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城小学2012年学校工作总结

2024-04-30

黑城小学2012年学校工作总结(通用5篇)

篇1:黑城小学2012年学校工作总结

黑城明德小学简介

黑城明德小学创建于1974年,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该小学隶属于临城县黑城校区,学校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38.7平方米,现有19个教学班,在校生1011人,辐射黑城乡15个行政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学生巩固率、毕业率达100%。

学校现有教职工47人,专职教师43名,其中本科学历26名,专科学历17名,占教师总数的91.49%;普通话水平一级乙等8人,二级甲等教师39人,普通话达标率100%;教师年龄30岁以下20人,31~40岁24人,41~50岁2人,50岁以上1人;小学高级教师13人,小学一级教师19人,小学二级教师15人;学校有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县级名师4名。

近年来,学校有了长足发展,新建了黑城明德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同时还兴建了高标准的微机室、实验室、仪器室、少队科技活动室、语音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学校还积极实现了校校通远程教育工程,焕然一新的图书馆顺利通过“省一级图书馆”验收。

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12年征取项目建设资金83.73万元建设面积达855.7平方米的高标准黑城明德小学科技楼,将专用教室全部搬迁。投资37.17万元购置电子白板19部,确保实现班班通;投资18.48万元对微机室重新装备微机42台,投资17.5万元硬化操场及院落,投资11万元对取暖管道进行全面维修改造,投资58750元更换学生课桌椅470套,投资1.48万元更换学生上下床40张,投资4000余元更换教师办公桌椅20套。

承古载今,春华秋实,学校先后评为“河北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河北省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学校”、“河北省校本课程开发实验学校”、“邢台市教学评价改革实验学校”、“邢台市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2011年被评为邢台市“标准化学校”,2012年特色校本课程“老游戏”荣获河北省校本课程开发一等奖。

2012年征取项目建设资金60万元兴建的黑城明德小学餐厅,预计年底前竣工。学校发展规划:2013年将征取项目建设资金180万元在学校西北角建设面积达1300平米的高标准教师周转宿舍楼,全力解决教师住宿问题;同时征取项目建设资金200万新建高标准幼儿园一座,明年幼儿将全部搬迁至宽敞明亮、清新优雅的新幼儿园。我们相信,黑城明德小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黑城明德小学

篇2:黑城小学2012年学校工作总结

2012年, 学校工作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2012年教育工作的要求, 深入落实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

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试行) 》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全面实施“尊重”的教育, 面向全体, 关注个性, 正视差异, 因材施教, 整体育人。以内涵发展为战略主题, 以加强课程建设和深化教学改革为工作重点, 以“让每一名学生都具有成就美好未来的素质”为根本任务, 以提升队伍素质为依托,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持续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发挥实验与示范作用, 为我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服务。推进“理念先进, 实力雄厚, 特色鲜明, 国内知名的素质教育品牌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总体目标:

经过一年的工作使学校文化氛围更浓厚;课程更丰富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更扎实高效;教师队伍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创新与实践能力较上一年有明显提高;学校管理更科学;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凸显, 学校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具体目标:

1.以庆祝建校五十五周年为契机, 以“两园”建设为抓手, 以课程实施为依托,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努力彰显“尊重”的文化, 突出“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求真务实、和谐共生”的学校精神, 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 使学校文化氛围更浓厚。

2.以优化德育常规、达成序列目标、实施序列活动、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和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强化班集体与年级组建设、强化教师榜样作用为抓手, 优化育人体系。注重文化引领, 注重体验教育, 强化习惯养成, 强调知行统一, 通过实施丰富合理的课程, 通过社团活动, 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结合等途径,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提高德育实效。

3.以校本化落实国家课程、特色化开发校本课程为依托, 全面规划学校课程, 形成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需求的模块清晰、比较科学的课程实施方案, 提高干部的课程领导力管理力, 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

