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学会倾听艺术作文

2024-05-02

让宝宝学会倾听艺术作文(共15篇)

篇1:让宝宝学会倾听艺术作文

让你我学会倾听初中生作文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是巨大的灾难,带给人类的也只能是惨痛的记忆,面对自然,我们虽然常怀敬畏之心,但更多的却是无奈和悲哀。

一场地震,一场灾难,我们总会挺过去的。但地震之后,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思考,面对自然,面对灾难,有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真的就束手无策?

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还记得,也许我们早就将他忘记?他就是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先生。

黄万里祖籍江苏省川沙县人,父亲黄炎培,19生于上海,1934年赴美留学,1935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获得美国依利诺伊大学工程博士学位,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工程博士学位的中国人,1949年9月到沈阳,出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1950年6月回到唐山交通大学任教,1953年被调至清华大学任教,因肺癌逝世于北京清华园。是我国著名水利、水文学专家,其重要的学术专著有《洪流估算》和《工程水文学》。

黄万里先生生前,曾经两次极力反对过中国的两大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一是三门峡,二是三峡。其反对之声虽然影响甚微,但却能让人记忆犹新。

一场地震,我们无语,也只能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无数鲜活的生命被夺去,也只能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祖祖辈辈曾经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精神和物质上的财产毁于一旦,面对这场地震,我想,假如黄万里先生还在,他一定会哭的!

面对512大地震,我们选择的是无言以对,面对这场大自然的浩劫,我们选择的也只能是默默流泪。我们无语,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去思考。也许是这场地震给我们造成的.灾难太大,我们还无暇顾及,也许我们还只是以为这是大自然在作孽。我们只能默默承受,但我们决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既然三峡大坝在修建之前,我们论证了那么多年,为什么不继续论证下去?既然三峡大坝在修建之前,有一些在常人听起来很刺耳也很微不足道的反对派的声音,我们为什么不再去侧耳倾听?

我们并非都是三峡大坝的反对者,但我们应该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的时候真理往往是站在少数人一边的。

面对地震,我们都能默默承受,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都能万众一心从容面对,为什么当初,我们就不能听得更多?我们既然拒绝不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灾难,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再拒绝那些听起来虽然不很和谐但却是很真诚的声音?

面对这场灾难,谁也用不着去说明什么,也没有能力和胆量去承担什么,但当初,假如我们再务实一点再沉着一点再科学一点,或许,很多事情却是另外一种结局。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倾听,尤其是要学会倾听那些在我们看来还很不和谐的声音,这样,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是很必要的。

只有这样,许多事情我们才能做得更好。

篇2:让宝宝学会倾听艺术作文

课堂上,我们总以”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其实正如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醒老师“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教师学会倾听,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氛围,自己的生命也在倾听中理解与丰富。

一、倾听应该真诚真实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真实的倾听,不是仅用耳朵在工作,更多的是心的敞开与吸纳,只有心灵才能发现外在肉眼及感官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的最珍贵的东西。但留心观察课堂,可以见到许多关于倾听的生命元素流失的状态。

1.心不在焉。课堂上,老师提问时,许多学生举手,被点名回答的同学昂起胸脯很兴奋地说着。可是老师一会儿眼睛紧盯着书本,一

会儿目光游移不定,一会儿忙着板书,或者,在学生回答的中间含含糊糊的发出一些“奥、啊“的言辞敷衍了事。有些连学生说完了没有都不甚了了。等教师完成自己的教学准备,轻描淡写的将刚才问题的答案说一遍,就继续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至于那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则被不知不觉的遗忘了。

2.拦腰截断,由于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活动的,于是,有些教师为了“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总是在潜意识深处,要让学生能直截了当、简洁明了的回答问题。单处分时做选择题或是非判断题,否则很难如老师所愿。时间与教学任务的焦虑感让教师失去了倾听的耐心,他们常常迫不及待的打断学生的话语,很少去注意学生是否显得不安与不自在。

3.断章取义,自作解人。一位老师在上《幸福是什么》引导学生读导读要求:学习这篇课文,想想,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再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当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谈幸福是什么时。有的孩子说,幸福就是有一个温暖的家;有的孩子说幸福就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有的说学习是一种幸福;有的说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有的说和朋友在一起感到好幸福。

学生们的体验可谓五彩缤纷,可教师为了突出中心总结道:对,我们就要像文章中的孩子一样,因为,幸福就是帮助别人,否则一切都不幸福。扪心自问,幸福真的只是这么狭窄吗?孩子们所说的教师听而不闻,那么幸福的感觉被书中的观点轻而易举的代替。这就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心中已经有了既定的答案,于是,孩子们讲得再有道理,再精彩,与“我”不符就不理,与“我”相同就赞同。诸如此类的倾听,在课堂上层出不穷,他使我们课堂生活的魅力与吸引力日渐衰减。所以老师在聆听时,应该知道何时保持沉默,何处应该给予支持,以及如何提出一个问题,以便让双方分享的思想和感情的意义更加明了。

二、倾听应该尊重学生

从知识的占有量来看,学生的储备可能会有不足,所以他们在课堂上的发问,有时听起来会很幼稚,甚至是错误的。作为老师,当学生的见解、行为出现错误时,如果老师能够充分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就会让学生获得信心与鼓励,这方面,于漪老师的课就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于漪老师有一次讲《宇宙里有些什么》,让学生自由提出疑问,有一名学生问道“课文中说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这里的万万是多少?”话音刚落,大家都笑起来,提问的学生也后悔自己提了一个如此简单的问题,深深地埋下了头,于漪老师见状,微笑地说:“同学们不要笑,也不要小看了这个问题,它里面有学问呢,谁能说说这里面的奥妙?”于老师这么一问,课堂上一下子沉寂起来,大家开始思考,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万万读起来响亮许多,顺口许多。”另一个学生说:“其强调作用,好像万万比亿多。”于老师在确认没有不同看法时,总结道:“通过对万万的讨论,我们了解到汉字重叠的修辞作用,它不仅读起来响亮,而且增强了表现力。那么今天这个知识的获得,应感谢谁呢?”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刚才发问的同学身上,这个学生也如释重负,针对这个学生提出的层次较低的问题,如果老师引导不好,就有可能造成课堂混乱,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对于提问的那个学生而言,自尊心、上进心必然受到伤害,很可能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提问题了,于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面对学生提出的哪怕是看起来幼稚的问题,也能够不讽刺,不嘲笑,化腐朽为神奇,变幼稚为有益,使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感受到平等与尊重,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也使全班同学受到了一次尊重他人的教育。

