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2024-04-13

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通用6篇)

篇1: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要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对此我们要适应人生新阶段。在大学中我们要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虽然远离了父母和老师的管教,但我们仍要好好学习,学习是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要成为“四有”新人不仅要学习更重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对我们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意义。如果说社会是海,人生是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他指引我们人生的奋斗目标,使我们方向明确,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都可以使我们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他为我们的人生提供前进的动力,成为人生力量的源泉,使我们已经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它能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因为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的作用如此之大,因此我们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我们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同时,大学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还应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理想是实践的基础,有了理想便是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因此,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树立科学的理想是重要的,这也是成为“私有”新人所必需的一条。在漫漫人生路上有了理想也就找到了自我,不会因碌碌无为而荒废一生。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认识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他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新年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要具有社会主义道德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社会的人才。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

大学生要努力按一下要求来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的、自觉自愿的去学习、去思考,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其次,应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启发、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进行道德修养;最后,应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道德修养并不是脱离实际的闭门思过,而是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个体道德上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升华。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如在公交车上给弱势群体让座,自觉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公共活动等。

丰富文化知识 养成优良学风

进入大学,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同学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而且要在综合素质上不断提高。

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接班人,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必要的。只有一个有知识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祖国的需要。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手工时代早已过去,是像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如何能通过电脑来控制机器进行生产,如何进行自主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呢?大学是培养我们成为专业人才的地方,使我们称为“四有”新人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我们要明确学习目的,自觉适应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积极主动的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认真学习好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习与专业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学好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各方面知识。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探索求知的热情,学会如何收集、处理、选择和管理信息,学会分析、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

我们还要树立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已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想要学好文化知识就要树立良好的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勤奋,就是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创新,就是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大学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要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树立“以遵纪守法伟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进一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四有”新人。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律培养。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直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无规矩不成方圆,遵守法律法规才能快乐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四有”的最后一条便是要求我们有纪律,因此我们要树立崇尚法律的理念,在公共生活中作守法的模范,以适应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要求。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广大青年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这对当代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和个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要开拓视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培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就要脚踏实地、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祖国的未来无限美好,青年的前途无限光明。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让青春承担责任,让责任引领人生,让我们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创造永恒的青春

篇2: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教学目的:阐述青年一代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必要条件,激励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八个光荣”的优良品德,创造永恒的青春。

教学重点:大学生成才目标的实现

结束语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引言)国以才兴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问题上,世界上曾经出现过两种观点:一是以经济增长为主,社会发展目的落实到“物”上;二是以人的素质提高为主,社会发展目的落实到“人”上。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在改革开放中,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步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适应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从根本上来说,还必须依赖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必须借鉴世界现代化的经验,选择和实施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协调发展战略。

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是传播知识,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教育发展了,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才有可能,现代化的实现才有保证。从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教育,即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教育。

一、注意全面发展,立志做“四有”新人

(一)人的全面发展概要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规定:未来理想社会的一种价值目标。

这是从价值角度,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对人的统治而提出来的。主要回答“未来人应当怎样存在”的问题。资本占有劳动、物统治人是资本主义社会得以立足的主要根据。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同对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认为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和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并成为社会财富,所有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的实现才是真正可能的。

2、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现实规定:作为现实社会主义的人文价值取向来追求的一种不断推进的历史—现实过程。这是从科学角度,针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而提出来的。主要回答“现实中的人应当做什么”的问题。人们最关注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人的全面发展。过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理论上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并且看作是我国现实社会主义的人文价值取向。

3.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规定:人的平等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略讲)

这是从具体内容的角度,针对人的不平等发展、畸形发展和不自由发展提出来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

人的平等发展,是指每个人都应得到平等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完整发展,是指人的需要、活动、能力、社会交往关系和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其中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核心,这是“人的本质内容”上的全面发展。

人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个人和人类的和谐发展、个人和集体的和谐发展、个人和他人的和谐发展、个人自身内部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这是“人在社会关系上”的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作为目的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它包括个人从某种束缚中解放出来和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做事两个方面,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形式、目标和成果。这是“人在个性上”上的全面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1、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世代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并不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突兀实现的,它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而社会主义社会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1)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通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切实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之一。但是,只有物质文明而没有精神文明的社会是畸形的社会,它不可能健康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矛盾运动必须在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辩证的统一。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保证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平等权利,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这样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思想文化条件,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价值的体现。每个人的发展都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每个人既是个体存在,又是社会存在,其个体存在价值与社会整体价值从本质上说是一致的,个人的价值选择不能背离正确的社会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价值既体现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也体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给予来自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也离不开社会的给予。注重全面发展,对个人来说,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人的自我创造和价值实现,必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中进行,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个人的价值只是社会价值的一种个体表现,个人的发展也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反映,任何强调个人能力和价值而忽视社会的制约和条件的认识都是片面的。

