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现代教育报心得体会

2024-04-19

读现代教育报心得体会(共9篇)

篇1:读现代教育报心得体会

读现代教育报之罗春de心得体会——创新教学

今天在图书馆我认真阅读了现代教育报之罗春老师的报道这篇文章。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懂得创新,与时俱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你是我的大呀大中国,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民族的情怀温暖我的心窝,点燃我爱国的火,火火火„„山东山西分两边,广西广东左右站,两河两湖还在中间,美丽上海和重庆,厚重北京和天津,还有我的家乡四川„„”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苹果版《大中国》地理教学视频,最近几天在网络串红,四天点击率破55万。这是文章中对罗春老师改编小苹果制作教学视频的效果的表达。从这里可见,教学创新很重要,罗春老师的大胆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从死记硬背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到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好记好背,也朗朗上口。

罗春老师还说:“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不仅仅是地理知识的传递,还应该加入一些人文情怀。这个视频不仅是要让学生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更多还想给学生传授一个观点,我们是一个大中国,要爱祖国,爱家乡。”在这里,不仅仅是创新教育,更是爱国教育。用创新的方式,不仅给学生传授了教学,更是用创新的方式传递爱国主义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教师要灵活掌握课的内容,不一定要完全按课本上的内容讲授,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知识点外,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的是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课的信息,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的内容中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了,创新教学就不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就要选择有利于创新的课的内容。罗春老师的例子是最好的证明,我们这些师范生,以后从事教育行业,也应如此。

教师是让学生变成聪明的人的引路人,创新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只有认清信息时代的教育要求,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教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才能落实到行动,从而在课堂上进行适应新形式的创新教学。

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的优势。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篇2:读现代教育报心得体会

——读《中国教育报》有感

开发区辛安小学王金萍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作为一名一线农村教师,我与《中国教育报》相识已有10余年。但真正潜下心来研读是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去年非常荣幸由教育局统一订阅此报,怀着一份感恩之心和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翻开了这份报纸,没想到它的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强,为我开辟了一条拓宽自己教育视野的新途径。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它的宗旨是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传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和经验。她为教师开辟了一条拓宽自己教育视野的新途径;她使教师增长了很多见识,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和路线,接触了更多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潮,了解到了更多的地区的教育现状;她让教师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党的关怀下,中国的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她办有丰富多采的各类专刊,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教育工作者;她以高品位的知识性、趣味性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刊登的师德教育,德育,课改,教育功能等等,教师们百看不厌;她能及时反映广大教师的呼声和建设,让教师感觉这里就是自己的主心骨。中教评论、观点等栏目也是老师们喜欢的,它针对近来发生的一些教育热点问题展开评论,执笔的评论者都是高手,他们对教育的见解,对社会、家庭对教育的认识和期盼特别的关注,深入地有针对性地把当前的一些问题摆到纸面剖析,或赞扬、或叫板、或批判,谈出自己的观点。评论栏目能把老百姓的心声倾诉出来,让人找到同感,看了非常的痛快。每一个板块有每一个板块的风格,每一个栏目有每一个栏目的作用,这就是《中国教育报》。对待这样一份与职业息息相关的报纸,老师们感到格外的期盼,每每在课余时间,都会看到老师们翻阅她的身影„„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它的宗旨是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传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和经验。同时,它又针对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的案例指导和方法介绍,使得每

次阅读它都会感觉受益匪浅,收获充实,并且让自己的思想产生一次次震荡与洗涤。

反观我们的教育,大家每天尽心又尽力,也在搞教育,但我们却没有看到教育的真谛和本真。学校没有活力,教师没有激情和精神追求,学生还在为分数苦苦挣扎,校长为一些杂务纠缠。教育的意义完全丧失。更为甚者,教师和学生就像学校的匆匆过客,来去匆匆,没有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成长。

在《中国教育报》上,很多名校长和名师的事迹让我感动不已,也羡慕不已。与他们的“对话”让我明白自己的责任和追求。那些读书的校长,那些有思想的校长,一直会成为我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教育之重,关乎家庭,更关乎国计民生。教育之影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更在每一个世界公民的身边和心灵。

阅读《中国教育报》让我对自己习以为常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不同的视角去看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对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正确的把握,对如何有效地做好学校管理工作有了更为深度和广度地思考,我要将这种学习延续下去,让它也一步步见证着自己的成长„„

