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2024-05-14

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精选6篇)

篇1: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为及时、准确了解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践证明,我国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促进世界人口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全党务必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我国农村生产力还不发达,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群众生育意愿尚未根本转变,基层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缺乏有效手段,稳定低生育水平面临诸多困难,人口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愈益突出。因此,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开创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篇2: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9月28日,中山路街道党工委肖书记参加了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会后,及时召开了管区综治委主要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传达了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精神,对目前乃至今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街道综治办要尽快吃透上级精神,结合管区的实际,马上开展调研活动,推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拓宽街道综治中心的工作平台,充分发挥了基层综治组织在平安建设以及社会管理中维护稳定和保障民生的双重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基础建设,注重在调整和充实“六位一体”的基层综治组织上下功夫

街道以社区工作站为依托,成立了社区综治工委,并在旅游景区成立劈柴院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社区综治工委下辖调解、帮教、普法、巡逻、消防、国家安全、安全监管和治安信息“八位一体”基层综治工作组织,劈柴院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是以劈柴院景区为平台,涉及劈柴院、火车站广场和栈桥三大区域的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社区综治工委和劈柴院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在街道综治委的领导下,负责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街道大力推进综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发挥社区工作站的力量,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和备勤机制,完善了社情监测和研判协作机制,拟建立履行职责和治安状况评价机制,完善配套保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

三、积极发动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工作

由街道综治办公室牵头,由六个社区综治工委和劈柴院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为抓手,深入辖区单位和居民片区进行调研。积极听取辖区单位和居民对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辖区单位和居民代表的紧密联系,定期召开有辖区单位和居民代表参加的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积极发动辖区单位和居民代表参与日常综合治理工作。

四、积极协调辖区职能部门参与社会管理工作

街道综治办公室以居民民主议事会为抓手,定期组织居民座谈,及时发现民事纠纷和潜在的民事纠纷苗头,与公安、司法、劳动、城建、计生和民政等部门联合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发生的民事纠纷及潜在的民事纠纷苗头,共同协商解决,为存在民事纠纷的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形成了“统一受理、归口分流、催办督办、跟踪回访”的运转流

程。

五、以关注民生和保障稳定为目标,开展社会管理服务工作

街道立足于老旧城区困难居民多和紧邻青岛火车站流动人口的现实,扎实推进“明锁换暗锁”等惠民工程和“平安中山”综合治理行动,积极吸收困难居民参加社区治安巡逻队伍,并发放一定的巡逻补贴,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治安巡逻力量。

六、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安综治工作,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自管”的转变

街道以六个社区综治工委和劈柴院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为抓手,深入辖区单位和居民家中宣传社区治安综治工作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支持或参与社区治安综治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辖区单位、社区居民与社区综治工委良性互动的群防群治组织。

七、加大社区治安巡逻力度

街道综治办公室积极动员社区居民、离退休人员、低保人员和流动人口等参与社区治安巡逻队,严格按照每一万人口巡逻力量不低于15人的标准,由社区综治工委负责组建了6支社区治安巡逻队伍,全面建成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八、全面做好“三大群体”的管理服务工作,抓好社会

矛盾的源头预防

街道在建立健全了城市边缘群体、犯罪高危和社会特殊人群“三大群体”的动态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三大群体”管理服务的新思路,由街道综治中心牵头,司法、信访和公安等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深入“三大群体”人员家中进行谈心,从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进行帮扶,力争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

九、加强综治信息员队伍建设

街道以社区综治工委为依托,由每个社区的治安巡逻队员兼任综治信息员,为每一名综治信息员配备一个小本子,在开展治安巡逻的同时开展综治信息收集,及时记录并上报存在的治安隐患,实现了综治信息员队伍建设由单纯的增加人数,向适度扩大队伍与注重工作质量并重的转变,切实加强了综治信息员队伍建设。

十、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逐步实现“六个进一步”目标 街道在加强水管理职能探索工作上,不断加强社区综治工委建设,扎实推进社区治安综治工作,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维护和谐秩序能力,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基层维护社会治安的能力,力争在两年内实现“六个进一步”目标。

