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201

2024-05-22

思南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201(精选8篇)

篇1:思南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201

中共思南县委思南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地委、行署关于加强招商引资扩大开放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对外经济协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台阶,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结合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臶,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实现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以“提速度、调结构、增总量、促跨越”为主线,突出两大重点(快速膨胀经济总量,扩大投资规模),推进两大战略(工业突破战略,城镇带动战略),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武陵山区扶贫开发、东部产业转移和中央企业发展扩张的战略机遇,以“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为抓手,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

二、目标任务

全县储备各类招商引资项目366个,投资总额496亿元;2011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县引进县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速40%以上,力争在期末实现招商引资总额100亿元。引进外资1亿美元以上,完成直接进出口贸易额0.5亿美元,承接产业转移8亿元人民币以上。

2011年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每人1亿元,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每人5000万元,四家班子副职2000万元,县法院、检察院主要领导2000万元,县级国家机关正科级领导每人300万元,副科级每人100万元,一般干部每人20万元(待内设机构股室干部明确后,股级干部每人加30万元)。

思唐镇、塘头镇、许家坝镇每年分别为2000

万元,并确保至少一个工业项目入驻园区开工建设;孙家坝、邵家桥、瓮溪、凉水井、鹦鹉溪、大河坝、张家寨、合朋溪、大坝场、文家店、青杠坡等乡镇每年分别为1000万元,并确保至少一个工业项目入驻园区开工建设;其余乡镇每年分别为500万元,并确保至少一个工业项目入驻园区开工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创新招商形式

1、坚持全民招商。实行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招商引资“一岗双责”不动摇,始终坚持“一把手”亲自抓招商引资工作不动摇,县四家班子领导、各乡镇、县直部门都要承担招商引资任务,并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指标,形成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

2、推行专业招商。县里成立工业、城市建设、文化旅游、农业等招商引资专业分队,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另行文)。专业分队负责相关领域的项目策划包装,建立相关招商项目库;负责协调相关领域招商项目的资源要素配臵及项目开工、推进等工作。

3、强化以商招商。支持鼓励在思企业家招商引资,建立以商招商专项奖励机制,县委、县政府将分给予表彰奖励。

4、推进立体招商。整合资源,综合运用网络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亲情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各种招商方式,构建全方位、立

体式的招商网络,确保招商效果最大化。

(二)突出招商重点

1、突出重点区域。坚持按照承接产业转移的招商思路,积极招引贵阳、长沙等地主导产业的配套企业,最大限度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

2、突出重点领域。突出抓好工业项目招商,围绕全县工业发展规划,增强招商引资针对性,重点抓好核能、水能资源、生物质能为主的新能源工业,以水泥、石材(大理石、红石)为重点的建材工业,以绿色(有机)食品、民族医药、旅游商品和乌江白酒为重点的特色加工业,以煤、铁、硅、磺、硫、石灰石等矿产品为重点的精细化工业,以内河船舶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

3、突出重点企业。立足招大引强,瞄准国内外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央直属企业的对接联系,集中全力,定向攻坚,力争引进投入十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争取事关全县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旅游项目、工业项目尽快落户建设。

4、突出外资企业。针对外资(境外,下同)利用这一薄弱环节,致力招引外资企业,确保全年引进外资企业1家以上,投资金额1亿美元以上,完成直接进出口贸易额0.5亿美元,承接产业转移8亿元人民币以上。

(三)加强工作调度

1、广泛开展招商活动。1—3月开展招商

引资项目编制、筹备活动; 4—5月组织参加省委、省政府统筹的赴港招商引资活动;6—7月搞好长三角、珠三角的项目推介活动;8—10月参加省内资源推介大会;10—12月开展面对全国500强企业招

商引资活动。分季节、分批次、分区域组织团队外出招商。

2、加强招商工作调度。每月召开一次招商工作调度会议,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优化资源要素配臵,强力推进各项工作。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里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另行文),下设招商引资考核中心、招商引资促进中心及工业、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农业等招商引资专业分队。县招商引资考核中心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由周贤龙同志任主任,县招商引资促进中心办公室设在县纪委监察局,由张延高同志任主任,招商引资专业分队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切实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确保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整体推进。

(二)强化督促检查

县招商引资考核中心负责对每季度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现场督查,并通过媒体、文件等形式通报督查结果;负责汇总招商项目推进情况动态信息,每两月一次报送县四家班子领导,并抄送全县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及有关职能部门,做到相互促进,相互监督。

(三)着力优化环境

县招商引资促进中心主要职责是对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及其它重点项目进行服务,对企业反映突出且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共性问题,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加以解决,严格责任追究,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四)严格考核奖惩

严格按照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奖惩。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

做出重大贡献的,由县委组织部优先提出考察任用意见;对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的责任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主要领导给予通报批评,单位不得参与年终评先选优活动。

篇2:思南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201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根据《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武发„2011‟3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的意见》(武政„2011‟53号)等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的思路和方向

1、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大招商决定大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灵秀的文化之城、生态的山水之城、文明的产业之城、幸福的宜居之城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以思想大解放促进招商引资大突破,不断培植和壮大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2、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全区招商引资工作要坚持多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坚持引进外资和引进内资相结合,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引资规模与引进质量相结合,发挥政府引导与调动企业积极性相结合,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及显示器、机械及钢结构、家电及日用化工、环保及新能源等五大产业集群招商选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央企及行业龙头企业,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度高、集群化、科技型、环保型优质工业项目。2012年力争全区招商引资主要指标内外资总金额同比增长85%以上,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个,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3个。

二、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3、改进招商方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引资工作思路,积极做好领导招商、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优化招商方式,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率。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积极做好以外引外、以企引企工作,创造性地开展驻点招商。北京、广州、深圳等地设立的驻点招商联络处,要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当地大企业集团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发展动态和投资动向,选准目标,主动联系,促进合作,努力为全区招商引资服务。

4、优化项目洽谈程序。严把招商引资关口,优化招商引资模式,拟引进项目先由区招商局初步进行洽谈、梳理,再由区分管领导带领区相关部门进行项目论证,重大项目由区主要领导实地考察。