(3)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也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我们要致力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必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切实加强理论、舆论、文艺等各项工作,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防止和抵制各种腐朽文化和错误思想,提倡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这有助于人们健康人格的形成、智慧的增长和才能的发挥,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以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为前提。因此,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越协调、越和谐,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景就越美好。

2、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

(1)坚持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尺度。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使人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前提下能够追求享受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人的劳动时间同时又延长了人的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尤其是生产力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手段,而且是展现人的本质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方式,人的发展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实现的。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

(2)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江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精辟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同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正确看待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找到了科学坐标和现实定位。

人的全面发展是个逐步实现、永不完结的过程,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还会在更高的层次上继续向前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观点,不仅指明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指明了共产主义社会能够更全面、更彻底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坚持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看待人的发展,指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样,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过程。这是经典作家以往没有提及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一大创新。

3、德治和法治并举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层内涵。人类不仅需要高度发展的物质家园,而且需要高度文明的精神家园。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要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理直气壮地坚持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将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内化为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令,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塑造健全的人格。要立足于培养社会成员崇高的精神境界,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全的法律意识、合理的价值取向,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二、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一)开拓视野、发奋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

21世纪的大学生,应以放眼全球的宽广胸怀,以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豪迈气概,昂首阔步的走向世界。青年要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珍惜年华、刻苦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大学生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民族精神。人生理想,既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动力,也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崇高理想对人及其所从事的事业至关重要,树立崇高理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能使人具有崇高的人生目的、庄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高尚的情操、不屈不挠的品格和勇于奉献的精神。今天,我们正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持,而理想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坐标。

(二)加强修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青年时期可塑性大,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和巨大的作用。

青年应该成为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力量,尤其要在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自己做起,努力培养良好品德,努力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做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做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推动者。

人的全面发展须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的需要服务。客观世界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创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世纪,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的优势只是在大学里学到的文化知识,以及他们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大学生就业的优势就在于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由此而可能产生的“鲶鱼效应”。

大力倡导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科学看作是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种力量,既是物质的力量,又是精神的力量。一个人拥有科学知识,并不意味着就拥有科学精神。对人类而言,科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具有科学精神更重要。没有科学精神,科学便失去了根基,人类就失去了全面发展的力量源泉。科学精神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反对迷信盲从;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反对因循守旧;就是实践的检验、批判的头脑、理性的思考、自由的讨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使人们摆脱愚昧迷信,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坚持不懈地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脚踏实地、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异常艰巨的,需要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奋斗。艰苦能磨练人,创业能造就人。一切有志青年都应有更高的追求,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

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让青春承担责任,让责任引领人生,让我们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如何才能努力做到上述要求呢?大学生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其次,努力实践,走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

最后,加强自律,自觉进行思想改造和行为践履。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前途、命运,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正确看待和处理各种矛盾,从而使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作为一种正确的思想意识,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不仅是认识的源泉,而且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

只有加强自律,才能使外在的社会规范内化为主体的自觉行为,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只有加强自律,才能保证“吾日三省吾身”,才能自觉从革命导师、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高尚品德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只有加强自律,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慎独自守,把握自己;只有加强自律,才能注意识别和抵制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错误的人生价值观,保证走出坚实正确的人生道路。

祖国的前景无限美好,“四有”新人任务繁重,作为实现祖国现代化的骨干力量,作为新生产力的开拓者,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而贡献自己的一切。

篇3: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新人的探索

共产主义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是新人和新社会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这种新人有原创性表述,开启了对共产主义新人进行探索的先河。列宁、毛泽东同志又分别对共产主义新人进行了各具特色的表述,只有到邓小平同志才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人理论,使这一新人体现出国别特色与时代特色。

