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论文网职称论文发

2024-05-24

铁岭论文网职称论文发(共3篇)

篇1:铁岭论文网职称论文发

铁岭县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思想解放活动

今年是“十一五”的起步之年、开局之年,我委结合县委“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思想解放活动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针对“满”、“窄”、“庸”、“浮”、“私”等方面,联系实际,认真查摆梳理影响和制约我委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和不足,查找根源,深刻剖析。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一、解放思想,查找问题

1、小成即满。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盲目乐观,认不清各县区经济发展的逼人形势,缺乏在新起点上求大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2、加快事业发展的视野窄、思路窄、办法少。有的股室室和个人站的不高、看得不远,考虑自身经济利益多,考虑全局影响少,服务全县经济的意识不强。甚至还有个别股室负责同志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用老办法开展工作,不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善于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不善于做好结合文章,在事业大发展面前有畏难情绪。

3、思想慵懒、能力平庸、工作庸碌。有的同志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足;服务意识差,工作能力不强,工作目标定位低,要求标准低,干事创业眼界低,缺乏创造性开展工作 1的意识,业务素质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在水平上,不适应形势任务发展要求,缺乏创造一流业绩的素质和能力,在工作上,目标低、要求低,效率低,工作不主动,甘居平庸。

4、认识问题肤浅,工作作风飘浮。有的股室负责人下户少,和股室同志交流少,工作不深入、不扎实,缺乏对实际、对基层的深入了解和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工作决策上存在片面性,缺乏科学性。

二、针对不足,落实整改

对照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水平,我委在工作能力、业务素质方面,在思想解放程度、工作创新力度上还存在不少差距。我委要认真贯彻省、市党代会和全市学习山东三市经验,将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动员大会的精神带来的振奋和热情转化加快发展的新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更高层次上定位发展,以更宽的视野谋划发展,着力提高创新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服务经济、服务项目、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意识,加快解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继续营造好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促进发展的氛围,推动全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决定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整改:

1、继续抓紧项目不放松。我委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抓住省扩大县域经济管理权限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委职能,利用国家及省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资金,紧紧扭住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大项目不放松,多上项目、上大项目,推动全县经济加快发展。另外,结合“十一五”规划和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平台建设、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提前谋划一批产业对接效果明显、带动作用强的大好高项目,抓好责任落实,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发改委经济综合部门应有的作用。

2、重视调查研究,努力练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功。赴乡镇、下企业,更广泛、更深入、更扎实地开展调查研究,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做好运行分析和预警监测,做到数据准确、事例详实、观点鲜明、分析到位,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助手。

3、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重实干求实效干成事。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的事谁来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每名领导干部都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论哪项工作都要细化、量化,逐一落实到股室、落实到人头,谁干谁负责,谁出了问题就追究谁,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通过严明责任、严格责任追究,使各级干部始终保持一种高压和奋发进取的状态。

4、全委机关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以适应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化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懂经济、会管理、精操作的干部队伍。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新的目标,新的跨越。我委上下一定要以这次思想解放活动为契机,同心同德,扎实苦干,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十一五”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

篇2:铁岭论文网职称论文发

基于直流潮流的最优切负荷模型在发输电组合系统可靠性评估[1,2,3]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忽略了系统网损,平衡节点处的发电机将承担平衡系统网损的作用,而仿真实验表明,当系统规模较大且有机组故障时很容易出现平衡机出力越限;同时,该模型没有考虑系统电压/无功因素的影响,无法发现系统存在的电压问题。文献[4]较早研究了电压因素对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影响,发现发电机机端电压值对系统状态的概率具有一定的影响。

由此,本文将网损引入到系统有功调整模型中,考虑电压约束及不同电压调整手段对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影响,在潮流PQ分解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压/无功调整的增量线性化模型,模拟发电机机端电压、变压器变比及并联电容器/电抗器的投切等因素对系统电压的影响;最后,对IEEE-RTS组合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

1 考虑网损后的系统有功调整模型

在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当出现有功发电不足或线路过载时,需要进行有功调整以确定系统切负荷量及切负荷位置。

目前,普遍采用以切负荷量最小为目标的线性优化模型[5]:

mini=1ΝCi(1)

式中:N为系统节点个数;Ci为节点i处的切负荷量;Gi为连接到节点i上的所有发电机;PGf为发电机f有功出力;Bij为支路电抗构成的导纳矩阵元素;θij=θi-θj,为节点i,j之间的相角差;PLi为节点i处的负荷;Tk(θi,θj)=(θi-θj)/xij,为支路功率,xij为支路电抗;NL为线路数;PGfmaxPGfmin分别为发电机f的有功出力上、下限;NG为发电机个数。

