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大力推进事业发展

2022-09-12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是实现重庆教育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在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历史阶段, 作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组织者和实践者, 市教委机关的干部职工一定要强化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赶超意识, 定好位, 履好职, 用真抓实干的行动绘就发展宏图。结合市教委机关的工作实际, 市教委机关的干部职工要善于处理好以下“六大关系”, 努力推进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一、在发展目标上, 要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

干任何事情, 都必须有目标。没有目标, 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乱撞。明确发展目标, 我们要注意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这个“远”与“近”,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教育目标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紧密衔接。目光短浅的教育工作者是不可能真正做好教育工作的, 教育工作的目标不与经济社会总目标相衔接是难以实现的。我们办教育, 不能眼睛只看到教育目标, 而看不见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和发展目标。当前, 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大总纲”。即“3 1 4”总体部署, 这既是重庆未来科学发展的总纲, 也是重庆发展的奋斗目标。二是“两大抓手”, 即统筹城乡与扩大开放, 要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建设成为我国的内陆开放高地。三是“三大区域”, 即“一圈两翼”的三大经济区域。“一圈两翼”, 就是“一个火车头、两个发动机”。四是“四大活动”, 即“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的“四位一体”文化活动, 以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五是“五个重庆”, 即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因此, 我们的教育工作, 就必须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 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确定和调整发展目标, 以适应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二, 实现教育发展目标必须远近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重庆教育的奋斗目标是“建成一个高地、一个中心、实现三化”, 即到2020年, 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教育中心, 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具体发展目标是实现“四个普及”:一是普及学前教育。到2012年, 城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农村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到2020年, 城市普及学前6年教育, 城镇和农村普及学前3年教育。二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的基础上, 以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 以标准化促进均衡化, 推进教育公平。力争到2012年全市所有区县全面实现“双高普九”。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突破口, 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 力争到2012年,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5%以上, 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四是普及高等教育。以发展高职高专和民办高等教育为突破口, 不断完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 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力争到2012年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到2017年达到45%, 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到2020年基本实现普及高等教育。

实现重庆教育发展目标, 要注意把握目标导向。心中要望“远”, 工作要落地。要时时刻刻盯着奋斗目标, 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咬定目标不放松, 强化超前意识, 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主动性, 面向长远, 未雨绸缪, 对教育工作有一个总体安排、统盘考虑。既要制定好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也要制定好阶段性工作计划, 细化阶段性工作目标, 通过一个又一个近期目标的实现, 最后达成总体奋斗目标。“一个高地、一个中心、实现三化”就是远期目标, “四个普及”既有远期目标, 也有近期目标, 而“五个校园”建设, 即“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建设, 就是促进目标落地的措施。

二、在角度定位上, 要处理好“高”与“低”的关系

以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角度, 去思考和推进工作, 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 更是一个境界的问题。因此, 我们认为, 在角度定位上, 要注意处理好“高”与“低”的关系。

所谓“高”, 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 追求“境界向上”。一是品位要高一些。从教育事业来讲, 教育从来就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也是一项阳光的事业。任何时候, 教育都应当始终保持一种矜持和执著, 坚守一份纯粹和超然。因此, 我们要切实肩负起教育应有的社会责任, 弘扬真善美, 追求高境界, 致力于提升办学境界、育人境界、师德境界, 坚决摒弃和抵制假恶丑, 而绝不能功利化、世俗化、庸俗化。从个人来讲, 我们也要力求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 号召全党同志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个要求, 我认为永远不过时。机关干部, 一定要努力使自己高尚一些, 高雅一些, 纯粹一些。二是认识要高一些。对事业发展的认识要高远一些。要站在时代的高度, 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 站在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高度, 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 时刻保持清醒, 用全面、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工作。对待自己的工作职责, 也要有高一点的认识, 做到尽职尽责, 工作不拖沓、不含糊, 矛盾不上交、不下压, 责任不躲避、不推诿。三是标准要高一些。要善于从全局、科学的高度思考、研究问题, 力求有大手笔、高起点、高价值。干一件事情, 不能停留于一般状态, 不能总是平平庸庸的。比如说, 我们干任何事情, 一定要有始有终, 不能龙头蛇尾, 完成了一项工作一定要善于总结, 把成绩与经验、问题和困难都认真加以总结, 并通过信息报送、新闻宣传等形式,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所谓“低”, 就是要“脚落地、埋头干”, 坚持“眼睛向下”。坚持“眼睛向下”, 就是要高度关注基层, 高度关注老百姓, 高度关注教育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 尊重历史, 从实际出发, 研究并采取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现实问题。就是要关注教育的“洼地”, 既要关注教育的“样板”, 更要关注教育的“短板”, 既要关注“强中强”, 更要关注“弱中弱”, 让教育的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弱势群体, 更好地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 我们还要“重心下移”, 做到“脚落地、埋头干”。所谓“重心下移”, 就是要高度重视基础性的工作, 高度重视基层工作。基础性的工作没有做好, 基层的工作没有抓好, 再高的目标要求, 也会落空。所谓“重心下移”, 就是不能停留于嘴上, 停留在设计谋划上, 要不断强化实干意识, 发扬实干精神, 脚踏实地地干, 雷厉风行地干, 干出成绩来, 干出成效来。

