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纲要心得

2024-04-20

学习教育纲要心得(共9篇)

篇1:学习教育纲要心得

学习“国家中长期人才、教育纲要”心得

近期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学习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两个纲要,通过学习这两个纲要,我感受良深:我感受到了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感受到了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的坚定决心。以下是我在学习两个纲要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学校制度的实质就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这是引导和鼓励学校自主整合资源、轻装上阵,努力办出品牌,打造特色,真正办出优质教育,让人民满意学校。校长不应该是官员,切实减少官本位思想,少用行政命令,多用理念引领,多用依法治校。

第二,《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清晰、目标明确、规划周密。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种做法高度体现了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公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第三,《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改革以高考为代表的人才评价制度势在必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第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坚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人民满意教师。

第五,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指: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等。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国之路,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国家对人才资源实行宏观调控,各行各业的人才培养放宽政策,一是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要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树立现代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二是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育的行政化倾向。三是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四是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充分发挥教育家的办学才能和特长,让那些有终身办学志向的人不受任何名利干扰诱惑,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总而言之,要走人才强国之路,鼓励办出名校、名师和名人。

因此,学校、学生应该贯彻学习人才和教育纲要,不断推进教育培养人才,使我们的国家成为人才强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篇2:学习教育纲要心得

本人通过参加这次中国教育干部培训,以及认真学习理解《教育规划纲要》,可谓是感受深刻,感触颇多。对新时期下,基层农村学校如何更好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相信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大业一定会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现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更新观念

如何使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我想最关键的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摈弃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贯彻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一是要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教育管理经验,取其精华,融入到自身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式中,借人之长,补己之短,灵活运用而不生搬硬套。二是要进行教育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在遵循教育客观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联系农村教育的现实状况,理性地分析影响学生发展的不利因素,创造性地突破因教育机制而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真正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把服务于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旋律。我们在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路线和政策的基础上,要创新地促进教育方式的改变。一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民主、自由、平等、尊重、理解、信任、关爱等人文因素注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构建心动、脑动和手动的理想课堂。二是要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考试,轻活动”的不良倾向,改变“一张试卷定评价”、“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评价模式,要切实从“应试教育”的泥沼中,奋力前行于“素质教育”的阳光大道上,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德育为先,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纲要具体的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及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把工作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纲要落到实处。

四、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不需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教改,是改变教师的教,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

篇3:学习教育纲要心得

一、农村幼儿教育与家长教育理念的错位

实施新课程后, 幼儿园以孩子“终身教育”为基本指导思想, 及时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着眼解放孩子的双手, 让他们活动;解放他们的眼睛, 让他们认识自然;解放他们的大脑, 让他们尽情想象, 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但这些教育活动显然与农村家长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期待产生了矛盾。有的家长说:“孩子在上大班了, 开学好长时间了, 幼儿园几乎没有教什么东西, 还是村里私人的托儿所好, 从小班就学拼音了, 会写很多字, 还会做很多算术题。”有的家长还说:“孩子在学校就知道玩, 老师还让孩子把玩具带到学校去, 再说玩具是自家用钱买的, 万一被别人玩坏了, 谁赔啊?”家长的这些想法都直接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幼儿家长教育理念的现状, 我们选择本园与周边三所农村幼儿园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教师、家长、孩子各30名。

调查一:教师实施新课程后, 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可多项选择)

选择 (1) 资源缺乏, 资金紧张的占20%;

选择 (2) 缺乏专家指导, 课程实施不全面的占35%;

选择 (3) 家长思想陈旧, 不支持新观念的占65%;