5、强化项目评审。进一步完善项目评审机制,确保项目引进质量。进一步完善区项目评审小组初审、区政府常务会把关和重大项目区人大常委会决议、区委常委会审议的项目准入机制。成立由区招商局牵头负责的项目评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所有拟引进落户的工业项目评审工作。评审小组各成员要相对固定,按时参加评审会,并不得缺会或代会,不得向外泄露评审项目信息及评审意见。所有引进项目由项目落户地向区招商局提出评审申请,由区招商局进行项目要素审核。区招商局在收齐应提交的相关材料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评审小组进行评审。重大项目须邀请第三方参与评审。

6、规范项目签约。经评审准入的项目,由区招商局负责草拟合同文本,由区法制办把关。合同文本经区项目招商引资 2

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区招商局组织项目签约,并负责备案和存档。

7、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平台。由区商务局、招商局牵头,各地(园区)、区直单位积极配合,建立我区统一的招商网站,宣传我区发展战略,介绍发展规划、投资环境及优惠政策,推介招商引资项目。抓好“三库建设”,即全区外来投资客商信息库、招商项目库和外来投资企业库。逐步探索和运用现代先进招商引资手段。

8、提高招商引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要按照“懂经济、善管理、能招商、勤服务”的要求选强配齐招商干部队伍,要把招商引资一线作为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阵地,每年选派一批年轻后备干部到招商一线锻炼。坚持招商人员先培训后上岗,每年对招商干部轮训一次,适时选派招商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和到驻点招商联络处任职。区招商局要加强对全区招商工作的业务指导,经常性组织开展招商业务培训。要关心和尊重招商人才,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爱岗、敬业、多作贡献。

三、建立招商项目推进机制

9、建立项目跟踪服务机制。进一步加大投资信息收集力度,区招商局每月收集一次,对项目信息进行整理、汇总、策划、包装。同时,通过网络和简报等形式,对相关街乡镇可供招商土地、空闲厂房和可供土地情况以及在谈、在批项目等进行通报,实现招商信息共享。坚持做到“四个及时”,即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区分管领导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尽快促使信息向 3

实质性洽谈阶段推进。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落地的,须向区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写出专题报告。

10、建立项目责任落实机制。区招商局对所有引荐的项目,要明确相应的责任人,分级分类做好客商接待、现场考察、政策咨询、项目服务等工作,保证项目有效对接。对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都要明确项目跟进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拟定项目推进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定时间、定任务、定责任,提供全程服务。重大招商项目进展情况每季度要进行书面报告,由区招商局整理后通报给相关部门和相关领导。区委、区政府督查室要定期对重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实行督办。

11、建立项目综合协调机制。由区招商引资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项目联席会议,召集相关职能部门、项目责任单位责任人,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对会议研究决定的主要事项形成会议纪要,参会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由主要负责同志负责,限期落实会议议定事项。

四、着力优化服务环境

12、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对不讲诚信,承诺事项不兑现落实,服务不到位,或对投资者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及时解决,影响投资项目进展,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实施问责和处理。

13、塑造创新、诚信、开放、开明的招商引资新形象。要善于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在国(境)内外充分宣传蔡甸改革开放成果,介绍蔡甸良好的投资环境,推介蔡甸重大引资项目,对招商引资的成功案例和先进典型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4

加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宣传,树立亲商、爱商、护商的服务观和发展观,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是环境、事事关系环境、处处体现环境、时时关心环境”的氛围。

五、完善激励机制

14、建立招商奖励制度。对投资方和中介人的奖励,具体实施办法按本意见附件《蔡甸区招商引资奖励暂时办法》执行。对园区、街乡镇、区直单位及个人的奖励,采取设立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奖和先进个人奖的办法,对完成招商引资预期目标任务的,由区委、区政府给予物资奖励和精神奖励;对驻外联络处实行项目工作经费奖励制度,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含)的项目奖励经费1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000万元,奖励经费相应增加1万元,同一驻外联络处引进多个项目工作经费奖励总额不超过50万元。以上奖励具体方案由区招商局提出,报区委、区政府审定,重大项目的奖励方案采取一事一议制。

新设立、新迁入的上市公司总部以及市级以上具有集中结算职能的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财务公司等金融服务业企业总部,区级财政贡献额达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在蔡甸区购买办公用房的,按购房款的8%给予补贴,补贴总额不超过企业在两年期间对区级财政的贡献额;总部企业将区外分支机构的税收实行集中结算的,按其区外分支机构税收对区级财政贡献额的50%给予奖励。具体项目奖励方案由区招商局会同区财政局、审计局、经信局等部门提出,报区委、区政府审批。

15、注重实绩考核。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绩效目标管 5

理。建立以任务完成、项目策划包装、项目服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项目库建设和队伍建设等为主体的招商引资工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兑现,对综合考核成绩优秀的予以表彰奖励;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当年不能评为绩效目标管理优秀单位。

六、建立强有力的招商引资领导机构

16、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的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协调解决招商引资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招商局,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研究提出需领导小组决策的建议方案,督查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

17、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坚持大员上阵,区级领导带头抓招商引资工作。健全区领导对口联系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实行从项目跟踪洽谈到开工建设一包到底的工作机制。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亲临招商引资第一线,做好招商引资的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工作。

18、强化区招商局职责。负责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编制全区招商引资规划和计划;研究制定全区招商引资相关政策、制度和实施办法;指导有关部门做好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宣传工作;负责全区招商引资项目的评审;协调、督办和考核全区招商引资工作;负责全区招商引资项目的动态摸底、整理、登记、对外发布和重点项目、大型企业的联系洽谈工作;主管驻点招商联络处工作。

附件: 《蔡甸区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荐外来资金(区外、国外、境外)投资我区,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引资人是指为资金或项目引进做出实质性贡献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我区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招商引资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相关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条 招商引资可以是从区外、国外、境外引进的在区内建设、注册、纳税经营的企业(项目)以及增资、扩股、无偿援助和捐赠项目等形式。不包括我国政府投资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借款、证券、债券融资等。

第四条 以招商引资额为依据,对项目引资人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招商引资奖励实行备案确认制,签订项目投资合同前,由引资人和投资方共同填报《蔡甸区招商引资项目及引资人备案登记表》,向区招商局备案确认,方可获得奖励资格。

第五条 申请奖励的招商引资项目范围如下:

