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论文

2022-04-17

【摘要】辽宁省在进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反映出了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过程中所出现的暴力执法问题进行分析,以法律规制的角度,从立法建设、监督机制建设以及执法观念建设三方面,对辽宁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建设提出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论文 篇1:

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问题与优化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各种问题也暴露出来了,例如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交通堵塞、矛盾冲突增多等,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用当今的发展。由此,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应运而生。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产生确实提高了以往的工作效率与效果,但近年来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针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问题涉及面众多,先从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下手,再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

1 引言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促使了我国经济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各种社会问题与矛盾也由此产生。因此,城市管理尤为重要。而过去的城市管理模式过于分散,出现权力交叉、互相推诿扯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率与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7年,我国各地开始陆续开展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改革试点工作,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逐步建立起来。自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建立以来,各省市不断出台相关制度,完善治理体制、工作机制,规范办理流程,接受社会监督,加大案件处置力度等等,积极应对综合执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总的来说,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这一创新的执法模式改善了传统执法模式帶来的各种不足,对改善城市面貌,保证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持公共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在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法律依据不足、执法人员权责不清、执法体制不顺、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效率。要想进一步地提高行政执法效率,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尽快解决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在对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希望为提高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作出一点贡献。

2 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现状

当前,为了加强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效率,解决城市管理中面临的多种问题,我国不断丰富了综合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扩充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具体范围、完善了举报投诉管理、转变了管理理念等,具体如下。

2.1 丰富了综合执法的法律依据

自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实践以来,城管执法的法律依据得到了不断丰富。目前,我国城管执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不同层次分别有: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由国务院制定的《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还有由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部门规章、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各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

2.2 扩充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具体范围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具体范围是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行政处罚权,环境保护管理、工商管理、交通管理、水务管理、食品药品监管等方面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环境保护管理、工商管理、交通管理、水务管理、食品药品监管等方面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具体范围得到了扩充。

2.3 完善了举报投诉管理

当前,我国有不少省市,如海南、河北、陕西等,完善了举报投诉管理,拓宽了举报投诉渠道,健全违法违规行为投诉举报的受理机制,强化了部转查、转办案件的督办,加大了案件查处力度,提高了举报投诉办理的质量和效率。各省市通过设立信访接待室、开通厅长信箱、公布举报信箱网站及电话、开设“违法违规行为网上举报系统”和“网络问政平台”、接收举报投诉案件、利用遥感图斑比对现场核查获取案源线索等,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方便群众投诉举报,及时登记受理,使群众合理诉求得到解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据统计,2015年全国共受理的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数比2014年增长了30.6%。

2.4 转变了管理理念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在执法时转变了管理理念,更加重视长效化,经常化,而不再是以往的突击式检查,这有效地解决了不少地方的部分疑难杂症。浙江省嘉兴市就是一个范例,自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以来,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领域长期以来难以管理的问题,实现了从重突击到重长效、从单一到综合、从单个事项管理到区域网格管理,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城市中各种脏、乱、差等问题。

虽然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实施已经取得不少成效,但作为一种执法模式的创新,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3 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

3.1 法律体系不完善,执法人员权责不清

3.1.1 执法依据不足

目前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依据主要是1996年颁布的《行政处罚法》,该法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仍没有一部完整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法规,这就造成了综合执法的法律依据不足。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只能依据原先分散的职能部门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这容易在选择执法依据时造成混乱,影响其公正性。而且,当原先依据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它也随之改变,造成其不稳定性。由于执法人员的执法依据不足,这也使得其主体地位不明确,法律效力不足。

3.1.2 执法人员权责不清

一是执法人员执法范围不够清晰明确。虽然相关法律已经规定了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职能领域,但不够清晰,具体执行范围和执行标准没有明确,这导致执法人员在执法时滥用自由裁量权,影响社会公正性。另外,由于涉及的管理领域过大,执法人员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职责划转衔接性不够。由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职能是从各领域各部门中划转过来的,在实际中常常出现衔接不充分,有些领域虽然已经划分为综合执法部门的管辖范围,但其原先的职能部门仍充当着管理角色,从而造成多头执法、交叉执法、执法空白,使执法陷入混乱之中,影响执法效率。

