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意见

2024-05-13

招商引资意见(共6篇)

篇1:招商引资意见

积极发挥工商职能作用

服务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八条措施

2013年是全省的“项目推进年”,为认真落实全市重点项目工作汇报会和全市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服务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动运城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现提出如下八条措施:

一、提早介入,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企业做好注册登记事前策划、指导服务。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企业办理注册登记,要延伸服务触角,做到审批关口前移。通过及时掌握其筹办情况,提前参与登记运作,积极开展法律、政策咨询,指导企业筹建策划,帮助准备注册资料。

二、全面开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企业注册“绿色通道”,确保准入登记优质高效。在全面落实首办负责、服务承诺、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审批服务大厅要进一步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凡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企业注册登记一律进入“绿色通道”办理,指定专人负责,实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发照。凡是手续齐全、符合法定要求的,一律当场受理、当天办结。

三、严格执行“非禁即可”、“非禁即入”,不折不扣地落实现行各项促进发展政策措施。认真执行各级政府和工商部门有关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和支持创业再就业等政策和措施,不折不扣地全面抓好运市工商企注字[2010]188号、运市工商字[2012]109号文件的落实。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企业登记审批工作中,凡是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经营项目,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都应予以登记;凡是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允许进入;凡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未明确作出规定的,一律不作为工商注册登记前置审批执行。

四、建立全程跟踪帮扶制度,帮助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企业实施商标广告战略、完善合同信用管理、加强非公党建。商标、广告、合同、非公党建办等业务部门要工作关口前移,积极主动加强与注册监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全面建立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企业政策宣传指导制度和跟踪帮扶工作制度,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支持指导企业培育自主品牌,鼓励、帮助其申请注册商标和争创著名、驰名商标;开展广告营销策划,扩大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风险,参与“守重”活动,依法诚信守约经营;建立协同打假维权机制,帮助其维护合法权益;加强非公有制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引导企业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五、强力落实行政指导工作制度,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企业构建和谐的发展环境。以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指导工作规则》为契机,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细化工作标准和要求,加大行政指导工作力度。要将行政指导工作贯彻于服务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企业全过程,结合具体问题和业务实际,积极采取提醒、建议、辅导、规劝、示范、公示和约谈等方式,宣传政策法规,引导建章立制,告诫轻微违法,纠正突出问题,帮助其建立健全自律机制,规范经营行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企业发生的轻微违法行为,凡未造成后果、且能在限期内及时改正的,一律不予处罚。严禁借注册、检查和办案之际搞“吃拿卡要”,对企业进行“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

六、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及假冒伪劣行为等,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企业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各级工商部门要认真坚持“促进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履行“市场监管”第一职能,通过不断创新监管机制,努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要继续深入开展查处无照无证经营专项行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围绕民生领域严厉查处商业欺诈、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综合运用打击、防范、预防、宣传等手段遏制传销行为,尽职尽责地履行监管职能、净化市场环境,尽心尽力地服务招商引资,促进项目企业发展。

七、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企业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县两级工商部门均要成立一把手负总责的专项工作领导组,设立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办公室,确定专人具体负责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企业涉及工商部门职能方面的政策咨询、注册服务和工作指导、协调等。

八、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落实服务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企业工作责任。各县(市、区)工商局(分局)要主动与当地发改委、经信委等主管部门对接,在全面梳理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的基础上,从局班子成员和科(股)长中为每个项目企业确定至少一名帮扶责任人,具体承担该企业涉及工商事宜的工作指导和协调,实行“一对一”包干定点服务,并建立相关指导服务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强化服务责任制的落实。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七日

篇2:招商引资意见

为加快理顺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切实提高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工作,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这条主线,坚持把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区域开发、城市功能提升、财政收入倍增、人民生活改善结合起来,加快理顺招商引资体制机制,转变招商引资方式,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提高资源集约节约水平,加快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努力实现招商引资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今后五年,全市利用内资和外资规模力争实现“双倍增”。其中,利用外资突破150亿美元,利用内资突破3200亿元,利用内外资规模占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40%以上。引进和培育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税收超千万元的各类总部企业或机构1000家以上。

2012年,全市利用内外资规模达到1600亿元左右,增长50%左右。其中,利用外资工作目标40亿美元,同比增长10%;奋斗目标55亿美元,同比增长50%。利用内资工作目标1200亿以上,同比增长50%。

二、招商引资重点和招商方式

(三)重点招商产业。结合我市“十二五”规划、生产力布局和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四大领域的大项目。先进制造业,主要引进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和海洋工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钢铁机械等七大产业高端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七大产业高端项目。高端服务业,主要引进金融、总部商务、科技孵化、商贸、软件及服务外包、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度假及会展等八大产业高端项目。现代农业,主要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交易、冷链等方面的高端项目。

