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工作政策

2024-04-26

行政工作政策(精选6篇)

篇1:行政工作政策

坚持依法行政 做好税收政策法规工作

一、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依法行政是税收工作的生命线,是税收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推动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针对一些单位和人员中存在的依法行政意识缺失、观念淡漠、执法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要坚持依法行政。一是要认真落实组织收入原则。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形势严峻、税收收入呈现低速增长态势、有的地方收入吃紧的情形下,尤其要坚持此项原则不放松、不动摇,及时发现和处理应退不退、应抵不抵等虚增收入问题,坚决防止占压、挪用、混库、转引税款等违法违纪行为。二是要规范税收执法行为。认真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切实用法治理念统领各项税收工作。

二、继续落实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范税务行政裁量权

针对个别单位擅自不按裁量基准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对税务行政违法行为不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甚至滥用行政处罚权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各级应继续认真落实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要坚持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倡导以人为本、首违不罚理念,遵循合法、合理、公正、公开和程序正当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程序、权限、金额等对税务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基层局行使行政裁量权涉及重大或者复杂裁量事项的,应当将该事项的处理结果报市局审查备案。全系统应在落实好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基础上,逐步探讨加强对税款征收、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其他重要税务行政裁量权的规范,平衡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法律规范的局限性,提高行政效率,实现个案公平。

三、深入推进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科学高效的审批制度

当前,税务行政审批中还存在自设门槛、自行多要求申请人报送资料、申请事项流转环节及签字较多、网上申请办理功能较弱等问题。一是坚持审批项目法定。除法定项目外,各级不得无法定依据设定或变相设定审批项目。二是减少报送资料。除申请事项必须的表格文书和按规定必须存档的资料外,凡国税机关前期已留存或者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可以检索的信息,不能要求申请人重复报送资料。三是优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和签字,压缩审批时限,公开透明、便民高效。四是积极推行网上审批。拓展网上办税功能,创造条件方便申请人。

四、开展税法援助,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纳税人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税法援助在协调纠纷、化解矛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还存在纳税人认知度有待提高、宣传力度有待加大、协调争议能力有待增强等问题。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各级要坚持公平正义,继续做好税法援助工作。要倡导人文关怀,以诚相待,积极协调涉税争议和进行税收政策讲解。要依法审查,公正裁决,妥善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征纳关系和谐,促进社会稳定。

篇2:行政工作政策

按照局办公室的安排和在其它科室的配合下,行政审批与政策法规科对2014年上半年工作作如下小结:

1、进行了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清理工作:我局行政许可共7项,行政处罚共224项,行政强制共5项,行政监督检查共10项,其它权力事项2项,共计248项,已经交市政府法制办公室。

2、按荆州局要求上报了全局干部职工办理执法人员的全部信息,估计很快就可以办下来,在没有办下来之前另外给全部职工办理了工作证,并在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进行了备案,与执法证具有同等执法效力。

3、对基层12个所进行了两次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使基层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办案程序有了很大的提高。

4、下发了《石首市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试行)和案件的审核、管理、讨论、合议等相关制度的通知文件,要求相关业务科室(所)按文件要求进行落实。

5、印制了食品药品相关法律法规224项共计20本,发到了相关业务科室(所),方便了业务科室(所)的执法;印制了各类执法文书和申请表共万本,方便了业务科室(所)的工作。

6、共受理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63项,其中药品、医疗器械变更许可4件,餐饮服务许可14件,食品流通许可45件,共办结34件。

7、完成了局领导交待的其它中心工作,如绩效考核等。另外对下半年工作进行安排:

1、继续严格按照下发的《石首市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试行)和案件的审核、管理、讨论、合议等相关制度的通知来落实行政审批与政策法规科的工作,完成行政审批的受理、对现场勘验进行抽查、发证工作;完成案件的审核、管理、归档工作。

2、下半年还有64家零售药店要进行换证,马上7月份要通知企业开始整理资料。

篇3:论行政执法政策对行政法治的充实

关键词:行政执法政策,行政法治,充实

一、行政执法政策对依法行政观念的充实

行政法治要想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就必须跳出形式规则主义的范畴, 改善公共行政环境, 科学地处理社会公共治理问题。依法行政主要依据整体的法律规范, 除此之外, 还可以参照一些具有法治精神的执法政策。建立行政法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 运用法律规范为行政权力设置边界, 但边界的限制并不意味着降低了行政权力的能动性, 在界限范围内, 其行政主体在处理各项事务的过程中仍应保持原有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地回应社会治理问题, 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对法律规范中的规则进行补充完善。这些举动都表明了政府的积极支持态度, 努力实现行政方式、规则与法律制度相结合, 坚持法治主义, 坚持以执行的法律的态度去处理行政工作, 并对依法行政的内涵不断深化和进一步扩展。