篇3: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我院档案主要分为诉讼文书、行政文书和会计档案三大类, 保管期限长, 最早卷宗可追溯到1949年建国初期, 库存量大, 各种纸质、照片、光盘等档案达13万5仟余卷, 20余万册, 而且每年大约以1万余册的数量递增, 是库存量较多的单位。我院档案管理工作在院党组重视、上级档案部门的指导下, 本着夯实基础、确保档案管理规范、高效的原则, 经过几代档案人的辛勤工作, 使我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科学、高效的良性发展轨道上来, 被省档案局评为档案管理工作省级标兵单位。

一、依靠领导, 争取支持, 档案管理体系健全

档案工作没有专项资金, 有限的办公经费对基层法院来说也是捉襟见肘, 因此依靠领导、争取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充分利用行政管理上的重视, 是档案工作在新形势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 我院将档案室的面积扩大到近400平方米, 真正实现了办公室、查阅卷室、扫描微机室和库房四位分离, 下步还将建立电子档案阅卷区。各种档案管理所需设备或配齐或得到了升级, 如微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空调、除湿机、吸尘器、防磁柜、监控等。基础硬件设施有了较大加强和提升, 对档案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在档案管理组织体系上我院也采取很多措施, 建立了有主管院长 (一般为常务院长) 直接领导, 办公室负责主管, 档案室具体负责工作实施, 各业务庭室的书记员内勤配合的管理模式及档案管理组织体系, 形成周密的网络, 网络中层次不同, 分工不同,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各庭室负责人和专兼职人员发生变化时, 适时调整人员, 保持档案管理网络不缺、不漏、不断, 逐步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二、制度完善, 有法可依, 档案管理规范安全

我院为保障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依据《档案法》、《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法》等法律法规, 制定了《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员、扫描员责任制》等13种规章制度和工作细则, 并根据工作中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修订、完善, 保证制度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具体做法一是规范工作流程, 严格归档、保管、鉴定、借阅等各项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二是实行报结案审查制度, 报结案的同时必须将卷宗材料整理、装订、送审判监督部门审查后才能进入归档程序;三是确定归档限期制度, 严格办理卷宗移交手续, 编制归档目录, 做到归档及时, 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规范;四是要严格借阅登记、审批制度, 对所借阅档案要进行细致的信息登记, 如借阅人姓名、单位、时间、内容、册数、卷号、审批领导等, 并存档保管备查, 总之要做好卷宗办理程序各个环节的工作, 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对库存档案要按照“十防” (防火、防光、防盗、防高温、防有害气体、防潮、防尘、防鼠、防蛀、防磁) 的要求严格管理卷宗, 避免各类卷宗的遗失、毁损, 确保档案的安全, 让所保管的档案既能全面反映法院主要职能活动情况, 维护其历史面貌, 又能为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也是我院档案工作夯实基础的重要一环。

三、适应形势, 加快升级, 逐步步入科学轨道

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是上级法院档案部门的要求, 也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更是为审判、为社会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目前我院正在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 提高纸质档案的录入速度, 将所有门类档案逐页扫描进行微机录入, 以实现档案资料的数字化、信息化, 公安机关、安全机关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工作中调档越来越频繁, 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上述机关寻找破案线索、证据材料及相关的法律依据。几年来, 社会各部门办理房产过户、低保、再婚、热费补助、贷款等都要到我院调取相应或相关法律文书, 做为佐证。每每送走一个个带着感激满意面孔的当事人, 做为一个档案人内心也无比欣慰。档案室既是法院卷宗后库, 又是法院服务于社会的窗口, 提高服务质量也是树立公平、公正, 司法为民的司法理念重要体现。

四、队伍稳定, 人员齐强, 业务素质不断提升

篇4:创新基层党员教育 夯实党建基础

一、基层党员教育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1、坚持做好常规教育,强化重点学习活动。基层党委部门结合大政方针、时事热点,参考主流媒体思想,开展全体党员每月两次的集中学习,建立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为领导班子理论学习提供有力的保证,同时,积极采用编发简报、专题培训等手段强化重点学习活动,深化学习效果。

2、整合党建资源,优化党员教育队伍。借力上级党校教育资源,积极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获取支持,邀请相关业务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进行宣讲,帮助党员找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不断提高党员素质。

二、提升基层党员教育水平的重要意义

1、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员教育是顺应改革发展大局、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

目前,我国处于一个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加快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党员,不断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党员,使党员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2、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

