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期末总结

2024-04-30

语文学科期末总结(通用7篇)

篇1:语文学科期末总结

语 文 教 学 期 末 工 作 总 结

时光飞逝,2014年上学期将要结束了,回顾这一个学期,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一百多个日子,有苦有甜,教学的过程不管成功与否,都可总结为宝贵的经验。本学期担任2014级商务一班、旅游班、动漫班、电子一、二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为了有效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学期初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以及教材的编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授课计划,并在落实中不断调整完善,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小结,以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这一阶段对刚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淡薄,通过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强,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严格按照学校的总体教学要求和目标去组织教学,抓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教学工作服从教务处的安排,也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学期教案(集体备课)和各种业务资料齐全,备课认真规范,每一堂课都保证有备而来,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效果比

较好。考虑到只学这一学期,便选择性的重点教学,尤其应用文的写作方面。同时我在其他同学科老师的启发下,加强了教学手段的探索和变化,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平时我和教研组的老师经常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寻求最好的方法来处理每一课.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教的方面给学生的学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三、日常语文教学的方法及对策

平时语文教学中始终贯彻,训练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听说读写。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些学语文的方法,鼓励他们用心的听、大胆的说、广泛的读、勤奋的写。除此之外,课余时间也和学生们保持交流,从他们口中得知最为真实地反馈,再及时的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是学生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成长。总之,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取得了阶段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的完善。

2014年 6月 30日

篇2:语文学科期末总结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了,在学校领导阶层的正确指导下,各位同仁不懈努力下,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圆满完成,我所带的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合理有序地完成教学任务。

语文在整个小学学习的科目中,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的积累阶段和打基础阶段,我所授的班级是四年级一班,四年级语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二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它不同于低年级的生字和词语为主的阶段,也区别于高年级的理解升华阶段。它是一种重要的过渡和衔接阶段。因此教授好四年级上册语文显得尤其重要,四年级上册选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并由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江苏中小学教材编写服务中心共同编著的教材。

本套教材共有七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四课新课和一个习作,一个练习。新课与习作及练习的巧妙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课知识,完成习作,做好练习。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针对我校学生语文学科基础的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大方面进行系统地授课。

第一,引入新课。

正确合理地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的引入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变换不同的方式。如:对描写风景名胜的课,可以下载一些关于当地风景名胜的图片或视频供学生欣赏、观看,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以便提高兴趣,从感观上多一层对文中景物的描写。如:名家名作的精选课文,例如,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桂花雨》是琦君的选作。则可以给学生了解作者的简介和主要作品,加深对作者的了解。也同时体会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意境。还有如《古诗两首》,可以通过结合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元日”的作者是王安石,首先要学生熟悉王安石的生平简介以及主要作品和官位,通过课件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写诗是的精神状态,写作心情,即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的,有以上所说的新课引入的方法,学生不难体会诗句的意思了。

第二,讲解新课。

讲解新课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没有好的课堂教学,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新课的讲解分为两到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有几个方面:

1、初步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可结合课件,直观明了地感知。

2、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问题。一般给学生三到四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内容,给出一个问题供大家思考,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生字以及生字相对应的词语的学习,首先教会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提醒学生注意在书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细节错误。学习生字是,可以采用,教师带读,学生跟读;给定时间自由读;分小组比赛朗读;全部学生齐读生字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不断强化对生字的记忆和学习。

4、课文中重要的词语的学习。对文中出现的比较重要的词语,要先解释其意思,并结合实例,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对词语进行造句。变换交替地学习课文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有这几个方面:

1、文中段落层次的分析,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分析段落,以及在写作时,正确把握段落分层。

2、段落大意的概括与总结,要根据段落的中心句,言简意赅地总结概括段落的大意,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

3、4、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核心句意。课文中出现的细节问题的解决,如多音字的发现和处理,关联词的学习,修辞方法的使用。

第三,课堂作业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

课堂作业要结合书本中的练习,适当地选择完成,如描红,听写。还有一些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练习,例如有解释词语,造句等。课后作业的安排。主要有课文背诵,生字以及词语的抄写,重要词语的造句,课文同步练习册的布置与解析,单元知识点小结。

第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及时地系统地评价与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快速反省,找出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通过系统性地复习,以及单元测验为主要方式,结合课件教学,正确合理地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习语文学习成绩。

