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四

2024-05-01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四(精选9篇)

篇1: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四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3-八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一、导入

生过某种传染病而幸免死亡的人对该传染病有抵抗力,“免疫”就是免除疫病。

二、新授

人体的三道防线

㈠资料分析

1、阅读P75资料分析,思考P76讨论

2、解析讨论:

①说明皮肤具有“自理”能力。

②有伤口,身体状况较差时等等,在人体的血液、脾脏、淋巴结、肝脏等有吞噬细胞。

③产生免疫。

㈡了解人体三道防线

阅读P77—78内容,划出人体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

阻挡病原休侵入

皮肤和黏膜,分泌物杀菌

纤毛可清扫异物

2、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杀菌物质溶菌酶溶解病菌

吞噬细胞吞食消化病原体分布在血液、组织器官。

讨论:你有没有这两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3、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作用过程:病原体(抗原)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

对付清除产生抗体

第三道防线与前两者有何区别?

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三、小结

人体三道防线

四、作业

完成课课练习

板书: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二两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篇2: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四

【旧识回顾】

1、细胞免疫过程主要依靠哪些细胞?

2、体液免疫过程主要依靠哪些细胞?

【新知导学】

1、列表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项目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作用对象

产生效应的细胞

产生效应的方式

相互关系

2、什么叫免疫接种?

3、免疫方式包括哪两种?

4、什么叫过敏反应?

5、AIDS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6、HIV的遗传物质是什么?是如何复制的?

7、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反馈检测】

1、下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 成浆细胞

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的抗体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

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

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2、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用HLA表示 B.主要侵犯人体T细胞

篇3: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四

复方四君子可溶性粉是按照中兽医辨证原理, 运用黄芪、甘草、党参等17味药进行组方, 目的是通过添加中草药增强免疫细胞的生理活性, 激活淋巴细胞的增殖[2], 刺激和诱发干扰素的产生, 以提高动物机体主动和被动免疫应答反应, 应对免疫抑制性疾病对养殖业的影响, 同时减少药物残留, 保障食品安全。

试验在不同阶段的肉用仔鸡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方四君子可溶性粉, 通过测定新城疫抗体效价、法氏囊抗体效价、免疫器官指数、红细胞数、总蛋白含量等评价其免疫增强效果, 为该中药组方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复方四君子可溶性粉, 北京伟嘉集团;鸡新城疫Ⅳ系 (La Sota株)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 (B87株) , 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La Sota、H120) 二联活疫苗,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 (Ⅲ) , 北京市兽医生物药品厂;ND标准抗体, 乾元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IBD标准抗原、IBD阳性血清, 中国兽医药监察所。

饲料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饲料教研组参照家禽营养需求标准配制的不含任何抗菌药物的雏鸡饲料。

1.2 试验动物及处理

将300只1日龄肉用仔鸡 (来自华都肉鸡孵化场) 随机分为3组, 即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空白对照组, 每组5个重复, 每个重复20只鸡。根据预试验结果试验Ⅰ、Ⅱ组分别按2‰、4‰剂量添加复方四君子可溶性粉, 各组隔离饲养, 饲养条件及饲料均相同, 各组给药情况见表1。

1.3 方法

于饲养第1天开始试验, 试验Ⅰ、Ⅱ组分别在饲养期间, 即1~42 d每天分别按设计剂量服用, 免疫程序见表2。

1.4 测定指标

1.4.1 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测定

自第1次免疫后第7, 14, 21, 28天, 即在14, 21, 28, 35日龄, 每个重复随机取5只鸡, 翼下静脉采血2 mL, 分离血清, 用微量血凝抑制法测定鸡新城疫抗体水平。

1.4.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效价的测定

自第1次免疫后第7, 14, 21, 28天, 即在14, 21, 28, 35日龄, 每个重复随机取5只鸡, 翼下静脉采血2 mL, 分离血清, 用琼脂扩散法测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的阳性率。

1.4.3 免疫器官指数的计算

根据王德云等[3]报道的方法, 于第42天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随机抽5只鸡, 放血致死称取体重, 摘取脾脏、胸腺、法氏囊称取湿重。计算公式:法氏囊指数=胸腺、法氏囊重 (mg) /体重 (g) ;脾脏指数= 脾脏重 (mg) /体重 (g) ;胸腺指数=胸腺重 (mg) /体重 (g) 。

1.4.4 血清总蛋白的测定

无菌采集鸡心脏血, 静置片刻后以3 500 r/min离心15 min, 制备血清, 按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含量。