3.2 执法体制不顺,机制不完善

3.2.1 执法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各地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均由该地政府领导,不同城市在管理模式、机构设置上存在较大区别。主要有市和区的双重领导、区和街的双重领导和垂直领导三种管理模式,缺乏全国统一的管理模式,这使得各地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发展不一。同时,由于执法部门缺乏独立性,在这种双重领导下,执法部门常常承担着多种不该承担的职责,城市中的一些“疑难杂症”往往落在了执法部门的头上。

3.2.2 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是综合执法内部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约束,但是具体落实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的监督机制还比较缺乏,综合执法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二是群众对综合执法的监督不力。在执法人员执法时,人民群众有权对其行为进行监督,虽然国家赋予了公众这项权利,而且当前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民群众监督手段越来越多,但是却缺乏相应的解决机制,使得各类违法违规的执法行为日益猖獗。

3.2.3 协作机制不完善

由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职能是从各领域部门中分离出来的,在处理具体的事件时需要各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但在实际中,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却不够完善。各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是对自己有利的抢着去干,而无利的都不干或者是敷衍了事,而執法部门又无力强制各部门配合其工作,这无疑是对行政执法的一大阻碍,极大地降低了行政执法的效率。

3.3 执法人员思想落后,为民意识不强

一直以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都习惯地把自己定义为管理者,将人民群众定义为被管理者,站在公众的对立面,而不是站在公众的立场解决问题。另外,对于人民群众的权益问题不够关注,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做到利民,与城市管理的初衷背道而驰。

3.4 执法人员素质较低,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当前我国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的上岗管理不严,执法人员很多都没有编制,再加上后期对他们缺乏培训教育,致使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直接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率。

3.5 执法手段单一,管理方式缺乏创新

3.5.1 执法手段单一

当前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主要采取的是没收、罚款的执法手段,对相对人进行罚款、没收生产工具等,手段过于简单粗暴,缺乏教育引导。

3.5.2 管理方式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城市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管理方式严重缺乏创新,惯用旧思维、旧方式看待及处理问题,效率低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管理相对滞后,缺乏预先性。即对某件事件的发生不能做到提前告知、事先预警,而是当它发生后才对它进行处理,管理方式滞后。

第二,不能有效地运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处理问题。目前,数字化的城市管理方式在我国还未得到全面实施,虽然已经有不少城市已经运用了数字化的城市管理方式,但大多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第三,公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落后的管理思想忽视了公众参与和市场化运作的重要性,未能充分发挥公众和市场化的力量。

3.6 社会舆论频发,执法环境不利

执法人员与执法相对人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执法人员所处的社会阶层要高于执法相对人,这就使得执法相对人更容易受到公众的怜悯,而执法者与被执法者的利益往往是相对的,所以当冲突发生时,人们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常常会对执法者的执法行为产生误会,执法者陷于一种不利的舆论环境之中。

3.7 投诉举报受理存在缺陷,工作效率不高

第一,随着投诉举报途径的增多,近年来出现了大量重复、多头举报,举报人将同一内容的举报信,分别投寄给政府、纪委、信访、建设等多个部门,形成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互相转来转去,导致举报受理机构大量重复劳动,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浪费。

第二,部、省、市之间的举报受理系统未实现互通互联,举报件的受理、督办、反馈仍局限于书面材料采用传统的快递方式进行传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诉举报事项的办理效率和重要投诉举报事项的应急响应速度。

第三,匿名举报、冒名举报增多,受理机关是否受理难以有效把握,查处理结果无法以书面或口头等方式回复举报人,影响案件处理的完整性。

第四,举报案件中有不少案件属于无效举报。举报中心受理后,交办各区核查。各区现场核实为不属于违法建筑或应该由其他部门单位查处等情形,属于无效举报,增加了执法成本。

4 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4.1 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法规建设

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法规建设,首先要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法律法规。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目前已经具备成熟的条件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法律法规。该法律法规不仅要明确行政执法的具体范围、方式方法、程序、机构设置及职责权限等,还要明确行政执法部门的主体地位,使执法部门的行政主体资格得到保证。其次,要对原先不规范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清理。由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原先分散的职能部门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些内容与现行法律相违背,因此应将这部分法律法规进行修改或清理。

