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学科总结

2024-05-18

高一语文学科总结(共9篇)

篇1:高一语文学科总结

高一语文学科必修三导学案(学生版)

班级: 姓名: 小组:(使用日期 月)蜀道难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1、2 【学习时数】

两课时

一、资料助读

1、走近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伟大的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2、关于蜀道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3、写作背景 唐朝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二、学习过程•检查预习效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噫吁嚱(yīxūxī)鱼凫(fú)秦塞(sài)石栈(zhàn)猿猱(náo)扪参历井(ménshēn)巉岩(chán)抚膺(yīng)飞湍(tuān)喧豗(huī)砯崖(pīng)转石(zhuàn)崔嵬(wéi)豺狼(chái)吮血(shǔn)咨嗟(zījiē)

2、词语解释

(1)危(高)乎高哉!.(2)蜀道之难,难于(比)上青天。.(3)开国何(多么)茫然(时间久远)尔(那时)来四万八千岁 ....(4)西当(处在)太白有鸟道,可以(凭借)横绝(跨越)峨眉颠 ...(5)然后天梯石杠相钩连(交错相连)..(6)上有六龙回(使动用法,使……回转)日之(的)高标 ..(7)黄鹤六飞尚(尚且)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活用:为之发愁)攀援。..(8)但(只)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跟随)绕林间。..(9)使人听此凋(活用:使动,使……凋谢)朱颜 .(10)连峰去(距离)天不盈(满)尺 ..(11)砯(拟声词作动词)崖转(活用:使动,使……滚动)石万壑雷 ..(1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为什么)来哉 ...(13)剑阁峥嵘(山势高峻突兀)而崔嵬(山势高险),一夫(人)当(把守)关,万夫莫开。

(14)所守或(表假设)匪(不是)亲 ..(15)侧身西(向西,名词作状语。)望长(长长)咨嗟(叹息)。....

3、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__________ 点拨 “匪”,通“非”。

4、句式

(1)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2)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3)又闻子规啼夜月:________________(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________________ 点拨 1~3省略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 5.宾语“胡”前置

5、一词多义 危

(1)危乎高哉()(2)正襟危坐,而问客曰()(3)其君之危,犹累卵也()道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3)道芷阳间行()(4)何可胜道也哉()度

(1)猿猱欲度愁攀援()(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崔九堂前几度闻()(4)高祖为人有大度()尔

(1)尔来四万八千岁()(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无他,但手熟尔()(4)非死则徙尔()坐

(1)以手抚膺坐长叹()(2)项王项伯东向坐()(3)停车坐爱枫林晚()(4)因击沛公于坐()去(1)连峰去天不盈尺()(2)沛公已去()(3)去死肌,杀三虫()(4)汝可去应之()何

(1)问君西游何时还()(2)青泥何盘盘()(3)大王来何操()(4)徐公何能及君也()乎

(1)危乎高哉()(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相与枕藉乎舟中()参考答案:

危(1)高(2)正,端正(3)危险

道(1)道路(2)途径,方法(3)取道(4)说 度(1)度过(2)推测,估计(3)次,回(4)度量 尔(1)那(2)你,你们(3)罢了(4)表肯定 坐(1)空,徒(2)坐下,坐着(3)因为(4)座位

去(1)距离(2)离开,离去(3)除掉,去掉(4)前去,到-----去 何(1)疑问代词,什么(2)表示程度深,多么(3)疑问代词,什么(4)表示反问,怎么

三、整体感知

1、课文描写蜀道之难,突出强调了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段:蜀道开辟之难(一叹蜀道之高)

第二段:蜀道旅途之难(二叹蜀道之险)第三段:蜀道人事之难(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2、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参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如果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诗人这番预言在十多年就得到了证实:从上元二年(761年)到大历初(766、767)即有段子璋、徐知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

四、探究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1、练习二:诗中三次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种什么表达技巧?每一次的含意有什么变化?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反复。第一句的含义是表现蓦然惊讶的感觉,第二句的含意是表现一种畏惧和发愁的心理,第三句的含意是表现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其作用是:这一句是全诗的主调,是主旨句,在诗中加强了主观色彩,造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让主调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参考: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3、讨论:结合前面两段,说说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峻。②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③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④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4、李白诗歌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说说课文是怎样体现李白诗歌的这种风格的。参考:大胆的夸张、神秘的传说、神奇的想象、生动的描写。

将神话传说、想像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是本诗的最主要艺术特点。三者相辅相成,生动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和它阴森深邃的气氛,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高峻和难以攀登的可畏可叹,还为蜀道涂抹上一层古朴凄凉、离奇迷幻的色彩,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五、课后练习:背诵这首诗歌,完成以下训练题。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噫吁(xū)参井(shēn)巉岩(chán)B.飞湍(chuān)崔嵬(wéi)吮吸(sǔn)C.咨嗟(zī)猿猱(náo)嗟乎(jiē)D.喧豗(huī)砯崖(pīnɡ)胁息(xié)解析:选B。“湍”应读tuān,“吮”应读shǔn。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见悲鸟号古木

号:鸣叫 B.连峰去天不盈尺 盈:满、足 C.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水流的声音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

解析:选C。砯,本意是水流的声音,但在这首诗中活用为动词,冲击。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吏呼一何怒 B.①但见悲鸟号古木 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①难于上青天 ②以其无礼于晋 D.①其险也如此 ②其孰能讥之乎