沐浴着教育改革的春风,我们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更有信心。正如一位智者所说的那样:学习只有终身、没有终点;只有毕生,没有毕业。我们学校老师们将继续以《中国教育报》为友,认真学习、潜心研究,汲取养分,不断提升,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中国教育报》使我增长了很多见识,接触了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潮,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和路线,让自己提高了不少。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每个社会人都将面临知识获取方式上的一场巨大革命。对教师而言,信息获取的多少,决定了其知识更新的速率,而知识更新速度的快慢,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知识的储量。如果教师仅仅依靠几本教材、几册教辅书或有限的几次培训,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这就要求我们自我加压,自觉更新知识,不断“充电”,使自己的知识量从传统的“一桶水”变为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唯有自觉学习,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压力与挑战,同时也迫使我们去不断探索。渴望成功、少走弯路是每位课改实践者的期盼,如何实践课改、适应课改,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在这方面,中国教育报为我们及时提供了各种丰富的课改资讯,为教师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让我们基层教师大开眼界,可仿可学。

当然我也有觉得美中不足的地方,《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它的宗旨是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传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和经验。如果中国教育报改版,我希望中国教育报为我们及时提供各种丰富的课改资讯,可刊载一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经典课例和教学案例,给我们基层教师提供一些可仿可学的教学资源,学习许多同行的经验和智慧,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想我们不但要走出去,接触一些新的的教育理念和思潮,深入的理解了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和路线,同时,更要注重自己所教学科的业务能力的提高,使自己横向、纵向得到全面发展,相比较衡量之下,今年我又订阅了更贴近自己学科教学的相关刊物。

正是不断充电学习,让我这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有了新的领悟,沐浴着教育改革的春风,我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更有信心了。正如一位智者所说的那样:学习只有终身、没有终点;只有毕生,没有毕业。我将继续以报刊为友,认真学习、潜心研究,从中吸取更多的养分。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改变不了世界,但它能影响读书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读一本好书,如饮一盏好茶,它的气息会从心底弥散开去,顺着经脉到达身体的每个角落,有如爱莲绽放的喜悦。

我爱 和老师们说,读书要广,五谷杂粮兼食,才能让我们长得健康。当然也要精,对一个切入点深读下去,深读,也是慎独,君子慎独。

读书不是在人面前摆摆“我要读书了”的样子,而是给自己看,给自己的心看。这就是读书慎独。

读书是广泛的汲取智慧,同时也是照应自己的思想,对自己生命的思考、追问。让自己的精神跳出矛盾纠缠,以理性和良知,滤去思想中的浊物与杂质,将纷繁推演成慢镜头,在自己心灵的屏幕上放映出来,静心凝视,体味事理,关照人情,将种种感受化作人生体验,以此扩充心灵,丰富人生经验。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读得多了,知识也慢慢多了,明白整理了,也就会少走弯路。

当把读书视为精神的必修课,当成人生的享受,即使我们依旧平凡如叶,仍能把自己引向有花鸟树木、有蓝天白云、有繁星明月的地方。纵然是独自散步,也不会寂寞与孤单,有心而识灵魂,有梦而知远方的天空总会有一道灿烂的彩虹。

一朝牵手 终生受益----读用《中国教育报》心得体会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它的宗旨是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传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和经验。她为教师开辟了一条拓宽自己教育视野的新途径;她使教师增长了很多见识,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和路线,接触了更多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潮,了解到了更多的地区的教育现状;她让教师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党的关怀下,中国的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位终生的朋友

我校已经订阅《中国教育报》十余年,也是教师们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她办有丰富多采的各类专刊,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教育工作者;她以高品位的知识性、趣味性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刊登的师德教育,德育,课改,教育功能等等,教师们百看不厌;她能及时反映广大教师的呼声和建设,让教师感觉这里就是自己的主心骨。中教评论、观点等栏目也是老师们喜欢的,它针对近来发生的一些教育热点问题展开评论,执笔的评论者都是高手,他们对教育的见解,对社会、家庭对教育的认识和期盼特别的关注,深入地有针对性地把当前的一些问题摆到纸面剖析,或赞扬、或叫板、或批判,谈出自己的观点。评论栏目能把老百姓的心声倾诉出来,让人找到同感,看了非常的痛快。每一个板块有每一个板块的风格,每一个栏目有每一个栏目的作用,这就是《中国教育报》。