三、倾听应该善于引导

教师在课堂上的倾听如果只是充当一般的旁听者,或者在参与学生的对话是缺少对学生的专业引领,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喜欢说什么就说什么,说什么都有道理的现象,就会使学生因缺乏对教材文本的解读,缺乏从字词到内涵的深层体验,造成教学场面虽“十分热闹”但学生的认知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最终导致对话的低效或无效。这种现象的形成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倾听的实质,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握好生成性教学的种种前提条件,没有认真备好课就走上讲台,因而对学生的发言无法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而有意回避,让学生自由漫谈而有意不进行引导。倾听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倾听的核心是思考。教师倾听时,需要伴随着观察、辨别、选择的过程,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教育的决定,或是肯定后的点拨,或是以此展开的议论,或是借景抒情,借题发挥,或是沉静中的回味、思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又要以个人的经验丰富学生的思考,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理解,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系统研究教材内容和认真分析学生的知、情、意等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和设想。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的最优化相结合,使学生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

篇3:让学生学会倾听

一、教师应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

1. 身体力行做好倾听的表率。

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 学生通过观察几组数据, 听了教师的点拨后发现:当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时, 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这个答案与教材中的表述一致, 生成了我预设的效果。当我正要往下讲时, 只见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 好似有什么新的发现, 我满足了他的愿望。“我自己举了几个较大的能被3整除的数, 将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合并成一位数后, 出现的都是3、6、9”。随着这个同学的发言, 同学们都投去怀疑的目光。但同学们按照他的说法判断了几个数, 证明这一发现是正确的。

可以想象, 如果教师平时对听的要求不重视或只注重听取多数人的发言, 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就无从谈起, 课堂也不会出现意外的精彩, 对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会大打折扣。

2. 潜移默化渗透倾听的意识。

当学生交流时, 我们不妨坐到孩子中间与他们一起倾听, 并注意观察学生听的情况。对听得认真的同学, 给予肯定和表扬, “××同学听得多认真啊!连前后鼻韵母这么小的差别都听出来了。”这样的评价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比一个听得认真。对听得不认真的应及时提醒, “刚才××同学造了一个句子, 请你说说这个句子好不好。”这样的提醒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每次让学生展示讨论结果之前, 应强调倾听的要求, 让学生明白:通过倾听, 能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经验,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堂应提供展示学生倾听成果的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 有些学生因为教师多次未让自己回答问题而感到失望, 甚至散失信心, 没有耐性倾听别人发言。究其原因, 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的只是发言的学生是否“读准”或“说对”, 忽略了其他同学是否在认真倾听, 只创设交流发言的空间, 未提供展示倾听成果的平台, 以致让学生形成能说会道才光荣, 专心听别人讲无用的片面认识。要改变这样的局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单一向多元转变。

对学生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 只要教师强化评价意识, 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在听完学生朗读课文后, 老师应该让学生进行评价, 除了评价读得是否有感情外, 还应让听的学生说说读错的音或多读少读的问题。用“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孩子, 同样喜欢专心倾听的孩子”这样的评价激励学生, 让他们感受到“听得认真”也是老师所关注的, 一样能得到表扬, 久而久之, 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才能得到落实。

2. 把倾听能力作为阶段性评价的一项指标。

学生养成耐心倾听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在每周的评比考核中, 我把“听”作为学习是否认真的一项内容, 并专门设立“倾听之星”的奖励, 让学生认识听的重要性。一段时间之后, 全班改正错误读音、纠正错别字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3. 努力营造生生相互提醒的良好倾听氛围。

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持久性是有限的, 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醒不失为有效之举。在小组或全班交流的过程中, 告诉学生:当你的同桌或小组成员不认真倾听时, 你有义务提醒他。久而久之, 在学生的相互提醒下, 认真倾听的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倾听活动, 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1. 坚持每日听写训练。

听是写的前提, 写是听的结果, 只有听得准确, 才能写得无误。长期以来, 每天语文新授课前我都要让学生听写适量的词语,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每天的数学新授课前也要让学生听算一定的练习题, 由学生轮流组织。通过这些简单的听写训练, 逐步使学生养成专注倾听的良好习惯, 倾听意识也日渐增强。

2. 认真组织听后点评。

在“每日一读” (学生每天轮流读一篇文章或日记) 活动中, 我不仅要求读的学生读得准确、流畅, 还要让听的学生对读的情况作点评, 诸如:谈谈你听到的好词好句、好的修辞方法或从中受到的启发等。在每周一次的故事会上, 当讲述完后, 我会随机提几个问题, 检查孩子们听的情况。经过反复训练, 学生养成了不仅认真听, 而且用笔记的好习惯。

3. 注重听读能力考核。

我在每一单元的检测试题以及平时的作业设计中, 专门安排了检验学生听读能力的题目, 切实把对听的考核落到实处, 增强学生对倾听习惯的重视。

篇4:让孩子学会倾听

【关键词】倾听;榜样;礼仪;环境;能力

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是孩子入小学后有效学习的保证。孩子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只有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话,倾听同伴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会造成孩子将来学习的障碍。因此,父母在平时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训练孩子的倾听技能,提升孩子的倾听能力。

一、父母要做孩子学习倾听的榜样

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首先父母要有倾听习惯。父母在平时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要随随便便打断孩子的话,要做一个耐心的听众,多和孩子聊天,做专心听对方讲话的表率。如孩子想要告诉父母在幼儿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要忙家务而嫌孩子啰嗦;当孩子说话不够流利而吞吞吐吐的时候,父母要耐下性子,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把想说的话说完。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在孩子想讲话的时候,父母认真倾听,长此以往,孩子必定会学习父母的样子,耐心倾听父母讲话,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就在双方的互动中逐渐建立起来。所以,在家庭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话语,做孩子学习倾听的榜样。