1.4.5 红细胞数的测定

无菌采集鸡心脏抗凝血, 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红细胞计数。

1.5 统计学分析

试验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和Excel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和分析

2.1 复方四君子可溶性粉对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见表3)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3可知:在鸡新城疫抗体水平上试验Ⅱ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14, 21日龄差异显著 (P<0.05) , 其余日龄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2.2 复方四君子可溶性粉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阳性率的影响 (见表4)

注:同行数据肩标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4可知:第21日龄时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 , 试验Ⅱ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0.05) ;第28, 35日龄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2.3 复方四君子可溶性粉对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见表5)

注:同行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5可知:在法氏囊指数、胸腺指数上试验Ⅱ组、试验Ⅰ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 (P<0.05) ;在脾脏指数上, 试验Ⅱ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 , 试验Ⅰ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0.05) 。

2.4 复方四君子可溶性粉对血清总蛋白、红细胞的影响 (见表6)

由表6可知:各组间各血液指标均差异不显著。

3 讨论

(1) 试验结果显示:使用复方四君子可溶粉后, 第14, 21日龄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在鸡新城疫抗体水平上差异显著 (P<0.05) , 第28, 35日龄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说明复方四君子可溶性粉对低日龄肉用仔鸡新城疫的免疫有较好作用;第21日龄试验Ⅱ组、空白对照组与试验Ⅰ组相比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水平上差异显著 (P<0.05) , 第28, 35日龄差异不显著 (P>0.05) , 说明复方四君子可溶性粉在低日龄时使机体免疫性能增强;免疫指数测定结果表明, 试验组的体液免疫效果均高于空白对照组, 说明复方四君子可溶性粉能使鸡体免疫性能增强, 具有起伏性, 而不是直线升高。

(2) 复方四君子可溶性粉是由可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黄芪多糖等中药组成的复方, 该复方能显著提高雏鸡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水平和免疫器官指数。通过对免疫指数的测定发现, 试验组的体液免疫效果均高于空白对照组, 说明通过饲喂复方四君子可溶性粉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 合适的剂量是影响中药成分发挥免疫增强作用的重要因素, 2 ‰复方四君子可溶粉在试验中表现的免疫增强效果明显高于4 ‰ (P<0.05) , 为进一步研究复方四君子可溶性粉发挥免疫增强效果的最低浓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4) 由于受试验时间和采样次数限制, 该试验的其他检验项目还未进行, 包括细胞免疫的测定、组方的毒物测定等, 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宗楷, 李电东.牛膝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J].药学学报, 2005, 6 (2) :137-138.

[2]李树鹏.黄芪多糖益生菌合生元对雏鸡生长和免疫作用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篇4:自身免疫与药物治疗

只记得蔡桓公面对神医的针砭轻蔑一笑,体内的毒虫便肆虐如狂;只记得哈代因轻浮公子的无端指责,便将灿烂的心埋人了忧郁的腐土。面对看似矛盾的“相信自己”与“听取意见”,我们该取谁弃谁,何去何从?

一个声音告诉我:“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哦,是但丁吗?果真但丁不顾世俗羁绊,勇敢地将教皇打人十八层地狱,一部《神曲》瑰丽多彩,善恶分明,迄今余音绕梁。其实何止是但丁,“相信自己”这个信条确乎是许多人的座右铭。

若非相信自己,项羽能有振臂一呼,破釜沉舟的豪气?章太炎能有“吾死后,中华古文尽颓”的执著?不知不觉中,我心中的天平开始向 “相信自己” 的一方倾斜。

“难道你不记得刚愎自用的项羽最终自刎乌江畔?”又一个声音响起了,“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最重要!”啊,是达·芬奇吗?是啊,达·芬奇若没听从老师意见,画蛋不辍,怎会留下画圣的美名?

一连串的故事纷至沓来:黑格尔遵从老师指点,放弃布道的最初理想,叩开了哲学的大门;刘邦接受了郦生的意见,收起傲气,恭敬地对待儒生,终有了百二河山齐委“大风”的伟业……

我心之天平摇摆不定。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的话掷地有声。哦,那可不可以说“完全相信自己或完全依赖别人意见”,其错误是一样的呢?

我大悟,天平稳稳地平衡下来。

“相信自己”犹如人的自我免疫系统,面对外界刺激,迅速作出反应。只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也难以成为良药。而“听取意见”恰似一服神奇的灵丹妙药,可以激活我们怠惰的神经,帮助我们的免疫系统在角斗场上拼搏,百战百胜。

原来如此。

“相信自己”与“听取意见”又怎会是一对矛盾?分明是我们的背上弓与囊中箭!

