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应急管理要点

2024-04-26

深圳市应急管理要点(精选6篇)

篇1:深圳市应急管理要点

2008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线,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为重点,以提高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为目标,认真落实《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源头预防管理,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切实做好应急资源准备,进一步提升我市应急管理总体水平,全力确保深圳的一方平安、确保深圳的和谐稳定、确保深圳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深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出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健全应急管理体制

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要求,理顺各级应急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关系和职责,健全基层应急管理机构。

(一)理顺应急管理组织关系。市、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履行统一领导、总揽全局、决策重大应急事项的职能;市、区应急指挥中心主要负责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工作,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市、区各专业应急领导机构及其工作机构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专业处置中的指导协调和现场指挥工作。

(二)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按照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座谈会的要求,各区于年内建立健全所有街道、社区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街道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应急领导机构和由街道中层以上干部负责的办事机构,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社区要有专人负责应急工作。各街道、社区可根据关于印发《值班室建设参考标准(试行)》的通知(深应文〔2007〕3号),重点加强辖区值班室建设,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辖区内发生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有领导组织先期处置;事件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报送。继续推进应急管理进企业、进学校工作,建立企业、学校应急管理组织,扩大应急管理覆盖面。

(三)明确有效应急处置模式。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基层先行,逐级抬升”的应急处置模式。我市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专项或部门等预案规定,负责或协助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二、推进应急法制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一)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我市各级政府各部门分管应急工作负责同志、各相关应急机构工作人员深入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市、区行政管理学院和人事培训部门要将《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纳入日常培训内容。

(二)由市应急指挥中心、法制办牵头,拟订我市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应法规草案报送市人大审议。

(三)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各相关单位要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推进应急管理法制化水平。

三、强化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强化预测预警预防,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一)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治。一是排查。由各区政府统一领导,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在相关专业应急管理部门业务指导下,对辖区内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隐患进行一次集中全面排查,排查结果纳入数据库管理,实行动态监控监管机制;二是评估。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预先划定应急区域等级,尽快建立全市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体系;三是整治。制订整治方案,落实整治措施,定责任、定任务、定时间,综合治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隐患。

(二)深化预案体系建设。根据国务院应急办关于编制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配合出台《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统筹规范“总体、专项、部门、重大活动”四类预案标准;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和定期修订工作,按照“全面、切实、简洁、易行”的原则,制订专项应急预案简明操作手册,以完善基层各类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为重点,进一步明晰责任、健全机制、细化流程、明确措施,确保预案简洁明了、好记管用。

(三)建立健全应急队伍。一是各区要在直属单位内选拔、培训不少于30名(兼职)综合应急干部,定期开展演练,以备较大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随时调用。二是各专业应急机构要继续加强对相应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三是由市、区应急管理机构会同群团组织,着手建设应急志愿者、义工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四是市应急管理部门、各专业应急机构要结合实际,不断调整、充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队伍,完善应急专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意见》(深府办〔2007〕56号),各区、各部门、各专业应急机构要充分利用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源,逐步加大战略物资、应急专用物资和器材装备的储备力度。统计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数量、储备方式、储备地点等,建立日常管理、快速调用、补充完善等工作机制。

(五)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市、区专业应急管理机构应会同民政部门负责完善现有的避暑、防寒、防风、防汛、抗震等公众避难场所设施,规范避难场所标识、标志和指引设置,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新建特殊危险源周边地区公众避难场所。同时,按照有关建设标准,充分利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地、设施,改造或建设各类配套完善的应急避难场所,建档建册,实行数据库动态管理。

四、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根据应急预案和有关文件规定,完善现有信息报送、分级响应、快速反应、应急联动和新闻发布机制,推进应急能力评估、绩效考核、社会动员和区域合作机制建设。

(一)信息网络机制。建设兼职信息员队伍,扩大基层信息收集覆盖面,做好汇总和研判分析,提高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二)应急能力评估机制。市、区应急指挥中心牵头,制订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事前评估,有效防范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通过事后评估,总结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措施,检讨得失,提出改进方案。

(三)绩效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应急绩效考核方案,将应急管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内容。

(四)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公民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治安维护、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配合政府共同做好预防和处置工作。

(五)区域合作机制。逐步建立与周边地区及港澳之间的应急联络、联动方式,提高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程度,增强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五、深化宣传演练培训