我们党作为一个由中央、地方基层各级组织构成的严密的统一体,党的执政能力是各级党组织能力的综合反映。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的重要职责。党的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和战斗力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党的整体执政能力的高低。因此,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教育水平,提高基层党员的能力和素质,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是实现新的历史任务和宏伟目标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党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要完成这三大历史重任,关键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力量,团结奋斗,只有教育各行各业的党员沿着十八大指引的方向,率先垂范地贯彻落实,并积极宣传、动员群众,才能把十八大精神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三、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党走过了90多年的历程,从其发展过程来看,一直坚持理论学习。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才能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看清时代的变化,并坚定信念,时刻牢记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与时俱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向中国梦迈进。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工作,首先要强调的是理论学习,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强调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在教育过程中把理论付诸实践,又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的正确,在实践中培养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感情。

2、根据教育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层次化教育

党员队伍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体,这就要求党员教育因人施教。在教育对象上要突出重点,在普遍解决党员的理想信念的前提下,教育内容也要有所侧重。大胆创新,实现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在既往的党员教育活动中最突出的弊端是只注重发挥教育者施教的主体作用,而严重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大胆创新,通过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消极接受为积极参与。

(1)紧密结合本地优势,建立党员教育基地。一是党性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讲座、入党宣誓等活动,增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二是社区党建基地,通过“结对”、挂职锻炼等形式,在实践中增强群众意识。

(2)利用现代技术,结合知识更新要求,创新多样化培训方式。一是动静结合,互动交流,开展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党章知识竞赛等动态教育模式增强学员的主动性;二是传统方式与新媒体相结合,让党员自主学习;三是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开展“红色之旅”深化理论学习效果。

3、安排多选择性教育时间

根据基层党员教育存在的学习难集中,需求难统一的特点,每年可依形势发展推荐学习书籍、光碟,供基层自行选择,安排时间学习。

总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基层党员是执政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明确加强对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是提升党的战斗力与凝聚力的先进经验,更是我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是拒腐防变的根本性措施。面对新形势下基层党员教育出现的新情况,应该采取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升广大基层党员的政治水平,为党的建设事业奠定良好基础。

篇5: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高明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高明区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紧密联系本地实际,抓重点、强创新,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取得明显成效。

一、高明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关情况

(一)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一是建立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在区委和各基层党组织,明确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是具体责任人,各自按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基层党建工作。成立了高明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高明区委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基层党建工作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完善了区委、镇(街)党(工)委、村党支部及党建成员单位抓党建工作四级责任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报告制度。区委常委会坚持每年向全委会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总结基层党建工作经验,查找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对策、新要求。各镇、街道和部门党(工)委按照区委要求,每年定期向区委书面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成效和存在问题等情况。对于党建工 1 作阶段性要求和区委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分阶段向区委进行专题汇报。建立了党建工作考核制度。把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镇(街)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业务工作考核一并进行。将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分解,逐项明确分值、评分标准,年终对各镇(街)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建立了农村党建工作调研制度。区委、镇(街)党(工)委结合农村党建工作实际,确定农村党建重点调研课题,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措施。坚持落实区党政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区领导定期深入各挂钩镇(街),了解基层党建工作实际情况,帮助挂钩镇(街)解决各种工作困难。镇(街)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条村,镇(街)、村委会干部坚持联系农户制度,引导和帮助农户发展生产,维护稳定。区直单位全面和72个村(居)联点挂钩,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明确具体帮扶职责和任务,开展调查研究,督查指导工作,帮助基层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

