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税费的会计处理总结

2024-05-04

常见税费的会计处理总结(精选6篇)

篇1:常见税费的会计处理总结

常见税费的会计处理总结

(1)企业按照税法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通过应交税费核算。

(2)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相关税费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核算。

(3)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

(4)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契税、不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领用消费品应交的消费税计入资产成本。

注意:关于土地增值税需要注意的一点: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它的土地增值税是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篇2:常见税费的会计处理总结

1、新准则下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增值税是就货物或应税劳务部分征收的一种税,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可以从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按规定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中抵扣。按照规定,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劳务必须具备以下凭证,其进项税额才能予以扣除。

①增值税专用发票。实行增值税以后,一般纳税企业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均应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载了销售货物的售价、税率以及税额等,购货方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购入货物已支付的税额,作为扣税和记账的依据。

②完税凭证。企业进口货特必须交纳增值税,其交纳的增值税在完税凭证上注明。进口货物交纳的增值税根据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作为扣税和记账凭证。

③购进免税农产品或收购废旧物资,按照经税务机关批准的收购凭证上注明的价款或收购金额的一定比率计算进项税额,并以此作为扣税和记账的依据。

(1)增值税的账务处理。应交增值税应分别“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等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①企业采购物资等,按应计入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或“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物资发生的退货,做相反的会计分录。②销售物资或提供应税劳务,按营业收入和应收取的增值税额,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发生的销售退回,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③实行“免、抵、退”的企业,按应收的出口退税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④企业交纳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⑤小规模纳税人以及购入材料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生的增值税计入材料采购成本,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

(2)一般纳税企业一般购销业务的账务处理。实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在账务处理上的主要特点:

购进阶段,会计处理上实行价与税的分离,价与税分离的依据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和增值税,属于价款部分,计入购入货物的成本;属于增值税额的部分,计入进项税额。

销售阶段,销售价格中不再含税,如果定价时含税,应还原为不含税价格作为销售收入,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作为销项税额。

「例」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2007年2月15日购进一批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价款及运杂费等共计5 500元,增值税率为17%.,货款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材料已经到达并验收入库。该企业当期销售产品收入为20 000元(不含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货款尚未收到,假设该产品不交纳消费税,企业账务处理如下:

购入材料时:

借:材料采购5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935

贷:银行存款6 435

销售产品时:

借:应收账款23 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 400

假如该公司本月用银行存款支付增值税1 500元,则:

借:应交增值税——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1 500

贷:银行存款 1 500

(3)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账务处理。小规模纳税人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具有以下特点:

①小规模企业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劳务,一般情况下,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②小规模纳税人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实行简易办法计算应纳税额,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计算。③小规模纳税企业的销售额不包括其应纳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算公式为: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例」A企业为一小规模纳税人,2007年2月15日购进一批材料,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 6 500元,增值税率为17%,A企业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货款尚未到达。A企业本期销售产品收入为4 000元(增值税征收率为6%),货款尚未收到,企业账务处理如下:

购入材料时:

借:材料采购6 500

贷:应付票据6 500

销售产品时:

借:应收账款4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 773.5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26.422、新准则下应交所得税的核算

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其他所得,依照有关所得税法暂行条件及其细则的规定需要交纳所得税。计税依据是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

在会计核算时,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交纳的所得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某企业本月累计实现利润220万元,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企业账务处理如下:本月累计应交所得税=2 200 000×33%=726 000(元)

计算应交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费用 726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26 000

交纳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26 000

贷:银行存款726 0003、新准则下应交土地增值税的核算

企业转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均应交纳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按照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征收。土地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土地增值额=出售房地产的总收入-扣除项目金额

根据规定,企业转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连同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一并在“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等科目核算的,转让时应交的土地增值税,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交纳的土地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某房地产公司5月有偿转让一栋公寓,共计价款670万元,其扣除项目金额为320万元,计算应纳税额:

