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训练

2024-04-26

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训练(共9篇)

篇1: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训练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训练

【摘要】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问题是其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在其教育训练方面应主要侧重社会交往。本文将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两个方面来对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的训练及其目标进行初步的探讨。

很多人认为孤独症儿童是“星星的孩子”,因为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外表清秀、漂亮,但他们似乎对外面的一切漠不关心,终日沉浸在一个不为我们所知的封闭世界里,不主动与人交往,游离于主流社会生活之外。而目前在中国的儿童孤独症患者中约有10%属于高功能孤独症患者,其自闭程度较轻,智商正常或处于边缘智商,具有较好的认知能力或认知潜力,但言语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还是阻碍了他们融入社会群体的道路。

一般来说,凡智商发育在正常范围(IQ≥70),保持一定的认知和语言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且不伴有癫痫发作和脑器质性病变的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一、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特征主要包括有认知功能不均衡、语言及沟通障碍、兴趣狭窄、注意力分散、不良行为及社会交往障碍。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往往不合群,在与小同学的交往中,有些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会接近其他孩子,并试图建立起友谊,但他们的能力因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受到限制。如不能把自己的感情投向其他孩子,不理解对方的感情反应和需要,不能很好地理解对方的非语言性表达,如点头、微笑、瞪眼等,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与人交往的愿望,往往通过搂抱、拉扯等动作来表示,反而引起别人的反感与排斥,结果还是遭到孤立。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也是在所有孤独症儿童中可以最大限度回归主流社会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教育训练是异常重要的。

二、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学校教育训练

学校对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场所,特别是和正常儿童在一起学习生活,将使他们在社会能力方面和接受教育方面均能受益。对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来说,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他们学会社会生活技能,社会交往能力,设法让他们理解人与人的交流,要教给他们具体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技能的常识,使他们在社会的接触中得到更多成功的体验。

(一)培养交友的兴趣,创造友爱互助的集体氛围。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不同于一般的孤独症儿童。绝大多数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认知能力甚至超出常人,具有极强的数字记忆能力、美术、音乐等特殊能力,但是他们对人、对周围环境却不感兴趣,甚至是拒绝认识,因此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会很弱。所以在学校里,老师就要训练他们对指导老师感兴趣,对同伴感兴趣,对参加集体活动感兴趣。

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之一,孩子在这里会对秩序、规则、道德等建立起初步的认识,老师的态度会对其他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智商正常或处于边缘智商,且具有较好的认知能力或认知潜力,因此,具有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的前提条件。

所以在这种前提下,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都来关心帮助孤独症儿童,主动和孤独症儿童一起玩,这会起到两方面的效果: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他和大家在一起会产生愉快的体验,有助于摆脱沉溺于自我世界的倾向;而对于正常儿童来说则可以滋养一颗仁爱之心,而这些恰恰是独生子女身上较为欠缺的。

老师更可以在班上选择几个有威望或人缘好的孩子,有意识的让他们与孤独症儿童建立起玩伴关系,帮助他提高交往能力。

(二)对其不良行为在宽容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上所表现的行为差失,常是源于他们大多不会解读别人的反应,更不会做出恰当的反应。如有些孤独症儿童在老师讲话或上课是常常会下座位,是因为他不理解为什么非要坐在那听讲,而不能到旁边去玩玩具;有的孤独症儿童有拉扯或拍打其他小朋友的行为,可能是想跟他们玩,却不知道该怎么样表达;有的孤独症儿童尖叫则可能是为了引起他人对自己的注意,或者是因为他已经感觉没有能力控制目前的状况而对内心产生压力做出的一种宣泄;等等。对于这些行为,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其宽容一些,不要立即采取严厉批评。但是并不意味着任其差失行为发展下去,应该想办法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帮助他纠正。如果他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老师可以教他走到伙伴面前打招呼;对于上课是爱下座位的孤独症儿童,老师可以安排他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发现他开小差或想下座位时及时制止他。

(三)社交故事训练。

孤独症儿童在社交沟通过程中,难以从人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信息中抽取恰当的资料,也不善于发掘背后隐藏的意思,因而出现种种的社交沟通障碍,面对不同程度的困难。

而社交故事教学法,既能让儿童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当中的意思,也可以在有需要时随时翻阅资料。社交故事从五个部分---人际关系、学校、家庭、照顾自己和外出一方面将复杂的社交沟通过程简单化,促进儿童对社交处境的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交沟通技巧,减低与人交往时的困扰。另一方面,社交故事针对孤独症儿童学习上的特性和困难而加以调节和配合,提高儿童对日常社会交往处境的理解,引导正确的社会交往行为、态度和反应。

社交故事的表达方式简洁清晰,易于理解,让孤独症儿童能直接“阅读”(有配图)有关的社会交往资料。再加上故事内容语调平和,表现出对儿童的包容,有利于引导孤独症儿童建立恰当的社交行为和态度。

提升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普通教室内的学习能力,是回归主流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在形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幼儿园里训练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老师教授知识时能坐下来不离座位,是为其将来能进入正常小学学习做的一项十分必要的准备。

健童饮食疗法是结合国内外各大机构研究结论,在拥有悠久治疗历史的生酮饮食基础上创新的一套有效改善和康复自闭症的解决方案。它由医学体检服务、营养师专业指导服务和系列健童饮食疗法特膳食品、医学专家指导、心理治疗师干预、特殊康复训练这六大体系所构成。健童饮食疗法在中山医,福建协和医院等全国多家医院开展临床观察。据统计,2013年所使用健童饮食疗法治疗超过半年的110名自闭症孩子中,自闭症行为明显改善(自闭症医学评分减少超过2分以上)的孩子人数超过了80%,健童饮食疗法显著的治疗效果得到所开展临床观察医院和专家以及孩子家长的肯定。健童饮食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改善和康复自闭症的解决方案,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努力。我们坚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们会越来越好,能够收获幸福和快乐的生活!

篇2: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训练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0心理学 044 vasion 摘要: 在自闭症儿童面临的各项问题中,社会交往能力的缺陷及落后,无疑是影响他们踏入社会以及被社会成员所接纳的主要问题之一。了解其社会交往障碍的表现以及针对这些表现所采用的合适的教育训练对策是每位从事自闭症儿童教育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本文就针对这一要求探讨了自闭症儿童的常见社交障碍的表现及教育训练对策,希望本文探讨的内容能够帮助从事自闭症儿童训练的教师及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为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社会交往障碍 教育训练对策

自闭症,此词于1943年由美国儿童精神科医生凯纳(Kanner)正式提出,它被确认为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并且是跨越一生的障碍。自闭症主要有三大特征,其中之一就是社会交往障碍。

众所周知:人是社会的人,人存在于这个社会中,想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就脱离不了与他人的交往。从交往中,我们可以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的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感受到人存在于这个社会的意义。因此,社会交往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往往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就导致他们很难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被社会上的成员所接受。因此,解决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对于提高自闭症儿童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是个势在必行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近几年,也得到了从事自闭症教育同仁们的广泛的关注。

一.社会交往障碍的表现:(一)缺乏社交性凝视

初次跟自闭症孩子接触,不需要多长时间。你就会发现这一现象:当你呼唤他的名字后,即使他给予了相应的反应,但往往是口头上的,而没有适当的目光接触。许多自闭症家长带着孩子去医院初次看病时,通常都会跟医生表述这样的症状:我们的孩子似乎不跟我们做目光接触,叫他也爱理不理的,感觉很冷漠。即使,看父母一眼也是一瞥,而不能够长时间的凝视。如果勉强让孩子抬头正视,那么孩子会哭闹或者出现暴力行为。就因为这一点,使得父母们起了疑心,从而来医院就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和正常孩子有着明显的差异严重的缺乏与人对视的能力。他们很少用眼睛去关注他周围的环境,习惯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二)缺乏依恋关系