(二)切实加强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在镇(街)党(工)委书记队伍建设方面,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从选拔入手,建设效能型镇党委书记队伍。进一步改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方法,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形成科学规范的选拔机制,真正把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镇党委书记的岗位上来。同时,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年终在区委全委会议上对选拔到镇党委书记的干部进行评议,以实际成效来检验选拔工作的质 量。综合考虑个人特点、专业与镇(街)情况,注重镇党委书记与班子其他成员之间学识、年龄、性别、气质等合理搭配,形成专业上的互补、性格上的默契、个性上的共容、年龄梯次上的合理,提升整体效能。二是从管理入手,建设干事型镇(街)党(工)委书记队伍。首先,我区注意加强镇(街)党(工)委书记的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运用多种形式,教育引导镇镇(街)党(工)委书记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努力把镇(街)党(工)委书记队伍建设成团结坚强的干部队伍。其次规范镇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加强镇(街)领导班子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建设,探索完善决策机制。再次是完善民主集中制,增强镇党委书记团结和谐意识,促使班子形成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局面。三是从考核入手,建设务实型镇(街)党(工)委书记队伍。近年来,我区把届中考察、换届考察、考核、平时考核等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加强对镇(街)党(工)委书记的考核工作,研究制定了镇(街)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并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科学合理设臵考核指标,务求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尤其是镇(街)党(工)委书记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使真正的政绩得到褒扬,虚假政绩无藏身之处。通过发挥考核的激励性、导向性作用,引导镇(街)党(工)委书记和其他班子成员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镇(街)党(工)委书记树立务实为民的工作作风,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强 化村级干部日常管理。区委先后于2005年和2006年制定了《中共佛山市高明区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办法》和《佛山市高明区加强村(居)规范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两推一选”制度、“五个一”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村务党务公开制度和村务党务监督制度等等,实现了村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二是实行财政转移支付,解决村党组织办公经费问题。在村(居)委会完成撤并整合以后,我区按现行区、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对村(居)“两委”办公经费采取转移支付办法由区、镇(街)两级财政按4:6的负担办法直接支付,统一发放,着力解决村党组织经费不足问题。三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从2004年开始,对现职村“两委”干部的工资实施财政支付,以岗定薪。从2008年开始将现任村“两委”干部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建立绩效考核奖励机制,对村实施绩效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绩效考核奖励金,奖励金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8000元。对那些公正清廉,努力工作,为农村发展和进步作出了贡献的优秀村干部,在每年的“七一”会上给予表彰。对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推荐其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同时,对各方面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推荐其参加镇(街)领导干部选拔和镇(街)公务员招录考试。目前,已有2名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了镇(街)领导干部,1名村党支部书记考取了镇公务员。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农村基层干部任职培训和每年轮训制度,每年还免费给各基层党支部订阅《南方》、《党建研究内参》、《南方日报》、《佛山日报》等党报党刊,并要求基层党委认真组织学习。五是广开源头活水,积极培养后备干部。把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种养能手和经济能人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在去年全区选聘2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继续选聘31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一村一大学生”目标。对在村任职期间表现优秀、被大多数群众认可的高校毕业生,推荐其参加村党组织换届选举,进入村党组织班子。

(三)着力推进街道社区“三有一化”建设

一是加强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做到有人管事。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对社区工作队伍的建设力度,社区党组织工作者都必需经过各镇(街)党(工)委的严格筛选和精心培养,并通过依法选举产生。据统计,目前全区共有社区工作者165名,其中党组织工作人员145名,占87.9%,中专以上学历的134人,占74.3%;专职党务工作者21名,由社区支委成员中指定的一人负责,这些负责党务工作的支委全部由选举产生。这些人中主要来自企业骨干、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等。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更趋合理优化,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做到有钱办事。将社区办公、服务、党建等工作经费和社区工作者的工资补贴纳入区、镇(街)两级财政预算。按辖区内常住人口的数量分别支付每年4至6万元的办公费用,其中有40%由 区财政转移支付;同时按照每位党员每年50元的活动经费,由镇(街道)财政解决;还有每年支部所交党费的部分返还,也作为活动经费一部分。三是加强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做到有场所议事。建立了区、镇(街)两级财政投入机制,切实解决社区办公用房、活动场所问题。近年来,区、镇(街)两级共投入资金2400多万元,用于解决社区办公和党员活动场地、配臵办公设备和社区服务设施、设臵政务和计生公开栏等。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大力整合社区资源,全区由原来的38个社区居委会整合为21个社区居委会,其中,19个改设为社区党总支,社区党总支下设88个类别不同的党支部。目前社区总办公用房有9849多平方米,平均办公用房由143平方米增加到469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超1000平方米的社区有3个,300平方米以上的有17个。建立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21个,平均面积达260平方米,实现了主题突出、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大社区格局。四是整合党建资源,着力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积极探索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四)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 目前,高明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现有党支部共123个,其中4个党支部为企业联合组建,其余为企业单独组建。全区“两新”组织中现有党员数为1452人。我区通过切实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让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党员教育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党员正确认识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增强党性意识,树立在“两新”组织中同样为社会做贡献的主人翁意识和宗旨意识,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真正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岗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从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构建健康、和谐企业。综合运用各种有效载体,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感染力、影响力。通过企业的宣传载体,宣传党的精神和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团结广大员工,调动起广大员工的热情和力量,协调好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并尽可能地让企业优秀员工向党组织靠近。三是支部活动与企业的工作重点、难点相结合,为支部和企业发展带来双赢的局面。支部组织生活会的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采取集中学习和邀请党外生产骨干分子座谈相结合,积极营造宽松而不失严谨的学习氛围;在内容的选取和把握上,能够按照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紧密结合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发现矛盾,及时解决问题。

