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友情与爱情

2022-09-13

第一篇:正确处理友情与爱情

友情与爱情演讲稿

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话题是“友情与爱情”,这个话题对于我来说有点大,由于阅历有限,我总结了友情与爱情的一点联系和四点区别:

友情是爱情的基础与前提;爱情是友情的发展和质变

第一点、友情的支柱是"理解",爱情的支柱是"感情"。

友情最重要的是彼此的相互理解,无论是对方的长处优点,还是短处缺点都要认清,爱情则是用感情来美化对方的不足。

第二点,友情的地位是"平等"的,爱情的地位是"一体"。

朋友之间立场相同,地位也平等,不必太过客气,可以直言相劝,即使有矛盾也没什么。爱情则具有一体感,两个人的心是一体的,所以不能互相碰击,而而只能互相融合。

第三点、友情的体系是"广泛的",爱情的体系则是"唯一的"。

两个人有坚固的友情,只要志趣相同,第三者、第四者可以随时加入。爱情则不然,两人在恋爱,第三者插足是绝对不行的。

第四点、友情的氛围是"信赖",爱情的氛围是"不安"。

一份真诚的友情,具有绝对的依赖感,犹如不会动摇的盘石。相反的,一对相爱的男女,虽不是没有依赖对方,但老是被种种不安所包围,比如"我深深地爱着她,她是否也深深地爱着我?""他的态度稍微变了,是不是还和以前一样地爱着我?

有人说过:“在男女之间,没有真正的友情。”我认为这话也太绝对了,太虚伪。谁能说男生女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友情。的确,爱情确实常常紧跟着友情,多少男生女生正是因为友情而走向爱情的。所以交往应该有一个度,否则不小心将会滑入使人堕落的陷阱。

讲了这么多,联系一下实际,有一点必须明确做为一个高中生来说,在学习之余,友情必不可少,但爱情则完全是一种累赘,谈恋爱是绝对是玩儿火,到时候会烧伤了双方的心灵,毁了前程。

第二篇:友谊与爱情主题班会-高二年级班会教案“笑走过花季友情与爱情”

高二年级班会教案“笑走过花季——友情与

爱情”

微笑走过花季 ——友情与爱情 瓯海第二高级中学 王小平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理念阐述】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的把人从性意识的萌发到爱情的产生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理论得知,高中生正处于第三个阶段,即积极接近异性的狂热时期。他们非常愿意接近异性,同时又对异性交往充满困惑。有资料表明:青春期学生对异性的向往,大量的并不是表现为对爱的渴望,而主要是求得心理接近和情绪接近,即友情的成分更多一些。但是在面对异性同学的友谊时,会有一部分学生将之与朦胧的爱情混淆;也可能处理不当,将友谊轻率地发展为爱情,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已陷入这方面的困扰。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体会爱情与友谊之间的不同,探讨爱情到底是什么,思考爱情的内涵和发展的条件,从而判断哪种情感对自身的成长更为适宜,为将来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真情作好充分的准备。 【活动目标】 1 、教师目标

(1) 运用心理学上的相关理论知识,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现状提出问题。

(2) 采取生动形象的课件内容吸引学生。

(3) 在讲学与分享的互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领悟,避免说教。

2 、学生目标

(1) 积极参与讨论,自由且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2) 用心体会,潜移默化,了解自己目前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异性美好友谊关系的正确认识。

(3) 学会处理青春期对异性的美好感情,珍视友情,慎对爱情。

【活动准备】

下载任贤齐的动画flash《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制作课件。 【活动设计】 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导 入

借助歌曲,引出话题 播放任贤齐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flash动画,学生欣赏。(歌声渲染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并引出了这节课讨论的话题)

教师:我们从这首歌里得到一些什么样的信息呢?说出来让我也分享一下好吗?

学生(笑):渴望有人爱,有人关心,寂寞无奈的心情。 教师:动画里的男生喜欢女生,那你们希望有人关心、有人喜欢吗?

