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为话题的作文

2024-04-19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精选6篇)

篇1:以美为话题的作文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

秋天的天空真蓝呀!一碧如洗,蓝得清澈,蓝得纯净,好像是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最引人注目的是浮在蓝宝石上的片片洁白的云。它们形态各异,千变万化。

秋天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清澈小河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秋天的天空像一块巨大的、纯净的水晶,静静地浮在头顶。不,天空多像蓝色的梦啊!一碧万顷,激荡着多少希冀,蕴涵着多少秘密。那一缕缕若有若无的云丝,莫非是仙女和织女扯下的棉絮?那云一会儿变成了一只白兔,一会儿变成了一群绵羊,一会儿又变成胖乎乎的娃娃„„天空下,一群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一”字形。小鸟不时在空中展开翅膀翱翔,不时轻轻地掠过枝头,不时地又停在枝头,用腊黄色的小爪子紧紧抓住树枝,站在枝头唱着欢快的歌儿。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在于缺少发现。如果留心观察的话,再小的事情也会存在美。

当正值隆冬,天亮得很晚。已经六点三十分了,天上依旧没有一丝曙光。我背好书包,从楼上下来,准备去上学。一阵寒风袭来,冷气直打在我身上。虽然我穿着厚重的衣服,但寒气依然穿衣而过。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小区内,连路灯都在沉睡,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呀!满地的落叶随风卷起,又悄然落下。

我骑着自行车在路上前行,路上没有几个行人,偶尔有个人在走路,不久也就消失在视野中。马路周围的超市、餐厅,也没有一家亮着灯。寒风犹如锋利的尖刀一般,扎在脸上,很疼。

唯一亮着的,就是头顶上那圆盘似的月亮。月光清冷,撒在大地上。让人感到死寂沉沉,没有一点生气。

我一路前行。

不经意间,天边似乎出现了一丝光亮,云彩也渐渐泛出红晕。本来微弱的街灯仿佛一下子亮了起来,照亮了整个街道;寒风也吹累了似的,慢慢停了下来。

直到我将车停在了车库里,太阳终于从云彩中跳了出来。阳光洒向了整个大地。学校里的树林也生机勃勃,树上不多的的叶子在“温暖”的风儿的“抚摸”下哗哗直响。冬青的深绿在太阳光的映衬下,越发显得绿。那绿色,就好像快要流下来似的。

校园里的同学慢慢多了起来,大家有说有笑,向着教学楼走去。我也在这阳光、青树、暖风中走向教学楼,始终不想离开这美丽的景色„„。

我发现了,这就是美。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要想看见这些美,就要有一颗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心。如果你整日心情急躁,烦恼不断,又怎能找到这生活中离你近在咫尺的美呢?

所以,拥有一颗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心吧。

它能让你发现生活中的美,让你快乐每一天!

平凡也是一种美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明镜,静静的平铺着,好像时间也随之而停留,来欣赏着这一刻平静的美好;它虽无大海的雄伟壮勇,傲视天下的气势,但它仍然具有它那平凡的猗涟,给予你美的享受,它会使你内心平淡,没有喧器世俗的打扰,仿佛世间只剩下了你和它.

平凡也是一种美,我国古代又有几个皇帝愿意一生都呆在那四面高墙的皇城当中,他们又有几个不愿脱去一身的龙袍,平平淡淡的做一名布衣百姓,过着真正属于自己看似平凡其实不平凡的人生呢?我国东晋时期的大散文家诗人陶渊明,又何偿不是这样,他看透官场的黑暗,看破人心的险恶,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从此便隐居深山,做一个平凡的隐士,过着平凡的生活,生活在自己的人生准则当中,生活在自己的毕生追求当中,所以他才会发出这样的诗句“衣沾不足惜,但是愿无为。”

如今,当你问任何一个小朋友“你长大想要干什么?”的时候。当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会有很多小朋友回答说:“要当大官!”“要做国家首富”。或许还会说“要当国家主席!”而在他们当中很少有人说要当农民或想要当清洁工的。可见这些小孩子从小就很注重名利和权利。但他们拥有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这固然是很好的.但是他们当中又有几个成为了国家主席,国家大官......

或许就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太不平凡了,所以他们生活在这么沉重的思想压力和精神压力下,往往会使他们痛苦,烦恼;郁闷.那还不如把自己的愿望定的平凡一些,实际一些,那时你不仅会轻松和坦然的面对眼前的一切,而且还会以你最好的一个状态去迎接每一次挑战并且交出你的最好的一份答卷.到那个时候,平凡的你会惊奇的发现自己并不平凡.

平凡使你平静,平凡使你坦然,平凡使你看淡一切,平凡使你心如止水,一颗平静的心伴你实现你的精神理想。那时候,平凡的你终会进放出不平凡的光辉!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家里面井然有序,窗明几净,各种家什摆放错落有致,这是一种整洁的美;端庄秀丽,静谧可人,这是一种沉静的美;落落大方,清新自然,这是一种自信的美;平和洒脱,超然物外,这是一种闲适的美;粗犷豪放,不拘小节,这是一种大气的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地自然之灵气铸就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美,美得清秀而丰盈,是集自然之大成的一种超脱的境界。“小荷才露尖尖角”般的灵秀,使人摆脱俗气,过目难忘。这些叫人忘俗的天然之美,可能谁都会见过

,只是大多忘记了欣赏,没有真正感到那种透视的美。

美的感觉存在于心中,很多时候无法用文字表述出来,很多美好的思绪在脑海中一闪即过,无法捕捉。美不是空谈,而是要去体验、去感受、去欣赏。

倘若说欣赏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双善于发现真谛的眼睛,那么欣赏人间真情,则需要有细腻的情感。在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多因生计而疲于奔波,身边的零散琐碎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了,渐渐地把日子过得淡然无味,一头雾水,不知道生活到底为了什么?“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荫蔽?”,作家冰心的细腻由此可见一斑,这应该是她最真挚情感的表白。细腻的情感燃烧时,身边的细微的美肯定会熠熠生彩、璀璨夺目的。此时的生活还会索然无味么。

常常感动于亲情的温暖,感动于朋友间情谊的真挚,可当有人溺水时,岸上的人或许大声呼救,或许焦急万分,但无论如何最感人的还是纵身跳下去救人的那个人,这是一种真诚无畏的美。人在落魄时,萎靡不振,孤独无助,那个能助你排忧解难的人,恰似明月的青辉毫不吝啬地倾洒入你的心田,登时那种诚挚而热心的美会感动你一生。具有先天缺陷的人,常常感动生活的苦涩,上苍的不公正,那个能助你抚慰心灵创伤、改变你命运的人总是叫人敬佩,这种无私而拯救心灵的美会让你永志不忘。

身边的琐碎事情看起来凌乱而繁杂,不经意中大多放弃了,长时间的漠然必然麻木不仁,也就无从谈起美的存在。

欣赏美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对内在世界的美丽漠不关心,那你无论如何也看不见外在世界的美丽。摈弃掉偏见和固执,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就呈现在你眼前了,因为美就在你的心中。找到心中的美,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美。

美的极致便是安详,美是一种毫无标的的愉悦。人如果能抛弃偏执,丢下无谓的烦忧,哪怕一片树叶,一朵小花,都能发现它的美,只要用心,生活中的美和喜悦便会不请自来。

生活不都是快乐和幸福,同样生活也不可能全是落寞和寂寥。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阳光和雨露,恬淡而愉悦,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花草树木,清新而爽快,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大海,寥廓而深远„„

生活中的美充斥在各个角落,要的是你学会发现,学会欣赏。练就一种修养,一种品位去适时捕捉和欣赏生活中的美,为心灵开一扇窗,让智慧的光芒和生活中眩目多彩的美呈现在你眼前。

