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刚过本科线上什么大学

2024-04-28

高考刚过本科线上什么大学(精选4篇)

篇1:高考刚过本科线上什么大学

1、关于本专科的选择的建议

说实话,高考成绩刚刚考过本科线,确实不太好填报高考志愿。但是只要大家学会用一些方法,也可以在最后成功就读一所不错的学校。

对于刚刚过了本科线的这部分考生来说,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本专科的选择问题。由于高考成绩比较低,所以考生们大多数只能去就读一些相对来说排名比较低的本科院校,并且有一部分考生连本科院校都报不上。

在我看来,大家如果能够选择一所本科院校,还是尽可能选择。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成绩低只能上那些不好的本科院校,这还不如选择一个好的专科院校到三年后再考专升本。

我是极其反对家长的这种看法的。

首先,我们从时间上来看,不管本科院校好不好,都是就读4年。就读专科的时间是3年,专升本的时间是2年,加起来是5年,这要比我们一口气读下来本科多出1年的时间。

其次,专升本的难度非常大。专升本的机会只有一次,而且报名人数多,招生少。能够考上专升本,可以说不亚于在高考中考上一本。在专科毕业时,如果我们顺利考上了专升本还好,假如我们考不上,我们只能在以后通过成人高考来升本。

各位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在高考志愿填报这一环节中,如果能够选择本科就一定不要选择专科了。哪怕我们的分数只能就读一些不太好的二本或者三本,这都不要担心,因为在我们报名公职类考试时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2、关于要不要复读的建议

关于高考成绩不理想,要不要复读的问题,我已经回答过很多遍。在这里我想再次重申一次,高考要不要复读一定要辩证看待,因人而异。

我曾经见过很多考生,复读一年后成绩进步飞快,考上了一所985大学。但是我见过的更多考生是,复读一年后成绩只有很少的进步,甚至是没有进步反而退步。

3、关于高考要不要复读,大家一定要甚至的考虑

如果考生在平时的考试当中,一直是尖子生,只是在高考中发挥失误才考了这个成绩,那我建议是毫无疑问,直接复读。如果考生在平时的模拟考试时,一直处于这个水平,我认为复读的意义不大,直接选择一所本科院校就读即可。如果考生朋友觉得自己虽然是这个水平,但是想要痛改前非,努力学习的话,家长朋友一定要大力支持考生复读。

对于复读的问题,大家一定不要盲目从众。仔细分析自己的情况再做出决定,才是我们的正确方法。

4、关于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建议

对于成绩刚刚超过二本线的考生朋友们,肯定会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非常迷茫。不过归根结底,这部分考生朋友们纠结的问题无非还是学校和专业。

成绩刚刚过二本线的同学,我建议大家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尽量采取“以距离换取分数”原则。大家不要将自己挑选大学的眼光仅仅局限在自己家所在的周边地区,尽可能的将目光放得长远。

一些离家距离较远的学校,往往是大家都不愿意去的学校。这在些学校里,其实不乏一些好的学校。这个时候,我们果断报考这些学校,就会极大地增加我们被录取的概率。

对于专业,大家一定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来考虑。学校贵然重要,那是对于985大学来说的。对于二本和三本来说,专业更加重要。我们一定要先挑好自己想要学的专业,之后再去从开设这些专业的学校里进行选择。

以上就是对于成绩刚刚过了本科线同学在志愿填报中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真正帮助到大家。对于以上问题您又有何高见,欢迎大家积极讨论。

篇2:高考刚过本科线上什么大学

如果是为了深造,那我建议你报一所省内的二流大学,最好是上那种一年之内可以转专业的大学,这样自己还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上完本课之后,可以考一所比较好的院校的研究生,然后读博。

如果上大学之后就想就业就难办了,因为报考本科只能读一些二流大学的垃圾专业,毕业之后很不好找工作;报专科,心里委屈不说,要比直接上本科多读一年。

放弃这两点都不谈,现在普通大学的就业率只有70%左右,这是官方工作的数据,既然是官方数据就可以想象其中的水分,还有“被就业”零月薪就业这些,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很自然地毕业之后至少有30%的人找不到工作,谁能保证自己不是这30%中的一个?

