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方法

2024-05-08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方法(共8篇)

篇1: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方法

腹部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腹部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可导致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为此,我们对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加强了心理护理,应用硬膜外镇痛泵,有效地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腹部外科术后疼痛常见原因

腹部外科术后疼痛与手术操作、组织损伤和各种导管插入或因伤口周围肌肉痉挛、心理紧张、抑郁、焦虑、恐惧等有关,也与个人对疼痛的感知程度,人的情感反应,以及病人性格、性别、年龄、痛阈、文化背景、社会层次、过去对疼痛的体会等有关。病人年龄越小,对疼痛的耐受力越差,男性较女性耐受力差;性格外向,有一定文化素质的病人更容易表达对疼痛的主观感受。护理体会

2.1 做好术前宣教,加强心理护理

2.1.1 术后疼痛心理护理的意义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引起一系列的痛觉反应,个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有差异并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出一系列的躯体运动反应和植物神经内脏反应,同时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实验证明,人的大脑能够产生吗啡样物质,现已检测出的脑啡肽、强啡肽类物质已有几十种,它们与外源性吗啡一样,能够控制疼痛的传导,抑制疼痛。情绪、心理等因素可影响吗啡类物质的产生。心理护理的原理就是激发机体产生释放内源性吗啡类物质,因此术后疼痛的心理护理有着重大的意义。

2.1.2 术前耐心劝导 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术前耐心劝导,让患者了解有关疼痛的知识和缓解办法,使患者认识术后疼痛的性质,采取预防性措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正确对待手术。

2.1.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的人格 主动询问,相信患者的主诉,并表示理解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感到护士在分担他们的痛苦,让患者有信任感、依赖感、安全感。

2.1.4 分散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可以采用视觉分散法,如看书看报;听觉分散法,如听音乐,以及触觉分散法,如亲人的抚摸等。每个人的性格及以往经历不同,都会选择一些方式来适应疼痛反应。

2.2 镇痛药物的应用

2.2.1 术后仔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预防性措施 指导患者尽量避免压迫伤口部位,咳嗽或做深呼吸时用手或枕头按住腹部伤口,以防牵扯缝线引起伤口疼痛。置引流管的患者,翻身及改变体位时,避免压迫或扭曲牵拉,以减轻伤口疼痛。给予预防用药,而不是疼痛难忍时再给药。预防用药较疼痛剧烈时用药量小,镇痛效果好。

2.2.2 硬膜外镇痛泵给药止痛 病人硬膜外镇痛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镇痛效果满意。使用硬膜外镇痛泵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及尿潴留,注意监测血压、脉搏、面色,观察呼吸频率及深度,防止低血压及呼吸抑制发生。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患者对手术镇痛要求越来越高,外科医生、药理学家、心理学家及麻醉医师都进行积极探讨,普遍认为,术后疼痛除受手术部位、创伤大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还取决于患者的情绪、精神、心理状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术后镇痛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而且能提高患者自身防止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能力。因此,在术后镇痛的护理中,将病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加强术后心理护理,积极配合药物镇痛,是术后减轻疼痛的有效方法,并为患者术后创伤的恢复,心理生理状态的调整及整体康复创造条件。

篇2: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方法

剧烈疼痛可影响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休息,故需关心病人、观察病人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和规律,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和护理。

本文将我院外科2011年8月至12月,对63例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63例,男30例,女33例,年龄9-72岁。

手术类型:腹部手术29例,骨科手术15例,其它手术19例,术后疼痛1-3天减轻者60例,占95.2%,4天以上减轻者3例,占4.7% 。

2结果。

通过对疼痛正确的评估,切实有效的术后监护,预见性的实施护理措施,使病人术后疼痛程度减轻,得到了较好的休息。

护 理

1疼痛的评估

1.1疼痛程度的评估

1.1.1口述疼痛分级评分法[1]﹙VRS) 疼痛分成无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剧烈疼痛。

每级一分,分别记为0-3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

此法最简单,病人容易理解,但不够精确。

1.1.2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1](VAS) 在纸上画一条长度为10㎝直线,两端分别标为“0”和“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己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标出相应位置,然后用直尺量出起点到记号点的距离长度(以㎝表示),即为评分值.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此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估疼痛的方法,易于理解和使用,可使护士能较确切地掌握病人疼痛的程度,而且也有利于评估控制疼痛的效果.

1.1.3监测病人的面部表情、生命体征、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的紧张度、掌心出汗、体位等可间接了解疼痛程度。

1.2疼痛时间评估

1.2.1与手术时间有关: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疼痛持续时间短。

1.2.2与手术大小有关:手术大,组织创伤大,疼痛持续时间长。

1.2.3与病人个体差异有关:同种大小手术,手术所用时间相同,病人主诉疼痛持续时间不同。

1.3疼痛因素的评估

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术后体位限制、各类管道的刺激、排尿及排便异常、炎症及感染、咳嗽及变换体位等一些基本活动也可引起疼痛。

1.4社会心理因素的评估

疼痛的心理反应受个体因素、既往经验、注意力集中与分散、以及宗教信仰、社会文化背景、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噪音、强光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病人疼痛的感受。

2护理措施

2.1消除影响疼痛控制的因素

2.1.1害怕药物成瘾:麻醉药是术后止痛药的主要药物,害怕对麻醉药的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

在临床实践中,因病人疼痛加剧需要增加药物用量或者因疼痛需继续用止痛药的病人当作成瘾,从而害怕继续给病人用药,尽量拖延或不给药,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2.1.2疼痛评估不重视、不准确、不及时: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对术后疼痛评估未引起护士的重视,不能正确地使用上述疼痛评估方法。

2.1.3害怕药物副作用:病人害怕镇痛药引起不良反应,如延缓伤口愈合、术后恢复减慢及记忆力减退;医务人员害怕镇痛药,尤其是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

2.1.4 病人的自闭心理:病人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不愿将疼痛告知他人,不愿过多地麻烦护士,坚持自己忍耐。

2.2实施

2.2.1非药物方法

2.2.1.1解除病人焦虑:焦虑程度越重,疼痛程度也越重。

对任何可能会引起疼痛的治疗都应告知病人,让其有思想准备,嘱其精神放松;分散或转移注意力:如交谈、看电视、听音乐、轻轻按摩病人皮肤、深呼吸等,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噪音,治疗时间集中,动作轻,限制探视人数及时间,保证病人休息。

