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日

2024-04-10

消费者权益日(通用14篇)

篇1:消费者权益日

有关消费者权益日的作文: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了,同学们是不是也会有很多想要说的呢?在生活中,大家一定多多少少的经历过或者是看到过,听说过关于假冒伪劣产品的事吧!

对于购买商品,每位消费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但再雪亮的眼睛也有眼花的时候,这也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使社会上诞生了一大堆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商品,例如:假药、假奶粉等等,这些假冒伪劣商品不但威胁着我们的消费者,同时也威胁着我们的社会文明。

有多少病人服用了假药,不仅没有摆脱疾病缠身的痛苦,反而病情越来越重;又有多少婴儿吃了假奶粉之后,而导致变成了大头婴儿。我想这些人都是无辜的,那些赚着黑心钱的不法分子看到消费者受罪,难道很高兴,心情很舒畅吗?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营造一个令好的消费市场!

篇2:消费者权益日

答:首先,我代表市工商局、市消协向全市广大消费者致以节日的问候。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987年9月,中国消费者协会被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接受为正式成员。从这一年开始,每年的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及地方各级协会都要联合各有关部门共同举办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介绍消费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宣传消费者的权利,促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

问:每年3·15都有一个主题,请问今年的主题是什么?它有什么含义?

答: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的主题为:“新消法、新权益、新责任”。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将于今年3月15日正式施行。新《消法》拥有众多新意和亮点,其核心就是“新权益、新责任”。一是新《消法》创新消费维权新理念。构建了消费维权新机制,提供了解决消费纠纷新对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二是新《消法》赋予消费者新权益。加强了新领域的消费者保护,拓宽了消费者保护的范畴,丰富了消费权益保护的内涵。三是新《消法》增加经营者新义务。加重对不诚信经营行为惩处力度,扩大消费者损害赔偿的范围,强化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四是新《消法》对消协组织重新定位。赋予消协组织新职责和维权新手段,增强消协组织的维权力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五是新《消法》进一步加大政府责任。明确各级政府落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新职责,以推进全社会承担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共同责任。

篇3:消费者权益日

说到消费者权益, 是这样的来龙去脉。

早在1960年, 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 (简称IOCU) 成立, 并确定了消费者基本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获得教育权、结社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

1962年3月15日, 美国约翰·肯尼迪总统在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特别咨文》, 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四项权利”, 即:有权获得安全保障;有权获得正确资料;有权自由决定选择;有权提出消费意见。

这4项权利, 以后逐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组织所公认。

1985年4月9日, 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保护消费者准则》。内容包括:

(1) 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不受危害;

(2) 促进和保护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3) 使消费者取得充足信息, 使他们能够按照个人愿望和需要作出选择;

(4) 消费者教育;

(5) 提供有效的消费者赔偿办法;

(6) 有组织消费者及其他有关的团体或组织的自由, 而这种组织对于影响到他们的决策过程有表达意见的机会。

在我国, 1994年1月1日起施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中, 规定消费者权益主要是:安全权、了解权、选择权、索赔权、公平交易权、监督权等。通过明确立法, 使消费者权益不仅是一种公共约定和共认的规范, 还得到了国家法律的确认和保护。

上述总结归纳的消费者各方面权益, 条款尽管有详有略、间有差异, 但是不难看出, 最基本的还是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

不言而喻, 这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安全权。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权利第1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联合国的《保护消费者准则》中, 也确认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安全对消费者来说是最重要的一项权益。该准则要求各国政府采取适当政策, 确保制造商生产的商品在指定用途或通常可以预见到的用途方面安全可靠。

这权那权, 安全第一!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 还谈什么其他。知情权首先是知道产品的安全性能, 确认安全风险。选择权首先是选择安全可靠。至于公平交易权、索赔权、监督权等等, 那都是后来派生的。

作为母亲, 我期盼孩子们不再领受那么多垃圾食品的诱惑, 不再担心被污染的玩具、奶瓶;作为主妇, 我切望灶台上不再有那么些迟疑、忧虑, 米袋子、菜篮子真的能让人相信“无公害”。

保护消费者权益, 靠什么?说到这儿, 标准的问题引出来了。

围绕着产品的一切标准, 质量安全的标准才是第一位的标准, 是重点, 是核心, 是要害。这些标准, 国外称为“技术法规”, 我国叫做“强制性标准”。两个名称, 我以为还是前者更贴切, 更严肃。人要遵守法律, 产品要恪守标准, 一个道理。

从保护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 涉及安全的“强制性标准”, 它的制定、发布、实施、监督以及修订, 都是标准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相比之下, 庞杂繁复、叠屋架构、标新立异、争议纷纭的好些所谓“推荐性”标准, 虽说浩如烟海, 多如牛毛, 但也不可喧宾夺主, 应该在标准的殿堂后排就坐才是。

产品质量监督, 它实质不过是“标准”的实施监督, 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实施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讲, “质量技术监督”也就是“标准技术监督”。

监督的文章要做大, 基础是标准的文章要做好。试想, 没有标准, 监督依据何在?没有科学的标准, 监督的功效何论?不熟悉标准, 监督的资格何有?近些年, 我们的某些产品、商品的监管部门, 一头扎在“监督”热锅里, 似乎冷落了“标准”, 吃的亏还不多吗?教训还不深吗?