二、行政执法政策对行政法渊源理论的充实

法治行政的来源主要是行政执法政策, 它不但丰富了行政法的渊源理论, 还促进了行政法体系的形成。长时间以来, 学术界主要依据“司法中心”对行政法渊源进行判定, 即坚持把行政诉讼的法律依据作为核心, 采用行政法以及行政法学的发展思维, 对其进行详细的归纳。从以往的惯例来看, 公学法的基本视角都是通过法院以及法官的思考对已经发生的纠纷进行判决, 这样法律就被赋予了新的特点, 但是实行行政法并不能仅仅依靠法院, 越来越多的社会新问题已经超出了法院的判断范围和判断标准, 因此, 加强行政工作的推进, 丰富多样化的行政手段成为了行政法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于是, 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提出建立行政法的新模式成为了目前行政法学研究的重点。从这个层面对行政法渊源进行解释, 应该包涵与当事人和法院有关的具有约束力的行政法律规范, 行政执法政策是对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规范要求, 对处理行政问题和有关人员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因此也被归类于行政法的渊源当中。近几年来, 很多学者对行政政策作了深入研究, 主要以法治以外的规则形式为主, 并主张实行“公域软法”, 这种研究模式需要一定的行政环境和真实的行政过程, 在研究此问题的过程中, 包括对行政执法政策之内法治现象的研究, 另外, 在行政法学的研究中, 逐渐完成了由行政救济到行政过程的转移。

三、行政执法政策对裁量基准理论的充实

“裁量基准”作为行政法中的重要命题, 自出现之后, 对其的研究都是通过两个角度进行, 其一是关于它在行政裁量权中的地位以及对其的影响程度, 其二则是关于它对行政权力的不利研究, 导致行政权力僵化问题。因此, 格次化的裁量基准有助于加强行政裁量的严谨性, 体现了法律形式的一致性,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执法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 在行使行政裁量权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强化行政内部监督机制。但在对其细致化的过程中可能会付出一些代价, 有可能降低行政效率和行政的能动性, 在数量换算中甚至还会导致原本的行政目标偏离。在对裁量基准细致化时, 要结合其中的具体质疑和发挥的效应, 若执法方式和执法力度均没有超出预先设置的基准时, 就不必要行使行政裁量权, 这样预设权可以交给理发主体, 对其处理也更便捷, 更加接近法制化要求。“情节”是确定和追究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 尤其是在行政处罚中更是重要的处理标准, 但“情节”的具体处理比较复杂, 需要对事件的整体过程进行细致化的裁量, 按照基准在处理每一个独立单位时必须进行合理性认可, 即对社会生活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整合, 预先制定一些通用的裁量标准。因此, 在处理此问题时, 笔者认为, 行政执法政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裁量基准, 它的优质功能正好能够与过分细致化的裁量基准互补, 使裁量基准成为高能动性的规范化标准, 实现了裁量权力规则的整合。第一, 执法政策符合裁量基准的基本形式和内涵要求。执法政策在创立之始, 由行政机关内部根据原有的政策形式进行规划, 并在执行过程中发挥相对于人的效力。第二, 执法政策与裁量基准的细致化在实践过程中, 都必须以满足立法的需要为标准。前者在设定目标之前, 需要对社会治理中的现实矛盾进行综合评估, 而后者则属于不受干扰的个案正义, 在每一项执法行为中都需要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骁, 李清伟.行政法视野中的公共利益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3:62-64.

[2]杨建顺.行政法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1, 01:102-109.

[3]郝炜.行政法学视野中的行政公共性[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7, 02:28-31.

[4]戴建华.作为过程的行政决策——在一种新研究范式下的考察[J].政法论坛, 2012, 01:167-174.

