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长效管理应树立的理念

2024-05-01

浅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长效管理应树立的理念(共9篇)

篇1:浅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长效管理应树立的理念

浅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长效管理应树立的理念

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一门崭新的课题,也是未来城市管理的必然趋势。自1997年以来,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我国有23个省、自治区的79个城市和3个直辖市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工作。2002年下半年国务院专门下发了17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56号文件,就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职能行使和队伍管理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推动了该项工作在全国的广泛开展。

温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经国务院批准,于2001年9月开始筹建,2002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根据国务院规定的八项职能,突出严管重罚,对温州的城市管理成效显著,充满生机和活力。十个多月以来,管理工作以专项整治工作为主要形式,如“三项整治”、“市容环境卫生整治”、“餐饮业油烟排污整治”,每项整治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突击性的专项整治之后,违法违章又出现回潮,执法人员对如何开展系统有效的管理缺乏系统的理念,在日常的管理中也缺乏比较高效的管理方式。因此,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如何搞好长效管理作一些探索。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有其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长效管理的理念又是动态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管理要求,长效管理不是某一种管理手段或某种措施,就能起到长效的结果,我认为长效管理必须首先树立起以下几个观念。

一、长效管理就是长期管理

长效管理首先体现为长期管理的要求。“一朝一夕”解决不了管理中所有的问题,必须克服急躁的情绪,“一棍子”打死的想法不切实际,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所谓“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对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工作而言,管理不但是一种需要,而且是一种长期的需要,长期需要又需要长期的管理,所以什么时候进行管理,什么时候就有效果,什么时候不管了,什么时候管理效果就要丧失。要当好城市的“管家”,要有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和不舍不弃的工作热诚。针对短期而言,多则几个月少则几个星期,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和目标,若是能够基本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可以说完成了现阶段的工作任务;针对长期而言,若能坚持认真工作,通过若干个连续的“短期”,连续不断地做好相应各阶段的工作,那到时,我们又可以说我们实现了两个过程,即从短期到长期的“延续”过程和从阶段性管理到推进整体工作的“连续”过程。我们不可因为某时段某地点仍然存在较多违章行为而否定整个阶段的工作,还要善于化解“这么多违章,实在没法管”的畏难情绪。如龙湾分局状元中队以前就出现过急于求成的做法,结果导致被管理对象过激行为的发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之后他们吸取了教训并调整了工作思路,在对蒲州街道主要道路管理过程中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方式,经过连续两个多月的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连续管理虽然牵涉力量大、精力多,但是我们必须在重点管理区域下大力气,否则就会失去长效管理的目的,如果我们对蒲州街道主要道路停止一个月或一个星期不管理,该地违章现象就会迅速回潮。同时我们又要树立信心,只要制定的计划是切合实际和确实可行的,只要我们的工作方法得当、工作方式灵活,工作作风扎实,我们的管理就会有成效,我们应当在树立必胜信心的基础上真正树立起长期管理的观念。

二、长效管理就是全面管理

我认为,全面管理就是根据八项职能全面展开管理工作。法律赋予我们八项职能是根据城市管理的需要而定的,只有全面履行八项职能,管理效果才能得到全方位的体现。对于管理者而言,权力即责任。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部门行使的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如果该部门被法律法规授予管理权之后没有积极履行职责或是因为职能切割不到位而影响工作的开展,就会相应地造成管理的“空缺”和管理的“无序”的现象,显而易见,若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与开展此项工作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在处理类似问题时,要树立起“有为才有位”的思想,若已取得某项工作执法主体资格,那么开展此项工作就是责无旁贷的事,因此,坚持全面管理也是职责所在。如温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行使的“8+1”职责,是法律授予的神圣职责,是上级部门根据温州实际情况,结合法学原理,作出科学决策的产物。那些已切割的职能应随着执法主体资格的变迁而划转。既然法律赋予我们八项职能,我们就应该理直气壮的管起来。从法律上讲,处罚权相对集中以后,有关部门对相关职能已无权行使。对职能的划归,我们作一些协调是必要的,但由于有关部门不愿放权,我们就不去履行,从主观上讲,履行职能还不够大胆。有执法主体资格的部门到没有执法主体资格的部门去协调职能划转问题,且困难重重,是不正常的现象。

全面管理还要体现出工作有轻重。管理没有侧重点,就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无“点上工作”,“面上工作”也就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全方位管理也要按照“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要求,分时期、分区域、分方式地进行管理,使管理体现出“点面兼顾,点亮面上”的特点,让领导满意,让群众放心。如龙湾分局在市局范围内率先开展了交通占道整治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参与拆违等工作,为市局在今后全面开展此项工作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我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值得推广。

三、长效管理就是严格管理

管理分两个层面,即对内管理和对外管理,对内体现为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对外则体现为严管重罚。

(一)对队伍的严管

在管理中,行政执法的主体是法人(单位),在工作中,具体行使管理权的主体却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因此工作队伍的自身素质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成效,加强内部管理需要时时强调,时刻抓紧,来不得半点马虎。

1、队伍思想工作不可松懈

要在队伍建设中体现出“政治合格”的基本要求,要通过加强学习、开展交流谈心、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此来提高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还要在执法工作遇到挫折或者队员思想不太稳定、思想起伏比较大的时候,尽快及时地抓好队伍的思想工作,帮助队员卸包袱,鼓舞队伍的士气,激昂队伍的斗志。由此来使我们的工作队伍“胜任管理”,达到“我能管”的要求。

2、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人人力争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要坚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提高队员的集体荣誉感,树立起大局意识,形成工作的合力。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更要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这些来培养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也由此来使我们的工作队伍“勇于管理”,达到“我要管”的要求。

3、强化业务知识学习

必须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出业务精干能够独挡一面的工作队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一般都有较多的工作职能,牵涉到的法律法规也比较多,如法律适用问题、文书制作要求、实施处罚过程等等都关系到业务工作开展的好和差,我们可以通过业务培训、个案分析、集体讨论、交流经验等方式加强业务学习,也由此来使我们的工作队伍“善于管理”,达到“我会管”的要求。