全面保护消费者权益, 当然要在消费者的“安全权”的前提下, 研究“知情权”、“选择权”。

知情权, 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包括: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 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知情权涉及标准, 如产品质量标准、包装标准、使用说明标准及商品标签标准等等。

选择权是指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包括: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 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 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 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这一项消费者“挑挑拣拣”的权利, 十分个性化, 也涉及标准化吗?当然, 而且它还会涉及更广泛的标准, 引出标准化更深刻的价值。因为满足消费者这一条, 除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安全、环保、节能、反欺诈等领域) 的统一性, 还必须留给“企业标准”广阔的施展空间, 使市场商品丰富多彩, 百花齐放。企业标准正是产品展现特点、优点、卖点的关键。标准化的历史早已证明, 生产实践从来都是标准化事业前进的最活跃的先行者。

我们多么向往繁荣、放心的消费环境, 向往消费者与市场、标准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和谐共赢的局面。

这是我, 一个标准化工作者, 今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想到的话。

篇4:消费者权益日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一是合理制订宣传方案,成立了“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宣传工作的副行长任组长,办公室、业务拓展部、电子银行部、人力资源部、合规风险部等部门为成员,具体由办公室负责,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二是精心制作宣传资料。各部门按照活动要求第一时间组织、安排工作人员,准备齐全各种宣传资料,在短时间内,制订了《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读本》、《人民币知识》、《防范金融风险》、《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知识》、《ETC公路电子收费业务》和《祁阳农商银行宣传册》等金融知识折页资料。

周密部署,有序开展。鉴于许多中老年客户对各种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不太警觉,同时又对各种产品的概念模糊,所以在具体介绍宣传内容时,该行员工着重介绍了宣传折页里的内容外,还提醒客户仔细阅读、平时多注意了解相关知识,采取集中宣传与网点宣传相结合的方式。一是集中宣传。针对人员集中的地方在白竹湖广场设立了户外“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台“进行设点宣传,二是各网点在办公室发放放宣传折页,各网点还准备了宣传海报,LED全天候进行宣传。三是在社区和县城沿江路“宣传一条街”与《法制湖南》栏目共同宣传如何防范非法集资等多方面的宣传资料。

内容丰富,效果显著。通过向过往群众进行现场知识辅导,解答客户疑问,接受客户投诉和建议。个别顾客拿出自己收到的不明诈骗短信询问,该行员工立即提示客户坚决不能相信,不能转账到所谓“安全帐户”,提示之余更为其准备宣传资料以供学习了解,并提示客户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多了解多多防范,向广大群众客户宣传现代金融知识,普及金融产品、服务、法律,运用生动的案例,讲解等形式加强居民反电信诈骗等犯罪的警惕性。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解、精美有益的宣传单页发放都让客户在活动现场深深感受到了该行工作人员的服务热情,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经过一天的活动宣传,该行共向客户发放《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读本》《金融风险防范》、《银行卡》以及反假币、防诈骗等宣传资料共计1.2万余份、接待客户人次超3000人次,并且将生活必备的金融知识、金融技能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消费者,全面展现了该行竭诚为客户服务的形象,受到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篇5:消费者权益日心得

通过升旗仪式,学生了解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来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以及消费者投诉电话为12315。

随后,各班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从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安全入手,向学生们介绍了“3.15”的`相关知识。购买食物时,要看清食品安全标志,不要购买“三无”食品。在日常消费中,发现假冒伪劣商品,要及时向工商、消协等部门举报。

篇6:消费者权益日标语

2、健全消费纠纷和解机制,共创和谐。

3、维护消费权益,优化金融生态。

4、15好!保护消费者权益真重要!3.15妙!伪劣、低廉假货等产品不出鞘!3.15到!人类消费环境天天好!3.15保!大家健康生活步步高!

5、开展家电下乡,切实保护农民消费者的利益。

6、优化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7、消费者权益日,斩断弄虚造假的黑手,追查见利忘义的禽兽,擒拿食品安全的祸首,消灭危害健康的杀手。3.15,让我们联起手来,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8、15打假了,我送你真情真意,真仁真义,我们的友谊真金不怕火炼,我的福真实可信,比真理还真,消费者权益日祝你:真好,真乐,真成功!!

9、诚信为本,质量为金,文明消费。

10、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1、“维权当道,利益保障,用维权法捍卫自己的权益!3.15消费者权益日,打击假冒伪劣,维护正常生活秩序!祝你维权快乐!永远幸福!”

12、购物要仔细,眼睛擦干净,勿贪小便宜,品牌更省心,发票不能弃,质量出问题,维权是第一。3.15消费者权益日,祝您购物省心,花钱开开心心!

13、广泛深入的宣传《食品安全法》营造安全健康的环境。

14、指导消费者合理消费,促进市场繁荣发展。

15、关注民生,关注热点,调解纠纷,排优解难。

16、维护消费者权益,金融系统在行动。

17、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排忧解难。

18、买东西,被骗了,去购物,被耍了,想保健,被蒙了,出门玩,被拐了,没事,今天消费者权益日,给你一把利剑,斩妖除魔,维权行道!祝你幸福快乐!

19、构建和谐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信誉卡是企业与经营者的信用和名誉的象征。

21、加强市场监督,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22、15消费者权益日,假情假意假产品“召回销毁”,生活无假;无忧无虑无烦恼“三无绝对”,快乐无价;包喜包乐包开心“三包优惠”,祝福最美。愿你严肃维权,快乐每天,3.15快乐。

23.15口号要吹响,防止假货,假币,上市场,对世人多付诚心,爱心,真心,帮助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益,祝朋友幸福永远,节日快乐。

24、朋友,您好,这里是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买到商店假货请按“3”,受到商家欺骗请按“1”,遇到厂家欺瞒请按“5”,收到骗人短信请直接回复。3.15消费者权益日,愿你放心的消费,开心的花费!

25、315维权日到了,请维护好健康权,身体强壮赚大钱;维护好平安权,糊口安定永团聚;维护好快乐权,每天快乐笑开颜;维护好幸福权,吉利如意过百年。

26、信誉卡是产品三包的凭证和解决消费纠纷的证据。

27、“真品真货”你还欠我们一个拥抱,3月15日到了,你应该还给我们这个迟来的拥抱,让我们和“你”相拥直到老。

28、要“真实”,不要“假冒”;要“真品”,不要“假货”;要“真心”,不要“假话”;要“真情”,不要“假意”。3.15“打假在行动”!

