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城市管理中的和谐理念

2024-04-15

树立城市管理中的和谐理念(精选14篇)

篇1:树立城市管理中的和谐理念

树立城市管理中的和谐理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对《决定》的认真学习,我认为,对于城市的管理,必须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城市这条主线,确立城市管理的新理念,提升城市管理的层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

一、怎样在城市管理中树立和谐理念

确立城市管理的新理念,实行和谐管理,首先要树立和谐管理的理念,这种和谐管理理念的形成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城市管理中体现和谐精神、和谐理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很重要:

1、科学的精神和人本的情怀。科学的精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科学的精神,首先要有科学的认识,就是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当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大量不和谐因素严重制约着我们和谐社会的进程。例如小商、小贩的问题,这决不仅仅是一个影响市容卫生、如何清除铲绝的环境整治工作的问题,而是涉及许多普通老百姓切身生活甚至生存利益的大问题,是制约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大问题。我们要改变以往的不恰当的城市管理方式,将和谐理念、和谐精神渗透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切实体现执政为民,切实体现以人为本,切实体现公平正义。具体到无证商贩的问题,就是要考虑到他们的存在,是生活所迫,而不是恶意而为,大家都是为了生活,不必动辄暴力相加,断了人家的活路。况且,他们的存在,只要善于管理,不一定是坏事,方便居民生活就是一项重要理由。

2、民主的方式和法治的途径。民主,就是大家说了算。要通过民主的方式,真正弄清城市管理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主观臆断、盲目清扫,如果不是以这种扫荡的威风和气势,而是大家坐下来商量着办,事情要容易解决得多,1

这就是民主的力量。善治的重要体现,就是法治。非法和违法的城市管理,肯定谈不上善治,不可能促进和谐。

3、改革的锐气和发展的眼光。对于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我们需要改革的锐气。问题和矛盾并不可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解决。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正确处理和解决各种矛盾。和谐社会不是一个无矛盾社会,也不可能希望矛盾会有朝一日被我们解决完,社会矛盾是不可能被完全消除的。恰恰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因。社会的和谐不是表现在无矛盾或力图消除矛盾上,而是使矛盾的解决呈现一种良性的态势,使之向着和谐趋势发展而不是不断恶化。所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态度和主要方式,就是妥善解决和不断化解各种现存的矛盾,直面各种即将产生的矛盾而不是回避。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体现社会和谐。

总之,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抹杀、掩盖、消灭现存的矛盾,在管理理念上,要以实是求是的态度,以人本的情怀、科学的精神、民主的方式、法治的途径、改革的锐气和发展的眼光,来正视问题,化解矛盾,逐步消除不和谐因素,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二、城市和谐管理的方式

和谐管理理念的现实体现就是管理方式。那么,具体到城市管理方式,什么样的管理才是和谐管理呢?我觉得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在城市管理中,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城市管理是巩固城市建设成果,优化居住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保证;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高效、协调、和谐的城市管理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加快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2、服务化管理。现在的某些管理带有惩罚性的,而且是主要的方式,相应的配套服务却严重缺乏。这也是制约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的一个症结。所以我们在解决某些问题和矛盾时,必须在管理的同时提供优质的服务,以解决某些群体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体现和谐理念。

3、治本化管理。在城市管理中,对于某些问题的解决,我们必须得从根本上来解决它。例如,对于小商、小贩问题,我们要为这些商贩提供文化知识培训,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提高自身素质和经营服务水平,做到自觉遵纪守法,文明经商,这也是使其享受市民待遇、逐步市民化的一个体现。

4、规范化管理。现有的管理模式没有规范化、制度化,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法规不完善,这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尽快要健全制度法规,以达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五是公益化管理。城市管理要突出城市管理的公益性,为人民服务是其惟一目标。管理中的一切费用都应由政府支出,由政府买单,体现政府的主导性。

总之,和谐管理是城市管理的方向和趋势,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城市,城市管理必须走向和谐管理。

篇2:树立城市管理中的和谐理念

张剑飞(作者系长沙市委副书记、长沙市人民政府市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越来越密不可分。因此,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应当贯穿从明确问题、指标设计、决策执行到监督评价整个流程,以实现三者之间的协同、互动。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城市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的素质,事关城市形象和发展大计。城市管理如果从过程维度上划分,包括前期规划管理、中期建设管理与后期运行管理。以往经常将城市管理与规划、建设并列,在具体管理上采取分段管理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越来越密不可分,三个阶段之间不仅存在互动反馈,而且处于不停的动态变化之中。从三者的关系看,城市设施在规划、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后方能发挥功能,服务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因此,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应当贯穿从明确问题、指标设计、决策执行到监督评价整个流程,对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以实现三者之间的协同、互动,建设街区整齐、色彩素雅、风格简洁、建筑精致、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宜居城市。

精致编制规划。规划编制要坚持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要统筹城市战略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分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形成覆盖全市、统一协调的城市规划体系,为城市发展提供系统、完整的规划依据。

精确管理规划。突出抓好城市设计控制,加强城市空间环境微观管理。要注重城市色彩规划,引导开发商与业主使用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周边环境相协调的色彩素雅、美观大方的建筑颜色。加强单体、群体建筑设计,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建筑,不管谁来建设,都必须遵循设计要求的体量、材质、风格,塑造简洁、整齐的美感。注重城市轮廓线设计,站在城市出入口,能够明显感知长沙的轮廓线。注重城市建筑的视野保护,加强楼栋分区设计,明确城市哪里可以建高层,哪里不能建,提高市民视野保护率。

精心监督规划。积极推行“阳光规划”,完善规划和项目方案批前公示、批后公布、公开查阅等程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规划科学、合理。突出规划执行刚性,规划一旦制定就不能随意更改,如果确需修改的,必须依照原定程序,经过科学论证才能修订。加强规划审批后管理,实行规划全程跟踪管理,确保规划意图正确实施,推进规划管理向纵深拓展。

推进工程质量标准化。标准化建设是推行城市建设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城市建设如果没有一定的标准参照,就难以形成相对一致的城市风格体系,就会影响城市建设的整体风貌。长沙正在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力求通过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城市建设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城市建设大提质。