心怀一份美丽,才能享受人生的快乐

经过岁月的洗涤,心灵变得好澄澈;经过风雨的洗礼,心情变得更美

丽;经过苦难的锤炼,心怀变得更坦然。谁曾经让你怦然心动?谁曾经使你热泪盈眶?无论身份、背景和经历多么迥异,我都以一种道德情操、理想坚守和脱俗境界。“平凡的人生、平和的工作、平淡地生活”,使我始终保持了一种宁静美丽的心怀,这样的心静如水竟然也很让自己心动。美丽的心怀,总能带给我们感人至深的共鸣、仰慕和激励;悠悠岁月中,难以抹去的美好情愫,时常鼓荡着我们的胸怀。这种精神的冲击力,叫做感动。

现在的我,早已过了做梦的年龄,只是在寂寞难奈时拥有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梦而已!但岁月的流逝,梦已远走变为现实,情已淡然爱却纯真,夕阳的红霞更显灿烂,也许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人的一生,为这家园的美丽,捧出我的心,竭尽我的力,做一些利人利己的事。不求名也不求利,不恋权也不慕势,不后悔也无怨愤,拥有这一份难得的真实与感动,此生足矣!岁月、风雨、苦难的经历,值得暮年回味。上天已经给予我太多的眷顾,不要再苛求人生的完美,也许人生正是有了这份缺憾,才显得愈加迷离美丽。人的一生,走过这场泥泞,你的生活会依然平淡幸福;沐浴这场风雨,你会更加珍惜身边的点点滴滴;经过泪雨纷飞的美丽,你知道你的心还在寻求希望与寄托;这样的经历,真的也是上天的恩情赐予!不管有没有人给我们喝彩,我们都有一种美丽的心怀,让温馨的爱播遍我们的视界,愿芬芳的玫瑰时时盛开!

心怀感动与感激,带着超然的恬淡,继续自己的行程,虽然还有丝丝的遗憾,尽管还有隐隐的等待,但一切都像天空淡淡的流云,不会笼罩我的空间,我也会用我淡然的心境去面对社会,面对现实,面对亲人、朋友,面对自己的人生。

我常常抬头看见天空中排着一字形或人字形飞的大雁,向着那漫无边际的苍穹,匆匆或平静地飞翔,仿佛前方有一个真实的站台高于森林与食欲的诱惑。大雁在天空飞翔,它们跋涉的途中,势必会遭到风雨雷电的打击;但是,它们却始终怀一种美丽的愿望,勇往直前。那一种追求,使我产生由衷的敬意。

在人生道路上,灾难会随时降临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的精神支柱面临着崩溃的危机。我们的梦想会被突如其来的惊雷击得粉碎;绝望的幽灵在我们面前徘徊。这时,勇敢坚定的人,会像大雁一样从痛苦的废墟中站出来,抹去眼角的泪水,义无反顾地继续自己的远行。美丽的心怀,就是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这样的心态会更平和。当我们保持着平和的心态看世界时,我们将带着阳光、带着幽默、带着愉悦的心情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同事,互相都能

看到对方的优点,互相都为对方的成功鼓掌,通力合作,不相互拆台、勾心斗角„„在如此的心境下,我们自然会感觉工作是充实的,生活是快乐的,我们就会觉得时间如白驹过隙,绝不会再感到度日如年的煎熬。

美丽的心怀,就是要学会感恩,享受人生。学会快乐地工作,就是学会发掘自己蕴藏着的内在活力、热情和巨大的创造力,就是学会享受每一天的幸福。如果说良好的心态是前提,适当的压力是促进,工作业绩是激励,那么快乐的工作就应该是贯穿始终的主旋律。也许你会说自己的工作是平淡乏味的,也许你认为你的工作是琐碎繁重的,也许„„其实只要你愿意怀着美丽的心怀,快乐地享受人生,那么你的天空不再是阴霾,你就可以体验到平凡与精彩。

人到中年,花开已然失去鲜艳的颜色;耀眼的光环已褪色;往事也大多飘飞的没有尘烟。即使是生命中的最痛,也似乎游离而隔阂了,于是常常会喟叹时间真的是魔术师,它能把一切清理的无形无声。就在欣幸自己走过了岁月冬季的时候,不经意中的触摸亦或是生活的轮回,却已让隐痛再度反疤滴血,失落会波涛汹涌,为一叶无帆的扁舟深深悲哀„„其实人的一生,你非圣人,我非贤者,大喜大悲的心绪、生死离别的痛楚早晚要将你我碾过。人生不就是生命的过程吗?无论是谁,结果都一样的。苦也如此,甜也这样;哭也好,笑也罢,谁都逃不开曲终人散、大幕滑落的结局!为此,我们要深深懂得享受生命的过程,就是一种生命的觉醒。季节有轮换,人生有始有终,不要悲伤,不要烦恼,要遵循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是美丽的,但美丽的人生就如那昙花吧,花期总是那么短暂,无法驻留。“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不管人生的变化多大,只要你始终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怀,“真心示人,真诚做人,真情待人”,你才会享受人生的真正快乐。如果你淡淡地退出那迷人的工作,细细地品味着、反思着成功、失败、喜悦、磨难„„曾经的那辉煌灿烂的人生,真的也是一种刻骨铭心的锤炼;如果你悄悄地淡出那迷人的风景,远远地欣赏着、眷恋着那山、那水、那雾、那雨„„曾经的那美艳绝伦的一切,真的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美丽。心怀一份美丽,就是拒绝绝望; 心怀一份美丽,就是拒绝苦难; 心怀一份美丽,就是拒绝失败; 心怀一份美丽,阳光总是那么灿烂; 心怀一份美丽,世界就会充满希望。

人生艰辛,荣辱常有,心怀美丽,其乐无穷!往昔悠悠,情思缕缕,心怀美丽,享受人生!

四季的美

四季的美是一簇簇桃花,是一池池荷叶,是一片片稻田,是一层层积雪。姹紫嫣红的春,烈日炎炎的夏,瓜熟蒂落的秋,白雪皑皑的冬。都是美的代言人。

刚交春分,性急的迎春花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架起镀金的小喇叭“滴滴答,滴滴答„„”的开始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桃花也不甘落后,绽开自己美丽的笑脸,迎接着春姑娘的到来。于是,其他的花也竟相开放了。霎时间,满圆姹紫嫣红,春姑娘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直到满池清秀的荷花的开放送走了恋恋不舍的春姑娘。

夏是炎热的代名词。可是碧绿的荷叶却为酷暑增添了一方清凉的净土。我走到树阴下,远远的观望那一池荷叶,满眼的绿哟!绿的青翠,绿的耀眼。荷花素有“出淤泥而不染”之称,我不敢贸然靠近,生怕玷污了她的纯洁,他的神圣。

秋的凉风吹走了夏的炎热,满眼的丰硕的果实也为人们平添了几分收获的喜悦。

漫步在铺满枯叶的田埂上。抬头看看不远处的田野,一片片金灿灿的稻子映如眼帘。祖辈父辈们弯着腰,拿着镰刀,将勤劳的汗水挥洒在饱满的稻穗里,仿佛它们就是由他们的汗水浇灌而长成的。“隆隆„„”远处传来收割机嘹亮的号角声,它唱着收获的歌,前行在稻田里。

不知不觉,原野上,屋顶上,草木的叶子上都落满了一层厚厚的雪。

世界像是被单一的银色包裹了一样。人们加上厚厚的绒线衣,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整个人像是被充了气似的,动动腿脚也不方便。可是,调皮的孩子们却依然不肯放过这绝佳的时机。狠狠的过了一把雪团瘾。顿时,白色的天与地之间传出了孩子们银铃般的欢笑声。

四季的美是一簇簇桃花,是一池池荷叶,是一片片稻田,是一层层积雪。我爱温暖的春,爱酷热的夏,爱凉爽的秋,爱寒冷的冬,但我更爱五彩缤纷的四季的美。

感受生活的美

美,这是一个充满诱惹力的字眼,也令人陶醉,她让人浮丰收联翩,她甚至叫人一生追求,乐此不疲。然而,美在何处寻?