二、教给孩子一些倾听的礼仪

孩子不能认真倾听,与他不知道如何去听有一定的关系。父母应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倾听的礼仪,这是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提高孩子倾听能力的重要保证。首先让孩子懂得: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说话的人。幼儿园里常教孩子说的“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仔细听”在训练孩子上课常规的同时,就是教给孩子倾听的礼仪。其次要告诉孩子:当别人说话时,我们不能乱插嘴,要静静地听别人把话说完。儿歌“要说话,先举手”也就是要培养孩子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的习惯。第三,不做无关的事情。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而表现欲却很强。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喊“我、我、我”,当老师请其中一个孩子回答时,其他孩子都热情顿失、唉声叹气、心不在焉,有的甚至做起小动作,讲起悄悄话……根本顾不上听讲,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别人讲话时,我们不要做无关的事情,学会尊重他人。

三、创设适宜的倾听环境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差,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如处于嘈杂环境中的孩子是不会认真倾听的。所以,为了让孩子学会倾听,父母应努力创设温馨安静的倾听环境。一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父母要做民主型父母,充分尊重、理解、欣赏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做到与孩子情感上相交融,使孩子乐于和父母亲近,营造和谐、愉悦的家庭气氛。在这样宽松、平等的氛围中,孩子才能愿意倾听、学会倾听。二要创设静谧的物质环境。如在家里为孩子开辟一个倾听角。孩子在家时,家长可以为孩子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歌曲、生动有趣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对表现欲强的、爱插话的孩子进行适当控制,让他们明白只有认真听,然后才能说得更多。对于那些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要提醒他们不要走神,积极参与倾听活动。

四、多渠道训练孩子的倾听能力

1.聆听自然,激发倾听兴趣

亲近大自然是人类的本性,更是幼儿的灵性。大自然有着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淅沥淅沥的小雨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脚踩落叶的沙沙声、树叶随风摇曳的唰唰声、各种动物的叫声(如蝉鸣、鸟叫)、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如汽车的嘀嘀声、火车的轰隆声),等等。所有这些,都会使孩子心旷神怡,孩子自然会兴趣盎然地去倾听。

2.借助故事,培养倾听习惯

孩子都是在故事中长大的,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特性。而讲故事也是我们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幼儿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所以父母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陪孩子,多给孩子讲一些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具体、生动,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如动物故事、生活故事等,让孩子在积极地听故事的过程中慢慢养成倾听的习惯。当然,父母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可以不时地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孩子在听故事时开动小脑筋。同时,讲故事的时候要注意声音、语调,并利用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来调动孩子倾听的积极性。

3.运用游戏,提高倾听能力

游戏是孩子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时,因为孩子十分投入,所以跟孩子说话,孩子乐于接受,也乐意倾听。父母在和孩子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亲子游戏,使孩子在玩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倾听能力。如:在游戏“小小录音机”中,父母和孩子可以轮流扮演录音机,把听到的一句话、一种声音原封不动地进行复述、模仿。复述正确、模仿像样,可以亲一下以示奖励;反之,说明录音机坏了,需要修理,可以点点鼻子、拍拍肩。在这个游戏中,由于父母和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孩子会兴趣盎然。在“改错”游戏中,父母故意说一些错误的语句,让孩子来纠正,如“小鸡喜欢吃小鱼”、“老鼠抓了一只大花猫”等等。另外,我们还可以自编一些如“说相反”、“谁多了、谁少了”、“我说你做”等游戏。这样,通过有趣、愉快的游戏,孩子倾听的兴趣被激发了,倾听能力也逐渐提高了。

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的父母能做一个有心人,坚持不懈地对孩子加以引导、训练和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一定能养成,孩子的倾听能力一定会朝着我们所期望的目标发展。

篇5:让你我学会倾听每日名言

每日名言

不要憎恨任何人,恨他们的恶行,而不是他们本人。

每日自励

一切都在改变,我决定自己将如何改变

每日短文:学会倾听

韦恩是罗宾见到的最受欢迎的人士之一。他总能受到邀请。经常有人请他参加聚会、共进午餐、担任基瓦尼斯国际或扶轮国际的客座发言人、打高尔夫球或网球。

一天晚上,罗宾碰巧到一个朋友家参加一次小型社交活动。他发现韦恩和一个漂亮女孩坐在一个角落里。出于好奇,罗宾远远地注意了一段时间。罗宾发现那位年轻女士一直在说,而韦恩好像一句话也没说。他只是有时笑一笑,点一点头,仅此而已。几小时后,他们起身,谢过男女主人,走了。

第二天,罗宾见到韦恩时禁不住问道:

“昨天晚上我在斯旺森家看见你和最迷人的女孩在一起。她好像完全被你吸引住了。你怎么抓住她的注意力的?”

“很简单。”韦恩说,“斯旺森太太把乔安介绍给我,我只对她说:‘你的皮肤晒得真漂亮,在冬季也这么漂亮,是怎么做的?你去哪呢?阿卡普尔科还是夏威夷?’

“‘夏威夷。’她说,‘夏威夷永远都风景如画。’

“‘你能把一切都告诉我吗?’我说。

“‘当然。’她回答。我们就找了个安静的`角落,接下去的两个小时她一直在谈夏威夷。

“今天早晨乔安打电话给我,说她很喜欢我陪她。她说很想再见到我,因为我是最有意思的谈伴。但说实话,我整个晚上没说几句话。"

篇6:如何让你的孩子学会倾听

1.倾听宝贝的声音

有一些年轻的父母很急躁,容不得宝贝延迟,听不得宝贝吞吞吐吐的话。宝贝年龄小,语言表达有限,爸妈应耐下性子,多给宝贝时间,让宝贝心情放松地把话说出来。同时,也要让孩子听一听你的想法。这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彼此倾听的过程。慢慢地,孩子会体验到倾听的巨大力量,当在幼儿园中遇到交往问题时,他会很自然地想到用“对话”来解决。

2.注意宝贝肢体语言、观察宝贝的表情

即使宝贝说不出来,也没有关系,因为宝贝的身体语言是很丰富的,一句惊喜的尖叫,一个快乐的跳跃,一个浅浅的.低头,都蕴含着宝贝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要注意去倾听和理解宝贝的肢体语言。

3.亲子阅读

通过亲子阅读,孩子能习得正确的语音,感受不同的语音语调,养成耐心地安静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在亲子阅读中,要充分利用提问、追问的方法,提高孩子倾听的专注度与理解能力。

4.指令游戏

篇7:让宝宝学会倾听艺术作文

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表达是强项,但是却不会倾听。“学会倾听”虽只有四个字,却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倾听”就是“细心听取”的意思,即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持谦虚认真的态度,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及时应对,以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具备出色的倾听能力。课堂上有了倾听,师与生之间才有互动,生与生之间才有互动。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呢?

