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毕业论文

2022-05-14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自闭症儿童毕业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的产生并非偶然,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与其成长环境、家庭环境、职场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综合素养均有关联。文章在分析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的表现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整体建构高职院校毕业生职场自闭症的防控体系和监控机制的对策,具体包括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搭建就业指导平台、全程跟踪服务毕业生职业成长、多方协作形成育人合力。

第一篇:自闭症儿童毕业论文

自闭症儿童美术教育研究现状

摘要:“星星的孩子”指的是自闭症儿童这类特殊人群,他们与外界的社交存在严重的障碍。相关学者发现,美术教育是自闭症儿童行之有效的教育干預方式。通过艺术教育,我们可以了解自闭症儿童,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研究自闭症儿童,更有效地治疗自闭症儿童。目前中国自闭症儿童的美术教育落后于西方,研究中国自闭症儿童的美术教育是我们所要长期探索的。

关键词:自闭症;美术教育;融合教育

1、美术教育对于自闭症的干预优势

研究表明,教育是决定语言核心领域的关键因素,通过社交技能减少刻板印象或强迫行为。通过系统的规划,我们可以在这些核心区域改善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自闭症的发生。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计划、策略和干预措施是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决定的。由于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性,主要的干预治疗方法和反应学习者的身体情况和学习情况也会有所差别。许多自闭症儿童和年轻人接受传统教育领域的指导,如阅读和数学,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接受传统课堂课程之外的特定需求服务。在这些领域工作训练不好会引导孩子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比如咬人、混淆社会信号或者非语言行为。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父母往往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干预措施和程序的特点是更基本。

结构化的教育和情绪管理可以缓解肢体不平衡和提高动手能力。但是不能取代美术教育的训练,例如开展绘画课和泥塑课。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自闭症儿童和青少年的教学设计通常是高度结构化和系统化的,追求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调整孩子的状态稳定情绪,实现有效的教学,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实现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帮助自闭症儿童获得自我完善的技能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可采用的方法有应用行为分析、发展模式、美术的结构化教学、美术各分支教学、社会技能等。

2、有关自闭症儿童美术教育社会现状探索

根据2021最新数据,中国有300~500万自闭症儿童,每68个孩子中就会有一个患有自闭症。他们是一个具有特殊的群体,逐渐被大众所认识。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研究自闭症儿童的美术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该领域的教师和自闭症儿童专业都比中国先进。目前国内只有少数教师接受了相关的专业培训。他们知道如何观察和指导这些自闭症儿童。根据2020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世道意见》,实现特殊教育公平二有质量发展,并允许残疾儿童尽可能进入一般学校无特殊化正常上课,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更好融入社会生活。到2020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青少年义务入学率达到95%以上。

2.1自闭症缺乏广泛的社会关注

许多地区通过实地了解、问卷、个案调查等手段,对中国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有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并对他们进行了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然而,这些远远不够,必须为自闭症儿童投资培训美术教育教师,并且鼓励提供特殊教育的学校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多的美术教育相关课程。自闭症儿童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得到更多人的爱和耐心。目前,相较于自闭症的发病率,国内对自闭症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和实施还不够,难以普及。可以说,它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一领域对教师的需求仍然很大,急需培养这一领域的人才,一切为了自闭症儿童回归正常。

2.2自闭症家庭家长教育观念单一

作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与许多自闭症儿童的父母进行过沟通。了解到许多父母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落后或比别人差,不正视问题,常常耽误了给孩子最好的治疗。有些家长想放弃,因为自闭症无法根治,时间和金钱的充分投入或许看不到起色。在与家长的交谈中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对特殊教育学校的依赖程度很高,只有少数家长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知识和方法有更深的了解,他们在家庭教育的时候让他们感到无助。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要参与培训,不仅要了解自闭症儿童的症状、教育干预方法,还要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通过家长群体之间的沟通,促进家长对孩子的正确认识,从而为孩子制定更加适合个体的教育目标和发展方向。从长远发展来看,家长仅仅了解自闭症相关知识和方法还不够,首先要了解普通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相关教育学理论,然后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进行调整和变化。有些家长回去查找相关信息,但有些家长忽略了这一部分。

