一基本能力才能使语言得以发展。应实现的目标是①对声音刺激有反应,如能用眼睛寻找声源,听见门铃电话铃有行动,能听懂母亲的声音,能听音乐拍手等。②能正确发音。如能模仿吮吸动作、能模仿发音器官动作:唇、舌、颚、能模仿各种声音(小动物、车辆、风声、雨声、流水及汉语拼音等)③能模仿简单句子:简单儿歌、唱歌等。

2、增进语言的理解能力。孤独症儿童因受认知能力的影响,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故应加强语言的理解训练。①理解常用名词。如:身体各部位名称、应用人称代词:你、我、他。②理解常用动词。如:会执行动作指令、会做五官和身体动作。③理解常用形容词:漂亮、危险等。④理解别人的表情:高兴、生气、瞪眼等。⑤能模仿表情:高兴、生气、哭、笑等。⑥理解简单疑问句。如:你要做什么?你吃饭了吗?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等

等。⑦会传递物品和简单话。⑧理解别人的手势、身体动作等。

3、增进自我表达能力。能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是孤独症儿童能有效运用语言的开始。当他们有意识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要求并得到满足时,会进一步促进语言动机的形成。但需要说明的是,学前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表达只限于口头语言和动作体态语言。阶段具体目标有①会称呼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老师等。②会说出自己的要求,我要怎样及会拒绝别人等。③会看图做简单谈话如:这是在哪?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等。④能用表情表达自己的心理状态:高兴与否、能用手势或身体动作表示要干什么,或拒绝别人的要求,会说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等。⑤会说家庭简单情况,家中有谁?都叫什么名字?在哪工作等。

4、增进交往能力。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交往能力的训练,将帮助他们打开心灵之窗,使他们的心理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最终引导他们从封闭的自我中走出来。可以说经过训练的孤独症儿童的前景还是很令人乐观的。特别是学前孤独症儿童大部分有了主动语言意识,并增进了语言交往的主动性。表现最明显的是愿意与熟悉的人沟通,并能较好的配合训练。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引导孩子做到①对指令反应迅速并能执行。②对人有礼貌、会说谢谢、再见、会主动问好等。③能参与群体活动,如:游戏、集会、上课、并能按要求做。④知道在一定环境中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大小便;集会时安静、进餐、休息时不打扰他人。⑤受到夸奖与批评时能表现出恰当的表情。⑥能表演并有得到赞赏的愿望。

四、增进生活自理能力。

帮助学前孤独症儿童掌握一些自我服务技能,不仅能促进其动作发展,还是增强身体健康的必要活动,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升入学校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行为目标是:

1、增进饮食的基本能力。学前孤独症儿童往往受到来自家庭的更多的保护,加上动作能力差,故忽视了对孩子进行训练,使孩子饮食很长时间不能独立,这就大大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应在日常生活

中强化训练做到①具备饮食的基本能力,吸吮、吞咽、咀嚼、吐出等。②能用手拿食物吃,如拿食品、水果、剥皮等。③会使用餐具、勺、筷子、能独立用杯子喝水。④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抢食,不掉饭菜,不乱吐食物,能安静进餐。

2、会正确入厕。这项能力的培养对孤独症儿童是致关重要的,应从小培养。①解便,会表达便意,按时大小便。会自己解衣裤、排便姿势正确。②会使用便器、不弄在池外。③会处理便后:便后擦干净,便纸扔进纸篓、冲洗便池,正确洗手等。③认识公厕,能识别图形标志,文字标志。

3、增进穿脱衣服的能力。穿脱衣服对孤独症儿童比较困难。一般家长为了赶上班时间,便采取包办代替的办法,这样就更加重了孩子的惰性。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及早训练。①有穿脱衣服的意识,在接受别人帮助时能主动配合。②会脱穿内衣裤、鞋、袜、把鞋放在规定地点。③会穿脱外衣裤、独立系拉锁、扣子、脱掉衣服会叠好放在指定位置。④能主动的带围巾。⑤能在帮助下使用雨具,暑天知道遮阳伞。⑥认识衣服。大衣、毛衣、单衣等。

4、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有一些孤独症儿童长得非常漂亮,但却不懂得讲卫生。试想一副脏兮兮的样子怎能让人接纳呢?所以一定要从小训练孤独症儿童爱清洁的好习惯。①能保持身体清洁,学会洗手、脸、刷牙、梳头,会在他人帮助下洗澡,剪指甲,会自己擦鼻涕。②衣着整洁,有换衣服的意识。③认识洁具、毛巾、脸盆等。

5、正确睡眠。讲究睡眠卫生,能更好的促进身体发育。睡眠应做到:①保持睡眠安静,按时入睡、睡足10小时。②睡眠姿势正确,不蒙头睡觉。③认识床上用品。

五、增进社会适应行为

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使孤独症儿童能在成年后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是孤独症儿童训练康复的主要目标。有些孤独症儿童因缺乏正常的沟通方式,加之情绪不稳定的因素,给学前训练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的训练和采用适当的方法,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要正确认识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采取宽容的态度,真诚的接纳他们。宽容不等于迁就,这就需要以诚相待、严格要求,还要注意巩固训练效果,不能刚有些好转就放松,这样是很容易反复的。在增进孤独症儿童适应性行为训练的早期目标中我们设立的目标是:

1、认识自我及家庭。这一目标的具体内容已在前面有所介绍,在此不再重复。

2、认识居住环境及社区。要尽力使孩子认识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和社区。引导他们对环境产生兴趣,开始他