4.以“生本”、“高效”理念为引领, 以优化“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为抓手, 深化教学改革, 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调发展。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研制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5.以教育科研为增长点, 继续探索九年一贯制办学规律, 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实践研究, 促进内涵发展。

6.以学习落实《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契机, 以学校文化建设与教育实践为载体, 加强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使队伍整体素质较上一年显著提升, 使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人数增加10%。

7.继续梳理办学经验, 以开展送教下乡、教育交流、农村教师岗位实践培训等活动为载体, 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 为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服务, 推动鲅鱼圈分校优质发展。

8.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扩大学校办学空间。

9.扩大对外交流, 扩大外籍学生教育规模, 扩大对外友好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使学校国际交流与教育服务工作较上一年有较大突破。

工作原则:

1.整体性原则:把学校工作作为一个整体, 把九年教育作为一个整体, 把师生的成长过程作为一个整体, 思考落实学校教育工作, 科学促进全体师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2.连续性原则:保持学校工作的连续性, 坚持九年教育一贯, 促进学校工作的持续发展。

3.科学性原则:尊重教育规律, 遵循并不断探索教育规律, 深入思考、筹划和实施学校教育工作, 推动学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4.发展性原则:立足当前, 着眼未来, 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使学校一切工作为师生的发展服务, 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主要工作:

一、做好常规工作, 提高常态质量

(一) 做好安全工作

1. 加强安全教育。

完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落实安全课程计划, 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技能, 培养师生的自护自救能力。

2. 加强安全防范。

落实人防、物防、技防, 全面提升学校安全防护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3. 落实安全责任。

落实全员安全责任。

4. 建设和谐校园。

关注学校潜在安全危机, 以潜在危机课题研究为载体, 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 培养师生处理人际关系技能和良好心理调节能力, 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 增强师生归属感, 建设精神家园。

(二) 做好德育工作

1. 落实规范。

强化学年组德育常规管理的作用, 统筹各学科、各项活动教育资源, 对学生开展富有实效的以体验式教育为主的道德教育。强化班集体建设, 以文明、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影响和教育学生。提倡在学校宏观标准指导下进行特色、个性化年组与班级建设。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一日常规”等。

2. 教书育人。

引导教师把育人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既重教书更重育人, 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和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教书育人作为德育常规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

3. 开发课程。

规划、实施“大德育”课程。

4. 建设社团。

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 科学调整学校教育时空, 探索学生社团建设的科学途径, 使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学生社团建设初见成效。

(三) 做好教学工作

结合我校情况, 深入落实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试行) 》。

1. 优化管理。

严格落实《教学常规》, 强化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 教研组就本学科组织制定教学常规各环节标准并有效落实。引领教师精心制定学期 (学段) 教育教学计划;精心开发课程资源;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作业;精心组织考试与评价;精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精心进行教育教学反思。

2. 优化教研。

研制教研活动指导意见, 规范教研活动管理。发挥教研组长、学科骨干的引领作用和教师的主体作用, 鼓励在学校统一标准指导下开展个性化的教研活动, 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

3. 优化课堂。

增强常态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常态课堂教学质量, 落实学科育人任务。

(四) 做好科研工作

努力做到科研为教师成长服务, 为宏观决策服务, 为学校改革发展服务。立足学校实际, 关注教育教学热点难点与现实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实验, 让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成为优化常态工作的有效手段。

1. 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2012年继续开展《探索九年一贯制办学规律, 促进内涵发展研究》《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操作策略研究》《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化解潜在安全危机》《学习力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注重与教育教学的一体化, 注重实效。

引导教师开展好小课题、小专题研究, 注重解决实际工作困惑, 注重总结经验, 优化工作, 提高工作质量。

2. 做好结题工作。

以展示“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完善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建设有效学校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为契机, 以总结梳理素质教育经验, 彰显办学特色为目的, 召开现场结题会, 汇报在“实验创新, 整体育人”办学思想指导下, 我校探索九年一贯制办学规律, 促进内涵发展的实践与思考。重视汇集成果, 推广经验, 反哺实践。