选择 (4) 被家长误解, 劳动得不到家长尊重的占55%。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 农村家长重视的科目中, 比例最高的是拼音, 占60%, 其次是算术, 占55%, 识字占50%。这些都是知识性很强的科目。而美术、音乐分别占了15%、18%。对于锻炼孩子体格和动手能力的体育与制作, 家长们却漠不关心, 分别占11%、10%。有趣的是, 孩子感兴趣的科目却和家长相反。比例最高的是美术, 占了95%, 纸工制作也占了90%, 喜欢体育的孩子占80%, 这些都是操作性很强的科目。而家长看中的拼音、数学、识字占的比例都很小。如果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 不顾孩子的兴趣, 采用灌输的方式让孩子读、写、算, 就只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厌学感和逆反心理。无数事实表明, 有些孩子上学前就学会了一年级课程, 真正进入小学后, 成绩并不突出, 甚至落后于一般儿童。究其原因, 是幼儿园和家长违背幼儿教育的规律所致。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儿园的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 不是家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 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 必须家园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可是因为种种原因, 农村幼儿园和家长之间在配合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错位。

(一) 两者教育教学理念不同。

通过对两个《纲要》反复研究和解读, 我们认识到, 幼儿教育改革的不仅仅是课程, 还有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基础教育”、“终身教育”, 不仅限于教孩子写字、算术, 更重要的是顺应幼儿发展规律,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但农村幼儿家长对《纲要》缺乏了解, 衡量孩子聪明的标准是他们的识字量的多少、完成算术题难度的大小等, 因此便抱怨幼儿知识教育目标不高, 甚至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村里私人的托儿所读书。一些不正规的托幼机构为获得经济效益, 迎合家长心理, 只注重对幼儿进行知识传授, 幼儿教育完全小学化, 让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二) 幼儿园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方法不一致。

目前农村幼儿家庭很多父母外出打工, 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这些老人更跟不上新的教育理念。孩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接受着非常落后的教育, 滋生了很多不好的生活习惯。孩子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加上奶奶爷爷的娇宠、溺爱, 使他们的家庭教育几乎成为空白, 更谈不上家长与老师的配合了。另外, 农村的经济条件也制约着《纲要》的实施。农村部分家长仍然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让老师看着孩子, 自己方便挣钱和工作。有的家长认为上学也没有什么用, 大学生毕业也找不到工作, 不如长大挣钱。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他们对孩子灌输的思想和教育孩子的方法背离了幼儿园教育目标。

二、推动农村幼儿家长更新教育理念的方法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农村幼儿教育者应引导家长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把握家庭教育规律, 做好与幼儿园的配合。

(一) 运用科学方法取得家长的信任。

农村幼儿教师要研究农村幼儿家长的特点, 找到与他们沟通的方法。每个家长都会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老师平时要多留心孩子的举动, 在家长接孩子时多和他们交流孩子在校的表现, 满足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与一些正常的要求。和家长多聊孩子的优点和进步, 把孩子的一些不足作为对孩子的希望提出来, 这样家长听得心里暖暖的, 也会“亲其师, 信其道”, 转变教育观念就会更加容易了。

(二) 做好农村学前教育的宣传工作。

通过调查发现, 现在农村家长都忙于挣钱, 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且认识片面, 对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及方式认识不足。因此, 教师们要利用一切和家长接触的机会, 和家长共同探索育儿经, 在家长需要指导的时候, 把掌握的最基本、最实际的教育理念同家长分享, 减少他们心中的“教育盲区”。幼儿园要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 要让家长多了解幼儿在园里的学习生活, 逐步接受正确的教育方式。

(三) 根据家长的不同特点及时沟通。

对家长和幼儿园教学理念的不协调, 教师应及时、慎重、委婉地给予解释, 对家长提出的问题给予重视。在及时的沟通互动中, 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提升教养水平。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 要耐心地向其解释幼儿的发展差异和年龄特点, 并告诉他们过急过高的要求只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甚至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对于“无暇照顾”孩子的家长, 就要引导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园配合的必要性。

(四) 通过多种途径, 改变家长的落后观念。

教师可以采取个别对待与集体教育的方式, 让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幼儿园的教育同步。运用个别方式提高家长的教育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家访。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幼儿及其家庭的经济和教育状况, 便于以后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也可以与家长共同研究幼儿发展中的问题, 共同商量对策。二是个别交谈。教师利用早、晚送接孩子的时间与家长进行个别交谈。这种交流虽然简短, 有时可能只是三言两语, 但却能及时互通信息, 使家长与教师得知孩子最近在园和在家的情况, 有利于家长了解事实, 转变思想, 提高认识, 配合工作。三是发挥家园联系册的纽带作用。联系册灵活方便, 传递信息及时, 家长可从中了解孩子取得的进步或存在的问题, 以及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提出的要求, 等等。教师也能从中获得反馈信息, 了解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四是电话联系。对有些工作流动性大、长期在外的幼儿家长, 教师可以采取电话的方式向家长汇报孩子情况, 督促在外地的家长, 关注孩子的发展, 并做好家园配合工作。