(四)重点招商区域。按照“十二五”规划和城市空间布局,重点实施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高端服务业十个“千万平米”工程、中德生态园、北部新城、软件科技城等重点区域招商引资。依托高新区等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园区,通过集约利用土地,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在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取得新突破。依托胶南董家口重化工业功能区等6个新增重点工业功能区,通过招商引资,提升存量、优化增量,培育和引进一批产业链高端项目与关键技术。依托高端服务业十个“千万平米”工程,重点规划金融、总部商务、科技孵化、商贸、软件及服务外包、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度假及会展等35个园区载体,突出高端产业导向,招大引强,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

(五)实施产业链招商。着眼于引进产业链高端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大项目,重点实施七大先进制造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八大高端服务业产业链招商计划。围绕重点产业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盯住目标企业,找准突破口,锁定重大项目。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完善产业链条,以大项目引进带动产业集聚,实现产业招商的链条化、集约化、集群化。每一个重点产业招商都要立足本土优势,细化产业招商定位、链条打造和集聚区域,集中力量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全市力争形成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和海洋工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钢铁机械、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10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形成金融、物流、商贸流通、软件及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旅游等6个千亿级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

(六)重点推出一批招商项目。依托重点板块和园区,策划一批招商大项目,进行整体推介,招大引强,沿链引进、集群承接,培育壮大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集约集聚的产业园区和功能板块,推动项目、产品、技术和服务加快向园区集聚。统一策划包装100个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纳入市重大招商活动和推介计划。

(七)实施大企业招商。针对产业链招商和板块及园区招商,建立和完善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中央直属企业、民营100强企业、上市公司100强企业、大基金公司和著名科研机构的对接机制,积极主动地以招标方式进行招商。与全球知名公司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寻求专业咨询服务,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篇3:招商引资意见

“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径?

昆明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城市, 又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径?

2003年以来, 昆明一直在探索。昆明市委市政府在努力尝试如何才能使昆明的资本和货币双增加……然而, 产业弱势、资金紧缺、基础设施落后的瓶颈制约始终困扰着昆明的发展。昆明应怎么办?

江泽民指出:“利用外资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 由于我们积极吸收外来资金……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2008年来, 昆明加快经济发展, 实行追赶型、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说:“工作有轻重, 唯招商最重;工作有缓急, 唯招商最急;实绩有大小, 唯招商最大。”

为什么仇和书记要提出这样的理念?要花大力气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呢?

因为昆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 昆明排位从2004年的第二十八位落伍到2006年的第五十三位。在全国的省会城市竞争中, 昆明的差距正在扩大:2007年昆明的经济总量仅列全国省会城市第十五位;经济增长率与兰州并列倒数第一位。在云南省, 2007年昆明市的GDP增速处于全省十六个州市中的第十一位;人均GDP增速倒数第三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昆明处于“前面有标兵, 后面有追兵”的被动局面。

所以招商引资工作, 直接关系到了昆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 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第一政绩”。

在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指导下, 昆明的招商引资硕果累累。

2008年以来, 昆明通过招商引资加速改善了基础设施:“四环十七射”骨干路网基本形成;新增城市道路1 460.8万平方米、高等级公路230公里;地铁1、2、3、6号线开工建设, 沪昆高铁、云桂铁路、昆明新机场、中缅油气管道和石油炼化基地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昆明通过招商引资推进了滇池及入滇河道的治理, 如河长自引资金治理河道。昆明通过招商引资推进了制度创新, 如创新制度6 144项。昆明通过招商引资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如获得“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中国十大最有吸引力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等等。昆明通过招商引资加快了科学发展新跨越……。

一、招商引资———四年回眸

1.2008年, 昆明市一手抓硬环境, 一手抓软环境, 并确定为“重大基础设施推进年”, 围绕水、电、路、桥、气、通讯等, 在全市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高潮, 进一步加强硬环境建设。打造“三最四低”优化软环境的目标。即:将昆明打造成中国西部“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和低社会成本”的地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将全市原有的506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压缩为114项。实行一窗式受理, 一站式办结, 一条龙服务。

这些举措为昆明招商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例如:台湾康师傅有限公司在昆明经济技术开区投资3 000万美元生产矿泉水项目, 从谈判到投产只用了六个月时间, 昆明的办事效率让许多商家刮目相看。又如: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内资和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及香港等地区的外资落户昆明。昆明受到众多商家的关注, 并且获得了很多殊荣:“2008中国制造业最佳投资城市”、“2008浙商最佳投资城市”、“2008年中国省会十大活力城市”、“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2.2009年,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外资引进困难增多, 全市上下认清形势, 正视困难, 采取措施,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并把工业突破、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同时, 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又由114项压缩到96项, 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地区。最终, 2009年, 全年实际到位外资9.1亿美元, 利用外资再创新高。昆明市还获得了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强市”、“2009浙商 (省外) 投资潜力城市”、“共和国60年‘最具投资潜力城市’”、“2009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