根据儿童依恋发展的过程,一般婴儿在3-6个月,对于依恋就到了有对人选择反应的阶段了。这时,婴儿对母亲和他所熟悉的人的反应与对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而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即使对于亲生母亲,他们也往往表现出冷漠、不在乎的态度,更不用说去区别熟悉的人和陌生人了。我们常会听一些母亲哭诉到:他小时候不黏我,而且很好带;谁都可以抱他;对于他而言,母亲在与不在都不会影响到他,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因此,许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为

着。然后,教师拿着一件合适的强化物放到自己的眼前,并说看老师。当孩子的目光注视到教师后,教师就立即给于强化物,渐渐使他明白只要看老师了,他就能够得到他想要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孩子听到教师说“看老师”这个指令时,自闭症儿童在没有强化物的情况下,也能主动与教师进行目光接触。

训练中注意事项:

(1)刚开始训练时难度要低,只要儿童将目光注视到教师后就给于强化物。

(2)进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可以把对视的时间逐渐延长,例如从原来的1秒,逐渐增值3秒,以提高孩子与人对视的时间。

(3)强化物要适时改变,以保持儿童对它的兴趣,维持教学效果。

(4)每次进行对视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以免儿童产生厌烦情绪。(5)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拿强化物,只要教师发出指令说:看老师,儿童就能够与教师进行对视。(6)可以在自然情景中,进行巩固练习,已达到泛化。

(二)模仿能力的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或者教师能够发现,自闭症儿童在粗大动作、精细动作以及口舌动作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模仿他人的行为和语言。

模仿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更好的与人交流和沟通。因为模仿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动作、技能、情感等方面的交流。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自闭症儿童在动作模仿和语言模仿方面得到了发展,那么他们在语言能力、游戏能力和社会技能等方面也会得到相应的良好发展。因此,模仿能力的训练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在他们认知、语言等方面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模仿训练的主要形式是采取一对一的针对性训练,这样做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尽早的掌握,尽快的发展。模仿能力训练主要有两方面的训练:行为模仿训练与语言模仿训练。美国心理学家洛瓦思认为,训练模仿能力的目的就在于促进自闭症儿童去模仿他人的行为,因为在模仿的过程中不仅是学习其他动作技能的基础,同时也是增强自闭症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慢慢走出个人的世界。

行为模仿训练应该遵循从粗大动作模仿渐渐过渡到精细动作模仿的原则。粗大动作模仿包括:举双手、抬双腿、起立、坐下、叉腰等等。精细动作包括:伸一只手的食指、同时伸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串珠子等等。每一次训练涉及一个项目即可,等此项能顺利完成后再接下一个动作。

教育自闭症儿童语言模仿训练。其目的是为他们今后能更好的发音和发声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通过语言模仿训练让自闭症儿童意识到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是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最有效和最方便的途径,从而激发他们学会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感受。从而增加与他人的社会交往。语言模仿训练的难度比行为模仿训练要大的多。因此,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比如:元音训练发:“a”这个音时,教师不仅仅要嘴型做到位,同时也要及时的给于鼓励。教学时,也要注重一定的趣味性。比如可以与简单的游戏相结合或者用一些色彩鲜艳的卡片作为辅助,情况,我们教师只有通过主观的、积极的努力和其家长一起同心协力,根据每个儿童的差异性,选择最合适他们的教育训练对策,从而帮助他们尽早的走出封闭的世界,融入我们正常的人群中。一旦,社会交往能力有所提高,那么,他们就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同。他们的未来才更有希望。

【参考文献】

篇3: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训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入我院诊断明确且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神经功能紊乱的4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男孩21例, 年龄1~6岁, 平均年龄3岁;女孩19例, 年龄2~6岁, 平均年龄4岁。4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等差异不明显,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4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的诊断标准参照CCMD-3标明的诊断标准。

1.3 方法

1.3.1 将所有儿童自闭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 一组为试验组, 一组为对

照组, 每组各20例, 对照组采用教育、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苯异妥因、中医中药) 常规治疗;而试验组在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 加用感觉统和训练疗法。2组儿童自闭症患者在治疗前均经过郑信雄[1]感觉统和检核表进行评估。2组患者评估后的结果差异不大, 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再次进行评估并分析2组感觉统和训练得分情况。

1.3.2 感觉统和训练方法:

根据自闭症的临床特征, 运用滑梯、抛球、呼啦圈、滑板、独脚跳、平衡木、秋千、吊揽等游戏项目, 训练儿童的平衡、沟通、大脑整合功能。每天1次, 每次1个小时, 训练2年。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打包处理完成, 采用均数±方差, 卡方或t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2年的治疗后再次评分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感觉统和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临床症状都有所减轻;但是经过感觉统和训练的试验组他们的感觉统和治疗评分得分结果有更明显的改善, 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要高。2组经统计学软件分析, 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2年的治疗后的疗效判断

试验组显效例数有13例, 占65% (13/20) , 有效例数有7例, 占35.00% (7/20) , 总有效率为100% (20/20) , 对照组显效例数有10例, 占50.00% (10/20) , 有效例数有8例, 占40.00% (8/20) , 无效的例数有2例, 占10.00% (2/20) , 总有效率为90% (18/20) , 两组儿童自闭症患者的有效和无效数量比较, 经卡方检验, 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计数资料经卡方检验, P<0.05

3 讨论

3.1 儿童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疾病当中的一种类型。

男性多见, 一般在婴幼儿时期起病, 病因尚不清楚, 并且有报道称其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虽然随年龄的增长, 儿童自闭患者的症状会有所改善, 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差, 有时攻击行为、恐怖情绪、固执等还会加重, 儿童自闭患者的远期预后不好, 大部分有社会适应不良, 给自己的生活和家庭社会带来负担。这引起了广大精神科医务人员和家庭的重视, 家长应该重视儿童自闭症的判断, 医务人员则更要重视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虽然没有治愈的方法, 但是早诊断、早治疗, 便可提高患儿大脑的整合能力和患儿的生活质量。

3.2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感觉统和疗法能让儿童自闭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明显。这与文献报道相符[2]。

感觉统和训练疗法也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自闭症的方法。感觉统合训练[3]运用游戏运动的形式在加上特定的器材和合理的设计给患儿以大量的感觉刺激, 然后作用于大脑, 促进大脑感觉中枢的兴奋, 从而有利于形成和改善大脑的感觉统和能力。感觉统和训练的设计就是根据儿童的感觉统和能力具有可塑造性, 然后根据大脑感觉中枢的生理功能制定一些外在的以活动为表现形式的能开发患者感觉功能的游戏。它的核心就是通过适当运动项目, 来控制输入的感觉信息并帮助患儿启动感觉神经通路刺激大脑感觉中枢, 从而改善脑功能, 改善自闭症儿童运动协调、感知觉功能的目的。

3.3 经过治疗后, 2组患儿的平衡能力、社交能力等都有很大改善。

特别是经过感觉统和训练的小朋友, 他们能主动的与父母拥抱, 能够与周围伙伴友好的交流, 看见小朋友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拒之不理, 对感兴趣的东西也逐步增加, 反应也不是那么迟钝。但是也有效果不明显的, 主要是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坚持治疗, 只是间断治疗。虽然儿童自闭症患者中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但是并不是智力的全部缺失, 只是在某部分强而某部分弱而已, 即最佳智力和最差之间的差距大。本研究还发现感觉统和训练与智力的改善有关, 我们的观察发现有5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显得语言能力和智商较前有很大改善。当然还是有待研究。

综上所述, 感觉统和训练疗法对儿童自闭症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感觉统和训练疗法作用于儿童自闭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收入我院的4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进行分析, 随机分为2组, 一组为试验组, 一组为对照组, 每组各20例, 对照组采用教育、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苯异妥因、中医中药) 常规治疗;而试验组在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 加用感觉统和训练疗法。分析2组感觉统和训练得分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感觉统和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临床症状都有所减轻;但是经过感觉统和训练的试验组他们的感觉统和治疗评分得分结果有更明显的改善, 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要高。2组经统计学软件分析, P<0.05, 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感觉统和训练疗法能明显改善儿童自闭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大脑的感觉统和能力和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儿童,自闭症,感觉综合训练疗法

参考文献

[1]任桂英, 王玉凤.儿童感觉统合与感觉失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4, 8 (4) :4.