解析:选B。B项,“但”,都是副词,只是。A项,“何”,①疑问代词②副词,多么。C项,“于”,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表对象。D项,“其”,①代词,它;②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噫吁!危乎高哉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②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①不与秦塞通人烟 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D.①以手抚膺坐长叹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解析:选D。D项,“以”都是介词,用。A项,“乎”,①表感叹;②表反问。B项,“然”,①形容词词尾,②代词,这。C项,“与”,①介词,跟;②连词,和。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体诗分为四、五、七言和杂言,没有平仄限制,也不讲求是否对偶。

B.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诗坛,群星璀璨,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众多诗人。

C.最能反映盛唐精神、代表盛唐诗歌成就的是李白。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着他鲜明的个性。

D.《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险。

解析:选B。白居易不是盛唐诗人,应为中唐诗人。

6、下列对诗歌内容的鉴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B.诗歌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噫吁嚱”开篇,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C.诗中融神话传说、写景绘形于一炉,亦真亦幻,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

D.诗歌用了散文化诗句,字数不等,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解析:选C。C项“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分析错误。

7、语用创新

诗歌“歌”什么?歌的是人生精神。歌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①__________________,歌的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执着。

诗歌“歌”什么?歌的是人间真情。歌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__,歌的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③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所给的例句看,应该先引用诗句,再点出这句诗表现了怎样的“人生精神”或“人间真情”。

答案:(示例)①歌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亲情;③歌的是“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友情。

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①蚕丛路: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②春流:泛指春天水涨,江水奔流;一说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蜀城:指成都;一说泛指蜀中城市。

(1)简要分析首联与《蜀道难》首句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参考: 本诗首联只是平静叙述,宛如好友娓娓而谈,感情诚挚恳切。“见说”一词显得委婉。《蜀道难》首句是饱含强烈激qing的感叹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雄奇豪放的基调。

(2)具体描绘蜀道“崎岖不易行”的是哪几句?简要分析其中一句。参考: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悬崖峭壁迎面而来,就在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马头蒸腾升起,人似腾云驾雾。生动表现了山岭的迂回险峻,栈道的狭窄高危。

(3)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义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你能概括出几点内容?

参考 ①春林茂盛繁密。②峭崖高耸险峻。③栈道曲折幽深,时隐时现。

篇2:高一语文学科总结

高一语文学科竞赛辅导计划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进一步选拔学科尖子生,因为尖子生培养事关教师声誉、班级奖励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尖子生的培养问题是制约我们教学质量的瓶颈。加强尖子生的培养,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乃当务之急。

一、目标:固强补弱、全面平衡持续发展,提高基本素质、提升基本能力,创设条件促进学生冒尖,形成尖子生群体,带动整体优化。

二、重点:针对高考考点

三、方法: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育教学方案;及时进行教育会诊,指出学生最近发展误区;教育教学过程体现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和趣味性。教育教学内容、形式不断创新。

四、确定培养对象:

原则上年级确立综合成绩阶段前30名,并具有潜力的学生以及各专业特长生为培养对象。

五、尖子生培养的举措

1、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尖子生不能脱离班级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是主阵地。高效的课堂学习是学生成绩稳定而拔尖的根本保证。所以,正常上课时间,尖子生在各班级学习,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强化典型训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对尖子生个别点拨、辅导、激励,使他们“吃得饱,消化得了”。采用推荐性作业,严格控制量而提高质,题目要典型,有针对性提高性和系统性。使得该学科成绩能稳定而拔尖,至少不拖后脚。

2、进行集中辅导。

集中辅导是学生冒尖的有效手段;定时间、地点、人员对尖子生进行集中辅导。辅导内容主要有(1)教师专题讲解;(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答疑解惑;(3)定时定量,规范训练,提高应试素质和应试能力;(4)进行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

3、辅导教师的主要职责:(1)定期进行教学“会诊”,针对问题、对症下药,给每个学生指明“最近发展误区”。(2)认真研究新课标中考说明、教材、分析考题、筛选习题,搞好专题辅导。(3)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使之系统化。(4)答疑解惑,解决疑难问题。(5)固强补弱、查缺补漏,在精细上做文章。

(5)选择典型习题,如有价值的易错的题目,进行能力训练和规范训练。(7)面批面改,进行针对辅导。(8)为尖子生及时提供有关中考信息资料,有效把握中考动向。(9)及时把握学生学习、心理动态,强化激励措施。(10)做必要的心理辅导,使学生以信心、平常心去对面压力,迎接挑战。挖掘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斗志。

4、提供有价值典型资料。为尖子生精选有价值、高质量的辅导材料,因人而异推荐补充资料。

5、建立尖子生个人跟踪管理档案,对尖子生进行全方位细致管理,包括:学习、生活、家庭、心理、个性特点,特别是每次考试成绩。

6、及时激励,适时奖励,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10、定期召开尖子生教育教学“会诊”,教师们针对问题研究对策,切实做到辅导有针对性,方法有实用性,六、参赛尖子生培养步骤

第一步:高一上学期:做好系列准备工作,认识尖子生培养的规律性、特殊性,把握尖子生培养对象的相关特征,建立档案、建立培养策略。确立尖子生培养对象,以课堂

教学为本,以课外辅导为辅,内容上要面向中考重点高,有针对性、提高性、系统性,夯实基础、突出能力,培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步:高一下学期:把握好总复习节奏,适时强化辅导,突出个性化辅导,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有效复习、辅导措施。尤其注意状态的调整、心态的调节,使学生满怀信心充满活力。

总之,我们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挖掘尖子生的内在潜力,激活尖子生的思维灵感和竞争意识,千方百计促进学生拔尖。让我们群策群力、共舟共济、各尽所能,为学生成绩提高、拔尖而尽最大努力。