(一)不属于禁止类或者限制类产业目录的工业、农业项目;

(二)大型物流、四星级以上酒店等商贸服务业项目;

(三)休闲、旅游及其配套产业项目;

(四)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五)城市建设的重点基础设施等社会公益类项目;

(六)有利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其它招商引资项目。

第六条 申请奖励的招商引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项目符合国家、省、市、区产业政策,环保要求,不属于禁止类或限制类产业项目;

(二)项目资金来源于区外,可以是本(外)币、实物、专利、技术(非专利)、知识产权等,不包括区内民间融资、区内银行借款;

(三)项目单位须在本区工商注册登记,领取税务登记证;

(四)投资及资产并购类项目不低于1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不低于5000万;无偿捐赠类项目不低于100万元;已有项目追加投资不低于5000万元。外币按资金到位当日国家外汇牌价换算;

(五)项目在区招商局备案确认;

(六)项目无其他纠纷、争议。

第七条 投资及资产并购类项目,对引资人按以下标准奖励:

(一)引进国外、境外资金的项目,按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奖励;

(二)引进境内资金的项目,按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奖励。

每个项目最高奖励额为100万元。

第八条 高新技术类项目,对引资人按以下标准奖励:

(一)引进国外、境外资金的项目

引进资金5000万元至1亿元的,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给予奖励;1亿元以上的,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给予奖励。

(二)引进境内资金的项目

引进资金5000万元至1亿元的,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给予奖励;1亿元以上至5亿元的,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5‰给予奖励;5亿元以上的,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给予奖励。

每个项目最高奖励额为100万元。

第九条 无偿捐赠类项目,对引资人按以下标准奖励:

(一)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奖励5万元;

(二)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奖励10万元;

(三)1000万元以上的,奖励50万元,最高奖励额为100万元。

第十条 已建成项目追加投资的,按以下标准奖励:

(一)追加投资5000万元至1亿元的,一次性奖励企业法定代表人2万元;

(二)追加投资1亿元以上至5亿元的,一次性奖励企业法定代表人2—5万元;

(三)追加投资5亿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企业法定代表人5—10万元。

第十一条 引资人全程参与谈判,对项目落户起了决定性作用的,计奖奖金全额奖励给引资人;仅提供项目信息等辅助性服务的,按计奖金额的30%奖励给引资人;属多方引荐的,由投资者和区招商局共同确认引资人。

第十二条 招商引资奖励资金根据测算标准纳入预算,并根据投资受益情况分别由区财政负担。

第十三条 招商引资的备案确认工作由区招商局负责,并依据本办法制订备案考核认定办法。考核认定由区招商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共同认定投资额,并依据本办法相关规定计奖。

第十四条引资人在项目建成、运行,捐赠资金到位后,可以到区招商局申报奖励,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蔡甸区招商引资项目奖励申请表》;

(二)受益企业及其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对第一引资人的确认证明;

(三)验资报告和有关资信证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复印件(确认时需核对原件);

(四)引进境内外合资、合作项目,应当同时提交正式合同复印件;

(五)以货币投入的,应当提交银行进帐单复印件;

(六)以设备投入的,应当提交设备发票以及企业收到设备入库凭证复印件;属进口的,应当提交海关报关单及商品检验报 10

告复印件;

(七)以技术以及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投资的,应当提交该无形资产评估证明;引进高新技术的,应当提交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

(八)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九)其他资料。

第十五条 分期实施的项目可按项目进展情况,按阶段考核计奖。奖金总额不超过100万元。

第十六条 区招商局在收到引资人提供的资料后应当在30日内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考核认定,并提出拟奖励项目及引资人名单。

第十七条 将拟奖励项目名单、奖励金额、引资人等相关信息向社会公示15天,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确定正式奖励名单报区政府审定。投资方和引资人提出保密要求的,可以只公布项目相关情况。

第十八条 对引资人的奖励每年进行一次,一律以人民币支付。奖励所涉及的相关税收,由奖励单位代扣代缴。

第十九条 引资人应当自项目建成、运行,捐赠资金到位后12个月内办理备案确认或申请奖励等手续,在上述期间内未办理的视为放弃奖励。

第二十条 引资人同时符合本办法两个以上奖励条款时,按标准高的奖励标准予以奖励。

篇3:思南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201

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 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特别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 乡村医生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服务条件显著改善, 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升。但也要看到, 乡村医生队伍仍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 难以适应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切实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经国务院同意, 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 总体要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从我国国情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长远建设出发, 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 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政策,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 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 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 主要目标。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 力争使乡村医生总体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 逐步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乡村医生各方面合理待遇得到较好保障, 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适应需要的乡村医生队伍, 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 更好保障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明确乡村医生功能任务

(三) 明确乡村医生职责。乡村医生 (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 下同) 主要负责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并承担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相关工作。

(四) 合理配置乡村医生。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开展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建立, 各地要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 合理配置乡村医生, 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

三、加强乡村医生管理

(五) 严格乡村医生执业准入。在村卫生室执业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 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条件不具备的地区, 要严格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要求, 由省级人民政府制订具有中等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经培训达到中等医学专业水平的人员进入村卫生室执业的具体办法。

(六) 规范乡村医生业务管理。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 切实加强乡村医生执业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 促进合理用药,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七) 规范开展乡村医生考核。在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 由乡镇卫生院定期对乡村医生开展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乡村医生学习培训情况以及医德医风等情况。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和财政补助的主要依据。

四、优化乡村医生学历结构

(八) 加强继续教育。各地要按照《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 (2011—2020年) 》要求, 切实加强乡村医生教育和培养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医生进入中、高等医学 (卫生) 院校 (含中医药院校) 接受医学学历教育, 提高整体学历层次。对于按规定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医学相应学历的在岗乡村医生, 政府对其学费可予以适当补助。

(九) 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 重点实施面向村卫生室的3年制中、高职免费医学生培养。免费医学生主要招收农村生源。

五、提高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

(十) 拓宽乡村医生发展空间。在同等条件下, 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获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 进一步吸引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聘用具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

(十一) 规范开展乡村医生岗位培训。各地要依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 开展乡村医生岗位培训。乡村医生每年接受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 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各地可选派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优秀乡村医生到省、市级医院接受免费培训;乡村医生每3—5年免费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脱产进修, 进修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个月。乡村医生应学习中医药知识, 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优先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六、转变乡村医生服务模式