3.融合教育——特殊教育的发展前景

融合教育。就是将特殊儿童融入正常孩子的学校,也可以接受同样的教育。不单独开设特殊儿童班,与正常儿童一起开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发掘特殊儿童的潜能,在同一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融合教育是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促进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共同发展。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再也看不到戴着有色眼镜的特殊儿童了。《萨拉曼卡宣言》第一次提到特殊儿童和学生处于受教育的边缘。对于特殊教育的发展而言,融合教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使更多的特殊儿童能够进入普通学校接受同等的教育。

4、结论

在中国,有很多自闭症儿童,他们可以通过艺术教育与他人交流,慢慢恢复正常生活,甚至服务于社会。很多问题只有足够严重才会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当悲剧发生时,一些父母才会意识到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不够关心。实际上,许多儿童的自闭症并不是先天性的,而是后天环境影响他们的身心正常发展。教育自闭症儿童是一个极其困难和漫长的历程。在这里,我们呼吁教育工作者为这项事业付出更多。自闭症孩子的教育研究迫在眉睫,艺术教育是自闭症儿童行之有效的干预治疗方式之一。希望将来的美术教育研究能让更多的自闭症儿童家庭受益,让他们尽快回归正常孩子的天真烂漫!

参考文献

[1]孟沛欣.艺术疗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4.

[2]金萌萌.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团体美术治疗[J].现代特殊教育2016(3):68-70.

[3]元娟我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现状、 挑战及对策D昭通学院学报,2016(6).

[4]司雯雯.自团症儿童艺术教育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6.

[5]陈青.绘画艺术治疗:在色彩中完善人生.艺术教育,2017(8).

作者简介:许丹璐(1999.10—),女,汉族,甘肃省兰州人,天津师范大学 美术教育专业 本科,本科在读

作者:许丹璐

第二篇: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的产生并非偶然,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与其成长环境、家庭环境、职场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综合素养均有关联。文章在分析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的表现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整体建构高职院校毕业生职场自闭症的防控体系和监控机制的对策,具体包括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搭建就业指导平台、全程跟踪服务毕业生职业成长、多方协作形成育人合力。

[关键词]高职 毕业生 职场自闭症 成因 对策

[作者简介]张继中(1982- ),男,江苏邳州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武智(1981- ),男,江苏泗洪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主任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卢长彬(1975- ),男,江苏赣榆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续教育。(江苏 扬州 22512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成因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SJBFDY076)

对高职毕业生而言,从结束大学阶段学习到开启职业旅程,自身的角色也从学生变成了职员,从而完成了从大学走向社会这一重大人生转变。经过几年的学习,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能较好地进行心理调适,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应对就业,以正确的态度进入工作岗位,以较高的效率完成工作。但是,仍有占比不高但绝对数量庞大的高职毕业生初入职场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职场环境,充满了失落和盲从。他们一旦陷入心理困境,就很容易受到职场自闭症的困扰。职场自闭症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正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和矫正,是当务之急。

一、职场自闭症的含义及表现

职场自闭症是2011年出现的新名词。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我国关于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的理论研究尚处于破题阶段,远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截至目前,国内学术界在职场自闭症的含义、特征、成因等方面还没有完整清晰的共识,更缺乏科学权威的论述,相关观点也只是散见百度的相关词条。为了便于进一步阐释,依照医学名词自闭症的内涵和评判标准,笔者认为职场自闭症的含义应做如下表述:“职场自闭症是就业者因职场环境和压力太大而产生的严重自闭感,是对职场关系的逃避,其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疏离、交流方式虚拟化、行为固执、边缘化倾向明显的身心亚健康状态。”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善交际,懒于表达,人际关系疏离。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在生理上趋向成熟,对生活和社会充满向往,怀揣着对未来的理想,憧憬走上工作岗位,面对丰富的人生舞台,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由于对社会的了解相对片面,对职业的期望过于理想,并不同程度地存在人生理想远大与现实条件限制、内心渴望独立与仍存依赖心理、思想新潮开放与行为相对闭锁等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使得高职毕业生极易存在语言苍白、不善交际、羞于或懒于表达等交流障碍,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产生自闭感。

