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台村基本情况简介 标题

2024-04-10

炮台村基本情况简介 标题(共10篇)

篇1:炮台村基本情况简介 标题

带着亲情走进生我养我的那方热土

——荆州区司法局驻弥市镇炮台村和老场村工作情况汇报

荆州区于3月5日正式启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全区86家单位选派出的400余名优秀干部,当天便扎驻到全区127个行政村(居、大队)开展工作。弥市镇则有省、市、区20余个工作组进驻开展“三万”活动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荆州区司法局进驻炮台村和老场村,局领导接到通知后紧急部署,并于当天下午召开了全局机关工作人员动员大会,商议驻村人员,且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实施办法。即在驻村的三个月内将结合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特点,将采取举办形势政策宣讲会、村民大会、座谈会,法律问题解答会等形式逐步发动群众;利用一个多月开展走访调查、典型调查和问卷调查进行全面走访和调查入户;结合春耕生产,努力为基层和农民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帮助驻点村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基层各项建设。

我们进驻两村后积极做好前期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走访调查,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召开村干部大会,挨家挨户散发宣传资料和问卷调查,走访困难农户等方式对两村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情况如下:

炮台村地处弥市集镇北部,是由原蔬菜队,炮台,杨家湾,高家湾合并而成,人口2388人,种田农户663户,下设九个村名小组,在职村干部6名,专职组长5名,全村党员96名,种植以蔬菜,葡萄,小麦,棉花为主,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生猪养殖,葡萄种植,大棚蔬菜等,全村人均纯收入7200元,老场村紧邻炮台村,全村共六个村名小组,在职村干部5人,全村党员62人,全村共有755户,其中外出有345户,低保户49户,享受低保共103人,主要经济来源为葡萄种植,生猪养殖,基本农作物种植等,全村人均纯收入6800元。(见第四页副表)

两村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环境污染比较突出

1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村里的河水。

2由于两村都存在一定面积的大棚蔬菜种植,因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t/km2,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

3弥市镇街道和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由于炮台村处于弥市镇周边,镇和村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炮台村村委会 门前的河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生活和生产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炮台村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在与日俱增。

二.农产品品牌繁荣建立与推广

由于两村都以种地和养殖为主,因此农产品品牌繁荣建立与推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至关重要。近几年国家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产品的品牌问题也开始受到各方的关注和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出台鼓励政策,对农产品争创品牌的工作进行了促动,对农产品品牌、名牌建设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荆州市诸多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济主体就自己的产品纷纷向有关部门申请注册商标,争创自己的品牌。纵观荆州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也看到弥市镇的农产品品牌经营(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品牌经营)才刚刚起步,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农产品的品牌还特别少,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还比较低,品牌农产品的生产规模还比较小,品牌农产品的品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1国内农产品市场销售方式的变化正逐步排斥无品牌农产品。我国的农产品零售交易主要发生在城市交易市场,而城市农产品零售贸易方式正在由集市销售向超市销售方式过渡。在大中城市,超市销售的农产品数量已达总销售量的l/3以上,并且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将有可能成为城市居民购买农产品的主要方式。超市销售方式的迅速发展为有品牌的农产品提供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同时也排斥了无品牌农产品的市场进入。

2品牌是消费者识别农产品品质的最重要标志。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农产品的品质差异相距甚远,即使有两种品牌的农产品都能达到国家相关的质量标准,甚至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仍可能存在很大的品质差异,如风味、质地、口感等。这些差异是消费者无法用肉眼识别的,消费者也不可能在购买之前都亲口尝一尝。所以,消费者需要有容易识别的标志,这一标志只能是品牌。

3品牌可以持续保护生产者的市场份额,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大量农产品销售困难,价格大涨大落的情况,市场风险很大,农民的经济利益无法保障,表现为丰产不丰收。通过创建品牌,形成某一农产品固定的消费人群,使生产者有一个稳定的销售市场,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避免市场销售风险。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将是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如果不发展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将使我县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将会进一步加大,农民收入的稳定和增长将会出现更大困难。