(十二) 开展契约式服务。各地要结合实际, 探索开展乡村医生和农村居民的签约服务。乡村医生或由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 (含全科医生) 和乡村医生组成团队与农村居民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协议, 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 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并按规定收取服务费。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分担, 具体标准和保障范围由各地根据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签约人群结构以及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乡村医生提供签约服务, 除按规定收取服务费外, 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加大适宜技术的推广力度, 鼓励乡村医生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并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十三) 建立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在现行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增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按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相关规定, 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考试大纲, 统一组织, 单独命题, 考试合格的发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 限定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执业。取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可以按规定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七、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

(十四) 切实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各地要综合考虑乡村医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服务能力和服务成本, 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 保障乡村医生合理的收入水平。

对于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根据核定的任务量和考核结果, 将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给乡村医生。在2014年和2015年将农村地区新增的人均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全部用于乡村医生的基础上, 未来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继续重点向乡村医生倾斜, 用于加强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未开展乡村医生和农村居民签约服务的地方, 对于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 要通过设立一般诊疗费等措施, 由医保基金和个人分担。在综合考虑乡村医生服务水平、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和不增加群众个人负担的前提下, 科学测算确定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 原则上不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标准, 并由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等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对于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 要综合考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情况, 给予定额补助。定额补助标准由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按照服务人口数量或乡村医生人数核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动态调整乡村医生各渠道补助标准, 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水平。

(十五) 提高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医生待遇。对在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服务的乡村医生, 地方财政要适当增加补助。

八、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养老和退出政策

(十六) 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各地要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乡村医生, 可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对于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 各地要结合实际, 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 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养老待遇。

(十七) 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 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确有需要的, 村卫生室可以返聘乡村医生继续执业。

九、改善乡村医生工作条件和执业环境

(十八) 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各地要依托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 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方式, 进一步支持村卫生室房屋建设和设备购置。加快信息化建设, 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 建立以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和基本诊疗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并延伸至村卫生室, 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时结算管理、健康档案和基本诊疗信息联动、绩效考核以及远程培训、远程医疗等。

(十九) 建立乡村医生执业风险化解机制。建立适合乡村医生特点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可采取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等多种方式有效化解乡村医生的执业风险, 不断改善乡村医生执业环境。

十、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 制定实施方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统筹考虑。各省 (区、市) 要在2015年3月底前制订出台具体实施方案, 并报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二十一) 落实资金投入。县级人民政府要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央财政和省级人民政府对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予以支持, 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补助力度。各级财政要及时足额下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相关经费, 确保专款专用, 不得截留、挪用、挤占。

(二十二) 开展督导检查。各地要切实维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 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乡村医生, 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建立督查和通报机制, 确保乡村医生相关政策得到落实。

2015年3月6日

篇4:思南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201

农农发[2010]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

农药管理事关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农民利益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各地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农药管理工作,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最近一段时期,一些地方农药市场秩序比较混乱,违法生产、销售禁限用高毒农药行为屡禁不止,因农药残留造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和消费者权益,现就进一步加强农药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经营主体监管,规范农药经营行为

当前,农药经营主体多、规模小、秩序乱的问题比较突出。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工商管理部门全面开展农药经营单位的清查,对无照经营及不符合经营资质要求的,坚决依法取缔,符合条件的经营单位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上网公布。经营单位要建立健全进销货台账,严格进货查验,向购药者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导,出具销售凭证。建立农药经营单位违法行为记录档案,对有严重违法行为或一年内多次违法经营的,要提请工商管理部门依法停止其经营活动。大力发展农药连锁经营,鼓励农药生产企业开展农药直销,支持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卖药、施药”一体化服务。蔬菜优势区域重点县要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严格核定高毒农药经营单位,实行实名购药,建立高毒农药销售流向记录。

二、强化使用技术指导,引导安全合理用药

农药使用行为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时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用药指导目录,向农民推荐安全、高效、适用的农药品种,指导农民正确选用农药。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用药行为的监督管理,督促其建立规范的农药使用记录。重点加强对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主产区分散农户的用药技术培训和指导,推行农药使用监管员制度,加强对农药使用情况的巡查,发现违规使用农药的,要及时纠正,严重违规的,要及时报告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蔬菜、水果生产过程中农药残留监测,发现违规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的,依据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充分发挥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安全合理用药。

三、加强农药监督执法,整顿农药市场秩序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药市场的日常监管,特别是对基层乡村农药经营门店的检查,重点检查其经销的农药产品标签是否规范,发现不符合规定的,依法查处并责令生产者改正。要加大对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主要检测有效成分含量及是否添加禁限用高毒农药成分。强化“检打联动”,发现假劣农药的,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情节严重的,及时提请我部吊销其农药登记证。抓好大案要案查处,落实挂牌督办制度,强化省际间、部门间协作配合,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案件查处情况要及时报送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案件办结后,要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曝光。加强农药展销会的监督管理,严格审查参展单位资质和参展产品合法性,展销会期间出现虚假信息并造成严重影响的,依法追究展销会组织者责任。

四、强化政务信息公开,增强公共服务意识

政务信息公开是推动依法行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及时公开农药管理相关信息。要公布办事程序和要求,推行阳光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及时公布农药登记、质量监测、农药药效、安全风险等信息,为农药执法人员、农药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提供服务。

五、妥善处理药害事故,维护社会稳定

农作物药害事故是影响农业生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妥善处理药害事故,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农药药害技术调查及技术鉴定的程序和要求,建立药害鉴定专家库。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专家对药害事故进行鉴定,科学判定药害发生原因及损失程度,指导农民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对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药害事件,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处理,防止事态扩大,避免群体事件发生。

六、健全农药管理机构,提升农药监管能力

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农药管理牵头单位,统筹协调农药管理各项工作,积极推动农药管理机构参与管理,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农药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农药管理机构与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要密切配合,全面履行农业部门农药监管职责,禁止农药管理和执法人员参与农药经营活动。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同级财政支持,落实农药管理经费,保障农药市场检查、质量监督和安全用药指导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附: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贯彻实施,加强对农药登记、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促进农药工业技术进步,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畜安全,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农业部负责全国农药登记、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或参与制定农药安全使用、农药产品质量及农药残留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农业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登记,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药研制者和生产者申请农药田间试验和临时登记资料的初审,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县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负责全国的农药具体登记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具体登记工作。