29、嫩肩也担道义,童心更铸维权。

篇7:关于消费者权益日故事

闻讯前来参与的大都是当家掌勺“有一手”的主妇阿姨,她们或以本人、或以身边亲友直接经历的消费事件为内容,讲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消费小故事。这其中既有自我保护的经验,也有上当受骗的教训,颇具趣味性,会上欢声笑语不断,但仔细回想,又带来不少启迪和警示。

最后,通过参与活动的居民现场打分,居民黄阿姨讲述的生动维权经历被评为当日的“最佳消费故事”。消费维权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社区工作者介绍说,大家都来晒出自己的独家“消费经”,希望通过分享、交流,提高居民的消费维权意识,避免不法商贩的兜售“陷阱”,掌握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有效途径。“消费者从中受益的同时,也希望消费市场中的陷阱越来越少。”

篇8:消费者权益日

一、公益诉讼的制度困境亟需破题

公益诉讼作为一项民事诉讼制度的特殊诉讼类型,由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分歧很大,而且考虑到我国国民法律素质和国情的实际状况,目前仍未被吸纳到民事诉讼法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没有吸收此项制度。所以当经营者侵犯社会公共利益时,由于制度设计的缺位和不完善导致现行法律制度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显得无能为力。

总体来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制裁不诚信、违法经营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益诉讼制度虽未被民事诉讼法所吸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中就否认公益诉讼的合理性,回避这个“制度上的困境”。据调查,消费者维权诉讼实践中,有近80%的受害者不仅仅是个体,而关涉社会公众的利益。这时如果光靠一个消费者单枪匹马去维权,不但最终效果不甚理想,还有可能搭上大量的精力、时间、金钱。即使维权胜诉了,得到的利益也不只是消费者当事人独享,社会公众会从中获得利益。因为,“社会消费品和服务的提供对象是整个消费者群体,所以消费纠纷属于社会公共利益问题。”[1]由此看来,要是通过公益诉讼渠道维权,受害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就被均摊,涉诉的人数众多又往往会被媒体所关注,带来较大地社会影响,在政府相关部门的介入推动下,维权胜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公益诉讼在消费者权益保障领域可以大胆吸收借鉴。需要强调的是,将此项制度吸纳到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还要细化规定以下事项:即什么样的诉讼才可以被认定为公益诉讼?社会公众利益如何确定?消费者维权公益诉讼如何与现行民事诉讼制度相衔接?谁有权提起公益诉讼,是消费者协会还是检察机关抑或其他社会组织?管辖法院如何确定?审判程序如何设计?诉讼费用应该由谁缴纳,如何缴纳?等等。都应做科学论证、合理安排、统筹规划,避免“制度打架”现象。只有这些困境破题了,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消费者在维权的道路上就会更加理直气壮。

二、商品召回制度的优化与完善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目的是消除缺陷产品可能对消费者及公众人身、财产安全造成的危险,维护公共安全、公众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8条规定:“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产品质量法》第26条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食品安全法》第53条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这些规定是我国关于不合格商品召回制度的法律表达,此项表述是对国际社会经贸往来中通行做法的直接肯定和吸纳。但在实践中,此项制度实施状况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在于上述规定是粗线条的,不便于操作,与其相配套的保障措施几乎是空白,显然这项制度有形同虚设之嫌。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希望商品物美价廉、物超所值。这里的物美应包括商品质量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其功能符合商品使用说明书的性能描述,结实耐用,外观设计美观得体。如果这些要求不具备,就称不上物美,就是不合格的商品。商品出厂前就存在质量瑕疵,或者在运输、储藏、保管、销售过程中质量减损,具有潜在用途危险,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基于生产经营者的法律义务、社会责任和商业信誉,他们必须无条件及时地停止销售活动,启动召回程序,召回与问题商品同批次、同型号的商品。为消费者退换、更换商品、赔偿损失提供便利。哪怕生产经营者会为此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甚至因此破产倒闭都应坚决执行这一制度。因为消费者是弱势群体,保护弱者,规范强者,永远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正当诉求。

目前的情况是,生产经营者只对有质量瑕疵的特定商品(如汽车、食品)进行召回,立法者考虑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也就默认了这一做法。笔者相信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成熟,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勃兴和政府相关部门执法理念的转变,我国的商品召回制度一定会更好地得以执行。需要指出的是,优化完善商品召回制度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即可以实施召回制度的商品种类是什么?不合格商品达到何种程度才可以被召回?哪个政府部门负责受理消费者的召回申请?生产经营者的召回行为如何被监督,由谁来监督?受害消费者如何得到损失赔偿?召回的不合格商品应该如何处理?等等。只有召回制度有细化措施支撑了,才不会显得形同虚设,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制度上就又多了一道保险。

三、增加违法成本、降低维权成本、实施维权激励制度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散见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刑法》、《侵权责任法》、《反垄断法》、《食品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规范中,对经营者义务的规定和对其行为的规制不可谓不严厉。但整体上看,考虑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状和市场经济发育还很不成熟,在处罚不诚信、违法经营者时总是顾虑重重,不忍心痛下“恨手”,至其倒闭破产。尤其对那些违法程度较轻的经营者,只是象征性地罚款了事。并未在根本上解决实质问题。罚款过后,在利益的驱使下,违法经营者仍然我行我素、重操旧业,甚至变本加厉,继续着不诚信、违法行为,期望将被罚的钱再挣回来。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乃至社会公共利益。跳出这个怪圈,必须在现有法律制度框架内增加不诚信、违法经营者的违法成本,罚到他们的“痛处”,甚至使其倾家荡产、破产倒闭。如果一味纵容,姑息迁就,只会让他们目无国法、有恃无恐,对建立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有百害而无一利。尤其对那些经常性、情节十分恶劣、屡教不改的违法经营者,在现有处罚尺度上,提高罚额标准,只规定罚额下限,不设定上限。对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经营者,触犯刑法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在量刑时也应该适当提高刑期期限。让那些顽固的不诚信、违法经营者意识到违法成本的高昂、代价的惨痛、教训的深刻。建立健全社会征信系统档案管理制度,记录那些不诚信、违法经营者的行为,在其申请金融贷款、参加社会活动、从事商业行为时给与其负面甚至是否定性评价。