们的态度可能是淡漠的,缺乏应有的热情。但要想办法,加强引导,让孩子熟悉并喜欢这些环境。应做到①能说出环境的特点,如大楼、大桥、河等。②认识邻居能在提示下恰当地称呼。③在帮助下与邻居的孩子玩耍。④对待表扬与批评:受到表扬能保持良好的行为表现,受到批评知道改正。

3、学习使用社区,随着孤独症儿童生长发育和心理水平的提高,应不断扩大孤独症儿童的视野,特别是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来改变自我封闭的意识。①学前孤独症儿童可在大人带领下参加社区活动、联欢、集会等。②可以经常到公园去玩耍。

4、娱乐休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培养健康身心的需要,娱乐休闲活动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学前孤独症儿童休闲娱乐活动目标是:①有娱乐的兴趣,如喜欢看电视、听音乐、唱歌等。②有一些娱乐的技能,如捏泥、折纸、绘画、弹琴或在家长参与下玩过家家的游戏等。

5、有安全意识。有些孤独症儿童缺乏痛觉,触觉,味觉不敏感或怪异。

因此,做起事来不知深浅的乱摸乱动,甚至乱吃药品,这就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①要知道不玩火。②不玩用具:暖瓶、剪刀、锐器等危险物品。③不独自过马路,外出不乱跑等。

篇2:自闭症儿童自理训练 吃饭

智障儿童是我们群体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虽然他们在心理上或者在身体上,与我们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是他们与我们一样,都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理解,需要被爱护。

智障儿童其实与我们普通儿童一样,他们有着活泼可爱的笑容。天真好动的天性。纯真无邪的话语,他们也是一群可爱的天使.只不过他们有时候不能够很快的理解我们惯用的表达方式,不能够很快的接受我们认为很简单的知识,不能够很快的找到排解不良情绪的恰当方式.所以,他们感到无助,他们发脾气,他们伤害自己,他们攻击别人.作为一名智障儿童的家长,每天都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人,请问一下自己,我们真正的了解我们的孩子吗?我们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吗?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表达什么,我们又知道吗?当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的孩子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也那样看我们的孩子呢?我们知道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爱,但是不需要我们的溺爱,不需要我们对他们的一切都包办代替,他们是勇敢的海燕,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会更加坚强,但我们一定要坚信,我们的孩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该怎么做?智障儿童其实与我们普通儿童一样,他们有着活泼可爱的笑容,由于智力障碍的关系导致儿童情绪和交流不是很好,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他们进行一个康复训练,加强儿童的语言交流。以下是专家介绍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

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

1.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2.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5.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以上是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希望能够给您带来帮助。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将训练内容渗入到游戏和音乐之中,使智力残疾儿童感到有兴趣,乐于接受训练,在训练时我们对不同的智残儿童采用不同的提示(动作提示、手势提示、口头提示),提示要清楚、具体、恰当。

一、自己进食的训练

家长可以采用小步子的方法把动作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动作,加以指导训练。例如,我们将训练孩子利用小匙吃饭的过程划分为若干小步子:

1、先让儿童洗完手后端正地坐在餐桌前;

2、把饭碗、菜碟移得靠孩子近些,使孩子自己够得着;

3、左手扶住或拿起饭碗;

4、右手正确地拿好小匙;

5、舀一口饭送到嘴里;

6、舀一勺菜送到嘴里;

7、依上述步骤先一口饭,再一口菜,把饭菜吃完;

8、吃完饭后用毛巾擦嘴或洗手、洗脸。为了使孩子容易学会,我们还可以采用逆向学习法,也就是孩子从后面的动作即把饭放在舌头上开始学,再往前学把饭送到嘴边,最后学如何舀饭菜。

二、自己穿、脱衣服的训练

一般训练的步骤是:

1、先训练脱衣,再训练穿衣;

2、先用宽大的衣服训练孩子脱与穿,学会后,训练孩子穿脱自己的衣服。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智力水平,采用小步子训练法,把穿、脱衣服的全过程分解成若干小步子进行训练。训练儿童掌握穿脱技能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掌握系鞋带和扣纽扣。我们可利用教具——穿脱技能综合训练板、扣纽扣训练板和系鞋带训练板进行训练。孩子在训练板上熟练地掌握了有关技能,那么实际应用时也会很快学会。总之,只要多下功夫,多花时间,开动脑筋,坚持训练,就能很快地掌握穿与脱的技能。

三、自己穿袜子训练

进行训练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工作分析法,此方法有两种形式。顺序法(正向连锁法):依着工作的步骤,从第一步开始训练,完成第一步后,再训练第二步,直至最后一步。教穿袜时,训练智力残疾儿童先将袜套进脚尖,然后将袜拉至脚跟,再将袜拉过脚跟,最后教他将袜从脚跟往上拉好。另一种是倒序法(反向连锁法)依着工作的步骤从最后一步开始,完成这一步后,再倒退教前一步,直至第一步。教穿袜时,先由训练员将袜穿过脚跟,然后教他将袜往上拉好,之后再由训练员将袜穿至脚跟,然后教他将袜拉过脚跟往上拉好,最后教他套脚尖并将袜往上拉好。

弱智儿童应从幼小时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千万不要“等长大了再说”,年龄越小,训练效果越好。弱智儿童只有在生活自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本领,若是一个孩子不能控制大小便,那么上学也困难。

