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2024-04-20

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9篇)

篇1: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古莲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刘跃成本人于2010年7月经过考试、体检、面试等一系列环节,成为2010年江苏省派大学生村官,于8月1日到高墟镇报到,任古莲村党支部副书记,至今在村工作已近2个月时间。到村工作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人紧紧依靠和团结现有“村支两委”一班人,坚持进村入户,积极参加和投入到镇妇代会选举、筹资筹集等各项阶段性中心工作中;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咨询和了解村组基本情况;主动向镇三套班子领导学习、向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学习、向村组干部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古莲村基本情况

1、村概况

古莲村位于高墟镇东南,距中心镇区约4公里,东南边界与本县西圩乡接壤,由原夏增、张许两村合并而成,属省定经济薄弱村。全村现有人口4245人(张许片2650多人、夏增片1590多人),总户数950户(张许片605户,夏增片345户),下设7个村民小组,即李圩组、时庄组、张圩组、许圩组、小夏增组、夏增东组、夏增西组,东西跨度长约4公里。全村耕地面积约5300亩(张许片3150多亩,夏增片2140多亩),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以及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

2、村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状况

全村现有农业水灌电站6座(张许片5座、夏增片1座),其中有3个电灌站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全村现有生产用桥21座(张许片13座,夏增片8座),其中危桥8个(张许片6座,夏增片2座);农田灌溉沟渠共有30多条,目前已整治4条,尚有10条急需整治;村主要农用运输出行道路共4条,其中沙石化路1条,黑色化路1条,其中路状较差、村民意见较大、急需铺设的路道共有1条。

3、村社会事业

全村现有村级卫生室2所,个体诊所2个,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2%,电话入户率达70%,村组广播开通率达100%;镇在古莲村设立1个自来水公司,全村自来水接通率达88.6%,其中夏增片有280多户通自来水,还有60多户未接通,张许片有560多户通自来水,还有40多户未接通。

4、村农业生产及经济结构和集体经济收入情况

古莲村主要以种植传统的农作物水稻、小麦为主,基本上没有高效农业和特色规模养殖业;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全村没有一个工业项目、没有一个三产项目,集体农林渔副收入除了有限一点的沟渠路道林木及池塘养殖承包和部分机动田承包收入以外(沟渠路道、池塘、机动地等先期已经承包出去),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

5、村支两委及党员干部现状

(1)、村党支部:

古莲村党支部现有党员79人(张许片40人,夏增片39人),其中女性党员6人,男性党员71人;外出务工及在乡镇以外从事非农工作的党员达40%。党员的年龄结构分布如下:20-30岁5人,30-40岁7人,40-50岁23人,50岁以上44人。

支部委员会成员5人,分别是:

村支部书记徐福年(男,1963年6月出生,高中);

村委会主任霍永力(男,1959年7月出生,高中);

会计徐国洪(男,1959年12月出生,高中);

支部副书记、辅助会计池元雷(男,1956年10月出生,高中); 支部委员、村妇联主任颜廷伦(女,1965年8月出生,初中)。

(2)、村民委员会:

村委会委员9人,分别是:

徐福年、霍永力、徐宝林、池元雷、颜廷伦、刘如金(1961年12月出生,党员,高中,村主任助理)、张金广(1953年7月出生,初中,预备党员,村计生专干)、李道华(1956年7月出生,初中,预备党员,村民兵营长)、徐庆才(1945年9月出生,初中,村治保主任)、姜乐虎(1978年出生,党员,初中,村计生助理)。

6、村能人创业大户情况

古莲村能人创业大户数量少,收入不高,不成气候,致富典型尚欠缺。根据掌握的情况,古莲村村民目前不算种地收入,年收入在2-3万元的只有六七户,如:李圩组村民李汉江(1978年出生,初中),从2006年开始养貂,规模在500只左右,年养殖收入在16000元左右,年总收入近3万元;李圩组村民荣盘昌(1953年8月出生,初中),以前是瓦工工头,今年下半年开始盖牛房养牛,年总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许圩组村民池军(1972年11月出生,初中),从2005年开始养鸡,一年养四批,每批繁育鸡2000多只;村委会主任池建阳,很早就自主创业,在高墟镇开了一个上规模的酒店,个人长期从事装璜工程作业,近期又投资20多万元正在创办运输码头,年收入可达10万元;夏增东组村民徐庆扬(1952年9月出生,小学),在村里创办一个水泥制品厂,该厂现有固定资产70多万元;夏增西组徐国兴(1979年3月出生,初中),原在南京打工,后投入30万元买了一台小型挖掘机,现又投入150万买了两台中型挖掘机在扬州搞工程;夏增西组村民徐国免(1963年10月出生,初中),先后投入130多万元购买三台挖掘机。

7、村计划生育情况

古莲村现有育龄妇女780人,其中一孩314人,二孩440人,无孩26人;参加随访人员330人,其中张许片201人,夏增片129人。

二、当前村里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财源:古莲村原是省级经济薄弱村,村级经济比较少,而且规模比较小,生产技术落后,所以一年的村级财政收入比较少,可支配的财政收入就更是寥寥无几了。