3. 做好基地工作。

发挥“九年一贯制办学研究基地”的作用, 促进学校发展。

4. 开展调研与监测服务。

开展关于教育质量、管理效能的调研与检测分析, 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五) 提升队伍素质

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为契机, 完善我校《各层级教师标准及履行职责考核办法》并实施, 在提升师德、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上, 深入探索, 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以“尊重”理念为价值引领, 以校本研修为基本途径, 以“教师共同体”为组织形式,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以教育科研为助推器, 以激励机制为动力, 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努力打造乐于服务、肯于合作、精于管理、勤于研究、善于引领的专家型管理团队;打造结构合理、师德高尚、身心健康、理念先进、学识渊博、教艺精湛的研究型教师团队和高素质、专业化的综合服务保障团队。培养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

(六) 做好拓展教育服务工作

做好教育中心的工作, 形成学前教育品牌。拓展学校服务功能。

优化国际教育与交流工作, 构建外籍学生教育工作体系, 继续推进国际友好学校的建设, 开展好与国际友好学校的交流活动, 扩大交流范围, 建立相对稳定的国际交流合作方式, 扩大外籍学生招生学额, 建立外籍学生学业、教育管理相对独立的体系, 尝试外籍学生课程建设, 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开放办学, 加强与省内外优质学校的交流与合作。

(七) 做好义务教育示范与辐射工作

继续开展对农村骨干教师的岗位实践培训工作, 为我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贡献力量。

做好北票服务区对口学校的帮扶工作, 促进服务区对口学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做好鲅鱼圈分校工作, 创立品牌。

做好协作学校间的交流协作工作, 以协作促发展。

(八) 做好综合服务保障工作

优化协调工作, 细化保障工作, 强化资产设备管理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 提高工作质量。

(九)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整体规划, 让学科资源网站群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建立学校教学、学生管理网络数据库。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课题成果, 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应用。

二、做好重点工作, 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一)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1. 优化“学校文化纲要”, 使学校文化核心价值不断深入人心, 贯彻到教育实践中。

2. 梳理承载学校文化精神的师生活动, 明晰活动目标

任务, 优化活动形式, 不断彰显学校文化, 以浓郁的文化氛围陶冶人, 提升师生幸福指数。

3. 结合学校环境建设, 不断物化学校文化, 全面推进人文化、学习化、艺术化校园的建设。

(二) 加强学校课程建设

围绕办学理念、办学目标, 科学规划学校课程, 发挥九年一贯学制优势。优化德育课程资源, 进一步完善德育目标体系, 明晰德育活动序列, 在此基础上探索养成教育内容、标准;进行学科课程的优化整合, 在已有课程整合和教学质量标准建设的基础上, 实现九年一贯教学质量标准的规划与衔接, 梳理、创生课程资源, 校本化落实国家课程。特色化开发校本课程, 规划涵盖语言、文学、艺术、体育、科技、学科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的校本课程, 初步建立体系, 为建设支撑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创新与实践能力提高的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三)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完善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标准。基于教育任务和教学实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 突出学生主体与课堂教学效率与效益, 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落实《有效教学策略实施指导意见》, 彰显各学科教育教学特色和优势。完善《课堂教学标准》, 增强可操作性, 提高教师进行课程实施质量观察、监测与分析的能力。

2.开展专题研究。带领教师从工作实践出发, 基于课程资源建设、学生高效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等教学问题, 开展好小课题小专题研究, 优化教学实践, 提高质量。

(四) 完善评价机制

制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五) 改善办学条件, 拓展发展空间

1.完善教育设施功能。根据教育教学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 完善学校专用教室功能。

2.拓展学校办学空间。抓住机遇, 积极进行扩大学校办学空间的努力。

(六) 做好毕业年级工作

确保毕业生质量, 力争2012年九年级毕业生质量保持上一年水平。

三、加强党建工作, 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2012年, 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坚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服务教育教学中心、凝聚人心”的原则, 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 以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水平, 提高党员队伍创新奉献意识,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觉悟为重点, 继续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 为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