篇4:政策与行政管理行政环境

——题记

国家政策对于每一个地方而言都是一样的,只是执行的力度不一。创业者需要衡量的是你所中意地方的不同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融资政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外贸等政策。

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效率,创业者也应该把行政管理环境作为重要的创业考察因素。

案例1:企业离不开政策扶持的大环境

案例说明

温州科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是中国温州第一家留学生企业,公司主要致力于通信网络测试系统的研发和销售。目前,科赛技术已通过“双软认证”,主要产品 “Connsis-DTS xDSL自动测试系统” 已获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立项。

案例分析

2001年9月13日,4位年轻创业者在温州向位于开发区内的温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介绍他们的“X—DSL自动测试系统”项目。当天下午,他们就在工商部门办理了公司名称预登记手续,成为创业园首家入驻的留学生创业企业。

科赛公司的成长得到了温州市、开发区、创业园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除了给予200平方米的免费创业用房外,创业园孵化器专项资金无偿资助科赛公司50万元,用于“X-DSL自动测试系统”项目的后期研发。

案例启示

政策法规环境,主要是指与创业者创业及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规定与制度安排,包括对创业者及其企业的优惠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法规制度两个方面。政府的创业政策是指激励创业的政策,包括对创业活动和成长企业的规定、就业的规定、环境和安全的规定、企业组织形式的规定、税收的规定等。各地政府所支持的行业都会根据地方情况有所侧重,或者会对某些行业实施优惠政策。

政府的支持因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水平、税收和租金的水平、创业扶持措施限制大企业的垄断,以及对行业准入、市场准入的管理等。

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海市政府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简称“十八条”)、《促进小企业发展的决定》、《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规定》等。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类优惠政策,以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创业事业的发展。

为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出台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规定进一步放宽了对民营经济实体经营范围的限制:申办私营企业,股东为自然人的,不再要求提交暂住证,申办个体工商户,不再因户籍原因核发临时营业执照,一律核发正式营业执照;允许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分期缴付;进一步放宽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名称登记......

案例2:行政管理环境包含着效率与公平

案例说明

天津市普辰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是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高科技民营企业。自1988年成立以来,公司承接了一系列大、中型自动化成套项目的设计、制造、维修、服务工作,已成为自动化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并逐渐在计算机、电子、机械、销售等领域中展露拳脚。

案例分析

张敬民刚开始创业时,公司入孵在天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毕业后在高新区政策区的科研基地购买了几千平方米厂房,开始进入了发展轨道。1998年又在华苑产业区购地建厂,结束了普辰公司四处漂泊的历史,步入了稳步快速发展阶段。

民营企业的成长比较艰难,受环境左右的因素似乎更大一些,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对民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天津高新区经过多年艰苦创业所营造出的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政府机构的高效率办事方式,使企业可以一心一意地做自己的业务。张敬民认为创业的外在行政管理环境不仅包括政府机关的廉洁高效,也蕴含着行政管理之下的公平与公正,这些也是必须深入考察分析的环节。

案例启示

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效率,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为创业企业减轻负担,还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有益的政策指导。创业者在选择创业的过程中都应把行政管理环境作为重要的创业考察因素。

篇5:行政法与二孩政策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且宪法第四十九条同时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计划生育政策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随后,我国行政机关依照宪法规定开展实施计划生育工作。1991年,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明确贯彻现行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200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正式实施,其第五条规定:国务院领导全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对该工作行政主体作明确规定。

自1980年9月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以来,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且其相关法律不断完善。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在计生政策贯彻执行中发挥重要且直接作用。自91年起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陆续颁布相关决定及计生条例。2013年,隶属于国务院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式挂牌。

政府作为行政主体,在贯彻执行计生政策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主要产生行政管理关系。地方政府依据地方人大所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履行其社会职能。政府采取多种行政方式贯彻执行计生政策。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和社会作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具体的行政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是享受国家相应的独生子女奖励政策的一个重要凭据,也是行政奖励在计生事业的一项具体表现。同时,政府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超生政策也有相应规定。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四十一条,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2014年,无锡市滨湖区计生局向张艺谋、陈婷夫妇发送《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依法对其征收计划外生育费及社会抚养费748万余元。这是近年来政府部门处理超生问题的重要事件之一,也引发了一定规模的社会争论。

除此之外,政府也采取行政奖励和行政指导的方式积极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以北京市为例,2003年7月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北京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条例》第四章明确规定奖励与社会保障。同时,《条例》第二章人口规划与管理第十二条也要求民政部门应当配合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在婚姻登记工作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计划生育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等工作。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主要依靠政策和地方条例调整,法制建设相对不完善,部分地区计划生育工作过多依靠地方政府的行政强制手段现象存在。2012年6月,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非法拘禁已怀孕7个月的孕妇冯建梅,并在未通知家人的情况下将其杜仲胎儿强制引产。二胎以上生育指标审批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之一,但因冯建梅不符再生育条件未获得二孩生育指标,加之镇坪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处理方式僵硬,最终酿成悲剧。行政审批是行政机关(有行政审批的其他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过依法审查,采取发放证照的方式,准予其从事待定活动,认可以资格性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行政审批是为实现行政管理目的服务,是一项权力,更是一种职责和义务,但同时行政审批也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镇坪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出于行政管理的目的为完成考核指标而进行强制引产,违反严禁大月份引产的计划生育的纪律,也漠视了生命权。该恶性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对部分地方政府僵硬行政执法甚至对人民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害的现象的思考,另一方面也对政府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适应法制社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社会形势下,二胎以上生育指标审批办理程序更加简化。2012年底,国家人口计生委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简化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程序。未来行政审批会向更便民,更利民的方向发展。