在增加违法成本的同时,还应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实施维权激励制度。消费者维权的途径主要有四个,即与经营者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每个途径都有相应措施的保障。在实践中,消费者维权成本并不低,有时面对强势经营者或者感到自己的权益损害不大时,考虑到维权时间、精力、金钱的负担时,消费者大多选择沉默或者放弃。这就助长了不诚信、违法经营者的气焰。如果消费者的维权途径更加多元,更加便捷有效率,消费者就会主动维权。维权激励制度是指对那些自觉用法律武器维权,为他人或者社会公众争取到利益的消费者给予精神褒奖或者物质奖励。如授予荣誉称号、给予奖金等,激励消费者维权。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哪个部门有权授予消费者荣誉称号?奖金如何筹集?谁有权对此项维权激励行为进行监督?维权成本如何计算?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细化、便于操作,保证操作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唯有如此,受害的消费者才会放下思想包袱勇敢而自信地维护合法权益。

四、关于“职业打假人”的法律定位

自从王海被公众认为是“职业打假人”以来,社会上对这类人还是褒贬不一、评价各异。但不管怎样,社会上仍有一大批像王海那样的“职业打假人”存在着。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中并没有关于“职业打假人”地位的确认,但也未予否定。根据“法律不禁止即为认可”的法律解释原理,“王海们”的存在并不违法。反而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对不诚信、违法经营者的震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假一赔二,《食品安全法》第96条规定假一赔十制度可以使“王海们”获得丰厚的收益,也可以使不诚信、违法经营者赔的很心疼。笔者认为,“职业打假人”有存在的必要性,既是对市场监管部门有限资源的有益补充,又能从专业人士的角度去监督不诚信、违法经营行为。

因此,在现阶段,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中应规定他们的合法地位,无论他们出于何种目的(为自己谋利或者为社会公众谋益)都应得到法律的肯定。在制度设计时,建议单独设一节,专门规范“职业打假人”的行为。政府可以考虑培训他们,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识假辨假的专业水平。“职业打假人”可以接受政府的委托,对市场实施更有效的监督。但他们不能背离“打假”的宗旨,更不得与他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社会和第三人的合法利益。政府不应过多担心“职业打假人”的打假行为,社会上一大批专业的“职业打假人”的存在,对政府来说是为其减压,节约行政资源,对社会公众来说,则多了一双监督经营者的火眼金睛。

五、强化消费者协会的职能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1条规定,“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该法第32条规定消费者协会履行下列职能:一是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二是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三是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四是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五是投诉事项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可以提请鉴定部门鉴定,鉴定部门应当告知鉴定结论;六是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七是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各级人民政府对消费者协会履行职能应当予以支持。

但据调查,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很满意消费者协会的工作,认为消协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说明消协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地位并没有像法律规定的那么高。建议政府(权力机关)可以授权消协具有行政处罚权,经过自行调查取证可以对不诚信、违法经营者进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其停业整顿。法律还应规定消协可以代位消费者行使诉权,代表社会公众提起公益诉讼,参加仲裁,等等。进一步强化消协的行政职能,使其更好地担当起沟通消费者和政府的桥梁纽带职责,让消费者对消协充满信心。

六、营造商业诚信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消费关系

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商业诚信文化的营造状况,商业诚信文化的营造对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的优化与完善有着强大的熏陶和助推作用。诚实守信不仅仅是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承诺,更应是贯穿经营者经营活动始终的理念与自觉追求。“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优秀的企业家所领导的优秀企业应在商业诚信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消费关系中发挥示范、引领、榜样作用。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觉醒,必将会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尤其在“顾客是上帝”的强大心理压力下,倒逼机制作用的商业诚信文化定会发育成熟壮大,虽然这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博弈和反复。但不管怎样,和谐消费关系无论对经营者还是消费者来说都是有益的,这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众所周知,在营造商业诚信文化、构建和谐消费关系中,新闻媒体、网络的贡献功不可没。舆论的监督固然重要,但在曝光、放大一大批不诚信、违法经营行为时,如何恪守实事求是的传播基本原则,做到客观、公正、公平,不造谣、不传谣,如何发挥好正面宣传教育引导功能,考验着媒体的智慧和能力,更拷问着职业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心。通过舆论宣传、挖掘典型、专题报道、实地走访、现场调研等方式,努力将“每年3·15”,转变为“每天3·15”,协助政府净化消费领域的“污垢”,还消费者安全、自由、舒适、满意的消费环境。只有经营者塑造出负责任、重诚信、守法纪的良好形象,广大消费者才会对国产商品的质量和服务充满信心,由此,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愿景必然会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颜运秋.消费者权益对公益诉讼的呼唤[J].消费经济,2004,(5):52-54.

