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困难中考作文

2024-05-02

论困难中考作文(共11篇)

篇1:论困难中考作文

漫漫长路,那些困难不过是色厉内荏罢了,就像在鬼屋里突然出现的怪物,定睛一看也就是人戴着面具而已。凡是无法击垮我的,都将使我变得更加强大,使我更加完美。

回忆小的时候,妈妈要求我学钢琴。小小的手指难以掌控那大大的琴键,笨笨的脑瓜也记不住长长的琴谱,弹出来的音符总是断断续续不成曲调。犹记得考级半个月前的那个夜晚,月光暗淡,邻居开始有了不耐烦的抱怨,一向温柔鼓励的妈妈也开始露出失望的神情,我也开始怀疑自己:练也练了这么久了,怎么会就是练不好呢!或许是我真的没有这个天分。

泪珠不自觉地从眼眶里滚落,啪嗒啪嗒落在琴键上。越紧张,手越颤抖;越抖越弹不好,我就越紧张。这时,是爱好登山多年的的爸爸一语点醒了我:“妮子,不要急。面对困难,放轻松就意味着变强大。”

是啊!人生就像是在登山,眼前的困难在我们现在从比较低的视角看到的。就如同登山时看到的巨石一般,我们很难去估计这块石头究竟有多大,只知道光是看上一眼也让人两腿发软,提不起挑战的勇气。但实际上,这困难又有多大呢?说不定转换一个方向,就不过是一块障壁,并没有构成多么大的阻碍;就算是比看上去还要庞大,只要我们放轻松,不断尝试,迎接失败,总能够看到胜利的曙光,踩在巨石之上,我们将站得更高。不再畏缩的我,凭着放松的心态加上勤奋的练习,最终通过了钢琴考级,音乐世界的美好在我眼前缓缓展开。

与其紧张地迎接挑战而出现不必要的失误,不如放轻松心态,更冷静地发挥全部实力。在实际爬山的路途上,山的高度是一定的,巨石一块抵得上许多石阶,挑战这种困难可以加快爬山速率;而人生,并不是所有人最终都能达到一样的高度的,我选择放轻松迎接挑战,站得更高,实现我的人生追求,你呢?

篇2:论困难中考作文

碎片化的生活,时间利用率更高。试问自己在互联网并未大为发展之时,等公交,等地铁时你都在做些什么?是发呆?还是计时?那现在你又在这些时候做什么呢?拿出手机看看新闻,逛逛购物网站,读读电子书……这是不是让你觉得等车并不无聊,这便是碎片化生活给我们的益处——时间利用率更高。

果真如此吗?碎片化的生活没有缺点吗?

碎片化的生活也有缺点。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碎片化社交久了,就算与你社交的那个人就在你身旁,你也不愿通过言语与他交流而愿意在互联网上与他社交。碎片化社交让你不愿与他人交流。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从前是为了看书而看书,可以捧上一本书在图书馆坐上一下午,而现在有了电子书,你只有在无聊之时才会想起自己在电子书中存了很久但还未读的书,这就是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让你变得漫无目的,麻木。不知你是否这样过,从前去购物都会列好一张清单想好自己要买什么,但现在却是想起要买什么就在购物网站上买,基本再也不会进行有目的性的购物,也变得不愿走出家门。碎片化购物让你变得懒惰。

碎片化是我们与从前的生活大相径庭,使我们变的零碎不再完整,是我们变的孤立不再愿意与人交流,是我们变得漫无目的,懒惰……我们应该做的是发扬碎片化的优点但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它的影响。在适当的时候,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去进行一次与他人面对面的交流,去进行一次有意义的阅读,进行一次有目的性的购物,不要让碎片化的生活左右了你而应是你去领导碎片化的生活。

篇3:论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构

1.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重要性

1.1促进教育公平

接受高等教育是基本的人权, 也是一种积极的权利。实施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是贫困生享受教育权利的基本要求, 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关键是机会公平, 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重点是……扶持困难群体”[2]。教育公平思想作为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 是人们对最根本的经济关系的一种直接反映。只有实行平等的教育政策, 公共资源向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倾斜, 才能创造机会平等的竞争起点。高校是一个小社会, 学生来源于各个不同的家庭环境, 家庭富裕的学生一直享用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 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着来自生活、学习及家庭、学校等多方的压力, 由于经济困难, 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打工谋生, 无法集中学习, 学习压力极大。因此, 我国采取各种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救助, 通过助困育人, 实现高等教育相对公平。

1.2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公平、公正和友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 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全体人民应该共享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成果。在高校, 贫困家庭和富裕家庭交织产生的矛盾不可避免, 并将各种社会矛盾带进相对宁静的校园。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 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 反而会影响其自身身体、心理、人格的健康发展, 甚至直接影响各自的家庭, 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 这就势必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进而影响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 只有切实做好助困工作, 尽可能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 才能有效缓和因贫困产生的矛盾, 才能提供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才能让大学生安心学习, 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保障。

1.3防止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 也是社会救助中具有特殊伦理意义的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 要“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个学生,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是我党和政府向贫困生及其家庭的庄严承诺。“教育救助”和“教育资助”是两个本质上不同的概念, 教育救助对于一个家庭的脱贫致富具有关键和根本的作用, 而“最终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或打破‘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贫富差距代际积累的唯一途径是教育”[3]。因此, 要根本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 必须强化“教育救助”的理念, 从制度正义的层面思考解决高校贫困生的问题。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与代际正义接受良好教育正是防止弱势群体贫困代际传递最重要的途径, 是实施教育救助代际正义的重要表现。