一、增加课堂活力,激发倾听兴趣。

新课程要求下,单一的课堂模式已无立锥之地,有活力的课堂才有魅力,首先,在课堂中,可把猜谜语、听故事、做游戏、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请进课堂,这些集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会倾听。其次,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巧用各种辅助手段,如CAI、实物投影等都有利于创设真切的情景,形象直观,丰富学生的视听,使“说”更具感染力,使“听”更具吸引力。

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倾听训练。

在听的过程中,如何记住稍纵即逝的信息,以及抓住最主要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倾听的训练。

1、进行听写训练。

2、小组之间进行传话比赛,听故事、复述故事的比赛。

三、提出倾听要求,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培养倾听习惯。

篇8:让学生学会倾听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的“听知”能力训练, 不是指简单的“听觉”训练, 而是指学生通过听觉分析器接受语言信息进而加工吸收的训练活动。“听”这种认知、理解语言的能力, 谓之“听知能力”或“倾听能力”。

学生的有效倾听是一种需要不断培养与修炼的能力。有效倾听需要集中注意、善以眼神与人交流, 需要借助分析、理解和判断等活动, 需要智力和情绪上的配合。

首先,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提问”和对提问的回应。从现代师生关系来说,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有鉴于此, 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 确保学生的主角地位, 尊重学生的意见, 用心与学生交流, 最终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完成有效的课堂对话。

一些有识之“师”对此是颇有实践经验的。比如浙江的一位名师认为, 让当代学生正确理解学习《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 虽然有点困难, 但是确实很重要。他是这样教学《愚公移山》的。

老师问:智叟应该是智商很高的。面对愚公所说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他假如作出针锋相对的回答, 可能会怎么说?学生们各抒己见, 如诘问愚公能保证子孙血缘不断吗?能保证后代移山的决心不变吗?等等, 随后, 老师又追问, 既然如此, 那么聪明的中国人为什么对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津津乐道呢?学生们七嘴八舌, 各有各的说法, 但一言以蔽之:励志。最后, 老师总结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的意义。

以上课例中, 老师首先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智叟并非不智, 愚公并非不愚。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千百年来人们对《愚公移山》为什么百读不厌呢?学生们深入思考, 认真倾听, 思维活跃,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最终又达成了统一的认识。在这种倾听的环境中, 同学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学生的回应往往也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领的起点与阶梯。在对话过程中, 众多学生尊重、倾听, 利用他人的独特感受, 点燃了自己的思维火花, 从而激发了课堂的参与热情。

其次, 为了对学生科学地进行倾听能力的训练, 必须积极探讨和掌握听知训练的特点和规律, 应用暗示效应是有效地提高倾听能力的途径之一。

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在无意识中接受了一定的诱导, 并做出与之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那么, 暗示源来自哪里呢?暗示源是指能够导致暗示心理的一切因素, 包括语言、行为、外部的环境等。从某种意义上说, 凡是影响心理的都是暗示源。

教学环境对学生来说, 是暗示信息非常重要而丰富的源头。特别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引发暗示效应, 使学生的思路朝着预设的教学目标发展。这就是教学语言的导向性。

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 笔者这样导入:“同学们, 古时交通不发达, 流落外乡或在外当官的人不得归, 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思?”学生很自然地回答:“思乡之情。”“好。那老师就给你们讲述一个游子的故事:深秋的黄昏, 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 骑着一匹瘦马, 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 在古道上蝺蝺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 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 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 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 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 不禁悲从中来, 肝肠寸断。”笔者低缓动情的描述已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寂寞苍凉的秋思境界, 而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 表现出良好的听知注意力, 这样离笔者预设的教学目标也就不远了。这种训练正是巧妙地运用了暗示效应, 有利于学生对词作主旨的把握、意境的领悟。

应用暗示效应培养学生的听知理解能力, 则是运用了启发式策略解决问题。当学生明确了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达成目标间的空隙后, 教师要帮助他找到填补空隙的办法, 即应用暗示效应给予正确的启发, 使问题的知觉方式与学生的知识经验尽量接近。这样, 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例如《愚公移山》中有“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 始龀, 跳往助之”句。钱梦龙老师指导学生听读之后问道:“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 他爸爸肯让他去吗?”学生先是一怔, 稍加思索后便答道:“他没有爸爸!”钱老师问:“你们怎么知道?”学生回答:“他是寡妇的儿子。”“孀妻”正是值得学生探明蕴意的暗示。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听知理解能力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听知理解, 这里主要指对朗读的词语、内容或情节的理解。钱老师的暗示作用于学生的非理性心理, 使他们在倾听时能够把握要点, 概括内容, 领悟本意。

一般地说, 教师的课堂提问不适宜具有限制性, 否则容易封闭乃至禁锢学生的思维。但是, 有的时候, 教师提问的限制性恰恰能有效地控制学生思维的“天马行空”, 使课堂教学节奏更明快更简洁。

例如学生初读了郑振铎先生的《猫》之后, 有位青年教师提问:“本文写了几只猫?”学生有的说“三只”, 有的说“四只”, 争执不休。笔者认为在文本的细枝末叶上纠缠不清实在没必要。可以改为这样提问:“作者家里曾经养过几次猫?”这样就从空间上、对象上作了限制, 实际上提供了一种暗示,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感知文本。

这是听知组合能力的训练, 学生通过“听”, 将教师提问的内容进行正确的归类和逻辑地理序。教师一个恰当的提问, 既暗示了思维目标, 又训练了学生倾听能力的条理性。

新课改之后, 语文教学中开放性的题目多了。例如七年级《华南虎》“研讨与练习三”:“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 说一说, 它和课文同样是写虎, 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设计本题的目的是, 引导学生对两首同一题材的诗进行比较阅读。

