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市场状况分析

2024-05-24

总体市场状况分析(共8篇)

篇1:总体市场状况分析

五金机电专业市场的总体状况及发展趋势

字号显示:大 中 小2008-11-01 08:40:00来源:《精品五金》杂志

【一大把网站】我国五金机电市场发展到今天,形成的市场格局比例是“一代市场”占30%,“二代市场”占45%,“三代市场”约占25%。从数字中可以看出,五金机电市场为王的是那些以卖场为主,独立商铺为辅的市场商家。针对这样的行业现状,今后要如何合理发展?专家朱仁和有话说。

我国五金机电专业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改造,培育与提升,已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专业市场达150余家。

据测算,每年全国五金机电销售额的一半以上是通过这些专业市场实现的,可见专业市场在我国五金机电商品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对这150余家专业市场作一个不同类型的比重分析,或许能使我们对全国五金机电专业市场发展的总体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首先,从专业市场的功能档次上区划分析,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街场结合”,以街为主的市场,或称“一代市场”,约占总量的30%;另一类是“场的市场”,以卖场为主,独立商铺为辅的市场,或称“二代市场”,约占总量的45%;再一类是“城的市场”,以独立商铺为主,卖场为辅,配套服务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市场,或称“三代市场”,约占总量的25%。除上述对150家专业市场所作的类型分析外,我还想谈几点看法,可能不准确,但有助于我们对全国五金机电专业市场的总体状况及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更深的认识。第一、近几年专业市场的建设速度比较快,全国绝大多数的省级行政区域和一级城市或一级市场均被覆盖,就总体而言,发展是均衡的,布局是合理的,总量及类型也是与产业规模、市场容量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

第二、绝大多数专业市场经营状况较好,就总体而言,上世纪九十年代形成的一、二代专业市场要好于近几年新建的三代市场,但大多数一、二代专业市场均存在着商户多而小的问题,年销售额及商户的平均销售额和利税额并不高;再者,产地型市场要好于销地型市场,区域型市场要好于城市型市场。

第三、未来五年或十年,专业市场的建设将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由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延伸;

一、二代市场所占比重大,发展潜力也大,改造、提升的步伐会加快;新建的三代市场,虽然比重不大,但由于规模大,区域影响大,对原有市场格局冲击力强,要想重新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区域性市场格局难度较大,因此,其中的一部分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正处于调整和培育期。

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城市,作为销地型市场,不仅数量偏多、档次不高,且多为综合型,没有形成专业特色和错位经营,其结果造成竞争加剧,发展受到制约,重新洗牌不可避免;对于为数不多产地型、全国型且具有国际性的专业市场,我们十分看好,这是本土市场

融入全球市场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细胞,这些专业市场不仅市场空间大,而且与当地的产业有一个很好的结合,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要远远大于其他类型的专业市场。

第四、市场品牌建设和建设品牌市场,已为多数专业市场所重视。就目前运营中的绝大多数三代市场和部分二代市场,其硬件均可达到品牌市场的指标,但软件的建设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取决于专业市场的运营管理方和商户二者的共同提升。

我们乐观地预言,今后几年,全国五金机电专业市场中,定会涌现出一、二十家代表专业市场发展方向的品牌市场。

本文摘自中国五金交电化工商业协会秘书长朱仁和撰写的《对五金机电专业市场若干问题的探究》,由《精品五金》杂志授权一大把网站转载,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该杂志或作者本人联系。

篇2:总体市场状况分析

A股上市公司财务总体评述

(A股上市公司不包括金融类公司和无中期数据的新股)

篇3: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状况分析

1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

碳金融是指为了减少各种由于进行金融交易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建立的新型的金融制度, 主要包括碳排放及其衍生物的排放, 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的交易, 它是碳排放作为商品的价格, 同时也可以当场进行期货交易。在国际碳金融市场不断发展成熟的同时, 我国也紧追时代的步伐, 抛开过去抢占经济至高点的高碳经济发展之路, 向可持续发展的新低碳新道路前行。

1.1 市场参与主体方面

在碳排放交易平台方面,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成立于2008年, 是我国最早的三大碳排放交易场所。2012年1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率先在北京进行碳排放交易试点, 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7个省市相继为未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进行了初步探索。在6月18日, 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城市。此外, 基金、银行都不断参与碳金融的建设。

1.2 碳金融产品方面

中国政府在碳金融产品方面主要是CDM项目的交易, 该项目是实现中国目前碳合作的主要途径。2013年我国CDM项目已经达到了4875项, 是全球最大的CDM项目的国家, 其中二氧化碳在中国的核证减排量大约占到市场提供总数的70%。

1.3 市场规模方面

目前, 中国已经是世界碳金融一级市场最大的供应商, 自从2005年“京都协议书”开始实施, 中国在国际CDM项目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增加。2008年开始, 我国已经开始掌握着国际碳金融市场近一半的份额, 并且份额在不断地增加着。2010年, 我国共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2.6亿吨, 占东道国注册项目排放量的60%, 在注册项目的总数方面也达到了42%。截至2013年7月31日, 全球共有7128个项目注册成功, 而我国的注册成功项目就多达3682个, 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1.4 碳金融交易制度建设方面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政策的颁布实施, 中国已初步建立了碳融资和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目前中国在碳金融交易制度建设方面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体系。地方政府在碳金融交易制度方面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 诸如《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等。这些地方性政策法规的出台对于完善我国碳金融市场交易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

可以看出, 尽管碳金融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已经逐步开始, 但中国在国际碳市场和碳交易链中仍处于低端位置, 缺乏话语导致只能被动地接受外来的碳交易机制建立低碳价格。归结而言,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2.1 对碳金融的认识不足

碳金融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在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程度和公众认知度普遍不高。目前, 许多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碳金融的价值、战略意义、运作模式、交易规则、风险管理、社会福利等方面都缺乏足够的了解, 他们也基本没有彻底理解清洁发展机制, 同时也没意识到碳金融的巨大机遇。

2.2 融资不足, 碳金融产品缺乏

碳金融作为一种新兴产业, 金融市场交易平台本身就发展得不够充分, 在业务开展过程中, 经常会面临经营周期长、技术含量高、资金相对缺乏、风险控制相对较差等问题。同时, 我国交易产品也相对较少, 金融创新的激励机制不足, 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发展滞后, 种类和数量较少, 目前只能说是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2.3 风险规避和防范能力不足

除了面临基本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外, 碳金融还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和可持续发展风险。首先, 2012年多哈气候大会谈判保住了第二承诺期, 中国仍没有减排责任, 使得国内的CDM项目保持有效, 但是多哈气候大会留下了诸多难题, 这种不确定性对碳金融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次, 从“高碳”向“低碳”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 企业的运营成本将大幅上升, 盈利能力将有所下降, 在宏观调控和企业自身的变化方面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期, 不可预知性随之而来。再次, 目前一些低碳产业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行业标准和技术还不够成熟, 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面对这些风险, 中国没有足够的战略储备和风险防范体系来避免这些风险。