4、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执法工作缺少监督,必会导致偏差,甚至导致错误。要建立健全相应监督机制,做到制度管人,要在出台措施上下功夫,在执行制度上抓落实,同时做到奖惩分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尽量多的积极性因素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服务。如龙湾分局在市局范围内率先推出了首问负责制和诫勉制度,为市局制度管人工作开了个好头。

(二)体现为严管重罚

在当前阶段,通过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来使他们自觉配合管理固然重要,但是严管重罚仍然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且是主要的手段。必须做到严管重罚,在分类管理,堵疏结合的基础上,加大办案的力度,扩大工作的影响面,在严格依法管理中体现出文明执法的要求,同时要制定应急处置的措施,要从“主要靠突击管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加强常规性管理力度,通过严格执法,狠狠打击违章行为的同时,影响和促使其它行为走上合法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四、长效管理就是服务群众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然要求我们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管理模式,努力造成一个秩序井然,市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他还指出“城市的建立必然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对城市管理在存在的问题,要支持标本兼治,我们过去有一条很好的经验,就是把群众组织起来,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这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指明了方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必须体现“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并从这样的高度做好服务性的管理工作。江泽民同志之所以强调走群众路线,首先是我们管理的目的是为群众服务,群众需要我们的服务,其次是我们的工作更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

权力为维护权利而设。管理者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而法律体现为广大人民的意愿,必须树立和坚持服务性管理的工作理念,要甘当老百姓的“办事员”,办群众想办的事,切实体现

人民作主的“权力”,切实维护群众的“权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还是要通过“体现权力”和“维护权益”来为人民的“权利”保驾护航。还要正确使用权力,任何违背群众利益的决策都要改变,任何违背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禁止,任何违背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反对,要杜绝不文明执法和野蛮执法,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龙湾分局永中中队开展执法活动进社区工作和发放便民联系卡及为了给来我单位办事的同志提供方便在办事大厅走廊放置凳子、报纸、饮水机等做法都体现了服务性管理的工作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五、长效管理要注重管理方式

要在管理中实践,在实践中管理,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努力探索高效执法的管理方式,切实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落实责任片区,强化上路巡查

对管理辖区进行责任片区划分,一是根据管理中队设置要求进行划分,即明确每个中队的管理区域,二是达到分级管理的要求,对责任区进行分级管理,明确两个重点,即重点区域和重点管理时段。要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这样既能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又能形成工作合力。此外,要强化上路巡查,道路始终是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执法工作的主要载体,要坚持机巡与徒步巡查相结合,在巡查中发现违章,纠正违章,达到管理的要求,还要在巡查中通过与广大群众的广泛接触,来充分了解群众的呼声,多为民办实事、好事,拉近与群众的关系。

2、对人员安排做到分合有序

管理方式必须体现“灵活”二字。分即化整为零,分局到中队是一个层面,中队到队员又是一个层面,要充分发挥每位队员的作用,深入接触群众,深入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的方法,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使执法工作的工作面覆盖每个角度,体现出执法工作的惠民性。合,即化零为整,在必要时集中力量进行统一行动,既可制造强大的声势,又可给违章者以强大的震慑力,体现出执法工作的权威性。

3、宣传要充分到位

宣传工作要早介入、早开展,做到管教结合,由此来让群众来了解管理的意义和我们的工作职能,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支持配合管理的积极性。建议与如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传媒的联系工作主要由市局来抓,可出大专栏,打响我们的牌子。分局及中队宣传工作则可以将重点放在辖区住户、经营户、学校、企业及村居委会等个人和单位。如龙湾分局通过由分局领导结合每个中队所在辖区的村居委会干部进行集中授课的形式来宣传我市行政执法工作,效果特别好,很多干部甚至是第一次知道我们单位的职能,表示不但需要我们单位工作的支持,也会支持我们单位的工作。

4、用实效取信于民

在“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整体要求下,用事实说话,用实际管理效果赢得市民的支持与

理解。还要好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对于被管理者而言,大多数民众集体意识较强,能把整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但仍然存在一些现象,某些个人认为个人利益最要紧、甚至大于一切,如一些违章者之所以违章大多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这些行为在法律上体现为违法,在现实中体现为利益冲突。因此我们的管理只要是到位的、规范的,是切实维护广大群众利益,就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在执法队员“我要管”的基础上达到市民“要我管”的要求。

5、加强横向联系

要在进一步拓展职能的同时,加强与乡镇及市政园林、环保、土地、工商、规划、水利、交警、公管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可以借鉴这些单位的先进做法,还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搞联合执法,既形成合力,又达到“借鸡生蛋”的目的。我们要通过与他们的紧密联系,形成一种融合式的管理方式,在管理中充分显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威力。

篇2:浅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长效管理应树立的理念

安全生产管理千头万绪,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有时让人感到精疲力尽,有时让人感到大失所望......。

如何理顺头绪,抓住要害,提升管理效能,则是我们每个基层安全管理人员的要解决关键问题。

我认为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是解决这个问题好办法。所谓管理理念就是就是自己对安全管理的基本认识、基本观点、基本看法,要明确自己的管理对象、管理依据和管理方式。就生产单位而言,安全管理对象就是生产工艺、操作人员、操作设备、安全设施、操作环境的管理;管理依据就是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技术标准;管理方式就是安全生产过程的管理,是采取事前控制管理,还是采取事后责罚管理。

通过近十年的基层安全管理实践,我认为,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应树立“躬身践行、创新管理、勤奋工作、保持警觉”的管理理念,把安全工作做到前头,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躬身践行。其寓意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安全管理人员首先认真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吃透法规精神和有关规定;二是通过深入生产经营单位检查等途径,虚心向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班组长、工人,学习行业安全技术知识,掌握行业安全技术标准,提升自己监管能力。

