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正确处理企业文化

2024-05-16

浅论正确处理企业文化(精选8篇)

篇1:浅论正确处理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孙宝华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重要讲话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入学习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当前应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正确处理“魂”与“体”的关系。所谓“魂”就是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它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在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谓“体”,就是体现文化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

正确处理“政”与“企”的关系。加强文化建设,既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也要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这就需要处理好“政”与“企”的关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正确处理“进”与“出”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引进来,积极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应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上,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要求,吸纳世界各国文明之优长,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篇2:浅论正确处理企业文化

加强法院廉政文化建设

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是法院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要求。构建符合新时期审判工作实际、具有法院特色的廉政文化,要正确处理六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共识与共为的关系,力求一致性

统一思想才能统一行动。在法院廉政文化建设中,必须紧紧抓住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这个中心环节不放,并将其贯穿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使全体法院干警认识到:加强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是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党政领导干部更要用清醒的头脑明确这样一些道理:一是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是

1对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集中检验;二是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是对领导干部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实际考核;三是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是对领导干部勤政水准和廉政水准的具体评价。因此,要深刻理解加强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中央的部署上来,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正确处理试点和扩面的关系,把握渐进性

培育好试点,使试点经验在全系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加速廉政文化建设的进程。搞好先行试点,要防止“一哄而起”,不求实效。一般说来,试点既是“试验田”,又是“丰产田”,试点的过程就是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筛选、精心耕作的过程,所获得的成果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方向性。因此,在全面推进法院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典型,总结典型,推广典型,让典型说话,靠典型引路,用典型升华,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面上工作健康发展。

三、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突出时代性

在政风、学风和民风等方面,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法院廉政文化建设中,要遵循“古为今用、以史鉴今”原则的同时,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力求使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着眼当今时代特点,把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正义、效率诚信和民主法制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观念、新道德作为法院廉政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内在核心,使法院廉政文化更具科学性,体现时代性。要注重从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成功实践中吸收新的文化营养,将毛泽东同志的“两个务必”、邓小平同志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八荣八耻”等经典廉政理论作为法院廉政文化的灵魂。通过法院廉政文化的载体宣传党的廉政方针、政策,使廉政思想、廉政意识深入人心。

四、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保持统一

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内容是形式的灵魂。法院廉政文化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现、传播,在全局上下形成浓厚的氛围。要以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枯燥的说教艺术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单调的形式多样化,从而做到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大家在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法院廉政文化活动中接受廉政熏陶和教育,催生、萌发和培养清新的法院廉政风气。要善于用“本土文化”资源,用文学艺术的形式宣传法院廉政文化,注重人性化,增强说服力、吸引力、渗透力和亲和力,做到贴近人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寓教于乐,从而提升广大干警的精神境界。

五、正确处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立足全员性

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全员性的工作,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干警的共同参与。没有各级干部的积极带头,法院廉政文化建设就会失去应有的功效和有力的组织保证;没有广大干警的积极参与,法院廉政文化建设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领导干部是法院事业的中坚力量,同样也是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在加强法院廉政文化建设中,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切实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干警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干警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激发干警参与法院廉政文化活动的热情,只有领导与干警在共同参与中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才能产生共振、共鸣,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六、正确处理务虚与务实的关系,注重实效性

篇3:浅论正确处理企业文化

一、适者生存, 市场主导

中国人做事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讲的就是要把行动的目的和环境协调起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可以包括政治和经济制度、市场 (产品、劳动和资本) 以及人的观念等等。企业和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每个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所处的环境来决定各自的发展目标。

我国企业所面对的一个事实是, 中国经济无论是在经济制度、市场运作还是人的观念上都是不完善的。我国虽然加入了世贸组织, 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 但是,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毕竟还存在着相当的隔阂, 这就是中国企业生存环境的基本特点。这种环境对具体的中国企业而言是利弊并存的。一方面, 这些环境限制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这些不完善的环境又为企业的生存提供了一种特殊条件, 甚至可以使得一些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快速成长。例如, 一些企业可以利用政府的特别支持, 利用区域性市场的分割或极为低廉的劳动力, 甚至利用消费者心理的不成熟 (例如通过高额广告投入来创造销售奇迹) 等条件迅速壮大。从总体上讲, 市场不完善所导致的弊端要远远大于它为个别企业带来的利益。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迅速的变化。中国企业必然要在适应和挑战这种变化中成长。首先, 中国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一个相对不完善的环境, 学会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其次, 中国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它现在赖以生存的条件中哪些是落后的, 是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的。必须认识到任何力图维系这些条件的寻租行为在长期都无法拯救企业, 企业应该积极地适应市场变化的挑战, 识时务者为俊杰。

二、构建均衡利益格局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需要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例如, 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其他合作者之间、劳资之间、股东与经理人之间, 控股者与普通股民之间等等。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将取决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维系和建立的利益关系或格局是什么?这种利益格局是否对于各种利益相关者具有经济价值。因此,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维系和构建有价值的利益关系是企业发展目标的核心内容。不能否认的是, 在这种利益关系中, 企业的核心利益是资本的利益, 这是商品经济制度的本性所决定的。但是,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仅仅为资本谋取利益, 资本的利益是生存在其他人的利益之中的, 企业的发展意味着为越来越多的人谋取越来越多的利益。企业能否在经营中维持一个良好的利益关系, 其关键取决于企业核心成员 (他们有能力安排和调整利益矛盾) 处理利益矛盾时的基本态度。他们对待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的态度是什么?这种态度决定了企业基本的道德观。一个没有核心利益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动力的, 而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总之, 企业的核心利益是否能够稳定持续地存在和增长, 这将取决于企业核心成员安排的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格局是什么, 而这进一步取决于企业核心成员基本的道德观是什么。