有人把美看作一位风采娇媚的仙子,她与人们若即若离。你寻她时难觅踪迹,你不在意时她却在你身边微笑。难道说,美真的是这般玄妙,这般难以捕捉吗?其实不然,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之所以时常感觉不到她,并不是因为生活中没有美,而是因为我们缺少发现,尤其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摒弃功利,心定神凝,静观人生、生活的时候,美就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从四面八方向你跑来。这时你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感,会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律动,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可爱,会体验

到美不胜收的真正内涵。

美是生活中的客观事物与我们主观意识碰撞后迸发出的火花,是一种不带功利色彩的愉快感觉。她让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趣味得以提升,情感得以宣泄,精神得以满足。但是,并非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能体验到美,这就需要人们去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从而慢慢地感悟出生活的美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最美的是人本身。他不仅具有魅力无穷的形体,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与日俱增有一双创造美的巧手和感受美的心灵。他能按照美的规律、美的理想去塑造自己的社会生活,能走进大自然去领略造物主赐予的花木山水、飞禽走兽。美说起来有些玄妙,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她却是实实在在,具体可感的,只要你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它们是那样地有意味,那样地富于魅力。有的人很愿意在业余时间炒几个菜,炒菜时先按菜谱投料、刀法和火候等去做,做好后一尝,口味不理想,以后再做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稍作修改,结果其色、香、味俱佳,于是乎很高兴。这就是一种乐趣,一种创造后的喜悦。再有,闲假时有的人看看或者说者参与小朋友们做游戏。当他全身心地投入眼前的情境中去时,就会感到自己很愉快,好像年轻了许多,行动也灵巧了。这个现象是通过内模仿或直接参与使得自己心无旁鹜,尽情地享受自由、欢乐和蓬勃的生命力。除此之外,今天的人们对服装和房间布置的兴趣也日渐浓厚。服装时装化,从实用走向审美;房间里所置物品讲究其色调的和谐或对比,讲究空间的疏密和变化鲜花在普通人家也开始登堂入室„„诸如此类,都表明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中美化了生活。因此,我感悟美,不妨就从自己的生活开始。

美,的确就蕴藏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你迷惘时,师长的几句点拨;当你孤独时,朋友的热情话语;当你烦恼时,恋人那充满关爱的微笑;当你失意时,同事们那一双双助你重新站起来的手,这同样也会让你感到一种美,一种人性的美,社会的美。

美无处不在,而我们要想更充分地享有她,并以此来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升华,关键便在一个“悟”字上。近代学人王国维曾集古人诗句来描绘词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光阑珊处。”我们感悟生活的美,亦要有此三部曲。这就是说:当你真的想体验生活之美的时候,就要有一颗平和纯净,但又充满对美的渴望的心灵,要有一种超越和乐此不疲的心态,这样再加上偶然机缘的诱发,你就会产生“柳暗花

明又一村”的感觉,美便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了。生活之美就像一位妙龄女郎,你爱她、追求她、珍惜她,她就会报你回眸一笑。

生活中的美

带着一双不再挑剔的眼睛和一颗宁静的心灵,我出去寻找生活的美.

当漫天旋转的枯黄划出了季节更替的轨迹,夏季收起她色彩斑斓的行囊,留给了我们满眼金黄的美丽.我站在溪边,并不想惊动水里游动的小鱼,更不想打破那一泓宁静的美好,只想慢慢地感受阳光倾注于我血液中的活力。这时,美就在我身边环绕,那时大自然的美丽.

来到宽敞的校园,青春就在这里横冲直撞,他们在打篮球,她们在荡秋千,飘开的裙脚倾诉着青春的飘逸.一福秋日青春图.率真的青春之美,鲜艳的青春之美,在我的眼前尽情绽放,如一朵娇艳欲滴的红莲,这是青春的美丽.如果我可以选择青春的位置,我希望让它至于生命的最后,因为这可以使生命永远在哪个灿烂的季节中定格.

踱步走国老师的窗外,亲爱的老师,您还在为我们批改作业,家中的亲人和孩子都等着您呢.您就别为我们费心了,多么好的老师,多么美的景象啊!

踏着夕阳的余晖,我又回到了家.楼道里亮着灯,这肯定是爸爸怕我不敢进来而专门为我开的灯,还没进门就闻见了饭菜的香味,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的爱我无以回报,你们是普天之下最美丽的人,你们倾注在我身上的爱,是伟大的,也是最美的爱.

生活,就是如此的平平常常.简简单单.但美却是无处不在,这就恰到好处地印证了那句话: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际遇一:冬季的美

冬天真的是很美妙的,当我一个人悠悠地游走在大街上,迎着清凉的西风,任着粉红的日光在脸庞抚过时,那种感觉真的很惬意。我看见一个个陌生仿佛又熟悉,但是都挂着生动的线条的脸时,甚至感觉到了他们的眼睛里反射出冬日大地淡色的美好,感受到了季节给予人们的温柔,悄悄的,我放慢了脚步„„

我发现,冬天——冷艳的洁,沉静的思,结晶的美,这洁中含着纯白,思中蕴着春意,美中揽着花影。怪不得金马在《金马小语》里说冬是“生命链环中新旧交接的关节点,是情感四季开始新的循环的另一个起点,和春天一样美丽。”蓝空中疏懒的太阳,人们发丝间晶洁的冰花,草地上纯洁的霜露,映在眼睛里都显得分外的可爱。就着样,我的眼睛拥有了一天最精彩的际遇:冬季的美。

际遇二:人情味美

登上公交车,身体立刻被人们身上产生融融的温暖所包围。天气的严寒似

乎并未影响到人们假日放松的愿望,车上人的不必往日少,你挤我,我挤你,好像是想摩擦起热似的。但是年轻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光圈,双眸放射出欣喜略带一点点顽皮的色彩。我们受得了拥挤的“乐趣”,可有些年老体衰的老年人却受不了了,眼睛里流露出吃力的神色。就在我站着的旁边,就有一位刚上车的老太太,白发苍苍,皱纹布满饱经风霜的脸,体型又较矮小,在人群中只能挨着椅背边,显得颤巍巍的,看得人担心她会不会跌倒。

就在这个时候,坐在前边座位上的一个人,看上去是个女大学生,伸了个懒腰,头一抬,看到了老太太。她在座位边摸索出一个包,便站起身,扶着老太太座上座位,又朝老太太笑了笑。老太太高兴地握住这位姐姐,笑出了稀疏的牙齿。这时我才看清这位不相识的姐姐的面部:眉毛弯弯的,柳条一般,嘴巴小小的,好像樱桃一样,最显眼的,还是核桃似的眼睛,透出一丝丝的温暖和温馨。

以前我只在《还珠格格》里听晴格格说过“人情味”这个词,今天我终于真正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情味。于是,我的双眼拥有了一天最有意义的际遇:人情味的美。

际遇三:我的美

在回去的路上,太阳已经要下山了,天的西方依然红得像火——太阳在尽自己一天最后的力量打扮这个美丽而可爱的世界。我走在路边的人行道上,思索着一天的见闻。

忽然,脚下被什么缠住了。低头一看,是废物塑料袋,不只有一个,夸张点说是向东忘不到头,向西忘不到尾。我干脆看到就捡,然后丢进垃圾箱。

我忽然觉得自己和太阳一样,在一天的最后尽自己的努力为社会献份力,尽管我的付出微乎其微,但是我的眼睛得到了一天最值得珍藏的际遇:我的美。

篇2:以美为话题的作文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

(一)任何一个美丽的瞬间,都含着万千的艰辛考验。

——题记

彩旗飘扬,一个黄色的面庞出现在奥运会的起跑线上。当哨声响彻耳际,顿时尘土飞扬,一个熟悉的身影飞身而上。这一刻,空气停止了它的步伐,所有人都屏息凝气。终于,终点被跨过了,一个奇迹诞生了,整个赛场欢呼雀跃。就是他,刘翔,被永远载入了史册,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课堂上,同学们沉默了,谁也不敢尝试。黑板上的千古难题让同学们绞尽了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整个教室鸦雀无声,老师焦急地等待着。不,有一只手坚定地挺立起来,无声地闪烁着光芒。当他流畅地读出了答案,掌声此起彼伏,笼罩着教室。看看自己那被笔磨破了的手,他心满意足。