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上课本, 聆听教师的范读。首先, 笔者指出:比较阅读具有多角度性。这里, 编者提示我们从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比较。其次, 笔者在朗读过程中, 特别强调声调和节奏的刺激力量 (适度夸张) 。因为笔者认为, 只有大量运用情绪刺激, 才能发挥良好的暗示效应, 激发学生积极的探求欲望。而学生对教师的朗读, 大多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判断, 尤其是对那些赞叹老虎威武和力量的诗句, 作出了认真的辨析与品评。这种听知品评力是比听知理解力更高层次的能力, 它是以理解为起点和基础的, 同时还具有听知审美力。

多媒体进入课堂, 为学生创造了提高倾听能力的艺术环境。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 情感是无意识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愉悦、欢快而又轻松的艺术氛围刺激与调动了人的情感, 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暗示效应, 很容易激发人的潜力、创造的动机和好奇心、求知欲。

笔者教学《安塞腰鼓》时, 播放了两则配乐朗诵录音, 朗诵者读出了对文本的不同理解。从两个不同的朗诵者的语态、语调、语气中, 传达出了对文本语言理解的差异性。在音乐的旋律中, 学生的身心似乎十分松弛,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 他们的情绪在波动, 联想在腾飞。音乐引发了学生心灵的共鸣, 提高了学生的听知想象力。

当然, 音乐不是唯一的暗示方式, 教师课堂上一句幽默的插话, 一个即兴的富有表现力的动作, 或者是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教师可以将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运用, 这不仅是为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营造轻松的气氛, 同时它们必然会促进暗示的心理倾向——态度、动机等等发生变化。让人愉快的教学必定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9:让学生学会倾听

一、教给方法,指导倾听

我们在课堂上常常说学生要认真听,但是怎样做才算认真听呢?怎样做才是精力集中呢?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认真听。我个人认为在平时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倾听要注意以下方面:倾听时做到:(1)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者学生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要静,不想其他事。(2)要有耐心,有礼貌,对他人要尊重,别人的话没说完不要随便插嘴,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3)要细心。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并把同学的发言经过选择、转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说”“听”“思”并重。(4)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二、明确目标,促进倾听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纷纷举手;当教师有选择地让一名学生发言后,其他学生有的全然没有听到,继续举着手;也有的唉声叹气,赌气地说“老师,又不叫我”。可以说这些学生只顾自己想说的,根本不会仔细听别人的发言。教师这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的目标,促使学生学会倾听。在课堂教学中,我总会抓住机会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而且同一个问题我会找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并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或补充。我经常会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为了“找出他人的错处”,也为了让自己的发言得到老师的认可,学生会自觉地去倾听他人发言。

三、多种形式,训练倾听

在新课程要求下,单一的课堂模式已无立足之地,有活力的课堂才有魅力。教者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兴趣盎然地听、灵活自主地听。在课堂中,可把猜谜语、听故事、做游戏、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请进课堂,这些集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会倾听。小组之间进行传话比赛,听故事、同学发言等进行复述的比赛。这对学生听力的训练起着非常直接的作用,这种办法延长了听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培养了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积累信息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桥》一课时,首先我说,孩子们我给你们讲个故事,这样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通过注意听故事,让学生了解了故事梗概,同时也激起了学习的兴趣。而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预习课文,然后请学生起来讲述其中自己喜欢的一个小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听,然后评一评他讲得怎么样,有哪些没有讲到的地方。没想到,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听的兴趣,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找出许多细小的问题,甚至一个词语用得不一样,都有学生听出来了。可见这种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对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具有显著的效果。

总之,教师只要正确地把握课堂契机,有效地进行组织,就一定能达到培养学生倾听素质的目的。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他们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深刻的思考。让学生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也会使我们的学生获得一把学习的“金钥匙”。

篇10:让宝宝学会倾听艺术作文

陈琳

金沙县桂花乡中心完全小学

低年级的孩子,个个聪明可爱,见多识广,就是“不听话”。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提出问题,他们不假思索就举手,于是常常答非所问,或者是别人才说一半,他就插进来,别的同学发言他不听,一门心思争发言,全然不顾别人的回答,而大多数是他们自己有时都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这样不仅自己没学到知识,同时也影响了别的同学的思考。这样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我认为可以以下几点去培养。

一、吸引学生去倾听

要让学生学会去倾听,在课堂教学时的语言就要尽量的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听、爱听。怎样的语言才会使学生爱听呢?首先,教学语言要简洁明了。低年级学生听的能力还是比较差,喜欢听说短句,不喜欢听长句,再加上数学的语言的本身就平淡无味,所以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要注意科学性、针对性、简洁性,让学生听的时间尽量地缩短,听的有效果些。其次,教学语言要有生动性,形象性。低年级学生喜欢听具体的、形象的语言,如在教学情景图时让情景具有故事情节。教学其他内容时要尽可能多使用书本中提供的“聪聪”、“明明”、“小精灵”、“喜羊羊”等作为事件的主体。其三,教学语言要具有激励性。低年级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常用“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谁听得最专心”“谁听得最明白”等语言,讲完了要对学生及时评价,使全体学生都会觉得自己在得到表扬或批评。另外,做惯了学生,如果有机会转换一下角色,孩子们都会特别喜欢。因此,在课堂上,专门设计一些判断题、改错题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出“小老师”、“小评委”、“小博士”、“小设计师”等,这些称号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都是非废常具有吸引力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听课吸引力。

二、培养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保证。良好习惯地养成,才能促进能力的提高。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提高倾听能力?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要求,引导耐心倾听。数学课堂没有语文课那么多的生动语言,所以要引导学生耐心的听。比如教学《克和千克》时,引导学生明白只有认真听了,才能体会到各个数量的现实含义,不会弄出象“鸡蛋的重量20千克 ”这样类似的笑话来。其次,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善于倾听。(1)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倾听的习惯。教育学生在老师或同学讲话时要认真的听,才能听得全面,听得清楚。比如,我在班里有位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在一次课堂思想不集中,当我讲到“4,7,11,16()”在()填上适当的数时,没有认真听,练习时出现了类似的题目,其他同学会做了,他却没则了。我就对学生讲清养成专心致志的倾听的习惯的必要性。(2)轻松自如地倾听。数学语言相对其他学科的语言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要求学生强迫自己去认真听,那效率也不一定会好得。要让学生学会轻松自如地去倾听,比如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克和千克》时,我要学生听一听你的体重用什么做单位,一个苹果有多重?下课了和同学交流交流,放学回家考考你的父母。学生在一堂课下来都听得比较认真,也不需要老师的再三提醒。(3)谦虚细心地倾听。教育学生不 管是听 老师还是同学的讲话,都要谦虚细心地倾听,这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我经常会利用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同学不停时,让发言同学谈刚才的感受,他们一般会说:“我说的不好,别人不想听。我不想说了。”学生就会懂得要想别人听你说话,首先要学会耐心地听别人说。其三,捕捉教育契机对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养成起着巨大的作用。教育若抓住机遇,往往会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有次上到按规律填上适当的数时,讲到“2,4,8,16,32,(),()”。有位学生报出了正确答案,我并追问是如何解出的?这位学生就讲出正确的思路,接着我又出了类似的题目,抽了几位没有听的学生回答,结果没有答出,其他听了学生却会做了。这时就教育学生要真听,学到知识就多,接下来版半堂课,学生就听得很认真了。