2.4 交易体系及配套机制不完善

碳金融是一个与政治、经济和其他领域密切相关的新事物。碳金融的发展需要税收环境和金融监管等及其他配套政策的大力支持。从基础层面, 我国的金融交易平台刚刚建立, 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 配套设施没有跟上, 金融体系不够完善, 市场发展得不够充分。同时相应的配套系统不够完善, 扶持政策也得不到落实, 这样从根本上阻碍了碳金融发展应该起到的作用。政策法规缺乏、环境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宏观政策引进有限都是当前我国碳金融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3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建议

在西方国家, 主要由市场驱动碳金融的发展, 是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和法律框架, 企业、商业银行等出于自身的利益自发参与碳金融建设。目前西方国家的碳金融从法规、制度、交易市场到市场参与主体、中介等均已建立初步完善的体系。因此, 中国应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 完善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

3.1 加强对碳金融的宣传

碳金融的发展是一个艰难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国要发展碳金融, 首先要加强低碳和碳融资概念的宣传力度, 让人们体会到碳融资、碳金融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令其深入人心。碳融资具有参与度高、政策性强等特点, 碳融资是碳金融重要的组成部分。碳金融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讲, 关系到每个社会人的根本利益, 所以它不单单是政府或者企业所应该关注的, 它的发展更需要各方人士的共同参与, 积极努力。诸如以人民银行为首的各银行可以和环保部门等众多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碳金融宣传活动, 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低碳意识, 加强公民对于碳金融价值的认识, 从操作模式、交易规则、战略构架等方面给予普通民众彻底的了解, 让他们充分认识清洁发展机制、绿色环保机制、低碳经济机制。同时, 金融业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 推动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划, 扩大国际金融合作, 不断探索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低碳环保道路。

3.2 对碳金融产品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发展碳金融必须做好风险管理, 防范和控制碳金融产品可能的风险, 实现碳金融的和谐发展。为此, 需要加强碳金融项目风险识别、衡量和控制, 建立相应的隔离措施。此外, 碳金融产品面临巨大的政策风险, 这要求国家要制定相应完善的法律政策文件规范碳金融项目的开展, 尽量从基础层面减少风险。监管部门应出台相关的风险控制标准, 开展风险监测和现场检查, 督促金融机构依法开展碳金融业务。金融机构应通过完善银团贷款的风险防范机制, 投资主体多元化, 分阶段投资, 降低风险;完善合同条款, 转移政策风;通过聘请国际化律师, 规避法律风险。

3.3 创新碳金融产品及服务

我国在碳金融方面目前只有少量的基础产品, 在碳金融衍生产品方面还处于空白状态, 这样的金融市场风险必然会很高, 消费者也无法对冲碳金融带来的风险, 增强碳交易的流动性。因此, 我国在发展碳金融的过程中, 一定要拓展视野, 根据客户的需要, 积极创新碳金融服务。同时更多地开发创新碳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及相关服务, 争取走向高端碳金融市场, 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竞争力。金融机构应积极发展以碳为基础的交易的期货和期权, 以及金融产品的结构, 一方面, 可以使碳供给企业套期保值;另一方面, 让广大投资者多方参与碳交易, 提高流动性。与此同时, 我国必须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和支持力度, 设立专项创新基金, 加强产学研合作, 专注于科技和应用支持, 培育自主创新的力量优势, 力争在低碳技术领域有所突破。

3.4 完善交易体系和配套设施的建设

发展碳金融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减排为目的的, 因此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相关支持体系和制度建设, 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基础保证。一是我国政府要将发展低碳金融融入到控制气候变化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框架内, 使低碳金融深入人心, 成为推动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完善我国低碳金融的支持体系,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政府等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税收、信贷、投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引导社会资本向低碳行业聚集。三是要加快低碳金融相关法律政策的出台速度, 健全完善碳金融交易的主体框架。同时政府要建立气候变化的数据库以及一套合理的低碳风险评价的标准, 为我国低碳金融的完善构建良好的软环境。此外, 要加大对于碳交易市场体系的构建, 使更多的投资者、企业家参与到碳金融的交易平台当中, 形成良好的碳价格体系, 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4:聚乙烯市场状况分析

【关键词】聚乙烯;供给与需求;技术与成本

一、聚乙烯行业概况

聚乙烯是通用合成树脂中应用最广泛的品种之一,主要用来制造薄膜、容器、管道、单丝、电缆、日用品等。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聚乙烯需求量、供给量不断增长。

聚乙烯生产技术目前主要采用石脑油裂解制烯烃再聚合,该项技术成熟,工艺清洁,成本随着原油价格波动而变化。煤制烯烃在我国正在兴起,煤制烯烃是指以煤为原料合成甲醇后再通过甲醇制烯烃的技术,该项项目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大型产业,装置必须建在原料产地且对水资源用量极大,对环境影响较大,生产成本随着煤价格波动而变化。近年来,“页岩气”技术的发展,将使聚乙烯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对传统生产工艺产生冲击,但其生产技术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聚乙烯薄膜和包装袋出口国,大量供应北美、西欧和日本。国内对薄膜、编织袋、管材、电缆料、中空容器、周转箱等制品需求旺盛

二、聚乙烯市场状况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

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复苏。美国方面,经经济数据大面积走强,就业状况持续好转。欧洲方面,“欧债危机”最危急时刻已经过去,制造业数据不断走强,经济已步出衰退,实现复苏;国内方面,经济形势总体平稳,仍能保持7.5%的实际增速,新型城镇化工作逐步展开,将进一步推动国内需求,国内经济转型值得期待。

2.聚乙烯供需状况分析

(1)国产聚乙烯产能分析

中国聚乙烯行业经过不断发展,目前有24家生产商,年产能达1311.5万吨,中石油占38%,中石化占35%,合资企业占21%,地方企业占4%,还有2%来自于煤化工领域。

2014年,国内聚乙烯将新增产能225万吨,其中石油化工新增产能60万吨,煤化工新增产能165万吨。

(2)进口聚乙烯数量分析

从2013年数据分析,国内聚乙烯表观需求量2103万吨,国内聚乙烯仍存在791.5万吨的缺口。进口产品凭借其相对较好的性能和较低成本优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海关统计数据,2011年进口聚乙烯744.38吨;2012年进口聚乙烯788.75吨;2013年进口聚乙烯883.53吨。

(3)聚乙烯需求分析

聚乙烯需求状况受宏观经济发展制约。塑料薄膜需求的增长与国内整体经济形势的发展关系较大,基本维持着略高于国内GDP的增长,其增长势头稳定,存在需求刚性。从软包装薄膜产量统计来看,自2006年起平均以13%的速率递增,也印证了塑料薄膜的稳速增长。聚乙烯的另一个重要的消费领域是塑料管材,它的产量也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市政管道建设项目增加的实施不断增加。

聚乙烯需求状况受下游塑料制品厂发展状况制约。塑料制品行业,中小企业偏多,装备水平较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集约化程度低、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无序竞争、抵御风险能力偏弱等。