在上述模型中,虽然式(5)包含了平衡机出力上、下限约束,但其只能保证调整后总的发电功率和总的负荷相匹配,无法保证平衡机能够完全承担线路和变压器上的功率损耗。因此,在有功调整模型中,平衡节点处的发电机需要预留部分出力来承担系统的网损。

考虑网损的方法有以下2种:

1)修改式(5)中平衡节点处发电机的出力上限,假设某一系统状态下,系统总的发电负荷为GT,网损率(网损占系统总发电负荷的百分比)为α,平衡节点处的发电机个数为NS,各台机组的最大出力为PGjmax,j=1,2,…,NS,对平衡节点处发电机的最大出力上限进行修正,得最大出力为:

ΡGjmax˝=ΡGjmax-αGΤΡGjmaxi=1ΝSΡGimax(6)

2)不修正平衡节点处机组的出力上限,而是引入总的系统功率平衡方程:

i=1ΝCi+i=1ΝGΡGi=i=1ΝΡLi+Ρloss(7)

式中:Ploss为系统总的网损。

需注意的是,此时式(2)将不再包含平衡节点处的功率方程。这2种方法实质上是一样的,并且都涉及到有功调整时网损或网损率的设定问题。本文采用第1种处理方法,后文将进一步说明不同事故状态下网损或网损率的计算和选择问题。

2 电压/无功调整模型

有功校正之后,重新对系统进行交流潮流计算,部分节点还有可能出现电压越限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电压/无功的优化调整。严格地说,此时系统状态的调整是一个无功优化问题[6,7,8,9],但可靠性评估中涉及的状态成千上万,为了兼顾问题的求解效率,往往需要进行简化。本文以PQ潮流分解法中的电压—无功线性化方程为基础建立电压/无功的增量线性优化模型。

与有功调整模型类似,引入节点无功切负荷量QDCi,i=1,2,…,N,以系统总的无功切负荷量最小为目标,约束条件包括变压器变比约束、各个无功源的容量约束及电压上下限约束等。具体优化模型如下:

mini=1ΝλiQDCi(8)

s.t.QDC+EΔQG+FΔQC+B¯ΔV+ΤΔt=0(9)0QDCiQLii=1,2,,Ν(10)ΔQGiminΔQGiΔQGimaxi=1,2,,ΝG(11)ΔQCiminΔQCiΔQCimaxi=1,2,,ΝC(12)ΔViminΔViΔVimaxi=1,2,,Ν(13)ΔtiminΔtiΔtimaxi=1,2,,ΝΤ(14)

式中:λi为节点权重,通过设计合理的系数可以优先切除低电压节点处的负荷;QDC,ΔQG,ΔQC,ΔV和Δt分别为节点无功切负荷向量、发电机无功出力变化向量、并联电容器/电抗器出力变化向量、节点电压变化向量及变压器变比变化向量;QDCiQGiQCiVi和Δti分别为相应向量的第i个元素;E为发电机分布向量,行对应节点号,列为发电机的序号,每列中仅在发电机所在节点对应的行中有一个非零元素1;F为并联电容器/电抗器分布向量,行对应节点号,列对应并联电容器/电抗器的序号,每列中仅在并联电容器/电抗器所在节点对应的行中有一个非零元素1;B¯为扩展的无功—电压矩阵,它包含了PV节点和平衡节点所在的行和列,其值可以直接从系统导纳矩阵的虚部提取;T=∂Q/∂t,为节点无功功率方程对变压器变比的偏导数;QLi为节点的无功负荷,应考虑有功调整环节后的影响;ΔQGimaxQGimin分别为发电机i的无功出力变化量的上、下限,其值为发电机i的无功出力上、下限与当前出力的差值;ΔQCimaxQCimin分别为并联电容器/电抗器i的无功出力变化量的上、下限,其值为并联电容器/电抗器i的无功出力上、下限与当前出力的差值;ΔVimaxVimin分别为节点电压变化量的上、下限,其值为节点i的电压上、下限与当前电压幅值的差值;Δtimaxtimin分别为变压器变比变化量的上、下限,其值为变压器i的变比上下限与当前变比的差值;NT为变比可调变压器个数。

式(8)~式(14)构成了电压/无功调整环节中的增量线性优化模型。经过上述调整环节,系统可能存在以下2种情况:

1)通过调整发电机机端电压、变压器变比、电容器/电抗器组的投切、同步调相机的无功出力等,消除了系统的电压问题;