(一)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落实校级领导和干部培训计划, 提高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水平。坚持民主集中制, 增强服务廉政意识, 实行中层干部工作目标考核制度。

(二) 加强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 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党支部和党总支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活动。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党员培训, 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责任意识。

(三) 做好教代会、工会工作, 发挥凝聚人心作用

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 建设幸福家园。

(四) 规范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切实发挥引领作用

篇3:黑城小学2012年学校工作总结

很多学校体育工作者都曾通过阳光体育展示活动认识了张家港,那么,盛名之下的铜山区又会是怎样的?

2012年3月30日,恰逢每年一届的徐州市铜山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召开,《中国学校体育》记者专程赴铜山区采访其阳光体育的开展情况:整齐划一、充满活力的跑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健身秧歌;富有时尚气息的花球啦啦操、校园集体舞;活泼欢快的快乐大课间;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八卦刀、八段锦、武术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学校体育文化节目展演丰富多彩,引得观众阵阵叫好。当然,更令观摩者叫绝的是,表演者不仅有学生,更有广大体育教师,甚至有是体育教师出身的副校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是一次展演,更折射出铜山区阳光体育的发展底蕴,让观摩者感受到铜山区阳光体育运动推动工作的务实与奋进,看到了“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的落实,在对比之中,人们看到了这里学校体育的基础工作牢靠、扎实,注重实效。

说是会议,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次阳光体育的总结与展示,领导讲话、颁奖、文艺演出只有半天时间,但活动流程紧凑顺畅、内容丰富多彩,让与会者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务实、积极、生机与希望。

总结2011:一种责任、两种意识、三不怕工程

在会上,铜山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涛认为,上述这三句话所体现的正是该区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抓手,以此,使得全区中小学生在健康上得到了实惠,也将使全区中小学活动场地塑胶化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1. 树立一种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2011年铜山区全区上下更深层面地形成了学生的健康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工程、学校体育不兴旺则学校不兴旺、学校体育不规范则学校不规范、学校不能没有体育、学生不能缺少体育的共识,更加明确地树立了“学生健康我的责任”的理念。区长、局长、校长都真的管体育、讲体育、做体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学生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2. 铸造两种意识,营造活动氛围

一是课程意识。学校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均属课程范畴。二是全员参与意识。学校体育不单是体育教师的事,而是全民族、全社会、全体校干、教师、学生共同的使命与责任。铜山区各校都能把大课间、体育课、课外活动、课余训练等排入课表,认真贯彻落实,把全区开展的具有代表性的“三操一舞”作为“一日之大典”,实现了教师、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率为两个100%。没有哪一所学校把“三操”做不好全扣在体育教师头上的,而是校领导首负其责。各校一把手校长都能按照区教育局的要求经常到体育办公室看看、体育器材室算算、司令台站站、运动场转转,呈现出了在铜山谈学校体育工作没有人说“不”、铜山体育教师的“活”相对好干的良好氛围。

3.坚持三个不怕,落实中见成效

“三不怕”工程是指体育教师不怕写、学校体育不怕看、学生体育不怕测。

体育教师不怕写。体育教师的强项是练,弱项是写,不怕写使全区体育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不断增强,不仅能练而且会写、能写。教研室石冰冰、铜山中学吴兴德等老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50余篇,在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学校体育》等期刊中,每期都有该区体育教师的文章,20余个区级以上课题立项或结题,较好地诠释了体育教师不怕写的内涵,为教科研领航于全区学校体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体育不怕看。2011年,成功地承办了江苏省体育教研员研讨、培训、全国“阳光体育”课题组的拍摄等活动,接待了南京、常州、宿迁等10余个省、市体育代表团前来观摩、交流,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在中小学生“三操一舞”比赛中,各校都能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革新,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效果显著。同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铜山区也取得许多优异成绩:郑集实验小学女子篮球队夺得省小学生(县区组)、传统校两项冠军,郑集中学女篮获全国篮球重点单位U15比赛的第三名、江苏省青少年篮球赛冠军等成绩。