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的内容包括进食、穿衣、大小便、个人卫生等。

一、弱智儿童进食的训练

在训练弱智小儿用勺吃饭时,由于他们的神经系统功能有障碍,手眼协调能力差,拿不住勺子或把食物送不到嘴里,关键在于坚持训练。

1.吃糊状食物开始喂食前,先让孩子看一看小碗中的食物,香蕉泥、苹果泥、菜泥、土豆泥、米糊、面糊等。开始时糊状食物中加些水、奶及鸡汤类。交替喂食,可培养孩子逐渐喜欢上各种味道。

采用小塑料勺,以免又凉又硬的金属引起孩子的不愉快。逗孩子张开嘴,如果他不肯张嘴,坐在对面的成年人要把嘴张得大大地给他看成人是怎么用勺吃饭的。把一点稍稀的糊状物用小勺送到孩子嘴唇上,让他先尝到一点食物的好滋味;也可以用手指轻轻拉一点下唇,把食物送入孩子口中。给孩子喂糊状食物时,切记不要把糊状物用力“塞”向上腭处,而是喂到舌头上,让孩子自己吞咽。把食物“塞”向上腭处是喂食过程中常犯的错误。

2.吃半固体食物半固体食物包括馒头、面包、蛋黄饼干等。这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咀嚼和吞咽。

将固体食物喂进孩子口中,如果他不肯咀嚼,你要用手指轻轻按住他的上唇,另一手指放在他的下唇。放在下嘴唇的手指促使下唇轻轻上下移动,使他咀嚼。为了让孩子学会咀嚼,食物的味道要好一些。每餐开始,在他有饥饿感时训练他先咀嚼一会儿,再给吃点稀的食物。这样一直训练到孩子每餐都会咀嚼食物为止,而不是吞咽。

3.用勺吃东西给孩子准备较深的碗或碟,大柄的勺,勺本身不可太大,勺底要浅。你坐在孩子后面靠近持勺的位置,扶着孩子的手腕,用勺在碗内舀出食物,并送向口中,边送边提示他:“张嘴,吃饭!”放开扶着孩子的手,让他自行将勺放入口中,轻拍他的手腕,让他闭口,把勺从口中抽出,再扶着他的手腕,将空勺伸向碗,同时提醒:“再舀一勺!”

开始训练时可用半固体食物,如稠米粥,便于孩子舀起不易洒出,最好选择孩子饥饿时来进行此训练。孩子在学习用勺吃东西的过程中可能弄得很脏,需耐心引导,必要时抓住他的另一只手,避免伸进碗里。

4.一只手拿杯子喝在学会了用双手拿杯子喝之后,才能开始训练孩子用一只手拿杯子喝。准备两个一模一样的小把缸子,你一个,孩子一个。你先在孩子面前用一只手(多用左手)拿起小把缸子喝水。让孩子一只手(多用右手)拿起小把缸子喝水。如果孩子不会或不肯这样做,你仍然站在孩子后面,把着孩子的小手,教他喝水,并且在孩子喝水后,轻轻扶着他的手把缸子慢慢放在桌子上。以后慢慢减少成人的帮助。

为了使缸子里的水不洒出来,开始时要少往缸子里放些水,待他学会了用一只手拿着喝,再加多水量。

5.使用筷子5岁以后的孩子可准备两双筷子,你一双,孩子一双。你先做示范动作给孩子看。如果你在孩子对面,你用左手,孩子用右手;你在孩子身后,则是你和孩子都用右手。你夹起食物可以放在孩子口中,也可以放在你自己口中,让孩子知道筷子是吃食物,必不可少的工具。

除了口头教孩子外,必要时还要手把手地教他。当他学会了自己用筷子时,不管他是将食物夹起还是叉上,甚至是用筷子把食物扒拉在嘴里,都要表扬他,鼓励他继续用筷子吃饭,洒一些也别斥责他。开始时应选择一些容易夹起的食物,如带叶的蔬菜、肉片、豆制品、蘑菇、木耳等,待孩子熟悉了筷子的功能,再让他用筷子吃面条类食物。

二、弱智儿童大小便的训练

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来训练小儿自己去固定地方大小便的技能,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如果坚持不懈地努力,90%轻度和中度智力低下儿童到五六岁时是可以学会的。

1.坐盆每次都用同样的语言让孩子坐盆。对孩子说“虚虚吗?”拉着他到盆前或马桶前,帮他脱下短裤让他坐盆,但要记住,每次不要超过5分钟,不要让他养成坐在便盆上玩的恶习。

当然,你选择让孩子坐盆的时间都应是孩子最可能排泄的时间。女孩排大小便都应坐盆,而对男孩只有在排大便时让他坐盆,排小便则应让他站着撒尿。男孩太小或站不好时,应用一个把缸子或瓶子给他接尿,一旦能站立好,一定让他自幼站立撒尿,自幼养成男孩站着撒尿的习惯。

如果孩子不肯坐盆,你要用讲故事、奖励小玩具等方法鼓励他。每天坐盆应在固定钟点,这样容易养成自幼定时排大小便的好习惯。

2.用语言和动作教孩子上厕所时刻都要观察孩子表示要大小便的情绪,如拉裤子、坐立不安等。这时你要问孩子:“撒尿吗?”拉着他的小手上厕所,帮他脱裤子。每当他到厕所排尿后,都要表扬他。

每次都用同样的语言和动作帮他上厕所,为此,成年人应有意识地多讲这类话,如成人上厕所前也说:“我要尿尿去啦!”一旦孩子学着说:“尿尿”或“虚虚”时,一定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拉着孩子的小手上厕所。