广宁一中高一语文组2013年9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广宁一中高一语文组

篇3:初中毕业生与高一英语学科的衔接

一、全面了解学生,师生共同调整

大部分的高一新生在中考时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每个学校的教育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于组成的新班级来讲,学生间的英语水平仍存在很大差异。如,实验学校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观点较新,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而普通中学生的学生则往往比较内向,不善言辞。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且有效避免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在高一起始阶段就应该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准确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面、习惯,以及毕业学校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另外,在了解、分析学生情况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自身的调整。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还要积极的走进其他学校,对教育政策、形式,以及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情况等,进行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和设计,从而让初中毕业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和接受高中英语学习。

二、关心爱护学生,智商情商并举

在步入高中校园后,学生对学习环境、模式等方面都很陌生,再加上今后要面临的高考,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压力与不适应,对此,教师除了要在教学中给予一定帮助,还要在情感上给予一定支持,而且,教师也只有拥足够的热情和耐心,才能够找到更合适的方法来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尤其是对于高一学生来讲,教师应为其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从内心接受教师,发自内心的尊重教师,进而促进其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主性的不断增强。

另外,关爱不等于溺爱,教师应注重关爱与严格治理的有机结合,对于思想上、行为上出现怠慢的学生,教师应多与其交流,帮助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其逐步的克服畏难、懒惰的心理,并在课后多检查督促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良好衔接,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补缺补漏知识,做好知识衔接

在高一开学初,教师就先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摸底检查,对学生初中英语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的对初中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首先,注重听力训练。从高一的第一堂英语课开始,教师就应该坚持用英语授课,并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听力训练,同时,还要有计划的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增强其听力水平,并为今后的高中英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巩固初中词汇语法。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对初中所学词汇进行复习,定期的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巩固任务,并加强检查,对于一些难度较高、易混淆的词汇、语法,可以在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英汉互译。同时,在讲解高中英语课文时,也要时刻注重初高中词汇间的联系,加强巩固,并不断的为学生的传授多样化的单词学习、记忆方法。

最后,初总英语对于语法的讲解通常都比较浅,学生也往往位全面掌握,再加上高中学习科目较多、要求较高,课后没有足够的时间集中对每个语法知识进行逐一复习。对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灵活的运用逢山开路、见缝插针,以及分散复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在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素养。

四、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课前预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畏难心理会对课堂上的听、说教学造成不利影响。对此,教师就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预习是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步骤,使自我认识、自主学习活动;其次,培养灵活运用工具书的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一本英汉双解词典作为自己的学习工具书,在词汇方面遇到疑问时,要自觉的通过查阅工具书来获得答案,而不是被动的等待教师的解答。同时,各种工具书中涉及到的英语知识也非常多,养成良好的查找习惯,不仅能够积累更丰富的知识,还能够在口头,以及书面实践中,让学生有意识的运用语法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最后,读书、摘抄习惯的培养。阅读是积累、吸收语言和信息的关键手段,是提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杠杆。通过阅读、摘抄一些自己喜欢的读物与英文警句,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语感,进一步托大词汇量,也能够在丰富语言知识的同时,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尽快的适应高中英语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之,英语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加强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对学生未来学习发展,教学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进行全面了解,注重针对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高中英语学习,在不断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基础上,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探究中,进而在做好初高中衔接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摘要:对于高中生来讲,高一是整个中学时期承前启后的关键,尤其是英语学科,初高中英语学习存在很大差距,而怎样使初中毕业生在进入高一后,快速的适应高中英语学习,也是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应考虑的首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毕业生,高一,英语学科,衔接

参考文献

篇4:高一语文学科总结

【关键词】学科思想  守恒  强制弱  一般与特殊  实验

一、结构决定性质思想

这是化学学科核心的思想方法。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思想贯穿化学学习与研究过程的始终。例如:原子结构决定性质:碱金属一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的趋势越来越容易、金属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却逐渐减小等。有什么样结构就该有什么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性质就有什么样的结构。此思想在有机化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结构为“-COOH”的叫羧基,羧基有酸的通性,因此,CH3-COOH(乙酸)、C6H5-COOH(苯甲酸)、C17H33-COOH(油酸)……它们都有相似的性质酸性。

二、守恒思想

1.元素守恒: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只不过是粒子(原子、电子)重组的过程,化学变化前后粒子没有凭空消失和增加。

2.电子得失守恒:(氧化还原的方程式配平及计算)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必然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

如:铜与稀硝酸反应中铜做还原剂失去电子数等于氧化剂硝酸得电子数,根据最小公倍数法配平为:

3Cu+8HNO3=3Cu(NO3)2+2NO↑+4H2O。

3.电荷守恒

(1)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必然相等。

(2)离子反应方程式也必须遵守电荷守恒。方程式左边的正负电荷代数和等于右边。例如:离子方程式:Fe2++Cl2==Fe3++2Cl-,两边电荷不守恒,正确的为2Fe2++Cl2==2Fe3++2Cl-

守恒思想应用广泛,例:用NaOH 溶液做介质的甲烷燃料电池负极电极式的书写。

①根据元素守恒写出反应物和产物:CH4+OH-=CO32-+H2O

②化合价变化、电子得失守恒:CH4+OH--8e-=CO32-+H2O

③电荷守恒:CH4+10OH-8e-=CO32-+H2O

④原子守恒配平:CH4+10OH--8e-=CO32-+7H2O

在高一的教学内容中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中应用较多,可归纳总结适当渗透,培养学生兴趣,减轻学生负担。

三、以强制弱思想

1.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Zn+CuSO4==Cu+ZnSO4,活泼性Zn>Cu