第四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可以依法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机构实施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受委托单位不得从事农药经营活动。

第二章 农药登记

第五条 对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实行认证制度。

农业部负责组织对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单位、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和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单位的认证,并发放认证证书。

经认证的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应当接受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农业部制定并发布《农药登记资料要求》。

农药研制者和生产者申请农药田间试验和农药登记,应当按照《农药登记资料要求》提供有关资料。

第七条 新农药应申请田间试验、临时登记和正式登记。

(一)田间试验

农药研制者在我国进行田间试验,应当经其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初审后,向农业部提出申请,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经审查批准后,农药研制者持农药田间试验批准证书与取得认证资格的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单位签订试验合同,试验应当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实施。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对田间试验的初审,应当在农药研制者交齐资料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

境外及港、澳、台农药研制者的田间试验申请,申请资料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审查。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应当自农药研制者交齐资料之日起三个月内组织完成田间试验资料审查。

(二)临时登记

田间试验后,需要进行示范试验(面积超过10公顷)、试销以及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的农药,其生产者须申请原药和制剂临时登记。其申请登记资料应当经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初审后,向农业部提出临时登记申请,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对申请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经农药临时登记评审委员会评审,符合条件的,由农业部发给原药和制剂农药临时登记证。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对临时登记资料的初审,应当在农药生产者交齐资料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

境外及港、澳、台农药生产者向农业部提出农药临时登记申请的,申请资料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审查。

农业部组织成立农药临时登记评审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农药临时登记评审委员会一至两个月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农药临时登记评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承担。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应当自农药生产者交齐资料之日起三个月内组织完成临时登记评审。

农药临时登记证有效期为一年,累计有效期不得超过四年。

篇5:思南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201

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主战略,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

(一)对外开放作为河南省的基本省策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外开放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招商引资,因此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二)为进一步突破化解招商引资瓶颈,各单位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一切行之有效措施,重点引进体量大、辐射面广、投资强度高、税收效益好、对我区经济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企业。

(三)区对外开放办作为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总协调单位,要切实统领全局、把握形势、统筹规划,搞好对接、协调与服务,认真做好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充分调动区、镇、街道、村、组、企业、学校、行政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形成全区各级联动、合力招商的氛围。

二、科学谋划,扎实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

(一)出台、落实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政策。为加大对外来投资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我区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对照省、市有关政策文件,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金水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同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上级单位的联系,准确把握中央、省、市政策和资金重点导向,积极为辖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争取国家、省、市政策和资金扶持。

(二)确定招商战略,加快招商引资项目的挖掘和包装。庙李镇、各街道和有关单位要结合自身优势,对项目进行合理布局、准确定位;要确定招商引资工作近期、中期、远期工作目标与重心,有方法、有步骤的实施招商。根据我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市场导向,对全区闲置土地和可开发利用资源进行调查统计筛选,澄清资源底数,掌握存量,及时更新,动态管理,为招商引资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要制作2012年金水区招商引资项目册、光盘等招商资料。

(三)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在谈、签约、新落地开工项目库”。庙李镇、各街道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项目调查摸底工作,要配备专门人员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定期跟踪,建立完善的招商引资在谈、签约、新落地开工项目库,并实行月报制度,使之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三、创新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招商引资

(一)重点加强对国内外500强、行业内百强和省内百强企业的招商。庙李镇、各街道和相关单位要结合我区产业规划定位,有针对性的收集国内外500强、行业内百强和省内百强企业的经营信息、投资意向和在豫情况,并建档入库;要争取与企业建立长效稳定的沟通联系,不断挖掘和拓展投资线索;要主动出击,拜访对接符合金水区产业发展的项目。

(二)鼓励推行“飞地招商”。庙李镇、各街道和相关单位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大局意识,打破区域界线,逐步形成招商资源共享、项目落地互惠新局面。采用“飞地经济”方式引进的非占地类项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缴纳区级税收等均按7:3分成,即项目引荐单位占70%,项目落地单位占30%;采用“飞地经济”方式引进的占地类项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缴纳区级税收等均按3:7分成,即项目引荐单位占30%,项目落地单位占70%。

(三)大力开展网上招商。在商都信息网、河南商务之窗网及国内外大型会务专网上发布金水区情、项目信息、招商动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金水关注度;充分利用金水商务之窗网站平台,进行招商项目推介,宣传我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逐步开发建设网上互动平台,实现与客商实时网络交流沟通。

四、落实责任,确定招商引资主攻方向

按照我区经济发展需求划分8个重点招商领域,每个重点招商领域由1-2个相关区直部门牵头,按照 “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笔经费”的原则,制定各自的招商方案和行动计划,采取登门拜访、主动邀请等多种方式开展自主招商活动:

(一)由区商务局牵头,有关单位、金水科教新城、庙李镇及相关街道配合,重点引进城市综合体类项目。2012年引进3家城市综合体项目,项目合同总金额25亿元以上;

(二)由区金融办牵头,有关单位、庙李镇及相关街道配合,重点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类项目,同时对区域内现有金融服务类项目进行整合,形成产业集聚。2012年引进3家金融服务类项目,项目合同总金额1.5亿元以上;

(三)由区文化产业办公室和区文化旅游局牵头,有关单位、金水文化创意园、金水工业设计园区、庙李镇及相关街道配合,重点引进文化创意及文化旅游类项目。2012年各引进3家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类项目,项目合同总金额1.2亿元以上;

(四)由区科技局牵头,有关单位、金水科教新城、河南科技园区管委会、庙李镇及相关街道配合,重点引进科技类项目。2012年引进3家科技类项目,项目合同总金额6000万元以上;

(五)由区楼宇办牵头,有关单位、金水科教新城、庙李镇及各街道配合、重点引进总部经济类项目。2012年金水科教新城、庙李镇及各街道至少各引进一家总部类项目;

(六)由区工信局牵头,有关单位、金水科教新城、庙李镇及相关街道配合,重点引进信息类和都市工业类项目。2012年引进3家信息类和都市工业类项目,项目合同总金额6000万元以上;