对待这样一份与职业息息相关的报纸,老师们感到格外的期盼,每每在课余时间,都会看到老师们翻阅她的身影„„ 一份动态的教材

我始终感觉,教材、教辅书本身是静态的,只有教师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才能动态的运用教材。有限的几次教师培训,达不到与时俱进的要求。而由于教师职业的性质,让教师真正坐下来看看电视了解教育动态的时间很少。《中国教育报》就弥补了这些不足,她是动态的、多元的,每日都有新的内容;她方便携带,备课之余可以看,课间也可以看;她方便阅读,法规政策、学校建设等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反复揣度,并且方便摘抄。一份毕生的收获

读书是一件对毕生有益的一件事,读书是每个教师毕生应坚持的一件事情,只有读书才能成长,只有成长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对于一个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来说,阅读《中国教育报》,是有很大教益的。如何读?怎么读才更有效?勿庸质疑,她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参考,她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我们读书,还有针对性的刊登一些一线学校读书故事和一些教师的读书笔记,这些使她更加贴近了我们的生活。

沐浴着教育改革的春风,我们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更有信心。正如一位智者所说的那样:学习只有终身、没有终点;只有毕生,没有毕业。我们学校老师们将继续以《中国教育报》为友,认真学习、潜心研究,汲取养分,不断提升,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它的宗旨是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传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和经验。同时,它又针对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等

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的案例指导和方法介绍,使得每次阅读它都会感觉受益匪浅,收获充实,并且让自己的思想产生一次次震荡与洗涤。

记得那次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过一篇有关成都实验小学校长陆枋的报道,感触颇深。陆校长是一位外表优雅柔弱而内心坚定强大的人。她将所从事的教育视作生命,“教育”已经完全融入了她的血脉与灵魂。一方面,年轻的陆校长用一个“雅”字,将学校的精神和内涵全部包融和诠释——“男教师要儒雅,这与勇敢、创新不矛盾;女教师要优雅,志存高远而不是无所求的宁静;学生要文雅,有教养,懂得做人的基本礼仪。”

另一方面,陆校长的教育梦想也盛开了美丽之花。很多坚守教育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教育梦想,或者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命和谐的课堂,或者经营一所学校,为师生开辟精神的家园。而陆校长的办学理念是让全校师生“ 智慧并快乐地工作,清新而优雅地生活,共造雅致的人生”。陆校长是幸福的,她的师生也是幸福的。

反观我们的教育,大家每天尽心又尽力,也在搞教育,但我们却没有看到教育的真谛和本真。学校没有活力,教师没有激情和精神追求,学生还在为分数苦苦挣扎,校长为一些杂务纠缠。教育的意义完全丧失。更为甚者,教师和学生就像学校的匆匆过客,来去匆匆,没有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成长。

在《中国教育报》上,很多名校长和名师的事迹让我感动不已,也羡慕不已。与他们的“对话”让我明白自己的责任和追求。那些读书的校长,那些有思想的校长,一直会成为我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教育之重,关乎家庭,更关乎国计民生。教育之影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更在每一个世界公民的身边和心灵。

阅读《中国教育报》让我对自己习以为常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不同的视角去看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对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正确的把握,对如何有效地做好学校管理工作有了更为深度和广度地思考,我要将这种学习延续下去,让它也一步步见证着自己的成长„„

篇3:读现代教育报心得体会

踏上宝岛台湾,我们先后参观考察了桃园信义国民小学、坪镇国民中学、高雄五福国民中学和建国国民小学。面对众多教育界的同行和生气勃勃的校园,忽然觉得,历经风雨沧桑,中华教育之风仍是一脉相承,尽管驻留时间仅十天,但台湾的基础教育却在我心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记。

一、基础教育:以人为本,弘扬传统

台湾的基础教育,遵循“有教无类”的古训,普及率相当高。所到学校都能看到孔子像和他的语录。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群、美均衡发展之健全国民为宗旨。分为基本教育(国小)6年,初中教育(国中)3年,国小、国中合称为9年国民教育。国中学生毕业后可以依照意愿,入学考试后分别升入高中、高职、中专或高级进修补校继续就学。

台湾中小学校的行政机构设置很简单,学校设校长一名,下设几个处室:教务处、训导处、辅导处、学生事务处、总务处。各处室分设几个组,组长由老师担任。此外,学校还设立社团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学校不设副校长职位。

