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4-04-27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通用11篇)

篇1:《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3、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免疫的功能。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法、调查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一有机会就会侵入人体,有可能使人得传染病。自2009年4月,墨西哥暴发甲型流感后,迅速漫延全球。本学期开学以来,同学们是否也患过流感呢?下面请各组汇报各自的调查情况(课前调查)。(让学生通过调查发生在自身和身边的实例,引起学生的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二)预习内容:(教学案)

1、人体免疫包括 道防线。

2、人体免疫包括 免疫和 免疫。

3、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如病原体、异物。

4、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使之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5、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 免疫。

计划免疫的意义:达到、和 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三)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的预习都非常认真,完成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分析一组资料并思考有关问题,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合作完成。(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题

1、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

生: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作用。

讨论题

2、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内?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生:当人的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时,或当人体皮肤受伤时,病菌能够侵入人体。

师:完全正确!在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时,我们身体就会被病菌入侵,人体最容易患病了。所以得多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讨论题

3、当水痘流行时,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疫苗或没出过水痘的人则往往患病?

生: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体内产生了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

师:同学们对免疫知识了解得可真不少!下面我们将一起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我们先看一组精彩的动画,然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面表格:(老师展示动画)

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小组合作学习)

三道防线免疫的类型 组 成 作 用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师:动画中的皮肤对病菌的阻挡作用、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都属于人体的第几道防线?属于哪一种免疫?

生:皮肤和黏膜的作用都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师:回答正确,健康完整的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对人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请同学们再认真正观看:溶菌酶使病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又属于人体免疫的第几道防线?属于哪一种免疫呢?

生: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师:对。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下图是关于人体免疫的卡通图解,请你仔细观察:(小组抢答)

(1)表示保卫人体第一道防线的图是。(填写大写字母代号)

(2)表示保卫人体第二道防线的图是。

(3)在健康人清洁皮肤上涂的病菌很快死亡,是 图所起的作用。

(4)图中a表示,它具有杀菌作用是因为它能够。

(5)图中b表示分布在呼吸道黏膜上的,它具有 作用。

(6)图中d是,它可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师:同学们对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掌握得非常好,并能灵活地运用。好,我们再看看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请看图片。(教师展示胸腺、脾脏、淋巴结的图片)

师:我们知道了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后,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动画。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讲述动画中抗体的产生、抗体如何清除相应的抗原。

生:当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进入人体后,就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产生抗体的这种物质叫做抗原。

师:你的思维十分的敏锐!那么我们再以甲型流感作为例子:某人感染甲型流感治愈后,体内产生了甲型流感的抗体,这种抗体能抵抗麻诊病毒吗?

生:不行。

师:是的。抗体具有针对性,甲型流感的抗体只能清除甲型流感的抗原,而不能作用其他的抗原。另外,不同抗体在人体内存留时间长短不同,有些只能维持几个月或几年,而麻诊等抗体在体内可以终生存在。

师:那么人体第三道防线属于哪种疫免型?

生: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师:同学们的总结真是很全面!免疫对人体真是太重要了,归纳为三方面的重要功能:

一、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二、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三、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师:人体的免疫功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是极其重要的,但免疫也有对人体不利的一面:(小组抢答)

1、对移植入体内的器官产生 ;使手术不易成功。

2、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或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发生。

3、为严重烧伤的患者植入他人的皮肤,移植的皮肤往往不易成活,会产生免疫反应,这种植入的皮肤属于()

A、疫苗 B、抗体 C、抗原 D、病原体

师:同学们对现在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都非常关注,知识面也非常广。那么关注健康,最重要的是平时做好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下面拿出我们小时候的《预防接种证》,看看我们接种了哪些疫苗?

生:(略)

师:预防针和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原理:将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注入人体,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对该病产生抵抗力。计划免疫的意义是什么呢?

生: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师:你的回答十分正确。当前我们是否也可以接种甲流疫苗预防甲流呢?

生:可以。学校正组织学生报名注射甲流疫苗。

师:注射疫苗预防传染病,目的是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清除抗原。那么计划免疫应当属于哪种免疫类型呢?

生:属于特异性免疫。

师:同学们,从《预防接种证》可以看出,父母对我们的养育是不容易的,我们应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我们健康成长的关心。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围绕发生在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病例流感和甲型流感展开分析讨论,是我们本章、本节最大的亮点,通过发生在身边的熟悉病例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学习兴趣。甲型流感这一案例贯穿在个课堂教学中,作为分析、讨论的重要线索,能较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突破了免疫与计划免疫这节课概念多、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2:《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免疫与计划免疫》一节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和难 点,下面谈一下自己教学中的一点粗浅的做法。