土地增值额=670-320=350(万元)

土地增值额与扣除项目金额之比:(350÷320)×100%=109.38%

应纳税额=350×50%-320×15%=127(万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账务处理如下: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1 27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1 270 000

交纳税金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1 270 000

贷:银行存款1 270 0004、新准则下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的核算

房产税是对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征收的由产权所有人缴纳的财产税。

土地使用税是为了合理利用城镇土地,调节土地级差收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加强土地管理而开征的税金。

车船税由车船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缴纳,按照适用税额计算的税金。

企业按规定应交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应交土地使用税、应交车船税)”科目,企业交纳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应交土地使用税、应交车船税)”,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某企业当月应交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分别为:35 000元、12 000元、2 500元,企业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49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 35 000

——应交土地使用税12 000

——应交车船税2 5005、新准则下应交个人所得税的核算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按规定计算的应代扣代交的职工个人所得税,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交纳个人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某企业李经理3月份取得工资收入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560元,企业在向李经理支付工资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560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560

企业交纳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560

贷:银行存款5606、新准则下应交教育费附加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核算

教育费附加是国家为了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而征收和一项费用,按照企业交纳流转税的一定比例计算,并与流转税一起交纳。

矿产资源补偿费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而征收的一项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照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征。由采矿权人交纳。

企业按规定计算应交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时,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科目。交纳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某企业当月交纳的增值税为3 000元,消费税600元,营业税200元,该企业应交教育费附加多少元,该公司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率为3%)

应交教育费附加=(3 000+600+200)×3%=114(元)

该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计提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14

贷: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114

交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114

篇3:常见税费的会计处理总结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的主要税费

1. 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货物, 应当依法征收增值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征管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1996]155号) 规定, 对商业企业采取以物易物、以货抵债、以物投资方式交易的, 收货单位可以凭书面合同以及与之相符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运输费用普通发票确定进项税额, 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后予以抵扣。因此, 以物易物、以物投资等方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双方均应作购销处理, 各自以发出的货物核定销售额并计算反映销项税额, 同时以收到的货物核定购货额, 并依据对方开具的合格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并反映进项税额。发出货物的销售额应按以下顺序核定: (1) 按纳税人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2) 按纳税人最近时期销售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3) 在以上两种方法不能确定其销售额的情况下, 按组成计税价格[成本× (1+成本利润率) ]确定其销售额。

2. 消费税。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的货物属于应征消费税的, 对于发出方应当征收消费税, 消费税的销售额核定顺序同上, 但组成计税价格应加计消费税额, 计算公式为:成本× (1+成本利润率) ÷ (1-消费税税率) 。

3. 营业税。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交换的货物, 如果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的, 应当征收营业税。如交换的货物为无形不动产, 应按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 其计税价格的确定顺序及方法基本上与增值税相同。

4. 所得税。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纳税人取得的收入为非货币性资产或者权益的, 其收入额应当参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或估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发生时, 应按以公允价值销售自有资产进行所得税处理, 按规定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5. 印花税。

对于采用以货换货方式进行商品交易签订的合同, 是反映既购又销双重经济行为的合同, 应按“购销合同”税目征收购销金额万分之三的印花税, 对合同未列明金额的, 应按合同所载购销数量依照国家牌价或者市场价格计算应纳税额。对于已办理产权手续的不动产及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所立的书据, 应按照“产权转移书据”税目征收合同所载金额万分之五的印花税。对于上市公司股权转让, 由立据双方当事人按照立书时证券市场当日实际成交价格计算的金额, 再按3‰的税率缴纳证券交易印花税。

6. 其他税费。

除了上述主要税费,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双方还需支付其他税费, 如在谈判和签订资产置换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等初始直接费用;支付与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及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有关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直接相关的费用及其他必要支出。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相关税费的会计处理

