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2024-04-14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精选6篇)

篇1: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为了更为清晰地认识人才管理的概念,我们不妨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看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1.人事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人”被看作档案来管理;人事部门仅仅是一个“办手续”的部门,呈个琐碎次要的部门;工作内容包括日常考勤、工资发放、办理离职、退休、离休等手续。

2.人力资源管理阶段:此阶段强调以“工作”为核心,其目标更看重如何使个人能够完成工作。此时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开始建立,例如: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等,但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呈现相互独立状态。在中国,1993年,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率先将人事管理专业改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国开始从人事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并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创新和变革期。

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人力资源副总裁等角色开始出现,人力资源部逐渐成为业务部门的战略合作伙伴,其目标是支撑公司战略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业务范畴增加至组织设计、招聘管理等,并成为提升员工满意度与敬业度的中心部门。

4.人才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被看作是一个整体,而不再被割裂成模块。其目标是实现公司发展过程中持续的人才供应,人力资源部门的业务重心转向吸引、招募、发展、管理和留任人才,更加强化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

目前,国外已经进入人才管理阶段,并且人才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结合国外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未来的十年,中国将进入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即人才管理阶段。

篇2: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初创期:有数据显示,在我国,有22%的企业在这个阶段死掉。

初创期,企业的目标就是生存,这个阶段谈什么公司管理,流程、制度建设,都不是很现实。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培训以业务和销售为主,几乎都是内部培训。

二、成长期(快速成长阶段):在我国,有67%企业在这个阶段死掉。

在经历过原始积累的生存努力之后,很多企业都会慢慢找到属于它的生存方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财务管理等,这些是一个公司运转的基础。这个阶段人员也开始增长得很快。企业进入到了一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呢是企业具有一定的营业额和规模,进入初步规范化管理,但是很多管理的决策还需要老板的参与,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开,将会碰到管理危机。另一个问题就是,老板的战略很好,但是员工的能力却跟不在。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才能够更好地为团队完成任务。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所长,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协调一致,才能使团队更具活力,也才能使我们的方向更为正确,速度更快。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既是业务的竞争,也是人的竞争,更是人与人之间能力的竞争,一个企业真正唯一的持久的生命力就是你比你的竞争对手快多少,你是不是一个更新换代、新陈代谢非常快的学习型组织。

所以,当企业进入快速上升期之后,面临最大挑战是企业人的问题。如何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如何找到正确的人来做正确的事情,如何提高人的积极性,如何提高领导自身的修养,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不要亲自主刀,而是指导、培养一批人,即使创业者不在的时候也依然能把企业做好。

那这个时候外部的培训是最好的方法,这个阶段的培训以管理类培训(包括通用能力、变革管理等)和全员培训为主。

三、稳定期:

基业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这个阶段就是企业需要找到一个蓝海,保持持续稳定发展。

在这个阶段企业就需要建立自己完善的培训体系。

四、衰退期/持续发展:精细化管理

上边的规范化过程曾经提到管理的科学规范化会影响个人的创造性,而这个阶段要就是要解决规范与创造并存的问题。这是把企业管理的粗放转变为精益化过程,包括:

1、组织的流程化运作

2、精益化制造

3、文化型组织

4、自主化组织

5、核心竞争力

6、扁平化组织等

篇3:语言测试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前科学语言测试阶段

语言教学出现后便有了语言测试。通常把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语言测试统称为前科学语言测试。在这个时期, 语言教师对于什么是语言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还没有科学的认识, 只是把语言当作一门包括语法知识、词法知识和语音知识的知识体系去教。把语言看作一套知识, 是这一时期外语教学和测试体系的语言观的内涵。测试中对技巧、技能的考查没有量度依据, 测试结果主要根据教师的主观判断。试题常包括短文写作 (essay writing) 、翻译 (translation) 、语法分析 (grammatical analysis) 。这些测试方式被称为短文写作—翻译方式。在测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 而对于测试中的数据统计、效度和信度等几乎没有任何的关注。