三、稳健控制和承担风险

企业的核心利益是资本的利益。资本可以在社会中获得平均水平的收益, 例如利息。而企业带给资本的回报则应该高于这个水平, 否则企业就会亏损。那么, 企业为资本获取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的原因是什么?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企业的利润是对冒险的回报。在现实的分配关系中, 企业利润一个直观的解释是最后的剩余的收入要求权, 这也是其他确定性的收益支付后所剩下的最不确定的收益。因此, 从这个角度讲, 企业的回报是在利益关系中承担风险的回报。

企业在经营中总是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控制和降低风险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也就是说, 面对充满风险的世界, 控制和降低风险恰恰就是企业的专业能力之一, 因此, 对于非专业的企业而言是高风险的经营活动, 对于专业企业而言却是低风险的。进一步言之, 为了寻求新的商机, 企业需要进行一些自身也并非完全有把握的冒险, 但是, 企业可以冒险的程度应该与其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关系。企业的天职是控制风险和承担风险, 在这方面的能力决定着企业所能获取的利润。企业因其“艺高”所以才“胆大”, 进而“利高”。我们的一些企业家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了解利润和风险的这种内在联系, 只看到了别人“胆大”和“利高”之间的关系, 即只看到了别人的“高风险和高收益”, 而没有看到别人“艺高”和“利高”之间的关系, 因此误认为只要敢于冒险就可以获取高收益。实际上, 没有一定的控制风险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冒险的结果只能有一个, 不是获利的机会更大, 而是损失的机会更大。但在现实中, 企业也可以利用其他人对不确定事物判断上的失误来获取利润, 这就是“投机”行为了。例如企业可以“炒热”某个产品并从中获利, 其实质不过是利用了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幻觉”, 当企业获利时, 消费者却承担了风险。再例如, 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虚假的财务报告或者其他虚假信息给股民造成错觉, 炒热股票套取现金收益, 当他们获利时, 广大的股民却遭受了损失。不能否认, 投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的活跃和发现具有一定意义, 并且也确实可以在短期内为一些个人和机构带来巨大的财富。但是从社会整体而言, 投机行为的本质必然是一种零和的赌博游戏, 其过度的繁荣是现代社会力图铲除的毒瘤。没有什么人能够成为赌场上的常胜者, 一次失败足以让上百次胜利毫无意义。企业的天职是控制和承担风险, 这应该是企业基本的道德规范。

四、学会学习与创新

企业的生存发展要求企业具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超越市场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活动。企业冒险精神的一个具体内容就是企业的学习和创新精神, 也就是不断超越市场环境和向未知领域挺进的精神。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 创新才是企业的利润的源泉。笔者认为, 企业在学习和创新中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首先, 学习和创新是企业日常经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表现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提高企业各方面的能力。例如, 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通过对企业员工日常工作的考核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检查企业计划的执行结果不断提高企业制定并实施计划的能力等等。其次, 企业在学习和创新中应该具有一个务实的态度, 未必只有搞出高科技产品才算创新, 也未必只有知名企业的管理模式才值得学习。企业应该把学习和创新看作是不断提高企业能力的手段, 看作是不断满足市场需要和适应社会变化的手段。最后, 企业的学习和创新不仅仅是企业成员的个体行为, 更应该是企业的整体行为。例如, 为了提高企业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相互配合的能力, 就需要让企业成员具有一定的共同知识, 因为共同知识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础。而这些共同知识的构建应该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学习的重要目的。再例如, 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中个别成员提出的新想法能否被其他人所重视, 能否转变成企业的决策, 并且被企业成员积极地执行。这些都需要企业成员具有愿意接受新事物、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

五、依靠组织和制度积累财富

财富具有各种存在方式, 劳动力是财富, 专利技术是财富、厂房和机器是财富, 货币、债券和股票也是财富。但是, 企业家必须认识到, 劳动力、技术、资金和设备堆积在一起并不能形成一个企业。企业的本质是一个比市场更为有效率的组织生产的单位。而企业本身作为一种具有不断获取收益能力的稳定组织, 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财富。企业家如果希望企业常胜不衰, 就必须创造企业的组织价值, 重视企业的组织建设。

如何建立一个有持久价值的组织呢?这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作风有着很大的关系。事必躬亲的领导作风实际上妨碍了企业的持久发展, 因为这种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的存在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存在。一旦企业管理者由于种种原因离开, 企业的继续生存就依赖于新的管理者是否有足够威信和能力维持组织的稳定。因此, 一个对企业发展真正负责任的企业家应该学会通过制度来构建组织, 而不是通过个人来承载企业的组织价值。进一步讲, 个人的组织能力总是有限的。组织的发展以及组织价值的增加不应该仅仅依赖于管理者的活动, 还应该依赖于更多的企业成员的活动。如果企业建立了通过制度构建组织的理念, 企业成员在经营活动中对制度的不断完善就可以不断推动企业组织的发展, 提高企业的组织价值, 从而将全体企业成员学习和创新的成果通过制度的完善继承下来, 这样, 企业的发展就具有了更多的动力。

总之,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为指导, 正确的管理理念可以使得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以不断的创新和科学的组织架构, 稳健快速发展, 在追逐资本利益的同时,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当然, 作为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理念体系, 其应该包括的思想还有很多, 本文只是结合专业学习对企业管理实际中认为重要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企业管理理念的构建关健在于企业管理者, 其成效应由企业管理实践来检验。

摘要:文章阐述了以正确的管理理念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认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以不断的创新和科学的组织架构, 稳健快速发展, 在追逐资本利益的同时,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篇4:浅论正确处理企业文化

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潮、管理模式,只是管理理论大家族中的一员,它既不是一个“筐”,什么东西都能往里装,也绝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企业文化与科学管理的关系

从纵向的角度,也即从企业管理发展史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发展阶段。前两个阶段,一个是经验管理阶段,另一个是科学管理阶段。所谓经验管理阶段,主要是指工业化早期,企业家们普遍依靠个人的经验和直觉,再加上简单的分析和计算来指挥下属,运作企业。所谓科学管理阶段,就是以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问世为标志,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单靠经验和直觉已经难以有效地管理和运作,于是企业家们开始运用精确的定额管理、定员管理、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等种种手段,使企业管理进入到科学管理阶段。这个阶段一直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才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企业文化的思潮,使企业管理由科学管理又进入了文化管理的阶段。