三、在措施路径上, 要处理好“常规”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 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必须注意处理好“常规”与“创新”的关系, 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 不断推进创新, 重庆教育改革发展就会有新突破、新特色。

就“常规”来讲, 就是“规定动作”要规规矩矩地做好。不管是教育行政管理, 还是教书育人;不管是机关建设, 还是实施重大项目工程, 都有一些基本规范和要求。对于这些工作, 我们都要严格按照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与工作要求去规范地操作。对于这些“规定动作”, 要以制度的形式来明确, 搞“法治”, 而不是“人治”。要让各项工作制度化, 让教育行政制度化, 让机关管理制度化, 把规定动作做好、做标准、做到位。要在进一步明确机关处室职能职责的同时, 进一步加强机关制度建设, 尤其是“办文、办会、办事”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 要有科学的规章制度。一是规范会议制度。要进一步明确工委 (扩大) 会、主任办公 (扩大) 会、专题会等会议的管理。机关的会议比较多, 大大小小的会不少。要有一个办法来精简。二是规范办事制度。办事要讲程序, 办事要注重流程, 要通过制度来规范。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调查研究、信息沟通、考核评比、机关进人等制度。三是规范办文制度。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有效的办公流程及质量控制体系。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 一定要力求使制度更加科学, 保证高效率、高质量, 能够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避免推诿扯皮, 避免“踢皮球”, “有权有利而无责”。

就“创新”来讲, 就是改革试验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所谓创新, 就是开创新道路, 创造新经验, 创造新成果。创造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拓展和升华, 超越就是向前迈进的步伐, 推动发展的历程。超越就是螺旋式的上升, 是辨证的否定, 是扬弃。我们要通过创新, 实现新的跨越。当前, 重庆教育改革创新的任务很重。2008年7月, 教育部与重庆市政府签订的《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2009年3月, 教育部、国务院三峡办、湖北省政府、重庆市政府共同签署的共建“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协议。要完成建设两个“试验区”的任务, 没有创新精神是不行的。2009年5月14日, 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与时任重庆市市长王鸿举等领导会谈时, 又确定把5项重点改革放在重庆试点, 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四是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五是学习型社会建设。所以, 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创新意识, 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一方面, 我们要认识到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承、辩证统一的, 继承必须着眼发展, 创新必须以继承为基础;另一方面, 要针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 应对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调查研究、不断实践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 走出一条符合重庆实际、具有重庆特色的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四、在质量效率上, 要处理好“好”与“快”的关系

所谓“好”, 就是必须质量为上;所谓“快”, 就是进度快。市教委机关的干部职工, 必须有一个进度的概念、效率的概念, 因为没有进度就没有效率、就有可能拖全局工作的后腿;更要重视工作的质量, 确保高质量是我们对教育工作永恒的追求。如何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的问题, 目前要抓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职能职责要清。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确保又好又快, 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责任的问题。爱默生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增强机关干部职工的责任感问题, 我以前曾经多次强调过, 工作干得好不好, 能力水平高不高是其次, 关键是工作的责任心强不强。所以, 要提高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要在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的基础上, 增强责任意识。不管是常规性的工作, 还是临时性的工作, 责任一定要落实到人。机关的每一个处室, 机关的每一位干部职工, 对于自己的工作职责一定要心中有数。

机关的每一项工作, 职责必须明确, 每一项工作必须有人抓, 一级对一级负责。责任不明, “落实”就很容易变为“落空”。千斤重担大家挑, 人人头上有任务, 个个肩上有压力, 项项工作才能有起色。比如, 对公文起草的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 都要强化过程质量管理、控制和考核。一份文件、一篇文章, 按照机关处室职能和干部职工的工作职责, 由谁来起草, 处室由谁来审核把关, 什么时候送委领导审核, 在那个环节出了问题该谁来负责, 这些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流程和监控体系。有的时候, 之所以工作没有得以落实, 不仅是人的因素, 更是制度的问题, 因为制度没有把责任落实到人的头上。