三、成本、技术分析

1.原油价格分析

目前,聚乙烯主要采用的石油制烯烃路线。因此,国际原油价格仍然是聚乙烯成本的主导因素。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数据,2014年国际石油需求将每天120万桶,石油生产和消费增长动力主要为美国。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和韩国将是重要国际能源消费国。中东局势的缓和,伊朗核谈判取得积极进展,石油出口量有望增加,全球石油供应增速大于需求增速,供需平衡的状况油价将保持平稳。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看好,由于原油供应增速大于需求增速,美国逐步退出QE,国际原油价格将承压。预计WTI、布伦特油价仍有望保持在高位运行,价格重心将下移。影响油价走势的主要因素将是需求淡旺季、中东局势以及全球即时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和资金的炒作。WTI全年价格波动区间大部分时间在90-110美元,布伦特在100-115美元。

2.生产技术分析

聚乙烯行业在稳步的发展过程中,其行业本身也存在问题。首先,我国是“少油缺气富煤”的国家,石脑油制烯烃是我国烯烃产品传统的主要生产方法,国产聚乙烯成本较高,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裂解装置开工受到限制;其次,我国石化企业的研发能力有限,产品主要是通用料级别,缺乏高端专用料,高端市场不得不依赖进口。

由于石油裂解法制烯烃成本较高,“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发展煤制烯烃,烯烃的巨大需求量、煤炭的价格优势和石油资源的紧缺,使煤制烯烃项目极具市场竞争力,是实现我国煤代油能源战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煤制烯烃技术成本在国际油价达到80美元时是临界点,当油价低于80美元时,煤制烯烃技术毫无优势可言。煤制烯烃能否对聚乙烯行业发展带来冲击和替代,均需要进一步观察。

“页岩气”技术的发展是聚乙烯行业重要里程碑。目前,美国利用天然气生产乙烯的成本略大于400美元/吨,而欧洲和亚洲利用石脑油生产乙烯的成本则接近1300美元/吨。“页岩气”技术已经成为美国石化产业振兴的最大动力,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和世界经济带来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我国“页岩气”技术正在探索之中。

综合以上分析,聚乙烯产能将会迎来快速增长期,但是聚乙烯需求量增速会有所回落,供需处于宽平衡状态,必须警惕价格风险。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烯烃行业正在经历着来自新兴能源和工艺的巨大挑战,天然气、页岩气及煤制烯烃项目正逐渐成为烯烃行业异军突起的新兴力量。其巨大的成本优势带来的扩能高峰必将在未来改变全球烯烃市场供需格局并逐步拉低聚乙烯的生产成本,从而对市场价格形成巨大冲击,其中又以页岩气的冲击最为严重。

参考文献:

[1] 聚乙烯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

篇5:总体市场状况分析

9月4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维修及再制造分会2012年会暨第三届工程机械再制造发展论坛、第三届工程机械服务总监论坛”在济南召开。在开幕式上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首席顾问韩学松分析了2012年1—7月我国工程机械国内及国际市场总体运行情况,表示称:通过对我国后市场2009—2011年中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保有量情况分析,我国工程机械维修及再制造行业应该加强的几方面工作,主要包括进一步完善工程机械行业维修服务体系,提高维修服务水平和培育工程机械诊断市场,逐步形成工程机械诊断网络等。

一、国内宏观市场情况

1.GDP

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将2012年我国GDP增速预期定位为7.5%。

目前,对于2012年中国GDP增速,国际四大机构中,除联合国预测为8.3%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均预测为8.2%。我国国家信息中心表示,在参考了上半年7.8%及二季度7.6%的增长后,预测2012年我国GDP增速为8.1%。经济学家认为,二季度经济筑底基本完成(也有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三季度经济筑底可以完成),下半年随着稳增长政策见效,经济增速小幅回升的可能性很大。

2.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1—7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共计价值184312亿元,同比增长20.4%。从近几个月的走势来看,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在20%左右,这表明项目审批步伐加快,前期投资增速加速下滑的趋势已经暂停。中央和地方项目投资增速均呈现触底回升的态势。2012年1—7月,中央项目投资9387亿元,同比下降3%,降幅比上半年缩小1.1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174924亿元,增幅22%,1—7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68470亿元,同比增长23.6%,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资金到位率也不错,1—7月为215061亿元,同比增幅17.2%,比上半年增加0.2%。

3.房地产调控压力持续存在房地产处于不景气时期,投资增速继续下滑(1—2月下滑率为27.8%,1—3月为23.5%,1—4月为18.7%,1—5月为18.5%,1—6月为16.6%,1—7月为15.4%)。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36774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但应看到,近期房地产销售降幅明显收窄。

4.铁路建设

根据铁道部统计中心公布数据,2012年1—6月,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为1777.51亿元,同比减少1003.6

5亿元,同比下降36.1%。但7月以来,部分高铁建设项目已重新启动。据悉,目前,铁路项目复工率超过90%。

近期,铁道部又获得国有银行超过2万亿授信支持,2012年,铁路投资增速有望创较高水平。这将为投资保持一定的增速提供坚实基础。

5.公路建设

2011年年底,我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为7.14万km,其中高速公路1.1万km,截止到2011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历程达8.5万km。2011年,公路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完成12380亿元,2012年,预计公路建设总投资额将在1.1万亿元左右,比2011年略有减少。

2012年1—7月,公路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28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7月完成1195亿元,同比0.7%。

6.水利建设

2012年6月21日,发改委、水利部、住建部联合颁发《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水利投资从“十一五”的7000亿元增加至“十二五”的1.8万亿元,新增1.1万亿元,大中型水资源项目进展有望加速。“十二五”水利投资年均增速20%以上,比“十一五”期间的年均18%的增速又有提高。2012年前5个月,水电投资同比大幅增长45.57%,在政府投资平抑经济下滑的背景下,水利项目投资的进度有望在下半年继续加速。2012年,全国水利投资目标是3600亿元,同比增长7.75%。

二、我国工程机械国内市场情况

1.行业运行主要经济指标

工程机械协会重点联系的大型企业集团:

营业收入:1-3月同比下降13.82% 1-6月同比下降3.36% 1-7月同比下降0.47%。

利润总额:1-3月同比下降20.84% 1-6月同比下降19.85% 1-7月同比下降20.30%。

2.主要工程机械产品销量情况

2012年1—7月我国主要工程机械产品月销量累计同比增长率

3.出口情况

2012年1—7月,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47.5亿美元,同比增长4.1%。

其中,进口金额37.95亿美元,同比下降36.0%;出口金额109.58亿美元,同比增长33.0%;贸易顺差71.63亿美元,同比增长210.2%。

销售收入和销量负增长呈下降趋势,销量收窄幅度缓慢;利润严重缩水,每月负增长率均在20%左右,且没有正增长的迹象;应收账款和库存量增加,1—7月,十大集团应收账款共计达921亿元,同比增长41.75%,库存量总价值达597亿元,消除库存的工作量十分繁重;国内市场实际需求严重不足,市场需求下滑率超过销量下滑率;出口持续快速增长,每月累计增速均保持30%以上,进口额持续下降,各月累计都出现30%以上的负增长;形势依旧严峻,但企稳回升的曙光已经出现,行业全年销售收入预计可实现12%左右的增长。