傲梅固然美丽,可人们却仅仅看到了它那盛放的片刻,在那背后,是数不尽的酸楚。在训练馆中,总能看到一个不变的身影。在刘翔一鸣惊人之前,这里就是他日夜为伴的“家”。走上跑道,地上洒遍了汗珠,就着这些汗珠,成就了瞬间的辉煌。也许,刘翔肩负着太多了。十三亿人的希望,刘翔硬是扛着。于是,他更努力地训练,日夜不歇,哪管它春夏秋冬,哪管它严寒酷暑。要知道,艳美的彩虹,都是在风雨的考验中诞生的。

夜深了,城里一片黑暗,鸟儿陷入了沉沉的梦乡。微弱的灯光下,一个稚嫩的身躯,一本破旧的书,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汗珠溢出了额头,浸湿了衣襟。眼困了,就用清水拍拍;手倦了,就打打精神。一个又一个的夜晚,不变的读书声。要知道,沙漠里的绿洲,都经受过黄沙的吹袭,酷暑的考验。

花儿历经寒冬,绽放了它的光彩;鸟儿跋涉千里,找到了理想的彼岸;溪流不断前行,融入了希望的大海;蒲公英飘向远方,扎根在肥沃的天地??美丽的瞬间,艰辛的背后;辉煌的一次,无数的困难。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

(二)糖水喝多了,便不觉得甜;好日子过的时间长了,也会觉得平淡。

慢慢地,我们总借口生活没有新意而变得没有激情,变得慵懒,甚至麻木。于是我们哀叹,我们怨天尤人。

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从平淡中寻找激情,从美丽中获得感动,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并不是山重水复,而是柳暗花明,别有洞天。

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只要我们睁开灵性善感的眼睛,我们将会在处处发现美。美让我们心动,让我们愉悦,让我们快乐而感动,让我们陶醉而欣然。

青草绿树、白云蓝天,鸟语花香,长空飞雁,浩瀚沙漠,无限大海,宽广的天空,坦荡的草原,美丽无处不在;潮涨潮落,云卷云舒,花开花谢,月圆月缺,美丽无处不在。只要有心,就不缺少美丽;不缺美丽,便不缺快乐。生活即美,美即生活。一位哲人说:“如果世间没有美丽,便没有生命;如果人们不能发现美丽,感知美丽,拿生命的意义便失去了大半。”感悟美丽,是生命的需要,是活着的需要,是美丽的需要。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我眼中,佛教徒虽是四大皆空,但他们并不拒绝美丽,相反,她们对美丽有着独特的感悟和珍惜。因而佛教徒活得轻松,活得

自在,虽物质淡薄清贫,但精神富足多彩。

把感悟美丽当做你人生路上的一门功课,那么你将发现你的生命旅途将是鲜花一路、馨香一路。

人生之路漫漫,其间的挫折失败与落寞在所难免,当心灰意冷时,在痛苦绝望中,于孤独寂寞里,不要徘徊,不要伤感,不要犹豫,不要惆怅。相信,美丽就在你左右,美丽会给你信心、给你勇气、给你希望,给你快乐。

感悟美丽,生活将变得充实;感悟美丽,生命将变得多姿多彩。

感悟美丽,是人生里最亮的一道风景。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

(三)李煜,何许人也?你可能会说一位词人,但他还是一为王国之君。一个名不副实的南唐之主。李煜——后人称为李后主的人,他的一生就是一个遗憾,一个最大的遗憾,但却是一个最美丽的遗憾。

后人曾评价李煜:“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确实,一个亡国之君,有家不能归,有国不能回,每日被囚禁在小院中,以泪洗面。从肉袒出降后,从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那滋味真不好受。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切的欢乐对李煜而言太短暂了,如过眼的云烟。后主的多少恨,应还在梦魂中。单假若李煜没有出生在帝王之家,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一个真真正正的诗人,没有经历过亡国之痛,没有受尽屈辱,他可能就不会给后人留下这么多惊天地,气鬼神的文字了。

篇3:以美为话题的作文

●初读课文, 想象课文描述的景致之美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应该是让学想象到“美景”。《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以优美文字刻画优美景致的杰作, 文字和美丽景致之间需要用学生的“想象”来沟通, 只有启动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才能在初读课文时快速还原出文字所描绘的景致之美。

为了启动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这一个环节的教学中, 可以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

阅读任务一:请同学们先读课文, 然后在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精彩的写景文字, 并且说明这些文字为什么会让你感觉精彩。

学生带着阅读任务初读课文, 就不会为了读课文而读课文, 而会在读的时候添加上想象力, 通过“想象”, 依次还原出课文所描述的景致之美。

比如我在教学此文的第一个环节, 让学生带着前面布置的“阅读任务”读完了课文之后, 然后开始检查这一环节的“阅读成果”, 学生的发言真是各有精彩———

生1:我很喜欢“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 像我, 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 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 在热带的地方, 日光是永远那么毒, 响亮的天气, 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 在北中国的冬天, 而能有温晴的天气,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段情景描写, 短短几句话, 让人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冬天里济南的阳光是那么充足, 那么温暖, 这样的阳光太吸引人了, 真想到济南去享受一下冬天里的“日光浴”。

学生透过想象, 立即被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所吸引, 阳光之美, 虽未亲历, 却胜似在眼前, 照得人心暖洋洋, 美洋洋。

生2:我非常喜欢这段景致描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大家都看过雪景, 但我们眼中的雪后之景远远不如作者笔下描绘的雪后景致漂亮, 读这段文字, 我似乎感觉到雪后的济南已经不是平凡之地, 而大有“人间仙境”的意味, 真是美妙绝伦, 如梦如幻。

学生透过想象如看到了“人间仙境”, 这样的表述是因为切准了文字“绝美”的脉搏。

在初读课文时, 注意启动学生的想象力, 则会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展现一幅又一幅的美丽景致。依靠想象还原出的“美景”, 课文想让学生不喜欢都难。

●精吟细颂, 感悟课文包含的写作之美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整体美的课文, 还是一篇充满着“细节美”的课文———细节里处处体现着写作的技巧之美。所以在第二个环节的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精吟细颂”, 通过更加细致的阅读体验, 感悟课文中的文字技巧之美。通过感悟文字应用的技巧之美, 学生可获得写作方法的启迪, 进一步通过“美文”的感悟而获得驾驭文字的技巧, 使写作能力得以提升。

为了让学生有“精吟细颂”的阅读过程,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要求。

阅读任务二:认真阅读, 画出你觉得结构优美的句子, 或是表达方法独特的字词, 并且说明这样的句子或是字词为什么会让你感觉优美独特。

学生带着新布置下的“阅读任务”开始了“精吟细颂”, 他们在感悟, 在对比, 在斟酌, 一个个优美的句子被画出来, 一个个独特的字词被挑选出来, 对这些句子和字词的评述其实是一个“文学鉴赏”的过程, 等于悄悄增加学生的“文学批评”功力。

比如有的学生在“精吟细颂”结束之后, 给出这样的鉴赏结论:

生3:我在品味文字的时候, 感觉有这样两处字词让我心动。一处是“不忍得”, 另一处是一个“卧”字。“不忍得”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水人格化, 让原来没有生气的水变得有了灵性, 有了生机, 有了情感。“不忍得”还衬托出难能可贵的“水藻之绿”, 让冬天里的境画更富可亲可爱的美丽。作者说山坡上有小村庄用了一个“卧”字, 同样是用了拟人手法将景致人格化, 刻画了山、村、雪的内涵神态, 透射出安和平静的氛围, 这对于“美”来说是一种不着痕迹却深入人心的渲染。