(五)坚持分类指导,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区委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专门部署,研究制定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和计划,建立健全了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实行分级培训机制,每年市委对镇(街)党政正职,区委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至少集中培训3天;各镇(街)每年对村“两委”成员集中培训不少于3天;村对普通党员至少集中 培训2次。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创建目标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级联创”考核范围。二是分类培训,因材施教。针对我区党员的从业状况、文化程度、年龄结构以及党员的自身需求,我们采取不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教育培训。三是丰富形式,增强实效。扎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目前,全区建立了78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各镇(街)充分发挥这些站点作用,深入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新党员、大学生党员“村官”、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采取“送课下乡”的办法把培训地点前移到镇(街)一线,让村(居)干部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培训。创新培训手段,实现短期培训向长期培训转变。针对我区村级干部整体学历偏低的情况,区委组织部积极争取市委党校支持,共同开办学制3年的村(居)干部大专学历班。学习时间从2009年3月到2011年12月,学员按规定完成学业后将获得广东省委党校发放的毕业证书,享受国民教育普通高校同层次毕业生同等待遇。目前,在读村(居)干部共有85人。四是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坚持把加强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从人员、经费、场所上逐步加大投入,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保障,促进党员教育培训深入开展。以村(居)撤并为契机,以建设“规范化党员教育活动中心”为切入点,陆续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建设村级办公场所和党员教育阵地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区共设立党员教育活动中心76个,其中镇(街)4个,村(居)72个。近年来,为村、社区配备了电视机、电脑、DVD及远程教育终端设备。区委把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按各 镇(街)的党员人数,每年划拨一定数额的镇(街)党校经费、党员轮训经费。规定村(居)办公经费中的10%作为村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固定的专项经费;从2005年起,我区由区、镇(街)财政按每名党员每年50元的标准拨出专项经费作为村(居)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为解决农村党组织开展活动难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

(六)建立党员帮扶救助机制

为让困难党员及时得到党组织的帮扶、救助,感受到党的温暖,我区在2009年设立了“佛山市高明区困难党员帮扶救助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年1月份由区财政安排20万元,并从区留存党费中划拨1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原则上在每年春节和“七一”前夕,对因病、因灾、因祸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党员家庭,给予帮扶救助。各党(工)委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了困难党员台帐,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各党(工)委每半年核实一次,并上报区委组织部备案,作为困难党员帮扶的依据。2009年,全区帮扶了146户困难家庭,帮扶资金合计182000元。今年“七一”前夕,全区帮扶慰问91户困难党员家庭,帮扶资金为92000元。

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根据省、市的安排部署,我区立足本地实际,迅速行动,制定了《高明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关于在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我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要求、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和组织领导,做到既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又服务科学发展大局,立足实际而又改革创新,分类 指导而又简便易行。成立了高明区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各基层党(工)委也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相应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本党(工)委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实施。

我区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各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推动各项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相结合。我区的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目前已全面铺开,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已成为我区这次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的一个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必将有力地推动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二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相结合。作为今年加强农村基层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区将继续选聘31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尽快实现我区“一村一大学生”的目标。三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对口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是我省推进扶贫攻坚的创新举措,也是我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把创先争优活动有机地融入到扶贫开发工作中去,既丰富了活动的内容,也提升了活动效果。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有力地支援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四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推进基层党建创新相结合。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我们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永葆党的先进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近几年来,我区在推动基层党建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结合 创先争优活动,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大力营造学先进、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坚强的战斗保垒作用。