2.2.1.2 舒适的体位:颅脑手术:术后无休克或昏迷的病人可采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颈、胸手术:术后多采用高半坐卧位,便于呼吸和有效引流;腹部手术:术后多采用低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少腹部张力;脊柱手术后病人可取俯卧位或仰卧位;四肢手术后应抬高患肢,可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缓解疼痛;放置各种管道者,体位在感觉舒适的同时,还应保持引流管正确放置,防止脱出、扭曲。

胸腹部术后应佩戴胸腹带,保护切口,术后为预防不适及并发症,每2小时更换体位一次。

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无渣屑,也有助于减少刺激,增加舒适感。

2.2.1.3严密观察病人,注意倾听病人主诉,准确评估疼痛程度、性质及引起疼痛的原因:如排尿不畅引起的尿储留,因卧床肠蠕动减慢引起的腹胀、腹痛,四肢术后肢体制动、体位不当引起的胀痛,未及时更换体位引起的压迫痛,引流管放置不妥随翻身引起的疼痛等,对这类疼痛,及时解除引起不适的原因,疼痛就会缓解。

麻醉作用逐渐消失时,疼痛逐渐加剧;全麻病人在术后2-6小时疼痛最剧烈,而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6-12小时最明显,24-72小时逐渐减轻,如继续加剧,必须考虑到体内有缝合不全、出血、感染、梗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应早期配合医生治疗。

2.2.2药物方法

2.2.2.1更新观念,提倡预防性用药,选择有效镇痛措施,切实缓解疼痛。

使用药物止痛是术后24小时内切口疼痛最有效的止痛措施[2]。

可遵医嘱给予病人口服镇痛、止痛类药物,必要时肌注哌替啶等,可有效控制切口疼痛。

2.2.2.2大手术后1-2日内,可持续使用病人自控镇痛泵(PCA)进行止痛。

给药途径以静脉、硬膜外最为常用,常用药物为吗啡、芬太尼、曲马多等。

PCA使用时机和剂量在麻醉医生设定的范围内,能满足不同个体在不同时刻、不同疼痛强度下的.镇痛要求,避免疼痛和镇痛大幅度波动,病人有一种主动参与感,有利于全身情况的恢复。

2.2.2.3注意用药后病人反应:疼痛减轻程度,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给予对症处理。

小 结

术后疼痛临床常见,严重影响病人的情绪及预后,医护人员要把疼痛的控制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制定相应的、有效的方案,分别应对各种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疼痛,正确的评估疼痛,是有效控制疼痛的前提,综合护理确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安全可靠,反复率低。

这对于做好术后的病人护理,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维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4.?

[2]郭桂芳,姚兰,外科护理学[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90. ?

★ 核医学科护理工作总结

★ 护理工作总结

★ 信息科工作总结

★ 行政科年度工作总结

★ 科护士长工作总结

★ 医务科年终工作总结

★ 设备科工作总结

★ 品德科工作总结

★ 老年科护理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3: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

我们对术后患者疼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根据不同原因导致的疼痛, 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1 术后疼痛的原因

1.1 切口疼痛, 多在麻醉药效消失后或镇痛泵拔除后出现, 此类疼痛多在下午出现并逐渐加剧, 夜间达到顶峰[2]。

1.2 切口缝合张力引起的疼痛, 此类疼痛一般多由于患者床上活动, 或术后2 d~3 d出现肠蠕动, 以及下床活动时发生。

1.3 患者术后多采取被动卧位或强迫卧位, 活动量相应减少, 不能有效采取舒适的卧位对抗疼痛。

1.4 患者术后留置各种管道, 使患者不适感增加。

1.5 心理因素: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 都会加重患者对疼痛的感受。

1.6 术后医护人员对疼痛的重视不够, 治疗缺乏主动性, 护士对疼痛处理知识的局限性, 都会影响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耐受[3]。

2 干预措施

2.1 对于切口疼痛的患者, 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 了解疼痛的性质、程度, 根据疼痛出现的规律, 及时与医生沟通, 预防性给药, 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2.2 对于切口张力引起的疼痛, 患者为减轻疼痛, 通常会不敢咳嗽或者不活动, 这样容易造成压疮、肺部感染、肠粘连、切口愈合缓慢等并发症。此时应协助并教会患者变换体位的方法, 以及活动时对伤口的保护;对于肠蠕动所导致的疼痛, 应告知患者这是胃肠道功能恢复的表现, 不需要使用止痛药, 可以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以促进肛门排气, 减轻痛苦。

2.3 针对强迫体位导致患者不适的原因, 术后应根据麻醉方式和病情,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卧位拮抗疼痛, 如腰麻患者6 h之内可协助其取侧卧位, 或屈膝仰卧位, 6 h以后可取半卧位;全麻清醒后的患者可按其喜好采取舒适卧位。同时应根据病情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4 对于留置各种管道所致的疼痛, 此时应向患者讲解各种管道的用途及重要性, 妥善固定各管道, 指导患者在翻身或活动时管道的放置方法, 减少患者因引流管刺激引起的疼痛。在进行管道护理时动作应轻柔, 避免过度牵拉, 减少不适感。

2.5 对于心理因素造成的疼痛, 护士应动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对于轻中度疼痛的患者, 可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缓解其疼痛, 如阅读、听音乐、与朋友聊天或看电视。同时在术前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顾虑与病情, 适当地讲解有关知识, 内容包括对疼痛以及止痛药的认识, 术中相关麻醉方式, 手术过程以及止痛的主要方式等, 使其当出现问题时能有思想准备, 增强术后对疼痛的耐受性[4]。以上方法在我科应用均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2.6 临床上有很多医护人员在面对患者的疼痛时, 只是一味地要求患者要“忍耐疼痛, 尽量不用药”,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术后疼痛的规律及原因采取预防性用药,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在疼痛剧烈时用药的剂量, 而且也可以避免或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向患者宣教术后如有疼痛, 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而不应强加忍耐[5]。

通过采取以上的护理措施, 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痛苦, 促进康复, 并提大大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护士在面对患者术后疼痛问题时, 首先在自身观念上应该有所转变, 而不应机械地执行医嘱, 或墨守陈规;其次要加强对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和对问题的预见性,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使患者安全轻松地度过围术期。

参考文献

[1]张玉香, 翟玉坤.医疗体制对控制疼痛的制约和限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8, 17 (2) :28.