不管干什么事情, 关键是要基础性的工作做好。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这里有三条要求:一是落实责任。市教委机关要形成“自上而下明确责任, 自下而上层层负责”的工作落实体系。处室的每一项工作职责, 都必须落实到人。二是规范程序。要进一步完善机关办文办会办事程序, 按照程序办事, 不能乱套。三是按照职能职责办事。“吃的哪碗饭, 就得干好哪件事”。

第二, 方式方法要好。有了好的方法, 才会有好的结果。事实上, 大家在工作中, 都积累了不少的工作经验, 都有一些很好的方法。这里, 我就强调一下基础性的工作。

一是要有“谱”。能够对政策把握准确, 正确地执行和落实政策, 不出错误, 不出问题;对于自己手中的工作做到每件事情、每个环节都清楚明白, 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运转;对于工作的开展情况, 不管是面上的整体情况, 还是局部的正反典型事例, 都心中有数, 可以有血有肉地讲出来, 能做到“情况熟悉, 过程清楚, 数据精确, 挖掘深入”。清朝江祖辉在《学治同意说》中谈到, “名为知县、知州, 须周一县一州而知之, 有一未知, 虽欲尽心, 而不能受其治也。”意思是说, 作为知县、知州, 要知道一县一州的事情。有一方面不知, 虽想尽心, 一县一州也是治理不好的。市教委机关的干部干工作也是这样, 一定要对自己的工作领域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和熟悉, 做到“胸中有全局, 手中有典型”, 而不能一鳞半爪、支离破碎, “一问三不知”。2009年6月25日, 薄书记召开“唱读讲传”工作座谈会, 市委宣传部在工作汇报中, 汇报了全市开展“唱读讲传”的情况, 其中就有很多学校的典型。薄书记在8月21日召开的教育工作座谈会上, 问我们哪所高校的“唱读讲传”活动开展得最好。因此, 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收集典型, 不管是基础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 还是民办教育, 成人教育;不管是党建工作, 还是宣传工作;不管是产学研一体化, 还是“唱读讲传”活动, 我们每一个方面的工作, 都一定要熟悉情况, 包括面上的推进情况, 点上的落实情况, 都要掌握情况。

二是要有“节”。就是学会“弹钢琴”。分得出来轻、重、缓、急, 做到紧事先办、大事精办、要事稳办、特事特办。能够抓好基础性、建设性、长远性的工作, 能够解决好带有方向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对职责范围内的事要敢于负责、果断决策, 对于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汇报。目前, 机关工作存在计划性不强的问题, “临时抱佛脚”比较多, 这个问题要注意解决。

三是要有“度”。在工作中, 要善于准确把握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市教委作为管理全市教育的行政机关, 决不能事无巨细、大包大揽, “该干的没有干好, 不该干的干得多”, 陷于具体事务, 既当“裁判员”, 又当“运动员”, 而是要搞好“规则的制定”、“方向的引导”, 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全局、抓大事上。随着“一委三院”新格局的形成, 我们将不断完善“管办评”分离的机制, 以更好地发挥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

第三, 思考研究要深。我们对自己开展的工作, 一定要有深入的思考, 要有系统的研究, 要有自己的认识, 要善于研究规律性的东西。《淮南子·说山川》中讲:“见一叶之落, 知岁之将暮;睹瓶之水冰, 而知天下之寒, 以近喻远也。”这就是要求我们, 透过以小喻大、以近喻远、由此及彼、由表到里的逻辑思维、扩散性思维乃至逆向思维, 在“一叶之落”、“瓶中之冰”的个别现象中, 找出事物共性的规律来。2009年2月26日, 薄熙来书记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关于全市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上作出的重要批示:“教委在去年做了很多工作, 今年要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 找到一些入脑入心的办法”。薄书记还提出了四个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些问题, 都要做深入研究。同时, 我们各个方面的工作, 各个处室的工作, 如何推进, 如何创新, 如何实现新的突破, 也都需要我们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第四, 督查考核要实。加强监督考核, 是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措施, 是确保工作落实、兑现工作责任的关键。我们有很多工作, 不是没有说到, 而是没有做到;不是没有目标要求, 而是没有严格兑现。要提高机关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就必须建立健全抓落实的责任制度和工作机制, 构建起定期汇报、督促检查、公开通报、考评奖惩等一系列的质量监控制度。就目前机关的工作实际情况来讲, 加强考核评价工作, 特别要改进和加强两项工作。