1.4彰显人文关怀

按照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 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 (1) 生理需要, 即生存; (2) 安全需要;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4) 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五个层次的需要中, 以生存为目的的生理需要被置于首要的位置, 归为第一层次———物质需求。物质贫困是贫困生问题产生的根源。温家宝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实质上体现的就是人文关怀, 因为“幸福”的重要内容是人的正常生理要求和物质生活的满足;“尊严”是指人不容侵犯的地位和身份, 核心是人的自主权利, 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自由和权利, 然而, 家庭经济贫困给他们带来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诸多问题, 使他们的幸福感降低, 尊严受损。因此, 我们必须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高校助困育人就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助困育人措施可以缩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物质需求与目前他们拥有物质条件间的差异, 使他们自信、自强, 强化幸福感与尊严。

2.助困育人工作的现状

2.1认定机制存在缺陷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各地的生活指数和消费水平存在差异, 尤其是东西部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给贫困生认定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加上诸如收入申报制度、家庭经济状况评估、统计制度不健全等众多因素, 各地对“贫困”的界定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认定标准。一般来说, 实地考察或家访会带来认定的准确性, 然而这种认定方式随之带来了认定成本的增加。还由于求助者与执行者的信息不对称, 容易出现资助标准不清、受助对象随意的情况。因此, 解决贫困生界定标准难,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贫困生界定制度, 提高济困资金的使用效率, 变得异常突出和紧迫。

2.2资助力度不大

目前, 我国对贫困学生救助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解决一部分贫困生上大学难的问题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没有从总体把握好各项政策的运用。如对国家现有“奖、助、贷、补、免”五个部分之间相互协调性不强, 对多种救助项目的统筹安排和对贫困生实际情况缺乏充分的了解, 造成教育救助力度不大。如高校大部分经济困难生来自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 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加之经济困难产生的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压力,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但有的高校在选择救助对象时往往会选择学业成绩优良的贫困生, 由于救助名额有限, 学业成绩便成了是否享有教育救助的隐性条件, 这使得教育救助变成优秀贫困生的救助。

2.3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

现行各项贫困生救助形式是以无偿或半偿为主, 渗透传统的救济思想, 在把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视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时, 还需要充分考虑到高校贫困生是未来拥有较高预期收益的人群这一基本情况。据世界银行专家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育收益率的研究表明, 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明显高于社会一般收益率,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社会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这种优势首先体现在高等教育可以为其带来较高的个人收益上。这实际上使贫困生教育救助政策的实施出现“一个收入转移的过程, 这个过程把中低收入纳税人的收入转移给了那些由于接受高等教育而在未来获得高于平均收入的人”[4], 现有教育救助的无偿资助形式可能会助长学生的搭便车行为。因此, 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如果拿包括低收入阶层在内的广大纳税人的钱作为救助, 赠予那些未来的可以预期的高收入高待遇阶层, 则显然是有失公平的。

3.关于构建助困育人资助体系的探索

3.1加强全过程助困育人

学生助困工作应该贯穿贫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阶段, 包括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生离校的全过程。一是开辟“绿色通道”使新生报到不再受阻。如南华大学 (以下简称“我校”) 就使入校新生全面详细地了解新资助政策体系的具体内容, 消除顾虑, 按时报到入学。二是做好新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认定及建档工作。我校于2007年开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建档制度, 提出“高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以及困难情况认定”, 将经济困难学生分为“一般困难”和“特殊困难”两个等级。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和完善, 目前我校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科学认定机制。三是持续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助困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就读期间, 我校注重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 做好“奖、勤、补、助、贷”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资助,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不同需求, 寻找育人契合点。四是注重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离校后的贷后管理工作。学生离校前, 学校着力加强贷款学生的信息档案建设, 将包括家庭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其他联系方式在内的贷款学生情况载入学生个人档案, 做到信息准确、详细, 保证学校与贷款毕业生联系渠道的畅通, 便于及时跟踪学生离校后的去向和还款情况, 我校对于毕业生的助困主要针对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及毕业后还款。将诚信教育贯穿学生工作的始终, 打造诚信品牌, 全面推进学生成长成才。

3.2做好全方位助困育人

高校不仅从经济上帮助贫困学生, 而且在精神上关心他们的成长, 不仅关注贫困学生的眼前困难, 更着眼于他们的长远发展。一是开展自强不息精神教育。学校要给予经济困难学生零距离的精神关怀, 关注生活细节, 加强心理健康疏导, 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树立远大人生理想, 塑造高尚人格。如我校通过组织受助学生积极参与回馈社会活动, 唤起他们的感恩心, 融化他们的冷漠心和自私心, 培养他们感恩图报、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的良好品性和与人为善、宽容豁达的胸襟气度。二是开展发展支持教育。针对目前对经济困难学生普遍采取的“授之以鱼”的助困方式的缺陷, 我校尝试“授之与渔”的方式, 着眼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如学校组织贫困学生参加“助研、助管、助教”三助活动, 积极搭建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平台, 开拓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自助渠道,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培训机会和实践机会, 提升其各种能力, 使他们不仅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而且拥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 避免出现从在校贫困转向社会贫困的窘境。三是开展诚信感恩教育。近年来, 我校成立诚信教研室, 加强宣传教育, 树立诚信典型, 弘扬古今中外诚信品行, 采取定期诚信教育与不定期诚信教育相结合引导贫困生不断提高诚信意识, 采取建立诚信档案等途径引导贫困生自觉约束行为, 真正做到明德自律、诚信笃行、励志修身。