评语:

本文是一篇精巧的议论性散文,叙议相间,情理结合,个性特征鲜明,具有下列优点。

题目新颖醒目。恰当地使用了比喻的方法,切合题意。

开头精彩形象。采用拟人的手法提出问题,然后选择蔡桓公和哈代的事例将其具体化,用反问的方式开启下文,引人深思。

行文开合自然。文章选用生动具体的材料, 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事例涉及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嵌入文中,简洁而有力,恰当地论证了观点。中间引述但丁等名人之名言,紧扣话题,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锦上添花。

语言简练生动。文中引用材料虽多,但简而有序,文笔优美,构思新奇。话题的两方面论述非常合理,“心之天平” 比喻巧妙,反问句的使用增添了气势。文采斐然,言简意丰。

结尾意蕴深远。作者巧妙地将“相信自己与听取意见”比作“背上弓与囊中箭”结束全文,使文章首尾呼应,意味深长。

篇5: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

时间: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教授科目:生物第 14 页 授课 年级

八年级

授课 时间

2014年4 月2 日

课题 章节

§8.1.2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名称及功能。(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会描述免疫的概念,功能。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会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2)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免疫的含义及功能。

教学难点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生准备:复习传染病的知识。

主备教师

张奇峰

使用 教师

陈淑英、张奇峰、汤俊雄

教学过程(主备二稿)

二次备课动态修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 观看历史上发生的大型传染病事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情感。

师: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同学能始终很健康的学习、生活,而有的同学却未能幸免,为什么?吃同样的鱼、虾等食物,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现全身发痒、起泡等过敏症状,这又是为什么?有的病人因肾脏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必须找到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肾移植才有可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要了解这些,首先从人体的三道防线讲起。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师: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第77页、第78页前两段,结合图片,思考:(课件呈现问题)(1)人体有哪三道防线?(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是什么?(3)这三道防线哪道是非特异性免疫,哪道是特异性免疫?

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师:展示课本P80的图8-

5、8-6,问前两个病菌在干什么?说明皮肤有什么作用?第三个病菌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生:看图思考,回答。

师:展示P79的“资料分析1”,提出问题。生:思考,交流。小结皮肤的作用。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师:展示P81的图8-

7、8-8,问(1)吞噬细胞从哪儿来的? 血液中有几种细胞?那吞噬细胞是怎么回事儿?(2)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3)狗会经常用舌舔伤口,这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作用,怎么解释?为什么会得传染病? 生:观察与分析,回答问题。小结

3.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师:外界的病菌很容易进入眼内,但人很少得眼病,为什么? 当侵入人体的病菌数量非常多,毒性又非常大时,前两道防线已无能为力,第三道防线就该闪亮登场了。免疫器官有哪些?(课件展示各器官形状和位置)

生:思考,回答,明确免疫细胞指的是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师:展示抗原、抗体的图解,问图解中的抗体、抗原分别是什么?得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得麻疹,而患过感冒的人还会再患感冒,为什么? 生:回答,推测。

师:启发,引导学生总结。问得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得麻疹,而患过感冒的人还会再患感冒,为什么?天花病毒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能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吗? 生:小结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完成表格:

范围

形成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三、课堂总:

四、课堂检测: 教师课件展示:

1、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A、防止细菌侵入 B、防止水分蒸发 C、感受外界刺激 D、调节体温

2、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A、呼吸道黏膜 B、淋巴细胞 C、抗体和抗原 D、吞噬细胞

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

5、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作用是()A、杀菌作用

B、清扫异物 C、吞噬病菌 D、保护作用

6、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 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淋巴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人体三大防线是什么?免疫的类型有几种? 当一个人因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 为什么不能?为什么会出现排斥反应呢?引出课题

生:思考,回答问题。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二)免疫的功能

师:课件展示问题什么是免疫,它有哪些功能?