2.活泼非金属置换不活泼非金属:2F2+2H2O=4HF+O2,Cl2+2NaBr= 2NaCl+Br2

3.强酸制备弱酸:CaCO3+2HCl= CaCl2+H2O+CO2↑,酸性HCl>H2CO3

4.强碱制备弱碱:2NaOH+CuSO4= Na2SO4+Cu(OH)2↓,碱性NaOH>Cu(OH)2

5.强氧化剂制备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备弱还原剂:2Fe3++Cu=Cu2++2Fe2+;则判断出氧化性Fe3+>Cu2+

四、一般与特殊的思想

任何事物与同类事物之间有普遍性(共性)一面,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例如卤素单质氯气、溴、碘都能与水发生歧化反应,但氟气与水发生的反应却是置换反应。因此,学习化学在重视通性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个性(特殊性)的把握,方能全面把握物质的性质。

五、化学实验思想

1.实验顺序思想。装置顺序一般按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接口顺序一般按洗气装置“长”进“短”出,量气装置“短”进“长”出,干燥管“大”进“小”出。操作顺序一般按仪器组装连接→检验气密性→加药品→反应开始→拆卸仪器→其它处理。加热实验要注意酒精灯点燃和熄灭顺序。

2.取、加试剂思想。加入试剂时,一般先加入固体物质,再加入密度小的液体,后加入密度大的液体。例如:制取乙酸乙酯时加入试剂顺序“乙醇→乙酸→浓硫酸”。

3.实验优化思想。实验要从药品(常用、廉价)、仪器(简易)、操作(简便)、污染、反应速率以及原料的利用率等诸多因素出发,考虑实验的可行性,选择最佳途径进行实验。化学思想是化学最基本的知识,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是解答化学试题最基本的理念。中学生在学习和复习化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构建自己的化学思想,养成化学学科的素质,这是学好化学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刘永和. 中学化学的学科思想,《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7.

[2] 董海. 浅谈化学学科思想方法解决问题[J]. 化学教学,2007(04).

[3] 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王后雄. 化学方法论[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篇5:高一英语学科工作总结

自从接上了高一的课以来,本人更积极地去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下面是本人对一学期教学工作的一个总结: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课前准备,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课下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单词是英语中的基础,我紧抓单词的听写,争对于本册英语单词进行了单词记忆赛,并及时给优秀学生颁发奖品,在巩固他们基础的同时提高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高一的学生基础比较差,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用最简易的语言授课,争取让学生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掌握得最好.在复习过程中是非常枯燥的,所以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英语课堂既是吸取知识的主战场,又是内化技能的练兵所,但有限的时间无法使学生们充分把这些技能和知识据为己有并消化吸收。课后做到多和学生交流接触,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他们对课堂上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复习。没有课后练习的复习巩固,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效率就提不高。讲课生动有趣我在讲课时,尽量讲得生动有趣,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经常给学生穿插一些英文歌曲、欣赏一些外国电影、幽默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学期来,阅读在英语特别是考试中占的比例很大。而本人所教的三个班的学生阅读能力都不是特别好。在今后阅读理解的复习是一个重点,复习时我应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大。阅读速度要求每分钟48.5个词以上。2让其训练的题材应多样化。包括日常生活、风俗习惯、人物传记、文化教育、社会、史地、科技、政治、经济等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某种题材。

3体裁多样化。包括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4.让其了解阅读理解的主要题型

5.掌握必要的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

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秀美

篇6:高一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一、组员分析:高一历史组一共有7名成员,其中2位天津支教教师,一名高级教师,3名教坛新秀,一名年轻教师。可以说是老中青相结合,互补,我想在这样的搭配组合下,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一定不负众望,取得圆满的成绩。

二、师德方面:本学期高一历史组严格遵守《和田地区第二中学师德师风实施意见》,并且严格按照意见的内容要求自己。

三、教学方面: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同行之间经常碰头,以统一教学的进度。本组教师面对自己的教学从不推脱,认真做好了三备六好一总结,教学重难点突出,对于交给的任务从来不讨价还价,尤其是对高一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及时准确,把握命题的方向,并把学考的动向贯穿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课标和考纲并将有效的技巧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也不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在教研过程中,我们重点讨论了有效教学,而且将有效教学的方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效果比较理想。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重点研究和落实的,在每一次的备课组活动中,我都会了解落实的情况,因为必修三的内容的相关调整,模式有所改变,但是不影响整个历史教学模式的实施。每周我们都对教案和学生作业进行详细的检查,不足之处及时的指正。

作业方面则要求适量和精确,要作到及时批改和及时的讲评。辅导方面:辅导也是分层教学的一个明显体现,在其中我们要求教师不得拒绝学生的任何辅导要求,在辅导的过程中,要作到耐心和细致,直到学生弄懂该题为止测试要求全收全批,对成绩进行及时的登记,并且作出分析,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改进。

师徒结对方面:每一周检查师徒结对听课记录,了解存在的问题和疑惑,对师傅和徒弟提出相关的要求,尤其是徒弟要虚心、好学,充分利用此次锻炼的机会。

四、备课组活动方面:严格按照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工作计划进行,

由于5月自治区专家来我校进行观摩,后期的计划就打乱了,但是我们仍然坚持集体备课,说课、充分利用两位支教教师的优势,不断的给我们予以指导和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组成员都能够虚心就接受和严格的改正。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作用,,为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方面、教材方面、考纲方面、高考试题汇编方面的培训,以便让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教材和进行有效的教学,我们的支教教师更是毫无保留的对我们进行传授,作为备课组长,感谢支教教师的无私奉献,让我们也学习到了很多。