范文网

广泛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深入开展应急培训,提升应急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大力普及应急常识教育,提高公众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二)组织业务培训。依托相关培训基地,面向应急管理专业干部和骨干力量,年内举办1-2次专业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考察研讨等方式,培训预防预警、宣传演练、现场处置、新闻应对等技能。各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多渠道开展应急业务培训。在此基础上,制订《深圳市应急业务培训工作制度》,探索建立应急培训长效机制。

(三)普及应急常识。一是由市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做好《深圳公众应急常识》的发行、发放工作;举办1次应急常识竞赛;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公众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应急常识宣传。二是由市教育局负责,将应急常识教育纳入大中小学生日常教学课程,重点做好在校学生的应急常识和安全教育。三是由市安监局负责,重点做好高危行业和领域生产人员岗位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四是各区负责指导社区在辖区范围内,通过小广播、小宣传单、小提示、小报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应急常识,增强全民防灾、减灾、避险、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六、完善应急平台功能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应急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功能,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完善指挥调度和决策支持系统,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科技化程度。

(一)各区按照市应急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建设完善各自的平台功能。

(二)推进市移动指挥平台及应急平台三期工程建设。着手建设以组织机构数据库、预案数据库、典型案例库、地理信息数据库、专家数据库、物资储备数据库、救援队伍数据库、危化源数据库等“八库”为基础的辅助决策系统,初步实现预警自动化、决策科学化和指挥规范化。

(三)完成全市社会治安电子防控项目中一类(5000个)监控信号的整合工作。

(四)启动统一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应急值班系统软、硬件建设,实现图像、信息、数据互联共享。

我市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本工作要点,认真制定本辖区、本部门工作计划,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扎扎实实推进我市应急管理工作,为深圳的和谐稳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深圳市应急管理要点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篇2:深圳市应急管理要点

(摘要)

*** 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对整个城市安全运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深圳作为特大型城市,目前轨道交通线路达到11条,营运里程以突破420公里,深圳轨道交通日客运量约560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为753万人次。到2015年,全市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3条,运行里程将延伸至620公里。远景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达到20条,营运里程突破880公里。深圳轨道交通呈现线路多,通车里程长、客流量大,网络化运营等特点,轨道交通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对深圳整个城市安全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运用安全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安全、危险、安全性、可靠性及其相互基本关系的阐述,以事故致因理论、可靠性理论为基础,对影响轨道交通安全的设备、环境、管理等内外因素进行分析,论述轨道交通的公共安全和运营安全,结合深圳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对深圳城市轨道安全风险的潜在内外部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最后从立法层面、制度层面、社会层面和运作层面,提出完善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和建议,试图探索逐步建立符合深圳实际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为保障深圳城市公共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研究

*** “十二五”期间,深圳市将围绕建设创新城市的目标,加快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完善路网建设,加快轨道交通网与地面交通网的衔接,郊区新城与中心城市的规划与衔接,市区交通与市外交通的衔接。深圳市需要解决客运需求量大、出行结构不合理和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等三个方面问题,因此深圳市继续发展轨道交通作为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重点,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里程超过600公里,期末日均客流量达到800万人次左右,中心城轨道交通公交客运分担率达到50%左右。随之而来的是,每日承担高强度的市民出行通勤任务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安全问题,成为影响整个城市安全的焦点。因此,研究轨道交通安全及应急管理,对保障群众生命财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深圳城市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现状

在宏观层面,深圳轨道交通安全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负责,必要时,有关轨道交通安全的信息上报可以提高一个规格,直接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掌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在微观层面,深圳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申通地铁集团公司统一领导;申通地铁集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决定和部署深圳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日常事务由运营管理部和安全生产办公室承担。

(一)指挥机构

深圳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室由申通地铁集团安委会授权,作为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职能机构和指挥平台,履行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工作;负责指挥各单位对市级应急联动处置工作的先期处置等职责。

(二)决策机构

由集团公司各级领导或分管领导组成的轨道交通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在发生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后,统一调动各单位应急处置力量,协同完成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对应急处置工作的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三)专家小组

对轨道交通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有特殊专长的人员构成的专家小组,依据事件的性质以及应急处置的需求,为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技术参考意见。

(四)应急资源和队伍

各单位根据自身技术特点,资源配置,人员储备,构建相应应急处置队伍和资源储备。依据事件的性质以及应急处置的需求,为事件应急处置提供后备力量。

(五)现场指挥机构

根据事件性质以及应急处置的需求,在事发地成立的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协调指挥所有参与现场应急处置的队伍和资源,及时向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报告事件发展态势及救援情况。