生:阅读课本第82第二段,并把概念、功能用线划出来。师:展示图,引导学生判断图示中表示免疫的那种功能。生:观看、思考,回答。

师:小结,课件展示过敏、器官移植等的资料报道,问免疫对人类都有益吗?。

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什么是过敏反应,它有哪些现象?有何措施?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第83页第二段 并用线划出来。师生总结

(三)计划免疫

师:平时同学们都打过哪些预防针?利用实物投影交流个人“预防接种卡”,讨论计划免疫的意义,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生:谈论,交流,感受。

师:引导学生质疑:什么是“疫苗”?注射“疫苗”为什么能达到免疫目的? 生:阅读P83第四段,找出疫苗的概念。师:展示非典时期科研人员制作疫苗的图片。生:进一步了解疫苗的作用机理。师:指导学生阅读什么是计划免疫,有什么意义? 生:找出答案,交流,总结。

(四)艾滋病 师::图片展示艾滋病的患者的病症,国家领导、明星对艾滋病人的关心。提问:艾滋病由什么引起的?有哪些传播途径?我们应该如何与艾滋病让相处?

生:观看课件,阅读课本P84-85的内容,思考、交流,回答问题。学会与艾滋病患者相处的办法。

师:假设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你应该如何与他相处呢?为什么?

生:思考、交流。

师:小结,我们应正确对待爱滋病,关心患者,力所能及地帮助他,帮助他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在与他接触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碰破皮肤,避免感染。养成良好习惯

三、知识拓展:

师:什么是器官移植?类型?意义?课件展示,生:了解,利于推动器官移植的捐献。

四、我的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思考、回忆、交流。

五、达标检测 师:课件展示

1.爱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A.病菌 B.病毒 C.寄生虫 D.肿瘤细胞

判断:2.免疫对人体既有保护作用,有时也有不利的因素。()3.医学上器官的移植,往往失败,从免疫学上看,是由于免疫系统队异体器官的排斥作用。填空:

4.婴儿要注射卡介苗,以预防_____________病;

5.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____________,将有关的______________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进行了修改。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用形象的图形讲解,学生易于理解。

增加请大家结合刚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在为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是应该用病人自己的健康皮肤?还是应该用别人的健康皮肤?为什么? 课堂总结可利用艾滋病的防治教育开展“游戏”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过程如下:(1)1名女生作为“机体”,8~10名男生作为“白细胞”共同充当“免疫系统”,2名女生充当“感冒病毒”和“腹泻病原体”,1名男生充当“HIV病毒”。“机体”站在场地中央,“免疫系统”背朝“机体”,手拉手将“机体”围起来,以起到保护作用。

(2)“感冒病毒”和“腹泻病原体”尽力伸手去触摸“机体”,触摸到了表示“机体”可能要生病。由于有“免疫系统”的保护,“机体”会很快摆脱两种病原体的侵扰。

(3)“HIV病毒”出场。HIV攻击的是免疫系统,HIV碰到“白细胞”,“白细胞”就要“死亡”,即被“HIV”碰到的男生要退出游戏。同时,“感冒病毒”和“腹泻病原体”也乘机袭击“机体”。(4)经过几个回合,多个“白细胞”被“HIV病毒”攻击致死,“免疫系统”受到很大的破坏,不能再保护“机体”,“机体”就很容易受到“感冒病毒”“腹泻病原体”的侵袭。患有艾滋病的机体就会因感冒或腹泻而死亡。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2.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溶菌酶)非特异性免疫 和吞噬细胞(血液和组织器官)

3.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特异性免疫 和脾脏)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二、免疫的功能

三、计划免疫

四、艾滋病

作业布置

课本P85的1~4的练习和《顶尖课课练》P39~41的第1~18题。

教后反思

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到人体的三道防线,由它们的不同特点分析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然后扩展到对免疫新的认识和更全面的了解。进而谈到免疫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计划免疫。

篇6:免疫生物教案

教师在上课之初,可以提问学生,谁愿意说一说自己有无曾经对某种物质过敏的现象?如果学生不愿意承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消顾虑,指出大多数过敏反应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听过见过的别人的过敏反应,指出过敏反应虽然是一种常见病,却和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癌症一样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了解这些病的发病机理,有效地防病治病是我们学习、研究免疫学的重要目的。

二、复习旧知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叫免疫,回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理解到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可以对非己抗原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就可引起各种疾病。

三、学习新课

(一)过敏反应

请负责该内容的调查小组介绍相关资料,在可能的范围内让学生把他们掌握的内容说足说透。学生事前准备的文字材料、数字、图表要用摄像头当堂打出来,效果会更好。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1.过敏反应的举例和类型

学生举的实例可能会很多,尤其是走访专家医生和查阅资料之后,正好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因为课本上讲的只是临床上最常见的I型过敏反应疾病,其他类型的均未涉及,所以如果学生举的实例中除了有书本上的实例外,还有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教师也要肯定,因为有些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理相似于Ⅱ型、Ⅲ型、Ⅳ型过敏反应。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能引起I型过敏反应的物质与具体的过敏反应症状联系起来,例如:

全身性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休克,主要是药物过敏,如青霉素、头孢霉素,普鲁卡因,链霉素等。

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如花粉、尘螨、真菌、毛屑等。

消化道过敏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休克,如鱼、虾、蟹、蛋、奶等食物。

皮肤过敏反应:引起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如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冷热刺激等。

这样进行总结,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可以自己判断,有效预防。

2.过敏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在总结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上述反应就属于过敏反应,而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就叫过敏原,由于I型过敏反应同学听到见到的比较多,它的三个主要特点也容易理解,即: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机理

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是一个复杂和抽象的过程,按照书上的示意图和文字叙述,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学生汇报查阅的资料也可能过于复杂。教师可将I型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过敏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抗体应答,此类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即课本上所说的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细胞,其中肥大细胞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和黏膜下层,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过过原的致敏状态。通常这种致敏状态可维持数月或更长,如果长期不接触该过敏原,致敏状态可自行逐渐消失。

②激发阶段:指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通过与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使这种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除了组织胺以外,还可以是前列腺素D2、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们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腺体分泌物增多。

③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根据反应发生的快馒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早期相反应主要由组织胺引起,通常在接触过敏原数秒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晚期相反应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过敏原刺激后6~12 h发生反应,可持续数天。

4.防治措施

关于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学生调查后会汇报得比较全面。否则,教师可简要介绍过敏原皮肤实验的方法、脱敏治疗、扑尔敏、苯海拉明等药物防治的机理。

(二)自身免疫病

1.概念和举例

由责该部分内容的小组汇报调查憎况,使同学们了解除了书上的实例,还有哪些病也用于自身免疫病。学生可能会涉及到的自身免疫病还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重症肌无力、肺出血肾炎综合症、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小球肾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等,总结这些病的共同特点,都是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症状,引出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发病机理

关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具体过程各不相同。课本上仅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例,讲了由于分子模拟而导致自身抗原出现的过程,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流感病毒、多瘤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它们都与正常细胞或细胞外成分有相类似的抗原决定簇,针对这些病毒,抗原决定簇的免疫应答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可萨奇病毒感染激发的免疫应答可攻击胰岛B细胞,引发糖尿病。链球菌有多种抗原蛋白与人体肾基底膜有交叉抗原,也可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种徽生物因其热休克蛋白与人的热休克蛋白以及多种组织有交叉的抗原,可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馒性活动性肝炎。而书上小字介绍的红班狼疮的病因与上述病因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教师可根据实际憎况简要介绍。

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预防自身免疫疾病应注意什么?

学生根据上述发病原理分析讨论,应该理解到:由于多种们原体的感染可邀过抗原模拟的方式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采用疫茵和抗生袁控制病原体的感染可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述两类疾病在免疫反应上有什么相似点?学生邀过分析思考这个问题,理解免疫失调的含义,包括过强和过弱两个方面。上述I型过敏反应就可以理解为因免疫反应过强而造成的免疫失调,但通常不损伤组织细胞;而免疫反应过强坯可能造成不能识别自我成分而患自身免疫疾病。那么免疫反应过弱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这样引出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三)免疫缺陷病

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特点

由学生汇报收集资料的结果,首先明确免疫缺陷病的概念,是指由于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教师还应从概念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该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应该理解到该病的共同特点是:由于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如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脓皮病,甚至于恶性肿启的发病率比同龄正常人高100~300倍。

2.免疫缺陷病的种类

学生汇报的免疫缺陷病可能有多种,教师应引导学生划归到书上提到的两种类型中,即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①对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学生容易理解,但书上并没有举出实际的病例,教师可视具体情况介绍几种病例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性联无丙种球蛋白症、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到其实大多数免疫缺陷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较晚时期,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书上的概念中提到“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学生可能会对这些因素非常关注,教师或调查小组的同学可以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外伤、烧伤、脾切除等。接着教师指出,艾滋病就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而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调查小组的同学可以展示他们收集到的关于艾滋病的图片、数字、录像等,学生或者通过自学,或者在调查小组同学的引导下明确以下内容: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存在部位、发病机理、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其中关于发病机理因为涉及到前面讲述的免疫应答的内容,学生对课本上“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存在疑问。例如,侵入的到底是哪种T细胞?除了侵入T细胞还能侵入哪些细胞?对此教师可适当展开:HIV的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分子,其构象正好和助T细胞上的一种糖蛋白互补,两者结合后病毒得以进入助T细胞。但另外一些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一些B细胞,甚至其他一些组织细胞如脑细胞,也可被HIV侵入,后者使有些艾滋病患者有严重痴呆、行动迟缓、记忆力丧失等症状。因为助T细胞是两种免疫系统都要依靠的细胞,助T细胞大量被消灭,患者将失去一切免疫功能,而各种传染病将乘虚而入,患者最后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由于艾滋病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教师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目的是引导学生既要重视又要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做到全社会都来关心艾滋病患者。