只要孩子主动说出“尿尿”时,一定奖励他,可以给点小食品或拍拍、亲亲他的面部,以示赞扬。当孩子已能坚持两小时才排一次小便时,你要定时带孩子上厕所排尿。进入厕所排尿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训练孩子上厕所大便的时间应在早餐后或早晨刚起床后。

3.自己上厕所大便 给孩子穿有松紧带的裤子,以便训练。开始时陪孩子一块去厕所,让他老在前面,直至进入厕所内。你做口头提示:“拉下裤子”,“坐在桶上。”当孩子解完大便以后,要让他知道,必须擦干净了,才能站起来。然后再指导他提上裤子,并引导他去洗手。要反复进行全过程的训练,还可让孩子互相观察上厕所的情况。

三、弱智儿童脱衣服的训练

1.配合成人穿衣服将衣服的袖子或裤腿放在接近孩子的手脚处,为鼓励他自己伸进袖子,可以像做“藏猫猫”游戏那样对他说:“小手哪里去了?啊,在这儿呢!”边说边拉出他的小手。

如果孩子不肯主动伸进小手,你可以扶住他的肘部,帮他伸进去;如果他不肯伸出来,你可以把手伸进袖中把小手拉出来。慢慢减少你的帮助。为了消除孩子抗拒行为,母亲可一边唱歌一边帮他穿衣,动作不可太快,也不可太粗。还可利用做游戏的方式鼓励他伸手人袖,如这样说:“你的手呢?喔!在这里!”逐渐使他在穿衣时手脚主动配合。2.脱鞋、穿鞋开始时,要选用稍大些的松紧口便鞋。起初你要把孩子的鞋脱至脚尖处,让他接着脱;再多穿进一点再脱,直至学会脱鞋。

你假装脱不下鞋了,要孩子帮忙把鞋脱下来,你一定要谢谢他。仍用较大一点的鞋,放在孩子脚前,你把鞋大致穿好,只留下脚后跟处,再让孩子穿进去。教孩子用拇指与食指拉鞋帮。你可以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拉鞋帮。

如果他能穿到足跟处,下次你就把鞋仅穿上一半,让他继续穿。接着,你仅把鞋给他穿到足尖处,让他继续穿。逐渐减少你的帮助,直到他完全学会。开始采用不分左右脚的鞋,待孩子完全学会了穿鞋,再分左右脚。分左右将在认知中学习。

3.脱帽戴帽让孩子看看你戴帽子、脱帽子的动作,然后把帽子拿给他,让他戴上、脱下。

孩子要是不会,你把他带到镜子前,让他对着镜子脱脱、戴戴,他会很高兴。让孩子用大一些的帽子做“藏猫猫”的游戏。让孩子给布娃娃、玩具狗戴帽子,做游戏,他会在玩中学会脱帽、戴帽。

4.穿前开身上衣让孩子知道穿脱衣服是他每天该做的事。鼓励他自己穿衣服,开始时最好用短袖衬衫做示范给孩子看,再帮他穿。

你帮孩子拿着衬衫,让他先伸一只袖子,再伸另一只袖子。把展开衣襟的衬衫放在矮桌子上,让孩子伸向袖子,你帮他拉一下衣领穿好衬衫。孩子穿好一只袖子后,你把着他的手把未穿上袖子的一侧衣襟拉住,再让他已穿上袖子的手接替这只手拉住衣襟,穿另一只袖子。这个动作较难,需耐心多教几天。

四、弱智儿童洗漱的训练

1.刷牙你刷牙,让孩子模仿你刷牙的动作,开始你要握住孩子的手帮他上下刷、里外刷,待他学会刷的动作,逐渐减少你的帮助。

让孩子自己对着镜子刷牙。他刚学着刷牙时,蘸着水刷,少放牙膏。每天让孩子刷两次牙,最好你也与孩子一起刷。在时间上应大致固定在早饭后和晚饭后,让孩子养成习惯。把牙刷、牙膏及牙缸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固定处,教会他挤牙膏并收起牙膏等动作。

2.洗手洗脸把洗手洗脸用的小毛巾、香皂放在固定的地方,你与孩子一起开始洗手,把手洗干净后,再洗脸,你边洗边教孩子,用语言指导他与你一样做。如果他做不好或不会做,你需要手把手教他。

带孩子到水龙头处,让孩子自己开水龙头,接水、先洗手再洗脸,洗完关闭水龙头。教孩子从水桶中往脸盆中取水。教孩子拧干毛巾,拧不太干也不要紧。他不会拧时,把着他的手拧,逐渐减少帮助。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应让孩子自幼用冷水洗手洗脸,以增强耐寒力。

3.梳头让他看镜中你的动作,然后你扶着他的手接着梳下去。让他体会梳头的动作。让孩子给娃娃梳头,以便顺利地学,要慢慢减少你的帮助。

教女孩子梳稍长的头发时,你要先把纠结在一起的头发理顺一下,再让孩子自己梳。待孩子学会梳头后可以教他带梳发卡或发带,并夸他:“好漂亮啊!”就是男孩子学会梳头后,他在梳完头也要同样说:“好漂亮啊!”