创新管理。就是安全管理人员要和生产经单位(车间)工程技术人员、班组长、工人交朋友,评估他们的管理能力,从中选拔优秀人

员,作为本单位安全技术专家,时常与他们沟通情况,解决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形成安全专业管理、技术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提高单位安全管理效能。

勤奋工作。安全管理是一门边缘性科学,涉及知识面广。要求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勤学多问,博学精专,成为单位安全管理专家。

保持警觉。就是在遇到施工环境、人员变更、设备改造、技术引进等方面变化时,自己一定要保持安全警觉,深入研究新环境、新人员、新设备条件下的安全措施,做到防范为先,预防事故,安全生产。

以上四点工作法,是我近十年的经验总结,通过四点工作法,使我增强了防范的信心,树立了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念,打破了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安全宿命论。

篇3:善治:校长应树立的学校管理理念

善治是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所谓善治, 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是现代治理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治理的目标就是善治。可以认为, 善治涵盖了以下价值性要素:民主、自治、法治、参与、公正、透明、责任、稳定、和谐。这些价值性要素正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所要追求的目标组合和应树立的教育理念。它把治理看做是当代民主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 它不同于传统的“管理”。管理强调教育的一元归属、教学的单力运行以及管理者少数民主化, 其目标是善政, 而善政则可以在缺乏民主条件下由“明君”和“包公”就能做到。新时期学校的治理注重教育的多元归属、教学的多向互动以及全面发展, 其目标是善治, 而善治则需要与教育相关的各方面良性互动与合作, 以实现教育和教学利益的最大化。

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演进来看, 治理—善治是现实的管理实践, 也是一种反映这种管理理念现实的理论, 而且由于学校管理民主立场的确立使其成为认识学校现实管理的重要而有益的学校管理方法;从我党对教育方针、政策、路线认识的深化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来看, 学校善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 已为国内学术界所重视并运用到教育发展研究中来;从善治的价值性要素和构建和谐学校发展研究的需要来看, 我们认为应树立善治这一学校管理理念, 从而通过善治构建和谐校园。

实现学校善治的目标要具备五个条件: (1) 形成整合一致的目标系统。主要表现在管理目标与教育目标吻合;全校性总体目标与部门性局部目标一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目标上的整合。 (2) 建立高效率的学校管理机构。机构设置要适当, 职责要分明, 制度要健全, 联系渠道要畅通, 以便于指挥。 (3) 组成一支高水平的学校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达到规定的学历标准, 实现队伍综合体的高水平, 发挥队伍间的互补互持作用。 (4) 实行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管理方式。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 在集中的指导下民主, 做到上下一致, 民主管理学校。 (5) 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管理学校。

一、校长要善思

思路决定出路, 思想决定发展, 校长要善于思考。有正确的思想, 才有正确的行为;有创新的意识, 才有创新的活动。所以说, 作为领导者, 要做得对先要想得对, 要做得到必须先想得到。领导者的所思所想绝不应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思维过程, 一个领导者若与一个下属的思想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领导者何以服众?所以说, 一个领导者, 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 才能指挥下属该去的方向。作为现代组织领导者, 不仅要具备一般领导的才干与能力, 更要有一个富有思想、知识、信息的智慧头脑。他们不仅要有管理者和战略家的胆识和眼光, 还要有思想者和艺术家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中, 组织靠什么去竞争?靠什么去夺取和掌握主动权和优势?首先要靠领导者的思想。在知识经济时代, 两军相逢, 智者胜。“智”就是谋略, 就是思想。一个领导者拥有新思路, 才能使组织有新出路;有新思想, 才能使组织有新发展。当组织完成由低级到高级、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之后, 领导者首先应当做的就是:以思想制胜, 以思想夺取发展空间, 求得发展。因此, 领导者的头脑是今天的组织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资本。

二、校长要善传

校长需要把自己的先进办学管理理念明明白白地传递给教师、学生和家长, 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实施。一个团队要和谐、要发展, 必须有一个起着统帅灵魂作用的团队思想。一个学校要和谐发展, 同样需要有一个被全体教师整体认同, 并为之不懈追求的办学理念, 学校的一切教学行为和管理模式都服从于这些办学思想。校长的先进管理理念来自于校长自身的不断学习。有了先进的管理理念, 怎样才能将它全面、正确、有效地在学校具体的工作中付诸实施呢?校长既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 又要取得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大力支持, 更重要的是应该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理解与支持。校长在向人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 还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 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 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优势, 避开自身的弱势, 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而不是盲目地把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生搬硬套地搬到本校加以实施。

三、校长要善理

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者, 要善于在自身的管理中学会讲“道理”。众所皆知, 有理才能服众, 有理才能走天下。因为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怪现象。比如, 出现“吃力不讨好”, 或者“好心没好报”, 等等。假设出现这种不良现象, 校长要认真对待, 并针对具体的人、事、物分别采用不同的讲理方式, 解释一定要到位, “讲理”一定要充分。不能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 也不能专横跋扈, 更不能以校长的身份压人。因为学校管理是一项需要耐心的活动, 要达到管理的顺畅, 就必须让教师真正理解校长的良苦用心, 理解校长的管理理念。校长不仅要善于讲理, 而且还应深入了解全体教职工的疾苦, 知道教师需要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 要为教师们排忧解难, 化解教师工作中的矛盾, 充分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对于一些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工作的言行, 校长要带头疾言厉色、坚决抵制。所以, 校长要以师为本, 增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这样才能取得全体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 从而谋求学校的发展, 并使学校得到社会的认同。

四、校长要善管

善管就是要做正确的事。事是管理中最直接、最客观的要素, 管理就是把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理顺, 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管理得越好, 事就越顺, 事就越少;管理得越简单, 效果就越好。所谓最好的管理就是最简单的管理。