[2]张兴华.儿童孤独症的感觉统合训练效果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68-70.

篇4:如何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沟通与交往

小李从小就患了儿童自闭症,已经缓读一年。平时,他只会自顾自地说话,不会主动与人交谈,更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知别人,总是做着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刚开学时,他不愿接触老师和同学,一天到晚都离不开父母,总是拉着父母的手不让他们离开。有时,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他会随便发脾气,不愿接受同学的帮教。

二、问题概述与分析

小李属于孤独型的自闭症儿童,平时不与对话者相互注视,缺乏面部表情,很少主动接近别人,对别人的接近少有反应,甚至会回避,不喜欢别人碰触,没有与他人交往的动机或意愿;除了主要照顾者外,很难与他人建立关系,与主要照顾者间的交往,满足自我需求的依附多于情感间的依附对于周围环境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常做着自己喜欢但是毫无功能性的刻板行为或是自我刺激行为;他少有口语或几乎没有语言,口语多是无功能性的喃语或自我刺激的声音。

三、辅导策略

1.语言沟通

(1)主动与自闭症儿童沟通

自闭症儿童缺乏沟通意图与动机,此为他们语言沟通问题的症结点,即使他们已经学会使用口语或动作进行要求、请求,来表达他们的需求,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他们不见得会主动使用这些已经学会的方法。他们不但缺乏开启沟通的意图,也缺乏回应沟通的意图。

根据他这一特点,我每天早上一见他回到学校就主动走过去跟他打招呼:“小李同学早上好!”刚开始,他好像没听见似的,继续做他要做的事。我再次微笑地对他说:“小李同学早上好!”这时,他才慢慢地抬起头,看你一眼后慢慢又转移了视线,好一会儿才说:“老师好。”虽然刚开始,他还是不很适应,每次都要提醒才能主动跟人打招呼。经过三年多的训练,现在的他有了很大的转变。现在,当他见到老师都总能先看看老师,然后才慢慢地打招呼:“老师好。”虽然打招呼时动作慢点,但已经成为习惯主动与老师沟通。平时,只要班里有活动,我一定让他第一个参加,并鼓励他第一个发言,训练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多方面观察、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哪怕他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就当众表扬他、鼓励他,树立自信心。

(2)发掘自闭症儿童优点

自闭症儿童有着很好的机械记忆能力,与发展相当的普通儿童相比较,他们更容易记忆不相关的事、物。我利用此特点使其用在正确的方向上,例如一次班会,学校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强化学习与记忆。当时我请了几个同学出来背诵“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忽然,小李在座位上小声说了句:“错了。”我马上请他站起来,“小李,你快说说某某同学刚才背错哪了?”好一会儿,他才慢慢小声地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背了出来。当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大家万万没想到他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妈妈激动得热泪盈眶,整个课室响起来热烈的掌声。我马上鼓励他来当小老师,教那些还不会背的同学。他当时也很高兴,马上答应了,还真的认认真真教那些同学。过后,我跟他妈妈聊会这件事。原来他妈妈根本没教他去背,估计是他下课时看到课室门上贴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自己慢慢地把它背了下来。由此可见,自闭症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真的比普通孩子要强,只要善于利用,必然提高其自信心。

(3)鼓励其与外界沟通

由于自闭症儿童眼神注视以自我为中心,加上对环境的觉察能力、对情境的辨识能力弱,所以造成他们难以融入环境事件,难以调整自己去适应不同的情境,在情境中表现适合的行为。为此,我每一次跟小李交谈时都告诉他,跟别人沟通时都要眼睛看着对方,这可是对别人的一种尊敬,并希望他也能照着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已经慢慢习惯了眼神的交流,虽然有时也要提醒一下。为了让他多与外界沟通,不封闭自己,我还特意让他中午陪我去饭堂打饭。当见到其他老师或厨房阿姨时,我鼓励他主动看着对方向他们问好,并让他告诉厨房阿姨他要替谁打饭。通过这样让他融入学校的生活。

2.人际交往

(1)通过同学帮助以增进学习

为了帮助他,我特意指派同学,或是让同学自愿担任小助手,在他需要时提供协助。如当转换教室时,带他到指定上课的教室;上课时,提醒他拿出课本、学具;下课时,提醒他回教室;当出现特殊状况,教师又不在现场时,询问他的状况等。当他发生问题,班主任又不在现场时,同学要赶紧跑去报告其他教师,寻求老师们的帮助。对于那些帮助他的小助手,我经常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奖励他们,让同学们觉得协助小李是很光荣的事情。这样做,同时也增加了班级凝聚力。

在学习上,我尽量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对小李同学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平时,他经常因为精细动作并不佳、动作慢,经常无法按时完成老师课堂的练习而发出无功能性的喃语或自我刺激的声音。为此,我经常将个人活动转换成小组活动,分派好组员们的任务,让大家协助小李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2)与同学建立友谊

小李在班级中,要同学帮助他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要同学与他做朋友,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自闭症儿童心里渴望得到同学的友谊。

为了帮助小李,在每一次学校组织的旅行中,我都会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小伙伴,跟他们组成一个活动小组。在活动中,我鼓励他说出自己想参与的游戏活动,并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午餐时,主动把自己的食物拿出来与小伙伴们共同分享。这么做,即可增加他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机会,又通过大家的互动增加了解,慢慢建立友谊。

(3)避免被欺负及霸凌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会让其他同学觉得他的行为很怪异,因此,有些儿童会嘲笑或是欺负他,有些自闭症儿童基至遭到其他同学的霸凌。被嘲笑或欺负时,由于自闭症儿童的口语表达不佳,加上反应延宕,他感受得到他人的眼光、嘲笑及欺负,但是说不出来,久而久之,会形成情绪与行为问题。

因此,我一有空就教导小李当有人欺负他时,该如何保护自己。在班级讨论会时,我也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这问题,大家商讨解决的方法,请班上的同学共同关心他,保护他,不要让他受伤害。

经过三年坚持不渝的学校生活,小李与人的沟通和交往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篇5: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训练

1、下课叙述上课所学(说不上来时,找出书指给我看)

2、叙述

XX时间

XX地点

发生的事情

3、词语解释,并形容词、副词尽量多的运用

4、加减法(进位、退位、竖式)

5、应用题(一样多、比...多/少几)

6、看拼音讲故事并理解

7、注意力训练小游戏

8、骑车、跳绳、抛接物、比赛意识与简单制定比赛规则

9、商议着做决定,商议着做计划

篇6:自闭症儿童的感觉训练

一、感知和运动

感知和运动是儿童发展的起始环节,和各方面的发展关系重大。粗大运动技能及精细运动技能的发展是每一个自闭症孩子训练方案中的重要部分;感知觉的训练总是有机地被组织到孩子整个的个别化教育方案中。

(一)感知觉

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统称。感觉分为:

1、外部感觉,即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2、内部感觉,即本体感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本体感觉(也叫运动觉)是指人对自己身体的肌肉、关节、韧带的活动及身体的位置、姿势的感觉。

平衡觉是指人对自己整个身体所处的位置、方向及其变化的感觉。

内脏感觉是指人对身体的内脏器官的状况的感觉,比如饥饱的感觉、干渴的感觉等。

婴幼儿期的几种主要知觉为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知觉,包括方位知觉、形状知觉和深度知觉。方位知觉是人以自己的身体为核心,对物体所处位置的认识;形状知觉能力是阅读以前的必要准备;深度知觉对人动作的调控有重要意义。