2、在入户调查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农民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村官的高度信任,他们很相信我们能在村里面干出点实事,当然这并不是我的自惭形秽,而是被他们想走向富裕的那种精神所感动。通过了解,村民在生活、医疗、教育、村公共服务以及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村里面有很多事孤寡老人,他们的子女长期在外打工,没有人照顾;家庭的很大开支是用在子女的教育上面;农村公路设施不到位,造成出行难,难出行;很多人想创业,但苦于没有资金等等,这些都是下一步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支两委的正确引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村里面的收入大户以及创业能人,认真谋划符合本村实际的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寻找创业项目,因地制宜找准一条符合古莲实际的村级经济发展思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2、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古莲虽然是经济薄弱村,但它是西圩乡通往高墟镇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公路两旁环境优美,而且还有4、5个小企业集中于路两旁,正在规划建设古莲工业园区,所以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在道路两旁找商机,可以发展木材业,也可以发展米业,高墟素有稻米之乡,古莲村的劳动人员比较多,利用这一点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玩具,纺织产业,吸引更多的投资资金,扩大工业园区的规模,解决更多的劳动力。

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一个工业项目,以提高村集体税收收入和村民收入。古莲村有很多自己创业并取得不错成绩的能手,比如上面提到的李圩组村民李汉江(1978年出生,初中),从2006年开始养貂,规模在500只左右,年养殖收入在16000元左右,年总收入近3万元;李圩

组村民荣盘昌(1953年8月出生,初中),以前是瓦工工头,今年下半年开始盖牛房养牛,年总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的潜力股,他们学历一般高于其他村民,年轻敢闯敢干,熟悉市场环境,能及时找准市场定位。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与创业能手展开合作,寻找创业项目。

4、组织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引导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致富项目,为有创业能力的村民提供贷款办理服务,业务指导,努力为村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千方百计培养一批致富典型。

5、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一是大力发展带头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从中挑选择一批年纪轻、群众基础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党员作为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保证村级班子建设后继有人;二是充分利用宿迁市远程教育各个站点,对党员干部进行定时定点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6、对于村里面的孤寡老人,坚持一个大学生村官一个老人的原则,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对于他们在生活,医疗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我会尽我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

以上是我近两个月工作以来对于古莲村的调查情况汇报,现上报县委组织部,请组织检查验收,不当之处还请组织提出,以便及时纠正。

作者系江苏省宿迁市大学生村官

篇2: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一)村基层党组织较为健全。党支部有3名委员,按照户数划分为5个党小组。党小组长均为老党员担任。支部委员、党小组长都有具体分工,明确了各自的工作任务。村两自然村相距较远,给党组织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党支部作用发挥较好。支部一班人解决基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强,主动地了解、解决当前村里存在的问题,在群众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村支部书记魏建亮组织村里丽民、乐民、益民三家种植合作社组成建鑫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社,接受入社农户35户,流转土地1247亩,采取集中连片种植,统一管理、销售,收益分红,风险共担,调动了部分有想法,想致富的农民积极性,给全村种植户做了表率,有效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活跃外出党员、发展新党员工作较好。村党支部积极调动村民建设美丽家乡的积极性,主动联系外出党员,通过电话、邮政、网络等多种形式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到村级建设上来;积极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发扬党的优秀传统,宣传党的光辉历史,扩大党在青年中的影响力,每年都有新鲜血液注入,保证党组织后继有人。

二、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受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有关政策及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村基层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党员“三偏”现象突出,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带头致富能力偏弱。现有53名党员中,35岁以下有43名,占党员总数81%,高中以下文化有31名,占党员总数58%。(详见附件《乡村党员调查统计表》。

(二)组织生活少,党员管理、教育、宣传弱。近几年来,组织生活每年只进行一两次,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均为会议、学习文件的形式;村党组织较为松散,党员之间、党群之间、群众之间的交流不足,难以增进党员的凝聚力,弱化了党组织的影响力。

三、村基层党建工作改进建议

(一)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群众致富发展能力。一是提升党员的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能力。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农家书屋功能的发挥,逐步提高党员群众的文化科技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是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对于外出党员建立长效的联系机制,运用新的技术手段、通讯手段加强双向交流与信息流通,开展组织生活;三是做好返乡创业农民的党建工作,他们在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到了一定的技能与知识,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农民当中树立先进典型,促进农村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3: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1 建棚成本高

虽然大棚种植黄瓜有种种优势, 如从当年10月份种植, 可从11月份到次年5月份不间断收获, 一个百米大棚一般一年纯收入可达7万元左右, 但是一个百米大棚需15万元左右。一家农户拿出15万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总的来说就是门槛高, 需要资本。在这方面就需要政府支持, 对有困难的农户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鼓励农户搞大棚种植。