2)经上述措施仍然无法使电压幅值得到满足,进行无功切负荷操作,并使系统总的无功负荷切除量最少,有功负荷则按照保持节点功率因数不变的原则进行切除。

3 有功及无功调整模型的协调和求解

在可靠性评估中,有功调整模型主要用来解决系统发电不足或支路过负荷问题,而无功调整模型主要用于发现系统电压的薄弱节点或区域。有功调整模型是基础,有功校正后重新计算系统潮流,并校验节点电压。在实际系统中,对于不同的事故状态,一般只有少数几个节点可能会存在电压问题。本文所述的电压无功调整模型是在有功调整后重新计算系统潮流的基础上进行的线性化简化(以PQ分解法为基础),并引入变压器变比、发电机电压和并联补偿装置等影响因素,式(8)中各个矩阵参数的取值以及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增量约束上、下限都需要根据新的系统潮流动态计算出来。

上述有功和电压/无功调整模型都是典型的线性优化模型,可以利用含变量上、下限约束的单纯形法[10]求解,本文采用成熟的商业软件Lindo 提供的C++应用程序接口(API)[11]求解。

首先将有功和电压/无功模型写成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

{mincxs.t.Axblxu(15)

根据标准形式的线性优化问题,在有功调整模型中,由式(2)、式(3)形成的等式及不等式约束维数为(N+2NL)个,式(4)、式(5)构成变量的简单上、下限约束;在电压/无功增量线性模型中,由式(9)形成的等式约束维数为N,式(10)~式(14)均为变量的简单上、下限约束,即在电压/无功的优化调整模型中,等式约束维数只与系统的节点数目N有关,从而使得模型的求解速度快、耗时少。同时,在有功和电压/无功调整模型中,系数矩阵A高度稀疏,可以利用Lindo提供的稀疏矩阵存储技术进一步加快模型的求解速度。

4 可靠性评估流程

利用上述系统状态分析和调整方法,采用非序贯蒙特卡洛方法评估发输电组合系统的可靠性,基本流程包括状态选取、状态评估与调整、可靠性指标的计算和更新等环节。具体计算流程如下。

步骤1:设定抽样的最大次数kmax及评估精度βset,并置迭代次数k=0。

步骤2:抽样发电机、输电线路、变压器等元件的状态。

步骤3:如果总的系统有功出力小于系统负荷则进行系统的发电再调度;否则直接转步骤4。

步骤4:对当前的系统状态进行交流潮流计算。

步骤5:如果系统存在过载支路,则根据有功调整优化模型,并利用Lindo API进行求解,得到各个节点因支路过载而切除的负荷,同时对调整后的系统状态重新进行交流潮流计算;否则转步骤6。

步骤6:如果存在电压越限的节点,则根据电压/无功增量线性调整模型,利用Lindo API进行求解,并得到各个节点因电压问题而切除的负荷;否则转步骤7。

步骤7:记录本次系统状态共切除的负荷,更新可靠性指标,并计算此时的方差系数β,置k=k+1。

步骤8:如果k>kmax或者β<βset,转步骤9;否则转步骤2。

步骤9:评估结束,统计最终的可靠性指标。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3中发电再调度采用与有功调整相同的优化模型,其不同之处在于发电再调度是由系统的发电容量不足引发,而有功调整是由支路过载引起的。

5 算例分析

IEEE-RTS测试系统[12]的接线图如附录A图A1所示,系统总装机容量为3 405 MW,年峰值负荷2 850 MW。节点10与节点6、节点1与节点2之间通过电缆线路连接,节点6处设置有1台电抗器,节点14处有1台调相机。

5.1 网损对可靠性指标的影响

根据有功优化调整模型,可以在有功调整模型中通过改变平衡点机组出力上限来计及网损的影响。基态情况下,IEEE-RTS测试系统的网损率为1.768%。在该网损率附近,采用非序贯蒙特卡洛方法对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方差系数精度为2%,采用的系统可靠性指标为:①缺电概率(LOLP,记为PLOLP);②期望缺供电力(EDNS,记为QEDNS)。表1列出了网损率取不同值时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比较表1中序号1和序号7的结果发现,考虑基态网损率后系统的QEDNS由14.800 7 MW上升到19.751 2 MW,比不考虑网损时的情况增加了约33.4%,所以在IEEE-RTS系统的可靠性评估中,网损是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图1绘出了PLOLP和QEDNS随网损率变化的曲线。

从图1中可以发现,随着系统网损率的增加,系统可靠性指标PLOLP和QEDNS都增大,网损率对系统可靠性指标有较大的影响。在可靠性评估中抽样到的系统状态千差万别,系统实际的网损或网损率也会有所不同,为了减少网损或网损率给可靠性指标带来的误差,需要研究其设定问题。