篇3:语文学科期末总结

葛大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主任,教授

栾兆祥:《现代教学》杂志主编,副编审

方有林:上海商学院办公室主任,副教授,博士

一、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它可以为语文教师了解语文学科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葛大汇:我们不妨对语文学科的定义、界定、命题性论述进行一些梳理,将后现代思潮中与语言有关的阐述作为理论背景。这样讨论“语文学科的性质”,可能更符合语文教师的需求,同时也为语文教师了解语文学科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方有林:语文是什么?说法不一。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是语言和思维,即斯大林“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的论述;二是语言和文章学;三是叶圣陶、吕叔湘等老前辈的意见,语文是语言和文字,即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总称;四是语言和文学,主张文学教育的持此观点的比较普遍;五是认为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文化的载体等。

上述种种说法,要将它们弄清楚,最根本的是要先弄清楚一些与语文相关的概念。什么是语言?什么是文字?什么是文章?什么是文学?

栾兆祥:语言是人类思维所依赖的主要工具。人类进行思维,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语言,所以语言学和心理学都认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形式和规则层面的东西。这种形式和规则可以达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有些人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种讲法没有全面反映语文学科的本质。

然而,一个人仅仅掌握了语言形式还是未必能达到顺利交流表达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交际、沟通上的不准确和不到位,并不完全取决于语言形式和语言表达技巧。语言工具有点像传送带,运用传送带的目的就是要完成传送的任务,无论是金子还是煤炭,只要在传送带上,就必须送到目的地。语言最终是为了传达思想。因此,如果只是拥有美好的语言形式而没有深刻的思想,交际和表达还是不成功的。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是高手,既要拥有语言技能、技巧的功夫,又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深邃的思想。但是就此将语文的功能无限扩大,还是解决不了语文教学的问题。

我认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由语文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语文的本质是交际,所以语文学科应当培养学生掌握祖国语言的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并同时使学生获得附着于语言之上的我们所期望的思想意识。这里的“知识”,主要指构成语言交际的三个要素,即词汇、规则和惯例。

葛大汇:如果将语言看成一种工具,那么工具是为它要表达的内容服务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危险的、不真实的。我认为,语言与个体的功利、需求、情境都是不可分割、融为一体的。语言与其说是一种工具,不如说它是一种心理概念。如果过分强调语文的人文性,会使语文的真正功能迷失,使语文难以同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区别开来。

语言不但是一个符号系统和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语言和心理的联系,最主要就表现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涉及多种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病理学、生物学、人类学和信息科学等。用什么方法想问题,想得多想得少,想得到想不到等,这种动脑筋去想的活动就是“思考”,而用不同的方法去想,因而得到了不同的认识。想得多和想得少、想得到和想不到也都可能得到不同的认识。这些动脑筋想出来的东西就是“思想”。

一般来说,语言是散漫的,是千万年来形成的、实体的等价物。比如“萝卜”这个单词,其发音就是“萝卜”实体本身;孩子发出“妈妈”这个词的声音,实际上就是“妈妈”这个实体本身。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讲,仅从工具形式上讲语文,是学不好语文的。只有从意义、解释、沟通、需求等角度来认识语文,才能有效地学习语言。

栾主编讲的语言规则,我认为不是语文学科的核心概念。因为规则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机器(计算机)来解决。现在计算机有修改的功能,对语法、拼写都有标识的功能,甚至有纠错的功能,如用金山词霸就可以解决语法、拼写问题。但这不是人类语言,而是机器语言。

我认为,过分强调语言表达技巧,学习语言规则,是今天语文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比如,一个非常具有语言表现能力的人——卢梭,在他的《忏悔录》中写到,他在五六岁时,并未进过一所正规的学校,他是坐在他落魄的父亲的怀里,由父亲带有情感的语言,在温暖的灯光下,坐在破椅子上,通过父亲的阅读和比画了解了关于外在世界的词语(概念)。这些概念是他后来写文章、演讲的最初基石。他父亲从未给他讲过语言规则、文体规则、造句规则。今天学校教育中的语言学习和语文教学的功能,其实都是十分有限的。没有学校的语文教学,广义的教育也能让我们学习语文,这就是卢梭父亲的办法。