台湾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独立人格和生活能力的锻炼与培养,适龄儿童严格实行按学区就近入学。我们走访过的学校里都挂着一张附近社区地图,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认得回家的路。放学时几乎没有家长在校门口接孩子,所有学生都背着书包排着队依次离校,与大陆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热闹场面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引人深思。

1. 务实、人性的办学理念。

台湾国民教育学校是实行校董事会监管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由校董事会聘任,而非政府任命。台湾教育以人本为宗旨,以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健全国民为目的,所以,每所学校都确立了人性化、具体务实的办学理念。例如,桃园信义国小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学校是儿童学习的乐园,提供儿童充实的课程内容,个个儿童培育成快乐的天使;平镇国中校长的办学理念是把每一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2. 浓厚、细腻的校园文化。

台湾学校校园虽然并不都是气派豪华的,但每一所学校都非常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各校都有荣誉陈列室,乃至校史室。校园内的走廊、墙壁仿佛都会说话,走廊上鲜花怒放,墙壁上书画、标语内容丰富,布置有序,到处都是学生接受教育、学习的场所。台湾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教育细节,比如楼道口、扶手旁、上下台阶间贴着日常会话的英语句子;地面上贴上小脚丫,提醒学生靠右侧通行。厕所的墙壁上也悬空种植着花草,装饰成美丽的处所。校园成了学生观赏的花园、活动的乐园、读书的学园,在落实人性化教育理念中,产生了教育无时、无处不在的价值。

3. 措施有力的因材施教。

为了让那些因身心有所障碍而在学习上暂时处于“困难”状态的学生能够有所发展,各个学校普遍都开办“资源班”。所谓资源班是指在普通班学科学习中比较吃力的学生,学校为其单独组织教学的班级。资源班的学生也是普通班的成员,仅仅是在普通班的某个学科学习跟不上,教师为其单独开展教学。每个资源班一般只有三五个学生,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教学计划,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待学生达到一定水平后,自己认为已经能跟上普通班的学习,又可以回到原来的普通班上课。资源班的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发展档案,考试时用的是与普通班不同的试卷。孩子通过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学习,同样能取得成功。

4. 丰富多彩的社团教育。

台湾的基础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不搞一刀切。各个学校都能根据自己的优势组织特色运动队,如,棒球队、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网球队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社团活动。

5. 家长参与校务管理。

家长参与校务管理是台湾国民教育的一大亮点。每所国民教育学校都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和学校的关系不是临时的、间断的、纯经济的关系,而是长久的、连续的、全面的关系,家长委员会是办好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是密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行之有效的组织,是学校联系社会、社会关心教育的纽带。所以,台湾学校都把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鼓励、引导家长参与校务管理,关心资助学校发展,协助学校校务推进。如台北信义国民小学家长委员会下有100多位家长志工,他们可以帮助学校开设特色课程,选派家长代表每天轮流在学校值日,协助学校解决学生的心理、生活、休息等方面的问题。台湾学校每周要开两次教师晨会,教师开晨会期间都由家长志工看管班级,学生上学、放学由家长志工在马路十字路口指挥交通,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也由家长志工协助,在我们考察学校时家长委员会会长也参加了座谈交流。当然,学校在鼓励、引导家长参与校务的同时,也注重家长志工专业培训,定期举行亲职讲座,举办亲子活动,开展咨询辅导,为父母提供有关家庭教育问题的咨询、解答服务,增加父母的教养能力。

6. 学校资源社区共用。

公办学校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全额投资,学校成为社会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台湾学校有为社区民众服务的意识与责任,中小学校每天早晨和傍晚要开放让社区民众休闲与健身,新建、改建中小学,要求没有围墙。信义国民小学操场下面的地下停车场是由政府调配使用的。学校的图书馆对所在社区开放,图书馆由社区志工管理,使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有机结合。

二、教师教育:讲究学历,注重专业

台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中高学历者居多。中小学教师的第一学历都在专科以上,并且正向本科过渡,甚至在学校职员中不仅有本科生,还有的是硕士生、博士生。

中小学教师每周工作五天半,每周上课在20节左右,许多教师每天基本上是早7:00进校,晚8:00离校。台湾中小学教师没有职称,教职工在正常情况下每年都增加一级工资,表现好、有成绩的还可以享受奖励,教师的薪水大约在人民币一万元左右。教师一旦取得教师资格后,将可终身任教,校方不能随便解聘。教师工作满20~25年就可以退休,退休时可以一次性领取退休金,也可以按月领取退休金。