(五) 运用集体方式开展家园共建。

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召开家长会。教师要抓住这个很重要的机会, 阐述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交流育儿经验;让家长知道家园要形成合力;介绍新的教学理念, 以及幼儿园的教学思想;对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提出见解, 并给予耐心指导、解释。二是家园联系栏。介绍本月或本周全园或班级活动计划、教养内容, 以及近期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情况, 等等, 还可以介绍幼教新观念、新理论、家教好经验、保健小知识等。家园联系栏既可刊登教师的话, 又可刊登家长的话。三是家长开放日。家长观摩或参观幼儿园的活动, 可以从中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 可以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水平和不足。这种最直接最有用的方式可以消除个别家长的陈旧观念, 让他们看到自己孩子是如何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享受成长的快乐的。四是节日联欢。邀请家长参加一些节日, 如元旦、三八节、六一节等, 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为孩子们创设的环境和精心准备的节目, 这也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摘要:两个《纲要》的颁布为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 指明了方向。然而,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幼儿教育中仍存在着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 文章作者选择所在幼儿园和周边三所农村幼儿园进行了抽样调查, 以明确问题, 找出解决对策。

篇4:学习《纲要》,教育何为

30余年来,得益于中央的政策优惠,凭借敢想敢拼的劲头,广东在全国率先打破思想和体制禁锢,以务实敢干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书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勿庸置疑,广东教育在这段历史华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分量。而今,站在新中国建立60周年的历史节点,面对中央从国家发展全局来支持、推动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全省上下都在解读、领会新一轮改革发展战略谋划的崭新命题。“教育何为”自然成为南粤教育人发自内心的追问和深入思考的课题。

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基础地位,起着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各行各业都需要教育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因此,《纲要》的贯彻与落实蕴含着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强烈诉求,自然也为广东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纲要》不仅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而且详细阐明了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域和项目,既为广东教育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同时也提供了动力源泉。

发展转型是当前广东的时代课题,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广东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型的新起点,广东教育任重而道远。因此,广东教育人必须深刻领会《纲要》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创造性地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迈上新的历史台阶。

学习《纲要》,就应当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这条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广东教育的实际出发,敢闯敢干,敢为人先,从体制和机制上大胆突破制约广东教育发展的瓶颈和障碍,闯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学习《纲要》,就应当把人的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紧密结合起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针对问题有的放矢,通过制定一系列科学的、系统的、可持续的规划和措施,将《纲要》对教育的要求实化、量化,从而以具体的任务和目标引领我们贯彻落实好《纲要》。

学习《纲要》,就应当狠抓落实。只有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以人为本,把各项规划和措施真正优质高效地落到实处,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纲要》带来的福祉。

篇5:教育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寨头学区 王国平

通过一个多月《教育规划纲要》培训的学习,我才较系统地了解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富裕和国家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我认识到:“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在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提出符合国家战略和群众需求、反映教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指导方针。在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规划纲要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对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以下几点为我学习的心得。

一、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教育工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三、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要减轻课业负担,必需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目前正在进行高中课改,改变教师的教,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

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间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公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五、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篇6:学习《教育纲要》心得体会

一、立足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纲要》提出,今后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自己做为一名老师,责任重大,把教学当做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我一直的追求,今后自己要更加努力,不辜负学校领导的信任,家长的委托,要更加刻苦地备好课,讲好课,做一名领导信任的员工、家长放心的老师。