1.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创造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共产主义新人是区别于旧社会旧人的,但这种新人并不是任何偶然的个人,而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人,他们一生下来就有由上一辈人留下的大量的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资料,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这种“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的一代活生生的历史的人,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新人理论的出发点。这一理论在后来进一步深化。这种新人只有在改变环境的革命实践中才能造就。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的活动是相同的,只能被看作和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论及彻底废除私有制后将产生什么结果时说:“当十八世纪的农民和手工场工人被吸引到大工业中以后,他们改变了自己的整个生活方式,而完全成为另一种人,同样,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新发展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由整个社会共同地和有计划地经营的工业,就更加需要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这种新人的理想人格是什么样子,马克思统揽人类历史对这种新人进行了描述:“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因此,家长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一道发展起来。”在这里,马克思描述了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全面发展的共产党人。自由人格是马克思用来表达人格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类发展的理想状态的理想状态。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性是新人的人格特点。这一理论的确立为后来马克思主义者探索共产主义新人、培养共产主义新人提供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1.2列宁对社会主义新人的探索

在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新人理论和苏俄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列宁对社会主义新人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从实践上来讲,苏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社会主义新人学说的提出奠定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巩固和发展又提出了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内在要求。列宁清醒的知道,只要在我国还存在文盲现象,那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这并不是政治任务,这是先决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就谈不上政治。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教育。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有文化被列宁认为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一个先决条件,这里的文化不光指共产主义理论,还包括人类文明的一切科学知识。在此基础上,他认为社会主义新人必须具备共产主义信念和道德。这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是为了巩固和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是共产主义教育和培训的基础。有了共产主义信念,才能理解不懈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而这种奋斗恰恰为共产主义道德奠定基础。这里列宁强调了共产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性。对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阶级成分,列宁认为:“工人和旧社会之间从来没有有一道万里长城。工人同样保留着许多资本主义社会的传统心理。工人在建设新社会,但他还没有变成新人,没有清除掉旧世界的污泥,他还站在这种没膝的污泥里面。”由于工人阶级保留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传统心理,没有清除掉旧社会的污泥,故这种新人的造就极具艰巨性,急需要在生产实践中改造,也需要教育,年青一代如果被资产阶级争取了,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的复辟。实践是造就新人根本途径,但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是造就新人的关键。列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学说是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新人理论的具体运用,并作出了自己的发展。对于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新人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3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新人理论的探索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新人的探索经历了从新民说到新人说的演变过程。新民说源出于《大学》,朱熹将此篇置于四书之首,新民观念广为传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在新民”成为自己知识水平和修养境界已经很高的人对那些暂时还落后之人的一种指引和教化。近代新民教育始于严复,传播光大于梁启超。其志在救亡,通过灌输西方作为现代国民应具有的一些新思维、新道德以使民众成为现代民族国家之公民。梁启超明言,《新民丛报》取《大学》新民之意,足见与古代新民思想的传承关系,但近代新民说的工具性明显,理论依据及社会达尔文主义。毛泽东的新民思想与古代和近代的新民思想有传承关系。毛泽东1910年下半年在湘乡东山小学堂读到了《新民丛报》,他说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后来他又参加和组织“新民学会”,改造自身,塑造新民。但局限性很明显。在他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其塑造信任的理论依据转变为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新人已经不是国家之“民”,而是一个“人”。毛泽东对共产主义新人的内容作了具体分析,包括共产党员、革命战士、青年学生等几种类型,其新人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共产主义新人必须坚持又红又专,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政治与经济的统一,政治与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其二,共产主义新人必须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正确处理德、智、体的关系。其三,共产主义新人应有较高的精神境界。他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对共产主义新人的探索,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林彪、四人帮歪曲为“政治可以冲击一切”、“政治可以代替一切”的“政治人”,步入历史的误区。

1.4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新人的论述

邓小平以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卓越眼光,提出“四有”新人理论。该理论的提出有一个过程,1977年主持教育工作时,他就提出了“四有”新人的初步设想,而对“文革”破坏了社会风气,“我们现在要把风气扭转过来,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好的风气。要有爱劳动、守纪律、求进步等好风气、好习惯。”1980年底,他又在党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使他们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从小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1982年7月,他在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要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到目前为止,邓小平已经形成了培养“四有”新人思想。1985年3月,在国家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他提出了“四有”全面培养人才目标,“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邓小平的“四有”新人理论是共产主义新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表达。

2“四有”新人的基本含义

把“四有”新人放在共产主义新这一大的视域中,其含义才能准确的得到表达,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化的,既是一般的,又是特殊的,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产主义新人。