台湾教师整体素质高,待遇好,教师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每年教师缺员增补都有许多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候选人竞聘。原因之一是台湾教师属政府公务员系列,待遇略高于财政、银行职员,且退休后的待遇优厚;二是教师职业稳定,教育主管部门给予维护教师身心健康、倡导正当休闲活动、公开甄选教师等优惠政策,很受教师和社会欢迎;三是政府投资教育比例一般占政府预算35%以上,奖励教师的机制得到教师的响应,起到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鼓舞教师服务热忱的激励作用。所以,教师自主进修,自我提高,积极参与,接受培训的热情很高,已经形成了“专题、自主、参与”式全员培训的良性循环。

三、台湾国民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短短十天的台湾之旅虽似走马观花,但通过参观交流,还是有颇多感触与思考,我认为台湾国民教育在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均衡发展、课程设置、全人教育、学校特色发展、优秀文化传承、大教育观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1. 教育视野的开阔与着眼点的明确。

台湾实施义务教育早、起点高,与国际接轨,学校普遍与国外学校建立广泛联系,经常开展交流活动。台湾的国民教育以提高人口素质为宗旨,他们把加强中小学教育当成“百年大计”和发展经济的最大投资。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没有存在太大的差距。每所学校办学目标明确具体务实,“以人为本”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群已和谐”“健康活泼”“乐观进取”等成为国民教育学校的重要办学思想。

2. 教师的面向全体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台湾教育注重塑造人人成功的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一个都不放弃的原则,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班都不超过35人(有的不超过30人),国民教育学校普遍办有普通班、资源班和特教班。他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校都能根据自身的资源,开展特色教育与特长教育,学生在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发展中,兴趣爱好、个性等得到充分张扬。

3. 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台湾教师是高工资的,但又是高学历、大工作量的,人们选择教师职业是对教育的兴趣与热爱,他们从事教育是把教育当作事业做。节假日、寒暑假教师会自费带学生去参观旅游和参加校外社会实践。辅导老师(班主任)都在教室办公,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和谐融洽,他们坚持不放弃一个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4. 教学、教育与教养的统一。

台湾国民教育开设有生活与伦理、公民与道德等课程,学校注重教学、教育与教养的统一。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比较重视,长期以来都有国学经典诵读,把落实生活教育、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雅气质与良好品德作为学校的基本教育目标,比如“忠、孝、仁、爱”是好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友善、合作、宽恕、孝顺、诚实、尊重”是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学校经常安排户外课程,提供适切的家庭休闲活动,我们所接触到的学生都给人留下谦和、友善的印象。

5. 养成教育的延续性与教师、家长的示范性。

台湾学校养成教育不仅存在于课程中、课堂内,还把养成教育延续到课堂外、实践中,学校、教师会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更重要的是,台湾教师和家长的道德意识、社会公德与责任的示范教育,在台湾,学校良好的养成教育、行为规范与民众良好的道德意识、社会责任相互影响着。所以,台湾整个地区从城市到农村室内没人吸烟,没人乱丢废弃物;所有道路没有栏杆,但没人违章驾驶;公共场所讲话不大声吵叫。应该说,台湾民众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普遍很高,所以,台湾的社会秩序好、社会文明程度高,这也是台湾养成教育延续性与民众示范性的表现。

6. 讲究实效,实事求是地发展硬件。

台湾每所学校虽然都似花园,但是并不奢侈豪华,大陆现在好多学校比他们漂亮得多,设备也先进得多。他们讲究实效,实事求是地建设硬件。台湾学校的教学楼一般只有三四层,没有高楼大厦,所到的几所学校会议室都很普通,甚至比较简陋,会议桌也比较陈旧,但他们的学校管理讲究实效、实用,注重内涵发展,每所学校都非常在意经营与管理。

当然,与大陆相比,台湾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台湾教师没有评聘职称制度,他们的工资待遇只与学历和资历挂钩;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方面略显不足,教师职后培训和管理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够;台湾没有独立的教师培训和教研机构,教师培训和教研多数由学校自主安排,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缺少行政部门的引领和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同时,如何真正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两岸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面对着家长“望子成龙”“出类拔萃”的高期望和就业压力,台湾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样较重,升学竞争特别是上名校好学校的竞争同大陆一样激烈,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各类校外学习辅导机构节假日补课也很严重。