3.3拓展全员助困育人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人员参加到助困育人的队伍中, 拓展助困育人多元化形式。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最大化地教育助困。如我校已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实施各项资助工作。我们在校外建立了多个长期的勤工助学基地, 设立长期奖学金, 每年解决1000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和学费, 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问题。二是落实学校助困育人工作, 壮大校内助困队伍。我校建立了一支工作能力强、富有责任心的专兼职教师结合的辅导员队伍, 并采取学院学生资助工作负责人制度, 通过队伍和制度上的双重保障, 将资助育人的理念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形成了“学校—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的多层次资助工作育人体系, 推动学校的育人理念深入贯彻资助政策有效落实。三是开拓社会捐赠渠道, 吸引社会爱心人士助困。捐赠主要来源于企业、企业家、校友及基金会等, 具有非交易性、非行政性等特点, 是个人或组织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方式。同时, 由于校外资源的广泛性, 需要充分利用校外渠道。对此, 我校努力开辟校外资源, 开拓社会捐赠渠道, 吸引社会爱心人士助困。如学校加强与国内外各界的联系与合作, 接受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 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 特别是品学兼优的贫困生, 让更多的贫困生获得资助, 极大地帮助全校贫困大学生。

总之, 高校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运行机制, 建立统一、公平、科学、高效、操作性强的“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资助体系, 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在逆境磨砺中成人成才。“全过程助困育人、全方位助困育人、全员助困育人”的助困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以体现教育公平、增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尊严与幸福感、彰显人文关怀和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助困工作体系。实践证明, 这一新的体系消除了过去传统的以经济资助为主的模式所带来的短板影响, 赢得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广泛积极的参与, 激发了他们的自尊、自强、自信、自立。随着学校这一新的助困体系的内涵不断深化, 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效必定愈加显著。

参考文献

[1]姜思宇, 罗大贵, 杨红, 李军.“共享型教育公平”思想及其政策框架设计[J].现代教育管理, 2011 (1) :23-27.

[2]王莉芬, 黄建美.高校助困与育人结合的资助体系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 3, VOL26 (3) :55-58.

[3]唐文红.从物质资助济困育人到励志强能育人[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7) .

篇4:试论中考作文的选材问题

近年来,我对全国中考满分作文进行了研究,发现从名著中选材对于写好考场作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标不是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量达400万字吗?课本也选入了大量的名著,优美的文字、感人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以默默持久的力量哺育着我们的精神,净化着我们的灵魂。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根植于民族的优良传统,根植于人民奋斗的时代实践,既体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因而具有坚实的基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的写作,为何不从名著的阅读积累中选取素材呢?

现在,我从2005年全国中考满分作文中挑选两篇阐述于后,供读者借鉴。

一、从古诗词中选材。诗词的语言精练、含蓄,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感情。通过具体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诗词创作的背景,诗人创作的风格,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写出细腻动人的文章。当然,这离不开对作品的解读,否则只会无病呻吟,其人物形象将会显得苍白无力。

【例文一】挺胸而立(山西一考生)

一、林逋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他是爱梅的。茅屋陋舍,香梅白鹤隐身其间的,便是他——和靖先生。世人多赞叹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情怀,但又有多少人记住这位“梅妻鹤子”的和靖先生呢?或许,这是他的成功吧。

官场勾心斗角,世俗混乱纷杂,是他所厌恶的,怎愿奴颜屈膝,为五斗米折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极目望去,只陶潜与之心自相通吧。

于是,他挺胸而立,飘然遁去。

二、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大宋的气数已尽了!即使是赤胆忠心,他也不得不如此叹息。多年的抗金救国,一次次的失败,更是让他万分凄凉。他一介书生,又怎能挽回大局?

“文丞相一片丹心,日月可鉴。您已经尽忠了,不如转投大元。我国定然不会亏待您的。”

想到白天敌将的话,他心中怒火腾腾。即使明知必死,又怎能叛国投敌!

于是,他挺胸而立,从容就义。

三、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

身处蜀地,他的心却在长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是,又怎能比得上他的仕途波折。得入翰林,本以为可以大展才华,一施抱负,却只得日日为帝王粉饰太平,这又怎是他所愿?

他是不羁的。大醉面君,让高力士脱靴,即使弃官还乡,他又怎愿再作“借问汉官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的诗呢?

于是,他挺胸而立,悠游山水,写就了半个盛唐。

挺胸是一种姿态,但更多的是精神,是气概,是我们对人生的信念!