推进施工环节精细化。施工环节精细管理是城市建设质量的生命线,也是关乎施工单位出生产力、出经济效益、出社会形象的关键。要加大对建设工程施工环节的精细管理,坚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突出质量控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督,实现施工环节的再造和优化,着力保障城建工程质量和安全。

推进工程建设规范化。按照“没有立项、不能上马”的规范化建设要求严格立项。充分发挥稽查特派员办公室和政府投资管理局的作用,严格稽查。发挥政府投资审计功能,对城市重大建设项目实行纪检派出制、一般项目实行纪检巡回制,严格审计。

推进建设队伍专业化。城市建设专业性强、标准要求高,因此,要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城建干部队伍,全面提高业主专业水平,切实提高勘察设计水平,进一步提高施工单位水平,切实推进城市建设体制改革创新。

实行网格化管理。即将所在区域细化为一个个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个人,确保没有责任缺失。突出“数字管理”,完善现有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将市容环卫、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等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和行政执法、市容秩序、突发事件等纳入数字化管理平台。

扩大群众参与。市民是城市真正的主人,既是城市运行的重要主体,也是城市发展的服务对象。城市宜居不宜居,市民最有发言权,城市管理必须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归宿。要进一步探索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尊重科学、探求规律,使城市管理顺从民意、符合民心,让每一个市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座城市。

篇3:树立城市管理中的和谐理念

一、管理者转变观念

学校领导班子和各科老师等诸要素共同构成教育主体。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管理者首先要转变观念,做到“四个到位”:角色转化要到位,人文关怀要到位,服务指导要到位,搭建平台要到位。管理者由过去的指挥者、命令者变为服务者。管理者要树立“三种意识”,即: 服务意识、整体意识、创新意识。

二、民主管理促和谐

学校领导班子在学校管理中,要用自己的实力、活力、 魅力去影响师生,形成共识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等。在学校管理中,重在民主管理。

在学校的管理中,我们一是坚持教代会制度。无论是学校管理条例,人事调整方案还是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我们都认真听取教代会代表的意见,让代表参与学校的管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参政议政。二是坚持纳谏制度。在管理当中对与学校管理办法持不同意见的,而对学校的发展又起推动作用的任何想法和措施我们都认真听取,积极采纳,并对提合理化建议者给予奖励,鼓励教师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三是坚持互评制度。我校坚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互评制度,两者之间不是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而是积极的促进关系。教师评价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工作创新和工作效果,管理者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班级管理、家校协同工作。在互评中促进,在促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

三、贯彻人本管理理念,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贯彻落实“人本管理”的管理理念,从发展的角度寻求保证学校稳步提高的管理途径。学校各项工作均以“师生健康和谐发展”为宗旨,以“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化、制度化、人文化的管理”为保证。以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为基点。在校内形成党、政、工、 团、队齐抓共管,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环境;校外形成领导支持、家长协助、社会认同的共同参与的教育格局。为教师创造能够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条件,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一是建立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努力培养一支勤政廉洁、 团结向上、求真务实的干部队伍,做到“四加强,一深入”。 即: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加强工作研讨,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加强后备干部培养,搞好梯队建设;深入一线实践,提高管理决策能力。实现以德聚人、以理导人,以绩服人的和谐管理局面。

二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严谨求实、合作进取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政治思想水平和师德修养,积极追求并努力实现由应付型教师向责任型、事业型教师转变,由叙述型、讲解型教师向启发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积极扶植和培养“名牌”教师,增强辐射效应,以教风带动学风,以师能带动生能。

三是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努力培养健康、向上、勤奋、 好学的高素质人才,坚持成“人”与成“才”教育并重,教会学生如何认知,如何做事,学会为人处世,学会和睦相处,把学生培养成为:知书达礼的文明人,身心和谐的健康人,开拓进取的现代人。

四是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努力营造校内外共同参与, 群策群力的教育氛围,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内容,让家长认可学校的发展目标,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过程,将校内外教育资源有机整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篇4:树立城市管理中的和谐理念

成都高新区数字化平台于2007年5月投入运行,2013年进行改造和升级。数字化平台中心功能包括及时受理和派遣监督员上报问题系统,天网视频监控(共1800余个探头,包括17个用于防汛工作的全球电子眼),负责4部热线电话和3类无线对讲系统的受理、回复和应答,实行24小时值守。

高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城管委派的监督员到现场发现城市管理的问题后,通过“城管通”将现场拍摄的图片上传到区数字化平台,通过预立案、立案、派遣三个步骤,将案卷派遣给相关处置部门,处理问题后安排监督员现场核查。

该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按照建设智慧城市的要求,高新区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生活垃圾数字化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了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置全程监控;为专业部门配置了移动处置反馈系统,可以及时受理、及时反馈处置结果;升级对讲系统,提高指挥能力,提升了数字化城管平台指挥调度效率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建立街道办事处综合管理指挥系统,全面实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转型升级。

篇5:树立城市管理中的和谐理念

作为政府管理城市的主要职能部门,城市管理局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对城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服务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市管理理念的创新与转变,保障和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一、实现从“小城管”向“大城管”的转变

作为城市管理部门,要有城市管理的“当家人”意识,把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都看成是自己的责任,纳入自己思考解决的范畴;要积极面对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维护城市环境秩序为主线,以人为本,以变求变,以新对新,努力拓展城市管理新领域,切实营造亲民爱民、全民参与、共建和谐城市、共享管理成果的良好氛围。

二、实现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提前管理、全程管理意识,让有效的城市管理贯穿于规划、审批、建设和日常运行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加强日常巡查工作,依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有计划地对城市管理各类部件开展经常性的检查,不断赢得城市管理工作上的主动权。要冲破思想“禁区”,从“等布置、等安排”转变为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根据城管工作实际和广大市民的需要力求工作上有独创性、超常性、开放性,促使城管工作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实现从分散向合力转变