二、从我做起,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实质。

《纲要》关乎国家命运,关乎百姓幸福,更关乎我们教师前程。于公于私、于国于家,我们都有必要学习好《纲要》,掌握好精神,努力工作,奋力拼搏,为《纲要》的顺利实施,为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1、认真学习,既要学习《纲要》全文,也要学习相关实施细则,以便明确目标和任务,了解步骤和措施,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2、从我做起,不断学习。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教育能否真正得到发展,关键的因素在人。《纲要》专门有一章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规划,这是对我们的鼓励,更是鞭策。对照《纲要》要求,我们惟有不断学习,努力进取,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需要。固步自封、得过且过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每位教师都必须有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否则,“优胜劣汰”,必将遭到无情的淘汰。

篇7:教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从纲要上看,未来中国10年,教育大方向不变,在目前基础上做一些改革。某些改革,很有前瞻眼光的南校区里已经在试行或者考虑中了。作为教师当中的一名,理所应当为改革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我来艺术文学系刚刚一年,对于很多情况,也还在熟悉之中。目前来看,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较差,很需要老师来调动。现在的情况是,动手能力差,听课可以,让写就写不出来。正常一周一次的作业,在他们那里,两周能完成一个就不错了。

到底怎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起来呢?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主要是针对我们系):

一是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有的学生文学功底不够,还不了解如何去看书看电影。可以增加“一起看书,一起看电影”这个环节。也就是所谓的讲书和拉片子。到后来,发展到让学生来主讲,看看能讲出来多少,刺激一下。

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量。不读书,就写不出来好东西,这是必然道理。现在的学生心里浮躁,看不进去书,就需要强制手段去读书。因此建议增加阅读课,老师开书单,定期进行面试,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种课不需要上课讲述什么,让学生看书就可以,写读书笔记。阅读课的成绩与专业课相同,学分一样,学生就必须认真对待了。这实在是无奈之举。现在也给开书单,但是因为不记入期末成绩,学生就偷懒不看。

三是定期进行作品竞赛,建议学校给系里增加一点这样的奖金。每个学期,在每个班级里选出两名最优秀的作品(歌词、舞台小品、影视小品均可),进行物质奖励。没竞争,也就没动力。奖学金奖励的是总体的学科成绩,再有个专业成绩的奖励,学生就会加倍努力了。这次系里举办的作品展示,就特别好,参加展示的同学,都会觉得很骄傲。像这样的活动,期待以后多举办。

另外,现在招生比较困难,考生素质不高,学苗不好。现有的4个年级的学生,一年比一年数量少。今年来考试的学生,好多是为了多弄几个保险才来的。真的喜欢文学,想考文学系的不多。但是这样的考生在全国肯定是很多的,只要我们宣传得好,学校教育上去了,出名了,就一定能招来好学生。

最近学校在商讨在附中开设专业课的事情,知道了之后很兴奋。这无疑是在为我们自己培养后备力量。毕竟文学专业需要文学功底,需要对文学的热爱,早点培养这样的好苗子,对我们是非常有好处的。也希望能在社会上多造成一些影响,多宣传,如果有这样的培养学校,老师们去给上上课也非常好。

关于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行动,百万市民进校园,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对于文学系,我觉得可以着眼于中小学生,在他们当中培养文学爱好者。如果让他们来校园不方便的话,可以跟一些中小学达成协议,老师们定期去给学校的文学社上课,当然,我们的在校生也可以去,顺便培养一下他们的实践能力,侧面督促他们的学习动力,也是非常好的。

艺术文学是个很好的专业,很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现在国内影视剧的发展很稳定,也急需优秀的编剧人才。从市场和时代角度说,文学系都不落伍。目前我国在影视文学这块,能做到非常专业的,只有那几个知名的老牌艺术院校。如果南校区的艺术文学系能在新兴同类专业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国家的教育规划,是未来10年的。我们南校区,也应该把眼光定在10年以后,逐渐的,一步一步的,把南校区打造成一个精品校园,有一流水平、一流学科的知名大学。期待中!