三、学生倾听的训练

低学生的习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加强训练,好习惯形成得就快。训练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听后复述。上课时,讲到概念时,我常常会抽学生把老师的话重复一遍,上到计算题,让学生把关键处复述一下,例如,上《一百以内退减法》一课,24-17讲到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就让不认真听的学生复述为什么24-17会等于7而不是17。这样就促进了学生认真听。第二,听答训练。低年级数学课的听答训练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有效途径,每堂课我基本上安排了听算训练,教师讲算式,抽学生报得数,假如谁没听仔细,抽到就回答不出了,就会在同学面前出洋相,低年级学生是比较要强的,谁都不愿意出丑,这样就只有认真听了。第三,听辩训练。数学课本上有许多判断题,教师把一些易混淆的内容,通过口头表述,让学生分析判断,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听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听的能力就能得到较好的训练。第四,教师用竞赛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听的习惯。数学课堂上,我设立了小组竞赛栏,哪组学生比较认真听我就在这个小组栏画一个☆,不用老师说学生就会比哪组的☆多了。对学生良好听的习惯养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篇11:让宝宝学会倾听艺术作文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标准中对一年级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对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

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1、教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如:在教学人教新教材一年级上册“10的书写和组成”时,我首先生动地讲了一个故事:0~9这些数字在做排队游戏,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你不就什么都没有嘛!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圆圆的眼睛流出了眼泪。这时,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学生被这个故事吸引着。这时,我又说: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顺势引出了新的数学思考,学生反应强烈,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根据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出10的教学内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这样,不但学生学得容易,而且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2、创造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式教学致使学生缺乏“我要学”的参与意识,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思考、回答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并建立个人“苹果”榜,开展“比比苹果谁最多”等活动。

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涣散注意力。因此,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4、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在学生放学后,问问孩子课堂上学了哪些内容,让孩子说一说,这样既复习了知识,又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孩

篇12:如何让宝宝轻松学会英语

问:女儿今年上大班,她很喜欢说英语,可是我除了给她买一些英文碟片之外,不知道该怎么在家帮她学习英语,有没有一些好方法可以介绍一下?

学乐英语Ella老师答:孩子学习英语重在趣味性,如果能在游戏中学、生活中学,日积月累,孩子的英语水平一定会提升得很快。有些小方法家长不妨借鉴一下――

小盒子,大用途 选硬一点的正方体纸盒封好,然后选取六种颜色的纸,将正方体的每一面贴成不同颜色,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正好可以复习颜色,如描述其中一面,要完整地 说出句子“It is yellow。”在颜色的基础上,可以在每面加上孩子正在学习的内容,如数字。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复习单词,可以是单纯地在每一面粘上不同单词,也可以是不同的字母。家长也可和孩子竞赛,增加趣味性。

小卡片,用处多 在家里的各种物品上贴上小纸片,写上相应的英文单词。为了更有效地吸引孩子,应采用彩色的纸片,用水彩笔写,同时要注意贴在孩子视线能到达的位置,并且选 择孩子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东西,如台灯、门、镜子、冰箱。还可以把零食分类存放,贴上小纸片,如把水果放在写着“fruit”的篮子里,把糖果放 在写有“candy”的托盘里。

篇13:让孩子学会倾听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端正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师生积极性,普及音乐教育,发挥音乐教育的特长,这是着眼未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大好事。几年来,在音乐欣赏教学里,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其次,曲目安排上由小到大,由易到难,这样做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与题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地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器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如以“赞美伟大的祖国”这一中心的欣赏课,就可将《长江之歌》,《我爱你,中国》,《我的祖国》,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等相同题材,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器乐作品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种课型内容统一,能使学生从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集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与主题的。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如以“独唱”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就可将男声、女声、童声等不同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等形式的独唱曲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除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不同表演形式的经典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以“一段体”为中心或以“进行曲”、“变奏曲”等为中心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了解曲式、体裁等有关音乐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内容与音乐表现形式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

三、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指感知或回忆某一事物,连带想起其他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具体做法是:既不允许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联想,也不要求学生按图数骥地从音乐中衍化出一段情节或一个故事,而要有分寸地启发学生,在不脱离音乐的前提下,感受音乐,展开想象与联想,最终达到自主地理解音乐的目的。 五、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评论地听、复听等,都是以听为本。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

篇14:让宝宝从小学会自我保护

儿子4周岁了。昨天上电梯时,他才进去,电梯门就关上了,被独自关在电梯里的儿子略带哭腔地喊了一声:“妈妈!”他爸爸立即喊了一句:“儿子不要着急,按4!”我匆忙上了另一部电梯。到了四楼,儿子已经在电梯门口等我了。我欣喜地抱住他,只见他虽然眼睛有点红,但俨然一副“小男子汉”的模样,很沉稳地告诉我:“妈妈,我都着急了,我戴着手套不好按4,但是我没哭,我勇敢吧?”