(四)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是人类免疫预防的开始,借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回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理解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效应T细胞,从而提高对该病的免疫力,这正是免疫预防的基本原理。接着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

(1)什么叫免疫预防?

(2)什么叫疫苗?你知道用来预防接种的疫茵有哪些?

(3)免疫接种可以预防所有的传染病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理解到,预防免疫就是采用人工方法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来预防疾病的方法。免疫预防常用的方法是预防接种疫苗,而国际上把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以及类毒索统称为疫苗。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推荐的儿童免疫程序,并且指出像艾滋病等很多传染病的疫苗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制,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2.免疫治疗

请学生根据书上所提供的免疫治疗的常规方法及两种具体方法,思考下列启发性问题:

这两种方法分别是针对哪两种免疫系统起作用的?为什么?

免疫治疗是否只是加强免疫系统的作用?为什么?

从上面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对于体液免疫的缺陷和细胞免疫的缺陷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从上面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注意,“调整”二字的含义,包括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两种疗法,以此来启发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同时教师举例: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酞胺就常常作为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应答。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器官移植的问题。

3.器官移植

学生不难理解器官移植的概念和四种类型。教师主要要引导学生分析临床上常用的同种移植及其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并使学生理解:一是寻求与受者HLA相配的供者组织或器官;二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分析上述第一条措施时要向学生渗透关爱他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分析第二条措施时可以分析患者终生使用免疫抑制剂有什么不良影响,进而引出当前抑制免疫研究的热门――诱导对移植物的特异性耐受,这是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指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对某一整套抗原的长期特异性无应答状态,以此来引起学生对当代生物科学的关注和责任感。

要点提示

1.各种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很多,教师在课前要多查一些资料,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所举的病例。

2.在本小节所列举的三类免疫缺陷病中,过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病属于免疫反应过强引起的疾病,区别在于前者一般不会引起组织损伤,后者会引起组织损伤。而免疫缺陷病属于免疫反应过弱引起的疾病。

板书设计

(一)过敏反应

(二)自身免疫病

(三)免疫缺陷病

(四)免疫学的应用

1.举例和类型

1.概念和举例

1.概念和特点

1.免疫预防:方法 意义

2.概念和特点

2.发病机理

2.种类

2.免疫治疗:方法 举例

3.发病机理

3.防治措施

3.器官移植:概念 成败关键

篇7: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

知识目标:

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2、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学习内容及方法:(提示:标▲是重点掌握内容)

▲一、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推想、比较、总结,了解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区别。)

1、人体共有三道防线:和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由和组成的。

2、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而是对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而人体通过产生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起作用,因此叫做。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细胞,这种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

▲二、免疫的概念、功能(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免疫的新老概念的区别及功能)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自己”与“非己”成分,从而和进入人体内的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和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和。

2、免疫的主要功能是和。

三、计划免疫(联系自己打预防针的经历,理解计划免疫及意义。)

1、计划免疫的概念。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以达到抵抗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简称为计划免疫。

2、计划免疫的意义。

计划免疫就是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使其在的情况下产生,获得免疫功能。

学习疑问:

1、免疫异常

篇8: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四

浙教版必修3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第二节特异性反应 (免疫应答) 和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这章内容作为人体稳态的子章节, 重在强调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 先从免疫的三防线, 讲到具体的特异性免疫, 再到免疫异常的具体实例, 让学生从稳态维持入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1. 生活经验———原有认知发展为基础

本章知识不多, 但复杂抽象, 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 尽量让空洞的知识形象起来, 可以从已有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 多数内容学生都有听说或有切身体会, 比如感冒、打疫苗, 伤口发炎等,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 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基础

初中教材对人体的免疫已有初步介绍, 主要是三道防线的介绍。高中教材也以这章为基础:

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细胞的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也是组织细胞) ,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抗体是一种免疫球蛋白) , 细胞的结构 (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 , 细胞膜与细胞壁 (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 特异性免疫中淋巴细胞如何识别病原体) , 细胞质分泌蛋白的形成 (抗体属于一种分泌蛋白) ,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抗体出细胞属胞吐) ,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必修2《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分子基础 (抗体产生需要的特定基因) , 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抗体的合成过程) 。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内环境与稳态 (免疫是机体维持稳态的必要过程) 。

三、教材处理

本章第一节内容难度不大, 讲清楚两道防线, 并指导学生自己分析和总结。但第二节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微观动态过程, 它既是第二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由于过程复杂, 需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在教材处理上, 可以把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和第二节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放在一起作为第一课时, 让学生弄清前两道防线, 并引出第三道防线及指导学生预习好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 以简化第二课时难度并提高第二课时的上课效率。所以, 第二课时重点让学生探求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而第三课时讲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以具体实例分析为主。

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病原体在人体的旅行为主线”, 沿着由外向内的顺序, 引导学生学习人体的三道防线。我们的皮肤、黏膜上有很多病原体, 但是人体仍然是健康的, 说明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当第一道防线破损, 病原体就会乘虚而入进入内环境, 这时人体的防御任务就交由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的特点是出现快, 作用范围广泛, 但强度弱, 对一些致病性较强的病原体无能为力。第二道防线被突破, 人体就会启动第三道防线中的体液免疫, 当体液免疫仍不能彻底的消灭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病原体时, 病原体就会继续入侵细胞, 这时就需要细胞免疫来对付入侵细胞的病原体。当人体的三道防线都不能保护人体时, 内环境的稳态就被打破, 人就会生病。第一课时以讨论探究为主, 以自己为研究对象, 从皮肤、粘膜的保护入手, 假设情景:当手指被割破而伤口较轻, 供同学们讨论, 弄清楚皮肤炎症反应既而理解第二道防线。再假设情景:伤口较深供同学们讨论, 从大家的经验 (要注射破伤风疫苗) 入手, 引出第三道防线, 这样处理, 可以让教学较为完整和系统。第二课时采用“动态观察———静态讲解———图解归纳”, 尽量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而第三课时可采用开放式教学, 尽量让学生讲解, 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起综合指导作用。

五、教学过程中的探讨点

1. 什么是免疫?三道防线的叫法

浙教版的定义:一般来说, 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通过免疫, 使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从而达到自我保护。把第一道防线叫体表屏障, 第二道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称为特异性免疫, 而人教版把一、二两道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称为特异性免疫, 所以第一道的体表屏障应该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范畴, 而浙教版的称法只是更为形象的理清三道防线的具体工作。

2. 免疫系统的构成

本章的标题叫《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通过本章的学习, 同学们可以基本分析免疫功能的三防线, 以及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 可是对于免疫系统到底由什么构成, 还不能完整的表达, 只是有个大概的概念, 所以教师还是应该在讲完第二课时后, 总结出免疫系统的组成, 这个在教材中没有完整体现, 所以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3.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书本52页图3-2细胞免疫示意图和书本54页图3-3体液免疫示意图, 是了解两个过程的重点, 但如果只是从两个图单纯的记忆入手, 肯定给学生学习增加难度, 而且容易遗忘。所以应该讲清楚淋巴细胞如何识别抗原, 淋巴细胞分为B和T两种, 而T淋巴细胞又分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在整个免疫过程中都起了辅助性功能。只有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识别内环境中的抗原, T淋巴细胞只有通过巨噬细胞的呈递才可以识别抗原。清楚这一点以后, 整个过程便可以迎刃而解。

4. 理清各种细胞的作用从而明确叫法

在整个章节中, 出现了多种细胞的名称, 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如书本48页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书本49页巨噬细胞、白细胞, 书本50页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书本53页中的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致敏B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首先应弄清来源: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 都属白细胞, 而淋巴细胞的B和T细胞, 根据两个免疫的过程, 受抗原刺激以后继续分化的叫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所以如果是细胞免疫, 则叫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如果是体液免疫, 则叫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有同学曾提出, 效应T细胞应该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这位同学比较认真, 也确实没错, 老师可以这样解释:要分化成效应T细胞的只能从细胞毒性T细胞而来, 而每次都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过于繁杂。