二、第二阶段:现代语言测试阶段

到了20世纪40年代, 人们发现关于语言规则知识的学习并不等于语言学习。以Bloomfield为首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第一次提出, 语言是一套形式结构, 是一套习惯。以Skinner为首的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 语言行为是一连串的刺激—反应过程。因而, 语言就是要获得及操作这套符号系统的技能, 训练对刺激做出正确反应的一套语言习惯, 于是, 产生了结构主义教学法, 如听说法。在语言测试方法上, 汲取了心理语言学领域的心理测量学 (psychometrics) 的方法, 形成了所谓的心理测量—结构主义语言测试或现代语言测试。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个系统, 这一系统是可以分解的。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是一个有限的集合, 由这些有限集合的成分可以构成无限集合的句子。所谓掌握一门语言, 就是掌握语言中的这些元素并用来生成和理解无限数量的句子的能力。由于语言是可以分解成构成元素的, 因此可以设计出离散的题目 (discrete items) , 来逐项测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元素。这一测试方法又称为元素法 (atomistic approach) 。在这一时期, 语言测试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题型就是多项选择题。由于采用离散题, 每题只考核一个语言点, 在有限的答题时间内考生有可能做大量的题目, 因而增加了采样的覆盖面。采样量大, 信度就高。另外, 采用多项选择题评分具有客观性, 这进一步提高了语言测试的信度。语言测试发展的这一时期开发了一系列统计分析方法, 包括对试题难易度、区分度、整卷信度等的定量分析方法, 使语言测试成为一门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成熟的测量统计方法的学科。

三、第三阶段:后现代语言测试阶段

依据分析法所得到的分数只能对学生的语言水平作间接的推断, 不可以直接做出解释。Chomsky在1965年提出了语言能力 (linguistic competence) 和语言行为 (linguistic performance) 的概念。1972年, 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的概念, 认为使用语言不但要能够按照语法规则产出形式合格的句子, 而且还应具有在不同的语境中合理使用这些句子的能力, 即语言使用涉及社会文化因素。因此, 语言交际能力不但包括语法能力, 还包括其他能力。1979年, J·Oller提出了单一语言能力假说 (Unitary Competence Hypothesis) , 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个整体 (unitary competence) , 可以通过综合性的完形填空和听写来衡量语言能力。语言测试界开始重视所谓总体综合法 (the global integrative approach) 。综合法是针对采用以离散题为主进行测试的方法而提出的。离散题把语言技能一一分解, 一次只测试一个语言点, 而综合法则主张通过一次测试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总体语言水平, 学生必须综合地运用各种语言知识和技能。他们认为, 语言不但是一个可以分解的体系, 更是一种动态的、具有创造性的功能体系。这一时期采用得比较多的是综合题, 如完形填空 (cloze) 、综合改错、听写、口试、作文等。综合法的主要问题是难以做到评分的客观性和一致性。当然, 有些综合题可以采用客观题形式, 如完形填空等, 但采用客观题形式所考核的仍然只是领会能力, 而非综合语言能力。

四、交际语言测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发展, 交际法语言测试 (communicative testing) 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从交际法的角度看, 所谓掌握一门语言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 交流思想感情, 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1980年, Canale和Swain提出了四能力说, 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语法能力即掌握有关词汇和语法规则的知识、社会语言能力即关于语用方面的知识, 使语言运用得体、语篇能力即掌握和组织连贯的话语而不是孤立的句子的能力和会话策略能力即运用言语的非言语的手段进行有效语言交际的能力。1990年, L.F.Bachman在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一书中提出, 交际语言能力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CLA) 由语言能力 (language competence) 、策略能力 (strategic competence) 和心理生理机制 (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三部分构成。其中, 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组织能力 (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 和语言使用能力 (utilizing competence) ;策略能力是在语言交际时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心理生理机制是语言交际时作为物质现象如声、光等所涉及的心理和神经活动过程。不论关于交际能力的模式如何,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即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角度看, 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 仅仅掌握语言形式是不够的, 因为语言交际过程涉及交际的目的、语境以及彼此的角色地位等等。同样的语言形式, 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讲出来, 其含义可能完全不同。因此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解释过程 (interpretation) , 是交际双方的协同过程 (negociation) 。这就要求语言测试在真实的 (authentic) 语境中采用真实材料来进行, 观察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 并以此来判断学生的语言水平。在教学中大量采用多种形式的语言交际活动, 各种以完成一定任务为基础的活动 (taskbased activities) , 如解题、角色扮演、模拟活动、搞一个课题等等, 综合运用听说写各种语言技能。各种形式的语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和真实情景中进行的, 使用的材料都以信息为纲, 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但是, 人们的交际需要千变万化, 交际语境也无法穷尽, 因此很难设计出真实的语境来进行语言测试。此外, 语言测试还存在变量如何控制、评分如何保证客观性和一致性、分数如何解释等困难, 很难保证考试的效度、信度和高效率。因此, 交际法语言测试尚处于发展阶段, 还没有成熟的方式可以采用, 但交际法测试提出的有关语言交际能力的思想是值得从事语言测试研究的人思考的。