一项是督查督办。行政工作中, 制定决策只是工作的一半, 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要确保决策的贯彻落实。督促检查工作是推动决策落实的重要环节。督查督办的核心, 就是“抓落实”。督查督办的重点, 一是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和交办事项的落实情况;二是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以及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三是市教委年度目标任务的落实;四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比如, 薄书记在6月24日的座谈会上, 交办了“五项工作、七项活动”;在8月2 1日的座谈会上, 薄书记又交办了几项具体工作。市委三届三次、四次、五次全委会, 市委办公厅都把相关的任务交办给了市教委。这些工作, 必须及时跟踪, 加强督促, 定期反馈。在督查工作中, 要坚持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多种督查手段, 及时反馈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处室和个人要给予奖励, 对完不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

还有一项是年度考核。机关的年度考核工作, 要充分发挥出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的作用, 对提高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起到正面导向作用。要进一步改进机关的年度考核工作。要明确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项目、考核办法, 要重点考核职能职责的履行情况, 考核工作的实绩。

五、在机制导向上, 要处理好“为”与“位”的关系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霍桑实验”。这个实验证明了人的情绪和工作环境, 对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相当重要的决定性影响。从管理学上说, 任何一个团队, 不断前行的动力不外乎来自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外部的因素, 包括大环境、大气候, 也包括领导或上级的指示和要求。就内部来讲, 包括内部环境、待遇、用人导向等等。不同的工作环境所产生的状态是不同, 主要有“要我做”与“我要做”这两种状况。

“要我做”与“我要做”这两种状况的效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要我做”, 是一种客观存在或者讲是一种客观要求。对上级的要求, 我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 认真地执行, 不折不扣地落实。这也是讲政治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 “要我做”的状态不是一种最好的状态, 因为在这种状态下, 职工有可能“带着情绪地做, 无可奈何地做, 敷衍应付地做”。而“我要做”的状况就会有质的区别, 就会使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职工就会“毫无怨言地做, 不计得失地做, 千方百计地做”。因此, “我要做”更是一种精神状态, 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能不能形成“我要做”的状态, 核心的因素就是机制导向问题。有了一个好的机制导向, 最大的积极效应, 就是能够使干部职工从被动工作向主动工作转变, 使员工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近年来,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不断健全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坚持“凭实绩、看德才、重公论”的用人导向, 基本上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氛围。今后, 我们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机制, 努力形成“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更要有为”的良好机制。

必须坚持“有为才能有位”。所谓“有为”, 就是有所作为, 干出成绩。所谓“有位”, 通常指有职位、有岗位、有地位。坚持“有为才能有位”, 核心问题就是一个选什么人、用什么人的问题。用准一个人, 能够激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 就会挫伤一大片。只有以政绩量人、为事业选人、注重实绩, 才能上者硬气, 下者服气, 群众顺气。因此, 要想“有位”, 首先得有所作为, 树立以“干”为本的思想观念, 做到愿干、能干、苦干, 干出样子, 干出成绩。只有干好工作, 才有可能得到提拔和重用。这一点, 市委教育工委, 市教委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市教委就是要把真心实意想干事、勤奋学习会干事、务求实效干成事、严于律己不出事的干部, 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 努力做到人事相宜, 人得其事, 事得其人, 人尽其才, 事尽其功。

必须坚持“有位更要有为”。从某种角度上讲, 市教委机关的干部职工, 都是“有为有位”的。因为, 我曾经多次说过, 大家能够走到这里来, 都是能干事的人, 都是做出过成绩的人。大家在这里, 不管是处级以上的干部, 还是一般干部, 大家也都是“有位”的, 因为, 在基层同志和人民群众的眼睛里, 大家都是“领导”。坚持“有位更要有为”, 就是要求机关干部职工必须“在其位谋其政”, 而不能“尸位素餐”。如果出勤不出力, “在其位而不谋其政”, “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 必将造成工作延误、举措失误、事业耽误。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必须坚持“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更要有为”。在岗在位, 就必须干事。敷衍塞责是最大的不负责任, 工作不力是最典型的官僚主义。因此, 一方面, 要进一步完善机关的用人机制和干部职工考核机制, 推动首接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的落实, 建立起完善激励长效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要加大机关干部流动力度, 让机关成为一塘“活水”。另一方面, 机关的广大干部职工要不断强化公仆意识, 以崭新的姿态、全新的作风、创新的形象, 真正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 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 提升工作质量, 提高服务水平, 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建其功。