学生笑而不答。

教师:其实啊,在男女生交往中,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个受欢迎、受别人喜欢的人。(出示ppt资料)有资料表明:在高中阶段,对友情和爱情的尝试、思考几乎成为青春的主旋律……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友情与爱情的话题。(出示ppt课题)

利用动画这一生动的形式,调动课堂氛围,吸引同学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有利于主题活动的开展。

案 例 大 讨 论

教师:青春是美好的, 友情与爱情也是我们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她是很多艺术作品表现的主题,她在我们人生最珍贵的青葱岁月里开放。但是由于我们对自己和他人都缺乏较全面的认识,所以这一时期的异性交往也总是伴随着迷惑、烦乱、不安的情绪。于是又有人把这段时间称之为人生的花季与雨季。此时此刻,在我们的身边,又有怎样的感情故事在上演呢?我不知道。但是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与大家分享。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学校的真实案例) 师:现在进入本课的重要环节——案例大讨论

(一)ppt案例——“爱”的萌芽

小强(男生)和菲菲是初中同学,升到高中恰好又在同一班。平常也是有说有笑的,但是也就一般的同学关系。如果不是那一天他们恰巧都记错了返校日的时间,而被关在校门外,他们也就不会聚在校外小区的公园里。就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在一起说了很久、说了很多,彼此都觉得从未这么投缘过,彼此都把对方当成最知心的朋友。可是自从那天后,小强发现自己喜欢上菲菲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时常想起菲菲的样子,有时候目光相遇,他感到菲菲的眼睛里有一点异样和羞涩,砰然心动的感觉令小强兴奋不已,他觉得菲菲也一定是喜欢上自己了,小强既感到高兴又有些担忧:我知道现在恋爱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还会遭到反对,我该不该向她表白呢?

教师:如果你是小强同学,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学生讨论和发言(略)

教师: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男女同学的观点也各不相同。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这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现象,但如果某一天,不期然而至的爱情的种子在悄悄萌芽,我想,别说是还青春的你们,就是年长的我,也会陷入这样的困惑与烦恼,那么小强与菲菲他们又会有怎样的烦恼呢?请看,

(二)ppt显示案例——“爱”的烦恼

小强终于忍不住了,一天晚上他向菲菲表白了自己的爱慕之情。菲菲听了,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小强虽然是她非常信任的、可以交心的朋友,但是她考虑到自己现在已经是高二的学生,而且成绩也不错,老师的印象也很好,不想因此而浪费时间与精力。她突然感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压力,好几天了,还是心神不宁,菲菲很苦恼,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教师:如果你是菲菲同学,你打算怎样解决目前的烦恼?如果你是她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帮她走出目前的困境?

(三)ppt显示案例——“爱”的条件

菲菲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后,委婉地拒绝了小强。小强遭到拒绝后并不灰心,因为他觉得菲菲不可能不喜欢他的,只是因为自己成绩不好,菲菲怕影响学习有顾虑而已,而且射出的箭,岂有回头的道理?他决定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她,并向菲菲承诺不影响她的学习,而且如果菲菲同意了的话他一定下决心把成绩提高上去。

教师:小强的做法会成功吗?你怎样看待小强的做法? 学生讨论:要求在组内说服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学,使小组得出一致的结论。(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发言(略)

(四)ppt显示案例——“爱”的失落 教师:事情继续朝前发展。

菲菲对小强的执着非常苦恼,为了能让小强冷静下来,她有意的回避、疏远小强,偶然碰见小强的目光时,也已完全没有了愉快、默契的感觉。小强也很伤感,付出的努力非但没有见效而且连朋友也做不成,难道真是自己的一相情愿葬送了那曾经美丽的朦胧?

教师:他们还能和好如初吗?简单分析一下他们之间情感的变化。学生讨论和发言(略)

老师的意见是初始阶段基本上是友谊,但是也具备朦胧的爱慕,后来小强单方面发展为真实的爱的渴求,破坏了原有的和谐与默契。

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同时,无意中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投射出来,使学生能够以人为镜、自我反思。

整个讨论过程,教师不做判断性评价,而是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鼓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理性思考。

总 结

(一)

思考友情与爱情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讨论非常激烈也非常坦诚,通过今天的探讨,我们有哪些收获?哪些体会呢?(或者我们对友谊有了怎样的认识?对爱情有了怎样的感悟呢?)

学生讨论和发言

爱情,它和好感、友谊、同情、感激、钦佩等情感比较接近,很容易混淆起来。

教师:友谊与爱情,两者是不同的.友情是广泛的,只要志同道合就可以成为朋友.而爱情,则具有强烈的专一性,排它性。但是,友谊与爱情并非相距万里,友谊为双方提供了解的机会,如果双方感情融洽,互相有吸引力,继而发展为爱情,这是完全可能的。友谊是爱情的基础,但友谊不一定发展为爱情,友谊一旦踏上爱情之路,就只能单向发展;爱情很难再找回友情。

(二)

与爱同行:

教师:友情与爱情都是我们人类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两种感情。有友情相伴的一生是幸福而充实的,而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是美丽而易碎的,正由于其珍贵而需要慎重。

感谢大家一起度过这么美好的时光,下面送给大家一首诗,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读。

爱,

是一首无字的歌 要用全身心去感受; 是一条漫长无尽的小路, 要用整个生命走…… 爱情是两个人的世界, 而友谊却是广泛的。 爱情的明珠不可分为两半, 友谊之花可以向一切至诚者奉献; 愿友谊之花永远开放你心中。 祝大家一路走好, 微笑走过花季!