篇8:学习教育纲要心得

一、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实质, 增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是千秋大业, 关系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深入学习《教育规划纲要》, 充分认识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深刻体会做好机构编制工作对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为全面贯彻落实筑牢思想基础。

(一)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

强国必先强教。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科技是关键, 人才是核心, 教育是基础。物质文明建设离不开教育, 精神文明建设也离不开教育,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同样离不开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机构编制部门必须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党的政权建设的高度出发, 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坚持不懈深化改革, 着力构建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 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 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增加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供给。教育是培养同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必由之路。机构编制部门必须从优化执政资源配置的高度出发, 切实管好管住管活机构编制, 不断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思路和办法, 加强动态调整, 着力优化配置, 完善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机构编制资源最大效益。

(三) 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国计, 也是民生。教育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寄托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今天的教育, 就是明天孩子的前途, 就是千万个家庭的未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加强社会建设, 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资, 关注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 确保教育的均衡发展, 更加有力地推进教育公平。机构编制部门必须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把机构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和民生领域倾斜, 千方百计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利, 增强改革意识, 坚定改革信心, 坚定不移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四) 教育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要人才保障。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 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只有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引导高校适应地方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大力发展具有甘肃特色的职业教育, 才能建设西部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 才能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机构编制部门必须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 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超前谋划, 积极跟进, 主动作为, 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积极做好机构编制保障和服务

近年来, 我们着眼于服务全省教育改革发展, 按照调整结构、动态管理、有增有减、保证重点的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积极参与教育体制改革, 加强教育机构编制管理, 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更好的机构编制保障。

(一) 着眼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积极参与研究谋划教育体制改革工作。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 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我们作为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成员单位, 积极配合做好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探索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全面完成寄宿制学校管理体制、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和加强学前教育、建立生均核拨经费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中涉及的机构编制调整事项, 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二) 着眼于机构编制科学规范管理, 研究制定高等院校机构编制标准。

针对我省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我们会同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高校工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 对我省高等院校机构编制进行认真调研、充分座谈论证, 研究制定《甘肃省省属高等学校机构编制标准》, 经2011年省编委会议研究审定后印发实施。《标准》的制定出台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得到了中央编办、教育部门、高等院校的充分肯定, 为高等院校核定机构编制提供了科学有力依据。《标准》的实施和逐步落实, 不断优化了高等院校教育人力资源配置, 增强了高等院校办学活力, 提高了高等院校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

(三) 着眼于提升高职教育发展层次, 调整理顺高职院校机构规格。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我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起步较晚, 与其他省市相比规格普遍较低的实际, 为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优势和特点, 有利于对外交流和培养干部, 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在充分调研考察、分析比较、研究论证的基础上, 经省编委会议、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审定, 三年来先后分三批将全省所有高职院校升格为副厅级, 促进高职院校加快发展, 不断提高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 着眼于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 核定高校领导职数。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 要不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针对我省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实际, 适应我省高校发展和管理工作的需求, 我们在升格高职院校机构规格的基础上, 制定印发了部分高校“三定”规定。按照综合考虑、尊重现状、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分类核定、利于发展的原则, 结合高校工作实际, 核定了高校院校领导职数, 对在校标准学生人数在2万名以上的核定9至11名、1至2万名之间的核定7至9名、1万名以下的核定5至7名。在此基础上, 升格部分高校内设机构规格, 为高校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促进高校事业健康发展, 从机构编制方面给予了有力保障。

(五) 着眼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逐步增加各级教学人员编制。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针对高等院校学生人数逐年大幅增加, 各院校师资力量压力较大的实际情况, 我们按照机构编制管理和教育工作有关规定, 在充分研究论证、科学测算的基础上, 为部分高校核增了人员编制, 2011年经省编委会议研究, 为12所高校增加事业编制1200名, 用于招考和补充教学骨干人员, 使高校的人员结构日趋合理, 有效缓解了高校专任教师不足的困难。我们在核定中小学26万多名基本编制的基础上, 核增中小学附加编制8000多名、企业移交地方等中小学编制1万多名;为配合做好“两基”迎国检, 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 促进中小学健康发展, 对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 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余缺调剂;2011年经省编委会议研究, 核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3000名, 确保编制合理科学, 促进义务教育事业发展。

