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用药教育

2024-05-06

高血压患者用药教育(共14篇)

篇1:高血压患者用药教育

健康教育培训记录2 培训时间 :2014年10月22日 培训地点:会议室 主讲人:宋强

培训内容:高血压安全用药

培训要点:高血压用药治疗的益处

高血压非药物治疗

高血压治疗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

高血压用药原则及如何合理搭配用药 参加培训人员:见乡医培训签到表

总结:本次培训活动讲解了高血压如何安全用药,对村民用药指导有了正确的认识,本次培训意义重大。

篇2:高血压患者用药教育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为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患者服药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忌擅自乱用药物:降压药有许多品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服药种类不同,降压效果也不同。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人身体差异,分级治疗。

二、忌降压操之过急: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即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这是错误的,因为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

三、忌单一用药:除轻型高血压外,尽量不要单一用药,应联合用药。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完全一致,如头晕症状,血压过低也可引起,继续服药就很危险。所以,应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五、忌间断性的服降压药:有的患者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升高了就服几片,血压已降马上停药。这中间断用药法,不仅不能稳定的控制血压,还会使病情加重。

六、忌临睡前服用降压药:临床发现,睡前服降血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睡前2小时服药。

篇3:高血压患者用药教育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逐步上升,已经成为了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由于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并且容易产生多种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等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目前主要治疗方式多为长期服要并对生活方式进行调整。但又有部分患者不遵循医嘱坚持按时吃药,常导致血压升高引发病情加重。本次实验就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搬资料:

在临床上选择确诊为高血压症的患者60例(诊断标准参照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38±9.4)岁,平均年龄为(43.5±2.4)岁,患病时间为1~23年,平均为(14.5±6.2)年。

1.2 方法:

对以上人员定期且系统性的进行多元化,多形性的健康教育,并指导护理人员走进社区,走进家中,对高血压症患者做到定时定点的健康知识讲座,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种类、预防措施、防病机制、并发症、患病后的治疗手段等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健康知识。(1)加强用药依从教育让患者了解到医嘱合理安排用药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加患者的用药自觉性。(2)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服药遵循药物的起效时间和“双峰以谷”的临床现象。(3)观察血压除了定时检测血压外还要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和监测血压的位置进行消息指导,并教导患者出现如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的处理方式[1]。之后对比健康教育之前患者的心脏收缩压(SBP),心脏舒张压(DBF)和用药依从性。

1.3 统计学分析:

对统计出来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表示,采用t方法检验,计数资料按照χ2,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值以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健康教育后明显发现患者教育后的用药依从性达到(89.31%),比教育之前的用药依从性(39.42%),有明显提高。因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得到加强所以患者的心脏收缩压(SBP)和心脏舒张压(DBF)都有所缓解,所以利用健康教育来提高高血压症患者的用药依从的方法性较为可行,具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疾病一直是困扰着人类重要疾病之一,俗称“无声杀手”这一疾病因为其特殊性在临床中极易反复性复发和诱发一系列恶性并发症,所以需要患者长时间服药,而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低的情况分为以下几种(1)患者因为高血压久治不愈,就容易产生放弃服药或不信任药物,从而产生药物的抵触心理,自主停止用药。(2)老年患者在服用药物之后对仍然无法治愈高血压就会选择偏向于其他治疗方式,如食疗,运动治疗,调整作息等方式。(3)盲目信从保健品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生活中很多的保健用品销售点居多,由于其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颇多常导致学多人盲目的购买,并认为可以治愈高血压,所以导致用药依从性降低。通过本次的实验,经过健康教育后的患者在很好的了解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物知识依据预防知识之后,大致都懂得了对自身生活方式的调整和改善。并能严肃了解到的坚持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和不按照医嘱所规定的用药依从性对身体带来的危害[2]。并且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能够能对个体患者之间的不同差异进行更有效的区分根据其具体情况的作出用药时间和药量的判断,有助于更有效的控制血压。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他能够帮助人们对高血压此类疾病进行重新定义,使患者了解高血压,自主自觉的按照医嘱服药降压药物,保持良好的血压水平,降低因为高血压所诱发的各类严重并发症,从而达到对生命质量的提高和享受美好的生活。所以健康教育是对高血压患者最为健康且理想的辅助治疗方法[3]。

参考文献

[1]施秀玲,梁瑜,孟庆华,等.健康教育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1,7(3):173-174.

[2]李惠媚,刘雅玲.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健康教育,2006,12(30):2934-2935.

篇4:高血压患者用药6忌

擅自乱用药物 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忌间断服降压药 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

忌降压操之过急 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严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死。

忌无症状不服 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轻,一经发现,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篇5:结核患者用药教育材料

一、常用抗结核药物用法及不良反应预防

药名 服药注意事项

空腹顿服(每天一

次),有利于发挥

疗效。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 治疗量时不良反应少而轻。注意观察周围神经炎,表现为四肢麻木感、烧灼感、针刺样痛,若有上述症状可根据医嘱加服维生素B6治疗。偶见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故服药期间应戒酒。同时也有肝脏损害,转氨酶升高,故用药期间应按医嘱定期检查

肝功能。异烟肼

利福平1)空腹顿服;2)服用此药后尿、大便、泪液、痰等可染成桔红色,是正常反应,利福平应避免与应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刺激症状、肝脏损害、过敏反应、血小牛奶、麦乳精、豆板及白细胞减少等,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浆、米汤等同服。

顿服(每天一次)主要不良反应为视神经损害,能引起视神经炎、视力减退、视乙胺丁醇 食物对其没有干野缩小、红绿色盲、中心盲点,一般此种损害停药后多能恢复。

扰。有时也可引起胃肠道不适,可在医生允许情况下饭后1 h服用。空腹为佳,临床上同时服用维生C以加强杀菌效果,但它对肝脏毒性较大,应定期比嗪酰胺 多使用每天三次,检查肝功能。少数患者有胃肠道反应、关节痛、高尿酸血症,每次2片的用法 发现这些症状最好停药。