4.2 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一是建立内部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内部监督考核机制首先得明确监督考核的作用。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进行监督考核可以规范执法者的执法行为,减少其徇私枉法、贪污受贿等违法违规情况的发生。通过对执法人员进行考核评价还可以提高其执法效率。其次,应当设计合理的考核指标。该考核指标应具有清晰性、可比性、全面性、逻辑性等。最后,应将考核评价结果与执法者的奖惩联系起来以发挥其激励约束作用。二是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力度。一方面,应当继续拓宽社会公众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城管部门应当对其进行反思,并尽快建立起相应的解决机制,使监督真正发挥其有效性。

4.3 加强部门间的相互协作

一方面,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的工作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协助支持。另一方面,城管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发现的问题也要及时与相关部门交流沟通。城管部门应当与相关部门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并在信息、资源上实现共享,当案件发生时,执法部门应当及时告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城管部门的工作,实现联动效应。

4.4 树立“人本”思想

城管部门应当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以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进行城市管理。城管部门应当尊重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当违法违规事件发生时应当采取人性化的执法方式,重教育、重引导,而不是一味地处罚相对人。

4.5 加强城管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的上岗管理。首先,在应聘城管人员时不仅要考查其业务水平,也要对其道德素质进行严格考查,避免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员进入该岗位。其次,要对整个招聘流程进行监督管理,以防发生以权谋私、贪污贿赂等行为。最后,要解决城管人员的编制问题,明确其在城市管理中的身份地位。二是加强对城管人员的教育培训。首先,应当对城管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其次,应当对其业务水平进行综合培训。要想更好地进行城市管理,城管人员的业务水平极其关键,这将直接影响到执法效率及效果。最后,要针对培训内容对城管人员进行考评并施以奖惩,已达到培训目的。

4.6 创新城市管理方法

一是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预先性,做到规划先行,并建立市场运行机制。首先需要针对具体的管理工作按照管理要求编制规划方案。其次,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对其进行保障。最后,建立市场运行机制,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定企业,将部分管理工作交由该企业进行。二是加强数字化的创新管理模式。我国各城市应积极研发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案件的高效处理。另外,国外很多城市在数字化管理方面已经做得比较成熟,我国应借鉴其管理经验以加强自身的数字化管理。三是加强公众参与。例如通过建立社区自治制度使市民自愿地加入到城市管理中来,采用听证会的方式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等等。

4.7 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法制教育工作

一是印制宣传册,增强群众的法律观念,使群众知晓任何单位或个人都要遵纪守法、依法依规行事。二是增强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拓展完善群众举报渠道;三是增强群众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别能力,提高群众举报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崔宾.我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现状探析[J].管理观察,2016,(01):40.

[2]杨光.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3]虞瑞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4.

[4]唐潇潇.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5]刘福元.部门间行政协作的困境与出路—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为例[J].当代法学,2016,(05):83.

[6]王龙.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困境的研究—基于“秩序美学”的角度[D].南昌:南昌大学,2013.

作者:黄婷婷 张丽 周晓静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论文 篇2:

辽宁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问题的分析与规制

【摘要】辽宁省在进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反映出了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过程中所出现的暴力执法问题进行分析,以法律规制的角度,从立法建设、监督机制建设以及执法观念建设三方面,对辽宁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建设提出对策。

【关键词】辽宁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暴力执法;法律规制

辽宁省是全国较早试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制度的省份之一,在其进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显现出诸多不足,其中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过程中所出现的暴力执法问题尤为显著。有暴力执法行为的存在就必然导致暴力抗法事件的产生,这也使得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不断面临着执法成本上升、执法效率低下、社会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对辽宁省城管执法过程中所出现的暴力执法问题进行分析,从法律规制角度解决辽宁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辽宁省城管暴力执法案例引述