(七)由金水科教新城牵头,有关单位和街道配合,针对金水科教新城开展推介招商活动。2012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项目合同总金额10亿元以上;

(八)由区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和合村并城工作指挥部牵头,有关单位、金水科教新城、庙李镇及各街道配合,针对我区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及合村并城开展推介招商活动。2012年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及合村并城项目。

区财政局、区发改统计局、区农委、区人防办等区直经济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以金融服务、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地下商业开发等项目为重点,各引进1个投资总额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

五、强化机制,加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领导

(一)建立招商引资新占地类项目准入审批制度。对全区计划投资的新占地类项目要经过项目用地规划、投资强度、税收效益、环境影响、安全稳定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经区招商引资新占地类项目准入审批会议通过,方可在我区实施建设。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招商引资新占地类项目准入审批工作会议。

(二)实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领导分包责任制。对亿元以上在谈、签约、新落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要实行领导分包机制,按照项目分包责任制的要求,深入项目地、深入企业,包进度推进、包资金到位、包协调问题,切实提高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

篇6:思南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201

中共老河口市委 老河口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

(2010年12月4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县域经济三年翻番目标的关键一年。为抢抓发展机遇,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2011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我市特色产业、园区平台、资源优势等,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闽南等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以及国际国内大企业、大品牌的对接,拓宽引资渠道,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突出“工业项目、招商选商、激励重奖”的原则,努力寻求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的突破,在全市形成千军万马招项目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2311”工程全面实施,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2011年招商引资主要目标是:全年确保引进市外资金50亿元以上。其中,境外资金(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具体目标分解情况附后)。

三、工作措施

㈠树立招商发展理念,营造全民招商氛围。牢固树立“大招商促进大发展”和“以开放总揽全局、靠开放促进发展”的理念,切实促进各地各部门把招商引资作为事关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自觉把各项工作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招商引资工作。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本地本部门招商引资工作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亲自上阵,高位推动,强力推进。要确定一名领导班子成员具体负责,其他班子成员积极参与,大力营造“人人关心招商、支持招商、投身招商、服务招商”的工作氛围。㈡突出重点产业和项目,提高招商引资质量。转变招商引资观念,由注重招商引资数量向既重数量、更重质量转变,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商转变。大力发展新兴高科技产业、装备制造业、绿色低碳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高经济外向度,推动可持续发展。重点引进产业配套型、资源节约型、技术密集型、三高(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支撑型、生态环保型、园区集聚型项目,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围绕我市汽车机械、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精细化工、新型建材、冶金六大支柱产业,以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军民结合等新兴产业,强化对外合作,加快规模扩张,吸引与之相关联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市投资,引进一批工艺相近、结构相似、技术相通、产品相类的企业与我市产业对接,加粗拉长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形成“龙头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构建特色鲜明的新型产业体

系。

㈢打造“特色园区”,实现园区招商。以“一区六园”(即市经济开发区、汽车机电制造园、农产品加工园、循环经济园、科技产业园、建材工业园、军民结合产业园)为平台,实施定位捆绑扎堆招商,实现园区特色化、产业集聚化。各地各部门新引进的工业项目根据产业分类,按照园区入驻标准,原则上一律进入园区,强力推进“特色园区”的形成。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进一步推行迁村腾地工作,将零散地块集聚形成存量建设用地,突破土地瓶颈制约。探索在存量土地上建造标准化车间、厂房及配套服务设施,实行工业地产招商,使企业签约即入驻,入驻即生产,打造投入成本最低,产出效益最高的投资洼地。

㈣优化项目包装,做强优势资源。围绕我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整合现有的、挖掘潜在的、延伸周边的,以资源引项目,激发资源活力。重点是发挥我市储量丰富、质量优质的水资源优势,引进加工、开发、旅游企业;发挥我市地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优势,依托太平街、乐盛街、望江楼、梨花湖等古迹、名胜,张光年、李宗仁等历史名人,黉学、酂阳锣鼓、木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招商文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

㈤拓展招商领域,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南进、北延、东扩、西改”的思路,用战略眼光规划城市,用市场理念经营、建设城市,用法律手段管理城市。抓住城市发展、化工区整体搬

迁等机遇,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工程,把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有机结合起来,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建设城南商贸区和城北高档小区。坚持扩容和提质并举,进一步提高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招商项目向现代物流、大型商贸、星级酒店、餐饮连锁等领域广泛延伸。

㈥开展节会招商,提升招商引资效率。精心策划和组织招商引资重大活动,以大活动促大发展。重点是以一年一度的“梨花节暨黄河大合唱艺术节”为依托,组织和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择机在广东、深圳、上海、江苏、浙江、武汉等发达地区举办较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参加省、襄樊市组织的大型经贸活动;鼓励各地各行业开展专业性、经常性、小规模的招商活动。在组织和参与招商引资活动中,必须以企业为主体,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化、国际化的运作方式,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率。

㈦实行驻外招商和委托招商,扩大招商引资覆盖面。高标准组建驻外招商小分队。在全市选择经济实力强、人脉关系广、人员素质高的13个部门,派驻珠三角、长三角、闽南、武汉、十堰等地区招商。驻外招商小分队由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挂帅,并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人员从本单位中择优调配。各驻外招商小分队实行派驻单位和市招商局双重管理机制,市政府每年拨付每个驻外招商小分队工作经费10万元(其中5万元根据年终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兑现),由各派驻单位管理使用。各地也

要结合实际,针对性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组建驻外招商小分队开展驻外招商工作。同时,充分利用老河口籍在外成功人士以及发达地区的商会、协会等组织人脉关系广的优势,选聘招商代表,实行委托招商。通过与他们签订委托书,使其在当地为我市开展招商引资,并视项目引进情况给予奖励。

㈧完善激励政策,激发全民招商热情。在全市大力宣传“谁招商、谁受益”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重奖招商引资功臣。按照“加压力、保质量、提速度”的要求,增加各地各部门年度招商引资指导性目标,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年终各地各部门目标考核,作为党政干部考核、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招商引资,积极引荐外来投资者入驻老河口,大力实施全民招商、以商招商、回归创业。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实行重奖,掀起新一轮全民招商热潮。