农村房屋建设缺少统一规划,规划滞后病明显

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弥市镇正在积极应对这一趋势,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如今,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修进村庄,着实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农村房屋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呈无序状分布。有些建筑缺乏长远规划直接建在公路边上,影响道路拓展,乡村公路修到哪儿,农户的房屋就追着盖到哪儿;村庄里的房屋建筑横七竖八;农民在自家的宅基地上,房屋想怎么盖就怎么盖;„„造成农村地区这种布局混乱的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因为农村乡镇普遍患上了“规划滞后病”

如果要搬迁则需负担更大的成本,因此,认真规划农村房屋建设用地十分重要。当地主管部门应该指导农民建房用地,就算不能做到整齐划一,最起码也不能让房屋建设乱成一团,因为无序建房一来不利于水改,二来不便于卫生清洁,第三还浪费了土地资源,同时也加大了家家户户通公路的难度。如果乡、村、组干部将农村房屋等建筑建设依照城市建筑规划一样来做,提前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考虑到乡村城镇化发展,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会少走弯路。

荆州区司法局驻弥市镇炮台村,老场村工作组情况汇报

篇2:炮台村基本情况简介 标题

一、基本情况

新合村位于苗集镇南,约4公里。由原刘老荒、刘沟北两村合并而成,辖9个自然村(李洼、张庄、小刘、荒西、荒寨、荒东、刘沟北、后刘、中前中后9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村民代表77名,辖区总户数1195户,总人口4056人,耕地6100亩。村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我村有刘中华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主持全面工作;秦晓侠,村党总支副书记负责文书、组织、计划生育,包点三四队自然村;李永强,村总支委员,负责双基、文化宣传、扶贫、政务服务、疫情包点李洼、西小刘自然村;李宁,村总支委员,负责综治,纪检、村务监督包点荒西、张庄自然村;李现文,村总支委员,负责安全生产、建房、宗教、农业,包点中前中后,荒寨;刘庆付村委副主任,负责武装、医保、招商引资、土地违建、旱厕,包点荒东、后刘自然村;刘锋,村委会委员,负责民政、社保、项目工程、坏境整治包点刘沟北自然村。

二、党建工作

村党支部书记刘中华,全面负责党建工作;党支部纪检委员李宁,负责纪检工作;党支部副书记秦晓霞,负责组织发展、宣传工作。2006年村级区划调整时设立新合村党总支,下设二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21人(其中预报党员4人)

三、产业建设

(一)本村有蔬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我村大力发展更种植业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提供应尽的义务。

(二)全村共有一座光伏发电站,一是用于光伏电站维护费和土地租聘费,二是用于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及保洁员、道路管护员、护林员、护水员的工资发放,三是用于奖励扶贫及其他奖励扶贫,四是用于其他公益性岗位扶贫和公益建设。

四、基础设施建设

(一)本村有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满足本村学龄儿童就近入学。

(二)新合村安全饮水工程已经达到家家通自来水,保障了新合村全体村民的饮水安全。

(三)道路交通情况:全村共有道路20公里,其中水泥路21公里保障了我村的交通便利安全。

(四)修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一所;村级文化广场一所保障了群众的日常事务服务条件与文化娱乐活动正常开展。

(五)新合村有医疗室一所保障了我村民众的看病就医问题,也为新合村群众健康保健提供了基本保证。

五、下一步工作

(一)加大作风转变。正规上下班作息时间,充分发挥民主,规范化各类档案管理及佐证资料的集中管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确保村支两委及“尖刀班”更加高效、更加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强化政策宣传。通过微信工作群、宣传栏张贴等形式宣传政策,并结合走访入户、支部主题党日、屋场院子会、“一封信”等有针对性的解读政策,切实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继续推进全村综合治理、全面发展,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设、扫黑除恶宣传等内容,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细化政策落实。明确责任,确保扶贫工作每一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确保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发挥效益,让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能真正惠及贫困人口,提升群众满意度。

(四)坚定信心决心。我们将在上级领导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团结带领全体村民,保持清醒头脑,提高政治站位,为全县实现整体脱摘帽、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太和县苗老集镇新合村