篇9:古代如何保障 “消费者”权益

在唐代,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食品交易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利润,开始在商品中做手脚,最常见的是在酒中掺水。不过,危害到人身安全的却并不多,大多奸商只是在分量和质量上打折扣。

但也有少数不法商人为了盈利,昧著良心出售有害食品,唐朝政府为了杜绝有毒有害食品的流通,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据《唐律疏议》记载,一旦食物变质,商家就必须立刻焚烧,否则要遭受廷杖九十的皮肉之苦。如果胆敢销售有害食品,致人生病,商家要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如果有害食品致人死亡,商家则要被判处绞刑。

到了宋代,经济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在《东京梦华录》《水浒传》《金瓶梅》等文史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在宋代的街道上,酒楼饭店林立,小商小贩无数。一些不法分子经常使用“鸡塞沙,鹅羊吹气,鱼肉注水”之类的伎俩牟取暴利。为了加强管理和监督,宋代政府颁布法令让商人们组成“行会”,并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就不能从事经营活动。商品的质量也由各个行会把关,行会会长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商品的成色和价格。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对腐败变质食品的销售者给予严惩。

后来的元明清也大多借鉴了唐宋的做法。由此可见,历朝历代都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采取严惩的方式,并明确写入了法律条文。

篇10:消费者权益日策划书

一、背景

大学生是新一代祖国的栋梁,是新一届祖国的花朵。所以培养大学生是一个重中之重的任务。我校没有开设法律等相关课程,所以我院学生的一些法律意识并不强烈,为了这一严重现象,也为了更好的提高我院学生的消费者意识,权意识的活动。

二、目的三、主办单位:

四、承办单位

五、活动对象

六、活动时间

七、活动准备

(一)(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消费意识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工商系: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工商系“: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全体学生:2012.3.14、知识讲座、1、准备好本次咨询活动所要宣传的材料(让更多的人我系特举办一次关于消费者维just do it”小 2012.3.15以便让所有人都知道。——、提前一个礼拜申请学术报告厅。、提前预约法律系知名教授,邀请其为我院同学开讲座。、通知我院老师、学生参加讲座。、承办方要在全院尽行一个大规模的宣传,、邀请新闻界朋友参加本次活动。二)

知道自己拥有那些消费者权益),备好桌子,椅子,矿泉水以及太阳伞备用。

2、联系工商局的工作人员

3、备好签名是需要的签字笔,安排4~6名学生维护场合的秩序及安全。

4、承办单位要进行一个月的消费者知识培训,以便及时解决同学们的疑惑。

5、活动前,布置好场地设施,以便能正常举办活动

八、活动流程

(一)、咨询台处1、3月14日在一、二食堂门口举办“3.15万人签名大会” 一食堂由曾传栋、张祖伟、吴丽秋、周丽娟负责,二食堂由温泉、宋庆、王婉贞、曾婷婷、张志强负责。

2、设立咨询台,疑难问题由工商局的专业人士到食堂门口进行解析。普通问题由承办方负责解答。

(二)、讲座1、3月15日在学术报告大厅举办”315知识讲座“,参与大会讲座的有我市消协的领导以及校领导。

2、介绍在场嘉宾,感谢支持此活动的所有支持者,和发起者。

3、由知名教授进行消费者意识的宣传,以及教育,并通过常见的例子,培养大家的消费者维权意识。

4、讲座结束将有有奖竞猜环节,答对题目的同学将送出神秘大礼。

5、嘉宾及同学们有序退场,承办方等相关人员打扫卫生。

九、危机处理

(一)、咨询台

1、若天气变异,就将咨询台设在三教大厅。

2、询问人数过多,剧分批进行解答,询问人数过少,工作人员主动分发宣传资料吸引目光,或找自己的同学帮忙一下,围观质询台。

3、若出现秩序混乱,恶意捣乱者,由学生会的同学负责维持秩序。

4、因询问时间有限,若还有为得到解答者可登入相关网站进行了解或事后找承办方解决。

(二)、讲座

1、若开场时专家还未到,由主持人说明原因,并马上由另一位专家替上。

2、若出现恶意捣乱秩序者,应有管理人员清楚现场。

3、若听讲座的同学不多,则有学生会或各协会的同学补上。

4、若讲座由于时间过长引起同学不满,应马上与专家交换意见,提炼内容,缩短演讲时间。

十、经费预算

场地布置:300元 专家出场费:1000元 宣传资料:100元 人员培训:500元 总计:1900元

会议记录

会议名称:小组商讨会 会议时间:2011.5.316:00 会议地点:一食堂 主持人:宋庆

出席人:“just do it内容:1.经投票选举由宋庆担任“2.商讨策划主题

宋庆:“3.15”大家活动知识竞赛王婉贞:公益活动,同意宋庆观点周丽娟:公益比赛,搞点小礼物派发温泉:以工商系的名义搞一个运动会张祖伟:端午节活动

曾婷婷:大胃王比赛,不要唱歌跳舞曾传栋:由工商系独家举办文艺晚会张志强: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工商系的名义打扫街道吴丽秋: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工商系的名义去孤儿院慰问儿童经小组成员商讨、统一最终设定目标为搞一个关于动和在学术报告厅举办一个3.人员分工

(1)、王婉贞:背景、材料的审查及修改,(2)、准备活动是吴丽秋、温泉

just do it

3.15的讲座。

3.15”小组全体成员”小组组长的咨询活

(3)、流程是宋庆、张祖伟、曾传栋(4)、应急方案是曾婷 周丽娟

篇11:315消费者权益日作文

开场的第一个厂家就让我大吃一惊,居然是“苹果”牌的手机欺骗了消费者,别的国家的“苹果”牌手机如果在一年以内有问题会换一个新的手机,但是在中国却不换外壳,同样是一个品牌,为什么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差别就这样的大呢?连“苹果”这样好的品牌都耍小聪明,那让我们消费者还会信哪一个品牌呢?