(二)运动

我们这里所说的运动,并非一般的体育运动,它是指人通过神经系统控制,使自己的外部肌肉去完成某种动作的过程。人的运动表现为各种动作,因此常把“大运动”叫作“粗大动作”或“大肌肉活动”;精细运动则叫做“精细动作”或“小肌肉活动”。人有三种身体运动:

1、身体(头、四肢、躯干)姿势的变化;2、身体的移动(爬、走、跑、跳);3、操作、摆弄物品的活动(玩积木、拼图、涂色、剪纸、画画、写字)。前两项为粗大运动,和手臂、腿部及身体的大肌肉群活动有关;后一项为精细运动,主要和手腕及手指的小肌肉群活动有关。

(三)感知与运动的关系

一般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总是把感知与运动并提。这是因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围栏中婴儿通过多次尝试,拽动他跟前的毯子取到了毯子的另一端的洋娃娃的实验,很好地说明了动作与感知、思维的关系,我们也正是通过观察儿童的动作来了解他的感知活动和思维活动的。比如我们观察到自闭症儿童握笔、写画的动作就可以看出他的空间知觉及本体感觉的发展情况。

二、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运动问题

不管是外部感觉还是内部感觉,自闭症儿童都有显著的发展不足及异常。自闭症儿童突出的感觉问题之一是听觉的敏感性问题。一定强度的噪声(乐声的频率相对较低)会使自闭症儿童感到不舒服;甚至是痛苦。在听到尖锐、频率高的声音时,他们常出现捂耳朵、闭眼睛的行为。触觉过敏困难是绝大部分自闭症儿童的突出问题。他们对拥抱、抚摸很排斥。躲避抚摸和拥抱使自闭症儿童得不到正常发育所必须的舒适触觉刺激。“自闭症儿童缺少移情的部分原因是由于没有舒适的触觉输入。”还有孩子对某种质地的衣服非常排斥,拒绝穿这类衣服。我们可以看到有些自闭症儿童总是去揪衣服领子、抓肩膀,坐在那里不停地扭动身体,好像浑身很痒。触觉过敏也是导致自闭症儿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一个原因。自闭症儿童的另一种感觉过敏是平衡失调,这类儿童害怕被摇动、害怕荡秋千、玩转椅。由于平衡能力差,步行姿态不正确,常摔跤、磕碰。

自闭症儿童感觉的另一个问题是感觉迟钝。痛觉迟钝的孩子不能及时觉察身体的伤痛,受伤、流了血也感觉不到。有自伤行为的孩子把手臂咬得青紫也无痛的反应,处在一种身体防御机能失调的状态。平衡觉迟钝的孩子,在极快的、长时间的旋转后,没有晕眩感。高度反应迟钝的孩子,喜欢爬高,没有害怕的感觉。内脏感觉迟钝的孩子,由于身体机能状况的失调,身体的生物节律紊乱,会有过度进食、不知饥饱,进食极无规律的表现。这种孩子多为肥胖儿。人们对自己身体的肌肉、关节、韧带的活动及肢体的位置,姿势,通常是不依赖视觉和听觉的,但本体感觉迟钝的自闭症儿童会特别依赖眼睛,结果反而容易失去平衡。由于对身体各部分的意识模糊,穿脱衣物及处理身边食物的能力欠佳;写字时,要么握笔时抓得太紧,要么用力太轻或不会用力。

有相当多的自闭症儿童空间知觉发展不足。空间知觉发展不足的孩子会表现出无法循着直线走路;上下楼梯时,由于无法正确判断距离和高低,会表现出深一脚、浅一脚的步态,严重时会惧怕下楼梯。这类孩子在写字时,不能把字写在格子内,把字排列整齐有很大困难,有的甚至把字体写得支离破碎。在生活中,把水注入杯中也会有很多遗洒。在学习活动中,这种孩子玩拼图和组合玩具也显得笨拙,甚至不知所措。

运动方面,自闭症儿童大部分大肌肉发展良好,但也有一部分自闭症儿童四肢的灵活性、协调性差,他们不会模仿、不会点头,精细动作发展不良。

三、感知运动训练的意义

1、脑的发育需要丰富的刺激。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感知运动训练是弥补大脑功能缺损,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内容。

2、大运动有助于自闭症儿童了解自己的身体各部分以及身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改善大肌肉发育不良,发展平衡及协调能力,提高肌肉的力量、控制力,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条件。

3、强化的运动训练,能减轻自闭症儿童的刻板及异常行为。

4、有组织的运动训练,能使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范围得以扩大,感知内容不断增加,认识能力不断提高,思维得到发展。

5、感知运动训练有助于发展自闭症儿童的听觉与视觉的有意注意,并从训练中学会听指令。

6、精细运动训练,通过摆弄、操作物件可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认知和改善触觉,同时也促进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自理能力,写画技能,手语及职前技能。

四、感知运动训练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运动训练要有一定的强度、速度,姿势要正确。

运动训练的强度、速度和动作的姿势是训练是否有成效的几个重要因素。

美国的一项专门治疗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的STNR运动(由几组爬行活动构成),首先要求姿势的正确,“猫咪坐”(像猫的坐姿),“箱子型”(摆成箱子状的爬行姿势)是练习的第一步,然后是“抗力摇摆”(加一定阻力的前后摇摆)练习,每次30次,接下来是几组加阻力的爬行练习。爬行5米长的距离,约花15-20秒钟,缓慢、平稳,抬头看着前面目标爬,往返六次。一组活动要花15分钟时间,每次练习5次,经过6-7个月的练习,对改善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有很好的效果。目前各种训练机构几乎都有爬行这一训练项目,但他怎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却很少有人去注意。运动训练应是严密的、有组织的,有一定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量。时间太短了,量太少了,效果有限;时间太长了(超过两小时),量太大了,较小的自闭症孩子可能无法适应,效果也不见得好。

2、感觉学习很重要

一些自闭症儿童由于理解问题的能力有限,本体感觉发育不良,模仿能力也差,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往往是听了指令却做不来动作,即使有时训练者做了示范动作,他们也无法完成。因为人对自身的肌肉、关节、韧带的活动及身体位置的感觉需要经验来逐步积累。因此在训练中首先是手把手地辅助自闭症儿童去完成动作,然后辅助逐步撤离,直到他能独立地去完成一个个动作。在家庭训练的指导中,常有家长向我诉说孩子不会双脚跳。我就告诉他们:在孩子不特别反抗的情况下,用宽布带把孩子的双脚绑住,让他被动地把双脚并拢,然后把孩子放在稍高(小凳子)的地方,在前方拉着他的脚往下用力跳下,让他初步去感受“双脚并拢跳”的状态。经多次练习,孩子们都能解决这个问题。

有人指出,自闭症儿童的言语障碍是由于触觉及本体感觉的障碍引起的。由于对自身发音器官(口腔、舌头、牙、齿、面颊)缺乏觉察,无法使口腔肌肉的运动自如而妨碍了他们说话的能力。因此,运用各种感觉的手法使自闭症儿童记住自己的嘴巴是非常重要的。“当印尼的孤独症儿童开始获得刷口治疗以了解身体器官时,他们开始能即时发音,说出有意义的言语。”(张鑫铭)还有“脸颊运动训练”也属于感觉学习的一种。这种训练就是用手轻拍双颊、下巴、嘴唇,并且力图发出声音来,还可以紧闭嘴唇吹气使脸颊鼓起来,还可以做出各式各样可以牵动脸颊肌肉的鬼脸。后两种做法可能自闭症儿童会有较大的困难。在训练者发音说话时,让自闭症儿童用手去感觉气流、声带的振动,下巴的下降与太高,两颊肌肉的活动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3、提供舒适的感觉刺激