从横向的角度,也即从企业管理这个大范畴的角度讲,企业文化又是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差别只在于企业文化是软管理,具有柔性的一面;而科学管理则是硬管理,具有刚性的一面。

由于我们的国情不同,也由于我们的工业化起步较晚,因此我们的科学管理阶段发展得还不是很充分,我们的科学管理方面还十分薄弱。所以,在引进、建设企业文化时,一定要防止进入一个误区,以为有了企业文化就可以万事大吉,以为强调企业文化就可以忽视科学管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一定要对我们的企业现状有一个准确的估计。我们的企业不仅文化建设滞后,而且体现社会化大生产的科学管理,同样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包括基础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等,都不是已经做过了头,而是远远还没有到位。

当前,企业在加强科学管理的同时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继续强化基础管理,而这两个方面是完全可以做到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科学管理的加强,可以给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又为搞好科学管理提供了方向和动力,推动并促进企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从而使得企业文化与科学管理融合共生。

培育共同价值观。只有员工群体协调一致的努力,才会为企业赢得成功。协调一致的群体行为的出现依赖于共同信守的群体价值观的培育。因此,成功培育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是登上文化管理台阶的基本标志。

建立学习型组织。一家企业不可能达到永恒的卓越,它必须不断学习,以求精进。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并形成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大量的事实表明,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企业保持优势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首先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而建立学习型组织无疑是企业挑战未来的必然选择。

科学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也是最复杂的要素。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等级。研究表明,它们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增,但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多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因此,企事业单位对人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

软管理与硬管理巧妙结合。所谓硬管理是指执行规章制度,进行直接的外部监督以及行政命令等刚性管理,也包括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人机监控系统等现代化的物质手段。所谓软管理是指开展思想工作、培育共同价值观、建立良好的企业风气、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柔性管理。一手抓科学管理,一手抓企业文化,硬件和软件结合,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并重,双管齐下,刚柔并济,两个轮子一起转,我们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才真正能够跃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新境界。

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的关系

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将引导员工把自己的价值与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国有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并作为企业精神传承下来,特别是通过概括与提炼,形成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体现和代表着企业的个性。如:北京同仁堂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全聚德“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宁波雅戈尔集团的“装点人生,服务社会”等,都既有行业特点,又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企业价值观是反映企业存在的根本价值和意义的群体意识,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营哲学。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观念需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企业文化的制度保障。

企业文化建设在生产经营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片面性。企业文化脱离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表象性。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不仅包括了企业形象、企业标志等表层文化,还有制度、行为文化,最核心的是企业的价值观、精神文化。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完整的企业文化。

盲目性。把企业文化简单作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直接运用到本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照抄照搬国外或国内企业的成功模式,忽视了企业的个性化和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企业文化偏离企业实际,难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持久的推动力。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热点难点工作,创新协调机制,丰富协调内容,借力借势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融合发展。

nlc202309042031

在建设目的上,要放到推进企业发展战略实施和促进生产经营任务圆满完成上来。建设企业文化不能光是“从文化到文化,从精神到精神”,而是要把战略实施和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覆盖点。

在建设实践中,把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变成具体的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文化“靠制度规范、靠机制保障、进入管理起作用”。

在建设机制上,做到与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努力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运行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少数企业单纯依靠党政领导“哥俩好”来推进、过分依赖政工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使企业文化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从总体上说,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既不是相互包含,又不是完全重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假若用图形来表示,二者可以说是两个圆的交叉,也就是说既有互相重叠的部分,也有重叠不了的部分。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性质有区别。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是一种经济组织的行为。它所教育的内容是直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必然含有经济文化的内容,但政治色彩更浓一些。

任务有区别。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都着眼于调动人的积极性,都要形成一种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凝聚力。但企业文化要调动的积极性,是人的生产劳动的积极性,是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挖掘人的内在潜力,是一种经济上的积极性。而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调动人的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外,还要把人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路线方针上来,形成全党全国的凝聚力,是一种政治上的积极性。

目的有别。企业文化所要达到的最佳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而思想政治工作目的却不限于本企业范围,它还要实现全党全国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是政治上的高度统一,要造就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政治保证。也就是说,企业文化主要是达到一种经济的目的,而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达到经济目的外,还要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同之处是:对象相同,都是做人的工作,都重视人的因素,重视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重视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一句话,都是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从而使企业保持勃勃的生机,使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挖掘并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理论教育体系等优势资源,加强对企业文化知识和理念的教育普及,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员工群体意识,浓缩出企业的制度文化和企业意识形态,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在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把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本观念与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结合起来,用人本观念改造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模式和方式方法,增强服务意识,用真情影响和感动职工,让职工在亲密无间的沟通中接受教育、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实效性。特别是在当前改制重组工作中,要坚持“无情改革、有情操作”,坚持改革的方向不动摇,同时要考虑职工的意愿和需求,把思想工作做深做细,在改革中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

(作者单位: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陈海峰)

篇5:浅论正确处理企业文化

【论文摘要】会计与税收是一对双胞胎,形影相随,难分难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两者的差异与冲突将长期存在,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正确处理两者差异,既符合会计规定,又满足税务要求,提供决策者有用信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论文关键词】会计规定;税收规定;涉税风险

税收的无偿性及强制性决定了税法的执行结果总是偏向于国家税收。企业所得税等法律法规在企业涉及税务处理时,如果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规定与税法不一致,要以税法的规定为准。企业的财务人员对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熟悉程度远远高于税法,而两者的处理方式存在冲突,致使很多企业在缴纳税款上出现偏差,增加了企业的企业的税款、罚款、滞纳金等经济风险,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因而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时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提供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供利益攸关者决策使用;但当会计与税收规定不一致时,应以税法规定为准处理涉税事宜。