【评析】

本文三个片段,围绕中心,有机合成。所选人物的事迹充分表现了作者观点;结构严谨,论证有力,语言流畅而有文采。本文的成功,主要得益于选材。选材的角度新颖,别具一格,所选的材料足以演绎话题的深刻含义。诗句的引用恰到好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从文学名著中选材。最好选取名著名段,或人物形象鲜明,或主题鲜明。这种方法,情节发展应在情理之中,不能无中生有,胡编乱造;人物要符合原著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文二】一缕香魂(南通一考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病榻前,黛玉在心里默念《葬花吟》,把残留着墨汁香气的诗稿扔进炉中,摇曳的火苗映着她清瘦苍白的脸庞,两行热泪滚滚而下……

黛玉走出闺房,担着花锄,单薄的身子在风中发抖,似乎要倒。咳嗽使她脸上泛起些少有的红晕。“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方净土掩风流”,无暇的花散发出幽幽香气,淌在黛玉纤细修长的指尖,随后静静地落到同样芳香着的泥土中。于是,一缕香魂在黛玉的四周弥散……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

“宝……宝玉,你……你好……”终于,黛玉停止了她原本微弱的呼吸……

是的,黛玉没有死,她只是离开了贾府,她去寻找一个充满芳香的世界,那里没有寄人篱下的痛楚,没有“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三百六十五天。在那里,充溢着人性的芳香,诗的才情,和青春的向往……

一颗星在黑暗中悄然隐去,留下了永恒的光辉;一朵花在秋风中无声凋谢,却仍然香遍了整个园子。当我再次漫步于潇湘馆,掩映的竹林间,又传来黛玉抚琴的声音……

哦,那是黛玉的香魂永恒地镌刻在所有人的心中…… (选文有删节)

【评析】作者改写《红楼梦》“黛玉葬花”的情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黛玉的倔强、自尊、美貌、才情。但在那样的社会中,黛玉纵有万般才情,最终只能化作一缕香魂。人已逝,香还在,黛玉的香魂永恒镌刻在所有人的心中。全文情景交融,景为情生,情为景动;人物刻画细致,如见其人,如闻其泣。作为满分作文,选材于名著,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还有的考生从名家身上选材,同样写得非常成功。这些习作的共同点,都是从阅读的名著积累中选材,角度新颖,见解独到,极富创意,所选材料均紧扣题目的要求。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认真阅读,提高自主阅读能力,考场上才能对命题隐含的意思有所感悟。为此,考生只有知识扩大视野,加强积累,积淀自己的人文素养,关心社会生活,做到博采厚积;同时,要认真写作,做真人,诉真情,坚持独立人格和成熟个性,考场中才能从自己的阅读记忆中选材,厚积薄发,大胆创新,写出振聋发聩的佳作。

篇5:困难伴我成长中考作文

生活的道路上,充满了种种困难,但正是有了这些困难的存在,生命才愈加坚强,能够迈上更远的人生之路 ——题记

我的人生,虽刚起步不久,但已受尽了无数“风

暴”,从刚开始的习步、学话……至现在的外语、作文、考试,都充满了艰辛。

习步时,时常摔倒,学话时,咿咿呀呀发音不准……作文主体不鲜明、内容不生动,考试成绩总不理想,永远“跟”在人家后头……这种种的“险阻”,令我苦恼不已,怎么也摆脱不掉,我总是被这一个个“险阻”用重击打入“悬崖”深处,我的心也时常低落到了“冰点”。

但,我并不会就此认输,因为我知道,在“悬崖”深处,定有一根绳索在等待着我,在“冰点”附近,定有一束火焰在照耀着我。虽然绳索并不是很结实,很有可能再次摔下来,粉身碎骨。但我并不在乎,因为我知道,在悬崖之上,定有更美的风光,它在召唤我,吸引我,使我一刻也不能停息,要想上

去,就必须有付出代价的.准备。虽然火焰并不是很大,但我相信,只要我不将它“浇”灭,它就一定能越烧越旺,将我的“冰心”融化,让我的心重新燃烧……

终于,我以练熟步行,步伐矫健、熟腻,语言吐字清晰明白,考试一跃前茅……

是困难在磨练着我,让我获取各种能力,应对世事。

困难,看似充满敌意,但实际上是最要好的朋友,它在用最残酷的方式,激发着我的潜能。

困难,是你让我的人生越来越成熟,稳重,不再莽撞,让我正确的迈向人生之路。

困难,让我从一个无能的幼婴成长为现在的少年,是它,在不停的助我成长。

困难,是你让我的意志愈来愈坚定,让我在挑战中愈战愈勇。

困难,有了你的存在,让我懂得了成功、珍惜……

篇6:关于克服困难的中考语文作文

海伦凯勒从小就因疾病失去了视觉和听觉,又因不能矫正发音,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的梦想——成为一个作家。成为作家,首先得会写字。但海伦凯勒是一个盲人啊,即使她学会了写字,写出来的字也是歪歪扭扭、乱七八糟的。这该怎么办呢?于是她自制了一个木框,在上面装配了一个滑轮,每天坚持练习写字。拥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也是一个作家必不可少的。于是海伦凯勒为了上学,决定纠正自己的发音。她把一根细绳系在铁棒上,再把铁棒叼在口中,把另一端绳头捏在手里,感受自己声音的震动,并与莎莉文老师发生的震动做对比,纠正自己的发音。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刻苦学习,海伦凯勒掌握了大量知识,也可以写得一好字,突破了重重难关,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出版了14本著作,成为了被人们所熟知的美国女作家。

海伦凯勒成为作家的阻碍便是不方便写字,没有文学知识。面对这些,她没有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一直盲目地努力学习,而是灵活思考,想出了新的办法,解决了问题。

鲁班是古代优秀的工匠,有一次鲁班和他的徒弟们接受了十五天建造一座大宫殿的任务。工程规模浩大,需要很多木材,于是他带着徒弟们上山一砍树木。当时没有锯子纯用斧头砍,一天砍不了几棵。眼看过去了六天,可他们砍倒的木头连一百根都没到。为了提高效率,鲁班想到了加班加点地干活,可人不是铁打的,高强度工作反而会让效率更低。他也想到了增添人手,可短时间内哪来那么多熟练的伐木工呢?