1. 增值税。

尽管在会计核算上, 增值税被视为价外税, 没有被纳入收入和成本范围, 但是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 交易双方是将增值税包含在交易总额之内的。因此, 在确认换入资产成本之前, 应首先确认和计量包含增值税额的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然后扣除可抵扣的增值税额, 从而计算出换入资产的不含增值税额的成本。在会计处理上, 对于换出资产包含的增值税额,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科目;对于换入资产包含的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可见, 增值税的影响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 不计入换出资产的损益。

2. 所得税。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发生时, 对其交换的自有资产应按公允价值进行所得税处理, 按规定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在会计处理上按正常的销售处理, 即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因此, 税法和会计准则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原则是一致的, 只是税法规定所得税不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 但其要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确认相应的损益。

3. 其他税费。

(1) 与换入资产相关的其他税费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 因为该支出与换入资产直接相关, 属于与换入资产相关的支出。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 外购存货按采购成本入账, 除企业合并以外按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按照所放弃对价的公允价值及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2) 与换出资产相关的其他税费应计入换出资产应确认的损益。根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应用指南规定,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应当分别不同情况处理:换出资产为存货的, 应当作为销售处理,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因此, 换出资产为存货的, 发生的相关税费计入当期损益, 如应支付的消费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支付的印花税计入管理费用, 其他相关的费用计入销售费用;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的, 支付的营业税及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先计入固定资产清理, 然后再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换出资产为无形资产的, 支付的营业税及相关费用增加该项交易应确认的营业外支出或抵减该项交易应确认的营业外收入;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 发生的相关税费计入投资损益。

4. 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及换出资产应确认的损益。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 对于涉及补价的, 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及换出资产应确认的损益应重新表述如下: (1) 支付补价方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 (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支付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支付的与换入资产相关的其他税费 (不含所得税) -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损益=换入资产成本-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补价+应支付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支付的与换入资产相关其他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支付的与换出资产相关的税费 (或抵减该项交易应确认的收入) 。 (2) 收到补价方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 (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支付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支付的与换入资产相关的其他税费 (不含所得税) -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3) 损益=换入资产成本-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支付的与换入资产相关的其他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支付的与换出资产相关的税费 (或抵减该项交易应确认的收入) 。

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补价, 只要将上述公式中的补价视为零, 上述公式仍然成立。可见, 无论是否涉及补价, 无论是支付补价的企业还是收到补价的企业, 当期损益的确认均为换出 (入) 公允价值与换出 (入) 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加上或减去应支付的与换出资产相关的税费。

三、账面价值计量模式下相关税费的会计处理

1. 增值税。

账面价值计量模式下增值税的会计处理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增值税的会计处理相同, 增值税也只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 不计入损益。在确认换入资产成本之前, 也应首先确认和计量包含增值税额的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然后扣除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从而计算出换入资产的不含增值税额的成本。

2. 所得税。

在账面价值计量模式下, 所得税的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存在差异。会计处理上, 对未同时满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第三条规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不确认损益;而税务处理的原则是不论是否满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第三条规定的条件, 都应当确认损益。因此, 所得税虽不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 但对于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产生的差异, 需要在年终计算所得税时进行纳税调整。

3. 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

由于账面价值计量模式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确认损益, 因此, 除上述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不需区分为与换入资产相关的税费和与换出资产相关的税费两种情况, 它们可一律计入换入资产成本。

4. 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

在账面价值计量模式下, 对于涉及补价的, 支付补价一方的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含增值税等相关税费 (不含所得税) -可抵扣的增值税额。收到补价一方的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含增值税等相关税费 (不含所得税) -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交换双方均不确认损益。

总之,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的相关税费中, 所得税不影响换入资产的成本, 会计上按正常的销售业务处理。增值税虽不影响损益的确认, 但应包含在交易总额之内, 在确认换入资产成本之前, 应首先确认和计量包含增值税额的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然后扣除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其他相关税费在账面价值计量模式下一律计入换入资产成本。在公允价值模式下, 与换入资产相关的税费计入换入资产成本, 与换出资产相关的税费增加或抵减应确认的损益。