我所在的企业是一个国有中型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历史较长、负担较重,企业办社会现象严重,产品销路还可以。财税处理的差异很多,集中体现在价外费用的处理,居民用水、煤气、电的处理,非生产经营单位管理,进项税发票的管理,废旧物资管理,关联企业交易的税收管理,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混合销售与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划分,税务稽查的应对等方面。本人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做法,与同行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价外费用的处理

价外费用是指在货物销售之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各种性质的价外费用。税法规定:价外费用,无论其会计制度如何核算,均应并入销售额计算交纳增值税。

我公司日常产品销售火车发运较多,客户把产品运送到站所需款项全部转到公司,发生的一切费用由该公司支付。火车发货涉及主产品外的其他费用,有本单位提供的麻绳费、蓬布租金、铁路专用线过轨费以及车间人员装车费,由附近农村装车队提供的装车费,由个人提供的送蓬布费,有保险公司的保险费,有火车站车务段收取位的代理费。会计核算时把本单位提供的麻绳费、蓬布租金全部随主产品缴纳增值税。对所有代收的款项均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并全额支付给了各单位。

按税法规定,这样处理的结果,不仅本单位提供的麻绳费、蓬布租金、铁路专用线过轨费以及车间人员装车费要全部随主产品缴纳增值税,而且所有代收的款项均应随同主产品缴纳增值税。

针对上述情况,本人的建议做法是:

(一)将本单位提供的麻绳费、蓬布租金、铁路专用线过轨费由子公司-物流公司负责,我公司只负责主产品的销售与货款收取。这样一来,我公司只缴纳主产品的增值税,物流公司的麻绳款缴纳增值税,蓬布租赁费、铁路过轨费缴纳营业税。

(二)车间人员装车费单独注册个装车队,领取装卸费发票,只需按3%的税率交纳营业税即可。

(三)取消代收款项,和客户签订合同时只包含主产品,其他费用可以代为办理,但必须由客户单独付款、单独取得发票。

二、居民用水、煤气、电的处理

我公司远离市区,不仅要生产经营,还要兼管职工的生活。职工生活区的一切服务都由企业负责,再向职工收取费用。

税法规定:纳税人将外购货物用于非应税部门的应转出进项税额,将自产产品用于非应税部门的应视同销售,交纳增值税。我公司将非生产用用水、煤气、电均记入了管理费用,收取款项时直接冲减了管理费用。税务稽查时往往认为外购的水电气在计入管理费用时就应该作进项税额转出或提取销项税额处理,实际上计入管理费用的水电气不仅是职工用的,而且还有办公用的。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将职工生活区用的水电气一律计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待按表收取水电气后再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并提取销项税额,水、煤气按13%的税率提取,电按17%税率提取,因收取的职工款项为含税收入,应换算成不含税收入计算。

三、非生产经营单位管理

我公司有职工食堂、幼儿园、宾馆、物业管理,全部在一个帐套核算,这样就造成了原始发票混乱,如职工食堂、幼儿园采购的东西大都是二联单、白条,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不允许扣除;另外象幼儿园、职工食堂免企业所得税的也都并入收入交纳了企业所得税。物业管理所需材料又领用企业仓库材料,进行税额转出较多。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作如下处理:

(一)职工食堂单独设帐套管理,和企业以往来账联系,职工食堂免税,相对来说单独核算。

(二)幼儿园、物业管理的收付款等业务也从企业脱离,让他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约定需付给他们的工资或其他补助可从企业福利费支出。

(三)企业的宾馆单独办理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帐,和企业的一切往来规范运行,宾馆只缴纳营业税。

四、进项税发票的管理

进项税是构成增值税的重要部分,也是历次税务机关稽查的重点。企业挣钱不容易,但进项税发票的管理不善往往就给企业带来了资金损失。经办会计往往只重视进项税发票的认证,认为认证即可抵扣。而忽略了对进项税发票管理,财务记账的进项税往往和认证抵扣的进项税不相符,发票传递不及时,材料入库较慢,有的进项税发票超过了认证期限。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作如下处理:

(一)要强调对进项税发票的取得,要求采购所有物资都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单位采购,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取得增值税发票。

(二)要加强对进项税发票的审核,坚持发票开具方与货款挂账名称、货款支付名称一致,杜绝不合格、不合理的发票流入。

(三)对税法规定的免税商品,或者购进用于消费的商品,即使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得抵扣。

(四)把好材料的出库关,对已抵扣税款的材料,出库时用于外销、职工福利、个人消费或如幼儿园等非生产经营性部门的一律要视同销售,按市场价格计算销项税。

(五)严格增值税发票的传递程序,从业务员取得发票办理入库,到审计人员进行价格审计,再到各级领导签字审批,最终到财务部记账、送交税务会计抵扣,都要有时限要求,并且有台账记录、经办人员签字。

(六)加强进项税发票的核对,财务账面和已抵扣发票税额不相符时不要急于结账,一定要找清原因后再结账

★ 人生“定额”美文

★ 降低保证金请示

★ 材料定额员个人总结

★ 税审报告

★ 血脂高吃什么可以降低呢

★ 建筑工程定额员个人总结

★ 年终奖个税税法

★ 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 税审专员简历

篇6:如何正确理解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是形成组织效能的共同认知系统

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形成组织效能的群体意识形态)。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是员工之间能达成共识,形成心里契约,使每一个员工知道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怎样做才能符合组织的内在规范要求,怎么做可能会违背企业的宗旨和目标。文化是共同认知下形成的一种氛围,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即使不认同的人也不得假积极,假着假着,就变成真的,就身不由己了。把假积极变成真积极就是文化特有的功能。