篇3:村基本情况简介

基本情况: 桃沟乡大秦村距离乡政府驻地5公里,京沪高铁和302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2008年由原大秦,大曹、后楼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至2017年初,全村1456户,共5507人,其中外出约1350人。有低收入家庭214户、400人,参加养老保险3466人,农村合作医疗4663人,2016年人均纯收入6800元。

本村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约10472亩,有商贸市场一个,拥有家庭农场四个,其中省级家庭农场1个,流转土地共1080亩,无公害明星优绿果商标成功注册。村容村貌相对整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健全。

发展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本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劳动力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不利因素是传统种植小麦、大豆,在增产增收上效果不明显;村民思想相对保守、落后,合作创新意识不强; 年轻一代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做大做强新型农业发展项目上,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

发展方向及需要通过包扶解决的问题: 面对本村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实际情况,本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通过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地发展本村经济,干群共同努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桃沟乡戴夏村基本情况简介

基本情况: 桃沟乡戴夏村距离乡政府驻地8公里,302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2008年由原戴夏、吴尹、吴马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至2017年初,全村861户,共3556人,其中外出约1000余人。有低收入家庭119户、238人,低保户36户,81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300人,2016年人均纯收入3600元。

本村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约7500亩,拥有金穗面业、博德尔环保项目等3家企业。村容村貌相对整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村级班子健全,扶贫工作2016年度顺利出列,2016、2017被评为桃沟乡先进基层党组织。

发展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本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劳动力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不利因素是传统种植小麦、大豆,在增产增收上效果不明显;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思想相对保守、落后,合作创新意识不强; 年轻一代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做大做强新型农业发展项目上,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

发展方向及需要通过包扶解决的问题: 面对本村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实际情况,本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主动作为,通过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地发展本村经济,干群共同努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桃沟乡耿家村基本情况简介

基本情况: 桃沟乡耿家村距离乡政府驻地5公里,老302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中国马戏之乡发源地就坐落于本村骑路尹,上世纪20年代以来,尹大萝卜更是中国马戏界的传奇人物。2008年由原耿家、张埝、袁家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辖20个村民组。至2017年初,全村1202户,共4995人,其中外出约1100余人。有低收入家庭136户、217人,低保户8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310人。

本村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近7200亩,有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一个、2016年流转土地近200亩。村容村貌相对整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村级班子健全,2016被评为桃沟乡禁烧工作先进单位。

发展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本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劳动力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不利因素是传统种植小麦、大豆,在增产增收上效果不明显;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思想相对保守、落后,合作创新意识不强; 年轻一代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做大做强新型农业发展项目上,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

发展方向及需要通过包扶解决的问题: 面对本村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实际情况,本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主动作为,通过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地发展本村经济,干群共同努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桃沟乡后寨村基本情况简介

基本情况: 桃沟乡耿家村距离乡政府驻地4.5公里,老302省道、桃时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2008年由原后寨、大刘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组。至2017年初,全村976户,共4220人,其中外出约800余人。有低收入家庭128户、243人,低保户17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220人。

本村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近5600亩,有奶牛、加盟温氏养殖厂各一个、村容村貌相对整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村级班子健全,2016被评为桃沟乡禁烧工作先进单位。

发展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本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劳动力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不利因素是传统种植小麦、大豆,在增产增收上效果不明显;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思想相对保守、落后,合作创新意识不强; 年轻一代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做大做强新型农业发展项目上,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

发展方向及需要通过包扶解决的问题: 面对本村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实际情况,本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主动作为,通过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地发展本村经济,干群共同努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桃沟乡马圩村基本情况简介

基本情况: 桃沟乡马圩村距离乡政府驻地1.7公里,乡道马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2008年由原马圩和小马圩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辖16个村民组。至2017年初,全村953户,共3960人,其中外出约700余人。有低收入家庭138户、258人,低保户8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800余人。

本村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近6300亩,村内有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一个、君怡生态公司近两年流转本村土地近2000余亩,发展牡丹种植,实现了本地群众本土就业,从传统土地种植中也转移了一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切实增加了群众收入。2016被评为桃沟乡先进基层党组织。