二、肺结核病人饮食注意事项:

一、饮食选择原则:

供给充足热量,优质足量蛋白(瘦肉、禽类、牛奶、蛋类及大豆制品等),供给丰富的维生素(新鲜蔬菜、瘦肉、花生等),补充含钙的食物(牛奶250—500g/天等)。

二、饮食可多食用以下食品:

瘦肉、禽类、牛奶、蛋类、蜂蜜、花生、莲子、百合、大枣、银耳、甘蔗、菱、黑木耳、山药、豆制品、香蕉、梨、西红柿、胡萝卜、柿、橘、青菜、冬瓜、藕、萝卜、西瓜等

三、注意事项:

1、禁烟、禁酒、忌辛辣、忌甘肥油腻、忌无鳞鱼类、忌茶、忌咖啡、少食菠菜、茄子;

2、服用利福平时忌同时饮牛奶,间隔至少四小时再饮用;

3、服用异烟肼时忌同时食用乳糖及含糖的食品,间隔至少四个小时再食用;

4、服用吡嗪酰胺时少食贝壳类海货;

5、服药期间注意多饮水(约2500ml/天)、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下;

6、服药期间大、小便等排泄物会变为桔红色属于正常代谢现象。

三、肺结核病人健康教育:

一、对肺结核应有正确的认识,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应保持乐观精神和积极态度,只要做到坚持规律、按时、定量服药,完成6-9个月的疗程,疗效十分满意,治愈率高达98%。

二、在治疗期间要时刻认识到不按时、不规律服药或不完成规定疗程会发展为耐药性肺结核,耐药后治疗费用昂贵、治愈极其困难、危害更为严重。

三、抗结核药品每服完一个疗程,及时空腹到结核门诊复查肝肾功、血常规等相关检查。

篇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其中前三种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本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特征,可伴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或功能衰竭;同时胎儿会因胎盘功能减退而出现发育迟缓,导致早产和未成熟儿,严重者胎死宫内。如何预防和早期诊断格外重要。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好发因素

初产妇尤其年龄超过35岁的初产妇、双胎妊娠、体态矮胖、营养不良、精神较易紧张、运动过度、工作强度大;有高血压家族史、母亲曾患妊娠高血压者;本人曾经怀孕时患过高血压;本次妊娠前患有慢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炎、自身免疫病、血液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打鼾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者。本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密切,冬季及初冬寒冷季节和气压升高情况下易于发病。

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注意事项

① 怀孕期间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② 孕期要加强营养并适当休息:睡眠时取左侧卧位,至少保证每天睡眠8-10小时;孕期增加营养尤其是高蛋白质、维生素、叶酸、钙、铁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摄入,减少脂肪和盐的摄入,限制甜食的摄入,水果的摄入不宜过多(每天2-3两的苹果或其它相当量的水果)。自妊娠20周开始每天补充钙剂2g可降低妊高征的发生;每天补充维生素E 100-200mg也有利于减少HDCP的发生。

③ 最重要的是在孕期进行正规的产前检查:有条件者最好在怀孕前监测血压了解血压的基础水平,有体重超重(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18-24kg/m2视为标准体重)者最好在妊娠前先减肥。正常情况下,在妊娠的早期、中期可1月产检1次;进入28周后每2周产检1次;36周后每周产检1次;超过预产期者每2-3天产检1次。如果有高危因素者或者已经诊断HDCP者应该遵医师嘱托增加产检次数。

④ 关注妊娠期体重的增加:每次产检时测体重,有条件者或者已经诊断HDCP者,可自行在家监测晨起空腹排空膀胱后的体重并记录下来,就诊时将数据带来;最好每周测1次,如果诊断了高血压者,可3天测1次,一般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0.5kg,若超过0.5kg则有存在水肿的可能性。在妊娠晚期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休息及睡眠时抬高下肢,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可减少水肿的发生。如果体重增加过快,或有头晕、头疼、视物模糊、胸闷、憋气、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下腹疼痛、阴道出血或流液、尿量减少或尿色呈咖啡色或酱油样尿,或者已有血压升高应及时就医。

⑤ 每次产检测血压时应在休息10-15分钟平静后再测血压:一旦在产检时发现血压超过140/90mmHg,就考虑有高血压存在的可能性;或者血压超过130/80mmHg,视为临界高血压,则需要在家自行监测血压(最好使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电子血压计测量数值一般偏低),有条件的话最好测量晨起、2pm及8pm的血压并记录在册。如果有头晕、眼花见第④条所述的症状,不管血压水平均应马上就诊。如果无上述症状,但自测血压超过150/100mmHg,也应该及时就医,必要时加服或者调整降压药。

⑥ 关注胎儿在宫内的安危,这是准妈妈的一项任务:首先会数胎动,一般妊娠16-20周可觉察到胎动,最初胎动每小时约3-5次,随着妊娠进展,胎动次数逐渐增加,在怀孕28-32周时达到高峰;至怀孕38周后又逐渐减少。胎动也有昼夜变化规律,通常上午8-12时胎动均匀,以后逐渐减少;下午2-3时,胎动最少;