本学期的各项工作虽圆满结束,但是我们仍然要去反思,在自己的工作中,还存在那学不足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更加艰巨的任务,我们会不断的进取和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感谢学校领导的关怀,感谢教研组的正确领导,我们一如既往为了学生的未来不断努力。

本学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校领导、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历史备课组活动按时、有序召开,时间是每周三,每位老师都积极准时参加,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学校安排经常组织老师对新课程标准、课改理论进行学习,使老师初步把握新课程的基础理念,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内涵,并充分利用每周一下午的备课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做到课堂教学的完全公开,逐步形成了互相观摩、积极研讨的好氛围。学校的公开课活动比较多,所以给我们老师一个很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也促进了新课改研讨氛围的初步形成,使教师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更要细心专心全心去做好学好新课程改革。

(二)科学规范常规管理,保证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1、备课方面:积极开展“备、上、说、评、写”为形式的“常规教研”活动。全组教师都能在深入地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写好规范、详细的教案。

2、作业布置方面:本组老师都能按要求布置作业,导航和填充图册,并要求在课上严格、独立、认真、保质、保量完成。

3、抽查识记情况:每节课上新课之前,先检查上节课的知识识记情况,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更好地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4、听课方面:积极承担学校开展的研讨课任务,老师还承担学校研讨课;本组老师按规定完成听课任务,经常互相听课,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进行有目的地评课。

(三)抓好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教学形式疑问化和开放化。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设计程序式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进行探究发现,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新问题,向学生介绍问题的条件,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而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出结论,教师及时点评小结,指出最佳途径,揭示正确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训练化。教学本身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技能,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认识、理解、练习、再认识、再理解、再练习……。最后达到熟练的过程。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里我们提出几个思考:如何让教师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让教师尽快地转变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起主体作用,而教师只在课堂上重视引导点拨?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在历史学习中又能感觉到无限的快乐?如何让学生既能锻炼能力,又能在考试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倒翁”?这些问题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方向。

篇7:百花奖高一英语学科课堂观察总结

伴随着新型课堂评价方式的实施,我们顺利地完成了第27届教学百花奖课堂观察的任务,收获颇丰。课堂观察是一种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形式,通过学习和学校培训,我们在进行课堂观察前作了如下准备: 首先,我们在学科组内确定了观察小组及观察任务,按照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我们把人员分成4组:每组负责一个研究纬度,并开始制定英语学科常规课堂观察量表,研讨各个维度的有效观察点。

第一组:教师教学维度: 组长:王怡武

组员:陈靖波、吴斌 第二组:学生学习维度: 组长:韩玲

组员:杨春萍、高跃 第三组:课程性质维度: 组长:李忠芬

组员:刘天姝、李秋爽 第四组:课堂文化维度: 组长:张立华

组员:续忠斌、王楠

根据组内的两周的4节英语研究课和汇报课,我们运用所制定的量表进行了课堂观察尝试。经过尝试,还有刘玉新主任的专家指导,各小组经过修改,基本确定了更加可行的课堂观察量表。在宋冠男老师确定授课内容后,我们各小组依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明确观察目的、观察重点,并制定出了针对本节课的观察量表。同时高三的部分老师也加入到了我们的课堂观察小组,加强了我们的专业化评课队伍的力量:

东北师大附中第27届教学百花奖英语课堂观察 高一英语学科组课堂观察分组

第一组:教师教学维度: 组长:王怡武

组员:陈靖波、吴斌、张川川

第二组:学生学习维度: 组长:韩玲

组员:杨春萍、高跃、李宏泽、李潇君 第三组:课程性质维度: 组长:刘天姝

组员:李忠芬、李秋爽、仇砚侠、李海涛 第四组:课堂文化维度: 组长:张立华

组员:续忠斌、王楠、曹进

课后,负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的小组代表——王怡武、韩玲、刘天姝和张立华老师进行了专题发言。对于这种课堂观察的方式,我们是一次尝试,尽管我们做了课前的准备,事先拟作了观察量表,课上做了有针对性的观察,收集了相关数据,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利用课堂观察的新型评课方式,真正实现专业化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必由之路,教师专业发展更主要的是在教学专业中的实践—反思。我们在不断的最求理想的教师行为: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有效运用语言、坦诚地对待学生、谨慎使用表扬、是优秀的问题解决者、清楚地讲授、组织实在的互动(艾里奥特Elliott 2000)。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和个体的生命体验,是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我们会不断追求,是自己的每一节课都能成为一堂好课(叶澜):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道德与生活的立意)•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兴趣与难度)

•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学得与习得、课堂资源的丰富性)•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学生导向、避免不必要的表演)

•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抓住一二个细节、解决一二个问题、留下一二句名言)对课堂观察的反思:

1.在整个课堂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是合作者,互相促进。教师教学的时候,常常沉浸在既定的教学目标、过程以及教学效果中,以至于很难发现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这正是“当局者迷”的弊端;而作为旁观者的观察者,自然可以从授课教师的枷锁中摆脱出来,清晰地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观察得出的结论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的经验和方法,这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宝贵材料。教师们在课堂观察中不断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课前预设与课堂实施不会完全相同,课后反思是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的课堂跟事先设计的计划总是有区别的,因此对计划进行调整是课后反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观察者要与授课老师共同讨论课上计划实施的情况,利用课堂观察中提炼的经验和教训改进教学。

3.一堂课由不同的阶段组成,观察者评价教师授课效果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授课的精确性和流畅性;二是教师控制和学生自我控制的程度。