发展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本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劳动力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不利因素集体经济薄弱;少部分村民思想相对保守、落后,合作创新意识不强,土地有偿流转上还需继续推进; 年轻一代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做大做强新型农业发展项目上,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

发展方向及需要通过包扶解决的问题: 面对本村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实际情况,本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主动作为,通过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地发展本村经济,干群共同努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桃沟乡南秦村基本情况简介

基本情况: 桃沟乡南秦村距离乡政府驻地1公里,京沪高铁、302省道和桃花大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2008年由原南秦,柳园、朱圩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至2017年初,全村1155户,共4740人,其中外出约850人。有低收入家庭184户、333人,参加养老保险2892人,农村合作医疗4190人,2016年评为禁烧工作先进单位。

本村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约7074亩,拥有天宇果蔬、清和园等家庭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共5个,泥鳅特色养殖及加盟温氏养殖场各1个。家庭农场共流转土地近900亩,种植系列品种桃类及无公害蔬菜。其中,朱文浩家庭农场2016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目前正积极争创国家级示范家庭农场。

发展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本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劳动力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原柳园村群众有种植蔬菜的经验和传统,有利于发展蔬菜种植。不利因素是集体经济薄弱,少数村民思想相对保守、落后,合作创新及品牌意识不强;在做大做强新型农业发展项目上,缺人才引领、缺技术,缺资金。

发展方向及需要通过包扶解决的问题: 本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新型农业示范先行区建设为契机,通过示范引领、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地发展本村经济,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干群共同努力,共同绘制南秦村美好蓝图。桃沟乡戚庄村基本情况简介

基本情况: 桃沟乡戚庄村离乡政府驻地东0.5公里,老302省道和桃花大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2008年由原戚庄、新庄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至2017年初,全村997户,共4119人,辖前、中仓、后仓、七小庄、南柳园、新庄、前新庄、新场8个自然庄。有低收入家庭170户、348人。2017预脱贫38户,73人,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

本村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873亩。60km光伏发电站一座,年经济收入5万元。村容村貌相对整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健全。

发展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本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劳动力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不利因素是集体经济薄弱,少数村民思想相对保守、落后,合作创新及品牌意识不强;在做大做强新型农业发展项目上,缺人才引领、缺技术,缺资金。

发展方向及需要通过包扶解决的问题: 本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通过示范引领、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地发展本村经济,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干群共同努力,共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桃沟乡濉河村基本情况简介

基本情况: 桃沟乡濉河村离乡政府驻地东南约1.5公里,环乡路穿境而过,距离京沪高铁宿州东站仅4公里,交通便利。2008年由原夏湾、防口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至2017年初,全村743户,共3298人,辖靳西、靳东、夏家、戚家、王家、赵西、梁西、梁东、9个村民组及防口四个村民组,13个村民组。

村容村貌相对整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健全。发展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本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劳动力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不利因素是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班子亟需加强配齐;少数村民思想相对保守、落后,合作创新及品牌意识不强;在做大做强新型农业发展项目上,缺人才引领、缺技术,缺资金。

发展方向及需要通过包扶解决的问题: 本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通过示范引领、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地发展本村经济,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干群共同努力,与群众一道致富奔小康。桃沟乡桃沟村基本情况简介

基本情况: 桃沟乡桃沟村是乡政府和桃沟集市驻地村,2016年3月被批准为乡镇政府驻地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内环乡路、桃花大道穿境而过,距离京沪高铁宿州东站仅5公里,交通便利。2008年由原桃沟、魏渡口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至2017年初,全村829户,共3202人。有低收入家庭134户、237人。2016年参加养老保险201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005人,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

本村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185亩,京沪高铁沿线森林长廊流转近400亩,大学生返乡创业从事花卉特色种植近百亩。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健全;村级班子健全,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禁烧工作先进单位。

发展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本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劳动力充足、工商贸易设施完善。不利因素是集体经济薄弱,小城镇规划滞后,少数村民思想相对保守、环保和大局意识不强。