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 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的税费一律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 不影响换出资产应确认的损益。本文认为, 此项规定过于简单, 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关税费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关键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税费,会计处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篇4:常见税费的会计处理总结

关键词:非货性资产交换;相关税费;资产成本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行为,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额的比例低于25%)。非货币资产交换中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其中包括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这些相关税费具体包括哪些,应该怎么确认和计量,关系到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成本的准确计量。但是这个问题在具体准则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因此,本文将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相关税费如何计入成本做些探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应用指南中对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是:①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情况下,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这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②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情况下,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不确认损益。从以上两中情况中可以看出,交换产生的相关税费是构成换入资产成本的很重要的一部分。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相关税费有哪些?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相关税费的确定

非货币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涉及的相关税费主要有以下几项:

1.增值税。换出存货视同销售或换出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动产)计算的销项税额,换入资产作为存货或换入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动产)应当确认的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2.营业税。换出固定资产不动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视同转让要交纳营业税。

3.消费税。换出存货为应税消费品要交纳消费税。

4.其他相关税费。如为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清理费、手续费、佣金、计入房地产成本的契税等。

根据准则中所确定的换入资产成本的计算,没具体规定哪些“相关税费”应费用化,哪些“相关税费”应资本化,似乎都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但是会计实务处理中并非如此,下面将分情况加以说明。

二、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相关税费的处理

在单项非货币资产交换中,根据会计准则理论上应支付的所有相关税费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但在实务中不同的税费处理有所不同。

第一,交换涉及存货时,换入存货要计算进项税额,换出视同销售要计算销项税额,如果换出存货是应税消费品,要交纳消费税。

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等(换入资产的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就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涉及补价的,借或贷银行存款;交纳为换入资产而发生的其他相关税费,贷银行存款)。此处理确定的换入资产的成本中所包含的税费是增值税(销项—进项)和为换入资产而发生的其他相关税费(视为取得存货而发生的支出计入资产成本)。

如果涉及消费税的,分录为: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如果涉及为换出资产而发生的其他相关税费,分录为:

借:销售费用;

贷:银行存款(视为在销售存货的过程中发生的支出计入损益)。

第二,换出资产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投资性房地产的,涉及的增值税(销项—进项)和为换入资产而发生的其他相关税费处理同上,都计入换入资产成本(分录略)。而对于换出的固定资产不动产、无形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视同转让,要交纳营业税。处理分别如下:①如果换出固定资产不动产,借:固定资产清理,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最终结转记入营业外收支;②如果换出无形资产,借:营业外支出,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③如果换出投资性房地产,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总之,发生的应交营业税都计入相关损益,不计入成本。另外,如果支付的为换出资产而发生的其他相关税费,最终计入相关损益(营业外收支),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的,先计入固定资产清理,后转入营业外收支。

第三,换出资产是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时,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同以上两种情况,与换出资产相关的股票交易费用计入相关损益(投资收益)。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在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成本中不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和为换出资产而发生的其他相关税费,只有增值税(销项--进项)和为换入资产而发生的其他相关税费,即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或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增值税(销项-进项)+为换入资产发生的其他相关税费。这与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换入资产的成本包括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说法不一致。笔者认为,其原因为: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不动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视同转让,换出应税消费品存货视同销售,所以会计处理中把换出资产涉及的消费税、营业税以及为换出资产而发生的其他相关费用都作为转让和销售相关资产的资产处置情况处理,记入相关损益,而不计入成本。实务中这种处理符合了谨慎性和相关性的要求,不高估资产,不低估费用,是切实可行的,但会计准则应对此问题加以说明,否则会导致会计人员处理问题的不一致。