一、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界是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生物 教学就应该是集科学性、思维性、创造性、实用性为一 体的教学,通过生活实例、实物演示、画面再现、语言 描绘等不同的途径来创设有关情境,结合形式上的新 颖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等情境教学 三原则,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引用蕴含哲理的诗词歌 赋、名人名言,或讲述引人人胜的故事,或进行出神人 化的表演,或进行奥妙无穷的实验演示,都能为学生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尤其是课堂上引入精彩的故事 情节,把整个教学内容融人故事当中,会最大限度地 调动学生的求知情绪,更好地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 动,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为此在学习《免疫与计划免疫》一节时,以教材为 知识骨架,补血加肉,在构建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接 受生物科学知识,事半功倍。本节课以“三毛的四次流 浪”为线索,自然地引出并讲述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及 免疫的概念、功能。具体过程如下:1.教师出示三毛流 浪图片:三毛触犯了上司,被困在一个充满病菌的地 方,但他没有生病。这是为什么?引出第一道防线。2.出示三毛图片:三毛在斗牛活动中受伤了,但他乐 观地说:“这点伤过不了三天就好了!”果真,受伤后,伤口出现了红肿现象,过了几天就好了,为什么?引出 第二道防线。3.出示三毛图片:过了一年,当地开始流 行一种叫麻疹的疾病,很多人因生病而死去,三毛也 感染上了此病,住进了医院治疗,病好后,三毛要回家 了。可他听说家乡还流行麻疹,他开始担心自己刚刚 痊愈的身体。他问医生:“我能回家吗?”如果你是医 生,你该怎样回答他?引出第三道防线。4.出示三毛图 片:又一年,三毛在家乡的一次救火中皮肤烧伤,自身

皮肤移植,伤口愈合,若移植别人的皮肤结果会怎么 样?引出免疫的概念,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并记住概念 中的含义。让学生明白移植他人的皮肤是不易成活 的。最后出示三毛四次流浪后反思的图片:这几年,我 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你呢?为学生创造思考总 结本节内容的空间。

这样让三毛引导学生遨游“免疫”知识的海洋,使 原本抽象的教材变得贴近生活、浅显易懂。

二、加强小组合作,实现学生脑力资源共享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讨论式”教学,就是在一 种师生平等的氛围中共同讨论未知,通过对话交流,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意图,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从而促 进师生间的合作。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其原来所扮 演的角色,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 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可以活跃学习气氛,师生互动也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在 学习“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时,我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组成及作用是什么? 2.得过天花的病人一般不再患天花病,为什么?让学 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这样学生都有话可说,互 帮互学,相互促进,在互相讨论中,学生阅读更加仔 细、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更加准确。

通过对话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更是一种精神上 的共鸣,从而产生师生感情上的互动,同步走人课堂 教学,在相互接纳的课堂教学情景中进一步提高师生 的精神境界和品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应该让 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姿 多彩的精神生活。”

篇3:《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学习及关注国家教改政策,自觉实践教学改革。笔者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免疫学及检验技术教学尝试创新,现总结如下。

1 教育理念创新

1.1 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当前以人为本已成为国际流行的教育教学理念,其核心内容是:反对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教人做人、成人的教育,以实现自我价值或充分发挥个人作用的教育;反对单纯灌输知识、机械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外在学习,主张将情、智教育融为一体,开展最佳成长的内在学习;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主张把学生视为学习主体,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发扬学习自由和主动创造精神;反对不良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心理氛围,主张学习是一种人际的相互影响,充分发挥教师在意义学习过程中的促进作用[1]。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人为本的高职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教会他们生存的本领。

1.2 树立终身学习教育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科林·鲍尔在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宣读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前十年计划》中指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不应该仅仅是‘需要驱动’,也应该由‘发展需要’来驱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应是人的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增长和更新速度的加快,一次性的教育已无法满足人们终身需求的知识,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未来的需求”[2]。在21世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职业岗位不断调整,加之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使人们岗位更换的次数增多。美国劳工部一项研究预测,现在20岁的青年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的变换和工作的变动将会达到6~7次之多。人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知识和技能更新才能适应新的岗位[3]。

1.3 树立信息化教育理念

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正以不可阻挡的态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教育必须适应这一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牢固树立信息化教育理念,加速教育改革步伐。这一理念主要有3点内容:第一,教育要针对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人,提高人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意识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社会不仅要求人有知识,更要求人会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第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和教学效益。第三,用先进的信息武装师生的头脑。信息社会具有智能化、高速化、多样化、综合化、最优化、分权化、个性化等特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与之相适应,才能创造出先进的教育理念。

1.4 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教育理念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是学习者自主获取信息、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要使学生掌握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学会自主学习。学生的知识学习,尤其是技能的掌握,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产生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教育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认可。

2 教学手段创新

2.1 以职业体验方式让学生了解医学检验专业

新生第一学期的寒假至少去一所医院或一个生物技术公司参加社会实践,体验工作环境,调查所去医院检验科的布局、人员配置、分工以及开展的检验项目。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加深职业理解,制订初步的职业规划,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以后各学期所开设课程的目的、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展理论教学

免疫学及检验技术基础理论很抽象,笔者利用互联网搜集一些案例,如CCTV-10的一期科普节目———泡泡男孩,讲述一个先天联合免疫缺陷的男孩在一个无菌大泡泡里生活了12年的故事。笔者将其下载下来,供学生观看,使学生加深对免疫概念和功能的理解,激发其学习免疫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在学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内容时,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干细胞移植与白血病及MHC之间的关系。学生从网上了解到许多采用干细胞移植方法救助白血病患者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其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而且也使其受到了伦理道德教育。

2.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实践教学

让学生参与从准备实验到实验结束的废弃物处理全过程,增强学生责任意识。近年来医学检验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型仪器不断更新、完善,为了使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每学期组织学生去医院见习,并邀请检验科专家举办相关讲座。同时,将检验科工作流程及大型仪器的操作实况拍摄下来,供学生观看,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弥补教学和大型医学检验仪器数量的不足。