至晚上8-11时胎动频繁。每位孕妇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然而然会摸出一个常数,以此为标准来自行监测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具体方法:在每天早、中、晚固定一个最方便的时间,数3次胎动,每次1小时,将3次胎动数相加,乘以4即得12小时的胎动数,一般胎动>30次/12h。一旦发现胎动减少,应立即就诊。⑦ 同时警惕高血压并发症之一胎盘早剥的发生:指胎儿娩出前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剥离,由于此时胎儿的血液循环部分或全部中断,因而会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亡,若不及时就诊,孕妇会出现大出血、休克、血不凝等并发症,危及准妈妈生命。因此妊娠晚期睡眠时应左侧卧位,避免腹部被撞击或外伤,避免腹部被顶压(如以往使用搓衣板洗衣房等活动),一旦出现腹部疼痛或伴阴道出血或胎动异常,务必马上就诊。

专家寄语

篇7:高血压患者用药教育

宜村卫生院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调查问卷

居民姓名: 一 选择题:

年龄:

住址:

问卷得分:

1 你知道什么是高血压病吗? A 知道 B 不知道 2 高血压的主要症状有 A 头疼眩晕 B 耳鸣失眠 C 心悸气短 D 肢体麻木 3 你的家人或亲属中有没有高血压

A 有 B 没有 4 目前推荐理想血压值是 A 120/80mmhg 以下 B 140/90 mmhg 以下 5 长期高血压可以引发的疾病有 A 冠心病 B 脑血管病 C 高血压心脏病 D 高血压脑病

E 慢性肾功能衰竭

F 高血压危象



填空题
1 高血压分为 和 或 克。饮食为宜,并避免进食含。

2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 3 4 高血压的每日食盐量应降低到 高血压饮食应以 的食物。5 高血压的三高是 三低是 三个误区是、、、、、

。。、




篇8: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护理

1 老年高血压降压目标

基本目标是实现血压达标, 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2]。中国高血压指南降压目标是<18.7/12.0 kPa, 老年人收缩压<20.0 kPa, 糖尿病或肾病者<17.3/10.7 kPa;JNC-7目标值<18.7/12.0 kPa, 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者<17.3/10.7 kPa;欧洲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07指出血压目标至少应低于18.7/12.0 kPa, ISH如收缩压>24.0 kPa应降至21.3 kPa以下, 21.3~23.9 kPa应下降2.7 kPa。如能耐受, 可进一步降低血压水平。

2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2.1 服药时间的选择

血压在一天24 h中不是恒定的, 存在着自发性波动。研究表明, 上午8~10时和下午3~5时血压最高。一般药物的作用是在服药后30 min出现, 2~3 h达到高峰。因此, 早上7时和下午2时服降压药最合适。当然, 我们还可将服药时间进一步简化, 起床后即服药, 若中午不休息, 则在午饭后1 h左右服药。夜间睡眠时, 血压可大幅下降。高血压患者若白天经常忘了服药, 而晚上临睡前服用降压药, 可能导致血压在夜间降得太低。特别是老年人, 容易因此诱发脑血管疾病。

2.2 药物治疗的观察

老年高血压的目标值:JNC7和ESC/ESH 2007指南指出, 所有年龄患者的血压目标值都<140/90 mm Hg;ESC/ESH 2007指南还指出, 如果患者能耐受, 还可以降得更低。糖尿病、高危/极高危以及脑卒中、冠心病、肾损害等血压应<130/80 mm Hg。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 中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目标为收缩压<150 mm Hg, 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主要由于老年人血压降低的难度大, 特别是考虑到了老年患者的主要器官灌注需要, 因此要采用逐渐达标治疗的步骤。

2.3 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2.3.1 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24 h之内常见血压不稳定、波动大。要求每天至少常规测量2次血压。如果发现患者有不适感, 应随时监测血压。

2.3.2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测量患者平卧10 min 血压和站立3 min后血压, 站立后血压值低于平卧位, 收缩压相差>20 mm Hg (1 mm Hg=0.133 kPa) 和 (或) 舒张压相差>10 mm Hg, 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站立不稳、视物模糊、软弱无力等, 严重时会发生大小便失禁、出汗甚至晕厥。药物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较常见, 应高度重视。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包括4类:①抗高血压药物:可使血管紧张度降低, 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尤其在联合用药时, 如钙通道阻滞剂 (CCB) +利尿剂等;②镇静药物:以氯丙嗪多见;③抗肾上腺素药物:如妥拉唑啉、酚妥拉明等, 作用在血管的α-肾上腺素受体上, 阻断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作用;④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等, 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

3 护理

3.1 高血压是一个典型的心身疾病, 在有抑郁和焦虑的人群中, 高血压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增加2倍。如果患者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大喜大怒等不良心理, 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 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 使病情加重。因此, 高血压患者必须改变急躁脾气, 学会沉着冷静, 自我控制情绪, 不让各种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健康的心理, 良好而平衡的情绪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3.2 给予系统性血压管理, 即运用“测量、记录、分析、调整”八字方针进行管理:①测量。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人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患者右上臂血压, 测3次, 取均值, 每日上下午各1次, 连续3个月;②记录。建立专门的血压电子记录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心率;③分析。在电脑中设置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以及三者的正常上下限和趋势图, 输入数据后每10 d分析和向患者展示讲解1次血压趋势状态;④调整。对降压效果不理想或血压波动幅度较大者, 采用小剂量联合用药的“鸡尾酒疗法”调整血压。非血压管理组按常态由患者自行门诊用药治疗。

3.3 锻炼与饮食: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 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 应开展适合自身活动的项目, 如体操、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根据患者的体力、病情、心功能情况量力而行, 适当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 少食多餐, 多吃水果及蔬菜, 尤其芹菜、卷心菜、白菜等以及豆制品。由于钠盐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故饮食不宜太咸, 尽量少吃咸菜、酱菜、咸鱼、咸肉等, 大米含钠较面粉少, 故吃米饭较面粉为佳。应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 如戒烟、戒酒。 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便秘。

参考文献

[1]王志军, 柯元南, 周建芝.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10 (4) :246-249.