他十分着急,没有注意眼前的道路,一不小心,手被一株植物划破了。他停下来仔细观察,原来这植物的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他想,如果把斧头做成锥齿状,会同样锋利吗?接着,他把毛竹做成带有小锯齿的竹片,然后找小树做试验,结果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树干就划出一道深沟。但是竹片较软,不能长久使用,于是鲁班又把铁片制成了锥齿状,并把它作“锯”。因为“锯”的发明,鲁班在短时间内准备好了木料,最终宫殿得以如期完工。

这本来是一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经过鲁班灵活思考,发明了“锯”这一工具,使这件事变得无比简单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解决了问题。

篇7:中考满分作文:办法总比困难多

天空透着澄净的淡蓝色,晚霞穿过天马行空的云彩映照在我的四周,厨房里传来轻微的声响,我从书本中抬起头:对啊,办法总比困难多。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在一天天地消瘦下去,中考的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书包里,课桌上,书房里随处可见复习用的练习、笔记与书本,为了攻克我的薄弱科目——数学,我每天坚持做五道把关题,为此时常忙碌到深夜。

指针又一次指到了十二点,我还在题海中埋头苦干。橘黄色的灯光疏疏落落地投射到书页间,形成无数光影。我在这最后一道题上浪费了半个多小时,却依旧找不到突破口。“滴答滴答”,秒针的脚步声让我更加慌乱,我紧紧地咬着笔杆,不时地在演草纸上飞快地计算着,眼前的字母仿佛变得陌生起来,它们在试卷上躲躲藏藏,让我理不清头绪。困境让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把头埋在臂弯里,整个身体伏下去,盯着做了一半的题目不知道路在哪里。

手指触到温暖的感觉,我抬起头来,妈妈正把一杯茶放到我的手心里,“又遇到难题了吧?来,喝点清茶清醒清醒大脑。”妈妈对我笑了笑,“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端起茶杯,白色的杯底舒展着几片墨绿的茶叶,我喝了一大口,温热的液体温暖了我的全身。妈妈知道我不喜欢喝浓茶,所以,这杯茶里并没有太多的苦涩。

窗外是一片看不见的黑,我低头重新读题,细细地琢磨每一个给出的条件,是不是方法出了问题呢?我的脑海中掠过无数个知识点,忽然想到老师上课讲的一道例题,灵感不期而至。“哦——”我轻呼一声,“果然有简便方法!”思绪泉涌,笔走如飞,我不停地计算着,这道题,终于迎刃而解了。

窗外的景致在黑暗中反而清晰,我透过玻璃看到了点点星光,那就像我的信心与意志吧,在困境中引领我前进。

人生是一段永不止歇的旅途,如飓风起于青萍之末,需要经历千百种困难,并为之努力,才能泅渡成功这条河流,蜿蜒成生命的高度。信心是这条路上必备的行囊,它让我不懈地努力与追求,坚信黑暗的前方就是光明。

抬起头,我想:是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解读】

这篇文章以题目“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头自我的心理暗示,中间妈妈的话语鼓励,结尾战胜困难后的感悟和收获。开头“对啊,办法总比困难多。”引起下文,结尾“是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文章选材紧扣学习生活,记叙“攻克我的薄弱科目——数学”中遇到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详细具体。心理描写如“秒针的脚步声让我更加慌乱,我紧紧地咬着笔杆”,真切细腻;景物描写如“窗外是一片看不见的黑,我低头重新读题”“窗外的景致在黑暗中反而清晰”,烘托着“我”心绪发展变化。

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如,“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在一天天地消瘦下去”,一“瘦”字,让人浮想联翩,玩味不已。

篇8:论翻译之困难

【关键词】翻译困难;文化;语言;认识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认为,各种语言结构上的差异使翻译原则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某种语言独有的境界本身,即语言的精髓总是要失掉的。法国穆南认为,翻译是可能的,但是可以性是相对的,可译性的限度(不可译性)也是相对的,这就是翻译的辩证法,这是因为翻译活动势必受到整个人类知识水平与世界认识水平等诸方面的限制。张柏然认为,不可译性是相对的,可译性是绝对的,一种语言能表达出来的东西,必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适当的表达方式。一时难以找到准确的表达,将来也会有人找到,不要轻易下“不可译”的结论。由此可见,译界关于可译与不可译之争可谓是由来已久。而我个人认为,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译的,只是存在着难度的问题,不应该把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当成一对截然对立毫不相关的独立体。这一点,正如约翰?卡特福德所言,“事实上,可译性表现为一个渐变体而不是界限分明的二分体。原语的文本或单位或多或少是可译的,而不是绝对的可译或绝对不可译的。”因此,我在下文将从文化,语言,认知这三方面因素来探讨翻译的困难究竟何在的问题。