国际市场情况

尽管欧债危机可能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蔓延,并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但由于新兴经济体大多推出了以拉动内需和投资为主的经济刺激政策,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的风险降低,同时美国市场缓慢复苏,日本市场温和复苏的势头将延续,因而下半年世界经济仍将维持低速增长,增速与上半年基本持平,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4%。

一方面,世界经济在逐步好转,另一方面为了振兴经济的发展,尽快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新兴国家都在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经济的复苏。2012年1-7月,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额为109亿美元,同比增长33%,预计全年有望接近或突破200亿美元。

尽管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额增幅很高,但与销售总额相比,2011年仅为18.5%,而日本2011年达到73.3%、韩国70%、德国40%、美国卡特彼勒为51%。因此,我国工程机械出口空间还很大,应该提高产品性能并大幅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同时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我国工程机械后市场发展情况

2009—2011年中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保有量情况

截止到2011年年底,保有量约为504万~547万台;截止到2010年年底,保有量约为413万~447万台;截止到2009年年底,保有量约为328万~356万台。

从数据上分析看

1、截止到2011年年底,我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保有量超过500万台;而我国工程机械的第一个大修期,即平均使用寿命为6000 h左右。第一个大修期后,设备维修频率加快。500多万台工程机械的修理和配件供应任务是非常繁重的。

以平均使用寿命为例,国外斗容量小于2m?的装载机为12000h,斗容量2~3.8m?的装载机为14000h,而斗容量大于3.8m?的可达20000h,最高的甚至可达25000h;履带式液压挖掘机自重小于20t的为12000h,大于20t的为15000h,大型液压挖掘机为20000h以上;履带式推土机200马力以下的为10000h,200马力以上的机种为22000h。而我国上述工程机械的平均使用寿命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2,有的甚至不到1/2。

按故障部件比例分类:液压系统37.25%、发动机16.42%、行走部件10.05%、电器部件8.58%、制动部件

6.86%、工作装置5.64%、传动系统5.15%、转向系统4.17%、其他5.88%。

2.2011年,我国进口主要工程机械零部件47万吨、38.13亿美元,占工程机械总进口额的42.15%,零部

件进口额比2001年增长了503.32%;2012年1—7月,进口主要工程机械零部件16万吨,金额为14.6亿美元,占工程机械总进口额的38.47%。

2011年,我国出口主要工程机械零部件250万吨左右、54.56亿美元,占工程机械总出口额的34.29%,零部件出口额比2001年增长了1343.39%;2012年1—7月,出口主要工程机械零部件195吨左右,金额为34.8亿美元,占工程机械总出口额的31.76%。

进口的零部件有一部分用于整机配套,但很大一部分用于维修和配件供应,出口的零部件大多用于维修和配件供应。

从市场分析看

1.庞大的市场保有量催生并进一步促进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发展。2012年,在市场低迷的态势下,工程机械租赁、维修行业反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低迷的市场下,一方面,后市场成为企业寻求利润点的一大平台,企业更注重对后市场的开发,另一方面,用户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新设备、大设备的投资,在价格上占有优势的二手工程机械、小型工程机械销量出现增长,加大了工程机械行业后市场中设备的流通和维修、再制造服务;

3.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环保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再制造很好地顺应了这一发展理念,必然成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工程机械维修及再制造行业应该加强的几方面工作

进一步完善工程机械行业维修服务体系,提高维修服务水平

对现有维修企业进行评级选拔,纳入政策扶植发展范围,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例如现在维修企业的资质认证;建立工程机械维修、再制造方面的专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校,鼓励大企业集团投资办学,实行以公益为主盈利为辅的办学方针,为社会输送工程机械维修人才。

培育工程机械诊断市场,逐步形成工程机械诊断网络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的修理方式大多还是沿用几十年的传统方式,即只要有故障就把设备全部拆开,进行检查。而国外早已采用无损检测来判断设备的技术状态和故障原因,从而有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拆卸和修复。

国外主要工程机械无损检测有:振动诊断、油液(磨损)分析、红外热分析和运转参数监测等4大类。在我国,油液(磨损)分析和运转参数监测也有应用,且比较成熟,值得推广。据了解,运用这些方式所配备的仪器和工具价格并不高,有的仅在2万元左右。这项工作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修理方法应进行推广,如履带板、四轮的焊补等,既经济又耐磨,深受用户好评。

建立工程机械产品修理、装调、操作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篇6:旅游散客市场状况分析

自8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市场出现了“散客化”的旅游潮,欧美各主要旅游接待国的散客市场份额达到70%~80%,有的甚至高达90%,经营接待散客旅游的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散客旅游的比例虽然低于旅游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已占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的近半壁江山,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散客比例更大。据权威部门分析和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散客旅游比例也将突破70%,成为旅游市场的主角。因此,认真分析散客旅游的起因与发展态势,探讨市场开发的营销策略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什么是散客

散客常被简称为FIT(Forcign Independent Tourist),意为去异地独立旅游者,这种旅游往往预付一定旅费,没有陪同,人数多在5人以下,但在某些地方如遇游客要求,也可提供导游服务。FIT 有时也被称为异地个人旅游(Foreign Individual Tourist),即个人或家庭按照特别拟订的旅游计划单独进行或由一家旅行社承办,根据和旅游批发商一同制订的旅游计划进行的旅游。实际上,由于散客没有明确的定义,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界定,如以包价形式、团队规模、委托形式、销售方式以及组团地点等为标准,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散客旅游都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但旅游产品的购买上强调“点菜式”或“量体裁衣式”,游客自愿结合,自定路线,“随走随买”,而非一次性付清旅行费用或完全被动接受既定的旅游项目。

二、散客旅游兴起的原因

从世界旅游发展趋势来考察,散客旅游兴起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旅游者日渐成熟。随着经验的积累,旅游者对单独进行远距离旅行的能力越来越自信,他们不再将旅游视为畏途,而是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调节身心、恢复疲惫和增长阅历。

(二)旅游者的心理需求进入更高层次。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动机从传统的观光型向多主题转变,探险、修学、科考、生态等特种旅游蓬勃兴起,旅游的目标上升到体验人生、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度。

(三)传统的规范化的旅游模式难以满足个性化的要求。以往的旅行社包价组团旅游方式虽然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包价过死,浏览项目、路线限制过多,游客缺乏活动自由的缺陷,个别旅行社还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将旅游项目安排过于集中,使游客对景点只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处处赶时间,无法尽兴,从而使传统的包价方式越来越失去游客的兴趣。

(四)现代通讯、交通等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管理、服务等的不断完善,增强了旅游者的便捷感,减弱了他们的依赖心理。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为旅游的散客化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使旅游者不依赖于旅行社而借助众多的旅游支持手段的帮助开展旅游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散客旅游的发展是旅游业进入更高层次、更新阶段的产物,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