2 需工多, 人工费高

大棚种植黄瓜, 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 需要时刻注意温度变化, 严格控制温度。温度一般需控制在25~31℃之间, 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黄瓜发生病害。所以, 一般冬天晴天需在上午9时拉起盖在大棚上的帘子, 下午15~16时放下帘子。由于黄瓜生长较快, 所以每两三天就要“落秧子”, 即解开之前绑的绳子, 对后长出的茎进行绑定。一个百米大棚大概有6000多株黄瓜, 每月仅落秧子一项就差不多支出1000元。在黄瓜收获时期, 隔天就要对黄瓜进行采收, 摘黄瓜当天, 一般需两人从凌晨三四点开始到早晨七八点, 一次摘150~200公斤, 摘黄瓜这一项每月支出1000多元, 加上时常防治病虫害等, 也需较多人工。大棚里的活儿简单, 但费时, 需要在生产劳动中积累总结省时省力的技巧。如有些农户在绳上安上活动夹, 在落秧子时, 只需打开活动夹即可固定黄瓜茎。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减少人工投入, 则应提高机械化程度。

3 机械化程度不高

笔者走访过程中, 发现除农户邵大哥家在使用一台脉冲喷雾机外, 其他农户使用的都是肩背式喷雾机。脉冲喷雾机不仅使用方便、省时, 效果也较肩背式喷雾机好。翻耕培土时用的也是小型的手扶旋耕机。摘下的黄瓜要么直接放地上然后用小筐捡到地头摆好装筐;要么摘下后先放入随身带的篓子一点一点拿到地头。这样不仅费时, 来回走对体力也有较大消耗, 需要加快机械化发展, 特别是适应棚内工作的小型机械。

4 农资投入高

黄瓜较脆弱, 较易发生病害, 主要是霉病, 需经常防治霉病。一个百米大棚需秧苗6000多株, 一株七八角。基肥和苗期施肥较多, 在生长过程中根据黄瓜生长势追肥。覆盖大棚用的薄膜2.4元/平方米, 草席2层1万元, 或使用棉被1层2万元。用于地灌的管每米2角。翻耕地约150元。增大农家肥的使用, 可减少对化肥的依赖。对耕地进行测土配方, 能增大肥料的使用效率。

5 产业链中断

产业链不连续是制约农户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调研中发现, 农户将黄瓜运到镇上的收购商, 农户虽然不愁卖不出去, 但是交易中并没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而是农户把黄瓜称给收购商, 收购商并没有当场给钱, 而是等黄瓜卖出去后才给农户结账。也就是说, 如果黄瓜出现滞销, 农户有可能很久才能拿到钱。而且由于农户各家产量少, 收购价会被压得很低, 又不能不卖。因为农户还没有足够的能力通过其他途径销售黄瓜, 在这个过程中, 农户一直处于很被动的境地, 投入和付出没有得到等价的回报。这就需要各农户联合起来, 成立合作社, 一起销售, 这样整体产量基数大, 形成规模, 对市场收购价产生积极影响, 在出售黄瓜时能拥有一定主动权。或者联合发展“产销一体化”模式, 这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在城市内开“农民农产品直销超市”或“流动菜市”。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 有助于提高收购价和降低市场销售价。

6 缺乏科学技术指导

篇4: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为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扶老助老活动,同时给政府提供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决策依据,2009年7月6日至11日,笔者对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城郊的安靖镇赛驰村不同类型家庭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赛驰村老年人生活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生活情况 调研

一、概述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经济状况越好,其老年人生活状况也越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老年人生活状况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了解老年人生活状况,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扶老助老活动,同时给政府提供改善老年人生活的决策依据,2009年7月6日至11日,笔者对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城郊的安靖镇赛驰村不同类型家庭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进行了实地调研。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一:由于人们生活情况必然受所居住环境的影响,而且周遭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起居、家庭地位和思想,所以该报告调查的是赛驰村范围内当前所居住的老年人生活情况,即包括本地人和外来人口;第二:由于赛驰村从1976年开始实行的严格的晚婚晚育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使得当地居民大多都是一个孩子,考虑到该村特殊的人口结构,该报告中的老年人界定为55岁以上的人。第三:为了更全面、深入的调查老年人真实的生活情况,同时也为了从侧面印证某些调查结果,从而使得调查结果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笔者不仅采访了当地较多的老年人,同时也采访了以成年人群体为主体的多数村民,譬如经常调解村民纠纷的派出所执勤人员。第四:此次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包括老年人经济收入与支出、闲暇时间的分配、宗教信仰、与子女感情及老年人医疗保障和养老问题六个方面。现将实地调查情况的剖析如下:

二、赛驰村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

(一)物质充裕,总体达到中上水平

老年人收入差别集中在房租、地租、存款、工资、退休金和子女负担,而老年人消费支出则差别不大。用当地大多数老年人自己的话来说是,“生活都可以,因为每年差不多都有五六千租金收入,而且老年人花费也不会特别多,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住,消费主要用于饮食。”“平时不交吃、不交穿(指不像过去需要向国家缴公粮等食物和钱的年代),也就没有什么担心的事情。”