三、积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011年3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 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 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 以科学分类为基础, 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 总体设计、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先行试点、稳步推进, 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 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 承担义务教育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教育事业单位, 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教育事业单位, 划入公益二类。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革和管理措施, 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监管, 确保其公益属性的发挥。通过改革体制、转变机制, 激发事业单位活力和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素质、服务水平, 强化政府责任和加大财政投入,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 以促进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医疗等公益服务的需求。

篇9:学习新《纲要》优化农村美术教育

【关键词】美术环境题材创新

新颁布的《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以及教育评价等多个问题,其中,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科学实现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目标,有效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根据新《纲要》的教育精髓,结合我园地处农村的地理优势,笔者对优化农村美术教育作了一些探索,以下所谈的是我在尝试中获得的启示。

一、 优化环境是前提

环境是一种活生生的潜在课程,新《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如果没有适宜于幼儿自主活动和自由表现的环境,幼儿的创造素质就难以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因此,优化环境,创造适宜的条件,是优化农村美术教育的前提。

(一)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自由发展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精神心理环境,以自然的心态允许幼儿“奇思异想”的言语和行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以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和受接纳感,让他们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自由畅想,发展创新思维。例如:在泥工活动《恐龙世界》中,有个小朋友将一只可爱的剑龙尾巴割掉了,我好奇的轻轻问:“剑龙尾巴怎么了?”这位幼儿神秘地说:“剑龙尾巴被霸王龙咬掉了,它疼得哇哇直叫。”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如果当时我训斥、制止他,也许他的“神秘故事”会石沉大海,严重影响他的创新思维。可见,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是何等的重要。

(二) 挖掘社区资源,扩展幼儿活动空间

农村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它们,使它们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资源观和价值观。而现代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经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从所得的印象中,发生与印象有关的动作。”我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农村“地大物博”的地理特点,充分挖掘社区中可利用资源,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加以体现,有效地激发幼儿活动欲望,培养幼儿创新思维。

1.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创造的源泉来源于生活。根据美术教育活动内容的需要,我常组织幼儿走向自然、田野区、无土草坪基地、针织厂、农业科技示范园、工艺品厂等。专业技术人员为幼儿作详尽的介绍,回答幼儿提出的各类问题,通过观察、讨论、交往、参与活动,体验生活等各种实践活动,丰富感性经验,加深幼儿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为美术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触发创作灵感。如在手工活动《奇妙的玩具》中,我先带幼儿参观工艺品厂,了解叔叔阿姨制作玩具的程序,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各类玩具的色彩、造型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幼儿自由讨论,想象如何设计自己心目中的玩具,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类美术活动,体现了农村社区资源特色,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可以开阔幼儿思路,丰富幼儿活动经验,使幼儿的自由创造有章可循。

2.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农村社区资源是最为直接、最为便利的资源,为顺利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丰富多样的材料,能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中发展动手能力,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我注重挖掘农村社区资源(土、石、布、线、贝壳、纸盒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一些与美术活动相关的操作材料,在手工《奇妙的玩具》中,提供不同色彩的平绒布、开司米线、丝绵、刺绣针、陶瓷眼睛、油性笔等。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创造出了小鱼、云朵、各类水果等玩具。在“纸盒造型”中,我除了提供牙膏盒、药盒、酒瓶盒、剪刀、胶布等主要工具外,还准备了各色毛线、蜡光纸、皱纹纸、酒瓶盖等辅助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随意摆弄,大胆构想,同时,我还适当加以点拨,让幼儿学会运用这些材料,如:剪、穿线、打结、套针针法、安装陶瓷眼睛等技能制作“奇妙的玩具”,掌握卷、折、剪、贴画等“纸盒造型”的基本方法。为幼儿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在创造中多出成果,埋下了较好的伏笔。

由此可见,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下,幼儿与自然、社区亲密接触,与材料充分互动,从而形成了宽松、和谐、自然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无压力、无所顾忌的活动空间内,幼儿可以自由联想、交流、表现,无形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 优化主题和题材内容是关键