生4:老师, 下面这段文字挺有意思“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为什么这么说呢?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把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表达得更加突出形象, 把小山比作母亲, 温暖慈善, 生动而巧妙体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

学生通过精吟细颂, 把《济南的冬天》中最重要的写作手法“比喻”和“拟人”分别挖掘出来, 假以讨论和交流, 他们便知“比喻”和“拟人”在写作应用上的妙处和益处, 自然会将这种修辞手法潜移于心, 然后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施用于文, 从而有效提升作文能力。

●心灵交汇, 领会课文深藏的情怀之美

《济南的冬天》不仅仅是一篇绘景美的课文, 也不仅仅是一篇写作技巧美的课文, 更是一篇饱含情怀美的课文。如果教学只重视了“想象美景”“感悟写法”两个方面, 而忽视了对情怀美的升华, 则是“捡了芝麻丢西瓜”的教学遗憾。

作者老舍是个性情之人, 是个有情怀的作家, 他总是将自己的情怀蕴涵于看似闲适的文字之中, 等着心有灵犀的人与之同感或爱或恨、或悲或凄的情怀。如果教学《济南的冬天》放弃情怀之美的沉淀与升华, 那么教学功力将尽显单薄与不足。

如何让学生从课文中得有情怀的升华呢?这需要在第三个阅读环节中给学生布置下新任务。

阅读任务三:反复阅读, 将课文的“情感”浸于心中, 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 领会课文中蕴藏着怎样的情怀?

这其实是提供机会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交流, 从而产生主动审美的动机。有学生经过与文本的“心灵交汇”, 领会到了这样的情怀之美: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精雕细琢, 把对济南的一往情深融入笔尖, 溢于言表, 让我感到至真至纯的“乡土之爱”,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伟人邓小平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是政治家, 所以他用直抒胸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赤子之心, 而老舍是文学家, 则用细腻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赤子之心, 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却是同样的感人至深, 因为充满“乡土之爱”情怀, 总会在无意间开启我们的情感闸门。

还有学生从课文中升华出作者的另一种情怀之美:读《济南的冬天》总会被一种娓娓叙谈的真情所感动。比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 像我……”这样的文字尽显语意恳切。再比如“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完全是循循善诱, 不含强加于人的语势。还有“对, 这就是张小水墨画, 也许是唐代的名家画的吧”。似是思索, 又似是猜测, 其实是与读者平等的商讨。通篇文章总是娓娓而语, 情恳辞切, 像是在听一位慈善的老者讲故事, 听着听着, 就被作者的慈与爱打动了。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阅读教学, 《济南的冬天》会给学生带来三个方面的收获:诗化的意境、写作的技巧, 审美的情怀, 此之谓阅读教学的“大收获”。

篇4:“以美为师”的教育改革误区

然而有意思的是,美国报纸上常能看到的不是美国的教育有多好,而是它相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的教育而言有多失败,以及美国应该如何以后者为典范进行教育改革。在一篇充满讥讽与调侃的文章里,美国学者、教育家Peter Wood指出,在美国终于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的同时,杜威的当代传人——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系教授Howard Gardner在中国炙手可热,因为中国人希望采纳美国式的教育理论。他指出,通过这种交换,通过向中国输出这种愚蠢的教育体制,美国也许最终能钳制中国的经济增长,消除给美国带来的威胁。他调侃地说,这可能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设计的一个伟大阴谋。

Wood的文章发表于一份右翼保守主义杂志,但是,立场温和左倾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Nicholas Kristof也同样发出了“美国应向中国学习,适当压制学生的快乐与自由”的呼吁(但是他同时也认为,中国传统教育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比如就数学教育而言,《纽约时报》的社论指出,曾几何时,美国一些搞数学教育的人认为传统的教育方法太僵化:死记硬背,通过重复做大量习题来学习怎么样去解决数学问题。他们认为这种传统教育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他们主张,学生不应该死记硬背诸如九九表这样的东西;老师不应该强调重复做习题,而是不告诉学生究竟应该怎么做,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教材也应该多样化,由每个学校和老师决定选什么样的教材和教多少东西。但是,这种强调灵活与创造的结果是,美国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基于这个现实,多数数学教育工作者都认为美国的数学教育要改回去。一般来讲,在美国,越来越多关心教育的人认为这种反对死记硬背、反对应试教育、强调灵活和创造力的教育是失败的。

美国教育的经验教训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本文将解释在中小学教育中,为什么“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的美好理念似是而非,而具体的“就近入学”又如何导致潜在的危害性后果,并力图正视传统考试制度的积极意义。

“快乐教育”与“创造性教育”的误区

美国教育比较强调个人的创造性。这种强调创造性的思想渊源可以远溯到西方启蒙传统中的个人主义与平等主义,即作为抽象个体的个人都是平等的,其个人意见都应该得到尊重。而晚近的直接思想渊源则是杜威。当然,这种现实主张到底与这些哲学思想有多大联系,这些哲学家到底是不是持这样的观点,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比如,美国的杜威专家Thomas Alexander就曾表示,杜威在世的话,绝不会支持自认为强调创造性的“新数学”。另外,美国的反智传统和商业传统也对创造性和快乐教育的强调有影响。反智就意味着精英不见得比常人更有见识,所以常人的意见应该得到尊重;商业化的泛滥就意味着学生是付钱的顾客,让顾客快乐是店家应该重视的。不管其思想来源如何,基于对创造性的强调,有些教育者认为我们不应该给小孩子灌输任何东西,而是要尊重他们的想法。但是,创造的定义是对固有模式的克服与反叛。想要创造,必须先有些以往的智慧和经验。如果连固有的模式都没有,又能反叛什么呢?在还没有一个常规的情况下,怎么让一个中小学学生去创造?这种所谓的“创造”,无非是他本性的随意流露。

所以,要让中小学生有厚重的创造性,他们需要先被给予一套固有的模式与系统。小孩天性都是想玩的,是不想去念书的。再灵活快乐的教育,也要有大量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也要有让学生痛苦的地方。为了让他长大后受益,我们不得不逼迫中小学生去学一些东西。这里,学会东西是目的,而让他们快乐的不同教育方式只是手段,后者要服务于前者并在二者冲突中为前者让路。该记该背的东西还是要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死记硬背的是什么。就语文课来讲,要背的东西应该是中西方传统里面最好的东西。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并且,我们只有在对传统的东西了解以后,才能有真正的突破与创造。可我们现在中小学课本里的东西是传统文化里最好的东西吗?让学生死记硬背二三流的东西,培养出来的自然多是二三流的学生。只有用一流的东西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中小学是否需要素质教育?

比照美国,中国人常抱怨的另外一个方面是中国只重视应试教育,而不重视素质教育。这种不重视的结果是造就了很多高分低能和高分低德的人才,自杀的和杀人的都有。但是,中国人做这种事的比例真的比美国人高么?即使中国人走极端的比例更高,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是教育的缺陷还是生活的压力?并且,中国人的进退失据也许是巨大地区差异和社会本身快速变化的结果。但是这里重要的问题是,学校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场所吗?中国的应试教育真的对素质的提高没有作用吗?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学校,因为教育一直落后,校长要把社会实践课砍掉,只教数学和英文。有人抗议说不教学生的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怎么行?校长的回答是,一个学生没有基本的读写能力,不会算算术,在社会上绝对无法生存下来。这些东西是我们学校可以教给他们的。而社交能力是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的。我们连读写、算术还没教会学生,奢谈什么社会实践?