4.调节水洗澡你把水盆中放入凉水,告诉孩子这水洗澡太凉,要加些热水,开始时往水盆中加热水,让孩子用手试一试水温。你告诉他这样温度可以洗澡了。

如有条件洗淋浴,一定要教孩子先开冷水,再开热水,而且要伸手去试水温,调至合适水温。开始时,仍需手把手教他,并多次反复,直到完全学会。洗完澡后要教他先关热水再关冷水。

五、训练注意事项

1.小步子(分解动作)例如,用勺吃饭的内容,可分为餐前准备、进餐、餐后处理三个步骤,而进餐过程中,“勺到口中”这个动作又可分为:用勺舀起饭一送至口唇一张口一含住饭一勺撤出,一系列分解动作。

2.反复练习弱智儿童的感知觉、动作能力均较差,学会这些动作很费力,需经过练习才能达到目标。

3.程序化训练内容按一日生活的规律组织好,使之程序化,让孩子自然地去做。如早晨起床后穿衣服、穿鞋袜、刷牙、洗脸、梳头、吃早饭。让一系列生活自理活动,按一定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让孩子一项接一项按次序地学与练,强化动力定型,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父母应将各种技能或活动分解成很小可操作的一步,手把手教孩子或向孩子解释,注意每次的教授的方法和过程都是一致的,如果孩子有一点剩余视力,则应尽可能使用他的剩余视力。

(1)训练吃喝

教会儿童每次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如果他完全看不见,帮助他学会吃各种食品的味道;

每次都让他坐同一个位子,筷子、碗、勺子都在同一位置,按同一顺序摆放,相同的食品最好放在桌子同一位置,并放在盘子的不同地方;

手把手教他用杯子喝水,把喝水的杯子放在相同的位置,使用权他容易拿到,杯子最好是不易破碎的塑料或不锈钢制品,以免伤害视障幼儿;

教育视障儿童在家人没来吃饭时自己不能先吃,除非得到父母的同意。

吃饭时不要发出“咂咂”的声响,也不要在嘴里有饭时张大嘴说话;

夹菜时应在靠近自己这边的菜碗中夹菜,不要在菜碗里翻来翻去。

(2)洗澡、洗衣

应在家庭洗澡的地方以相同的方式教儿童学会洗澡,比如在农村可以在家里用水瓢从桶里舀水冲洗;如果他一个人不能单独去洗澡的地方就要安排家人陪他去,还可以从屋里到洗澡的地方牵一根绳子,帮助他摸着绳子自己去洗澡的地方;

告诉视障儿童洗澡时为防止别人看见,应在没人的地方洗澡或在洗澡时关上门,并拉上窗帘;

洗澡后要他穿干净的衣服,告诉孩子穿的衣服必须经常换洗,也可教他闻闻衣服的味道,以了解自己所穿衣服是否脏了;

如他在河边洗衣服,教会他计数,以免洗衣时衣服丢失;

(3)洗漱

应该每天刷牙洗脸;

刷牙使用的牙刷不要太硬;

教会儿童一只手将牙刷有棕毛的一面,夹在拇指和食指之间,另一只手将牙膏头放在棕毛面中部,轻轻挤出牙膏;

告诉视障儿童刷牙后要用水漱洗;

告诉儿童洗完脸后要擦脸油。特别是在冬天这点尤为重要。

(4)上厕所

教会儿童象其他家人一样上厕所;

如果他不能单独去厕所,可让家人带他去,也可以牵一根绳子,帮助他通过摸着绳子独自去厕所;

告诉儿童便后要用手纸擦干净,教会他自己做;

每次便后要冲水,要用肥皂和洗水;

厕所设计应比较合理,以保障视障儿童的安全。

(6)穿衣服

教会他向别人一样穿衣服;

教会他识别衣服的前后面,可以在衣服背面内部缝个标记,以便区分;

用不同的形状标记缝在不同颜色的衣服内,让他记住,以便穿衣服时挑选他要穿的颜色。

要时刻记住那些对于正常儿童不用教而靠眼睛观察,然后模仿而自然学会的技能,视障儿童特别是盲童都需要一步一步的教他,要牢记他们是丧失部分或全部视觉的儿童。蒙台梭利是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她为满足儿童自我建构及心智发展的需求,发展了能提供儿童刺激,引发儿童注意力,使他们进入专心工作的历程,从而帮助儿童成长的蒙特梭利教具。

其中日常生活教育她认为是首要,我比较赞同这种看法。

所谓生活教育就是工作材料都是儿童平日生活中可见到、可摸到的,如扫帚、杯、碗、汤匙、餐巾……等。这些活动是为了满足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秩序感、手眼协调、专心工作及独立的特性所需而预备的教学环境。我觉得这个教育目的也是适合智残儿童的,而且我认为这也是许多家长所期望的。

家庭是患者接受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最佳场所之一,家庭能给患者提供关心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个家庭训练计划都是独特的。在家庭康复训练中家长承担了康复训练的主要任务,而且要长期稳定地参与康复训练,并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在康复训练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正确的态度,建立良好的家庭康复训练环境 树立信心,尊重孩子,有意识地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坚持有计划、有测评的原则;充分利用生活情景进行训练,不断重复地训练。

2.制订训练计划 通过能够提供帮助的各种社区机构的发展,家庭训练计划将所有智力障碍患者融人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训练列出清单。家庭训练计划的制订是非常重要的,计划的制订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过高,孩子达不到,容易产生挫败感,过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也耽误了康复时间。家庭的康复训练活动,一是个别训练活动,需要在固定时间中进行。家长将安排在个别训练时间的目标进行分析,设想用什么活动去完成。家庭康复随时随地,尽可能利用家庭现成的一些玩教具和生活用品,条件允许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丰富的游戏、娱乐环境,并有目的地购置、制作玩教具;条件有限的家庭,因地制宜,自行制作。二是情境训练活动,是家庭康复的主要训练方式,如起床、如厕、盥洗、吃饭、购物和社区活动等生活情境,按照康复计划,在一定的阶段有意识地安排必须达到的目标。由于情境训练看似随意,因此特别需要有目标的引导。在情境训练中要注意安排休闲娱乐活动、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情景。