努力形成齐心协力、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要加强工作联动和信息互通,优化整合资源,形成工作联动机制。要建立规范和标准,建立协调体系和巡查监督机制,实施条块结合、绩效挂钩的考核评价机制。要合力推进、良性互动、积极谋划、多方举措,抓好城市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四、实现从经验向科学转变

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效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要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文化,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全新的思路来解决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要着眼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致力于规范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从而向体制变革要效益,向机制创新求突破。要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作风,大胆探索新思路、新举措,积极献计献策,努力开创城管工作的新局面。

五、实现从粗放向精细转变

要坚持建设管理并重,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数字化、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环境持续改善。要以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重点,整合管理、信息、技术资源,再造管理流程,推动数字化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要坚持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实现实时、动态和精细管理,促进管理职能转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六、实现从突击向常态转变

篇6:树立城市管理中的和谐理念

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就建设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并通过重要决议,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和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社会需求升级的客观现实,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外在反映。在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重新审势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工

作,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工作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模式,强化监督机制,才能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当前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推行烟草专卖和谐执法,促进和谐烟草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和谐执法的目标及意义

(一)充分认识和谐执法的重大意义

多样性、自主性基础上的统一性,叫做和谐。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社会,和谐社会是在多元主体的自主发展中实现共同发展的社会,应当从这一点来把握和谐社会的质的规定。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是党的哲学思维的一个跃升,更是党的执政思维的一个跃升。在当代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与政治、社会的民主化,不断为人们的自主活动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乃至民主的社会生活具有共同的本质,即都是人们的自主活动,这就决定了这些不同活动的内在逻辑是完全一致的。自主性质意味着人们彼此承认对方与自己一样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从而使各自作为独立主体的这种地位平等、权利平等成为人们相互间的基本关系。由这种关系所决定,人们解决相互间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方式,不是诉诸强制、暴力,而是诉诸公正的规则和程序,人们的权利与责任由此确立。由于这个性质,和谐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因此,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行政执法部门能否依法行政,实现和谐执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可以说,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活动能否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尺度,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

(二)准确把握和谐执法的目标及特征

和谐执法确立的基础是以人为本,其目的就是实现执法者与执法对象的和谐,执法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和谐,执法权力与执法责任的和谐,合法与合理的和谐,实体与程序的和谐,管理与服务的和谐。以和谐为特征的这种执法新理念,强调的基调是构建行政执法部门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和谐执法,变逆向工作为顺向工作,并以此为导向,构建和谐执法的工作模式和执法监督机制。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合法性特征。这是指和谐执法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决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和立法精神。和谐执法和人情执法有本质的区别,后者是一种完全违反法律规定的徇私枉法行为。二是保护性特征。和谐执法注重的是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和社会、家庭、个人和谐关系的保护,体现的是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这种保护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既不是对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同情,也不是降低执法标准,更不会侵害国家、集体和其他个人的合法权益。三是普遍性特征。这是指和谐执法适用于所有违法行为和所有行政相对人,而不论违法行为的轻重程度和行政相对人身份的高低贵贱,体现的是法律的严肃性和平等性。四是互动性特征。和谐执法改变了原来行政执法单向的执法模式,注重执法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交流与沟通,实现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和行政相对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二、推进烟草专卖和谐执法的基本要求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切实做到实体公正、程序公正,使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活动按照为民、合法、合理、准确、高效的基本要求来开展。

(一)为民。执法宗旨要为民,执法理念要安民,执法作风要亲民,以民为根,以民为本,身体力行党的宗旨,维护人民合法权益,这是烟草专卖部门履行党的宗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衡量是否真正学懂,是否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标志。在实施执法过程中,要把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转变执法就是处罚、管理就是管制的观念;坚决禁止职权不法定、程序不合法、权责不统一的做法,紧紧围绕政府希望的、企业需要的、群众要求的重点、热点开展行政执法工作。

篇7:树立城市管理中的和谐理念

药品稽查,是药品打假治劣的有效手段,是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一把利剑,同时更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热点和难点。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新创业,共建和谐”,如何用好、用活药品稽查这把利剑,创好事业,树好形象,实现好“两个安全,一个有作为”这一总目标,作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必须立足于科学监管,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手段,着力推进和谐稽查建设。

一、明确一个目标,为和谐稽查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明确一个目标,即必须明确“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一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目标,着力体现和谐稽查的“人性”,努力实现稽查与和谐的辩证统一。

首先,必须明确“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是和谐稽查的内在要求,是食品药品监管的立信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围绕这一目标,才能解决好“为谁监管、怎样监管”的问题,才能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基层执法环境,创造性地开展稽查工作。二是要体现和谐稽查的“人性”,即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丰富和谐稽查的内涵。要正确处理好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监督与发展的关系,准确把握稽查工作的定位,认真履行和依法使用手中的执法权力,切实增强药品稽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贯穿于药品稽查全过程,当好人民健康的保卫者,实

现稽查与和谐的辩证统一。

二、营造两种环境,统筹协调好和谐稽查的内外关系

营造两种环境,即营造廉洁高效的稽查内部环境和健康有序的稽查外部环境,着力体现和谐稽查的“理性”,实现稽查与和谐的内外统一。

(一)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稽查队伍。“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和谐稽查的建设,必须要在选好人、用好人、培养好人上下功夫,必须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正派、反应灵敏”的稽查队伍。一是要着力提升稽查队伍整体素质。要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道德与人格修养,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提高稽查办案的水平与服务医药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规范执法行为。稽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着装整齐、语言文明、亮证执法,使用规范文明的执法用语,态度诚恳,不滥用职权刁难相对人,对管理相对人不居高临下,不态度蛮横,始终做到文明稽查。三是严格办案程序,公开稽查办案事项,实行“阳光稽查”,充分尊重相对人合法权益,保障行政相对人“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建立稽查办案人员轮岗交流制度。要积极探索建立稽查人员定期轮岗交流制度,保证稽查办案的透明、公开,保障稽查队伍的动态稳定,促进稽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稽查外部环境。一是要加强宣传培训。在稽查办案过程当中,要积极向管理相对人大力宣传国家对药品