3.2010年, 昆明市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一对一招商”、“节展会招商”、“请进来招商”、“境外招商”和市领导主动上门拜访等方式, 昆明招商引资再创佳绩, 引进外来资金和重大项目实现双提升。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28个, 到位资金297.05亿元;成功引进了哈电、中国种子、燕京啤酒等一批大企业, 中国南车、长安汽车、中石油1 000万吨炼化重大项目完成签约, 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2010年昆明荣膺“中国十大最有吸引力城市”、“201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吉隆坡“2010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五十强”。

4.2011年3月31日, 泛亚农贸中心引来了40家粤企。其中广州商会会长黄金虹表示:“我们商会有2/3以上的企业有意向进驻”。“昆明市的种子80%以上的来自广东, 选择来到昆明正是看中它的区位优势”。

为完成2011年的招商引资任务, 昆明市创新招商方式, 在抓好敲门招商、跟踪招商、驻点招商、组团招商、会展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措施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以企引企、以商招商,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基础、以园区为基地、以中介为纽带、以政府为指导的招商引资模式, 推动招商引资由部门招商、政府招商向市场主体招商、社会招商转变。同时, 突出招商重点, 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 围绕基础设施、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城中村改造、滇池治理、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 盯住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光电信息、冶金化工、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 主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港澳台、日韩、东盟、欧美等重点区域, 瞄准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民营五百强等重点企业, 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

四年来的招商引资推动, 昆明跨越发展已崭露头角。

二、招商引资———跨越发展的驱动器

招商引资是城市发展永恒的话题, 发达国家需要招商引资, 发展中国家更需要招商引资;发达地区需要招商引资, 欠发达地区更需要招商引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抓住了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机遇, 成为享誉全球的制造业基地。作为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昆明, 抓住了招商引资作为昆明发展的第一要务, 使昆明荣膺:“2008年中国制造业最佳投资城市”、“2008浙商最佳投资城市”、“2008中国省会十大活力城市”、“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2008“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2009“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强市”、“2009浙商 (省外) 投资潜力城市”、“共和国六十年‘最具投资潜力城市’”、“2009浙商最佳投资城市”、2009“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2009“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2009“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2010“中国十大最有吸引力城市”、“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2010“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吉隆坡“2010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五十强”。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引进资金和技术等发展性资源的能力越强、数量越多, 其经济发展速度就越快, 发展水平就越高。

没有大的招商, 就没有大的发展;没有大的投入, 就没有大的产出。

昆明四年来的招商引资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1.吸纳了大量的资金。例如:实际利用外资从2005年的0.82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0.09亿美元, 增长12.2倍多。

2.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全市产业结构从的6.7∶46∶47.3调整为5.8∶45.2∶49。发展了现代物流、商务会展、旅游商贸、文化创意、动漫影视等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例如:香港瑞安集团、成都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华侨城集团等企业投资的文化、会展、旅游等项目, 是社会效益好, 污染消耗低, 有利改善生态环境的第三产业项目。

香港中国国际传媒有限公司的“东方好莱坞”项目落户昆明。

五华区政府引进的杭州锦江集团公司、格兰德能源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人民币, 建设日处理垃圾1 000吨、年设计发电能力2.1亿度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循环经济项目。

3.促进了地方就业。例如:“十一五”期间, 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6.63万, 其中, 绝大部分是2008年以来新增的,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现在, 招商引资已不单是昆明经济领域的“重头戏”, 而是一座城市的思想观念提升的“转换器”, 更是引领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最强有力的“驱动器”。

近年来昆明的变化:交通越来越畅通, 环境越来越整洁;一片片商贸区逐日而生, 一栋栋高楼平地而起, 一条条河流逐渐清澈……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大程度上缘于昆明招商引资工作的扎实推进。

三、欣慰与考思

昆明实施了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的有效举措后, 招商引资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1.欣慰。招商引资不仅改善了昆明的基础设施, 也优化了昆明的环境, 昆明彰显出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优势。今天的昆明, 不仅具备所有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的共同优势, 还具备“五个五”的独特优势———“五个面向、五度加权、五大出行、五大交通和五大环境”优势, 其中昆明不仅是亚洲的地理中心, 还是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 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西亚、南欧和非洲五大区域开放的前沿通道。

招商引资使干部从官场到市场, 从等人上门到服务上门, 招商引资不仅使全市上下学习了什么是市场经济, 还转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而正是这样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 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 雷厉风行的工作面貌, 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让不干事的有压力、干不好事的没市场、干不成事的让位置。使昆明从危机到机遇。

2.思考。专家曾概括昆明是“一大三高一滞后”, “大”是主城大;“三高”是建成区建筑密度高、车辆密度高、人口密度高;“一滞后”是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昆明应当怎样以招商引资为手段, 解决这一难题?

2011年昆明实施了100个基础设施主攻项目, 投资总额为484亿元。其中, 以铁路、公路和城市主干路网建设为重点, 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 实施了重点项目28项。以轨道交通、供水设施等为重点, 提升市政设施配套能力, 投资96.6亿元, 实施重点项目9个。以上项目建设完成后, 昆明还会“一大三高一滞后”吗?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各国各地区都在通过招商引资,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增强综合竞争力。昆明应怎样发展?