根据新《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原则,因此,幼儿美术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幼儿园(班级)的主题活动,也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真正体现了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特点,然后以此确定题材内容,用美术形式加以表现,在精选主题时我有以下小小体会:

1. 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对其有感性经验。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例如:在以春天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和幼儿来到了一望无垠的无土草坪上放风筝,在此基础上,幼儿用合作画的形式表现了放风筝这一事件,由于这一内容是活生生的,幼儿有过亲身的体验,所以表现的画面生动有趣,各具特色。

2. 生动有趣,幼儿对其感兴趣。例如:在孩子们谈论动画片时,我发现幼儿对猫和老鼠特感兴趣,于是产生了《猫和老鼠》这一教学内容,我提出绘画条件:一只小猫、一只小老鼠由幼儿随意构图,结果幼儿画出了各种情景的画面,有“小猫玩火圈、小老鼠走钢丝”;“小猫背小老鼠”;“小猫钓鱼,小老鼠拎桶”等等,一幅幅作品在孩子的口中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3. 有想象的空间,幼儿有发展的余地。例如在“纸盒造型”中,我们收集了酒瓶盒、香烟盒、药盒、茶叶盒、化妆品盒、等废旧纸盒,在操作中有一位小朋友拿了一只香烟盒,想了一会儿,他取了酒瓶盒剪了一个长方形用透明胶粘在了香烟盒盖上,又剪了四个小轮子装在了两侧,他高兴的向我介绍演示:它可以当床;又可以当车子;还是一只有用的垃圾筒呢!没想到一个简单的香烟盒在他的创作中竟变得如此的奇妙!

4. 适合以美术形式表现。例如:红泥是我们唾手可得的自然资源,它可塑性强,立体效果好,而且幼儿对其也很感兴趣。在数次的泥工活动中,他们掌握了搓、压、捏、刻等多种泥塑技能,孩子们创作了各具姿态的物体形象,有坦克、小碗、花篮、拖鞋等,并用色彩加以装饰,这些作品虽然不是很精致,但在它们的稚嫩中却蕴含着充满生命活力的内容,闪现了幼儿的创作火花。

三、 优化教师素质是重要条件

新《纲要》充分肯定了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教师,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曾提出:“倘若把创造作为教学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创造型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 教育观念新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自己想的就让他们自己想,鼓励幼儿发展自己的世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确立正确的教育观,遵循儿童年龄特点,发挥美术教育的艺术功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独创力、操作力和审美感等,把幼儿看作一个发展中的独立个体,给孩子创作的空间,充分相信他们,在美术教育中努力做到,多观察分析、少约束代替。让孩子在自由创作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作品的美、获得真正意义上美的愉悦,让孩子在体验中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如想象画《各种各样的鱼》,我们应摆脱旧观念的束缚,通过观看实物鱼和录像,让幼儿在观察中了解鱼的身体结构,再请幼儿进行创作画“各种各样的鱼”,并请幼儿大胆构思,想象自己心目中的鱼,以及鱼中发生的故事。

(二) 教学方式活

正如新《纲要》中所说: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没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式“活”表现在为孩子留有想象的空间,对于教师来说,其示范提示应是点拨式的,点到即止,不必固定作品模式,不用命令语言,教师提示语对作品起到启发作用,在这种条件下,幼儿的学习内容和方向就有了很大的发展余地,能够开动脑筋,自由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有了发展的可能。例如:在想象画《会跳舞的娃娃》中,我首先为孩子提供圆形、半圆形、长方形图形片,并提示幼儿玩一玩、拼一拼、看谁拼的娃娃多,让他们在自由摆弄中了解人物的不同姿态,而不是教师枯燥的说教;其次出示“木头娃娃”,启发幼儿思考如何变木头娃娃为跳舞的娃娃,在操作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变化的规律。幼儿还发现变化娃娃的五官、头发;用曲线表现,手臂、腿、身体也能使之跳舞。合理的想象空间是幼儿大胆创造的必要条件,在其中他们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学习新《纲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优化了农村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创新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 李伯,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朱慕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经济效益评估下一篇:挂窗帘记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