自闭症儿童的感觉问题一些要用行为训练来解决,比如听觉与视觉的有意注意、呼唤反应是自闭症儿童训练的重要目标。注意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而另一些感觉问题则要用感觉的方法去解决。就是说首先我们要给自闭症儿童舒适的感觉刺激,来慢慢改变他们对各种刺激的不良反应,改变他们的感觉阈限。

在视觉方面,环境的布置要整洁,色调要明快,东西要摆放有序;使用的照明灯光要明亮、柔和,应避免使用管灯和旧的快要坏的灯泡,因为灯光的闪动及管灯发出的声音会使自闭症儿童不安,甚至会使他们无法容忍。学习材料的选择也要注意;所有材料应是色调明快,对比强烈,轮廓清楚。卡片及小读物要选背景不复杂、图案清晰、线条明快的那一类。很多自闭症孩子不喜欢儿童读物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那类读物的背景太复杂、太零乱,给他的视觉刺激很不舒服。

听觉方面,要注意不要把音响和电视的声音放得很大,说话要避免太响或频率太高。在较安静的环境里,轻声地对着自闭症儿童说话,教他们学习语言会有较好的效果,舒适的环境能够平息他们的不安。实际上,听觉统合治疗的原理也是首先给自闭症儿童提供舒适的(经过调配和过滤过度敏感的频率)声音刺激,然后使他们的听觉逐渐地脱敏。

触觉方面虽然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躲避拥抱和抚摸,但是我们仍然能找到他们喜欢接纳的方式。当自闭症孩子拒绝拥抱时,可以轻轻地抚摸他,在他和你玩得很开心时,要不经意地去抚摸他,或者抱他坐在你的膝盖上,摇动他,和他做“拉大锯、扯大锯”的游戏,不经意地去抱一下他,这样做他不会反感。当我们要求自闭症孩子看着我们的时候,不要使劲去抬他的下巴,要很轻地托一下下巴就可以了。排斥穿某一类衣物的孩子,不要硬性强迫他穿,或者责骂他,要试着用鼓励、诱导、条件交换的方法使他慢慢地能接纳不同质地的衣物。总之,给自闭症孩子舒适的感觉刺激是我们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多年的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我采用以下一些方法,简单易行,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视觉的训练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短暂,特别是目光对视有困难,追视能力弱等,我们在训练中进行:(1)看固定物品,如玩具、图片、实物等。(2)看移动物品,如滚动的球、飞行中的彩蝶、移动的灯光等。(3)看复杂图案,从图中寻找指定物,从图中找相同与不同之处等。(4)目光对视,双手挟着孩子的头,亲切地叫他的名字,深情地看他,拿出他喜欢的物品给他看时,马上拿开物品改为目光追着孩子看等。

2、听觉的训练

(1)听喜欢的歌,声音。(2)听简单的声音。(3)听简单的指令。(4)听、找移动的声源。(5)模仿声音,如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小动物叫声等。

3、味觉的训练

采用味觉瓶,让学生品尝各种味道。(1)辨别单纯味道,如酸、甜、苦、辣、咸的调味品。(2)辨别两种以上味道。品尝锅巴、鱼片、炒菜、拌菜等。

4、嗅觉的训练

孤独症儿童对嗅觉常常反应比较迟钝,我们在训练中,用嗅觉瓶来练习,如嗅一嗅香油、酱油、醋和酒等。当烹煮鱼、肉时,也提示他们嗅一嗅什么味道等等。

5、触觉的训练

利用身体和手与外界物体的接触,使儿童去感觉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变化。(1)手的触摸,分辨物体的大小、多少、形状、软硬、干湿、轻重、粗糙与光滑等。(2)肢体的接触,通过对人体的抓、拍、打、掐、捏、挤、压、刷、绑及按摩等方法,使孤独症儿童在身体接触中体会痛,痒和舒服等感觉。

6、口部活动的训练

口部活动的训练是语言训练的一部分,使没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学会发音、说话。我校由曹静老师为主编,创编了语言训练操,对儿童的口部训练有明显的帮助,并深受家长、老师和孩子们的欢迎。语言训练操共分五个部分:(1)口部运动,有噘起嘴、咧开嘴、鼓起腮和咂咂唇四节。(2)舌部运动,有伸收舌、舔嘴唇、舔嘴角、弹响舌、舔绕唇和顶两腮六节。(3)下颌运动有四节,张口闭口、左右移动、前后移动和上下扣齿。(4)发音儿歌,根据发音时舌的位置编写了一首儿歌,儿歌中涉及了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及卷舌音等。(5)口部按摩有六节,抹口轮、捏下颜、擦下巴、弹颧腮、揉面颊和轻拍面部。

在口部训练时,除了语言训练操外,我们还常常带孩子们一起吹泡泡、吹蜡烛、吹毛毛、吹飘带、用吸管喝水、伸舌舔口边的糖汁等方法。

7、肢体活动的训练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肢体活动能力的训练,就是大家常说的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能力的训练。在我们开展的感觉运动训练中,是指运动觉的训练,它在训练中占主要部分。

(1)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包括:拿、放、捡、穿、插、捏、拧、摆、写、画、撕、拔及使用剪刀、锤子、启子等简单工具的使用。

(2)上肢力量及协调的训练有:抱、拍、打、投、接、传、抛、推、拉、拽、扛等能力。

(3)下肢力量及平衡能力的训练有:站立、行走、跳跃、跑步、跳打物品、上下楼梯等。

篇7: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训练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包括大把抓、对指捏和一些简单的技巧。自闭症儿童由于脑部发育迟缓或大脑损伤,精细动作发展不良,手部力量、协调性及灵巧度都不足,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影响他们生活能力的发展。精细动作训练可以丰富他们对事物属性的感知和认知,从而提高思维水平。我们要在自闭症儿童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掌握抓、握、拍、打、叩、敲、击打、挖、写、画等动作,培养手的灵活性、准确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为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孤独症儿童发育的实际情况和自闭症儿童的特点,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资深康复指导师把孤独症儿童的精细动作训练分为如下几部分内容:

一、对2、3岁以内的孤独症幼儿的早期精细动作训练

1.将物体投入容器训练

教自闭症儿童把小物体准确地投入容器,所使用的小物体和窗口最好是金属制品,既不容易破碎,又会发出声响。这种金属敲击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自闭症幼儿会不厌其烦地继续干下去。使用的物体要根据孤独症幼儿投放的情况更换,由大变小。如由原来的罐头盒内投放小锁,小汽车等改为向小瓶子、小碗内投放葡萄干、大米等。父母也可同他们一起做“套圈”游戏,谁套得准就鼓励谁。在投的过程中既训练了手指活动的灵活性,又锻炼了手眼的协调性。

2.穿珠子训练

教孤独症儿童用铁丝或较粗的包皮电线做穿珠子、扣子等的游戏。自闭症康复指导师或父母要交给他们穿的方法,由模仿自闭症康复师做、自闭症家长帮助做、到自己拿起扣子、珠子和线孤独症儿童自己做。可锻炼自闭症幼儿双手协调、手眼协调的灵活性。

3.翻揭训练

孤独症康复指导师或自闭症父母和孤独症幼儿一起看画册或像册等,鼓励自闭症幼儿自己用手去翻揭。看画册上的人和物这不是最终目的,其目的在于在翻揭中锻炼孤独症幼儿的手指力和腕力。因此,不管孤独症幼儿看不看图画情节,只要孤独症患者能一个劲地翻下去就行,哪怕是一次翻揭好几页也不要紧,随着手指灵活性的加强,渐渐会做到由厚到薄一页页地翻了。

4.撕扯搓揉训练

如拿一些用过的纸、过时的书、画等让自闭症儿童去撕扯,要鼓励孤独症儿童大胆地去撕,并且撕得越碎越好,因为撕得越碎对孤独症幼儿手指技巧的要求就越高,说明他们两手的拇指、食指之间的对捏力越强。父母还可拿一些较硬的纸或碎布料让自闭症幼儿去搓揉或搓卷,这既可锻炼他们手指的灵活性,又可锻炼自闭症幼儿的腕力。父母在洗衣服时也可让婴幼儿在一边学着用手去搓洗,这同样能起到训练他们手指技巧的作用。