2.1“四有”新人是对中国传统臣民人格的否定

由于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家国同构的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所要求的理想人格是臣民人格,即天下的百姓皆为君主的子民,其实质是一家之私民。这与马克思所论述的“人的依赖”的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臣民人格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在君权至上的规定下,臣民人格只有忠君义务而没有权利观念。这种观念得形成可以追溯到殷商帝王的“余一人”思想,秦汉以后,君权至上的准则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礼记》有言:“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工,曰:予一人”。既然君至上,臣则只有忠君的义务,孔子在《论语·八脩》中说:“臣事君以忠”,,荀子在《荀子·君道》中说,君子”其待上也,忠顺而不懈”。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天道不二》中甚至利用字形构造,强调忠君专一不二的必要性“古之人物而书文,心止于一中者,谓之忠;执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患不一者也。”其二,臣民人格只有泯灭个体意识的修身观念。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认为,个人道德修身是政治生活规范化的起点,修齐治平为其行为模式。这种文化认为,圣人之性先天至善,后天完美,《王文成公文集·三·圣人》:“圣人为名,道之报,德之至也”,因而无需改变。而凡人则不然,需要持续的修习方能完美,凡人的修身过程就是向圣人的皈依过程。圣人代表理想人格,是抽象化的人,代表人类与天地对话,体现着人对自然的类主体意识的觉醒,但却是个体的人所无法企及的,圣人与君王一体,人们只有崇拜圣人,争做圣人之徒,道德上与圣人为一,个体的人格笑容于朝圣途中,朝圣的过程即修身的过程。其三,臣民的奴仆心态。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实乃等级制,《荀子·富国》:“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等级观念从一般人伦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中概括出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几对基本关系,并通过礼的规定而使之模式化。《春秋繁露·基义》:“妻者,夫之和,子者,父之和,君者,臣之和”,《春秋繁露·兄命》:“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人们自出生时起便被牢牢地固着于不同角色,从属于主人。

“四有”新人观念则从时代上根本超越了古代臣民观念,体现其“新”,它立足于现实的个人这一基点上,体现出其“人”的一面,是对“民”的超越。

2.2“四有”新人是对“文革”片面“政治人”的否定

文化大革命中的政治人是一种极端化、片面化的政治人,这种人的特点主要如下。其一,唯心主义的人格。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故意混淆物质与意识的概念,颠倒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极力图推崇个人崇拜,导演现代迷信,倡导“顶峰论”和“天才论“,放大毛泽东的个人威信和地位作用,割裂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联性,肢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这种唯心主义是“文革”政治人的思想基础。其二,无限革命人格。这种人追求持续的、无限的革命,打倒一切,推翻一切,不具备建设性。其理论基础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虽然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标签,但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在此条件下出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可以通过主动的改革来解决,把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革结合起来。可这种无限革命的政治人格则把改革予以否定,把建设弃置一边,只会把社会主义砸毁,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其三,政治冲击一切的片面人格。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运动将为自己开辟道路,但它必须受到经受它自己所确立的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运动的反作用。这深刻地揭示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但“文革”中林彪、江青出于篡党夺权的目的而突出政治,鼓吹政治工作高于一切经济、业务工作,反复强调政治工作是精神原子弹,政治工作一通百通,政治工作大于一切,政治工作高于一切,用人的政治属性取代一切属性,是对人的歪曲。其四,无政府主义人格。在“文革”期间,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对红卫兵运动的支持,大肆宣扬无政府主义,踢开党委闹革命,取消党的领导,以帮代党,整个国家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陷入了混乱之中。

人格的要素是综合的,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而“文革”中片面化政治人格,不光是对社会主义新人的扭曲,甚至是对类意义上的人格的扭曲。四有新人则“有纪律”来对片面政治人进行限定,以“有文化”来对“文革”中无文化人进行反向约束。