监管的方针政策及形势,保持与监管相对人的良好沟通,争取其对药监稽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从主观上消除相对人的抵触情绪与不配合;要加强对管理相对人相关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的培训,增强法律观念,提高从业意识,从而为稽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二要强化社会监督体系建设。要形成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块管关系,在稽查办案中,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人大及政协部门的理解与支持;要密切部门配合,建立与当地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办案的长效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稽查办案效率;要充分发挥农村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的作用,增强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三是强化舆论监督。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注重对一些典型案件的曝光,以提高相对人诚信守法意识,营造健康有序的稽查工作氛围。

三、创新三种方式,完善和谐稽查的监管手段

要创新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稽查方式,着力体现和谐稽查的“韧性”,努力实现稽查与和谐的有机统一。

(一)事前监督。一是强化主动服务意识。要坚决抛弃为了稽查而稽查的思想,经常深入相关单位,做好服务,及时解决在药品生产、经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尽量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那些不是主观故意的,对社会危害程度低,没有造成严重问题的一些违规行为,尽量以规范教育为主,取得相对人的理解和配合,形成良好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要倡导人性化稽查。在药品稽查办案当中,要尽量不影响涉药单位的正常工作;在对案件定

性当中,要尽量避开围观群众,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作为建立和谐稽查的工作模式,变药监稽查与企业的“水火关系”为“鱼水关系”,增强药监稽查的亲和力。

(二)事中监督。一要坚持严格执法。和谐稽查要求的人性化并不是意味着我们要一味的迁就于当事人,任其凌驾于法律之上,而是要求我们严格执法,提高药监部门的执法权威,树立药监部门的良好形象,在打假治劣的同时,既维护了百姓用药的合法权益,又净化了药品市场秩序,实际上就是一种服务。当违法行为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时,我们要坚决站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只有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才是最大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二要创新稽查方式,提高稽查效能,确保稽查办案的可操作性。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假劣药械信息,进行信息化稽查,增强稽查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要充分加强横向联系,利用传真、发函等形式加强与生产厂家及兄弟药监单位的协查,强化对假劣药及票据的核查;要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快检车现场快检及监督性抽验的作用,做到药品检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稽查效率,提升办案水平。三要倡导文明执法。要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在处罚的同时,教育引导相对人自我规范,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做到处罚与规范同时进行;要防止简单粗暴的执法行为发生,避免产生矛盾,导致激化。四要建立协调处理机制。在每件案件的处理当中,要强化沟通,在阐述处理的意见和依据的同时,诚恳地听取当事人的意

见、建议,绝不搞“一言堂”、“一刀切”;要正确使用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对类似案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比如我局今年查处的30起一般程序案件,都是通过与处罚对象进行沟通,取得对方的理解后,所有案件均得到圆满解决。通过这种方式,既取得了管理相对人的理解、群众的支持,也充分体现了和谐稽查的根本。

(三)事后监督。一要倡导限时办结制。对稽查案件的查处,要实行限时办结制、快办快结制,提高稽查工作效率,尽量减少对相对人不必要的打扰,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二要倡导回访制度。对所有办结案件,应建立对处罚对象案件定期回访制度,绝不能一罚了之,要认真听取相对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积极宣传相关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消除因处罚带来的不必要误会。

四、健全四项制度,强化和谐稽查的机制建设。

要健全廉政制度、执法监督制度、社会监督制度及考核评价制度,着力体现和谐稽查的“刚性”,努力实现稽查与和谐的权责统一。

(一)健全廉政制度。“公生明,廉生威”,对于稽查办案人员,必须做到廉洁执法,秉公办事,必须做到干干净净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必须严格执行关于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只有这样,才能敢于碰硬,才能严格执法,才能树立药监部门良好社会形象,这也是和谐稽查最基本的要求。

(二)健全执法监督制度。要完善对整个案件的监督,做到事实要清楚,程序要合法,处罚要适当,每个程序都要有人、有制度去约束,避免张口罚款,闭口要钱;要完善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稽查办案人员的敬业意识、责任意识,对态度蛮横,乱执法、乱办案等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和处理。

(三)健全社会监督制度。要加大对和谐稽查的宣传力度,让药监稽查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要主动征求社会各界对药监稽查的意见和建议,沟通情感,拉进距离,听取意见,改进工作,努力打造药监稽查的和谐品牌。

篇8:论树立健康向上和谐机关文化理念

1 让企业奖励机制成为文化建设的动力

(1) 开展教育激励, 树立主人翁意识。职工思想素质好, 道德水准高, 对自己所在企业具有主人翁精神, 就能以事业为重, 顾大局, 讲贡献, 企业也就有希望。因此, 要按照“五个好”的要求采取各种宣传教育形式, 订好学习计划, 抓好学习制度落实, 办好集中培训, 搞好讲课辅导, 用好网络载体, 搭建全方位, 多渠道, 宽领域的学习平台, 建立完善学习教育长效机制, 才能切实保证学习时间、内容、人员和效果, 才能真正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激发全体职工向着共同的整体目标奋进。

(2) 强化组织激励, 提高民主管理水平。组织激励是指运用组织责任和权利对员工进行激励。通过调查显示, 大多数人都愿意承担责任, 并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只有创造条件加强民主管理, 并通过召开定期职代会、举办职工论坛等形式, 推行厂务公开、政务公开以及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决策, 才能给广大员工提供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舞台, 才能确保了职工主人翁地位和合法权益。同时, 这也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添加了“润滑剂”。

(3) 完善物质激励, 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在当前物质文化生活还不够丰厚的情况下, 员工对涉及工资、奖励等分配方面的切身利益, 最为敏感, 反响强烈, 特别是容易引起行业、个人的情绪波动。因此, 物质利益是最基本的激励, 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分配工资、物质奖励也就成为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着力建立和完善好工资、奖金分配制度, 解决好平均主义和“大锅饭”问题, 废除不合理的分配现象, 实行以岗定薪, 考核发放制度,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 能力大小一个样的现象发生, 真正起到促进生产力的作用。