篇9: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要慎重

由于滥用药物,使药源性高血压病日趋增多。像周老太这样的高血压病人,如再继续用青霉素等不该用的药物,犹如火上浇油,会加剧高血压病情,甚至威胁生命。为了从源头上预防高血压,应重视科学生活、合理用药。高血压病患者应避免和忌用以下常见药物:

含钠盐的药物:如氯化钠、碳酸氢钠、青霉素钠、头孢菌素类钠(头孢唑啉钠、头孢匹胺钠、头孢哌酮等)、生理盐水、血浆制品等。据现代医药科研证实:钠盐与高血压病成正比例,主要原因是和“盐敏感”有关。如果人体大剂量摄入含钠药物、饮食或长期应用,可因摄取钠过多而造成水钠潴留,促使血压升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病患者饮食不宜太咸。正常人的食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克,高血压患者则更要养成清淡少盐的饮食习惯。

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泼尼松龙、醛固酮、去氧皮质酮、雌二醇、睾酮、苯丙酸诺龙、司坦唑醇等。这类药物能影响水盐代谢,使钠盐停滞在体内,增加血容量。同时,激素又促进人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性增高,促进小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此外,中药甘草和鹿茸及其制剂的化学结构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甘珀酸钠的化学结构和醛固酮类似,也可导致血压升高。

解热镇痛药:特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化学结构虽类别各异,但它们都有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的共同机制,使用后可导致扩张血管的前列腺素及其衍生物分泌减少,水和钠盐潴留体内,血容量增加,血管持续收缩,致使血压升高。此外,非处方药白加黑片(美息伪麻片)内含的伪麻黄碱虽有止咳作用,但可升高血压,也应慎用。

抗菌药物:红霉素、利福平、卡那霉素、甲硝唑以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呋喃唑酮、帕吉林、丙米嗪、苯环丙胺等。这类药虽本身不会升高血压,但和含有大量酪胺的食品如红葡萄酒、啤酒、腊肉类、干鱼、干乳酪、柑橘等同时食用生成的化合物结构类似肾上腺素具有升压作用。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会使人体丧失分解单胺氧化酶的能力。此时如果大量进食酪胺食物,会使酪胺大量积蓄而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

麻黄碱:麻黄碱是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提取的生物碱,临床上常用麻黄碱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及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因此类滴鼻药物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故有的人就自己买来应用。殊不知,这样是非常有害的。麻黄碱是拟肾上腺素类药,它能兴奋人体两种受体而使血管收缩达到治疗目的。但在使鼻黏膜局部毛细血管收缩的同时,它也使全身其他部位的小血管收缩,这样就可使人体的血压上升。另外,麻黄碱还有兴奋心脏的作用,心搏输出量的增加会促使血压升高。故患有高血压及心源性哮喘的患者,不能用麻黄碱治疗哮喘发作,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以免发生意外。

篇10:高血压用药注意事项

从国家统计资料,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1.6亿多,患病率以很高速度不断增长;但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尽管有所控制,但还是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

近年来,高血压的研究、多项临床试验的完成,高血压的治疗策略已经有了很多大的发展和变化,有了许多新观点。

首先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

现在认为在不同的人群,降压的目标值是不同的,我们特别应该注意降压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尤其是老年人。

因此,在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要注重个体化原则,需考虑每个患者合并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是否已有靶器官损坏及是否合并其他的心血管疾病、肾脏病、糖尿病,同时注意降脂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还应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尽量选择依从性好的`药物。

另外,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

随着药物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希望将来能够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抗高血压药物,从而使抗血压治疗更加经济化、有效化、个体化。

1 选用降压药需要个体化

有些高血压患者开始可能并不需要药物治疗,仅靠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减轻体重,戒烟,减少食盐量,酒的摄入量,增加运动量等可能就会有效。

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药物治疗的基础。

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医师应该选择何种药物?三十多年的研究数据显示,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心脏病和卒中的发生。

因而,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这两种药物应为首选,而且这两种药物便宜,耐受性好。

然而,降压药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血管紧张素的影响,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伴有心衰的高血压患者的住院与死亡率;α受体阻滞剂有利于患前列腺肥大的男性高血压患者的排尿;年龄、种族也可影响降压药的选择。

还需要记住的是,仅是约一半的患者服用一种药物即可将血压降至目标血压。

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服用小剂量的两种具有互补作用的药物较单纯使用最大安全剂量的一种药物降压效果更好。

治疗高血压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伴有其他疾病

如果生活方式调整6个月后,血压仍高,可选择利尿剂;如果单用利尿无效,可选用ACEI和(或)β受体阻滞剂。

1.2 老年人

五类主要降压药物均有益,对于合并前列腺肥大者可优先使用α受体阻滞剂。

1.3 冠心病

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长效钙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

1.4 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和尿剂,醛固酮拮抗剂。

1.5 糖尿病高血压

首先使用一种ACEI或ARB,必要时用钙拮抗剂、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1.6 慢性肾病

使用一种ACEI或ARB。

1.7 各类药物的副作用

(1)利尿剂:阳痿,血钠,血钾、尿酸和血脂异常;(2) ACEI;干咳、高血钾、皮疹和白细胞减少;(3)β受体阻滞剂:心动过缓、失眠、疲劳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2 高血压患者的忌用药品

目前,随着我国新品降压药的不断上市,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上已有了非常多的选择,在用药控制高血压方面已经不成问题。

然而,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的高血压患者,往往身患多种疾病,在使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还需要使用其他药物。