栾兆祥:我对葛教授上述的三个观点持有异议。一是关于机器语言;二是关于父亲教育孩子语言不需要训练规则;三是没有学校照样学好语文。

先说机器语言,计算机的程序是一种机器语言。它所具有的联想能力实际上是人赋予了计算机的一种语言成果,本质上是一种人的语言,而非机器语言。实际上,只有人类才有语言。俗话说:“鸟有鸟语,人有人言。”不过这句话却也恰恰道出了语言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说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也能相互“说话”,这只不过是一种比喻。计算机语言只是人类语言的延伸而已。

葛大汇:没有人的功利目的,机器没法发出语言。

栾兆祥:这是人类语言的成果。

葛大汇:这种语言不会发声。

栾兆祥:可以通过人来使之发声。程序是语言表达的成果。举例来说,我作为一个象棋爱好者,在与电脑下棋时,实际上不是在与电脑对弈,而是在与总结了几万个象棋高手的棋局后的一种集成对弈。这些棋局综合了象棋高手们的智慧。它的反应是瞬间的,而人需要长时间思考。不是人下不过机器,而是机器将成果集成化了。

语言传承不讲规则、惯例吗?长辈在语言教育中从不刻意讲规则,但有一种实际的情境,富有内涵意义的情境,如吃奶、吃饭等概念。久而久之,这样就形成了用于表达思想的想象、理解和沟通。

没有学校照样学语文,这里指的是一种广义的学校教育。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两个同时去日本的人,一个去了两年,听、说、读、写都可以。可是,另一个人去了三年,最后却只能听和说,不能读和写。他们的区别只在前者是经过了学校教育,而后者在社会上学习,很难形成书面语言的能力。

口语确实是可以通过广义教育习得的,但书面语是要靠语文学科教学(学校教育)学得的。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学口语,那是舍本逐末。

二、建立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当前,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建立起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在中小学不同学段,要掌握哪些基本的语文知识,教师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教到什么程度,都应该明确。

葛大汇:在栾主编刚才所举的例子中,体现的是他们对口语和书面语的把握不同。现在计算机语言可以将口头语直接转换为书面语。我是从发声学角度来重新审视语文的本质。我最先也追寻斯大林的“外壳说”,但是我最终放弃了它。现在我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这是我针对工具说提出的“意义说”。

栾主编认为语言是交际的重要工具,倾向于“交际说”。我们重点要解决的是如何教语言。要模仿社会上活生生的语言来学习语文,要抽出规则中约定俗成的东西,使之在使用和交际以及教学中达到更经济的目的。如小学生写作文,我认为学生的第一篇作文,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第一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出一个题目让教师写作,然后学生再模仿。教师只要提供一个范例,无论口头的,还是书面的都行。我认为写文章,只教规则是没有什么大用的,作文能力多是在模仿中揣摩出来的。

栾兆祥:作文也好,口语也好,都是为了传达思想。我反对的是谈论语文问题时,一涉及内容,就把工具性丢开,或者一谈到工具性就把内容撇开。

方有林:这正如乔姆斯基说过的那样,语言就像是一张纸,内容和形式是纸的一体两面。我们不可能把这张纸再剖开来,它是一个共同体,这张纸总是一体两面的。

葛大汇:“一体两面”是对斯大林的“外壳说”的一个批判。“一体两面”其实就是一元论。关于内容形式一体,我们还需要从使用概念的程度上进行分析,这样就有多元论的语文学科——语文是从语言繁衍出去的语言体系。两个后现代哲学家的思想可以支持我的想法:一是阐释学关于意义的理解和沟通;一是批判主义的思想关于语言教学的问题。不把语言看做是一种既定意义的学习而是一个发生的过程。

方有林:我们的讨论涉及不少的概念,如语言、语文、语文学科、语文教学、语文教育等。现在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必须处在同一个水平上,否则不可能讨论出一个结果。我们的语文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有时不是在同一个水平层次上进行。许多矛盾的概念,在理论界尚未弄清楚,一线语文教师更是无从理出头绪。这样一头雾水,缺乏对语文本质的把握,如何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呢?须知,“以己之昏昏”是无法“使人昭昭”的。

我们似乎有必要像上世纪50年代制定“教学语法”一样,把语言研究成果中基础的规范的东西作为语文教学的标准,理出一个头绪来。理论界可以通过争鸣进行更深层面的探讨,但语文教学一线必须有一套相对稳定的,不为理论工作者所左右的“语文教学体系”,成为教师的语文教学原则。否则,语文教学时常游离语文教学规律,加上语文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一线的语文教学容易陷入到一种无序状态。在无序中如何谈语文教学效率?又怎么谈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呢?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受意识形态影响比较严重的学科,理论研究思潮常常直接进入课堂教学,让教师无所适从,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到语文教学效果,也伤害了语文学科的独立性。比如,教育行政部门,每过一个时期总要来一些口号标语式的所谓“教育思想”,这对语文教学常常会产生负面影响。自然科学这些学科可能也会受影响,但这些学科的知识体系是自足的,影响不大。