篇8:高一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总结

本次高一年级月考是学生进入高中后进行的第一次正规考试。这次考试不仅有利于了解学生初中的知识基础和入学一个月来的学习状况,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有利于高一年级组历史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及行为。为此特对本此考试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一简单分析与总结:

一、关于月考试题

本次月考试题共两大题,28个小题,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查范围为第一单元;题目表现形式比较灵活,文字、图片、表格等均有体现;设问角度多样,如原因、影响、特征、评价等。本次考题最大的特点应该是非选择题材料基本以古文为主,所考以记忆性的内容较多。

二、关于学生答题存在问题的思考

从成绩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的同学选择题失分相当严重。可见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和基础观点掌握不够到位、认识不够全面,以致作出选择时答案也是模棱两可,准确率偏低。在非选择题上,更是损失惨重。排除部分同学完全没有认真听课和考前背书的情况,仍然有很多同学对于教师课堂讲授过程中所强调的重点问题没有留意和及时掌握消化,答题的采分点不清晰、边缘化。

通过分析学生的试卷,我认为学生在历史考试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有:

(一)客观方面:

1、初中教学不太重视历史,而且实行开卷考试,所以不少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2、高中历史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学习、练习;

3、必修一教材内容较为简略,但练习册与试卷考题却比较灵活多样,有一定难度,而且目前仍有许多班级的学生没有练习册的情况;

4、我们在上课过程中,有可能对某些知识的讲解不到位,未能说清道明,也因以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占用了学生的大量时间,却没有能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如非选择题训练的强度和效果不足,缺乏答题技巧和规范的讲解、强调。

主观方面:

1、学生对高中历史的认识及历史学习方式、方法仍停留在初中阶段,认为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只要临考前突击一下即可,因而平常看书少,理解不深,没有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虽有些学生平常也较努力,但学习方法仍停留在初中阶段简单的机械背诵的基础上,不注意理解相关概念和结论,不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影响了学习效率。

2、部分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感到有畏惧心理,认为高中历史概念抽象,又千头万绪,要学好的难度很大。

3、还有部分学生文理 分科的思想特别强烈,对文科的历史学习完全抱着应付的态度。上课聊天、睡觉、看课外书,学习历史的态度极其不端正、不认真、4、多数班级的学生仍没有练习册,造成这些学生无法测验自己对课堂所学的掌握情况,甚至迎合了部分学生懒惰的心理。

5、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平时甚至考前也懒于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知识点,以致考时脑袋里只有模糊的印象或者一片空白,从而造成非选择题的作答张冠李戴、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适当进行限时记忆,及时掌握教学要求,达到教学目标。

篇9:高一语文学科总结

一、基础知识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三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穹庐(qiōng)

廪食(lǐ)

扶辇(niǎn)

颤(chàn)栗

B.窥视(kuī)

单于(chán)伏弩(nǔ)

诡言(guǐ)C.赏赐(chì)蛮夷(yí)

自刎(wěn)

嗔(chēng)怪 D.斧钺(yuâ)

喟然(wâi)

赦罪(shâ)

阏氏(yān)

2.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书豪在其职业生涯首发的前五场比赛中,目无全牛,组织有方,率领球队连战皆捷,迅速成为球迷的新偶像。

B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他的公司终于成功上市,个人资产已经跃居该省首位,但他却深感自己知识欠缺,身无长物,决定继续到大学深造。

C.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全体住校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电视机前集体收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节目。

D.这次选举,本来他是大有希望的,但是由于近来的所作所为,使他颇受争议,深孚众望,民调随之反转,本来稳赢,结果落选。可见互联网时代的民意如水。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C.人社部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人士,方案成熟后,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D.上午八点钟,当他和自己同甘共苦、一路走了半个世纪的老友一起搀扶着登上主席台时,全场掌声雷动。

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B.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数:屡次。C.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益:更加。D.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徙:升职。

5.下列语句中划横线的“以”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3分)例: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A.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6.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3分)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乃设九宾礼于廷

高中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三分)

漫议中国“鼎”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记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粘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政治引申意义。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三足鼎立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它呈长方形、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还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 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在我国已传承至今。

由于自古以来,鼎就是我国一种庄严的重要礼器,象征着祖国昌盛、稳固、团结、统一和权威,亦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故在当今一些重大外交场合和国家的一些重大政治活动中,都会由鼎来唱主角。上世纪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该鼎的整个造型,雄伟祥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

7.下列对“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鼎最初是古代炖煮和盛放食物的烹饪之器,后演变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B.鼎最早是用粘土烧制的陶鼎,大约在4000年前发展为青铜铸造的铜鼎。C.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见证了中华古代文明,又传承了中华悠久文化。

D.鼎上的铭文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所以“鼎”是比其它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8.下列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国君或贵族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当代在一些重大的政治、外交活动中,也会有鼎的身影:足见鼎是一种重要的礼器。B.李泽厚认为,鼎器质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

C.商灭夏,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周灭商,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这说明鼎已

高中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经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

D.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的青铜器,鼎上的铭文记载了当时的许多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史实,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B.“鼎”字经过多种字体的演变,但至今仍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形体特点,又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诸多意义。

C.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大方鼎。

D.“世纪宝鼎”以其特有的姿形、纹饰、金文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作为礼器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三、文言文阅读(21分)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

三十年正月,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

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四年,以疾辞归,敕赐药物,存问备至。延佑元年,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节选自《元史》)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B.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C.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D.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授”指授予官职,“除”指罢免官职。

高中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B.“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C.“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