1.文化因素

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所以说语言翻译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传播和交流文化。英国译学理论家苏珊·巴斯内特曾把语言比喻为文化有机体中的心脏。她说:“如同在做心脏手术时人们不能忽略心脏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一样,我们在翻译时也不能冒险将翻译的语言内容和文化分开来处理。”因此,翻译这项工作决不仅仅是语符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翻译涉及到的不单出是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卡特福德认为文化不可译,而这种文化不可译的原因是“与源语文本功能相关的语境特征在异语文化中不存在。”我认为,文化并不是绝对不可译的,只是在有些层面,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说诗文化,酒文化,宗教文化等等,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在西方文化中是很难找到与之相应的文化现象,因此就很难用西方语言准确地传达源语文化了。例如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是二十八回时,有一部分是描写配药方的,文中分别提到人参养荣丸,八珍益母丸,六味地黄丸等药材名。查阅有关资料可知,这些药材都是我们中药材特有的,究竟要怎样翻译才能让目的语读者明了呢。我们先来看杨译本与霍译本的处理:

人参养荣丸

杨 ginseng tonic pills

霍 ginseng tonic pills

关于上述中药材名的翻译,对于任何一个译者来说都很难。两位译者虽然都做了处理,但是这些中药材毕竟在西方是不存在的,所以问题就是译入语读者真的能理解这些事物吗?这就是典型的文化影响下带来的翻译的困难。但尽管存在着困难,我认为我们不能就此否认它的可译性。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翻译到异语文化中对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即使目的语读者不能完全明白这样的中草药有着怎样的来龙去脉,但他们至少知道这是种中草药,而且从霍译本中可以大致知道这样的中药是有何用途的。所以,文化的不可译是相对的,只是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度极大。

2.语言因素

许钧在《翻译论》中提到,语言越相近,翻译的可能性越大,特别是属于一个文化圈的语言之间,障碍相对来说少得多。而落实到英汉两种语言上,无论是音节还是音位还是单字,都不存在任何相似的地方,因此,翻译上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就词形层次而言,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而英文属拼音文字。就语音层次而论,汉语基本上是单音节,一个字,一个韵,有韵调,而英语中单音节的词数量少,更多的是双音节和多音节词,它不像汉语有四个声调,而只有轻重声调,因此造成的语音效果相对汉语来说,不那么规则和响亮。而在语法层面,词法和句法上的差别也很大。辜正坤在《从中西语言比较看中西文化与翻译》中写道,在词法方面,汉语言文字没有印欧语系那种前缀,后缀,时态,语态,性,数,格,这样造成它定位功能相对灵活,外部形式不变,他的表义功能随位置变化灵活发生变化。印欧语系定位功能很机械,有相对的固定性,他的功能附着在词汇上,好处是表意比较稳定,限制性强,但是过于死板。在句法方面,汉语句子呈竹状,集字成句,积句成章。英语句子成树状,有一个主干在其中。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很多,有时拿物作主语,这是汉语中不常见的。

语言因素往往不像文化因素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最典型的反应就是我们在做翻译时总容易带上翻译腔,比如在做英译汉时说的译过来的汉语不够地道。或者是做汉译英时,用的英语总让人感觉蹩脚,表达不地道。.不妨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If you dont compare, youre in the dark, but the moment you do, you get a shock.

译本一:如果不比,你就不知道,一旦比了,你就会吓一跳。

译本二: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这两个译本,很明显译本二优于译本一。译本一虽然很忠实与原文本,但忽略了语言差异这一因素。英语是形合的,而汉语是意合的,我们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否则翻译过来的文本很容易就带上了翻译腔。而有些译者还会觉得自己本着忠实于原作者的态度,而且也花了很多功夫,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忽略了语言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3.认知因素

我们都知道,中西方在认知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傅雷在《致罗新章论翻译书》中做过很准确的概括,他说:“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有基本分歧。我们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这种认知上的巨大差异对各自的语言表达产生了深远影响,自然也给英汉翻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比如汉民族的整体性,概括性思维与英语民族的个体性,独特性思维导致了各自用词的不同,比如同一个动作“说”,英语的描述和分类更细致,准确,变化多,可以用speak, say,tell, utter,explain,confide.在翻译时,究竟这一个“说”要翻译成哪个词,就要联系语境来进行选择。杨宪益先生在翻译《红楼梦》时,这一点就注意的很好。他在翻译“说”或者“笑”之类的词时,总是很注意区分地选择不同程度的词来进行表达。

篇9:论困难中考作文

【作文题目】

19.题目:办法总比困难多()--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65分,含书写分5分)

要求:(1)请以“办法总比困难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优秀作文】

办法总比困难多

天空透着澄净的淡蓝色,晚霞穿过天马行空的云彩映照在我的四周,厨房里传来轻微的声响,我从书本中抬起头:对啊,办法总比困难多。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在一天天地消瘦下去,中考的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书包里,课桌上,书房里随处可见复习用的练习、笔记与书本,为了攻克我的薄弱科目——数学,我每天坚持做五道把关题,为此时常忙碌到深夜。

指针又一次指到了十二点,我还在题海中埋头苦干。橘黄色的灯光疏疏落落地投射到书页间,形成无数光影。我在这最后一道题上浪费了半个多小时,却依旧找不到突破口。“滴答滴答”,秒针的脚步声让我更加慌乱,我紧紧地咬着笔杆,不时地在演草纸上飞快地计算着,眼前的字母仿佛变得陌生起来,它们在试卷上躲躲藏藏,让我理不清头绪。困境让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把头埋在臂弯里,整个身体伏下去,盯着做了一半的题目不知道路在哪里。