(1) 大事抓具体, 小事抓到位。校长要按照学校工作的大小、轻重、缓急, 采取不同的对策。一个领导既要善于抓大事, 又要善于抓小事, 即要在“细”字上做文章, 在“实”字上下工夫。 (2) 快速反应, 迅速落实。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 不管是教育教学管理, 还是后勤保障管理, 要突出一个“实”字, 比如在各种教学的管理上, 要保证质量, 就要加强落实, 否则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就会成了摆设。 (3) 对事讲原则, 对人讲感情。在工作中, 事和人严格分开, 人情不能代替事情, 感情不能代替原则。 (4) 刚柔相济, 用好方法。在处理事情的时候, 要学会冷处理, 要顾全大局, 对于具体的个别问题, 要注意协调。在工作中, 肯定会遇到问题和矛盾, 这时就要慎重, 要学会“弹钢琴”, 要学会“抓大放小”, 抓要害, 抓主要矛盾。 (5) 用活机制, 创新工作。机制不要一成不变, 要做到“活”, 但不能违背教育规律,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变通, 要敢于否定自己, 勇于探索, 要追求个性化的发展。

篇4:浅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长效管理应树立的理念

首先,“员工是上帝”理念是当今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实际运用,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是后天投资所形成的、寄寓在劳动者身上并为其拥有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综合的生产能力的一种资本。它是由使用者按劳动力市场上某种价值衡量标准、根据市场规则进行量化评估的。它强调某种代价与获得成本间的关系,并强调投资的代价可以在提高生产力的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在当今新经济时代,物质资本已退居相对次要的位置,知识资本作为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本,尤其在知识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以往单纯追求规模经济的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本要素长期处于相对稀缺的优势地位,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它的积累和扩张。然而在新经济时代,价值增值的动力核心已转移到知识创新能力上,这就使得作为创新能力源泉的人力资本地位迅速上升,而传统物质资本的地位大大下降。“员工是上帝”理念就是顺应了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的要求,使企业真正认识到员工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企业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好本单位的人力资源,最终实现企业最大经济利益。

其次,“员工是上帝”理念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人性化管理方式的形象说明。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目标是通过员工创造价值来实现的,员工成长是企业成长最好的原动力。员工工作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而更是一个对产品生产和服务进行改造的过程。正是由于员工对过程和最终产品的掌握,发挥了其技能、想象和知识等的生产能力,才得以通过技术、工艺等的改造促进产品质量、功能和成本的优化,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最终促进了更大企业价值的实现。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人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只是孤立地看待过程和产品,而是把它们放在员工的想象和知识的更大的视野中,通过有效激励他们发挥自身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正确的有效激励手段是建立在正确的分析员工的内在需求模式基础上。当今社会的人性模式更符合“复杂人”假设,员工的内在需求模式不再是马斯洛提出的所谓简单从底层到高层的需求结构,而是一种混合交替式的、复杂的、并列需求结构,企业中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背景的员工会有不同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就需要在“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指导下,根据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建立更加合理科学的柔性化的绩效考核体系、富有竞争力的报酬体系等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是上帝”理念就是高度重视员工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依据人的复杂性和需求结构的混合交替性,在与各个员工充分双向沟通下,把组织所拥有的各种激励资源合理地分配给合适的人,以便获得最大的激励效果。它强调把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置于人性化管理之后,创造一个良好的注重人情味的、给予员工家庭式情感关怀的软环境,使员工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下从企业主人的角度自觉地为企业工作,为自己工作。

因此,企业应在“员工是上帝”的理念指导下,不是采取冷冰冰的强制型管理方式,而是采取体现着管理者对人性的高度理解,贯穿着激励、信任、关心,通过心灵沟通和感情认可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即:注重员工的自尊、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精神需求,提供创造性的工作和鼓励个性发挥的环境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施以公平、公正、有效、合理的物质和精神激励;给与其关怀、理解,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通过平等的引导和交流,建立起企业和员工共赢的经营理念。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把企业建成了一个充溢亲情的大家庭,使得员工有明显的归属感,最终将外部控制转化为员工的自我控制,使他们自发地形成对企业的忠诚感和责任感,最大程度上发挥了企业员工间的“协同效应”(指将企业内部各活动实现整体性的耦合与协调后,整体性功能远远超过个活动功能的简单相加。正是这种隐性的、不易被识别的整体性功能整合后的价值增值,为企业创造了难以模仿的长期竞争优势),使员工的个人价值实现与企业的生存发展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如果企业不懂得以人为本,对人性缺乏基本的了解和尊重,忽视人才的个人价值,使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甚至受到压抑,就无法留住最好的人才,企业也将因此而失去竞争力。

第三,“员工是上帝”理念是新经济时代下对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的科学解析。

马克思认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是人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同时雇佣工人的抽象劳动凝结在新产品上,形成新的价值,两者之和构成商品的价值。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剩余价值的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新价值的产生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能创造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因此,在当前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已发挥出决定性作用的时代,“员工是上帝”理念就是承认了人的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人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第四,“员工是上帝”理念是依据价值链管理理论,实现精细化目标管理的科学保证。

价值链是企业将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产品生产进行的价值创造活动系统地连接成的链状集合体,它是从供应商开始直到顾客价值实现的一系列价值增值的活动和流程。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载体是作业链,随着作业的推移,价值在企业内部积累和转移,形成价值传递系统。价值作业包括基础作业(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和支援作业(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经营管理等),这些作业的相关性和相互影响通过价值链表现出来。价值链管理可以最终达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员工是上帝”的经营管理理念就是从价值链管理的角度出发,将企业内部各部门看成是相互提供虚拟产品或服务的“虚拟市场”,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看作是提供服务者与接受服务者的内部顾客服务关系,在企业这个“虚拟市场”内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增值过程是在生产链和服务链上的各个部门相互关联的劳动服务传递中实现的。它有力地实现了责、权、利的匹配、制衡和统一,更有利于实现科学高效的精细化目标管理。