全球科技产业以及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趋势, 为昆明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和产业整体跃升创造了条件, 在变化的形势中捕捉机遇、抢抓机遇, 就一定能抢占发展新高地, 开创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 是昆明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黄金发展阶段。随着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结构将持续提升, 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也将随之调整变化。那么, 招商引资又应该怎样配合发挥其作用呢?

浙江省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骅指出, 招商部门要思考, 并结合自己城市特征进行招商引资, 争取把“小狗经济”养成“大象经济”。昆明应该怎么做呢?

市长张祖林在接受官方英文《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 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我们将进一步打造软环境, 提高办事效率, 吸引客商。要大量吸引外商投资, 政策支持必不可少, 也是重中之重。围绕改善创业发展环境, 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提高办事效率, 才能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昆明要进行有目的招商引资, 才能把“小狗经济”养成“大象经济”。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2]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篇4:招商引资“局”

不难看出,各地招商引资将会有新一轮冲动。

引资“潜规则”

招商引资能给地方政府带来什么?某地财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各地招商引资本无可厚非,有其积极一面,因为引进大项目、大企业,特别是大型央企,可以迅速提高一个市的经济发展水平,GDP上去了,财政也上去了,周边的地块也升值了,等等。不单是地方领导的政绩,有时确实也可以给老百姓增加一些福利,比如,引进一些大型商业项目,可以带动消费。”

既然招商引资能给地方政府带来如此实惠,地方政府自然乐此不疲于对其的追逐,“在招商引资的巨大效益,特别是政绩光环的吸引下,出现了很多地市区县全民招商的现象。以我所在的地市为例,很多单位特别是经济部门,每年都有招商引资的指标,规定一年要引进多少个项目,这是硬任务。所以这些单位每年都要带着任务征战北上广,开招商会,洽谈、考察、签约等等。”上述财政局工作人员所说的类似“全民招商”的事例目前在我国已经比比皆是。

两年前,我国东部省份某县一夜成名,不仅因为其持续了10多年的“全民招商”传统,还因为该县当时推行的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代理负责制度实施细则规定:如果招商不力,不管本职工作是不是招商,官职前面都有可能加上“代理”二字;如果再给一年半载的“通融时间”,招商引资工作仍无起色的话,就有可能是降职,甚至是免职。细则一出,令人瞠目。

该事件引发诸多争论后,不少地方对上述一类“全民招商”的要求逐渐由细则演化成“潜规则”,不过为了提高争取到优良资源的效率,各个地方政府也是不遗余力的从其他方面出台各种举措。记者从我国中部地区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区政府了解到,当地区政府为了鼓励招商引资,专门出台了相关奖励措施,例如对于新引进的服务项目的奖励规定:前三个纳税年度纳税在500万元以上的,区财政分别按当年税收区级留成部分的50%、40%、30%奖励项目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项目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区财政按前三个纳税年度其所交个人所得税区级留成部分的100%给予奖励。此外还有对将服务项目引进该区的单位或个人的奖励;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建设商务楼宇的奖励;鼓励企业实行总部核算、统一纳税以及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驰名商标、品牌产品的奖励等等不一而足。

为企业提供税收返还和优惠是目前各地较为普遍的举措。这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不同地区各自分别制定了优惠政策,不仅影响到地区间的公平性,而且影响到同一地区内本土企业和外来企业之间的公平性。在一次全国财政工作内部会议上,记者就曾听到我国东部省份一位财政厅长直言,“我们调研过程中,发现各地都在加大招商引资,在财政税收上出台优惠政策,有些地方甚至是100%返还,不仅使税收有效性受到影响,而且还是公平性的问题,仅今年半年时间内,我们省很多企业转移到相对贫困的省区去了。为什么?那些省份拿到更多的中央转移支付,把转移支付的钱都给企业作为优惠。”

变数重重

招商引资能带来漂亮的经济增长数据自是不必言说。有基层政府相关人士向记者坦言,“政府最喜欢纳税额高的企业,首选工业企业和总部企业。”

新企业招来了新问题也随之而来,“项目引回来后,还要开展保姆式的服务,为这些企业提供各种便利。以我所在的市为例,实行一个或几个领导干部挂钩项目服务,有些央企凭借其尊贵的地位,对服务单位或干部颐指气使,不可一世。不仅要求地方提供先进的基础设施配套,还要求税收优惠、税收返还。本来按照税法规定,税收不能返还。实际操作中,都是以地方政府会议纪要的形式定下来,比如说,将某企业一年上缴给地方的税收全额返还或一半返还,用于某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会给个别企业钻空子的机会,优惠期一到,企业就继续转战其他地方。于是为了挽留‘大腕’,地方又会创造种种优惠条件。我市今年就有一家纳税大户,是总部经济,扬言要搬走。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正在协调中。”上述人士透露。