在可靠性评估中有2种情况会调用有功调整模块:系统发电不足或存在过负荷支路。前者主要解决发电再调度问题,其出现在交流潮流计算(如PQ分解法)之前,无法事先计算出准确的网损或网损率;后者主要解决支路过负荷现象,其出现在交流潮流计算之后,可以准确计算出系统的网损或网损率。考虑到以上2种情况,采用的网损率设定方法为:对于系统发电不足的情况,首先选定系统基态情况下的网损率作为有功调整模型中参数的初始值,之后进行交流潮流计算,根据计算出的网损率再迭代调用一次发电再调度程序;对于过负荷情况,则采用交流潮流计算后统计的网损及网损率进行有功调整,从而减少基态网损率引起的误差。

根据网损率的动态修正方法,重新评估IEEE-RTS系统的可靠性指标:PLOLP为0.110 079,QEDNS为18.167 3 MW。其中QEDNS指标比不考虑网损时增加约22.7%。由于要进行多次交流潮流计算,会导致计算时间有所增加,在本文的仿真过程中计算时间增加了将近1倍。

5.2 电压因素对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的影响

在可靠性评估过程中,系统的切负荷原因可以归结为3种:①系统电源充裕度不足,无法满足负荷需要;②系统输电网络约束使电能无法从电源点输送到负荷点;③节点电压越限,必须切除节点的部分负荷。

对于不同的电力系统,这3个原因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可靠性评估中,一般采用下述顺序进行系统状态分析和调整:首先判断系统中的电源是否充裕,如果电源本身不充足,需要进行发电再调度,并采取必要的切负荷措施;然后判断系统是否存在支路过载的状况,进行必要的有功优化调整;最后检验系统电压是否合格,若存在电压问题则进行电压/无功的优化调整。一般而言,经过上述2个环节后,电压问题只在部分节点存在且该环节切除的负荷很少,所以该环节的重要作用是发现系统中电压薄弱的节点或区域,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5.1节的网损分析中没有计入电压因素的影响,实际上,经过有功调整环节后系统某些节点处的电压有可能越限,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消除节点电压越限的情况。电压调整的措施较多,包括:调整发电机的无功出力、控制并联电容器/电抗器组投切、调节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变比及切除系统负荷等。本节将设计几种调节方案,观察不同电压调整措施对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影响,设计的方案如下。

方案1:不考虑电压因素的影响,仅进行有功调整。

方案2:考虑电压因素的影响,采用切负荷的措施消除低电压现象。

方案3:考虑发电机的调压作用及切负荷措施。

方案4:考虑发电机调压、电容器/电抗器的投切、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的调节作用及切负荷措施。

IEEE-RTS系统中节点6处装有一台并联电抗器,主要用于吸收节点10与节点6之间的电缆线路所产生的无功充电功率,当这条电缆线路故障时,需要及时切除该并联电抗器以提升节点6处的电压。因此,在上述方案2~方案4中,节点6处的并联电抗器是随着电缆线路及时投退的。当节点电压范围分别在0.90~1.10和0.95~1.05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IEEE-RTS系统的可靠性指标,方差系数精度为2%,网损率的设定采用5.1节中的动态修正方法。计算结果见表2。

当节点电压范围为0.90~1.10时,方案2的QEDNS值比方案1增加了0.076 3 MW,说明在某些事故状态下经有功调整环节后系统仍存在电压越限的现象。对事故后的状态进行评估发现,节点6易存在低电压问题,如当电缆线路6-10故障时节点6处的电压降跌至0.673 284,立即切除节点6处的并联电抗器后电压回升至0.856 109,仍然需要切除该节点处的部分负荷以消除低电压现象。方案3利用发电机进行调压,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在IEEE-RTS系统中低电压节点(如节点6)与发电机的电气距离远,调压作用有限。方案4进一步发挥调压变压器等元件的调节作用,方案4的QEDNS比方案3减少了0.072 3 MW,说明综合调节发电机电压和变压器的变比能够显著改善低电压节点的电压质量。比较方案1和方案4发现,两者QEDNS值基本相同,这说明当电压约束范围为0.90~1.10时,综合利用发电机调压、并联电容器/电抗器组投切及变压器变比能够基本消除系统的低电压现象。