(二)精神富足,身心安逸

虽然当地老年人平时的娱乐活动就是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下棋打麻将来打发时间。但是他们易满足,生性乐观,所以快乐、积极、风趣,精神良好,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老年人精神空虚的很少,有的甚至充满活力。

(三)拥有良好的敬老爱老氛围,婆媳分家的极少

由于赛驰村从1976年开始实行的严格的晚婚晚育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使得当地居民大多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基本上婆媳都是在一起生活。并且由于经济状况普遍良好,所以婆媳关系普遍较好。当地很多老年人表示“不担心养老问题,人基本上都是有孝心的,实在没有孝心的就不行了,但是一般的人都是尊敬老人的,每个人都会有老的时候,所以子女基本都还是普遍尊敬老人的。”

(四)老年人与子女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感情普遍良好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良好的经济状况,正如村民反映,“纠纷、矛盾多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有利益关系才会有冲突,真正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手里的钱比较充裕了,就基本没有吵架闹矛盾的了。”“过去困难年代父母与子女感情不好,这些年就好多了,因为时代好了,子女年轻时一般都是靠父母,父母五、六十岁也都还能赚钱,而且父母都把房子都给修起来了,况且子女成家后要上班,还要靠靠父母给他带孩子,所以孩子跟父母吵的、闹的特别少,除非儿女特别不孝的。”“我们这里都好,闹腾的少得很,那些无赖的要么跑出去了要么都发财了,也就不在乎给老人的那些钱。即便平日真的有矛盾,心里不舒服了,大家都忍忍就过了,大家都是一家人,不忍忍怎么行,当然要互相忍让。”

(五)文化水平较高,思想开放,有宗教信仰的人“百里挑一”。

据调查,当地村民的文化素养普遍比较高,思想开放。在被问到是否信佛教等宗教时他们表示:“哪个去信那些,我们什么都不信,就信共产党。”“我信科学我不信教,就是肚皮有点儿叫。如果国家穷,大家都去求神拜佛,国家就能富了吗?还是要靠社会的发展,要靠聪明人、靠知识掌起来。自然也有信的,但是特别少,毕竟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一个人他要劳动才得生存,有信基督教的,但很少,100个里面挑1个。也就是消磨时间,对于老年人也就是一个精神支柱。”此外,每家每户家里都供奉先人,这是当地传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相比城里的老年人仍然比较贫乏。由于当地缺乏基本的文化娱乐场地和设施,也未建立老年人协会,加上老年人居住比较分散,建在村委大院的健身器材并未被有效利用,导致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没有保障,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调。赛驰村村委会大院里虽然设有老年人活动中心,但只是挂牌,还未投入使用,老年人集体活动这一块几乎是空白。

(二)尽管政府及村委已较多的关心老年人,但仍有少数老年人没有摆脱贫困,还存在各种问题,譬如有些特困老年人,尽管生活比较困难,但又不属低保对象,仅靠政府年终一次性救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三)据为数不多的五保户老年人反映,他们不想到镇上的福利院去,因为那里不自由,和其他老年人也不认识,不像在自己家里有左邻右舍,所以不喜欢那里。有些为了自由自愿退出了五保户,当然这也只限于有能力独立生活的老人,但是那些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孤寡老人就只能无奈的选择镇上的敬老院。

(四)养老保险尚处萌芽阶段。调查中了解到,农村老年人普遍没有参加养老保险,仍以家庭养老为主,绝大多数老人的生活质量由子女的经济状况来决定。据村民反映,“一般农村都买不了保险,保险大多靠地租,每年只有几个名额,看租地的多少,每亩地一个名额,由于人多名额少,所以由被征用土地户的老年人抽签;上税多的人政府也给买保险,相当于补贴。也可自己买,55岁以上可办理。”

总之,买不了养老保险的有两种,一种是买不,一种是想买、也有能力买买不上。

(五)仍有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经济拮据,因暂时缴不起自付费用,而无法及时就医。

四、建议

根据上述状况,笔者认为要想提高人的老年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展老年人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适当开展文体活动;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二)加大政府对农村老年人的救济力度,盡可能多的为他们谋福利;

(三)政府及村委应尽量照顾到老年人的感受和需求,使其生活快乐。譬如不愿意到敬老院生活的孤寡老人,可定期由社区街邻轮流照看,由政府给自愿照看孤寡老人者一定补贴,若无人资源承担,可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由社区干部承担;

(四)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制定符合赛驰村的养老政策;

(五)提高农村老年人医疗报销比例。对暂时缴不起费用者可以采取延期还款、减免特殊照顾。

参考文献:

[1]卢国伟.关于发展基层老年文化的思考.龙岩市老龄办.2009.4.

[2]古金卓,袁石军.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的报告.中国网.2007.12.

[3]王慧青,冯舒婕,郑佳琪.敬老院中老人生活情况及其研究——调查报告.2009.4.