由此看来,落户企业究竟诚意几许又使招商引资无形中多了重变数。随着记者的调查,逐渐发现,变数远不止于此。

记者从上文省会城市区政府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当地自2003年开始建设的工业园区,至今因为道路及用水、用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展缓慢,致使企业进驻园区情况很不乐观。工作人员介绍,“根本原因是道路不通,市政规划路不修通,基础设施跟不上,招商引资都是空谈。区政府有心无力,区一级的政府没有交通局和建设局,即使财政肯拨款,也没有单位负责实施。”

检索近几年各地招商引资信息,不难发现,其中很多地方都遭遇着类似的情况,而它们往往还有着类似的起因。最初是在当地主政者主导下迅速上马,随着主政者带着政绩离开,园区却因为缺乏充分的前期规划,以及后期投入不足,逐渐成了“烂尾”工程。

回归理性

当记者联系到我国东北某市新建的产业聚集区时,听到管委会负责人这样描述园区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当初我们是在省长的亲自批示下开始建设的,最初省长批的目标非常宏伟,随着后面的发展逐渐发现有些东西因为市场的原因,无法达到原先的设想。经过理智思考后调整了园区的定位。事实证明,现在的发展目标更加科学和准确。这个聚集区是以我们本地原有的支柱企业为龙头,围绕着给它做产业配套,园区基础设施的配套,目标就是建设符合高标准的园区。

但是这两年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从管委会的角度来说,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什么原因呢?首先园区所占的土地是我们从老百姓手里收过来的,按照当时的地价核算,再加上向国家缴纳征地占用税、新增土地开辟费等等,这些都交上之后一亩地的成本是14余万元,可是落户在这里的龙头企业从我们手里拿地的价钱不到我们成本的十分之一,意味着每给他们一亩地,我们财政就要往里面搭上十几万。其次,这家龙头企业是市属企业,他们的税收不归我们区政府。其实对于园区来说,我们主要的财源就是企业。

另外,为了使那些和龙头企业有很好合作基础、配套比较紧密的企业落户园区,我们也要给予相应的优惠条件。企业一进来,接下来我们还要为它们做基础设施配套,九通一平等等还有很多支出,都成了我们的负担。上级财政也给我们提供了资金支持,不过要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还是要向银行贷款,可是现在银行纷纷收紧了对政府融资平台的放贷,我们的贷款计划进行的并不顺利。所以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从融资和税收返还两方面给我们提供更多支持。尤其是融资问题,我们正在积极跟各方面接触,但是因为有政府融资平台的帽子,我看走哪儿都行不通。”

带着这位管委会负责人的困惑,记者向金融机构进行了咨询,得到的回复言简意赅,“对于地方政府融资的问题银行普遍是惜贷的,主要考虑到一方面是政治因素;另一方面是成本收益,还款风险大。”

在各种新老问题的倒逼之下,如今不少地方政府面对招商引资时,正在逐渐回归理性。

篇5:招商引资意见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区招商引资项目的入区管理,进一步完善项目评估体系,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加快全区主导产业及相关产业集聚,根据 《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国土资厅发〔2016〕38号)、《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8〕79号)、《惠州市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惠府〔2019〕12号)、《惠州市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的招商引资项目,为政府以土地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协议出让和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含转让、出租、股权转让、作价入股等)的工业、产业项目,以及其他需我区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审议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政府出资的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项目)。

第三条

本指导意见所认定的招商引资项目,应符合惠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要求,符合国家、省、市及本区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项目工商注册地、税收征管关系及统计关系须在惠城区范围内,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

第二章

入区标准 第四条

工业项目入区标准

(一)项目定义

工业项目是指申请普通工业用地的项目。普通工业用地包含《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定的一类工业用地(M1)、二类工业用地(M2)和三类工业用地(M3)。

(二)产业要求 鼓励符合国家、省发改委公布的当年优先发展产业落户我区。拟申请准入工业项目应当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属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或《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 年版)》(适用于外商投资项目)中的产业,同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年版)》的产业。

2.拟申请准入产业项目属于《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优先发展产业的通知》(粵发改产业函〔2019〕397 号)明确的优先发展产业。

3.在国家产业政策文件中未列明,但符合我区经济发展的产业。鼓励发展以平板显示、汽车电子、集成电路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智能装备(机器人)、智能家居、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节能环保装备、机械成套装备为主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云计算、物联网、人机交互、信息服务、政务服务为主的大数据产业,和以医疗器械、保健食品、中药制造、健康服务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

(三)经济审核标准

1.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1+5”园区(横沥分园除外)入区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投资总额/占地面积)不低于 10000 元/平方米,其他地区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 9000 元/平方米。外商投资项目外币投资额按即时汇率折合人民币计算。项目原则上一次性建设完成,如确需分期建设的,首期投资强度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 70%。