从以上对语言测试发展的简单回顾可知, 语言测试是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测试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 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测试工具, 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的、准确的、公正的评价, 从而反映教学中的长处和短处, 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目前, 交际法教学发展迅速, 但交际法语言测试却刚刚起步。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遇。语言教学工作者在语言测试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一定会摸索出更多符合交际法语言教学的语言测试形式。

参考文献

[1]BACHMAN 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HEATON J B.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Longman, 1988.

[3]HUGHES 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4]SPOLSKY B.Mcasured Word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5]刘润清, 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修改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篇4:性意识发展的四个阶段

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

1.性抵触期 在青春发育之初,有一段较短的时期,青少年总想远远避开异性,以少女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主要与生理因素有关。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使青少年对自身所发生的剧变感到茫然与害羞,本能地产生对异性的疏远,部分人甚至对异性反感。此期间持续1年左右。

2.仰慕长者期 在青春发育中期,男女青年常对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在体育、文艺、学识以及外貌上特别出众者(多数是同性或异性的年长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鸣,仰慕爱戴、心向往之,而且尽量模仿这些长者的言谈举动,以至入迷。

3.向往异性期 至青春发育后期,随着性发育的渐趋成熟,青年人常对与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有机会接触异性,或在各种场合想办法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但由于青少年情绪不稳,自我意识甚强,因而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常因琐碎小事而争吵甚至绝交,因此交往对象常有变换。

篇5:电子商务发展的四个阶段

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1876年,贝尔和华生发明了电话,开始用声音传递商务信息; 1925年电视之父贝尔德发明了能传输图象的电视机;1930年有声电视出现;1937年沃恩斯的电子电视系统击败贝尔德,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诞生。1946年才合法制造。2:基于电子数据交换的电子商务(20世纪60年代)

“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以及企业间专用网络的发展,应用于企业间的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和银行间的电子资金转账(EFT)技术作为电子商务应用的系统雏形出现了。使商业文件可以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大大提高了商业文件的处理速度,降低了商业成本。但企业使用专用网络与设备的费用太高,人才少,阻碍了它的发展。3: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91年后)

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在全球迅速普及和发展,逐步从军事、大学、科研机构走向百姓家庭和企业,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以遍及全球的互联网为架构,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网上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信息数据库为依托的一种新的商务模式迅速发展。4:2000年以来——E概念电子商务:

采用各种电子方式进行的各项社会活动的综合运用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四个阶段:1:萌芽与酝酿期(97-2000年):爆炸式发展的夏天

亚马逊网络书店(1995年)的冉冉升起,使电子商务成为了经济活动的热点,大量风险投资涌入电子商务,网络概念股在美国受青睐,电子商务出现爆炸式发展。2:调整蓄势阶段(2000-2003年)——寒冬

由于扩张速度快,资金投入多,电子商务问题暴露,物流、管理问题突出,网络股出现炮沫经济,国际股市从5000点跌破到2000点,资金撤离,网站开始重新洗牌,优胜劣汰,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电子商务发展经历了寒冬腊月,超过1/3的网站销声匿迹了。3:复苏与回暖期(03年-05年)—高速发展的春天

经过严峻的市场考验,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务实经营,SRS的出现、911事件的发生,禽流感病毒的传染、非典流行使得电子商务又卷土重来,电子商务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这个阶段对电子商务来说最大的变化有三个:

第二个变化: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从B2B电子商务中获得了订单,获得了销售机会,“网商”的概念深入商家之心。

第三个变化:电子商务基础环境不断成熟,物流、支付、诚信瓶颈得到基本解决,在B2B/B2C/C2C领域里,都有不少的网络商家迅速的成长,积累了大量的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经验和资金。

篇6: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属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表象性思维,其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