篇5:村党建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者,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xxx届大学生村官的一员,自参加工作至今,在将近4个月的时间内,对xxx村情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现将这段时期的对该村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初步想法汇报如下:

一、xxxx村的基本情况

xxx乡xxxx村,位于xxxxxxxx。xxxxxxxxxxxx

二、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1、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党建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

2、强化基层党建的责任意识。在年初的工作计划中将党建工作分工细化到人、责任到人,每季度根据计划,向乡党委汇报履行党建工作职责情况,年底将党员干部的实际完成情况纳入到考核机制中。

3、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每周六召开党支部与村委会的联席会议,对村内的大小事件及时商议,对阻碍村发展的问题及时解决。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在实际工作中,业务与党建结合的不够紧密,“重业务轻党建”的情形存在,业务工作和党的建设“两张皮”,部分党员干部认为思想政治建设是务虚工作,没有硬指标,又无法立竿见影,因而不够重视。基层党建需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改善工作理念。

2、党员队伍结构性的问题。党员结构发展不平衡,后备队伍建设不到位,党员队伍年龄偏大,存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难的现象。

3、公益事业兴办难。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公益事业缺少必要的财力。并且一些村民经济上并不宽裕,对公益活动热情不高,致使公益事业发展进退两难。

四、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的几点建议

1、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形式,增强吸引力。一是创新培训形式。除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外,积极探索网上教育的新途径,例如请先进人物作演讲、请专业人员开讲座等,以此激发党员学习兴趣,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增加党性实践活动,大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多彩的党性实践活动,为党员发挥先进性搭建平台。

2、丰富党员干部的培训内容。在培训中既要注重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强化政治理论、革命传统、形势政策教育,使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又要注重廉政勤政教育,通过学习有关文件,树立先进典型,剖析反面案例,强化廉政意识,增强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的自觉性;还要根据不同的职责要求,注重领导能力培养,增强党员驾驭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相应的素质,提高党务工作者的履职能力。

3、改善党员结构,加强对年轻党员的教育培训。在党员纳新上,注重年轻化和知识化,积极把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吸收到党内,为党员队伍增添新鲜血液。以提高素质为目标,支持和鼓励党员干部参加广播电视大学、党校或其它方式,提高学历和工作能力的学习培训。

4、充分发挥老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党性作用。充分发挥老党员在基层党员队伍中的积极带动作用,教育中青年党员。在议大事和动员群众方面,运用老党员在村中的“知名度”和“长者效应”,调动他们说服群众的积极性,协助村两委做好为民办实事的工作。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在化解农村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

篇6:村脱贫致富情况调研报告

(一)水资源缺乏阻碍了经济发展。**村二社、三社位于海拔500米左右的山上,有村民240户, 人口600人左右。特殊的地质地貌结构使这两个社土壤涵水性差,地表水存不住,水利工程少,水资源奇缺。由于三社地理位置高、二社处于滑坡地段,都无法实施红层找水工程,人畜饮水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其中80%以上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一遇天旱,村民饮水十分困难。因为饮水难,农民的身体健康、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群众因为缺水而无法进行高效农业生产。因为长期缺水,村民田地缺少灌溉,农作物产量低,成为两社绝大多数村民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能用上方便清洁卫生的水,成了此地几代人的期盼。村、镇班子曾多方、多渠道寻找水源,但皆因地理位置特殊未果。

(二)老百姓对发展致富缺乏信心。一是老百姓没有走出传统农业的禁锢。对上级党委政府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的方针、政策理解不到位,不少 群众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以及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祖祖辈辈都是“自己的家靠自己建”、“自己地靠自己种”,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够吃就行。存在“各家自扫门前雪”的思想,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村干部的事,与己无关的思想。走访中发现,至少有一半以上老百姓还没有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致富之路,他们对全面小康基本没有什么概念。二是没有找到走出贫困的突破口。有的因为缺乏资金,即使有一技之长,有致富的意愿和想法,但力不从心。有的不仅贫困,而且没有任何技术特长,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传统耕种,收入甚微。**村虽有部分在外地打工的人,但大部分外出打工者因为文化程度低,多是作一些以出卖体力为主的`劳务工,其务工收入只能维持孩子读书、支付农业生产费用、供养老人等日常生活和全家人的基本医疗费用。虽有个别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为老板,但其思想意识还没有达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高度,目前该村还缺乏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经济能人,大多数农户仍然过着依靠传统农业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三是对如何开拓市场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信心不足。村领导班子也曾谋取过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发展路子,比如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招商引进业主投资兴业等,但皆因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投资环境差而收效甚微。

(三)发展集体经济缺乏载体和基础。**村在过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基本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缺少土地这一载体,发展集体经济显得困难重重,特别是该村地理位置偏僻,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十分困难。

篇7:村落实整改情况报告

立即整改方面:

1、把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通过观看法制宣传教育片,把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加强了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和法律意识。

2、通过召开两委会议,推荐产生以王东生、马仁祥、陈耀德、庾关元、俞治炎为代表的社会管理服务队,围绕广大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零距离服务,当好调解员、联络员、宣传员、监督员和示范员,让广大群众在各种服务中切实得到实惠、在各种服务中真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努力为建设新农村献策出力。