2.4 利用各级各类精品课程成果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使精品课程拥有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学经验,可以供高校教师学习、借鉴,带动更多的课程成为精品课程,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笔者充分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将与医学检验相关的各级精品课程归类整理后,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3 教学内容创新

3.1 创新免疫学及检验技术实验内容

按实际工作过程设计免疫学及检验技术实验内容,开展项目教学和综合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一个16学时的项目教学设计,抗血清的制备—用双扩、单扩技术检验效价—玻片凝集—试管凝集—抗原或抗体包被ELISA反应—制备ELISA试剂盒—用此试剂盒检测相关抗体或抗原。将免疫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凝集反应、沉淀反应、标记技术)全部囊括其中,让学生以小组学习、讨论、操作的方式进行设计、实践,教师则起指导作用。

3.2 创新技能考核内容和方式

技能考核不仅考核基本技能还要考核综合技能,并且用真实的临床标本,检测到阳性和阴性标本以及标准数值。考核结束,让学生写总结,然后教师总结。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临床技能。ELISA是免疫学检验应用最普遍的技术,是需要熟练掌握的技术。乙肝五项指标的检测也是各级各类医院开展的常规检测项目,笔者把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列为必考的综合技能之一。考核从静脉采血到结果判定,全部模拟临床实际工作。通过这种模式使学生实习时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篇4:《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关键词:免疫学原理与技术;民主式教学;展示性教学;自主式教学;实验教学模式

随着医学、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实验学科的迅速融合,免疫学原理及其在生物、化学、医学领域中的实用技术,对大学生物专业的学生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免疫学原理及实验技术,不仅对大学生的继续深造有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的就业也有一定的帮助。免疫学源于医学,是医学的拓展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免疫学已经成为了医学、细胞生物学、化学、物理相互融合的交叉学科。在大学的生物教学中,由于课时的限制以及免疫学课程的特点,往往仅仅能让大学生对上课内容进行机械地记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在较为复杂的免疫学基本原理方面,学生仅能记忆字面的信息而没有深入的思索;在免疫学实用技术方面,由于课时的限制,仅能对学生做简单介绍,而不能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所以,有效地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掌握免疫学原理的精髓,初步了解并实践免疫学实用技术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入创新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民主式、开放式、自主式教学在课程中的比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

一、民主式教学模式

师生关系,特别是大学中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较重要的基础的人际关系。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知识做成板书和电子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硬性向学生灌输,对学生的评价也往往以学生是否对上课的知识顺从接受为标准。对上课内容顺从的学生往往能得到表场,而那些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往往因拒绝或质疑讲课内容而受批评。在免疫学原理与技术课程中,这种情况更容易出现。由于免疫学是交叉学科,必须由其他课程的知识做基础,对教师来说,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大量的知识向学生灌输,有较大的难度。从而会出现教师讲课速度快,不顾及学生对知识接受的状况,并对学生的质疑及提问出现打压的情况,往往导致学生与教师的对立情绪。师生在教学中是民主平等的,这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师生心理的积极互感。引入民主教学模式可以使师生关系平等融洽,改善课堂的氛围。如在讲免疫学绪论时,提到“免疫学的起源被定义为西方18世纪英国人琴纳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探索”。有学生质问“明明有史料记载中国在宋代就已经有利用人痘防治天花的情况,为什么免疫学起源不是在中国?”教师并没有生气,而是和学生探讨“中国在古代曾经领先于世界,但在清代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历史是由强者书写的,各位同学要努力学习,才能让国家兴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不会被打压,同时,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民主式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师生迅速打成一片,使课堂关系融洽。

二、展示性教学模式

由于免疫学课程包括了较多交叉学科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有深刻的记忆和便于理解,仅仅依靠做成的板书和电子课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入高展示度的教学方式,在增加课堂乐趣、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例如,在介绍免疫球蛋白的课程中,仅用图片和平面结构并不能使学生了解免疫球蛋白的性质和作用。在课程中,首先使用简单的木质材料制作科具,展示了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以及其与抗原的结合。其次,使用蛋白质模拟软件,模拟了各类免疫球蛋白的骨架、表面、结构以及与抗原的相互作用,并制作成影视材料播放。再次,在适当的条件下,带领学生观看免疫球蛋白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使学生充分地理解了免疫球蛋白的性质与功能。例如,在介绍免疫系统三种补体途径的过程中,制作了Flash文件,依次生动展示了各种参与因子在补体途径中参与的时间与位置,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再例如,在介绍免疫学过程中四种超敏反应的引发原因以及机理时,结合生活中应当注意的细节,搜寻影像资料,向学生充分展示了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发生后引发的病理状态,以及在现实中如何注意生活细节避免的知识。通过高展示性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对大量繁杂的知识不产生厌恶心情,反而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自主式教学模式

由于免疫学原理较多,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很难将全部知识消化吸收;因此,为了锻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了自主式教学的比重。例如,在介绍人类的ABO血型,Rh血型以及各种动物的血型时,许多学生在高中生物课程内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并不知道具体的机理。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原理,在课后组织学生自发组合成多个小组,小组成员充分配合,从图书馆以及网络搜索材料,做成电子课件。在课堂上分别一一展示,各小组不仅通过大量的搜索获得了较大的知识量,各小组之间也进行了知识的交流。例如,在整个免疫学原理与技术课程结束后,各小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结合了生活中的情况与学习到的本课程知识后,展示了各位同学对本课程的理解程度与深入程度。自主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也形成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