D.“丁内艰”,意为遭逢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曾擅长外交,成绩卓著。他两次出使安南,坚持原则,注重礼节,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B.梁曾事君忠勤,深得信任。皇帝为表彰其出使安南之功,解衣赐之,这引发了阿里的不满,皇帝也认为梁曾只是以口舌之利,大胆妄为。

C.梁曾为官清廉,不贪钱财。安南送给梁曾许多贵重礼物,梁曾拒不接受,这让他后来得以在皇帝面前坦然应对说他接受安南财物的谗言。

D.梁曾恪守礼制,不肯苟且。梁曾出使安南,坚持要从中门入城;他还建议按照礼制施行居丧制度,他自己因服丧未满,拒绝到潭州赴任。13.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7分)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5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满江红 宋.辛弃疾①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②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③,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已年届40,是他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緉liǎng,相当于“双”③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由江行沿途所见山水引发回忆,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

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的忧愤,而且表达了自己无奈之感。

D.“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甫的诗句“吴楚东南坼”,贴切表现出江行所见景象的壮阔。

15.这首词蕴含着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6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高中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梨花箱

李德霞

奶奶上山挖野菜,回来时滚了坡,两条腿就不能动了。

父亲把奶奶背到金先生家,金先生看过后说:“人上了岁数不经摔,回家慢慢调养吧。调养得好,兴许能送个屎尿。”

奶奶的腿,被金先生判了死刑。父亲又把奶奶背回家。奶奶原来住西屋,父亲的腿还没迈上台阶,背上的奶奶就喊:“雷劈的,西屋照不了多少日头,你想让我早点死啊!我住北屋!”

父亲看看母亲,母亲说:“就依娘。”

北屋是倒炕,离窗户远。奶奶说:“给我弄张床,我睡窗口那边。”父亲和母亲“吭哧吭哧”从下房挪来那张老式木头床,摆在窗口前,铺好被褥,扶奶奶躺下去。奶奶很满足,很惬意的样子。奶奶似乎把支使父亲做这做那当成了乐趣,刚躺一会儿,奶奶又说:“去,把我西屋那边的梨花箱搬过来。”

梨花箱是奶奶的陪嫁品,梨木做的,上面画着一朵朵梨花,煞是好看。梨花箱里没啥值钱的东西,全是奶奶打了补丁、磨成毛边的旧衣裳。破归破,旧归旧,可一件件洗得干净,叠得齐整。父亲搬来梨花箱,放到奶奶够得着的地方。奶奶闭上眼安静地睡了。

吃饭了,父亲端来玉米糁子糊糊。奶奶爱吃煮烂了的土豆块,父亲就多捞几块沉在碗底奶奶一看父亲手里的稀饭,脸一板叫:“雷劈的,你要饿死我吗?我不喝稀的,吃稠的„„我吃玉米饽饽!”

父亲不敢还嘴,陪着笑端走稀饭。回到西屋,父亲一脸疑惑地对母亲说:“咱娘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咋就不讲理了?”母亲边做玉米饽饽边说:“昨天咱娘还活蹦乱跳的,一下子不能动了,换你,心里能好受?她不拿捏你拿捏谁?”

母亲做好了玉米饽饽,父亲趁热给奶奶端过去。父亲搁下碗,扶奶奶起来,拉条板凳坐在奶奶床边。父亲想和奶奶好好说会儿话。奶奶并不领情,瞪一眼父亲,凶巴巴地嚷:

“我吃饭,你看着,你让我怎么往下咽?几年的私塾白念啦?”

父亲灰了脸,急急地走开。从此,父亲再给奶奶送玉米饽饽,搁下碗就走,他怕惹奶奶不高兴。

转眼,几天过去。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了?”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金先生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眼神怪怪的。金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可不能亏了老人的肚子啊。”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父亲涨红了脸说:“我娘不喝稀的,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伙食了,咋就亏了肚子?”

“那就好,那就好。算我没说。”金先生讪笑着,走出门去。父亲瞅着金先生远去的背影,啐口唾沫说:“呸,医术不行,毛病不少。”母亲说:“要不,你后天跟队长请个假,送咱娘去镇里看看,千万别耽搁了。”

第七天一早,父亲借来毛驴车,拴在大门口。母亲刚好蒸出了玉米饽饽,父亲端着热气腾腾的饽饽走进北屋,进门就说:“娘,吃饭了,吃完饭我们带你去镇里瞧瞧。” 没人应。

父亲往里一看,手一抖,碗“啪”地碎在地上,两个玉米饽饽滚到当地„„ 奶奶死了„„

村里人都说,奶奶活着刚强,死也刚强,硬是没拖累父亲母亲几天。

高中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出丧回来,父亲和母亲收拾北屋。挪开奶奶睡过的那张木头床,父亲一眼看见藏在床头下的梨花箱.父亲很懊悔,懊悔没把梨花箱随奶奶葬进坟里。梨花箱打开,父亲和母亲惊呆了。里面没一件奶奶的旧衣裳,全是掰开晒干的玉米饽饽!母亲含泪把饽饽拼了又拼,数了又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正好二十四个。母亲低声啜泣:“咱娘„„她是饿死的呀!”