3、加强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于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以及决议结果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工作程序开展。今年通过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等程序,通过了对陆家巷道路的改造议案。6月份已经完成了招标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了整改内容。

4、强化合作社运营。通过和镇农服中心合作,举办“科技入户”工程,会议上分发宣传册和一些种植技术,提高农民大棚蔬菜的科学种植能力。今年5月,我村主动联系苏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苏州民防局等单位,通过直接配送的方式实现产销对接。

逐步整改方面:

1、丰富了党员活动。村党员活动室配备了共享工程及一整套电脑设备,为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提供了硬件设备;5月中旬,和镇文化站合作,在曹家桥集贸市场广场开展了一次送戏下乡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培养党员群众的文化兴趣;在6月初,我村完成了与镇农务中心的结对工作,发放一次农业宣传手册、开展一次农业科技入户培训、赠送一批农资肥料给农户、开展一个党员帮扶一批农户活动、组织一次科技实物参观活动来丰富党员群众的生活。

篇8: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1 灾后柏杨村蛋鸡养殖业受损情况及其恢复生产存在的问题

柏杨村蛋鸡养殖业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 为圣康蛋鸡养殖协会成员并在协会的统一管理下开展养殖。5.12大地震使整个协会成员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砸死蛋鸡292 100只, 损毁鸡笼圈舍1 585组。此外, 蛋鸡产蛋率骤降, 由地震前的90%以上下降至60%。其恢复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健全的良种繁育体系和科学的选种方法;规模化养殖程度低, 设施简陋;管理粗放, 饲养技术不够成熟;疾病防疫意识薄弱, 疫苗使用盲目;鸡粪处理难度较大;资金缺乏, 实现规模化养殖难度较大。

2 柏杨村蛋鸡养殖恢复成效

2.1鸡舍的基础设施得以修复

70%的养殖户在地震中损失的鸡舍已维修完毕并进行正常饲养, 而另外30%中有20%的养殖户是因为地处柏杨村灾后居民小区规划地段而不得不放弃养殖, 其余10%因资金缺乏以及蛋鸡行情不稳定因素放弃蛋鸡养殖。

2.2 水源及蛋鸡产蛋率恢复正常

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 柏杨村水源污染问题已解决。蛋鸡养殖过程中由于水源污染引起的疾病得以控制。同时, 蛋鸡产蛋率基本恢复, 除部分已超过或接近淘汰日龄蛋鸡的产蛋率低于80%外, 其余部分的产蛋率都高于85%。

2.3 良种蛋鸡繁育基地重建完毕并已投入使用

项目恢复重建了圣康蛋鸡养殖协会的良种蛋鸡繁育基地。地震使协会投入100多万元修建的种鸡繁育基地基本倒塌。据此, 项目组依据现代蛋鸡养殖的要求, 精心规划后投入资金及技术从2009年2月开始动工, 重建基地。现今, 养殖规模达5万只的现代优质蛋鸡养殖场已建成2栋厂房, 内部设施已安装完毕 (包括现代化通风设备, 降温防暑设备和排粪系统等) 并已投入使用。

2.4 良种繁育体系得以健全

项目组协助“圣康蛋鸡养殖协会”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从北京农科院引进父母代种鸡 (罗曼粉) 15 000套, 7月13日这批种鸡已全部从育雏舍转入种蛋鸡养殖舍进行产蛋前的饲养管理。第二批种鸡也于8月10日转入种蛋鸡养殖舍。这不仅为柏杨村蛋鸡养殖户提供了种鸡且提高了圣康养殖协会的收益。其效益在于:第一, 为养殖户提供种鸡的同时降低其购买成本。第二, 种鸡繁育基地在解决协会内部需求的基础上将种蛋外销, 一枚蛋在0.6元以上, 相应一只种鸡年纯利润为20元/只左右, 而商品蛋鸡每只纯利润在15元以上, 这与过去每只蛋鸡收益7~8元相比, 翻了一番。

2.5 鸡粪处理技术得以改善

项目组引入“生物发酵”技术解决柏杨村鸡粪处理问题, 该技术较之前采用的“高温发酵”法相比, 具有产量高, 发酵效果好, 无臭味, 环保且富含N、P、K等有机质的优点。现鸡粪处理场日处理鸡粪80吨左右, 与之前日处理鸡粪50吨几乎提高了一倍, 其中新研发的水体营养鱼肥 (颗粒料) 占到总量的一半。

2.6 养殖户养殖知识及技术得以提高

项目组为协会提供种鸡抗体水平检测技术及蛋鸡饲养管理、疾病防疫的技术培训, 使养殖户的养殖知识及养殖技术明显提高。调查反应, 协会成员对项目组组织的培训非常满意, 认为项目组专家语言贴近农民生活, 讲解内容实际可靠, 希望举行更多类似的讲座。此外, 项目的实施, 增强了养殖户对现代化蛋鸡养殖理念的理解。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的养殖不仅能抵御风险, 而且节约资金和劳动成本, 使养殖利润达到最大化。