四、实验教学模式

免疫学原理与技术这门课程,不仅仅包括了基本的免疫学原理,让学生记忆这些原理也不是该课程的目的;同时,免疫学中的诸多技术也不是能依靠记忆就能掌握的。因此,需要引入适量的免疫学实用技术教学。同时,结合自主式教学模式,学生要在对原理掌握的基础上自主设定实验方案。所以,不但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实验基本原理、大致步骤,还需要通过对比、分析以获得最好的实验方案,还需要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协同合作能力,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介绍免疫球蛋白的章节中,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组织学生进行了基本的免疫球蛋白相关抗原。在验证人类ABO血型的过程中,设计免疫共沉淀实验,介绍了A血型个体红血球有A抗原与B抗体,B血型个体红血球有B抗原与A抗体,O血型个体红血球无A、B抗原却有A、B抗体,AB血型个体有A、B抗原却无A、B抗体;形象解释了为何AB血型个体是能接受AB、A、B型血液,而O型血是万能输出血的原因。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利用家兔制备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技术流程,使学生完成并初步掌握了初次免疫、加强免疫、动脉取血、血清制备以及抗体提取的技术;其中,也加入了蛋白质盐析、透析脱盐、凝胶过滤层析以及基于亲和配体的亲和层析等流程。再次,组织学生,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杂交、酶联免疫反应等生物技术,展示了抗体与抗原的作用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了这些常用的蛋白质实验技术。总之,自主式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对课程机理有形象的掌握,同时也接触了基础的实验操作方式。

总之,免疫学是横跨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的融合学科,学好相关课程需要学生有较广的知识跨度和较深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免疫学原理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课程中,引入了民主式、展示性、自主式教学模式,并加入了适当实验教学模式。较好地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课程理论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文字功底、口头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应用较广的基本实验技能,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有较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陈继贞,张祥沛.生物学教学法教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3]罗建平,周建芹,姜绍通,等.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

篇5:《免疫调节》教学反思

《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4节课,本节内容多而复杂,学生学习会感到比较困难。但是学生在初中时也接触到了相关的免疫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并且最近几年流行了一些疾病,如20xx年非典的流行、20xx年以来的禽流感的流行以及今年的猪流感的流行,让人们对免疫的知识的渴求就更加迫切,所以在进行学习时一定要从身边的事情入手,让学生既要掌握免疫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正确理解流行性病毒的防冶以及如何预防等等。

实践中反思:

随着本节课的深入进行,发现学生对于本课的兴趣确实是很浓厚,特别希望知道机体是怎样对病毒等入侵都进行抵抗和防御的。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当我一提到最近大家最怕什么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提起了猪流感,对这种病的流行也很担心,所以他们当时就流露出很想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2.虽然有一些人对于免疫调节的过程还是不怎么理解,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懂得了机体防御的机理,知道为什么当患了猪流感而康复后就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了,而有些人课后还问得非常仔细,显然是想咨询到更多的东西,这也是叫人非常满意的地方。

3.学生学习到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现象,他们非常高兴。例如过敏,很多人都知道有过敏现象,但是如何引起来的,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怎样预防等等,他们很想知道。所以当学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学习得格外认真。后面当又补充相应的自身免疫病时,他们也很有兴趣,因为他们尝到了他们想要尝到的知识,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知识。

当然在课堂中大部分人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对于老师的提问也积极的思考回答,但是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太薄弱了,对于很多东西没有办法用启发式教学完成,所以有时感觉到比较遗憾。

1.初中所学习的非特异性免疫已经几乎没有了印象,所以一开始学习到此内容时学生感觉茫然,不知道什么是什么。当我们用课件中的动画形象地展现出来以后,气氛马上活跃起来,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我不知道自己是应该高兴好,还是……

2.课外知识的贫乏。对于艾滋病的相关内容学生知道的也少得可怜,虽然他们想知道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只能点到为止,所以感觉到有些学生比较失望,虽然我已经布置他们回去后自己去查找资料,但是击破的学生业余生活太丰富了,他们是极少去完成的。

3.有部分学生是不想学习的,所以这一部分人没有参与进来,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对待这些学生。也希望有这方面经验的人能够给予一定的指导。

篇6:《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    授课教师:张媛媛 科 目:生物

授课时间:9月9日 第3节

地 点:博学楼2楼 高二9班 授课内容:2.4 免疫调节

一、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

我感到本节课的板书可以有逻辑有顺序的呈现教学内容,使复习内容能依次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一步一步的呈现可以使学生对各个知识点有充分的认识。对这堂课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认真学习并熟悉了大纲和考纲对这一内容的要求,认真分析了近三年的有关高考题,由于章节内容较多,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几个高考题用于课堂上的巩固练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将考纲对这节内容的要求告诉给学生,使学生对这一节的复习目标更明确。复习中能准确把握重难点知识,通过图形展示、图解归纳,再配合高考题的分析,练习强化,基本上突出并突破了重难点知识。通过练题及时反馈知识。复习中对前后知识有一定联系,如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练习,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生物膜等知识联系起来。整堂课课堂气氛较活跃,能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由于上课时前后联系拓展,增大了信息量,使教学时间不足,部分知识点未讲完。