学生体育不怕测。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大一新生的测试中,徐州籍学生的测试均值连续四年全省第一,铜山区学生的测试均值连续四年徐州市第一。2011年在考生锐减的情况下,铜山区仍保持高考体育本科上线近百人的好成绩。

规划2012:学校体育要巩固成果,突出重点,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上,铜山区教育局局长王慕启介绍了铜山区2012年的工作计划,他强调“学校体育要巩固成果,突出重点,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他介绍说,学校体育工作要继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江苏省健康促进条例》及省、市《关于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狠抓落实。以区教育局2012年53号《关于开展全区体育教师体能、教学技能测试工作(试行)的通知》为抓手,在“三不怕工程”及“两测”工作上做大文章,切实把“体育不规范则学校不规范、体育不兴旺则学校不兴旺”的口号喊得响、做得实。

各校校长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不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三不怕工程”实施不力、体育教师体能和技能测试较差,及造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单位,不得评为先进,其负责人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通报批评,并追究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坚决纠正随意削减体育活动时间、次数的现象。要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强力引导学生走向操场锻炼身体,为体育中考、高考打下坚实基础,保持我区中考的美誉度,和高考在全省领先的位次,保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100%的成功率及在省厅每年对大一新生进行体质测试中我区学生均值名列第一名的殊荣。

今年,铜山区学校体育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要做到校校有体育教育科研课题、人人有文章,继续保持区体育教师在全国最权威、知名的《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上期期有文章的良好态势;二是以“排球特色”为龙头,以“体育超市”、“四操一舞”、“一校一品”、“一生多能”为抓手的体育活动要随时随地经得住看;三是教师、学生的体能、技能要经得住各种测试,从今年开始,每学年对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学生的体能、技能进行测试。采用以兼职教研员承担、以局划分的分片测试制度,各校校长是测试工作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将把“测试”、“数据”列为评价教师专业发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硬性指标,并向全区公示。体育教师体能、技能测试要在全省领先;四是抓好教体结合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训练管理机制,圆满完成2012年徐州市第20届运动会的各项比赛任务,再创佳绩。

展望未来: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树好“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这面旗帜

在会上,铜山区副区长房浩承前启后、高屋建瓴,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

1.统一思想,提高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根基。加强学校体育和卫生健康教育工作,是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举措。全区要继续掀起深层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热潮,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但也有个别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少数学校没有按国家规定开足、开齐课程,没有给学生进行健康体检等。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在落实“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上仍存在偏差。因此,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上级决策部署上来,以对事业高度负责、对青少年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着力提高青少年体育卫生工作水平,不断开创我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新局面。

2. 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各项措施

各级各类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把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结合铜山区实际,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办学,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障碍。一要严格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要加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逐步形成内容丰富,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效性的中小学生课间活动模式。二要制订科学规范的作息时间。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保障学生休息睡眠和体育锻炼时间。三要联系实际推进教体结合。各校要根据创建排球特色县(区)的工作要求,制订本校的落实方案,以排球特色活动为龙头推进教体结合工作强势开展,女篮、女排参加省比赛要“保二争一”,男排要“保四争三”。四要按照国家和省市下发的文件组织好全区体育教师的体能、技能测试,因为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导。五要加强健康安全教育。依据有关规定完善防范措施,避免在学生集体用餐和开展体育活动时发生安全伤害事故。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生理、心理变化发展状况,提高自我调适能力,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顺利度过人生的各个特殊阶段。

3. 健全机制,推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科学发展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要按照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机制,推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科学发展。一是完善协助机制。要继续发扬我区教育、体育、卫生三部门密切配合的优良传统,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作为学校考核评估、争先创优的重要指标;文广新体部门要把青少年体育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和重点,统筹建设并综合利用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