儿子独自面对危险能够冷静处理,我想和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给他灌输安全观念有很大关系。

小时候他喜欢边吃零食边玩,还会发笑,我就很严肃地警告他,不许吃东西时嬉笑;大一些,吃冰糖葫芦,或是拿牙签,我们都会随时提醒他别扎到口、鼻、眼睛;他会爬高了,绝不允许他爬窗台,并告诉他一些小朋友发生意外的实例,让他知道这样是很危险的;每天上下电梯,就教他如何防止被电梯夹到,3岁时就让他踮起脚够电梯里的数字键;在商场及人多的场所走失时,也记住在原地等候,不能焦急乱跑;在路上教他认识红绿灯,教他交通规则,走斑马线;教他不被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引诱……

在生活中我们随时将听到、遇到和想到的安全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和事例,及时地告诉宝贝,让他树立安全的观念,学会自己爱自己。我想,我们能一直陪伴宝贝,保护宝贝当然很好,但更应该教会宝贝如何保护自己,使自己不受伤害,以及遇到突发性事件时的应对能力。

寓教于乐是好办法。从给孩子讲《白雪公主》开始,儿子就明白不应该随便吃别人给的东西――那时,他还小,只能通过讲故事来教育他。随着他越来越懂事,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危险的,是不应该做的.。

儿子有本专门制作的安全手册,他最喜欢按照要求填颜色了,这样在涂涂画画中也记住了应对陌生人的一些安全守则,如不给陌生人开门等。

有段时间电视台每晚播出《危机现场》,我们都会让孩子一起观看。现在他也能很安静地看完,并时不时地讲解一番。从电视里他看到有一个小朋友在蹦蹦床上摔坏了腿――再去玩时,他就不会站在边上跳,而是小心地站在中间。

我们经常设身处地地问他一些问题,比如“如果你在商场找不到爸爸妈妈怎么办?”他就会想出好多办法:去广播室找阿姨广播;让服务台的叔叔阿姨给我们打电话(两岁时,他已经记住了爸爸的手机号);或者告诉警察叔叔家里住址,爸爸妈妈的名字等。虽然有些方法很幼稚,但这是他自己能动脑筋想出来的,很不容易。

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父母以身作则,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遵守规则。过马路时,即使马路上没有一辆车,我们也会牵着宝宝的手,一直等到绿灯出现,并且会告诉他怎样分辨车辆和行人应该遵守的信号,所以现在宝宝过马路会很自觉地看红、绿灯,会告诉我们“绿灯了,可以过了!”我们带宝宝出去时,会主动绕过井盖走,还会告诉他井盖不能踩。刚开始他会问为什么,当我们把道理告诉他,并多次重复后,宝宝记住了。他现在走路会绕着这些东西,还会告诉其他小朋友:“别走井盖,危险!会把牙磕掉的!”

父母还要告诉孩子碰到危险情况该如何应对,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我们经常设计一些“和爸爸妈妈走失、什么情况下去找警察叔叔、有陌生人敲门”等情景,有意识地训练宝宝在各种情景下的反应,以游戏的形式告诉孩子正确的自我保护观念。并反复教他背我们的电话号码、住址、父母的姓名等,希望他能多些自我保护的能力。

篇15:让宝宝学会倾听艺术作文

xiaoxue.xuekeedu.com

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①教师讲的课成为学生的“耳旁风”,请学生朗读或答题,学生张口结舌不知所指。②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呼唤“我来!”“我会!”。教师请一学生发言,该生洋洋自得,其余学生无心聆听,或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连声惋惜、抱怨,或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学交流。该生发言结束,其余学生要求发言的高潮再起。如此循环之中,学生心态浮躁,听讲浮躁,表面的灿烂下面是内在的苍白——轻学习交流,重表现自我。③学生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后,再请学生发言,学生不能归纳综述。有的学生还一再举手要求发言,回答结果却是简单重复某个学生的回答,或是一些明显的错误。„„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虽多,但有一点令人深思:孩子们上课“听”了吗?倾听老师、同学乃至自己的心声了吗?孩子们在学习中又“爱听”、“会听”吗?《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而且,在第一、二学段目标中就已提出了“倾听”“把握主要内容”“简要转述”“商讨”等要求。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已能乐于倾听,善于倾听,何来上述课堂教学中令人尴尬的现象?

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听”是孩子直接获得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实践能力,并且“听”与语言是同时产生的,一个人语言的习得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首先从“听”开始。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中,“听”是首要的,也是用得最为频繁的语文能力。有资料显示,“听”占人的语言活动的45%左右,几乎与“说”“读”“写”的活动总量相待。看来,教师在忙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还有必要让孩子“乐听”“善听”,学会倾听。

一、唤起注意有意倾听。

长有两只耳朵,就时时刻刻都在听吗?不,既然有“熟视无睹”之说,就难免会“熟闻无听”。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又据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研究,人在集中注意力时,大脑皮层上就会产生“兴奋中心”,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最优势的兴奋中心”。所以只有唤起学生对声音的注意,集中注意力有意倾听,才能准确、有效地接受

“听”的各种信息。

xiaoxue.xuekeedu.com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声音真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风声、雨声、流水声,笛声、歌声、人语声„„是丰富多彩的声音,使大自然充满奇趣,使京腔京韵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使人与人得以沟通交往„„如果没有声音,世界将会怎样?枯燥、死寂、可怕„„难以想象。

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分配给我们两只耳朵,而只给我们一张嘴。意思就是要我们少讲多听。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学会倾听,不但能给予他人自信,使自己取得信赖,赢得友谊,也是了解别人的最好的方式。在别人的话语里,有鲜花,有荆棘,有废渣,有珍珠,有林林总总的一切。细心的倾听者,能从中听到财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是“听”出来的。著名作家王蒙在《声音的世界》里流露的感受也源于“听”:“谛听宇宙、自然、生活、社会中的各种声音。奇妙的声音伴随着我的人生旅程,心灵的旅程。于是,我感到这些声音有了激情,有了生命,有了憧憬和浪漫,怀念与叹息„„有了人生的种种体验。”倾听,提升着人们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科学素养,品质人格。我们怎能不去注意各种奇妙的声音,有意处处倾听,从而走进自然,亲近生活,感悟人生?