2.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1+5”园区(横沥分园除外)入区工业项目年土地产出率(年度总产值/占地面积)不低于 20000元/平方米,其他地区项目年土地产出率不低于 18000 元/平方米。项目年税收贡献不低于年总产值的 5%,或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1+5”园区(横沥分园除外)入区工业项目年税收贡献(年度纳税总额/占地面积)不低于 1000 元/平方米,其他地区项目年税收贡献不低于 800 元/平方米。项目土地产出率及税收贡献按照项目投产后 3 年内最高年度计算。

横沥、芦洲、汝湖(仍图片区)入区工业项目的经济审核标准,视项目具体情况而定。

(四)规划控制标准 1.项目用地的建筑容积率原则上不低于 2.0,优先发展产业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原则上不低于 2.5(特殊重型工业项目除外,但应不低于相应的行业指标)。

2.项目用地的建筑系数不低于 30%。

(五)能耗及环保标准 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须符合国家、省、市、区相关控制标准,且优于相应行业的增量准入评价值,并满足国家、省市及惠城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标准。

第五条

产业项目 入区 标准

(一)项目定义 产业项目是指申请新型产业用地(M0)的项目。新型产业用地(M0)是指为适应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创新人才的空间需求,用于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检测、清洁生产等环节及其配套设施的用地。

(二)产业要求。鼓励符合国家、省发改委公布的当年优先发展产业落户我区。拟申请准入产业项目应当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

一:

1、拟申请准入产业项目符合国科发火〔2016〕32 号文规定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2、拟申请准入产业项目属于《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优先发展产业的通知》(粵发改产业函〔2019〕3 9 7号)明确的优先发展产业。

3、鼓励和引导以平板显示、汽车电子、集成电路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智能装备(机器人)、智能家居、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节能环保装备、机械成套装备为主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云计算、物联网、人机交互、信息服务、政务服务为主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养老为主的大健康等相关联的新型产业落户我区。

(三)经济审核标准 1、企业注册资本 1000 万元以上,事业单位开办资金 500 万元以上;

2、投资强度(投资总额/占地面积)不低于 15000 元/平方米;项目原则上一次性建设完成,如确需分期建设的,首期投资强度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 70%。

3、年土地产出率(年度总产值/占地面积)不低于 20000 元/平方米; 4、年税收贡献(年度纳税总额/占地面积)不低于 1500 元/平方米。

项目土地产出率及税收贡献按照项目全面投产后3年内最高年度计算。

(四)规划控制标准 1.除位于特殊区域内或安全、消防等有特殊规定的项目外,容积率原则上不低于 2.5。

2.项目用地的建筑系数不低于 30%。

(五)能耗标准 项目建成投产后,其产出能效(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即吨标准煤/万元)需优于我市相应行业的增量准入评价值。

(六)研发投入

项目自投产之年起,每年度研发投入(R&D)占销售收入比重不低于3 %。

其他未满足上述条件,但具有较好发展前景、拥有较多国际商标、研发投入超过 10%、细分行业排名前列的优质项目,按“一事一议”原则由意向用地单位报区 MO 遴选小组审定。

第六条 鼓励引导以二级市场方式已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个人(企业)在我区设立独立法人机构,并按程序尽快申报纳统。具体的奖励政策由区科工信局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另行制定出台。

第三章

入区申报程序

(一)工业 项目申报1、项目申报。申请单位向区招商引资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

惠城区工业项目投资申报表(原件一式五份)

(附件 1);(2)项目投资计划书(原件一式五份)(附件 2);(3)项目单位主体资格证明(复印件);(4)项目投资方或建设单位经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上年度会计报表和近期财务报表,经税务部门盖章的近三年纳税情况;(5)项目单位获得的证书、荣誉;

(6)项目投资方出具的关于项目材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7)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2、初审。区招商引资办公室在收到工业项目申报材料后进行审查,核实申请企业是否符合入区基本条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如项目属于《惠城区企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事前会商辅导工作制度》(附件 3)所列辅导对象,由惠城区企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事前会商辅导工作小组明确是否符合入区要求,再进行评估。3、评估。通过初审的拟入区项目,由区招商引资办公室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组织专家评估。参与评估的专家从《惠城区招商引资联席会专家(库)管理办法》(附件 4)所列专家名单中随机抽取,采用实地考察、资料核验、集中会议等方式对项目进行评估。评估专家根据《惠城区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入区专家评审及计分标准》(附件 5)对项目量化评分,并出具综合评估意见和评价结果。评估基础分满分 150(含加分项)分,项目评估分值为 90 及以上,视为达到入区标准。属于评审一票否决事项(详见附件 5)范围的项目,不得入区。4、审议。评估达标的项目,提请区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审议。审议通过的项目,由区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出具《惠城区招商引资项目准入通知书》(附件 6),确认项目准入资格。

已取得项目准入资格的工业项目,报区用地小组会议审议。审议通过的项目,由区自然资源局牵头启动供地程序。

(二)产业 项目申报1、项目申报。意向用地单位向区招商引资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

惠城区产业项目投资申报表(原件一式五份)

(附件 1);