2011年5月3日,辽阳市宏伟区城管局管片执法中队队长张某带两名工作人员进行例行公务巡逻。在制止龙源小区居民周某家私自在公共绿地预留地铺建水泥地面过程中,与周某发生口角并对其进行殴打,导致周某倒地昏迷,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以上案例反映出: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法律地位不清、权力制约不力的制度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的暴力习惯,也就成为城管制度的需要,成为这种制度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暴力执法也产生了暴力抗法的问题,这也使得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备受社会舆论的质疑。

二、辽宁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缺失,致使城管法律地位与执法权限不明

辽宁省尚未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相关事项进行专项立法,而各市城管系统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依据内容庞杂,从《辽宁省行政执法条例》到地方政府规章种类繁多。这种分散立法情况,致使同一省份中不同城市城管队伍的法律地位存在差异,同时由于辽宁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尚无专门法律规范,城管借法执法成为必然,而在这种执法权限尚不明晰的情况下,城管依法履职,文明执法实属无稽之谈。

(二)城管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致使程序违法严重

首先,辽宁省目前尚无一部统一完整的针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监督工作设立的专门性法律规范。其次,城管执法监督机制需要进一步调整,当前辽宁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执法机制与监督机制尚未分离。监督机制缺位势必造成行政权力的滥用,进而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程序法定性、公开性以及公正性产生严重破坏,势必造成对相对人正当权利和利益的损害。

(三)客观制度不健全,致使城管执法观念落后

缺乏系统全面的法律规范、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及缺乏合理完善的执法手段,使得部分城管人员在执法理念上依旧停留在人治层面,进而造成权力意识凌驾于法制意识,使得依法行政流于形式。而这种观念的落后,势必使得公务暴力化成为常态与习惯,使得行政执法者与行政执法相对人之间关系紧张,使得暴力执法成为弥补城管执法效率低成本高问题的手段。

三、完善辽宁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的建议

(一)重视《行政强制法》的立法意义和作用,使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平衡统一

在《行政强制法》出台以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仅仅以《行政处罚法》所确立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为基础展开,而这种只强调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行使,忽略规范行政强制的行政执法方式,致使城管在执法活动实施强制措施的过程中面临种种合法性的质疑,加剧社会矛盾。现如今,《行政强制法》的实施,对进一步促进行政机关严格依照法律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与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辽宁省应以此为契机,认真做好有关行政强制规定的清理工作,依法规范行政强制实施主体,严格遵守行政强制程序,强化对实施行政强制的监督,促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过程中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的平衡与统一。

(二)抓紧辽宁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立法工作,统一和规范城管执法资格、行为以及权限

解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过程中暴力执法问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问题。辽宁省应以较早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并完成专门立法的省份及城市为借鉴,展开体制改革与省级地方立法,尽早制定规范本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法规,明确城管执法过程中的执法权限、执法资格、执法职能、执法行为、执法手段等一系列问题,主动回应社会对于城管执法更加人性化、文明化、正当化的合理诉求。

(三)建立健全明确责任与限制权力任意扩张并重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监督机制

首先,辽宁省应创设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监督工作的专门性法律规范,使行政监督工作独立于行政执法主体,明确监督机关与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的权力义务关系。其次,将国家行政系统内自我监察与人民群众的诉求与监督相结合,在确立辽宁省城管执法监督机制的同时,适时的创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考评机制与追责机制,加强对于行政执法相对人权益的救济和保护,真正建立健全行使权力与承担责任相对应的执法体系。

(四)增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人本执法观念,培养法治意识

想要处理好城管暴力执法问题,重要的一点是,转变当前城管队伍所固有的落后的执法理念。确立依法行政的理念是实现城市管理法治化的基础,城管人员要坚持加强法治意识、坚持依法履职,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观念,以实际行动消除人民群众对于城管人员执法的偏见。

参考文献:

[1]王楠.城管暴力执法案件反映的行政法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06).

[2]金燕.上海市城管执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

[3]邱新.刘恒.城管人性化执法的制度回应——<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的立法特色[J].浙江学刊,2011,(02).

作者:葛鉴威 孙鹏 杨昊唯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论文 篇3:

论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权的规制

摘要:本文从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权力来源——“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入手,研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含义和在实践中的运用,并重点针对现实工作中综合执法权力滥用的现象进行法律意义上的反思,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综合执法权;权力规制

引言

我国自1997年开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工作以来,在城市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综合执法这一机关竟会变得“臭名昭著”呢?