手指触到温暖的感觉,我抬起头来,妈妈正把一杯茶放到我的手心里,“又遇到难题了吧?来,喝点清茶清醒清醒大脑。”妈妈对我笑了笑,“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端起茶杯,白色的杯底舒展着几片墨绿的茶叶,我喝了一大口,温热的液体温暖了我的全身。妈妈知道我不喜欢喝浓茶,所以,这杯茶里并没有太多的苦涩。

窗外是一片看不见的黑,我低头重新读题,细细地琢磨每一个给出的条件,是不是方法出了问题呢?我的脑海中掠过无数个知识点,忽然想到老师上课讲的一道例题,灵感不期而至。“哦——”我轻呼一声,“果然有简便方法!”思绪泉涌,笔走如飞,我不停地计算着,这道题,终于迎刃而解了。

窗外的景致在黑暗中反而清晰,我透过玻璃看到了点点星光,那就像我的信心与意志吧,在困境中引领我前进。

人生是一段永不止歇的旅途,如飓风起于青萍之末,需要经历千百种困难,并为之努力,才能泅渡成功这条河流,蜿蜒成生命的高度。信心是这条路上必备的行囊,它让我不懈地努力与追求,坚信黑暗的前方就是光明。

抬起头,我想:是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点评

这篇文章以题目“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头自我的心理暗示,中间妈妈的话语鼓励,结尾战胜困难后的感悟和收获。开头“对啊,办法总比困难多。”引起下文,结尾“是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文章选材紧扣学习生活,记叙“攻克我的薄弱科目——数学”中遇到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详细具体。心理描写如“秒针的脚步声让我更加慌乱,我紧紧地咬着笔杆”,真切细腻;景物描写如“窗外是一片看不见的黑,我低头重新读题”“窗外的景致在黑暗中反而清晰”,烘托着“我”心绪发展变化。

篇10:论困难中考作文

【作文题目】

要求:(1)请以“办法总比困难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范文】

办法总比困难多

每个人都是会经历或大或小的一些困难,但是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现在骑独轮车已经会几个小花样了:单脚摇车、过桩、倒骑等,可是这些成果是用许多的汗水换来的,而且还经历了许多的困难。

首先,我必须扶着双杆才可以上车,而且还必须得小心翼翼的,双手用力抓紧铁杆,一不留神儿,就会摔个“狗吃屎”。我只能重新上车,“咚”,不料又摔了一跤。经历了记不清多少次的摔跤,慢慢的,我终于坐得稳了,开始练习摇车了,摇啊摇,我左脚在下,右脚在上,手扶双杆,一会摇摆到前,一会摇摆着到了后面。突然,我的左脚“脱轨”了,“啊!”我尖叫一声,摔了下去,我拍拍裤子上的尘土,继续摇车。可是,这“摔跤”还是老来烦我,摇几下车,就会摔一跤,有没有办法不摔跤呢?

何老师告诉我:“如果你感觉快要摔跤了,不要管车,自己下来就是了,这样,人就不会摔疼。”我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但担心车子摔坏,我快要摔跤时,就跳下来,同时也用右手抓住车。

以后,我摔跤的次数越来越少,技术也越来越好。

其实,困难也容易对付,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解决困难的决心。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南京中考满分作文范文:想想别人

2.2015青岛中考满分作文:身边风景也动人

3.上海中考满分作文赏析: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4.20黑龙江哈尔滨中考满分作文赏析:不成曲调也是歌

5.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你是我的太阳

6.2015年安徽省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7.2015广州中考满分作文范文:广州风格之广州美食

8.2015重庆中考满分作文:我们携手走进青春

9.2015莆田中考满分作文范文:我终于说了公道话

篇11:中考决心书,战胜困难,超越自我

九年时光匆匆,中考会战在即。转眼我们已迈入人生的十字路口,应对中考,我们自信,因为我们正在努力!

古人曾说:“不经一番寒刺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为了中考,我们愿意忍受“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寂寞;为了中考,我们愿意品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辛。握着沉甸甸的中考接力棒,虽然深知前进路上的坎坷,但我们义无反顾。

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脚踏实地,凌云舍我其谁!

中考决心书

中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最后冲刺的时刻已到,以往的胜利或失败,汗水和泪水都已远去,从此刻开始,我们将开始一段新的寻梦之旅。

战斗中最艰难的是最后几分钟,成败与否就看是否能坚持到底。当然,困难和不顺在所难免,如果总是沮丧,我们的学习生活只能是荒芜的沙漠,不如拿出十二分的勇气和二十四分的毅力去战胜困难,超越自我。

或许,理想与现实相距太遥远,无法把自己放飞;或许,初中生活平淡的轮回交替,早已把斗志磨碎。然而,这一切都会改变,百日之后的中考是一次空前的考验,“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会以最残酷的方式展现。即使有一千个理由去选取逃避,也要有一千零一个理由学会坚强,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期望,也要为之鼓起勇气,不懈努力。

俗语说得好:世界是由自信创造出来的。吕尚在81岁时才遇到了周文王,可他仍然坚信自己是定国安邦的良才,因为他信心,因为他从未放弃过追求——他最终辅佐武王开创了周朝8XX年的基业。自信的人,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暂时落后的同学请别灰心,依靠必胜的信心,此刻迎头赶上还来得及。同时,暂时领先的同学也不能沾沾自喜,要牢记:胜利在望并不等于胜利在握,因为一时的放松就有可能失去唾手可得的胜利,将来会后悔莫及。扔掉过去颓丧的日记,昨日的回忆只会留下完美;点亮此刻期望的火把,这天的道路会更加光明;插上未来飞翔的翅膀,明天的朝阳将更早升起。

这天,应对三年来和我们风雨同舟的老师,应对十几年来为哺养我们含辛茹苦的家长,我们许下了这样的铮铮誓言:

勤学苦练,迎难而上,是我们不悔的初衷;

戒骄戒躁,稳扎稳打,是我们恪守的信条;

书山顶峰,学海彼岸,是我们金色的航向!