篇4:xxx村基本情况简介

xxx村地处桥底镇以东五公里,关中环线以南,泾惠渠穿村而过。辖3个自然村(xxx、xxx、xxx),7个村民小组(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户,xxxx人。共有党小组xxx个,党员xxx名,村三委会班子健全。全村耕地面积2100亩,主导产业以杂果种植、特种养殖及运输业为主,其中肉杏(xxx亩)、大红桃(xxx亩)、石榴(xxx亩)共xxx亩;共有大、小型车辆xxx余辆;全村现有奶山羊xxx头、奶牛xxx头、生猪xxx头;蜜蜂养殖xxx户共xxx万只;狐狸养殖目前共有xxx只;村外出务工人员600余人。2012年荣获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市委“学习型村镇”荣誉称号。

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建设

xxx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曾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2012年11月份,省民政厅xxx来我村进行实地考察,2013年4月份,省民政厅xxx来我村对居家养老工作及老年餐厅、重点帮扶对象户进行逐个调研,中央七套栏目组对我村居家养老工作进行了报道。

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

从2010年xxx村两委会按照市县两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精神,对全村环境卫生进行了大整治。铲除了门 1

前屋后的“三堆”(粪堆、柴堆、土堆)、街巷两旁的厕所,改变了村容村貌。受到了市县两级的表彰奖励,2013年被授予“市级环境卫生示范村”荣誉称号。

三、社会稳定工作

自从开展平安创建以来,村委会高度重视,成立了巡逻队、调解委员会,专门负责群众各种矛盾纠纷排查。经过不断努力,多年来,全村未出现一例不安全事件,也未曾出现任何上访事件。

四、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建议 第一、耕地灌溉难,制约经济发展

1、全村耕地面积2100亩,在xxx以北有1700亩耕地,其中1200亩耕地勉强能得到灌溉,但是水费昂贵。据我们调查,每亩每次灌溉水费120元左右,与自流灌每亩每次30元相比,高出90元左右,直接制约了经济发展。造成水费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抽水站设备老化,上水量小,用电量高;另一方面,3000米泥土渠渗水严重,无法满足目前灌溉需求,加重了群众负担。

建议:

、投资3万元对老式抽水站进行更新。

、对3000米渠道进行U型化。U型60渠道500米,每米70元,U型40渠道2500米,每米50元,共需资金16万元。

2、xxx、xxx、xxx三个组xxx亩耕地均在北塬区,无法灌溉,靠天吃饭。

建议:

新打两眼200米深水井,共需资金40万元。第二、生活用水问题

目前全村现存的水井是上世纪70-80年代打的浅水井,只有40-50米深,水质差、沉淀多、水色黄,对村民身体造成极大危害。

建议:新建一座15米高、容积40方的水塔,新打深水井1眼。水塔建设需要资金20万元,深水井15万元。

第三、全村亮化绿化

全村目前主干道已亮化完成,但xxxx条共计3500米街巷仍未安装路灯,群众夜晚出行极不方便,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建议:每50米安装一盏路灯,共需xxxx盏。按每盏灯线xxxx元算,需要资金xxxx万元。

篇5:村情况简介

**村简介

**村位于**镇东部,距离***2公里,全村总住户数504户,总人口2161人。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区域总面积为2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600亩。全村以蔬菜大棚种植业为主,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7668元。**村党支部共有46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通过换届选举,村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村民生活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党员、村民代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清理发展思路,制订了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投入,根据本村实际,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经济作物,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现有集体资产的管理。严格规定非生产性开支,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通过多方途径,包装项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通过努力,先后完成了农用电网改造、有线广播电视、村内道路整治等等工作,全村道路实现了硬化。2011年在村内开展了美化亮化工程,安装路灯20余盏,清理各类垃圾6000余方,有效的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并且在2010年获得了“红旗村(街)”的称号,更好的改善了村容村貌,使全村的生态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

篇6:转载:炮台镇镇情简介

一、炮台镇发展简历

炮台镇内85年撤乡换镇,1992年被列入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在全国十六大代表、全国劳模党委书记姜云胜同志的带领下,按照“规划抓框架、建设抓亮点”的方针,真抓实干,在短时间内使炮台镇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乡镇。