(1)自我中心(egocentrism)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前运算思维的基本特征是自我中心,也就是从自我的角度去解释世界,很难想像别人的观点。举个例子,如果你让一个孩子和一个玩具熊各坐在桌子的一边,桌上放一座房子的模型,当你拿出一些不同角度房子的照片,问孩子小熊看到什么时,大多数6岁的孩子一下会挑出和他自己所看到的画面一样的照片。显然,孩子只能从自己的角度作出判断,不能理解小熊的角度和自己是不一样的。不过,有些研究者发现,对于熟悉的场景,并且问题更容易让孩子理解时,幼儿是能够考虑到别人的观点的。比如,在桌子上放着有房子、树、池塘、草地的模型,让一个小入围着模型走,不时停下看风景,这时如果问孩子“小人看到了什么?”3岁的孩子也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2)守恒(conservation)

皮亚杰还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还不能理解的物质的“守恒”,也就是物质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后,物质的含量或性质保持不变。例如,孩子知道两只一样大的玻璃杯里装着一样多的水,当把其中一个杯子的水倒进一只新的高一些、细一些的杯子里,水面升高了,这时,大多数3~4岁的孩子会说新杯子里的水多。他们只注意到杯子的高度。5~6岁的孩子虽同时注意到了杯子的高矮和粗细,但还不能确定这两者的关系。到8岁左右,孩子才能有把握地作出正确判断。对于数量和长度的理解也是如此,如果把堆在一起的纽扣分散摆放,孩子会认为纽扣变多了。把两支一样长的笔错开平行放置,孩子会认为其中一支更长一些。这说明幼儿的思维只集中于问题的一个维度,还不能意识到一个维度的变化总是伴随着另一个维度的变化,也不会用同一性、补偿性和可逆性来理解事物的逻辑关系。

(3)分类

多数4岁以下的孩子不能按事物的功能和本质对事物进行分类。例如,他们会把猫和椅子归为一类,理由是猫喜欢坐在椅子上。在按颜色、形状分类时,会不断改变标准,一会儿按颜色排列,一会儿按形状归类。到6~7岁,孩子的抽象概括能力才逐渐发展起来。这个阶段的孩子也不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个特征将它们按顺序排列,除非这个特征非常明显。比如,孩子不能按照长短顺序将铅笔排列整齐,但他可以挑出最长的和最短的铅笔。

(4)想像

幼儿还不能区分想像中的和现实中的事物,认为太阳会走路,觉得卡通人物和真的人一样有生命。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象征性游戏越发感兴趣,拿扫帚当马骑,拿筷子当枪使,和布娃娃办家家。孩子还常常会做噩梦,变得容易害怕,觉得故事里的大灰狼和怪物会跑出来。孩子还会害怕闪电、黑暗、水等自然现象,或是害怕身体受伤害。对危险适当的害怕有利于阻止孩子无畏的冒险,保护他们的安全。但过于强烈的害怕会挫伤孩子探索世界的信心和能力,影响性格的发展。因此,家长要注意不要吓唬孩子,或对孩子的安全表现出过分的担忧,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家长情绪的暗示。对于已经出现的害怕,简单的鼓励有时并不奏效。家长可以针对原因作解释,让孩子相信不用害怕;或者改变环境,让孩子觉得安全,比如睡觉时开着灯,放轻柔的音乐。如果家长教会孩子对一些情况的应对方法,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控制局面,他的担忧和恐惧就会减轻。比如,孩子怕黑,家长可以教孩子开灯来改变环境,或者唱歌来调节情绪。孩子怕水不愿学游泳,可以先让他在脸盆里捏着鼻子闷水。不要强求孩子一下子克服害怕心理,或因此训斥孩子。这样往往适得其反。

处在这个幻想年纪的孩子,经常把自己希望发生的或根本没有发生的事当作现实,讲给别人听,其实他们并不是刻意地吹牛或撒谎。“我们家有动物园。”“我爸爸带我去过北京。”有时孩子会编造故事。例如,孩子玩金鱼时弄死了一条,他告诉家长有一个坏人进来用刀杀了金鱼。这时候,父母不要因孩子“撒谎”而恼火,并急于实施惩罚,最好向孩子解释金鱼是怎么死的,没有什么坏人的存在。“金鱼是因为你拿到水外面活不了了,根本不是别人进来弄的。”不要追究孩子的错,告诉他该怎么做。这样,能够帮助孩子分清现实和想像、对和错,而不至造成孩子不必要的羞愧心理。

(5)概念

上一篇: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下一篇:读销售攻心术有感

本站热搜