5.挟物训练

孤独症父母或自闭症治疗师在一个盒子里放上一些小的物体如豆粒、石子、花生米等,让自闭症幼儿用镊子或筷子挟出放到地上,挟完后再重新把地上的挟回到盒子中去,如此反复。在此过程中被挟出的物体也应由大变小、由少变多。同时在这个时间父母要尽量训练自闭症幼儿使用筷子自己挟出饭菜的能力。

6.拧旋训练

如拿一些螺丝让自闭症幼儿拧紧或放松,或者拿一些用过的瓶子让他们拧紧或旋开瓶盖。

7.拨算盘训练

拿一算盘,让孤独症幼儿用手把算珠拨上拨下,既要一个个地拨,又可同时拨动几个或一排、几排。既可用一只手去拨,又可用两手同时在算盘上拨动。拨动时,算盘珠碰撞时会发出“叭叭”的声音,使他们乐意用手去拨,效果也很好。

8.插孔训练

用一较长的有一定厚度的木条,在上面钻上一些在小不同的孔(大的能插上筷子,小的能插上吸管)。开始让婴幼儿先用筷子、蘸笔管等向大孔中插,继而练习能把吸管插到小孔中去。

9.揉面训练

准备一些面粉、水和盆子,和婴幼儿一起在盆中把水和面粉掺合成粘土状。面揉好后,可以里面加一些红色添加剂,指导他们用手做成各种形状的物体如小狗、小人等。

二、对4、5岁及大龄自闭症儿童早期精细动作训练

1.折纸训练

这是锻炼智力障碍儿童手的技巧、手灵活性的很好的办法之一。

在刚练习折纸时,孤独症儿童由于手指的软弱无力,手指不听使,动作不灵活,对此教师不要着急,慢慢地教他们一步一步去折。最好是教师折一步,然后再让幼儿模仿折,每次只教一个步骤。当他们每一步都学会,教师可从头至尾把几个步骤连起来折成一件成品。折纸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幼儿智力残疾的程度以及每个幼儿所完成的情况而定。

2.画线练习

教幼儿画线的方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刚开始幼儿往往不会握笔,自闭症康复治疗师或自闭症父母首先要教会他们正确的拿笔姿势。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随便乱画,只要能画上道道就行,克服其害怕写、画的心理,进一步教幼儿画点、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当幼儿具备了控制手指动作的能力后,再教他们学画图形。方法有以下几种:

(1)在已画好的直线上用与原直线不同颜色的笔去描,如原先是用蓝色笔画的,让孤独症幼儿用红色笔在上面描。

(2)让自闭症幼儿用不同于原颜色的笔在已画好的虚线(垂直线、水平线)上描。

(3)自闭症康复治疗师或自闭症父母用疏密不同的点画一些自闭症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形状,如桃子、苹果、茄子、香蕉等,然后让幼儿用不同于原颜色的笔去连点成物体。

(4)画两条平行线,让孤独症孩子在已画好的限定线内画水平线或垂直线。两条限定线的距离可由窄到宽。

(5)让自闭症患者听命令与孤独症康复治疗师或孤独症父母交替画线。如教师画一竖线或横线,让幼儿挨着画一条竖线或横线;教师画一竖线,让幼儿画一条水平线,或教师画一条水平线让幼儿画一条竖线;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双方交叉画线,如教师画一横线,让幼儿画交叉的斜线等。这样画线更带有游戏性,趣味性,幼儿也更愿意与成人合作去画。

3.画圆形和弧形训练

做法如下:

(1)孤独症康复指导师画一个圆,让孤独症儿童用不同于原颜色的笔在已画好的圆上描。

(2)自闭症康复治疗师用虚线画圆,让幼儿沿虚线画。

(3)教师用点画圆,让幼儿连点成圆。

(4)让幼儿与教师交替画圆。如教师先画一个圆,然后让幼儿也画上一个圆;教师画一个大(小)圆,让幼儿画一个小(大)圆或者教师画一个大圆,让幼儿在大圆内画小圆,抑或教师画一个小圆,让幼儿在小圆外画大圆,用大圆去套小圆。

当儿童学会画圆后,再教他画弧线。弧线有大有小,初教时可把弧线画得大小点,幼儿容易辨认,也容易画,以后慢慢画短、画小。一边教幼儿画弧线,一边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述,比如说:“这条像小桥,小桥弯弯,跨河两边。”这样容易调动智力障碍儿童画的积极性。方法如同画圆。

4.学画图形训练

当孤独症幼儿学会了画点、线、圆和弧形以后,即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后,要不失时机地教会他们学画图形。一开始所画图形不要太难,要尽量简单,如画太阳、月亮、饼干、牙刷、茶杯、钢笔、小刀等。以后根据孤独症幼儿所画情况适当加大图形的难度,如教画小动物、人、房子、桌子、凳子等。

在教幼儿学画图形时要尽可能地画一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或用到的物体。如水果中的苹果、桃、梨、香蕉、西瓜等;蔬菜中的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南瓜等;家具中的桌子、凳子、椅子、床等;动物中的狗、猫、鸡、鸭、鹅等;衣服中的褂子、裤子、鞋子、帽子、袜子、围巾等;炊具中的盆子、碗、勺子、汤匙、筷子、锅、刀等及其他的一些诸如茶杯、茶壶、茶碗、茶盘等等。这样,智力障碍儿童在画时就容易与其已有的心理表象产生共鸣,所以他们容易去想,乐意去做,并且画起来也形象逼真。同时,这也更进一步强加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5.学写汉字练习

汉字的笔画复杂,其空间配置和结构也很不一致,因此,汉字笔画和结构的不同就为锻炼智力障碍儿童手指的技巧提供了不同的内容。每个汉字都是由一定的横、竖、点、撇、捺组成,正如前所述,写“一”画“1”这本身就是训练手指技巧的很重要内容。同时,由于汉字结构、搭配的不同,要求幼儿地写字时运用手指技巧的能力不同,汉字结构复杂的,要求控制手指的精确性更高。

在教孤独症患者写汉字时,最初可让他们去描红,但描红的模子

一开始不可太小,应从大到小、循序渐进。汉字的难易程度、笔划多少也要视幼儿完成的情况而定,也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当他们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经验后,进一步指导幼儿把字写到方格即田字格中去。开始教师可自行设计田字格,其规格也是由大到小,最后达到田字格本中的标准。

教师所教汉字最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简单物体的名称,如“米”、“瓜”等并配之以适当的物体的图片或实物,充分给以“标记”。另外还可学写10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和大写“一、二、三、四、„„十”以及自己的名字等。对于一些较难写的汉字可采取分步教学法进行。

6.剪纸训练

教智力障碍儿童用剪刀剪纸也是训练手的技巧、功能的很好方法。使用剪刀重点是拇指和食指的用力配合,而拇指、食指在整个手指抓、握、拿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使用剪刀的意义重大。同时,使用剪刀剪纸也是很好的视、动协调的过程,它需要眼与手指动作密切配合,才能剪出所需要的样子来。

在训练孤独症儿童剪纸前,最好先拿一些用塑料做成的玩具剪刀做合、开练习,即先学会使用剪刀的姿式和手指用力的大小等。在此基础上,用秃头(圆头)、刃较厚但能剪纸的剪刀来剪。为安全起见,切不可用过于尖利的剪刀。具体的剪纸方法如下:

(1)拿一厚薄适中的纸让幼儿用剪刀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去剪,只要能把纸剪开或剪下来就行。