中考决心书

中考决心书

再过30天,我们就要踏进神圣而庄严的中考战场,理解人生的第一场挑战。在这决定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我们飞扬7班全体同学决心如下:

九年磨剑,六月试锋。30天虽短,但我们会用我们的拼搏,让中考成为我们青春的第一张名片!我们不沉溺于过去而致力于此刻。是虎,就要腾越丛林;是马,就要驰骋沙场;是鹰,就要一飞冲天!我们要用永不言败的斗志,飞扬青春激起欢腾的浪花;我们要用全力以赴的干劲,绽放生命蓬勃火热的光彩;我们要用破釜沉舟的勇气,化理想为现实;我们要用同舟共济的精神,创之后居上的奇迹!山到极点我为峰。不负父母深情,不负恩师厚望,不负九年寒窗,不负青春理想!最后30天,让我们揭竿为旗,奋力拼搏,携手并肩,六月凯旋!

中考决心书

中考决心书

九(6)班

回忆起刚入学时的情景,我们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孩子,对中学生活充满期盼与幻想。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转眼间也要告别初中的生活,开始在更大的地方施展才能,

所以,我们迎来了中考,迎来了体验初中三年努力成果的时候,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迎来了另一个学习生涯的开端。

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此刻,我们务必要为我们以后的命运而努力拼搏,拼搏不是沙场中的兵戈铁马的争斗,而是忍耐孤独与寂寞,刻苦学习,勤奋钻研。

不要忘记这样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两者虽不可能绝对成正比,但是天才出于勤奋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为了中考,我们坚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志,用“不抛弃,不放弃”来鼓励自己。我们有战无不胜的决心与勇气,有“头悬梁,锥刺股”的顽强毅力。我们是小树,但知识的浇灌让我们生出绿荫。

为了理想,为了我们的目标,让我们为人生拼一次吧!每一天的朝阳都代表前一天的过去,我们要加快努力的步伐,妥善安排好每一天,精心准备,专心投入到每一次学习中去。耐心刻苦,绝不偷懒,开动脑筋,释放智慧,恒心坚持,永不言弃。虽然过程艰辛,可胜利的果实会很甜蜜,我们今日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日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不负父母的期盼,不负老师的厚望,不负青春的理想。我们不想要给自己的青春留下太多遗憾,所以我们要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用汗水浇铸理想,用成功之后的喜悦为青春谱上无悔的曲。

这天,应对三年来和我们风雨同舟的老师,应对十几年来为哺养我们含辛茹苦的家长,我们许下了这样的铮铮誓言:

百日冲刺,一切从零开始!我们定会无所畏惧,挑战极限!

百日冲刺,一切精益求精!我们定会大胆心细,斗志昂扬!

百日冲刺,誓与时间赛跑!我们定会惜时如金,发奋图强!

百日冲刺,六月翱翔,我奋斗,我自信,我成功,我辉煌!

届九(6)班

中考决心书

面临中考这一人生重大挑战,我们初三(9)班全体同学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在这最后冲刺之际,我们向各位家长、领导、老师郑重承诺:

一、精心准备,决不浮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于人生来说,中考仅有一次,怎能打无把握之仗又怎能浮躁轻狂时日苦短,务须未雨绸缪;大战在即,更应秣马厉兵。

二、诚心惜时,决不虚度。“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一分一秒,关乎前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当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励精图治,奋力拼搏。“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

三、专心投入,决不分神。“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痴”就是心无旁骛,“痴”就是全神贯注。为了父母的厚望,为了自己的梦想,我们务必一心一意抓学习,聚精会神谋成绩。

四、细心钻研,决不马虎。“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细节决定成败,马虎贻误终身。平时学习只有细针密缕,考试答题才能天衣无缝。

五、恒心坚持,决不言弃。“胜不骄,败不馁。”战场上不能当逃兵,考场上也决不能做孬种。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期望,我们也须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六、耐心刻苦,决不偷懒。“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苦尽必定甜来,天道自会酬勤。只有在考前挥洒辛勤的汗水,才不会在考后落下痛悔的泪水。我们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七、灵心智取,决不犯傻。谚云:“有勇敢而没有机智,就像一支没有准星的枪。”更何况考试就是与智者的对话,因此我们应开动脑筋,释放智慧;只须智取,不可强攻。墨守成规,终无所成;机智灵活,方成正果。

同学们,我们已磨“剑”九载,还当练就七“心”。惟其如此,沙场点兵,才能亮剑出鞘,缚住冥顽苍龙;中考之时,才会如有神助,挽住幸运之手;未来之路,才会紫气东来,叩开成功之门。

上一篇:端本中学校园足球活动年度计划下一篇:《辞退员工管理与辞退面谈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