那么,这些药物会不会给高血压患者带来不利呢?因此,要提醒高血压患者注意,有些药物能加重高血压,对于这些药物要慎用,最好不用。

2.1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是包括消炎痛、布洛芬、萘普生、萘于美酮及扶他林等在内的一大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通常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及其他各种类型疼痛的治疗,这类药能引起体液潴留及水肿,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特别慎重。

2.2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某些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特别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吗氯贝胺、托洛沙酮等药物时,要注意这类药物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在用药时应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

2.3 雌激素

女性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雌激素包括天然的雌激素如雌二醇、雌酮、雌三醇和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如炔雌醇、尼尔雌醇及乙烯雌酚等药物时,要注意此类药物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体液潴留,从而加重高血压症状。

2.4 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如炔诺酮、甲地孕酮、炔诺孕酮、在炔诺孕酮、奎孕酮、氯地孕酮及含有这些药物的复方制剂,也能够引起一定程度的体液潴留,加重高血压病情。

因此,建议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有相关疾病或肾病病史的妇女使用其他避孕方法,若使用口服避孕药,应密切监测血压,如果血压有显著升高,应立即停用。

2.5 拟肾上腺素

拟肾上腺素药萘甲唑林有收缩血管的作用,用于治疗过敏性及炎症性鼻黏膜充血、急慢性鼻炎、眼结膜充血,由该药配制的滴鼻净和鼻眼净,高血压患者也需要慎用。

2.6 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是常用的一大类药物,用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容易引起体液潴留,加重高血压,故高血压患者应避免使用。

2.7 β受体激动剂

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在使用β受体激动剂如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奥西那林、氯丙那林、妥洛特罗、克仑特罗、丙卡特罗等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这类药物有可能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谨慎使用。

2.8 中草药

一般认为天然中草药比较安全,其实不然。

长期服用人参或西洋参会使血压升高;甘草等许多中草药可致水钠潴留而引起血压升高;麻黄也是常用的中药,更易致血压升高。

所以,最好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以防止中药引起血压升高或干扰降压药的疗效。

鉴于很多药物都能加重高血压病情,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同时,还需要对影响血压的药物有所了解,尽量避免使用能够加重高血压的药物,在必须使用时,要注意尽可能较低剂量,并注意用药后的血压变化。

篇11: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

1.护士应熟练掌握本科所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或特殊用药应密切观察,如有过敏、中毒等反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医生,必要时做好记录、封存及检验等工作。

3.应用输液泵、微量泵或化疗药物及特殊用药时,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及时记录,确保用药安全。

4.定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数,观察有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5.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使其了解药物的一般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正确用药和应注意的问题。

篇12:患者用药的应急预案

(一)用药前评估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二)询问用药史、过敏史、不良反应史。

(三)了解药物的性质、服药方法、注意事项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了解要使用的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五)用药前责任护士做好宣教和解释工作,并 要严格的“三查八对一注意”。

(六)协助患者服药,确认服下后方可离开,对危重和不能自行服药的患者给予喂药。鼻饲给药时应将药物研碎,用水溶解后由胃管注入,以保证治疗效果。

(七)责任护士发药时如果患者不在病房或者因故暂不能服药,则暂不发药并做好交班。

(八)用药后责任护士多巡视病房,观察服药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特别是使用特殊药物后,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

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流程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2、报告医生及科主任、护士长,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验。

3、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的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 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 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护理部

6、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检验科。

7、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做好抢救记录

1、正确标本的采集

1)、血液标本的采集:静脉采血时,除卧床病人,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成人多用肘前静脉,婴幼儿常用颈静脉。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禁止在静脉输液管道内采血,从未输液的另一侧或输液部位以下的部位采血。血清(浆)标本的收集各室应根据所检验项目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标本收集管,并确定采血量。2)、尿液标本的采集

一般由患者或护理人员按医嘱留取。取样时应注意明确标记,避免污染,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尿杯收集尿样。中段尿、导管尿等特殊尿样的采集由医护人员行相关操作留取标本。3)、粪便标本的采集

留取后收集于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粪杯送检。应取新鲜标本,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外观无异的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取3~5 g及时送检。4)、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

一般由妇科医师采集。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前24小时应避免性生活、盆浴。应于各种治疗、检查前采集标本,避免阴道冲洗或上药,被检者在采样前2小时不能排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阴道扩张器暴露宫颈,采样前,用棉拭子将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轻轻搽拭干净。更换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浸润的棉拭子伸到宫颈管内0.5-2cm,稍用力转动两周,以取得分泌物及脱落细胞。5)、痰标本的采集

嘱病人先行清水反复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从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鲜痰液于无菌容器送检。一般应采集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液,采样时应收集带血丝部分或有干酪样颗粒的部分。痰液极少者可用溶液雾化吸入导痰。痰液收集于一次性洁净专用痰杯内及时送检。6)、其他标本的采集

脑脊液、胸腹水及支气管灌洗液等其他标本由临床医师按相应操作采集。

2、临床不合格标本常见的原因

1)标本溶血 主要是因为标本采集量不足,管内剩余真空的存在造成血球破裂;用注射器采血转装于采血管时,未卸下注射器针头(血样在一定压力下,通过狭小的通道受到挤压,血细胞变形或破裂);在摇匀抗凝剂,抗凝管摇匀方式错误或幅度太大(血样冲击力过大,破坏血球);使用干粉剂采血管时,不及时摇匀(其溶解接触面不均衡,介面温度过高,出现溶解热和反应热)。

2)标本凝血 使用注射器采血时,分装量超过采血管额定量;抗凝管没有摇匀或未及时摇匀、摇匀方式错误;血液粘度高的病人,选择采血针型号过小,采血速度过慢;异常的开塞操作(即水剂的抗凝剂常吸附在丁基胶塞上),异常开塞后胶塞会带走部分预加的抗凝剂,导致抗凝剂剂量不足;由于患者疾病或自身因素造成血管条件不理想,致使抽血时间过长而导致血液凝固;多项采血时将血常规标本放在最后,导致拔针后针管内的血液返入试管,造成血量过多而凝固;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