(六)执行机构

轨道交通原日常运营体系中各单位,在应急处置工作基本保持角色不变,继续按照岗位分工标准开展工作,但具体工作接受应急体系机构管理。

(七)其他机构

其他相关单位(包括后勤保障、媒体公关、治安管理)。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相关工作职责,或依据应急处置要求开展工作。

二、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从深圳城市轨道运营管理状况来看,自身存在如下问题;

(一)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

首先表现在高峰期客流量太大,目前深圳是地面交通由于小汽车数量持续增长,地面比较拥堵。人们出行已养成乘坐轨道交通的习惯。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期,客流量巨大,这就造成轨道交通在上下班高峰期的严重拥挤,根据有关客流量统计表示,最高峰是轨道列车车厢的乘客数已经超过了核定人员的60%,客流量太大给管理带来许多问题,也是恐怖分子或者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从国外已有的案例来看,恐怖分子作案时机往往都选择在人们上下班的高峰时期。

其次表现在出入口管理困难,据统计,深圳地铁现在日均客流量达到每天突破600万名乘客。因此出入口管理较为困难,无法对乘客的身份,携带的物品进行识别。同时在一些客流量大的出入口处,如轨道交通1号线深圳火车站站出入口又聚集了许多商贩,将地铁出入口重重包围,一些流浪人员甚至在地铁出入口通道内留宿,都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监控系统不完善

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防范不仅需要工作人员的现场管理,很大程度上也依靠监控系统的实时监控。实时监控设备能够帮助轨道交通管理人员发现可疑人物或者物品,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目前深圳既有的轨道交通设备中,某些监控系统还没有完善。比如在轨道交通中配置远程CCTV监控系统,包括固定摄像机,可远程控制的移动摄像机以及录像带,这些监控设备的存在对于恐怖分子起到一定威慑作用,对于隧道入口,变电站等不需要一直监控的地方,可以将远程监控系统与侵扰检测系统结合起来,对轨道交通安全都起到不可替代的防范作用。

(三)缺乏应急处置经验

国内轨道交通尚未发生过大的恐怖事件,虽然会经常发生一些运营事故,但是并没有出现乘客伤亡或大规模的秩序混乱现象,因此在突发事故演练方面做的不够,一线工作人员缺乏突发事故应急处置经验。2011年4月26日上午8点40分,深圳轨道正式运营16年来,第一次在运行中发生有小偷爬上列车车顶的事件。名小偷在被发现后,为了逃脱追捕慌不择路跳进地铁轨道,在经历了一番折返跑后,最终竟爬上迎面驶来的列车车顶藏匿。这一系列荒唐的举动,使轨交2号线误点40分钟,数万乘客上班受影响的突发事件。说明急需加强轨道交通安全应急演练。

三、完善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建议

按照深圳轨道交通“十二五”规划纲要,深圳轨道交通建设强度维持高位状态;同时,随着进入网络化运营格局,力争网络全日客运量在“十二五”期末突破800万人次,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客运分担率超过50,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从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角度,对轨道交通安全的安全、风险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影响轨道交通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以及梳理存在轨道交通安全的隐患的危险源的认定。对照国内外大部分城市在防范轨道交通突发事故的一些主要做法和实践经验。因此,在搞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营运的同时,必须认真做好完善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工作。

(一)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按照深圳市应急管理工作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职责分工,依托各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强化各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责。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是作为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的工作主体。各部门

和单位要按照“谁牵头谁协调、谁主管谁负责”,做好应急管理的顶层设计和基层架构,加强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预防与应急相结合,扎实做好源头控制、隐患治理、应急预案、严格监管、岗位培训等各环节,把预防和应急措施落到实处。要建立轨道交通安全领域的风险评估制度,定期会商防范和应对措施。

(二)确立监测预警机制

成熟的预警响应机制是直接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我国香港地区建立的“风球制度”就是典型代表。建立全市统一的预警发布平台。按照“分类管理、各司其职、统一平台、规范发布、信息共享、加强联动”的原则,做好轨道交通安全预警信息统一发布工作。同时建立高效有序的预警响应机制,提高快速响应能力,确保预警信息一经审批程序发布后即具有相应效力。完善预警响应的配套措施。如可由市教育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各级各类学校、企业和政府部门以及广大市民群众即可根据轨道交通安全预警信号的指引的培训和学习,自动有序的采取各项避险措施。