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

16.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6分)

17.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奶奶这一人物形象。(6分)

18.文中划线句子极尽笔墨描写“梨花箱”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

19、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苏轼《定**》中写词人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拄着拐杖从容前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写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眺望,感慨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了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竟无语凝噎。(4)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6)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①。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②。所以,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③。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六、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高晓松在《184天监狱生活实录》说:“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著名诗人汪国真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也有人说遥远的只是诗,生活中近的才是现实,我们要立足眼前的“现实”。

读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生活,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中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语文考试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B A项中的“穹”读qióng,廪lǐn;C项中的“嗔”读chēn;D项中的“喟”读kuì。

2.A B“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C“七月流火”是天气热极转凉的转折,是从最热开始转凉,D“深孚众望”指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

3.B A,项缺少主语,把“使得”去掉。C,缺少宾语,在各界人士后加“的意见” D,缺少介词,在“当他和”后加“与” 4.D, “徙”指调动官职。

5.C.例句的“以解释为“因为”,C项的“以”也解释为“因为” 6.C,ABD都是状语后置句。

二、论述类文本答案

【小题7】D项,原文“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说明并非只有鼎才有铭文,也不能说鼎因有铭文而是“比其它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故选D。

【小题8】B原文“是我国青铜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不能说“我国古代青铜器中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故选B。

【小题9】A项,“大篆铭文”只是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故选A。

二、文言文 【小题10】C

【小题11】A“除”指拜官

【小题12】B此题B项,皇帝怒斥了阿里,肯定了梁曾的功劳。故选B。

13.翻译(1)有人进谗言说梁曾接受安南贿赂,皇帝用这件事来询问梁曾,曾回答说:“安南把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赠送给我,我没接受,还给陶子奇了。(2)略。文言文翻译: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因考核及格而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任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第二年被授予南阳府知府。南阳在宋末属边疆地区,桑柘树尚未长成,而每年(这时候就)要征收蚕丝,百姓为此感到很困苦。梁曾请求折算成布匹来交纳,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

三十年正月梁曾到达安南。其国都有三座门,中间的叫阳明门,左边的叫日新门,右边的叫云会门。陪臣在郊外迎接梁曾等人,将从进日新门进入。梁曾特别生气地说:“奉皇帝命令而来,不从中门进入,这是我有辱君命。”立即回到驿馆。不久,该国又打开云会门请梁曾进去,梁曾又坚持不进,后来才从阳明门迎诏进城。梁曾要求陈日燇亲自出来迎诏,讲明元朝重右的礼节。用书信的形式和陈日燇多次交流,详细地宣布天子的威德,劝告他们的国君入朝。世子陈日燇深为感动佩服。三月,让安南国相陶子奇等随梁曾到朝廷请罪。并献上万寿颂、金册表章、土产,还拿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送给梁曾作为礼物,梁曾拒不接受,将原物交还陶子奇。八月回京师入宫见帝,献上与陈日燇往来议事的记载。皇帝非常高兴,解下自己的衣服赐给他,右丞相阿里认为这样不对,皇帝生气地说:“梁曾两次出使外国,用言辞平息了战争,你怎么敢这样呢?”有人进谗言说梁曾接受安南贿赂,皇帝用这件事来询问梁曾,曾回答说:“安南把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赠送给我,我没接受,还给陶子奇了。”他于是乘驿站的车马赶回淮安上任。他到任后在淮安兴办学校,整肃风俗,河南行省有疑难的事,都委托曾商议。

大德元年,(梁曾)被授予杭州路总管,(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写成法令。四年,母亲去世,归家守孝。在这之前,守孝的制度没有施行,他上奏按礼实施守孝制度。七年授潭州路总管,因服丧期未满没

高中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赴任。不久召回京师,因为母亲灵柩尚未下葬而推辞,扶灵柩北上。四年因病辞官归乡,皇帝下令赏赐药物,慰问关怀很周到。延祐元年,回至汴梁,因病不再复职,居住在淮南,闭门不与宾客交往,每天以读书史为乐。至治二年逝世,享年八十一岁。

四、诗歌

14.B“归隐田园”错误

15.感情:①大半生不如愿的失意与无奈。“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表达了作者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忙忙碌碌却终究是自己无法左右的“常为客”的失意与无奈。②渴望建功立业却又因未如愿反先老而遗憾。下阙通过写曹操、刘备抒发了作者既渴望能如英雄一样建功立业,又因“旌旗未卷头先白”而遗憾。③对人事多乖的感叹。“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表达了作者对命运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叹。(每个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时光匆匆,人生如梦 也可酌情给分。)

五、文学类文本

16.奶奶上山挖野菜摔断了腿——奶奶要住北屋,并要吃玉米饽饽——奶奶把粮食藏在箱内——奶奶被饿死

17.形象:勤劳 分析:上山挖野菜;善良,分析:把粮食留给家人;刚强,分析:宁愿被活活饿死也不愿拖累家人(言之有理即可,每点两分)

18.作用:1.(情节)为故事的展开做铺垫,埋下伏笔 描绘“梨花箱”为下文奶奶藏玉米饽饽这一情节做铺垫。

2.(人物)丰富人物形象。通过对“梨花箱”的描绘可看出奶奶是一个勤劳简朴的人,丰富了“奶奶”这一人物形象。

3.(主题)梨花箱虽然破旧但奶奶仍很看重,反映了即使在贫困的年代人们依然热爱生活,依旧关爱自己的家人,与小说的名字相照应。19.略

20.①处处都有灯笼张挂 ②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 ③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六、作文

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它暗示此题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实写,比如写向往某处风景名胜;虚写,则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写对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等。可以写到远方旅行,也可以写远方诱人的风光美景、人文历史。但根据材料里“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的提示,写“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向往”。因此,话题“远方”可以理解为“理想、目标和某种理想的境界”。参考立意:(1)远方的诱惑在不断激励我们远行。(2)远方是人生的理想,远景是人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远行是在生命的高度、气度、厚度三度空间的修炼中一步步靠近成功彼岸的过程。(3)立足现实,把握眼前的生活。(“现实”角度)

上一篇:员工导购消防培训资料下一篇:最美的旅行在路上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