计划生育政策这一基本国策自制定以来,对中国人口,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该政策在执行层面上确有不足之处,如冯建梅强行被引产事件的发生显示出部分地方政府行政执法过于简单粗暴。并且从后续影响角度看,其直接导致了失独这一社会现象的发生,计生政策对许多独生子女伤亡家庭尤其是父母双方因年龄问题不可再生育的家庭造成不可逆转的精神伤害和经济困难问题,并形成了新的社会弱势群体。但从社会宏观经济和人口发展问题来看,其有效控制人口过快生长,缓解人口对资源的压力,促进当代国民经济发展。

伴随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出生率降低等问题,近年来生育政策开始有所调整。2011年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社会形势下,二胎以上生育指标审批办理程序更加简化。2012年底,国家人口计生委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简化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程序。12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并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意味着“全面二孩”新政或最快于年底前启动实施。

篇6:行政工作政策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功能

公共政策是世界上范畴较广的一个定义,是根据公共管理研究衍生出来的一种公共性质的政策。所以说公共政策是对于一般决策和一般决定而言的形式特殊的政策种类,虽然区别于一般决策或决定,但也具备相应程度的一般特征。总的来说,公共政策是包含了公共问题、公共目标以及公共利益的意志表现,代表了公共权力的发挥和行使,具有能够分配价值的权威,其表现思想也是双重的,即存在积极意义也存在消极意义。公共政策的功能主要包括了:管制功能,针对政策的具体内容进行解决,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性和强制性,其表现形式为政策中的具体条文;引导功能,通过具体规定对公众群体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发挥了促进社会和谐、帮助人们规范正确行为、具有积极性功能的作用;调控功能,是对政策进行具体治理的手段之一,是公共权力机构的利用工具,在公共事务中扮演调节和控制的角色;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将共有价值和公共利益均衡的分配到政府和群众之中,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最广泛要求,也是站在社会多数人的立场上出发和考虑的[1]。

二、行政法下突出公民参与在政策制定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实现公共政策制定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加强公民参与进行公共政策的制定,能够有效提升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下面针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作用进行探讨:(一)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途径我党在十六大中提出了现代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发扬民主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并且我国最新行政法出台后,更加体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运行思想,不仅要强化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程度,更要突出人文主义精神,那么,提升公民的参与度是实现公共政策制定走上民主道路的有效途径之一。(二)公民参与能够提升公共政策制定的质量所谓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要想提升公共政策的制定质量,首先就要提升民主化程度,而民主化程度的就要依赖于全民参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能够体现最根本利益的需求,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策的失误,更能够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制定合理科学的政策,进而提升了政策制定的质量。(三)公民参与是保障了公共性质的要求公共政策的表征是实现全民参与化的制定状态。因此,在对于公共性质的要求下,实现不同利益主体呼声的体现,不仅符合多元化、多层次、理性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要求,更对我国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精神深度扩大。因此,总的来说,公民参与深深保障了公共性质的根本要求。

三、行政法下公共政策制定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合法性原则起着全局统领的作用,时刻提醒公共政策的制定要合理、合法,绝对不能与行政法相悖、相抵触。在合法性原则的要求下,对公共政策制定主体、事务内容、地域情况以及范围和时间都要进行一一排查和审核。遵循合法性原则,能够使公共政策的制定依法逐步进行,更有助于行政主体能够全面实行监督职能。(二)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价值取向,又被叫做适当性原则。顾名思义,合理性原则是要求公共行政机关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要遵循我国实际国情以及市场发展规律,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突出平等、互助、和平和信赖的中心思想。在合理性原则的指导下,公共政策制定要体现适度性和保护性,从人民群众的均衡利益入手,实现有效分配,体现人民主体的价值。(三)民主化原则从自然层面来说,民主化原则贯穿了公共政策制定的始终。民主化原则追求人民价值的最高体现,力求实现正义和公平,并且公共政策制定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保证公众群体能够有效得到适当的权力。

四、结论

上一篇:最尊敬的人作文500字下一篇: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合同管理 201203工程管理专业专升本 2013年上半年第1阶段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