2.3“四有”新人的公民意蕴

公民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公民的含义作了专门论述,指“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和“有治人的能力,也能被治的人们”,那时的公民特指在法律上享有特权的奴隶和自由民。奴隶社会被封建社会取代后,公民的历史中断,该词的普遍使用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即当人的主体形态获得了一定独立性之时才成为现实普遍存在。公民人格曾经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但当社会主义来到人间以后,尤其是东方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作为基层社会成员的人格培养问题便提上日程。这种共产主义新人并没有完全实现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个性。中国实行市场改革以后,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法制全面推行,人的基本法律人格是且只能是公民。这样公民又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成员与社会主义社会成员共享的人格,尽管两种公民有着根本的政治差别。这种共享的基础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物的依赖”基础上人的独立性。现在国民在社会中的基本身份即公民,它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正是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在“四有”新人理论之后,提出了“四有”公民理论。公民人格实现了全球化时代的人格共享,中国乃至中国人全面融入世界,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市场经济为公民人格提供了经济基础,现代法治则为公民人格提供了现实形塑。从社会交往的角度看,市场经济以平等主体间的社会交往为前提,也是以公民独立人格的确立为基本条件的主体经济。从人的发展形态来理解市场经济,它的最根本的历史作用是在世界范围内造就了普遍的、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民。作为现代法治最基础的民商法,就是市场之地的基本法,它以确立自然人的人格权和财产权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而展开商品的交换,合同法得以生存,没有人格独立和人格平等整个合同法就无法展开。

2.4“四有”新人的自由个性意蕴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历史发展的三阶段说,自由个性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社会成员的人格总特征。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社会关系不再作为异己的力量支配人,而是置于人们的共同控制之下,人们将在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阶段人的人格总特征即自由个性,这种自由个性贯穿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三重关系之中。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们普遍遵循真、善、美的实践原则,自觉地把内在尺度、外在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实现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消除了人与自然的对抗,人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真正的主人。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们摆脱了以往的狭隘地局限性,广泛参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社会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他们共同的关系,在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和共同控制中显示社会主体的自由个性。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伴随人的活动的丰富化,人自身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各种素质间也协调发展,个人的主体性水平全面提升,人的自觉能动性全面升华,个人的模式化、同步化被消除,每个人都追求并保持自己独特的人格,每个人成为群体中不可替代的自我,自由个性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自由个性的真正形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人也是要有个性的人,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要想……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空想。”邓小平同志的“四有”新人理论,没有把“有政治”、“有法律”写入其中,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前瞻。社会主义国家是个正在消逝中的国家,是半国家,政治、法律都在消亡之中,国家政权将要回归社会。故邓小平用了一个“有理想”来对共产主义进行展望,用“有纪律”这个弹性术语来涵盖现阶段的政治与法律,又为未来共产主义政治、法律的消亡埋下伏笔。正是政治、法律的消亡,才为人之自由个性的实现彻底破除藩篱,“四有”新人,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能包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在是共产主义新人学说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2-22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3]列宁.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38.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3,110.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4,369,408.

篇4:合理规划做“四有新人”

2004年7月份,考虑到存款保值增值的需要,我们又搬进了一套新房,是三室一厅两卫的设计,每平米近5000元,除了首付,10年按揭贷款需每月还款3800多元。我和爱人算过账,老房子出租后,每月可收入千余元,再加上原来出租的那套房子的租金,还款没有问题。

还贷无忧,我和老公同时想到了买车。我们很快通过拍卖会“淘”了一部靓车。虽说是私车一族,可我们时刻不敢放松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的“紧箍咒”。我和爱人每次计划好买一样东西后,就会齐心合力地攒钱,所以家里的每一个物件都很亲切,这样还可以增加夫妻双方的感情呢。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在做好上述投资的同时,我和爱人还特别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开辟财源。爱人是电脑专业的高才生,业余时间他经常揽一些私活,比如为别人设计个人主页,或者做些程序设计等。而我则利用自己的专长努力写稿,踊跃参加一些有奖征文活动,到今日为止已挣出近万元稿费。

篇5:如何做当代四有新人

说到“四有青年”,大家都知道是哪四有吗?我想应该有人知道,但我在这还是给大家提一下,所谓“四有”,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他来源于1980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同志给《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邓小平同志题词中是要小朋友做到“四有”,但当今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四有。

“四有”是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素质。这种素质的好坏,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就和进步。往小说,就咱佘新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在一步步提高,那我们就需要更进一步的思想,更积极地态度来改善我们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正值思想最活跃的时期,也是最容易接受新思潮的时期,所以在家乡发生巨大进步的时刻,你们要做引领思想进步的先锋,以你们为头,感染你们的父母,你们的朋友。