(4) 适时开展竞赛激励, 提升职工技术水平。劳动竞赛不仅能够调动干部职工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精神, 还能激发职工中蕴藏的潜在能量和大家的群体进取心和荣誉感, 从而吸引干部职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因此, 只有通过劳动竞赛、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的开展, 才能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服务意识、节约意识, 才能不断涌现出更多的技术能手。

(5) 树立榜样激励, 鼓励职工比学赶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是一面旗帜, 最能引起员工们感情的共鸣。对此, 机关单位要通过开展道德标兵、服务标兵评选、劳动竞赛和党员攻坚克难责任岗等活动, 大力营造氛围, 树立典型, 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 给予他们精神与物质的奖励, 使广大员工学有方向, 赶有目标, 激发出更多的学习、工作热情。

2 营造员工和管理环境的和谐途径

2.1 管理环境要适应员工发展的要求

管理环境人们也可以解释成管理氛围, 具体来说就是由企业提供的各种条件, 如工作环境条件, 及所倡导的企业理念, 以及企业制定执行的各种规章制度等。事实上就企业而言, 作为员工就要牺牲自身在的一些个性, 因此一个好的工作环境, 就是要把握好不能一味地强调经营管理条件而忽略了自身员工的工作及生活条件。要让管理氛围更加适合员工的发展, 就要在生活及工作上更加照顾好自己的员工, 唯有把自己的员工照顾好了, 才能服务好对象。

2.2 妥善处理与管理环境不和谐的员工

一些对于跟管理环境不和谐的员工一般最常见的或是思想观念跟不上企业的发展, 或是专业技能跟不上管理发展, 一般外在的表现形式即在行为方式上表现的比较突出。

我们说和谐并不是一团和气, 也不可能是“和稀泥”, 对于与管理环境不和谐的员工一定要妥善处理, 在处理方式上, 一是要调整一些政策对于不适合员工发展的,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理念确实跟企业核心管理理念心态不一致的员工, 需要按照公司相关规则处理。

团队合作同样是企业提高办事效率的一种非常可行的方法, 团队活动能为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加强协作提供绝好的机会。对于那种需要各种各样的技巧和经验的工作, 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做的效果通常比单独作业要好很多。因此要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让所有员工积极相应参加, 这样就可以建设一个团结、合作、融洽、和谐的企业氛围, 使员工在团队中更有利于发挥其才能。

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在共同的基本掌握人力, 充分尊重员工的文化差异, 员工和管理者可以创造和谐的环境, 结合自身实际的操作环境和文化环境, 探索出一套自己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综上所述, 机关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在把握人的共性基础上, 充分尊重员工的文化差异, 了解员工心里及思想上的变化, 善于营造员工与管理环境的和谐, 结合自身所处实际环境, 这样才可以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生存和发展之路。

摘要:和谐机关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 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动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 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构建机关和谐文化, 一是让企业奖励机制成为文化建设的动力, 二是营造员工和管理环境的和谐的途径, 唯有如此, 才能树立健康向上和谐机关文化理念。

篇9:树立城市管理中的和谐理念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

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其重点是培育人,而培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教育人、培养人为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应致力于领导班子、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自身价值的提升、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个性充分展现。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因素

要培养师生的思想感情,学校领导起关键的作用。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感情的感染强度维持在较高的程度,以积极健康的感情感染师生员工。根据不同员工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安慰受挫者、扶持困难者、祝贺成功者。领导者无论个人感情多么复杂,但总要将消极的感情消除掉或隐藏起来,以热情进取的面貌出现,用积极健康的感情感染师生员工。如果学校领导者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的消极、悲观情绪,都会对师生员工的情绪带来极大的影响。

2.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石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师德建设要以恪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教师具有奉献意识、创新意识、团结合作意识为重点,开展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主题的师风师德教育活动,全面提升教师形象。优化教师的情感,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加强并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基础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一点一滴抓起,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做到常规管理与检查评比相结合,教师的身传言教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从自我做起,从坐、立、行、笑、谈、唱的“小事”做起,倡导“做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循序渐进,常抓不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例如,以文化、体育、娱乐等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润物无声地接受教育;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等活动,组织学生上街进行公共卫生清洁,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养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讲卫生的良好习惯;通过邀请公安、司法人员来校进行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讲座,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开展文明班、守纪优胜班、五星级班集体的评比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开展一系列的尊师活动,要求学生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使学生懂得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是尊重教师最经常、最具体的表现,尽可能为老师分忧解难,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

二、优化学校人际关系,是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人际关系,它关系着和谐校园人文环境构建的成败。

1.团结协作、凝心聚力,优化班子成员间的关系

经验告诉我们:没有领导班子的和谐,肯定就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而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一般就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和谐校园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班子是关键,校长是灵魂。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带头人,没有班子的团结,就难以形成凝聚力、亲和力,也就谈不上和谐校园。因此,校长要德才兼备,确立与领导平等共事、互相尊重的意识。工作要以身作则,处事公开、公正、公平。当班子内产生分歧或矛盾时,校长绝不可搞一言堂,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尊重民意,广集民智,并善于引导和集中大家的意见,形成决议和决策,这样的领导班子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

2.互尊互爱、交流合作,优化教师间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之间虽有一定的分工,但这种分工与其他工作中的分工有区别,所有分工都统一在育人这个总目标中,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特别需要相互配合、协调。因此,领导要善于引导,自觉地调节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做到彼此适应、互相帮助、分工不分家。要引导教师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尊重他人的劳动,不要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要求教师要注意心理角色的互换,对自己要严格,待人要宽容、谅解,正确地处理好人际矛盾的冲突,防止矛盾激化。注重培养教师的集体观念,经常地开展一些教育、教学的经验交流活动,例如,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会,每人一节优质课、公开课评比活动,优秀科组、级组评比活动等,有经验教师帮带年轻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在交流中融合教师之间的关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优化师生间关系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核心是教师对学生关心热爱,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要构成这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爱生是尊师的前提,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放下架子,不可盛气凌人。要以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事事以身作则。不论学生家庭背景、学习成绩、思想表现如何,教师都要一视同仁、不歧视、不偏爱。在教育或交往中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主动了解学生,通过更多的方式接触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只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还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对学生的将来负责,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学生才会主动接近老师,敢于讲心里话,乐意接受教师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互助互爱、团结向上,优化学生间的关系