第二,独来独往,工作低效,交流方式虚拟化。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过着班级、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走上工作岗位后则要一个人或几个人共同面对机器设备或生产流水线,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增大,工作中累积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不能及时疏导,深受职场自闭症的困扰。比如,上班时独来独往,疲于应付;工作尽管努力但却低效,遇到困难不愿与同学交流,羞于求助老师,愧于求援家长;总是闷头做事,行事过于“低调”,与客户、同事打交道主要通过网络、邮件、聊天软件等虚拟化方式。

第三,行为刻板,固执己见,容易被边缘化。从总体上看,受职场环境或工作条件的影响,高职毕业生往往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或不能顺利融入工作团队,进而形成职业倦怠。从态度上看,他们常常固执己见,心烦气躁,工作热情不高,不愿听或者听不进不同意见,不能与同事和谐相处。从行为上看,他们的成长心理得不到修正,边缘化倾向明显。比如,开会时坐在角落里,默不作声;工作和生活中基本不参加单位集体活动,经常缺席同事间的社交活动等。

综上所述,职场自闭症已经成为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亟待引起广泛重视。

二、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成因分析

1.职场环境多样化。职场环境是根植于企业文化,反映一个企业和团队的精神面貌,映射企业价值取向、团队精神和企业责任,是员工的一种切身感受和心理认同。千差万别的企业文化造就了多样化的职场环境。当前职场竞争非常激烈,而高职毕业生对职场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却是懵懂和迷惘的。这是导致高职毕业生人际关系紧张、态度不端、情绪消极、工作倦怠、职业操守不佳、自卑自闭的主要原因。

2.职场压力大。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与教师、同学之间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当面对眼花缭乱的岗位任务、繁杂多变的职场环境、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和内外兼具的职场压力时,部分高职学生不能适时调整自己,极易把教师、家长和同学给予的关心、呵护、尊重等当成是社会的认可;一厢情愿地把职场关系简单化、模式化,在职场中机械套用与家长、教师和同学相处的方式,导致收效甚微。由此产生的心理落差和挫败感就会转化为有形或无形的压力,从而传导到职场工作的全过程,导致毕业生缺乏自信、恐惧竞争,在面对工作压力时束手无策。巨大的压力和消极的情绪体验使得高职毕业生形成强烈的心理暗示,从而引发职场自闭症。

3.角色转换不彻底。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完成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储备、专业技能训练和必需的就业心理准备等,具备了进入职场的基础条件,但由于定位不清晰、角色转换不彻底,其在职场中仍无所适从或存有侥幸心理。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自己只是承担无关紧要工作任务的“不起眼”的小角色,进而推脱扯皮、不求上进;二是习惯于简单类比,总是抱怨工作环境不理想,工作压力太大,工作节奏太快,同事、领导不好相处,对技术工作多有厌倦;三是认为自己大材小用,受到不公对待,总幻想通过重新求职或频繁跳槽来寻求改变和突破,用所谓迎接不同岗位挑战的借口来舒缓职场自闭。可见,高职毕业生要防治职场自闭症的关键有赖于彻底的角色转换,从而顺利完成学业到职业、大学生到职场人、技术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三、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的应对策略

研究和应对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尤其是注重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既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高职内涵建设的内在要求。因此,要构建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的防控体系和监控机制。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谋划、分阶段、分层次实践,利用心理干预、就业指导、跟踪服务等手段,逐步把高校毕业生培养成“讲道德、会做人、善学习、能干事、遵法纪、知荣辱、明是非、懂进退、爱专业、精技能、敢创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搭建就业指导平台。包括心理压力大、抗压能力弱等在内的职场自闭症,往往被视为高职毕业生畏惧就业的表现,一度被武断地归因为学生性格或者是心理不成熟,一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给予正确的引导。高职毕业生求职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求职的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优质就业。因此,高职院校要广泛关注毕业生在职场中的真实表现,积极搭建就业指导平台,从就业目标、求职技巧、形象设计、求职策略、就业心理等方面对高职毕业生进行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指导。