篇3:自闭症儿童自理训练 吃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闭症患儿共9名, 男性8名, 女性1名, 年龄4~18岁, 平均年龄10岁。根据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CARS) , 重度孤独症患儿7名, 轻-中度孤独症患儿2名。9名患儿中, 3名患儿可以独立完成大部分日常生活自理, 但对于精细动作完成不好:2名患儿可以在家长、老师的言语指导及辅助下完成吃饭、穿衣基本日常生活, 但不能完成洗漱和如厕;4名患儿日常生活能力低下, 仅可以完成进食动作, 对于穿衣、洗漱和如厕等行为不能完成。

1.2 治疗方法

我科采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自闭症患儿, 静脉+鞘内注射4例, 静脉+鞘内注射+脑室内注射5例。细胞计数9~50×109/L, 细胞存活率97%~98%, 每位患儿平均治疗3次。

2 训练方法

2.1 情感护理

自闭症患儿无法集中注意力, 很难理解语言和动作的含义, 他们自身的需求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有时候他们会有自虐和攻击他人的过激行为, 破坏性极大, 但是这种行为的背后, 可能只是因为恐惧、不安或者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我们在患儿入院时, 科室就会安排一名管床护士作为他 (她) 的“爱心姐姐”, 要求该护士在完成本职工作后, 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患儿相处, 以帮助患儿能够早日接受除家长及老师以外的陌生人, 为下一步进行自理能力训练打好基础。

2.2 注意训练

建立“目光接触”是自闭症注意力训练的第一步。“目光对视”不仅要在“一对一”的课堂上训练, 还要注意在集体活动中, 更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 避免孩子只形成“一对一”课堂目光对视的偏执反应模式。

2.3 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方法

2.3.1 用勺的训练

练习用勺舀玻璃珠或塑料串→用勺舀绿豆或米→用勺舀湿沙子→用勺舀水。此训练的重点是提高自闭症患儿的腕部与手的配合协调能力。

2.3.2 用筷子的训练

练习用拇指和食指捏串或黄豆、纸片→用镊子夹串珠、黄豆或绿豆→用筷子夹纸团或串珠。此训练重点是提高孩子拇指、食指和中指为主的手指配合协调能力。

2.3.3 拧毛巾的训练

练习拳头合拢、分开的动作→转动手腕 (手攥拳头或打开) 的动作→用蘸湿的小毛巾 (手帕) 练习拧干水, 再逐步去掉辅助。此训练的重点是手腕的转动、握拳的力度和双手的协调。

2.3.4 解、系纽扣的训练

穿珠子训练 (大珠子、小珠子) →手指训练 (拇指与其他四个手指分别碰触) →单独伸出每一个手指。此训练可以利用旧衣服练习解纽扣 (大纽扣、小纽扣) , 再练习系纽扣。此训练的重点是手指之间的配合协调及手眼协调能力。

2.3.5 如厕后的清理训练

练习撕纸→将正方形手帕对折二至三下→用软纸对折→在大便后让患儿自己清理。此训练的重点是手指和手腕的配合协调能力。

2.4 自然环境训练

利用生活中、病房的一切自然场景进行随机训练, 可以使他们愉快地接受, 并且提高主动表达能力。在进行这方面训练时, 也可以做多样化、多变化的选择。如在病房中利用各种机会与患儿进行变换形式的物品操作训练, 与患儿一起玩一些简单游戏, 并可以慢慢扩展到三人或多人, 让他试着和别人一起玩时, 学会等待、轮流、合作等社会适应能力。对于高年级自闭症儿童, 鼓励家属带领患儿外出购物、乘车等活动, 让孩子有相对独立体验社会的机会。

3 结果

9名自闭症患儿平均住院58天, 在住院期间, 管床护士根据患儿的个体化差异进行护理与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2名患者能够熟练完成吃饭、穿衣、洗漱和如厕四个方面, 并且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穿珠, 穿针及用筷子夹取玻璃球等精细动作;1名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及理解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可以在护士或家长的指令下完成简单家务的能力, 如擦桌子、端盘子、扫地、倒水、清洗简单餐具等;2名患儿可以完成整理衣物的能力及处理每日身体例行清洁的能力, 可以入厕独立脱裤子、冲水、提裤子等, 但是擦屁股动作完成不好;4名患儿具备穿脱衣物的能力, 但是仍不具备洗漱及自理处理大小便的能力。

4 总结

4.1 对于自闭症患儿, 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时, 首先要具备模仿能力、大肌肉、小肌肉、理解能力, 逻辑思维等, 每一个孩子都是唯一的、不同的, 流水线式的训练不能满足儿童的特殊需求, 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孩子制定“一对一”的计划, 管床护士相对固定, 便于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困难和需求, 才能激发孩子自发自愿进行训练的积极性, 获得最大训练效果!