篇4:读现代教育报心得体会

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建议,政府要加快制定和完善职业院校办学标准、教师资格标准、专业标准、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合格评估制度、职业教育督导制度等,并有效地进行监管。

实习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全国人大代表杨亚达教授建议,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共享实习实训平台,这样既能减少投入,又能保证技术的先进性。

和公办的职业学校相比,民办职业学校的发展尤其是资金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全国人大代表、周口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李海燕建议,国家采取“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办法,按照民办学校当年培养合格毕业生的数量,给予民办职业学校不低于公办生均经费标准的生均奖励。

篇5:读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心得体会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有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确实,书籍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载体,我们从中收获到滋补的养料。我们能够丰富积累,提高素质。今年暑期学校发了余清臣教授等人撰写的《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就是一本这样的好书。

拿到书吸引我的是书名《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到底有哪些价值教育,我们该怎么去实施呢?怀着这样的疑问开始阅读这本书。初读时,感觉晦涩,难以读懂。可是当你静下心来读时,你会发现这本书真的写得很好。它没有无谓的说教,没有空话,看完不禁拷问自己:自己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有注意价值教育吗?平时工作中肯定会涉及到价值教育,但是我没有专业化、体系化去进行教育,缺少合理性、合法性。《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就给我们指引了方向。我们的余教授看到了当代德育面临的重大问题,认为德育需要变革。不仅需要在内容、形式、途径、方法上进行创新,更要求在根本的层面上进行改革,以实现不同版本德育内容的系统整合、德育内容与德育策略选择的内在对应、德育合理性与合法性基础的深层铺垫。本书分为三部分。上篇主要解析价值教育的时代背景、价值教育内容体系构建以及价值教育基本策略问题。中篇主要是分门别类地对主要价值层次的若干核心价值教育主题进行解析,重点解析这些教育主题的`现实问题、背景、实质和基本策略,并为每一个价值教育主题列出理解与实施的要点。下篇主要解析主要的学校价值教育途径问题,对价值教育活动、学科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建设、仪式活动等途径在价值教育上的特点进行解读,重点关注这些途径的操作要点。

我重点阅读了下篇。对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价值教育深有所感。我们经常忽略公共价值。人格自由、公共责任、民主意识、公平精神四个方面是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公共价值教育的具体目标。四个目标哪个不重要?据调查小学生最在意教师的公平公正。公平精神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有多重要?记得,一年级下学期上课时,我看见代小乐小手在抽屉里把玩着什么,平时这孩子就调皮的很,现在刚好给我逮住,我为自己有理由批评他小小兴奋了下,立即大声呵斥。不料孩子说:“老师,你一点都不公平,你偏心!”我问为什么这么说,“彭姝月不是在画画吗?”彭姝月这孩子,情商高,特别招老师喜欢。我想私底下提醒她吧,没想到代小乐却抓住了这个。我仔细想想是啊,这样不就是不公平了吗?我赶忙“解释”自己没看到。这件事让我印象很深,我明白了一定要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哪怕在我们眼中很微小的一件事,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却是很重要的。

篇6:读现代教育报心得体会

——读《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使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可能高,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积极地学,积极地思考。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比如有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要么“阳奉阴违”。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是否产生对立的师生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篇7: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我校自参加高校课堂改革以来,学校为提升老师的整体素质,为我们每一个年级组和学科组都征订了《中国教师报》,这里有一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独到见解,有课改先锋的经验介绍和优秀案例,有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客观深入的分析,有介绍国外师生生存状态的报道,还有教育时事新闻等等,我几乎是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中国教师报,经常在备课或评卷感到疲乏之时去阅读,让自己放松一下;在遇到一些困惑无能为力之时去阅读,寻找突破口和解决之道;在夜晚临睡前去慢慢去品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并有意识的去改变…总之,中国教师报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最近读了中国教师报上的一篇文章《肩上的分量和心中的责任》,作者告诉我们:教育是一种呵护,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不是将水缸注满,而是将心灵点燃,这些与我们的高效课堂理念相一致,而最让我震撼的是这样一句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原来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这句话一下子就将我从因困惑无助而不断摇摆挣扎中解救出来,原来教育是一种缓慢的过程,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教育不是急功近利,不是急于求成,也不是工业的流水作业,它需要耐心的浇灌,耐心的等待,等待学生的成长,等待学生的成才,而我们却在升学压力、社会舆论的面前,渐渐失去了这一份耐心,失去了带着憧憬秋后丰硕的劳动果实而精心耕作的`快乐,我们已不愿再等待!我们恨不能一下子就将学生的诸多缺点和错误改正过来,若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就会大动肝火,我们失去了耐心,也失去了微笑,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躁,我们严肃的指责和批评学生,感慨学生们越来越笨,教育越来越难…其实静下心来,我们也知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会不断重复和出现也是正常的现象,这其中也包括做错题,作为一个老师,只有耐心、冷静地面对,才能帮助学生进步和成长,任何发火或者冲动其实都是在暴露自己的缺点,这样只能会使学生越来越远离自己,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对待学生,充满热情和信心地去鼓励和引导他们一步步前进,让其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自然的发展,不急不躁,不拔苗助长,从容享受教育的过程,感受教育的快乐。