通过与友情、爱情有关的诗歌、话语,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爱。同时也体现了心理辅导活动中“重体验,重感悟”的原则。

【背景资料】

1 、如何分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

关于爱情与友情的区别,一位日本心理学家提出了5个指标:

(1)

支柱不同。友情的支柱是理解,爱情的支柱是感情。

(2)

地位不同。友情的地位平等,爱情却要一体化。

(3)

体系不同。友情是开放的,爱情则是关闭的。

(4)

基础不同。友情的基础是信赖,爱情则纠缠着不安。

(5)

心境不同。友情充满充足感,爱情则充满欠缺感。

2 、名言警句

(1)最甜的蜜糖可以使味觉麻木,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太快和太慢,结果都不会圆满。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2)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

——培根《论爱情》

(3)友谊往往导致爱情,而爱情却从不回归友谊

——查·科尔顿《莱肯》

(4)“爱,是一首无字的歌,要用全身心去感受;爱,是一条温长无尽的小路,要用整个生命走……”

——苏叔阳

(5)“爱情是两个人的世界,而友谊却是广泛的。友谊之花可以向一切至诚者奉献;爱情的明珠则不可分为两半,她要求忠贞专一。愿友谊之花永远开放在你心中。”

——《玫瑰色的梦》 (6)“爱情的意义在于帮助对方提高,同时也要提高自己,惟有那因为爱而变得思想澄澈、双手矫健的人,才算爱得深沉。”

——车尔尼雪夫斯基

第三篇:第四种感情-站在友情与爱情之间

第四种感情站在爱情与友情之间 所谓“第四种情感”, 游走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男女之情, 实质与“精神恋爱”大 即 其 有异曲同工之处——有男女之情而无床笫之欢,只不过换了个新潮说法而已。 谈到这种“第四种情感”, 家会说这是聪明女人和聪明男人的作法。 明女人有自己 大 聪 的异性朋友,他们在很多方面比自己的老公更优秀,和他们在一起,扮姐姐,扮妹妹,扮老 师或上司,扮同性的朋友,总之可以学到不少东西,甚至可以和自己的老公成为好朋友。虽 然说,一个女人,婚后异性朋友的数量和质量,是考察婚姻质量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 为可以看出,你的先生是否宽容和信任你,你是否在婚后还有魅力和独立的生活。可这总是 聪明女人的作法,当然这也是聪明男人做的事情。也有不聪明的做法。那种追求爱情不得、 退而求其次的所谓

第 四 种情 感 ” 的 例 证, 说 那 两 个以 “ 姐 弟 ”或 “兄妹”相称的男女,各有家庭,彼此关爱,难道不是一段佳话吗?但是,这种故事无论它 曾经有过多少动人的细节, 结局却往往惊人地相似......游戏并不好玩。 带功利色彩的 其 不 “第四种情感”是不可想象的, 有一方是抱了某种觊觎的心理, 待着自己的投入能得到 总 期 某种形式的回报。当回报得到实现之后,要么一拍即合皆大欢喜,要么妻离子散人间悲剧。 所以说这种所谓“第四种情感”,倒不如叫“钢丝情感”,晃悠而危险。 让我们一同来看看“第四类情感”是什么样子的吧! 这种感情比友情多的不止一点,而是最深层的相知、信赖与默契,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超 越时间与距离也不曾改变的,是男女间情感的极至。它是升华了的精神友情,又没有爱情中 的卿卿我我与空劳牵挂,不像爱情那么娇嫩容易夭折。这种感情不仅在男女间,恐怕也是人 世间情感的最高境界了。 这种感情比友情多的一点, 友情和爱情同时存在但只有部分接触。 比友情多的一点 让 它 是性爱,比爱情少的一点是责任。两个人从朋友变成比较知心的性伙伴,却不用付出任何承 诺,大家都很轻松,和则继续,不和也不至于怨毒忿恨。谁想谁了就打个电话,度过一个轻 松而消魂的夜晚。谁有什么困难了,该帮的也帮一把。至于各自都有其他的性伙伴也心照不 宣,完全可以接受,决不像情侣那样会因此翻脸。这种感情适合不愿结婚的独身人士,没有 结果两不相欠。 这种感情比友情多一点的是金钱, 爱情少一点的是尊重。 是金钱与情感甚至说是肉 比 它