第五,树立“员工是上帝”理念是实现“顾客是上帝”营销思想最理想的途径。

从营销角度来讲,“员工是上帝”理念实质是内部营销思想,就是把员工看成是内部顾客,通过一系列的类似市场营销的活动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以激发各部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相互间的协调与合作,激发他们为外部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赢得员工的忠诚才能最终赢得顾客的忠诚。21世纪是知识主导经济的时代,企业如果不能有效地激励和开发员工的潜能,就很难创造出竞争优势去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具有持续提供面向内部客户———员工的人力资源产品服务的新职能。要把员工当客户,把人力资源管理当成内部营销工作来看待,通过提供给员工优异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满足员工的需求、帮其实现自我价值,以赢得员工的忠诚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篇5:浅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长效管理应树立的理念

*州人民检察院*

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所共知的“大局”概念。“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能有效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法治”因其稳定、强制、公平的特点,调整社会矛盾,服务于国家的建

设,显示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检察机关作为执行国家法律的专门机关,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应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树立“服务大局是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执法理念。只有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做到脑里想着大局、心里装着大局,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大局的主要内容和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善于围绕大局筹划部署工作,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大局之中来思考、谋划和部署;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做好政法工作与大局“结合”的文章,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研究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调整策略方法,增添工作举措,努力有更大作为,政法工作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真正履行好保障和服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任务。

检察机关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对此,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法履行职责的根本目标是保障和服务大局,不能不顾大局去“发挥”职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单纯业务观点,孤立看待政法工作,割裂政法工作与改革发展、与党和国家大局关系,脱离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大局,脱离保障服务目标孤立地抓政法工作的错误思想和作法。

二、服务大局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是依法正确履行职责,不能离开法定的职能去“服务”大局。坚决防止借口服务大局把什么事都包揽过来,甚至干一些明显超出检察机关法定职能的事、超出本职工作的事。

三、要防止和纠正把服务大局单纯理解为只讲服从,忽视检察工作和法治实践自身规律、原则和发展创新,消极被动,无所作为,不敢理直气壮地依法履行职责,不能全面正确发挥作用,甚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四、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在实践中做到“两个坚持”、“两个防止”。即,坚持法制的统一性原则,坚决防止和克服执法中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坚持政法部门、政法工作是一个整体,坚决防止和克服部门利益驱动,确保服从服务于整个法治实践目标与党和国家大局。

五、正确处理好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做到“两个坚持”、“两个反对”。即,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内在一致性;坚持依法办事,力求取得最好的社会效果;坚决反对只讲法律效果不讲社会效果,机械办案、机械执法、就案办案,造成企业和社会不稳定,经济发展受影响,人民群众不满意,党委政府不满意;坚决反对只讲社会效果而不讲法律效果,甚至执法违法,损害法治原则和权威。

帮助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是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检察机关要加强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工作,从重从快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针对突出的治安问题,开展重点整顿和专项斗争;重点打击暴力犯罪,特别是涉枪、盗窃、抢劫等多发性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深入持久开展“扫黄打非”斗争,进一步加大扫除“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力度,净化社会环境;通过严惩刑事犯罪,保障社会治安稳定,维护生产和社会正常秩序;强化执法监督,坚决纠正执法活动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刑事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和审判监督,把重点放在重特大、社会影响大、涉嫌徇私舞弊、刑讯逼供案件上;进一步强化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对明显不公、群众反映强烈的错误判决、裁定及时依法提请抗诉;对审判活动中的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犯罪坚决查办,有效遏制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同时,围绕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全面加强对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深入国企,建立健全打击、监督、预防、保护的工作制度和网络,认真剖析案件特点、原因,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检察建议,帮助国有企业改善管理,加强防范;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以案释法,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服务。

篇6:浅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长效管理应树立的理念

人作为一种最富有能动性的宝贵资源, 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以及不断增值意味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意味着他们更能终身效力于企业, 为企业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以人为本之理念要求企业必须珍视人、用好人、发展人, 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在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的同时, 对社会、股东、从业人员、顾客等各方面都应有最优化的关系, 实行人性化的“满意管理”, 以适应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以人为本, 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人才问题历来为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龚自珍发自内心的呼喊。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事业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 能不能使用人才。”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企业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对人才简单的定义就是有人品、有才干之人。凡是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完成企业给定的目标, 给企业带来效益的人都可称之为人才。对人才的关心及对其价值的充分重视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 对人才重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现在与将来。因此, 企业实施人本管理首先应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观要求我们, 一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任人唯亲、忌贤妒能, 以及把安分守己、稳重听话作为选拔人的标准的狭隘的人才观;二要广泛挖掘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资源, 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三要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 谋求人才的科学组合, 以发挥整体效能;四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激发人的潜能。这就要求现代企业要具有深邃的视力、多维的视角, 在招募人才、选人用人上, 唯才是举, 使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美国在人才问题上擅长“拿来主义”, 以此大兴本土经济, 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在美国高技术公司的现有科技人才中, 华人约占1/4, 这不能不说其得益于自身的人才观念及人才战略机制———美国企业的人本精神。中国加入WTO以后, 与外企之人才争夺战将使我们经受一次严峻的考验。

二、以人为本, 就要实行人性化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是人们共同劳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而以人为本强调了将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 关注人的需求。一方面, 人性是个抽象的概念, 人的天性中既有善的一面, 也有恶的一面, 并与环境紧密联系, 产生不同的需求。这决定了人是一复合体, 而非简单的“经济人”或“社会人”。马斯洛有关人的需求五层次的实质不会改变, 但在不同的环境下, 满足需求的方式和手段不尽相同。另一方面, “人性”的东西决定了人的道德观念、意志、兴趣、创造性等这些事关企业命运的“个性品质”。再有, 制定着重于人的理性, 具有强制性、不可变通性, 常会导致人们僵化的思维、保守的行为。人们习惯于墨守陈规, 逃避现实, 害怕变革, 甚至自欺欺人。所以, 企业必须在管理中对人性的各个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 按照人性的原则来实施管理。