三、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相关税费的处理

在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会计准则规定换入资产总成本的确定基本与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同:换出总资产账面价值或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然后按照各项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成本。在这里关键问题是换入资产总成本的确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应与单项换入资产成本确定一致。但根据权威书籍和教材中的实务处理分析,换入资产总成本中不包括所支付的增值税(销项-进项),增值税同营业税和消费税一样最终计入了损益,笔者对此感到困惑,无法理解。对其他相关税费的处理没有明确说明也没有相关例解涉及,姑且认定为同单项资产成本确定一致,即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或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为换入资产发生的其他相关税费。

总之,目前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相关税费问题的阐述都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没有详细的规范,以致于在会计理论界有不同的认识,在实务界存在不同的做法,在教学中也无法规范。因此,财政部应尽快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进行完善,对其中相关税费的处理加以明确规定。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4]中华会计网校.会计应试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篇5:企业会计常见业务会计处理

1.购入原材料一批,用银行存款支付款项共计70200元,其中进项税额10200元,款已通

过银行支付,材料未到。

借:材料采购60000

增值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00

贷:银行存款70200

2.收到银行通知,用银行存款支付到期商业承兑汇票40000元。

借:应付票据40000

贷:银行存款40000

3.又购入原材料一批,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货款39920元,支付增值税6786.40元,原材

料验收入库的计划成本为40000元。

借:材料采购39920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786.40

贷:银行存款46706.40

借:原材料40000

贷:材料采购39920

材料成本差异80

4.收到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40000元,计划成本38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已于

上月支付。

借:原材料38000

材料成本差异2000

贷:材料采购40000

5.对外销售商品一批,应收取的款项140400元,其中含增值税20400元。该商品实际成本72000元,商品已发出,但款项尚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140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00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00

6.公司将账面成本为6000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全部出售,收到款项66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66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6000

投资收益600

7.公司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通过银行存款支付款项40400元,其中增值税5812

元。设备已投入使用。

借:固定资产40400

贷:银行存款40400

8.用银行存款支付购入的工程物资款51283元,支付的增值税税款8717元。物资已入库。借:工程物资60000

贷:银行存款60000

9.分配应付工程人员工资80000元及福利费11200元。

借:在建工程91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80000

—职工福利11200

10.其他应交教育费附加款40000元应计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4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40000

11.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固定资产价值为560000元。

借:固定资产560000

贷:在建工程560000

12.计算未完工程应负但的长期借款利息60000元。利息尚未付现。

借:在建工程60000

贷:应付利息60000

13.基本生产车间报废一台设备,原价80000元,已计提累计折旧72000元,清理费用200

元,残值收入320元,均通过银行存款收支。清理工作已经完毕。

借:固定资产清理8000

累计折旧72000

贷:固定资产8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

贷:银行存款200

借:银行存款320

贷:固定资产清理320

借:营业外支出—处理非流动资产损失7880

贷:固定资产清理7880

14.为购建固定资产从银行借入3年期借款160000元,借款已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160000

贷:长期借款 ——本金160000

15.销售商品一批,价款280000元,应交增值税47600元。该商品的实际成本为168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由于没有结转成本,故不需要计成本费用)

借:银行存款327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8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7600

16.公司将一张到期的无息银行承兑汇票(不含增值税)80000元到银行办理转账并存入银

行。

借:银行存款80000

贷:应收票据80000

17.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收到现金股利12000元存入银行并确认为投资收益。

该公司与接受投资方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借:银行存款12000

贷:投资收益12000

18.出售一台设备,收到价款120000元,设备原价160000元,已折旧60000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100000

累计折旧60000

贷:固定资产160000

借:银行存款12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2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

贷:营业外收入—处理非流动资产收益20000

19.用银行存款100000元归还短期借款的本金。

借:短期借款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20.用银行存款归还短期借款的利息5000元。

借:应付利息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21.从银行提现金200000元。

借:库存现金200000

贷:银行存款200000

22.用现金200000元支付经营人员工资120000元,支付工程人员工资80000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200000