(三)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强化轨道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编制的针对性,应按照简明、具体和操作性的要求,编制符合需要和实际的操作型预案。加强预案管理的规范性。研究制订工作规范,对预案的立项、起草、审批、印发、发布等做出统一规定。按照市应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督促各预案管理单位落实好评估修订等各项动态管理规定。要突出预案宣传的实效性。组织开展预案解读,鼓励将基层的轨道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编辑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发放到群众的手中。广泛发动职工、群众参与,定期组织预案演练,切实将预案明确的各项要求“入心入脑”,使之成为基层应急防范和处置的行动指南。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交通的骨干力量,城市交通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随着城市客流不断增加,城市轨道网络网络的形成,轨道交通安全事故(对深圳市而言,多为运营事故)也逐渐成相对常见、多发的态势,但是对整个城市安全运行有着现实威胁。本文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过程入手,从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着手,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际和特点,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和评价方法,以及事故的预防和控制。结合深圳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如何把握和指导,降低目前在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轨道网络运营安全风险,避免引发更大的城市公共安全突发事故发生的概率。比较了国内外部分城市在应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时所采取的措施。

随着人们对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视,和认识的深入,如何建立科学可操作的轨道交通安全评估体系等,均需进一步研究。由于笔者知识结构有限,理论素养差强人意,加之资料相对医乏和准备时间仓促,研究深度不够,文中不尽如意和表述不清的地方,缺点和错误也在所难免。真诚的希望专家和老师们能多多指教,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刘志钢、谭复兴,《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概论》,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年10月

2、陆锡明、陈必社、朱洪,《世博集约交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8月

3、丁文喜,《突发事件应对与公共危机管理》,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年11月

4〕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8月

5、靳江好,高小平,沈荣华,《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及对策》,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5年7月

6、陈涛,《美国应急指挥体系简介》,中国应急管理,2015年7月

7、龙江英,《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安全体系》,特区经济,2015年4月

8、关学增,郭锐,《推进我国城市应急管理模式的转变》,决策论坛,2015年9月

篇3:爆炸物品仓储企业应急管理要点

源头抓起做好前期应急准备

关口前移

俗话说, “防范胜于救灾”, 企业应在工程项目新建、改建、扩建的全过程中, 落实“三同时”要求, 确保安全应急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多年来,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下属爆炸品仓储库区坚持按照安全规范要求采取多种事故防范措施,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在库区总体布局、工艺平面布置上设置防护屏障及安全疏散通道, 并严格控制内外部安全距离;在库房建筑结构方面设置安全门窗、轻质屋顶、不发火及防静电地面等安全设施;在库区安全设施方面, 设置防爆灯、避雷针、消防水池、静电释放装置等。总之, 在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高度重视应急设施建设工作, 既实现了从源头抓起, 降低事故发生几率的功能, 又起到了在事故发生后控制事故规模、减少事故损失, 为实施有效救援提供基础设施保障的作用。

重在预防

企业应将应急管理贯穿于整个安全管理工作之中, 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做到事故预防与应急管理的有机结合。例如, 设置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应急领导小组, 配备专业管理人员,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对企业危险源 (尤其是重大危险源) 进行辨识、监控、评估和备案;贯彻执行“三级危险点”巡回检查制度, 加强对危险场所的管理;坚持“三少三隔离 (存量少、工序少、人员少;开箱产品与未开箱产品隔离、危险工序与非危险工序隔离、危险操作与非危险操作隔离) ”的原则;将应急意识纳入安全文化建设, 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 增强员工应急意识、规范员工生产操作行为。

精心编制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利用资源重在策划

想要建立科学、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 对于爆炸物品仓储企业来说, 必须要抽调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 成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组织机构, 提供资源保障, 按照“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 制订有针对性的专项应急预案, 同时, 还应不断提高应急救援预案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辨识风险分级响应

辨识风险、分级响应是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以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下属爆炸品仓储企业为例, 在编制预案前, 先组织安全专家, 采取 “火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源评估方法”, 对公司存在的危险源进行了系统分析, 根据事故发生可能性、生产作业频繁程度、事故可能造成的伤亡程度等因素, 确定了不同级别的危险源, 其中非常危险级2 个, 严重危险级4 个, 中度危险级8 个, 比较危险级2 个, 轻度危险级1 个。

在确定危险源等级后, 公司又组织专业人员绘制了危险源分布和危害范围图, 为明确潜在的事故、紧急情况及应急救援的分级响应奠定了基础。之后公司又根据分级响应的要求, 按照事故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危害范围划分了4 个响应等级, 即:班组响应 (一级响应) 、部门响应 (二级响应) 、公司响应 (三级响应) 、外部响应 (四级响应) 。最后, 再应用“脆弱性分析法”判定公司应急救援系统的薄弱环节, 对公司的应急救援响应能力进行综合评估。针对公司下属爆炸品仓储库区地处郊区、外部消防救援响应能力不足, 且员工数量少、年龄偏大, 库存产品性质特殊、危险性大的评估结果, 经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反映, 最终经过协调, 由当地武警消防部门, 负责该库区消防应急工作, 极大提高了该库区消防应急响应能力。