[2]张梅.探讨外科术后疼痛及护理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8) :80.

[3]魏明.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26) :202-203.

[4]赵小敏.术后疼痛的护理[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20 (3) :180-181.

篇4: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是每一位术后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而护士在疼痛管理中所具有的独特和关键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1 疼痛的评估

术后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只有对其做出客观定量评价,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评估应由专门受过训练并熟悉各项评估技术的人员承担。论文百事通疼痛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受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独特主观感受,并且手术种类、创伤程度、手术部位和术后天数也影响着疼痛的强度,因此评估疼痛时,既要评估疼痛发生的部位、性质和强度并记录,还要考虑影响正确评估疼痛的影响因素。

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理有效的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可以提高准确性,减短疼痛管理过程。疼痛评估的准确性与参与管理的护士的可信度和态度相关。医护人员在疼痛处理中值得信任的态度及其令人满意的服务也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的积极因素,可较为准确地获得患者的信息,从而有效地提高评估。

1.1 视觉模拟评分法:

该方法比较灵敏,有可比性。具体做法是:在纸上画一条10cm的横线,一端表示无痛,另一端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请病人根据自己的感觉在此横线上划一记号,以表示疼痛程度。

1.2 口述评分法:让病人自己诉说疼痛程度,按0~10分次序报告,0分时表示无痛,10分时为剧痛。此法比较简单,但是不易发现细微的变化。

1.3 米吉尔(MIGILL)疼痛问答法:即0=无痛;1=有疼痛感,但不严重;2=轻微疼痛,病人不舒服;3=疼痛,病人痛苦;4=疼痛较剧,有恐惧感;5=剧痛。

2 疼痛控制措施药物止痛法

2.1 口服给药法:此法是一种患者可接受的易行方法,但镇痛效果不理想,仅适用于浅表小手术引起的轻度疼痛。

2.2 肌肉注射法:此法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适用于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患者。但镇痛作用短暂,需反复给药。

2.3 患者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PCA已在国外应用10余年,发展较快,目前已达较成熟阶段,国内镇痛泵也在逐步推广使用。PCA是采用程序化的注射泵(微量泵),通过静脉内、硬膜外腔或皮下注射止痛药物,来达到患者自我控制镇痛的目的,有效率可达91.77%。

2.4 硬膜外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PCEA是通过硬膜外导管直接将药液注入硬膜外腔,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多用于硬膜外麻醉术后的病人。但当硬膜外导管偏向一侧时,局麻药不能很好的扩散,可导致肢体麻木感。

3 术后疼痛护理

3.1 疼痛护理管理现状:

据有关调查,外科术后80%的患者反映镇痛不足,50%以上患者术后72h仍疼痛不止。研究发现,尽管临床镇痛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镇痛效果却不容乐观,如接受PCA(患者自控镇痛)者仍然有75%的患者疼痛等级为5~10分。护士对疼痛知识的了解和对镇痛药物的使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3.2 疼痛的护理措施

3.2.1 心理护理护患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护士主动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尊重其对疼痛的反应,教会有关疼痛知识,使之掌握自控能力,并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语言与举止支持患者,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阈值。对强烈克制的患者予以鼓励,并让他们呻吟,以此转移疼痛。

3.2.2 采用药物止痛措施的护理护士应掌握药理知识,正确应用,对原因清楚的疼痛采用预防性用药,且剂量小,比疼痛后给药效果好;对诊断不明的疼痛不随意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症状,慎用成瘾药物;尽量去除引起疼痛的原因,解除疼痛的刺激。 论文百事通

3.2.3 一般护理病人摆好舒适体位,使肌肉放松,肌张力降低,肢体手术的病人应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和疼痛,观察包扎松紧度及末梢血运情况。对术后病人,护士要认真检查导管是否固定妥当。给病人更衣、翻身等操作要小心保护,防止滑脱或扭曲。操作中尽量避免给患者增加痛苦。术后切口痛一般于2~3d后逐渐减轻,若患者持续疼痛应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3.2.4 预见性护理对手术病人而言,术前是提供疼痛教育的最佳时机。应强调疼痛处理的重要性,识别病人的教育需求,教授病人有关预防、处理疼痛及成瘾等知识,以消除误区。告知病人有责任与医务人员沟通疼痛情况及疼痛处理是否有效,与病人共同确定现实的舒适-功能(comfort-function)目标,即病人能够维持在完成基本康复或生活活动时的疼痛水平,例如:将手术病人深呼吸或移动的舒适-功能目标设为3,超过该水平时,应立即采取措施缓解病人疼痛。

4 小结

疼痛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生理反应,常常是反映护患关系的指征,护理人员必须意识到自身在患者疼痛中所起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的认识提高,患者的疼痛也将会日益被重视。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更新知识,重新认识疼痛,使疼痛患者获得体贴和细心的照顾。

参考文献

[1] 朱丽霞,高凤莉.癌痛控制的状况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6-228

[2] 徐建华.老年腹部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9):124

[3] 贾宝全,冷玉芳.腹部手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华麻醉学志,2002,22(6):3431

篇5: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

【参考文献】

[1]吴红芳.疼痛心理学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J].中国肛肠病杂志,,28(3):56-57.

[2]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139.

篇6:浅谈妇科剖宫术后疼痛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05-01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知识的更新,对于我们提出了更新的医疗标准,剖宫术是经腹壁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一种手术,就妇科剖宫术来说,术后疼痛主要是切口痛,留置导尿刺激痛及腹痛,疼痛不仅使病人感到痛苦,在夜间影响病人的睡眠,使病人产生不良的情绪,对疾病的康复不利,而且还会引起疼痛性休克,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等,掌握疼痛情况,针对名种疼痛采取有利相应治疗及护理措施以千方面计为病人解除痛苦。切口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切口便开始疼痛,术后1~2天内较甚疼痛的程度和表现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病人对疼痛自控能力强,虽然痛但能控制自己,低声呻吟或不呻吟,有的病人自控能力差,则感到难以能控制自己,大喊大叫,存在恐惧的心理状态,此时,他们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同情,特别渴望想用镇痛剂来减少疼痛,因此护理人员要以和蔼亲切的服务态度,倾听他们的自述,让他们感到如家一样温暖,如家一样幸福,尽量解答各种询问,做好解释工作,尽可能地了解每个病人的职业、性质、气质、分别做出不同的心理护理,对自控能力强的病人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同时劝其及时反映自己的不适,以免忽视意外病情的发生,对自控能力较差的病人要勤巡视多安慰,处膝谈心,不能对他们表现出厌烦,切忌大声调刺,但对手术后疼痛实难忍者,在术后24~48小时内,应遵医嘱,给镇痛剂,因镇痛剂可抑制中枢疼痛的有关部位,使疼痛减轻或消失,以防止引起疼痛性休克,在夜间以免影响病人的睡眠,临床上常用的镇痛剂有度冷丁、强痛定、平痛新等等。