(2)项目投资计划书(原件一式五份)(附件 2);(3)项目单位主体资格证明(复印件);(4)项目投资方或建设单位经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上年度会计报表和近期财务报表,经税务部门盖章的近三年纳税情况;(5)项目单位获得的证书、荣誉;(6)项目投资方出具的关于项目材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7)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审议。区招商引资办公室在收到项目申报材料后,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并根据《新型产业用地遴选办法》组织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由区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出具《惠城区招商引资项目准入通知书》(附件 6),确认项目准入资格。

3、用地申请。意向用地单位凭区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的书面审查意见向市、区自然资源局申请用地。

(三)

设立惠城区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库。

1、工业项目入库标准:

(1)专家评估为优(≥120 分)的准入项目;(2)投资总额≥5 亿元;(3)投资强度≥14000 元/平方米;(4)土地产出率≥25000 元/平方米/年;(5)税收贡献≥1200 元/平方米/年。

2、产业项目入库标准:

(1)专家评估为优(≥120 分)的准入项目;(2)投资总额≥20 亿元;(3)投资强度≥21000 元/平方米;(4)土地产出率≥28000 元/平方米/年;

(5)税收贡献≥2100 元/平方米/年。

经认定入库的项目,按项目得分高低,遴选进入绿色快速通道,优先保障建设用地指标、安排项目用地,加快推进、加快建设。项目方承诺 10 年内不迁离惠城区、不改变在惠城区的纳税义务。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七条 项目履约及监管(一)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交易成交确认书》前,产业项目的用地取得单位须先与区政府签订履约监管协议;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1+5”园区的工业项目用地取得单位须先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订履约监管协议;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1+5”园区外的工业项目用地取得单位须先与项目用地所属镇(街道)签订履约监管协议(附件 7),再与自然资源部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同时,项目用地取得单位须配合完成履约监管协议公证手续。如未达到协议书要求并经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按履约监管协议书有关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区政府或其指定单位有权将相关情况推送到惠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惠州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布。

(二)每年年底由区政府办公室牵头,联合区发改局、区科工信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局、区环保分局、区招商引资办公室、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管委会或项目用地所属镇(街道)以及专家等成立项目考核小组,由考核小组对已投产项目的综合指标进行考核并将结果上报区政府。考核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三)加强二级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完善监测监管信息

系统。自然资源、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税务、市场监管、金融等主管部门,以及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各镇(街道)建立联动机制,有序推进二级市场建设、监管及调控。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八条

本指导意见由惠城区招商引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2020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试行 2 年, 原《惠城区工业项目入区指导意见(试行)》(惠城府办〔2016〕18 号)废止。

附件:1.惠城区工业、产业项目投资申报表 2.惠城区工业、产业项目投资计划书(模板)

3.惠城区企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事前会商辅导工作制度 4.惠城区招商引资联席会专家(库)管理办法 5.惠城区工业项目入区专家评审及计分标准 6.惠城区项目准入通知书(模板)

篇6:2012年招商引资工作意见

关于2012年招商引资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实施招商引资开放战略,强力推进加速崛起、富民强县进程,现就2012年招商引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家和省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重点扶持的有利时机,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加速转移的历史机遇,以大招商、招大商推动大发展为目标,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推进措施,奋力实现重大项目招商、工业项目招商新突破,为推进跨越崛起、构建幸福**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利用境外资金3000万美元以上,较上年分别增长50%以上。新引进10个亿元以上、20个5000万元以上、30个3000万元以上、40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工业项目个数和到位资金均达70%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挂帅招商。继续实行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招商和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负责、“一岗双责”制度,定目标、明奖惩、压担子,每个招商组牵头县领导当年至少牵头引进一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落户经济开发区。继续加大外出招商力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带队外出招商不少于8次,招商组牵头领导外出招商不少于

10次,各招商单位主要负责人外出招商不少于12次,以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带动单位联动、全员行动,形成全县上下大招商、招大商浓厚氛围。县电视台、政府网、招商网要开设招商引资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全县招商工作动态,定期开展“一把手”招商访谈活动。县委组织部、人社局、县委党校要将招商引资纳入全县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进一步推动工业招商。鼓励、引导全县上下围绕做大做强经济开发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快形成“县乡共建、全员招商、共垒园区”的招商格局,原则上每个乡镇当年要独立引进一个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落户开发区,新引进入驻开发区工业项目所产生的税收县乡按5:5分成,工业增加值全额纳入乡镇统计。由乡镇独立招商并承担基础设施投入的入驻开发区工业项目所产生的税收县乡按2:8分成。经济开发区要进一步夯实平台建设,加大入区项目跟踪帮扶力度,积极为项目快落户、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创造条件。经济开发区在实现当年新开工建设20个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含上年度签约未开工项目)并竣工投产20个以上工业项目(含上年度开工未竣工项目)时,县财政按照落户开发区工业项目招商单位公务费补助的平均数给予经济开发区公务费补助。对独立引进亿元以上落户开发区工业项目的招商单位,项目到位资金3000万元以上时给予5万元奖励,竣工投产时达到投资规模的再奖励5万元。着力推进乡镇工业集聚区、特色园区建设。重点承接军需、纺织、化工、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积极引进矿产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更加注重培育产业板块,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