三、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情况

(一)我区“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按照省委、省政府(粤办发„2009‟20号)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高明区将从2009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对连州市、封开县17条贫困村及贫困户进行帮扶。2009年10月19日,我区向连州市、封开县派驻了2个县(市)工作组、17个村工作小组,合计39人全部进驻到帮扶的村镇。工作队员进驻以后,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始终把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综合帮扶措施作为工作重点。经过逐村了解和调研,初步摸清了17个贫困村的经济现状,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对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作出了规划。同时,按照提高能力,促进发展的要求,深入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自我发展能力,听取贫困户对生产发展的打算和意向,逐户制定了帮扶计划。目前,17个贫困村正稳步推进帮扶措施,争取用3年时间被帮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

(二)深入开展联点挂钩工作,搭建城乡统筹党建工作平台 为进一步密切区直机关单位与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农村基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把固本强基工程落到实处。2007年,我区出台了《佛山市高明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区直机关单位挂钩联系村(社区)工 作的实施办法》,全区72个区直属机关单位挂钩联系到72个村(社区),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积极开展联点挂钩工作。做到重点工作随时联系,中心工作经常联系,日常工作定期联系,摸清农村基层的情况和存在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方案,实施分类帮扶。据统计,自开展联点挂钩工作工作以来,共出版简报82期,各挂钩单位深入村(社区)调研和开展工作2740次,下乡12530人次,参加挂钩点的座谈会1588次,与村干部和群众互动开展的体育活动和各类咨询活动、文艺晚会共520场,帮助基层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797件,参与化解的矛盾纠纷724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765件,捐助扶贫资金410多万元,扶贫物品12699多件(折合人民币112.8万元),受捐助的扶贫对象达28960人。通过开展联点挂钩工作,机关融入基层、干部融入群众,大大地加强了机关与基层联系、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的和谐稳定。通过开展联点挂钩工作,机关融入基层、干部融入群众,大大地加强了机关与基层联系、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的和谐稳定。

(三)选派干部驻村及选聘大学生村官情况

我区分五批选派了245名年轻优秀党员干部下基层驻农村,这些驻村干部在与当地农村干部共同工作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提升了素质,增强了能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我区在去年首次公开选聘了二十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聘期为三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表现优秀的,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推荐参加选举进入村“两委”领导班子。这20名高校毕 业生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4人、大专学历5人,年龄最大的28岁,最小的22岁,有党员8名。今年我区继续选聘31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实现“一村一大学生村官”的目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对于我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篇6:如何夯实基层信访工作基础

乡镇(街道)是整个信访工作的基础,只有从制度化规范化入手,才能夯实这个基础,提高治本控源和超前化解矛盾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减少群众重复访、越级访、集体访的发生。2004年浦江县白马镇、义乌佛堂镇、武义县桐琴镇的信访规范化建设试点,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初步经验和思路。

一、我市乡镇信访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全面推进“一把手工程”建设,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信访工作领导机制

2004年,我市层层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在乡镇,一是明确信访工作一把手负总责,把信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委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专题会议,分析信访形势,排查稳定隐患,逐件明确具体责任人,抓好落实,对于平时反映出的一些重大问题,疑难问题和信访老户,党政一把手直接过问,领导包案处理。二是健全完善了领导处理来信来访制度,坚持和健全领导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以及督促、协调和包案处理重要信访问题制度。三是结合市(县、区)领导下访约访活动,建立了乡镇领导接待日制度。如浦江县白马镇建立镇村两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镇本级由书记担任组长,分管政法、信访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建立了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分管领导不仅要具体调处信访件,还要对全镇信访件进行协调督查,确保各项信访制度落实。村级则建立以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农村工作指导员和村治保调解主任为信访信息员。

(二)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建立长效的信访工作运行机制。新的《浙江省信访条例》颁布后,我市有关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改变就信访抓信访的思维模式,从探索调处办理信访件规律性入手,来制定完善乡镇信访工作制度,规范信访办事程序。