还有一个就是黄金掺假,在黄金里面掺上铱,就成为了千足黄金,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而且那些商家还亲自给记者做了演示,记者大吃一惊,让我们看的也是大吃一惊,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可是事实就是这样,这样还让我们怎样去相信哪一家的黄金石真的呢?厂家为了贪图这些钱,竟然去掺假,难道不觉得愧疚吗?你们的良心就让你们这样的去做吗?我表示质疑。

接下来就是一个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了,汽车的质量问题被很多人都打了一个问号,其中,质量最不好的,就是江苏的一家了,大众也不是很好。汽车真让我们担心,这不是小问题,而是关系着我们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严重性有100%

最后就是做假宣传的了,现在电视上有很多都是一些老人自称是“神医”给我们推荐药品,其实,那些都是假的,那些老人,只不过是演员,而里面的一些东西,有很多不好的东西,比如:辣椒油......说道这里,我必须要提醒一下身边的老人了,不要对广告上的花言巧语给迷惑了,那只是一个陷阱。

篇12:315消费者权益日作文

今年是全国第30个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消费、维权,共创美好生活”。

宣传活动由县人大副主任高恒主持。活动中,为县生力植保公司、德美商贸有限公司等盛市、县级诚信单位授了牌;县消防大队、烟草局、沁园春酒厂等单位和企业在现场举行了相关咨询活动。

副县长在讲话中希望全县上下要紧紧围绕“诚信、维权、共创美好生活”这一主题,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消费维权工作的层次和水平。要求全县各行各业和广大消费者、经营者加强自律,守法经营,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为全县消费维权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宣传活动结束后,工商、质监、药监、烟草等相关单位对查获的涉及食品、药品、化妆品、饮品、烟草等7大类,92种品牌,标值12.53万元的各类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了集中销毁。

在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菌柄小学积极开展了“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通过观看视频,讲述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维权小故事,阐述什么叫维权,为什么要维权,怎样维权。二是召开以“如何正确消费”为主题的班会,引导和帮助学生们正确选购合格放心健康的食品,远离垃圾食品。三是学生每人做一份“了解3.15”手抄报,带给父母,宣传相关的消费者权益知识。

篇1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

一、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于消费者权利范围的界定过于狭隘。

目前我国通行的《消法》赋予了消费者九项基本权利, 包括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有关知识权、监督权以及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的权利。这样, 消费者一旦遇到使自身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 就能够依靠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其合法权益。但近几年来, 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给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反映到最基本的消费活动中, 则主要是营销手段的变化。尤其是随着网络经济的出现, 消费活动就更加趋向复杂化。因此, 《消法》中规定的九项权利已越来越无法满足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现实需要。

2. 消费者的维权难以实现。

根据《消法》第34条规定, 可知消费者要想实现维权, 共有五种途径可供选择:和解、调解、申诉、仲裁及起诉。但在实际维权活动中, 依靠这五种途径有时并不能取得理想的维权效果, 甚至无法有效实施。这与合理的纠纷解决体系的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 《消法》并未对消费者的诉讼权利进行明确规定, 因此一旦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就无法顺利进入有效的纠纷解决流程。

3. 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尚不明确。

虽然《消法》中的条例对商家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做了相应的惩罚规定, 但框架较为模糊, 缺乏具体化的可操作性, 无法对惩罚内容的适用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定。例如, 对欺诈行为的定义问题, 就始终存在争议。站在公法的角度来看, 只要发生了商家刻意欺诈消费者的现象, 就应属于惩罚性规定的管理范围之内。即使这一行为并未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真正意义上的侵害, 但其行为本质却构成了对正常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管理秩序的严重破坏;站在私法的角度看, 则必须在满足以下因素的条件下才能断定为欺诈行为:商家的欺诈行为、欺诈属刻意而为之、消费者受到商家欺诈行为的误导以及消费者在误导下做出错误的判断。从中可以得知, 在知假买假的场合下, 商家即使有欺诈的意图和行为, 但消费者并未因商家的欺诈而购买商品并造成损失, 因而不适用于惩罚性赔偿制度。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完善研究

1. 明确并拓宽消费者的权利范围。

在网络经济渐趋活跃的今天, 新型的经营和交易模式已成为消费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使得传统《消法》对消费者权利的规定显现出了一定局限性, 因而应当在九项基本权利的基础上, 另外增加反悔权及隐私权。

(1) 反悔权。反悔权指的是在合同签订之后, 在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 消费者可在合同签订后的一定期限内反悔, 并对合同予以撤销。

(2) 隐私权。隐私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最基本权利之一。然而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 有些不法商家为谋取利益, 在未经消费者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公开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使其正常生活受到干扰。为保护消费者的隐私安全, 应将隐私权在《消法》中加以重新定位。

2. 完善惩罚性赔偿的制度。

为了使消法中的惩罚性规定更加完善, 可以具体参照《食品安全法》, 只要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不达食品安全标准, 即可构成违法行为。《消法》在对惩罚性条例的适用范围进行规定时, 也应做到清晰明确, 适当扩大惩罚性条例的适用对象, 将故意实施欺诈行为的商家包括进惩罚范围内。

3. 质量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

商品安全及质量保证是市场交易的关键, 同时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核心。但在实际消费活动中, 受到外在因素的限制, 消费者往往难以举证, 与经营者相比, 显然处于不利的弱势地位。因此, 还应当在《消法》中规定更加严格的归责原则, 从而维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目前实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研究分析, 指出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性, 以及在经济发展背景变化的情况下对《消法》加以完善的意义。本文对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详实的探讨和整理, 指出现行《消法》的不足之处, 并针对这些问题, 进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完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岩.消费维权三十年——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几点建议[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4, 10 (03) :178-179.

[2]董瑞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不足及其完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5 (05) :125-126.