(三)进一步突出重大项目招商。着力于招大引强,力量上主攻大项目,政策上倾斜大项目,服务上倾心大项目,配套上满足大项目,在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上实现更大突破。依托我县丰富的矿产、水能、电能、旅游、农产品等资源,重点谋划推介包装一批重大招商项目。主攻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以及上市公司,加强与大型央企、国企、民企的招商对接,注重选择性招商、特色化引进、集群式承接,着力引进能够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业龙头项目、现代农业项目和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

(四)进一步加强专业招商。优化驻外招商布局,延伸招商触角。在江苏、浙江、上海增设3个招商分局,全县共组建8个招商分局,每个分局由2-3人组成,每年各引进1个落户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开工建设、2年内完成到位资金5000万元以上。各招商分局可以与其他单位联合招商并协商确定项目引资人和到位资金分配比例,招商分局主要负责挖掘、搜集、提供招商信息,跟踪项目签约,督促项目开工,其他单位主要负责项目落户和建设过程中的接待、协调、服务等工作。县委、县政府适时在招商分局所在区域组织开展招商推介会或项目对接会。县委组织部、人社局、招商局要加强对招商分局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导,严格经费管理,强化督查调度,提高招商实效。

(五)进一步拓展领域招商。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争取引进5个以上总部经济企业落户

**。县有关部门要为总部经济企业落户开辟绿色通道,及时提供企业设立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对总部经济企业按一个营业年度缴税总额的20倍计算招商单位引资额,按照一个营业年度税收形成的县级所得10%一次性给予招商单位公务费补助。努力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网络招商、乡情招商,增强与各类商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在外人才协会的联系,加强与发达地区政府、园区、企业的对接与合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上下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作为政绩考评、选人用人的第一要素,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的第一抓手,努力以大招商推动大发展。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党政一把手是本单位招商引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要确保一半以上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招商引资四级调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度对各招商组调度一次,对第三季度无实绩单位“一把手”进行约谈;县招商引资责任组适时调度招商后进单位,对上半年无实绩单位“一把手”进行约谈;各招商组牵头县领导每月对本组调度一次;县委组织部、县招商局每季度对各招商分局调度一次,县招商局按月通报全县招商情况。

(二)强化跟踪落实。完善招商信息备案机制。各招商单位要确定一名招商信息员,及时将本单位招商项目信息报送县招商局审核备案,备案信息作为确定招商项目跟踪、洽谈、服务、引资单位认定的重要依据。坚持招商项目洽谈决

策机制。招商项目洽谈签约工作由各招商组牵头县领导会同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对进入经济开发区的项目由县委、县政府分管工业、招商引资领导和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以及招商组牵头县领导共同研究决定。落实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各招商组牵头县领导对本组招商引资项目协调服务工作负总责,招商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项目全程服务第一责任人,实行“一个招商项目、一名县领导牵头、一名单位负责人、一名服务人员”的跟踪服务机制。对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服务的,由招商组牵头县领导商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明确责任单位、工作任务和办结时限,由县效能办以督办单形式督促有关部门限时办结,逾期未落实的,按照作风效能建设相关规定跟踪问责。认真开展“社会评议基层站所队(营业网点)、企业评窗口、千人评股长”活动,坚决惩处影响招商环境的人和事。

(三)严格兑现奖惩。继续对各乡镇、县直单位(含垂管单位)实行新引进开工建设项目数和完成到位资金数双项考评,对新引进招商项目到位资金实行竣工投产一次性考核认定制度(房地产类项目除外),对2010年12月31日前引进的投资1000万元以下续建项目自2013年起不再纳入考核认定,对超额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的招商单位实行招商引资公务费补助奖励。全年分乡镇、县直单位、垂管单位分别评定5个、8个、3个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评定5支招商劲旅;评定2个先进招商分局。坚持把招商引资实绩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对独立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或者独立引进连续2年缴纳税收500万元以上总部经济企

业的县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在符合干部选拔任用资格条件情况下,是一般工作人员的提拔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是副科级干部的提拔享受正科级干部待遇。对当年无新引进项目且到位资金无实绩的县管单位年度不评先,班子成员不评优、不提拔,停发干部职工第13个月奖励工资或相应额度的绩效工资;对没有完成招商引资年度目标任务且年度考评居后二位的县管单位、后一位的乡镇给予黄牌警告,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下一年度有关会议上作表态发言;对连续两年无新引进开工建设项目、无到位资金实绩的单位主要负责人采取组织措施。对无新引进项目且到位资金无实绩的垂管单位,下年度不推荐单位评先评优,包括县级以上各类先进单位提名。

上一篇:护士年度考核心得体会下一篇:高校期刊社社长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