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

这节课也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由于学生对免疫相关的知识在当初学习时掌握的不是很好且免疫调节是历来学习的难点,本堂课内容可不必设计过多,像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用本课时专门系统复习和比较,并结合提问和学生回答,再配以实例练习题使复习一次性达到效果,而对于免疫失调疾病、免疫的应用等知识点可以留给下堂课简单介绍,以使特异性免疫的内容得到充分的掌握。在上课过程中,要更多的关注学生,严格的控制语速,而不能使语速随进度的紧张而加快,否则学生回忆、思考的时间不足,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肯定不足。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在整个复习中,由于时间把握不准,练习多采用了集体回答的形式来检查反馈知识,使学生的过手练习不足。如果能单独让学生回答问题,而且能让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来回答有关问题,就能更好地反映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好的安排时间,做到上课过程有条不紊,而内容完整充实。

三、对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的反思

精选出来的练习题最好注明是哪一年的高考题,这样更能引起学生重视,又能让学生清楚高考题的题型的呈现方式是怎样的,对抗原、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还可多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由于这部分知识难度较大,而且与人类生活健康密切相关,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所以在复习中最好设计出与此知识相联系的内容:如单克隆抗体、禽流感等。这样使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四、对课堂整体状况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至于我们这样的年轻老师,反思过程则更为重要。以下是对免疫章节复习课的反思。我通过本堂复习课的教学,收获还是颇多的。

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我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领悟到以下三种方法:

1、激发求知法:通过“AIDS”的多媒体展示,采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2、观察对比法:观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并比较两个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3、推理归纳法: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归纳出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概念的界定比较模糊,如病原体与抗原,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明确。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在如下几个方面理解不够:

第一:第三道防线的是如何进行特异性免疫的;

篇7:免疫调节教学反思。王志奎

山阳中学 王志奎

高中生物课程的根本目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认识生命活动的调节,对于认识生命系统是有重要意义的。本课是必修模块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生物3:稳态与环境”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由此可见,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认识生命系统。

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免疫调节的教学很好的注意以了下两点:(1)引导学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主题下,去认识“免疫”,突出它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不要单纯地介绍免疫学知识;(2)关注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领悟到以下三种方法:

1、激发求知法:通过“AIDS”的多媒体展示,采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2、观察对比法:观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并比较两个过程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比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特点与联系,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得心应手。

3、推理归纳法: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归纳出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有意识渗透两大哲学观点:

1、发展的观点:科学的追求与探索永无止境,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2、联系的观点:相关事物之间彼此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把握联系,解决问题。

通过与旧教材的对比,发现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相对原来的旧教材有所删减和增加,比如淡化了特异性免疫的三个阶段及相应的特点,淡化了与免疫相关疾病的分类和发病原理,同时在某些概念也不再出现,如抗原决定簇、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不再加以强调(如三个阶段的划分),但对有些必要的知识给予适当的补充与说明。同时我也发现,有些概念的界定比较模糊,如病原体与抗原,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明确。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不够:

第一:第三道防线的是如何进行特异性免疫的;

第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起关键性的细胞(物质); 第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篇8:《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职高专,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安全管理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 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其中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 而且可以升华所学知识。本课题组在多年的实验课教学中发现了一些有关教学质量和安全的问题, 就此进行探索并采取相应策略, 既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也保障了教学安全。

1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该课程是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 所以上课人数多、人流量大, 常常多个实验室同时上课, 易导致管理不到位, 出现混乱的上课场面。

(2) 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 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作为主体, 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思维, 使所学理论知识得到强化;而实验课上课相对较灵活, 大部分时间需要学生自主操作进行练习和探索, 部分学生因基础知识薄弱, 缺乏主观能动性, 加之自制力差, 学习积极性不高, 态度不端正, 出现中途早退现象。

(3) 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尤其是观察病原生物形态时, 由于对显微镜的使用不太熟练, 所以在观察标本片的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快在显微镜中找到要观察的病原生物, 从而产生挫败感, 失去兴趣, 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4) 在实验课上教师讲授完后, 有部分学生自己操作时还是比较茫然, 不知道具体怎么做, 对实验步骤和原理不熟悉。

(5) 实验课所用材料涉及病原生物及其他具有潜在传染性的物品, 如乙肝五项和血型测定这些实验都要用到血液, 而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疾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增加了师生感染风险。

(6)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使用操作不当, 易导致仪器的损坏及事故的发生。如精密仪器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 观察细菌标本时要用到香柏油, 观察完毕需要清理镜头, 不然就会损坏。教学过程中发现虽然授课时教师也讲了注意事项, 但还是有学生不注意, 不能及时清理镜头上的香柏油, 导致显微镜镜头损坏较多, 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另外, 高压蒸汽灭菌器如果使用不当会被烫伤或引发其他事故, 采血针使用后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或没有及时加盖会有被刺伤感染的风险, 紫外灯使用不注意会灼伤眼睛和皮肤等, 这些都是仪器设备使用不当可能会发生的情况,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以上情况发生, 以保证实验课正常有序进行。