有好多初中生毕业之后都去读技校,好多高中生毕业之后也都去了职业类的大学,我觉得在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今天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篇3:高考刚过本科线上什么大学

一、以往研究成果

上世纪80年代初的许多研究显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标准中, 几乎都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 “经济收入”这一因素并非主要因素。詹万生等199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 “经济收入高”被排在了第四位, 而“学习条件好”和“社会地位”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 这反映了当时大学生更看重知识的渴求和职业的声望, 而不把经济收入作为职业选择的主要动力因素。与之相似, 张进辅在1998年的研究结果是, 大学生优先考虑的择业因素中前三位分别是:有所作为、符合个人兴趣、自主性强;而且男女各类大学生选“能发挥专长、有所作为”一项的人都占一半左右, 表明大学生择业时非常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宁维卫 (1991) 年的研究结果是大学生择业时较重视成就、独立性和创造性等自我发展因素。但到了1996年北京大学团委的调查结果是:把“经济收入高”作为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的学生比例竟高达73.3%。郑伦仁 (1997) 用宁维卫修订的Super (1970) 对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出“经济价值”的地位比宁维卫的研究结果更重要了, 而影响大学生最重要的因素是进取心、自主性、经济价值、声望和工作安全性, 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由强至弱的次序是:成就、生活方式、独立性、同事关系、创造性、利他主义、美感、声望、智力激发、经济报酬、管理、监督关系、工作环境、变动性和安全性。丁雪红 (1998) 年的研究证明大学生最关心的职业外在动机是物质利益。凌文锉、方俐洛 (1999) 等用自编的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90年代的大学生更注重实利, 在看重自我发展的同时, 也将“保健”因素列为择业的最重要的因素。

这说明80年代, 选择职业的标准是满足自我实现的发展需要, 而在90年代“经济收入”这一因素已成为大学生择业的最重要的条件。另一突出变化, 就是80年代人们对工作单位的选择往往看重工作单位级别、地位、知名度、规模大小以及是否容易成名成家等, 而到90年代末期这些都被列入“最不重要”的位置。

国内学者对21世纪大学生工作价值观也有一定的研究, 但从调查对象这方面来看, 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和期刊网中大部分研究的对象都以北方学校的大学生为主 (如, 首都师大, 齐齐哈尔医学院, 西北师大等) ,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就业竞争压力也是最大的广东省, 对广东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调查还是比较缺乏的。由于所处地区经济环境以及就业情况的不同, 大学生在看待就业的问题上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这说明有关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调查的效度还不够, 因此有必要在广东高校间进行一次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工作价值观个人基本变量差异分析。

工作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 必然会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探明大学生工作价值观在不同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群体上的特点对于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有重要意义。对性别、家庭背景、学科背景、年级、家庭收入这五个变量, 本研究均采用单因子变异数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

由上表可以看出, 性别、年级、学科背景、家庭背景和家庭人均月收入这五个变量对工作价值观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特别是性别这一变量对广东重点大学本科生的工作价值观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 说明随着广东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职业女性, 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高, 也不再特别重视工作中的安定休闲和组织安全与经济。而企业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让不同学科背景的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不再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差异不显著说明工作价值观在进入大学后不久便已经形成, 而价值观一旦形成则是不容易改变的。不同家庭背景 (包括收入与城乡差别) 的大学生工作价值观同样不存在显著差异, 反映了我国的城乡差距, 在经济和思想文化上, 都在逐步缩小。