2、企业文化是大家都能认可的习惯性行为方式

“习”就是通过经验学习获得的,“惯”就是一种定式,一种长性的东西,所以这种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大家所认可的、是习以为常的,不是制度或法律。这种源自文化层面所产生出来的力量,比起传统管理那种命令、监督、惩罚所产生的力量更彻底,更有牵引力、凝聚力、约束力,更有活力和推动力。法律强制人达到最低标准,文化引导人达到最高标准。例如一个人没有义务为他人谋福利,但文化或道德则引导人们去为他人谋福利。文化给员工以希望,给工作以意义,使组织有前途,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企业文化的传递、延续和变革过程中,往往是顺应企业文化要求者得到赞赏,而逆行者则受到惩处,因此,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成功或长寿的关键。

3、隐含在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系统

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埃德加H沙因的观点,企业文化是隐含在一系列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比如号召向雷锋、焦裕禄学习,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去做雷锋、焦裕禄呢?这是因为这个号召的背后隐含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雷锋、焦裕禄是吃亏的,所以大多数人做不到。而深圳华为公司提出“向雷锋、焦裕禄学习,但决不让雷锋、焦裕禄吃亏”,从吃亏到不吃亏,假设系统变了,于是人的思维方式变了,行为方式也变了。再比如“砍树种地”与“退耕还林”,

前者的假设系统是树与粮相比,粮更重要,于是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因为粮食比树重要,所以大家都去砍树种地。而当大量砍伐造成生态失衡,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时候,“树与粮比,粮更重要”这一假设系统动摇了,从而形成新的假设系统:对人类而言,树与粮食同样重要。新的假设系统必然引起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因此,尽管我们不知道公司的未来一定是怎样,但我们可以提出奋斗目标。这就需要一系列假设系统,对我们的未来,对我们的用人标准,对我们的价值,对我们的利益等作出假设。

4、企业成员间达成的团队心理契约

企业文化是团队成员间达成的心理契约。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靠两种契约来维系,一种是劳动契约,即根据市场交易法则规定双方的权利、责任、利益关系;另一种是心里契约。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一种“德”的标准,员工以此与企业形成一种心里契约,即员工认同企业的共同愿景和追求,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主动承担责任并进行自主管理。同时,一旦将文化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文化又是一种理性管理手段,它是企业实现功利目标的一种理性选择,如,在战略上规定了企业做什么,不做什么;在理念上确定了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价值观上明确了追求什么,放弃什么。

1.如何宣贯企业文化

2.什么是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的战略作用

4.华为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5.企业文化有哪些职能

6.腾讯企业文化案例精选评析

7.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意义

8.企业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9.什么是公司的企业文化

篇7:浅论正确处理企业文化

怎样正确处理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的关系

学生姓名:林华 学生学号:120101263 年 级:2012级 专 业:物业管理 指导老师:李冰 职 称:

2015 年 4 月

毕业论文(设计、调查报告)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调查报告),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本人在毕业论文(设计、调查报告)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设计、调查报告)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年 月

[内容摘要]处理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和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物业管理是一种广泛、全面的活动, 物业管理过程中法律关系很复杂,在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之间的问题很多,冲突和纠纷是不可避免的。根据辩证的观点,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之间的矛盾的出现,不能完全归咎于一方,因此在“矛盾共生体”的物业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归咎于一方。本文从处理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的关系的重要性和作用入手,通过分析两者间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物业行业能有所启示。

[关键词]物业;业主;服务

一、正确处理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的关系的重要性

(一)业主是物业服务企业存在的价值和可能

业主是物业服务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和生存最重要的相关者,双方在知识和资源配置的概念上有所分歧,各种利益冲突层出不穷,不仅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很多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物业服务企业、所有者和租户的冲突,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负面因素。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的基础是建立在合同上的,合同包括经济合同和心理契约。基于物业管理规定确定合同的平等权利,双方的义务和责任,为了达成物业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经济合同地位很重要。物业服务企业应对业主之间的关系,不仅需要了解业主之间的经济合同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权利义务,还必须了解业主合同内容的细致之处,并为业主提供满意的服务,所以说,“业主是物业服务企业存在的价值”可能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业主关系决定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

1965年,美国学者安索夫引入“利益相关者”的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的概念, 斯坦福研究院的弗里曼和克拉克森对于物业企业及其相关问题是极为关心的,他们冒着风险,或已经付出了代价,或与企业经营活动直接相关,企业的管理决策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根据物业的特点,行业内存在着重要性和紧迫性。物业管理行业特定的应用程序顺序来看,可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股东等和边缘利益相关者(行业协会、房屋中介机构与其他企业、社区)。物业经理似乎是物业服务企业是最重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 业主通过选择物业服务企业并与其签署了一份合同,形成了一个相对与企业关系密切的结构,与一个特定的投资方向,他们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在企业正常服务的条件下,业主是主导的一方。但是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或接收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就将从休眠状态变得活跃,并且可以非常强烈的产生反应,甚至直接找有关部门投诉和接触媒体,采取法律行动,集体联合请愿控诉物业服务企业等,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业主关系决定业主生活质量

小区业委会,是代表全体业主利益的授权机构,虽然不领报酬,但权力却很大。业委会可以提出选聘或解聘物业公司、提高或降低物业管理费的动议,出台车位管理办法,在授权额度内动用物业维修基金等,业委会做出的每一项决策、提交业主表决的每一项动议,与每个业主的切身利益相关。

而一个小区业委会出台的决议,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能得到全体业主支持的,有时甚至会遭遇利益冲突业主的激烈反对。比如,出台车位管理办法,有车无位者,车辆进小区要收费,他不出来反对才怪。如果业委会遇到些许的阻力,就撂挑子不干了,这样,出台的

规章制度很难执行下去,整个小区就会陷入混乱局面,到头来,最终受损的是全体业主的利益。一个小区的物业管理,是基层民主的最好实践。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每位业主珍惜自己手中的权力,选好小区的业委会,关系到自己今后的生活品质。而依法依规成立的业委会,如何理性决策,处理好小区的诸项事务,也是对全体业主负责任的体现,所以,业主和业委会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广大业主的生活质量。