有条件的话,学校当然应该两者都教。但是,如果学校没这个条件怎么办?现实世界不可能有那么理想,我们的财力有限,也不可能依每个学生的需要来给他配备相应的老师。所以,在现实世界里相关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用有限的金钱、时间、人力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用学校培养那些既重要、也能有效培养的东西。

显然,学校能有效地教学生数学语文等基础课程。但是,中小学是培养素质的有效场所吗?人的个性是经过长期熏陶养成的,而熏陶主要是靠常年围绕着他的家庭及其周围人群。我们能指望一个老师通过每周几次的伦理课或德育课对学生个性产生很大影响吗?伦理课不一定能培养道德品质好的学生,因为人的素质不是靠上伦理课学出来的。真的能对学生有影响的是给学生上课的老师群体,他们能否对学生起到好影响,依赖于他们是不是能做学生各项素质发展的楷模,是不是能通过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重视老师的素质。

这不等于说,要让每个老师都是道德典范,或者具备学生所需的所有素质。如果一个老师也许在道德上谈不上是什么典范,但他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找不到更完美老师的情况下,这样的老师对学生也是有益的。所以,学校素质教育主要通过选择老师来实现,上素质课是没什么用的。这并不是说学校不能教育学生素质。但如果学校要为此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把有限的资源花在所谓的素质教育上,效果不一定好,却必然会耽误数学语文这些基础知识教育。这样一来,很难直接教育的东西占了学校有限的资源,非但没有什么直接成果,反而把学校能教育的东西给耽误了。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学生的某些素质对语文、数学教育是很重要的,这些素质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纪律。在这个问题上,越是成绩差、资源少的学校就越需要这些方面的素质教育。我们中国采取的办法是镇压,有些无奈或不关心学生的老师干脆就放任自流。这个难题不一定有完美的解决办法。但是,第一,我们至少应该重视这个问题。第二,我们在培养老师时不能只让他们会教专业课,而要同时让他们对少儿心理有个了解,让他们有做“孩子王”的管理、领导才能,让他们能有一套办法帮助学生在他们教的语文数学课上养成一些基本的与学习相关的素质。第三,学校教导处的老师也应有能力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而不是成为只会挥舞着处分去吓人的门神。

警惕“就近入学”的潜在危害性后果

无论“快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多么美好,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制度设计上来。以前中国选拨人才的方法主要是考试。对这种方法的一个批评是它只重视考试,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不快乐,还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其解决办法之一,是提倡中小学就近入学。这种入学办法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中国初中实行就近入学的时间还短,其效果可能还不明显。美国的公立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长期实行就近入学。所以,我们不妨以此为参照来想一想它可能会在中国造成什么后果。

同中国小学分片上学一样,美国学生上哪个公立学校取决于他家住在哪个学区(school district)。这个学区的公立学校的财政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区的家庭所交的与教育有关的那部分税款。如果一个学区的家庭总体上相对富足,这个学区的学校就相对有钱。在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社会里,这就导致了这些学校无论从硬件设施、师资质量、师生比例、学生素质上,都比较穷的学区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有钱的学校能吸引和留住好老师,雇佣更多的老师;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基础上,一个老师管的学生越少,就越有可能在每个学生身上花更多的精力,其效果就可能越好;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的平均素质也要比穷人家庭高些,他们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精力也可能更多。这样,从小学到高中,富裕学区的学生总体上就得到了比穷学区的学生好得多的教育,其在校科目成绩和大学入学考试成绩都要比穷学区的学生好。

当然,美国大学在选学生时,还常看个人作品、社会活动、推荐信等等。但在这些项目上,富裕的学生总体上可能比穷学生做得更好。比如,他们的家长有能力安排他们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他们所在的学校也能雇有经验的老师帮他们选择合适的大学,并教他们如何把自己打扮成这个大学所需要的人。甚至在美国有专门的教人如何准备入学的各种服务。但是,要得到这种服务,家长要花上一大笔钱。相比而言,为糊口而奔波的穷人家自顾不暇,哪里顾得上让孩子参加什么社会活动?其所在学校也不大可能有财力雇有经验的老师来指导学生选择大学。

美国已经步入所谓的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上不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成为一个人在社会里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有没有这个能力会导致不同人群之间的总体经济水平的差别。所以,通过这套教育系统,上一代的收入差别就转变成了下一代的能力差异,并继而转变为收入差别。这就意味着贫富之间只有名义上的可流动性,而实质上贫富差别成了世袭的。在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的当代社会,“世袭”是不为人所接受的。但是,美国公共教育系统名义上是允许流动性的,而上一代的财富通过这套系统“洗白”了,洗成了下一代的能力。由于个人能力差别导致了其他不平等听起来是挺正当的,也为人所接受,尤其是相信个人奋斗的美国中产阶级和美国保守主义者。这样,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看着穷人受穷:因为这些穷人少壮不努力,所以老大就该徒伤悲。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美国这个名义上平等的、只以个人能力分高下的社会,实质上蜕化成了以财富划分的世袭等级社会。这个社会甚至比等级社会还糟,因为它自以为是平等的。

美国就近入学所造成的上述后果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以前中国小学也是就近入学,中学也有地域限制。但是,以前中国是个经济上相对平等(或者说是平等的贫穷)的社会。但是,即使在这个相对平等的社会里,城乡差别也是很明显的,而旧有的、地域性的公共教育制度也是维持这种城乡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使城乡差别成了实际上的世袭的等级差别。现在中国的贫富差别越来越大。虽然中国的学校还没有像美国那样依赖于其所在的小区的税收,但是住房的商品化导致了类似的结果。很多房地产开发商“捆绑”式地开发一片住宅区。通过钱、权关系让好的幼儿园、小学乃至中学搬到他们开发的小区里,或在那个小区设立分校,因此能就近入读该小学的周边房产价格也开始猛涨。这样,这些好的公立小学变相地成为有钱人孩子的学校。在缺乏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成熟体制的现状下,有权的人也往往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或通过权钱交易帮有钱人的孩子上好学校,自己也从中得利。这种权钱交易美国也不是没有,但是其相对完善的制度使得这种交易的程度轻得多。总之,在中国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和不完善的民主法治的条件下,中国小学、初中的就近入学就很可能成为洗钱、洗权的工具,使社会贫富、权力分化世袭化。

考试仍然是个好东西

考察完就近入学的潜在危害性后果,可能有人仍然认为,考试本身不是考察能力的好办法。我们应该全面地考察学生素质。所以,初高中尤其是大学应该取消考试,或除考试之外加强对素质的考核。对此,我们不妨再来看看美国的经验。

美国的大学入学并没有取消考试,而是除考试之外,还要证明自己能力全面,并有好的推荐信,是一个全面发展而不是只会考试的人才。但有趣的是,美国的精英大学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基本上也是只用考试来选拔人才。这些精英大学的學生往往是纯白种的美国精英的后代(这里“纯白种”指的是所谓WASP,即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s,白种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哈佛大学注意到犹太人不断渗入进来,这是哈佛大学所不愿见到的。这里面有种族主义的因素,也有政治、经济因素。因为私立大学需要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在美国20世纪早期,政商界的精英多属于WASP,而本身是WASP的人就更可能在这个世界里取得成功。因此,学校招这种出身的学生,让他们在这个学校受教育,之后在商界或政界有了不俗的成绩,他们就会对学校有丰厚的回报。所以,哈佛大学希望限制没有深厚背景的犹太人入学,但他们又不想违背美国平等和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毕竟,让一个差生仅仅因为他出身高贵或是纯种白人就上哈佛,对谁都不是件光彩的事情。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很“天才”的办法:即打着“全面考察学生素质”的旗号,要求学生不但要提交考试成绩,还要在课外活动上表现出色,并得到值得信赖的人的推荐。但他们想做的,其实是通过这种手段把那些刚富足起来的犹太人排除出去。因为这些犹太人家庭即使相对富足,也还没有养成习惯去做纯种白人喜好的活动并达到相当水平,他们也不太可能结识社会上层人士并让他们来给自己的孩子写推荐信。这样,打着全面考察学生素质的旗号,哈佛大学成功地遏制了犹太学生的增长势头。其他常春藤学校也因此争相效仿,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它们“血脉”的纯净。