在会议最后,房区长告诉广大体育教师,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教育是基础,青少年是关键,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继续充分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树好“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这面旗帜,为再铸铜山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新辉煌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4:黑城小学2012年学校工作总结

1层间距法

煤系地层太原组、山西组在该煤田分布较稳定煤层与煤层之间, 标志层与标志层之间, 所赋存的主要可采煤层层位基本稳定。基本以富煤带或富煤中心向四周变薄, 局部产生分叉尖灭。各煤层空间位置相对稳定, 可找出一定规律。是本次煤层对比的主要方法之一。各煤层层间距这里不叙。

2测井曲线对比

根据各煤层测井曲线组合特征在纵向上的差异性及横向上的相似性, 以及各煤层测井曲线形态和峰值特征, 结合其它方法进行综合对比, 是本次煤层对比的辅助方法之一。各主要可采煤层 (A5、A7、B3、C2、C4、C6、D2、E1、F2、G2、G3、H1、I1、I2、J2) 对比可靠, 其它煤层 (A3、B2、D1、E2、G1、H2、J1) 基本可靠。个别煤层对比局部可能有窜层现象。

3可采煤层区内各可采煤层发育特征分述如下:

A3煤层:不规则分布于区北部到中部, 西部部分被剥蚀。埋深174.13~235.32m, 煤层可采厚度0.46~16.57m, 平均3.50m, 含夹矸0~6层, 平均3层, 属结构中等煤层, 该煤层全区局部发育零星可采, 属不稳定煤层。

A5煤层:距A3煤层3.32m~17.08m, 分布于区内中部及北部, 西北部地区部分被剥蚀。煤层可采厚度0.54~30.49m, 平均5.98m, 含夹矸1~11层, 平均2层, 属结构中等煤层, 该煤层全区大部发育大部可采, 属较稳定煤层, 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 A5煤层发育两个富煤带, 北部以H1、H9-3、H9-4号孔呈NWW向分布;南部以H10-2号孔最厚向四周变薄尖灭。

A7煤层:距A5煤层1.75m~15.57m, 分布于区内中部地区, 西部部分被剥蚀, 煤层可采厚度0.26~23.63m, 平均3.32m, 含夹矸1~7层, 平均2层, 属结构中等煤层, 该煤层全区大部发育局部可采, 属较稳定煤层。厚煤带呈SW向宽带状分布于中部H10-2、H4-2号孔一线, 向四周变薄尖灭。

B2煤层:距A7煤层2.94m~29.79m, 分布于区内中部地区, 煤层可采厚度0.25~17.99m, 平均3.05m, 含夹矸1~8层, 平均2层, 属结构简单煤层, 该煤层全区局部发育局部可采, 属较稳定煤层。厚煤带呈SW向宽带状分布于中部H10-2、H4-2号孔一线, 向四周变薄尖灭。

B3煤层:距B2煤层1.75m~19.25m, 分布于区内大部地区, 煤层可采厚度0.20~21.11m, 平均4.28m, 含夹矸1~8层, 平均2层, 属结构简单煤层, 该煤层全区大部发育局部可采, 属较稳定煤层, 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厚煤带呈SN向宽带状、窝状分布于中部24、H4、H2号孔一线, 向四周变薄尖灭。

C2煤层:距B3煤层2.31m~41.94m, 分布于区内大部地区, 煤层可采厚度0.25~16.06m, 平均4.55m, 含夹矸0~7层, 平均3层, 属结构中等煤层, 该煤层全区局部发育局部可采, 属较稳定煤层, 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厚煤带呈NE向宽带状分布于北部H3-2、H9-3、H2号孔一线及南部22、H11-3号孔一线, 向四周变薄尖灭。