5. 免疫学的应用

篇9: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四

【关键词】狂犬疫苗;5针免疫程序;“2-1-1”四针免疫程序

【中图分类号】R45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24-01

狂犬病是指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急性传染疾病,多经咬伤伤口以及破溃皮肤粘膜组织直接侵入人体。本病具有人畜共患性,传染性较强,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接种狂犬疫苗,死亡率可高达100%。传统5针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疫苗耗时长且接种针次较多,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极易导致接种不及时或者漏种等,从而影响接种效果[1]。本研究对比分析了“2-1-1”四针免疫程序与传统5针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疫苗的效果,旨在提高狂犬疫苗接种工作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犬伤患者428例,均具有狗、猫、老鼠等宿主动物咬伤史,受伤时间均在24h以内。患者按照接种方法分为A组(199例)与B组(229例)。A组男107例,女92例,年龄2-65岁,平均为(33.45±8.05)岁。B组男131例,女98例,年龄3-69岁,平均为(34.19±7.88)岁。两组的年龄、性别构成以及暴露级别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疫苗均采用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Vero细胞精制纯化疫苗,均在有效使用期内。两组接种前均彻底清洗伤口并进行消毒处理,视伤口部位、大小以及深度等决定是否应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制剂,并实施相应的狂犬疫苗全程接种。A组采用传统5针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即按照0d、3d、7d、14d、28d予以狂犬疫苗经上臂三角肌部位肌内注射,0.5ml/剂。B组按照“2-1-1”四针免疫程序接种,即于0d、7d、21d,首次于左侧及右侧上臂三角肌部位分别肌内注射1剂,后二次经上臂三角肌部位肌内注射每次1剂,0.5ml/剂。禁止在臀部进行注射,完成全程接种15d以后接受血清抗体滴度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接种疫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完成全程接种15d以后采集静脉血,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患者的血清抗体滴度;统计两组的接种依从性,以24h内接受登记、接种,且全程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无推迟接种及漏种表示接种合格,即接种依从性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A组的32例(16.08%)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发热、瘙痒、疼痛及皮疹等,发生于接种后24-48h左右;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发热,伴有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B组21例(9.17%)发生上述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χ2= 1.583,P>0.05)。

2.2 两组抗体阳转率

A组与B组患者获得的抗体阳转率均为接近100%(注:目前的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检测结果偶有假阴性出现)。

2.3 两组接种依从率比较

A组接种依从171例(85.93%),B组220例(96.07%)依从,B组的依从率显著高于A组(χ2=5.100,P<0.05)。

3 讨论

狂犬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病情变化快、危害性大及死亡率高等特点,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100%[2]。因此,早期及时处理伤口并及早进行全程规范化接种狂犬疫苗对于预防狂犬病的发生非常必要,而狂犬疫苗接种合格率以及患者的依从性是预防发生狂犬的关键。

传统狂犬疫苗接种程序主要是5针免疫程序,即在伤后0d、3d、7d、14d、28d进行免疫接种,这种免疫程序接种时间较长,且接种针次较多,部分患者无法按时、准确、规范化全程完成免疫接种,推迟接种或者漏种率较高,增加了狂犬病的发病风险[3]。近年来,临床逐渐应用“2-1-1”四针免疫接种法进行接种,即在伤后0d、7d、21d进行接种。由于“2-1-1”四针免疫接种程序的首次接种抗原剂量加大以及免疫时间更短,从而激活体内双淋巴系统,促进抗体更早生成[3]。刘晓彬等[4]认为,“2-1-1”四针免疫接种法相比于5针免疫程序更早产生抗体,能够挽救潜伏期相对较短患者的生命。此外,由于接种周期相比于5针免疫程序明显缩短,且针次更少,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提高了其依从性[5]。本研究中,B组的不良反應率为9.17%,虽与A组的16.08%差异不明显,但仍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两组的抗体阳转率均达到接近100%,两种接种程序免疫效果相当,B组的接种依从率为96.07%,显著高于A组的85.93%,患者的依从性更好。

综上所述,应用“2-1-1”四针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疫苗免疫效果与5针法相当,且可缩短全程免疫时间,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提高患者接种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静云.狂犬疫苗三种不同免疫程序对供血浆者抗体效价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5):28-28.

[2] 吕治红,曹亚荀,高红琴等.关于狂犬疫苗三种不同免疫程序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9):742-744.

[3] 刘庆勇,袁中行,闫琳等.狂犬疫苗两种不同接种程序所致狂犬病病毒 IgG 抗体阳性率比较[J].医药前沿,2012,(29):372.

[4] 刘晓彬,胡萍,王莉等.狂犬疫苗接种五针与2-1-1四针免疫程序的对比观察[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2,27(4):233-234.

上一篇:新冬季升旗仪式演讲稿下一篇:优秀青年教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