二、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业主观念守旧且缺乏正当维权途径

在与物业公司的矛盾冲突中,绝大多数业主维权意识淡薄。而对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他们无法运用法律的武器去进行维护,这使得房产商的所有者的权益一直是被忽略。所有者的权利的实现方式以及过程要如何把握,争吵、拉横幅、标语,甚至暴力和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约定成俗的做法。有些业主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但要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却办不到,这使得解决争端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损害双方的利益。有部分业主不知道他们的权利,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行使了不应该属于自己的利益,激化自己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矛盾。

(二)业主委员会无法充分发挥职能

业主委员会之所以无法充分发挥职能,重要原因是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冲突。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冲突是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利益之争,物业公司要达到利润最大化必然要使业主原有利益受到一定损失,物业想省钱,居民想要良好的服务,这会导致物业公司将失去其预期的利润,这是双方的一个突出问题的举例。正确理解这两个利益冲突是我们的矛盾识别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既是矛盾的双方同时也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互利共赢才是双方的共同目标,也是解决物业公司和业主间矛盾的一把金钥匙。

(三)物业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薄

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意识差,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管理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业务的需要。它直接影响着物业服务企业行业的发展服务的能力。目前普遍的情况是: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文化水平较低,技术水平差。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物业服务企业本身也有一些缺点。一些物业管理企业忽视自身建设,不能经常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各种各样的复杂人员没有建立严格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和评价标准,无法形成自己的服务理念。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物业管理不能完全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导致了服务意识淡薄。

三、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的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业主观念落后

除了一些大中城市,城市的大多数公民特别是中西部城市,物业服务的商品消费观念相对薄弱,要么坚持物业服务应该是免费的,拒绝支付物业管理费用,或简单地认为物业服务成本非常低,而不愿意支付物业费。业主和物业互相之间缺乏理解,各种各样的优惠承诺很容易让人相信开发商,但却没有意识到这些承诺是需要支付费用的。随着现代市场经营性主体的有偿服务,物业服务企业的生存成本的必要条件是其专业的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即使前面的开发商来促进销售承诺一些有利条件,以后也很难兑现。此外,许多物业管理服务的所有者,所有者的权利和义务不明不白,物业服务企业作为对立面,不遵守规则,甚至故意不配合物业服务人员。

(二)物业公司自身定位不清晰

物业公司提供自己的物业服务效果是缺乏一个明确的法律上的定义的,也是导致物业与业主紧张的原因之一。物业公司认为我提供服务,业主应支付物业管理费用,但没想到开发商改变了小区的既定计划,导致服务未能达到大多数业主满意的水平,只是自我感觉良好,但忽略了主人的体验和满意度,也自然没有所有者的身份,基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又因为关注程度是不够的,许多社会群体无法面对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纠纷,更不能客观的解决问题,而只是谈论一方的问题,没有提供一个相对公平和客观的了解和理解,这也将导致问题双方不能正确改变问题的想法。

(三)物业公司与业主存在利益冲突

物业公司属于服务和管理的经济实体,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它属于服务企业, 所有者和用户是平等的主体关系,它接受该委员会的主人的邀约,到一个特定的区域进行专业的管理,获得相应的奖励。业主是一个房屋产权的所有人,有一定的民事权利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服务是物业公司提供的,物业也有权说“不”。

物业公司和业主属于两个不同的利益集团,“利益集团”相当于“利益群体”,根据提出的利益集团的定义:应抓住其固有的本质特征,即它的客观性,质量不平衡,目的,等。和“利益群体”的定义是:类似的社会地位,一个聚合与共同利益追求的人,在正常情况下,政府和其他利益团体之间,使集团的利益达到最大化。”的定义描述我国物业管理区域,利益冲突的现状与业主和物业公司是一致的。所有者是财产服务需求者,他们支付物业费,获得物业管理服务;物业公司是房产服务提供商,他们提供的物业服务,收取佣金。通过物业服务的链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业务关系,贸易对象是物业服务。主人希望的前提下支付物

业管理费用降到最低,获得物业服务满意度的最大化;物业公司希望最小化的前提下物业服务,物业管理费用收入最大化。两者之间的对立利益集团的利益需求导致了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冲突。

(四)行业监管有待完善

由于国家对于物业的法规和政策尚不完善,对于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的责任、权利、义务的划分和明确没有十分清晰的政策和统一的标准,致使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纠纷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基础,所以它会导致沟通障碍,结合当前形势下双方之间的关系考虑, 其问题的根源是受到固有的意识形态和利益关系的影响。部分业主不知道物业公司和开发商之间的区别,物业的很多问题是开发商遗留的问题,将其并入物业公司是错误的,以没有满足要求为借口,拒绝支付应该支付的物业管理费用就更是错误的,这也使得物业公司不能获得利益,公司经营情况恶化。此外,一些开发商指定物业公司管理物业,不仅剥夺了业主选择物业公司的权利,导致物业公司没有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操作,也很难获得规模经营的优势,不能形成的专业化、集团化管理系统。如何保障每个物业公司和业主权益,逐渐完善物业管理的监管机制至关重要。

四、正确处理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关系的建议

(一)摆正各自位置,换位思考

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双方都应该把自己的工作准确定位,各自摆正位置。现在一些业委会委员,对自己的法律地位认识不清,对自身职责和权利义务也是一知半解,不能理解和理顺物业和业委会的关系,加之对物业管理专业知识了解不多,经常不知不觉中进入误区。有的业委会就认为他们是领导物业公司的,往往越权行事,直接干预物业内部管理工作,影响了物业公司的正常运行。

同样物业也要理顺彼此的关系。有的物业公司在遇到一些棘手问题难以处理时,往往把难题推给业委会,让业主直接找业委会处理。例如:某个小区单元电梯配件损坏,致使电梯无法运行,给该单元的业主生活造成不便,物业认为应该动用维修资金。但他们不去积极协调,而是让本单元业主直接找业委会,甚至于常常让业主深更半夜去敲业委会的门,影响业委会成员的正常生活。物业公司这种不规范的处理方法,加深业委会与物业之间的矛盾,使得两者之间无法很好地合作。其实物业和业委会在法律地位上是相互平等的,在工作中应该互相商量,有分有合,各司其职。双方均应严格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共同遵照《物业管理条例》规定,认真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二)物业管理更加注重品牌化