体交换的产物。 过这里所说的友情是指他们那点朋友情分, 说的爱情是好歹他们在对外 不 所 还称为情侣。它的本质只是你求我需,基础是金钱与虚荣。

第四篇:正确处理“小家”与“大家”的关系

授课时间: 授 课 人:

授课目的:通过讲述大家与小家的关系,引导和教育官兵树立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牢固集体主义观念,正确处理部队需要与家庭的关系,端正服役态度。

授课要点:

一、正确认识“小家”与“大家”的关系;

二、摆正“小家”与“大家”利益关系的位置;

三、正确处理好“小家”与“大家”的关系。

授课内容:

战友们!每当我们唱起《十五的月亮》、《说句心里话》、《望星空》这些熟悉的歌曲时,内心深处的那份情和爱便会被轻轻地牵动着。是啊!“家”曾经赋予了我们许多温馨和幸福,又常常给了我们许多鼓励和鞭策,在常人的眼里,家往往是指自己的家庭,然而,在军人的“字典”里,家从来就有两个:一个是“小家”,一个是“大家”。因此我们说军人的家庭观可以说是双重家庭观,他们既要对自己“小家”负责,又要为“大家”尽职。但在当“小家”和“大家”遇到或出现一些矛盾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一同探讨这个话题。

一、正确认识“小家”与“大家”的关系

社会是由无数家庭细胞组成的,“小家”与“大家”就好象“细胞”与“肌体”一样互相依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小家”与“大家”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小家”是为了能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大家”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他们之间不存在根本冲突,只是在实现过程中存在一些矛盾,但这种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因为这种关系,决定着我们在建立幸福小

家庭的同时,应该首先想到集体、国家这个大家庭,俗话说:“大河没水小河干”,那种认为家庭的发展可以脱离集体和国家发展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在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不能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提供更多需要和满足时,奢望小家庭的现代化是不现实的。要使“小河有水”,先要让“大河流淌”。

我们军人离别“小家”来保卫国家,换来的是全国所有家庭的和平安宁,有了“大家”的安宁,才会有我们自己“小家”的安宁,当然我们强调摆正“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并不意味着可以用“大家”代替“小家”,忽视“小家”的作用。今天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塞上西北高原到东海之滨,从长白山的茫茫林海深处到南海的哨所,每天都在发生着“舍小家”“顾大家”的感人故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千千万万“舍小家”、“顾大家”的军人和军人的家庭,才换来国家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崭新时代,因此“小家”与“大家”的关系,是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不能偏重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二、摆正“小家”与“大家”利益关系的位臵

“小家”与“大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我们军人应该如何摆正“小家”与“大家”的利益关系呢?

首先,要具有“舍小家,顾大家”的思想。就是要有为了国家和军队的最大利益,而甘愿放弃牺牲自己的小利益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翻一翻中国的历史,你会看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昭君出塞,为国家安危身赴异域;岳飞“精忠报国”,舍家别亲,奋战疆场。翻一翻军队的历史,你会看到,无数优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和平和解放,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幸福,用满腔热血和青春年华推动着中国革命前进的车轮。在和平时期,我军担负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重任,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在保卫祖国边疆的作战中,战友们忍受酷暑,严寒,蚊虫叮咬,以苦

为乐,以苦为荣,写下了“碧血洒边关,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身居猫耳洞,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圆的豪情壮志,他们的博大情怀和气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1998年我国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广大官兵更是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许多受灾的官兵抛小家救大家,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抗洪英雄”高建成、“钢铁战士”李向群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其次,要提倡奉献精神。说到奉献或许有的同志会问道,现在市场经济讲的是等价交换,有偿服务,而部队提倡奉献,不计报酬,这不是有点矛盾吗?其实,市场经济与奉献精神并不是对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实行宏观调控的现代化市场经济,而不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发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注重效益,强调物质利益的原则,但同时又要求人们在诚实劳动,勤奋工作,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才能获取社会的回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自身利益的满足,没有个人对社会的奉献,社会就无法满足个人的需要,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奉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军人作为执行革命任务的武装集团成员,政治上的特殊性决定全体军人必须把奉献作为自觉遵循的规范,军人以奉献原则为宗旨,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同样要有一个富有奉献精神的家庭的支持,而那种把生活目标定在自我欲望满足上的家庭,是经受不起这种考验的,这样军人的家庭也不会是牢固稳定的。(事例)