㈨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继续实行“四大家”领导包保责任制,促进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早日达产。建立健全外商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专业服务机构,市企业家投资服务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招商办(招商局)、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部门要制定招商引资工作流程,在企业入驻、证照办理、项目建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解决企业设立、投资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及时地处理外商投诉,严肃整治污染经济环境的案件。市监察局要全程参与,紧密跟踪。运用市

篇7: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

(征求意见稿)

招商引资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投资来源,是实现我县经济适度快速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投资缺口极大。为了促进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结合我县“十二五”规划的奋斗目标,现就加强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做出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县“十二五”规划的战略目标,服从、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以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领域,依托县域的优势资源实现大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适度快速发展。

二、奋斗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在2010年4.97亿元的基础上,保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5%,“十二五”期间实现招商引资50亿元,使招商引资真正成为推动我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投资来源。

三、工作重点

“两业四园一气”是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的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县城双十发展”和重点集镇建设是城镇化的招商引资工作重点;“苗民风情谷”、“巴山林”生态旅游是旅游业招商引资的工作重点。

(一)煤炭产业:立足已经招商落户的业主,根据国家政策的规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新增投入5亿元,产能从100万吨提升至180万吨水平。

(二)水电产业:立足楮河流域、徐家河流域、界河流域的水能开发,以建设3个装机容量达到3万千瓦的电站为主体,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部招商成功,全部开工建设,至少一个建成投产,引资达到5亿元。

(三)绿色产业园建设:继续鼓励绿色产业园各项目业主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投入速度,力争“十二五”期间引资到位3亿元,打造我县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聚集区,形成具有县域特色,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化引擎。

(四)石材产业园建设:以建设园区龙头企业为中心,实现园区企业的分工合作,加大砂岩开发的工作力度,力争“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1亿元,打造中国板石的知名品牌。

(五)锰工业园建设:加大锰工业园建设的前期工作力度。在“十二五”期间,在南区形成年产3万吨电解锰、1万吨四氧化三锰的生产能力,配套建设年产20万吨矿石、年产5万吨硫酸生产线。引入投资,对我县锰矿西部矿带、中部矿带北段、东部矿带进行探矿,力争再建设3万吨电解锰生产线,力争“十二五”期间引资5亿元。

(六)钒工业园建设:加大平安矿区开发的工作力度,招商引资完成2000吨/年生产线,引入投资,对我县东部的钒矿资源进行探矿和规模开发,力争“十二五”期间引资3亿元。

(七)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继续努力做好地质勘探的攻关工作,做好石化园的规划工作,按照省政府与中石化集团签订的战略协议,扎实做好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十二五”期间引资投入10亿元。

(八)城镇化建设及服务配套:按照“双十发展”规模,力争“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15亿元,建设若干住宅小区。打造现代服务业平台,做好大型超市、仓储、物资回收、大型市场、幼儿园等项目包装和招商,力争招商引资3亿元。

(九)旅游项目建设:以“苗民风情谷”、“巴山林”旅游环线建设为重点,力争“十二五”期间引资达到3亿元。

(十)其他项目:力争“十二五”期间完成招商引资2亿元。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优质服务,全面完成“十二五”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

成立镇巴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常务副县长、分管经济合作工作的县委领导、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经贸、财政、经合、住建、人社、农业、林业、国土、水利、环保、安监、扶贫、供销社、金融等部门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县经合局,办公室主任由经合局长兼任,负责全县招商引资的日常协调工作,按季度召开联席工作会议,解决招商引资项目的实际问题,跟踪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进展情况。

在经合局成立招商引资服务中心,负责对招商引资企业备案、审批、文书制作的指导,对接相关部门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包装指导及其他服务工作。成立招商引资企业协会,建立镇巴招商引资企业相互对话和以商招商的工作平台。

(二)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为我县提供招商引资工作方向性指导。

经合局按提出项目包装任务分解方案,报政府审定后,分解到各责任部门、乡镇,各责任部门、乡镇对项目进行论证、策划、包装,县经合局对项目进行全面筛选,报政府审定后,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

(三)分解招商引资项目包抓任务,确保签约项目实施进度。

将成功签约项目对口分解到相关县级部门,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主抓、一个县级部门包抓、相关部门和乡镇通力配合的项目包抓机制,确保项目的落地建设进度,各相关部门要以县域经济的发展为重,为项目落地创造宽松环境。

(四)精心考察,择优选择,把真正具有实力的业主引进来。

凡外来投资商到镇巴投资项目,须到县经合局进行备案,由县经合局向政府汇报,并牵头组织对业主的投资能力、项目运作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等进行全面考察,把真正具有实力的企业引进来。未经经合局把关、县政府审查的项目不得签约。

(五)优化矿产、水能资源配置,实施矿产、水能资源大项目招商。

矿产、水能资源开发是我县“十二五”工业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采矿权、探矿权、现有矿山企业采区扩大范围、河流开发权的行政许可审批要经县政府召集发改、经贸、国土、水利、经合、环保、安监等部门会审后,方可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和对外招商发布,确保优势资源得到规模化综合开发利用。

(六)培育农业优势资源,做强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业、扶贫、供销社、经贸、经合等部门要加强协调,确定“十二五”农业产业化重点支持的招商项目,培育2—3个具有区域带动功能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提高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组织化程度,实现我县农业产业化的突破性发展。

(七)加大旅游项目招商,破解旅游项目招商困局。我县旅游招商尚未取得实效,为破解旅游招商困局,发改、经合、文化广电、住建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加大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旅游项目对外招商的对接力度,至少保证一个旅游项目落地。

(八)实施回乡创业工程,为优秀的本县籍在外成功创业人士搭建好回乡创业平台。

人事、发改、经贸、经合等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建立镇巴县在外成功创业人士档案库,并实现与招商项目库的对接。

(九)改善金融环境,为招商引资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加强金融行业与重点招商企业的互动,引导企业提高信誉等级,引导金融部门信贷资金向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的倾斜投放。

(十)整合项目资金,加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

发改、经贸、财政、住建、环保、交通、扶贫等部门要将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作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项目,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捆绑项目资金向重点招商项目投入。各项目主管部门要充分研究省市项目资金的渠道、使用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对接、包装、答辩,力争成熟一个、上报一个、成功一个。