1992年六月经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大连炮台经济开发区”。1995年批准成立“大连炮台台商投资区”,1996年被省批准为“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炮台镇巧邓屯乡合一。2002年批准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4年被批准为1887个“全国重点镇”之一。

二、行政隶属和区域位置

辽宁省大连市炮台镇位于中国辽东半岛东南端.位于两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一区(金州区)交汇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9度29分,东经121度47分,东邻普兰店市,西接复州湾镇,南距大连48公里,北离瓦房店市32公里。镇内交通十分方便,沈大高速公路,哈大公路,瓦湾公路、瓦五铁路纵贯整个炮台镇.并设有海湾北和炮台两个高速公路出口、炮台火车站和松木岛港口均设在镇内。全镇有19条主干道,长196公里,柏油路面340万平方米。有两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即炮台出口和海湾北出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

三、人口、面积等自然状况:

炮台镇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3℃,年降水量580—750毫米,年无霜期185天,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

辖区总面积为248平方公里。镇内有27个行政村、一个居民委,共有常住人口1.75万户,总人口5万人,劳动力2.4万人,外来人口15.7万人。耕地面积10.8亩,其中大棚占地1.2万亩,退耕还林面积3万亩,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7万亩,现有苗圃1500亩,新品种繁育基地300亩,现有各类果树80万株。全镇森林覆盖率38%,全镇拥有企业462家,其中外资企业54家。内资企业408家,各类工商户780户,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万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 40%。截至2004年底,全镇实现礼会总产值52亿元。

四、现状与规划情况

(一)现状、镇区居住用地四地面积160万平方米,住宅小区5个600户;为2一3层,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房屋开发l个,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为4层,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可存纳500户。

2、工业布局、数目、占地面积、产业性质等

我镇工业门类齐全,以食品加工、机械加工、建材、服装、制药为主导业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外资企业54家,内资企业408家,占地面积合计为304万平方米。

3、公共建筑、科、教、文、幼、商贸设施建设:

我镇有一所高中,2所中学,28所小学,2所幼儿同。2所医院,一所敬老院和一所托养中心,5大专业市场。一个商贸中心区,两条

商山街,商贸设施齐全。

4、仓储片地面积、性质等

仓储主要有:l个粮库,煤厂若干,果品公司等,占地120000平方米。

5、海洋资源

炮台镇海岸线长35.8公里,有海域面积537,00亩,虾圈面积1.6万亩,滩涂面积51共有育苗池6万立方水体,本辖区自然条件、水质好,适宜水产品的养殖,而且味道鲜美。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有虾类、贝类、鱼类、海参等,现已成为辽宁省级现代渔业园区(8万平方公里)。

炮台镇总体规划由大连规划设计院负责编制,近期至2010年,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基本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远期至2020年,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

五、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除黑大线、沈大高速外,全镇还有19条主干道,长196公里,路面340万平方米,总投资14000万元,申复线、邓屯中心、三松线已安装路灯355盏,镇中心路牙石长4公里,铺方砖2万平方米,道路两侧全部栽植柳树和杨树,并配置鲜花和草砰10000平方米。拟建3个公园,占地300万平万米,已建成翠亨山庄,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在建的双宝山公园,占地80万平方米,全镇有广场10个,雕塑36个。

镇内有马炉变电所和温屯变电所2座,总容量4.23万KVA。有电信局l个,总装机容量20000门,电话普及率80%以上,有线电视普及率80%,镇区电力、电讯为地下管网。

燃气普及率90%以上,以家挺液化汽罐为主要运行万式,供暖采用土炉和小锅炉,分散供暖,有集中供热的供暖公司设备装置。镇内有自来水水厂3座,镇区自来水普及率100%。所建西水东调工程流程30公里,投资1800万元,可以满足镇内用水需要。为了建一方市场,活一方经济,2000年政府新建一座面积达5600平方米的腾飞大市场,投资600万元,建炮台宾馆,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近几年炮台镇基础设施投资达2.61亿元。

2005年炮台镇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到2008年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城市化。围绕三线(黑大线、申复线、沿海线)、三区(炮台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园区、海洋渔业科技园区),加大六城(化工城、工业城、招商城、综合开发城、电子城、商贸城)建设,将炮台镇做好、做大、做强。