手术48小时后,切口一般多无剧烈疼痛,留有隐痛或牵拉痛,多因病人常时间变换体位或缝线干燥引起,可向病人作耐心的解释工作,也可用酒精棉球擦拭伤口缝线即可解除疼痛。

手术经过3~4天后,病人重新诉说切口痛,且疼痛剧烈,查看局部有红、肿、热、胀痛,并伴有体温升高时,则为切口感染,应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

由于剖宫手术后,会使病人的腹式呼吸运动受限,致辞便病人不感咳嗽、咳痰、肺的吸气功能不足,张性减弱,呼吸量减少,容易形成术后肺不张,在肺不张的基础上并发感染,可发生肺炎,这时护理人员应耐心说服病人要深呼吸,协助排痰,当患者咳嗽时,取半坐位轻叩其背部协助病人按压住切口,通过其震动将其末稍支气管内的痰排出,以减轻咳嗽时所致伤口疼痛时的程度,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以体质呼吸道畅通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留置导尿管所致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病人在剖宫手术以前,由于试产末成功,子宫收缩长时间压迫膀胱,使膀胱平滑肌处于扩张状态,尿边扩约肌收缩状态,术后要及时给予留置导尿,防止膀胱充盈过度,造成膀胱破裂,或其它并发症,由于导尿管刺激尿道或损伤了尿道,可引起尿道疼痛,使产妇对排尿及排便,有恐惧感,思想复担较重,性格急燥,这时我们护理人员要做好耐心解释工作,讲明实行导尿术的重要意义,减少顾虑,解除产妇恐惧心理,激发产妇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治疗提供有利条件,鼓励病人多饮水,使尿路排泄通畅,每日更换接尿管与接尿瓶,更换尿管时,注意勿将接尿管提高以免引起逆行感染,使患者及早恢复自主排尿的功能。术后腹痛的观察及护理

对术后有腹痛症的病人,护理人员不仅要耐心听取病人对腹痛程度的自述,还要向医生了解病情了解术中的情况,同时仔细地观察病人腹痛的性质,只有掌握确定的情况才能提供分析病情的可靠依据,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疼痛。

有少数病人在麻醉作用消失后,即感觉腹痛,这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牵位内脏的同时牵拉了肠系膜刺激了腹壁产生了疼痛神经冲动,便由内脏神经转入中枢,因而感觉腹痛有牵拉疼痛,若持续性疼痛,敷料有无脱落,这时我们护理人员对术后腹痛的性质予以高度重视以防误诊。

对于术后腹痛的病人临床上常用热敷法,热敷是常用于腹痛护理有的效而简便的止痛消炎法,热敷可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从而为病人减轻腹痛带来的苦脑,达到了止痛的目的。

篇7:胸外科术后护理1(附件)

大部分胸部手术患者经过住院治疗,拆线后一般情况好转,就可以出院。但患者经过了大手术的创伤之后,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故回家后的休养、护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否则会影响身体恢复,甚至引起其他病变。

随时注意呼吸障碍

胸部手术患者出院后,应随时注意呼吸变化,如,有无气急或呼吸困难等。如出现嘴唇青紫等缺氧表现,应及时送医院检查。

注意心跳情况

心跳过快时,患者可能会感觉胸闷、心慌或烦躁不安,这时可根据医嘱服药。如有心跳加快,并伴有下肢浮肿或尿少时,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鼓励患者大胆咳嗽、咳痰,不要因为怕痛而不敢咳痰,有痰时用手按压伤口部位把痰咳出,以防止肺部并发症。

注意饮食营养

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但每次不能吃得过饱,宜少量多餐。口服体积较大的片剂药物可以研碎后服用,以免吞咽困难。这里需强调一下,食管手术患者的饭莱要做得细软些,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以免对食道造成伤害。

注意锻炼身体

患者不必终日卧床,但锻炼身体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身体条件较好时,每天上、下午均应起床活动2—3小时,可做深呼吸运动、短途散步,逐渐到练气功、做广播操等。这样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有利于早日康复。

戒烟

因吸烟能刺激气管增加分泌物,使气管发炎,还可导致肺炎甚而肺癌,所以胸部外科手术之后的患者必须戒烟。

胸外科术后呼吸道护理

2.1 病室环境要求

患者术后进ICU层流消毒病房,室内温度20℃~24℃,湿度50%~60%。转入普通病房要注意病房内空气新鲜,紫外线每日消毒1次,并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以免增加外源性感染。

2.2 术后体位要求

麻醉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者清醒后,血压平稳,可改半卧位,抬高床头30°~60°,以利于肺部气体交换,并能松弛胸腹部肌肉,减轻切口疼痛。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2.3.1 排痰

指导患者深呼吸,并在深吸气末从深部咳嗽,以利于排出痰液。

2.3.2 经常给患者拍背

方法:患者取半卧位,操作者站在患者患侧,叩打对侧肺部,手掌呈杯状,用手腕的力量叩击健侧肺叶,从下到上、从外向内。

2.3.3 雾化吸入

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给雾化吸入,用药:生理盐水30 ml,加庆大霉素8万u或丁胺卡那霉素0.2 g,Dex 5 mg,α-糜蛋白酶4000 u,每日3次,每次20 min,以稀释痰液,减少痰液阻力,有利于痰液排出,同时药物直接进入肺泡,减少感染。

2.3.4 鼓励患者吹气球或酒瓶

患者深呼吸而使膈肌下降,改善无效腔通气,有利于胸腔内积气、积液排出,保障有效通气,预防肺部感染。

2.3.5 其他

鼓励患者床上活动,下床适量活动,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但避免过度,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慎重,以防意外。

食管癌护理知识

一、食管癌手术护理

【术前准备】

1.按胸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2.营养补充,改善全身状况。根据患者的吞咽程度给予饮食,有贫血、脱水、营养不良者酌情给予输血、补液、静脉高营养等。