不过一个有趣的转折是,犹太人还是削尖脑袋钻进了哈佛等名校。为了适应这种教育改革,他们就从中学时开始准备哈佛所要求的各种硬性条件,比如参加“正确”的运动项目等等。到了50年代之后,犹太人还是成了哈佛这样的名校的主导力量之一。近几十年来,与犹太人同样重视教育并也开始富足起来的东亚人(包括中国人),逐渐成了美国精英学校迅速上升的少数群体。

虽然总体上氛围宽松,但是现在的美国家长,尤其是在大城市里亲身体验到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人,对孩子受教育的重视与应试教育下的中国人是有一比的。从幼儿园教育开始,他们就积极地为孩子作准备,上好的幼儿园,让孩子参加“正确的”、意即好大学所看重的各类活动。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孩子素质的发展,而是为了迎合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的需要。但是明显的是,只有中产阶级、甚至是中上产阶级才能真正做好这些准备。这种状况与上述美国式就近入学的制度一起,就导致了好学校总体上被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所占据的局面。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第一,美国学生的轻松与选择上的多元,其部分原因并不是强调应试还是强调素质教育的直接结果,而是美国社会相对富足的经济状况所致。第二,全面考察学生素质听起来很好,但它却有着很阴暗的起源。当然,很多结果光明的东西起源也很阴暗,而高贵的理想反而常常导致可怕的后果。但重要的是,美国全面考察学生素质的起源的确是为了变相维护少数人的利益。在此,我们不得不想想,如果在中国现有的法治条件下,不用相对明确的考试;而用比较模糊的全面素质考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一个很可能的后果就是那些有权、有钱人的孩子会被“认定”具有优秀的素质,占据了大学里本来属于也许能通过考试“翻身”的穷孩子的位置。在这种直接地以权谋私或以钱谋私的情形之外,相对富裕的家庭也更有资源把他们的孩子打扮得更有“素质”,送进好的初中、高中以至大学。如同不加管制的就近入學一样,考察学生素质就成了变相地考察他们的家庭的权钱背景的工具,就成了帮助有钱有势的家庭洗白他们权钱的工具。

所以,虽然用考试来选拔人才明显是不完美的方法,但问题是我们现有条件下是否有更完美和公平的方法?恐怕是没有的。如果在中国实行所谓全面考察学生的美国式办法,其现实结果很可能是:没有良好经济背景的学生会以更大的比例被淘汰掉,特权和腐败会更泛滥。与之相比,用考试来决定学生去什么学校至少能保证相对的公平。考试让向上奋斗更加可能,社会底层(比如农民)的孩子更有机会通过大学,来改变自己的身份。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当今的考试制度不需要改革,比如在语文、历史等科目上我们考的内容应该是东西方真正的经典,而不是赶时髦或时势造就的东西。一般来讲,我们考试制度需要改革的是考什么和怎么考。考的东西应尽量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而考试的设计也应尽量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应该尽量不让考试退化成一个与其他知识和能力无关的技能(大家可以想想国人是如何迅速地缩减了TOEFL和GRE中真正测试英语能力的成分就明白了)。但是,考试制度的内在缺陷并不意味着现实中有更好的替代方式。避免考试弊端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我们要通过一些办法尽可能保证初级教育的平等,这样使得考试不退化成洗钱、洗权的工具。另外,在考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有更灵活的措施。我们一直都有特长生加分的制度,这个特长生也可以包括那些极度“偏科”但确实在其所偏科目上有前途的学生。但是在现有条件下,以考试为主的制度仍是选拔人才的最好的办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常说考试与一个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无关,但这种说法是很偏颇的。在美国已有学者做过一些研究,其结果支持了高分高能的观点。当然,这些研究都有其局限,社会学家也应当做更多的经验研究。实际上,直观地想象一下,为了考试出色,一个学生就必须克服自己的本能欲望(比如打一天电子游戏而不是做枯燥的数学习题),勤奋工作,为了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并且,他必须具备掌握一套知识体系的能力。这些都是他个人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所以,通过高考,我们在考察了学生对某一套确定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这套知识本身对学生的素质的关系及将来的发展也许不大),我们更考察了这个学生对其将来发展至关重要的素质。我们有时会产生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印象,也许恰恰是因为我们认定高分会高能,所以偶尔出了个高分低能的人就会给我们留下过于深刻的印象,扭曲了我们对分数与能力之间联系的看法。

篇5:以美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以美为话题的作文1

有人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静下心来,带着“发现美”的心境观赏。你会发现,这世界很美,说,生活很美……

瞧,天边的阴云裂开一道口子,通过裂缝,鲜亮的霞光探出手来。周围,朦朦胧胧的,只有霞光如此鲜亮。那一缕霞光好美,好美!草地上,嫩苗儿展开亮绿的一片。柔和的风缓缓吹动着,苗儿摆起裙袂,舞动着。如此优雅的景致,好美,好美!这时,一阵春风吹过,树叶立刻发出“沙沙”的响声。哦,是在欢迎春风吧!风里带来些泥上的气息,混着各种花的香,在空气里酝酿着。虽然看不到,却能真切的感受到,好美,好美!

小河里,河水潺潺地流动,这是大自然发出的音乐。水面波光皱褶着,显露出道道笑容。明丽的阳光在水面跃动舞蹈,忽闪忽闪的。在那阵阵闪烁中会发现,好美,好美!

路边的树上,几只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唱着赞颂春天的歌。发现自己的心情也越发欢快了,这景象好美,好美!

静静的观赏着世界,偶然发现一切都好美!我明白了,只要忘记忧愁,忘记不幸,抱着“发现美”的态度感悟生活,你会发现,这世界很美,很美……

关于以美为话题的作文2

生活并不缺乏美,只要我们细心,美无处不在。

人们在生活中总是抱怨幸福感太少,发生在身边的美好事物太少,幸运总是不能倦顾自己。什么是幸福感?什么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太少?什么是幸运?“不是生活中缺少美,是生活中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应该用一颗宁静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群年轻人在大街上的电线杆上和小区的楼道墙壁上到处贴着一些小广告,五颜六色的广告纸满天飞好像天女散花一样。应着日落余辉,这时一位头发苍白的老太太手里拿着小铁铲跟在这群人后面。一张一张轻轻的铲下那些小小广告纸。多么美好的瞬间!多么美好的时刻。

你看,在那老师办公室的窗台下,老师还在辛勤的批改作业,老师您的家人,亲人还在等着您回去吃饭呢!那一瓶又一瓶用尽的墨水瓶!那一支又一支写坏的红笔,不知这些年您用尽多少墨水用坏多少支笔!老师您辛苦了!费心了!啊!多么好的老师,多么感人的情景呀!