3.全程跟踪服务毕业生职业成长。这是预防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的重要一环。高职毕业生实现职业适应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终点。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毕业生就业才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检验的开始。因此,全程跟踪服务毕业生职业成长既是高职院校关心、关爱毕业生的体现,又是高职院校全过程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更是高职院校了解企业对毕业生质量认可度、提高毕业生认同度的重要举措。因此,应及时关注毕业生,了解其就业情况、工作状况、自身变化等,切实帮助毕业生解决工作中的烦恼,让高职院校真正成为毕业生寻求情感认同的“娘家”、解决职场困惑的“智囊”、度过人生逆境的“后盾”。由此可见,加强毕业生信息收集、反馈和总结有利于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有力开展心理督导,对于防治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意义重大。

4.多方协作形成育人合力。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的成因是复杂的,这就要求形成高职院校、用人单位、毕业生、毕业生家长多方协作的防治体系,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舆论引导,引起社会重视。

除了高职院校结合毕业生特点予以帮扶外,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也要结合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从加强岗前培训、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科学使用人才、进行情绪引导和心理疏导等方面加以努力。

就毕业生个人而言,首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学习,苦练技能,提高核心职业能力,加强个人生理和心理调适,多肯定自己,树立信心,学会主动与同事沟通,正确进行个人定位和职业定位,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科学的职业观,以预防职场自闭。其次,面对职场心理错位、工作心态失衡等情况,高职毕业生应积极应对困难,积极调适心态,科学开展自我评估,选择正确的方式舒缓紧张情绪,宣泄负面情绪,消除心理焦虑,善于自我慰藉,依靠自我激励激发自身进取的动力。

高职毕业生的父母及家庭也要关心其成长,多一分宽容和理解,多一些支持和帮助。要想摆脱“职场自闭症”的困扰,学生家长还要积极分享人生经验,用亲情和包容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成长,开展良好的人际沟通,鼓励他们主动在领导、同事、亲朋好友面前敞开心扉、有效沟通、舒缓压力、增强自信。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的产生有重要影响。政府职能部门、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心理健康医疗机构、新闻舆论媒体等社会力量要给予职场自闭症多一点关注,给予正确的引导并从公益的角度出发,通过设立角色转化站、心理辅导站、就业服务站等形式,为高职毕业生顺利适应社会、防范职业自闭、预防职业倦怠夯实基础和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武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教育培养内涵辨析[J].教育与职业,2013(17).

[2]林芝.“不重高低重平衡”的职业观更值得肯定[J].教育与职业,2013(4).

[3]张继中,王茜.高职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6).

[4]周纯,李化俗.大学生就业影响因子分析与指导策略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13(10).

[5]张继中.加强高职院毕业生就业指导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

作者:张继中 武智 卢长彬

第三篇: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的设想

【摘要】美术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多项能力有促进作用。通过观察访谈发现,现有的美术治疗活动存在诸多不足。对此,在实践中提出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系统的设想,以激发自闭症儿童的自我表现,提高动手能力,方便美术治疗活动的推广普及。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设计

自闭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广泛性发展障碍。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仅能通过早期干预来改善患儿症状,而美术治疗是当今经过实践检验的为数不多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美术治疗与美术治疗活动

美术治疗是以心理学和艺术理论为基础,以艺术活动为媒介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通过绘画、雕塑、拼贴创作等美术手段,帮助当事人释放难以言表的情绪、控制行为、解决问题,进而获得身心整合。美术治疗一般可分为诊断、帮助改变、结束三个阶段,而美术治疗活动的开展就在帮助改变阶段。自闭症患者在美术创作时,获得了表征层次上的沟通。美术治疗师可以通过自闭症患者的美术作品了解其表征的内心世界,从而进行适当干预,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美术治疗活动与美术治疗不同,笔者将其定义为“对特殊群体开展的具有一定治疗目的性和趣味性的非正式美术治疗”,可由唤起表现、(促进自我表现的)拓展、(对作品的)反馈三个步骤组成。它不可代替正规治疗和干预,但其激发参与者内心表现的本质与美术治疗是相同的。研究发现,美术治疗活动有助于培养自闭症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他們的独立性、满足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他们的作品也给了我们走近他们内心的机会。