3.加强口腔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有明显食管狭窄和炎症的患者,术前口服肠道抗生素,减轻炎症和水肿。

4.消化道准备术前1d进少渣饮食,晚8时后禁食,并用肥皂水灌肠1次。结肠代食驾手术准备:手术前id下午1时、2时、3时、6时、9时各服甲硝唑200mg,庆大霉素0.5g;下午4时后口服10%甘露醇1000ml,半小时内服完;术前3d进少渣饮食,术前1d进流质,晚8时后禁食,并行肥皂水清洁灌肠1次。

5.手术晨置消毒胃管1根。

【术后护理】

1.按胸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术后应重点加强呼吸道护理,必要时行鼻导管吸痰或气管镜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扩张。

3.禁食期间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4.胃肠减压护理按胃肠减压护理常规。

5.胸腔引流的护理除按一般胸腔引流护理外,应特别注意胸液的质和量。若术后血清样胸液过多或粉红色中伴有脂肪滴,应警惕乳糜胸可能。

6.严密观察切口渗出情况,保持局部清洁,密切注意有无切口感染、裂开及吻合口瘘的征象。

7.饮食护理

(1)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保持输液通畅,观察药物反应。

(2)食管及奔门术后5—7d,根据胃肠功能的恢复及术中吻合口张力、血供情况而决定进食时间。自少量饮水起,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结肠代食管术后进食时间宜适当延迟。

(3)胃代食管术后,加强饮食宣教:少量多餐,避免睡前、躺着进食,进食后务必慢走,或端坐半小时,防止返流,裤带不宜系得太紧,进食后避免有低头弯腰的动作。

(4)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少渣饮食,并观察进食后有无梗阻、疼痛、呕吐、腹泻等情况。若发现症状应暂停饮食。

二、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尽早发现吻合口瘘的发生: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特别是可能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患者,术后应给予密切观察。观察的侧重点为体温、情绪和颈部伤口。本组23例患者中有20例于术后4~5d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并出现烦躁不安、多汗、失眠等。检查颈部伤口可见局部红肿、压痛、皮下气肿,这提示发生了颈部吻合口瘘。此时应尽快采取措施,切口伤口引流。20例出现体温、情绪方面异常的患者中,有17例及时检查并处理了颈部伤口,结果于吻合口瘘发生后18d左右愈合。有3例由于观察不够细致,对患者出现的异常改变未能及时处理,结果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延长,平均达1个月。伤口延迟愈合的原因考虑为吻合口瘘发生后,局部分泌物增多而未能及时引流,引起组织张力增高,血液循环障碍,感染加重。这一结果表明,术后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吻合口瘘的发生并及时处理,是保证伤口尽快愈合的前提。颈部伤口护理:颈部伤口必须充分引流,及时冲洗,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本组23例中有11例瘘口较大,脓臭分泌物较多,我们采用利凡诺尔液湿敷,每日换药2~3次,效果较好,4~5d后分泌物明显减少,再改用洗必泰液冲洗。其余12例瘘口较小,直接用洗必泰液冲洗换药,每日1~2次。经过上述处理后,大多数伤口于瘘发生后10~12d呈现出良好的愈合状况,肉芽组织较为新鲜。有3例于瘘发生后3周伤口愈合状况好转。此时再分别辅以红外线局部照射,促进血液循环,伤口均顺利愈合。营养护理

3.1 空肠喂养:颈部吻合瘘的患者无法经口腔进食,本组23例均行空肠造瘘术,进行空肠喂养。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相比,采用空肠喂养价格较低廉,更符合生理需要,实验室监测项目较少,导管有较大灵活性,不易堵塞,且并发症较少。本组23例均采用持续滴入的方法,滴入的要素营养液为我院营养科配制,每日滴入总量2 500~3 000ml。营养液经加温后滴入造瘘管,开始时速度宜慢,约300ml/h,逐渐加快至500ml/h。采用空肠喂养后,每周需复查2次电解质、肝肾功能,根据具体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有12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胀、腹泻等症状,经过对症处理后缓解。

3.2 空肠造瘘管的护理:造瘘管给予确实固定,严防滑脱。定期消毒造瘘管管口和外壁。冲洗造瘘管管腔,防止堵塞。空肠喂养完毕后,将管口妥善包扎,防止污染。腹部皮肤接触造瘘管处给予氧化锌糊剂涂擦,防止皮肤破损。

三、食管癌术后排痰的护理 常规排痰护理 术后常规给病人吸氧,全麻清醒前应及时吸除口腔、咽喉部及气管内的分泌物,全麻清醒后应取半卧位休息,并经常更换体位,向患者解释术后排痰的重要性,鼓励其经常进行深呼吸,当其用力咳嗽排痰时,医务人员可用双手轻轻按压病人的伤口处,以减轻疼痛。如因伤口疼痛而致呼吸表浅不敢咳嗽,甚至因分泌物聚集引起反射性支气管痉挛造成缺氧时,需给镇痛剂,以保持正常的呼吸运动,利于有效排痰。痰多粘稠不易咳出时,可给药物或用雾化吸入法祛痰消炎。同时拍打胸壁,震动粘附于细支气管壁的痰液,使之移向大支气管,易于排出。体疗 有条件时每日给患者做2次体疗,一般安排在给予镇痛剂之后进行,先给予15min雾化吸入(雾化液内可加入支气管扩张剂,血管收缩剂和糜蛋白酶等),然后交替进行体位引流,胸壁拍击,震动和用力咳嗽,共约20min,体疗期应保证充分吸氧。诱发性排痰 通过无创性刺激气管,引发咳嗽反射,可以达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效果 [1]。拔气管插管后1h开始将患者扶坐起,拍背30s,护士一人站在患者右侧,方法一:左手扶住患者肩背部,右手食指和中指在胸骨上窝处轻轻按压触及气管,引出咳嗽反射,当患者咳嗽时,迅速放开按压手指。方法二:用无菌吸痰管从鼻腔插入至声门处,引出咳嗽反射。另一护士站在患者左侧,双手捂住患者胸部伤口,以减轻咳嗽引起的伤口疼痛,以后每4h进行诱发性排痰1次。吸痰法 当肺内有大量痰鸣或一侧呼吸音减低时(排除气胸、积液等情况),应采取下列措施积极恢复支气管通畅,避免肺不张。