规范编制强化管理

在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 企业应根据产品危险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断变化, 通过应急演练对预案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验证, 及时组织预案的修订、更新工作。同时, 企业应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编制、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技术保障措施, 如,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设立应急保障专项资金, 专款专用于消防车、救护车、疏散与物资供应车辆、灭火器材、防护装备、通信联络器材等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和维护。

强化“训”“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演练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综合检验平台, 通过组织开展实战应急演练, 可以验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可以锻炼应急队伍、丰富实战经验, 可以检验应急设施设备配置和运行情况, 可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并有利于发现预案中的潜在问题, 是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必须定期开展、高度重视。

专项培训注重实效

爆炸物品具有高度危险特性, 一旦发生事故, 爆炸点附近通常会瞬时释放大量能量, 事故演变过程快、危害控制及疏散逃生难度大, 且爆炸事故一般还伴随着发生殉爆、殉燃等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因此, 对于爆炸物品仓储企业来说, 必须要求全体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并对各类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培训, 使其熟练掌握知险、抢险、避险知识, 做到“四懂 (懂得爆炸事故的危险性、预防措施、安全处置、逃生方法) ”及“四会 (会报警、会灭火、会处置、会避险) ”。以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下属爆炸品仓储企业为例, 多年来坚持举办应急救援培训班, 尤其对事故易发重点部位和重点岗位人员及应急救援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严格考核, 有效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和救援能力, 同时, 为了便于员工平时学习, 公司还编制了《事故应急救援手册》, 并保证人手一册。

分类实施定期演练

为确保演练符合实战要求, 企业在演练前应设定情节, 编制演练方案。应急演练方案是应急演练的行动指南, 应以应急领导小组为核心, 组织各相关部门人员从实际出发, 科学、合理地确定演练重点和演练项目, 周密、细致地设计应急演练方案, 包括准备相关背景信息、场景模拟资料、现场指挥与协调、演练全过程管控、演练效果评估、后勤保障和安全保卫等工作, 保证演练方案具备合法性、合理性、针对性、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最终发布演练方案应经企业应急指挥中心批准, 方可予以实施。

为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笔者建议, 应至少每半年开展1 次桌面演练, 以提高应急救援指挥人员的指挥调动能力;至少每年开展1 ~ 2 次现场处置方案或专项预案演练, 以提高现场人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至少每年开展1 次综合演练, 以检验企业区域范围的内、外部协同响应能力。

实战演练总结评估

应急演练要尽量真实模拟事故的突发性, 在应急演练的执行过程中, 除根据方案要求插入突发事件和背景信息外, 企业应尽量减少外部干预, 尽量给予演练人员自主性, 使其能够自主地根据现场情况、演练方案做出及时、真实的应急反应动作, 以便检验效果。当然, 在力争“真实”的同时, 企业必须要安排应急救护人员和车辆, 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确保演练现场的安全。

篇4:完善深圳海域溢油应急处置体系

【关键词】海事;安全作业;溢油污染;应急体系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以来,深圳港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建成500 t级以上码头泊位116个,其中油气、液体化学品等危险货物码头20个,油品及化学品储罐容量近40万m3。一旦发生重大溢油事故,且应急处置不当,将对深圳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持久性破坏,并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公共安全危机。因此,建立完善的溢油应急体系,对于防范深圳海域溢油风险,保护海洋环境意义十分重大。

1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简况

2010年7月16日18时许,大连新港储油库一条直径900 mm的原油储罐陆地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引发火灾,造成附近包括一条直径700 mm管线在内的部分输油管道、输油泵房、电力系统和储罐阀门损坏。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导致大量原油泄漏顺地下管沟流淌,形成地面流淌火,火舌以极快的速度蔓延扩大,引燃旁边10万m3的103号原油罐,致使原油罐烧毁,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受海水潮汐和风向的影响,泄漏入海的原油不断向外扩散,7月19日13时30分的监视结果显示,受污染海域约430 km2,其中重度污染海域约为12 km2,一般污染海域约为52 km2。

2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溢油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溢油应急处置取得了成功,但在处置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2.1溢油应急设备不足