像《肩上的分量和心中的责任》一样,中国教师报上的诸多文章都贴合教学实际,从中能体味出不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通过阅读带动了自己一起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让自己不再是一个盲目的教书匠,感谢中国教师报为我们创建的这个交流的平台,感谢中国教师报对我个人成长的帮助。

篇8:读现代教育报心得体会

一、从地理智慧的传承到生命智慧的创造

地理智慧, 是指学生在获取地理知识和培养地理技能的基础上, 逐步产生具有以独特的地理视角和独特的地理思维方式审视地理事物或地理问题并提出看法或解决方案的能力。它是地理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与升华。地理智慧的传承与教育关注了学生内在智慧的成长, 但如果不能上升到对生命智慧的创造, 则实际上是把人作为对外在社会有益的“人才”来制造了, 这是一种机械化、功利化的教育。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在这种功利化教育下成了实现目的的手段, 丧失了生活的 (精神) 根据。更为严峻的是, 现代人类社会不断追求创造便利、高效、舒适的地理环境, 强调所谓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结果却是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建设性的破坏, 生命个体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产生人格分裂, 而人格分裂的后果必然是人地分裂, 这本身就违背了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因此, 现代学校迫切呼唤出现育“心”的地理教育, 即呼唤地理教育对生命智慧的创造。

二、从地理教学的生命预设到生命智慧的动态生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的理解, 倾听他们的看法, 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 并以此为据, 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地理教学遵循建构主义原则是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充分尊重, 正是这种互动给学生生命的再创造留下了自由空间。由于地理学科的知识和思想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在分析与解决地理现象和问题时也不可避免受到社会生活因素的影响。例如, 在谈到资源消耗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这一问题时, 教师预设的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生态地理、健康地理等理论思想可能受到来自社会的追求金钱与物质和消费拉动经济等心理和现象的冲击, 使地理教学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目标几乎无法完成。面对此类问题, 空洞的说教无异于南辕北辙, 是对生命个体的不尊重。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 因此地理教师应当尊重生命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学会接纳, 学会理解, 学会欣赏, 学会关爱, 在真诚互信的氛围中与学生平等沟通, 以“润物细无声”心态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从地理教师的生命自我创造到人类社会精神家园的守护

现代社会物质财富快速增加, 消费型、享受型心理趋向明显, 但是地球资源不足以支撑这种物质消费的无限制膨胀。所以, 作为与资源环境密切相关的地理教育必须承担起社会价值观导向的责任, 而地理教育的成败与否首先取决于地理教师的觉醒程度。专业素养很高的地理教师不一定是得到了地理教育的真髓。地理教育的真髓在于坚信环境开发与环境反哺密不可分, 坚持低碳环保的生活不动摇。因此, 地理教师应当首先是一个坚守环境伦理和生命智慧的地球公民。

“尽自信而后教人信”, 地理教师选择了守护理性的精神家园, 在体验地理智慧和生命智慧的同时把健康的地理人格给予了学生, 也把这种与“地”理相统一的“人”理传达给了社会, 使浮澡的社会心态有了些许宁静。不仅如此, 地理教育的独特之处还在于“教人信而后更自信”。地理教师在育人与育己的循环中坚定了信念, 完成了心灵的静化、人格的升华, 实现了对自身生命智慧的再创造。