C4煤层:距C2煤层2.00m~26.42m, 分布于区内大部地区, 煤层厚度0.20~13.44m, 平均3.49m, 含夹矸1~8层, 平均2层, 属结构中等煤层, 该煤层全区大部发育局部可采, 属较稳定煤层。厚煤带呈片状分布于北部2-3线之间, H9-2号、H2-2号孔一线为富煤中心, 向北部迅速变薄尖灭。

C6煤层:距C4煤层2.22m~20.94m, 分布于区内中部~北部地区, 煤层厚度0.20~12.79m, 平均3.36m, 含夹矸1~6层, 平均2层, 属结构中等煤层该煤层全区局部发育局部可采, 属较稳定煤层。D1煤层:距C6煤层1.60m~27.32m, 分布于区中部, 煤层可采厚度0.32~12.34m, 平均3.31m, 该煤层全区局部发育零星可采, 属不稳定煤层。

D2煤层:距D1煤层1.54m~16.19m, 分布于区内中部, 煤层可采厚度0.63~23.98m, 平均4.03m, 含夹矸0~4层, 平均2层, 属结构简单煤层, 该煤层全区局部发育局部可采, 属较稳定煤层。厚煤带呈NE向宽带状、窝状分布于北部H2-2、H3号孔一线, H2-2号孔为富煤中心, 向北部及东西向迅速变薄尖灭。

E1煤层:距D2煤层1.76m~38.36m, 分布于区内中部~北部地区, 煤层可采厚度0.10~11.19m, 平均2.86m, 含夹矸1~7层, 平均2层, 属结构中等煤层, 该煤层全区大部发育局部可采, 属较稳定煤层。E2煤层:距E1煤层1.73m~19.65m, 分布于区内中部及北部地区, 煤层可采厚度0.55~10.89m, 平均3.24m, 含夹矸1~5层, 平均2层, 属结构简单煤层, 该煤层全区局部发育零星可采, 属不稳定煤层。

F2煤层:距E2煤层1.52m~28.37m, 分布于区内大部地区, 煤层可采厚度0.05~21.73m, 平均5.49m, 含夹矸0~9层, 平均3层, 属结构复杂煤层, 该煤层全区大部发育局部可采, 属较稳定煤层, 厚煤带呈片状分布于北部H2-2、H9-3号孔及南部22号孔周围, 厚度变化规律不明显。

G1煤层:距F2煤层2.19m~25.85m, 分布于区内北部地区, 煤层可采厚度0.28~5.85m, 平均2.45m含夹矸1~5层, 平均2层, 属结构中等煤层, 该煤层全区局部发育零星可采, 属不稳定煤层。

摘要:黑城子煤田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 形成了比较宽缓的背向斜。煤田为燕山山脉构造运动形成的为北东向轴向断陷盆地, 使张家口组产了如今的褶皱。形成了现今的煤系地层的成状基底。至白垩世早期, 断陷盆地以下降为主的趋势运动有所加强, 在闪电河断陷盆地中沉积了厚达900m以上的含煤岩系 (黑城子煤田) 。

篇5:黑城小学2012年学校工作总结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9—2012年郑州市教育局晨检上报系统的晨检信息,范围包括郑州市5县(市)8区所有的中小学校。该上报系统由专业人员根据郑州市晨检工作实际需要而开发,各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后可登录并打开软件界面,然后按要求输入收集的晨检信息。管理员利用软件对上报至服务器的全市晨检信息进行查看和统计,可以及时发现晨检上报信息中的异常情况,便于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

利用Excel 2003和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009—2012年郑州市学校晨检共报告各类疾病43 397例,其中传染性疾病占99.37%,流感及流感样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8.15%。学生传染病发病构成排前3位的病种为流感、手足口病、水痘。近2 a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逐渐增多,超过手足口病。由于近年来学生体检项目调整,不再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因此2011—2012年病毒性肝炎的报告例数大幅度降低。见表1。

2.2 报告传染病时间分布

2009—2012年,郑州市学校晨检上报较多的4种传染病为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和手足口病,主要集中在4—6月,9月,11月;因2,7,8月为学校寒暑假,发病极少。见图1~2。