实行人性化企业管理, 另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和发扬人性中有利的一面, 为企业发展服务;一方面要对人性中不利的一面加以抑制, 弱化其反面作用。在企业管理实施手段上采取“人性”的、灵活的方式、而不仅仅是靠理性的约束和制度的规定来进行管理。尊重个人与人性, 不只是以组织意志、管理者意志来约束和限制员工。在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前提下, 应给员工更多的“个人空间”。

人性化管理可以融入到每一个过程、每一项活动, 可以体现在一项制度、一个举措, 其关键在于员工的参与。团队型参与管理模式是人本管理的高级阶段。现代管理理论提出7~13人为最佳管理幅度, 通用电气却将管理幅度变成数十人乃至上百人, 使得每级管理人员不得不向下属授更多的权, 让下级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使基层人员的意见能很快反映到公司的决策层。总裁韦尔奇向几乎所有员工发出过手写便条, 常安排与比他低几级的经理共进午餐, 喜欢突然视察工厂和办公室, 让人们感受到他的领导, 鼓励和鞭策员工。这是对僵化制度的打破, 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 对员工天性的释放。这是制度与弹性的完美结合, 更是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三、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实施人力资源战略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对于现代企业, 竞争实质上是对各种资源 (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 的竞争, 但最终应归结到人力资源的竞争, 因为人是最为重要的资本, 没有人, 什么也干不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使企业筹集或使用的人力资源的目标与行为素质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既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又使人得到满足与成长, 这应是一种由经理人控制的磋商机制。造就“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功能, 是强化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彼得·圣吉坦言, 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 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因此,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从战略设计、培训与发展、评价与激励、组织设计与控制等几个方面入手, 为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提供支持性的氛围和组织保证。

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 (如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调整战略、考核管理战略) 是现代企业的共性之一, 它涉及企业内部人事管理的各个方面, 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和综合战略。例如, 实施发展战略必定要增加雇员, 实施紧缩战略常常导致裁减, 实施转向战略会引起人事更迭。但在制定与实施以前, 应知道企业经营环境对人才的客观需求是什么, 同时还要把握在相应的社会环境中人才的主观追求是什么。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性回归”的时代, “以人为本”是一切企业管理活动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将成为该时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人才的培养和较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的形成对企业的作用是决定性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临近, 人才资源开发的争夺战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 人事措施同教育训练相结合的能力开发体制的建立已成为现代企业获得高级人才的基本途径。

四、以人为本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点, 企业文化之根基

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各种教育指导企业员工的行为, 以形成统一意志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思想政治工作在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其基本任务就在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现代的知识教育人、以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来凝聚人,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宣传、教育、引导员工的工作, 它在发挥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本身就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基点。

以人为本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一方面要在思想上、政治上鼓励企业员工, 在为共同目标求得共性统一的同时, 注重员工的精神需求, 重视与保护员工的精神财富这一无形资产, 照顾到每个员工的个性, 既不失“个体精神的自由冲动”, 又能为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增强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 调动员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及民主监督的自觉性, 使员工对当家作主有深切的体会, 这是“挖掘人的潜力的最好的手段”。

谈到企业文化, 管理学者自然会将企业文化与以人为本联系在一起, 原因在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企业的迅速崛起导致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日本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信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是日本企业文化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和依靠, 强调要发展人和服务人, 它们才获得发展与成功的永久动力, 也正体现出企业文化所不能离开的以人为本之根基。当今, 美国企业竞相学习日本企业的信任感、亲密度和凝聚力, 注重通过人的潜能的发挥来提高生产效率, 这是人本企业文化魅力之使然。

篇7:善治:校长应树立的学校管理理念

善治是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是现代治理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治理的目标就是善治。可以认为,善治涵盖了以下价值性要素:民主、自治、法治、参与、公正、透明、责任、稳定、和谐。这些价值性要素正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所要追求的目标组合和应树立的教育理念。它把治理看做是当代民主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它不同于传统的“管理”。管理强调教育的一元归属、教学的单力运行以及管理者少数民主化,其目标是善政,而善政则可以在缺乏民主条件下由“明君”和“包公”就能做到。新时期学校的治理注重教育的多元归属、教学的多向互动以及全面发展,其目标是善治,而善治则需要与教育相关的各方面良性互动与合作,以实现教育和教学利益的最大化。

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演进来看,治理一善治是现实的管理实践,也是一种反映这种管理理念现实的理论,而且由于学校管理民主立场的确立使其成为认识学校现实管理的重要而有益的学校管理方法;从我党对教育方针、政策、路线认识的深化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来看,学校善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已为国内学术界所重视并运用到教育发展研究中来;从善治的价值性要素和构建和谐学校发展研究的需要来看,我们认为应树立善治这一学校管理理念,从而通过善治构建和谐校园。

实现学校善治的目标要具备五个条件:(1)形成整合一致的目标系统。主要表现在管理目标与教育目标吻合;全校性总体目标与部门性局部目标一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目标上的整合。(2)建立高效率的学校管理机构。机构设置要适当,职责要分明,制度要健全,联系渠道要畅通,以便于指挥。(3)组成一支高水平的学校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达到规定的学历标准,实现队伍综合体的高水平,发挥队伍间的互补互持作用。(4)实行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管理方式。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在集中的指导下民主,做到上下一致,民主管理学校。(5)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管理学校。

一、校长要善思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发展,校长要善于思考。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为;有创新的意识,才有创新的活动。所以说,作为领导者,要做得对先要想得对,要做得到必须先想得到。领导者的所思所想绝不应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思维过程,一个领导者若与一个下属的思想没有什么区别,那么领导者何以服众?所以说,一个领导者,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能指挥下属该去的方向。作为现代组织领导者,不仅要具备一般领导的才干与能力,更要有一个富有思想、知识、信息的智慧头脑。他们不仅要有管理者和战略家的胆识和眼光,还要有思想者和艺术家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中,组织靠什么去竞争?靠什么去夺取和掌握主动权和优势?首先要靠领导者的思想。在知识经济时代,两军相逢,智者胜。“智”就是谋略,就是思想。一个领导者拥有新思路,才能使组织有新出路;有新思想,才能使组织有新发展。当组织完成由低级到高级、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之后,领导者首先应当做的就是:以思想制胜,以思想夺取发展空间,求得发展。因此,领导者的头脑是今天的组织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资本。