1、建立规章制度。如浦江县白马镇、义乌市佛堂镇制定完善了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信访办公会议、信访接待日、领导包案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事项限期办结和突发上访事件应急处置、村指导员信访苗头和矛盾排摸上报制度以及信访工作考核奖惩制度等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使信访工作有章可循,以制度规范信访行为,掌握信访动态和工作主动权,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确保信访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2、规范办事程序。统一、简化、高效的信访办事操作规则,是调处、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为了改变以往信访工作来信转转、来访劝劝的传统做法,适应当前的信访形势,有关乡镇制定了统一的来访接待、来信办理规程,按照程序规范化操作。按照“分级负责、及时办理、办则必果”的原则,对每个上访人和每封来信都从登记、交办、调处、复核、归档等五个工作环节进行规范,每个步骤明确规定办结时间,提高信访件办理时效性。对所有信访件建档立案,一人(事)一案,内容包括受理登记表、交办单、反馈单及相关资料等,既是以后备查的依据,又是工作经验的积累。

(三)以创建“平安信访”为契机,探索和创新基层信访工作新途径,建立信访联合接待机制和信访工作全过程管理机制。武义县桐琴镇为解决信访“无口可归”或“条口难归”的问题,推进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成立由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劳动保障所等有关单位参加的信访联合接待机制,集接访、咨询、调处、反馈于一体运行,克服信访工作“单打一”的被动局面。同时,将信访组织网络延伸到村,把乡镇“365”服务窗口开设到村。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作用,把他们的照片、电话号码及有关办事程序、办事范围、办事期限张榜公布,规定周六上午全体农村指导员到村下访服务,与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起在村主要路口打出“周六服务日”横幅,接待群众来访,把信访窗口办到村民的家门口,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形成信访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义乌市佛堂镇则以“联村访户”活动为载体,建立每月制度化的排查、控制、接访、处理、报结信访日常工作机制,把信访责任落实到联村干部。

(四)强化监督考核,建立以责任追究为重点的信访目标奖惩机制。这三个乡镇都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以责任追究为重点的信访管理奖惩机制,实行必要的有效的监督考核。首先,实施信访工作目标管理,将信访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如义乌市佛堂镇提出通过“两会两访两落实”(即排查、处理汇报会;领导下访、干部上门访;落实排查、处理责任制),实现“两无两少一下降”的目标,即无重大集体访、无越级访,把重复访、越级访控制在20%以内,信访总量稳中有降。其次,加强信访工作的督查督办,按照规定时间办理办结信访件。第三,制订和实施信访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度,把领导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乡镇、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社会稳定、农村基层党建考核和评比先进挂钩。

二、推行乡镇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初见成效

浦江县白马镇、义乌市佛堂镇、武义县桐琴镇3个试点乡镇推行信访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有: 1、进一步明确了乡镇基层信访基础工作目标,提高了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乡镇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的目标是降低重复来信来访率、越级上访率和集体上访率,提高初信初访的办结率、息访率和上访群众的满意率,目的是让广大干部树立信访工作的“日常观”、接待群众上访的“有理观”和解决信访问题的“实事观”。从几个试点乡镇的经验来看,通过乡镇信访规范化建设,信访办的地位和作用突显出来,形成信访“有人管事、按章理事”的良好格局,信访人知道反映问题的场所,承办人及办结时间要求后,改变了以往到乡镇动不动找书记、乡镇长的现象。有了工作目标和工作机制之后,办理程序从登记受理、交办、调处、复查、办结每个阶段都有时效要求,同时,考核制度与干部任用、年终奖惩相挂钩等目标管理责任追究措施,促使乡村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办理信访件,提高初访调处成功率,一改过去拖三拉

四、久拖不决、久访无果现象,大大提高了乡镇干部解决信访问题的责任心,有效地提高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如浦江县白马镇1-10月共登记受理信访件81件,除7件还在调处之中外,有明确调处结论的74件,其中已经解决、信访人签名表示息访的68件,已解决到位发信访问题告知书的6件。