二、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的设想

本研究以杭州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为对象。通过观察,发现该机构的美术治疗活动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以教师示范、儿童模仿为主;家长的辅助程度也较高。在活动中,儿童无法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兴趣缺乏、参与度不高。在对执教老师和校长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些问题在其他学校同样存在,教师在活动设计和实施上存在诸多困惑,且尚无参考标准。教师强调,她们也尝试过多样化的美术治疗活动,但在实施中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就局限在点描线、涂色、拼贴、泥塑这几类活动上。

通过对美术治疗活动现状的了解及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初步提出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系统的设想,并基于此生成四个美术治疗活动进行实践,分别是泥塑、刮画、音乐绘画和创意拼贴(具体实践内容和过程笔者曾撰文详细描述),最后根据实践效果对该活动系统进行反思和优化。

(一)活动环境和方式

美术活动室应该营造平等、自由、安全、包容的环境,并保证美术材料安全无毒。教师应以平等、尊重、耐心、包容的态度陪伴在自闭症儿童身边,与其建立信任关系。在美术治疗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指导语、绘画主题、绘画材料、绘画作品与自闭症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自闭症儿童从进入美术活动室开始,就有充分的自由去使用美术材料,选择是否与教师、同伴互动,是否分享作品等。只有在安全和接纳的环境下,自闭症儿童的思想与感情才能得以有效的宣泄与表达。

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中,最常见的目标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得自闭症儿童的绘画从无意绘画到有意绘画。也就是让自闭症儿童从原始的毫无意义的乱涂乱画到能够通过绘画来表达一定含义。为使得美术治疗教师的工作以及儿童创作更简单有效,丰富的美术材料和教师示范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要给自闭症儿童充分的自由度,避免强制性、无意义的美术创作。

(二)活动过程

经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对观摩活动的分析探讨,笔者提出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系统的设想,它由活动流程、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三大元素组成。通过这三大元素的组合,教师可以快速便捷地设计出多样化的活动,给儿童提供一系列全方位且新颖有趣的美术治疗活动。以下为三大元素的具体内容:

1.活动流程

活动流程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引入、交流互动、创作过程、评价与反馈。

活动准备:要求教师营造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对儿童给予无条件的支持与接纳,建立相互信任的治疗关系。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主动与儿童问好和交流,并带领儿童进行基本技能练习(点连线、画直线、画基本图形等)或请儿童练习材料的使用技能并自由玩材料、感受材料,避免先到的儿童长时间等待。

活动引入:教师通过对符合自闭症儿童已有经验的游戏、故事、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他们美术表现的动机和兴趣。

交流互动:教师对绘画内容进一步展开,通过师生互动,建立信任关系,增强儿童对活动内容的兴趣与认识度。教师示范基本技能,并认真指导每位儿童,切忌示范整个作品。

创作过程:在整个美术治疗活动过程中,创作过程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儿童自主性、创造性表现的过程。美术创作给了自闭症儿童表达自己的机会,所以要鼓励儿童自由创作,不要模仿教师的范例。在儿童创作过程中,不要阻止他们的语言表达以及和同伴的互动,要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创作氛围。同时,创作过程中的安全性也需要老师高度重视。

评价与反馈:美术作品是自闭症儿童自我情感和思想的流露,教师应该对作品进行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与反馈,多发现他们进步的地方以及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心。对于发展较好的自闭症儿童,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同伴间分享表达自己的作品,从而改善他们的社会交往障碍。

⒉活动内容

只要是符合儿童已有经验的事物都可以作为活动内容。在活动设计时,同一活动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设计出完全不同的活动。因此,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非常重要。在活动引入和交流互动环节,教师要注意调动儿童对活动内容的感知和想象。例如,活动内容是“自己眼中的自己”,教师可以带领儿童站在全身镜前观察自己,并鼓励孩子表达看到自己的感受。