3 现阶段柏杨村蛋鸡养殖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 资金缺乏

由于在地震中多数养殖户的住房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为了筹集资金重建或修复住房, 没有能力继续饲养蛋鸡。调查发现有10%的养殖户在地震后淘汰所有蛋鸡, 至今没有重新饲养。

3.2 饲料价格及蛋鸡行情的不稳定致使养殖户缺乏信心和后劲

现今, 饲料价格在2 200元/吨左右, 虽与地震时的平均价2 400元/吨相比有所降低, 但由于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 饲料价格仍呈现上涨趋势, 与此同时, 鸡蛋价格波动幅度大, 这也是以上10%养殖户暂停养殖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 其余养殖户也将养殖规模缩小以降低亏损。3.3鸡粪处理问题未完全解决虽然项目组为圣康蛋鸡养殖协会提供了“生物发酵”技术处理鸡粪, 提高了肥料产量及质量, 但由于鸡粪处理场规模小, 仅有10个发酵池, 而完成一次发酵大概需要20天左右, 故每天处理的鸡粪仅为80吨左右, 占全部鸡粪的30%。这就意味着需投入更多的资金扩建鸡粪处理场, 达到循环经济及环保的目的。

3.4 兽医兽药体系不完善, 养殖户疾病防疫意识不足

调查显示, 很多兽药销售人员假冒技术人员给鸡进行疾病预防与治疗, 他们的目的仅仅在于赚钱。这往往不仅没有达到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目的, 同时浪费养殖户的金钱, 增加养殖成本。另外, 很多养殖户缺乏“防重于治”的意识, 常常在发病后才盲目选择兽药。结果要么治疗无效, 要么花高价钱控制疾病, 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殖成本。

4 对策及建议

篇9: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 城郊结合部违章建筑的現状

一是“多”。城南新区的库楼坝社区、城西的将军碑社区、城北的刘家咀社区等处处有违建,有的社区80%以上原住农转非居民乱搭乱建,根据近几年我局查处违章的统计,2002年至今,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违章建筑面积达43000多平方米,各类园区、开发用地规划到哪里、乱搭乱建现象就会迅速蔓延到哪里。

二是“快”。大多数乱搭乱建属于个体行为,其目的不是永久性居住,因而设计结构简单,建筑成本低廉,施工要求不高,几天之内就可以建成,且大多数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夜间搞突击行动,发现时已经建成。

三是“乱” 乱搭乱建都是违章户根据自身需要乱搭乱建的,根本不按规划建设,致使这些区域规划和宅基地管理出现严重关控局面。同时,由于这些建筑用于出租、开店和闲置骗取补偿费,使原本档次不高的村落变成杂乱的综合场所,敬老院片区等很多地方现在连人进出都困难,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四是“杂”。从违章建筑行为人来看,有当地农转非居民,已有外来人口,从占地情况来看,有占用房前屋后空地,晒场院坝、行人通道的,甚至直接占用耕地的,从其类型来看有扩建、改建搭建三种,从其用途看,有因住房紧张而自用的、有用于家庭副业的,绝大部分是用于出租获利和骗取补偿费的,从审批情况来看,有一小部分是县经依法批准、但由于规划控制等原因无法建造而擅自动工的;已有违规收费认罚代批的,绝大部分是未经批准的违法行为。

第二部分 违章建筑形成的原因及带来的后果

(一)城郊结合部和城中违章建筑的主要原因:

1、经济利益驱动。一是为了获得房屋拆迁补偿。违章建筑大多数建在政府拟出让的或规划出让的土地开发用地范围内,按规定违章建筑是禁止给予拆迁补偿的,但由于少数开发商和拆迁部门为了加快开发速度,大多数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给予补偿,受拆迁补偿与建筑成本之间巨大的利益诱惑,一些居民纷纷擅自建房,二是外来人口的涌入形成了租房热,外来人员主要有两类、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另一类是跟随子女伴读的父母,他们的落脚点大多是租借民房,出租房屋的供不应求,让许多居民意识到房屋出租有利可图,明知改建房违法。

2、规划政策限制。从1998年开始,为了适应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需要,从不影响城市形象和减低发展成本等方面考虑,我县相继出台了一些控制居民建房的政策,对城市规划区内居民建房进行了规划控制和指标制约。由于这些控制和制约,未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疏导,导致规划控制区域内一些符合建房条件,特别是已经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青年和住房特别困难的居民无条件申请住房用地,在县城达到婚龄的青年就地结婚的很多,嫁出去的很少,而这些人往往又无实力购买商品房,于是迫于无奈违章占地建房,其他村民就纷纷效仿。