什么是生活中的美!这就是生活中的美!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小事。

关于以美为话题的作文3

中国湖南旅游节明天就要撩开那神秘的面纱。最让我们期待的莫过于开幕式十万人同唱《浏阳河》的活动,很多人期待看到那种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而我则更期盼看到的是一种规则之美。

何为规则之美?十万人同唱《浏阳河》,举手投足一致、歌声整齐是为规则之美;十万人自觉遵守秩序,整整齐齐、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是为规则之美;市区街道车水马龙但秩序井然是为规则之美;各行各业遵守职业道德,市民人人遵守公民道德和治安秩序,举止文明,热情好客更堪称为规则之美。

美丽的山水景致来源于自然,征服的是人们的感官;规则之美,则来自于人的内心,来源于整体,征服的是人们的心灵。

衷心地期盼浏阳人体现出规则之美,展示出良好的整体素质,给海内外宾客留下一种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

关于以美为话题的作文4

风景的美、花朵的美、彩虹的美,这些是看得到的美,但美并不只是一种具体上的美,只要换个角度换个想法,美也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等着你去发觉。

在上完托管班回家的路上,都会经过一家叫做“生活美”的小吃店,每一次经过时,我的老板都会说:“小伙子,今天怎么又没精神啊!我的老板请你喝杯咖啡,要不要?”我心想我的老板要请客当然好,但我的老板又说:“啊!小孩子不能喝咖啡,还是长大以后再来吧!”,虽然常常听到一样的话但我的心就像喝了咖啡一般,让我有了活力,有了精神,这就是人情中的美。

知名品牌法兰瓷,把瓷具变成一种美的艺术品,法兰瓷的每一个系列,就像瓷中有画一样,每一个瓷具,都是用手工制作的,经过工匠巧思的设计和在高温的环境下,工匠用一滴滴斗大的汗水所制成的作品,而这就是辛苦和艺术的美。

美是无所不在的,心中有美,气氛就美,处处都美,这世界有美才精采,人情中的美、辛苦的美,但也有的美是不需要金钱就可以买来的,那就是大自然的美。

美在心中或任何地方等着我们去发现,心动不如行动。来!我们一起去寻找美吧!

关于以美为话题的作文5

美,在我心中,不是只有华丽的外表,不是只有靓丽的衣服,不是只有粉艳的装扮,而是拥有一颗充满善良的心。

拾起地上果皮纸屑的人是漂亮的,帮助老奶奶过马路的人是漂亮的,扶起跌倒在地的老爷爷的人是漂亮的,送迷路的小弟弟回家的人是漂亮的,为灾区人民捐款、献血、献爱心的人是漂亮的,为别人着想的人是漂亮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漂亮的……

当然,感动也是一种美。用心去看,去听,去感受,你会发现感动丘处不在,凶为我们每天都被许多平凡的事感动着,千万不可对值得感动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感动是什么?它是沁人心脾的甘泉,使人的内心变得澄澈而明亮;它是吹人欲醉的春风,使人的内心变得纯洁而广阔;它是浩瀚夜空的`繁星,使人的内心变得深邃而广阔:它是冬日里的暖阳,使人的内心变得温暖如春……

在茫茫的时空中,人只是无足轻重的微生物,送}乜感动,是一件漂亮的事,接受感动,是一件幸福的事。

美是善良,美是感动!

关于以美为话题的作文6

人们认为衣着美,长相美,才是真的美,可是,我心中的美不在于衣着、长相,而在于心灵。

有一天,我刚刚起床,就听到:“擦鞋了,擦鞋了……”的喊声。我到门口穿鞋时一看:“哎呀,这还是我的鞋吗?怎么这么脏?”经过鉴定,这双脏鞋确实是我的,正巧,今天有擦皮鞋的,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去擦皮鞋了。”妈妈答应了。但是,《蜡笔小新》正在播放,我又看迷了,妈妈提醒了我,我才回过神来。

我下楼去了,出了门发现擦皮鞋的是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只见她头发花白,乱蓬蓬的,衣服也又肥又大,脏兮兮的。老奶奶见我望着她,便说:“孩子,要擦鞋吗?”我说:“要擦,可是,鞋这么脏,能擦吗?”老奶奶回答到:“脏,所以才要擦呀。”说完,便让我坐了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鞋套上,又拿毛巾擦,接着把鞋油摄在鞋上,拿起两把刷子,给鞋来了个双面夹击,脏污终于被打败了,原形毕露,鞋子终于被刷干净了。可是老奶奶的手和衣服被鞋油染的更黑了,我随时扔了两元钱,然后急忙回家,看《蜡笔小新》的电视剧。只见老奶奶跑来说:“孩子,你多给了我一元钱。”听了老奶奶的这句话,我的泪水溢满了眼眶。

现在,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关于以美为话题的作文7

大自然,是所有生灵生存的地方,里面有许许多多人们发现不了的东西,如微生物、及其它自然现象。

我原以为大自然只有值得探讨科学的范围,但是,在10岁那年,一件感人肺腑的事动摇了我这个顽固的想法。也感染了我一生。

那是一个很早很早的清晨,我睁开了惺忪的眼睛,然而映入我眼帘的竟然是——一只大的黑蜘蛛!“啊——啊——啊!”我不由大叫起来,妈妈赶紧冲了进来,问:“怎么了?”我说:“蜘蛛!”妈妈捞起个家伙就把它的腿打断。

吃完饭后,我回到屋中,看见那只被妈妈打“死”的蜘蛛用它的腹部缓缓前行,我不再恐惧,跟着它走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那只蜘蛛来到一个蛛网上,当时我便恨它在我家织网,不讲卫生,但我迷迷糊糊地看到一个小小的黑东西,走进一看,才知那是只小蜘蛛。

我不知大蜘蛛要干什么,只见它用最后的力气织了半张网,我乡它是不是累了,后来才知道——它死了。

我发现了美,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从此,我的眼睛装下了这些小东西。

也在这时,我不再讨厌它们,因为它们用拥有了人间最美的爱——母爱。

关于以美为话题的作文8

在门前,我停下了脚步。先把右脚跨出了门槛,又小心翼翼的把左脚跨出了门槛……

“放假了!”当这个消息又在我的脑中浮现时,我情不自禁的又笑出了声。啊,怎么感觉今天的空气是这么清新,令人神清气爽;今天的太阳是那么灿烂,令人舒服极了;今天的云朵是那么洁白,令人感觉近在咫尺……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无比舒畅,观察起了身边的景色。

这,是一条绿荫小道。灿烂的阳光被树叶撕扯成一段段,只留下些许斑驳阳光,时不时温暖人们的身心。

这,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虽家境贫寒,但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我轻轻地走过去,用五角钱买下了她的一张报纸,虽然只是区区五角钱,但它代表的是我的爱心。

这,是几位长发飘飘的美女。但她们的美,仅仅停留在表面。瓜子皮撒落一地,却不以为然,依旧谈笑风生。

其实,还有很多人:满脸堆笑的书报亭阿姨;严肃认真的公交司机叔叔;遵守交通的低年级小妹妹……

篇6:以美为话题的作文

在一家国际性的幼稚园,有着许许多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他们虽然语言不通,但也有一定的感情。可是,不幸的一天降临了,是它打乱孩子们常规的生活。

在某一年夏季的一天,正当孩子们玩得开心时,一个小女孩儿突然晕倒了,幼稚园的老师赶快通知医生,检直小女孩儿怎么了,结果是这个来自日本的小女孩儿有先天性白血病,需要输血。可是。又没有现成的,只有看幼稚园里的孩子们谁愿意献血了,由于医生是日本来的,和孩子们交流有一定的困难,只能用手语了,日本医生用手语表示“谁愿惫为这个日本女孩儿愉血”之后,并没有孩子举手,问过第二次后,还是无人回应,当问完第三次后,有一只稚嫩的小手从人群中伸了出来,像是出现了一艘的希望。之后,日本医生把这个来自美国的小男孩儿叫了出来,“拉”到了医院。

到了医院,泞先映入男孩儿眼帘的是躺在急诊室病床上的日本女孩儿,男孩儿到了输血室,针刚抽入男孩儿胳膊,他哭了。日本医生用手语问他怎么了,是不是很疼,男孩儿只是“痛苦”地摇了摇头,护士又一次插入针管,男孩儿还是在轻声地抽明,为了救女孩儿,护士只好硬着头皮将针插进男孩儿的胳膊里,将鲜红而又似乎“放着光芒”的血液抽了出来,不一会儿,美国医生赶来了,问这个男孩儿到底怎么了,男孩儿回答说:“我怕抽血会死掉,”美国医生又接着问:“那你为什么还肯为她输血?”男孩儿天真地说道:“因为我们是朋友!”

上一篇:人生命运只有自己掌握下一篇:入党转正申请书最新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