以下是活动内容的简要归类。肖像类(尝试认识自己和他人):自己眼中的自己、他人眼中的自己、理想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各种情绪的自己、自己眼中的家人、理想的家人等。形象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动物、植物、食物、家具、日常用品、玩具等儿童经常接触且有相关认知经验的形象。环境类(表达情感情绪):自己的房间、理想的房间、母亲的房间、过去的房间、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想去的地方、理想的环境、日常生活环境(家、幼儿园、公园、商场)等。事件类(观察社会和生活,表达情感):节日、幼儿园生活、与同伴游戏、与家人相处的时光、美好的记忆等,描绘幼儿亲身经历的生活过程与事件。

3.活动形式

(1)个人活动。涂鸦:自由涂鸦(没有规定的主题,幼兒根据当时的心情、状态而进行的即兴、自由的涂鸦)、感知涂鸦(教师引导儿童调动多种感官,对已有经验事物或新鲜事物充分认识、感受后进行的涂鸦)、联想涂鸦(根据幼儿熟悉的事物或场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联想、想象,并通过涂鸦表达)等。绘画:命题绘画、进行互动绘画(如两个儿童轮流合作绘画)、自然绘画(进入大自然,以大自然为素材或绘画材料进行即兴绘画)等。综合表现:拼贴(撕纸拼贴,色块拼贴,实物材料拼贴,立体拼贴等)、沙画(单色沙画,多色沙画,自由沙画,色块填充沙画等)、泥塑、纸塑、印画、刮画、闭眼画(将儿童蒙上眼睛,进行作画,有助于感官统合)、吹墨画、音乐画等。欣赏:色彩欣赏(感受不同种类的颜色带给人的不同感觉)、图像或形状欣赏(了解形状的多样性特点)、美术作品情感分析欣赏(可尝试欣赏世界名画,感悟作品情感,使自闭症儿童进一步感受绘画艺术)。

(2)亲子活动。采用游戏的方式共同创作。比如,儿童和家长可以一起创作家庭动物拼贴画,也可以儿童绘画,父母即兴编故事等。让家长带领儿童到户外郊游、散步,或做游戏,然后将其活动过程采用绘画的形式让孩子记录下来,这也是很好的亲子活动。这样的绘画基于孩子的亲身经历,可以直接表达孩子的体验与感受,容易导引孩子建立“自我”与外界的联结。

(三)创新与特点

笔者发现国外专业的美术治疗涉及到精神分析法,对治疗师的要求较高,且治疗费用昂贵。这些都阻碍了美术治疗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不能使广大的自闭症儿童受益。所以本文提出的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系统以简单、易执行为出发点。该系统经过笔者的实践、反思和优化,具有可实施性,方便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的推广普及,有效改善了以往美术治疗活动中的不足。具体有如下特点:(1)活动设计方便。教师只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在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这两大元素中各挑选一项或两项内容,安排到活动流程中,就能快速地设计出一个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2)活动形式和内容多元,尝试使用多种材料使美术治疗活动多样化,增加活动趣味性。(3)增加亲子活动,使自闭症儿童有更多情感体验。(4)强调身心整合,提倡活动反映内心,给自闭症儿童提供宣泄和表达内心的机会(如画自己眼中的自己或家人),而不仅仅是对美术技能的学习和对小肌肉的锻炼。(5)在活动开始前,请儿童练习材料的使用,并鼓励儿童自由玩材料和感受材料,提前唤起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6)在活动中,以儿童的参与程度、内心感受和身心体验为主要关注点,而不仅仅关注作品本身。(7)减少家长在活动中对儿童的帮助,鼓励儿童自由独立创作。

参考文献:

[1]周红.美术治疗及其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5).

[2]羊真,李敏超.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的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2016,(10).

[3]崔建华,谢小璐.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绘画治疗干预的实验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4).

[4]Martin N.,Bradish C. Art as an early intervention tool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J].Canadi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 Journal,2010,(1).

作者:羊真

上一篇:等待是一种借口议论文下一篇:小学生游泳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