2. 广东重点大学本科生工作价值观的总体特征。

经过SPSS软件的处理之后, 广东重点大学本科生工作价值观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 各维度依平均值大小的顺序为:尊严取向>社会互动取向>自我实现取向>自我成长取向>组织安全与经济取向>休闲健康与交通取向>安定与免于焦虑取向。 (1) 最为注重成就感与尊重。尊严取向是指对工作时能否满足个人成就感、获得自我肯定与自主性、赢得他人尊重、以及拥有管理权利和支配力的重视程度。当代大学生主要是80后的一代人, 这些人成长的年代, 也是整个国家逐步改革开放, 全面对外开放的年代, 尤其是位处“世界窗口”的广东, 这里的大学生更多地接触到西方文化知识及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而且作为在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 这一代人的价值观有强烈的个体性。他们张扬个性, 渴望得到尊重, 随之带动了一种努力向上, 积极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机制的生成。因而对于职业的期待, 他们渴望得到接受和认可, 从中获得个人成就感。 (2) 重视工作人际环境。社会互动取向反映的是大学生对工作单位人际环境的要求。作为80后一代,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 恰恰因为他们的成长历程, 使得他们渴望得到更多“分享”。他们希望与更多的人交往, 认识更多的人, 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明显地, 当代大学生把工作列为生活的一部分, 因而他们也渴望在工作中和别人一起“分享”。另外, 大学生也意识现今的工作性质非常强调团队合作, 有效的工作人际关系对于他们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非常重要。因此, 在工作价值观的表现上是, 他们希望在工作中获得良好的社会互动、与上司和同事分享喜怒哀乐、以及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追求自我实现与成长。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 广东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非常重视工作时能否实现人生目标、展现个人才华、提升生活品质、以及能否不断获得新知识与自我成长、发挥创造力、并促进个人发展。正是在对个人成就感以及获得尊重追求的基础上, 大学生特别注重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及职场发展。富有激情和奋斗精神的80后一代期望不断的挑战自己, 从而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以证实自己的能力。而且在职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现状下, 他们也意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才能应对重压, 才有可能获取更长远的发展。 (4) 不断趋于现实和理性。与前人的研究不同的是, 组织安全与经济取向只排在第五位, 落后于自我成长及自我实现。这说明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环境, 广东大学本科生已经逐渐放弃一味对高薪名企的追求, 就业价值观也正不断趋于现实和理性, 转而注重个人未来成长空间和追求更多职业发展机会。这是因为随着就业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薪酬用人政策也在变化, 薪酬高又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说是不现实的。而安定与休闲乃生活工作的更高层次, 在物质生活尚且无法达到满意程度的情况下, 考虑工作生活的安定与休闲并不现实, 所以这两个取向与其他取向的差距比较大。

三、启示与建议

1. 大学生应思考自身工作价值观, 寻找合适的定位。

即将毕业, 找工作困难, 就业压力大, “不知道明天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如何让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发挥到最适合的地方?如何给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发展方向作一个正确的定位?”正成为大多数应届毕业生目前就业求职的心理状态。面对这些困惑, 大学生更应理性的思考自身的工作价值观, 并以此来引导自身的就业选择。然而, 目前很多大学生对自身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只是盲目的随大流。须知“磨刀不误砍柴功”, 通过对自己的深入分析, 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自身的需求。唯有对自身的工作价值观有一个深刻理解, 并与社会需求比较磨合中不断进行调整, 才能真正意义上算是正确地踏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 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和工作价值观教育工作。

面对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高校应十分重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待遇观、客观的职业定位观和先进的职业苦乐观, 这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更顺利地就业, 而且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必须从低年级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采取培训、就业指导课的形式。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指导, 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 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 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 鼓励他们勇敢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

3. 企业应结合当代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特点进行招聘与管理。

篇4:高考刚过本科线上什么大学

今年夏季高考本科一批招生计划为99124人,录取率约18%。今年国家除了给山东额外增加了3500个本科计划外,“985”等高校也对山东进行了重点倾斜,计划招11563人,比去年增加280人;“211”高校(含“985”高校)在山东设25065个计划,比去年增加了829个。比如,今年在本科一批录取中,北京大学原计划在山东招43人,而在实际录取中追加了14个计划,总计划达到57人;另外,复旦大学追加了30个计划,上海交通大学追加了70个计划,而天津大学也追加了近70人。

山东千亿养老金将入市 100亿已划转到位

经国务院批准,山东省确定将1000亿元职工养老保险结余基金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运作,分批划转,目前第一批100亿元已划转到位。

到今年6月底,全省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550亿元,比去年底增长3.6%。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结余1962亿元、538亿元、269亿元、67亿元、39亿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别结余527亿元、148亿元。同时,山东还将拓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渠道。

上一篇:延中街道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工作的调研提纲下一篇:迎建党演讲稿:为党旗添彩与迎接2018年中考誓师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