2 解决策略

2.1 分组固定教室上课

为了避免上课人数较多造成混乱, 营造一个井然有序的上课氛围, 本课题组在实验课前对上课班级进行分组, 安排好每一组上课的教室, 即每一组每次上实验课都到同一实验室并由同一教师授课, 这样就避免了人多混乱的局面, 同时也便于对学生进行考勤管理。同时每组固定一名学生为小组负责人, 负责本组实验用品和器材的发放与回收, 做到责任到人。

2.2 实行签到、不定时点名制度

由于实验课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 所以学生的自由时间较多, 随意性大, 再加上有的学生自觉性不足, 易出现早退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实行学生签到制度, 并且不定时点名, 使学生的自觉性得到监督, 上课纪律涣散、早退现象明显改善。

2.3 制定教学过程考核机制

以往实验课考核单纯依靠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和出勤率, 而教师在批改实验报告时发现学生存在大量抄袭现象, 由此便不能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导致部分学生在做实验时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多观察, 加强指导, 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 并加强过程考核。上课时教师记录每位学生每次实验的实际操作情况, 每项实验成绩总分为10分,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实时打分。实验成绩 (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占10%、出勤率占10%、过程考核占10%) 在学生期末总成绩中占30%, 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其端正学习态度。

2.4 强调重点内容

在教学中发现实验课讲授完毕还是有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步骤不熟悉, 所以教师应通过运用图片、动画等形式重点讲解实验原理, 注重演示, 并且在学生自己操作时将实验步骤展示出来再次强调, 加强指导。这一措施的实施可帮助学生做实验时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2.5 开展实验室安全性教育, 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开展科研、教学、疾病预防控制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的基本要求[1]。除了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外, 还应杜绝包括仪器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仪器损坏及人身伤害。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涉及的危险因素很多, 如果学生对其认识不足, 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养成不良习惯, 不仅会成为事故的受害者, 还可能造成他人人身伤害, 甚至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2]。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首先, 理论课和实验课都要加强宣传教育, 对部分内容可以渗透到理论课进行讲解, 如生物安全及其防护内容。其次, 实验教师要向学生详细讲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并重点强调注意事项, 做好演示, 避免仪器损坏及人身伤害。再次,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3],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编制实验室安全手册, 规范实验技术操作规程和相关记录[3]。如将显微镜这样的精密仪器的维护实行责任到人制, 即由一名授课教师负责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并对学生加强监督, 督促学生注意仪器的使用及维护, 课后授课教师要对每一台显微镜进行检查及必要维护。加强实验室的消毒处理, 尤其是涉及病原生物及有潜在传染性的实验 (如血型测定或乙肝五项测定) , 实验课结束后要及时对实验室的操作台及地面等进行严格消毒。

2.6 开设自主实验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安排自主实验。按照“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模式[4],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理论知识, 根据自身兴趣, 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 提前设计好实验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口腔医学生设计的口腔厌氧菌培养,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厌氧菌培养基制作, 知道了口腔智齿冠周炎治疗时为什么用双氧水冲洗并选用针对厌氧菌的药物;临床医学生为幼儿园幼儿查蛲虫卵设计的肛门拭子法, 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技能, 也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自主实验的实施, 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成为该课程实验教学的特色。

3 讨论

实验教学是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4], 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所以上好实验课尤为重要。但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由于在校学习时间短, 加之实验课课时少, 实验类型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 即教师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之后学生按照步骤操作, 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针对这一现状, 我们在查阅大量资料与调查后开设了自主实验, 深受学生喜爱。

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上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方面的教育,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不仅对学生学习有利, 而且对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都将有深远的影响。

课题组成员还针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其他问题逐一进行了详细探讨, 查阅了大量资料, 并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 保证了该课程实验教学的安全有序进行, 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利玉, 王莉莉, 马琼山, 等.提高医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 2011, 13 (4) :366-367.

[2]程君.加强医学生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有害因素的自我防护教育[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38) :350-350.

[3]李秀平, 李争鸣, 周秀萍, 等.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中生物安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13 (9) :78-80.

篇9:免疫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在我校,以往免疫学是作为兽医微生物学的一部分内容来讲授,近几年随着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免疫学从兽医微生物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开设。本教研组教师通过几年的教学体验,发现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课程设置上,各相关学科缺乏沟通,内容重复;在教学体系上,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方法上,满堂灌,与学生缺乏互动;在考试方式上,形式单一,以分取人。上述问题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对免疫学课程的教学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对进一步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满足广大考研学生的求知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对于本科教育来讲,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传授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这个根本出发,需要优化教学内容,而不是教的越全越好。由于免疫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同兽医微生物学、家畜病理学、家畜传染病学等多门课程都有内容上的关联,为此,我们首先通过交流与研讨,确定出各相关课程内容的界限,将交叉内容找到了归宿,避免了各课程讲授内容的重复。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现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由于受到学时数的限制,讲授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在修订大纲时主要考虑实用性,例如在有关免疫学新技术内容的安排上,我们选择了与生产实践联系比较密切的内容作为讲授的重点。修订后的大纲既体现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又突出了课程特有的内容,做到了概括全面,重点突出。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二、因地制宜,精选教材

教材是连接师生教与学的基本工具,是学生赖以领会、接受理论与技能的重要手段。虽然所用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杨汉春主编的第二版动物免疫学),但考虑到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免疫学新的发现、新的成果不断涌现,因此,我们的授课内容没有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看到目前所学知识的延伸,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同时通过留作业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新知的兴趣。