2、建立健全了基层信访工作网络,有效探索和创新基层信访工作的办法和途径。乡镇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巩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信访工作网络。有关乡镇建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兼任组长,配齐配强了信访办工作人员,挑选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志担任信访干部,建立信访信息员队伍,并将组织网络延伸到农村。信访联合接待机制、信访工作管理机制的建立,促使综治、司法、信访等部门在职能上得到了融合,网络上得到了组合,力量上得到了整合,工作上得到了配合,信息上得到了汇合,有利于服务群众,真正方便百姓,有利于上下联动,提高办事质量,有利于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增强维稳控制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3、依法规范了信访工作行为和群众信访行为,进一步推进了基层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控制信访源头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础,也是解决信访问题和减少群众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的关键。乡镇工作直接面对老百姓,是各类矛盾的集中点,纠纷的易发区,是产生各类信访问题的源头,要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必须依法规范乡镇信访工作行为和群众信访行为。通过信访工作公示制,设置信访工作人员监督岗,上墙公布信访工作人员照片及工作职责,人员照片上墙、制度上墙、办事程序上墙,明确基层干部信访工作人员职责和信访人员的权力与义务,真心诚意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推进了乡镇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同时,通过实施“联村访户”民心工程,每月定期的乡镇领导接待日、民情分析表、周六农村工作指导员下访服务日、记民情日记、百姓卡等民情系列活动,促进了乡镇工作重心下移,信访工作关口前移。如桐琴镇通过农村工作指导员周六下访服务日,接待群众来访500余人次,当场解决问题160起,46件承诺限期解决。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思路的几点思考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乡镇信访工作和乡镇信访规范化建设中有“三难”。

一是解决处理难。在信访问题处理上,有的信访问题解决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上的依据,或法律政策上的规定有些互相矛盾,有的规定与传统习惯及多数群众接受程度相差甚远,这些信访问题的解决难度非常大。如“农嫁女”问题,因土地征用费得不到村民待遇而上访,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乡镇政府,但没有一个统一的妥善的解决政策和办法。在上访形式上,有一些上访群众依法信访的观念淡薄,达不到其过高不合理要求,就采取过激行为,以迫使基层政府为平息事态在一些信访问题的解决上作出某些让步,谋取利益最大化。对于异常访行为缺乏过硬的处置手段,特别是对一些违法的上访行为,对一些无理信访老户的越级访、重复访、纠缠访,没有使其息访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在上访内容上,不属于乡镇受理范围而应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事项,尽管已反复告知,上访人仍然要走上访之路,相信上访,不相信法律,对这些群体的重复访、纠缠访目前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二是协调调控难。现行法律法规授权乡镇一级政府的职权有限,许多信访问题需要到具备法定职权的部门去解决,乡镇很难开展协调。法律规定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乡镇政府对村委会或由村民讨论决定事项中不合理问题,缺乏纠正机制和调控力度,以致因此产生的上访问题往往难以解决,或者要化费很大的精力。

三是“稳控难”。有些无理上访者往往在重要政治活动或节假日期间择机上访,对这些人除了做好思想疏通和宣传解释工作外,只有适当进行稳控工作。但这些人往往反控能力很强,乡镇干部疲于应付。这些人还往往钻信访考核的空子,反复去京赴省来市上访,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对人不对事,恶意上访,让乡镇扣考核分,让乡镇干部扣奖金。对于这些上访人北京一个电话,省里一个电话,乡镇就得反复派人去接。“去京赴省兜一圈,回程还要你掏钱”。对于这些人往往人接回,但事又难解决或不好解决,反复折腾,很难控制。

总结我市的乡镇信访规范化建设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今后乡镇信访规范化建设必须从四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信访“窗口”建设。信访窗口,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提高“窗口”的服务水平,提高干部的接待和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办理每一封群众来信,文明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建立接待受理、交办、办理、督促、反馈、建档等一套完整的机制,使乡镇的信访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二)完善排查机制。要把“等客上门”和主动服务结合起来,在搞好“窗口”接待的同时,建立定期不定期的信访问题排查制度,把可能出现的信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对于排查出来的问题,应该或可能解决的,要继续实行领导、责任部门包案处理,不仅要包处理包解决,还要包结案包息访。

(三)规范信访工作和信访行为。切实提高乡镇依法行政的水平,规范信访工作,对于因违反有关规定引发上访,或致使信访问题久拖不决的责任人要追究责任。同时,要依法教育引导群众规范信访行为,遵守信访秩序,把信访工作纳入依法管理、有序运行的良性循环轨道。对上访中的违法行为要依法处置。

(四)积极探索规范乡镇信访工作建设的新路子。要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新情况,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特别是对老上访户的无理访、重复访、越级访、纠缠访的处理,当前要和信访问题终结制结合起来,完善信访工作考核办法,通过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依法依规处理处置信访问题的良好机制。(课题组成员:方强洪 童善星

上一篇:小学生生活作文:我学会了种菜下一篇:化学与生活校本课程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