再说学习语文的途径。语言作为人的一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具有先天的生物遗传的性质,就像人所具有的可以直立行走、可以动手劳动、可以动脑思维等所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独有本能一样。但显而易见,语言作为人所具有的一种复杂的能力,也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事实上,不仅是卢梭,每个人都有过由父母教着说话、在学校接受语言教育等学习语言的经历。在中小学开设长达12年的语文课,其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语言学习甚至需要“活到老学到老”,贯穿人的一生。相当多的人可能都会写点东西,但是如果要熟练使用文字,除了必需的专业知识,都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正因为如此,语言也就与其他的知识和技能一样,必须通过规范的学习才能获得。现代社会要学好语文,学校教育不是唯一途径,但肯定是最重要的途径。

葛大汇:方博士对讨论问题强调在同一水平上的观点十分重要,我们有必要作一些补充。比如说“棉花”这个概念。在儿童的认识水平上是代表暖和、柔软、衣服;在凯恩斯的认识水平上是1929年经济危机的代名词,是生产过剩,代表对生产力的思考,是关于某些现货的交易,由此发展为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一门学科。因此,“棉花”这个概念在儿童的认识水平上是一种低层次的人文学科的东西,在凯恩斯的认识水平上就是一种高层次的人文学科的东西。引申到语文学科也一样,学习具体的词汇也分不同的层级水平,这必然影响到具体的教学方法。因此,关于语文学科到底教什么,仅就语言而言,也是有层级区别的。

方有林: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应建立起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在中小学不同学段,要掌握哪些基本的语文知识,教师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教到什么程度,都应该明确。

篇4:语文学科期末总结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中学生的学习评价(以下简称品德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应该注重以激励学生健康成长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和发展功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及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活动、实践和发展打下基础。

一、评价坚持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品德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持续发展。

2.导向性原则。品德评价要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3.公正性原则。品德评价要引导和组织评价主体公平、公正地参与评价,注重评价过程中的合作与沟通,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

4.可操作性原则。品德评价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简便易行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二、评价坚持的内容

1.情感态度。情感态度侧重评价学生责任感、爱心、合作意识、规则意识、环境意识等。

2.知识技能。知识的评价重点是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不是检查学生记住了多少具体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包括观察、探究、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技能,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等。

3.行为习惯。行为习惯侧重评价学生礼貌待人、遵纪守法、讲究卫生、诚实守信、劳动习惯等。

4.个性品质。个性品质侧重评价学生乐观向上、悦纳自己、善待他人等。

三、评价采取的方式

1.书面测试。各校应根据《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命题,主要考核学生对道德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对自然、社会常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考核时间由各校自行安排,建议30~40分钟为宜。

2.非書面测试:应与学科教育目标和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主要考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方法、习惯、合作能力、探究精神等。可结合平时教学过程进行,也可期末集中进行。

四、评价结果的应用

可采用“等级+激励性评语”的形式,给学生以发展性的评价。等级可分为“优、良、合格”三个等级,一般不打“不合格”。低年级可用“小红旗”、“小红花”、“荣誉卡”、“小金星”、“顶呱呱”、“笑脸”等鼓励性符号表示不同的等级,增强其激励性。

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质量检测管理的指导,有效促进了该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公正评价,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篇5:语文学科期末总结

三(3)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5—2016—2)王芳芳

一个学期的工作结束了,我们就此告别了三年级。这个学期的工作是繁忙的、充实的、也是充满希望的。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心中有无限感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开学初,我认真阅读了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学用》,将重点内容摘抄下来,做好笔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吃透教材。每堂课后重视课后反思,从角方面、多角度去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做到查阙补漏。为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在课前,我认真查阅相关资料,以做到心中有数。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教学

教学

学生学习之门。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首先,我认为成功的教学方法除了抓好课堂教学、课后反馈和复习以外,课前的预习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强调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平时,常亲自抓学生的预习情况。其次,我强调上课专心听讲,课堂上做好笔记,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再者,重视指导学生一天学习的回顾。如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因此,我要求小组长每天检查同学的上述“工作”情况。