4.1 经口鼻腔吸痰 宜选择较软的吸痰管,负压不宜过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s,否则易引起缺氧和粘膜损伤,痰多时应注意增加吸痰次数,但不能增加每次吸痰时间,应在一次吸痰后待充分吸氧再行第二次吸痰。

4.2 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术后1例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床边局部粘膜麻醉下施行,吸痰前和吸痰间隙,给 病人充分供氧,找到阻塞部位,吸除阻塞支气管的分泌物后,肺可很快复张,吸痰前后应给予胸透或摄片进行比较。

4.3 经气管插管吸痰 气管插管吸痰要求吸痰管一定要够长,如果无较长吸痰管,可将口腔外气管插管剪去一部分,这样可增加吸痰管的有效吸引长度,才能真正达到吸痰效果。

4.4 经气管切开吸痰 术后3例患者气道分泌物多,咳嗽无力或需较长时间应用呼吸机,于床旁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不仅便于吸痰,还可以减少通气死腔,增加通气量,但气管切开后存在呼吸道分泌物易干燥,感染的可能性增加等问题,应加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

综上所述,食管癌术后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排痰措施,才能让病人度过肺部并发症这一难关,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痛苦,早日康复出院。

四、食管癌放疗中并发完全性梗阻的护理 心理护理 放疗前应先向患者做好宣教工作,帮助病人对疾病及正确治疗的认识,告知病人及家属放疗中可能会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说明照射后组织水肿,并非病情加重,以减轻病人的恐惧及焦虑,列举一些临床症状相似的并成功度过这一时期的病友,使他们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饮食指导 根据梗阻的状况,未发生完全性梗阻前,宜进食蛋羹、豆腐、酸奶、无渣菜汤、藕粉等高营养少刺激的软食,同时服维生素B 2、E、A等。进食最佳体位是坐位或半卧位,细嚼慢咽,不可催促病人,每次饭后饮水以冲洗食管,可用庆大霉素8万U,每日3次口服,并要注意饮食的色、香、味依据病人的口味更换。一旦发生完全性食管梗阻,立即禁食,禁食期间予及时补液,必要时予胃肠外营养。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呛咳,呕血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以防食管穿孔或大出 血。一旦确诊为食管穿孔或大出血,立即禁食,禁水,吸氧,胸腔闭式引流,备吸引器、气切包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各项抢救工作。(2)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提供足够的热量。(3)及早有效的抗感染及大剂量激素的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为完全性梗阻常伴有局部粘膜感染,而感染会加重水肿,大剂量激素在缓解局部粘膜水肿中非常有效。出院指导 因放疗结束后6个月后,由于血管组织和结缔组织的迟发性改变,食管粘膜逐渐萎缩,管壁肌肉及结缔组织纤维化,食管管腔狭窄 [2]。所以,我们应向病人做好宣教,进食时速度易缓慢,尽量进软食,忌食刺激性食物,进食后均饮温开水30~50ml以冲洗食管,所有药片及胶囊均宜磨碎去壳用水溶化后吞服,防止发生梗噎症状。

五、食管癌便秘应如何护理及食疗?

食管癌后期因脏腑亏虚,阴津失濡,不能润滑肠道,亦可因饮食不入,大便失濡而产生便秘。便秘产生后可加重食管癌症状。所以家庭护理时应做到:

(1)适度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

(2)饮用果汁及润肠饮品;

(3)配合针灸;

(4)食疗方法可用以下单方:

①芝麻杏仁蜜粥:芝麻15g,甜杏仁9g,蜜9g煮粥食,润燥通便。

②麻仁松子粥:麻子仁15g,松子仁15g,小米100g煮粥服之,可养血通便。

③皮面包香蕉汤:皮面包,香蕉同煮,服之通便。

④桑椹苹果泥:桑椹子、苹果泥,缓缓咽食,补虚损,通大便。

食管癌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食管癌在豫北地区的发病率较高,治疗方法甚多,采用哪一种治疗方法应根据病史、病变部位、肿瘤的侵犯范围以及患者全身状况等方面作出决定。如果食管癌病变较局限,各种辅助检查没有发现远处转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患者一经确诊后,手术治疗应作为首选。必要时术后可给予其他辅助治疗,巩固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2002年7月~2004年12月笔者收治16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162例,男97例,女65例;年龄43~76岁,平均58.6岁;病程1~10个月。食管颈段癌17例,食管胸上段癌26例,食管胸中段癌87例,食管胸下段癌32例。Ⅰ期24例,Ⅱa期41例,Ⅱb期58例,Ⅲ期39例,病检均为鳞状细胞癌。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1)按胸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2)营养补充,改善全身状况。根据患者的吞咽程度给予饮食,有贫血、脱水、营养不良者酌情给予输血、补液、静脉高营养等。

(3)加强口腔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有明显食管狭窄和炎症的患者,术前口服肠道抗生素,减轻炎症和水肿。

(4)术前1天进少渣饮食,晚8时后禁食,并用肥皂水灌肠1次。(5)手术日晨置消毒胃管1根并用温盐水洗胃。

2.2 术后护理

(1)按胸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术后应重点加强呼吸道护理,必要时行鼻导管吸痰或气管镜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扩张。

(3)禁食期间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4)胃肠减压管护理,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减轻吻合口张力,促进局部愈合。(5)给予静脉营养支持疗法。

(6)术后3~5天,根据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酌情鼻饲,而后自少量饮水起,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结肠代食管术后进食时间宜适当延迟。

(7)胃代食管术后,加强饮食宣教: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睡前进食、躺着进食,进食后务必慢走,或端坐半小时以上,防止反流,裤带不宜系得太紧,进食后避免有低头弯腰的动作。

(8)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少渣饮食,并观察进食后有无梗阻、疼痛、呕吐、腹泻等情况。若发现症状应暂停饮食。