然趋势,虽然由于老弱游客、初次出游者以及语言障碍等因素的存在,团体旅游不可能完全消失,但其规模将会缩小,团体模式也将有所改变。在团体旅游与散客旅游的并行发展中,前者会不断结合散客特点,向后者经营方式的方向作出相应调整,产生介于团体或散客旅游之间的中间形式,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三、我国散客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当前,我国发展散客旅游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回运力紧张,交通票预计周期长,变更率高,购买困难;其二,社会服务体系欠发达,景点缺乏规范化的标识,卫生状况堪忧;其三,信息和通讯服务有待改进,缺少对散客的咨询系统等。因此,我国散客旅游市场的开拓必须认真分析散客需求特点,在经营思想和经营方针上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一)散客旅游市场的调研。由于缺乏对我国散客旅游市场的研究,造成了旅游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上的混乱,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当前,应将市场调研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予以应有的重视。通过对主要客源散客的旅游目的、社会经济特征、行为特征以及客源流向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系统地搜集有关散客旅游供求方面的信息,从而确定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营销策略和目标。

(二)产品策略。散客与团队游客的主要区别在于:团客购买组合完整的旅游产品;而散客则是分散购买产品的个别项目,再加以随意组合。因此,旅游企业应努力设计多种旅游产品供游客选择,在产品结构上,可以采取零星委托式、自选式、组合式、定制式等多种模式,由散客按其所需自由组合。以黑龙江冰雪旅游为例,可以开发出不同的专题旅游,如以冰灯游园会为中心,推出以冰雪艺术、冰雪娱乐、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经贸为内容的哈尔滨冰雪节,游客可以不受团队旅游集合时间的限制,时间充裕,充分领略冰雪旅游的魅力。以冰雪为专题也可以组织镜泊湖、桃山、亚布力等地各具特色的冰雪旅游项目,镜泊湖的冰瀑与桃山、亚布力的高山滑雪场具有不同于平地人工冰景的意蕴,可以丰富冰雪旅游的内容,使游客有充分选择余地。

(三)价格策略。传统的全包价旅游形式,随着旅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已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尤其是我国全包价旅游的直观报价高于海外旅游商普遍实行的半包价旅游的报价,给海外游客以中国旅游高价位的错觉,从而影响了海外客源市场的开拓。散客旅游的支付方式是“现付现享,零付零享”,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也高于团客。因此,散客市场的开发在价格策略上主要应发挥好价格杠杆的良性调节作用,采用灵活的作价方式。此外,一些过去只对团队的价格策略也可以经过改造而移植到散客市场上来。1.区别不同时间实行差价。如对散客,旅游淡、旺季实行浮动价,淡季客房优惠,连续住宿越多,价格越优惠。景点门票周末价高于平时等。2.区别不同空间实行差价。如旅游热、温、冷点实行不同的定价。3.小包价团。指游客预付部分旅费,由组团社提供四项基本服务和选择性旅游项目。四项基本服务指接送、订房、早餐和交通票,选择性浏览项目分“一日游”、“半日游”等。选择性项目单列,不计入综合包价中,游客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处理。4.一地成团。指游客可以根据组团社提供的路线和浏览项目,按指定的地点和日期,汇集成团队进行旅游,汇集前费用则由游客自理。

(四)促销策略。吸引散客旅游,还必须对已确定的旅游项目进行形象而具体的宣传促销,将旅游信息传达给尽可能多的潜在游客。首先,必须塑造和树立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突破其特色,在人们心目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其次,要提供内容详尽的,符合散客需要的旅游宣传印刷

品,包括旅游线路说明书、目录集、导游指南、价格表、各种单页宣传品、宣传小册子,以及其它用途的信封、挂历、明信片等,介绍有关旅游地文化、地理、物产、风俗民情、风光名胜和交通、食宿、购物及其基本价格等情况,以帮助人们增加了解,消除顾虑,增添游兴。旅游印刷品具有图文并茂、实用功能强、可长时间保留,随时提供信息支持,而费用低廉的特点,在旅游促销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再次,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大众传媒,以及参加旅游博览会、巡回展销会,做好广告宣传,进一步扩大影响,增加人们接触信息的频度和密度。

(五)渠道策略。散客的输入渠道较为繁杂,总的原则应是既有重点又有广开渠道。

第一,旅游社应成为散客有求必应的咨询窗口,热情提供各种旅游信息,推荐灵活多样的服务项目。目前应逐步推广在旅游社设置“散客部”或“散客中心”的作法,真正将散客业务提升到主体业务的高度,及时追踪散客市场动态,做好信息反馈,给予散客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第二,应逐步建立和健全散客预订系统,尤其是在交通、客房和浏览项目方面逐步建立为散客服务的电脑预订网络,通过电脑联网,随时了解各交通部门、饭店的预订情况,接受散客咨询和预订,并可储存旅游资源方面的信息,根据散客的不同需要,代为规划旅游线路。

第三,应在交通枢纽,如航空港、码头、车站、市区主要街道路口等设立醒目的中外文路标、导游交通图、指示牌等,清晰地标示各游览点的地点、方位和距离,为初到的游客“指点迷津”。

第四,应鼓励旅游企业人员走出企业大门,到市区繁华地段亮牌设点,设立“旅游问讯中心”(Tourism Information Center),提供咨询帮助以及代购交通票、代订客房等。第五,有条件地区可开通旅游信息咨询专线电话。

篇7:分析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状况

【摘要】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我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本文主要在阐述了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应该如何在新的金融形势下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竞争力,健全金融防范的机制,建立和完备成熟的金融市场。

【关键词】:金融市场;国际化;防范;机制;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我国金融市场也逐步走向国际化,与各国的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增长,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对外贸易增势强劲,财政收入大幅提高。普遍来说,虽然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深度和广度不够。真正成熟的金融市场的标准是:好企业可以随时通过丰富的融资产品与渠道进行融资;长期投资者能够得到合适稳定的回报;市场价格基本合理;市场参与者遵守规则。但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远远没有达到这些标准。决定人民币国际化关键的人民币“投资池”尚未形成;国内一级和二级市场、场内和场外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割现象;同业拆借利率尚未成为引导整个利率体系的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等。总之,我国尚未形成一个高度开放、规模巨大、品种繁多、赢利性和安全性达到规范的适应货币国际化要求的金融市场。

第二,利率和汇率缺少市场化。利率是资金的使用价格和时间价格,汇率则是货币的交换价格,两者应分别由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供求来决定,否则就会被压制或是被扭曲,从而导致对整体经济发展的压制和经济行为的扭曲。如果利率不能反映真实的货币借贷市场的供求,并以真实的市场利率引导其他金融商品的价格;如果汇率不能真实反映本币和外币的供求,并以真实的市场利率参与国际经贸往来,该国货币就难成为国际货币,并承担起国际货币的职能。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经济阶段,利率、汇率市场化的进程受到诸如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能力、央行宏观调控能力、国际收支状况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防范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第三,金融市场主体竞争力较弱。发达的现代金融体系是央行有效执行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基石。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的主体仍为四大国有银行,虽然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但在整体运行机制和风险管理能力上仍和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长期以来在计