3)采血容器不当、采血量过少 护士对检验相关业务和一些新开展业务不熟,造成对标本采集的容器选择和采血量缺乏正确的认识。

4)标本与LIS系统扫码不相符 护士处理检验医嘱时未认真履行查对制度,造成标本容器上条码与患者姓名不相符;护士扫码未保存医嘱,造成实验室无法接受标本。

5)医嘱停止或使用已停止医嘱的条码张贴在血液标本,护士处理检验医嘱时未认真履行查对制度,采集后的标本未与采集后检验汇总单进行一一核对,造成实验室无法接受标本。6)输液侧采集标本 护士对标本采集要求不熟,造成标本采集时从患者输液侧采集标本。

7)脂血标本 护士在标本采集前未告诉患者明确的禁食时间及禁食内容以及饮食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患者在采集标本前未空腹或者进食高脂食物。

8)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 护士对标本未引起足够的认识,导致标本采集后放臵时间过长。

3、不合格标本改进措施

1)溶血的改进措施 使用不足量标本时,采血完毕后开启管塞片刻,放出管内多余真空;特殊情况需注射器采血分装于采血管时,应卸下针头,开塞后沿管壁缓慢注入;颠倒180度摇匀,尽量减小血样冲击力;及时摇匀5~8次。对于一些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临床科室要重视,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静脉穿刺技术,做到一次成功。护理部经常组织技术操作训练,以促进和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

2)凝血的改进措施 特殊情况需分装血样时,应以采血管额定量为准;及时轻轻颠倒180度,摇匀5~8次;选择适宜的采血针,或采血量大时边采集边摇匀;需开塞操作时,先将采血管底部向下轻敲或将其适当甩一甩,使得吸附在胶塞上的抗凝剂沿管壁滑下,开塞操作完毕后,合上胶塞颠倒180度,摇匀5~8次。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对于一些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科室要重视,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静脉穿刺技术,做到一次成功。

3)加强护士对标本采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临床应将检验分析的意义、标本收集的规程等列入护理“三基”培训的内容中去,尤其对一些新开展的特殊检验项目实验室进行专题讲座,使血液标本的采集更规范。确保检验前标本的采集质量,并不断建立和 健全标本采集质量管理的标准与要求,使护理质量和检验质量得到同步提高。

4)加强护理规章制度的落实 做好“三查七对”,加强工作责任心;采血前再次认真查对医嘱与标本容器是否相符。5)加强对患者、陪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力度 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正确指导患者做好检验标本留取前的准备,把留取标本的注意事项讲解清楚。

临床中,护士留取血液标本不合格,增加了实验室和下一班护士的工作量,还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因此,血液标本的质量问题是检验和护理工作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应引起临床护士的高度重视,减少和杜绝不合格血液标本,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标本质量以保证实验室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患者输血时血标本采集错误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 发现血标本采集错误时,若血标本未送至输血科,及时找出血标本,并毁弃

2. 若血标本已送至输血科,立即电话通知输血科,勿进行交叉配血,并由护士至输血科将错误血标本收回,毁弃 3. 血标本毁弃后,值班护士重新遵医嘱,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经两人核对后抽取血标本,在医嘱单上签全名 4. 由护士将血标本送至输血科,与输血科工作人员黑队无误后,交予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并在标本送检本上登记患者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及标本到达时间,送检护士签全名

5. 主动上报护士长、值班医生,及时上报不良事件表至护理部,组织讨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程序: 新抽取血标本 将血标本送输血科 核对无误后登记患者信息 上报护理部

采集血标本溅洒事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从标本管中溅洒出来的血标本不能再放回标本管内作为标本送检

2.立即对被污染物,如体表、衣物、台面、地面等,进行有效 的消毒处理

3.重新选取标本管,为患者解释重新抽取标本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谅解

4.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重新按累抽取血标本,并由送至检验科 程序 为患者解释重新抽取血标本的原因 取得患者谅解 重新抽取血标本 及时送检

血标本溶血或凝血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找出血标本被检验科拒收的原因,若需重新留取血标本,护士重新打印标本标签,再次留取血标本 2.严禁将因出现凝集而拒收的血标本在挑出血凝块之后重新送检

3.为患者解释重新留取标本的原因,取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同意,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并注意防止血标本再次凝血活溶血,留取血标本

4.及时由专人将血标本送检 程序

因 取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同意 再次留取血标本 及时送检

大小便标本被拒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找出大小便标本被拒收的原因

2.向患者解释重新留取标本的原因,先协助患者清洁外阴及周围皮肤,女性患者特别避免阴道分泌物或经血的污染 3.选择清洁、无吸水、防渗漏、一次性的专用容器,留取合适标本

4.包含病人姓名及特定编码的标签应贴容器上,不可贴在盖上

5.及时由专人将标本送检

程序 重新留取标本 清洁外阴及周围皮肤 选择专用容器 留取标本 正确贴标签 及时送检 围手术期护理应急预案

一、预防措施

1、加强护士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培训,护士应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操作。

2、对围手术期患者,护士应根据病情和手术的种类进行分阶段(入院阶段、手术前阶段、手术阶段、恢复阶段、出院阶段)健康教育指导。

3手术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严格安全核查,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准备、检查,有计划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

4、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认真交接,密切观察围手术期患者病情变化。

5、急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定一及时”(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一及时:及时维修补充)。

二、应急预案

1、临床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要立即报告医生或护士长,遵医嘱实施各项抢救护理措施。