和谐校园的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那么,如何促进学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呢?第一,教师的引导很重要。一位重视和谐人际关系的老师肯定会非常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友好、和谐,他(她)也会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宣传、灌输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学会如何和谐相处。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高中部学生关系和谐程度较之初中部好,这体现了随着年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学生能认识到和谐人际关系对个人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他们在成长中逐步提升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掌握了同学之间相处的技巧。第二,班级班风建设不可缺少。一个班风优良的班级,同学之间肯定也互助互爱,在这种氛围中,班里的每一位同学能体会到友爱互助、团结向上所带来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又会促使和谐人际关系的发展,促使良好班风的发扬,形成良性发展。这种例子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是经常能够发现的。第三,充分利用课内、外活动促使学生关系和谐发展。通过我们的调查和实践中发现,经常举行一些集体活动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交往和友情的建立,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认为“集体活动能让自己有更多机会了解同学”的约占90%,这说明即使是比较内向的同学内心其实也渴望与人交往,与人交流。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一次激烈的体育比赛可能都会让学生发现一个与平时不一样的自己和他人。所以我们平时应通过班会课或举办一些校内外活动来为学生提供互相了解、和谐相处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际关系交往态度,培养他们与人相处之道,懂得宽容、谦让,相信这会让他们受益终身的。

三、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鞭策,从而健康成长。

1.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加强育人环境建设

优美、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励作用。利用板报、宣传橱窗、文化长廊、校刊、网页、广播、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甚至是墙壁、石头和树木都可以作为宣传媒介,让墙和壁与你说话,草和木与你传情。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株花草都能育人,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处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的沃土。校园里、草坪里、花坛上和池塘边一块块风格迥异、样式新颖的“格言牌”“警示语”,建筑上各种励志标语,不仅巧妙地装点着美丽的校园,而且无声地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文体馆内,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奥运五环交互辉映,在各国国旗的衬托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各年级教室走廊里都有励志标语和宣传阵地,适时的宣传让学生们耳濡目染,化作无穷的学习动力。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

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没有丰富的校园活动,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学生的教育入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弘扬学校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坚持每年一届艺术节,内容包括书法、绘画、美工作品等。每年一届运动会,师生全员参与。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增强师生的体质,如教职工的篮球赛、学生篮球赛、师生合作的篮球赛、拔河比赛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以弘扬热爱艺术、热爱校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主题,寓教于乐,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各显其能,发挥了自主、进取、创造的才能。校园文艺活动,丰富了校园精神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审美能力和思想境界,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健康活泼、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各班充分利用班团队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四、加强校园教育管理环境建设,是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和谐教育的主线是通过教育等方式使学校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起点,首先应构建出和谐的教育管理环境,在这个环境下才能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和谐教育人才,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构建刚柔并济的管理环境,确保学校管理有序高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组织实施的成效,因此要重视管理制度的制定,例如,岗位职责安全管理制度、奖惩条例、考核评比条例等。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也往往容易给人产生抵触情绪,产生消极影响。情感管理可以化解制度管理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但往往会淡化制度的严肃性,并使师生产生误会,认为领导处事不公,从而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运用不当,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所以,学校的管理既要科学规范,更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正确处理好学校管理中“刚”与“柔”的关系,既要用刚性的制度管人,也要充分尊重不同人群的需求,尊重、信任和理解师生,推行人本管理,将外在的制度化管理内化成师生思想上的自律,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处理问题上,要刚柔兼济,重约束,更重激励;重服从,更重协调;处理好求同存异的关系,以达成管理的高效性、持久性,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2.构建民主透明的管理环境,促进校园建设和谐发展

民主管理的基础是公开,学校应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务公开的领导校长,小组成员由各处(室)的负责人组成,对校务公开工作进行全面领导和指导,保证校务公开的顺利开展。建立以工会主席为组长,党、政、工、团代表为组员的监督领导小组,负责检查和监督校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和运行情况,考核和评估校务公开工作的效果和作用。《校务公开工作制度》、《校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校务公开监督评估细则》、《校务公开考核奖励制度》、《教学质量评估量化考核方案》、《奖励性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学校重大管理事项公开监督细则》等一系列校务公开工作制度,推动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校务公开工作的有序开展。消除老师与领导之间的隔阂,争取教职工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校务公开的具体形式可通过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等讨论审议通过,使决策更具有广泛性、科学性和正确性,并利用校务公开栏公告,从而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篇10:树立城市管理中的和谐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现代化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建立从规划、设计、建造、使用到拆除的建筑全寿命周期开发与建设的全新模式,开发、设计和建造新一代绿色住宅。

据了解,我国房屋的使用寿命已在缩短,每年因房屋拆迁产出的建筑垃圾已占垃圾总量的30%~40%,垃圾围城的现象更是惊人,不仅影响城市美观,而且占用土地,腐蚀地表,污染地下水源,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极大威胁。与之相反的是,国外建筑垃圾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将建筑垃圾中的石块、混凝土块及碎砖经处理后,可作为混凝土或砂浆的集料(简称为再生集料)使用。再生集料制作的混凝土一般用于基础路面和非承重结构,通过选择和严格控制配合比,也可满足承重结构混凝土的要求,具有数量大、成本低、用途广等优点,用于公路路面、人造风景、道路建设等。

篇11:树立城市管理中的和谐理念

树立“五个理念”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努力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XX市局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树立“五个理念”,进一步拓展执法为民的思路和渠道,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用积极行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抓贯彻落实。一是加强服务理念教育。倡导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寄管理于服务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让群众满意;二是加强宗旨理念教育。切实增强宗旨意识,认真思考和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树立起诚心为民的公仆形象;三是加强诚信理念教育。深刻理解公安机关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警察的信用是政府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做社会信用体系的管理者、维护者,更要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示范者、实践者;四是加强法律理念教育。随着人民群众法律观念的提升,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牢法律工作理念,更有利于公安工作的有效开展,真正做到执法为民、为民执法;五是加强形象理念教育。要求保持清醒头脑,树立良好形象,为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12:树立城市管理中的和谐理念