二、校长要善传

校长需要把自己的先进办学管理理念明明白白地传递给教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实施。一个团队要和谐、要发展,必须有一个起着统帅灵魂作用的团队思想。一个学校要和谐发展,同样需要有一个被全体教师整体认同,并为之不懈追求的办学理念,学校的一切教学行为和管理模式都服从于这些办学思想。校长的先进管理理念来自于校长自身的不断学习。有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怎样才能将它全面、正确、有效地在学校具体的工作中付诸实施呢?校长既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又要取得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应该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理解与支持。校长在向人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优势,避开自身的弱势,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而不是盲目地把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生搬硬套地搬到本校加以实施。

三、校长要善理

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者,要善于在自身的管理中学会讲“道理”。众所皆知,有理才能服众,有理才能走天下。因为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怪现象。比如,出现“吃力不讨好”,或者“好心没好报”,等等。假设出现这种不良现象,校长要认真对待,并针对具体的人、事、物分别采用不同的讲理方式,解释一定要到位,“讲理”一定要充分。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也不能专横跋扈,更不能以校长的身份压人。因为学校管理是一项需要耐心的活动,要达到管理的顺畅,就必须让教师真正理解校长的良苦用心,理解校长的管理理念。校长不仅要善于讲理,而且还应深入了解全体教职工的疾苦,知道教师需要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要为教师们排忧解难,化解教师工作中的矛盾,充分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对于一些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工作的言行,校长要带头疾言厉色、坚决抵制。所以,校长要以师为本,增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这样才能取得全体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从而谋求学校的发展,并使学校得到社会的认同。

四、校长要善管

善管就是要做正确的事。事是管理中最直接、最客观的要素,管理就是把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理顺,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管理得越好,事就越顺,事就越少;管理得越简单,效果就越好。所谓最好的管理就是最简单的管理。

(1)大事抓具体,小事抓到位。校长要按照学校工作的大小、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对策。一个领导既要善于抓大事,又要善于抓小事,即要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工夫。(2)快速反应,迅速落实。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不管是教育教学管理,还是后勤保障管理,要突出一个“实”字,比如在各种教学的管理上,要保证质量,就要加强落实,否则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就会成了摆设。(3)对事讲原则,对人讲感情。在工作中,事和人严格分开,人情不能代替事情,感情不能代替原则。(4)刚柔相济,用好方法。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学会冷处理。要顾全大局,对于具体的个别问题,要注意协调。在工作中,肯定会遇到问题和矛盾,这时就要慎重,要学会“弹钢琴”,要学会“抓大放小”,抓要害,抓主要矛盾。(5)用活机制,创新工作。机制不要一成不变,要做到“活”,但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变通,要敢于否定自己,勇于探索,要追求个性化的发展。

篇8:浅谈如何树立宏观的企业管理理念

关键词:企业管理,持续发展

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包括:

1 构建均衡利益格局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需要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例如,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其他合作者之间、劳资之间、股东与经理人之间,控股者与普通股民之间等等。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将取决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维系和建立的利益关系或格局是什么?这种利益格局是否对于各种利益相关者具有经济价值。因此,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维系和构建有价值的利益关系是企业发展目标的核心内容。

不能否认的是,在这种利益关系中,企业的核心利益是资本的利益,这是商品经济制度的本性所决定的。但是,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仅仅为资本谋取利益,资本的利益是生存在其他人的利益之中的,企业的发展意味着为越来越多的人谋取越来越多的利益。企业能否在经营中维持一个良好的利益关系,其关键取决于企业核心成员(他们有能力安排和调整利益矛盾)处理利益矛盾时的基本态度。他们对待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的态度是什么?这种态度决定了企业基本的道德观。一个没有核心利益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动力的,而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

总之,企业的核心利益是否能够稳定持续的存在和增长,这将取决于企业核心成员安排的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格局是什么,而这进一步取决于企业核心成员基本的道德观是什么。

2 稳健控制和承担风险

企业的核心利益是资本的利益。资本可以在社会中获得平均水平的收益,例如利息。而企业带给资本的回报则应该高于这个水平,否则企业就会亏损。那么,企业为资本获取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的原因是什么?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企业的利润是对冒险的回报。在现实的分配关系中,企业利润一个直观的解释是最后的剩余的收人要求权,这也是其他确定性的收益支付后所剩下的最不确定的收益。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企业的回报是在利益关系中承担风险的回报。

企业在经营中总是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控制和降低风险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也就是说,面对充满风险的世界,控制和降低风险恰恰就是企业的专业能力之一,因此,对于非专业的企业而言是高风险的经营活动对于专业企业而言却是低风险的。进一步言之,为了寻求新的商机,企业需要进行一些自身也并非完全有把握的冒险,但是,企业可以冒险的程度应该与其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关系。

企业的天职是控制风险和承担风险,在这方面的能力决定着企业所能获取的利润。企业因其“艺高”所以才“胆大”,进而“利高”。我们的一些企业家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了解利润和风险的这种内在联系,只看到了别人“胆大”和“利高”之间的关系,即只看到了别人的“高风险和高收益”,而没有看到别人“艺高”和“利高”之间的关系,因此误认为只要敢于冒险就可以获取高收益。实际上,没有一定的控制风险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冒险的结果只能有一个,不是获利的机会更大,而是损失的机会更大。

但在现实中,企业也可以利用其他人对不确定事物判断上的失误来获取利润,这就是“投机”行为了。例如企业可以“炒热”某个产品并从中获利,其实质不过是利用了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幻觉”,当企业获利时,消费者却承担了风险。再例如,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虚假的财务报告或者其他虚假信息给股民造成错觉,炒热股票套取现金收益,当他们获利时,广大的股民却遭受了损失。