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观念和行为模式仍旧阻碍着国有银行的国际化进程。

第四,金融风险防范的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包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也有部门金融监管职能。但是,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通常只注重国内的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而对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还需加强。特别是随着货币国际化的加快,本币的流出也将日益增多,而境外本币的增加会使得市场投机因素增多,容易造成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时期削弱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用,甚是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失效和失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都是很好的例子。虽然它们对我国造成的直接冲击不大,但不能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我国金融风险监管体系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第五,金融市场尚不完备。我国的金融市场目前是很不完备的,除了传统的银行信用间接融资外,仅仅局限于同业拆借业务和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慢。主要表现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投资欲望和价值观念;银行没有企业化,信贷资金尚有供给制,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尚不发达,信用工具缺乏.现有证券的不流通;价格体系的不合理,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准确及时的投资信息,资金得不到合理流动;金融立法、章程残缺不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等。

面对一系列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我们需要的是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从一个角度来讲,我们需要我们的金融体系更有效果,我们需要我们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证券、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各种金融投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资金配置的效率更加提高,使我们的金融机构更有效,在世界的竞争当中,在和那些市场的老手们更多的竞争当中来提升我们自己、提升我们在全世界配置资源的能力,把我们的银行、我们的金融机构也提升到在世界范围配置资源的水平。

首先面对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入世带来的各种挑战,银行就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金融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中零售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也是一项高增长、高回报、高盈利的业务。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是存差行,经营是以规模扩张为手段,以存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具有中国银行业传统发展模式的典型特征。这种集中、单一的业务发虔和盈利模式适应了相对稳定的、封闭的和低层次竞争的市场环境。随着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传统业务遇到了强烈的竞争,也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应该把发展零售业务作为经营模式转变的重点之一抓好、抓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以发展创新为主题,调整经营策略,转变传统经营模式,把工作重心向商业化经营转变,把收入结构向多元化创收转变,把资源配置向支柱型业务转变,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和存款结构,加大零售业务的营销力度,加快市场份额的争取和经营效率的提升,对传统资产负债业务,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资产业务、低成本发展负债业务、超常规发展中间业务的目标。抓住信贷政策导向,积极稳妥发展个人消费额度贷款,切实提高个人信贷服务效率,推进个人资产业务快速发展。

同时利率与汇率是金融市场的核心,是一个经济体对内和对外所有金融业态和产品的价格基准。只有形成市场化的价格基准,才能有效配置各类资源,金融改革才能彻底并持续、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在一个开放的金融体系中,只在部分地区开展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试点容易带来资金冲击,引发金融不稳定,不宜小范围试点推行。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前金融改革更应加强整体规划、全国共轨,推动金融改革与利率汇率市场化协调并进。

然后我们需要健全金融风险防范的机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强金融监管 ,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扩大银行中间业务 ,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安全运行 ,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要建立完备的金融风险识别、预警和控制体系。第二,要加强风险监管,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根据定性和定量指标确定风险水平或级别,根据风险水平或级别及时进行预警;建立对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判断和救助体系;建立对支付危机的处置体系 第三,要加强有效金融监管的制度性建设,健全金融企业内控机制,健全金融监管法规,严格监管制度,建立对违规者的追究机制,依法规范金融行为。只有建立起有效、健全的内控制度,才能防范、控制、化解金融风险及危机,最终保障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第四,要加强有效金融监管的制度性建设,健全金融企业内控机制,健全金融监管法规,严格监管制度,建立对违规者的追究机制,依法规范金融行为。只有建立起有效、健全的内控制度,才能防范、控制、化解金融风险及危机,最终保障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第五,要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会计准则,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同时,要在完善证券、保险、银行三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三个监管部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人民银行、财政部等宏观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政策与信贷政策的相互协调配合。通过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最后完备金融市场需要政府或监管部门应该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或法规规范金融市场;其次,在社会上应该有效借助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有效的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使人们摆脱传统观念,意识到投资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发展的状况分

析.http://blog.163.com/h_p123/blog/static/***452945393/.2012-06-06

[2] 建立有效监管制度防范金融风

险.http://finance.sina.com.cn/g/20080623/03485010333.shtml.2012-06-06

[3] 金融改革不宜回避利率汇率市场

篇8:一季度世界船舶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新船订造总体量价齐跌

年初以来,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和中国经济增长减速预期的影响,加之船东收益欠佳,对运力过剩的忧虑进一步增加,新船订造进一步萎缩,主要造船指标均不尽如人意。

1.新船订单同比大幅萎缩

据克拉克松统计,一季度全球新船成交199艘、898万载重吨,以艘数和载重吨计,分别较去年同期下滑12.3%和37%。据船舶市场中心统计,一季度全球新船订单约1396万载重吨,较去年一季度下滑41%。月均成交465万载重吨,较去年下半年月均490万载重吨进一步萎缩。

2.完工量同比较快增长

据克拉克松统计,一季度,全球造船完工量554艘、4106万载重吨。以载重吨计,较去年同期增长17.9%。其中,散货船同比增长25.4%。油船同比减少6.7%。由于部分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开始交付市场,集装箱船完工量同比增长64.5%。

3.手持订单迅速下降

年初以来,造船完工量远大于新接订单量的趋势仍未得到扭转,船厂手持订单量进一步减少。3月底,全球手持订单量为3.37亿载重吨,已较2011年底减少5.9%,较2010年底减少28.8%。如果考虑部分可能被撤销的订单,未来手持订单的实际下滑速度可能更快!

4.主力船型价格继续下探

一季度新船成交价格进一步下滑。3月份,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跌至135点,已跌破2009年底的水平,创金融危机后的最低水平。从根本上讲,主要原因是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三大主力船型成交量较小,难对新船价格构成支撑。

一季度船舶市场主要特征

(一)船型成交呈现冷热不均特征

1. 三大主力船型成交相对低迷

(1)散货船低迷但仍占主导

由于运力增长迅猛,航运运费持续低迷,船东遭遇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散货船的订造量延续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低迷。一季度散货船成交量达到52艘、399.7万载重吨。以载重吨计,较去年同比下滑39.4%。尽管成交量小,依然占全部成交量的45%。

从成交船厂看,中国船厂仍占主导,占到全部散货船成交量的75%。从具体成交船型看,巴拿马型和大灵便型散货船为成交主体, 巴拿马型散货船占全部成交量的近40%。

面对低迷的航运市场以及不断萎缩的需求,船厂获得散货船订单的难度在不断加大。从船型成交特征来看,能够最终吸引船东下单的船型几乎均是因为船型优化和新技术的采用得到了船东的认可。