当节点电压范围为0.95~1.05时,方案2的QEDNS值比方案1增加了0.622 5 MW,说明当系统的电压质量提高后,系统因电压问题需要切除更多的负荷。此时除节点6外,节点3、节点4也会出现低电压问题,如当节点3与节点24之间的变压器故障后,节点3处电压跌至0.913 144,当节点2与节点4之间的线路故障时,节点4处的电压会跌至0.926 899。方案3利用发电机进行调压,其QEDNS比方案2减少了0.055 MW,方案4的QEDNS比方案3减少了0.451 1 MW,说明综合调节发电机电压和变压器的变比能够改善系统的电压质量。比较方案1和方案4发现,方案4的QEDNS比方案1增加了0.116 4 MW,这说明当电压约束范围为0.95~1.05时,综合利用发电机调压、并联电容器/电抗器组投切及变压器变比调节并不能完全消除系统的低电压问题,仍然需要切除一些节点的负荷。

最后,比较同一方案在不同电压约束条件下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电压波动范围的减小、电压质量的加强,方案2,3,4中的QEDNS值逐渐增大。实际电网采取的调压手段因电力企业的不同而不同。文献[4]评估了不同PV节点给定值下的系统可靠性指标,为系统的运行提供一定的指导,而本文则进一步细化了网损及不同调压措施对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影响。

6 结语

本文研究了网损和电压约束对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网损对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影响显著,忽略系统网损不仅使潮流计算变得不尽合理,还会使系统可靠性指标偏于乐观。考虑电压因素后,可以发现系统电压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对传统的有功调整模型提供有益的补充,为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指导。

摘要:基于直流潮流的有功调整模型广泛应用在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但其忽略了系统网损,当系统出现发电容量不足时,网损的存在会使系统切除更多的负荷,从而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同时,该模型没有考虑系统电压/无功因素的影响,无法发现系统存在的电压问题。因此,将网损引入到可靠性评估的有功调整模型中,使系统状态调整后的交流潮流计算结果变得合理,避免出现平衡机出力越限问题;然后在潮流PQ分解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压/无功调整的线性化模型,以研究电压因素对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影响。最后,对IEEE-RTS系统进行了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研究了网损及不同调压手段对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影响。

关键词:发输电系统可靠性,网损,电压/无功调整,增量线性化模型

参考文献

[1]BILLINTON R,LI Wenyuan.Reliability assessment of electricpower systems using Monte Carlo methods[M].New York,NY,USA:Plenum Press,1994.

[2]李文沅.电力系统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谢绍宇,王秀丽,王锡凡,等.自适应重要抽样技术在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5):13-17.XIE Shaoyu,WANG Xiuli,WANG Xifan,et al.Application ofadaptive importance sampling technique in reliability evaluationof composite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system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0,34(5):13-17.

[4]BILLINTON R,KHAN E.A security based approach tocomposite power system reliability evaluation[J].IEEE Transon Power Systems,1992,7(1):65-72.

[5]戴仁昶,丁明,洪梅,等.组合系统可靠性评估中有功校正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21(12):6-10.DAI Renchang,DING Ming,HONG Mei,et al.A reasonablestrategy for active power rescheduling used in composite systemreliability evaluation[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Systems,1997,21(12):6-10.

[6]张瑞华,宋云亭.基于蒙特卡罗仿真和电压安全约束的无功优化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6(7):23-27.ZHANG Ruihua,SONG Yunting.Voltage security constrained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based on Monte Carlo simulation[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2,26(7):23-27.

[7]戴剑锋,周双喜,鲁宗相,等.基于风险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27(22):38-43.DAI Jianfeng,ZHOU Shuangxi,LU Zongxiang,et al.Study on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based upon risk[J].Proceedings ofthe CSEE,2007,27(22):38-43.

[8]赖永生,刘明波.电力系统动态无功优化问题的快速解耦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7):32-39.LAI Yongsheng,LIU Mingbo.Fast decomposition algorithmfor solution of dynamic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problem inpower systems[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8,28(7):32-39.

[9]摄伟,刘健,周艳.考虑时段优化的地区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4):31-35.SHE Wei,LIU Jian,ZHOU Yan.Power systems reactivepower regulation considering schedule optimization[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9,33(4):31-35.

[10]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1]Lindo Systems Inc.Lindo API user’s manual[EB/OL].[2010-02-10].http://www.lindo.com.

篇3:铁岭论文网职称论文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議,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会议要求,促进信息消费,要把握好市场导向、改革推进、需求引领、有序安全发展的原则,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一要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推进光纤入户,大幅度提高网速。提升3G网络覆盖面和服务质量,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年内向全国推广。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二要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教育、医疗优质资源共享,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加快就业信息全国联网。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三要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鼓励智能终端产品研发,通过创新供给引导消费。拓展新兴服务业态,开展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四要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依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提高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通过上述努力,实现“十二五”后三年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大幅增加。

nlc202309020439

上一篇:中国移动案例分析报告下一篇:重阳节主题班会优秀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