事实上, 身处各种堕落思想混杂的现代社会的地理教育者, 要想真正摆脱物质化、功利化思想的束缚实现精神人格的自我创造, 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对生命智慧的最好诠释。首先, 日益枯竭的资源与不断恶化的环境使人类面临生存危机, 地理教师只要从地球环境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生命存在, 生理和安全的需要自然都受到了威胁, 这时只要是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恐怕都很难置身事外;其次, 爱与尊重的需要是对他人生命的重视,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重视。地理教师自然清楚, 那种急于发财而不顾后果榨取环境资源的行为, 不仅是对他人生命的藐视, 更是对自己生命和子孙后代的生命的践踏;那种只顾自己享受不顾他人感受的消费思想、行乐心态不仅失去了作为“人”生活的意义, 更是给人类精神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目睹这一切, 谁都会自然发出创造生命智慧、守护人类精神家园的呼唤。由此可见, 地理教师实现从生命智慧的自我创造, 到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只有一步之遥。

篇9:AB报:有报天天读

《网友世界》光盘要改版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银网中心16层每到半夜总是灯火通明——这可不是闹鬼,而是全体编辑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网友世界》光盘改版加班加点,力图将最完美的《网友世界》光盘呈现在读者面前。回首这几十个不眠的日日夜夜,中间经历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碰头会,经历了方案提出、推翻、再提出、再推翻,直到最后确认的过程。虽然每位编辑的脸上都挂着倦容,但是看着崭新的光盘从最初的计划,到初版的版面设计,再到最终的定版,还是会忍不住绽放出期待的微笑——是期待,期待能给读者一个交代,期待读者能对我们准备的这份礼物点一下头,由衷地发出一句赞叹,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回赠了!——隔壁老王

不知有多少人今天还保持着读报的习惯——是点燃一支烟,倒上一杯茶,再舒舒服服地翘起二郎腿,把一份接一份的报纸从头翻到尾,连中缝广告和寻人启事都不放过,还是在拥挤的公交车或摇晃的地铁里费力地撑开一张报纸,只把图最大,字最少版面匆匆扫一遍……

尽管今天互联网上各种资讯的泛滥导致报纸行业遭受了严重的冲击,但细分化、快餐化、地域化等特点依然是报纸不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经过细分和地域化后的报纸,使人们得以更加清晰准确地获取各类自己需要的信息,这也是报纸得以在杂志和互联网的夹杂下继续生存的原因。

如果你很喜欢读报,那么现在你有福了,一家叫做“AB报(www.abbao.cn)”的网站正在为喜欢读报的网民们做着了不起的贡献——这家网站正在把全国100多种报纸的扫描内容放在网上,供网民们随意阅读。而且这些内容是随着报纸的出版而随时更新的,也就是说,你随时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看见当天的报纸。

AB报将报纸按照“晨报/早报”“日报/时报”“财经”“晚报”“都市报”“体育”及“其他”的方式进行了分类,除此之外还有“最新报纸”和“热门报纸”。其中收录了多数全国发行的知名报纸、各大城市的地方报纸以及一些海外发行的报纸。至本文截稿之日,AB报上收集的报纸已达124种,而且报纸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些报纸均以精度很高的扫描图片呈现(当然,也有可能就是原版报纸的PDF文件),从图片到文字均十分清晰。目前AB报上的报纸共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相对简单的,类似PDF的形式。网友只需点开自己想读的报纸,被放大的报纸就会从头版开始在屏幕上一一展现。网友根据标题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后,再选择上面导航栏中的“最大文字”选项,文字和图片便会被放大到便于阅读的尺寸。这种阅读方式比较直观。但由于报纸版面过大,需要在屏幕上进行拖拽。所以阅读时会稍有不便。而另一些报纸则支持类似电子书的阅读方式,点击进入后可如电子杂志般直接翻页,而鼠标如果悬停在某个版面上。就会显示出该版面的类别,点击该版面则会将版面内的内容放大以供阅读,其中如《安徽日报》等报纸甚至带有语音读报功能。这种读报方式显然很新颖,而且十分人性化,但遗憾的是网站的报纸预览页面对鼠标滚轮的支持不是很到位,经常出现滚轮不起作用的情况。

除此之外。AB报还提供了报纸收藏的功能。网友注册后只需点击自己关注的报纸页面前的笑脸图标。就可以将这份报纸收录到自己的收藏夹里,以后登录网站时打开收藏夹就能看见最新的报纸。

上一篇:当记者,真好作文下一篇:【0078】银行会计学 自考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