虽然危险货物码头(包括原油码头、成品油码头、化学品码头及危险货物作业码头)都根据要求和实际作业中可能发生的污染事故,配备一定数量的溢油应急设备和码头管理工作人员,但数量有限并分布分散。在此次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过程中,溢油应急设备紧缺,需从北京、河北、天津、山东等地紧急调集清污工作船及围油栏、吸油毡、消油剂及喷洒装置、撇油器等应急设备、物资支援清污工作。

2.2多方组成的清污力量难以统一有效调度

输油管道爆炸溢油污染事故因其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需要多个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组成有力的应急处置力量。由于各部门、单位各自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相对独立的应急体系,其指挥和协调基本上局限于各自领域,相互协调和统一指挥的工作机制未能完全建立,导致应急力量和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与统一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整体应急处置能力的发挥。

2.3溢油动态监视和跟踪技术手段不成熟

水上溢油随风向和水流漂移,海事部门必须随时获取动态信息,才能快速反应,制订合理的应对方案。虽然在此次溢油事故应急处置中采用遥感卫星、船载海上溢油雷达监测系统和便携式油污探测热红外仪等先进设备、技术对海域污染面积进行测算,对油污动态分布状况进行评估预测,但由于日常较少协同使用上述监控手段,在寻找漂移的油污过程中浪费部分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应急作业效率。

3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溢油应急处置对深圳海事管理部门的启示

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溢油污染事故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海上溢油污染事故。对于深圳海事管理部门而言,只有以事故为借鉴,认真总结和探寻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客观审视深圳海域溢油应急处置现状,才能提高对溢油应急体系建设及溢油应急处置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推动和完善溢油应急体系,提高海上溢油污染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

3.1深圳海域溢油风险及其应对能力评估

(1)深圳海域溢油污染风险高、影响大。每年,深圳港从海上进口各种油类达万t,在海域航行、作业的各种油船近2万艘次,溢油污染事故极易发生。此外,与深圳海域相邻的惠州大亚湾建有年均接卸原油约万t的30万t级原油码头和油库,南海海域有6个年开采量达数千万吨的油田,若上述任何地区发生溢油污染事故,后果都将不堪设想。在深圳港进出的大型集装箱船舶,可携带数千甚至上万吨燃油,一旦船舶发生碰撞,也构成导致溢油污染事故的潜在隐患。深圳海域一旦发生溢油污染,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深圳拥有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内伶仃岛生态保护区、红树林保护区以及大鹏半岛等珍贵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渔业养殖区,一旦发生较大的海上溢油污染事故,会对深圳海域的海洋生态和旅游资源带来灾难性后果。另一方面,深圳海域建有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如果油污威胁到维持其系统冷却的海水取水口,可能导致核电站停机,甚至影响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另外,深圳港区水域与香港相连,且处于珠江上游,溢油污染如不能得到快速有效控制,油污将很快漂移到近在咫尺的香港水域,有可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2)深圳溢油应急体系缺设备、乏人才。目前,深圳海域的溢油污染事故应急队伍由深圳海上搜救分中心、部分危险货物码头和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共5家)等组成。深圳海上搜救分中心拥有 m围油栏、3台撇油器、1艘垃圾回收船和1艘污油回收船。据评估,现有的设备仅能应对港口水域200 t或开放水域的溢油污染。各危险货物码头及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储备的溢油应急设备主要是围油栏、撇油器和吸油毡等,品种和型号单一,数量有限,且应急人员数量不足,能力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深圳高溢油污染风险的应对要求。

3.2完善深圳海域溢油应急体系建议

(1)建立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实现协同发展。珠江口区域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港口,油品贸易量大,油船进出港频繁。如果深圳港与上述港口应急力量形成区域应急联动,一方面,可以获得相邻溢油污染应急力量相对强大的香港和应急联动机制中其他成员在应急资源上的支援,以应对仅靠本地区清污力量无法控制和清除的重大溢油污染事故。另一方面,借助该联动机制构建的平台,区域内应急力量可以组织区域、港区等多层次的交流学习培训及溢油污染应急演习,增强相互间组织、行动的协调及合作能力等。