(2)在纸上画一横线或斜线,让幼儿沿线把纸剪开。这种剪法难度较前加大,幼儿的手指不太听使,剪时往往偏离画线。对此教师或父母不要指责他们,要耐心地教并鼓励他大胆去剪。

(3)老师或父母在纸上画一弧形或圆形,让幼儿沿线剪开。刚开始时,弧形或圆形不要太小,以后慢慢由大变小,循序渐进。

(4)在纸上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勺子、筷子及其他一些小动物的大体轮廓图形或者在废旧画报上找一些简单图形让幼儿剪下来。

7.拼图形练习

用较硬的纸或纸板,在上面用铅笔或钢笔画人或各种小动物的简单图形,然后分几个大的部分沿线剪开。拿这些被剪开、打乱了的图形让幼儿用双手去拼,以此来锻炼幼儿手指的活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篇8:浅析自闭症儿童社交技巧训练

一、自闭症儿童的社交互动特征

社会互动困难是自闭症儿童的最主要特征。Rutter于1978年也提出, 自闭症儿童的主要困难在他们的人际互动。自闭症幼儿在共同注意、沟通以及社会情感等社会互动能力方面, 普遍有严重缺陷。在社会行为上表现为:社会性孤立、缺乏眼神接触、不会凝视他人、淡漠情感、缺乏模仿能力及没有社会兴趣。由于以上异常的社会互动行为, 让自闭症儿童不易引起同伴与其互动的兴趣。

自闭症儿童的沟通和社会互动障碍与心智理论缺陷有关。研究发现, 自闭症者缺乏解读自己及他人心理状况的能力, 无法站在他人的立场, 去理解他人的感受与想法。他们可以简单说出情绪状态, 但无法说出复杂的、引起情绪的情境因素, 无法从别人眼神中, 判断他们想要什么, 或他们在思考什么, 可以理解需要同情的事物, 但无法真正的表现出同情。由于以上的限制, 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及人际互动技能, 明显落后于一般同龄儿童。此外, 自闭症儿童常在社交场合做出不恰当、让人觉得怪异的行为, 且在和别人对话时, 无法倾听别人谈话的内容, 同时他们也缺乏一般谈话时, 一来一往、一问一答的互动沟通特质。

二、自闭症儿童社交技巧训练中的同伴介入疗法

(一) 同伴介入疗法的理论基础

善于社交的同伴能够塑造和强化孩子的同样的社交行为, 这与社会学习理论的主张不谋而合。社会模仿学习理论认为, 行为一旦被塑造及强化, 学习就产生了。因此, 自闭症孩子的教育环境设置中, 加入正常发展的孩子是一个值得一试的实践。自闭症孩子的症状之一是社会交往能力上的严重不足, 但并不是完全没有社交技巧, 只是社交技巧缺乏自发性和灵活性。成功的伙伴关系会减少问题行为, 增加学习机会。因此, 社会学习过程是很重要的, 因为这些技巧是可以习得的, 并应用于不同情境中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当环境有所选择地形成与强化特定行为的时候,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是可以调整的。

(二) 自闭症儿童社交技巧训练同伴介入的方式

正常发展的孩子与自闭症孩子在一起对自闭症孩子是非常有利的。正常发展的孩子被教以与自闭症同伴如何进行互动, 来启发、强化以及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发展。鼓励正常孩子与有发展障碍的孩子积极交往可以有多种方法。如“朋友圈”Circle of Friends, 同伴辅导, 同伴训练, 让自闭症孩子加入同龄伙伴的团体游戏等方法。

1. 使用同伴训练者与同伴榜样。

这种方式是通过指导正常儿童如何与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交互动, 进而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交技巧发展的方法。自闭症儿童一般都避免与同伴的社交与互动行为, 但是他们在整合的情境下要比非整合的情境中与同伴互动得更多。因此在整合教室中, 教师教授正常孩子与自闭症儿童互动是一个合适的方法。一般而言, 如果没有干预的话, 正常孩子更愿意与正常孩子玩。在整合情境下教给正常同伴与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交或游戏互动, 是促进社会交往的有效的方法。Goldstein (1992) 等人开发了同伴调节干预策略来增加正常儿童与自闭症儿童的互动。其策略的目标是通过教给正常儿童启动与自闭症儿童的互动, 并对他们的社交行为进行响应, 来增加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行为。这给自闭症儿童以机会, 去对这些启动和强化他们社交行为的尝试进行反应。

2. 团体游戏。

游戏是儿童的天赋本能与学习媒介, 是最自然的学习方式, 通过游戏儿童与周围的人与事物产生互动。儿童在游戏中成长, 在游戏中学习。团体游戏是训练正常儿童主动与自闭症儿童互动的有效方法, 运用团体或小组方式进行游戏, 来提升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互动能力。为了增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 教师要依据自闭症孩子着迷的行为或偏好的主题来开发团体游戏。这些游戏通常都是团体场地游戏, 如捉迷藏, 扮演电影角色等。这些能使自闭症孩子有兴趣加入到游戏中来。这样做的目的是增进孩子参与与同伴的社交互动的动机与渴望。研究也表明, 团体游戏增加了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因为游戏激发了自闭症儿童参与合适的社会互动;游戏对所有参加的孩子都是有趣的;自闭症儿童是游戏中有价值的成员, 因为他 (她) 对该主题的参与和了解。可以说, 依据孩子的兴趣建立团体游戏是自然而简单的方法, 能激发孩子参与合适的游戏, 增进积极社交活动。

3. 整合的团体游戏模式。

整合的团体游戏模式的设置有八个重要的方面。第一, 整合的团体游戏模式设置能保证孩子正常参与游戏。第二, 环境应该是一个设计好的游戏空间, 该游戏空间的很多方面都应该被考虑。这些方面包括:空间大小;材料的排放;材料的组织与便利。第三, 游戏材料应该被小心地选择。选择要基于他们互动的可能性、结构以及复杂程度。一旦选择了材料 (含有玩具的) , 教师或父母应考虑:玩具能否鼓励孩子间的社会交往以及合作游戏;玩具所代表的多种兴趣;孩子的发展水平;孩子的学习风格;孩子的文化与性别差异。第四, 在执行此模式时, 使用一个细致的日程表以及行程表是重要的, 以确保创建一个可预测的、可靠的环境。开始与结束课程的仪式活动, 以及关于具体的行为、材料看管以及清洁的规则的使用, 能够有助于创建一个和谐的预定计划。第五, 整合团体游戏模式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平衡的游戏团体的构成。团体成员应该是熟悉的, 能保证较长时期、定期会面, 还要考虑成员的其他方面, 如成员兴趣与脾气 (气质) 等。即, 该游戏团体可能包括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以及不同性别的孩子。第六, 要考虑团体成员的能力, 提供给孩子的游戏活动, 要符合他或她们的发展水平。第七, 该模式的另一个方面是领导参与, 即成人领导孩子来参与增加的社交与人为的游戏活动。这应该以一种支持性的风格而不是命令式的风格来执行。提供的领导支持的数量由孩子的个体需要来决定。随着孩子能力的增长, 支持的数量逐渐减少。第八, 整合团体游戏模式的最后一个重要方面是自闭症儿童所涉及的角色应该是与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的相符的角色。而且所涉及的角色要少, 这样便于学习。

三、同伴介入疗法的局限性与使用策略

运用同伴介入疗法的相关实征性研究中发现, 该疗法能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互动能力, 增加自发性社会互动行为、主动与人互动及表达。包括:自闭症儿童与同伴的互动次数增加、互动持续时间延长、具有较正向的人际互动行为、提升学业分数、提升认知及游戏能力等。从中不难看出, 同伴介入疗法对提升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但在运用该疗法时,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自闭症儿童是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的, 如在功能水平上、个性、能力等等方面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在运用同伴介入疗法时应该有针对性, 针对不同水平的自闭症儿童采用不同的方式。