炮台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大踏步前进,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连续被评为“国家卫生镇”、“辽宁省文明乡镇标兵”、“大连市文明乡镇标兵”、“省级安全文明镇”“大连市花园式建设单位”、“优胜单位”镇党委每年均被国家、省、市评为“先进党委”。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到炮台视察时,鼓励炮台镇要“与时俱进,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2004年,炮台镇列入“全国小城镇建设重镇”,这些为炮台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建设机遇,炮台是宝

地,投资必发财。

大连市瓦房店市炮台镇

炮台镇位于瓦房店市最南端,东与普兰店市接壤,南与大连金州区隔海相望。全镇总面积248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1.8万户,总人口5万人。截止2001年底,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46亿元,镇级财政收入3680万元,人均收入4197元。

篇7:炮台村基本情况简介 标题

拐里村位于县城以东4公里处,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312户1214人,党员38名,全村占地面积14.7公里,耕地面积3329亩,人均占有耕地2.75亩,林地面积6210亩。全村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2012年种植蔬菜4500亩(含复种),人均纯收入7290元。2011年被市委授予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被评为全县廉政文化示范点,是“升级晋档”一类村。

近几年,拐里村一班人始终坚持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紧紧依托“食品安全放心村镇”创建工作和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两大平台,狠抓日常监督管理,倾力打造食品安全放心村镇,成效显著。具体工作工,除了严格执行县镇相关政策、细化村组监管责任、协同做好专项整治等基础工作外,重点抓农村好家宴申报和日常宣传工作。

一方面,依托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月报表,加强对农村家宴的日常监督管理和信息沟通。要求村信息员、联络员坚持做到“红白家宴无大小,食品监管无小事”,利用“农村工作不分时间、不分地域”的特点,每次家宴,从基本信息申报、原料进货渠道、掌勺厨师资质、家政服务队卫生保洁等方面全面核查,做到了信息不漏报,监督无死角。1-7月份,全村集中办理家庭宴席4起,无任何不安全事故发生。

篇8:村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简介

情况简介

**村文化广场位于村委会门前,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绿地面积200平方米。全村辖*社**户**人,耕地总面积**亩,人均**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丰富活跃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底改变垃圾乱扔乱倒、污水横流、遍地泥泞的现象。该村于2011年结合新农村建设,投资**余万元建成1000平方米的综合性农村文化广场1处,集休闲娱乐为一体,栽植云杉、红叶李等绿化树80株。文化广场现配套有标准篮球场1个、篮球架1个、象棋台2个、广场太阳能路灯4个及多部健身器材。广场绿化以云杉、红叶李为主,辅以黄杨、三叶草,形成绿色景观。依托农民文化广场,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活动:

一是两手齐抓,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村两委会坚持两手齐抓,在一手抓全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狠抓乡风文明建设。2011来,投资**万元新修康居住宅*户,完成旧村改造*户,对全村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开展了以“柴草堆、粪堆、土堆”等为主的村容整治清理活动。建立了乡风文明公约,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制度,设立村务公开栏和法制宣传栏,推进了民主治村,促进了和谐发展。

二是多措并举,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一是电影放映红红火火。

结合电影下乡活动,在村文化广场免费放映电影6场次,通过播放科技电影的形式加强了科普知识的宣传,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森林防火等乡政府中心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影前宣传,推动了我村各项工作。二是文艺演出异彩纷呈。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组建了**社火队免费给人民群众演戏,根据群众的喜闻乐见、实际生产生活,自编自演迷胡剧、小品、快板等节目12个,演出4场次,观看演出群众达400多人次,受到了一致好评,激发了广大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热情。三是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围绕“健体提智”的主题,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篮球比赛5场次,象棋比赛3场次,农民书画比赛1场次,丰富了广大群众的农闲时节。

篇9:炮台村基本情况简介 标题

庙湾村在全县“一点二线三片” 脱贫奔小康发展布局中,处于战略支点部位,按照特色发展、绿色繁荣、民生改善、村容整洁的总体要求,经过3年努力,不断实现“产业新、环境新、家园新、风尚新、农民新”,使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努力建成全县脱贫奔小康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11庙湾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是:

一、产业发展呈现新特色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经营模式,着力推进产业大发展。招商引进鹤峰县荣盛农牧业公司为龙头带动产业大发展:一是投资500万元的尽头湾生猪养殖场已完成近100亩的场地平整,并带动“五岳生猪养殖场”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获得政府扶持10万元、年内可出栏生猪达400余头、赢利可达20万元。二是获低产田改造项目投入,在全村一、二、三组连片发展核桃、油茶各500亩,带动了村民产业大调整的积极性。三是投入20万元建成大棚蔬菜基地30亩,调动了村民科技种菜和发展蔬菜的意识。四是紫云宫庙宇复建已完成规划、设计、勘测,并进行了工程奠基议式。通过一年的努力,庙湾村呈现出了生猪养殖、蔬菜、核桃、油茶、旅游五大产业新特色,并奠定了较好基础。

二、村庄整治显露新面貌

按照政府补贴与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庙湾村积极争取政府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全力实施村庄大整治。一是迁村腾地特色民居一条街基本建成。在政府捆绑投入116.8万元和农户自筹50万元的基础上,历经五个月建成16栋特色民居住宅楼房、完成了街道基础工程。特色民居一条街基本建成,效果明显。二是民居改造整体性焕然一新。政府扶持30万元和农户自筹近60万元的投入,全村完成50户木质房屋正立面改造和楼房顶层加盖民俗特色木屋的改建,形成了以三组为主的一道亮丽风景。三是环境卫生整治逐步具备条件。政府投入13.8万元在全村建成垃圾收集池55口,并正争取环保部门的环境卫生整治的硬件投入。已逐步具备环卫整治条件。

三、基础设施建设出现新热潮

篇10:先锋村扶贫“双到”工作情况简介

先锋村位于石正镇南部,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58户,总人口1572人,全村有耕地692亩,人多地少,村民主要从事农田耕作,产业结构单一,村民生活仍处于低水平,年人均纯收入3357元。有党员87人,其中村“两委”干部5人,有贫困户有78户,贫困人口306人。

一、2010年帮扶成效

天河区**局帮扶先锋村以来,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建立了帮扶先锋村的有效工作机制,动员各方面力量,投入帮扶资金达111.32万元。完成主要帮扶项目:(1)帮扶贫困户发展种养,由村委会购买鸡苗、猪苗及饲料发放给贫困户;(2)资助9户贫困户子女小孩顺利上学;(3)进行先锋村文化广场建设,已经完成了篮球场、农家书屋、道路的建设,投入基础设施建设;(4)帮助2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5)帮助贫困户78户306人购买农村合作医疗;(6)帮助符合低保条件的19户贫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7)为26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贫困户老人补贴购买一次性趸缴社会养老保险;(8)维修三面光水渠25米,受益农田350亩;(9)完成村道建设500米;(10)投入15万元发展集体经济,年增加经济收入1.2万元;(11)筹集了厂房建设资金**万元。

二、今年帮扶规划

(一)新建厂房366平方米。计划3月下旬奠基,6月底前建成 厂房招租,一可就近解决60-80名贫困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每个劳动力年收入可达1.5万元,二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4-3万元

(每月2000-2500元)。

(二)土地入股,发展种植产业。利用贫困户闲置土地入股,采取统一经营、利润分红的形式兴办金银花种植基地,计划今年年种植金银花12亩。基地建成后,贫困户可得分红,劳动力增加劳务收入。

(三)完善广场设施。全面完成文化广场升旗台、健身路、健身运动区、绿化部分的建设。广场建成后将为先锋村提供一个集文化、健身、休闲、公益活动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

(四)继续实施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项目。继续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大帮扶资金投入,认真谋划,全力帮扶贫困村、贫困户。

我局帮扶先锋村的扶贫攻坚战号角已经吹响,各项具体的帮扶措施将一项项落实,确保如期完成扶贫“双到”工作各项任务指标,向省委省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一篇:胡玲芝演讲稿下一篇:工作压力自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