(2)建立清污协会会员制度,整合应急资源。将深圳港从事油品运输仓储的船舶所有人、货主、码头经营者联合起来,成立会员制形式的专业清污队伍。清污协会会员制的主要优点为:①实行会员制度,维持专业清污公司的正常运转。协会由从事油品运输的货主、码头经营者等会员单位组成,清污设备、经费由会员缴纳的会费解决。专业清污公司通过与会员单位签订清污合同明确溢油污染事故发生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溢油污染事故发生,清污公司能动用所有会员单位的资源和优势,使溢油清除工作快速高效地完成。②统一规划应急设备,改变分散管理导致的应急设备种类单一、性能落后的情况。③定期演练,确保应急队伍训练有素。清污公司人员应定期保养设备,进行演习和技能训练,时刻保持处于良好的机动状态,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篇5:2012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及上级一系列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部署,着眼于建设小康XXX、和谐XXX的大局,围绕实施《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以抓好“两基”为前提,以抓好三个“四”为重点,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能力,科学预防和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努力夯实“基础基层”。要夯实基础。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即:逐步落实县级应急管理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解决有专人干事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解决有序有效干事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应急管理工作环境,解决有条件干事的问题。要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市、县两级、特别是县一级,要对各自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把脉,找准制约问题所在,加强对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每个县在2012年要至少抓2个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示范典型,创新思路,总结经验,以点带面,促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均衡开展。

二、巩固扩大“四个成果”。一是巩固扩大组织体系建设成果。各县(市、区)要按照省要求,对口设置应急管理办公室(政府值班室),明确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职能,落实编制,配备专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确保市、县应急管理工作有效衔接。各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学校、企业要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各级相关部门要成立应急办或明确相关科室履行应急管理日常工作职能。二是巩固扩大应急预案建设成果。重点完成市、县两级“专项、部门、保障”预案的修订、增补工作,不断提升全市预案体系建设水平。加强对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学校、企业、医院等基层单位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每个基层单位、每项重大活动及重要岗位、重要基础设施都有应急预案和相应预案操作手册,全面提升基层预案建设水平。三是巩固扩大应急队伍建设成果。加强市县两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综合救援协调机制,特别是要推进各县(市、区)应急救援大队的软硬件建设,强化应急救援职能。切实增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要健全与当地驻军、武警、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应急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应急救援水平。进一步抓好各级森防、地震、防汛抗旱、水上搜救、煤矿及非煤矿山、公共事业保障、卫生疫控、城市“四供"等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切实增强专业处置能力。积极组织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开展重点工作的调研、论证和评估,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市政府应急委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社会安全类专家组组长负责收集、汇总各自专家组的专家调研课题,于3月10日报市政府应急办,各专家组成员要积极予以支持和配合。推进志愿者应急队伍建设,提升规模和水平。四是巩固扩大应急保障工作成果。大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建立和完善全市范围内各级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库,加强 储备,正规管理,以满足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的需要。各县(市、区)和发改、财政、安监、公安、交警、消防、环保、卫生、商务、粮食、物价、林业、水务、国土、工信、交通、城建、城管、海事等部门,要制定2012年应急物资保障制度或规划,完善协议储备机制。市本级2012应急物资保障制度或规划由市发改部门牵头落实,在3月10日报市政府应急办,在半年和10月底上报应急物资储备综合情况。市及各县(市、区)要将本级应急管理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建立健全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制度,保障应急管理工作各项支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也要进一步加强,优化布局,完善功能,适应需要。

三、继续加强“四项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应急值守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政务值班制度和1小时上报突发事件信息时限要求,确保重大级别以上和敏感突发事件信息半小时内报送,坚决杜绝信息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将信息报告纳入突发事件责任追究体系,与突发事件处置失误一并追究,进一步提高应急值守工作规范化水平。加大对各地、各相关部门值守应急工作抽查、督查力度,及时向当地政府及部门主要领导通报有关情况,推动应急值守工作有效开展。二是继续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制定2012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在3月10日前报市政府应急办,形成全市应急演练计划并印发实施。每次演练结束后,要组织好演练评估工作,找出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不断修订和完善所依据的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 性,每一次应急演练都要及时形成评估报告报市政府应急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半年和10月底上报应急演练综合情况。三是继续加强应急知识宣教工作。进一步丰富宣传手段和宣传形式,切实增强宣传效果,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各县(市、区)要不断完善应急管理网站,主要应急联动单位要在已有部门网站的基础上开辟应急管理专栏。要结合“5.12防灾减灾日”等各类公共主题宣传日,组织开展知识竞赛、辩论赛、征文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知识的社会普及率。要认真抓好《“十二五”期间XXX市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的落实,依托各级人社部门、党校、行政学院、社会教育资源开展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各级机关干部、应急管理人员、企事业负责人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各相关部门要在3月10日前将各自《2012应急知识宣教计划》报市政府应急办,在半年和年10月底上报实施情况。四是继续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坚持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和预防与应急、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深入开展各领域重大危险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掌握全市各类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建立健全对各类隐患的排查、登记、评估、检查、监控制度,加强对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危险隐患数据库,完善危险源的动态监控和消除机制。各县(市、区)及安监、公安、交警、消防、交通运输、城建、气象、环保、国土、海事、口岸、教育、水务、林业、农业、畜牧、外侨等部门,要在3月10日前 将本行业、领域的危险隐患排查计划安排、动态防控监管制度等报市政府应急办备案,并在半年和10月底上报排查及防控情况。