二、倾听自然提升情趣。

自然界中充满了语言,花有花言,鸟有鸟语,就是风吧,吹过时有“沙沙”“呼呼”及“鬼哭狼嚎”之别呢。大自然送给我们生动、丰富而又无穷的听的资源,我们怎能不去利用呢?倾听自然,还心灵一片洁净的天空,让阳光、花朵和蝴蝶成为孩子的朋友;倾听自然,消释疲惫,放松心情,让快乐与幸福回到孩子的生活;倾听自然,感知岁月季节的脚步,让生命的情趣溶入孩子的心田。把我们的孩子带入自然吧,引导他们听听四季之声,早夕之声,乃至万物之声,让孩子们在色彩纷呈的自然之声中感悟、辨析、理解、记忆、想象„„从而陶冶孩子性情,提升审美情趣。

作家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中写道:“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

xiaoxue.xuekeedu.com

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教学时,学生如果没有倾听自然的体验,是很难体悟到鼎湖山泉声的妙趣的。让孩子聆听草丛中流淌的小溪之声,石缝间跌落的涧水之声,细流汇聚之声,飞瀑急落之声„„再来读这段文字吧,读着读着,鼎湖山奇妙泉声才会回响在孩子的耳旁。孩子还会边听边看呢,他们以泉声的“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中看到了泉水正在跃落草丛,路面分流,跳跃前行„„。我们的孩子潜力无穷。俞伯牙听出了《高山流水》;欧阳修听出了《秋声赋》,让我们的孩子倾听自然,也一定会听出《小溪流的歌》或《春之声》来!

三、倾听社会感悟人生。

语文课程的重要课外学习资源之一便是社会。社会是个“万花筒”,特别是现代社会,信息高速传递,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报告会、演讲会、辨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经典音乐„„社会之声多姿多彩。我们完全可以开展以“倾听社会”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把社会之声变成学生的一部分教材,在倾听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科学素养、品质人格等全面素质,从中感悟人生,充实人生。

倾听社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倾听身边周围的事情开始。家庭争论,邻里**,集镇的喧闹等无不洋溢着生活的气息。注意倾听,再通过记录、筛选、积累,学生才能在作文课上写出《新屋上梁》《鞭炮声声》等佳作,从而感受到生活的节奏,触摸到社会的脉博。

我们还要组织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听的世界”,如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环球世界》等请进班级,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新闻,从小关心国家大事,感受时代的步伐。我组织学生经常在班里举行五分钟国内外新闻发布会,还在板报上开辟“每日新闻角”,召开主题队会,如《天南地北知多少》等。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感到自己与国家息息相关的,“国荣我荣,国衰我耻”。学习《友谊的航程》一文,再听听中国海军现代化舰艇编队环太平洋航行的报道,学了《开国大典》,再看看建国五十周年的国庆大典盛况,学生无不为祖国的强盛倍感振奋与自豪。

四、倾听课堂学会学习

xiaoxue.xuekeedu.com

著名音乐指挥家卡拉扬曾多次指挥庞大的乐队,演奏了令千万听众如痴如醉的优美乐曲。据说卡拉扬能在几百人的合奏中,听出一根小提琴弦发出的不和谐音符。卡拉扬真是“善听”!如果说学生学习的一篇篇教材是一段段旋律,那他在课堂上的一次次学习实践就该是一个个音符。教师要把握好这一个个音符,引导学生倾听课堂——倾听老师、同学乃至辅助教具之声,在“听”中理解,“听”中想象,“听”中评析,提高“善听”的能力,“听”出卡拉扬的“耳朵”来。

1.“听”中理解

能否全面准确地理解“听”的内容,标志着一个人“听”的能力的高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各具特色,富有内蕴的语言,通过语音技巧和情感处理的读,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语言技巧方面,如,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时,我把保罗所说的:“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这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读,分别强调了“我哥哥”“送”“圣诞礼物”这几个词儿,学生可以听出自豪、炫耀、珍惜等不同的情感。联系上下文,学生很快把握住了保罗为有这样的哥哥而感到自豪的感情,也从侧面感悟到保罗的哥哥“想着别人”“给予别人”的美好内心。

提高“听”的理解能力,还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恰如其分的情感处理。教学《郑成功》时,我高昂激越地读第5自然段,带给了学生激烈的战斗场面;欢快喜悦地读第6自然段,带给了学生热闹的欢庆场面。确实,教师的读有自豪、愉悦、激动、悲伤、低沉之分,学生才能在倾听中感悟、理解,产生共鸣,升华感情。

2.“听”中想象

由“听”而再现形象,进行联想或想象,对于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作用巨大。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听”中想象的能力,方式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如听诗歌诵读,让学生听想画面或补足画面。听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幅幅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农村生活图景便在学生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画面让学生补足展现,学生怎能不入情入境呢?

xiaoxue.xuekeedu.com

通过听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听想感觉,并把感觉形象化,也不失为培养“听”想能力的有效方法。课文《月光曲》中有一段描述《月光曲》内容、意境的文字。听有感情的朗读,学生由听而想,如闻其声:《月光曲》的旋律由轻柔舒缓而节奏渐强有曲折,最后高昂激越„„。听《天鹅的故事》中老天鹅“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水面上。”“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学生感觉到了老天鹅浑身散了架般的痛疼,感觉到了老天鹅的气喘吁吁,更感觉到了老天鹅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听《林冲棒打洪教头》,学生从评书味儿十足的朗读中再现了人物形象,更感受到了古典文学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CAI教学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恰如其分地运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听想能力效果显著。教学《黄河的主人》时,多媒体课件展现的滚滚黄河浊浪排空的气势,及惊天动地的波涛轰鸣声,给每个学生的视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听想中学生为黄河的惊险壮丽而动容,更为漂行于波峰浪谷中的小小竹筏而惊叹——手握竹篙的艄公真乃黄河的主人!

3.“听”中评议

“听”中评议是促“听”手段,也是测“听”方式,是“听”的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专心听话,并在听话过程中辨析他人说话的意思,用词是否连贯有序等,并在听完后发表意见进行评议,如对他人说话的错误进行更正,对疏漏的内容进行补充,对简略的地方予以扩展等。

口语交际课为学生提供了“听`评”训练的良好时机,平时的阅读教学更是广阔的“听、评”空间,教师要把握好每个学习可能,培养学生的“听、评”能力,提高学生“听”的品位,提升学生“听”的灵魂,在“听”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学生初次“听评”,很可能不会“听”,也不会“评”,教师的示范指导很必要。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侧耳倾听,或频频点头,或微笑,或疑惑,以专注的神情去影响每个学生。评点时,教师可用“我从他的话中,看到——听到——”及“我听出了他的这句话真精彩,因为他说„„”等语言去引导学生知道“听”要抓要点,抓感觉,还要多赏识,少挑刺,力争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

上一篇:男护士现状下一篇:读淘气包马小跳有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