(9)胸腔引流的护理除按一般胸腔引流护理外,应特别注意胸液的质和量。若术后血清样胸液过多或粉红色中伴有脂肪滴,应警惕乳糜胸可能。

(10)严密观察切口渗出情况,保持局部清洁,密切注意有无切口感染、裂开及吻合口瘘的征象。

(11)出现颈部吻合口瘘时应给予密切观察,多数吻合口瘘患者术后4~5天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并出现烦躁不安、多汗、失眠等。颈部伤口可见局部红肿、压痛、皮下气肿,这提示发生了颈部吻合口瘘。此时应尽快采取措施,切口伤口引流。出现体温、情绪方面异常的患者中,及时检查并处理颈部切口,充分引流,及时冲洗,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促进吻合口瘘愈合。对于观察不够细致,患者出现异常改变未能及时处理,将明显延长伤口愈合时间。伤口延迟愈合的原因考虑为吻合口瘘发生后,局部分泌物增多而未能及时引流,引起组织张力增高,血液循环障碍,感染加重。本观察结果表明,术后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吻合口瘘的发生并及时处理,是保证伤口尽快愈合的前提。

(12)采用十二指肠营养管鼻饲要素饮食,价格较低廉,符合生理需要,实验室监测项目较少,管壁有较强的柔韧性,不易堵塞,且并发症较少。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对症处理。

(13)食管癌术后出现便秘,可加重食管癌症状,故应做到适度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饮用果汁及润肠饮品。

2.3 出院指导

出院时向患者详细交代食管癌的护理知识,饮食起居等方面注意事项,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维持药物治疗,做好健康知识教育指导,消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胸外科手术胃管深度探讨

人体解剖显示,食管长度为25~30 cm,咽部长度为12 cm,鼻部长度约8 cm[2],总长度45~50 cm,胃管远端侧孔距顶端距离为12.6 cm.传统法插管长度为45~55 cm,从解剖角度分析,胃管侧孔不能完全进入胃内,与术中所见相吻合,影响胃肠减压效果。据文献报道[3]迷走神经被切断,该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增强,使胃基本电节律、频率、传导速度和胃环形肌收缩力减慢,导致胃运动功能减慢,使胃蠕动减弱或消失,胃排空受阻,引起腹胀。食管、胃术后患者因迷走神经被切断及胃的位置发生改变,术后必须放置胃肠减压管,机械性地将胃内气体、液体引出,减轻胃内压力。而胸外科手术后患者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胃内液体积聚胃窦部,若胃管插入深度不够,胃管顶端仅至胃底或胃体部,部分侧孔在胃贲门以上的食管内,影响胃内液体及气体的引流,不能起到较好的胃肠减压效果,易引起胃扩张,增加吻合口张力,影响缝合口的愈合。

2.2 有文献报道[4],插胃肠减压管直至导管侧孔全部进入胃内的深度为55~60 cm.亦证明要使导管侧孔完全达到胃内,起到良好的减压效果,插管深度必须在55 cm以上。对以往插管回顾,插入胃管后,只能抽出少量胃液,有时仅抽出少量粘液而无胃液抽出,听诊胃中有气过水声,虽证明胃管在胃内,但术后减压效果不佳,患者出现腹胀,胃蠕动恢复慢,使置管时间延长。观察组将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增加10~13 cm,达到55~68 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患者腹胀明显减轻,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此方法可取。测量方法可由传统法从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的长度加上从鼻尖至发际的长度为55~68 cm,术中观察胃管顶端正好在胃窦部,侧孔全部在胃内,有利于引流。

2.3 置入胃肠减压管应注意:①插入不宜过深,长度不宜超过幽门,否则同样达不到胃内减压的效果,而且抽出肠液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②固定要牢固,防止滑脱。我们采用三角型胶布固定,将粘于胶布上的胃管固定于鼻尖及鼻翼上,使胃管固定牢固。③选择质量合格、规格合适的胃管,插入前检查胃管是否通畅。④插管时操作要轻柔、熟练、准确,避免引起咽喉粘膜损伤、水肿及出血。防止因咽喉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性呕吐及食管刺激诱发心律失常等心脏并发症[5]。⑤插管过程中若遇到阻力,不可强行插入,应查明原因。特别是食管、贲门癌患者,因管腔内有肿块堵塞,使胃管不易插入。此时可在胃管内注入空气,若病人出现嗝逆,说明管腔开口部位在食管内,需再往下试行插入。

胸外科一般护理

一、术前准备

1、按普外科手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指导肺功能训练,预防感冒,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

3、根据手术部位做皮肤准备

(1)后外切口:术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

(2)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

(3)食管三切口:左颈部、右胸部(同后外切口),腹部(包括脐孔、会阴部)。

(4)胸腹联合切口:左胸部(同后外切口),左上腹部。

4.患者送手术室后,备好监护仪器及常规抢救物品。

二、术后护理

1、按手术后一般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清醒拔除口插管回病房后,给予半卧位或45o卧位。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监护记录。

4、呼吸道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应加强雾化,坐起拍背,刺激隆突,鼓励咳痰,必要

时行鼻导管吸痰或气管镜吸痰,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扩张。根据病情,给予鼻导

管供氧或面罩供氧。

5、严密观察气管位置,如发生突然呼吸困难,应立即报告医生。

6、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按有关章节常规护理。

7、卧床期间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禁食期间加强口腔

护理。

8、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早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逐渐增加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

丰富的饮食,增加营养摄入。同时应注意多进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9、鼓励患者做术侧肩关节及手臂的抬举运动,拔除胸管后应早期下床活动。

三、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少食多餐、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禁烟酒。

2、逐步增加活动量,注意室内空气调节,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粗纤维饮食,必要时给予缓泻药;食管术后患者,餐后应半卧

30min,防止食物返流。

4、注意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5、门诊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胸外科术后的家庭护理

胸部常进行的主要手术有:肺叶切除、食管切除、胸廓成形术、心脏手术等。绝大部分胸部手术病人,经过住院治疗,拆线后一般情况好转,就可以出院。但因病人在住院期间,经过了大手术的创伤,失血较多,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所以回家后继续休养、护理是很重要的,否则可能影响术后恢复,甚至引起其他病变。对胸部手术后病人护理要点:

1.经胸部手术出院后,应随时注意病人的呼吸变化如气急或呼吸困难;如果出现嘴唇青紫,是缺氧的表现,应及时送医院检查。

2.注意病人脉搏、心跳的情况。心跳过快时,病人感觉胸闷、心慌或烦躁不安,可根据医嘱服药。如有心跳加快,而且下肢出现浮肿或尿少,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3.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尤为重要。劝说病人不要因怕痛不敢咳嗽而将痰咽下。有痰时用手按压伤口部位把痰咳出,并应做深呼吸运动有利肺部扩张,防止肺部并发症。