四、不断完善“四个机制”。一是不断完善预警监测机制。整合气象、林业、水文、地震、地质、环保等自然灾害监测网络资源,建立灾害预测预警信息共享、紧急会商、协同防控综合预警机制。整合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直报网络资源,建立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沟通协调、信息直报、联防联控机制。整合食品药品安全、动植物疫情、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监督领域资源,建立安全生产预测预警、协同处置机制。整合公安、民政、信访等网络资源,建立民意诉求表达机制、公共安全信息研判、报告、预警机制。二是不断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定期组织市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的维护和演练,时刻保持与省互联互通状态,及早向省应急平台传送突发事件现场视频图像,并适时将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建设向县级延伸,为实现省、市、县小型移动平台联网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探索并争取建立市本级应急值守管理系统。安监、公安、消防、林业、水务、卫生、国土、环保、民政、城管、海事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各自专项应急平台建设。按照已出台的《XXX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积极做好市本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的前期论证工作,与省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协调推进。各县(市、区)也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参照省《指导意见》,拟定各自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方案报市政府应急办备案,并抓好具体实施。三是不断完善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相关部门的应 急联动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市及各县(市、区)要加强与中、省直有关单位联系,定期进行突发事件信息交流和应急处置业务会商,不断完善地方与中、省直部门处置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处置快捷。逐步与俄布市相关部门建立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机制,增强XXX与俄布市协同联动应急能力。四是不断完善督查考评机制。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工作,重点抓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任务指标的落实,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做法,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认真落实《县(市)区应急管理工作责任指标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每项考核评价指标细化分解到各县(市、区)和各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工作考核评价机制,认真评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推进工作。

X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2月23日印发

篇6:2012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全面贯彻落实博乐市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博乐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紧紧围绕博乐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发展目标,全方位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及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应急管理示范点深层次建设,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普及,不断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全面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巩固应急机构建设成果,继续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制。各乡镇场、街道、市直各部门要根据人员变动及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和充实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制订应急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对辖区应急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研究和部署。各乡镇场、街道要加快应急管理专兼职工作人员的配备,在工作经费及相关补助等方面予以保障;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业务例会制度,着力提高基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业务能力,切实承担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指导督促职责。各乡镇场、街道以及各专项指挥部要完善协调联络机制,与驻地军队、武警部队、农五师团场(连队)加强信息沟通。市、乡(镇、场、街道)两级应急办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专家组(技术指导组)工作机制,严格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定期向专家通报制度,发挥专家组(技术指导组)作用,经常性组织开展应急管理专家调研活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物资储备、避难场所建设、信息发布、征用补偿、责任追究等各项配套制度措施。

(五)加大救援队伍建设及物资储备,提升应对处置能力。按照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进博乐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向“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多灾种救援”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方向发展;市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畜牧、卫生、农机等部门结合行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各乡镇场、街道要着力提高基层突发公共事件先期处置能力,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应急救援队伍变动情况每半年报市应急办备案。市应急办制订和下发应急物资管理报备办法,加强对全市应急物资进行整合和管理,市交通、水利、林业、畜牧、卫生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应急资源普查统计制度,建立应急资源台账,创新储备制度、方法和措施,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及规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同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和高效调运机制,确保满足调度使用。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代储应急物资制度,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应急管理资金保障机制。

(六)全面推进应急示范建设。制订博乐市应急管理示范创建方案,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乡镇(街道)、学校、社区、企业积极参与示范创建,配备必要人员、装备,加大相关基础设施投入,建成标准化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逐步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场、街道及市直各部门要切实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化解社会风险、保障发展成果、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敢于担当。将应急管理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大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扎扎实实把应急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各乡镇场、街道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博乐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要求,强化日常工作,突出工作实效,加强相关材料的报送。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将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与年终考核、评先选优挂钩,以突出工作实效为目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作用,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上一篇:写含羞草的秘密作文下一篇:南川头小学-学年度第一学期幼教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