(2)原油船成交仍十分低迷

一季度,虽然油运市场状况受季节性因素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有所改善,但由于2011年的航运业亏损给船东造成巨大创伤,无力订船。仅大宇造船海洋获得科威特油船公司4艘VLCC订单,中海工业(江苏)获得中海发展1艘阿芙拉型油船订单。

(3)集装箱船订造迅速降温

一季度,集装箱船订造的回落势头远大于预期。仅长航重工金陵船厂获得1+1艘4800TEU集装箱船订单。广州文冲船厂获得6艘2190TEU集装箱船订单。

集装箱船成交迅速降温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新建造的集装箱船陆续交付,加剧了市场的运力供求失衡。

第二,新交付的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挤压了原有集装箱船的运营空间。伴随万箱级集装箱船投入运营,原有的8000~9000TEU船转至亚太航线;5000~7000TEU船转至亚洲中部、南美和亚非航线;3000~4000TEU船则转至中美洲航线;而3000TEU以下船进一步转至东亚内部、远东/中东至南亚航线。

第三,针对集装箱船订造的融资在不断收紧。德国北方银行计划今年内把集装箱船融资比重从目前的42%降至32%~34%,不再给德国船东发放新贷款。

2. 部分船型订造出现火热态势

(1)成品油船成交异常火爆

一季度,成品油船共成交28艘、141.2万载重吨, 较去年一季度的1艘、8.5万载重吨大幅飙升,且成交量创下近5年来的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总体而言,成品油船订造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船东看到中东和印度的大型炼油厂即将开始运营,对区域性成品油贸易前景趋于乐观,加之船价已经趋于探底,订船信心不断增强,纷纷订船以提早布局。第二,运力供需关系明显改善。第三,MR型成品油船由于港口适应性强,可到达多数港口,且能较好满足一些并进口量相对较小的新兴经济国家的需求,与大型成品油船相比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2) LNG船维持火热成交态势

LNG船市场火爆,租金迅猛攀升,期租租金已达到15万美元/天,甚至有望达到20万美元/天,不断吸引船东加速订船。一季度LNG船共成交10艘,而去年同期为6艘。但值得注意的是,年初以来的LNG船订单部分是对去年选择权订单的落实。

LNG船成交依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其一,澳大利亚、俄罗斯、挪威的LNG项目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发过程中,当前LNG船的完工量速度大大低于市场货运需求水平, 市场短期供不应求的矛盾不断刺激船东加大订造力度。

其二,部分船东看到油船市场业务前景惨淡后转而投资订造LNG船。

其三,欧洲银行对于有租约的油气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仍然支持。

(3) LPG船成交快速回暖

一季度,LPG船共成交17艘,而去年同期仅为4艘;并超过去年全年的14艘。

LPG船货运需求稳定向好是促成船东订船的最直接原因,据DVB银行预测,全球LPG海运量将从2011年的9200万吨达到2013年的1.006亿吨,增长约9%;LPG船利用率将从2010年的83%提升至2013年的91%。此外,目前LPG船手持订单占船队比重仅8.7%也是吸引船东订船的主要原因。

(4)海工辅助船迅猛增长

一季度,海工辅助船共成交44艘,而去年同期则仅为7艘,并创金融危机以来的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海工辅助船成交量之所以急速攀升,主要是因为船东预期去年订造的许多海洋工程装备,如钻井平台、生产平台等未来两年将陆续交付并投入实际运营,对于海工辅助船将产生巨大需求,因此纷纷提前布局订船。

3. 海洋工程装备订造有所回落

2011年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出现井喷行情,今年年初以来,海洋工程装备订造的势头明显回落。一季度,共成交自升式钻井平台2+1座、半潜式钻井平台3座、钻井船4艘、FPSO项目2个。而去年一季度,共成交自升式钻井平台12座、钻井船15艘、FPSO项目3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海洋工程装备的种类有所增多。例如:海上风电平台、中央处理设施CPF、风电安装船、半潜式修井平台、半潜式生活平台等。这充分显示出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日益深入,海工装备的个性化需求在不断增多。

(二)船东订船分化不断加剧

1. 订船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一季度,全球共有69家船东订船,而在去年同期,则为88家,同比减少22%,这一方面显示出船东对于未来市场走向的判断产生了明显变化,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船东的总体经营状况在恶化。

大船东对于市场的控制力在不断提高。一季度,前10家船东订船吨位占到全部订船量的59.8%,前20家船东订船吨位占到全部订船量的77.1%。而在去年同期,前10家船东订船吨位占到全部订船量的46.9%,前20家船东订船吨位占到全部订船量的68.4%。

2. 经营状况恶化亏损加剧

第一,班轮公司亏损面加大。2011年集装箱船航运市场的增长大大低于预期,由于货运增长需求低迷,致使运费长时间处于下行通道。尽管各班轮公司的货运量均在不断增长,但其经营多以亏损而告终。

第二,油运公司业绩令人堪忧。对于油运公司而言,2011年其经历了市场长期低迷的痛苦煎熬,绝大多数经营油运的公司或转盈为亏,或亏损面进一步加大,经营业绩的下滑,使得绝大多数船东疲于应对市场低迷,无力订船。

第三,散货船航运公司生存艰难。日本散货船运营大户三光汽船陷入财务困境。目前公司正与银行、船东协商延期支付债务以渡过难关。2011年底,其银行到期债务总额约1.23亿美元。为应对公司面临的危机,其已采取出售船舶等方式来筹资。

散货船船队排名第一的中国远洋,其2011年营业收入689.08亿元,同比下滑12.3%。净亏损104亿元,

3. 船东撤单和延期接船增多

年初以来,船东撤单和延期现象不断增多。

中国船企面临较为严峻的撤单形势困扰。1~2月,中国船厂被撤销船舶订单22艘、118万载重吨,为去年全年撤单总量的61.1%。其中,散货船占72%,油船占27%。丹麦Erria撤销了2007年在中国乳山船厂订造的9艘6500载重吨化学品船订单。

其他国家(地区)的船厂也遭遇船东撤单。比利时油船船东Euronav撤销了在三星重工的1艘苏伊士型油船,并将3艘油船、2艘苏伊士型油船和1艘VLCC的完工期从去年延期至今年一季度,另1艘应于今年交付的苏伊士型油船延期至明年一季度。

(三)船厂积极调整应对新形势

1. 中国船厂积极转变经营策略

(1)积极抢夺海洋工程市场

2011年,船市热点迅速向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转换,中国船厂错失了部分发展机遇。因此,其果断调整经营策略,今年以来海工订单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季度,中集来福士获得挪威North Sea Rigs As公司一座北海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总包合同,是其承建的第5座满足挪威北海要求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外高桥造船承接到中石油1+1座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此外,中远(广东)船务获得美国船东4+6艘平台供应船订单,单价约2630万美元,2014年上半年交付。

(2)地方船企多举并进灵活经营

第一,积极向综合性公司转型迈进。扬子江船业2012年明确提出实施产品升级、产业多元和实业资本化的战略,形成以造船为主业,海工、大型钢结构和拆船金属物流为支撑,金融理财、房地产和科技创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发展格局。其与卡塔尔投资公司合资的扬子江海工有限公司于1月1日在新加坡注册成立。