物业管理的规模经济收益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定规模经营的物业管理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和物业管理的规模相关,使用品牌效应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其次,物业管理的产品是“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测量无形的“服务”的标准中,最好的标准就是品牌。再次,房地产开发商或业主委员会通过选择物业管理企业招标物业管理公司,在选定的因素下,物业管理企业品牌是非常重要的。实施物业管理品牌发展战略、品牌发展道路,不仅是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的需要,也是物业管理行业的必然选择和最终结果。

(三)提高物业服务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发达、完善物业管理市场,取决于物业管理的专业人员培训。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一方面,应特别注意培训,根据建设部实施物业管理企业经理、部门经理、管理员系统卡上岗在职培训的通知要求,合理规划,分批为各类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考试后颁发证书;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学历教育,高校应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大量的物业管理行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也可以通过理论讨论和其他形式,提高物业管理的理论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组织国内外物业管理人员检查,学习国外物业管理的经验,和其他省市,以长,填满自己。加快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努力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美观,安全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

物业公司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品位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的需求。明确自己的职责,为业主提供舒适、满意的服务首先,以满足业主的合法服务需求为己任,在员工心目中建立所有者至上的想法,认为业主提供服务为前提,以取得业主的满意和信任为最终目标。

(四)促成交流沟通,完善法制

在物业公司与业主的交往中,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的信任关系之所以构建困难, 因为双方的利益冲突关系造成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双方之间的不信任,不被信任的制度就没有意义。“信任是人性的一个方面和内在规律的游戏外部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建立信任必须克服利己主义行为,抑制机会主义和利他主义主张,双方在互惠互利的交互实现希望和利益”。通过制度的完善构建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信任关系,是需要较长时间并且是复杂的过程,而且还容易造成相应的损失。但是从目前看,也不得不为此付出大量的改革成本,而从长远看,好的制度措施能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矛盾,从而实现矛盾双方互惠共赢。

近年来,中国物业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速度一直名列前茅,建立和完善配套的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是保障未来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相关立法滞后,甚至不能跟上行业的发展速度,这将不可避免地阻碍物业管理行

业的进一步发展。尽管我国颁布了《物业管理规定》,但由于法规的制定,物业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与密集的多方利益因素的冲突,这使得内容的具体实施面临强大的制度障碍。现有的物业管理体系有待完美,需要加强。进一步起草、完善《物权法》规定清晰的产权、义务、标准,删除《物业管理条例》中过时的条纹,去掉行政部门在物业行业内部的影响,这可以有效地解决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的纠纷。由业主对物业管理收费的监督和对资金的下落的关注,有助于增加物业企业公司账户和资金账目的透明度,并改善业主委员会的工作状态,由业主委员会反映出的问题,会进一步得到物业公司的注意。物业管理企业需要通过业主团体来许可每一笔资金使用,才可以合法的使用资金、合规地控制物业管理费用,防止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报表不真实或凭据造假。

结论

物业公司与业主和谐关系构建,是现阶段我国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关系到物业管理行业进一步向规范化、产业化、市场化过渡的进程。本文以物业公司与业主矛盾纠纷的现状为切入点,深入探寻二者矛盾分歧背后的根本原因,从转变观念、平衡利益、规范监管三个方面展开充分论述,并整理出应对措施和解决途径。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及时转换固有观念并换位思考,是缓解矛盾并逐步构建和谐关系的前提。不论是身为经济实体的物业公司也好,还是做为自然人的业主也好,既没有不尽义务的权利,也没有不享受权利的义务。业主和物业公司双方的行为应建立在理性的前提上,没有强制、没有抱怨,才会有构建二者和谐关系的基础。

未来,伴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不断发展,在构建物业公司与业主和谐关系问题的背后,还反映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可以看出,物业纠纷不仅表现为物业管理服务问题,还体现出社会收益分配、居民素质建设、法制建设等诸多更深层次的课题。因此,二者和谐关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篇8:浅论正确处理企业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英语已经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语言, 国内文化与英语文化的交流日渐增多, 由此带来的关于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保证国内文化与英语文化的有效交流, 对于二者的文化差异我们采取了求同存异、逐渐消除的办法, 旨在从根本上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 在尊重对方习惯的基础上, 用对方的语言习惯思考问题。中英文化的差异反映在翻译工作上, 具体的表现就是我们采用怎样的手段才能有效处理文化差异, 从而翻译出好的作品。