2.3 因病缺课登记情况

郑州市2009—2012年共监测学生5 261 147人,因病缺课463 418人次,总因病缺课发生率为8.81%,4 a间学生因病缺课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 000,P<0.01)。导致学生因病缺课的症状中,发热及咳嗽、咳痰占有较高的比例。见表2。

上报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水痘病例月分布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3 讨论

从郑州市学校近4 a晨检记录来看,学校传染病以流感及流感样传染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为主,与杨松芹等[3]研究结果一致。呼吸道传染病是郑州市学校晨检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发热,咳嗽、咳痰,头痛等症状导致学生不适,是造成因病缺课的主要原因。结合学校传染病发病分布图来看,冬春季节易发生呼吸道疾病,与相关报道一致[4]。建议教育部门要联合卫生部门根据不同月份,指导学校针对性防控。根据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学校通过加强对饮用水、食品卫生和消毒工作的管理,可有效防止肠道传染病的暴发[5]。学校中的各种制度尤其是缺勤登记制度对于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的早期发现和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目前,郑州市使用的晨检上报系统中,因病缺课登记不能体现学生缺课天数,对缺课原因无法进行详细记录,导致因病缺课信息不完整。另外,除郑州市区学校外,其他所属县(市)、区学校为每周五上报1次晨检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建议建立更合理的网上晨检上报系统,提高晨检上报资料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目前郑州市学校晨检流程是:班主任每天早上通过晨检记录学生缺勤情况和身体状况,发现无故缺勤者与家长进行电话确认;发现可疑症状者,由校医初步筛检,不能辨别的要求离校就医。由于班主任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对可疑症状的辨识存在一定的误差,同时还需要对缺勤学生进行回访,这些工作需要大量时间;而班主任担负的工作较多,加上部分班主任教师传染病监测意识较弱[7],这些因素均不利于对传染病的晨检监测。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班主任等晨检参与者的教育,提高对传染病监测的意识和技能水平。

此外,学校卫生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也存在,很多学校达不到《学校卫生工作条例》[8]规定的比例(600∶1)。另一方面,学校校医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参差不齐[9],对可疑症状的辨认能力达不到要求,造成学生不必要的外出就医。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要求配备足额校医;另外,教育部门应联合卫生主管部门,加强对校医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校医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预防学校传染病暴发和流行。

摘要:目的 了解郑州市学校晨检情况和学校常见传染病发生规律,为预防学校传染病暴发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郑州市教育局晨检上报系统,对2009—2012年所有中小学校的晨检记录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结果 2009—2012年晨检共报告各类疾病43 397例,其中传染病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9.37%,流感及流感样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8.15%。传染病主要发生在4—6月、9月、11月,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4 a总因病缺课发生率为8.81%,不同年份学生因病缺课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 000,P<0.01)。结论 学校应重点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管理。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加强晨检的时效性,同时加大校医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关键词:传染病,发病率,因素分析,统计学

参考文献

[1]赵亚丽.加强晨检防止冬春季传染病[J].幼儿教育,2004(3):21-22.

[2]张燕,宋静.北京市西城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条件比较[J].职业与健康,2012,28(1):114-115.

[3]杨松芹,陈平安,解国海.郑州市郑东新区学校晨检防控措施效果评价[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2,23(1):16-17.

[4]邹艳,缪梓萍,余昭,等.浙江省2004-2008年学校传染病发病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3):326-327.

[5]黄玉芬,秦明芳.云南省2006-2008年学校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7):869-870.

[6]MELANIE B,RICHARD H,FARZAD M,et al.Evaluation of school absenteeism data for early outbreak detection,New York City[J].MMWR,2004,53(suppl):230-232.

[7]沈艳辉,肖飞,黎新宇,等.北京市中小学传染病早期预警监测现况的定性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467-468.

[8]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S].1990-06-04.

上一篇:常在我心田的声音作文范文下一篇:在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