三、正确处理好“小家”与“大家”的关系

1、有“思其大而忘其小”的态度

作为革命军人,就是要有为了国家和军队的大利益,而甘愿牺牲自己的小利益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1976年唐山地震后,唐山籍的官兵,没有一个脱离部队的统一行动而私自跑回家去抢救自己的亲人,而是毫不犹豫地随着部队抢救其他人,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

宝贵的生命。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法卡山、老山前线的战友们长期蹲“猫耳洞”,忍受着酷暑、潮湿、蚊虫叮咬,其艰苦程度不亚于当年的“上甘岭”,但他们却为了祖国领土不被侵犯,视苦为乐,以苦为荣,豪情勃发:“碧血洒边关,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身居猫耳洞,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圆。”从这些战友身上,我们看到了革命军人“思其大而忘其小”的博大胸怀和气度,尽管他们也有着深沉细腻的情爱和对家庭的高度责任感,也向往着与父母妻儿朝夕相处的家庭生活,但当现实要他们在祖国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做出抉择时,他们无条件地选择了祖国利益。这就是一种自觉自愿的高尚的牺牲精神。

2、要把无私奉献作为军人家庭的基本道德规范

无私奉献是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有一年,《炎黄春秋》上刊登了一篇专稿,叫做《世界屋脊有一群军人》。这篇专稿中有一节题为《写98封“劝降信”的妻子自己“投降”了》,讲的是青藏高原汽车某团副团长陈文耀夫妻的事。陈的家乡即开放城市兼侨乡广东潮州汕头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和他同时入伍的两个同乡战友复员后,一个在街上摆摊,一年轻轻松松赚个一两万;另一个在建筑队开车,不几年就盖起了一幢小楼。陈文耀的妻子沈丽萍是位归国华侨,饱受分居之苦。因此,妻子劝他早点转业回家。当地几家企业都向陈敞开了大门,欢迎他这样的实干家。他也可以到国外去经商,弄得好会很快成为一个富翁。三番五次写信,一封、两封、五封、十封,不多久便写了九十八封“劝降信”。但陈却全然不为所动,他向妻子施行了“反劝降”,讲事明理,晓以大义,既讲工作、生活的甘苦,又讲军队建设的需要,最后向妻子发出请求:“你来高原吧,这里需要我,也需要你!”妻子终于“投降”了,她的九十八封信没有拽回他,他反而把妻子从开放城市拉到了青藏线,在昆仑山下安了家。

3、既要服从“大家”又要兼顾“小家”

“小家”服从“大家”,并不是只要国家、集体利益,不要个人的小家庭利益,而是把“小家”和“大家”的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在顾“大家”的同时,适当照顾、建设好自己的小家庭,这不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而是正当的要求。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但不反对军人建设家庭,而且通过拥军优属活动,千方百计地为军人的家庭排忧解难。因为“大家”的繁荣富强,归根到底还是让每个“小家”都能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

作为我们军人,在服从“大家”前提下,尤其是和平时期,兼顾一些“小家”利益,尽到为父、为夫、为子的责任,也是应该的。鲁迅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革命军人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应当集“有志者”与“有情人”于一身。一方面,军人应有志于保卫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安宁;另一方面,军人又是有着“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兼顾一些家庭利益。如经常给亲人写写信;在爱人、孩子生日或其他纪念日时,买些小礼品,托物寄情,从精神上给予安慰;经常给家里寄些钱去,在经济上给予补偿;每遇探亲,多干点家务活等等。农村籍的同志,在工作允许情况下,尽量把探亲假安排在农忙需要劳力的季节。某部一位参谋家里承包了三十余亩责任田,由于缺乏科学技术指导,产量总上不去。他得知这一情况后,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翻阅报刊杂志,注意把一些有关农业方面的新技术、新经验摘抄下来,以此来帮助指导家里科学种田。一年夏季,正值小麦灌浆时,他看到报纸上介绍一种“催宝素”的肥料,对提高小麦产量效果明显,就及时写信告诉家里,家里人马上买来撒在田间,当年亩产就比往年提高近百斤。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用知识帮助家庭致富,可以说是“大家”和“小家”两兼顾的范例。