六、在能力提升上, 要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认识源于实践, 又归于实践, 社会发展的过程, 是认识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毛主席的“知行统一”辩证知行观, 强调要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礼记·中庸》论治学之道, 以“博学之”开篇, 以“笃行之”收篇, 实际上讲的是“学”与“用”的关系,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 为了实践, 为了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观, 他说“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察精觉处即是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教学做合一”。

所谓“知”, 就是要搞好学习。不管是教育, 还是行政管理, 都是一门科学, 都有自身的规律。我们搞教育, 搞行政管理, 首先要不断加强学习。薄书记不仅专门找了400多本大中小学教材去研究, 还深入研究“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对素质教育、学生德育等方面都提出了非常独到而精辟的见解。这对我们市教委机关的每一位干部, 都是一个很大的鞭策, 我们必须警醒。近几年来, 我们大力提倡“每一个教育人首先应是一个读书人”、“教育者首先应该受教育”, 并举办了“清华班”、“上海班”、“西南大学班”、“日本班”, 以推动机关干部加强学习。但是, 这仅仅是一种推动, 学习更多的是一种自觉行动, 是一种常态行为。陶行知先生提出“每天四问”,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就是提倡多自我反思、多学习提高。因此, 机关干部一定要真正重视学习, 切实加强学习, 勤于学习, 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敬业”是一种工作态度, 而“精业”则是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前提。一个不善于学习的机关干部, 他的工作质量真是很值得怀疑的。

多读书, 对工作的帮助是很大的。8月21日, 薄书记召开教育座谈会, 专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对于“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很多教育家都有不少值得学习借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陶行知有一篇《育才二十三常能》, 就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种研究, 并付诸实践。这“二十三常能”, 有“初级十六常能”, 包括“会说国语、会管账目、会查字典、会烧饭菜、会洗补衣服、会种园、会布置、会修理、会急救、会唱歌、会游泳”等;有“高级七常能”, 就有“会开汽车、会打字、会速记、会接电话、会担任翻译、会临时演讲、会领导工作”。这些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发。

因此, 市教委机关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把学习作为履职的“第一要务”、尽责的“第一要求”, 作为成长、成熟、成功的阶梯, 不断从学习中增长知识, 提高理论素养、决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对于机关的学习问题, 当前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完善学习制度。要定期组织学习。要健全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这项工作由宣教处落实, 制定中心组学习计划, 每一个月必须定期学习一次, 不能受其他会议等因素影响。二是鼓励支持学习。要通过多种形式, 鼓励支持大家加强学习。三是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建立读书协会等形式, 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

“知”是为了“行”。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有了“知”, 还必须“躬行”, 做到身体力行、坚持实践。能力的“根”在读书、在思考、在实践。如果“有知识无能力”、“有文凭无水平”, “腹有诗书万千、手中不干一事”, 也是毫无用处的。所以, 大家一定要通过学习, 通过提高能力, 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适应岗位的需要, 适应发展的需要。要将所学用之于实践, 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工作的效率、工作的层次, 把自己的学识水平, 体现在工作实践之中, 在调查、研究、思考、谋划、贯彻、落实等方面, 展现出水平来, 展现出才华来。

机关干部尤其是机关的各位处长一定要有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断提高自己的统筹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参谋咨询能力、检查指导能力、业务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确保自己能够真正胜任岗位职责。机关的各位处长一定要当好“兵头将尾”。第一, 应当是一位高参, 能够“身在兵位、胸为帅谋”, 做到参之有道, 谋之有方, 言之及时。第二, 应当是一架桥梁, 能够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统筹兼顾, 当好“放大镜”, 不做“大气层”。第三, 应当是一个标杆, 加强德行修养, 练就过硬本领, 能办大事, 会办难事, 敢办新事, 既是处室“负责人”, 更是处室“带头人”, 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做出表率。第四, 应当是一颗螺丝钉, 工作作风扎实, 工作态度勤恳, “丁是丁、卯是卯”, 一板一眼地、卓有成效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身先士卒, 率先垂范, 绝不能只当“传令兵”。第五, 应当是一盆旺火, 有理想, 有追求, 有激情, 有活力, 有正气, 有凝聚力, 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团结一致, 克难攻坚, 积极进取。

上一篇: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下一篇:中压耐压试验在海洋石油平台应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