树立低碳经济理念加速淮北城市转型

摘要: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耗排放的CO2破环了大气碳平衡,引发全球变暧,威胁人类生存.应对能源资源消耗所引发的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是对世界提出的挑战,也是对中国提出的`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于消除贫困、加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发展时期,能源消费的高碳特征给我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带来巨大压力,树立低碳经济理念、推进城市转型势在必行.中国的低碳发展不能以牺牲工业发展为代价,必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低碳化并行发展的模式.作 者:张存岭    陈爱萍    赵德勤    朱占英  作者单位:濉溪县科学技术协会 期 刊:安徽科技   Journal:ANHUI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7) 分类号: 

篇13:树立城市管理中的和谐理念

关键词:高速公路,战略转型,影响,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高速公路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领域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关键环节,正处在一个由传统道路运营产业向现代综合服务产业的战略转型期,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重心转变的必然要求。

一、产业战略转型给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带来的深刻变化

(一)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思想将从以物为中心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管理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高速公路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管理运营方式上的质的变化,促使高速公路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现代知识密集型的转化,这就要求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更加需要优质人才资源来做支撑。所以,要实现高速公路的战略转型,首先必须要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核心理念,更加注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发挥人才资源的积聚作用,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所以,以人为中心的运营管理思想的转变,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新的要求与标准。

(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方向将从生产型管理向经营型管理转变,给员工职业空间带来新的机遇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基本属于“收费公路”性质,绝大部分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主要用来服务“收费运营”。其实,高速公路作为公益产品和公共商品的特性,决定了高速公路必须向经营型管理转变,从以道路收费、管养、维护等生产管理为中心,转向以道路服务产品多元化经营为中心,利用并开发各种道路资源和信息资源,向社会提供更加优越的出行服务,实现其公共特殊商品的最大价值。在提升运营主体的市场运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同时,也会催生相关服务产业的兴起,为高速公路员工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机遇。

(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将从重叠化功能管理向扁平化集约管理转变, 为运行机制改革创造新的条件

传统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所)设置全面,功能齐全,但上下关系的若干叠化和功能简单复制,导致综合运营成本过高。现代高速公路的管理将更加注重拓展和丰富管理内涵,走集约化发展之路。江苏省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心在其管辖的路段基本实现了数字化集中监控管理,为产业战略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在全系统了开展了以建设标准化收费站为主要内容的运营管理机构改革,在管理模式上基本实现了管理机构扁平化、工作内容流程化、人员配置精简化和管理成本集约化,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和管理运营成本,为产业战略转型提供了先导条件。

(四)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文化将从刚性组织管理向柔性组织管理转变,让运营主体和员工面临新的选择

今后高速公路产业优势的竞争,实际上就是路网优势的竞争,而投资者则会对高速公路的运营模式、管理成本、道路品牌、企业文化等进行分析,有选择性地进行高速公路相关产业的投资。要在今后高速公路产业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突出人本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创新发展机制,强化公共服务,架构新型人际关系,规范工作行为规范,发展高速企业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激励、调节、导向、控制、凝聚”的五大功能,充分发挥员工在高速公路产业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在柔性组织管理中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运营主体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全体员工的执行力。

二、产业战略转型对高速公路员工产生的重要影响

产业战略转型对高速公路在管理层面的深刻变化,必然对高速公路员工带来思想观念上的冲击、行为方式上的变化和薪酬分配形式上的调整,这些都是影响高速公路产业和谐转型的重要因素。

一是转型时期利益调整,部分员工可能心理失衡。

现代高速公路运行机制转向经营型和扁平化集中运营管理,必然带来机构的组动、岗位的变动、人员的调动和薪酬的浮动等与员工切身利益联系紧密内容的改革。比如:在劳动报酬上,将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薪酬制度改革;在人才选拔录用上,将实行“注重实绩、择优录用”的竞争激励机制;在岗位设置上,将实行“按需设岗、职权明晰”的职岗挂钩机制等等。这些改革的结果一旦与员工期待的结果不相符时,他们就会产生思想和情绪上的波动,造成心理失衡。

二是转型节奏明显加快,部分员工可能无法适从。

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等转变过程中,无疑对员工的素质、知识、技能等方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员工由于习惯了过去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模式,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感到了转型中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在以信息技术发展更新为基础条件的快速变化中,更觉到这些变化太大了,转型节奏太快了,甚至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知识储备产生怀疑,变得无可适从了。

三是岗位发展空间不足,部分员工可能滋生惰性。

马斯洛需求理论表明,当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已经不再成为问题,将会更加关注自己事业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高速高路运营管理单位一般都会充分尊重和竭力保障员工的个人价值,并建立了职业发展通道。但毕竟僧多粥少,绝大部分员工还将从事普通的、单一的相对凝固的收费工作。长期以往员工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希望,日长月久就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和学习的热情,思想固化,知识老化,技能退化。

四是收费道口无人值守,部分员工可能惶恐不安。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速公路这种社会特殊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运营管理单位提供安全畅通的道路条件,而且要求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通道。因此,部分收费道口实行不停车收费势在必行。这种收费方式的创新与变革,必然导致现有收费人员的大幅削减,造成员工“归属感”危机。

三、以人为本,大力推进高速公路产业战略的和谐转型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决定因素。因此,和谐推进高速公路产业战略转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上,实现高速公路“人”在思想动态、行为意识、管理机制、发展环境和保障条件等方面的转型,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高速公路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

(一)劳动关系和谐是推进产业战略和谐转型的关键,应当健全权益保障体系,满足员工正当利益需求

劳动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关系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稳定起着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在高速公路产业战略转型期,劳动关系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劳动关系呈现出日趋复杂多变的态势。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应当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建立起以满足员工个人全面发展和正当物质生活需要为主的新型劳动关系;充分发挥企业工会、职代会等组织作用,建立健全员工权益保障机制及协调机制,切实维护员工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激情,努力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各种利益关系,自觉摆正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防止过分重视物质利益,追求享受,不求贡献的不良倾向。