篇14:保险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关键词:权益保护;保险消费者;保险法;业务规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在服务质量还是服务水平方面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同时由于这个行业在我国的起步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较晚,从整体发展而言还存在一定问题,尤其对于保险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方面,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在保险业发展过程中,加快对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成为了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这是目前我国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所迫切要求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义

1.实现对保险消费者利益上的保护,是保险业对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的重要体现。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对民生的改善,实现社会公平。由于保险行业的社会性非常广泛,提出对消费者利益的有效保护,也是保险行业对这一重要社会思想内容贯彻落实的集中体现。

2.实现对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是我国在保险监管立法改革上的新动向。目前英、美等很多国家都在加大对保险监管立法上的改革,而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力度,这也将成为我国在这方面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2011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针对2012年工作部署重点提出两个问题:车险理赔难和寿险销售误导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提出也充分的体现出我国监管部门在对保险监管方面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在维护国家保险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3.实现对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和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目前,保险产品销售误导、理赔难等现象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缺乏对保险消费者权益的强有力的保护,缺乏对损害保险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的严厉打击和惩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政府能够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那么,那些靠误导销售、故意拖欠赔款、欺诈保户牟取利益的企业和个人就无法生存下去。大多数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可以得到充分保护,从而在全保险行业形成一种靠正当经营,正当竞争来提高经济效益的良好商业道德以及良好的行业信誉。这样就有利于促使企业努力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

4.实现对保险消费者利益的保护,有利于鼓励公平竞争,限制不正当竞争。损害保险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必须限制和打击。如果放任保险经营者损害消费者利益,就会使广大合法、诚信的保险经营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污染竞争环境,从而不利于我国保险行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5.实现对保险消费者利益的保护,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险的基本职能是损失分摊、经济补偿、保险金给付。保险的这些职能使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有共同风险的要保人之间平均化,遭受损失的标的能够按照实际损失金额得到补偿,保险受益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能够按照合同得到一定金额的赔付,这些使得保险产品的购买者能够在一定的风险发生后得到经济上的补偿或给付,降低自身的经济损失,从而在经济上保证了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我国保险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主要类型和原因

1.保险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主要类型

在保险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保险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纠纷,同时由于保险行业在经营活动以及服务标的上的特殊性,它所提供的是一种劳务活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交换或者是物质生产。它和保险企业自身的企业服务质量以及行业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是分不开的。保险产品也和一般的商品不同,可以看做是保险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需要承担的是一种无形风险,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前期宣传、产品推出、承保、事故理赔等等方面是否可以做到诚信,在各方面都能做到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保险合同的格式化以及保险产品的抽象性,还有保险内容上的专业性,有些保险企业利用这些内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例子屡见不鲜。结合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保险法》,可以将保险消费者的被侵权行为分为以下几类:

(1)侵犯保险消费者享有的知悉其购买的保险商品或者接受的保险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即侵犯了保险消费者的知情权。《保险法》明确了保险公司对投保人具有明确说明义务。

由于保险产品的专业性强,保险合同中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我国要求保险人应本着最大诚信原则,要求保险人要对保险合同的主要条款,尤其是免责条款不仅要明确列明,还要明确说明。但从实务中看到,混淆理财产品与保险产品、未明确说明免除责任、未告知保险合同有观察期和犹豫期、未提醒投资型保险产品的费用扣除情况及保单利益的不确定性等销售误导现象对保险消费者的知情权造成了损害。例如,王某在1998年1月份给自己6岁大的女儿在湖南省的某人寿保险公司购买了儿童入学幸福保险,在保险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当王某女儿也就是被保险人在高中入学时候,凭借高中录取通知书可以向保险公司领取2000元的保险金。2007年8月份的时候王某女儿收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王某拿着保险单以及录取通知书来找该公司领取保险合同中约定好的2000元保险金,但该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却告知王某必须是投保满十年之后才能领取该保险金,也就是要到2008年1月份才能领取,并说明这是该公司内部文件所规定的。但是王某就认为,首先在保险合同中并没有明确告知保险人该保险金需要在十年之后才能领取,而投保时保险公司的内部文件规定并没有向保险人说明,严重侵犯了保险人的知情权。

(2)侵犯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保险商品的权利,即保险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保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保险商品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保险商品、以及退保等权利。但实务中仍不乏保险公司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案例,例如购房者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被要求必须购买“财产损失保险”甚至“还贷保证保险”,以降低银行损失的可能性,这就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3)侵犯保险消费者在购买保险商品,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和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的权利,即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其实,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范围过大就是对消费者保障程度、价格等方面的利益的损害,所以在我国的保险改革中删除原有的部分免责条款也是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一项重要内容。

(4)侵犯了保险消费者在发生保险事故或达到给付条件后受益人享有要求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偿付保险金的权利,即侵犯了消费者的求偿权。在现实中存在着保险公司在营利目的的驱使下以各种理由或手段,拖延、减少甚至拒绝赔款的行为,这也形成了严重影响保险业信誉的理赔难现象。

(5)侵犯保险消费者隐私权。我国新《保险法》第32条规定:保险人或者再保险接受人对在办理保险业务中知道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再保险分出人的业务和财产情况及个人隐私,负有保密的义务。保险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要将大量的个人资料信息提供给保险公司,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保险代理人在拉保户时炫耀自己的诚信度和业绩有意无意之中就会将保户隐私泄露出去或者保险代理人跳槽导致保户信息的泄露,因此导致保户频频遭到保险公司电话营销的骚扰。

2.保险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主要原因

以上只是一些比较简单的例子,在现实过程中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要比这严重的多,而产生这些侵权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的相关制度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保障保险消费者权益的制度并不完善,主要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险法》以及保监会发布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由于我国目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保险法》并不十分健全,对于某些侵犯保险消费者的行为涵盖不全面、惩处效力不明显,导致了一些“灰色地带”的存在,给了保险公司打擦边球的机会。虽然,保监会针对我国保险业发展中出现的侵犯保险消费者权益现象提出了关于保险销售、承保、理赔及纠纷处理等各个环节中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的具体规定,但由于这些规定散见于各种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增加了保险公司实施相关措施的难度,也导致保险消费者维权时难以及时有效地寻找相应依据。

(2)保险公司方面的原因。由于目前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仍属于粗放经营型,各险企在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保费规模和短期利益,相应地对尊重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等影响保险公司长期利益的方面重视不足。由于保险公司过分重视自身的盈利和忽视消费者的利益,从而导致了保险公司故意在保险合同上对某些内容用模棱两可的文字来进行表述;部分保险公司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缺乏诚信,故意钻法律或者是合同上的空子;招聘的业务员自身素质不高等现象。