2、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根据病情配合医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3、若出现术后出血,要观察伤口渗血、引流液性质,并遵医嘱应用止血药,准备第二次手术。

4、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客观地记录抢救过程。

篇13: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分析

1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1) 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对心脏危害性大, 更易发生心力衰竭。随着年龄的增加, 老年人动脉管壁结构、血管内皮功能发生变化, 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引起大动脉弹性减退, 动脉波传导速度增快, 反射波抵达中心大动脉的时相从舒张期提前到收缩期, 从而引起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1]。 (2) 老年人高血压的血压波动较大, 特别是收缩压。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敏感性减退, 动脉壁僵硬程度增加, 顺应性下降, 造成昼夜、季节和体位的变化时血压较大的变动幅度。这些主要是由于高血压患者动脉壁上压力负荷的主要承担部分由弹性纤维向非弹性纤维转化, 导致动脉硬化所致。 (3) 老年人高血压并发症多。老年人对血压升高不敏感, 多数是在体检时发现的, 或平时仅有轻微的头昏、乏力, 直到出现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肾脏病等并发症后方才就诊。老年血压持续增高, 造成靶器官损害, 最终导致各种并发症。 (4) 老年人高血压昼夜节律不明显。正常血压的老年人24h血压波动为日间上升、夜间下降的规律, 血压波动曲线为两峰一谷的长柄杓型。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大动脉弹性明显降低, 迷走神经张力减弱等多种因素致使动脉血管平滑肌长期处于收缩状态, 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 使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 出现非杓型高血压。

2老年高血压的合理用药

2.1 掌握好药物的量

从小剂量开始, 然后逐步达到靶治疗量。 (1) 在开始用药时, 初始量需用小剂量, 以使其适应, 2周后逐渐调整至正常剂量。 (2) 在调整药物的剂型和药量时, 尽量选用每天服用1片或每天1次的降压药, 以提高老年患者的依从性, 减少血压波动, 保护靶器官, 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3) 在用药的过程中, 不可骤停或突然撤换某一药物, 停药或换药必须是有针对性的、缓慢的、渐进的过程, 以免导致反跳, 这种反跳不单是血压数值的增高, 还伴有心率的增快和心绞痛的发生, 会带来一些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4) 用药需足量, 但不能过量, 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

2.2 掌握好个体差异

必须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来用药。 (1) 单纯收缩压升高合并心绞痛患者, 宜选用钙拮抗剂。钙拮抗剂对血脂、尿酸和糖耐量无明显影响, 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常用药。 (2) 轻中度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 宜选用利尿剂。利尿剂降压的同时能降低心脏的负荷, 但利尿剂可导致电解质紊乱, 引起低钾血症, 故应小剂量或间断给药。痛风患者禁用, 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慎用。 (3) 轻中度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或合并心肌梗死后的患者, 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交感神经活性, 降低心率及血压。但心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周围血管病患者禁用。 (4)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患者, 宜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干咳是ACEI的常见不良反应, 而ARB不良反应少、价位较高。 (5) 中重度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肥大者或肾功能不全患者, 宜选用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应注意首剂效应。

2.3 掌握好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能使药物的疗效相互增强, 不良反应互相抵消, 适于中重度老年高血压患者。 (1) 使用2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降压药物能更好地控制血压, 减少并发症, 如ACEI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 (2) 联合应用2种小剂量的降压药物, 减少不良反应, 如氯沙坦与吲达帕胺的联合应用, 不仅能增强降压疗效, 而且前者还能纠正后者具有的低血钾和高尿酸的不良反应[2]。 (3) 使用把2种药物放在同一片剂的复合制剂, 改善依从性, 如临床应用的氯沙坦与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 (海捷亚) 。 (4) 对有些以收缩压增高为主, 且具有自主神经活性低、血容量高特点的高血压老年患者, 治疗上以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与噻嗪类利尿药联合使用效果较好。现被证实有效的联合用药组合有: (1) β受体阻断药和利尿药; (2) ACEI和利尿药; (3) ARB和利尿药; (4) 钙拮抗药和ACEI[3]。

2.4 掌握好给药时间

(1) 根据波动规律给药。正常血压的老年人24h血压有一定的波动规律, 日间上升, 9∶00~11∶00时达第一个峰值, 16∶00~18∶00时出现第二个峰值, 20∶00时后下降, 14∶00~15∶00时最低, 每天的血压波动曲线为两峰一谷的长柄杓型。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此节律变化。了解什么时候是高峰, 什么时候是低谷, 这样在高峰之前服药, 避免在低谷时服药。 (2) 根据动态检测给药。有些如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老年患者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的消失, 出现老年高血压的非杓型改变。通过24h动态血压的检测, 找出这些非杓型改变血压变化特点, 有针对性的给药。 (3) 根据肾素活性给药。心血管事件除了应激因素外, 多发生于每天7∶00~12∶00时, 这些变化与体内有关神经递质活性增强有明显关系, 其中以缩血管物质升高为主, 早晨儿茶酚胺释放增多, 肾上腺素能活性增强。此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等, 能发挥较好的疗效。 (4) 根据季节变化给药。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夏天天气热, 出汗多, 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冬天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由于受气候影响, 不同的季节会使血压值有变化, 所以药物剂量要根据季节变化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血管的病理性变化以及对药物的反应均不同于一般的高血压患者。因此,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既要使血压降至或接近正常, 又要保证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同时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所以正确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十分重要。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张维中.高血压与大动脉功能[J].中华内科杂志, 2000, 39 (5) :355-356.

[2]陈绍行, 张瑾, 赵洁.氯沙坦、吲达帕胺单药或联合治疗对血压、血钾和尿酸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 2003, 22 (10) :606-609.