(十一)加强业务培训,建设过硬的招商引资工作队伍。由县经合局牵头,聘请大专院校、研究机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县级相关部门的专业人才就项目包装、项目运作、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每年一次的招商引资工作培训,培训工作要覆盖县级部门及各乡镇,提高招商引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把握政策水平。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适时选聘一批专业人才到招商队伍工作。

(十二)落实招商引资工作经费,保障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完成。

从2011年开始,每年预算1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招商引资工作,其中50万元用于项目的前期考察、资源调查、项目包装及项目册印制,进行项目推介宣传、招商引资业务培训、网站建设与维护,80万元用于参加省市举办的招商活动和县上自办招商活动,20万元用于日常客商接待和年终考核奖励。

(十三)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打造镇巴投资“洼地”。大力改善交通落后现状,以210国道改造、产业路的修建为中心,改善投资硬环境;加大招商引资企业的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和行业的不正之风的纠正力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

(十四)建立招商引资奖励机制,开创全县部门、乡镇招商工作新局面。

县经合局每年牵头对部门、乡镇招商引资工作进行综合考核;每年对招商引资工作成绩突出部门和乡镇进行单项评奖,从招商引资工作经费中拿出5万元作为专项奖励基金进行专项奖励。

(十五)做好部门协调沟通,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由经合局牵头,组织发改、经贸、住建、环保、国土、水利、安监、国税、地税、工商、金融等相关部门共同研讨,各相关部门在充分吃透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各自工作部门的优惠政策,交经合局汇总,再交各部门修订后,报政府审批发文。

(十六)做好镇巴招商网站的建设及《投资陕西》镇巴版后台工作,打造网上招商平台。

篇8:思南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201

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总体要求, 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 以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农业发展规律和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战略、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为核心, 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大力促进农业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 进一步推动农业知识产权事业健康发展, 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总体目标

农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基本健全, 财政农业科研项目实现从立项到成果运用的知识产权全程管理。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评估等服务在农业领域得到发展,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撑能力基本满足农业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需要。农业知识产权交易与运用规范有序, 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产学研用协作机制基本健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到2015年主要农业科技研发单位研发人员每百人年申请发明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达到12件。

3.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加强宏观政策指导, 对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知识产权实施分类指导, 引导农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 推动农业知识产权事业大发展。

二是坚持产业导向。着眼农业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强化知识产权工作部署, 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重大装备, 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加快实现产业化。

三是坚持市场驱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功效, 优化发展环境, 拓展市场空间, 加快产学研用融合, 培育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是坚持重点突破。以杂交水稻和玉米为重点, 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引导育种研发单位有针对性地创造知识产权, 构筑知识产权比较优势, 提升核心竞争力。选择一批农业企事业单位开展试点,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 提升知识产权获权、用权和维权水平。

4. 主要任务

(1) 健全农业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加强农业知识产权工作指导, 推行农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推动主要农业企事业单位设立专门知识产权业务部门、配置专职人员、设立专项资金、健全管理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2) 强化知识产权管理项目主管单位和承担单位建立知识产权责任机制, 开展财政农业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全程管理, 健全农业重大项目立项和结题验收的知识产权评议机制, 有效规避研发和产业化的知识产权风险, 强化知识产权目标导向。完善评价体系, 切实将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和实施效益纳入科研人员绩效和职称考核指标体系。健全职务技术成果管理运用和利益分配机制, 调动单位与研发人员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积极性。

(3) 培育农业领域知识产权服务业进一步培育各类农业知识产权服务市场, 构建服务主体多元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强化部门合作, 扩大涉农专利、植物新品种、农产品地理标志基础信息资源共享范围, 使各类知识产权服务主体可低成本地获得农业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建立农业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 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分析、预警, 定期发布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等公共信息。大力发展农业领域知识产权服务业, 加强业务指导, 规范服务行为, 发展咨询、检索、分析、数据加工等基础服务, 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模式, 培育评估、交易、转化、托管、投融资等增值服务。加强农业领域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工作。加强职业培训, 培养专门人才, 提高农业知识产权涉外事务处理能力, 支持农业企事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境外知识产权。

(4) 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定期开展专项整治, 强化日常监督检查, 依法打击侵权行为。发挥种业知识产权联盟等社会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在诚信自律、维权救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权利人主动保护、自我维权意识。

(5) 构建产学研用合作新机制进一步落实财政性资金资助形成知识产权的运用管理政策, 推进建立公平、公开、高效的农业知识产权推广应用机制,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公益性、基础性和社会性功能。积极探索以知识产权联营、入股等利益分享方式为纽带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

(6) 促进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发挥技术市场的作用, 加快建立植物新品种权展示交易公共平台, 推动实施品种权交易规则和标准合同, 加强价值评估、融资、法律等服务, 降低交易成本, 促进育种成果转化运用。加强育种材料等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 试点开展育种材料等遗传资源身份登记管理, 健全惠益分享机制, 促进遗传资源合理流动和充分利用。遴选发布农业知识产权重点产业化项目名录, 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7) 提升农业知识产权质量强化农业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质量管理意识, 加强决策支撑, 引导农业企事业单位健全知识产权质量考评制度, 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分析, 制定实施本单位知识产权战略, 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优化知识产权结构。

(8) 加强农业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的对话与交流, 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在处理农业知识产权国际事务和海外维权等方面的作用。支持国内农业企事业单位与国外研发机构、企业交流合作, 及时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水平。

5. 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本指导意见的要求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落实措施, 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农业部有关司局要按照职能分工, 加强对农业知识产权发展的协调指导, 细化政策措施, 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监督检查。财政农业科研项目主管单位要建立项目知识产权考核指标体系, 加强对项目结题的知识产权验收和结题后知识产权运用的追踪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项目承担单位继续申请和承担项目的重要依据。各农业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本指导意见。

(2) 加大支持力度加强产业、科技、人才等政策与农业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探索建立申请国外植物新品种权等农业知识产权补贴制度。加强农业知识产权市场与金融市场的衔接, 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投资基金及社会资金加大农业知识产权转化、信息开发利用和服务的投入力度。

上一篇:建设局党委2009年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汇报下一篇:转让物业管理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