贷:库存现金200000

23.分配经营人员工资120000元,其中生产经营人员工资11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4000

元,行政管理人员工资6000元。

借:生产成本110000

制造费用4000

管理费用6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120000

24.提取经营人员福利费用16800元,其中生产经营人员15400元,车间管理人员560元,行政管理人员840元。

借:生产成本15400

制造费用560

管理费用840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16800

25.计提短期借款利息4600元。

借:财务费用4600

贷:应付利息4600

26.计提长期借款利息(计入损益)4000元。

借:财务费用4000

贷:应付利息4000

27.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原材料计划成本280000元。

借:生产成本280000

贷:原材料280000

28.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20000元,采用一次摊销法。

借:制造费用20000

贷:低值易耗品20000

29.结转上述领用原材料和领用低值易耗品的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率为5%。

借:生产成本140000

制造费用10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150000

30.摊销无形资产24000元;摊销印花税4000元;摊销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36000元。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24000

贷:累计摊销24000

借:管理费用——印花税4000

制造费用——固定资产修理费36000

贷:预付账款40000

31.车间固定资产计提折旧32000元;管理部门计提折旧8000元。

借:管理费用8000

制造费用32000

贷:累计折旧40000

32.收到银行通知收到应收的销售商品的货款204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20400

贷:应收账款20400

33.按应收账款余额的千分之三计提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360

贷:坏账准备360

34.用银行存款支付产品广告等费用共8000元。

借:销售费用8000

贷:银行存款8000

35.将制造费用转入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93560

贷:制造费用93560

36.结转完工产品成本512960元。

借:库存商品512960

贷:生产成本512960

37.公司对外销售商品一批,货款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收到无息商业承兑汇票一

张面值117000元;该批产品实际成本60000元;该公司于收到票据的当天就到银行办理贴现,银行扣除贴现息8000元。

借:应收票据117000

贷:主营业收入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

借:银行存款109000

财务费用8000

贷:应收票据117000

38.为支付退休金从银行提现金20000元。

借:库存现金20000

贷:银行存款20000

39.用现金20000元支付退休金。

借:管理费用20000

贷:库存现金20000

40.结转本期商品销售成本300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300000

贷:库存商品300000

41.本期应交教育费附加800元。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8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800

42.用银行存款上交教育费附加800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800

贷:银行存款800

43.用银行存款上交增值税40000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40000

贷:银行存款40000

44.将各损益类账户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计算出本年应交所得税并将所得税费用

转入本年利润。计算出本年净利润95160.40元。

借:本年利润396480

贷:主营业务成本300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800

销售费用8000

管理费用62840

财务费用6600

营业外支出7880

生产减值损失360

借:主营业务收入500000

营业外收入20000

投资收益12600

贷:本年利润532600

借:所得税费用40959.6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40959.60

借:本年利润40959.60

贷:所得税费用40959.60

4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9516.04元。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9516.04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9516.04

46.按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4758.02元。

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4758.02

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4758.02

47.宣告分派普通股现金股利12886.34元。

借: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12886.34

贷:应付股利12886.34

48.将利润分配各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本年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7160.4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9516.04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4758.02

--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12886.34

借:本年利润95160.4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5160.40

49.用银行存款上交所得税38835.60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8835.60

贷:银行存款38835.6

50.用银行存款归还长期借款400000元。

借:长期存款400000

篇6:常见税费的会计处理总结

(一) 换出资产应交税费的处理

第一种观点认为, 企业取得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应该是所付出的全部对价, 既包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或账面价值) , 也包括应支付的相关税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支付的所有税费都应该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

第二种观点认为, 应该区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两种不同类型:如果以公允价值作为核算基础, 则“相关税费”只应该包括价内税 (即增值税) , 价外税 (营业税、消费税等) 作相关损益处理, 因为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已经包括价内税而没包括价外税;如果以账面价值为基础, 则“相关税费”包括所有价内税和价外税。