2 通过对文学体裁的分析, 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在对英语文学的翻译过程中, 会遇到不同的体裁和内容, 对此我们要明确文学体裁的样式, 并区分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在翻译的时候注意根据不同的体裁采取不同的翻译技巧。对于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 英语体裁不同所体现的差异也不同, 所以, 我们应通过对文学体裁的分析, 采取正确的措施, 有效处理文化差异, 保证英语文学的翻译质量。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 文学体裁主要可以概括为下几种:小说、诗歌、散文、科技应用文。对于小说、诗歌、散文而言, 这些英语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非常多, 属于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 所体现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比较突出。对这些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时候, 必须要对其中的文化背景、文化氛围有全面的了解, 这不但是理解文章的需要, 也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必然需求。所以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中, 遇到体裁为小说、诗歌和散文的, 首先应该对作品中所提到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 并将这些文化背景与中文语境进行对比, 找出中英文化的差异所在, 在翻译的时候着重对和谐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理解和对比, 做到译文既忠实原文, 又能够符合汉语阅读习惯, 从整体上提高翻译质量。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 文学体裁除了小说、诗歌和散文之外, 科技应用文也是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对于科技应用文的翻译我们应把握如下原则:首先, 分析科技应用文中的叙述重点, 找出包含文化背景及文化元素的地方。其次, 将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与中文语境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对比, 找出差异。再次, 根据中文阅读习惯进行翻译, 保持用词的准确性。由于科技应用文中的文化因素较少, 因此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 做到对科技词汇和专用术语的准确翻译即可, 从词语上保证翻译质量。由此可见, 在对英语文学翻译过程中, 通过对文学体裁的分析, 可以有效采取相应策略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3 利用翻译中的动态对等概念, 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在对英语文学的翻译过程中, 所有的翻译行为都是将英文单词翻译成对应的中文词组, 并保持整体含义一样, 使英语文学作品能够全面的展示在中国读者面前, 使中国读者能够有效理解英语文学作品的含义。但是由于英语与中文在许多领域都存在差异, 特别是文化领域的差异更加明显, 因此我们在翻译过程中, 除了要对文化差异有充分的了解之外, 还要学会利用动态对等概念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翻译中动态对等的概念主要是指在翻译过程中, 要根据单个的英文单词或者英文词组, 将其翻译成对应的中文。由于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存在差异, 导致了在具体单词翻译的过程中, 如果按照英语单词的字面意思来翻译, 不但无法理解原文的内容, 还会造成错误。例如对于例句“众人拾柴火焰高”可译作”Many handsmake light work”。之所以进行这样的翻译, 主要是充分考虑到了英语语言习惯, 这样翻译尊重了中英文化差异,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对于“胆小如鼠”的翻译, 译作了“as timid as a rabbit”, 这里之所以出现了兔子代替了老鼠, 主要是在英文习惯中认为兔子是温顺动物的代名词, 这两个例子属于典型的中英文化差异处理出色的案例。

对于“动态对等”概念来说, 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 在词汇方面要对等。2) 在句子用法方面要对等。3) 在翻译时候篇章要一一对应。4) 文学体裁要保证一致。这四方面决定了英语文学翻译后的最终质量, 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动态对等理论有正确理解, 并在翻译中保持英文和中文的文化内涵。

1) 词汇对等, 主要是指在对英语文学翻译的时候, 要对英语单词或词组进行逐个翻译, 在词汇上与中文词汇对等, 保持含义一致, 保证翻译质量。

2) 句法对等, 主要是指在对英语文学的句子翻译的时候, 应保持句子的完整, 并同意意译的方式, 保证英语文学的句法能够与中文句法起到同样的作用。

3) 篇章对等, 主要是指对英语文学的翻译, 要保证翻译内容是按照篇章进行翻译的, 保证文章的完整性, 不能跨越篇章进行翻译, 使文章变得混乱。

4) 文体对等, 主要是指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的时候, 要保证翻译之后的文学体裁一致, 诗歌就翻译成诗歌, 散文就翻译成散文, 小说就翻译成小说, 科技应用文就一定要保证其科技性, 避免文学体裁发生错误。

4 通过对异化和归化翻译理念的研究, 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在英语文学的翻译中, 异化的理念主要是指一种翻译理论, 其理论核心是在翻译中以源语文化为最终的归宿。运用异化翻译理论最出色的要属于美国的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对于异化翻译理论的理解, 我们可以以此为例, 例如在将《红楼梦》翻译成英文的时候, 充分采用了异化理论, 极大程度的保证了中文中的文化因素, 像“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就被翻译成了“Truly, 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 and bad luckbefalls men overnight.”

在英语文学的翻译中, 归化理论是与异化相反的一种翻译理论, 归化的核心在于在翻译过程中, 要以最终译文的文化特点为归宿, 强调了考虑翻译目的文章的文化特征。应用了这一理论, 虽然有时候对于原文发生了一些改变, 但是在文章翻译之后, 译文更具有可读性, 对译文最后的文化是最大的尊重。

所以, 我们要正确利用异化和归化翻译理念, 通过对二者展开深入的研究, 达到正确处理文化差异的目的, 使英语文学的翻译工作能够提高翻译质量, 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的精髓。

5 利用创造性叛逆的手段, 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时候,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实问题, 即:我们是应该根据英语文章的单词和词组直接翻译, 还是应该在英语作品的基础上, 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再创造呢?对于英语科技应用文的翻译来说, 由于体裁的要求, 基本不会出现再创造的问题, 我们只需要在原有文章的基础上, 保证单词和术语的准确性就可以。但是对于英语小说、诗歌和散文来讲, 作品本身就是英文语言的再创造, 里面蕴含了一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 如果仅仅对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和理解, 不但无法向中文读者展示原作品的魅力, 还会使翻译完的作品变得枯燥乏味, 无法体现原作者的意境和文化氛围。正是由于这种现实的文化差异, 导致了我们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原作品进行创造性的翻译, 并体现一定的创新精神。

通过英语文学翻译手法分析来看, 创造性叛逆的手段是英语文学翻译的重要手段, 其含义主要是指在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 要在理解原文并保证单词和词组正确的基础上, 加入翻译者的主观创造, 使翻译之后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并且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使作品能够保持英语原文的精髓。所以, 正确利用创造性叛逆的手段, 才能有效处理文化差异。

6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在英语文学翻译中, 文化差异对翻译结果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如果不能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将影响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 无法取得翻译的积极效果。因此, 我们要利用本文提到的措施正确处理英语文学翻译中遇到的文化差异, 保证英文翻译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蒋晓萍.Josta van Rij-Heyligers.语料库和翻译研究:翻译中的跨文化动态探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6) :25-26.

[2]连颖.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3) :37-38.

[3]邢小琴.高低语境下中英文语篇差异[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 (11) :44-45.

[4]肖萌.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11) :92-93.

[5]都古尔扎布.从文化缺失和语义缺失角度研究汉译英政治翻译的翻译对象[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 2010.

[6]戴乐平.在翻译中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差异[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8 (6) :32-33.

[7]谢天振.浅论英语句型结构调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3 (5) :10-14.

上一篇:社会需要怎样的大学毕业生,企业欢迎怎样的大学毕业生(材料)下一篇:我与同桌的情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