(3)保险消费者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我国的保险事业起步较晚,大多数的公民相应地缺乏保险知识,对于保险产品的种类选择、在投保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相关的保险政策以及纠纷的处理和解决等方面知识储备不足,导致了保险消费者的知情权、求偿权、自主选择权等基本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其次,在保险产品交易中,以个人力量独立从事交易的消费者与作为供给者的保险公司,尤其是大的保险集团相比,其经济力量极为弱小,造成了买卖双方交易能力的不平衡。再次,保险消费者在保险交易中力量弱小又缺乏组织,不能通过团体的力量来与保险公司相抗衡,以致成为经济上的从属者,其权益容易受到经营者的侵害。

(4)客观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保险行业正处于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行业和产品的成熟度均与发达的保险市场有一定的差距,在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方面难以对消费者的某些权益实行切实的保障,导致了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对某些有争议性的内容存在分歧。而且,出于保险行业经营风险的特点,保险标的遭遇风险或者损害的复杂性,保险合同中有着免责条款的存在。

三、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1.完善立法和保障制度,加强保险监管力度

(1)在保险相关立法制度和体系的方面加强建设。在2009年我国出台了新的《保险法》,在保险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方面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举例而言:第一是承保“不可抗辩”如果投保人情况不符合承保要求可能构成合同解除,那么保险人(保险公司)从知晓解除事由起超过30日不行使解除权的,其解除权失效,必须进行承保。同时,保险合同生效2年后,保险人不得再以投保人未履行告知义务为由而解除合同;第二是解约“禁止反言”,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有未如实告知的情况,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第三是争议条款有利于投保方即对格式条款有争议的,应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从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看出新法的实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保不赔、理赔拖延等投保人最担心的问题,强调了对保险合约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投保人的权益保护,新法出台后,提高了整个保险行业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买不到好产品的问题。虽然新法实施亮点纷呈,却并非新法一朝出台就万事大吉,新保险法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完善了的立法内容,消费者还要面临如何选择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的问题,面临理赔时如何面对保险公司的问题。 我国还需要对保险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隐私权、知情权以及公平交易权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更为细致的保护,并实现对各种理赔风险防范措施上的完善,最终实现保险机构稳定发展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之间的双赢。

(2)加大对市场行为的监管力度。首先是针对销售误导行为的处罚,对于保险企业出现的销售误导行为一定要严格追究其主体的责任,加大处罚力度,保证对保险企业以及内部销售人员在各个销售环节的控制,并将销售风险降到最低;其次是做好市场信息上的流通工作,对信息流通的渠道进行拓宽,对世界范围内的最新的保险信息都要在第一时间实现信息上的共享,并且要对目前较为混乱的信息传递方式进行重新梳理,以保险监管部门为牵头人,保证保险消费者、保险公司、保险监管部门以及保险中介之间可以实现最为有效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上的合理披露。

2.对保险市场进行规范,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1)创新销售方式。对目前相对落后的销售方式进行创新,并对销售行为加强规范。销售人员作为目前我国保险销售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销售误导行为的主体。目前迫切需要对现行的销售体制进行重置,一方面对销售人员重要的法律地位进行明确,同时对其业务地位进行重新定位。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下,保险公司在将以往粗放型的经营理念进行转变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传统意义上的人海战术进行转变,实现对保险销售的重新定位,切实提高每一位保险销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其次要对销售人员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保证销售人员在专业技能以及业务素质都达到一定标准的前提下,让销售人员在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下都可以得到一定发展机会,这样才能让销售人员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这样不仅是规范保险市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能从人的因素上更好的去提高保险行业的服务和管理水平;第三是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人员培训体系和激励考核体系,一方面对企业内部的人才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保证所有的销售人员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与之对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不断的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建立起科学规范化的考核激励体制,该体制在对那些业绩优秀的销售人员进行奖励的基础上,依靠考核奖惩的方式对误导行为以及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进行规范。

(2)实现保险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在对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实现保险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依靠标准化建设可以对保险合同上所出现的纠纷问题实现合理、及时解决,对投诉成本进行节约,从而更好的保护消费者权益。而标准化建设本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可以从服务行为规范标准、服务基础标准等内容做起,并依靠服务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方式来提高整体行业的服务质量,依靠规范化的技术行为来规避理赔难和销售误导行为的出现,从而更好的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加强对保险消费者的教育,并建立起维权平台

(1)保险监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充分利用公共宣传媒体、办公场所等渠道开辟消费者教育服务园地,普及保险基础知识;宣传保险方面的政策法规;接受消费者的咨询等。

(2)保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负责具体落实保监会、行业协会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要求,履行风险提示和消费者教育的责任义务,把消费者教育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寓教育于服务之中。重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发挥大众传媒传播快、受众广等优势,扩大保险消费者教育效果。组织编写保险消费知识读物,并广泛向社会公众发放,提高保险知识的普及程度。同时可以通过深入开展保险消费者教育,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明确保障是保险的本质属性,从转移风险的角度科学认识保险产品。

(3)监管部门应积极整合行业内外力量,为利益受损的保险消费者提供有效救济,并形成问题的制度化解决方式。第一是畅通咨询投诉渠道。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销售误导、理赔难等涉及保险消费者利益的信访事项,提高信访办结效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利益。同时,引导保险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建立公正处理保险消费者咨询投诉的工作机制。第二是建立与仲裁、司法机关的协作机制。加强与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的沟通,建立制度化的问题应对机制,形成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的合力。

综上所述,完善保险企业的保险行为,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而对维护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保险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不仅仅是保险企业自身的问题所在,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以及社会多个层次上的制度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参考文献:

[1]郭颂平 赵春梅:保险基础知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12).

[2]张庆江:保险学原理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3]王银成:中国保险案例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3).

[4]姚 飞:中国保险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2006.

上一篇:巧切洋葱小学作文200字下一篇:拒绝三无食品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