3、法制观念淡薄。一些村(居)民干部对本村涉及土地的有关事务及矛盾,不是积极协调解决,而是全部上交国土、建设等部门,对本村(社区)内出现的违章建筑行为不管,任其泛滥,有的擅自批条子、做人情,有的甚至参加违章行为,赔偿的侥幸心理诱使,铤而走险,既然置土地、规划等法律法规于脑后,纷纷乱搭乱建,这样不但导致土地违法现象蔓延,而且使国家土地资产白白流失,粗略估算43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若按均价480元/㎡进行补偿政府直接损失2064万(这里面还不算政府修经济适用房的补贴),简接损失更多。

4、认识上的偏差。不少基层干部片面认为违章建筑能让老百姓多赚钱,能解决土地征收后大量失地农民的生活,使老百姓得益,是“扶贫”,因此违章建筑现象存在旁观思想,同时,不少干部认为如果组织力量把违章建筑全部拆除,不仅老百姓会反对,而且外来人员无出落身,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因此,普遍存在为难情绪。有些基层干部对发生在本社区的违章建筑行为不反映,不汇报,相反还帮忙找门路想方设法帮助其达到建房目的。

5、工作合力不够。目前违章建筑现象比较严重的地方,村级第一关往往没有把握好,已没有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镇一级在制止违章建筑行为中又缺乏管理权,不能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国土、城镇部门查处一起违章建筑案,从立案到申请法院强制拆除至少要三个月以上,要处理面广量大的违章建筑往往力不从心,法院实施强制拆除违章建筑周期过长不说执行效果也不尽人意,一方面教育效果不好,另一方面案件一旦积压就难以承受,这样违章建筑不能及时拆除,使得群众认为土地执法不严不力,有机可乘,助长了他们违章建筑的嚣张气焰。

(二)城市结合部和城中村违章建筑所带来的后果

1、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由于这些地方居民建房没有严格按规划实施,所以难免影响邻居和其他人的通风、采光、通行,而村级班子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调解,从而引发邻里之间的矛盾与纠纷,与此同时,一部分村民受到地理位置限制无法搭建房屋,心理上不平衡,猜疑基层干部从中拿了多少好处,指责他们无所作为,对于基层干部的违章建筑行为,群众意见更为强烈。所有这些都很容易成为激化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导火线。

2、增加城市管理难度。由于违章建筑选址随意,布局凌乱,结构简单,质量低劣,加上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导致部分居住点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火险隐患和社会治安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3、增加征地补偿难度。从长远看,这些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的违章建筑区域,会给今后土地开发利用中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工作带来难度,增加征地拆迁成本,导致国用资产流失。

nlc202309081715

第三部分 治理和防范违章建筑对策与措施

对于这些城郊结合和城中村的违章建筑,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宜采用堵疏结合的办法,既要开展综合整治活动,尽快制止违章建设行为,又要强化管理,给确需建房的居民明确出路,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居民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齐抓共管开展综合整治。违章建筑已经不是单一的土地,规划建设管理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综合整治。一是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建立专门、长效的整治班子和队伍,从人员、编制、经费上予以保证(粗略估算以违章建筑政府直接损失的1.5%足以保障该组织的运转)建议全县人民政府带头,县级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参加,组织开展综合治理。二是以点带面,逐步推开,选择一个地区开展综合整治试点,取得一定成效后在面上逐步推开。三是区别对待另类处理。根据年限,分清情况,逐步取缔。分期分批限期排除,对新搭建的违章建筑,当场直接拆除。

二、完善政策统筹安排村(居)民建房,一是以规划调整的方式加快规划区内的村(居)民集中区建设,促进村(居)民人口的相对集聚。二是不能一味地按西委发(2005)22号文件那样以不变的模式处理复杂多变的城市违章建筑,而要因地制宜的引导城市规划区内的居民建房向标准化、城市化方向发展。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打破区域界限,组织动员一列入城市建设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符合建房条件的居民,到規划的居民集中区统建,联建公寓式住宅,政府在土地价档,基础设施配套费用上给予优惠,既能改善急需建房居民的居住条件,又能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截断引发城市违章建筑的导火线,这项工作应该在晋城镇的刘家咀社区,府南社区、库楼坝社区,大桑蹬村、木角乡的将军碑社区、石板河村、常林乡的五里店村马上开展,否则一味的按西委发(2005)22文件进行严格控制、封堵,违章建筑将永无止境,违章建筑问题将永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明确职责加大管理监督力度,建立县、镇、村(社区)三级违章建筑管理监察网络,乡镇要把违章建筑管理监察工作列入社区和城郊结合部村级班子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促使村(居)干部把好源头关:城建、国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执法监察动态巡查,查处各类违章建筑、违法用地行为,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尽可能降低执法成本:公安、法院全力支持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严肃房屋拆迁补偿政策,对违章建筑一律不予补偿,并坚决予以拆除。对私自卖地的村级组织,除了没收非法所得外,还应对主要负责人予以党纪、政纪处理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结:城市违章建筑是较为普遍又屡禁不止的社会问题,本人深信:有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这个带普遍性又老大难的社会问题在我县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上一篇:排名落后单位在信访工作点评会上的发言下一篇:区年度环境保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