当然,照顾“小家”要有“度”,尤其不能因为顾小家而淡漠了事

业。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曾经留下这样一副对联,叫做“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柔情如水,几时流尽六朝春。”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确有相当一部分本来可以有所成就的人,仅仅是由于受了妻子儿女之情的羁绊,半生的事业被似水柔情所吞没,诚属可惜。“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小家”和”大家”的关系,把“小家”的幸福融于祖国的安宁和兴旺之中,那我们就能既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建功立业,又能获得家庭的幸福和欢乐。

战友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从来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和失败有时只是一步之遥,跨过去也许是鲜花和欢笑,我们千万不要放弃这最后的一步。扬起理想的风帆,正确处理好“小家”和“大家”的关系,把个人、家庭幸福融于祖国的安宁和兴旺之中,那么我们既能在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奋斗中建功立业,又能拥有家庭的幸福和欢乐。

思考与讨论:

我们如何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小家与大家的关系?

第五篇: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摘要: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生产力。那么在不同的时代,我们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和保障社会稳定,就会对效率与公平的侧重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这个生产力水平下的社会。但在任何时候效率与公平一定是并存发展的,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发展的前提。所以,恰当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效率

公平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是有关经济活动的规则、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它是调节社会关系和财富分配关系的一种规范,它不只是一种主观观念,而是具有客观的内容,它受制于一个国家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具有相对性、历史性和客观性。

何谓效率?效率概念的基本含义,指的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

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二者既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统

一、相互依存的一面。它们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效率是公平的基础。从历史上看,只有效率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产生了剩余物品之后,才出现公平问题。在效率低下、还没有产生剩余物品时,空谈公平就失去了意义。而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只有物质财富更加丰富时,公平才会增长,越是在不发达的阶段,收入分配就越不公平。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全社会也才能达到最大的公平。也就是说,效率使公平建立在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上,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没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其二,公平促进效率。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对经济效率有重大影响,分配公平合理能够使各个阶层的劳动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能够促使社会稳定发展,从而全面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相反,严重的分配不公,无论是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还是收入差距过大乃至产生两极分化,都会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发生社会动荡,影响效率。 它们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

二者之间也存在此长彼消的一面。一方面,公平对效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效率开始提高了,旧的公平观仍居于主导地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公平,要以牺牲一定的效率为代价;而为了促进效率,又要以牺牲一定的公平为代价。

公平和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统一的,但并不是没有任何矛盾,而这些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必须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我们党第一次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重申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党的十六大报告继续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在效率和公平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由于效率和公平在统一中还有对立的一面,在复杂的两难选择中,只有选择效率优先,才能达到未来更高层次上的公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共产主义公平社会的到来也是以生产力极大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没有效率的提高,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只能是低水平的均等,是共同贫穷。只有生产力发展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了,把蛋糕做大了,才有可能使每个人分得更多的蛋糕,国家才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解决贫困问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讲,效率是实现公平的重要手段,效率越高,越为公平提供条件,效率是公平的基础。

第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主要任务。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鲜明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应有之义。如果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过度追求公平,只能导致共同贫穷。只有生产力发达了,我们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就是提高效率。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又决定了我们必须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以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又必须兼顾公平。

第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要求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市场经济就是效率经济,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市场主体都必然把经济效率放在第一位,这样,它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效率也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我们的政策取向必须维护市场经济规律,保护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行效率优先。 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一,在初次分配中充分体现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具有“经济人”的本性,也就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要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最有效的经济手段就是按照市场原则和生产要素的贡献取得收入,让贡献大者获得更多收入,激发他们劳动和经营的积极性,在政策上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第二,在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中体现公平。初次分配中讲求效率必然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要缩小收入差距就需要利用再分配的政策措施,包括对高收入者征收各种调节税,对低收入者和贫困地区实行转移支付,如提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临时性的社会捐助,目的是缩小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

第三,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不合理的分配行为,如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打击非法收入。不规范的分配秩序既损失了效率,又损害了公平。规范分配秩序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保证公平。

第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注意把握效率和公平的均衡点。这一均衡点并没有固定的数量界限,却符合社会的可接受程度。也就是说,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都可以以效率为主,当社会难以承受时就必须注重公平的尺度。这种公平点既包括区域之间收入差距的均衡点,也包括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均衡点,还包括个人之间的相对收入差距均衡点。需要注意的是,以效率为主并不意味着可以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财富,也不意味着要有意留下体制缝隙,而是要进一步完善法制、健全体制;注重公平,也不意味着要劫富济贫,一味追求结果的均等。

上一篇:智能制造现状与发展下一篇:这片土地神圣的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