第二,多种策略并举加大营销接单力度。为推动造船业务发展,扬子江船业已在新加坡成立全资子公司扬子江航运,并将在该公司名下成立单船公司,以开展船舶租赁业务。

第三,积极投资研发积攒发展后劲。太平洋造船的精心订造的首艘CROWN63大灵便型散货船成功交付市场,该船在同等航速下可增加载重吨量9%,降低油耗13%。此外,其与三菱重工达成转让协议,购买其8.2万吨散货船核心技术。

2. 日本船厂灵活调整发展策略

(1)千方百计应对市场低迷

为应对去年下半年以来新船需求萎缩以及日元的持续升值,今年以来日本船企采取多种措施应对造船市场低迷。一方面,造船企业与船东协商允许延期交船,放慢生产节奏,以维持生产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分段制造不再外包,而是转由内部制造,不与外包工续签劳动合同。

(2)产能调整持续推进

虽然经营形势不佳,但日本船厂着眼于长远的“外延内联”没有止步。日本大岛造船决定投资1.8亿美元在金兰湾建设一家船厂,计划占用地面积304公顷,初期主要建造大灵便型散货船;三菱重工有意参股越南越新船厂,双方已沟通多次。万国造船和IHI联合造船宣布于10月份合并,届时将成为仅次于今治造船的日本第二大船企。为缓解日元升值对日本建造出口船的压力,川崎重工计划再出资10.7亿元人民币将其在大连中远造船的股份由15%提高至49%。

3. 韩国船厂强弱分化加剧

韩国大型船企继续凭借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建造优势提升竞争力。据初步统计,一季度,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新接订单共计96亿美元,其中钻井平台、FPSO等海工装备68亿美元,占全部订单的70.8%,所占比例远高于2011年的55%。

但韩国中小船企的业绩仍在不断恶化。韩国两家中小型船厂世况重工和三湖造船在申请破产保护后,因重组失败,债权银行决定放弃出售,两家船厂将面临破产清算的危机。但最终两家公司寻求资金支持的努力以失败告终,最终决定放弃重组计划,进入清算程序。

未来船舶市场走向

总体而言,今年船舶市场形势仍将十分严峻,市场需求不足,新船成交量仍将处于较低水平。但从目前的各种因素来看,船舶市场未来也获得部分积极因素的支撑。预计,随着经济和贸易形势的整体趋稳,未来造船市场将进入相对稳定的温和订造状态,船舶市场在整体低迷之余,也将不乏亮点。

(一)经济在复杂中萌生积极因素

船舶市场的复苏需要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好转,目前世界经济在复杂中萌生积极因素。

从各经济体经济走势看,目前世界经济增长呈现稳定态势。3月份,美国制造业指数环比增长53.4%,超过2月的52.4%。美国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在持续减少,表明其就业在继续增长。在欧元区对希腊再次债务援助后,欧洲经济恶化形势出现稳定迹象。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约8.1%,经济增速探底,随着货币政策微调,预计二季度开始增速将加快。

(二)船舶融资在严峻中透出希望

尽管今年船舶融资形势总体严峻,但也不乏亮点。如海工、LNG船、LPG船被银行、私募和对冲基金持续看好,DVB银行计划将船舶贷款从去年的32亿提高至今年的35亿美元。

亚洲的金融机构在不断加大对船舶的信贷支持力度。韩国进出口银行今年将向造船业提供14.6万亿韩元信贷支持,包含3.3万亿贷款和11.3万亿担保。金融危机以来,日本国际合作银行不断加强对船舶信贷支持,2011财年共为日本船厂的20艘出口船提供627亿日元贷款,比2010财年的14艘船、386亿日元增长62%,创1985年以来的新高。近期,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中国海运和中国远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将分别为两家公司提供60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支持,在航运、造船等领域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

此外,尽管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银行的船舶信贷业务大幅削减,但最新的调查数据令人欣慰。

(三)航运运力改善存在有利支撑

就总体船舶市场而言,今年的拆船量将继续增长,并可能创新高。一季度,全球拆解船舶283艘、14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9.7%;其中,散货船拆解最多,达226艘、940万载重吨。按此行情推算,今年拆解量将创历史最高值。

船东对于节能型船舶更为青睐,这将极大压缩老旧船舶的运营空间,并可能加快其拆解。挪威船舶经纪公司RS Platou预计2012年油船拆解量将从2011年的1000万载重吨大涨至2000万载重吨。英国航运经纪公司Braemar Seascope表示,2012年集装箱船拆解量至少将达11.5万TEU,同比上升43.8%。此外,鉴于航运市场低迷,加之新船型性能优异,越来越多的船东已将好望角型散货船的拆解船龄从25年以上降至22.5年。

(四)部分船东仍在主动致力订船

尽管许多船东的经营状况不断恶化,订船形势不妙,但仍有部分船东密切关注市场形势,并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全方位调整发展策略。

中国国内船东仍在寻求机会推进订船计划。中海集团董事长李绍德表示,中海的订船计划不会因市场低迷而停止,今年将订造4~6艘LNG船。为开展内河运输并促进服务多样化,中海油有意订造4艘3万立方米的LNG船,期望2014~2015年交付,目前正在寻求设计方案。

多家印度船东提出明确的订船计划。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的良好预期,印度船东的新船订造计划在稳妥推进。印度国家航运公司计划5年内订造45艘新船,其中2012年要订造10艘。

(五)三大主力船型的走向

1. 散货船将以节能环保为主导

2012年,散货船仍将获得稳定的货运需求支撑。国际能源署预测,2016年以前,全球煤炭消费需求将稳定增长,每年将以60万吨/日的增幅增长,2016年煤炭当量将达61.84亿吨,届时中国需求量将占到全球需求增长量的60%。今年1~3月份,中国累计进口煤炭6173万吨,同比增长63%。

从总体状况看,散货船订造短期难见改观,主要原因是运力的过快增长吞噬了需求的回升产生的利好。因此,散货船的订造需求重心仍然在于挖掘船东潜在的船队更新需求,而节能环保的新船型新技术无疑将是船厂赢得订单的利器。

2. 集装箱船可关注中小型船舶

相比较大型集装箱船,中小型集装箱船仍有订造空间。目前中小型集装箱船手持订单比重仍然较低,从营运航线看,其更能适应港口等硬件设施发展滞后的发展中国家。此外,从近一年来的市场订造特征看,中小型集装箱船是订造的“洼地”。

3. 政策性因素将主导油船订造

中国和印度的“国油国运、国轮国造”的需求释放将对市场产生推动作用。以中国为例,考虑到中国炼油能力大幅提升及保障能源运输安全,中国原油进口50%需由中国船队运输等因素,英国Braemar Seascope经纪公司预测,未来7年内中国船东将订造60艘VL-CC。近期,国内多家航运公司已在紧锣密鼓着手VLCC新船订造。

上一篇:业务员岗位标准下一篇:2024年度大沟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