(二)员工队伍稳定是推进产业战略和谐转型的基础,应当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满足员工民主管理需求

高速公路产业战略转型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沟通机制,满足员工民主管理的需求,把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导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有效地维护单位的和谐稳定。对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的各项决策,要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在取得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做到集体研究、民主决策。要以人为本抓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构建和谐高速公路提供有力保障。要建立健全单位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和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立体式沟通机制,从小处着手,细处着眼,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这样,通过灵活多样、协调有效的沟通,缓解产业战略转型给员工带来的精神压力,形成有利于高速公路产业转型的内部环境。

(三)人力资源管理是推进产业战略和谐转型的根本,应当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满足员工职业发展需求

随着高速公路产业战略转型的推进,其产业链将不断延长,对不同专业的人力资源将有更多的需求。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要为员工建立职业发展通道,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年轻员工要给他们机会和创造空间,鼓励职工明确方向不断成长,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氛围。对年富力强的中期员工,要通过建立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将其充实到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岗位上去锻炼考察,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储备。对处于职业后期阶段的中老年员工,要注意做好细微的思想工作,既要发挥他们经验丰富的优势,又要对退休等事宜给予细致周到的计划和管理。这样,通过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分布,盘活人力资源的存量,既满足员工职业发展需求,又能实现人力资源在本单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四)企业综合素质是推进产业战略和谐转型的动力,应当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满足员工竞争能力需求

企业发展首先是人的全面发展,高速公路产业战略转型的管理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满足员工在战略转型期的竞争能力需求,让员工的竞争能力成为高速企业和谐转型的驱动力,最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建立一个两头在外、产学联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做到职责明确、规划科学、管理规范、经费保障,满足员工的教育培训需求。一是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坚持“以岗定训、训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分对象、分层次、有重点的岗位技能教育培训。二是以增强人才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对主要生产技术工种的技术工人进行脱产培训;同时,结合高速公路工程技术、经营管理开展高层次的人才培训。三是以继续教育培训为支撑,提高人才综合素质,鼓励职工开展自学成才和职(执)业技能教育,满足各类人才提高素质、实现自我的需求,为全体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教育平台。

(五)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产业战略和谐转型的核心, 应当构筑人才发展高地, 满足员工成才创业需求

高速公路产业由传统的道路运营转向现代化服务经营的战略转型,其间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要大力树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酬显其绩”的人才观,满足员工成才创业的需要。一是建立健全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以“岗位靠竞争、绩效需考核、薪酬依绩效、评价要科学”的工作思路,形成富有成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绿色通道”。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机制,为高速公路产业战略的和谐转型构筑人才高地。四是建立健全人才战略规划,研究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创新创优人才工作管理机制、内部政策体系和人才信息服务系统,适应产业战略转型对人才的需求。

(六)企业核心文化是推进产业战略和谐转型的载体,应当发挥企业文化凝聚力量,满足员工价值归属需求

产业战略转型期,高速公路运营决策者必须高度关注企业核心文化建设,为产业战略的和谐转型提供精神动力。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在员工中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丰富和谐文化,以改革创新固和谐,以安全稳定保和谐,以优质服务促和谐,以廉洁行风助和谐,推动员工、单位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二要树立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明确在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目标、企业精神、职业道德,使员工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上进的工作热情。三要全方位拓展企业文化理念,使文化理念展示在环境中,渗透在制度里,体现在领导者的运营思路中,融汇在员工的思想行为上,聚焦在文化标杆的形象上,全力打造新机制、新水平、新形象、新发展的和谐高速公路。四要大力创新企业文化培育载体,让员工感觉企业文化有形、有声、有影,企业文化是全方位、立体式的,企业文化是能够看的见、摸的着的文化,并非空中楼阁、虚幻缥缈。

篇14:树立新理念 科学管理班级

一、一颗慈母的爱心,一种严父的期望,一位导师的形象

做一位慈母,成为学生校内“代理妈妈”,是我乐意做,也是能做到的。私下学生称我“妈妈”,我觉得比称老师更惬意。学生崔娜娜,父亲患癌症,面临辍学,我暗中资助两年,使其完成学业。张鹏飞母亲亡故,临近中秋,我把他带回家里,同吃月饼,又给他20元钱,让他理发、洗澡,过一个快乐的中秋节。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多年来,我和丈夫给学生的资金帮助已成为家庭中的一项重要开支,虽然我们并不富裕。

心怀“严父”的期望,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对当代中学生的“德”是这样理解的:要有坚强的意志,上进的精神,竞争的意识,参与的意识;要有承受挫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时而化的能力,和谐共处的能力。

班主任一定要树立导师的形象,特别在学业上。我做得不一定到位,但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跳出应试教育的泥淖,脱去教育功利的外衣?最根本的就是要向学生展示出知识的魅力,让他们向知识顶礼膜拜,主动进入求知的殿堂。

二、树立新理念,走科学化、人性化的班级管理之路

(1)对班级进行民主、自主管理。动员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自主决定班里的一切事务,教师只做参谋,或者作为一员参加活动。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消除了传统上二者之间的隔阂,形成了合力。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实现了人们常说的“不治而治”的目标。

(2)学生自主,并不是让班主任撒手不管,而是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把精力投到了培养班干部上,保证民主管理有核心,有生力军。班干部竞争上岗,定期轮换,上岗的班干部都想把自己的优势显现出来,故而悉心为之,班级工作始终在高水平上运行。

(3)保留主题班会制度。每次内容根据班里的具体情况而定,很有针对性。学生通过这种形式集中解决问题,往往收到很好效果。

(4)开展“展示自己个性,为班里添光彩”活动。作为班主任,了解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这将对他们的成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以上几点,都体现了班级管理的科学化、自主化、人性化。这三化的结合,就是美学化。整个教育环境既遵循教育规律,又充满着浓郁的人情味,和谐温馨的环境适宜学生健康成长,何乐而不为?

上一篇:春季亲子采摘活动方案下一篇:高考语文每日复习计划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