要讲到如何做到“四有”,便要明确“四有”的具体内容,接下来我们谈一谈第一个内容“有理想”。“有理想”把它放在思想高度来说,是要把自己的理想放在共产主义的大的背景当中去,并使之成为内心的精神支柱,在思想上牢固的树立起共产主义的信念,困难面前能够百折不挠,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大目标奋斗的决心,勇气。在这里我们不讲那么远了,从现实出发,在座的各位大都是初中,高中同学,各位的当前首选目标便是提高自己的学科成绩,定下一个理想的学校,并开始为之努力;当然,人各有志,或许某几位同学志不在此,那么无论是打算去做什么,都不要盲目的去做,要考虑好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有一个大概的蓝图,并踏踏实实的去一步一步实现,我想你同样会成功。

第二个方面,“有道德”。“道德”是咱这道德讲堂的主题,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我们讲有道德,是希望培养一种能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融合在一起,和大目标融合在一起,并以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的品质。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在自家养尊处优,自私自利,不知道为辛劳的父母分担,任何时候都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这便是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队,一个村,一个镇,如果不能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和谐处理,那么就会引发许多邻里之间,朋友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等等的许多问题。所以明白付出会有收获,懂得牺牲个人利益去成全集体利益,是建设有道德的社会风气的重要一步。

第三点,“有文化”。在我看来,文化不仅仅是从课堂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而是还包括人文风情,生产,生活技能等等,通俗的说就是要有“见识”。为什么这么说,在座的各位再学个四五年估计便会有人开始迈入真正的社会,那时靠的便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所以说“生活处处皆学问”,善于思考,便有收获。

第四点,“有纪律”。从小到大的,不知道耳朵边响过多少次“要严格遵守纪律”之类的话,说实话都麻木了,但是有没有作用呢?我想应该是有的,因为大家在平时不自觉的已经在实践了。纪律是为大部分人设的,其目的是为了社会的稳定,是为了保证大部分人的利益,所以理应要受到大家的支持和维护。好比一所学校里有一级一级的老师,主任,校长管理,村子里有队长,村长,镇长一级一级管理一样,他们的存在,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大家好,相应的各项纪律也是为我们好而立,所以要做一个有纪律的人,利人利己,利国利民。

篇6:学雷锋做四有新人活动实施方案

学雷锋做四有新人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扶余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学雷锋,做‘四有’新人”活动的通知精神,使此项活动顺利开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该方案。

一.活动宗旨

学雷锋活动,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视讯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切实提高全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其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并让广大少先队员在奉献中体验快乐,在付出中升华情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推动我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活动主题

弘扬雷锋精神,提升道德素质,争----------------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做“四有”新人,构建和谐校园。

三.活动口号

身边处处有雷锋。

四.阶段与内容

第一阶段:20年3月1日——20年3月10日

具体活动内容:

1.举行一次升旗仪式,作情趣激昂、振奋人心的“学雷锋,做‘四有’新人”活动的国旗下动员讲话。

2.各班学唱一首关于歌颂雷锋精神的歌曲。

3.学校出一期关于颂扬雷锋精神的板报;学生制作一份宣传雷锋事迹的手抄报。

4.观看一部有关雷锋事迹的影视片,写一篇观后感。

5.在“三.八节”之际,开展一次“我帮妈妈做家务”活动。

6.开展一次“手拉手,献爱心”扶贫救困活动。

第二阶段:20年3月11日——20----------------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年3月20日

具体活动内容:

1.结合“”植树节,开展一次“做环保小卫士”实践活动。

2.读一本关于雷锋故事的书,写一篇读后感。

3.召开一次以“学雷锋,做新时代小主人”为主题的主题团会。

第三阶段:20年3月21日——20年3月31日

具体活动内容:

1.举办一次以“做新时代的小雷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2.开展一次走进社区、福利院等社会实践活动。

3.开展评选学雷锋标兵活动。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提高认识,认真按照方案的要求开展活动,将学雷锋活动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扩大参与面,提高影响力,确保活动落到实处。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2.形式多样,增强实效。

要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营造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好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广播站、橱窗、校园网等宣传阵地,营造浓郁的氛围。开展活动要注重多样性原则,多读、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做到“行动快、效果佳”,切实增强实效。

3.认真总结,深刻感悟。

在学雷锋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及时总结。反思开展活动前后的思想变化情况,认真感悟,深刻体会,并通过总结,及时肯定活动中的创新举措与创新形式,积极推广效果好的活动载体,同时客观地分析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促提高。

班主任老师要认真写好学雷锋主题团会设计,耐心指导学生写好学雷锋读书心得、观后感、演讲稿等。

上一篇:《介绍世界名城》教后反思下一篇: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