4.注意饮食调理,增加营养。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对经过食管、胃手术的病人,饭菜做得细软些,进食时不要大口吞咽,要细嚼慢咽,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每次不能吃得过饱,宜少量多餐,开始可进流质,然后进食半流质,逐渐到吃软饭。口服大片的片剂药物要研碎后服用,以免吞咽困难。

5.注意锻炼身体。病人不需终日卧床,但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每天上、下午均应起床活动2~3小时,可做深呼吸运动、短途散步,逐渐可以练气功、做广播操等,适当的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有利于早日康复。

6.吸烟的病人应戒烟。因吸烟刺激气管可增加分泌物、使气管发炎,还可导致肺炎甚而肺癌。

篇8: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

关键词:外科,患者,疼痛,护理

疼痛是术后患者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研究显示有77%~98%的患者在术后有疼痛,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经验, 术后伤口疼痛更令病患感到痛苦与恐惧, 早期的观念认为开刀后少用止痛药, 因其会影响伤口愈合,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伤口痛不但肉体受折磨, 疼痛更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 造成血压与脉搏不稳定, 病患焦虑不安与彻夜难眠, 不敢活动而延缓肠胃蠕动时间, 呼吸变得缓慢不敢正常呼吸而造成呼吸抑制、肺扩张不全之合并症, 增加住院天数及医疗成本, 所以术后止痛是有必要的[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7月~2009年1月在普外科住院的术后患者共480例, 其中, 阑尾炎手术185例, 胃肠手术150例, 腹股沟病手术110例, 甲状腺手术5例, 其他手术30例。患者中男290例, 女190例;年龄11~75岁, 平均44岁。

1.2 疼痛评估方法

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 (VRS) :最核心的就是观察疼痛对患者睡眠的影响, 分为无痛、轻、中、重度4个等级。0级代表无疼痛;Ⅰ级为轻度, 表示有疼痛, 但是可以忍受, 对生活和睡眠无干扰;Ⅱ级代表中度疼痛, 患者已经不能忍受, 要求使用止痛药, 睡眠质量差;Ⅲ级代表重度疼痛, 痛感剧烈, 不能忍受, 需用止痛剂, 睡眠受严重干扰。

数字分级法 (NRS) :可让患者在图中点出适合自己疼痛状态的合适位置, 以此作为选择药物品种、剂量、给药途径、判断疗效的重要依据。此法简单明了, 很有实用性。

1.3 疼痛的药物控制方法

1.3.1口服给药法, 是一种患者容易接受的简易方法, 镇痛效果小, 仅适用于浅表小手术引起的轻度疼痛。

1.3.2肌内注射给药法, 临床常用的镇痛方法, 适用于术后疼痛等级高的患者, 但是镇痛效果短暂, 要反复给药。

1.3.3患者自控止痛 (经静脉给予) , 依照患者体重、年龄调配好适当止痛药剂量, 经由手表型自控器, 可由患者自行按压止痛药量, 此方式较不受手术部位影响。

1.3.4硬嵴膜外止痛, 侧卧弯曲背部, 由麻醉科执行技术, 将软导管放在硬嵴膜外腔, 经由导管加入止痛药。而硬嵴膜外止痛术则适用于腹部及下肢手术, 多使用于产科, 如产妇的减痛分娩及剖宫产后止痛, 一般而言, 在患者同意、接受使用硬嵴膜外止痛术情形下, 此方式第1天效果比自控止痛术好[2]。

2 术后疼痛的护理

2.1 应用药物止痛

合理地应用止痛药, 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 但不适当的止痛, 却会掩盖病情, 甚至加重病情, 还可能产生药物成瘾, 尤其应注意的是以曲马多为代表的中枢性止痛药。因此护理护士应掌握药理知识, 对原因清楚的疼痛采用适当剂量的预防性用药, 这比疼痛后再用药效果好;对于诊断原因不明的疼痛, 镇痛药要慎用。

2.2 体位护理

根据疾病性质、全身状况和麻醉方式, 选择利于患者康复、活动及舒适的体位。全身麻醉尚未清醒者, 取平卧位, 头转向一侧, 避免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入气道;椎管内麻醉者, 应平卧6~8 h, 以防因脑脊液外渗致头痛;全身麻醉清醒后及局部麻醉者, 可视手术和患者需求安置体位。颅脑手术后, 无休克或昏迷, 可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颈、胸部手术后, 多采用高半坐卧位, 便于呼吸和有效引流;腹部手术后多采用低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 既能减小腹壁张力、减轻切口疼痛, 又利于呼吸;腹腔内有感染者, 若病情许可, 应尽早改为半坐位或头高脚低位, 以利有效引流;脊柱或臀部手术后, 可采用俯卧或仰卧位[3]。

2.3 预见性护理

术前一定要告诉患者关于术后镇痛的知识, 让他们理解使用太多的止痛药有害处, 还须说明一旦疼痛严重, 就需要多用药物, 并且难以控制, 所以要告诉患者在疼痛变严重之前, 报告医生、护士。还可利用患者间的交流, 把术后患者介绍给术前患者, 前者可以向后者生动讲解术后疼痛、放置及拔出引流管时疼痛的情况, 使后者对术后疼痛有所准备。

2.4 心理护理

患者常常因害怕疼痛以及镇痛药成瘾等原因引发忧虑和恐惧, 对此, 除了采用传统综合治疗方法外, 心理护理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医护人员积极安慰和鼓励患者, 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 并给予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 使患者放松情绪, 如帮助患者按摩、锻炼、听音乐等;了解患者疼痛的规律和特点, 以便有所准备;严格遵从医嘱, 对有疑虑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 讲解治疗的重要性。

3 小结

尽管术后疼痛被视为常见症状, 但个体差异确实很大。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疼痛作出正确评估, 必须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活动、睡眠及饮食等疼痛的观察指标, 以及血压、脉搏、呼吸等生理指标。根据情况全面评价镇痛效果, 以便作出适当调整。切不可机械执行医嘱, 更不可让患者忍受疼痛。

参考文献

[1]连庆泉, 李军.围术期疼痛治疗的新理念[J].现代医学实践杂志, 2005, 17 (2) :116-118.

[2]潘丽, 罗燕.外科手术后疼痛护理新进展[J].中华实用医学, 2004, 6 (3) :117-118.

[3]范腊梅.外科病人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12) :3339.

上一篇:主持议程下一篇:小学英语食物food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