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及其机关设置

(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来源与制度。我国《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此规定便是综合执法工作得以进行的法律规定,此规定创设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而统一行使这一权力的行政机关便是综合执法机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是指在城市管理领域将若干个行政主体的行政处罚权集中由一个行政主体行使,原有行政主体不得再行使已集中的行政处罚的一种行政执法制度。

(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的设置与职权。我国的综合执法机关在我国行政执法体系中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并以自己的名义承担因实施行政处罚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包括在行政付复议中作为被申请人,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在行政赔偿中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综合执法机关是“有职有责有权”的主体。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了行政行为的六种违法情形,即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和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因此,行政权力应严格按照以上规定予以规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亦须受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的制约,在“越权无效原则”中,指出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为,一切超过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不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二、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现状

首先,不能一概抹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取得的明显的积极效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城市管理领域中多头执法、重复处罚等问题,提高了执法的质量和科学性,并且为合理配置行政部门职能,改革现行行政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但是在综合执法工作的进行中,反而造成了一些了社会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执法人员暴力执法现象的频繁发生;第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与其他城市管理部门之间发生权力冲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通常会越权行使其他城市管理部门的权力;第三,执法机关对行政处罚权力的行使有很大的自由发挥余地,因此难免出现行政失当情况。

三、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中出现权力滥用的原因

(一)法律规定的不完善。由于城市管理事务的复杂性,而且我国并没有丰富的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实践,故法律难以对城市管理作出及时的、全面的、明确的规定。其中,法律的缺失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法律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我国行政组织法体系的不健全和不合理,以及对综合执法机关的权力设置与不同机关之间权力分配还是不太合理。

(二)执法人员的执法方式不科学。不科学的执法方式不能使行政相对人心服口服,甚至暴力、违法的执法方式可能直接引起执法人员与行政相对人的冲突,加剧了执法难度。在实践中,由于暴力执法、不文明执法的盛行,人民积怨甚深,严重影响了政府和执法机关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加深了行政救济和国家赔偿的负担。

(三)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法律法规在赋予执法机构大范围职权的同时,却没有设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在许多暴力执法致人损害案件中,缺少相关的监督机制是造成执法者肆无忌惮的重要原因。

四、规制综合执法权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综合执法的立法。重中之重便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的完善的立法,要将现有法律体系中没有明确的执法依据和执法程序以及不符合推行综合执法规定的内容进行修改。使综合执法工作能走出当前法律地位及执法执法依据不明,职责权限不清,执法程序缺失,执法监督缺位的困境。

(二)加强城管综合执法人员的素质。必须严格执法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在综合执法队伍中要有相当执法经验的执法人员担任骨干,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一些思想可靠、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来充实执法队伍。此外,还需要通过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包括执法为民的意识与科学执法的能力。

(三)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监督体制。“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法律法规授予执法人员综合执法权以后必须建立完善可行的监督体制:第一,从制度层面上,必须建立完善的综合执法人员责任制度,建立明确的责任追究标准,制定完善的过错追究制度;第二,从救济层面上看,完善对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积极迅速地处理相对人的复议请求、诉讼请求;最后,要完善各方面的监督,包括人大的监督,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的监督以及公民的个人监督等。

结语

综合执法工作本身需要很长的自我完善的时间,因此要需要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持续总结和深化改革,不能仅因为出现问题而全盘否定它。笔者对综合执法权的良好行使是充满信心的,因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可以解决我国目前在综合执法工作的难题,使综合执法权能充分合理地发挥其效用。

参考文献:

[1]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邹立.行政执法和强制执行中的协商与和解——从法理和实践的角度看“柔性执法”理念[J].城建监察,2012(8):46.

[3]刘颖.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法理基础及法治建设[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49-53.

[4]邢益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及其机构的法理解析[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1-64.

作者简介:张良(1990-),男,汉族,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翠峰镇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学生,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研究方向:刑法学系。

作者:张良

上一篇:房屋中介管理系统论文下一篇:学习兴趣培养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