不能否认,投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的活跃和发现具有一定意义,并且也确实可以在短期内为一些个人和机构带来巨大的财富。但是从社会整体而言,投机行为的本质必然是一种零和的赌博游戏,其过度的繁荣是现代社会力图铲除的毒瘤。

没有什么人能够成为赌场上的常胜者,一次失败足以让上百次胜利毫无意义。企业的天职是控制和承担风险,这应该是企业基本的道德规范。

3 学会学习与创新

企业的生存发展要求企业具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超越市场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活动。企业冒险精神的一个具体内容就是企业的学习和创新精神,也就是不断超越市场环境和向未知领域挺进的精神。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才是企业的利润的源泉。

笔者认为,企业在学习和创新中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学习和创新是企业日常经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表现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提高企业各方面的能力。例如,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通过对企业员工日常工作的考核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检查企业计划的执行结果不断提高企业制定并实施计划的能力等等。

其次,企业在学习和创新中应该具有一个务实的态度,未必只有搞出高科技产品才算创新,也未必只有知名企业的管理模式才值得学习。企业应该把学习和创新看作是不断提高企业能力的手段,看作是不断满足市场需要和适应社会变化的手段。最后,企业的学习和创新不仅仅是企业成员的个体行为,更应该是企业的整体行为。例如,为了提高企业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相互配合的能力,就需要让企业成员具有一定的共同知识,因为共同知识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础。而这些共同知识的构建应该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学习的重要目的。再例如,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中个别成员提出的新想法能否被其他人所重视,能否转变成企业的决策,并且被企业成员积极地执行。这些都需要企业成员具有愿意接受新物、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

4 依靠组织和制度积累财富

财富具有各种存在方式,劳动力是财富,专利技术是财富、厂房和机器是财富,货币、债券和股票也是财富。但是,企业家必须认识到,劳动力、技术、资金和设备堆积在一起并不能形成一个企业。企业的本质是一个比市场更为有效率的组织生产的单位。而企业本身作为一种具有不断获取收益能力的稳定组织,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财富。企业家如果希望企业常胜衰,就必须创造企业的组织价值,重视企业的组织建设。

如何建立一个有持久价值的组织呢?这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作风有着很大的关系。事必躬亲的领导作风实际上妨碍了企业的持久发展,因为这种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的存在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存在。一旦企业管理者由于种种原因离开,企业的继续生存就依赖于新的管理者是否有足够威信和能力维持组织的稳定。因此,一个对企业发展真正负责任的企业家应该学会通过制度来构建组织,而不是通过个人来承载企业的组织价值。

进一步讲,个人的组织能力总是有限的。组织的发展以及组织价值的增加不应该仅仅依赖于管理者的活动,还应该依赖于更多的企业成员的活动。如果企业建立了通过制度构建组织的理念,企业成员在经营活动中对制度的不断完善就可以不断推动企业组织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组织价值,从而将全体企业成员学习和创新的成果通过制度的完善继承下来,这样,企业的发展就具有了更多的动力。例如,如果一个企业的财务结算完全由老板一个人来决定,执行老板指令的财务人员即使发现老板有不妥之处也未必愿意和能够纠正,因为其所纠正的不仅是错误,而且还包括老板本人。但是,如果财务结算是财务人员根据企业确立的财务制度来进行,财务人员一旦发现问题就更愿意指出错误,而老板和财务人员也都更愿意通过完善制度来解决问题。

篇9:浅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长效管理应树立的理念

[关键词]学生管理;问题与建议

传统的观念认为,学校管理不外乎是一些师生吃、喝、拉、撒、睡等杂七杂八的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即使没有专业特长,任何人也都可以滥竽充数。这是一种不科学的观念。事实上,学校管理工作涉及到整个学校的每个处室和每位师生,是关系全面办学质量的活动。从当前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上来看,主要内容是教学常规管理。在工作中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地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一、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经典问题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能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同时它也有负面的影响。以及网吧的周边安全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那里鱼龙混杂,学生长期待在那种地方,非常容易出事。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一部分人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政治,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判别和低御,有的上当受骗,还有的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带来比较负面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队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各种意识潮流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上与以前的学生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加大,贫困生增多;随着招生的扩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很强的功利心理。因此,在学生的考试中,舞弊现象比较严重。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舞弊的心态也是多种多样的—功利心、虚荣心以及对考试的后果过于担心的心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也日趋市场化,就业市场化使学生观念、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学生不能正确面队就业市场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心态相对浮躁,功利性强,做事不够塌实,急于求成,自暴自弃。甚至有些学生无法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而选择走上轻生这条不归路,这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观念和教育手段的落后日益凸显,难以满足现代高校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使得学生管理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譬如,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变;大学生就业由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形成。因此,要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变原管理模式,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体制。

各高校普遍实施了学分制。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打破了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专业班级观念淡化,形成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的新局面,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局限于本专业学生,而且还要管理选修课程形成的其它专业或其它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高校实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校内市场,这些经营者进入高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而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使二者容易产生矛盾。

三、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如上面提到的种种新的问题,因此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通过转變角色,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教书育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任何一个学校永恒的话题。然而教好书、育好人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和先进的理念。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此,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服务”。

教学常规管理在这里指的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考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化检查的制度,这是进行过程性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和检查的内容,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检评办法。

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坚实保障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要加大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力度,学校要从政策上加大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激励保障,如从职称评定、进修深造、年终考评等多方面提供政策激励,使学生工作岗位真正成为对教师有吸引力和价值感的“终生”工作岗位,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工作的临时思想和应付思想。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班主任、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首要的、突出的位置,特别关注个体学生的思想和心里干预。以“三生教育”为契机,突出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上一篇:总经理年终总结大会发言稿下一篇:珠东乡开展“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