第三种观点与第二种观点类似, 所不同的是, 如果以账面价值作为核算基础, 则“相关税费”包括价内税和价外税, 但不包括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所应交纳的营业税 (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 。

(二) 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时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处理

在同时换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中, 一般应该首先计算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 (总成本) , 然后再按照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的比例分配确定各项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但是, 如果换入资产涉及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是否应该从入账总成本中首先扣除以后再在各项换入资产中进行分配, 还是先分配再扣除, 存在分歧。

二、案例分析

例1:2012年2月, 长江公司因生产经营需要用其一批产品 (属于应税消费品) 交换黄河公司的一项专利权。长江公司产品成本1 700万元, 公允价值2 000万元。黄河公司专利技术成本1 800万元, 累计摊销200万元, 评估价值2 340万元。长江公司产品增值税税率17%, 消费税税率10%;黄河公司转让专利权应交营业税税率5%。

第一种情况:假设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1.第一种观点的会计处理。

(1) 长江公司。

换入专利权的入账价值=2 000+2 000×17%+2 000×10%=2 540 (万元)

(2) 黄河公司。

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2 340+2 340×5%-340=2 117 (万元)

2.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的会计处理。

(1) 长江公司。

换入专利权的入账价值=2 000+2 000×17%=2 340 (万元)

(2) 黄河公司。

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2 340-340=2 000 (万元)

通过比较, 不难看出三种观点的会计处理差异。笔者认为, 相对而言, 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应该更为合理, 原因在于:一是符合配比原则, 二是符合谨慎原则。第一种观点确认的换入资产入账价值高于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 既偏离了资产的实际价值, 更不符合谨慎原则。

第二种情况:假设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1.第一种观点和第二种观点的会计处理。

(1) 长江公司。

换入专利权的入账价值=1 700+2 000×17%+2 000×10%=2 240 (万元)

(2) 黄河公司。

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1 600+2 340×5%-340=1 377 (万元)

2.第三种观点的会计处理。

(1) 长江公司:会计处理同第一种观点和第二种观点。

(2) 黄河公司。

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1 600-340=1 260 (万元)

通过比较, 不难看出三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应交营业税的处理方法。第三种观点针对同为价内税的消费税和营业税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在以账面价值作为核算基础的情况下, 一般是不应该确认相关损益的, 第三种观点不符合这一原则。结合例1的分析,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税费的会计处理,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

例2:20×9年5月, 甲公司因经营战略发生较大转变, 经与乙公司协商, 将其专用设备连同专利技术与乙公司正在建造过程中的一幢建筑物, 对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交换。甲公司换出专有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 200万元, 已提折旧750万元;专利技术账面原价为450万元, 已摊销金额为270万元。乙公司在建工程截止到交换日的成本为525万元, 对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150万元。假设该项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此案例是201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会计》中的【例14-6】。教材的会计处理略。笔者认为教材处理欠妥, 将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更不符合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关原则。应该先将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从换入资产总成本中扣除。试想, 如果取得的不是增值税进项税额, 而是获得一项补价 (货币性资产) , 必然会从换入资产总成本中扣除。其实, 企业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借记“应交税费”) 作为一项债权, 性质上应该属于 (至少类似于) 货币性资产, 因此应该从换入资产总成本中扣除。具体会计处理略。

三、结论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税费的会计处理, 应该区分两种情况:在以公允价值作为核算基础的情况下, 视同销售, 按照“转让换出资产”和“购买换入资产”两项业务观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换出资产应交增值税计入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应交消费税、营业税等价外税则计入当期损益;在以账面价值作为核算基础的情况下, 按照“减少换出资产是为了取得换入资产”一笔业务观的原则进行处理, 交换过程中所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取得换入资产的对价, 都应该计入换入资产成本 (入账价值) 。

上一篇:赤溪中学体艺教研组工作计划(2009学年第一学期)下一篇:纪检组长廉政发言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