在实验教材上,我们没有选择包罗万象的实验教材,毕竟本科生涉及的只是免疫学的皮毛。我们根据教研室的实际条件编写了一本实用的免疫学实验指导,其内容涵盖了凝集实验、沉淀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12个常规的免疫学实验。每个实验包括了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和思考题五部分内容。这不仅保证了对学生实验的指导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实验后的思考。

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一)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课堂学习效果如何,关键是看教师能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缺乏兴趣,课程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也根本不可能学好。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是主体,学生就是听众,有时为了紧跟教学大纲,力求完成每一堂课的授课内容,教师一堂课不停歇地讲下来,学生毫无思考余地。诚然,从完成教学任务来说,这样的教师还算负责任的,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就要大打折扣了。教与学本来就是有机的统一体,缺少了沟通与交流,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倡导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1.提问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是针对学过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可以在讲课前提问,也可以在讲课过程中涉及到相关内容时提问。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

2.对比式教学。这是一种要求前后内容联系记忆的方法,比如在讲到抗体的分类时,提示学生考虑抗原的分类,那么学生就很自然地可以根据抗原的分类列出抗体的分类,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3.启发式教学。在讲授一个新内容之前,先讲一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比如在讲到免疫排斥时,可以联系到器官移植的成活率,这种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方式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听有兴,学有趣,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4.拓展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理论性较强又比较抽象的内容。比如在讲到T细胞表面标志时,提到CD4/CD8比值是评估机体免疫状态的依据,正常状况下为2/1,偏离此值,说明机体免疫失调。这样讲学生听了可能似懂非懂,如果说艾滋病患者由于艾滋病病毒破坏了T细胞,使CD4/CD8比值偏离了正常水平,这是评估艾滋病患者免疫状态的重要依据时,问题就简单明了了。任何一位教师如果能把自己的授课内容与大家熟悉的生活现象紧密结合起来,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提上来了。

5.归纳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既适用于对一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串联,形成一张环环相扣的网,使学生有化零为整的感觉,也可用于新内容的学习。比如在讲到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时,如果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模式图说出其组成,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效果就比教师一条条地列出来要好得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了,动脑了,自然印象也就深刻了。

6.讨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可以针对一些已经学过的内容和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归纳出几个题目,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和查阅资料,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由教师总结。由于经常给学生有针对性地留一些思考题,慢慢地学生就会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通过实践,学生对课堂讨论反映很好,认为“经过自己组织过的东西,理解深刻,记得牢固”。

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有疑问时可以随时提问,这样不但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为今后的讲课积累了经验,明白了重点和难点所在,真正达到了与学生的心意相通。总之,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使学生的知识学活,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科研素质的养成。

(二)使用形象化教学手段

免疫学本身理论性较强,对诸如免疫机理等抽象内容单纯靠机械讲授,往

往难于理解,为此,我们把大量免疫学图片和相关视频通过屏幕展示给大家,图片和视频的演示使讲授内容由抽象变得具体而生动,形象化教学手段不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我们还把一些重要的免疫物质结构(如抗体的结构)和免疫现象(如抗原的递呈)制备成放大彩色挂图,悬挂于实验室四壁。这样,学生在做实验的空隙都可以去浏览。通过这些直观的图片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为了方便学生的课外学习,我们教研组正致力于免疫学网络课程的制备。该课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图片库、实验操作库、专业动态、专业词汇库、免疫学成果介绍、交流信箱等内容。届时,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浏览课件内容和链接相关免疫学网站,查看免疫学新动态,与课堂学习相得益彰。

四、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实验课是免疫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免疫学实验,学生应该掌握从事免疫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技能。传统的免疫学实验课,课前的准备工作学生不参与,只参与正式实验的操作,不了解全过程。整个实验按预定步骤进行,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很小。针对这些弊端,我们进行了如下改革:

1.增加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知识。每个实验开始前先给学生讲解一下本实验的技术或方法的产生过程、使用范围、使用意义以及应用前景等,使学生对本实验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2.开设综合实验。学生的实验技能得不到充分锻炼,其中限于学时和经费,教师包办偏多是一个重要原因。如在做“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时,最省时省力的办法是买来现成的试剂盒,让学生照着说明书做,一个实验做下来也不过1个小时左右,但是这样做下来仅购买试剂盒的费用就几千块钱,而学生也只是依样画葫芦地机械操作一遍,做完了也没有留下深刻印象,到了临床应用时,照样不会应用。为了充分锻炼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我们把该实验设计成综合实验,只给学生提供猪瘟病毒、兔抗猪酶标抗体和待检血清等必要试剂,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种合理的ELISA方法来检测待检血清中是否有猪瘟病毒的抗体。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必须先弄懂原理,理清思路,设计好实验过程,并且所有试剂都是自己动手配制,这就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锻炼了独立思考和融会贯通能力,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综合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大程度挖掘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即使学生想的和做的不是很完美,也远比按照教师预定的方案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3.开放实验室。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我们在非教学时间也开放了教学实验室,配备了必要的仪器设备,满足有兴趣的学生进实验室锻炼的愿望。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也可以通过帮助老师搞科研达到锻炼的目的。