4.2 日常生活能力较高的自闭症患儿, 同时也可以促进他各个方面的同步发展, 如动手领域、认知领域, 再如社交等, 故而培养患儿的具备良好的生活自理很重要。

篇4:浅谈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语言 训练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4-01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发展障碍。主要的障碍是认知的发展困难,表现出来的症状主要是言语发展障碍和社交发展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会在社会交往中使用语言。这类儿童有的从不说话,有的说少数几个词语,有的重复别人说过的词语,尤其是句子中最后一个词,还有的说话单调刻板,多数不会使用人称代词或代词运用颠倒。

2.不会面部表情来表达某种需要和要求,也不会理解和运用躯体的动作、姿态等与他人交流。

3.语言理解的能力非常差,常不听从指令,自己的需要、痛苦和不适不会表达,对别人的话也没有反应。

4.有的词汇量还挺丰富,但对周围的人和事是一种“漠视”,沉迷于自我的世界里,因而也不能与别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

这些障碍给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的问题,作为老师,我们也尽所能训练他们,增进他们的语言发展。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以下方法对我们的训练有所帮助。

一、亲情接纳法

亲情接纳法指的是主训教师与自闭症儿童之间建立一种非常亲密友好的关系。主训教师发自内心的关爱自闭症儿童,通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接触,慢慢的让他们从心理上接纳,本能服从教师的指令,配合主训教师的训练。因为自闭症儿童在训练的最初阶段往往对主训教师非常的排斥,拒绝跟主训教师上下别训练课。所以主训教师首先必须稳定儿童的情绪,走进其心理世界,师生互助接纳,用浓浓的师爱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与主训师建立友好关系,这为后来的训练做好准备。

二、发音训练法

对于完全无语言的儿童可采用:

1.声法:让儿童平躺在床板上,用双手交叉在腹腔上,微用力下压,迫使其发声。

2.搔痒法:用手或轻软物体搔儿童的手心、脚心、颈部、腋下部等部位,使其发出“咯咯”的笑声并同时说“好痒”“痒”。

3.构音器官运动训练:在进行此项运动训练时,先要训练运动的力量,幅度及准确性,然后进行速度,重复和交替运动练习。如:口部活动,舌部运动,下颌运动,软腭运动等。

三、游戏训练法

我用游戏来作为介质,来训练具备很多的词汇量,有开口说话的能力,但是不会运用这些词汇交流沟通的自闭症儿童,推动力是喜人的,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增进语言理解交流的能力。如:陈?鄢?鄢是个缺乏主动性,语言交流能力较差的自闭症孩子,我在设计“开火车”游戏时,请陈?鄢?鄢当“火车头”,“火车头”发出笛声:u——u——,火车开动,后面同学有节奏地说“开动了、开动了……”;到“火车站”时说:“到站了,我要休息了,我要休息了。”后面同学齐声说:“啊哟,累坏了,累坏了。”经过几次训练后,他就能在午睡前说:“我要休息了”;上完体育课说“我累了”等词语。这说明了利用游戏式教学不仅能稳定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而且在促进语言发展方面也是卓有成效的。

四、生活训练法

即把语言溶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我们一天的生活起床到睡觉看似平凡,其实却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语言训练的好机会。孩子在生活中做什么事情就说什么,做到生活即训练,训练即生活。从简单开如由易而难,使孩子的语言循序渐进的发展。比如:要求孩子坚持每天上、下学时与家长、老师、同学打招呼,跟老师汇报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要干些什么事?吃什么菜?每晚看什么电视节目?今天班上有没有同学穿新衣服和新鞋?你今天穿什么衣服?让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很具体的感受语言,并帮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的人和事其实和语言总是联系在一起,加强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万万不能因孩子不愿说话,就放任自流,要充分利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启发他们多说话。

五、情景创设法

主训师有意为儿童创设语言环境,建立一些儿童想要的东西那么他必须通过说话才能得到的情景,这是激发主动语言很奏效的方法。比如:把一个他很喜欢的东西放在一个透明盒子里(很难打开),给孩子,因为他要那个东西,就应该要说话,此时主训师示范“我要” 或者“打开”,或者说那个东西的名字。再比如,我们要离开一个地方时,主训师假装打不开门,这时示范说“开门”。

六、音乐训练法

自闭症儿童拥有超凡的音乐感,辨音能力非常强,正是由于音乐是自闭症儿童所喜爱的,音乐活动能带给他们满足感,于是我们利用音乐课,首先训练儿童模仿主训师的节奏进行拍手或跺脚,然后利用歌咏、乐器、演奏、音乐游戏、音乐聆听及即兴演奏等各种音乐活动,比如编排了配合“排队”的表演唱《排排坐》;配合“打电话”内容的音乐游戏《小猴子打电话》等,使儿童在欢乐的音乐感觉不仅发展语言,在音乐剧的表演中,儿童的听力、认知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比如:周?鄢?鄢是个自闭症而且腿有毛病的孩子,很不好动,且不让别人亲近,对任何东西都不感兴趣,也较少发音,她的无意识发音只在环境很安静时或者睡觉前才发音,别人一说话她就不吭声,但我们发现她上音乐课特高兴,于是对她个别与集体训练相结合,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后,现在她一听音乐就会跟着节奏拍手,跺脚等,叫她名字有反应了,且对音乐训练师特亲近,还会跟主训师撒娇呢。

总之,前面六种方法的应用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模仿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极大的作用,希望全社会都参与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中,帮助他们走出孤独的世界。

参考文献:

篇5: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心得

西丰县特殊教育学校 雷旺

通过近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感觉对自闭症儿童的补偿教育重要并不仅仅取决于课程设计本身,还取决于实施补偿教育中教师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与行为。