第二, 同伴是经由成人进行相关主题训练, 在安排下的情境进行互动, 同伴处于指导者的角色, 并非与自闭症儿童站在对等的位置, 这并非自然的同伴相处情境, 也就是说这不是自然的儿童人际互动经验。所以在运用同伴疗法时, 要注意避免同伴做为指导者的角色, 而应是平等的互动者。

第三, 同伴与自闭症孩子的交往的努力受自身期望的影响。自闭症孩子通常会表现出重复性行为, 刻板的语言, 以及简单的社交活动, 这使得他们与其他孩子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这些显著不同通常会使同伴产生负向期望, 其结果就是同伴较少社交卷入, 较少社交努力, 以及对同伴较不友善。因此在治疗中, 应进行适当的干预来转换同伴的期望, 达到预先的目标。

第四, 在同伴介入疗法中, 除了上面提到的游戏和一般场景进行互动治疗外, 让自闭症儿童融合于普通班合作学习, 也可以作为提升其人际互动能力及学业成就的方式。合作学习指的是由数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 共同解决问题、完成某工作或达成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James N.Butcher, Susan Mineka, Jill M.Hooley.Ab-normal Psychology.12th ed[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徐光兴著“.雨人”的秘密—解读自闭症之谜[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4) .

篇9: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训练

【关键词】融合教育 自闭症学生 社会交往行为 有效干预

自闭症和其他障碍有着本质的区别。例如盲聋哑患者虽然身体有残疾,但还可以从事一定的工作,能够正常生活,而自闭症最主要的障碍就是失去了必要的社交能力,没有人际交往,缺乏正常的成长环境。对于具有自闭症的学生,应当将其融入普通的环境中去培养,为其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锻炼其交流能力,促进其走出自闭的误区。在融合教育环境中,教师的积极辅导,使得自闭症学生重新焕发出热情的精神面貌,使其健康成长,对于其自身,对于家庭,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着积极意义。

一、融合教育的理念和自闭症学生存在的现象

(一)融合教育的概念

融合教育是指让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融入正常孩子当中学习与生活,将普通的儿童和特殊的儿童放在同一个空间中培养,让孩子们在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种教育方式的特点就是将特殊孩子放在平常的环境下培养,而不是放在特殊的、隔绝的环境下培养。

融合教育的理念是让所有的人都具有受教育的权利,患有自闭症的学生同样具有受到同等教育的权利。融合教育的特点是为自闭症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让他们也可以和普通学生在一起学习。进行融合教育的学校需要为自闭症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必须对每一个自闭症学生制定专门的个案发展计划,使得自闭症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可以在一起学习、交流。

(二)中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状况

在国外,融合教育的思想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各国对隔离教育进行反思,认为隔离教育剥夺了特殊学生的正当权益;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将盲聋哑等儿童统一称为特殊儿童,在称呼上尊重儿童的尊严;第三阶段,20世纪末到今天,特殊教育走出国界,世界范围内的融合教育正在形成。在国内,著名教育学家周念丽提出了几种融合教育的理念,分别是“集体-统一”模式、“集体-自由”模式、“个体-统一”模式、“个体-自由”模式;曹婕琼老师提出了两种融合教育模式——巡回教师模式和资源教室模式。

(三)自闭症学生存在的现象

1.语言和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

很多自闭症学生都具有语言的呆滞现象,甚至没有语言或者需要特殊的语言进行交流。例如,重复不停地问同一个内容;背诵听过的歌词或者诗句;分不清每个人谁是谁。自闭症学生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表达会有所进步,但是还是会存在逻辑推理障碍、理解能力偏差等现象。

2.人际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

自闭症学生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他们往往喜欢自己玩自己的,有时会出现发呆的现象。自闭症学生没有分离的焦虑,不会和人进行目光直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寻求帮助,在外自己走自己的路,不会和朋友交流,甚至不会和父母交流。

3.玩耍和活动的特征

自闭症的儿童往往只玩一种游戏,对于有规则的游戏往往会拒绝。

二、目前的教育环境对于教育特殊学生存在的缺陷

(一)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有关特殊教育的文件,但是执行得并不到位。文件落实到位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此外,上级部门对特殊教育的财政支持不到位,特殊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教师缺乏专业的教育技能

目前,很多教师都不具备专业的融合教育知识,甚至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特殊教育培训,也没有接触过自闭症学生。在正常的教学环境中,面对出问题的自闭症学生,教师往往还是采取对待正常学生的教育方法,收效甚微,长此以往,教师就会缺乏教育自闭症学生的信心,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一个班级会配备两名教师,加入自闭症学生之后,由于自闭症学生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呐喊,甚至出现暴力倾向,使得原本充足的教学力量变得非常有限。只有加大师资力量,才能满足特殊教育的需求。

(三)家长的融合理念不强

家长受应试教育的理念影响较深,对自闭症往往不重视。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对于特殊孩子,家长只要求其放学后能在家里学习即可,而不让其与外界接触,害怕其受影响。自闭症学生常年处在封闭的环境中,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三、自闭症学生社会交往行为的有效干预

(一)学校方面

1.结构化教育

结构化教育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客观环境的结构化、作息安排的结构化、学习任务的机构化、奖励的结构化。这种教育法的重点在于培养个体的适应能力,针对自闭症学生的特点,按照自闭症学生的喜好,对自闭症学生进行治愈。

2.感觉综合训练

感觉综合训练是指对学生的自我刺激。和普通的游戏不同,这种方法必须在专业的教师辅导下进行,按照儿童成长的规律和自闭症学生自身的发展,设计出适合学生成长的游戏。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增强自闭症学生动作的协调性、情绪的稳定性,促进自闭症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师在训练的时候,先要确定儿童的各种感知能力,对自闭儿童实行强有力的重压,使其注意力集中,并增加亲密感;随后可以让儿童进行一些全身运动的活动,如荡秋千等。感觉综合训练是一个促进自闭症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甚至根除自闭症。

3.艺术治疗法

艺术治疗法是结合了心理和艺术两大特征的治疗方法,利用人们本身的治疗本能进行自愈。艺术治疗可以使自闭症学生有效表达自身的内心世界。其中,绘画自愈是最常见的自愈方式。

教师在进行绘画教学的时候,会发现有些自闭症学生绘画时敢于用别人不会使用的色彩,这显示了自闭症学生不受世俗影响的特点;有些自闭症学生在绘画的时候虽然不善于外在表达,但是却画出了自己喜欢的车子、风景,这也是内心思想的一种表达;有些自闭症学生喜欢重复绘画一种事物,这体现了自闭症学生具有追求完美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自闭症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征,针对这些心理特征进行治愈,促使其摆脱自闭症。

(二)家庭方面

家长要多与教师联系,做到时常反馈信息。家长要善于发现自闭症孩子的闪光点,不要因为孩子做出奇怪的事情而对其责备,有时候固定的标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在向教师反馈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时,需要指出孩子的什么行为使得家长无能为力,使得教师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可以找到重点。有些家长在反馈的时候,往往只说自己孩子的优点,对于孩子的缺点往往不给予反馈,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可能找不到重点。对于这一现象,教师需要和家长加强沟通。

经过学校教育的干预后,很多家长表示孩子有了很大的改观:从以前不会与人交流、接触变为会与人交流、接触;从以前遇到困难闷不吭声到现在能够积极寻求他人帮忙;等等。这些都是学生逐步走出自闭的表现。

四、总结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患上了自闭症,出现这种状况有家庭的因素,也有学校的因素,甚至还有社会的因素。为了使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教师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其中融合教育最为有效。本文所讲述的一些干预方式可以有效地治愈自闭症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學版),2006,24(03):37-42,49.

[2]李春梅,林利,姚庆梅.融合教育理念下自闭症儿童治疗方式的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22(05):543-545.

[3]魏寿洪.自闭幼儿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06):56-58.

上一篇:爱眼征文怎么写下一篇:升班典礼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