五、改革考试考核方法

以往,笔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手段,这也给一部分学生造成了误导,平常不认真对待学习,临考试前突击一下,往往也能拿个好成绩,学生变成了死记硬背、考完即忘的“考试型人才”。为了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把笔试成绩所占比例降为70%,增加了实验考核(20%)和平日考核(10%)内容。实验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实验技术的重要手段。所以,为了促进学生牢固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也改变一部分学生认为实验课是理论课附属的观念,我们将原来单纯通过实验报告来评定实验成绩的考核方式改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考勤综合评定的方式,这样不仅保证了考核的科学性,也使学生提高了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将有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为了能满足从“一壶水”中倒出“一杯水”,我们教研组全体教师从提高自身素质人手,不断利用各种方式“充电”:认真备课,及时查新;积极投身科研和教研;进行教学观摩和研讨;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所有这些方式方法让我们的素养和教学水平都在不断提高。此外,为适应免疫学发展的需要,我们教研组一线教师还把双语教学作为教改的一个新目标,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授课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和口语水平。

七、结语

篇10: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免疫与计划免疫

郑州市七十六中学 杨春仙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了解免疫器官、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重点和难点】

重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功能。

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教学过程 导入:

请同学们伸出双手观察并畅想自己的手上是否有病原体存在?那你生病了没有?为什么呢?还有在当今医学发达的今天,对于做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来说最困难的是什么呢?仍然是免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免疫的知识。

(板书: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一 人体的三道防线

我们虽然被病原体所包围,但我们却很健康,因为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三道防线在护卫着我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其作用:

播放FLASH动画“人体的三道防线”。小组讨论课本“资料分析”中提出的问题。1.第一道防线 组成

皮肤、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等 ②功能

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让同学们观看屏幕中的卡通图“皮肤的保护作用”,引导启发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式讨论、总结,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利用卡通图片展示,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2.第二道防线 〔1〕组成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 〔2〕功能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让学生继续观看屏幕中的卡通图“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的作用”。结合生活实例“发炎”进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回顾循环系统中白细胞的功能,引出吞噬细胞的作用。主要以师生谈话方式进行讲述。小组活动:进行比较、讨论,由学生自己总结出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特点: a.人人都是生来就有的

b.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 小组讨论:

推敲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从中对比猜测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引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3.第三道防线: 组成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②功能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

观看FLASH动画,积极思维,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对知识进行理解、整理。

根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身边的生活入手举例。通过第三道防线的学习,经激烈的讨论解质疑──疫苗到底是一种什么神奇的物质? 自制FLASH“抗原、抗体的作用”,连续播放两遍,第三遍慢速播放,并配合讲解。

运用形象的动画设计、比喻、举例和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抗原”“抗体”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缩短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总结 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 a.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b.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异性免疫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疑(什么是疫苗);同时提出质疑“什么是免疫?”。二 免疫的功能

1.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治疾病的发生。2.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学生交流自己对免疫的理解,并相互介绍收集的有关免疫科学的信息。(如器官移植、过敏„„)

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资料交流、探索,从中自己总结人体免疫的三大功能。并会利用它解释一些医学现象及生活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传统的免疫概念与现代免疫概念的联系与不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三 计划免疫

平时同学们都打过哪些预防针,利用实物投影交流个人“预防接种卡”,讨论计划免疫的意义,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质疑:

注射“疫苗”为什么能达到免疫目的? 什么是免疫?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鼓励学生质疑,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学课程中进行探究,自主学习,从中找到答案。

组间互动交流调查报告:“当地常见的传染病”,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四 课堂小结

角色扮演:加深对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结合第一节传染病中艾滋病的防治教育开展“游戏”活动。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鼓励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篇11:免疫调节的说课稿及反思

息烽一中 生物组 黄诗先

一、说教材及考点:

《免疫调节》为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内容,贵州省2014年高考说明的考试要求为: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历届高考试题多以选择题、图解形式出现,题目常与生活实际中的病例相结合,着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识图、综合运用、获取信息、实验与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本课内容知识点多而分散,学生记忆难度大任务重,概念模糊,线索不清晰。学生普遍掌握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抗原抗体的概念、艾滋病的发病原理和传播途径,但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还不是很清晰,各种淋巴细胞的来源和作用不能辨析,所以作为高三复习课,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主要是:

1、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层次来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过程;3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学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比较、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是通过甲流、艾滋病的素材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关爱生命,关爱社会。

二、说学情

学生普遍掌握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抗原抗体的概念、艾滋病的发病原理和传播途径,但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还不是很清晰,各种淋巴细胞的来源和作用不能辨析。

三、说设计思路: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复习课要源于平时教学、高于平时教学,有新的高度、新的内容、新的方式,让学生有新的收获。于是我设计了以非典情境作为教学主线,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由表及里,从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利用学生原有知识搭建平台,来理清一条条的线索,并利用思维导图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在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也体现了新课程“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

四、说过程:

用非典视频吸引学生导入新课——————解读考纲、明确考向————利用2014年高考试题引入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学生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利用非典进入人体后,人体怎样防卫?——引到学生绘制防卫的思维导图进入考点2——免疫的防卫功能----体验高考

§2.4《免疫调节》教学反思

息烽一中 生物组 黄诗先

上一篇:施工拆除合同下一篇:群英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