篇14: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及用药指导

【关键词】 高血压;饮食结构;用药指导;高血压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74-02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引起的疾病,会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衰竭、血管瘤等疾病,只有通过降低血压才可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做好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和用药指导,可以将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有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1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指导

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平衡,是导致居民患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不可忽视合理膳食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可很大程度上减轻或防止高血压的产生,另一方面注意平衡饮食,不仅有利于改善高血压状况,同时也可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维持健康,使患者从事正常活动。可见,高血压患者合理的饮食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病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做到饮食的均衡搭配,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更快的治疗高血压病,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才能更好的进行双重的医疗,让高血压患者在恢复健康身体的同时又多了一份保障!

合理饮食,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习惯。控制体重,限制食盐、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量,限制饮酒,增加钾、钙等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增加体力活动。与此同时,加之药物控制,以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1.1 平衡饮食,控制总热量 主食应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粗粮中可适量增加玉米、莜面、燕麦等成分,保持热量均衡分配,饥饱不宜过度,不要偏食,切忌暴饮暴食或塞饱式进餐,改变晚餐丰盛和入睡前吃夜宵的习惯。控制高糖.高脂食物,少食多餐。

1.2 限制脂肪的摄入 膳食中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烹调时,多采用植物油,胆固醇限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可多吃一些鱼,尤其是海鱼。

1.3 限制钠盐摄入量。减少烹调用盐量,尽量少吃酱菜等盐腌类食品 适当减少钠盐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钠水潴留。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应在5克以下或酱油10毫升,可在菜肴烹调好后再放入盐或酱油,以达到调味的目的。也可以先炒好菜,再蘸盐或酱油食用。在注意减少钠盐的同时,应注意食物中的含钠量,例如挂面含钠较多。蒸馒头时,避免用碱,应改用酵母发面。可用食盐代用品如无盐酱油等,都有利于高血压患者。

1.4 适量摄入蛋白质 以往强调低蛋白饮食,但目前认为,除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外,一般不必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高血压病人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克为宜,例如:60公斤体重的人,每日应该吃60克蛋白质。其中植物蛋白应占50%,最好用大豆蛋白,大豆蛋白虽无降压作用,但能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可能与大豆蛋白中氨基酸的组成有关。每周还应吃2-3次鱼类蛋白质,平时还应多注意吃含酪氨酸丰富的食物,如去脂奶、酸牛奶、奶豆腐、海鱼等,如果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1.5 选择含钾、钙、镁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摄入 富含钾的如土豆、芋头、茄子、海带、莴笋、冬瓜、西瓜等;含钙丰富的如牛奶、酸牛奶、芝麻酱、虾皮、绿色蔬菜等;含有镁丰富的食品,如绿叶蔬菜、小米、荞麦面、豆类及豆制品。

2 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指导

2.1 坚持合理用药 有些高血压病人,经多方医治后,对自己的病情一知半解,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经验,点名要药或私自停药、加药。有的病人听到别人用某种药好,便生搬硬套地仿效之,忽视自己的体质及疾病与他人的差异,还有人片面的认为价格昂贵的药就是好药。这时护士应向病人解释清楚药物的作用及制定用药方案的科学性,不同的药物或同一种药物对不同的病人有着诸多的个体差异,耐心讲解错误用药所造成的危害。

2.2 循序渐进用药原则

2.2.1 从单一的小剂量降压药开始,经一段时间治疗后,根据血压值适当增减剂量或加另一类降压药。

2.2.2 对血压较高的病人,其血压应逐步降低,防止用药过猛引起血压骤降等不良反应。

2.2.3 为保证病人合理用药及根据血压随时调整剂量及用药时间,必须教会病人自己测量血压,如服药中出现头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测量血压,如所测血压偏高,应及时就医或增服降压药。

2.2.4 应注意饮食对药效的影响,如服利血平时,酸性饮料能增强此类药物的吸收。因此护士應协助病人服药并对其饮食进行指导,可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

2.3 高血压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2.3.1 该用药时就用药 很多人认为高血压药一吃就不能停,所以不能随便吃,尽量通过生活方式来降血压。控制血压固然需要生活习惯的改变,但完全不用药,只适用于高血压初发、经过检查没有动脉硬化和心脏肥大的人。在早期发现血压高的3-6个月,允许他们以改变生活方式来降血压。如果之后血压降下来了,可以继续观察,不一定吃药。但没有降下来的,就必须坚持用药。

2.3.2 用药要个体化 不少高血压患者觉得看医生麻烦,看到别人用药用得好,就照着别人的方子吃。专家表示,常用的高血压药物有四类,各有优缺点,患者应根据自身状况选用药物,才能取得好的效果。①降血压药对性功能有一定影响,年轻患者宜选用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对性功能影响最少。②有些人心功能不好,宜选用利尿剂,可以增强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的降压效果。③老年人往往以收缩压高为主,而钙拮抗剂的降收缩压效果最好。

2.3.3 强调联合用药,吃一粒降压药不行,于是吃两粒 一些患者把单一药物加倍来吃,这样很不安全。相比较而言,联合用药效果更好,副作用也更小。

3 结束语

高血压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确保营养均衡,同时加上科学的用药指导,调整情绪,有利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张红.门诊高血压患者用药指导的分析[J].医学信息,2013,(7):264-264.

[2] 陆洪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对策[J].中外医疗,2011,30(17):93-93.

[3] 田荷花.53例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712-713.

[4] 姜春玉.谈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8):203-204.

[5] 庄玉春,王明明,于爱华等.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及用药指导[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25):160-161.

[6] 邱建华,曲淑英,王平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庭用药指导[J].中国全科医学,2002,5(7):570-571.

上一篇:毕业设计论文打印要求下一篇:我成熟了因为我长大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