教学

教学

四、注重夯实基础,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1.我在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2.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年级的写字教学往往被老师忽略,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利用写字本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

3.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引导学生自学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在进行课文学习时,我首先进行范读,发挥示范作用。其次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

五、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现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班的学生呈两极分化状况较为严重。对于不同的学生我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在课堂上遇到难题让学优生先做示范,带动中等生,再检查学困生。当发现学困生对知识点难以掌握时,就给他们开小灶,反复指导,引导学生改正缺点。

六、工作反思。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个别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如写字习惯很差,写字教学

教学

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3、在课堂中努力构建开放、民主的教学模式还不够到位。今后还要改进教学态度,与学生和睦相处,争做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4、班上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对于学困生的辅导有待继续加强。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篇6:小学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命制

试题力求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思想,以新“大纲”为纲,以书本为“本”,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具体来说,试题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题型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本次质检题注意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试题的十个大题中就涵盖了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标点、修辞、朗读等方面。阅读和作文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及想象能力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贴近生活

试题的背景取向注意靠近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答题信心。如生字词的考查,阅读和写作就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会觉得自然、熟悉,有利于表达。

3、注重积累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6~13岁是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让孩子多读书,多积累一点,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基于这一点,修订版“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将“丰富语言的积累”分别列入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本次质检题注意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查。如第三大题和第六大题填写词语、古诗、对联、格言、歇后语,目的就在于检查学生的语文常识的积累。

二、考试情况

这次全市语文质检成绩比较理想,这充分说明各校领导对语文学科的教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广大语文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试卷质量分析表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分析学生的语文素质,透视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认为本次质检表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基础知识掌握较牢

试卷的一至八题基本都属于基础知识部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率较高。对汉语拼音,“大纲”的主要要求就是能够正确拼读,从第一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基本能够达到要求。后面的补充成语、选词填空、按要求写句子、填空、默写古诗都失分不多,这充分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

二、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本次阅读题设2个题目,旨在降低难度,增加阅读量,题目

(一)为状物,(二)为纪事。两个不同类型的阅读题学生答题情况都不错。尤其是给文章标点,和概括短文大意,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三、能写出基本合格的作文 作文《我的梦》,可以写真正做过的梦,也可以写理想和愿望。范围比较大,选取材料容易。学生大多行文顺利,完成了500字左右的文章。由此可见平时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训练抓得比较紧。

四、缺乏应变能力

从试卷情况来看,学生缺乏对试题的变通能力。如平时能倒背如流的古诗、对联,一旦要求用到具体的环境就茫然。综合修改还不能前后联系起来改正错误等等。

五、表达能力还需提高

本次习作基本属于想象作文的范畴,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再进行作文。部分学生能写出较为新颖、有趣的习作,但是多数学生作文内容较为平淡,或者把以前单元题或毕业模拟题中已经训练过的作文硬搬上试卷,鲜见想象丰富,表达生动,充满童趣的好作文。这一方面说明学生思路还不开阔,有“宿构”嫌疑,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想象能力不强。

六、卷面不整洁,书写潦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了体现这一思想,试卷特别设了1分的卷面分,2分的书写分。从答题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卷面整洁,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从开始填写姓名、学校就潦草,这说明平时就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现象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

三、教学建议

为了克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针对本次的质检情况,结合当前的课改精神,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丰富人文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这意味着“人文精神”将会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到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做?《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和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倡导自主学习《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我们的阅读课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阅读期待”,习作指导课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习作期待”,口语交际课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交际期待”,教师要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除了文本本身要有吸引力以外,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努力做到:⑴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⑵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3、强调感悟积累 《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⑴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⑵引导学生多读。⑶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生活的体验,唤起学生原有生活积累与现时感悟的冲突,激活思维。⑷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⑸理解内容与欣赏内容相结合。

4、发展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创新思维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思维过程,它善于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东西,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再造想象又是最活跃的因素,因为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我们在对某一篇课文进行阅读理解时,往往总在努力寻求统一的或唯一的认识,而自觉不自觉地淡化了思维的开放性发

篇7:期末学科分析总结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本班教学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考试成绩分析

本班共有30人参加考试,总分2834分,平均分94.47分,及格率96.67%,100-80分28人,优良率93.33%,59分以下1人,不合格率3.33%

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33名,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怎样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个别学生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是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如下:

1.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了1千米=1000米;认识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了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了1吨=1000千克;认识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了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了1分=60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有关时间的计算。2.学会了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3.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知道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4.学会了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够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5.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分数,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6.初步体验了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够长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了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9.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成绩和经验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尤其是在备、讲、批、辅、结方面,兢兢业业,从不敷衍了事,并坚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每期常规检查都得到肯定。

1.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4.加强了对学困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5.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学具。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6.通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我认真上好练习课,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7.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好练习和复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8.重视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与家长密切联系,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9.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生习惯,针对这一方面,本学期重点抓了学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培养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

四、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4.班级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5.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辅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6.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计算不认真,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7.计算能力差异太大。班中多数学生喜欢计算,可是却有大部分学生计算时不认真,粗心大意,导致全班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五、改进的具体措施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没一节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学困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3.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5.数学课的开展应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7.充分利用农村远程资源电教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8.及时家访,家长配合抓好学生的学习。

总之,一学期以来,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杞春梅

2014年1月11日

鸣矣河小学2013学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期末水平测试质量分析

本次考试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六个大题。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现将本次期末考试分析如下:

一、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三(1)班应考28人,实考28人,分数段:100分:9人,90——99.5分:人,80——89.5分:12人,70——79.5分:8人,60——69.5分:6人,不及格:11人。二(2)班应考44人,实考44人,分数段:100分:0人,90——99.5分:12人,80——89.5分:19人,70——79.5分:0人,60——69.5分:1人,不及格:2人。从卷面的得分情况看,总体成绩还不错,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

二、试卷整体分析

1.本次三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充分体现了以教材为主的特点,试卷命题内容面向全册教材,题型难易度及题量适合大部分学生,没有出现难题、偏题、怪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对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检测,形式多样,所考内容深入浅出地将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展现在学生的试卷中,并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能力。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验。

2.本次试卷的题型多样,计算、填空、选择、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等,其中计算、填空、选择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灵活应用的能力。动手操作、解决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能力。

3.从检测结果来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能力较好。学生都能在此次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第一大题聪明的你填一填,大多数学生都得了满分,但是还是有失分的现象,大部分学生是因为长度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间的换算掌握不牢固。2.第二大题判断题,36÷6=5……6(×),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思考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只是大概算一下,导致失分。一把直尺的厚度是1厘米(×),此题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的灵活性太差,不会动手测量一下,就随意判断。

3.第三大题是选择题学生审题不认真,小部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了解不深。

4.第四大题作图题,个别学生没有描点,线段和图形画得不够规范,还有的学生不用直尺画连线,一部分学生不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5.第五大题口算下面各题和笔算下面各题。

本大题错误较少,学生已掌握,从试卷看出,小部分学生因为粗心而丢分。

6.第六大题用数学,这大题十分现象不重,原因是比平时考试的题目还简单一点,但是个别同学没有写单位名称,没有写答语。

四、今后的改进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首先需要提高审题能力。审题是做题的第一步,只有审清题目,弄明白题目的意思,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常常是老师刚一提问,学生就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并没有完整把握题目的内容。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想好了再回答。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随堂课,都不要怕冷场,要让同桌讨论和小组合作更加深入,而不是让学生发表肤浅的见解。再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例如读题时,让学生圈画出重点词句,突出题目的要求。第二,增强识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除了继续重视双基外,也要重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画图等方式,分析问题。第三,要做到长抓不懈,因为任何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因审题不清、看错题目、漏写结果、计算不细心等原因所产生的错误减少到最低程度。2.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精心设计练习题,做到精讲多练。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及书写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3.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这部分同学存在的问题是较多的,除了和家庭教育一定的关系外,这些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表现在上课不会听讲、遇到问题不会深入的思考,缺乏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和家长多沟通,上课多提问,课后多辅导争取让这些孩子能取得一定的进步。

4.培养学生空间观察能力和试卷运用能力,把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

5.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6.从教师自身找原因,平时教师还应多研究教材,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研究题型,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灵活掌握,教师首先做到思路开阔教学灵活。

从本次测试成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这些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以保证不同的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也要对优等生进行有深度的培养,从思维上打开他们的热爱数学的兴趣,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提高。

三年级

上一篇:受教育亮承诺见行动研讨发言材料下一篇:初中配眼镜日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