1、要能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闭症患儿普遍表现出对亲人没有依恋感,会出现不明原因的问题行为。这些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缺陷往往会让父母都觉得很绝望。作为特殊学校的教师,实施补偿性课程的前提是接纳孩子,无条件全方位地接纳孩子。这个原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理解问题行为,宽容刻板行为,缓解损伤性行为,保护好孩子,给孩子安全感。

2、学会走近孩子的世界

自闭症孩子像是和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里,我们和他们之间有很大的隔阂。真的像有些人诗意的描述:这些孩子是星星的孩子。正常的人在交往沟通中尚有难以逾越的鸿沟,更何况这些被人们打入另册的自闭症孩子。教学行动守则的第一条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第二条就要更进一步,走近孩子的世界。不是“走进”,是走近,每个人都无法真正走进另一个人的世界,我们只是希望能去靠近他们,走出互动的第一步。

3、行为训练比智力开发更重要

自闭症孩子的教育训练中普遍有这样的误区,重认知,轻生活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少自闭症孩子记忆力不错或者有某些方面特长,家长在为孩子不是弱智庆幸的同时,也走进了认知学习的死胡同,很多机构和教师也有此倾向,这样的孩子虽然可以学会很多特殊本领,可是很难主动进行社会交往与沟通,独立生存与生活,他们的情绪行为问题还会为今后的父母、社会的抚养造成很大负担。

4、情感沟通比语言本身更重要

语言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是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自闭症儿童很多都有语言,有的孩子很能说,但是他们的语言缺乏沟通作用。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把握这个原则,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沟通交往比语言本身重要。不要在课堂里让自闭症孩子仅仅是模仿语言本身,而是要着重让语言发挥其沟通功能。

篇6:自闭症儿童社交行为训练

河北唐山世纪星自闭症康复学校

杨静雪

一、什么是社交

社交就是建立社会或团体内共同认许的行为,及与别人相处的技巧。社交可以包括两方面:第一,能够建立正面的、社会接受的行为;第二,减少问题行为(即异常行为)的产生。

二、自闭症儿童社交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增进自闭症儿童与别人相处的技巧,包括学习认识自己、发展自主行为、处理人际关系等;提高自闭症儿童在其他学习范围中的能力;学习不应限于日常生活中的某段时间或某一节课,应在任何时间或进行任何活动时同时学习。

三、社交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作用

儿童恰当的社交表现能为别人重视、接纳,由此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质素。同时,社交技巧亦有助自闭症人士适应成人生活,如:独立能力、工作能力及表现出责任感。

四、社交训练情景设置

(一).提高接纳亲近的程度

1.与人接触:玩接触身体游戏,亲吻别人。

2.与物件接触:引导儿童把弄玩具。

3.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亲近:a)训练者观察自闭症儿童较容易与哪些人接触及接触身体的部位是哪些,然后让儿童慢慢适应,再逐渐接触不同的人及身体的不同部位。b)亦可观察儿童较容易接受什么物件,并由这些物件开始进行训练,当他完全接纳后,便逐渐让他接触至其他物体。

(二)建立自闭症儿童适当地运用物件及身体的技巧

1.增强操作物件的技巧:摇木马、推车。

2.增强遵从简单的游戏规则的意识:轮候推车、叠积木、捉迷藏。

3.增强参与假想式游戏的能力:协助照顾洋娃娃的日常起居、假装手偶作对话、儿童自行扮演另一人物或物件(扮医生、扮树)或是演出简单的短剧。

4.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指示下协助成人做简单的工作(丢废纸),进而按口头、标志或文字批示完成一连串工作(收拾玩具、抹桌子、摆放食具等)

(三)引发自闭症儿童社交沟通的能力:

1.营造儿童喜欢的环境,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在[摇动游戏]中,当儿童玩得兴奋时突然停止,待他提出要求后才继续摇动。2.制造自闭症儿童需要别人协助的情景,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把儿童喜欢的食物放在很难拧开的瓶中,让他要求别人协助。3.在游戏中轮流进行某活动:轮流寻找躲藏的人。4.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他跟别人沟通的技巧:接听电话。

(四)建立适当的社交反应:

1.以动作回应别人的要求:注视别人、在要求下亲吻别人。2.用话语回应别人:能有礼地道谢。

3.明白别人的需要,并做出适当回应:知道别人感到寒冷便把衣服拿给他。

4.在游戏规则下回应别人:按规则轮候玩游戏。

5.能独立工作:a)在口头指示下,完成工作:按指示为他人丢废纸。b)在文字指示下,完成工作:按文字的指示完成某些项目,像[书屋]、[收拾玩具]等。c)在环境提示下,完成工作:下课时便抹桌子、进膳前便放食具。

(五)减少妨碍自闭症儿童发展的情形:

1.如果因为环境混乱以致自闭症儿童无法有效地学习,便须找出改善环境的方法,如:更清楚的视觉安排,让儿童明白环境对他的要求,以获得较佳学习效果。

2.如果改善了环境安排也不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学习效果,便要观察儿童感觉统合是否有问题,可咨询职业治疗师,共同商讨改善儿童因未能组织感觉刺激而妨碍学习的方法。

3.如果儿童因行为问题而妨碍学习,可参阅[处理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或与心理学家商讨解决方法。

(六)减少因为环境转变而引起的问题:

1.可使用程序卡及时间表,让自闭症儿童清楚[看]到将会发生的事情或可预计的转变,以减少其不安。

上一篇:岩矿中英文名称对照表下一篇:一校一书阅读推广活动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